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修建的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5 09:46: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道路修建的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道路修建的意义

篇1

1、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

2、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在我们修建市政道路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的技术就是对伸缩缝的处理。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我们往往会在桥梁桥台与桥梁的两端之间交接的地方加入伸缩缝,在过往车辆荷载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调节,另外根据常识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冷缩热涨原理)以及施工材料的特性,伸缩缝的设置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弥补。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伸缩缝的施工技术,往往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伸缩缝的设置影响路面平整,这样,当车辆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就会对车辆的轮胎等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对市政道路的伸缩缝的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道路桥梁的修建施工经验,重点阐述了在市政道路修建施工过程中的伸缩缝的施工技术,对以后解决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市政道路桥梁伸缩缝的用途

我们知道,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拥有小汽车的数目也越来越多,也就需要修更多的市政道路缓解道路压力。在我们修建市政道路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河流或者不可移动的建筑物等,就需要通过修建高架桥来穿过障碍物,由于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荷载存在差异、温度的变化以及建筑材料的特性等,我们所修建的道路桥面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就要充分利用伸缩缝施工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市政道路上修设伸缩缝,施工水平好的话,道路将会成为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如果施工技术达不到要求,就会影响到道路的整体性,当车辆在上边行驶过程中,或浅或深的施工缝会对车辆的轮胎等造成一定的冲击,车辆的稳定性也就无法保证,严重的还会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们需要对市政道路中的伸缩缝施工技术严格的把关,确保道路的结构安全。

2 市政道路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

在市政道路桥梁结构工程中,伸缩缝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伸缩缝施工技术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结构安全性。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伸缩缝施工中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控制,为道路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的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前期,最基本的是要对伸缩缝的施工图纸要足够的熟悉,充分的了解伸缩缝的相关规范,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制定,确定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负责人,明确分工,合理的配制相关机械设备等,为后期的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市政道路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

2.2.1 切割伸缩缝 伸缩缝的切割工作是伸缩缝施工的第一步,在切割前为了避免切缝时产生的灰尘飘落在路面上,需要在切缝处设置彩条布或钢板;如果路面是沥青路面时,其平整度将会严重影响到伸缩缝质量,因此必须严格的检测其平整度,在平整度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切割伸缩缝,并且在切割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直线切割;切缝的施工方式可以考虑湿切方式,也可以采用干切方式,只是选择湿切的方式时要用清水对其冲洗,而干切时利用鼓风机将灰尘清除。

2.2.2 伸缩缝的开槽 伸缩缝的槽体的深度必须严格的控制,另外在开槽的过程中必须要利用风镐及时的对槽内的垃圾和杂物清除干净,开槽完毕后,先仔细的检查内部的预埋钢筋和构造筋是否完好,然后在进行型钢的安装工作,并且必须在施工区域内设置警示牌,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

2.2.3 校验型钢平直度 在型钢的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型钢在出厂之前,厂家已经校验过了型钢的平直度,但是在型钢的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时就需要在安装型钢之前,需要校验型钢产品的平直度,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保证拥有符合要求的平直度,确保道路伸缩缝工程质量。

2.2.4 安装和焊接伸缩缝 伸缩缝已经完成了安装作业,就需要做好检查工作,倾斜、扭曲变形以及翘曲等问题都是避免出现的,验收没有问题之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平整地堆放伸缩缝。在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差也会影响到伸缩缝,如果有较大的温差,那么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此外,对于焊接施工作业的环境温度也有要求,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型钢焊接变形,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科学定位电焊,之后焊接作业方可以顺利开展。

2.2.5 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在模板安装之前,需要首先清理掉预留槽内的杂物,在填充剂方面,一般选择的是塑料泡沫,填实伸缩缝。完成了预留槽内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需要利用刮杠来刮平它的表面,避免有跳车现象出现。此外,要科学地养护混凝土,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养护。

3 结语

在我们修建市政道路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的技术就是对伸缩缝的处理。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我们往往会在桥梁桥台与桥梁的两端之间交接的地方加入伸缩缝,在过往车辆荷载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调节,另外根据常识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冷缩热涨原理)以及施工材料的特性,伸缩缝的设置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弥补。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伸缩缝的施工技术,往往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伸缩缝的设置影响路面平整,这样,当车辆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就会对车辆的轮胎等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对市政道路的伸缩缝的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道路桥梁的修建施工经验,重点阐述了在市政道路修建施工过程中的伸缩缝的施工技术,对以后解决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集散车道;立体主线;通行能力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集散车道概述

集散车道是城市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高速公路互相联通式立体交通的重要枢纽,集散车道是一段单向行驶的辅助道路,一般要与高速公路的直行车道横向分开,并在中间设置隔离带,在集散车道的两端与高速公路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交通线路。集散车道一般的修建原则是与高速公路呈平行修建,在现实的道路建设中也有采用不平行修建的的型式,达到与主线分离的效果,这要看修建的道路的现实路况,一般这样修建的集散车道中间不设置分隔带,集散车道的修建是国外的交通研究产物,在国外的交通建设中被不断使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车流量数目的增加,我国在近几年也不断的修建集散车道,用来缓解立体主线的交通压力,集散车道作为一种辅助车道,对提高立体主线的通行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集散车道可以设置在一个互通式的立交内,也可以沿着高速公路的连续一段距离通过两个或多个互通式立交进行设置。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修建的高速公路集散车道都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标准,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规范和原则,多是一些老工程师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总结,或是参考一些网络上的案例进行设计,没有形成一个较高的理论水平,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

二、集散车道对提高立体主线通行能力的作用

集散车道的设置可以减少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段的交织,并且能够控制驶入和驶出道口的车辆数量,集散车道通过把车流量的转移进而也把交通形势的安全系数提高,把很多的交通风险进行转嫁和分解,从而能够让高速公路的直线通行更加稳定和安全,并可以保证立体主线获得更大的通行能力和更高的车速。

(一)缓解立体主线的通行压力

集散车道的设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立体主线的车流压力过大,通过的车辆过多使立体主线承担过重的通行压力,集散车道在主线的相关位置进行设置,车流量可以选择从集散车道上通行,不但有效的缓解了主线的通行压力而且也可以为车主节省更多的时间,集散车道的建设缓解了车流,而且可以分担对交通主线的磨损,集散车道的修建可以延长立体主线的使用寿命。集散车道的修建虽然携带着一定的建设成本,但是集散车道对于缓解立体主线的意义的确是显著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车流的增加、购车的人数增加都是不争的事实,车辆的增加对道路的通行压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去有效的缓解立体主线的交通压力是应该考虑的问题,集散车道作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应该加以提倡,同时集散车道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既能够缓解通行压力又花费较少的建设经费。

(二)规避立体主线通行混乱的情况

近几年,随着私家车的增多,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逐年增加,有驾驶员的驾驶原因,同是也受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一个发达城市的标准应该是拥有一套完整的交通体系,可以保证一个城市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把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降至最低,立体主线的通行压力随着车流的增多而加大,立体主线不能保证车流的快速通行,导致车流滞留,通行车辆为了通行,使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车主甚至采取极端的方法,抢行或者是在线路中寻找孔隙,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立体主线的通行局面十分混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集散车道的设置可以在主线的附近形成入口,对车流形成引导和疏通,车流可以行进在集散车道上,集散车道的单行设置保证了车流的顺畅,大大减少了立体主线通行混乱的局面。

(三)可以连接其他车道,有利于加大立体主线的通行能力

集散车道的设置本身就是车道的建设,可以加大立体主线的的通行性能,立体主线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和通行保障,只有立体主线的通行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维持整个城市的交通通行水平,集散车道作为立体主线的部分,不但能够缓解立体主线的通行能力也能够实现交通道路的再建设,把一些本先不被打通的道路或是不相连接的道路现在有机会进行连接,实现更好的交通保障。集散通道的修建可以更远的辐射道路的周边地区,形成活跃周边的作用,集散车道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连接了其他的道路,形成一个交通道路运输网络,加大立体主线的承载能力,集散车道是单向行驶的车道,在连接其他线路时要注意安全导向,把加大立体主线的通行能力作为目标,同时把安全系数做好保证,真正的做到设计合理,实现立体主线通行能力的提升。

(四)可以提高立体主线上车辆的通行速度

堵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现象,堵车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堵车让驾驶者变得更加焦虑,一些想办急事的驾驶者往往因为堵车而耽误了自己的行程,同时因为堵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有的驾驶者心急着办事,往往在堵车的情况下失去了冷静的思考或是作出冒险的行为,作出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集散车道的设立能够提高立体主线上车辆的通行速度,进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集散车道的设置把立体主线上的车辆进行分流,缓解了立体主线的通行压力,这样很少的车流量通过立体主线就会不那么拥堵,车速会变得相应提高,在现代社会,驾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交通上的方便,如果驾车因为道路的不畅而变得更加缓慢,那么我相信这是社会的退步,也是一个交通问题,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结论

集散车道对于立体主线通行能力上的作用日益明显,集散车道不但能够缓解立体主线的通行压力也能够规避立体主线通行混乱的情况,还可以连接其他车道,有利于加大立体主线的通行能力,最后集散车道还可以提高立体主线上车辆的通行速度。但集散车道的设计却一直是我国公路技术标准及规范中不健全的地方,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与相关设计人员一起共同探讨集散车道的重要意义,希望集散车道的设计早日规范化。

参考文献

篇4

一、林区道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1、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林区大都分布在山区,或其他相对偏远的地方。由于林区周边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加上山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因此交通非常不便。无论是对于基层林业部门还是林农来说,要想发挥林业种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尽量降低林木采伐、运输成本。在没有修建林区道路的环境下,许多大型的采伐设备、运输车辆难以进入林区,一是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林木采伐工作;二是需要将采伐后的林木运输到林区周边能够通车的地方;三是需要长途运输。上述三项工作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产生高额的成本费用,严重影响了林业部门和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因此,修建林区道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林业发展中的困境,降低生产、运输成本,维护林区人员的自身利益。

2、大幅度提升林区管理水平

林区病虫害、火灾等问题,是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以林业病虫害为例,该问题具有潜伏期长、隐蔽性高、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以往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往往需要林业工作人员逐一进行喷洒农药,不仅耗费时间长,而且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好。通过修建林区道路,能够源源不断的向林区深处运送肥料、大型除虫设备,不仅降低了林区工作人员的作业压力,而且能够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例如某地的松树林年产值平均在每公顷7000元左右,在没有修建林区道路时,人工除虫成本大约在500元/年,林区木材运输费用在2000元上下,计算可得该地松树林年产平均值在每公顷4500元左右。而修建林区道路后,利用大型作业设备进行农药喷洒,运输距离大幅度降低,运输费用也得到了削减,年产平均值大约维持在每公顷6000元以上。

二、林区道路建设面临的问题

1、林区环境复杂,道路修建难度大

不同林区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道路建设施工和后期道路质量有很大影响。首先,在道路施工时,为了保证道路稳定性和路面的平整,通常需要开挖路基,必要情况下还要向路基中埋设碎石子,以防治后期路基不紧凑沉降。但是在林区修建道路,开挖路基必然会破坏树根,并且林区道路里程数越大,破坏现象越严重。因此,如何协调道路建设与树木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林区道路修建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2、林区公路等级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

受地形所限,林区公路大部分是沿溪线、沿湖线,和越岭线,易受灾损毁。由于建设资金所限,大部分道路设计强度仅能满足一般行车需要,桥涵构造物及防护等设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设计标准低,功能不完善和抵御灾害能力差等问题,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容易发生山体塌方、路基沉陷、桥涵损毁等问题。此外,大部分林区公路是等外公路或自然便道,林道错车点布置困难,大都为砂石路面,其服务水平低和通过能力差,林区产品的流通也受到了很大制约。同时,目前的林区硬化改造工程仅仅解决了路面的通行问题,而道路的排水、绿化等建设尚未跟上。

三、林区道路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1、科学合理地进行路网规划

在林业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努力提高林业生产综合能力,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投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加强林区道路建设规划是关键。必须根据林区生产实际,对林区道路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一个布局合里、功能多样的林区道路网络。在规划时,应对林区的重点火险区进行森林防火公路的规划,还要注重林区道路与国道、省道及县道的连接,注重运输能力和安全系数的提高,充分考虑林道建设对环境破坏,逐步达到林区道路建设与周边自然景观的相互协调的目标。

2、确立项目建设的质保体系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可操作的质量保证体系。从项目初期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都应进行论证,以保证项目的实施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避免不合理的项目对总体规划的干扰,影响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3、积极探索建立林区道路建设多元化的筹资模式

可以借鉴交通部门公路建设中的融资建路方式,如BT模式等,以解决政府先期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采用农民出一点、村里垫一点、部门及乡镇补一点的办法。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实行“一路一策”,鼓励农民或企业自筹资金修路,谁投资谁受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山区农民道路建设的需要。

4、加强养护管理

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思想,切实把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养护好。前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林区公路的建设,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林区的发展环境和职工群众的出行条件。公路建成后,如果养护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体使用效益。所以应克服困难,积极组织力量,结合地方实际,开展通村公路养护工作。可以结合通村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积极探索林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林区公路的长效养护体系。

5、提高道路建设的实效性

为节省资金,尽量利用现有林路,现有林路确定不能用的,再逐步进行改建;合理确定道路宽度、长度、等级等;道路的等级要根据运输量、作业任务多少、使用性质等来确定。对于生产区道路建设,要依据费用最低原则进行规划建设,根据森林的功能划分确定道路的开设以及密度、建设标准等,尽量减少急弯陡坡,并根据资源分布、气候条件等特点研究适合本地区的道路规划。

结语:林场道路建设是一个道路规划设计与林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在设计时,要从流域建设、营林生产、资源管护、种苗销售、森林防火、森林旅游以及景观打造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以低成本、高质量为原则,修建出功能强、效益高的林路。

参考文献:

篇5

前言:公路在修建完工投入使用后,自然会受到车辆的碾压、风力的腐蚀、水的冲刷、以及一些极端气候的影响,以上的因素在共同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公路的路面被氧化,最终出现裂缝,轻度的沟壑以及不同程度的路面破碎,透水等问题,一旦经过水的冲刷,或者更多车辆的碾压,就会进一步加剧路面情况的恶化,使路面网裂的范围扩大,直接影响路面基层的结构强度,从而造成公路路面整体破损,路面破损比较严重的只能选择公路新(改)建或者路面大修,这无疑会很大程度上增加道路修建的成本,同时,受到破坏的道路的使用也会威胁到人们的交通安全。

一、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含义

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是指公路在尚未被破坏,整体质量较为良好的状态下,提前对公路的路面采取有效的、有计划地保养,同时做到尽可能少的投入道路维护的成本,却使得道路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种行为。预防性养护对于提高道路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影响力来说都是很大的,但是掌握合理准确的防护时机是很关键的,如果防护过早就起不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目的且会增加维护的成本,相反,如果防护过晚很可能导致错过最佳修补时机,道路受损严重,防护措施已经无效,道路已经完全报废,道路对社会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失去了预防性养护带来的社会价值,可见抓住有效地时机对道路进行养护是十分重要的。

养护金费也要合理分配,应针对路面的实际情况及功能性的好坏加以区分,如果路面的状况尚佳,仍能发挥原有的使用功能时,此时就应确认为防护的最佳时机。至于如何发现路面中存在的性能衰减情况,可以采用系统的科学的仪器设备进行跟踪监测,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来具体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方案。目的在于通过前期的预防尽可能降低公路路面受到的损坏,让道路的养护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所以,对于公路预防性养护应严格执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有关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公路现状路况的分析,合理的制定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方案。

二、实施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前提

1.抓住养护的最佳时机

找准对公路进行养护的适当时间可以说对整个公路的养护工作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然而这一点的确定是根据道路实际的性能好坏才能进行准确判断的,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道路养护人员需要对公路的性能足够的了解,及时发现公路路况出现下降时,实施预防性养护。采取预防性道路养护应在道路的路面尚处于不影响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形下实施,一旦路面的结构出现大范围的损坏,性能几乎都失去时,这时如果仍然采取养护措施,所收到的效果就十分的不明显,甚至毫无收益。由此可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公路进行适当的养护可以更好地保证公路使用性能,避免由于公路路面损坏,对经济和生产生活等产生影响。

2.准确了解养护路段的交通状况等信息

对养护路段的交通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对于实施公路的养护是很必要的。车辆的多少,经过车辆的主要类型等都会对路面的状况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此路段的各项交通指标进行详细观测和调查,根据数据的动态指标对路面实施防护,同时对路面的实际数据做出评价,选择出最佳的治理方法,此外,还要通过各项公路性能指标之间的对比,分析出养护工作的出发点和针对点,还可以对公路的以往修建情况的演变进行分析,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公路病害及时做好预警工作,从而制定出具有周期性的养护方案,从决策的层面改善对公路养护的认识,不断提高决策的水平,使养护的效果更加明显。

3.注重日常的养护工作,从细节抓起

有时不是非要等到道路性能即将失去时才需要进行养护的,平时的小修小补对于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也是很重要的,日常性的维修保养可以及时治理路面存在的裂缝、老化以及透水等问题,在路面刚出现轻微的问题时,就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保养,这一点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路面的使用性能。日常的保养工作也称作中修,合理有效的中修对路面的养护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修适用的情况要依据公路的实际状态而考虑,做到对养护资金的合理分配,扩大公路的养护效果。

4.制定年度养护计划,对养护工作实施有效控制

年度养护计划的设定,应以中修工作为前提,并加大公路路面的防护性养护的力度,同时也要对大型的公路修建及整修项目加以控制,让公路养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达到养护的良性循环。根据以往的数据,大体上可以分为:对于公路路面的质量保持良好的路段,应把年度大幅度整修的距离控制在公路整体长度的5%至7%的范围内,中修一般可在10%以上。而对于路面毁损较严重的路段,最好先进行大修,整体效果可以后,在进一步实施养护工作就可以对路面状况的改善产生明显效果。

三、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具体措施

1.确定预防性养护的合理时间

修建完工的公路都有其有限的使用寿命,公路在建成至报废的期间,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从公路完工正式开始投入使用至路面出现轻微的氧化现象,整体效果并未受到影响的阶段;(2)路面开始出现由于车辆的碾压而产生的裂缝,车辙开始出现;(3)公路的路面裂缝较大,甚至出现龟裂,道路的整体结构受损。预防性养护是对路面的高标准的养护,当路面的基本情况还处于较好的状态时,也就是意味着道路的整体功能都还具备,这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护和保养,就是最佳时机,可以保证路面始终都能处于工作状态。

2.确定预防性养护的周期

预防性养护周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路况的好坏而逐渐缩短,随着路面性能的逐渐降低,采取的预防性养护的频率就要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养护人员实时对公路的路面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对公路的路面进行周期性养护,当路面的状况不符合实行养护的条件时,应该采取大幅度的整修来恢复其基本的服务功能和使用状态。

3.实行标准的养护方式

对于路面的养护,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严格根据路面损毁的轻重程度,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1)公路表面出现裂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路面所承受的重力过大时就会出现裂缝。对于裂缝所采用的措施有用沥青稀浆来灌满裂缝,再用沥青碎石进行封闭.灌缝的方法可以很有效的治理路面水渗入基层,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防护,可以让路面所受到的损伤达到最低。

(2)除了灌缝的方式,还有一种叫做沥青稀浆封层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裂缝问题的恶化,它可以更快速地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做到防水、抗滑,同时这种方式的养护施工成本很低,对于沥青路面的养护效果更为明显。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施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对于保护路面质量、延长公路施工期限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科学性的养护方法,预防性养护更好的保证了路面性能,在程度较轻时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真正做到对路面的病害的治理。公路使用寿命的延长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国家对于工程重建的资金的支出,降低大量维修成本,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篇6

2004年4月,村民齐念娃因胃出血住院抢救,齐念娃因家境贫寒,几天后决定出院放弃治疗,温学辉知道后,立即赶往医院为齐念娃送去5000元钱,叮嘱齐念娃坚持治疗,并亲自陪护齐念娃3天,在温学辉的精心呵护下,齐念娃很快康复出院,一条鲜活的生命终于被挽回了,这让齐念娃一家感动得热泪盈眶。

篇7

中图分类号:D035.37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modern tram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igher transport capacity, lower construction cost and stronger adaptability.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tram system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and profou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traffic condition,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ng traffic system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But its construction has to be suited to the city scale, passenger flow volume, road capacity, traffic flow volume and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while modern tram system has to coordinated with the urban planning.

Keywords: initial analysis, modern tram system, superiority, adaptability

1 引言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以其快速、便捷、灵活的运营方式及经济、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更多城市的青睐。2011年3月16日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十二五期间及以后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其中现代有轨电车交通也将在适宜的城市得到大力的发展。

2 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的重要意义

2.1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在城市的发展,对于加快城市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生活更加完美。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建设现代有轨电车可以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城市的技术进步。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可以优化城市中心区与城乡结合部的人口布局,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另外现代有轨电车也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2.2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可以促进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大都以地铁和公共汽车为主,如果辅以现代有轨电车交通形式,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减小地铁和公共汽车的运营压力。而在中小城市更适合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可以把其作为主要的公共交通来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为百姓出行创造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2.3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可以促进节能环保型交通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城市汽车拥有量发展迅速,不仅给城市交通造成拥堵,更使城市空气污染越加严重,同时也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发展节能环保型公共交通迫在眉睫,节能环保型的现代有轨电车是大、中、小城市都适宜的交通形式,是今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方向之一。

2.4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可以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水平。党的十进一步明确我国将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需要解决好交通问题,在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就要统筹规划好公共交通系统,而现代有轨电车是解决城镇公共交通的最适宜方式之一。

根据不同城市的交通现状和未来发展空间,科学规划、建设和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公共交通,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发展,改善交通环境,方便百姓出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3 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的优越性

3.1能源消耗低。根据统计,小汽车每百公里能耗为10升汽油,公共汽车人均百公里能耗为0.54升汽油,现代有轨电车人均百公里能耗折合汽油只有0.34升至0.4升。现代有轨电车人均百公里能耗是小汽车的1/25,是公共汽车的2/3。

3.2无尾气污染。城市公共汽车运行时排放大量有害废气,每公里废气排放量约1910克,其中有害气体848克。汽车尾气是造成城市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在城市大气污染的来源中,汽车尾气占总污染物的20%以上。现代有轨电车无废气排放,不对城市空气造成污染。

3.3节省工程投资。现代有轨电车工程投资与地铁和城市轻轨比较,投资都要节省很多,每公里造价是地铁的1/3至1/5,是轻轨的1/2。主要原因是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多敷设在地面,特别是大部分线路敷设在既有道路上,施工相对难度小,工程土石方量小、地上拆迁量少,新征土地也少,有的线路甚至不需要征用新的土地。

3.4建设周期短。现代有轨电车大部分工程在地面,不需要修建隧道和高架桥梁,车站设备简单,因此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1/2--1/3,甚至更短。

车站设备简单

3.5运营费用低。由于现代有轨电车能耗低,设备折旧少,维修量小,服务人员少,每个乘客单位公里的运营费用只有公共汽车的1/2。

3.6适应城市地形。现代有轨电车采用大坡度,小半径的技术标准,可以适应任何地形的城市道路,有轨电车沿城市主干道布置,我国城市1—3级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为30KL/h至60kL/h,相应的平面曲线半径为40m—150m。现代有轨电车适宜的坡度一般可达到7%,最小曲线半径可采用30米,与城市道路行车速度,道路坡度和平面条件相适应。

小曲线半径线路

3.7载客量比较大。有轨电车运能一般可达1万人次/小时,与公共汽车比较,现代有轨电车每列载客量较常规公共汽车运量大3--7倍,较大型快速公交汽车运量大1倍以上。

3.8车辆使用寿命长。现代有轨电车车辆使用寿命一般在30年左右,而公共汽车使用寿命一般为10左右,现代有轨电车车辆的使用寿命是公共汽车的3倍以上。

3.9易于绿化美化环境。现代有轨电车除了节能和不产生空气污染,它还可以与城市绿化有效的结合起来,在采用专享路权或半专享路权的条件下,轨道及其路基范围可以进行植草,达到绿化美观效果。

绿化带中的有轨电车线路

3.10舒适性方便性明显。现代有轨电车采用交流传动和微机控制制动技术,并且在平顺的轨道上行驶,不会向公交汽车产生急转弯或急刹车现象,其平稳性和舒适性明显优于公交汽车。同时现代有轨电车采用了宽大的门窗,视觉效果比较好。特别是现代有轨电车大都采用了低地板结构,到站停靠没有特殊要求,不需专门的车站设备。乘客上下车非常方便,残疾车也可以直接上下车。

低地板有轨电车

4 我国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的适应性

现代有轨电车虽然在各类公共交通中有其一定的优越性,但在选择现代有轨电车交通形式时也要充分考虑其适应性。

4.1现代有轨电车要与城市规模及客流量相适应。城市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客流量的大小,客流量的大小又决定着采用何种交通形式,并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建设规模。城市规模分累的标准为:人口在2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100万至200万为特大城市,50万至100万为大城市,20万至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研究表明,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单项客流量长期稳定在2万至25万人次的线路,通常采用地下铁道。如需修建现代有轨电车则线路应选择全封闭形式。在客流量极大的市中心修建地下铁道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客流量需要,修建市区和郊区、大型工业区及商业区的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线路作为其他交通形式的补充。在50万至100万人口城市,当高峰小时单项客流量为1万至2.5万人时,应选用现代有轨电车的全封闭和半封闭形式,主要采用半封闭形式。因此,中等以上城市可以考虑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大中城市的公交客流量一般均能满足现代有轨电车的客流量需求。小城市的公交客流量相对较小,建设现代有轨电车要根据客流量和城市建设需要进行规划和发展。所以,一般大中城市均可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具体发展情况要视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城市路网规模、城市道路交通条件以及客流量综合而定。

4.2现代有轨电车要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及交通量相适应。现代有轨电车一般以专用路权、共享路权方式铺设。建设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城市既有道路空间,实现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工具混行。这就要求既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必须满足现代有轨电车的正常运行要求。

部分专享路权有轨电车线路

共享路权(混行)有轨电车线路

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它是指道路上某一地点、某一车道或某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的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数,一般以辆/h、人/h表示。车辆多指小汽车,当有其它车辆混入时,均采用等效通行能力的当量小客车单位。

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概念是不相同的,交通量是指道路在某一定时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数。一般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道路的通行能力,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比其通行能力小的情况下,则司机驾车行进时操作的自由度就大,可以随意变更车速,转移车道,方便地实现超车。当交通量等于或接近于道路通行能力时,车辆行驶的自由度就逐渐降低,一般只能以同一速度循序行进,如稍有意外,就会发生降速、拥挤,甚至阻滞。当交通量超过通行能力时,车辆就会出现拥挤,甚至堵塞。因此,在选择共享路权的情况下修建现代有轨电车,既有道路的远期通行能力在高峰时段,其交通量应低于道路的通行能力,才能满足现代有轨电车的通行要求,否则将影响现代有轨电车的输送能力,不应选择现代有轨电车交通形式。

4.3现代有轨电车要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的交通建设状况。现代有轨电车一般造价在3000万元/KM以上,有的复杂项目投资达到1亿元/KM以上,且建成后需要对设备、车辆进行维修养护。一般经济水平比较好的大中城市具有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的能力,均可发展现代有轨电车。而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客流量比较小的中小城市,建议视其经济能力发展现代有轨电车交通。

4.4现代有轨电车发展要与城镇化建设及规划相协调。我国正在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要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公共交通,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保护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在发展公共交通中更应鼓励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现代有轨电车具有节能、环保、运能较大、造价较低、适应性较强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城镇发展规划中要统筹考虑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一是在新城镇建设中要控制规模,更多的发展中、小城市,避免大城市的无限扩展,给城市交通等各方面带来许多问题不好解决。二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认真考虑和预留修建现代有轨电车的条件,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适时进行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

5小结

现代有轨电车具有节能、环保、运能较大、造价较低、适应性较强等诸多优势。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公共交通,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必须要与城市规模及客流量、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及交通量、城市经济发展等相适应,同时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好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现代有轨电车技术标准.北京.有轨电车北京地方标准.2010年.1~38页

[2]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北京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议.北京.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资料.2013年.1页

[3] 张冠增.城市发展概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210~299页

[4] 孙章、何宗华.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92~125页

[5] 叶霞飞、顾保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1~45页

[6] 张振淼.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312~339页

[7] 赵惠祥.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82~93页

篇8

关键词:

县乡道路;施工管理;质量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需求,不断兴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县乡道路施工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最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其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懂不容小觑。县乡道路的施工环境和工艺都很复杂,工期也相对较长,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一、县乡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县乡道路施工项目的管理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程管理,其关键是对成本预测、决策、控制、计划、考核、相互促进、分析互为条件以及完善各环节的管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更是控制成本的重要保障。想要真正控制好项目的成本,就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做好施工的成本策划,使成本控制责任全面落实。

二、县乡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前期准备工作不重视。

县乡政府为县乡道路建设的主体,在调查中发现乡镇政府把工程确定了抛投标中标人后,由交通局做为业务主管部门,而施工单位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不重视,一些较大投资的工程并无可行性论证报告,立项手续不够完善。而且有的为了节约资金投入,不请或请资质与工程投入不相符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这必然会导致设计深度不够,当实际施工时才发现问题,形成边设计边建设的局面,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其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例如某县乡镇在一老路改造中,合同价达2000万元,由于建设单位没有请勘探设计院进行地质勘查,也没有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而是利用该镇建管所一位技术人员设计了一张草图就给施工单位施工,结果在工程实际施工时,发现地下有许多暗塘,最后导致临时修改施工方案,使工程决算时超出了500多万元。

2技术标准低。

随着当前县乡经济的发展,客运、货运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而县乡道路乡的村技术标准一般为15cm灰土、3cm沥青混凝土,已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了。

3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管理不善。

由于县乡道路的施工量较为庞大,加上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存在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例如受不不良地质情况以及特殊地形条件的影响时,施工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容易出现管理不善的现象,所在在进度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方面,一定要保定工作的有效性。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质量与进度控制不善已经成为施工管理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了,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好工程施工进度,将会导致无法按期完成施工工作,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重建轻管是乡村道路管护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

我县乡村道路有首建设规划早、起步快以胶里程长特点,而在管理养护上却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和必要的经费保障,从而形成了“县上无力管、乡村无钱管以及农民不愿管”的现象。有的农户利用油路打碾、通过柏油路浇水;有的农户在柏油路上乱泼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杂物;有的农户让不宜上柏油路的农机具直接上路;有的农户挤占路基或排水沟,遇到阴雨天气,低洼处的柏油路就浸泡在水中,造成路面龟板样损坏,缩短了使用寿命。这种重建轻养、“一建了之”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与乡村道路建设的积极性。

三、县乡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控制建议

1提高县乡公路标准,符合当前县乡经济发展。

县乡公路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使人们出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地方财政困难的地方,各省部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这就有利于搞高地方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从而修建高等级、高质量的县乡公路。就东光县来说,当前大部分行政村村委并无收入,光靠群众集资也比较困难,修建水泥路面成本又太高。从2001年实行“村村通”工作之初,我县在重型车辆通行较少的偏远乡村、农村公路过村路段或主街道硬化路段修建了二十几条砖路,因为砖路不仅施工工艺简单,其造价较低,而且耐积雪、耐雨水,在维修养护方面也更方便。

2规范建设程序,完善施工环节。

在建设计划下达后,项目规模要达到公开招标的标准的,招标单位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该委托招标机构办理招投标事宜。在开标中应该邀请纪检委、发改部门以及交通主管部门进行现场监督,当确定施工单位之后,应该签定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并向质量监督部门办理监督申请,最后向交通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后才可开工建设,如有工序不合格、资料不齐全的,一律不许进行进一道工序。

3建养并重,明确管养主体。

根据《河北省县乡道路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县乡道路建设和养护责任主体是地方人民政府,县乡道路建设和养护的主体是统一不可分开的。道路建成后,接养单位应该立担当起责任,完善防护和安保措施,明确养护路段及养护责任人、监督单位、监督电话,加强社会监督力量,增进群民爱路护路的责任感,地方政府应该每年安排必要的养护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养护模式,积极探索低成本以及高效益的养护管理办法,从而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结束语:

县乡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县乡两个文明建设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在公路发展意识上很多干部群众的意识并不强,大多数领导认为县乡公路的交通量不必花大力来建设,就算要建设那也是交通部门的事,从而制约了县乡公路的发展,把公路建设的重点放在干线公路上。所以目前最重要要的是加大县乡公路建设的宣传力度,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县乡农村,向社会各界人士及干部、群众宣传县乡公路发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得他们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发展县乡公路的实际意义并重视、关心并支持县乡公路的发展。

作者:刘莉 单位:东光县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1]朱建新,王国华;浅谈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C];2010

篇9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工作从普遍意义上讲包括三个层次:区域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包括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属于详细规划的第一个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等必不可少的内容,无疑这一层次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只是一个相对宏观层面上的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应是在上位规划基础上工作的延续。

1.控规定义与内涵

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控规制定的意义

“控规”是借鉴北美大陆和我国港台地区实行的土地分区管制(区划)的原理,根据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建设项目具体的定性定位定量和定环境的控制和引导。它的产生弥补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缺失显示出传统的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主体的两阶段规划体系开始发生本质性的变化(陈荣,1997)。在1991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首次把控规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从而转向以“控规”为主导的规划控制和引导。

3.控规编制流程

3.1现场调研与资料搜集

1.现场调研

采用照相、摄像、录音和测量等技术手段,收集真实、一手的现状资料。地形、视线、重要节点、地标、公共设施、城市家居、开敞空间作为主要的拍摄点。拍摄应做到富含拍摄单体全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特殊时间、特殊事件、特殊地点的拍摄采集(如民俗节庆、民族宗教仪式等),用于规划编制中对现状的重现和地块的使用要求。

2.资料搜集

收集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的资料,包括:政府各部门《十二五规划》、上位规划、各专项规划、已批待建和已批在建项目资料、案例设计资料、Google航拍实景案例等。

3.2资料整理与分析

解读政府报告和相关文件,抓住政府的发展思路。

从规划区的历史、理论寻找其实际发展的脉络。

从选址、周边自然环境、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用地功能、绿地景观、空间组织、建筑特征、遗产保护等方面,深入系统解析已建、在建、将建案例的设计特色。

寻找规划地块与解读案例的共同特征与差异特点。

在层层分析中提取有用信息。

3.3确定定位与特色,制定技术路线

项目的定位是整个设计的灵魂,项目的定位要与规划片区的具体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要与上位规划相协调。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结合上位规划、区政府的发展设想和自身条件,确定了“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小镇”的性质定位。

项目的特色是设计的亮点,在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中,“慢城、绿城、水城”是设计的特色。区域内绿地,以景观道路、慢行道路和水系为骨架布置线状滨河绿地和道路景观绿地;在水系集中区域布置片状的公共开放绿地;加之南部保留农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景观系统。主要道路红线外两侧控制20-30米绿化,结合道路绿化和慢行交通系统打造“井”字形线性公园。采用“反规划”的设计理念,建立从戈壁到湿地的连续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绿地引入镇区,使镇区的绿地、水面形成绿楔;增加游憩休闲场所,让居民和游客尽可能的接触自然,感知自然。

3.4方案确定

从环境、交通、土地、功能、景观、空间、遗产等各要素角度,分析规划地段的自身特色,并积极思考前期分析案例在本次规划设计中的可借鉴之处与相矛盾之处。

思考并确定本规划的设计要点、特色以及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形成设计框架。

在以上详尽分析基础上,从规划系统性、区域性、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参考甲方设计意向,进行方案创作。方案创作时,也应从上述各要素角度出发考虑本次设计。

方案讨论和调整。优化、深化并完成方案。

3.5指标引导

在控规中,指标的引导是刚性的,城市设计的引导是柔性的。两者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

1.指标引导

控规对城市规划的应用作用,在于通过对几项主要指标的控制实现城市建设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化率、机动车禁止出入口的控制。

为了体现达坂城镇生态宜居小镇的建设目标和城市特色,除了规划区内建设大面积的生态绿地,镇区用地的容积率控制在0.5-2.0之间,采用低层低密度为主的设计目标。

在北部新区的规划中,行政中心和文展中心两个增长集合周边的用地以商业商务办公为主,可以相应的提高容积率。

建筑高度决定了城市的天际线,在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中,我们着重考虑了沿水系和大型绿地周边,视线开放区域内的建筑高度控制,使之形成错落有致、松紧结合的城市立面形象。

建筑密度与绿化率息息相关,互相制约。本规划以生态建城为发展目标,重点突出城镇的良好生态环境,所以绿化率的控制指标要求相对较高,下限控制在35%。在生态绿地内也应该严格控制建设容量,使生态宜居的环境有所保障。

2.导则制定

控规在编制中会涉及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其中各种导则的制定为指标引导提供了有形的支撑。达坂城镇核心区控规以本土与现代相结合为原则,致力于保持与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优良的城市环境品质,形成充满吸引力和活力的、优雅、秩序,具有历史感和现代化,特征鲜明的城市形象。

城市设计导则在整体架构的基础上,建立构成城市空间环境主导要素的建设指导原则,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其它城市建设领域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协调有序的视觉环境建设。

为了树立达坂城镇的鲜明形象,在编制过程中对建筑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步行系统设计、室外广告标识设计和城市家俱设计做出具体引导和要求。

小结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达坂城镇核心区控制在详细规划》的编制,阐述了控规的基本编制过程和编制体系,希望能对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

文献

[1]颜丽杰.《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J].城市规划,2008(11)

[2]鲍维科.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新探索——以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为例[J].规划广角,2009(10)

篇10

其实,“公益支路”的修建,即使有可能也有必要,有关部门也没有这种权力。这个小区门口有个“温馨提示”,上书:“私家住宅,闲人的士免进”。提示虽然“温馨”,却有法律依据。《物权法》明确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也就是说,小区内的道路、草坪以及其他设施,都是小区业主们的共同财产,都受《物权法》的保护,不受公权力的任意支配。业主们称,“公益支路”的修建对于这个小区来说,简直就是“穿肠剖腹”。他们对记者说:“‘公益支路’会将小区分割为南北两个区域,新增四个小区出入口,小区也将变成‘开放式’,不利于小区物业管理和社会治安。而且,一旦道路建成,车流量肯定加大,小区老人、小孩的出行有安全隐患。”至于道路两边住宅楼的业主所遭受的污染与威胁就更不必说了。

显然,对于这种“穿肠剖腹”,报道中的小区以及其他有关小区的业主有一种痛感。这种痛感,包括他们的正当权益即将受到侵犯,也包括在某些“公仆”眼里,“公益”或有可能变为“官益”。

面对媒体的采访,有关部门作了辩解。一曰“公益支路”才开始立项公示,他们“还要收集小区业主们的意见,并向专家送审”。然而,这种直接侵犯小区业益的事本来就不该立项。何况,在尚未“收集小区业主们的意见”之前,他们已有“拟建道路的建设是可行的”环评总结;在尚未有“环评总结”问世之前,他们已在有关媒体上宣称,今年计划投资新建公益“支路”等9条道路,怎么现在才想起“收集小区业主们的意见”呢?二曰“公益支路”是1998年的规划路。也就是说,它的规划在这个小区出现之前。然而,1998年至今已经16年过去,沧海桑田,日新月异,难道不需要再做一番实地勘察?这个小区的建筑也经过相关规划,此规划与彼规划难以相容,居然全不知情,就想如此“穿肠剖腹”,岂不脱离实际,漠视民生?何况,据说原先规划的“公益支路”应当穿越的是某公司现在的停车场,而这个公司以及这个停车场,乃是前些年方才出现的,如此移花接木,岂不有欺软怕硬、弃贫媚富、弄虚作假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