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的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6 09:57: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腹部手术的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腹部手术的护理

篇1

老年人有些重要生命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对麻醉和手术的应激以及术后后愈合能力都低于中年人,加上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糖尿病等,因此术后护理问题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康复和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下面谈谈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病人手术后更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忧伤、敌对和孤独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给手术后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了解和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沟通,理解他们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态度应热情、耐心,以消除老年人由于手术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同时应重视老年人对信息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自我护理需求,帮助老年人建立价值感和满足感。老年人多数不喜欢护士包揽全部的生活护理,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形成消极情绪。临床工作中,我们应为老年人提供自我护理的机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诸如梳头、漱口、刷牙,自己按摩身体受压部位;理疗时让他们自己控制时间等,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找回满足感和自信心。

2重视内科病的治疗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衰老,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等,而手术本身可诱发一些疾病或加重症状。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血糖症状,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胰岛素。

3寒战的护理

术后寒战是腹部手术后常遇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由于手术暴露体表引起散热过多,术中出血及大量输液,输血等冷刺激和对手术的紧张心理,使血汇重新分布,周围血管痉挛收缩而影响回心血量。老年人代谢水平较低,容易出现寒战,因此应做好保暖工作,手术后及时加盖被服或用热水袋保暖,各项操作都应集中进行,减少暴露患者的时间和次数。用阿托品0.01~0.02mg/kg静推或莫菲滴壶中加入,对寒战有良好的效果。

4尿潴留的护理

手术后输注大量液体,由于排尿习惯改变、麻醉、肌肉松弛,以及男性老年患者多伴有前列腺增生,所以术后尿潴留症状比较多见。护理上术后早期应指导患者利用条件反射练习床上排尿,让患者聆听流水声,热敷或轻轻地按摩膀胱区。必要时早行导尿术,解除患者痛苦。

5腹胀的护理

篇2

一、临床与方法

1、 一般资料:在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间,分别选择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术患者各25例,无严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龄26-66岁,平均57岁,其中胃手术7例、胆道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喷门手术2例、胰腺手术2例。下腹部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龄25-68岁,平均56岁,其中结肠手术12例、直肠手术13例。

2、方法:二组患者分别在术前一天和术后六小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用Microlab 3000 Series (Micro Medical Ltd,U.S)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并观察呼吸情况。二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术后分别收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其中VC、FVC因受年龄、性别、身高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用实测值占预计正常值的百分比(A/P)来表示。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用SSPS统计软件包处理,统计结果显著性标准定为P<0.05。

3、结果:全麻上、下腹部手术后六小时各项呼吸指标比较结果分析二组在PO2、SaO2上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术后六小时,受麻醉抑制、体力不支、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上、下腹部手术患者所表现的VC和FVC都比正常预计值有明显的下降,其中,VC比较有明显差异性。

二、讨论1、膈肌和胸廓的影响。膈肌运动是维持正常胸腔压力和肺部膨胀所必需的。上腹部手术横膈向头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减少500ml,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内径的缩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约300ml)等都可使胸腔容量缩小 ,导致胸肺顺应性降低。这种影响虽然会随手术的完成、麻醉的消退而解除,但呼吸功能却需要在术后比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恢复。另外术后腹腔的膈下积液、膈下感染,会引起膈肌痉挛。术后胃肠账气、胃潴留、胃扩张,致腹内压增高,膈肌上升,都会导致肺活量下降,引起限制性肺功能障碍。

2、切口疼痛。上腹部手术切口位置高,接近胸部,随着术后麻醉的消退,切口疼痛感会越来越来明显,患者由此惧怕深呼吸和咳嗽,只能作浅而快的呼吸,且不能及时将气管分泌物咳出,而影响有效呼吸。另外,疼痛可引起骨骼肌反射性紧张,导致胸肺顺应性下降,肺通气不足,产生低氧血症 。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SaO2有明显的降低,虽然绝对值不是很低,但不加以重视,必然影响呼吸生理功能。

3、 神经反射刺激。手术操作时,牵拉、损伤、压迫上腹部相关神经,反射性刺激肋间神经、膈肌神经以及其它辅助呼吸肌的支配神经,使胸廓、肋骨架内径缩小。加之全麻手术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从而抑制了呼吸中枢与肺脏之间正常的反射传导。虽然在术中,可以通过麻醉师的辅助呼吸,保证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但术后仍可表现为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肺功能减退。

4、肺动脉压增高。上腹部手术时,由于内脏血管收缩,引起中心血容量的增加,上腹部术后肺动脉压可有增高,可增高达70%之多,同时,肺静脉压亦可增高,引起肺血流的再分布,使肺血液较多地分布于(通气功能较差的)肺上叶部分,从而形成较明显的分流,这可能是上腹部手术后肺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全麻下腹部手术对呼吸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护理对策1、术前护理

(1) 加强术前知识宣教。预防交叉感染,增加营养,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劝告患者术前术后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术前进食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按要求做好术前禁食及胃肠准备工作,预防术后腹胀、呕吐。

(2) 呼吸功能锻炼。对上腹部大手术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呼吸功能锻炼计划,以便术前、特别是术后能学会和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呼吸功能锻炼包括:

1)深呼吸运动。鼓励患者在术前一周练习慢而深的吸气,在呼气末停滞1-2S后缓慢地呼气,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每分钟8-12次。

2)有效咳嗽训练。教会患者先作深吸气后关闭声门,尔后胸腹肌骤然收缩,将气冲出呼吸道。

3)束腹胸式呼吸训练。使用腹带绑住病人腹部,松紧适宜,以制造术后生理状态,加强患者有效的胸式呼吸,以代偿因术后切口疼痛引起的低效腹式呼吸。

2、术后护理

(1) 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六小时内,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率、幅度、肺部罗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术后,48小时内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避免加重心肺负荷。

篇3

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

腹部手术后疼痛常见的原因是手术切口与内脏受伤所致的疼痛,它是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传统的术后疼痛护理,护士只是执行医嘱,没有采取其他行为干预,没有重视护士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现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75例,其中男280例,女95例,年龄29~70岁;手术方式:本组胆囊切除患者均为择期手术。通过护理干预,患者恢复较好,护理效果满意,融洽了护患关系。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缓解患者术后的紧张心理;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向术后患者讲解疼痛与心理状态的关系,紧张、焦虑、恐惧等会减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而减轻心理负担可提高疼痛阈值;护士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疼痛的原因、疼痛机制、疼痛持续时间及消失时间,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

2.2 疼痛的健康教育 术前向患者强调疼痛处理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如何描述疼痛,向谁主诉疼痛,以及有关疼痛缓解措施的内容,消除患者担心使用止痛药成瘾的误区;帮助患者提高对疼痛的认识,了解疼痛评估方法,掌握早活动、深呼吸、咳痰的方法及重要性,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向其讲解是术后止痛的主要药物,用于止痛导致成瘾的发生率低而且不会延缓切口愈口,镇痛后可利于早期康复。

2.3 的护理干预 正确的可减轻局部伤口的张力,缓解疼痛腹部手术后伤口离横膈太近,由于患者持续呼吸运动而引起伤口疼痛[1]。尤其是翻身、深呼吸或咳嗽时,伤口受到大幅度牵引而产生疼痛。正确合适的,可使肌肉放松,减少腹部伤口张力,改善呼吸循环,促进局部血供,减轻疼痛;护士在为患者变换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增加患者的疼痛。

2.4 环境的护理干预 良好的环境可以减轻外界的各种刺激,病房宜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严格控制人数和时间;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病室温度、湿度,创造使患者安静休息的环境。当患者休息时,光线要柔和,夜晚尽量关灯或者使用暗光。

2.5 疼痛的护理干预 术后及时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疼痛的原因、疼痛的机制和疼痛的后果,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和紧张情绪;以手指、鱼际、掌根及手掌按摩四肢肌肉,按摩时四肢尽量放松,也可作环行移动按摩,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动作缓慢轻柔而有节律;适度按摩伤口周围皮肤,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指导患者放松全身肌肉,指导患者闭目养神,深慢呼吸,频率以自然舒适为宜;根据患者的性格、生活方式、情绪变化等,选择轻松、宁静的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2]。

2.6 加强药物镇痛的护理 药物镇痛应根据疼痛的程度循序渐进,最佳的给药时间是在疼痛发生前给药[3]。但有不少患者感觉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包括使用镇痛泵的部分患者仍在疼痛加重且不能忍受时才要求追加镇痛药物,遇到这种现象,应告知患者有责任与医务人员沟通疼痛情况及疼痛处理是否有效,这样做的目的使患者明确是为其创造一个舒适的目标。

2.7 自控镇痛泵的使用及护理 静脉止痛泵每100毫升液体中含吗啡40 mg、氟哌啶5 mg,滴入速度2 ml/h。硬膜外止痛泵每100毫升液体中含吗啡40 mg、氟哌啶5 mg、0.5%布比卡因20 ml,滴入速度2 ml/h。患者可通过镇痛泵手控键改变给药速度,可连续也可间断使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镇痛泵,观察镇痛效果,出现镇痛不全时及时联系,保证患者基本无痛,减少因疼痛造成的不适。

3 讨论

疼痛是手术常见症状,虽然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防御机能,但疼痛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护理人员应促使每位患者都能有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术后疼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护士严密观察患者动态,随时发现并及时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影响因素,以减轻疼痛,提高耐受性。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疼痛管理的新知识和技能,以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进步,围手术期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不仅要面对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还要面对手术给女性患者带来的心理伤害,因此其围手术期护理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内容,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疾病的转归和愈后。为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疾病转归的影响,笔者选用该院妇产科自2012 年1 月至2013 年3 月之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60 例,施行术前评估、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疾病转归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科学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期间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程度明显提高。因此,全面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疾病的良好转归和愈后,并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手术和疾病给患者心理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是指围绕整个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辽开始至手术后康复的一段时间),进行科学全面的护理,其护理时间约为术前5-7 天至术后7-12天。随着护理观念的进步,围手术期的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女性患者心思细腻、意志力较薄弱,一些妇科手术会造成女性患者身体的残缺如子宫切除、卵巢切除等,这就使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不仅要面对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还要面对手术给女性患者带来的心理伤害,因此其围手术期护理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内容,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疾病的转归和愈后。为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疾病转归的影响,选用我院妇产科自2012 年1 月至2013 年3 月之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60 例,施行术前评估、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疾病转归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60 例,年龄在18 岁至56 之间,平均年龄32.5 岁,其中妊娠合并阑尾炎3 例,异位妊娠10 例,剖宫产20 例,子宫切除12 例,卵巢囊肿切除12 例,输卵管囊肿切除3 例。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7 例,合并心血管疾病者12 例,合并贫血者5 例,糖尿病者2 例。患者受教育程度从小学到大学不等。改组病例自患者入院至患者康复出院整个过程施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并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改组病例中无1 例严重术后并发症,轻症并发症都得到了及时的发现和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情愉快,病情恢复良好。

2 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在护理中常常被忽视,很多患者的护理诊断都是建立在阅读医生病例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护士和医生的分工是不同的,护理诊断的内容是不同于医生的病例诊断的,这就导致患者的很多细节被忽略,因此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亲力亲为的主动搜集全面的患者资料,并做好术前评估。其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受教育的程度、心理状态、性格、精神、营养、末次月经、生命体征等。患者的既往病史是术前评估的关键,如合并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要及时掌握病情,并根据医嘱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手术前要明确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的目的,了解拟行手术的名称、手术日期和麻醉方式,并检查患者术野皮肤的状况,了解术前相关检查和检查结果。我院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手术前由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术前探视,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为20-30 分钟,根据探视结果,作出术前评估,并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由高级护士和护士长审核,确定护理措施的实施。

术前评估是对患者手术前的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护理的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意义重大。

3 术前护理

(1)心理支持。手术是一种心理应激,面对手术,病人都会有或轻或重的焦虑和恐慌,尤其是女性患者心思细腻、意志力相对薄弱,对于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也就更为严重,妊娠期的手术如妊娠期阑尾炎、剖宫产,女性患者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在手术前表现出的恐慌和焦虑也就更为突出,轻者影响患者的正常起居和睡眠,严重者影响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手术前的心理评估和心理支持至关重要。(2)术前并发症的护理。手术前按医嘱执行术前检查与检验,并对患者的术前并法症做好有效的护理,高血压患者按时按医嘱服用降压药,务必使患者的血压在手术前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心脏病患者应请专科医生会诊并给出医疗方案,在手术前使患者的心脏功能趋于稳定;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防止因血糖过高造成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贫血患者必要时输血治疗,血小板低于50x109/L 时按医嘱输入血小板;伴发呼吸道感染者积极采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择期手术待感染控制后进行,紧急手术在手术后采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睡眠障碍者给予镇静药物。

(3)术前皮肤准备。手术前检查术野皮肤有无瘢痕、破损、感染等,术前1 日主患者洗澡、洗头,做好个人卫生,术前备皮,腹部手术备皮的范围上至剑突,下至上1/3 处,两旁至腋中线,做好脐部清洁。

(4)肠道准备。不涉及到肠道的手术妇科手术,如剖宫产、附件切除等,手术前1 天可用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手术前晚流质饮食,术前8 小时禁食禁水。涉及到肠道的妇科手术,如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术前3 天开始半流质饮食并口服消炎药,手术前2 天进食流质饮食,并与手术前晚清洁灌肠。

(5)手术当日的护理。手术当日需按照医嘱给患者注射麻醉辅助剂阿托品、苯巴比妥等,并放置导尿管,嘱咐患者做好个人物品的安全处置,进入手术室时进一步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和手术带药等信息。

4 术后护理

(1)术后一般护理。手术后患者回到病房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过床,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全麻患者,放置去枕平卧位,并把头偏向一侧,直至患者清醒为止;硬膜外麻患者去枕平卧6 小时;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去枕平卧12 小时。

患者进入病房后每30 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为止。

每日测量体温4 次,发现术后高热,及时查明原因并上报。每日查看敷料是否干燥、清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术后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必然出现的症状,一般在术后4-6 小时出现,当疼痛出现后,教会患者减轻疼痛的技巧,如进行深呼吸、分散注意力、听听轻音乐等,嘱咐患者家属帮助患者按压合谷、内关等穴位以减轻疼痛,疼痛严重影响患者休息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疼药物。

(3)引流管道及导尿管的护理。手术后要定时查看引流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色、性质是否正常。放置导尿管的要每日更换导尿袋,每日消毒外阴两次,防止上行感染尿道,拔管前2-3 天,应夹紧尿管,每2 个小时开放一次,拔出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并努力排尿,争取在拔管后的2-4 个小时内恢复正常排尿。

(4)术后腹胀的护理。术后肠胀气是腹部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顽固性肠胀气处理较为麻烦,严重者影响患者术后伤口的愈合,甚至引发术后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的发生,因此应积极预防。患者术后尽早进食和尽早运动是恢复肠蠕动的关键,没有涉及到肠道的腹部手术在术后8 小时就可以少量多次进食一些除牛奶、豆浆外的流质饮食,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肠胃功能,促进肠道积气的排出。患者术后应尽早运动,患者在术后8 小时就应该在床上做屈腿、翻身运动,术后24 小时督促患者在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下床运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进步,围手术期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护理工作也不仅仅停留在护理技术的层次上,而是向伦理、心理、人文关怀的深层次发展,而妇产科护理面对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和较为细腻脆弱的情感,应不断丰富围手术期护理的内容,提高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蒲莉. 整体干预对急性疼痛治疗的影响[J]. 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2003,19(10):485.

[2] 吴蓓雯. 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探讨[J]. 实用护理杂志,2005,19(5):35.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7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术治疗措施,但是术后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脂肪液化以及并发症等现象,从而造成切口恢复缓慢、严重的情况下造成切口开裂或者危机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加强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的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以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100例,实施临床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100例,其中异位妊娠15例,剖宫产51例,子宫全切除术18例,子宫次全切除13,宫颈癌7例,卵巢根治手术9例,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44.3岁,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随机将两组,两组在年龄、病情种类、身高、体重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中,随机将本组10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心理护理以及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患者细心的照顾,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腹部切口的情况以及术后指导教育等,积极做好应对并发症的准备。

统计学处理:对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X2检验,检验的标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结果

通过对两组采用不同的手术护理方法可以得出,两组的护理方式不同,其术后切口的疼痛程度也有所不同,临床对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护理的结果,见表1。

两组腹部切口的并发症情况,见表2。

通过对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可以得出,观察组术后腹部切口的疼痛情况、伤口愈合以及手术瘀痕以及并发症分别与观察组临床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妇产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是创伤性的手术,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伤口开裂以及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并且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经济压力。所以在临床护理的过程加强护理措施,提高护理的效果对降低并发症、伤口疼痛以及促进伤口的愈合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组临床实施护理就能够看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出现并发症以及伤口疼痛等比观察组出现并发症、伤口疼痛等严重[2]。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前应该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减少患者的紧张、害怕的心理,并且还应该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指导教育工作以及手术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还应该向患者介绍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相关的知识以及治疗水平和相关的设施,让患者消除对手术的害怕紧张的心理,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

饮食指导:加强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的饮食指导,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热能、防止低血糖并且还能保护患者的干细胞不受损害,比如指导患者在手术前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从而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出现营养不良,并且对伤口的愈合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不仅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切口出血,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指导患者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切口护理:在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后在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进行严格的观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观察切口处有无渗血、渗出物等,特别是对于贫血、肥胖、水肿以及糖尿病患者应该更加注意,如果患者的切口出现恢复能力较差应该采用微波以及红外线热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并发症应该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以减少病情的加重。

出院指导:对于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康复的患者出院之前应该叮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腹部受压运动,并且还要加强营养、饮食清淡、容易消化以及营养丰富的食物定期进行随访,如果出现不适的现象应该技术复诊,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病情复发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金婷婷.妇产科患者术后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328-329.

篇6

腹部切口手术为妇产科之中的重要医治手段,妇女生理机能的特殊性以及妇产科病症的特殊性,使切口愈合程度被确定为断定术后康复程度的决定性指标[1]。本院2011-03-09到2013-02-09妇产科中需做腹部切口手术者43例,护理方法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人资料

本院2011-03-09到2013-02-09妇产科中

需做腹部切口手术者43例,年龄:24岁到

65岁,手术类型:4例异位妊娠;2例宫颈癌

根治术;6例子宫次全切术;6例子宫全切术;

25例剖宫产术。并发症:2例肥胖,3例贫血,

2例糖尿病,1例体质消瘦。随机将43例行

腹部切口手术者分组:妇产组(21例)与对

照妇产组(22例)。对对照妇产组行常规切

口护理。对妇产组行全面切口护理,护理内容:

术前护理(基础护理、健康宣导、饮食护理);

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基本护理、中药外敷、

红外线热疗以及健康宣教)。随后,比较妇

产组与对照妇产组的护理效果。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妇产组

对对照妇产组行常规切口护理。

1.2.2妇产组

对妇产组行全面切口护理。

术前护理:

(1)基础护理。身体皮肤以及衣物用品、被罩、床单要清洁。行常规机能检测,对生命体征、身体温度予以观察。发现身体异常,则通报医师。此外,予以备皮,经松节油棉签对肚脐孔给予清洁。术前1d,还应当淋浴更衣,避免感冒、受凉。

(2)饮食护理。饮食原则:多餐少食、低脂肪、能量适中以及低膳食纤维。术中护理:遵循彻底止血、无菌操作、减少电刀次数的原则,以防脂肪组织因为反复切割而破损。在缝合之前,当对纱布、生理盐水、器械等予以核对,以防生理盐水指标不够,以防物品于腹腔遗留。

术后护理:

(1)基本护理。身体皮肤以及衣物用品、被罩、床单要清洁。对切口严密观察,对于有并发症者(贫血者、肥胖者、水肿者等)要对敷料位置予以观察,看液体渗出与否、皮肤红肿及温度增高、发硬与否,若存有红肿、皮温高等状况,当及时向医师通报。

(2)健康宣教。对有效咳嗽予以教导,对咳嗽动作与保护切口的同时执行予以教导,以防切口伤裂,伤害身体。此外,还当对排便、蹲下及蹲起、翻身等动作予以指导,以防腹压增高[2-3]。

1.3统计学

统计软件:SPSS12.0,给予X2检验。P

2.1 护理成效

在妇产组(21例)中,17例(80.95%)显效;3例(14.29%)有效;1例(4.76%)无效;在对照妇产组(22例)中,9例(40.91%)显效;4例(18.18%)有效;9例(40.91%)无效。妇产组的护理效果比对照妇产组好,P

2.2 并发症

经护理,在妇产组中,术后4d到13d,2例(9.52%)脂肪液化,1例(4.76%)切口感染。临床表现:切口带有渗出物(脓性、淡黄色),切口疼痛,合并轻度发热,皮肤发红且肿胀,咳嗽。未感染者20例,且切口愈合(1级甲等)。在对照妇产组中,5例(22.73%)脂肪液化,9例(40.91%)切口感染。未感染者13例,且切口愈合(1级甲等)。

3 讨论

通常因为护理不当、无菌技术缺失,使术后引致腹部切口并发症,例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使女性身心以及生理机能、身体康复等深受影响,所以必须严格实施护理,提升护理标准[4]。本文,妇产组的护理效果(显效率+有效率,95.24%)比对照妇产组(显效率+有效率,59.09%)好,P

参考文献

[1] 黎迪珊.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7):506- 506.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96-02

妇产科腹部手术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因腹部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患者术后易出现腹痛、腹胀、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1]。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完成基础护理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使之身心达到较愉悦的状态[2]。本文选取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57例,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其中:年龄在21-68岁,平均年龄为41.2±11.6岁。患者手术类型分为:剖宫产52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32例;卵巢囊肿切除手术17例;异位妊娠手术9例;宫颈癌根治手术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1)患者入院后,护士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的方法。(2)常规给予患者行术前准备。(3)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遵医嘱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于对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均较陌生,再加之对预后担忧,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此时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根据患者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特点等,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3],以缓解其恐惧、紧张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2)环境护理: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较舒适、温馨、安静的治疗环境,在病房中为其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将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调整舒适的状态,减少噪音,避免外来不良刺激,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及提高睡眠质量。(3)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效果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对于腹部切口手术患者,饮食调节非常必要,护士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按照适度能量、低膳食纤维与脂肪、少量多餐原则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4]。(4)护理:患者术后采用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方式,将床头抬高至20°,在双膝下垫一软枕,以放松腹部的肌肉,患者在咳嗽、翻身、大小便时,指导其用双手压于腹部,以减轻切口张力。保持患者衣物、床单清洁与干燥,避免切口感染。(5)疼痛的护理:术后护士要通过患者语言表达、表情、姿势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积极给予镇痛治疗,鼓励患者以看书、听歌、深呼吸、想些美好事物等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感。(6)切口护理:护士需认真观察切口恢复情况,对于贫血、水肿、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患者更要密切注意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情况及切口张力是否增加等,对切口恢复不良患者,要给予红外线或微波热疗,以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脂肪液化发生。(7)康复护理: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在床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与活动范围,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第二天即可搀扶患者离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8)术后并发症护理:对于腹胀患者,护士要加强基础护理,多给予患者翻身,并注意其的舒适度,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患者腹胀症状较严重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对发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并积极寻找发热引发因素,便于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对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给予切口敷用庆大霉素,拆除缝线、清创,加用引流条等方法进行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把均数±标准差确定为参数数据的表示方法,参数比较行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而切口甲级愈合率却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患者由于其心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更需要临床给予提供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以满足其心理、生理需求。优质护理是从细节出发,克服了常规护理机械性完成护理任务的缺点,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服务,注重患者生理变化与心理需求,在每一个环节均给予适宜护理支持,利于促进患者机体快速康复[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而切口甲级愈合率却高于对照组,这与胥巧仙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了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医院的护理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静.105例老年妇女妇产科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05):98-102.

[2]崔雅云.浅谈妇产科手术护理[J].当代医学,2011,22(01):122-123.

篇8

疼痛是腹部手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我们对117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7例腹部手术患者,男66例、女51例,年龄22~75岁。其中胆道手术38例,胃部手术35例,肝脾手术25例,其他上腹部手术19例。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关心和尊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并以娴熟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信任,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进行术后疼痛宣教,解释疼痛出现的原因,告诉疼痛可能会出现的时间、性质、缓解方法,术后解释有一定的渗血和疼痛是正常的[1] ,让病人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有效控制住焦虑情绪,从而提高疼痛阈值,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手术的成功,以减轻因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造成的增敏性疼痛。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与其交流,通过正面或积极的言语和暗示引导患者,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能力。对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处理都应告诉患者,让其有心理准备。

2.2一般护理:创造良好的病室氛围:病房温度 光线适宜,尽可能降低噪音,创造整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开展时间护理,尽量将治疗、护理集中在适宜的时间段进行,避免对睡眠时间的干扰以促进患者较好的入睡来减轻术后疼痛。同时指导患者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顺引流管走势将其妥善固定,减少因翻身活动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协助患者翻身,背部置靠垫,膝下置软枕保证舒适;指导患者侧身起床,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可减轻疼痛。留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时,避免压迫、扭曲、牵拉管道及时排尿防止术后尿潴留,如出现排尿困难时,立即诱导排尿(如听流水音、按摩膀胱区、针灸等),必要时给予导尿等分散患者注意力,采用视觉分散法:电视、读小说 ,听力分散法: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

2.3应用镇痛药的护理:了解各种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对担心止痛药物作用的患者,说明在强烈疼痛的情况下,使用止痛药是不易产生依赖性的,而持续忍受强烈的疼痛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对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切口疼痛患者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由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因人而异,应该依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药物;部分患者常规剂量镇痛无效,患者依然疼痛,不要将因疼痛而要求增加止痛药剂量而当作成瘾。所以,给药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了解患者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

3体会

篇9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经胆囊造影术及B超显像检查确定诊断后,利用腹腔镜仪器插入腹腔内以切除胆囊[1]。该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尽管腹腔镜手术创伤程度轻,但手术事件本身仍可引起不良反应,为此需要加强护理[2]。本文具体探讨了腹腔镜下腹部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6月收治肝胆部结石患者250例,入选标准:符合肝胆管结石的诊断标准;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都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自如[3]。其中男145例,女105例。年龄35~92岁;病史3个月~25年。结石直径2~12cm。上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5例,两组一般人口学与结石直径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手术方法:两组所有患者都采用腹腔镜下肝胆管结石术,所有病例均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控制腹内压14mmHg水平。取脐下缘1cm为切口建立人工气腹,10cm Trocar分别置于脐下缘、剑突右下,5cm Trocar分别置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放入连接腹腔镜。于胆囊底部以电凝钩烧灼1~2cm小口行胆囊减压,以吸引器将胆汁完全洗出。沿胆囊床切开胆囊前后壁浆膜,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区。分离切除胆囊,引流抗感染。

护理方法: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积极的手术护理配合。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针对患者对新技术参与的手术即期盼又担心的心理,根据手术的安排,责任护士给予讲解手术方法、疗效、手术时间、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使其消除顾虑、建立信心,很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除按全麻插管术前准备外,还需准备:上胃管、上导尿管。术前注射鲁米那、阿托品。术中带药、液体、凝血酶。②术后护理:全麻常规护理,患者清醒后取半卧位。术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多为的不良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严重肌注灭吐灵10mg。第1次扶患者坐起时动作应柔和。一般术后测血压、脉搏半小时1次,连测4次若血压平稳,即可改为4次/日。体温在术后2~3天一般≤38.5℃,若持续发热要确定原因,饮食应按患者身体状况制定计划。电视腹腔镜内切胆囊手术的患者,一般在术后第1天拔胃管、导尿管,可进少量流质饮食,第二天改进半流质饮食,第3天进普食。质量应给低脂、高蛋白和丰富的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③出院指导:嘱患者心情舒畅,多休息,近期不参加体力劳动,劳逸结合,定期复查。

观察指标:疼痛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尺(VAS)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后6小时、2天进行测定。同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级比较,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3级。

结果

疼痛对比:两组经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两组在术后6小时疼痛程度都最重,治疗组在术后2周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

篇10

手术不仅对自身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而且使组织细胞释放大量致痛物质,刺激疼痛感受器官,引起疼痛[1]。尤其腹部手术患者,除了手术创伤外,大多数患者都会术后放置引流管,很容易导致术后疼痛感[2]。如果对于术后疼痛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很容易诱发应激,加速组织分解,产生不良情绪,影响预后[3]。现将2010年0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对症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5~58.4岁;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5.1~59.0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对症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健康教育 于术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包括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识、合理使用止痛药、对疼痛的判断和描述等,并建议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及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让患者认识到术后疼痛为正常的生理反应。

1.2.2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术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相应地降低了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护理人员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患者的不同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教育,鼓励患者真实表达内心的感受,并表示出充分的理解,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其疼痛程度。

1.2.3 加强基础护理 手术结束后,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变化,切口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况,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定期翻身,降低其疼痛程度。病室温度保持适宜,光线适中,保持室内安静,对室内进行严格消毒,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指导患者进行一些降低疼痛的方法和技巧,并适时通过合适方式,进行注意力的转移,减轻疼痛程度。

1.2.4 止痛药物的使用及护理 护理人员要了解止痛药物的药理活性,了解其适用症及不良反应。尽可能使用较小剂量,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量用药,对于病因不明确的疼痛,不能滥用镇痛药物。服用止痛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

1.3.1 VAS评分 于术后24 h和48 h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进行评定,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

1.3.2 疼痛护理满意度 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疼痛护理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4.11±0.54 vs 3.25±0.42),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VAS评分明显降低(3.24±0.43 vs 2.01±0.23),P

2.2 两组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8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提高(95.0%),P

3 小结

术后疼痛是组织损伤修复的生理过程,由于传统护理中没有足够重视术后疼痛方面,患者往往由于术后疼痛,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等负性心理,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近年来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护理人员逐渐意识到术后疼痛护理的重要性[4]。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患者的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轻松的治疗环境,明显提高患者的痛阈值,相应地减轻疼痛程度。总之,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轻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了患者及亲属的认可,提高了护理质量[5]。

参 考 文 献

[1] 李柳芬.疼痛管理在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565,566.

[2] 王静.儿童疼痛评估工具及选择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10,24(7A):169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