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5:20: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专业发展方面,我认真阅读所订的教育书刊《心理世界》和专业书籍《气象学与气候学》,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善于做差生的思想工作,把教书育人中师生的心理共鸣作为自己的追求,力求达到这种教与学的最高境界,主动参与校本研修,发展积极、有新意的见解,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究,参与教学竞赛和展示,教学成绩突出,学生满意率高,得到了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
在教育教学行为方面,我严格遵守教育教学法规,严格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从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关心爱护教育对象,不歧视学困生,举止言行大方得体,总是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在工作尽职尽责方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工作任务,尽管很多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总是想方设法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都有进步。通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最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好多学生喜欢地理课,喜欢我的地理课堂。
在工作上的成功与失败方面,我觉得我的成功之处就是和同事和学生相处融洽,合作愉快,我的工作得到了邻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失败之处就是没有,仅仅发表了几篇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是很不够的,以后要多把自己的教学心德体会,教研出去。
在与人合作方面,我自己觉得做得很好,以后还要虚心学习他人处事的方法,不断完善自己。
在出勤和遵守劳纪律方面,我坚持做到了有事先请假,不迟到早退,及时到岗到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认真学习广播操,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研修和读书活动。
下期努力方向
1, 加强专业学习,多撰写专业论文,力争有高质量的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
2, 加强校本研修,多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把地理教学做的更好。
3, 加大辅困力度,努力提高会考合格率。
4, 思想上,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己。
5, 向他人学习,要学人之长补已之短。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34-02
地理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与之前所接触的其他课程有诸多不同之处。七年级地理同样继承着地理科学的时空性,抽象的天体知识,加上晦涩、难懂的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使得此年龄段的初中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一些空间思维敏捷的学生将会很快适应这门课程的特征,另外一些则可能被教师的思维越拖越远,从而导致七年级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两极分化的认识与情感。因此,做好七年级地理教学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续教学的开展。
地理在八年级扮演着让学生深情了解祖国的角色,带领学生“踏遍”祖国的大山大河,欣赏着各地多彩的风土人情,体会着少数民族独有的魅力。因此,在课堂上,地理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地理课堂的充实与快乐。
一、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分析
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表述的分析,找出对应目标中主要的行为动词及出现的次数。
根据对初中地理课程目标中行为的整理(表1),可明显看出,课程总体目标要求层次较浅,主要集中在感性层次,因此,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应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此指导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
二、初中生地理课程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客观掌握初中生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况,笔者在所从教的学校中随机选取两个年段的班级开展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七年级发放问卷73份,获得有效问卷72份,占总问卷的98.63%。在八年级发放问卷63份,获得有效问卷60份,占总问卷的95.2%,有效问卷数所占比例>90%,本次调查为有效问卷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主体情况,70%以上的学生认为地理课程很难或者较难,只有少数调查对象表示地理课程容易学习。初中生认为地理课程有用的比例占到90%以上,并且与喜厌地理课程的比例成正相关,表明初中生对地理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学生更加偏向于活动教学法,八年级学生出现自主学习的比例进一步增大,表明八年级知识点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理解。在教学手段方面更倾向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同时也青睐地理教学器具的课堂辅助,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更多的教学器具、运用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风格上,幽默的教学风格可以获得学生的一致认可。
三、结论与反思
1.教学实施的形象性与浅层性。七年级上学年的知识内容,易出现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切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代替书本上的地理事物,以达到知识点的形象化。在课堂中,对一些知识点须点到为止,不可做过多解释与延伸,如对个别非重点的问题或者深究的个人花费过多时间,会对其他学生造成知识混乱,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可对个别学生做单独的知识延伸性的辅导。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接受能力较低,只有将地理知识结合他们已有的认知,才能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成因等知识,在这里就要提到学生知识面与地理知识学习的关系了,知识面较广的城市学生明显比知识面窄的农村学生学习得要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的地域差异,城市中学的初中地理教学又可以讲得比乡镇中学要深刻一些。
2.教学开展的艺术性与愉悦性。初中生正处于少年与青年的过渡期,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上来看,初中生的需求属于浅层的底层需求,除了生理的物质需求外,追求生活的愉悦性以及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幽默、诙谐的语言,加上艺术性的动作,就会提升学生课堂生活的品质。
教师普通话的标准程度、语言的表达、板书板画的展示,都是一种艺术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许多具有时代元素的要求,但教师也不能将传统中的精华元素遗弃,传统教学手段在新的时代同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感。
3.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教学重点的达成、难点的突破都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这节,内容重点为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了解。可以采用学生课外搜索,课内交流的方法,课堂的练习记忆法,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法。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教学中,“地球与地球仪”这节知识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笔者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同等层次的班级进行本节知识的教学,A班利用传统的板书板画开展教学,B班利用有文字、图片的PPT开展教学,C班利用Google Earth开展教学。尽管学时相同,但各班的掌握情况明显不同:A班明显听课更加集中,但是理解效果不好,许多学生对知识产生疑惑感;B班学生表现一般,此手段在课堂上用得比较多,在学生看来没有新鲜感;C班的学生思维活跃,掌握情况较好,掌握得更加牢固。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学生地理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堂课中使用多种方法,这样可以使不同特征的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该节课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给出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这样能够获得整体性的提高。
4.师生的默契感与课堂的可控性。合格的一堂课,考验的是教师各个方面的能力,各种能力的发挥都离不开一个默契的师生关系以及一个可控的课堂,因此,任何教师都必须锻炼师生间建立默契性的能力,比如,一个寂静的课堂怎样激起学生配合教学的热情。同样也要锻炼驾驭课堂的能力,嘈杂、活跃过度的课堂往往被列为失败的案例,因此,需要拿出一个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或者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一些后进生和调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没很好地控制课堂的秩序,再好的教学策略也难于实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个例单独辅导与谈话。讲课吸引力不够以及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有限等,往往是地理课堂嘈杂、学生走神等不和谐现象的原因,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更新,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学反思一词由来已久,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叶澜等一批中外教育大家都谈到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学反思尤其成为了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更是青年教师不断自律不断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地理教师面对课堂和学生时,往往因为教学任务或班级管理的一些琐事,降低了地理教师对于初中地理课堂教育反思的敏感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原动力。通过教学反思,既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又能使教师捕捉到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创新。”[1]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育改革最前沿阵地,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中遵循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更多的是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善于思考研究的能力。因此,笔者就自身经验结合所见所闻,浅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地理素养生活化的提升
注重培养地理素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内在要求。对于知识的本身,重要的不是记忆,而是运用,对于地理知识而言尤其如此。作为学生要懂得这个道理,摆脱记忆的怪圈。对于教师,更应该用地理素养的敏锐性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获得新的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用《46亿年之恋》的电影名字举例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46亿年?怎么用这么奇怪的限定词?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如果学过基本的地理知识,知道46亿年是地球诞生以来的年龄,就能立刻理解这个电影名字的文艺范儿。这样具体的例子才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离不开地理。也正是这样,才真正迎合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的理念。
二、重视地理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相随,它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要想训练学生拥有“地理的头脑”,教师就要拒绝假大空,要努力落到实处。因此要充分挖掘课本的相关图表,重点把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渗透。
现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的教学内容里的淮安枢纽工程图片为例。图中曾获得国家鲁班奖,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水上立交”在普通教学过程中很少被提及。为了增强地理课堂上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地理教师在谈及淮河阅读知识窗部分时可以提及该图,并在说明了“水上立交”的基础上增加一句“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唯一通道”。这样的改动,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工程技术的了解。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不仅体现在书本上,更体现在教师的话语中。话语中营造的氛围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重视对知识趣味性的有意识的钻研
笔者曾经在听取复习课地球大小这部分的时候,听到课堂上的师生想方设法记住地球平均半径这一知识点,共同讨论了好几种方法都不甚理想。其实,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时间来记这个数字,6月30号过了就是7月1号,连起来就是6371,记得单位是千米,就能很好地记住地球半径是6371千米了。有了这样的小心思,更能寓教于乐。
四、重视对导入新课环节的思考
导入新课是拉近课本知识与师生距离的重要环节,因此地理教师导入新课时要充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地切入地理课堂,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跃高效。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有有关东北的自然气候的章节,在上这一章节时提及时尚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关于雪乡――牡丹江的那期,同学们就会很有共鸣,这样的导入就能很快地调动学生,令学生振奋。
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让笔者深受启发,并且努力应用到实践中。笔者在教授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四节《法国》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纠结了很久。导入新课是吸引眼球的关键,该如何更好更快速地吸引眼球呢?笔者有四种方案备选,第一种,采用的是图片导入法,通过和学生一起回顾观看法国的标志性建筑、美丽的田园风光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开始新课,这样的导入十分正统,但缺点是老套缺乏新意;第二种,打亲情牌,介绍法国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缺点是对孩子们来说有点儿政治化;第三种,介绍法国的奢侈品牌,缺点是有拜金主义嫌疑;第四种,法国是跑酷运动的发源国,优点是时尚又充满活力,最适合青少年。最后笔者采用了第四种,通过介绍跑酷运动来引入法国的学习。这样的实践时尚风趣,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重视对科学性错误的总结和反思
作为地理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且要在关键点上注意强调正误,不能想当然地糊弄学生。笔者在协助指导教师负责会考复习工作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一些简单的知识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对待或缺乏执教经验而导致学生信口开河。
例如,“印度人是白种人”。学生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印度人是黄种人(原因是印度是亚洲国家),或印度人是黑种人(原因是印度人肤色黑)。所以作为老师最好在第一次接触人种划分的时候就用印度人的例子来强调肤色不是区分人种的全部依据。
又例如,“湄公河注入太平洋”。学生容易认为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原因是分不清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是马六甲海峡)。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遇到过很多很多,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这些错误都是宝贵的,因为它们能更好地反馈教学,让地理教学工作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技能应用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09):10―15.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部分学困生上课精力很不集中,东张西望,讲小话,打瞌睡,或者做菩萨一动不动。我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上课除了做笔记外,一定要看地图的习惯。记忆知识点也对应地图来记。
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临近生地会考,学生压力极大。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0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作业尽量减少,学生负担减轻了。
二、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二会考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每天布置任务,逐日检查。其次,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次,重点难点各个击破。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会考的综合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因此第二步就是针对会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
三、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初一上册地理难度较大,部分女生总认为地理难学,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我坚持在每节新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图片资料,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我还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分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四、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初二的班主任在这方面也为我们出了很大的力气。一是安排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二是每天清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四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任课老师单独辅导。五是多给学生以信心与鼓励。
五、精诚合作,虚心学习
由于我是非地理专业的老师,专业水平不如同行两位老师。于是我主动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虽然我是有着明确目标,也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但还是有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更细,更实,更好。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且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尤为重要。现结合教学实际对情感教育在地理课堂上的渗透作如下探讨。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尤为重要。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二、以饱含感情的教学语言,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级上册讲到陆地地形类型时,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又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我讲到黄河的忧患时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三、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图这一节时,可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如现在科技发展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动感的、立体的视听效果。在讲到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冬夏季风这一节时,我就采用课件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示意图时,将地球、太阳、赤道、南北回归线、地轴等均制成动画效果,立即使学生眼前一亮,很自觉地就去总结归纳地球公转的全过程。通过使用多媒体,将教材的平面效果转化成立体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取了大量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不够完善,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音乐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以“中国交通运输业中的铁路运输”(《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铁路运输图”,引导学生开展连线竟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南北线称为纵线,东西线称为横线。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阅读课本(《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3页内容并结合24页图1――30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找出四条东西铁路干线和六条南北铁路干线并识记铁路干线名称。
第二轮:不看课本,按地理方位(由北向南,自西向东)的排列在练习本上画出四横六纵铁路干线并标明铁路线名称。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以小组为单位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在黑板的挂图(教师制作)上连出四横六纵四铁路干线。(用不同颜色的笔,横用红色,纵用蓝色)如图一所示:
图一: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简图
第四轮:根据刚才画出的图找出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名称。
第五轮:快速记忆:
中国铁路干线长,六纵四横汇成网
哈广京九贯南北陇海兰新东西向
京包包兰黄河北,宝成成昆西南方
京沪太柳是两纵,沪昆相连一横畅
[教师点评]成绩居前三名者,可以获得奖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不难看出,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一堂课中举足轻重。
其次,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三,合理的教学反思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联系:
新课标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歌诀法:如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可用此方法: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内重台海福吉安,
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再如,《中国的民族》这节课的内容也可以用歌诀记忆:
中华民族五十六,人口最多是汉族;
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人口最少是珞巴族;
汉族分布遍全国,主要集中中部和东部;
西南,西北和东北,少数民族广分布: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12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必须依靠地图。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如:讲中国的“北部内陆两区一省”,一上课就提问:全国还有哪两个区一个省没有给大家介绍过?说出它们的名称来,在“中国行政图”上指明;再根据地图来分析为什么称它们是“北部”的和“内陆的”。当这些问题解决时,也就掌握了它们位置上的共同特点,为新课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三、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知水平重在“感知”,而他们的活动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尽可能地把地理课设计成活动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八年级“中国的自然”一节中的“土地资源”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开发,结合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请同学到沿海地区了解近几年来我们地区利用了许多耕田挖渔塘、虾塘等,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造成许多村庄地下水遭到了污染,地方政府部门高度的重视。
四、让学生多观察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帮助地理教学,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如果再配合动感的图像会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的认识,从而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例如:八年级“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给学生提出南北向的铁路(自东向西排列),东西向的铁路(自北向南排列),使学生有一事实上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的观察能力挖掘新潜能的作用。
五、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新课程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如果能恰当地用,也是很好的资源。
例如:学习“中国南北温差”时,请我们的湖北学生谈谈自己冬天的感受。在学习区域地理时让学生搜集该区域的地理资料进行交流等。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进理,由此培养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金志远.浅谈地理教学改革[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
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
2 董健.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
追寻的旋律[C],2003
二、工作要点
(一)初中教研工作
1.研究课标,提升理念,改进教法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全市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研究7-9年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地理教学理念,理解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沿用正确的教育规律,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议教师们学习几本十分实用的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周小山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转变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欣赏者、发现者。
2.鼓励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开发校本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在从原先单一的国家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资源和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作为地理教师,应研透地理学的本质——认识地理环境,协调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就道出了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密切关系,因此,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应成为我们初中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升自己教科研水平的有力手段。
3.确立教学重点,搞好中考复习
2005年我市中考地理试题进一步为全市初中师生所认可,对初中地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良好作用,且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记忆负担。今年中考仍然遵循侧重考查地理基本能力这个方向,决不会过多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而是为增强初中学生实际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地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各校应抓紧开展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学工作,根据《我市中考复习范围》及《课程标准》研究复习思路,制定复习计划,搞好研讨,集思广益,为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开好头、带好路。
(二)高中教研工作
高中教研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下简称《方案》)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简称《地理课标》;二是认真研讨鲁教版国标高中教材《必修2》;三是要继续研究“3+2”模式下的江苏省自主命题的思路与复习策略。
1.积极开展《方案》与《标准》的学习与培训
继去年高中新课程在鲁、粤、琼、陕四省实验以来,今年江苏又迈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征程。广大高中教师们迎接新课程实施之前,首先就是要弄清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状况,学习《方案》的内涵,作为地理教师还要研读《地理课标》。学习、研究新课程方案的目的、意义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三维目标,并且在教学中贯彻运用新课程的地理教学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以上两点也是目前高考试题的改革方向);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同时我们教研室会做好新课程的各种教师培训工作。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注意对我们所使用的鲁教版高中新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理解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2.深入调研、指导新课程方案中各模块的设置
根据省教研室下发的《江苏省新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的试行方案》,研究最适合邳州地理教学发展的模块设置方案,以把握住这一与全省各校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机遇。我们地理教师应从高一开始向学生宣传地理学科各模块的特点及对今后高考选科的意义、作用。
3.抓住素质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始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更是高考取胜的关键。我们要严格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改进课堂教学,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项目标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努力处理好学科目标与综合素养、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探究体验与接受理解、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关系。研究定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教学常规,并在学科基地推出精品课、示范课以利推广。
4.研究04、05江苏卷试题,落实《06地理高考考试大纲》
根据南方及我市成绩较好县的教学经验,经学科中心组研究确定,各校高三年级的复习教学,要注意结合即将下发的《06地理高考考试大纲》,采用“严、细、实、综”的思路,进行二轮及三轮复习。各校教研组长要注意严查《高三教学规范》的落实情况,经验证明“落实”两字是高三教学成败的关键点。
当然在复习时还要渗透新课改精神,如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可参考新大纲后面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此为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典型范例,不乏高考所青睐。
5.搞活学科基地,以点带面,迅速辐射
经过教研反思、讨论,确立了“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及名优教师的力量,以点带面,迅速辐射”的新教研工作思路,快速培养青年教师,大面积地整体提升我市地理教学质量。我们计划分别以高一新课程和高三复习教学为突破口,挑选名优教师开讲座,对整个高中课程以及高三复习课程进行分析。学科中心组是编写高质量教辅与命制高质量试题的主力军,同时我们注重不断培养教学新秀补充到学科中心组来,为全市的地理教学起到带动的作用。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地理教学要向科研要质量。目前正是课程改革的启动阶段,各校教研组在新学期要积极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思考教学心得,研究确立科研课题。申报的课题应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其目标要明确、计划要周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将经常与立项教师联系,给于指导、提供帮助、进行检查。对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推广应用,从而培养与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学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徐州教研室地理组现有通过省中学教学研究室级立项的课题——《地理课堂活动设计与过程评价》,欢迎有兴趣的学校和教师加入研究。
(四)地理各年级教学进度
七年级:学完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2课时/周
八年级:学完人教版八年级(下)全册2课时/周
高一年级:学完鲁教版必修2全册2课时/周
【中图分类号】G65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08-01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具体说来,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
其基本特征是:
I、具有主动性。探究性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必须是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看,探究性学习要顾及学生主体的好奇、兴趣、疑问,教师要注意挖掘。
2、具有问题性。“探究学习 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它强调了学生自主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然后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3、具有开放性。探究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学习目标也具有开放性。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采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多元性,因此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了学生,那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同时,周围的客观环境也会有新的变化,对此,教师要随时发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并善于捕捉,以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进发,使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二、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1、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设计探究性问题。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得情感体验。
2、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探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动手做实验;在校外,到工厂、社区搞社会调查,这些场所都需要教师认真组织,周密安排,以免组织不当,费时费力,影响效果。
3、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对探究的课题确定是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总之,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其具体的行动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中学地理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多种学习机会中,学生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处在尝试阶段,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教材中确定探究的主题。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成因等知识,虽然前人已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问题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一课时,可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作为探究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网络及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探究的课题要注意适合学生进行研究。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课题往往得不偿失。
2、从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亲身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去直接感受。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水资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设计如下课题:(1)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2)当地用水分为几类(3)当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4)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会战,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
3、引导学生写探究日记。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随后如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跟踪记录。这样长期积累,就可以把平时所记的整理成探究报告,学生会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并养成了探究的好习惯。
将多媒体和地理教学整合在一起,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地理教学,营造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氛围,它不仅能体现老师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以探究、自主、合作为出发点的主体学习,它很好的改变了传统以老师为核心的教学结构,让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的提高都得到了落实。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大力发挥素质教育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其提高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现代初中地理真正摆脱了传统的老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模式,为了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多种教育技术被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视听技术,以及网络、计算机技术等。多媒体技术是把动画、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整合在一起,它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集成性与可控性,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多种有效功能,让学生进行学习验证、调整学习进度、实时反馈,最后为学生提供可调节的读写、视听学习环境。在这期间,老师是一切工作的指导者与领路人,通过多媒体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让创造力、想象力都得到有效发挥。
老师通过网络论坛,搜集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上传的精华帖,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将知识面拓展到书本以外。同时,老师也需要从多个领域关注地理科目与帖子,通过存储信息资源,对地理信息进行有效筛选与处理,从而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建成资源库,让论坛拥有资源存储的功能,将教学设计、试题与教学资源利用帖子等形式进行存储,有需要的时候再调出来。最后,整合资料性质进行分化与归类,需要时再下载使用。
通过在网上搜集和地理相关的笑话或者经典内容,将其变成日志上传到空间。或者建立博客,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想、反思与教学资料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课改就是老师整合已有的教学思想,将与地理、国家发展直接相关的信息搜集在一起,同时这也是考试导向与地理界学者一直关注的领域,而教学工作则需要面向社会与经济发展。这也是当今课标与学科教学的期望与要求,它是地理在现代教学中的要求。在进行网络资料整理的过程中,老师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也将得到改善。
二、培养识图与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一切知识的来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论坛中的笑话、幽默与谜语整合各种知识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知识情境,充分利用语言进行新课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心设计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凝聚注意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兴趣。
从地理教材编写过程来看:有大量地理图像,具体包含示意图、统计图、分布图与景观图等,以及带有思考性、启发性的漫画,地理图像作为整个教材学习的关键,它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性,对帮助学生掌握空间分布规律与内在联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图像功能,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如:在学习火山分布与地震带时,先注意六大板块的边界与范围,然后结合《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以引领学生掌握火山与地震带分布位置,和前图进行对照后,得到最终结论:地震与火山多集中于两个板块交界。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地理图像能帮助学生调动思维与感觉器官,以提高学生分析、解读图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