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6 09:57: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特殊教育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特殊教育问题

篇1

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低。我国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设置的较少,对特殊教师进行培训的机构也较少,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低,从而特殊教师的就业面比较窄,很多特殊教育的教师找不到适合的岗位,造成人才的流失,导致大量非专业人士的介入,造成特殊教育质量的下降。(二)特殊教育机构少,经费不足。从当前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看,大陆地区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生为340621人,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这与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中"视力、听力言语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80%左右"的目标和我国大陆普通儿童98.7%的入学率相比尚有一段距离。由于特殊儿童康复所需的器材和对特殊儿童的服务所成本很高,政府对各地的拨款不能满足需求,而社会力量办的福利机构又经常缺乏持续性的资金来源难以持续。(三)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中国建国以来虽通过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对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力和特殊教育的实施做了规定,但由于这些法律都不是专门的特殊教育法规,对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特殊教育实施的细则都规定得不够具体,因此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使特殊教育实施既缺乏明确的指导,又缺乏应用的法律保障。此外,我国普通学校殊教育的专业化组织体系和专门化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从组织制度和人力,物力上难以保证特殊教育的顺利进行。(四)家庭、社会观念落后。目前,在社会和绝大多数家庭中存在这样一种观念:特殊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达不到正常儿童的水平,接受普通的教育存在着极大的难度,接受特别教育难以找到相应的学校和教师,并且费用高昂,即使接受教育之后,他们也不能达到正常水平,所以,有一部分群体认为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是不必要的。

二、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普及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导致特殊儿童教育工作难以长期持续大范围进行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缺乏对其了解。所以,社会应积极地普及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如特殊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1.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障碍他们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的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等造成的大脑发育不全,导致了他们认识活动的障碍和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2.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感知能力的缺陷,导致了视觉障碍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弱。3.听觉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由于听觉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身体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缺乏节奏感,空间定向能力差,导致了他们交流能力差,感知能力不精确,分析和判断能力差。4.自闭症儿童:由于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和不正常,导致他们不能和他人建立起正常的社会关系,极度孤独,语言简单和重复。(二)国家加强对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多方融合资金。近几年,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特殊教育本身发展比较迟缓的特点,所以,政府应该深化体制改革,将特殊教育融入到大教育体系中,切实加大对特殊儿童教育的经费投入。特殊儿童的发展也始终是政府和养成机构的关注所在,对他们的教育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进步水平。然而,特殊儿童教育仅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积极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怀特殊儿童,是特殊儿童教育达成社会的共识,从而,达到多方法融合资金,减轻国家的负担,共同使特殊儿童教育事业健康、良好的发展。(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特殊儿童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特殊儿童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特殊特殊教师队伍还十分薄弱,应加强特殊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在高等师范院校应增设特殊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从而,向特殊学校输送专门的高素质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其次,在普通学校增设特殊班或扩大规模招收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并且,组织专门的培训,提高教师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技能;再次,要提高特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以保障特教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和壮大,从而为特殊儿童教育提供更加稳定的师资保障。(四)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只是在相关的法规中涉及到特殊儿童的条目,尚未有专门的关于特殊儿童的法律法规。多层次的特殊儿童保护法律体系可以确保法律法规更具有操作性,以保障特殊儿童的基本权利。我国应尽快完善有关特殊儿童教育的法律体系,确保特殊儿童教育有法可依,提高特殊儿童及家长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特殊儿童教育起步晚、发展慢,特殊儿童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使特殊儿童健康、良好的成长,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下,才能为特殊儿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刘云廷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篇2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我国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1],他们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这给特殊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特教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各类特教机构的教师。在倡导关注特教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理性地分析特教师资的现状。

1.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师资力量的保障

特教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教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特殊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特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特教教师。

在特教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要缩小残疾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与社会其他群体处于同一起跑线,需要教师悉心教育和鼓励。因此,特教师资是我国特教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特殊教育师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特殊教育师资的数量分析。

为解决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我国坚持数量、质量、结构协调发展的方针,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改、分、调、聘”的方法,促进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4]。但现阶段特教师资仍处于紧缺状态[5]。我国近年特教师资数量还是很有限,在2005年至2010年这六年间,专任教师的平均人数只有约3.57万,而特教学校学生的平均数约为40.3万,这3万多的教师承担着40多万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特教学校学生和专任教师的平均比值为11.29:1,这一比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达到的2∶1―3∶1的水平。

这表明,虽然特教专任教师师资人数在增加,但是由于增加得很缓慢,跟不上特殊需要学生数量的变化,特教师资数量还是比较缺乏。

2.2特殊教育师资学历水平和职称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特教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具备中学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多。

2010年,我国特教教师以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为主,分别为44.08%和44.42%,专科生的比例略高于本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需要。

从职称来看,我国拥有高级职称的特教专任教师仅为6.63%,而大部分是小学高级和小学一级,他们分别占2010年特教专任教师人数的51.50%和31.33%,甚至还有7.18%的专任教师未评职称。而美国2000年有59%的特教教师拥有硕士学位[7]。

按照《教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特教专任教师必须达到本科或专科以上的学历,但是在我国的特殊学校有20.48%的专任教师学历在高中阶段或高中以下。由此可见,一部分专业课的教师的学历、职称达不到《教师法》规定的中等学校教师的任职标准。

2.3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现状分析。

从时间特性上看,我国特教师资培养主要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从内容上来说,职前培养的内容主要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教师资格,为获取教师职业认证、进入教师队伍做准备;职后培训是在职教师为了提高学历、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教学要求、参加课程改革培训等,参加短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从培养体系上看,我国特教师资培养基本建立起了以高等师范院校和中等特教师范院校为主,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班和各种特教师资培训为辅的师资培养体系[9]。

2.3.1我国特教师资职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由于高等师范院校是特教师资培养的主力,因此,这里着重介绍高等师范院校特教师资培养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开始转向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特教学校或相关的基层机构培养既有实际的特教教学能力又有基本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突出了培养的“专业化”。这顺应了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二,从课程设置来看,随着培养目标逐渐向基层转变,课程结构有所调整。但是,在我国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特教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学科课程(如数学、语文和英语等)开设得较少。

第三,从培养模式上讲,有分类的方式和不分类的方式。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我国采取了不分类的方式,这种培养方式顺应了“融合教育”、“全纳教育”、“随班就读”等特教发展的理念,但也导致培养出的教师大多数只拥有一般文化课的基础知识,而针对身心缺陷的康复教育技术和劳动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缺乏。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变换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互动等方面力不从心[10]。

2.3.2我国特教师资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

我国受过特教专业培训的人数由2005年的16313上升到2010年的22056[11],增加了35%左右,从事特教的人员有了参加培训的意识,但我国特教教师的职后培训仍然存在着培训工作不够规范[12]、职后教育模式采用不当、教师职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3.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3.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革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

挪威特教教师资格要求在完成4年本科师范学业后,再专修一年特殊教育。英国采用“学科专业课程+特教专业课程”的模式培养特教师资。日本教师由综合大学培养,特教教师也是由“学科专业课程+特教专业课程”的模式培养[13]。

在我国,顾定倩提出了“4+2”培养模式,对非特教师范或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特教培训,使其具有硕士学位,具有特校任职的更高资格[14]。钟经华提出了“培养复合型的特教硕士”的创新模式,主张在本科4年学科课程(非特教)学习的基础上,主修2年盲、聋教育等方向的专业课程,成为应用型、复合型的特教硕士[15]。

对于特教师资的培养,我们不能囿于一种培养模式,而是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积极地探索特教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3.2改革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

3.2.1普教教师培养中加入特殊教育课程

在普通教育教师培养中,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设特教相关的必修课程,条件不充分的可以开设选修课程。普通师范教育毕业的学生如果要到特校教授相关专业课,必须拥有特教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的学分。

3.2.2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中加入学科教育课程

我国培养出来的特教教师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因此,想要从事特教的教师,首先,在校期间必须修得特教课程方面的学分,其次,必须选择一门学科专业(如数学、语文等),并且在毕业时获得该学科规定的学分。如果他们要去特校任教,那么必须拥有特教课程成绩以外的一门及以上的学科成绩。

3.3在职教师的“校本”合作。

对于已经任职的教师来说,让他们再修相关课程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借鉴普通教育的教师培训方法――“校本”合作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特教师资培养中,具体表现为:(1)拥有普教背景的教师给特教教师“补习”学科课程相关知识;(2)拥有特教背景的教师给普教教师“补习”特教相关知识。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这样既可以节省社会教育资源,又可以结合特殊学校本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4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目前,除上海市在实行特教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外,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特教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但是要保证特教教师的质量,保障他们的权利,必须制定与之相关的制度。

4.结语

特教师资是特教事业发展的保障,从对特教师资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质还是量上来说,我国的特教师资都是欠缺的,因此,应该通过各方努力,探索特教师资培养和培训的新方法,从而促进特教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经济日报,2007-05-28:10.

[2]赵树铎.三类残疾儿童劳动技术与职业教育问题研究[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0.

[3]赵树铎.盲、聋、启智学校劳动技术与职业教育问题研究方案[J].中国特殊教育,1998.

[4]许家成.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准备式和支持式模式[J].中国特殊教育,1998.

[5]刘俊卿.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问题及未来选择[J].中国特殊教育,2011.

[6][11]尹海洁,庞文.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发展瓶颈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0.

[7]蒋云尔.切实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现代特殊教育,2005.

[8]谌启标.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入门指导计划[J].中国特殊教育,2005.

[9][13][15]钟经华.培养具有复合应用型硕士学位的特殊教育师资[J].中国特殊教育,2004.

篇3

【中图分类号】G760

一、引言

特殊教育是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能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他们学习该有的知识,获得技能,发展潜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截止2012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有1853所,在校特殊学生37.88万,特殊教师4.37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殊家庭和特殊学生对特殊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实践中,不管是在教学理念、管理模式,还是在国家监督机制上,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特殊教育是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特殊教育教材设计不规范、师资力量比较弱、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我国的特殊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些问题不仅不能全面保障残疾儿童的教学,还制约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1)特殊教育教材设计不合理

特殊教育的课程教材是经过特殊设计,才能使用在特殊教学中,这样才能保证特殊学生可以学懂。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的课程仍然是沿用了普通学校的教材内容,虽然稍微进行了改动,加入了一些特殊教育的成分,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残疾儿童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他们本来在某个方面都存在了缺陷,这样不合理的教材设计,会让他们学起来特别吃力。那么特殊教学也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不能保证特殊教学的质量,学生也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

(2)特殊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很多的老师都不愿意到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工作起来会很累,很吃力,而且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特殊教育培训,这就导致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师资力量一直都比较薄弱。国家在大力提倡“随班就读”,但是“随班就读”对于教师来讲,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缺乏对特殊教育知识背景的了解,对“随班就读”的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也不能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或者智力上的差异,这样不仅教师工作起来很困难,学生学起来也困难。教师只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残疾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

(3)国家以及地方对特殊教育支持力度不够

在我国除比较发达的城市对特殊教育投入比较大外,大多数的省份城市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都比较小。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学校在教学设备、教学管理、基础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完全不能满足当地特殊教育的需求。另外,地方特殊教育学校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却忽略了对残疾人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导致他们在面对正常人的嘲笑讥讽时,不能正确的处理,会致使他们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

三、解决我国特殊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根据以上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特殊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社会、学生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措施,积极的进行改进,保证残疾学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让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学习生活。

(1)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的教材内容

对我国特殊教育教材的内容要进行改革完善,确保我国的残疾学生可以看懂、学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用那么吃力。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身体、智力等,进行对教材的不同选择,不能为了方便,全部都选择一样的教材。学校在教授学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会他们相应的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进行培养,让他们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也能正确的看待别人对他们异样的眼光。

(2)强化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领导者,学生能否学好知识,老师是关键。学校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建立一师资力量强的队伍,以加强特殊教育队伍建设为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学习国际上特殊教育的优秀经验。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抱着异样的心态,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保证学生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当然,这需要学校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才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为特殊学校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基础建设等,让他们能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国家在各地扩建了大量的特殊教育学校,减免了残疾儿童的学费,让所有家庭的残疾儿童都能读得起书,读好书。对于因身体条件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国家还制定了“送教上门”的方案,让他们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生活。例如,视力有问题的学生戴俊林在山东特殊教育学校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后,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按摩店,如今已经有四家连锁店,给四十多名盲人提高了就业技术。

四、总结

人们都说,每一个残疾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而特殊教育,就为他们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为他们学习知识、发展潜能、健全人格提供良好的环境。特殊教育,承载着培养特殊学生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发展过程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有效策略,不断的完善,才能给残疾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教学环境,使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提高自身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连.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艺术百家,2012,S1:400-402.

篇4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内涵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教育的新思想、新需求。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和谐的精神状态。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每一位教育者都希望学生心理世界和心外世界一样阳光灿烂。然而,我国聋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容乐观,很多聋生自卑,自闭,缺乏自信,厌学,易怒,攻击性强,烦躁不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令家长和老师担忧。结合我校聋生的实际情况,我分析了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谈谈矫正策略。

一、聋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1.生理缺陷是心理问题的根源。

由于生理缺陷,聋生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听力损失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发展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聋童心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在条件上、时间上与听力正常儿童有差异;在致聋程度、康复训练、接受教育状况等方面,聋童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是导致聋生诸多心理问题的生理因素。很多聋生因为知道自己身患耳聋残疾,不能与人正常沟通,因此,就避免甚至拒绝与周围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闭、自卑、自弃的不健康心理。

2.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的影响。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不良家庭环境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聋哑儿童大多数出生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有的聋生父母本身就是残疾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聋生的父母很少顾及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残疾孩子的家庭子女较多,相对于正常儿童,父母与聋儿的心灵交流微乎其微。吃饱穿暖,能学点知识,掌握点职业技能,将来能自食其力,是聋童家长的普遍愿望。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内心世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父母则很少过问。即使孩子由于心理问题出现了行为异常,父母也只是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从心理变化上寻找行为变化的源头,仅仅从行为遏制上进行简单的处理。长期下去,学生逐渐形成了自闭、偏执、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

3.校外聋哑团伙蛊惑诱骗。

社会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在本地区,由于聋生家庭大多数都很贫困,生活空间又相对闭塞,聋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社会上聋哑犯罪团伙活动猖獗,诱骗的对象主要针对聋校在校生,河南各聋校常有在校生被诱走的案例发生。犯罪团伙常以金钱和物质享受为诱饵,而在校聋生面对别人“口中”的花花世界的诱惑,连最起码的安全意识都没有,过度地信任别人,以致一旦被诱骗走,就会立即被控制,失去人身自由,被教唆犯罪,实施偷盗、抢劫,最终落入法网,带给家庭无尽的悲痛,带给学校教育的反思,带给社会一定程度的危害。

4.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学校要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多聋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学校只放眼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培养,忽略或轻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周口地区来说,特教师资薄弱,教育理念陈旧,在教育教学上,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知识教学,轻心理疏导,即使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大部分也形同虚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素养,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来实施教育。有些教师虽然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但并不以此来指导其教育行为,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以上列举的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聋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预防或诊断聋生心理失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不能从一个角度出发,必须同时关注以上几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疏导,优化聋生的心理素质。

二、解决聋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1.以人为本,转变育人观念。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人、完善人,然而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针对聋生的育人观念很狭隘,认为聋人的思维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对聋生进行“发展”和“完善”等于做“无用功”,更何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有些普教工作者的眼里,特教教师就是“让学生看点书,识点字,不出事”而已。当然,这是对我们特教不了解的偏见罢了。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仅立足于三尺讲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一名道德品行的引导者、心理素质的塑造者。聋生与我们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自尊、自信,有自卑、孤独,有爱心和善心。聋生由于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与常人缺少正常的沟通,因此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差。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而不能只把他们看成是肉体的人,漠视他们的心理感受。因此,特教老师一定要把聋生看成是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多多关注聋生的内心世界,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地成长。

2.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到各科教学中。

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教育性。现代教育教学观指出,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为重要目标之一。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教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聋校语文教材《让座》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学课文,演情节,明事理,让聋生认识到让座是美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实践美德。引导学生要像文中的小朋友那样,乘车回家时,不顾忌自身的缺陷,可以大方地给别人让座。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避免学生在公共场合怕别人耻笑自己是“哑巴”而“缄口不语”,失去与别人交流的机会。数学、自然、社会等都蕴涵着方方面面的教育契机,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和引导。在各科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尤为重要。任课老师要生动活泼地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另外,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3.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有的老师把心理咨询看成是一个神秘的名词,提到心理咨询,就摇头否定。认为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对聋生进行心理咨询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实不然,心理咨询活动简单说就是与学生交流谈心。自卑的心理使聋生不愿敞开长期封闭的心扉,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强烈的表达的愿望,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与接受。教师要消除学生拘束的心理,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朋友,要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地与学生谈心。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不一定非要在心理咨询室进行,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时间与场所。当然,与学生交流谈心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如,学生孤僻、自闭,教师可以和其共同做一件他(她)喜欢的事情,然后,在学生不经意中与其交谈,询问其和家人及同学相处情况,了解其内心想法等。我曾经和班里一名自闭心理较强的女生交流谈心,了解到她曾在普校随班就读时,学生都嘲笑她耳聋不会说话,不和她一起做游戏,对她的内心造成了很深的伤害,从此,她再不去那所学校读书,父母才把她送到聋校。针对这种情况,我背地里要求班里其他同学主动和她玩,主动关心她、帮助她。现在,她已经基本从封闭狭窄的自我世界中走了出来,融合到集体生活中。

通过交流谈心,要把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记录下来,拟订好心理辅导计划,并且要记下心理辅导效果,整理所有资料,建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备查阅,做好进一步心理教育工作。

4.开设“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懵懂、茫然状态,这在前面分析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时已经提到了。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针对大多数聋生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的实际情况,聋校有必要定期开设“家长心理教育”课,以引起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

“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主要从聋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等方面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实现家校联合教育机制,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总结及展望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聋生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与聋生的沟通障碍最小化。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诊断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措施,运用有效的方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改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护和促进聋生的健康心理水平,进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

导致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专业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特殊教育的教师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地方对特殊教育不重视以及学校缺乏科学的管理等。而从事特殊教育教学的教师,大部分缺少系统化的教育,缺乏对特殊教育诊断评估的能力。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当前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当前特殊教育教学的课程与教材缺少改革与创新,对培养的途径、方法、目标都缺乏认识,而且各个地方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标准也不尽一致。

三、外在问题

1.特殊教育学校的经费、资源不足

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是靠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补贴,然而,公用经费缺乏,才使得特殊教育难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特殊教育学校经费补助较少。这种状况在大多数地方都很普遍,主要是由于当地政府财政紧张,没有足够的经费补助特殊教育学校,导致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非常紧张。第二,特殊教育没有确定的补助标准。在我国,很多地方没有明文规定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经费标准,只是按照普通学校的标准进行。第三,特殊教育各地补助标准不同。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特殊学校补助的多少也只能根据当地经济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补贴。

篇6

 

一、特殊教育经费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特殊教育经费法制化研究

 

法律和政策是增加特殊教育经费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和正确的政策机制,特殊学校的办学经费才能落到实处。如丁勇在《政策导向法律约束——关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几点建议》中指出“在相关法律(特别是地方立法和规章的制定)中,要进一步根据残疾儿童少年学额数、生均教育成本和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标准,明确规定在教育经费预算殊教育经费应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并在经费安排时优先规划”,并且应切实做到“随着教育费的增加而稳步增加。”[1]

 

(二)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研究

 

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保证这一物质基础,必须建立稳定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如周晓红指出“从经费的来源来看,政府的财政投入已经成为特殊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在长期的操作中也基本形成了地方投入为主、中央参与为辅的特殊教育财政体制……从经费投入的方向来看,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班由于存在着较为明确的实体,成为了我国特殊教育投入的主要方向。”[2]熊琪等也认为我国特殊学校已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性经费为主,其他渠道投入为辅”[3]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三)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研究

 

从纵向上看,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有了很大增长,为更多残疾人接受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如庞文指出“国家对特殊教育经费投力度逐渐增大。”[4]周晓红也认为“近年来特殊教育经费总量逐年上升。”[5]叶元也指出“我国的特殊教育投入经费是逐年增加的。”[6]

二、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相对不足

 

我国特殊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特殊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随着人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如熊琪等认为“虽然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投入相对不足仍是制约生均经费进一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7]周晓红也证明“经费不足已经成为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瓶颈……政府对于特殊教育投入的比例在总的教育投入分配中处在倒数第二位,略高于成人中小学,且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一比例比上一年都呈下降趋势。”[8]庞文也明确指出“国家整个教育经费投入中,对特殊学校教育的投入比重一直偏低,平均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037%左右。”[9]

 

(二)特殊教育经费地区间投入不均衡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地区间投入不均衡的现象严重。周晓红认为“投入较多省份和投入较为不足的省份在投入总量上差异巨大……东部省市的特殊教育投入在总量上占有较为绝对的优势,与中西部省市差距明显”,[10]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许多省份甚至出现过“负增长”的情况。庞文也认为“除了东、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外,城市、县镇、农村三者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1]可见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很难保证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特殊教育的质量。

 

(三)相关法律缺少刚性约束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颁布了许多法律、政策,但这些法律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关法规政策中只说明“政府特殊教育投入需要随教育经费增长而增长”,但在具体实施条例和地方的法规中“对于投入的底线、增长的比例和具体生均水平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特殊教育经费经常随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往往是‘地方财政多点就多给点,少点就少给点’,投入不稳定。”[12]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政策法令和拨款是分离的。”[13]而且“宣誓性的语言过多,部分条款用词空泛,可操作性不强”[14]。这无疑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特殊教育经费使用不合理

 

特殊教育经费在使用时存在不合理问题。熊琪、雷江华认为这种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学校挤占、挪用特殊学校的社会捐集资款或某些专项补助款,用于平衡预算、行政性支出和发放工资等。”[15]贺能坤也认为“重复投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吃喝风也浪费了不少教育专款”[16],这大大降低了特殊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解决特殊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专款专用

 

中央和地方财政作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来源,对特殊教育投入承担重大的责任和义务。周晓红指出“我国必须要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投入比例,加大中央的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并且通过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的管理中心的适当上调,在经费投入上实行省级和中央共担的形式以减小地区间投入上的差距……要使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明确特殊教育事业的地位,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到体现教育公平、重视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等高度上来,使其明确在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中不可推脱的责任。”[17]

 

(二)资源配置合理化、均衡化,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理念

 

政府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坚持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如庞文认为“针对当前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出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就需要党和政府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基于公平、公正的理念,以‘应得原则’和‘补偿原则’为依托来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的布局,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残疾人群倾斜,向西部贫困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倾斜,使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能够满足残疾人这一‘最为不利群体的最大利益’要求。”

 

(三)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刚性机制,确定各级政府特殊教育投入的合理比例

 

特殊教育经费在执行上应该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刚性机制,确定投入比例。庞文认为可以建立“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刚性制度,按照某一基数,逐年增加投入比例,确保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费增量。”[19]周晓红也认为“国家应当科学合理地

 

确定残疾人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残疾人教育在全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以及随班就读经费在残疾人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并切实保证各项经费的落实。”[20]

 

(四)加强对特殊教育专款使用的审计和监督

 

篇7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特殊教育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为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以及信息的运用能力。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竞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多媒体课件技术种类多,丰富多彩,信息量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传输知识和信息,学生除了对书本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外的知识和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处理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由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多、任务重,语文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再加上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学生本身对学习的兴趣便不高,对语文学习更是容易丧失兴趣。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一些符合文章内容的背景音乐,搭配背景音乐为学生有感情朗读;还可以运用视频等更为直接的手段来对上课内容进行展示,对学生注意力进行吸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和掌握。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之前,学生只是通过书本教材来掌握基础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后,学生便多了很多渠道来掌握知识,拥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通过适合自己的渠道来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视频、声音、图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学生感情更加丰富,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视频来进行教学,画面形象,声音动听,会加深学生印象,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3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该坚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众不同,有些学生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碍,有些学生听力受阻,有些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多媒体技术与实际教学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迎合风尚,抛弃学生感受,一味实施灌输学习。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处,要杜绝个人的喜好,一切活动以学生的喜好为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有些教师喜欢使用幻灯片来展示课堂的中心和内容,但是学生往往喜欢通过音像资料来学习,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意愿,为学生寻找一些与文章相关、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帮助的影音资料。影音资料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更直观、具体、生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正视多媒体地位近些年来,学校都已普及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但是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没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地位,导致在应用多媒体的时候产生问题。多媒体仅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教学方法,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多媒体优势发挥出来,以语文教材为依据。如在为学生教授课文的时候,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结合作者的人生遭遇,来探索文章的主旨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并且通过计算机播放照片的形式来为学生展示作者生活环境、人物关系以及与文章内容符合的情境。计算机的运用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媒介,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和文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遵循应用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必须要遵循适度原则、适时原则以及适宜原则。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有时间规定。有些教师重多媒体轻教材,整堂课都在用多媒体,将语文教材彻底抛弃。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将教材作为基础,坚持适度原则,运用多媒体不能太频繁,否则学生会感觉厌倦,进而反感多媒体教学,更反感初中语文。而适宜是针对多媒体运用度来说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最终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在课前储备资源任何一节课程是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发挥,还与教师备课情况息息相关。在传统意义上,教师使用最多的就是录音、卡片、实物、挂图等,这些资源具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课堂教学创新。当今社会,互联网的不断兴起,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解决了教具单调、局限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找到教学资料,观看其他教师的教案,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对别人的教材分析、课堂资源、拓展知识等内容进行借鉴,不仅可以打开初中语文教师的备课思路,更可以开阔学生和教师的视野,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塑造出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如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往往会到互联网上寻找将要为学生讲授的知识点,对其进行扩展,并且观看其他学校教师的教学视频,吸取其他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优点。在为学生讲授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篇8

一、实现多媒体技术或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对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校都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形式出现在每个学校,更加广泛的教学活动也逐渐出现了,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教育提上了日程,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对接,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将汉语言文学中的一些好的素材应用到语文教育中,或者是从汉语言文学中寻找更多语文知识,内容上涉及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地方非常少,而在高等学府这方面的内容则是重点,很显然,在这2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汉语言文学出现了一个断层的现象,这是极为不好的,所以,文学教育应该从小学就让孩子们认识,并去不断了解,文学要从娃娃抓起,而不是,等孩子长大了,才涉及这些方面。那样,确实是有些晚了。每个阶段都有学生该做的事情,教育应该不分年龄,不分时间,比如我们采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为老师提供一个更加便利的教学模式,增强课本的科学性。老师在课前将一些重要的政治新闻进行搜集整理,用于课堂中的内容扩展。课后师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这些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在这个整体的过程里,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实现人文关怀方面的对接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对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还要考虑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是对接的主要体现者。人文关怀是汉语言文学同语文教育的重点,这属于文学化的东西,文学一旦走入智障学生的心灵世界,将会让他们感受到人文的关怀,是上帝眷顾的孩子们。应该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被关怀,在这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要多一份关爱,给这些需要被关怀的孩子们。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语文和汉语言文学能够陶冶孩子们的心理,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通过一些方法增加教学的人文化,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上的互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主动去学习知识,主动去探求知识。在教学中运用游戏,学生在游戏中,身心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展开丰富的想象,缓解紧张的情绪。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使学习效果加倍。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中学地理课堂的安排,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让中学生在玩中获得了快乐的感受,学习情绪也逐步在提高,课堂教学成绩稳步提升。教师在课上也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智障名人的先进事迹,比如体操运动员桑兰,她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上,在跳马项目的比赛中,不幸受到了伤害,造成了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虽然遭遇很悲惨,她可能再也不能进人比赛了,不过,她并不气馁,凭着自己的那股顽强意志,继续读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约记者。同学们,桑兰之所有有这么大的动力,有那么坚强的意志,就是因为她有着远大的理想,为了那个理想,她不断地努力奋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作为你们,要比桑兰幸运好几倍,没有什么理由让你们放弃学习,放弃对未来的向往,所以,你们要用正常人的心理来对待自己,不能觉得自己和普通人有差距,就不去拼搏。相反地,你们更应该赶超那些人,做一个让世人发现你是最强的强者。战胜一切遇到的困难,成就最好的自己。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对接能够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来一片大好的新天地,尤其是对于智障孩子们,这是一个体现人文化的时代,多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将会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为社会多做一份贡献,只有齐心协力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努力研究重视,都能够顺利的解决,也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

作者:张树成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特殊教育学校

篇9

但我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现状令人担忧。《四川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分析报告》指出:尽管近年来四川省坚持每年举办各类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班,但由于省内高等师范院校及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等在特殊教育专业上的缺失,全省特教学校仍有超出半数的教师从未接受过特教专业知识培训,专业素养亟待提高[1]。《关于四川、重庆等地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也指出:特教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特殊教育专业修养不够;年龄普遍偏高,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大多数教师还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从事传统的特殊教育,很难适应全纳性教育、融合性教育发展的趋势,势必会影响本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2]。

2008年以来,国家投入47亿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四川争取该项目新建、改扩建共计101所,其中盲校1所、聋校16所、培智学校12所、综合性特校72所。全省在校残疾学生41839人,其殊教育学校在校生7979人。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特殊教育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入学残疾学生不断增加,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日显突出。可以说,特殊教育教师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对我省特殊教育教师情况的初步调查

为了充分了解我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及其主要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方式,对我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为我省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供依据,以促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快速优质发展。

本次调查随机选择我省成都、广元、阿坝等11个市州的19所特教学校,占全省95所(2009年数据)特教学校的20%。此次调查针对专业教师发出问卷300份,占全省1572(2009年数据)位专业教师的19.08%;回收问卷266份,回收率88.67%,其中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87.59%。在本次调查有效样本233名教师中,男性教师60人,女性教师173人。其中30岁以下教师65人,31~40岁教师107人,41~50岁教师44人,50岁以上教师17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教师95人,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教师138人。职前学历:中专146人,专科57人,本科30人,硕士研究生0人;职后最高学历:中专26人,专科98人,本科105人,硕士研究生4人。可见,本次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网络联系特教学校及教师,通过网络发放、回收问卷(12所学校);二是邮寄发放、回收问卷(3所学校);三是实地考察、座谈研讨,发放、回收问卷(4所学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我省特殊教育教师的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等基本信息,以及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教师主观幸福感等。

三、我省特殊教育教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发现我省特殊教育教师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负担过重、且分布不均

全省公办特教学校由2000年的63所,增加到101所;在校残疾学生由2000年的8224人增加到41839人,其教学校7979人,年均增加在校生4000多人。但全省特教学校教职工仅1777人,专任教师1478人,专任教师师生比高达1:5.4,若按师生比1:3的要求计算,我省专业教师缺口达1180人。而且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分布不均,特殊教育教师数量远未达到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调查显示,我省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女教师占74.25%;师资队伍呈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3.82%;但我省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参加工作后学历水平有明显提升。

(二)专业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缺乏,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职后培训缺乏制度化

我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背景比较缺乏,普通学校到特殊教育学校转岗教师近60%,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尽管近年来我省坚持每年举办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班,但由于我省人口众多,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职后培训相对次数偏少,覆盖范围不均,且职后培训多以研讨、交流、校本培训为主,在职培训缺乏系统性与制度化安排,我省特教教师职后培训的速度和水平与特教事业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调查显示,从未接受过在职培训的教师占14.16%,参加过1次培训的教师占14.59%,获得2次培训的教师占12.45%,接受过3至5次培训的教师占23.18%,接受过5次以上培训的教师占35.62%。

(三)专业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

本次调查233人中,《SCL-90量表》阳性项目数超过43,提示可能有问题的教师有87人,比例37.34%。因子平均分≥2分,表明有轻度或以上心理障碍、心理困惑的教师有39人,比例16.74%;因子平均分≥3,表明有中等或以上严重心理障碍的教师有3人,比例1.29%。可见,我省特教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如何提高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和竞争机制,让特教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声望,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完善新时期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四)专业教师职业倦怠显著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MBI)》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倦怠测量工具之一。其得分越高,教师职业倦怠水平越高、职业倦怠越明显。本次调查总分平均数43.28分,标准差17.27分,总体情况比较好。但在本次调查的233人中,总分66分(量表中数)以上19人,比例8.15%,有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其中,平均数以上两个标准差到三个标准差(77.82—95.09)之间有5人,比例2.15%,属中度职业倦怠;平均数以上三个标准差(95.09)以上3人,比例1.29%,有严重的职业倦怠症状。

(五)专业教师主观幸福感较低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用来评价被试主观幸福感的量表。量表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本次调查总分平均数113.25分,标准差14.93分。在本次调查的233人中,总分在平均数两个标准差(143.15分)以上4人,比例1.72%,主观幸福感非常强;总分在平均数两个标准差(83.39分)以下4人,比例1.72%,主观幸福感非常低,其中1人仅得60分,主观幸福感极低。

四、加强我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举措

(一)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培养新时期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

目前,我省设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有乐山师范学院、成都学院、四川文理学院。2011年三校实际招生不足100人,远不能满足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必须加强我省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必须针对我省特殊教育实际,精心设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殊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投入资金加强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与民政、残联、社区、特殊教育学校合作,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着力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文化素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特殊教育工作者。

(二)强化特殊教育教师在职培训,构建特殊教育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必须明确我省特殊教育现状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构建适合四川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模式,为特殊教育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高效快速发展。

促进省内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系统性和规范化,建设一支能够满足我省特殊教育需要特殊教育“三级资源教室”师资队伍,加强我省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三级支持系统”、特教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网络、特教教师教学科研交流平台建设。

(三)建立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资源中心,逐步形成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四川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资源中心,保证特教师资培训制度化。加强特教教师各级各类理论培训基地和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形成四川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网络,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健全各级各类培训机制,强化特教教师在职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逐步形成特教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四)关注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这不仅要加强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心与宽容,让特教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声望,提高特教教师的工资收入待遇等物质保障,更要关注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提高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能形成积极的、有效的应对方式,有效缓解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而且能很好的影响特教学校校园人文气氛,进而有利于特殊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培养。提高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和竞争机制,让特教教师保持激情和积极性,感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热情,并进而完善我省新时期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篇10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论述了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之中如何改善语文教学,使得语文教学更加有时效性。其中总结出的体会主要如下:特殊教育语文课堂同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兴趣是聋生学好语言的催化剂;打造聋生语言交往能力;注意多媒体技术对特教学生理解能力的恢复作用。 关键字:特殊教育 语文课堂 体会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对于失聪的学生而言,眼睛成为他们接收外界信息、了解认识新生事物的最主要器官。作为一名特校的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有限的认知能力,并全方位地运用到课堂内外,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富有新意地有机结合起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特殊教育语文课堂同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曾经指出:生活和教育从来都是一而二、二而一、密不可分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新课改也一定要以生活为基础。在新课改观念带动下,我认为需要使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同生活实践相互结合,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及文字本来都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语言是极其讲求内在神韵的,如果失去了生活中的形象感知,是无法得到字句中情感的真实体会的;没有字句中情感的真实体会,学生又如何可以享受好作品带来的阅读,怎么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好文章。在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聋生因为听力方面的障碍,要依赖视觉、味觉、触觉等其他感知器官实现同外界事物的交流,这就更加强调了生活的学习源泉作用,强调了其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延伸效果。可以得出结果:旧有的讲解与灌输型教学对于特教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学习活动必须要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将教科书、课堂、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处,给学生以感知自然、感知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在事实、人物、过程的交流中得到更广泛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自发、主动地习得知识。必须使特教语文回归到多彩的现实世界里面去,以现实激发衍生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欲望,与此同时把教学目标内化成学生主体需要,使学生将语文学习自觉地当成一种精神追求。

二、兴趣是聋生学好语言的催化剂

(一)在游戏中安排语言活动。儿童大都爱玩、好动。喜爱游戏。如果将语言活动安排在游戏之中。让他感觉在玩耍,他就会乐此不疲,百说不厌。在游戏之中,我们聋生可扮演听说双方的各种角色;可模仿各种现实活动,安排相应的实际内容;乐意在实景之中进行,也可以设置虚拟情景;可以用各种实物或者教具,多侧面或者多角度地演示,模拟在不同的情况下说不同的话,让聋生在嬉戏中不知不觉学会理解、表达和应用。

(二)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顺应儿童好表现的特点,使他们感到自己了不起而乐意大胆、主动地说话。如:在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发音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以“开火车”的形式,逐一进行发音。当学生发音准确时。我们会微笑的点头,并示意下一位学生抓紧时间重复这个字(词),学生们都非常重视这个机会,并努力使自己做好。当有的学生发音不标准时,我们不会怪罪他,我们会马上变化一种表情,这时这位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会随着我们的口型反复重复,直到看到我们满意的神态,才放心坐下。这种方法使学生们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如何“发好音”上。他们会随着我们的微笑而微笑,随着我们的疑惑而自省。整个课堂气氛都是紧张、愉快的。

三、打造聋生语言交往能力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等因素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必须需要设法解决的问题。聋生语文学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如何运用语言的,因此教师要利用聋生残余的语言能力为其刨设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提供适当的语言刺激和反馈等,打造聋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要把训练的内容贯穿于聋生的所有活动和语言使用的过程之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El语为主,以手语为辅”的教学方式。并不断提倡在听障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处处充斥着书声朗朗,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这样的思想。并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使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语文,从而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四、注意多媒体技术对特教学生理解能力的恢复作用

特教学生存在先天身体机能缺陷,但是却同时拥有正常孩子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视觉缺陷学生,听力一般很强,语言组织能力差的学生,模仿水平较高。按照补偿缺陷的教育理论,当对这些有障碍学生实施教学时,必须充分调动其强项因素,培养其学习情感,使学生可以将生活想象同教材中心思想结合起来,培养理解能力恢复水平,在这方面,多媒体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学习“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在课前给学生播放多媒体动画片。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的边看边跟说台词,有的则会不自觉地做出相应动作,课堂气氛就这样被调动起来。在欣赏完动画片后,教师可以马上发问:大家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动物们都在什么位置?动物们都在做什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巨大工程。幼小的孩子怎么会知道,语言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该是多么重要。因此,在与他们口语对话训练时,常常是精神不集中,贪玩、淘气、不与教师或家长配合。在此情况下,教师的信心与耐心尤为重要。例如,有时在教学生说话时,他突然把从家里带来的工具拿出来摆弄。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注意力马上回到课堂中来。必须因势利导地在玩具上作文章,比如:问玩具是谁买来的。在哪儿买的,是什么颜色的。是大的还是小的。如此,就会让学生很自然地融人到语言环境中了。这样反复多次,语言交往就会成为习惯,久之就积累了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海燕.“创新”让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3): 80,84.DOI:10.396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