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5 09:46: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如何提高课外阅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如何提高课外阅读

篇1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学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个人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他们想要了解未知的世界,想要探究人生的价值,也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寻求内心的愉悦,每位学生的内心也有提高自身修养和气质的渴望,这些都是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的内在因素。如果学生自身潜在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了,那么,就会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才会有更多的热情,才会有更多的思考,才会更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素养。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就会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进而实现终身阅读的目标,学生也将会受益终身。

二、课外阅读要有计划性

一是要定时,即限定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课程计划,安排合适的时间或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二是要定量,即保证一定的读书量。比如,可根据自己的课业实际,每天读完多少页书,必要时也可让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监督。三是要定计划,即在每周、每月或每学期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包括读什么书、定时或定量的数额、如何读、如何实施计划等。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计划性并且有步骤地、长期不间断地开展下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三、要掌握并能恰当运用课外阅读方法

首先,精读和略读是基本方法。精读,就是要认真深入地阅读文本,揣摩文本,鉴赏其精妙之处,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在高中生学业压力大、业余时间少的条件下,略读也是常用的一种课外阅读的方法。略读的主要目的在于简单快速地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当然,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孤立地存在,这两种阅读方法也不例外,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可根据具体内容适时地做出调整或交互结合使用。

其次,可以把检索、圈点、做批注、写读书笔记等作为辅助方法。检索,就是通过文献资料、网络信息储备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者资料的过程。圈点,就是指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圈点,可以帮助记录精彩段落和语句,加深印象,同时方便以后重温精彩。做批注,一般是指在阅读材料的空白处写评语和注释。只读不记,印象肯定不深,写读书笔记也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做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犹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通过与教师、同学、文本的对话,自发、主动地体悟、探究、反思,最终达到由阅读主体转化为思考主体的目标。学生只有把握好了课内的阅读学习,才会慢慢地掌握阅读方法,逐渐拥有思考与探究的习惯,加深阅读思考的深度,然后再进一步指导课外阅读,提升能力和素养,成为具有真正独立思考能力的课外阅读者。

五、要精选课外阅读书目和材料

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经典作品一般有着高水平的语言标准和艺术,有着深刻的思想。这些作品,如果能够细致阅读,精心品悟,一般都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课外阅读材料的丰富性,还可以辅以报刊杂志,多方面涉猎。比如,《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意林》等,这些报刊的阅读材料篇幅较小,语言较为容易理解,内容或者贴近高中生活,或者涉及各个领域的热点,或者介绍成功人士的经历,且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六、要学会个性化阅读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课外阅读真正地感兴趣时,他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心致志于此而不知疲倦。他们的思维就会更活跃,精力就会更集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我觉得从以下几点出发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娱乐活动,而后才是学习的一个手段。所以,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所选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且难度适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喜爱和关心的话题,寻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其能够学以致用。课堂上可拿出5分钟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对于一些优秀作品,教师可把其中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片段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又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举两得。

此外,还可以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开展小组阅读等活动,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一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低于4万词,初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低于10万词,初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5万词以上。但刚开始阅读时,学生可能会因基础差、词汇量小,读起来比较困难,从而厌恶阅读。因此,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对他们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阅读特点及阅读兴趣,以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编好英语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选材以实用对话、经典故事、小小说、新闻、英语国家概况、风土人情介绍等为主。可对所选材料进行适当改编,对生词加以控制,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阅读。这些校本教材可列为学生的必读书目,其中的一些经典篇目可推荐学生背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另外,应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英语读物。我认为适合初中生的英语读物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英语报刊,如《英语周报》、《21世纪报》、《学英语》、《英语通》、《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二是“书虫”丛书系列。这是一种分级读物,可分年级选对应的级别来阅读。而且它是一种中英双语对照读物,对于提高学生词汇量很有好处。三是有声读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发音的“电子书”。这类有声读物趣味性强,取材广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新概念英语》的第一册和第二册中的故事短小精悍、语言地道,个人认为也是英语课外阅读不错的选择。

三、传授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英语课外阅读是学生输入信息、开阔视野、增长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阅读方法是否行之有效,是否养成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决定着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

首先,学生要掌握英语常用的阅读方法,包括: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快速泛读(Fast Extensive Reading)、计时阅读(Timed Reading)。教师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的要求,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篇3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52-01

开展课外阅读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呢?

一、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为学生的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请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强阅读内容引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1.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2.阅读教学的评价要求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价作品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查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发挥语文教师的引领作用

要想真正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实效性,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做法:

1.制定个人课外阅读规划,大力提升语文学科专业素养。

2.坚持下水阅读,在行为态度、精神毅力等方面引领学生。

3.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实用高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并始终将课外阅读作为强大的动力源泉。语文教师坚持下水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品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利于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哪些内容呢?现建议如下:

1.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我们要全部规划在自己的课外阅读范围之内。

2.语文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引领作用的报刊。

3.具有一定时代气息的美文书刊。

4.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三、建立学生课外阅读长效机制

1.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课外阅读领导小组,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成立读书指导小组,形成课外阅读管理网络。

2.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寻找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3.各学校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统筹规划,引导学生科学读书,有效提高读书质量。

篇5

1.优化课外阅读的环境,让学生“想读”。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必要准备,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于细节处着眼,多方面结合,具体要做到“三个优化”:首先要优化学校课外阅读的环境,其次要优化家庭课外阅读环境,最后还要优化社会阅读环境。

2.举行各种不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爱读”。举行各种竞赛,激发读书兴趣。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读书成果,深化读书活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主题举行征文、演讲、绘画、歌咏等竞赛活动。通过班级初赛、学年复赛、学校决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更高层次的竞赛,鼓励全员参与,在竞赛中树立一批“读书小标兵”,调动了全校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弘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

3.建立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争读”。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语文课外阅读考级、举行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阅读评价。

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关键

由于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体和生理发展跨度最大的一个阶段,因此,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其阅读兴趣和阅读取向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以注音的简短而明了的童话、寓言、神话为主,此阶段的图书应配有大量的图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题材与第一学段大致相同,但要求有所提高:注音减少甚至消失,因为这个学段的学生对于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或通过查找工具书来理解,文中图片也应适当减少,可以适当向学生渗透一些浅显的文学名著。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完全可以阅读现代的小说、散文、诗歌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1.阅读要有目的、有条理,让学生“有计划地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因此,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2.阶段性训练默读,让学生“快速地读”。由初步的指读、动唇、出声——即只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到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即进一步提高学生默读的能力,达到“一目数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较少的时间里,通过默读的方法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信息量,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做到“博览群书”。

3.在阅读中学会质疑,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就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大胆提问,小到一个字词的意思,大到诸如时代背景等。

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开讨论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要求答案的统一与否,只要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培养好思善问的习惯,力争人人参与,培养他们质疑和思考的能力。

4.勤做读书笔记,让学生“边写边读”。“不动笔墨不看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认为在阅读的材料中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就要用笔记下来,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精读、略读和浏览相结合,让学生“多方式地读”。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阅读中往往采用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例如阅读一部较长的作品,即“大部头”的作品,可通过目录选择,认为不重要的情节或章节,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的方法,对关乎故事情节但认为描写不是很精彩的地方可以通过略看的方法,对于重要的句子或者关键的情节,我们就要细细地品味、揣摩,这就要精读。将精读、略读和浏览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方式地读,对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6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所以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尽可能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特别是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看云识天气》一文涉及的是地理知识;《石灰吟》赞美人的精神也涉及到石灰的物理、化学反应。因此教师阅读的“博”不仅要体现在阅读数量上,也应体现在阅读范围、种类上(即要注重阅读物体裁和内容的丰富性),体裁上应有游记、童话、传记、传说、日记、故事等等,内容也应涉及文学、科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各个领域。长期大量的阅读不仅扩大了阅读视野和阅读量,也更新和丰富了人文知识。教师只有先“弱水三千”,在课外阅读上才能自如地取一瓢给学生,真正有效地知道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

二、学以致用,以自身独特魅力感染学生

大量阅读书籍还不够,教师应当在阅读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学以致用,把它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联系实际,能就一主题进行适时的发散、扩展。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在课堂产生,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假如一个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他上课时必能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如数家珍,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哪怕连书都没有翻开,但是一切却了然于胸,毫厘不爽。长期大量的阅读,已经使其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对一些课文中传统的观念也形成了自己的视角和看法。这便如一颗根叶相连的大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课堂上又如何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应变能力,这样的教师既可以立于课堂,又可以跳出课本讲知识,如何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魅力,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状况?这便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三、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定位

教师在专业知识的人生阅历方面都在学生之上,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把自己研究文本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发现与学生对话分享;要打动人心,让学生兴趣盎然、大开眼界、由衷佩服;要“授之以渔”,教给他们规律,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做,如何运用;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传授有主题性、有逻辑性的知识,启发学生孤立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

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逊于教师,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知识层面及生活经验也会让他们产生独特的见解,有时这些见解甚至会超越教师,比教师更具有真理性,这对同样有着求知欲和精神需要而言教师无疑是一种知识与精神财富。因此,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与学生分享的同时,也应当“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见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善于倾听、吸收他人有用的意见,以宽容的心态去沟通合作,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们分享,真正做到互利共赢。

四、明确阅读的主体,做好推荐指导工作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十分重要,这样就会让他们读有所得。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时,首先应当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能读什么?想读什么?爱读什么?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应当考虑并弄清楚,而不是单纯地考虑读物的文学价值,或者以自己的观点爱好作为出发点,一味将自己的喜好、阅读经验强加在学生身上。只有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才能做到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类高质量的与学生阅读背景相适应的课外书,而这样的阅读教学才可能有效。这是基础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篇7

1."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要教育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应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相关篇章或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介绍学习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自查其他读物,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写科学小论文。

1.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1.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2.1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2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外,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2.3拓宽学生n外阅读空间。去年,我们学校购买了电脑并联网,供学生查询自己所需读物及相关材料,从而丰富了学生阅读内容。

3.激发阅读兴趣, 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

3.1根据学生差异推荐书籍。小学生富于幻想、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推荐图书时, 不能一刀切, 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向学生提供书籍目录, 小学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 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 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

篇8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则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上,首先自己要保持热情,保护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其次是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讨论交流会、朗诵展示台、表演等,比一比谁在此类活动中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谁就取得了成功,就能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和欣赏的表扬,亦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更能带着“喜报”回家,得到家长的赞扬和笑声。这样,孩子的阅读欲望自会欲罢不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欣赏书,在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中自由翱翔。

二、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主动做好家长工作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2.适时建立班级图书库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这样,全班师生便有了“共享的图书库”,不但发挥了图书的强大用处,更在班里营造了良好阅读氛围,使班里的学生有了课余的共同语言,反过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光有兴趣和氛围是还是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其次,在农村,课外阅读,顾名思义为“课外”,它没个准数,很随意、无序。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57-01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素养不但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素质教育原则的终极要求。但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等原因,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表现在语文基本功差、知识面M窄、口头表达能力不足、写作能力薄弱、缺乏创造力等多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改革把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课外阅读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外阅读必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一、以课本为中心,适当拓展阅读范围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课堂教学只是草草了事,而过分强调阅读训练和写作积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书山题海的枯燥训练之中,这种模式教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毫无素养可言。因此语文教师要敢于教改,摆脱唯分论的束缚,以语文课本为载体,培养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积累、分析、感悟、想象的能力,促成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独立的阅读和鉴赏古今中外的诗词名篇,让学生感悟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对阅读方法及技巧给予一定指导,提高阅读的质量

阅读如果想有大的收获,一定要有相应的阅读技巧。但是对于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的初中时期,他们往往没有相应的读书技巧,假如任由他们自己这样不按照读书技巧进行阅读,时间久了,必然会形成一种不好的习惯,不管阅读何种书籍必然会草草了事,长此发展,很难从阅读中获得效益。所以教师一定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读书技巧。静心阅读是最为有效的读书方法,它可以走进书籍的世界,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阅读时一定要集合自己的精力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像欣赏一种动听的音乐一样,让我们的心随着音符而飘动,随着书籍中的内容进行畅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著作的真正内涵,才能够陶冶我们的精神,增加读者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实现真正的阅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阅读方法及技巧给予一定指导,让学生学会各种阅读方法,学会精读和略读。对于那些需要精读的著作,要进行反复的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进行细致的思考,对于著作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带着一种探索和思考的思维进行阅读。

三、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阅读时要形成一种“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在读书时要做笔记,对于那些喜爱的语句和一些相关笔记写成读后感,要使自己对于文章人物的相关评价、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都做一个详细的论述,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阅读时逐渐养成一种基于对自身思考的习惯。做笔记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很欠缺的一个习惯,这一点教师在指导阅读时不能忽略,不仅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相关知识要点摘抄下来,并写一写由此生发的感想,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能力提高的巨大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感情将与日俱增,为提高学生素养创造了先决条件。

四、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从阅读中发扬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的标准注重独特式阅读,即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的空间,使得学生自身选择和理解。著作是个非常广阔的地方,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强制的规定阅读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计划性的阅读往往会有很大的收获,教师应该发挥教育者的角色,首当其冲的作用就是对于阅读科目的指导。在阅读时,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权限。不要在学生遇到理解方面的问题时就去管,如果教师通过教学方面的手段去干预学生阅读必然会打消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要让学生自身去阅读,让学生在自身的思维中领略著作的内涵,从而汲取营养。

五、结合实际生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知识,从街头门店的装潢,到广告公司的巨幅广告,再到报刊、影视、电脑锁传导的信息,语文知识无处不在。叶圣陶先生最早倡导大语文教育观,他主张语文能力训练不应局限于课堂内和教科书,还要发展到课堂外和其他书本。这也是培养农村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而指导学生开展大语文学习。

篇10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很难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宽松的阅读氛围与环境。

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阅读文化”包括一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种内在的心理环境。

“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解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师生可以结成书友,进行合作阅读,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因此,应有别于规定教材的学习,教师应给学生以宽松的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如不对课外阅读提出高要求,阅读地点、阅读时的坐姿、座位的选择等组织纪律方面可以灵活机动些,让学生在身心轻松的状态下全心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 增强内容方法的指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因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从而不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让学生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