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6 09:57: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篇1

再者说了,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一个舒服的环境里,会逐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其实,现在的职场,对于每个员工来说,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在这么一味的舒服下去了。

对于老板来说,对员工负责任,也不是给员工一碗饭吃这么简单,而是要提升员工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行业身价,到哪里都有饭吃。这才是真正对员工负责任。

所以,对员工好,不让员工越来越舒服,而是让员工越来越清晰,所谓清晰,就让员工能站在客观的角度,越来越清晰的看清自己,具体包括:

1,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实际所掌握的各类职业技术等级情况

2,对比当前的岗位技术要求,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否达标,也就是是否称职,存在的职业技术缺口有哪些

3,自己实际所产生的工作价值,以及同步所消耗的公司成本,并分析是否为公司带来了风险隐患

4,在当地,在本行业,薪资行情状况,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及收入对比,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5,在业绩成果的构成中,除了个人因素外,还有其他那些因素共同参与,例如公司的历史积累,后台支持,其他部门及同事的支持配合等等

6,以本人的实际工作能力,若是离开公司,在其他公司就业是否容易,预估能拿到什么样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自己的行业身价如何

7,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什么?

8,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是什么?

9,自己的再学习规划有吗?还是已经止步不前?不再学习提升了?

篇2

然后,销售经理与每位员工进行个别沟通,帮助员工分析其个人目前的工作状况、达成激励方案的条件、员工在公司未来发展的空间,引导员工对销售任务和未来发展形成全面的思考,激发员工的进取心,树立他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也就是说,将完成销售任务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结合,加以关心、爱心、辅导和帮助。

第三步,召开团队计划工作会。首先向员工宣布整个团队的销售任务和计划安排,然后向员工讲解团队计划与个人销售工作计划的关系,强调个人销售计划的重要性,要求员工依据团队的整体目标,结合自己的自身实力、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政策达成的条件,在会上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销售计划的制定和分解,会议结束前回收每人的计划书。

篇3

从那面试官的第二句话来看,“家庭收入”只是虚晃一枪,“相关资源”才是“撒手锏”。原来,他们认为“社会本来就是资源重组,应聘者的家庭关系若有益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何乐而不为”。都说国人“含蓄”,由此可见一斑呀。“金钱血统”背后原来还是“权势血统”。在招聘单位眼里,招一个人才远不如招一个“关系”。那么是哪种“关系”呢?能凭自己的金钱轻易拿下的关系估计它们还看不上,能“有益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的关系除了“权势”还会是什么呢?它们的如意算盘原来是以“职”谋“权”,以提供的一个“职位”来换取“权势”的关照,这可真是够划算的了。

篇4

中国证券行业国际化虽已取得显着成绩,但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要看到中国证券行业对外开放目前还存在以下四大不利因素:证券行业是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条件下运行的;相关法律、会计准则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缺乏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投资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监管水平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二、中国证券行业的前景及未来发展的影响因素

未来三大行业前景是:互联网金融+场外市场+大资管。互联网金融引发行业革命,变者胜出;新三板开启爆发式增长;未来三年挂牌公司数量有望突破万家;大资管时代,券商资管将成为全方位资产配平台[1]。总之行业趋势为以下两点:第一,回归金融本质;第二,直接融资的提升行业空间。

未来发展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分别是明确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利的产业政策导向;持续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行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发生根本性变革。不利因素是资本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行业开放加速,国际化和混业化竞争带来巨大压力。

三、中国证券行业竞争结构及未来人才的需求

一般而言,行业内公司数量越多,竞争往往会越激烈。证券行业是一个知识、资本密集型行业,随着创新的不断深入,证券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只体现在现有业务的竞争上,还将体现在未来创新业务的竞争上。

证券行业的替代品威胁主要来源于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以及信托与保险业带来的竞争,可以将替代品归结为两大类:一是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各类基金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等;二是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信贷,信托类产品。如果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作为一个需求方,作为供给方的证券业、基金业、银行业、信托业及保险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证券业很大程度受到此类替代品的威胁[2]。

目前,我国证券人才市场总体状况是:需求总量日趋增大,迫切需要新型人才。证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带来了证券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需要大量金融人才;而金融开放和竞争要求各类人才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将更宽,具有一技多能,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更是备受欢迎。

篇5

餐饮经营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经营系统内部各要素都要受整体的强制影响,服从于整体结构和功能。在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冲击下,以公款消费为主的高端餐饮业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高端餐饮企业转型实质是反应了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的角度来看,高端餐饮转型应从以下方面深入。

净雅曾经被誉为“京城美食头等舱”,是高端餐饮行业的标杆企业。2011年以前,净雅一直经营高端正餐的“净雅”品牌和自助餐“阳光海岸”品牌。在餐饮行业危机刚刚凸显之际,净雅即迅速做出决策,制定出转型“四多”战略:多业态组合:由高端正餐、自助餐业态调整为正餐、自助餐、火锅、团膳、地铁早餐等多种业态发展;多模式发展:企业直营、特许经营;多资本运作:不仅用自营现金流来维系企业发展,还借助银行、基金、上市融资、社会资本提供资本支持;多品牌经营:在正餐、自助餐品牌基础上,创建火锅、团膳、快餐等品牌。通过变革,净雅实现了体制转换,拓展了经营模式,创新了经营理念,提升了发展空间,基本实现了变革的期望值。

餐饮发展转型是由低到高依次实现的,逐步由器物层面(技术、设施、设备和用餐场所)发展到组织层面(多元化业态融合),最后再引发文化层面(思维方式)的转型。单纯的技术进步和组织层面调整不足以导致阵痛性的餐饮经营变革,餐饮经营的实质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受“厉行节约”、“八项规定”政策因素的影响 ,高端餐饮业严重受挫,其实质是形而上学的高端餐饮背离了传统中国餐饮文化的初衷――“民以食为天”,违背了勤俭节约、质朴淳厚的民族传统,忽视了简朴、简约、简练的形式和精致、精巧、精妙的技艺,才是餐饮文化的经络,是餐饮文化的最高境界。高端餐饮应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高附加值、高文化内涵的餐饮文化素材,用厚重文化背景来满足渴望了解传统餐饮文化的高端消费群体,高端餐饮界的同仁应顺应时势、顺应潮流,在行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用中华餐饮文化之水载起高端餐饮之舟。

衡量经营转型成功与否,关键看企业的核心利润能力是否得到切实提升。当下的利润创收方式,不同于以公款消费为主的营销时代,所以必须转变经营观念,研究实施经营活动的新样式和新方法。根据新的政策标准和要求,建立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经营团队,着力提升能够适应政策环境要求的全新利润创收能力,包括拉长消费区间能力、扩大消费群体能力、成本费用缩减能力、目标群体准确定位能力、多业态经营能力、品牌经营维护能力、信息科技利用能力、管理团队的“解码能力”、团队的协同能力。提升上述核心素质能力,应是日后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规划,注重前瞻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统一,是转型成功的重要前提。设计规划是对经营转型的重要目标、重点领域和途径方法等问题的科学统筹,是确保转型顺利有序推进的重要前提。科学的转型设计必须根据政策要求确定转型思路,把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滚动式向前发展。

始终保持设计规划前瞻性的关键,在于善于把握政策的导向,根据政策的标准、要求及发展趋势规划能力建设,确保成功的可靠性。净雅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的转型,就在于能够主动设计未来愿景,提出相应发展理念,明确经营手段运用的新方式,并据此制定未来发展的结构体系。在2011年,净雅即与欧洲知名战略公司罗兰贝格深度合作,制定了未来五年的战略标准和落地规划。“厉行节约”、“八项规定”政策刚出台,净雅就邀请罗兰贝格公司迅速对其战略重新调整,制定出了转型阶段净雅发展的“四多”战略。

餐饮经营转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通过餐饮各环节、各要素的一体化,达到整体经营能力质的跃升,形成体系化生存、发展、制胜能力,体现的是从要素到体系的转型规律。餐饮企业要具备“一盘棋”思想,注重整体发展规划与各要素的多业态、多体制、多品牌发展规划相衔接,各要素的转型发展计划应在整体发展规划指导下,分别制定各自的“转型发展路线图”,形成自上而下的转型发展规划体系,使其餐饮企业建设发展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餐饮企业要深刻把握国情、世情、社情,适应政策改革的要求,切实认清政策部署的实践指向、思想发端,适应国家政策改革的要求,自觉在国家事业大局下思考和行动,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经营发展需求,及时调整经营项目与发展方向,果断终止不合乎政策的项目规划,掌握经营和生存的主动权。

树立创新意识,确立联合和人本观念,是推动餐饮转型满足致胜下需求的不竭动力。文化转型是所有转型的最高层次,是诸多领域思想观念的革命性进步。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预测未来, 而且要创新未来。但是不管怎样,转型都是以文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着眼未来的创新型文化,不仅是餐饮转型的先导和灵魂,更是推进餐饮转型不断深化的不竭动力。永和大王、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在各自经营发展转型过程中形成的转型文化虽各具特色,但均从致胜未来市场需求出发,把求创新、重联合、倡人本等作为核心要素。

篇6

她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景目标,是要在国家支持下建成国际融资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篇7

孙瑞哲表示,非织造布是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随着原料与工艺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空间渐趋多元。非织造布产业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中国与国外市场的相互依赖正在强化。中国非织造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技术、管理、市场的全球合作, 国外非织造布企业也需要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生产能力。全球非织造布产业面临着共同的机遇与挑战,加强产业内部的交流合作与互学互鉴,正变得越来越必要与紧迫。

曹学军表示,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提升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水平,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应用是规划发展的重点领域,要实施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工程,提升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保护、健康养老、应急安全、一带一路配套等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水平,更为具体的指导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意见将在四季度实施。

李陵申指出,非织造布是全球纺织工业中成长最为迅速、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表现为环境保护用非织造产品、医疗健康养老用非织造布产品、应急和公共安全用非织造产品、新能源汽车用非织造产品、“一带一路”配套产业用非织造产品。可以预见,我国非织造布产业将在市场的推动下,通过提质增效、补短板、提档次,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篇8

时间悄然走过了XX,充满希望的XX年已经来临。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董事局,向过去一年来努力工作、辛勤付出的全体xx同仁,致以新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XX年在xx发展史上至关重要、意义重大,这一年,是公司在香港上市后的第一年。回顾这一年,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普遍出现低增长、高失业率的情况下,我们依照xx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专注于我们的核心业务,公司的股价走势良好,市场、投资者和全体股民对xx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这一年,我们稳步启动国际化发展步伐,先后收购了一家德国公司和一家美资公司,我们的xx模具被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模具出口重点企业”。这一年,我们的团队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xx大家庭。

篇9

江苏吴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以医药+化工双轮驱动,房地产为重要产业,投资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2015年营收29.2亿元、净利润0.49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1%;实际控制人为赵唯一等九名自然人。

董事会制度建设日趋完善,运作机制规范。作为有着近17年上市经验的主板上市公司,公司董事会依据各级监管部门的要求,持续不断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运作。制定了30多项管理制度,明确界定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及议事程序,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建立了制度保证。用一句形象的话形容,即“董事会决定干什么,总经理层研究怎么干,监事会监督不能干什么。”形成了良好的权力制衡及监督机制。

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重要目标,重视市值管理。在“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重要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制定了《未来三年(2014-2016)股东回报规划》,并且连续四年现金分红比例达30%以上;在市值管理工作上,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将公司的产业布局、战略规划、经营理念等信息传递给投资者,增大了公司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当公司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时,董事会及时对投资者进行善意的警示,特别是在2015年国内资本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特殊时期,董事会结合监管部门要求,通过维护公司股价稳定的公告,积极推进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增持公司股份计划,提升市场信心,稳定公司股价,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董事一直坚持以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理念,制定了三年发展战略规划。董事会根据战略发展规划整体部署,依次启动并顺利完成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计划以及发行股票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配套募集资金项目。重点专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了公司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了公司薪酬考核体系,促进了公司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扩展了核心医药产业的业务规模、提升新药研发能力,提高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完成外延式兼并收购,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升级,进入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化工行业,不仅使公司产业结构整合成为“医药+化工”的双轮驱动模式,更为公司整体运营能力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1

1 芬兰具有领先的ICT技术及网络普及率

芬兰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技术)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1]。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芬兰的智能化通讯及移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在4G移动通信网络和数码增值服务(VAS),以及网络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芬兰的网络普及程度也名列世界前茅。据芬兰统计中心的数据,据《赫尔辛基新闻》报道,2013年底,将有40%的芬兰人使用4G高速移动通讯网络,43%的芬兰家庭使用无线宽带,连接电脑和3G移动电话网络。据世界经济论坛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芬兰的网络就绪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NRI,包括ICT的总体环境、准备能力、具体应用和实际影响)名列全球第三。

世界领先的ICT技术及极高的网络普及率,为芬兰媒体在物联网、云计算、4G移动通讯等领域(从网络到智能终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应对ICT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芬兰媒体产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应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从传统媒体向具有网络化、多媒体、智能化及移动化等功能的新媒体转变。

2 芬兰媒体向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方向转变

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导下,芬兰ICT产业异军突起,使芬兰跻身于世界信息通信的强国之列。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普及,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芬兰传媒业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的方向转变。

据芬兰国家统计中心2013年9月公布的数据,2012年,芬兰全国共发行194种报纸,其中168种报纸有网络版,占87%。芬兰全国共有约400种报刊杂志在互联网上在线发行。另据芬兰报刊协会(Finnish Newspapers Association)统计,约30%的芬兰报纸有电子版,即与印刷版一模一样的PDF版。受ICT技术发展的影响,芬兰传媒产业的市场份额在过去10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3 芬兰媒体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物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

芬兰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对ICT技术的发展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积极采取措施和行动应对物联网时代用户对媒体的需求。目前,大多数芬兰媒体都已采用云计算技术和智能终端等先进技术,使其网络版内容实现了多媒体、媒体与受众互动,用户可以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浏览新闻、观看电视节目,以及参与评论和互动[2]。

目前,芬兰广播公司网站上的新闻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的形式。基于云计算的平台,芬兰广播公司实现了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用户不仅可以在网上浏览以芬兰语、瑞典语、英语、俄语及萨米语等多种语言的新闻,还可以观看和收听电视和广播新闻,以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音乐会及体育比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和文化节目[3]。此外,在物联网构建的平台上,芬兰广播公司积极与受众进行互动。受众可以对每条新闻及每个节目,发表评论和反馈意见。

4 芬兰媒体的未来发展规划

目前,芬兰媒体正在向共同创造、互动,以及随时性和随地性的趋势发展。媒体传播和消费的数字化、宽带接入及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使丰富的媒体内容日益普遍地传播到各种不同的用户终端。在用户的日常生活,多样化的终端设备日益增多,移动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未来媒体规划的重点项目如下:

4.1 电子阅读

目前,电子阅读已成为报刊发行业的一种新的经营模式,也是报纸和杂志未来发展的趋势。芬兰最大日报《赫尔辛基新闻》早在2010年,就推出自己的iPad应用程序。报刊的内容制作和发行方式正面临重大转变。电子阅读器的出现,无疑是报刊发行的一种崭新的方式,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芬兰现已发行了约10种电子杂志、10种电子报纸和1100种电子图书,供读者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

4.2 超地方化媒体

超地方化媒体(hyper local Media)是当前世界上报刊业的一种新兴传媒方式,是针对某个或几个特定地区的媒体。从本质上看,超地方化媒体是媒体微内容传播的一种形式。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环境的改变,利润较低的微内容也逐渐具备了开发价值,正日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超地方化媒体是在小范围地区传播与本地区相关的新闻和信息,其受众主要是本地区的居民。

网络媒体传播技术为超地方化传媒内容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具体地说,超地方化传媒建立在移动网络、互联网和印刷媒体共同构成的传播平台上。有别于传统的单向传媒方式,超地方化传媒是双向的,并以用户的需求和愿望为主体的传播方式。特点是受众参与媒体传播,如提供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内容。在超地方化传媒平台上数据公开,通过社会媒体等渠道,媒体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进行互动。在先进的ICT技术支持下,超地方化传媒的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

2014年,芬兰媒体在超地方化传媒方面的发展规划是,加强各地区之间在传媒流域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创建有关管理受众提供的海量信息的知识和方法;在编辑较少参与的情况下,以自动化方式产生传媒内容,提高媒体的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此外,创建用户界面及其他最佳方式,充分利用受众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并以此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4.3 普适媒体(Ubimedia)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传媒产业正朝着以普适媒体为主导的方向发展。所谓“普适媒体”,指的是基于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并体现信息共享与通信自由的媒体。在现阶段,传统媒体依然存在,但正在逐渐被纳入互联网发展的轨道。互联网的升级更新以及与其他媒体的互联互通,为普适媒体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先决条件。目前,芬兰已尝试了移动广告、移动论坛及社会电视(Social-TV)等普适媒体应用的案例。未来,芬兰媒体将在领先的ICT技术支持下,进一步开发普适媒体的应用,如在社区信息服务、普适社会电视服务及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应用[4]。

此外,为应对未来媒体技术发展的需求,芬兰一些大学设置了新媒体方面的研究中心及新媒体硕士学位课程,加强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方式的研究,一批新媒体咨询公司也应运而生,如芬兰数字媒体公司,该公司是为媒体提供数字化方面的咨询公司,帮助媒体实现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陈运红.全球ICT生态链下的中国突围:云端革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50-85.

[2]何玉申,宫芳.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LTE及LTE-Advanced的研究[J].信息技术,2010,11.

[3]俞能海.云安全研究进展综述[J].电子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