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5:20: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自我探索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职业探索的含义
职业探索理论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它被看成是人类探索活动中的一种,其目的在于职业目标的定位。它是指个体为实现职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心理和身体活动,既包括信息寻求,又包括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其实,就是个体对其本身的自我特质、需要、兴趣以及一些职业内涵做澄清的过程,以便个体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个明确的目标。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提出职业探索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职业目标,同时也是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它是个体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这一观点从个体适应功能和终生发展角度看待职业探索活动,提升了职业探索的内涵。
二、激发中学生职业探索意识的重要性
本文的中学生是指13~14岁到18~19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或许处于初中阶段或是处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作“狂风暴雨”阶段,青少年处于成人感和半成熟的心理年龄矛盾之中,形成自我同一性,它是青少年树立理想、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个阶段,激发中学生职业探索意识是相当重要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职业世界的复杂性和竞争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职业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一阶段,根据社会的需求都会出现一些我们从未听说过的职业。例如,皮革护理员、调香师、泊车员,等等。同时,职业内部分化和扩展的速度呈“裂变”态势,导致了社会职业种类呈现膨胀式增长。这增加了人们职业的选择性。但是,如果知道这些职业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去竞争以前已有的发展比较成熟的职业,这无形中会增加职业竞争性。
另外,高考扩招,每年有大批毕业生涌入到求职的浪潮中,职位数量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职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如果毕业生职业探索准备不充分,在求职中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会阻碍求职的进程和效率。
2.职业教育工作做得不够
传统上,中小学教育重视智育,而轻视其它教育,职业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实际是脱离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没有什么职业教育,学生对职业知之甚少,缺乏职业探索的意识,更谈不上探索的行为,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未来的职业。职业教育往往要等到大学后才开始,这使得职业探索的时期往往变得非常短暂,而个人的职业探索能力又未得到培养和发展。另外,如果不激发中学生的职业探索意识,他们没有职业探索行为,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时就会显得比较盲目。
3.这一时期是职业心理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个体开始向往某种具体职业并对其外部特征产生兴趣。个体可能会摆脱在此之前对于职业的幻想,有一种想去了解某一特定职业的特点或要求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动机。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职业探索意识被激发并有探索行为,他们可能会进入理想化职业选择阶段。个体不愿再对职业的了解停留在表面阶段,而是开始思考自身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但是这种认识会带有一定理想化的色彩。随着探索行为的深入,个体职业意识慢慢确立,职业理想化认识可能减退,职业选择逐步实际化和具体化,表现于实际的学习行为中。如果确定了以后的职业方向,个体可能会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并努力学习使自己与职业要求匹配。可见,如果这一时期职业心理如期形成,将为个体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如何激发中学生职业探索意识
职业探索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而青少年时期无疑是职业探索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激发青少年的职业探索意识,促进他们的职业探索行为,培养和发展他们职业探索能力,对他们将来乃至一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一点却被学校教育严重的忽视了,课业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职业探索同样也很重要,学校和社会应采取积极措施激发中学生的职业探索意识,培养他们探索能力。
1.发展自我意识,帮助学生认清自我
中学生自我意识感逐渐增强,喜欢思考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学校教育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期,激发学生探索自己和环境,尤其是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需要和价值观等方面。只有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探索外在世界。
2.定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
职业意识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播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传递职业发展的动态,使学生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理想。
3.开展“职业日”,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日”是由美国的一些学校率先采用的。在美国,一些学校经常会安排某天为“职业日”。到了那天,校方会请各行各业的人到学校来为学生们介绍各自的工作,职业特点和有趣的职业经历。“职业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只是对某一职业有个感性的认识,它可以激发学生职业探索意识,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可以实施探索行为,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某一职业。随着探索的深入,他们或许会更加喜欢这份职业,但也可能放弃原先的职业兴趣,而喜欢了另一个职业。学生对职业由原来感性认识逐步走向理性思考,这一转变的关键学生是否有意识去进行职业探索。
4.充分利用假期,参加职业探索夏令营
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这是事实,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我们天天这么辛苦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父母学习,还是为今后从事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在做准备?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又有多少人为自己要从事的职业做哪怕一点点的探索。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是梦想,但是,不管是理想,还是梦想,都只是在想,它到底行不行,是否适合自己,并不是靠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职业探索。通过参加职业探索夏令营,也许学生们不能收获很多探索技巧和方法,但是只要能激发他们职业探索意识就已经可以了。
四、小结
在中学阶段,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这时是进行职业探索的大好时期。通过激发学生们职业探索意识,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职业世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探索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然后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5-0129-03
收稿日期:2013-06-10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学业生涯规划视阈下促进大一新生学习适应的路径探讨”(2012B018)
作者简介:谢桂花(1983-),女,黑龙江富锦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令人担忧,据《大学生职业适应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的走入职场不满3年的大学毕业生中,认为自己职业适应状况差的比例为31%,6%的受访者则表示不适应现在的工作。受调查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的职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责任意识不强、执行能力较差、自我规划不足等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作职业生涯设计,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曼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阶段的探索期,主要任务是从各种机会中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开始在所选定的领域中开始起步。[2]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体系、教育体系和社会合力体系,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体系
1.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现状――认知度不高,规划意识相对薄弱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生涯规划理论发展比较成熟。在大陆,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和推广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们对生涯规划认知度不高,只是近两年才在媒体上接触到“职业规划”、“职业定位”等相关信息。我国的初等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学生除学习、考试之外的事知之甚少,家长也无暇顾及孩子学习之外的事情,职业教育欠缺。根据对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级和2012级两届新生调查问卷显示,在升入大学之前89.5%的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考入大学以后,虽然接触到了职业规划,但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简单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找工作。有些学生玩心过重,无暇规划;有些学生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没有进行职业定位;有些学生“被规划”,敷衍学校,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作业”,应付了事;有些学生不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从众心理严重等。
2.优化多种宣传方式,构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体系
重视意识唤醒,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开展生涯意识唤醒教育,强化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生涯规划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帮助学生树立三种观念:一是自我负责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关乎大学生个人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自己能对未来负责,不要期望别人来负责;二是匹配自身的观念。90后大学生是个性十足的一代,强调个性差异、个别需求,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实际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不能简单模仿他人。三是终身探索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是过程,不是结果,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以适应阶段需求。
加大宣传,增强学生生涯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在高校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入学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刚入大学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在这个时机对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重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尽早确立目标,消除迷茫。二是通过校园广播、网络、条幅、宣传板等媒介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宣传。这些媒介是大学生常常关注的地方,加强这些方面的宣传有助于生涯规划意识的潜移默化和深入。三是开展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班会、座谈会和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探索自我、探索工作世界,增强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知,消除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的认知和被动接受的逆反心理。四是建立职业测评系统。它能帮助学生自我探索、认识职业、协助进行积极的生涯探索,在职业测评中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的自我特征描述、潜在的预期职业,而且系统会根据前面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部分的结果,定制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计划书初稿,供学生进行更加个性化的职业思考。五是校内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利用活动推动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
二、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1.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现状――体系不健全,规划过程流于形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过程,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技能、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教育应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始终。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有生涯辅导,[3]在中小学,更是有多种多样旨在扩展生涯和增进自我了解的职业探索活动和教育活动。在我国,直到大学才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且许多高校忽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意识不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些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相混淆,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用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等代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即使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也主要是讲理论,并且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有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不够全员化,只有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重视,其余的人并不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意识不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些高校师资不够充足,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由辅导员或者学生工作人员来指导,但辅导员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选择和规划时缺乏全方位、个性化、一对一的指导;有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与企业实际需要相脱节,理论性强,实践性弱。
2.加强师资、课程、咨询方式建设,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加强师资体系建设。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全员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改变以往单纯以职业规划课程教师、就业指导师和辅导员为主的师资队伍模式。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多,面对众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辅导,且其中部分人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培训,单凭经验来指导学生。加大就业指导处、学生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有关职业生涯教育培训的力度,到企业、高校调研和学习,并把这部分人员填充到职业生涯规划师队伍中,这样不但可以建立高素质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而且可以壮大职业生涯教育队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另外,还应加大专业教师的参与度。他们熟悉专业知识,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最新动态,可以指导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讲更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建立由职业规划课程教师、各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由专业教师组成的高素质、专业化、全员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利于学生随时进行职业规划咨询,利于高校全员职业规划意识的提升,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全程化课程体系,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即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从大一开始进行,贯穿整个大学。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课,开展生涯规划意识唤醒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把重点落在自我探索上,通过系统测评和工作坊,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大二和大三主要帮助学生探索外部工作世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课,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专业实验、比赛、项目等,帮助学生联系假期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对工作世界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师帮助学生在认知工作世界和认知自我的基础上,确立职业目标,并制定具体规划。在此阶段职业规划师应每隔一段时间指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这段时间是否完成所制订的计划,完成的效果如何,并随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和计划。大四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就业预期,提高学生求职技能。
构建多样性咨询方式。构建灵活多样的咨询方式,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方式主要采取一对一咨询和团体咨询,一对一咨询对咨询师的要求高,工作量大,一般一个学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大概要分四到五次进行,还要进行提前预约等程序,整个咨询下来时间大概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团体咨询覆盖的学生面广,但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所以既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这项工作覆盖广大学生,又要能针对每个不同的个体做到个性化职业辅导,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对一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样化的咨询方式。多样化的咨询方式可供学生选择的机会多,易于接受,特别是网络咨询,更是省去了中间的很多环节,操作简单方便,消除学生面对面咨询的顾虑,符合当代学生时代化的需求。
三、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合力体系
1.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关注现状――重视程度不够,个人规划无落脚点
企业用人机制不完善,不能做到人职匹配。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关注员工的自我规划,在入职时强调职业适配性,对员工进行系统的职业测评和培训,员工能够按照个人的兴趣和能力上岗工作。大多数的企业不重视发挥员工的特长和能力,不能做到人职匹配。大学生入职后,不区分员工的个人能力,而进行统一的技能培训,然后立即上岗,导致员工对个人的职业规划无意识,使职业生涯规划在社会上不能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在校学生受此影响,没有根据自我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特征和将来适合从事的职业要求来规划大学生活、学习和工作,学习没有方向感,随波逐流,从众心理严重。
2.凝聚高校、家庭、企业力量,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合力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单是高校的教育,还需要实施多层次、多领域的保障与支持,通过整合高校、家庭、企业等多方面的资源,建立全面综合的社会化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做到资源共享和互补。从高校的角度来讲,要整合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主动与企业联系,共同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4]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和使用关系,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争取实习实践机会,聘请用人单位的HR为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训练课程,增强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他们熟悉本行业管理、技术要求和职业发展,在学校和他所从事的行业的交流沟通中,具有其他人员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校友为在校大学生做职业规划相关方面的指导,将使学生能够迅速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的需求,调整个人规划和社会需求的高效互动机制,通过校友还可以建立培养基地和就业基地,开发更多资源。从家庭的角度讲,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在孩子职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起着启蒙和引导者的作用。父母对孩子比较了解,他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帮助孩子确立职业目标,并帮助他们制订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从企业角度讲,企业加大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关注度。通过职业生涯培训,使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个人生涯需求之间达到平衡,不但可以提高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发展,也可以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业氛围。同时,在校大学生完善的职业规划也可使企业招到理想的员工,减少当今毕业生职业不适应状况,降低员工流失率、跳槽率。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做好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内在激励大学生,激发其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增强社会职业适应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丽.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7-89.
内容与要求 :算法初步(约12课时)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①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及对应的基本算法语句。
难点: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
三、注意问题
(1)采用“模仿、操作、探索”的方式进行教与学,结合具体数学实例。
(2)虽然算法有多样性和提倡算法的优化,但教学中应从熟知的问题出发,体会算法的程序化思想,而不是简单呈现一些算法。不必刻意追求最优化的算法,把握算法的基本结构和程序化思想才是我们的重点。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现实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以准确定位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大学生充分地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就是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然后为自己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明确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形成对自我客观的评价;同时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才市场的现状,了解人才需求的比例以及自己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科学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明确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 促进大学生自我完善,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从而促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培养,巩固知识基础的不足,锻炼职业技能和处事能力。通过参加相关培训和社会实践,有意识地提升职业素质,锻炼工作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为将来实现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当今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理念的缺失
首先从高校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以就业指导机构为主,工作重心基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就业政策的宣讲为主要形式的思想动员;其二是以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手续办理为主的事务性工作。
第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系统建设不完善
由于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许多高校开始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逐渐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力度。但是处在探索期的职业规划教育系统建设不完全。其一,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没有采取全程化教育的形式,几乎未能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其二,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执行主体多为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以及年级辅导员。其三,课程设置不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第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全员化与个性化分离崩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必须面向所有大学生的课程,必须普及到每个年级的每个个体。同时,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他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素质技能的不同而有所差距,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重视“因材施教”。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积极推广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
校方与大学生都必须明白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校方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平台,必须致力于推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方式辅导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2、逐步完善大学生阶段性职业指导教育系统
大一是适应期,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时候往往对新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感到无所适从。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和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同时也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在这个阶段,指导老师可以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逐步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等个人特征,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展望。
大二是定位期。在大学二年级阶段,学生主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应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的实践与探索)。在这个阶段指导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思考、决定未来是选择升学或者就业.
大三是实践期。在这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应该放在获得职业技能认证以及社会实践上。在逐步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同时,指导老师应协同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具体的目标。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考试,获取相关证书以增加成功就业的资本。
大四是就业期。经过三年的积淀,大学生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为了使实习与就业成功接轨,校方可以适当调整毕业答辩的时间,将答辩安排在毕业实习之前。这样,大学生面临的事直接进入社会,开始应聘、面试。
3、组建专业化教师团队
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力量就是老师,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人员来看,大多是由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各教学单位的辅导员等组成。在工作中教学人员两级分化严重:有的从事学生思想工作,有实践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及对形势的了解;有的专业素质高但是缺乏与学生的密切交流,这样的师资状况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求(从操作层面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改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304-01
一、区域活动中材料摆放的重要性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摆放应注意的问题
1、区域材料摆放应是以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兴趣、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1)了解幼儿的特点、需求和兴趣,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材料,而且是动态的,随需要进行更换。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一段时间后幼儿越来越多,许多幼儿都喜欢娃娃家。为此我班根据幼儿的需要、教室的环境,布置了4个有关娃娃家的区域:娃娃厨房、娃娃卧室、娃娃卫生间、娃娃客厅。材料相对丰富了许多。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差,尤其是新入园的幼儿不会吃饭,不会入厕。许多事情都需要老师的帮助。他们的小手没有力气,动作发展不协调,生活区域投放的大夹子夹软球是训练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幼儿玩过一段时间后,对材料没有了兴趣,我发现后,把软球换成了毛线球、乒乓球,幼儿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过一段时间幼儿已经熟练掌握夹的动作。我又投放了小夹子增加了难度,目标随着幼儿的需要来制定。
(2)材料的投放应具有教育价值。幼儿活动是学中玩、玩中学。材料的投放应是有目的性的,针对幼儿现阶段发展的需要。要使材料与幼儿有效互动,使幼儿主动学习,我在生活区增添了串珠活动,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还可以使幼儿通过操作认识不同材料。
2、材料摆放要考虑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1)材料丰富,形式多样。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实践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珠子、豆子、袋子、叉子、筷子、粮食、盘子、瓶子、盒子、夹子、别针、卡片,塑料的,真的、假的,动植物模型,嵌板、图形卡片、立体图形、饮料瓶、胶卷盒。语言区:图书图片。建构区: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布艺区:各种用布制作的可操作的玩具。娃娃家有真实的、制作的家具和用具。美工区:各种各样的纸张、颜色。表演区的头饰、手偶、乐器。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学习机会。幼儿本身有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给每个幼儿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顾全体,又考虑到个别幼儿。
3、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发现,创造力是目前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较为欠缺的积极心理品质[1],对青年学生应该更多注重其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因为只有在青年期激发出具备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才可能在未来工作中产生创造性产品。高创造性的个体在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性(不盲从)、冒险性、意志力、自制力等人格特征上特别出众[2],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训练形式,是培养创造性人格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它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和人际互动,引导成员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和接纳,学习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
二、团体心理辅导内容
在高职一、二、三、五年级中,各抽取50名护理专业学生,分年级进行数次团体心理辅导。
表1 创造性人格团体心理辅导内容
次数 名称 主要内容 培养目标
第1次 插上想象的翅膀 针对想象力测试结果,采用想象力培训软件、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开发想象力。 激发想象力,认识想象力对创造力的重要性,培养想象力,开发右脑。
第2次 谈谈从众现象
和好奇心 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系列活动,锻炼学生动口、动脑能力,促进其思考。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控能力。
第3次 面对挫折 通过小组游戏协助自我探索
和了解,增进理解与接纳。 遇到困难挫折时,通过换位思考和团队合作顺利解决问题。
第4次 培养意志力 阅读材料,讨论交流等明确
自身意志缺陷,制订增强计划 训练意志力,学会自控。
第5次 自信的力量 采用语言、行为练习,结合活动、游戏等方式掌握提升自信的方法。 认识自信的重要性,了解自信者表现,掌握建立自信方法。
第6次 自我意识辅导
优势大转盘 了解自我优势,悦纳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 培养自信,正确认识自我。
第7次 自信演讲训练 掌握基本的演讲技巧,敢于在公众面前发言。 认识语言自信的重要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第8次 时间管理 做游颉⑿∽樘致邸⒎窒斫涣鞯确绞搅废昂侠矸峙涫奔洌认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管控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第9次 情绪调控 学习调控情绪和行为的策略。 提高自控能力,完善人格,促进成长。
第10次 担当责任 针对不良现象,采用讨论、发言帮助学生认识不足,增强责任感;深入了解“责任感”的内涵,让信念永植心中。 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做有担当的人,促进成长成熟。
表2 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学生满意度调查
维度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累计
冒险性 55% 33% 8% 4% 0 100%
好奇心 25% 29.5% 35.5% 10% 0 100%
想象力 34.5% 27.5% 24.5% 13.5% 0 100%
挑战性 47.5% 32% 12.5% 8% 0 100%
三、讨论
创造性人格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独立性强,意志坚定,善于自控,敢于冒险,自尊自信等。该团体辅导系列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意志力、责任感等创造性活动必需的心理品质。坚定的意志能使人战胜各种困难挫折,取得创造性活动的成功;强烈的责任感是完成创造性任务的保证[3]。
调查发现,高职护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比较认可,认为这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格,提高创造潜力的有效形式。团体辅导为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进而使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参与的同学反映,团队成员之间分担痛苦,分享快乐,彼此关心、理解和支持,大家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释放了消极情绪,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更加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碰撞出创新的火花[4]。
结果还表明,学生对创造性人格各维度的满意程度存在差异。具体来说,他们对冒险性和挑战性的辅导满意度较高,可能与该系列活动着重培养了自信心有关。因为有了自信心,才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有了自信心,才敢于去冒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有了自信心,才敢于坚持己见,独树一帜,所以,自信心是创造发明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好奇心维度的辅导满意度最低,说明好奇心的辅导内容不够丰富,参与者没有得到足够训练,体验不够深刻。
四、结束语
该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中,所采取的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脑力激荡在、组际竞争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也促进他们形成踏实、协作、包容的处事作风。他们在团体中探索自我,悦纳自我,加深同伴间的理解和友谊,学习更加适应集体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潘云波,朱馨侬. 五年制高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J].科技资讯,2015,13(33):193-195.
[2]Torrance, E.P. (1990). The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norms-technical manual figural (streamlined) forms A&B. Bensenville, IL: Scholastic Testing.
课堂中首先是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开始的,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参与的动机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显然,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三、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以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能够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1 引言
舒伯(Super 1976)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讨论人一生中的发展阶段,包括: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退休期。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任务。Super 用生涯成熟度(career maturity,Super,1955)来表示个人在每个阶段里生涯任务的完成程度及面对生涯发展问题的准备度。从生涯发展历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生在经历成长期的基础教育之后,其生涯发展正处于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其主要的发展任务即在透过生涯探索的历程,增进生涯觉知(career awareness),并逐渐厘清期生涯发展方向,以完成具体的生涯计划和准备。生涯成熟度高的大学生,知道生涯相关信息对于自己将来生涯发展与决定的重要性,对于自己的生涯特质有相当程度的自我了解,同时也积极收集就业的相关资料,他们拥有良好的能力及态度来处理及面对自己的生涯发展问题。Crites(1976)认为生涯成熟度对从发展途径去理解职业行为极为重要,他是对个体的与职业有关的发展任务上的进展水平的一个评估。Savickas(1984)认为生涯成熟度就是指个体作出明智的,适合年龄的职业决策和处理适当的职业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NicoleJ. Borges(2007)认为生涯成熟度反映了个体逐渐获得做出健全的职业决策能力的一个成长过程。它在所有年龄和各界人士的职业发展的理论和研究中扮演着中心角色。综合国内外关于生涯成熟度的定义和研究,结合当下大学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行以及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实际状况,文章沿用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成熟度界定为:大学生完成大学生生涯发展任务,面对生涯议题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十分严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继续深化,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校大学生却普遍存在着对自我和工作世界了解不够,生涯规划意识不强,有的忙禄却茫然,有的空虚无聊、沉溺娱乐和游戏,造成焦灼和懒散并存的状况,不能以成功就业为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成功就职做好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各高校受到了极大地关注,旨在促进大学生关注未来出路及规划前途发展,但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效工程,且缺乏大量的实证研究作为基础,很难做好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教育。本文欲研究大学生生涯成熟的现状,并分析不同年级、性别等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特征,以期能够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做出不同的生涯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增进对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提高职业生涯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为职业生涯辅导效果的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
2 方法和程序
2.1量表结构的初步构建
根据Super关于生涯成熟度的定义,我们把生涯成熟度理解成生涯觉知、生涯能力和生涯行动三个方面的变化;
生涯觉知(career awareness):是否能用整体性,终身性的眼光,来看人生风貌,并对其形成关怀及辨识的能力。开始注意“我的人生该怎么过”。生涯觉知的训练包括了认识生涯意义,了解生涯型态,了解生涯阻碍,认识生涯发展的内外在因素,理解生涯发展任务等。结合我校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实际,我们在量表中对生涯觉知中“生涯规划重要性”和“生涯自主与责任意识”进行测试。
生涯能力:美国职业资讯统合委员会(NOICC,1992)为成年早期大学生的生涯能力订定了主题指标,包括了自我认知、教育与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等三个方面的12项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本量表挑选了12项能力中的四个子项,主要对 “探索自我能力”、“探索职业能力”、“发展暂定生涯目标的能力”、“评估调整能力”加以测试。
生涯行动:是否表现出愿意不断地学习、思考,养成习惯和动机,进而获得导致实现目标结果的行为。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倾向于在不断尝试、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提升;结合学生实际和本校生涯教育的程度、对 “制定规划方案的行动”、“收集职业信息行动”、“实施生涯计划行动”等三个部分进行测试。
参考以上依据,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量量表结构构想包括3个分量表,它们是:生涯意识分量表(共14个题项)、生涯能力分量表(共30个题项)和生涯行动分量表(共37个题项)。共计81个题目。
2.2预备测试
预测使用由81个题项、3个分量表构成的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预测量表(自编),采用Likert五点量表(从“完全不认同(不符合)”―1到“完全认同(符合)”―5),要求被试进行自我评定。
经过两次预测,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施测的项目进行筛选,第一次预测保留36个题项,第二次预测保留34个题项。项目筛选标准为:(1)根据初测量表题项的通俗性水平(对应项目难度)筛选:以“题项平均分/题项满分”作为指标,剔除结果大于等于0.85或小于等于0.15的题项。(2)依据初测量表的鉴别力指数(对应项目的区分度)筛选:按照量表总分的高低将被试排序,取排前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N\-高=49人),后27%作为低分组(N\-低=49人),分别对每个题项上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成绩做T检验,删除差异不显著的项目。(3)依据初测量表的信度指标进行筛选:删除该项目移除后内部一致性信度上升的项目。(4)依据对初测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筛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素,以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得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并根据此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筛选题项,标准为:①项目的共同度大于0.2(h\+2>0.2); ②项目的因素负荷大于0.4(a>0.4);③项目最大的两个因素负荷之差大于0.2(a\-1-a\-2>0.2);④题项归属因子特征值大于1、归属因子因素解符合陡阶检验并且归属因子内所含题项数大于3。
2.3 正式施测
2.3.1被试
从昆明理工大学大一到大三年级采用随机整班抽取被试的方式,从三个学院抽取十多个专业班级,发放量表786份,回收有效量表74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2.2%,量表筛选标准为:(1)连续10个及以上题项选择同一答案;(2)累计10个及以上题项(包括个人信息)没有回答。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量表均被剔除。
作答有效被试基本分布情况见表1。
2.3.2 施测工具
测试采用由34个题项、三个分量表构成的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自编),量表使用Likert五点量表(从“完全不认同(不符合)”―1到“完全认同(符合)”―5),要求被试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的生涯成熟度越高。
3结果――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3.1信度检验
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a系数)指标来检验正式量表的信度,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量表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282―0.8865之间,且总量表为0.927。虽然生涯能力分量表中部分因子的信度系数较低,但是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均在0.8以上,由此可以认为本量表的信度颇佳。
3.2效度检验
3.2.1 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主要是依靠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做出判断。判断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高低有两个标准:一是确定好的内容范围,二是测验题项是已经确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本研究中所编制量表的因素和题项均来源于理论分析、文献综述及知名量表,其内容涉及的是与生涯发展相关的意识、能力和行为,且在量表初测前后多次请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进行审查和修订,基本保证了量表的因素和题项能够涵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方面,并具有代表性。以上过程保证了本量表的内容效度。
3.2.2 结构效度
采用实验干预法探究量表分量表划分的合理性,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两种方法检验正式量表各分量表的结构效度。
3.2.2.1实验干预法
在具体测验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测验容易受到专门训练的影响,而有的测验得分则不容易受到训练的影响,因而根据不同测验的不同特性,我们可以依据经过某种特定的干预后的特定变化来推测某个测验的结构效度。通常我们认为经过课程培训,意识水平的变化较为迅速,能力和行为模式变化较为缓慢。因此我们推测,参与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生在意识水平方面变化较大,能力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较慢。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三个年级学生在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验量表三个分量表上的自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年级学生在生涯意识方面差异十分显著,生涯能力方面差异显著,生涯行动方面没有表现出差异。生涯意识表现为一年级学生跟二、三年级学生的显著差异,而生涯能力表现为一年级学生与三年级学生的差异。通过对三个年级学生生涯成熟度的考查发现,将大学生生涯成熟度分为生涯意识、生涯能力和生涯行动三个方面得到实证证据支持的,《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验量表》的结构划分具有合理性。
3.2.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1)生涯意识分量表
对收集来的740名被试的生涯意识分量表部分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KMO值为0.849,表明该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用主成份分析法,结合陡阶检验准则提取因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两个,能够解释总变异的63.78%。各题项因素负荷见下表:
从表4中可以看见,抽取出来的两个因子包括7个题项。因子1主要测查对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因子2主要测查是否具备生涯自主与责任意识。数据结果表明,该量表具备良好的结构构想效度。
(2)生涯能力分量表
对收集来的740名被试的生涯能力分量表部分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KMO值为0.902,表明该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用主成份分析法,结合陡阶检验准则提取因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四个,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7.70%。各题项因素负荷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见,抽取出来的四个因子包括15个题项。因子1主要测查被试对于自己的计划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的能力,因子2主要测查发展生涯目标的能力,因子3主要测查探索自我能力,因子4主要测查探索职业能力。数据结果表明,该量表具备良好的结构构想效度。
(3)生涯行动分量表
对收集来的740名被试的生涯行动分量表部分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KMO值为0.890,表明该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用主成份分析法,结合陡阶检验准则提取因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三个,能够解释总变异的65.59%。各题项因素负荷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见,抽取出来的三个个因子包括 个题项。因子1主要测查被试收集职业信息的行动,因子2主要测查实施生涯计划的行动,因子3主要测查制定规划方案的行动。数据结果表明,该量表具备良好的结构构想效度。
3.2.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模型,可以进一步由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模型对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从而检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1)生涯意识分量表
为更好的探寻《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中的生涯意识分量表的结构,除正式量表所采用的两因素模型外,研究还构建了另两种模型以供比较:虚无模型,题项之间各自独立;单因素模型,将正式量表的重要性意识(因素1)和自主与责任意识(因素2)合并为生涯意识。采用LISREL8.7软件分析,其拟合指标比较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两因素模型符合模型的各项参数都达到拟合度可接受标准,并且在各竞争模型中是表现是最好的。这表明生涯意识分量表采用两因素结构模型更为理想。
(2)生涯能力分量表
为更好的探寻《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中的生涯能力分量表的结构,除正式量表所采用的四因素模型外,研究还构建了另两种模型以供比较:虚无模型,题项之间各自独立;两因素模型,将正式量表的评估调整能力(因素1)和发展生涯目标能力(因素2)合并成为达成目标能力,将探索自我能力(因素3)和探索职业能力(因素4)合并为探索能力。采用LISREL8.7软件分析,其拟合指标比较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四因素模型的各项参数都达到拟合度可接受标准,并且在各竞争模型中是表现是最好的。这表明生涯能力分量表采用四因素结构模型更为理想。
(3)生涯行动分量表
为更好的探寻《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中的生涯行动分量表的结构,除正式量表所采用的三因素模型外,研究还构建了另两种模型以供比较:虚无模型,题项之间各自独立;两因素模型,将正式量表的收集职业信息行动(因素1)和实施生涯计划行动(因素2)合并成为实施生涯方案行动。采用LISREL8.7软件分析,其拟合指标比较见表9:
从表9可以看出三因素模型的各项参数都达到拟合度可接受标准,并且在各竞争模型中是表现是最好的。这表明生涯能力分量表采用三因素结构模型更为理想。
4.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生涯成熟度的心理结构包括生涯意识、生涯能力和生涯行动三个方面;包括9个因子,分别是:生涯规划重要性意识、生涯自主责任意识、探索自我能力、探索职业能力、发展生涯目标能力、评估调整能力、指定规划方案行动、收集职业信息能力和实施生涯计划能力。(2)自编的“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评估大学生生涯发展成熟度的适宜工具。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2]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版。
[3]李亚真:《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陈晓峰:《职业地位及声望与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90―93。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物理知识外,还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时时处处关心、尊重、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使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1.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实用性
从学生刚接触物理这一学科时,教师就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在课内外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感受物理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亲切感。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用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实例,使学生在认识、学习和使用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物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
2.讲述物理和物理学家的故事
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讲述古今中外有关物理和物理学家的故事。例如,讲述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的故事,讲述我国古代物理学家沈括的故事,讲述当代国际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终身教授史蒂芬・威廉・霍金的故事,这位生于1942年的当代享有盛誉的杰出学者,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讲述当代“中国原子弹之父”钱学森的故事。这些故事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今物理和物理学家对人类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引起学生对物理学家的钦佩、崇敬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对学习物理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献身精神。
3.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并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物理科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它能使人头脑聪明,思维敏捷,了解物理科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认识到学好物理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今后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样反复不断地阐明学习物理的重要性,逐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物理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成为自我的需要。这样可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了。
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践证明,有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大的盲从性、依赖性,学习的主体意识较差,在这方面,初二年级的学生表现得较突出。因此,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依赖性,增强其自觉性、目的性、强化主体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的新的课程基本理念的提出,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教师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彻底改变认为教师是课堂主人和一切服从于教师的错误倾向,使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师应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依据课标和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把学生推上学习主体的地位。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感情,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曾经有一个调查,对500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行为注意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我最近争对120名七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回答①“有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A有(占 28%) B没有 (占 63%) C 不明白什么意思(占 20%) ②在回答“觉得订一个学习计划重要吗?” A重要(占 90%) B不重要 (占 3%) C 不知道(占 8%) 由此可见,学生也知道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就是没有这样概念,这一点必须由老师提出一定的合乎学生实际情况的要求。
在回答“ 如果一个人在书房里学习,你能集中精神不开小差吗?” A能(占21%) B不能 (占 22%) C 有时能有时不能(占 56%) 说明七年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根本不够,这时候应该由父母帮助孩子做好自我监控。
另外老师也应该做好有关的引导工作,例如预习前应该明确目标,可以提出一两个争论的问题,不然学生在预习中根本不知道要学什么东西。比如:在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3展开与折叠 ”, 完全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做好需要的折纸与正方体平面展开图 。“§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可以事先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找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到课堂上再全班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有一定的预习目标,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更深入地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性。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
在回答“你觉得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你的学习兴趣” A增加了(占74%) B 减少了 (占 1%) C 不增加也不减少(占 25%) 在回答“你感觉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后,对你和同学或老师相处方面有帮助吗?” A有很大帮助(占 80%) B有一点点帮助(占 18%) C 跟原来一样(占 2%)
由此可见,学生非常希望、欢迎合作学习,并且要求经常开展课内外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合作学习可以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美国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因此数学课要重视开展、努力开展、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
三、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