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1 10:07: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

篇1

二、合理把握棉纺企业信息化架构的关键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企业信息化架构的设计与实施,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握住信息化架构设计的关键之处,为技术架构的实施打好基础。第一,企业信息化架构的设计要与企业长期的市场经营目标和公司战略有机结合,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使信息化架构的实施有可操作性,同时符合企业发展的核心利益。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架构要注重实用、功能稳定、平台的可扩展性良好的原则和要求,在信息化处理系统的选择时要选用技术成熟、品牌先进、性能优良的信息平台,并考虑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公司信息安全、软硬件的合理匹配、信息管理便捷稳定等不同选择要素。第三,企业业务流程、相关的生产技术标准、企业的信息流程制度要规范、合理,本着经济节约、使用方便、流程规范、技术先进的统一架构标准制作信息化平台模式化的表单。第四,在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功能设计上要以资源和信息共享、处理手段统一为目标,满足各个功能模块的相互联通和信息整合,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在信息平台上要统一协调。第五,信息化系统要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较好的可扩展性,使信息平台适应于不同的企业环境,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管理需求,增强企业在业务扩展和业务综合管理方面的适应性。总之,企业信息化架构的设计与实施要以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为目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本的信息通道,将生产设备和企业员工统一管理,实现企业决策信息化、生产管理一体化。

篇2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 A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信息化率仅为0.027%,与世界平均水平的0.3%信息率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针对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率的统计调查也表明我国大中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率相对较低,仅有近40%的企业达到信息化辅助管理应用水平,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应用简单支撑软件或者办公文字处理阶段,总体来说,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结合建筑企业工程对象单体性、产业结构分散性,以及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协同性差的管理特点看,改善提升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也是提升其运营效率和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概述

为切实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必须加强对信息资源规划这一核心环节的管控,在建设工程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其核心问题并不是如何建设计算机通信网络,而是如何加强对各节点分散、孤立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加强对各类辅助支持信息的充分合理使用,国内外的相关运作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搞好信息资源规划在建设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建设工程领域,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都涉及具体的项目工程,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提升改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积极有效共享。因而,对于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无论是开发还是引进都应该以项目信息资源规划为切入点,做好先导性、奠基性的信息资源规划工作,以便更好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集成功能。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也需对业主、监理、承包商等不同主体的权责关系加以准确定位,站在项目全程管理的角度整合抽象出业务管理模型,满足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需求。

二、工程项目信息资源规划实践探索

就笔者就职单位工程项目信息资源规划管理实践看,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常常需要重点考虑如下几个问题:项目工程与软件系统的管理模式差异,依据软件系统对业务流程加以重构的风险,软件系统应自主开发还是外部引进,如果软件系统是外部引进的,那么需要多少个数据接口,这些接口最终由谁做,这些都是建筑工程企业在项目信息资源规划中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结合具体工作实践看,工程项目信息资源规划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规划总体思路和要求

结合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分项建设开发需求,在集团信息化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首先应确定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工程总体解决方案,充分集中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协调建设好IT基础设施、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工程,并加以充分有效的规划协调。对于信息资源规划核心工程的项目管理系统而言,其总体设计目标应该以计算机网络和中心数据库为基础,实现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存储共享和查询报告,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积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种决策辅助信息,协调好各类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结合项目工作管理实践中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及技术要求,建设规划好各生产阶段的数据库,切实保障其在设计、采购、监造及运输等领域的功能发挥,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要求。

2、对应模块的功能分析

结合建设工程管理信息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要求看,需要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系统规划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职能域分析,结合IEM的发展要求,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工作要么面向全部职能域,要么面向部分重点职能域,这也是在对当前机构部门加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通常关注机构、进度、投资、设计、文档、制造、采购、质量和合同等9大领域的内容,而成本、质量、进度更是关注的重点;各职能领域的业务流程分析,结合IEM要求加强对系统本质的认识并把握好项目的总体结构和业务流程,依据“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进行系统全面分析,这也是做好系统功能分析工作的重要前提;各职能领域的数据流分析,透过用户视图强化对主体数据库的研究,弄清职能域内外、之内以及之间的数据信息流,并结合一级数据流程图加以量化分析;与此同时,还应建设信息资源规划标准,这也是大型企业集团信息化的关键,建立生产经营主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机构模型,并做好各子模块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

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资源规划中的应用软件为例,结合总体规划的功能建模需求进行软件系统设计,并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加以实施开发。在开发实施环节,可以采用“三维模块定位”分析业务模型,准确定位系统模块的管理层次、应用范围和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好各子模块的功能定位和具体职能,结合总体规划阶段的系统开发目标设计对应的系统框架,结合系统各子模块的功能定位识别可重用模块,在建立通用类库的基础上构建对象模型,为各具体模块的软件开发工作提供积极指引。与此同时,还应提供多层次的安全控制功能,包括对操作日志的监控、用户权限的授予以及联机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等。

结语

企业信息化总体方案的制定应该切实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计划,而其中的核心和关键便是信息资源规划,涵盖涉及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和管理要素。本文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例,结合实践应用需求对其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展开初步探索,然而很多核心开发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也需要广大信息技术人员进一步展开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篇3

1、概述

多元化的应用系统建设模式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和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多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不断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应用系统建设模式将形成不同的应用系统技术架构,企业中存在的不同信息系统架构是造成技术体系复杂混乱、技术标准不兼容、IT系统间互操作性差、上下信息交换不通畅、IT管理不规范等的祸端。因此,研究符合企业信息化战略发展目标的统一、先进与实用的信息系统架构模型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显得越来越迫切。

2、基于SOA的信息化架构总体规划的意义

SOA,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基于SOA的信息化架构总体规划,可以使企业信息化架构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提供安全,先进,有竞争力的服务,并且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使企业IT系统变得更加灵活。

2.1 保证信息共享

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并认为信息流是企业资金流、物流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但是企业的信息只有被集中起来,并能够被全企业所共享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资源,而这就需要总体规划。从内部环境来看,一个企业或组织总是由多个职能部门构成的,从外部环境来看,企业是一个开环系统,要与物资供应商、市场客户、税务部门及其他政府机构发生关系。由于企业的内外信息资源很多,其内外之间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那么如何收集、存储、加工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满足各种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呢?这显然不是分散的、局部的考虑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来自高层的、统一的、全局的规划,将这些信息提取并设计出来,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

在SOA之前,企业的应用系统都是通过那些独立、单一的应用程序来进行的,这些应用程序之间无法进行沟通,集成这些应用系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经常会产生无法重复利用的客户定制的解决方案。使用SOA,应用程序功能会被分解为被称为“服务”的可重用组件,这些“服务”组件各自执行离散的功能,可以被组合成具有更高级别业务功能的复合应用系统,这样IT架构就可以快速的部署可重用的、灵活的并且维护成本低的应用。SOA技术框架可通过各种适配器让企业现有的各种历史遗留的业务系统无缝接入到同一的企业服务总线中,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

2.2 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

信息系统通常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如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由会计管理信息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预算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办公管理子系统等组成。各个子系统除了完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公用数据,并需要实时或定期进行信息交换。

在企业中,有关公用数据和信息交换的例子很多,比如在人事管理子系统中需要对企业的所有人员信息进行管理,而人员信息同时也在会计管理信息子系统中使用,以便进行工资核算;预算管理子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制定成本费用计划,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它需要实时的从会计信息子系统中取得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数,也就是说预算子系统与会计子系统间存在信息交换。为了降低企业信息处理的成本,就需要通过总体规划使各个子系统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工作。

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地运行,在这些子系统之间有效协调沟通是很困难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而且,企业众多应用系统由于缺乏总体设计,产生了许多重复的功能模块,维护十分困难。然而,并不能一夜之间就将这些孤立程序全部放弃或替换,因为它们都是一些关键业务,而且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从零开始重新开发整个信息系统常常是不合算的。通过引入基于SOA的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将子系统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用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这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服务架构,服务之间通过简单、精确定义接口进行通讯,不涉及底层编程接口和通讯模型,将能够帮助开发者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理解企业级架构中的各种组件的开发、部署形式,帮助企业系统架构者以更迅速、更可靠、更具重用性架构整个业务系统。较之以往,以SOA架构的系统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业务的急剧变化。

2.3 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总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受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和人们的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各个子系统的开发不可能齐头并进地进行,往往是采用开发一部分,再开发一部分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开发过程。那么到底先开发哪些子系统,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后开发哪些,在什么时间开始?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什么时期内完成哪个阶段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什么人、多少资金、做什么样的工作等等有关开发进度的安排、人员的调配、所需设备的配置、资金的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事先在总体规划阶段解决,以便使开发工作在一个总体的蓝图指导下,合理、有序地进行。

3、结语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企业信息化信息系统架构的总体规划,对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构筑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支撑集团化运作,将更好地帮助企业支撑的数字化,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分析决策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6- 0073- 02

1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飞速发展,虽然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在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弊端,系统在支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企业管理层的科学决策的功能方面相对薄弱,不同软件系统、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部门科室之间的业务数据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交流。由此,本文提出了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构建方案,平台构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统一管理石油化工企业的业务信息,对数据信息加以经营分析,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信息和统计报表,同时作为企业领导层科学决策的科学依据。

2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2.1 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本文对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构建目标和背景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将平台功能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石油化工企业的业务数据管理中心,以采集业务数据、整合业务数据为目标,将石油化工企业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存储,保证业务数据的交流共享。将业务数据采集、整理、存储和传输贯穿于整个平台业务处理链中,整合零散的业务数据,对数据进行经营分析之后再统一汇总整理。

(2) 建立业务服务平台,负责对使用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用户进行管理和授权,收集并整理石油化工企业业务部门提出的具体需求,部署相应的业务逻辑和网络架构,从而统一接入平台中,使每个具体业务部门都能实现平台功能,还需要实现业务认证和业务注册功能。

(3) 开发建立平台商业逻辑模块,在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实现层与支持平台层采用模块连接结构,业务逻辑层则作为单独的模块与整个平台连接,从而实现业务逻辑层与支持平台层的分层设计,由此能够提高业务逻辑添加和修改的性能,也使得在变更和修改过程中对平台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2.2 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本文设计的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体系架构主要描述了平台框架结构、相关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体系架构体现了分层的结构特点,该平台按照不同的逻辑功能和不同业务流程划分为多个层次,将原始复杂的系统进行分层分解,从而能够将不同组成结构和不同业务流程进行整体整合,平台的不同层次之间按照接口方式进行连接,使逻辑功能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降低,将平台各个层次进行松散耦合,以此提高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3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构建实现

3.1 数据采集整理功能

石油化工企业的加油卡储蓄业务数据需要设置较高的安全级别,因此在完成业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泄露任何加油卡储蓄业务信息。在完成加油卡储蓄业务数据统计过程中,只对集合类业务数据进行存储,将敏感的用户信息进行屏蔽,如果需要对业务流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则需要在预处理之后才能完成任务。

石油化工企业的中间业务数据属于新型开发的业务,由于流水量较大,统计需求也不够明确,存在较大的变化性。因此,储存这种中间业务数据应该采取细颗粒度存储模式,将中间业务数据进行详细分解之后,在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进行存储,利用这种存储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业务数据的特征,虽然业务数据存储较为冗余,但是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能够增加其灵活度。

3.2 数据库连接、处理功能实现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库配置需要非常完善,不仅要能够保证完整地处理业务数据信息,还应该对数据库事务处理机制进行合理配置。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应用是为了能够将底层业务服务全部进行封装,因此数据库应该满足这个实现原则。平台将数据库操作处理及事务处理进行封装,由此,软件开发人员只需要注重业务逻辑处理的代码编写。

3.3 业务注册服务功能实现

业务注册属于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中系统维护的功能,负责对用户办理的业务名称进行存储,同时将唯一有效的业务编码分配给用户,用于对用户办理的业务进行标识。

交易注册是将石油化工企业中的某个业务进行细颗粒度分解之后再存储,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每一个交易都会分配到一个专属的交易编码,交易编码的组成包括三位序列码和四位业务代码,交易编码是对系统操作人员的最小权限分配,其管理功能也参与到本平台的授权管理中。

交易集是与交易管理直接相关的,用户在完成注册某些具体业务时,进行的组合就构成了交易集,但是因为交易是系统中授权最低的管理,交易集则成为了系统中最小权限的组合,其作为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中的权限标识,实质上就是分配给每个用户的权限集合。

3.4 用户授权管理功能实现

用户授权管理的目的是对于登录到平台的用户进行操作控制,防止用户进行跨级别访问、跨权限操作等等,本文设计的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菜单授权和页面操作授权。其中,菜单授权与交易注册的关联极为密切,在业务注册服务功能中已经描述过了交易集的实现过程,每个平台用户都能够被分配到一个交易集,拥有了该交易集就说明该用户具有了调用菜单的权限。当用户登录到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时,平台通过用于进行的交易得到交易集和编码,并根据其拥有的权限来对菜单进行操作,最终显示在系统界面上。由于每个用户的交易集和编码不同,因此不能够进行交易集中不包括的权限操作,从而实现了用户访问控制的目的。

3.5 统一认证服务功能实现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的统一认证服务是针对登录平台的用户开发实现的,能够支持接入式业务模块的连接,在对用户合法身份进行验证的同时,也对用户登录平台得到的权限进行了判定,按照授权为其提供访问服务。统一认证服务在用户登录平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对用户输入用户名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对密码口令的合法性进行验证,根据用户的编码提取交易集和交易代码。

4 结 语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构建方案,该设计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现代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业务管理的需求,从而达到整合业务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目的。

篇5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信息安全重点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1)网络受到外部的恶意攻击,部分单位无终端接入控制措施,使企业的正常业务无法开展或相关重要数据被盗取;2)网站受到黑客攻击,由于部分掌握网络技术的不法人员查询到破解网站所存在的漏洞,加以利用并篡改网站信息及获取网站管理权限,使得网站陷入瘫痪;3)信息的监管不利产生不良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信息没有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导致监管不到位,那么不良信息就可能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而上传到网站上,造成不良影响;4)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相关系统不及时更新补丁和升级,受到病毒入侵并加以利用,篡改应用系统信息或获取管理权限,使得应用系统丢失重要信息。

 

当前,有关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价虽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具体实践方式,但在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形式化的评价理论和方法。评价模型基本是基于灰色理论(Gray Theory)或者模糊(Fuzzy)数学,而评价方法基本上用层次分析法AHP[2](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或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3]将定性因素与定量参数结合,建立了安全评价体系,并运用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确定待评对象的安全状况。上述各种安全评估思想都是从信息系统安全的某一个方面出发,如技术、管理、过程、人员等,着重于评估网络系统安全某一方面的实践规范。在操作上主观随意性较强,其评估过程主要依靠测试者的技术水平和对网络系统的了解程度,缺乏统一的、系统化的安全评估框架,很多评估准则和指标没有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运行情况和信息安全保障的效果结合起来。

 

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就是为了寻找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并根据该体系和方法对大型企业的信息安全状况和水平进行评价,对信息安全管理绩效进行考核。

 

2、 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内涵

 

通过管理体系的应用,将对大型企业信息安全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对企业信息安全的水平做出客观的反应,认识企业信息安全存在的不足之处,发挥考评体系的指导作用,引导企业“信息安全”工作健康科学发展;二是可以为企业信息安全的建设指明方向,为信息安全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有效控制信息化活动的进程,提高信息安全级别,减少因信息安全事件引起的损失,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导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

 

为了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管理体系的目标:对于信息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达到防范目的;对于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加强管理;通过评估体系的考核,落实相关信息安全文件、推进信息安全工作,为企业信息安全的建设指明方向,同时注重管理体系整体的时效性,根据信息安全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及时更新。

 

1) 建立大型企业信息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体系总体设计。信息安全体系设计共分为三级,包含9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共性指标,三级指标为数据采集项。一级指标包括:网络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终端安全管理、操作安全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移动信息化安全、服务器扫描情况。一级和二级指标结构图如下:

 

2)信息安全考评指标的权重设计

 

指标权重理论思路。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4]、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管理体系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设计过程中,选取两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其中一组专家根据各指标在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另外一组专家根据各指标在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程度,对各指标按百分制进行赋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两组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组织专家研讨会,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企业信息安全考评指标总分计算方法:

 

I=Σ(Pi*Wi) (1)

 

I表示指标体系的总得分;Pi表示第i个指标的得分,各指标得满分都是100分;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100%。

 

3)建设大型企业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

 

为了实施信息安全措施体系,以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文件和考评制度为基础,研发包括信息安全在内的大型企业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通过使用该系统,将减轻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负担,填报和汇总数据的效率显著提高,最为突出的是以上报数据为基础,可以自动、实时地形成各种统计、分析图表,从而完成以往需要信息化管理人员几天才能完成的大量统计工作,大大减轻了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工作强度,增加了信息化管理部门对新情况快速反应能力。

 

系统整体架构由数据库层、框架服务层、应用逻辑层、界面表现层组成,系统部署了tomcat下运行的I@Report和BI@Report作为框架服务层,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业务系统。

 

系统主要实现了如下功能:

 

编码同步、基层权限管理、评价初始化、基层初评、数据提交、部门权限管理(含单位、指标项)、管理部门复评、信息稽核、数据计算、统计管理、查询管理、决策模型。

 

建立统一的数据报送平台,提高企业信息整合水平。

 

建立在线交流及公告平台。

 

系统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可自动、实时地形成各种统计分析图表、报告等,例如:信息化评级、信息化水平评测报告。

 

4、 结束语

 

篇6

一、引言

中海油能源发展采油服务公司是运营管理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专业公司,针对FPSO这种庞大的实体资产,需要一整套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辅助公司的生产运营。多年来,公司遵循“业务驱动、IT 引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夯实基础、优化架构”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以打造“数字采油”为目标,逐步开发应用了EAM系统、三维仿真、生产模拟等IT技术,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系统总体设计

在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公司建立了大屏幕显示、专业机房、数据同步备份等先进的硬件系统,在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经历了长期摸索、不断应用实践,建立了Maximo系统、生产模拟系统、三维模拟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总体设计如图一所示)。

MAXIMO系统:是IBM公司的EAM产品,主要适用于资产密集型企业,通过工单管理,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对高价值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管理。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设备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工单管理、工作流、报表等。

FPSO生产模拟系统:在不影响生产作业的前提下,通过工艺流程模块及IT技术,对一线生产流程、仪器仪表的过程处理、船系调载等工作过程、控制原理进行动态模拟,通过历史数据恢复功能分析历史数据。同时也可为公司技术人员培训、考核提供技术服务。

FPSO三维远程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真实模拟FPSO场景,针对现场需求实现设备设施信息快速查询、工艺生产动画演示、应急演练、专家决策会商、学员培训等功能。

信息共享平台:遵循知识管理的体系,建立公司FPSO资料数据库,并按系统和专业规范了FPSO资料数据的分类,以便于资料的整理和检索。

图一系统总体设计

三、各分系统的应用

(一)MAXIMO系统的应用

采油服务公司结合公司FPSO管理的不同模式,从资产管理的角度仔细研究了减少停机时间、控制维护费用、降低零件库存和费用、提高采购效率的措施,并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在MAXIMO系统中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高效科学地实施预防性维修,降低故障性维修,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的目标,从而为公司的安全运营,实现对资产集中有效的管理,获得最佳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

(二)FPSO生产模拟控制系统的应用

FPSO生产模拟系统基于“海洋石油112号”FPSO开发,主要功能包括生产流程、船系操作的真实展示、流程不同状态的模拟(正常操作、初始启动、关断启动等)、故障设置功能、控制对象参数的设置。该系统采用模型软件与FOXBORO公司的I/A工业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生产模拟控制系统更加接近真实性实用性。通过历史数据的动态再现,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同工况的模拟,为陆地专家远程协助解决现场问题、支持一线生产提供了帮助。该系统由于采用B/S架构,拓展性强,还在生产一线的人员应用培训、远程考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二 工艺系统控制

(三)FPSO三维远程管理系统的应用

三维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两种三维技术,特点是采取1:1比例建模,真实还原了FPSO上所有场景、装备,实现了直观的“电子船”管理。由于空间布局、设备数据与生产一线保持一致,该电子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工艺流程展示、设备内部原理剖析、维修改造过程模拟、管线测试及参数查询方面,也在远程专家诊断、应急指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三 FPSO电子船

(四)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

信息共享平台是为增强公司内部信息共享,为公司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信息查询、网上交流和文件存储而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对照知识管理思路,对FPSO资料进行专业的分类整理归档,结合动态数据库技术提供远程多维电子查询、信息浏览,实现了针对FPSO的信息共享、规范化管理。

四、应用展望

FPSO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充分结合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中海油能源发展采油服务公司FPSO资产精细化管理、专业信息集成/共享、管理统一规范的要求,并将FPSO管理者们多年的管理经验、可复制的管理模式融入其中,稳步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较好地辅助了公司产业发展,为采油服务公司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黄海篙.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南[J].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02)

[2]林京.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J].煤矿机电,2003(05)

篇7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物流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标志,其中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和根本目的。本文将就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Abstract: The logistics informatizaton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and sign of logistics modern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is the foundation and fundamental purpose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problems in our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 层次 物流信息标准 对策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level;logistics information standard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30-01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物流总量和物流增加值连年大幅度增加,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业的服务成本仍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仍然高达17.8%,与发达国家8%左右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造成我国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物流管理及技术装备水平太低,尤其是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低下。因此中国物流企业迫切需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1物流信息化的概念和层次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利用现代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依照国内外实践经验,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生产效益。这一层次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技术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实现及时有效的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共享,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第二层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这一阶段中,为了不断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并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信息系统作用在于固化新的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第三层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作用的提升,物流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

2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信息系统使用率低,信息化层次低据亿博物流咨询研究调查,在我国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约67%的企业处于基础信息化阶段,约28.3%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仅4.7%的企业开展了物流供应链管理。

2.2 信息化建设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信息系统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未来架构。在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物流企业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思路、策略等方面认识非常有限,因此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完整的信息化战略规划。

2.3 物流信息化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据统计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

2.4 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没有标准化措施,信息化各环节就不能有效衔接和协调。我国大多物流企业是在自己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造成各企业的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3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对策

3.1 积极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

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应该着眼长期,积极购买或开发物流管理软件,提高企业作业效率及管理水平。已经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应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层次,通过信息系统的升级促进企业流程的优化与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3.2 加强人员培训,适当借用“外脑”提高决策者的信息化规划能力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要借鉴国内外物流企业成功的实践经验,提高信息化的规划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聘请专家给予指导。物流企业可以借鉴以下信息化建设经验:①企业高层领导要积极参与信息化项目的战略制定与规划,把进行信息化总体设计及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物流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实现企业物流的不断升级;②企业领导要根据客户需要与业务需求来制定IT投资方案,制定信息化目标与策略,并划分优先级别,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稳步有序推进,避免脱离企业实际、忽视企业实力的盲目发展,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和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冲突和矛盾;③软件开发要根据企业或行业应用实践,推出低成本、适用易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软件平台,在满足企业当前应用的同时,要进一步兼顾和满足物流企业未来扩展与升级需要。

3.3 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现阶段,我国可采取政府推动、行业协会协调、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遵循效能、齐全、方便、快捷、互利、低价的原则,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4 完善物流信息标准体系我国现有的物流标准比较零散、混乱,国家应出台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推广与世界物流标准接轨的应用软件,以降低企业开发软件的投入成本,为物流企业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和设计奠定基础。政府还需加快一些急需标准,如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等的研究制定,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

4结语

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为此企业必须树立信息化意识,认真研究和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排除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困难,科学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之间的差距。

篇8

一、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发展的现状

1.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规模小、缺少资金和技术,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发展缓慢,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约为2260亿元,约80%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基本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超过90%的中小企业已接入互联网。但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仍不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不到位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自用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于企业的应用软件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2.企业应用社会公共信息平台效果不理想。据调查,目前仅有约11%的中小企业使用过政府搭建的企业信息化公共技术或服务平台,对公共平台使用效果比较满意以及很满意的比例也仅为45%,一般和不太满意的比例之和超过了一半。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应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时,由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很有限、服务不到位,模式落后与总体应用效果不理想。

3.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缓慢。市场上目前缺少适合中小企业物流的信息应用系统,从而导致信息化实施成本增加,需要软件开发商付出很大的代价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加上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投入成本大和维护费用较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分摊到企业运营成本中去,投资回报率往往难以计算,这些使得企业负责人在对信息化项目投资决策时决心不大的根本原因。

4.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的奇缺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物流信息化人才不仅需要懂计算机技术,还要懂生产流程管理。以往中小企业大多数人才知识的不完整性,因为熟悉计算机的人不懂物流,懂物流的人又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很难将流程表达出来,以至于中国物流信息化尚处于一个艰难的摸索阶段,不管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决策层,还是实施企业战略的中低端人才,在推进物流信息化的过程中都显示能力不足,决策层对信息化的需求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中低端人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从事的人才对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认同度有待提高。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偏少,高素质研发人才更少,难以吸引人才,也难以支付昂贵的用人成本。

5.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由于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中小企业众多,发展规模与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在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对物流的应用软件有很大的不同点,因此软件开发商已经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存在的技术问题还体现在先进技术与适用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商一般倾向于开发大型企业适用的,建立在先进技术管理平台上的软件。而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位于软件发展的低端市场,软件的开发往往被开发商认为是不值得开发的领域。目前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在原组织结构下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化,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操作。

6.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物流标准化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目前已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信息标准不统一,企业间就很难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物流事故增加,而且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整个电子化的物流网络相互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使得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二、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发展的对策

1.社会应为中小企业开发物流信息化的应用软件。中小企业没有能力研发专用软件,需要社会专业软件公司为其开发。一方面开发企业自己服务与生产的软件,另一方面还要开发企业与社会其它系统平台共享的软件,使企业与社会各个数据库系统实现共享。我国物流发是以个有机的整体,当前市场的发展需要亟待于整合与提高我国物流软件产品水平,使之物流软件更加专业化、专注于服务物流的各个环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做深入细致,满足企业的业务流程需要,并能全面准确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2.加快物流企业数据库与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应用。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包括:(1)供应链信息交互:面向企业之间建立的商业信息交互内容,如帐户建立、修改、信用信息等。(2)产品信息交互:产品信息、查询、修改的信息交互。(3)订单管理:针对采购、销售、发运、结算等之间的流程的信息交互。(4)库存管理:存货管理的信息交互,如库存情况、需求预测、补货通知。(5)名词术语标准化等。政府与社会应为中小企业开发物流信息应用软件,尤其是针对物流信息传输处理的先进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企业推广应用创造条件,借以提高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水平。同时,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出台政策、构建平台、设立试点、投入专项资金等方式积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有利宽松的环境。

3.大力培养物流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在目前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企业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大力培养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政府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好引导调节作用,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支持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开展教育培训,还可以在资金方面帮助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加大他们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等等。另一方面,参照发达国家的物流信息管理师资格认证培训体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师的资格认证考评体系。企业更应该构筑起自身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多注重内部挖掘与培养,充分认识到人才价值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在物流信息化方面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而且还可以有效缓解物流企业长期面临的人才瓶颈。

4.加快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统一标准,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与交换,是当前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与关键,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物流企业可以在该区域内实现异构数据格式的转换,按统一的数据标准流转,实现信息共享,节约社会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查询,减少物流信息流转环节,降低运营费用平台还可以实现与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而那些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通过会员方式加入平台,能以较低成本共享物流业内信息资源,拓宽其业务范围,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宏观决策上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规划,进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行业管理上可通过平台及时获得企业信息,需求总量,供给能力,运输方式的运营状况等等,以便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通过这样一个公共信息平台,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金融服务等各机构都可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流和整合,最终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益。

篇9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相连接。逐步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外网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应用,并将已建的部门公共服务业务专网逐步整合到电子政务外网(市数字办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2、实施政府网站整合提升工程。依托“龙岩”政府门户网站平台,继续推进政府网站群建设,实现统一托管的政府部门网站数量达到40个以上。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资源的梳理,形成统一的网上信息公开和办事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功能,深化政府门户网站应用。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推动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网站建设(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信息公开办配合)。

3、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一期)技术方案的制订、论证、招标和实施,实现与省应急平台、专业应急平台的相互衔接与资源共享,使政府应急指挥与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市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视频系统资源,进一步完善传输网络及应用系统,扩大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应用,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水利局、广电局、公安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4、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依托政务信息网络,全面推进市级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启动建设市直部门电子公文交换平台,推进业务协同,早日实现“无纸化”办公(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负责)。

5、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加快推进县级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进程,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联网,逐步实现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龙岩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市数字办配合)。

二、推进便民系统建设

1、推进全市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在全省的统一部署下,加快推进社保卡系统建设,开展社保卡在城镇医疗等社会保险系统和就业、新农合系统中的应用;推进社保卡作为医疗就诊卡,实现医疗就诊一卡通(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2、加快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完善市级有线数字电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力争年内完成县(市)城区和主要乡镇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市广电局负责)。

3、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推进社保卡在新农合系统中的应用(市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4、完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推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向基层医疗机构扩展,今年完成省定乡镇中心卫生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接入,提高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满足农村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市卫生局负责)。

三、加快城乡信息化进程

1、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级涉农信息资源,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市场、就业等信息进村入户(市数字办牵头,市农办等其他部门配合)。

2、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以第三代通信技术为主,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龙岩“无线城市”建设进程,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无线宽带网络应用,重点支持和鼓励TD—SCDMA无线网络技术推广应用。年底前完成全市城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市数字办牵头,龙岩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

3、全面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依托电信龙岩分公司网络资源,整合各单位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全市1916个终端站点的建设,形成功能完备、标准较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市远程办负责,电信公司等单位配合)。

四、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

1、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10+3”产业的应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开展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重点研究电力、煤炭、冶金、化工、建材、轻纺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信息化工作方案。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工业品牌(市经贸委、科技局、环保局负责)。

2、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构建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龙岩中小企业在线服务系统,为全市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市经贸委负责)。

3、启动“千企万店”上网工程。启动建设龙岩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并以此为平台分批次免费为龙岩市内的企业商户建立WEB、WAP网站以及企业信息化应用界面,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加强营销宣传与品牌建设(市数字办、经贸委等单位负责)。

五、创新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开展电子政务总体设计调研,做好与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衔接。在年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探索推进统建共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推进集中式机房、集成式OA、政府网站群建设。试行应用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外包服务(市数字办、效能办负责)。

六、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开发

1、积极推进政务信息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市本级应用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库的共享。建设证照信息服务系统,开展证照电子化申报审核,建立证照验证和服务机制(市数字办、行政服务中心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2、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建设。整合国土、城建、交通、地质等相关单位数据资源,建设基础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市数字办,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勘测设计院等相关单位负责)。

七、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1、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网和政府网站的安全保障措施。建设市政务信息网防病毒中心,为政务信息网络应用提供安全的环境。完善政府网站群信息身份认证系统,确保信息安全(市数字办负责)。

2、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提高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覆盖面(市网安办,市公安局、保密局负责)。

3、建设政务信息内网防护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内网违规外联等信息安全事件。组织开展信息安全保密宣传教育,推动落实安全保密工作(市保密局负责)。

篇10

中图分类号:U2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目前企业都在大步地发展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如何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变得行之有效,能够大大地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需要,是企业管理一直都在进行着的研究问题。企业信息化是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管理信息不能及时上传下达的弊端,使集团管理层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各类信息,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生产中管理使用的仪表仪器等设备需要随时注意它们的运转情况和使用情况等信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但是传统的巡检管理方式只是将巡检结果等信息用固定的Excel表填写记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库。

一、系统简要描述

设备标准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包括了设备台帐管理、巡检记录管理、周检计划管理、特殊设备管理及对设备管理的数据统计、巡检计划管理、巡检处理故障总结等。巡检管理工作主要是设备维护(负责)人按照规定的巡检周期进行现场巡检,之后以网页形式,通过账号登录管理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填写登记,然后保存。同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是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查询统计等工作。将设备的巡检信息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既可以实现管理标准化,又对实际工作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同时对于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也有很大的帮助,进而达到故障提前报警的作用。

二、系统功能设计

(一)系统内容

1.网络功能。以公司骨干网平台为依托,在单位部门范围内构建仪表仪器设备巡检管理网络。实现以服务器为主,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可访问操作,即以B/S方式实现系统的运行。设备管理人员,部门主管、主管经理等均可通过各自客户端访问系统资源,开展各业务的工作。

2.软件功能。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完成设备基本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等的统一管理(包括:增加、修改、删除、查询等)。设备管理(负责)人员随时录入按照巡检计划获得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由计算机汇总产生巡检信息表,并提供查询、修改等功能。所有操作人员可依据权限及相应的业务范围查询设备信息,巡检信息等。管理层可依据系统统计的数据实现巡检计划的制定、设备情况的掌握和管理等。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多级控制。针对不同用户设置适合需求的操作权限。

3.系统软件。本系统将采用先进的Browser/Server工作模式,按照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进行实施。网络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系统开发采用编程实现。

4.硬件系统。服务器、若干客户机及运行网络环境。

(二)系统详述

1.方案总体设计

方案总体设计必须面向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根据仪表计量设备的巡检业务活动范围及工作内容。按用户需求进行总体设计,计划可分三个阶段完成:1)收集、分析用户需求。(包括:分析用户的应用环境;确定系统功能;分析系统的内部结构);2)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进行建模分析。(包括:建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等);3)数据库逻辑设计及详细设计。(包括:数据库建立、程序开发)。从而做到有计划、有控制、工程化进行设计工作。

2.用户需求分析

设备标准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由服务器、各相关管理人员相应业务客户端、主管领导客户端等组成的网络系统。可利用现有局域网络为平台搭建该系统。可将服务器放在机房进行管理,客户端均可通过相关网络进行访问联接。

(1)设备负责人员主要业务需求描述。1)整理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负责人员要根据巡检计划收集并按设备分类对设备运行状态(包括:某设备各部件的运行状态、是否有异常等)进行整理存档,而后,通过查询所需设备的巡检信息,可根据掌握的设备即时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2)设备巡检信息。由于各设备包括若干部件,巡检时要分别对各部件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这样工作量就会很大,可根据设备的巡检周期对设备进行固定的运行状态的设定(即对于未填写异常的可自动保存为正常)。

(2)管理人员业务需求描述。所谓的管理人员是指经领导授权,可根据相关业务范围对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操作的人员。对其分配权限,可进行记录的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3)浏览查询。1)设备巡检情况。根据巡检结果登记到系统中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分类查询;2)用户信息。根据后台设置录入的用户信息,根据不同权限可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及删除等操作;3)设备信息。将所有设备各自所包括的部件进行录入保存在系统中,根据不同权限可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及删除等操作。

三、结束语

本系统实现仪表计量设备运行状态管理计算机化;计算机完成巡检信息的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共享。系统的投入运行可使设备管理(负责)人员完全摆脱了手工填写巡检记录等大量重复繁重的工作,完全由计算机取而代之,使得数出一处,实现数据共享,并为各管理人员提供了快速、便捷、准确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避免了原始单据流动过程中的重复填写、数据错误、记录丢失等现象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的投入运行,可改变了以往设备巡检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记录不完整、反馈不及时、信息不共享等现象的发生,使流量设备巡检情况的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及时掌握,真正做到了正向管理提前控制,从而使设备巡检管理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米切尔权威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