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5:27: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典教育理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舒心、幸福
1.硬环境建设。硬环境就是指学校的建筑布局、校容校貌建设、学校内部环境建设,这些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学生走进一所学校,能感受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喜欢之情就油然而生,学生在喜欢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自然快乐幸福,也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的书香园、“和谐园”、修心园、杜鹃园、励志园、“幸福源”文化广场、经典文化长廊等,不仅是学生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学生学习的好地方。
2.软环境建设。软环境是指校园文化。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向名人学习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让学生学得快乐;另一方面,学校想方设法加强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优良的传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随时随处受到这些优秀精神文化的影响,奠基美好的人生。
3.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我们注重家长学校对指导和帮助改善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的作用,组织家长到学校开会、上课,向家长传授正确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领悟了这些科学的方法理论,就有可能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改进家教方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此同时,我们不仅做好校内家长学校的工作,还主动联合居委会、社区等基层组织,定期在居委会、社区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对家长进行家教以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等内容的培训。家长通过参加学习培训,学习了科学的家教方法理论,了解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运用在日常的教育子女的实际中,改善了亲子关系,使孩子更易于接受教育。因此,许多家长都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如果孩子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这就是孩子家庭幸福感的来源。
二、全员培训,全体参与,让每个学生从教师的关爱中获得幸福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心理教师的事,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大影响。
1.全员培训。我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理论等知识的培训,近两年完成了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证资格培训,有四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B证资格培训;曾邀请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张旭昇等教授亲临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去年寒假期间,派出两位教师参加由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短训班学习。通过系列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全面,没有私心。事实上,有些教师存在“私心”,客观上造成了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让学生得到不公平的对待。有些教师青睐成绩好的学生,对待自己任教的学科成绩不够好或不够喜爱的学生,往往视其为不爱学习,不能包容和全面评价学生,导致学生“受委屈”,逐渐产生对更多学科的厌学、对老师的反感等心理倾向,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我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注意避免这种“私心”,还对有偏科现象的学生进行交叉教育。交叉教育是指教师教育喜爱自己学科或相对学得好的学生努力学好其他学科,鼓励学生均衡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会尽可能地发掘对自己任教的学科不够喜欢或学得不够好的学生在其他方面的长处和学习其他学得好的学科的闪光点,不会“一棒子打死”。教师以这样公平、全面的评价为切入点教育引导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每个教师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都有辅导的责任。我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实行心理干预不是只依赖心理老师,更多的是依靠全体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甚至是干预。学校明确规定,每一位教师都是兼职的心理健康辅导员,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当发现学生心理有障碍时,教师必须给予疏导、干预,有效避免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品质进一步发展,及时将学生的心理品质引上健康的轨道。
4.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让孩子在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教育中获得幸福。事实上更多地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还是各学科的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科老师给予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干预,这就要求学校要通过教学管理工作去促使学科教师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三、德心结合,培育幸福阳光少年
人的思想和品德就是“德”。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性格能反映其品德和世界观,拥有健康性格的学生,往往也具有优秀的品德。我校积极推行德心结合,一方面,教师们十分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个性表现,发现不良的言行或不良的个性表现,能及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并能对学生进行持续的跟踪教育;另一方面,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会带学生到学校的“励志园”“五邑名人墙”“论语堂”等校园人文文化景点开展教育活动,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志向得到激发,觉悟得到提升。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他们就会有较高的觉悟,遇到各种问题时就会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就会理智地处理问题,从而避免了不良的心理状况和言行的产生。学生心理健康,个性自然就阳光。
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友爱、和谐的环境中倍感幸福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感受到社会交往的幸福。学生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1.建设一支关系融洽、阳光和谐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师中人际关系融洽,有助于学校各项事业的兴旺和发展,并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中国人历来把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的美好境界来追求。在实践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教育的关键,也是工作的难点。师生关系和谐则班兴校兴。
3.关爱每一位学生。我校校长每次在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时必讲的一句话就是:教师关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关爱他人的孩子,即每一位学生才是无私的大爱。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把每一位学生看作自己的子女,时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得到幸福。
精彩的导入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利用电子书包“立体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猫》第一课时,课伊始,我播放课前学生上传到电子书包的有趣的猫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呼唤猫的名字导入新课,熟悉的有趣的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触摸春天》(第二课时)则欣赏由学生课前上传到电子书包的学生动情朗读1-4段安静创造奇迹的句子的录音,导入新课。来自身边小伙伴的配乐朗读,快速地让学生回顾第一课时的学习,同时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第二课时的学习中。
二、多元导学策略
基于电子书包多元工具的深度“对话”环境,充分凸显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回归整体,迁移升华”环节,我提出了如下研学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的意思?(学习提示:联系课文或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身残志坚的故事上传到电子书包“互动讨论中”。同时老师也上传大量图文并茂地故事,利用大量的补充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理解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反复的引读强化对中心句的理解与感悟。利用电子书包的录音功能及交互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能。课后,让学生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以及原因录下来,一方面很好的地落实了有感情朗读的要求,同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展示的舞台。
三、深度导练策略
在研学拓展中,借助电子书包进行拓展性阅读及练笔迁移,让学生的练更充分、更深入,有效地实现读写结合。
例如,在《触摸春天》研学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开展如下学习活动:
1. (课内)学了课文,我深深地感动着,我想对安静(海伦・凯勒、同学、朋友、家人等)(选其一在电子书包上写一写)说:____。
2. (课外)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传》《贝多芬传》并把收集到的资料及阅读后的感受,上传到电子书包。并在拓展阅读栏目中上传了以上三本电子书。解决了学生因找不到书不能开展课外阅读的难题。也为学生读后的情感表达提供交流的平台。
四、自主研学策略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将学习内容编写成“导学案”(即学生学习的路线图),上传到电子书包“学案中心”,供学生提前预习。并在电子书包“互动讨论”中反馈预习情况,为教师课堂有针对性地引导提供了可能。
如教学《猫》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如下:
1. 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上传到“互动讨论”(字数不超300字)。
2. 读准生字词,上传录音。写一写难写的字,并进行投票。
又如,在教学《触摸春天》(第二课时),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如下:
1. 收集残疾人奋斗的故事,并上传到电子书包共享。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德、慧、智”三个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德”为统帅、为根本,来带动“慧”与“智”的和谐开发启动,达到培贤育圣的教育目的。那么什么是“德慧智”呢?
“德”既具有品格性,同时具有能量性,是营养思维、心理等精神系统的重要物质,是慧识和智识同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最佳营养,是大慧和上智的能量源泉,是仁慈大爱的乳汁。
“慧”:是指以道德心灵为体,右脑慧识为用,从而产生的思识,也称之为“慧识”。它包含着灵感思维、潜在意识和直觉的透发。
“智”:是指左脑智识对皮层意识的直接应用,其中含有禀性意识、习性意识,以及通过善、正、真的教育而获得的正觉与正念。
通过对“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的学习,我在我所教的5个班开始了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实验,我先制定了诵读计划,贴在每个班的教室里,确定了诵读的内容,主要诵读老子的《德道经》,还有培养孩子品格的《弟子规》。我和5个班的班主任沟通好,让七年级的学生每天的早读课前诵读三遍《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德道经》双一章,即老子的《德篇》第一章《论德》和《道篇》第四十五章《观眇》。我教七年级5个班的思想品德课,我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我和学生一起诵读,每次在诵读前,我要求学生以感恩心、恭敬心来诵读经典,在诵读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道德思想教育,在诵读中自然而然地养成文明礼仪,在诵读中汲取经典的人文营养,在实践中修养自己的道德心灵。
随着诵读的深入,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德道经》的双一章背会了,同学们很有成就感,刚开始诵读时,句子不好读,老子的文章很深奥。就这样每天坚持课前的五分钟的集体诵读。还利用阅读课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多媒体课《德的内涵》,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们知道来了“德”字的内涵,很多学生说没有想到一个“德”字有这么多的含义,解释起来,就是一心一意地去执行十种善行、四项行为准则,为众人服务,为民族服务、为国家服务,这就是"德"的完整意思。我给学生讲老子的《德道经》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一部宝藏,它既具有能量性,也具有品格性。能量性是指它具有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所需要的上善能量,品格性是指它能引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朝着仁、义、礼、智、信五德方面进行完善,直至完美。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用我的思想品德课给学生上了一堂德慧智经典诵读的课,我上的是《学海无涯“慧”作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经典诵读有了更深的体会了。很多同学表示要好好诵读《德道经》,开启慧性头脑,慧智双运。
我要求学生每天诵读,我自己也每天诵读《德道经》1-----45章,有时和学生一起分享诵读的体会,诵读了一段时间,我要求学生写一下自己诵读的体会,学生的体会交上来,我一看,学生真的是写的很好,我摘录两段:
2011 年10月26日陈雯雯:
星期三,我们去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课,是“德的内涵”,对《德道经》的诵读也就更用心了。
学了这一课,我知道了“德”的意思,众人要一心做到十种善行,四项行为准则。其中十种善行是:“忠孝心、仁爱心、勇猛心、博爱心、忍耐心、和蔼心、慈悲心、教化心、好善心、平等心”,四种行为准则是:非德勿视、非德勿言、非德勿听、非德勿行。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对“德”有了了解,明白了德的重要性。我决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我要坚持诵读《德道经》,俗话说“贵在坚持”,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2011年12月22日张艳格 七(1)班
以学校读书计划为行动指南,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并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在经典读物中汲取营养的同时,用时代的眼光去衡量,把真正优秀的读物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经典;放眼世界,增进国际了解,尊重各国、各族文化,以继承传统文化和光大中华民族精神为主流。
二、个人读书目标:
1、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不断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2、转变教育理念,登高望远,高屋建瓴,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
3、通过读书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读书内容:
1、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我们怎样思维?民主主义与教育》
3其他类的书籍:《教师必知的心理常识》
四、读书措施:
1、利用一切时间积极自学,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修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根据所学认真备课,体现出新颖、大胆、有效的教学风格,课后再以所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写出反思和随笔。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先读、精读,政治理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略读、速读。
作为人的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对于学生的社会化影响至关重要。“诵读传统典籍”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面向正处于“人的社会化”进程中的学生的一项重要活动。按理说,传统典籍深厚的文化积淀对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非同一般的积极意义。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社会好评。
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经典”本是好事,但“好事”只有办好才是真的好。由于传统典籍历史久远、晦涩难懂,大人对此尚有难度,有学生产生不情愿的心理自然也在情理中了。更重要的是,某些学校组织“诵读经典”,往往从学校单方面的行政意愿出发,采用简单粗糙的行政命令“要求”学生诵读,这就自觉不自觉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要求学生早晨5点起来诵读经典,并要“跪拜孔子像”,如此带有明显“强迫”色彩的经典诵读,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即便学生迫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其应有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学校“诵读经典”,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组织学生诵读传统典籍,本意应在于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素养、健全学生人格,而不是在于什么所谓的“读完学渣变学霸,读经能上北大清华”。如果网帖反映属实,如此充满功利色彩的“诵读经典”活动,不啻给学生本就繁重的课业负担又加上了一副重轭。至于要集体跪拜孔子像,无论是学校要求的,还是如学校所言是学生“油然而生”的行为,其实都大可不必。对先贤的崇敬之心、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之意,实在不必拘泥于“跪拜”这种与现代公民精神格格不入的表面形式。组织学生“诵经跪拜孔子”的目的,倘若果真在于让学生“学渣变学霸,考上北大清华”,即便采取比“跪拜”更“崇敬”的方式,也不过一场教育闹剧。这不仅暴露了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的颟顸落伍,而且暴露出教育方式的简单粗糙。如此看来,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理念,打通素质教育梗阻,恐怕学校方面确实需要好好反思了。
[2]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整体战略及“做中学”的CDIO模式[J].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0(5):13-23.
[3] IT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坛[EB/OL].[2010-04-01]. /itpeixun/itzt/itgjhrclt.htm.
[4] Crawley E, Malmqvist J, Ostlund S,et al.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M]. Springer,2007:5-20.
[5] 王硕旺,洪成文. 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16-119.
[6] 杨祥,魏华,刘海波.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工科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0):94-96.
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构建学生基础知识、基础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未来更高阶段的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就当前教育现状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小学传统教育模式基于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注重技能教育和智力教育,对于德育的培养则较为欠缺,基于此现状,学生出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并不罕见。究其本质原因在于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需提倡传统文化的教育启示,加强重视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化和发展。
二、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
我国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其中的宝贵结晶。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阶段,应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道德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爱国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传统文化的信念,就长远意义来看,这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便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下,重视智育和德育的共同发展,为培养既拥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具备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奠定最为坚实的教育基础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启蒙
在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便在于启智和树人,这集中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品性培养。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自古便极为崇尚道德观念的建立,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最重要的启示也在于道德观念的启蒙教育。“首孝悌、次见闻”“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应该遵守的道德感已有了明确界定,这对于小学教育而言也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传达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感悟道德教育的精髓所在,同时也可应用经典的国学启蒙之作帮助学生感受优秀道德文化的熏陶,“养正气,养心”,在潜移默化之间激发学生关于真善美的审美能力,从而建立真正高洁的品性特征,促使学生在成才之前先成人。如今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多元化文化对于我国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新形势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实现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夏冬梅
(二)重视小学阶段的通识教育启蒙
通识教育是指在现代化的多元社会之中,为受教育者提供应用广泛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又称之为博雅教育。这是基于开放教育的理念之上的自由教育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应用国学经典开展的启蒙教育便可以作为知识层面的通识教育。以经典国学教材《三字经》为例,便囊括了治国兴衰、人文自然、生活常识、思想道德的多元化的知识内容。其中典故众多,孟母三迁的典故喻示着为母者劝子向学的良苦用心;囊萤读书的典故则描述了古人对于学习机会的重视;“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的朝代更迭则蕴含了世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一哲学内涵。由此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便在于开放教育的思路,教育无方。在小学教育阶段应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善加利用,通过中华文明的宝贵结晶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融入更为自由开放的教育观念。
(三)重视以人为本的启发教育
在小学阶段,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在课堂统一讲授为主,偏向于模式化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化作用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但就教育本质而言,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同样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直至宋代,朱熹将这一教育理念总结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才”。孔子门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品性各异,水平不一,孔子主张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这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定位,如“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另外也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天禀赋,知识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这对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启示在于需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和家庭教育需尊重和挖掘其兴趣所在,发现其特长并加以有效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在人生发展方面能实现自我价值,强化自我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发展自信。
四、结语
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启蒙时期。在这一重要阶段,启智和树人都是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之下,有助于在小学教育阶段更加注重道德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启蒙,同时也能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启发教育,促进学生能树立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在未来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自信。
作者:夏冬梅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
参考文献:
【1】黄承斌.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0(15)
【2】刘利.和合文化中国价值——浅谈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J】.教育论丛,2008(09)
柳宗元作为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对教育的关注超过了一般人。他重视教师的作用,强调教育学习的实用性,在教育方法上力求出新,关注青年后辈的个性成长,促进青年后辈博学多思。其教育思想和方法无处不体现着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光辉,为当时教育的兴盛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研究的价值。
一、勇担教师责任
在当时“耻学于师”的时代背景下,柳宗元亦然承担起了教师的职责,拒师“名”而行师“实”,毫无保留地对青年后辈苦心教导,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积极引导青年后辈的成长,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一)反对沽名钓誉
柳宗元教导青年后辈可谓是孜孜不倦,但却对承担教师之名不感兴趣,这和他的师道观有着很大的联系。柳宗元认为“太学立儒官,传儒业,宣求专而通、新而一者,以为胄子师”(《送易师扬君序》),教师的职责就是以其专业、精深、新颖的知识和思想去教导学生,以博爱、宽容、自律的精神去关爱学生。柳宗元身体力行地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反对教师沽名钓誉的行为。正如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明确表达自己的师道观,强调“交以为师”,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无所谓师与生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就是知识的传递。
(二)坚持教育为己任
柳宗元没有象韩愈那样做过专职的教师,但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热心教导后辈。正如他在《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中说的:“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曾瞋目闭口耶?”柳宗元坚持以教育为己任,深知教育青年人对社会进步的意义,而教师是青年后辈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虽然柳宗元“避师名”,但却从来没推卸过作为教师的责任,可以堪称教师之典范。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教师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职业操守的教师更是提升教育的时效性的关键。柳宗元这种不求师之名,而行师之实的行为,虽是在特殊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却和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有着共通之处,对后世的教育事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注重教以致用
柳宗元一直强调教育的实用,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他认为要教育青年后辈学以明道,内外兼修,坚持益于世用的教育理念,主张把所学的知识都运用到治国安邦的实际生活中去。
(一)倡导“期以明道”的教育主张
中唐时期,国家日趋衰败,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柳宗元继承尧、舜、孔子之道,提出“期以明道”的教育主张。他认为只有通过运用教育的手段培养实用性的人才,用改革的措施来使统治阶级明确“道”的思想,以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柳宗元一直觉得文人的使命就是“行道”、“济世匡时”。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必须内外兼修,完善其身,只有通过广博地学习儒家经典和各种古代文献的精髓,“以生人为己任”(《与杨海之第二书》),把学习和社会的变革联系起来。
柳宗元作为一位重视教育实用性的教育家,他在结合国家改革需求的现实状况下,提出了“期以明道”的教育主张。他一直教育青年“学以明道”,主张通过古文来学习古道,明确学习的目的。他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说:“徒亲戚,不过欲其勤读书,决科求仕,不为大过,如斯已矣。”他要求那些有志读书的青年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目的,希望他们能够学习实践古人的读书之道,并积极运用到当前的社会变革中。这样的思想和柳宗元对“文以明道”的认识密不可分。他认为说文与道是分不开的,文章思想内容虽离不开文字形式,但是思想内容才是最主要的。因此,柳宗元积极提倡学习能自由表达思想内涵的古文,以期造就治术之才。在实用主义教育理念中,教育被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研究社会历史,然后可以懂得解决将来问题的趋势”,这和柳宗元的“行古道”的思想不谋而合。
(二)坚持“益于世用”的教育目的
柳宗元一直强调“益于世用”,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治国安邦,为人民谋福祉上去,这和广为流行的“学者为己”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柳宗元曾在《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说道:“不以是取名誉,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不是沽名钓誉,而是要经世致用,这也成为柳宗元教育青年后辈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
柳宗元在抨击“学而为己”观点,反对以“决科求仕”为学习目的的同时,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明确提出读书必须“就其道,施于物”,并且要“内句以守,外可以行其道”。他还在《送徐从事北游序》提出,学习一定要把“《诗》、《礼》、《春秋》之道施于事,及于物”,这样才能“不负孔子之笔舌”。柳宗元一直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足现实、服务人民,实现古之尧、舜、孔子“圣人之道”。柳宗元将教育和国家兴盛、百姓安乐联系起来,特别在他被贬时期,还能一贯地执行这样的教育理念,尽心竭力地培养和教育“益于世用”的人才,在当时来看确实标新立异且意义非凡。这不仅是柳宗元对教育功能实用性的深度挖掘,也是他忧国忧民爱国主义思想和文人自觉自发的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
三、强调正确治学
柳宗元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死记硬背和思想教条强调学习要博极群书,博采众长,善于从古代典籍中吸取营养,还要态度严谨,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才是治学的有效方法。
(一)反对死记硬背
作为一位坚持教育为己任的教师,柳宗元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他极力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文辞章句,而是要明道。柳宗元主张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言道、讲古、穷文辞”,引导学生明道才是教师的职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培养、发展和完善人的本质,是教育最基本的宗旨和终极的关怀”。所以,柳宗元一直反对只考经书,而忽视诗赋。诗赋是个人情感的表达,这对青年后辈的个性发展和成长是有益的。而经书的考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去记住章句及注疏,这不仅禁锢了青年的思想,还抑制了青年的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青年后辈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备于事,如斯而已矣”(《时令论上》),也就是说圣人之道,仅仅是于人有利,于事有备,这才是学习的关键。光靠死记硬背章句,教条主义,是不能“师其道”的。“慎思之则一益也” ,(《复杜温夫书》),柳宗元认为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严谨治学才能把古人的智慧变成自己学识。
(二)要求博极群书
柳宗元自小就勤奋好学,以读书为乐,是“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的博学之士。他曾提及“仆蚤好观书,家所蓄魏晋尺腆甚具。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即使在被贬之后,贫病交加之时,也不忘“上下观古今”,“吟咏心自愉”(《读书》)。“仆近求得经史诸子数百卷,常候战悸稍定,时即伏读,颇见圣人用心、贤士君子立志之分”(《与李翰林建书》),柳宗元通过“读百家书,上下驰骋,乃少得知文章利病”(《与杨京兆凭书》),这不仅是柳宗元个人治学的经验,也成为了他教育青年后辈的基本原则。作为博极群书的典范,柳宗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青年后辈要“读百家书”,“博取诸史群子”(《送贾山人南游序》),才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柳宗元从“益于世用”的教育目出发,对古代典籍采取广而纳之,博采众长的态度。他主张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涉及“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兼纳百家之长,以明先人之道,以此来培养经世致用的改革人才。仅仅博览群书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取其精髓,采其华实,通过思考和探索,化为自身的学识。柳宗元曾说“凡为学,略章句之烦乱,采摭奥旨,以知道为宗。”(《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强调读书要领悟和吸收书中的真理之所在。除此之外,柳宗元还提出不仅要学古,而且还要学今,甚至师生同辈之间相互学习,善于思考,力求创新,这在当时确实是眼光深远,同时也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的有力证明。
(三)坚持不唯经典
柳宗元虽提倡学习古文,但是却不迷信古文,始终以严谨治学为学习的基本原则。他认为“然务先穷昔人书,有不可者而后革之,则大善”(《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书》),古代典籍一定要秉承着批判的态度刻苦研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敢于质疑其中的荒谬背理的地方,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收获真知。这与实用主义教育理念中教育就是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独立的观点”,帮助他们形成 “生动活泼的个性和敢于开拓的精神”不谋而合。他先后对《诗》《书》,孔、孟等著作和言论,都进行过质疑和批判。
即使是《国语》这样的经典,柳宗元也敢指出其错误,经过缜密的思考,反复的论证,写下了《非国语》六十篇文章。针对《左传》中任人唯亲的观点,他也写下了《六逆论》这样的文章,以表达自己的强烈质疑。于此同时,柳宗元觉得有些古代典籍中的观点并没有错,只不过是因为年代久远、语义含糊,被后人解读歪曲所致。“古之言理者,罕能尽其说。建一言,立一辞,则臲卼而不安,谓之是可也,谓之非亦可也,混然而已。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群而咻之,以为狂为怪,而欲世之多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以及化者,天下为不少矣,然而罕有知圣人之道,则固为书者之罪也” (《六逆论》)。无论是治学还是济世,柳宗元始终敢于质疑经典,“冒犯权威”, 以这种不唯经典,敢于质疑,严谨治学的亲身经历来教育青年后辈,这也是其实用主义教育理念中“经验”教学的一种演绎。
综上,柳宗元在教育上一直秉承实用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的作用,强调 “期以明道”教育主张、“益于世用”的教育目的,倡导博学善思、不唯经典、敢于质疑、积极创新,反对死记硬背和思想教条,以其实用教育理念的光辉照耀千古。
参考文献
[1] 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42页.
[2] 杜威著,译.杜威五大讲演[M].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第161页.
[3] 田继忠,支爱玲.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宁夏教育科研,2006(2),第18页.
一是这些名师都十分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爱读书,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他们都在教育刊物发表过论文,有的还出版了好几本专著。他们确信“亲其师、信其道”,对孩子的教育要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言:“教材中的人文性远不如教师自身的人文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大。”
二是他们都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陈琴老师的素读,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于永正老师的抓住读写两条线,薛瑞萍的琅琅书声……方法虽然不同,但目的一致——让孩子读书,让课堂充满琅琅书声。这样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其实,关于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有论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学生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看来,这些名师都深得苏翁教育理念的精髓。
三是这些名师都深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12岁之前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期都很珍惜。古语道: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正如书中孙双金老师指出的:“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重诵读、重记忆、重积累,应是12岁之前语文学习的重要法则。
四是他们都注重中华民族经典的传承。正如书中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锋所说:“一个普照大地的太阳落山了,西方人是比较坚硬的,因为他们有基督教的信仰,中国人没有上帝,那么靠什么有我们的精神家园?靠的是伟大的人文典籍。”本书的二十一位名师都注重对孩子们进行中华经典书籍的引领学习,这些讲演录也是李振村老师组织的每年一届的全国新经典大讲坛里精选出来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