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及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5 09:46: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食品安全问题及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食品安全问题及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40-02

食品安全最广泛的含义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相关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最新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1]。食品安全也逐渐成为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综合性跨学科领域。

一、切实保障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俗语有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切实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宏观上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微观上它关系着百姓的生命健康。

高校食堂具有就餐人数多而固定、就餐时间集中的特点,由于人群高度集中,他们的饮食安全极易受到威胁[2]。再加上整个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大背景,诸如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染色花椒、假牛肉,避孕药养黄鳝等事件的频频曝光。可以说,在种种不利情况下,确保大学生安全用餐、放心消费、吃得卫生、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二、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卫生状况是关系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多高校食堂卫生条件问题严重,一是餐具卫生不容乐观,校园食堂的餐具使用周期过长,清洗不彻底,不少餐具附着有明显污垢或油渍,此外,消毒设备陈旧,消毒不按程序进行;二是食堂操作间的卫生环境差,物品摆放不整齐,厨具清洗频率低;三是隔夜食品问题,在夏暑蚊虫滋生时节,不少食堂为节省成本,售卖隔夜食品,严重影响了师生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将来,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学生的饮食卫生和健康成长。学校食物卫生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不应该也不能被忽视,全国集体食物中毒的案例仍时有报道,现就高校中存在的食物卫生安全问题做以下分析:

(一)加工条件粗陋,缺少应配置的卫生设备

有些高校对食堂的经费投入严重缺少,食堂建筑与卫生设施不太配套。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中要求“要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卫生要求”[3]。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由于在校人数的大幅度增加,都新建或扩建了学生食堂,食堂外表和就餐大厅都装修得非常好,但不少食堂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功能不配套、设备陈旧的问题。致使食堂缺少必要的设备和食物维护的方法,直接导致了食物安全风险要素的增加。

(二)承包食堂食物卫生安全风险多

有些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造中食堂卫生处置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少及时的研讨以及处置,导致一些因为原则不严、责任不明和自身处置水平低等缘由构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第4章食品生产经营的第29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4]。

但是由于高校的扩招,多数学校的后勤服务面临很大的压力,后勤社会化也成为一项必然的选择。但部分学校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很大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健全相应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三)食物卫生安全处置水平低

有些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缺少必要的处置和检查、完善的处置原则以及具体的组织实施方法。另外一些高校对此类问题处置不够及时而且力度不够,他们利用服务公司、校办公室等这些非专业机构来处置,会造成食堂卫生处置管理的水平不高,导致这些食堂将剩余食物在室温下存放后又直接食用,生、熟食物容器、区域和加工东西没有分隔和差异符号。

(四)从业人员广泛缺少卫生安全意识,卫生操作习气不良

食物加工人员缺少卫生意识和不良操作习气是构成食物污染和导致食物中毒的最重要缘由之一。食堂从业人员大多是临时聘任、未经练习就从事食物生产经营的人员,因而对食物卫生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其卫生操作的习惯也令人担忧。

(五)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大多数高校食堂由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发展。高校学生食堂的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食堂内的工作人员也多数是那些只参加过个别临时或短期厨师培训的学员或临时工,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这些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食品加工知识匮乏,在加工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具体操作,存在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5]。

(六)有些区域监督处置缺少应有的力度

由于高校处置的特殊性,有些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监督不够,把关不严,对尚未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的学校食堂也发放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致使食堂卫生风险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篇2

一、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问题

(1)规模企业少,小作坊多。由于规模小,企业难以在市场上久立足,导致企业做一天,算一天,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不愿过多投入,甚至偷工减料,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2)小作坊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多。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计量器具、无记录,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隐患多。

(3)缺乏必备检测能力。食品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个人感官和经验判断进行控制,原材料进厂不检测,食品未经检验就出厂销售,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有少数企业虽然拥有检测仪器,但由于对质量工作重视、认识程度不够,以及企业内部缺少专业检验技术人员,没有有效开展检验检测,内设检验机构形同虚设。

(4)食品生产加工水平普遍不高。目前,我县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以生产传统食品为主,企业缺乏优势核心技术,产品在市场没有核心竞争力,食品加工业发展存在后劲不足。

(5)食品生产加工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普查表明,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人员为农民、下岗职工组成,普遍缺乏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6)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90%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谈薄,缺乏长远打算,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如果原材料进厂不检测,产品出厂不检验,在原料采购或生产加工环节出现食品污染或有毒物质侵害,很容易引起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和对策

(1)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巩固食品质量安全基础工作。对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市场准入制度有一定距离的企业,要引导、帮扶使其达到准入条件,积极申办生产许可证。对达不到准入条件,但老百姓又离不开的食品(如豆腐、散装白酒等),要限区域销售。同时加强证后监管,认真落实年审、巡查、回访、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确保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

(2)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针对食品小作坊生产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数量多、分布广、安全隐患大、监管难的特点,要转变部门独览的思想观念,有关职能部门,各乡镇政府要互相配合,建立以政府、行政部门共监共管的监管模式。质监部门要切实履行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日常监督,增加和强化食品小作坊的监管频次和力度,达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效。

篇3

1、引言

〈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的出台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问题,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奶工程”、“营养午餐”等一系列政策。但近来出现了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让人触目惊心,如果广大连食品安全卫生都无法保证,那么食品营养健康又从何谈起。而且广大农村中小学因为交通不方便等问题,往往成为监管的盲区。这说明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监管已经刻不容缓了。

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地区经济不发达,基本上还未出现像许多城市学校的餐饮服务社会化的现象,即将学校的餐饮服务承包给社会上的商业性团体或个人,而是由学校自主经营,盈亏由学校自己负责,在学校食堂里面工作的基本上也都是老师家属,为了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管,故农村中小学的食品安全卫生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学生的营养和健康也就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原理,构建博弈论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解决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2、对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

2.1 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与农村中小学食堂之间的博弈模型构建

从博弈论角度进行分析,在此次博弈的过程中参与者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农村中小学食堂(因为农村中小学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主要就是农村中小学食堂提供的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以下简称食堂)两方。在此次博弈中,参与者均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下面将构建相关博弈模型来分析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的对策。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具有监督农村小学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的责任,如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食堂的食品安全状况就会很好,食品监管部门会获得收益R1(社会的赞誉、群众的支持、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等),同时产生的监管成本为C;如果监管部门,不仅会受到相关上级部门的处罚,而且由于食品安全造成的社会危害,其社会声誉降低,此时的失职成本为R2(各方的指责,上级领导的处罚等)。综上可知,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为:监管,不监管。

而食堂可能为了减少成本而投机取巧生产劣质的、不安全卫生的食品,取得的经济收益为F1,;食堂也可能为了学生的健康,恪守道德底线,严把质量关,提供合格的安全卫生食品。此时,取得的经济收益为F2(显然F1>F2)。所以食堂的策略为:提供安全卫生食品,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

当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监管部门不监管时,食堂获得的经济收益为F2(F2

当食堂不提供安全食品:监管部门不监管时,食堂可以获得收益F1,此时由于监管不力,受到各方指责乃至上级领导部门的处罚,监管部门收益为-R2:监管部门监管时,食堂获得经济利益F1,支付罚款F3,而监管部门获得肯定R1,获得食堂罚款F3,付出监管成本C.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监管部门与食堂之间的收益矩阵:

2.2模型分析

2.2.1纯纳什均衡分析

当食堂提供安全食品时,监管部门的最优策略是不监管,但这时食堂的最优策略是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当食堂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时,监管部门的最佳策略是监管。监管部门监管时,食堂的策略取决于F2与F1-F3的大小比较。因为F2和F1-F3的大小并不能直接确定,故此时不存在纯纳什均衡。

2.2.2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分析

接下来再分析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设监管部门监管的概率为P,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概率为q,分别求出监管部门和食堂的期望效用函数,然后对p、q求偏倒数并使之为零。可得到如下期望函数的均衡解为:

p*=1- ,q*=

这是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没有哪一个组合对双方是最优的,博弈双方以不同的概率选择策略,最后达到均衡。此时,监管部门以p*的概率进行监管,而食堂则以q*的概率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

2.2.2.1 从监管部门监管的均衡概率p*分析

此时显然,R1,C,R2,F3会对p*的大小产生影响。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增大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收益(如增大对监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奖励等),减小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检测手段的高效化和准确化,制度方面的优化等),增大对监管部门的渎职处罚,增大对食堂提供不安全卫生食品的处罚力度,均可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认真监管的积极性。反之,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2.2.2.1 从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均衡概率q*分析

同理可知,显然F1,F2,F3会对q*的大小产生影响。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各种手段使得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利润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食堂提供劣质食品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提高对食堂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处罚力度,均可提高食堂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积极性。反之,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3、结论

结合现在农村小学的食品卫生安全现状,和上述的分析,要解决现在农村小学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政府要加大对食品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的惩罚力度,努力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并重、疏而不漏,让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2.积极努力降低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经费问题,建立完善农村小学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体系,对农村中小学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给予更多的重视与经费支持。

3.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应鼓励学生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食堂安全卫生的监管中来,多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要尽量做到有举报,就有查处。

4.应加大对食堂不提供安全卫生食品的惩罚力度,建立学生食堂卫生安全黑名单,并即时向公众予以公示。

5.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对学校提供的食品从原材料到上餐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62

1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食品安全近些年来成为了新闻媒体报道的宠儿,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屡见不鲜。由此引起了较为激烈的社会舆论,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大众所关注。在此举例几个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报道。

事件一,镉米事件.2013年5月,湖南省攸县的3家大米厂出售的大米在广东省广州市被查出镉超标事件,后被媒体揭发。佛山市市顺德区广东省市通报了顺德市场大米检测结果,在终端销售中发现6家店销售的六批次大米中镉含量超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3家公司生产的3批次中镉含量超标;在湖南产地的大米流通抽检中。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一季度2013个,一季度抽检结果,8批次不合格原因都在于镉含量超标。

事件二,毒泡菜事件,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曾披露过四川成都新繁、彭州等个别生产泡菜的泡菜生产企业使用了敌敌畏、工业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成都市对泡菜生产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成都的许多正规泡菜生产企业遭受了沉重的损失。

事件三,陈华粮食事件发生在2004年7月,全国10多个省市在粮食和石油批发市场逐渐找到了一个叫“民工粮”的大米。这种水稻就是国家粮食库霉变大米,其中含有可引起肝癌的黄曲霉素(Aspergillus flavus)能引起肝癌,是目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按规定只能卖给酿造、饲料等行业,不能作为食品销售。但是梁帆说这些米主要是卖给建筑工地和学校,被称为“食品街”。食堂在加工的特殊方式,浸泡在擦米的原来的黄色漂白,而且还消除了光的霉味。

……

屡见不鲜的食品安全问题令我们痛心疾首,同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而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率相对较高,这又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2农村食品安全原因分析

(1)农村收入水平限制。农村人口收入较低,受经济水平制约,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往往注重价格而不是商品质量,在农村地区,那些质量不高而价格较低的商品往往受到人们的追捧。价值决定价格,无可否认价格低的商品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对较高。

(2)农村群众未能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会有意识的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无包装或者包装极简单的商品也不会过多追究,由于农村人口相对分散,人流量较小,一些商店摊铺的货物不能在保质期内售完,常常堆放有过期产品,这就为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祸根。

(3)农村商品购货渠道单一且混乱。农村商铺大多是个体经营,规模较小,且有些商铺还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很少有大型超市,距离城市较远,而食品供应商大多位于城市,因此,农村商店想要购货,只能依靠城市中一些批发零售商驱车送货,这就导致了农村商品种类不全,同时大多在城市销售不好质量不高的商品流入农村市场,增大了农村食品安全隐患。还有一种购物渠道那就是集市,农村集市大多都是固定间隔几天,人们统一将货物拿到乡镇中心售卖,然而集市的摊位和商贩都不固定,食品安全不能得到保证,而出现了什么安全问题也将无从查证。

(4)某些商贩道德素质低下,只盲目追究经济利润,蓄意贩卖有毒的/质量不合格的商品以降低成本谋取私利。同时也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经营责任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让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在流通环节得到控制。

(5)我国对于“舌尖上的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与制定。同时监督力度还不够,监管机构冗杂庞大但职责混乱不清,相互推诿,各自为政,形成监管上的漏洞。就例如“健美猪”事件,商贩只需为每头猪多花上几元钱就能免除卫生防疫检查并得到卫生合格证,而从生产地流入市场过程中,再需给有关执法人员送点好处,就能一路畅通无阻,病猪就这样明目张胆的出现在各个农贸市场或超市了。

3措施及建议

(1)加大国家行政执法部门监管力度,做到层层监管,完善基层政府监督体系.同时还要完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增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惩罚力度,做到权责统一,违法必究.我国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了《关于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开展“四对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即①打击无牌无证经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的经营者。②打击销售,使用没有违反食品和原材料的合法来源,食品生产商和经营者的采购活动规范③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和“五”食品违法行为,规范食品包装标签管理。④严厉打击“两超一非”等劣质食品的生产经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应该严格按照此通知进行执法活动,同时加快以《食品安全法》为中心的其他法律的出台,以保证食品安全问题有法可依,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来敦促食品安全问题。

(2)加强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提高农村食品经营商的素质道德。大多数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低,对食品安全认知能力有限,政府可以借助媒体如电视、广播、宣传手册等途径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民安全意识。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安全知识讲座或者维权法律讲座,教会农民如何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抵制假冒伪劣商品。

(3)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适当调整规范物价,肃清消费市场不正之风。继续对农民以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生产,解决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物价局也应对市面上各个以不合理价格出售的商品严格规范其价格,打击投机倒把现象,维持健康和谐的市场氛围,促进市场有序运转。而且,还要拓宽农村食品购销渠道,保证优质食品进入农村市场。

参考文献

[1]干春娟.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08,(1):12.

篇5

中图分类号:D922.1;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172-01

制约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对现有的食品检验标准进行不断完善,并对有关的标准严格实施落实,从而有效的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食品检验标准及其重要性分析

1.1 食品检验标准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含有的食品检验标准主要是关于理化检验标准的,约有203项,可是仅牵扯到食品理化指标和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并没有关于非法添加食品原料方面的标准。我国质检总局颁布的《食品审查细则》当中,也没有明确非食品原料的必检指标,更没有相关的检验方法说明。《食品卫生检验方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其主要的进步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现行的食品检验标准将原来的标准进行了完善,形成了体系,有效的规避了原来较为分散的标准不宜使用的现象;第二,相比较原来的食品检验项目,现行的检验项目更加规范化,新的版本中所涉及的内容及项目较多,基本上将所有的检验方法都包括在内,规范了原有的检验项目,使其更加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1.2 食品检验标准的重要性分析

食品检验标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性当中。从“苏丹红”事件到“毒大米”、地沟油等等,都体现出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不合格的食品被人们摄人,有毒、有害物质便会在体内潜伏,对人体造成长期侵害甚至致命性的伤害;另一方面,不合格的食品流人到市场当中,还会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导致社会公信力的下降,甚至会扰乱市场秩序。

2、食品检验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食品检验标准不够完善

食品检验标准不够完善是当前食品检验标准的突出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食品检测体系涉及到粮食、农业、卫生、质检、进出口等诸多行业及部门,不仅主体多元化,而且较为复杂,这就使得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我国食品检测标准体系不完善,而且食品检验检测的技术水平较低,检测方法及手段过于传统,无法达到应有的检测效果;再者,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与《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规定有出人,给相关标准及法律的执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2 食品检验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现有的食品检验方式相对不完善,则是食品检验标准存在的一项严重的问题。现阶段,没有明确完善的检测方式针对保健食品、农药、天然毒素和食品添加剂等;此外,层出不穷的新型产品也给食品检测带去了很大困难度。没有现行的检测标准,导致掺假问题屡禁不止;再者,新的技术应用在食品的生产当中,而没有针对相应技术的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而为不合格食品在市场中的存在,创造了机会。

2.3 食品检验标准与国际标准差别大

现行的食品标准和国际标准差距大的问题,也是食品检验标准实行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国家标准中采用的国际标准的覆盖率非常低;其次,我国的食品检验标准和国际标准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完善食品检验标准的建议探讨

3.1 加强对食品检侧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完善食品检验标准的基础。首先,要增加对食品检测的投人力度,以有效的保障检测工作的贯彻执行,及检测人员的能力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引进高技术人才及完善检测的相关设施,为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其次,整合相关的检测资源,以有效的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检测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及重复检测问题,充分保障食品检测标准作用的发挥;再者,食品检测的相关部门要提高对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检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促进检测效率的提升,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检侧体系

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完善食品检验标准的必要措施。首先,应该高度重视食品检测加工企业对自我检验检测的作用,建立标准的食品检验室,并对相关的检测人员进行培训,以保障食品加工中的各个环节不会出现问题;其次,建立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及食品检验机制,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再者,鼓励社会资金对食品检测的投人,以辅助食品检测体系的完善,保障食品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食品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

3.3 加强对食品检侧人员的培养

对食品检测人员的专业性不断提升能够更有效的推进食品检验的落实。在进行检验工作是要对工作项目明确分工,形成一条有序的工作流程和监督体系;要定期对食品检测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掌握食品检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促进对食品检测标准中相关规定的修正及完善。

3.4 规范食品检侧机构

对食品检测机构严格规范是推进食品检验标准完善进度最重要的前提条件。确保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保证以食品安全为要素的各项检验检测标准;对食品检测的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建设,对每个部门的监管职能合理健全;要加强食品检测相关制度的建设,使得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具有相关制度的约束;还要建立国家级的检测管理制度,构建食品检测相关的信息化平台,以实现信息及资源的共享;更要加强与国际食品检测标准的接轨,以不断促进食品检测标准的完善及食品检测能力的提升。

4 结论与建议

篇6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49-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我们于2011年7月对4A级旅游城市一阆中市进行了食品安全关注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阆中市城镇、农村居民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在本次调查中,对阆中市城镇和农村居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本次调查发放问卷为1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053份,问卷有效率为94.4%。

1.2.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形成《阆中市居民食品安全关注度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资料收集,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问卷当场收回,由调查员认真审查,保证问卷质量。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1053名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均衡,20~40岁、居住于城镇的对象为主,初高中文化程度、月收入低于两千者占70%以上,具体情况见表1。

2.2 对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的知晓情况

知道双汇瘦肉精事件的达85.1%,知道染色馒头事件的为67%,知道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达91.1%,知道苏丹红染色事件的为59.7%,知道毒生姜事件的为33%,知道毒豆芽事件的为62.5%,而知道面粉增白剂掺石灰事件的为62.4%。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阆中市居民对食品安全事件普遍比较关注,而其中的三鹿奶粉和双汇瘦肉精事件更是广为关注。

2.3 消费者判断食品优劣方法

2.4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途径

阆中市居民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通过电视、广播的占60.1%,网络占24.1%,询问有购买经验的人占17.7%,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占15.6%,相关知识讲座占8.4%。不难看出,其主要方式是通过电视、广播收看或收听相关食品信息,食品相关部门可以将这两种途径作为载体来加大食品相关知识的宣传,以便于群众获得更多的信息。

市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农村居民高,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越高。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食品卫生、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经被认为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元素。

2.5 居民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2.6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食品安全部门执法不严(65.5%),国家免检等食品安全机制(27.3%),食品相关法律不健全(28%),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43.9%),中国国情的必然现象(10.4%),其他原因(2.5%)。在阆中市居民看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与食品安全部门执法不严和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很大关系。居民们希望政府和食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执法力度,严惩不法商贩,并且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希望商家能够倡导诚信经营,加强行业自律性,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能力,以避免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人民健康。

篇7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现状及问题

(一)体制带来的监管重复和监管盲点。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就在于对食品安全监管上,主要表现为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重复监管主要是指我国的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由于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要经过很多的环节,而不同的环节监管部门可能就会出现监管重复。也正是由于这种重复即职责划分不明确就可能导致在出现食品引发了重大问题时,在追究监管部门职责时都说这不归自己管的现象。监管盲区主要是指一条食品安全监管链上不同的监管部门由于缺乏沟通交流而导致的有些环节没有部门管的现象,这既是监管部门的责任也是我国现有体制所导致的。这种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的体制必然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隐患不断,也必然导致再多的部门也不能保证一个良好的食品安全的局面。

(二)食品安全法律标准滞后且冲突。首先,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有很多制定的都很早,有些标准几十年未作任何修订,而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食品生产方式和流通环节也越来越多元化,一些门槛低、落后的标准已俨然不再能衡量食品是否安全是否达标了。其次,诸多现有标准体系中各路标准相互矛盾、重复、脱节、不协调的问题。我国现在食品安全标准有几千个,这么多的标准对于各个监管部门来说真正执行起来是有难度的,这同样也会出现各个部门执行各个部门的标准,各部门之间的标准又缺乏协调,冲突就较严重。这也是我国的那么多食品没有一个整体统一的标准所导致的后果。

(三)法律制度不完善。首先,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措施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不足。我国《食品安全法》目前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措施对于那些从生产不安全的食品中获得的高额的利润的违法经营者来说,处罚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并且最重要的是这种惩罚性赔偿措施是以钱的数额为标准,要知道再多钱也许也不能挽回消费者因此而受到的损害,所以该规定不但不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而且还会纵容那些违法者。其次,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过于单一。我国目前对食品安全问题规定的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主要是行政方面的责任,缺乏民事和刑事方面的责任规定。但是我们知道,真正能够保障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受到损害的人来说民事责任是非常重要的,而真正能够对违法经营者起到真正的威慑力的是刑事责任。

二、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现存问题的法律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首先,构建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究其根本是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效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以国际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起能直到实际作用的、能科学全面的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套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国务院一定要完善和理顺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问题,这就要求监管体制改革要到位,综合协调机制要健全,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要细化,技术能力和优化检验资源配置要提高。

(二)建立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那要想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需要加强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委员会的合作,加快推进对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和针对新的食品生产技术的新标准的制订。并且,要从能够真正保障人体健康的角度,制订出一套统一的具有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对之前提到的现存的一些标准间相互抵触或标准盲区进行很好的协调,真正形成一个产业链似的标准,为我国的检验检测部门提供一个很好的检测依据。

(三)明确法律责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法律责任主要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要更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的具体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明确有关赔偿责任的承担主体;二是要强化行政监管过程的法律责任控制。形成一个整体的机制,包括从责任设定到责任履行、责任监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以此来消除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因主体众多、分段监管等因素导致的法律职责重叠、协调性不足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法律责任,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更好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的效能。

(四)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应当以法律为基础,实行严格执法,长效监管,建立一个联运有效的执法机制,而不是只在突击检查时严查,平常松懈不管,给不法企业以可乘之机。并且要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的查处力度。另外,对于不法经营者的处罚力度应当在现有规定上进行修改,以消费者实际损害为准,只有使不法厂商对惩罚的预期机会成本加上其他成本超过了其预期收益,才能有效地遏制不法厂商的恶。

三、结语

党的十提出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多年来,各级政府也都在着力抓食品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体制带来的监管盲点、食品安全标准的滞后冲突性以及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性。所以要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健全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建立统一的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只有这样,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先国.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其启示[J].财贸经济,2011(7).

篇8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265-01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亟须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一、食品安全概述

(一)定义。依照《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15091-95》食品安全的定义是: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质地良好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二)特征。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具有以下特征:1、可存在于“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过程中。随着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一特征将更加突出。2、不同的食物链环节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别。例如在种植农产品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农药、兽药、激素等化学物质的危害;食品在生产加工环节的危害因子可能以生物性、物理性为主。3、食品安全危害性表现出来的程度或后果受到主客观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4、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对人体健康导致的后果可因其种类、毒性等因素表现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的特征。其中慢性中毒具有潜在性、隐蔽性。

二、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例如,2003年发生在中国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2008年9月,中国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09年全球性的甲型H1N1流感,2010年,麦当劳“橡胶门”等,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现将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归结如下: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等。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类食品、“注水猪肉”等。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

(二)原因。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有所降低。因此,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十分必要。这对制止一些不法行为、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对食品实行多头管理,一方面执法中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部门权力寻租制造了借口。所以,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四、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一)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共四级标准,但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从而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近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开始组织实施食品标准的制订及修订,这一重要的基础工作的开展将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二)加大对食品检验检测的研究。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初步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

篇9

该书就内容而言,共分为五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以市场经济转型为视角,重点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例如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及不安全食品对社会的危害性;第二章以城镇家庭市场为视角,通过实际案例(四川雅安市)分析了畜禽产品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第三章深入分析了农业营销的模式,例如奶制品以建立维度模型为主,再通过广告的方式为消费者建立品牌意识和开展品牌联想;第四章重点分析了农业物流发展现状、特点及现存和潜在的问题,随后站在企业和政府的视角下提出了改进对策;第五章深入研究了龙头企业和农业的关系,通过深究现存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合理建议;第六章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茶业产业链,例如生产、流通、销售三者之间的问题,以便找到影响销售绩效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学习国内外关于茶业产业链管理先进经验,再因地制宜地提出针对性建议。本书就结构而言,具有层次分明、完整、有条理等特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书本知识,能够让读者阅读时将内容了然于心,此外,在内容选择上遵守了难易结合的写作手法,有利于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书本知识。

二、理论丰富,观点新颖

作者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为“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由农药和化肥的不正确使用、新科学技术应用、工业化污染等因素造成;其二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引发的问题”,由卫生条件不达标、食品添加剂、应用劣质原料及假冒伪劣食品等因素造成;其三为“食品流通环节引发的问题”,由食品监管力度弱、销售劣质食品、销售过期食品和三无食品、食品流通过程中卫生状况差等因素造成。针对以上问题的发生,应积极寻找对策,即在城市加大对不安全食品的监管,当然农村也不例外,否则会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为农村居民食品安全卫生意识相对较低,加上受购买能力差、不安全食品价格低因素的影响,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该食品会成为他们的首选,所以规划农村市场刻不容缓。此外,不安全食品也会影响生态环境,食品的原材料来源于农产品,部分商家受利益的诱惑,会在生产农产品过程中采取违背自然和科学的方法,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各种激素,长期的使用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由此可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篇10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无论何时何地食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存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更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如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会选择到餐馆就餐,这也使得我国的餐饮业日常繁荣,然而,时下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也成为政府及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当前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作了简要的阐述,提出了控制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并就如何提高和完善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以期对我国当前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借鉴与帮助。

一、概述

1.餐饮业定义及特点

对于餐饮业的定义,不同国家对其有不同的释义,欧美国家对其的定义为“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餐饮服务机构”,而在我国,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的定义,餐饮则指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活动。它主要分为旅游饭店、餐厅、自助餐和饭盒业、冷饮业和摊贩五大类,具有一次性、无形性、差异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2.食品安全定义及特点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或食物的种植、养殖、包装、加工、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威胁或损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导致食用者病亡或者危及食用者及后代的隐患,它既包括食品的数量安全,也包括食品的质量安全,还包括食品的可持续安全。在我国,相关法律对于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是: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人体所必需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味、香、形等感官性状。

3.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因素

大体说来,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环境的污染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二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用药;三是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四是食品包装不合格;五是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六是消费者不清楚食品安全的程度;七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而带来的潜在影响。

二、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1.食品原材料安全问题突出

大体说来,食品原材料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餐饮企业的原材料渠道多样化,农贸市场、街头巷尾、早市夜市都能买到不同的食品原材料;二是由于食品原材料尤其是散装原料采购回来以后,企业在验收原料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餐饮企业在原材料的验收工作上存在漏洞;三是餐饮企业食品原材料储藏食品原材料时未能做到分类储藏,有的企业甚至存在没有专门的储藏室、冷库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众多问题,从而导致在原材料中出现问题。

2.餐饮企业食品生产和服务中工作不到位

许多发生在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发生在制作食品和服务消费者的过程中,这主要表现在食品原材料在初加工到服务人员上桌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比如餐具的存放不规范、员工的卫生意识不强以及消费者在餐饮上的安全意识不高等方面,此外餐饮业的门槛低的行业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相关部门对餐饮行业的监管难度。

3.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威慑力

当前,我国对由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定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监管应有的力度和威慑力。相较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尤为严厉的惩罚力度而言,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威慑力是微不足道的。

4.法律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这一领域的立法有包括《农业法》、《产品质量法》、《商检法》等近20部法律、150个部颁规章、40余部行政法规以及几千个食品标准,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由国家、行业、部门和地方制定颁发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然而由于我国所实行的是分段立法,一些法律法规条款相对来说比较分散,一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和宽泛,缺少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从而给执法留下了,导致法律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5.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我国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餐饮行业从业人员需求出现用工荒的矛盾现象突出,从而使餐饮业长期处于就业门槛低的状况。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全国餐饮从业人员已远远超过2200万人,大多数从业人员文化水平集中在初中水平,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少必要的食品营养卫生知识以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卫生态度以及行为水平急需提高。

三、控制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针对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为有效控制我国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笔者看来可从以下二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是实施良好的生产、卫生规范。良好的生产规范简称GMP,良好的卫生规范简称GHP,二者是我国制定的以保证卫生安全作为重点的卫生规范。良好的生产、卫生规范的有效实施是控制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的最基本方法,必须落实实施。

二是在餐饮行业中推行五常法管理。起源于日本的五常法的基本内容是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五个管理项目,它是一种对生产现场管理的实用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倘若在餐饮行业的卫生管理中引入“五常法”,可以提高餐饮企业自身的卫生管理水平,改变行业中存在的不良操作卫生习惯,从而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提高和完善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措施

由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很好的成就,为此我们可以在充分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和完善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相关举措,就笔者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来实施。

1.加强对食品原材料的管理

当前,餐饮食品原料大部分是从农田直接到餐桌的,不经检验的现象严重。为此,必须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卫生性控制和管理,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任务。要通过采购要规范,要索票、索证,或是大型餐饮企业 可建立自己的农田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方式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2.强化餐饮企业的自律意识

相关部门要加强餐饮行业的责任意识,使其自觉遵守食品操作行为,自觉把食品安全放在生产过程的首要位置。要督促餐饮企业完善自检系统、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加大对自检系统的投入,对餐饮行业中的各项环节的自检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

众所周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各国保障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根本和最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要强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要在加强立法的同时严格执法,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信用管理。

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结合餐饮业的从业特点,相关部门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能力培训,又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此同时还要要求企业加强自身管理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以此从总体上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食品安全法制意识。

五、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家形象、关乎民众生活,餐饮业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为此我们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和提高我国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从而保证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