时间:2023-10-09 10:33: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效益:现实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工作为企业带来利润。所谓利润,通俗地说是指公司、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差额,它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而尽可能地获取利润或者尽可能地增值是企业作为商业性组织追求的目标。降低成本是获取或提高利润的一个有效方法。人力资源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是一项重大的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既要考虑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来获取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又能兼顾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持续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现实中,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用系统化的思维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不太清楚,导致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往往治标不治本。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收效甚微,有些企业已经开始质疑人力资源部门是否是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了。
传统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所有的业务流程都由自己控制,所有的价值活动都由自己执行,问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总是停留在事务处理层面,总是处于被动、滞后的局面,所谓的人力资源战略因为人力资源部门无法摆脱这些事务性的工作,很难把战略分解到可操作的层面,人力资源部门变成只有规划没有落实的尴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在传统事务服务与提供高附加价值的战略服务两种角色间都表现得很优秀,才能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才能真正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然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从效益/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考虑把非核心业务分离出去,专心于核心业务,才能摆脱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二、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选择
(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驱动因素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企业把一些重复的、事务性的、不涉及企业机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给从事该业务的专业机构,并向对方支付相应服务报酬的一种生产经营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发展趋势,主要源于以下动因:
1.知识经济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化分工。知识经济的产生出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以知识为特征的社会化分工,并成为产业链的一个中间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正是知识经济下新型劳动分工的体现。人力资源外包公司的出现,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人力资源管理日渐成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技能。知识的专业化使提供这种知识的服务有可能成为知识产品,通过市场分工实现其价值。企业的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市场。当企业内部无力提供这种专业化服务,或者自主服务不具有规模经济时,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即通过长期合约的形式,避免企业内部过高的人力成本和“协调成本”。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由专门的公司和专业人士集中处理事务,对外部服务机构来说具有规模效益,对客户公司来说可以降低成本。
2.中小企业管理资源不足产生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客观需求。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不足,包括管理资源。不少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没有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人事工作由办公室兼管,有的企业虽然设有人力资源部,但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主要从事一些最为传统的行政性人事活动,如发放工资、负责考勤、填报表格等。由于管理资源的不足,中小企业往往没有系统的人事制度,不能给雇员提供完备的福利待遇和培训机会,更没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在现实中则表现为难以招聘到高素质雇员,关键人员流动率高,员工满意度差。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出现,使中小企业有机会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大幅度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人才市场上与大企业争夺资源。
3.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需要。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职能应是把握大局,为企业制定整个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但现在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必要的细微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如员工招聘、档案管理、工资福利、培训、绩效考评等人事管理工作,一直担当的是内部服务供应商、内部顾问的角色。要让人力资源管理从久居的后院走到企业的前台,实现人力资源部向企业策略家的角色变化,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从事务型向策略型的转变,就要将其部分事务性工作外包出去,让人力资源部门的职员从繁重的低层次、重复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比较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短期和长期规划、员工生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
4.企业构建核心竞争优势的需要。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规模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已不再占有昔日的优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职能简化、规模小、技术含量高的小型的扁平化的企业。企业简化职能、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必将促进人力资源管理部分职能的外包,留下自己最擅长的主营业务,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5.企业改变管理体系的需要。比如企业要上市时,对正规运作有更高的要求,财务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得到特别关注。外包为企业迅速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提供了可能,体系的建立过程也是对本公司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的过程。再如两个企业在合并与收购过程中,双方员工的薪酬、福利等整合起来会很复杂,很多信息也不便于透露给对方。这时如果委托给外包公司来做,就相对容易和公正得多。
6.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企业进行彻底的流程再造,将决定权进一步下放到一线员工,使企业的职能部门成为一种为经营单位提供服务的机构。在这种新的组织形式下,其他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服务就有了选择性,它们可以选择内部的人力资源部来提供想要的服务,也可以选择外部专门的人力资源机构。这种选择必将导致内部人力资源部门和外部人力资源机构在大部分可以外包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上的竞争。而竞争的关键将是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外部人力资源机构以其专业的服务和规模经营的低价格很可能在竞争中取胜。
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产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事与组织竞争优势不直接相关的管理业务,会降低组织的运行成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会把精力集中于具有高附加值的业务上。利用这种外部关系,往往会解决效益和战略支持间相互矛盾的问题,还可以对资源按照特殊性和及时性原则进行最佳配置。对那些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就不必花费大量资金在组织内部建立和维持,而可以借助于其他组织来获得。专业服务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使传统的专业人士向更具适应性的多面手转变,以适应对职业技能越来越广泛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价值体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速度和效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相应的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力资源外包能够给公司带来下列的收益:
1.聚焦主营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如果将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由企业内部的雇员来完成,一方面耗费成本较大,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这些事务性、常规性的工作上,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规划公司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企业逐渐认识到没有必要雇用那么多人来做基本的人力资源工作。但是基本的人力资源行政操作不论企业大小都要做,于是这些事务性工作就转交给了人力资源外包机构。
企业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中那些事务性、程序性的工作付诸外包管理,与专业的外包管理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事实上,许多公司正在通过外包服务供应商为其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确保突出经营重点和提高绩效。
2.使企业实现最佳资源配置。任何一家企业在可获得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等各种资源)上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外包能使企业将用于非关键业务的资源与设备用于刀刃上,从而更好地或更直接地服务客户。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中辅助业务的外包,既节省了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运作成本;又可使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
3.增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效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能够大大增进人力资源部门服务组织的效能,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当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无力、不擅长或不便于满足某些要求时,将任务外包给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公司或顾问人员无疑将是必然的选择。
4.掌握专业的管理程序与服务。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高层经理发现自己正面临着法规、政策、金融、技术、公司治理等风险。而那些专业人士所提供的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正好是经理们所需要的。例如,市场上的人才竞争促使公司内部的薪酬福利制度设计更加复杂,外包服务商可以凭借经验、知识、技术等一系列优势帮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按需要调整薪酬福利管理的操作流程,以免除企业在这方面的后顾之忧。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我们为员工创造出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的条件,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使每一个人都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尽其所能,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一是能力性质、特点的差异;二是能力水平的差异。我们要做到“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我们要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并且在用人时坚持能级层次原则: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
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人力资源战略同企业竞争战略做到一致
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把员工培训作为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方法
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当前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对企业和员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新员工必须接受教育培训,而且在职员工也需要不断接受培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保证企业及员工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教育培训对于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要树立长远的教育培训的战略思想,形成一套科学长远的教育培训计划,对职工的智能、技能开发、培训、考核、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都作出硬性规定。这些规定要与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直接挂钩,鼓励员工增长知识和技能。
3给予员工的福利与待遇、为员工提供优
良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
在管理的过程中,福利,始终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留人机制。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员工管理来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一个适宜、安全、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也是促使员工积极工作的条件之一。不论薪金还是职位都有封顶的时候,一位总经理如果干的不错,企业没有合适的更高的职务再晋升他的时候,企业应该为他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展示其才能的机会,比如鼓励其下海,为他提供资金、技术及其他扶持,或是实行股份制,用股份的诱惑吸引员工,留住员工。
4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类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完善人才配置机制。按企业分工和适才适用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配置。其次,完善付酬机制。其主导原则是“按业绩付酬”。采用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办法,浮动工资与本人业绩、企业效益挂钩。也可采用按比例提成、利润分成及其他更为灵活的付醐办法。如采用技术人股的激励方式,可以刺激员工奋发努力。第三,重视精神激励制度。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仅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要重视精神激励。应该深入员工的内心世界,通过构建符合人性的精神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当然,我们所说的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传统的给予表扬或荣誉的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型的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被管理者――企业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中的一员,由此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5热爱、理解、关心员工
只有做到了让职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具备了充足的自信之后,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企业才能发展。理解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种被认知的欲望,人一旦得到理解,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更会不惜付出各种代价。如果企业能真诚关心员工,便可以达到使员工愿为自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效果。但是,关心员工也要有度。如某公司的总经理最近碰上一件心烦的事,因为有员工反映公司的管理过于僵化,对员工关心程度不够,所以他决定在公司推行人性化管理,不料马上出现了众多的员工消极怠工,并且迟到早退的现象渐渐地多了起来,最近这位总经理苦恼地说,相比其他公司,我们公司对员工算是挺不错的了,有了这么宽松的管理环境为何还不好好珍惜呢?再说,我们公司招聘的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的人员,素质算高的了,而且有很多人员都是从大型企业出来的,最基本的制度不用说,大家都应该会遵守的,为何到了我们公司,人的行为都变了样呢?这位总经理很明显陷入了三个误区:
(1)员工缺勤问题所折射的误区。人性化管理尹宽松管理,从词义上来看“人性化”是一个谓语,也就是说,要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谈人性化。在职能上,管理保证人力可满足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人性化是一个帮助员工提升个人技能和工作时效的过程。比如,非人性化管理的公司是把人看成是流水线上的一部机器,不重视人员心理,只是要求员工干好公司要求的事情,这种公司的理念通常是三条腿的蛤蟆找不着,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好比卓别林演过的拧螺丝帽的工人,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天天去拧机器上的螺帽,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可以发挥自己更多长处的地方,但是人性化管理的企业不同,它会考虑到这部机器的保养问题、升级问题,从公司和个人的立场共同考虑,在满足公司大局的前提,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理想,化群体管理为个体管理,让员工在做完自己工作的同时,开发其更大的潜能。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力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无论就一个企业、部门,还是就一个地区、国家而言,人力资源都已经成为其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企业、部门、地区乃至国家长远的发展。就企业而言,要想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抢占先机,就必须对人力资源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要在这种认识中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做不到这一点,就会使得企业人才流失,从而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战略性损失,最终也会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在整个社会层面,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也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更多地表现出对知识和人才的渴求。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制约和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的表现为人才间的竞争。谁在企业竞争中拥有数量更为多的、质量更为高的人才,谁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了先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智力支持,通过人力资源效能的最大发挥,实现企业长期快速发展的目标。在企业的发展中,创新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离开创新企业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资本,而要进行有效地创新就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只要一个企业拥有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并且能够为其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就能不断地在企业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攀越高。
因此,从上面这些意义上讲,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企业成长与壮大的过程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要想实现不断地发展,也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创造各种条件和可能延揽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同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舞台。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由于各方面原因和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的各类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方面都存在着一些落后的地方。一般来讲,在我国的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往往是粗放式的,更多地表现为一些随意性,从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在企业发展中所应起到的作用缺乏预估与评价。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资本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并且不能运用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激发起人力资源的价值潜力。还有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上,不能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的各种管理与使用,而是过多的按照传统的约束限制式的管理理念来进行指导,从而禁锢了人力资源效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就国内的多数企业而言,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是制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它需要合理有效的激励来激发其效能的发挥,但是许多企业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一方面不能在经济激励方面给企业人才以充分的满足,有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比较,在物质待遇上相差悬殊,从而导致人才的外流。还有的表现在企业不能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使之与员工的绩效出现脱节甚至背离的情况。在企业激励机制中,奖惩不明是严重挫伤企业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制约因素。离开了明细的奖励与惩治措施,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就会逐渐丧失,员工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从而也就会出现员工跳槽或在职员工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
2.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竞争、考核、监督措施缺位
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不能很好地营造良性的企业员工竞争机制与氛围,从而使得员工在企业中要么消极怠工、偷奸耍滑,要么利用各种不正当竞争迎合企业领导以获升迁。在员工考核中,很多企业过多的注重个人政治素质的考核(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往往对员工经营和技术方面的素质要求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与市场变化的需要。此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监督中,普遍的表现为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体系,不能收到应有的监督效果。这些情况的存在也制约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有效进行。
除上面提到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存在的制约因素,企业人才选拔机制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企业急需人才的缺乏等等也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和制约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创新
要想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有效性,就必须在管理方法上实现创新,具体来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与人才选拔机制
科学有效地绩效考核机制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为各项人事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在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来激励广大员工努力工作,共同为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人才选拔机制上,要努力创造条件使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并且要通过各种制度来保证各类人才在企业内部的正常合理流动。
3.2 完善企业经营者选拔、管理机制
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营层是企业的决策、领导和指挥核心,因此,要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完善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与管理机制。这一机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管理和经营规律来选拔和任用企业经营者,特别是要使那些熟悉市场经济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二是要努力创造条件使企业的经营者能够干成事、干好事,真正为企业发展掌好舵、领好航。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力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无论就一个企业、部门,还是就一个地区、国家而言,人力资源都已经成为其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企业、部门、地区乃至国家长远的发展。就企业而言,要想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抢占先机,就必须对人力资源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要在这种认识中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做不到这一点,就会使得企业人才流失,从而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战略性损失,最终也会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在整个社会层面,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也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更多地表现出对知识和人才的渴求。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制约和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的表现为人才间的竞争。谁在企业竞争中拥有数量更为多的、质量更为高的人才,谁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了先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智力支持,通过人力资源效能的最大发挥,实现企业长期快速发展的目标。在企业的发展中,创新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离开创新企业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资本,而要进行有效地创新就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只要一个企业拥有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并且能够为其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就能不断地在企业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攀越高。
因此,从上面这些意义上讲,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企业成长与壮大的过程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要想实现不断地发展,也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创造各种条件和可能延揽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同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舞台。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由于各方面原因和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的各类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方面都存在着一些落后的地方。一般来讲,在我国的企业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往往是粗放式的,更多地表现为一些随意性,从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在企业发展中所应起到的作用缺乏预估与评价。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资本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并且不能运用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激发起人力资源的价值潜力。还有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上,不能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的各种管理与使用,而是过多的按照传统的约束限制式的管理理念来进行指导,从而禁锢了人力资源效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就国内的多数企业而言,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是制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它需要合理有效的激励来激发其效能的发挥,但是许多企业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一方面不能在经济激励方面给企业人才以充分的满足,有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比较,在物质待遇上相差悬殊,从而导致人才的外流。还有的表现在企业不能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使之与员工的绩效出现脱节甚至背离的情况。在企业激励机制中,奖惩不明是严重挫伤企业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制约因素。离开了明细的奖励与惩治措施,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就会逐渐丧失,员工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从而也就会出现员工跳槽或在职员工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
2.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竞争、考核、监督措施缺位
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不能很好地营造良性的企业员工竞争机制与氛围,从而使得员工在企业中要么消极怠工、偷奸耍滑,要么利用各种不正当竞争迎合企业领导以获升迁。在员工考核中,很多企业过多的注重个人政治素质的考核(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往往对员工经营和技术方面的素质要求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与市场变化的需要。此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监督中,普遍的表现为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体系,不能收到应有的监督效果。这些情况的存在也制约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有效进行。
除上面提到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存在的制约因素,企业人才选拔机制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企业急需人才的缺乏等等也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和制约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创新
要想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有效性,就必须在管理方法上实现创新,具体来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与人才选拔机制
科学有效地绩效考核机制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为各项人事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在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来激励广大员工努力工作,共同为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人才选拔机制上,要努力创造条件使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并且要通过各种制度来保证各类人才在企业内部的正常合理流动。
3.2 完善企业经营者选拔、管理机制
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营层是企业的决策、领导和指挥核心,因此,要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完善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与管理机制。这一机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管理和经营规律来选拔和任用企业经营者,特别是要使那些熟悉市场经济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二是要努力创造条件使企业的经营者能够干成事、干好事,真正为企业发展掌好舵、领好航。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人员的素质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在强大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突显是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同时也是企业发展不断壮大的重要体现。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人力资源分布出现两极化现象
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就表现在人力资源分布出现两极化现象。由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的高素质人才都存在于大型企业或者是比较高级的一些部门,反而是在一些基层单位或者是小单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从而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出现严重的两极化现象。
(二)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还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一些企业或者是国家单位,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很多的企业工作人员不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无法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或者是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单位或者是企业用人比较死板,缺乏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员工以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使得企业的员工失去信心和努力工作的动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也是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在对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投资,导致人力资源在培训方面缺乏有效体系。培训不到位也会导致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与企业的发展构成不相适应的局面。如果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做到以人为本,势必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使得企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三、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经济发展时代。然而,人力资源作为各单位事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以及重要部分,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促进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人力资源管理。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就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人才的发展为立足点。制定一系列的人才激励体系来促进人才的发展以及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热情,让企业的人员能够充分的调动积极性和热情,投身于企业的发展及进步之中。
(二)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
要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还应该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落实。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对人力资源相关部门进行调整,完善职能建设。因此,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就应该制定相应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及其措施。如果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与之不相适应的部分,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建立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人力资源部门职能的落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所以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引进优秀高素质人力,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化来管理人才,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三)建设一支强大团结的基本队伍
此外,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还应该建设一支强大团结的基本队伍。建设这样的一支队伍能够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建立这样的一支队伍,在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可以更加有预见性和计划性,制定出来的规划也更具有科学性。要建立这样的一支队伍,不仅应该明确建立这样队伍的目标,在后期执行计划的时候也应该严格的落实。整体队伍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就更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在开展的时候也就更加有效果。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和谐劳动关系背景下的云南省民办非企业薪酬管理实践研究――以教育、劳动事业为依托”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循证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4日
以解决劳动问题而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在20世纪六十年代后逐渐独立于如产业关系学(IR)等相近学科,在20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在工会运动与产业关系理论研究的衰退,以及强调经济发展的时代环境下,政府、企业、学界都更加关注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问题。随着基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RBV)而提出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出现,更是让人力资源管理学科走向了成熟。纵观过去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关注点,我们不难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一直致力于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出贡献。在理论研究方面,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关注于企业管理者如何能动、主观的做出策略选择,以替代价格机制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即强调效率与回报;另一方面他们也关心雇佣关系双方的利益均衡问题,即强调平衡。在实践研究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则主要关注于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下,现实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就对一种从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视角思考,而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希望对我国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一、基于管理者视角的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HR,EBHR)是来自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Rousseau和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Barends两位学者于2011年在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观点。
要了解什么是“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我们需要先弄明白“循证”的概念。此处“循证”的概念源于医学上的“循证医学”,解释为“遵循证据的医学”(EBM)。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教授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其核心思想是: 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生开具处方, 制定治疗方案或医疗指南, 政府机构作出医疗卫生决策等等, 都应根据现有的、最好的研究结果来进行 。之后“循证”的思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Ambrose et al,2010)、刑事审判(Sherman,2002)和广告业(Armstrong,2010)如今我们更把它拓展到了管理领域。
基于对“循证”的理解,Rousseau和Barends把这种科学证据导向的思考方式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提出来一种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管理实践方式,即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做出决策,增进管理实践和向组织的领导提出建议时应该认真整合四种信息来源:一是可获得的最佳科学证据;二是可靠且有效的组织事实、测量指标和对指标的评估;三是从业者的反思和判断;四是考虑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Rousseau和Barends认为要成为一个循证管理者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要从思想上理解和认识什么是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体而言,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表现在日常管理工作和决策的制定上有四个基本特征(Rousseau,2006,2012):一是从同行业的评价中获得最佳的科学证据;二是用系统的方法收集组织的事实、指标和数据度量数据,以更好的发挥证据的作用;三是从业者要依据程序、实践和理论框架来进行判断,减少偏见,以提高决策质量并逐渐创造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四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权衡该决策对相关利益者和社会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此外,作者还特别指出了管理者应该具备一种质疑的工作态度,在日常的管理实践和决策制定过程中不断追问自己“我的证据在哪里?”第二阶段,管理者要每天训练自己在做出决策时应基于科学的证据。这也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比如,坚持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以及为了做出准确的决策而搜寻必要的信息。最后阶段,管理者把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真正的融入自己的工作场所中,使其可操作化。比如,在组织中建立循证评估小组和评估循证后制定的决策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管理者不断思考和反馈以改进之后的循证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随着人力资管理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制定决策和进行管理实践时必须要多质疑、多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孔繁敏,2012),但这同时也给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思考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视角提出的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就表面看仅仅是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果我们延伸来看会发现,它也对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因为要使管理者在实践中真正有“据”可循就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时,也要求我们的理论研究必须与实践密切结合,并能有效的指导实践。事实上这与我们当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现状是存在差异的;另一方面因为循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求管理者具备在不确定的复杂的管理过程中做出准确决策的能力,所以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应该更加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如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所言“高度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运营环境的总体特征,那么管理理论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就应该对变化了的环境做出积极的回应”。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密切结合成为我们的一大挑战。
当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遇到的困境还不仅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不同视角、不同研究领域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诸如:John Godard(2010)对基于劳动者视角提出的工作生活质量的再思考;Thompson(2011)从金融资本主义视角的思考;Guest(2011)从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研究的困境的思考;Kaufman(2010)对Huselid提出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主流研究模型的严厉批判;赵曙明(2011)基于中国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思考等。如果概括来说这些困境与挑战即包括研究方法论的问题,也包括研究时测量手段、变量的确定等问题。只有这一系列问题解决了,加上原有的理论研究基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真正在现实环境下找到实践的途径。
三、结语
回顾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历史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之初就基于一种跨领域、多学科的背景,既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基础性学科有密切联系,也和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的产业关系学、劳动经济学等同为解决劳动问题和雇佣关系问题的学科有高度交叉。而放眼当下,我们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已不是仅依赖一元主义的雇佣关系模式(Budd,Bhave,2011)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当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面临困境和挑战时,我们能否摒弃学派之争,也采用一种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呢?更何况人力资源管理(HR)与劳动关系(IR)在研究内容有融合的趋势,而劳动经济学中的制度学派(ILE)本也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区别于组织行为学(OB)的另一学派(孔繁敏,2012)。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一江,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江永众,程宏伟.劳动关系研究的多学科比较――基于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视角[J].学术研究,2012.5.
[3]Rousseau,Denise M.and Eric G.R.Barends.2011.“Becoming an evidence-based HR Practitione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Vol.21,No.2,pp.221-235.
[4]约翰.巴德(John Budd),迪瓦希什.海沃(DevasheeshBhave).雇佣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9.
[5]张鸣明,刘鸣编译.循证医学的概念和起源[J].华西医学,1998.13.
[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新进展评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
[7]Godard,John.2010.“What is best for workers?The implications of workplac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revisited”.Industrial Relations,Vol.49,No.3 (July 2010).
[8]Thompson,Paul.2011.“The trouble with 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Vol.21,No.4.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059-01
一、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当前,在我国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都是专职但非专业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本的本质认识不足和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了解甚少,因此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所以企业对人力资本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为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的投入少,人力资本含量高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技工严重流失与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并存。在我国许多企业缺少一位纯粹的、专业的、强势的人力资源总监或副总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人力资源部门的实际定位偏低,应有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2、招聘、选拨人才缺乏科学性。人力资源招聘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主渠道,也是获取优质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当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系统的人才测评机制,大多数企业选人是凭面试人员的主观感觉来判断人才,招聘时一般只用笔试和面试的方式,缺乏其他更为有效的选拔方法,很难保证所招人员就是企业所求人员。人员选用基本上仍在人治的轨道上运行,人员选用大多是领导相马制、论资排辈等,缺乏规范和科学的操作程序,考评与使用脱节,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使考评结果很难全面地评价被使用人员,或者流于形式,因此造成考评与使用脱节的现象。因此,甄选到合适企业的人才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风险性。
3、人才配置不科学。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入职测评或考试机制,使用、配置人才也是凭主观感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企业招聘时,过分强调高学历,忽视人才对企业的认同度。而实际工作中,人才的态度决定一切,人才对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管理方式等等认同度不高,将会造成其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也不佳。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过分追求能力主义,人才之间配置不科学,相互间的配合度不高,团体形成不了合力,造成1+1<2的效果,降低了人力资源竞争力和组织绩效。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比如,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只有这样,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才能开始在企业确立,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其次就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管理组织中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决策部门,从其职能上保证“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重点加强岗位分析和人才测评工作。企业需深入细致开展岗位分析,要全面、深刻把握各种岗位的各项要素要求,为选人、用人、育人服务。同时,优化岗位设计,明确岗位价值,为提高工效、设计薪酬提供依据。还要了解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职业发展倾向等等,为人才配置服务。定期开展人才状况调查,了解人才家底。了解社会薪酬状况,了解本行业、同类企业以及各岗位的薪酬状况,为薪酬管理提供参考。制定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提高人力资源使用率。要实现组织的员工与岗位的合理匹配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说到底就是人与岗的匹配问题,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必须对人和岗位这两方面的要素都进行全面而彻底的了解。对于岗位的了解可以通过岗位分析这种方法,而对于人的把握,则主要可以通过人力资源测评这种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进行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加强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这两项基础工作。
3、加强培训与开发工作,增强人力资源的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要制定培训与职业发展纲要,以制度形式明确培训与职业开发的战略方针。确保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增强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培训与职业开发机构和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培训费用,并纳入公司年度预算,切实保障培训费用,制定切实的阶段性的培训与职业发展计划,成立职业发展咨询机构,开展调查研究,指导职业开发。加强培训与开发的事前、事后调查工作,并用于反馈,指导实践。
4、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如何构建先进企业文化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的又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最为基本的手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但是,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转化为人力资本,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个企业只要将人力资源数量调节、合理配置、教育培训、人员激励、企业文化建设等手段有效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将人力资源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外包是当前比较成功和有效的一种商业模式之一。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比较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企业来说存在着很多利弊。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优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起步相对晚,只能提供一些比较基础的服务项目,较常见的服务项目有:外来人员综合保险代办员工的录用、社保开户变更手续、退工手续、调档、年检手续;代办人才引进、居住证、就业证手续;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派遣岗位所需人才;户口挂靠及档案委托管理相关人事手续。而那些做的比较好的外包机构或咨询公司,则还能够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有限性方面。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还是有其适应性和适应方面的,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业务越来越外包化,同时也有所选择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美国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方面发展较早且较成熟,曾对其五百余家企业进行相关调查,调查对象是那些有对其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进行外包的企业,企业的规模从少于一百人的小型企业到一万两千余人的大型企业。据调查,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程度是由不同职能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决定的,其中工资发放、培训、福利是三种最基本的外包职能,不常见的是薪酬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相关问题的外包。主要是由于这些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万一泄露给竞争对手,势必对企业不利,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除此之外,企业对员工进行的激励计划、解决员工的抱怨和冲突等特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还是由相对熟悉本公司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管理为好。
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只是降低了工作压力。因为企业不可能外包出去全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所以有选择性的外包将会日益增多。企业会把一些重复的、事务性、繁琐的工作委托给外包公司,让他们完成一些例行或者前期的工作,而由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涉及公司的机密或核心的职能加以管理。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因
人力资源战略选择的需要。企业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可以将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的重心转移,让他们参与到公司的核心领域中来。同时可以让他们整合很多的资源,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投资优化选择的需要。人力资源包外可使企业降低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人员的薪酬福利以及组织设备的置办维护等一系列系统性投资费用,优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中的投资。
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服务水平提高的需要。人力资源外包使企业在外包服务商那里获取多样、高质量、专业的服务。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外包商的规模经济,以较低的费用来获得外部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一般来说外包商都是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他们拥有独特的眼光和管理经济,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好的解决人力资源的方案。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发展过程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发展过程的问题。人力资源外包对企业来说非常关键,但是由于它处在发展阶段,体制不完善,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外包服务的整体水平偏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同国外相比我国外包行业起步晚,整个行业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状是外包市场不规范,外包企业信息不公开,水平相差大。导致很多企业对外包商的选择无从下手。
企业内部员工严重缺乏归属感。若企业长期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进行外包,当企业对外包人员进行工作调整时,容易引起其自身对组织的不满,另一方面则会给在岗人员会严重缺乏安全感以及归属感,从而影Ⅱ向整个组织的工作绩效。
安全性问题没有好的保障。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安全性非常的重要,会涉及到商业机密、知识产权等都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外包商如果获得商业机密以后,有可能为企业培养新的竞争对手,也可能将信息泄露给已存在的竞争对手,这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外包服务上不能形成很好的约束,那么企业的利益就不能保障,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以有一个可以长期合作且忠诚度可靠的外包商是非常重要的。
外包过程监管力度不合适。外包公司和企业之间是属于合作关系并不是隶属关系,之间是一种服务而非劳资关系,这样决定了企业对外包公司的约束和控制是有限的,假如企业监管力度不够,就无法保证服务效果,外包公司执行能力下降,公司对企业信任度会随之降低,合作出现问题,那么对企业的效益就会有一定的损害。
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完善的法律来规范外包行业的业务。尽管在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中,为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是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行业进行规范。
企业与外包服务商缺乏有效沟通。由于外包商是独立于企业的,在于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企业文化上的冲突和矛盾,造成双方矛盾。这些对于缺乏经验的企业来说非常普遍,外包公司的某些工作理念和工作风格不被企业接受,那么外包商很难将任务执行,不能达到企业满意的标准,降低其积极性,损害员工的利益,造成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对企业造成很大损害。
对外包的服务商过度依赖。公司在决定进行人力资源职能外包后,往往大量的HR工作人员会被裁减。如果外包不成功,公司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很难在短期内重新建立起。也有些公司进行外包后,由服务商完全负责相关方面的工作,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没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机会,因此也丧失了构建未来核心能力的机会。
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建议
执行严格的合同体制。在国内人力资源外包业务起步晚无规范的行业标准,企业与外包公司都是通过合同的方式来规范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这样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确定公平的原则,合同越详细,责任认定就越好,越能保持良好的关系。
一、人力资源的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在整个社会层面,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更多地表现出对知识和人才的渴求。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制约和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人才间的竞争。谁在企业竞争中拥有数量更为多的、质量更为高的人才,谁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了先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智力支持,通过人力资源效能的最大发挥,实现企业长期快速发展的目标。在企业的发展中,创新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离开创新企业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资本,而要进行有效地创新就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只要一个企业拥有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并且能够为其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就能不断地在企业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攀越高。
因此,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企业成长与壮大的过程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要想实现不断地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创造各种条件和可能延揽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同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人力资源的双重性
人力资源独有的双重性是其它资源所不可替代的。第一,人具有体力。体力是企业组织生产劳动的必备要素,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体力是人本文由收集整理力的工具特性,在很多人眼里,现代化企业更多地采用大量的高新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但是,人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各种行为的主体,人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人仍然是企业的主人。第二,人具有脑力:脑力是企业发展的充分条件。脑力可以使人调用其他各种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利用其他资源创造价值,脑力是人力的智力特性,如果说体力可以被部分代替的话,人的脑力则是很难被替代的重要特性,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人工智能,但是其只是在人们所设定的规则下,按照人们计划的方向去发展的一个程序,真正需要脑力实现的大部分工作则不能完成,尤其是创新方面,因此人的脑力特性是人力资源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部分。概括起来,人力资源之所以被称为第一资源,而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主要取决于人力和脑力两个方面对组织贡献的价值,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从核心竞争力看人力资源
核心竞争力本身就是一个人力资源作用的综合体现,可以从核心竞争力的四个识别条件看出:
1.价值性:这种能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降低成本,使产品的消费人群扩大,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顾客的使用要求,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的诉求,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使企业体现出来的竞争优势,而这一切恰恰是人力资源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得来的,人作为企业的主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创造,使企业能够适应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顾客的效用,通过人类资源的作用来达到顾客各种各样的要求,实现企业的价值。
2.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械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难以模仿,我想一个企业的产品、经营模式等方面难以模仿,一定是这个企业的这项内容中具备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者其它人难以达到的质量,所以使其具备了这个特性,而创造这些的关键恰恰又是人。
3.稀缺性:这种能力必须是稀缺的,只有少数的企业拥有它,如果没有人力资源的作用,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采用一样的投入,那么势必会
生产出一样的产品,无论在产品的质量、成本、服务等各方面,企业也必然是一样的企业,更不必谈个性化了。当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投入到企业之后,才使企业本身产生了活力,才具备了企业本身的气质,而这种气质的表现,也恰恰是大部分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作用情况表现出来。本质上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恰恰是由于人的差异造成。
4.不可替代性:竞争对手无法通过其它能力来替代它,它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更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特点。另外,我们现在的不可替代,往往更多方面体现在知识资本上,企业通过人力资源创造出来的知识资本体现在产品中,才能使产品具备其它企业不可替代的特性,因此不可替代是人力资源在产品或者其它方面创造出价值的个性化、差异化的体现。
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主要是“管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强调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管理观念的转变。指导思想的转变:由“对工作负责”,“对上级负责”到“对工作的人负责”;管理方法的转变:由“教你如何”到“叫你如何”,再到“引导你如何”;管理手段的转变:由管理者的“中心指挥”变为“中心导向”;管理组织的转变:由下属的“参与管理”到“共同肩负责任”;管理职能的转变:由“组织、控制、指挥、协调”到“育才为中心,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管理环境的转变:由“简单”、“缓慢”到“复杂”、“多变”;管理者自我意识的转变:由“上级比下级高明”到“下级的具体专长和具体能力应高于上级”;管理内容的转变:由“简单的任务完成”到“建设高情感的管理场所”;管理目标的转变:由追求“一般”到追求“卓越”;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是现代价值观的核心,在人才使用中就要用其所长:用人所长,容其所短,把人才放在最能充分显示其才能的岗位上,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用其所愿:在服从工作需要和服从分配的前提下,尽可能与个人的意愿、兴趣、特长结合,力求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统一;用当其时:珍惜人才的使用年限和最佳年龄。打破论资排辈、求全、平衡、照顾的束缚,大胆破格破例录用辈分小、资质好的青年人才。
一、引言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是动态的、可控的系统,一般由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联结二者之间关系的信息系统这三个要素组成。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从技术角度来讲,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支持组织决策和管理而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的一组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从经营角度来讲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和管理上针对环境变化等带来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问题)方案。信息系统的三种基本活动是:信息的处理、输出和反馈。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辅助公司领导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事决策的信息系统。以下将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要求三个方面来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也是一个较大的系统,还可以分为若干子系统。本文作者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现对各信息子系统分析如下:
1.人事档案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完成对员工基础档案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最基础的工作。档案的建立以行政科室为基本单位,正式员工和雇佣制员工分别建立档案。人事档案至少包括下列具体信息:①自然状况: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体重和健康状况等;②知识状况:文化程度、专业、学位、所取得的各种证书和职称等;③能力状况: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其他特长的种类与等级;④阅历及经验:做过何种工作,担任何种职务及任职时间、调动原因、总体评价;⑤心理状况:兴趣、偏好、积极性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⑥工作状况:目前所属部门、岗位、职级、绩效和适应性;⑦收入情况:工资、奖金、津贴和职务外收入;⑧家庭背景及生活状况:爱人情况和偏好,家庭职业取向和个人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等;⑨所在部门使用意图:提、留、调、降。子系统可完成对人事档案的输入、修改、删除、查询、分类统计及报表打印。
2.工资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完成工资的核发与工资的调整,包括输入工资数据、查询个人工资、修改工资数据、统计部门工资和打印工资单,该子系统可以查询考勤与绩效考核子系统的数据,以便确定工资金额。
3.员工考勤与绩效考核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员工考勤与员工绩效考核两部分。员工考勤用于记录和统计员工出勤情况,可以通过员工上下班打卡的方式实现,旷工、病事假也要及时记录。员工绩效考核用于定量考察员工的工作绩效,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子系统还可以统计打印报表,为确定劳动报酬和决定人员调配及职务升降提供依据。
4.员工录用与调配子系统
该子系统完成员工的录用和调配功能。员工的录用包括新员工的录用和急需人才的招聘。对公司来说,营销员的招聘已成为现阶段比较关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实现计算机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员工的调配包括员工的平行调动和职务升降,它能处理由于员工调配而引起的各子系统数据的变化。
5.员工教育培训子系统。
该子系统完成员工教育培训的管理,可进行员工素质的统计评价、教育培训过程的控制、教育培训结果的评价。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五个子系统具有大致相同的五个功能模块,它们是信息录入、综合查询检索、统计、打印及系统维护。
1.信息录入:包括原始数据的输入、修改和删除。
2.综合查询检索:接纳查询要求,检索有关信息。查询方法可以是多种组合条件查询,也可以是模糊条件查询。查询检索分为三类,即上级领导通过网络查询、该子系统管理人员查询和一般用户通过网络查询。通过设置口令,各用户只能使用自己特权之内的查询。
3.统计:根据需要,各子系统能够统计有关数据并能够打印。
4.打印:各子系统能够打印出有关数据报表和统计报表。
5.系统维护:各子系统维护模块具有修改口令管理、系统库维护、数据整理、系统后备和系统恢复等功能。①口令管理。口令共有五种类型,供不同的人员使用。他们是数据库录入人员、数据维护人员、一般用户、部门经理和经理特权。除特权用户外,各用户只能使用自己权限内的操作。②系统库维护。该模块可以对各子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管理。③数据整理。根据条件将数据分类处理。④系统后备。将数据库的内容备份到软盘。⑤系统恢复。将数据库从软盘驱动器恢复到系统。(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经过详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确定为非实时性系统,至少应该满足以下系统性能要求:
1.可操作性
本系统的操作人员是公司的管理人员,而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为使系统有效地发挥作用,要求系统容易理解,操作简单方便,上机培训量小。因此,人机界面的设计宜采用第三代界面,即面向窗口的点选界面。该界面窗口、图标、菜单与指示器四位一体,形成桌面的概念,可为用户带来以下种种便利:①能同时显示不同种类的信息,使用户可以在以下几个环境中切换而不丢失几个工作之间的联系,窗口能够让用户自如地执行许多通信型和认知型任务。②用户通过下拉式菜单可以方便执行控制型和对话型任务。③引入图标、下拉式菜单、按钮和滚动条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键盘输入,对那些不精于打字的用户无疑提高了交流效率。
2.安全性
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能随意存取和改变,因此必须对系统数据的存取和改变进行严格的控制,对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杜绝对数据的非法操作和防止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当使用本系统时,系统先进行用户识别和鉴定,可让用户输入标识或口令进入各子系统。对获得上机权的用户要根据预定好的用户权限进行存取控制,保证用户只能存取他有权存取的数据。
3.可维护性
系统的变更要简单易行。一个应用系统由于需求和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暴露的问题,在交付用户使用后,对它进行维护是不可避免的,而软件维护的费用是比较高的。因此在该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软件的可维护性。
4.可靠性
要求系统在发生故障或输入数据不合理的情况下,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故障的能力,以免系统发生停顿或遭到破坏而影响工作。
三、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耗费大量人、财、物的工程,必须遵循当今软件工程的一些科学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后,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这些都是长期的工作,应该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当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再满足现实的需要时,需要对系统进行改进和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