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09:57: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Key words: agricultu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Xiadian town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305-03
0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1]。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环境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夏甸镇粮田面积4.56万亩,粮油总产量4.8万吨,收入1.8亿元。完成新植果园4200亩,目前,夏甸镇镇共有果园4万余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45%。重点培育了上东庄市级果品生产示范园;同时,在10个镇级果品生产示范园中,重点推广了套用优质纸袋和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套纸袋2.5亿个。夏甸镇2万亩苹果结果园获取了绿色食品证书。新建设臧家草莓―甜瓜基地213亩。完成“三年大造林”工程各类造林5400余亩,全镇生态林总亩数达到4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
但是,尽管去的了一系列的问题,夏甸镇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挖掘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夏甸镇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1招远市夏甸镇概况
1.1 概况夏甸镇总面积190.6平方公里,辖78个行政村。2009年底总人口4.5万人。2009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01万元。全镇生产总值1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24:51:25。进出口贸易总额144万美元。引进外资400万美元,引进市内外资金1.1亿元。人均纯收入6903元,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
1.2 地方特色及经济建设状况夏甸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辖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土壤肥沃,属棕壤土质,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境内黄金、氟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有一处市属、两处镇属黄金生产企业,年产黄金10万两。境内有大沽河、东庄河等六大水系,水库塘坝173座,总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其中,金都天鹅湖蓄水量达1920万立方米。09年,共引进内外资项目9个,总投资额达到9亿元。四维生化二期安全套生产、永吉食品果蔬冷藏、六合金都饲料、顺和种禽育雏、姜家窑金矿三期工程及曹家洼金矿深部开拓等6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重点项目,均已投产或开工建设。过亿元的储备项目2个,分别是风力发电项目和塞呋盾医用手套项目。驻地、进区企业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205.6万元,占总税收的14%。新增个体工商户160余户,规划新增加民营服务企业3户。现有内资企业18家,门类涉及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商砼、制药、食品、家纺等行业。
1.3 农业生产情况及建设情况09年,共投入资金380多万元完成了大龙夼至东丁家、山罩李家至大罗家、曹家洼至团顶三条连村公路共14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多户;投资80余万元,硬化村街10000多平方米;投入专项资金100多万元完成沼气建设户280户。完成镇、村两级水利项目50多项,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投资100万元对重点塘坝、水库、大口井、道路等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和修护;投资120万元对部分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全镇基础设施及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2]。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近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虽有农技、果业、畜牧等专业站办和人员,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2 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不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在调整过程中只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忽视了品牌、质量和效益,形不成规模经济。全镇3.5万亩苹果园中,将近三分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的果树,品种老化,产出率低,生产不出优质果品,跟不上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相比蓬莱市大辛店镇,果树几乎全部都是从全省范围内优选的富士系列,并且都是2000年左右栽植,果品色泽亮,品质好,产量高,平均效益是我镇的2-3倍,差距显而易见。而对适合我镇发展的优质果品,比如葡萄、梨、桃等,则几乎没有进展。
2.3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虽然存在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大部分农产品仍旧是露天交易。8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每到苹果销售季节,大部分客商和果农聚集在交通干道附近交易,严重阻碍了交通,影响了交易效果。张家庄村新发展的甜瓜-草莓设施栽培,销路不是很好。而臧家村由于“成名已久”,每到成熟季节,都有北京、天津、青岛的客商前来订货。前几年发展的凰巢坡、臧述庄蔬菜基地,也是由于没有市场,销路不好,打击了菜农的积极性,最终没能形成规模。
2.4 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高近几年来,夏甸镇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但由于农民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在我镇范围内以苹果为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部分果农由于选择套优质纸袋,收益明显。08年,新马家村的果农马文善有果林3.2亩,全部套用3分8钱的内黑双层纸袋,共计8.7万个,出产果品3.3万斤。75%以上优质果共2.1万斤,每斤按1.33元价格全部售空,累计收入3.3万多元;巨岩村果农杨同国5亩果园,全部套4分8钱的内红双层纸袋,共计10万个,共出产果品5.5万斤。生产75#以上优质果5万斤。由于卖的较晚,每斤按1.20元销售一空,累计收入6.5万多元。而套塑料袋苹果,75#以上的价格在0.5元/斤左右。如果上述两位果农套塑料袋,则分别少收入1.7万元和3.5万元。
2.5 农业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涉农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近一两年虽然建设了一些新兴的涉农民营企业,比如金色田园果品公司、马家、姜家窑等村的冷风库,但由于规模较小(总库容仅1万吨)、资金短缺等原因,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进程。而栖霞市苏家店镇果园面积和我们不相上下,但该镇建设了1500吨以上的冷风库47座,总库容达到16万吨,每年不仅将本镇所产的几乎全部苹果进行了储藏、保险,还从外地大量收购。据调查,该镇2008年苹果售价一、二级以上的是每斤1.8元,到09年5月份,冷风库储藏的苹果达到了每斤2.8-3.0元左右。除去储藏费用,每斤提高纯收入0.8-1.0元左右。而我市蚕庄镇,08年果品入库价格是每斤1.6元,到现在的出库价格是每斤3.8-4.2元左右,扣除储藏和包装费用,每斤提高纯收入1.7-2.1元左右,效益差距非常大。
2.6 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认识不高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认识不高,对农业科技接受转化率低。全镇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90%,大部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都因外出学习或打工留在外地,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从村干部到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镇政府每次组织的学习培训,参加人员多数是果园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农民,出现了“水平越高越学习,越进步;水平越低越不学,越落后”的怪现象。
2.7 规模效益不突出难以集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利用。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土地分散在农户手中,仍然局限在农业种植小范围内,调不出土地,形不成规模,也见不到效益。
3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发展特色农业夏甸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很大,涉及群众利益最广。近几年,在黄金企业的支持下,我镇建设了4万多亩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近千亩的“草莓―甜瓜”生产基地,先后成立了富冠果品、金色田园食品、姜家窑林工商有限公司等果品加工流通企业,有力促进了瓜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下步,我们将继续引导两矿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加强高新农业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帮助农产品争创名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年内,重点抓好曹家洼金矿投资500万元的300亩矮化苹果示范园项目,带动提升果业发展档次;抓好姜家窑金矿投资700万元的5000吨冷风库和果品批发市场项目,解决果品储藏销售等问题,提高果品附加值。
3.2 保护农业环境夏甸镇农业生产环境在招远市具有一定优势,但自身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冶炼的发展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应当建立起保护环境和维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3.2.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夏甸镇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应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同时也要加强巩固夏甸镇在防灾,治灾上的设施。第一: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招远市夏甸镇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全镇果品蔬菜粮油产量位居全市之首,是闻名中外的“烟台苹果“生产地,全镇果园面积5万亩,年产水果10500万公斤,其 “金夏”、“帅星”、“富冠”牌红富士苹果闻名全国,在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夏甸镇还盛产名、优、特、稀干鲜果,到2005年,有“海丰”牌优质板栗2.2万亩,年产板栗300万公斤,中华寿桃3600亩,优质红提、巨峰等葡萄1500亩,甜柿2000亩,桃、梨、冬雪枣等2400亩,蔬菜种植面积10000余亩,年产新鲜蔬菜2000万公斤,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4000亩,蔬菜大棚1000个,大小拱棚2800个,花生总产量达1100万公斤。面对如此大的农田林网络,必须合理的构建一个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的网络,合理分配土地,这样有助于最大效率的发挥土地效用。同时,加强对土地的保护,种植培育防护林,防风固沙。第二:加强配套农田蓄水防渗设施的建设。夏甸镇种植面积较大,总面积19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林地面积6.3万亩,如此大规模的种植对农业用水的需求量大。因此,为了不致在干旱时期导致农业耕作系统受损,蓄水防渗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够做到抗灾防灾,一方面又能够节约用水,实现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发展。
3.2.2 杜绝外来污染第一:加强省市排洪河道的挡污设施。招远市境内河流11个流域160余条,多为源短流急的时令河,分为渤海水系和黄海水系[3]。境内长48公里的大沽河为第一大河,界河流域为第一大流域。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51条。河流支系为夏甸镇农业输送着农业用水与生活用水,为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河道带来的污染也随之而来,为了避免由上游或者是省际之间的交叉污染,需要严密设防,对镇内河流入口要进行防污治污,保障镇内用水的安全性。第二:要加强对外来污染物的监控。正如第一条所述,不仅仅是要对镇内河流入口的控制,作为整个农业系统,和省内农业密切相关,要严查污染物的来源,争取在源头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可以通过省内各项法律法规或者是政策来督促污染单位来对污染物的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2.3 加强县内环境保护夏甸镇的经济发展不仅仅要靠农业,也要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工业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要先对镇内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第一,要加强电子产业、农产品加工销售、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调整工业发展方向,优化工业结构,限定冶炼等高污染企业的工作时间,减少此类企业的引进。第二,合理规划和调整工业区布局,在生态农业区、水源上游等地区不进行重工业高污染企业的建设,将生态农业区和工业区分离。
3.3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农业技术普及程度的关键因素,因为农民是实施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高低[4]。鉴于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大农民素质提高。
3.3.1 加强农民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农业措施的落实是由农民充当主体,农民的思想观念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科技到位率及相关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农民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直观重要。多种形式来普及教育范围,如利用电视,广播,农民小报,黑板报,农民夜校,科技下乡等形式来普及教育,让农民能够及时关注农业新动态,掌握更新的技术,更新旧观念。有效利用当地的教育条件,挖掘各种教育途径,按照农民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接受知识程度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主要从三方面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一是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或者是后备劳动力的培训。对接受能力较快,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对他们进行实际技能上的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尽快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农业实用技能的培训。将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负责人及农村技术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5],通过专家讲座、实践操作指导、观摩教学等方式进行,全面教授或培训农业操作的相关技能和注意事项;同时,对那些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农民,采用上门咨询式服务,农民提出遇到的问题,到场专家予以指导,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因为农业系统是一个符合系统,不仅仅是要在夏甸镇内开展教育,对招远市甚至是对整个省的农民展开撒网式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主要面对的人群和对象是:退伍军人、发的农民、重点对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力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最终也使他们成为适应二、三产业发展技能型人才。
3.3.2 控制人口数量夏甸镇的人口在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在快速减少,但是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2007年夏甸镇辖78个行政村,有5万人,总面积19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林地面积6.3万亩,人均耕地2.06亩。按照增长率计算,到2025年人均耕地面积0.7亩,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标准。因此人口的增长将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限制,所以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时刻不能松懈。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要常抓不懈,要清楚的认识到,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经济的增长也是牵制。人口素质的提高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提高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有几率、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新一代,接受知识的普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控制,也能提高人均自然禀赋资源量,这也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4 深化体制改革现有的产业化服务体系、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制度、农业政策以及农业社会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合理因素。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消极影响,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制度、政策、技术上的创新,不断推动农业可持续的发展。
3.4.1 农业保险制度建设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夏甸镇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国外对农业采用保险公司承保,生态环境监督部门监督的形式,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能够减少农民的损失,提高种植积极性,两部门共同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所以,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结合夏甸镇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农业保险的制度,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作为一个复杂的农业系统,不仅仅要完善制度,还要对配套的服务体系进行完善。
3.4.2 完善农村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农业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将统一经营与散户经营结合起来,以扩大规模化和产业化为主要目标,以此能够最大程度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市场化手段,配套相关服务体系培育出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发展出农业中介组织,完善市场体系。
3.5 应用新技术的推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发展的源动力[6]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因此,农业科技的革命是必须的。用科技手段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推广八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业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①农牧结合生态农业系统建设;②推广农作物生产循环利用技术;③推广应用新型化学农资;④推广应用精准农业技术;⑤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利用技术;⑥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技术;⑦推广应用轻型简化栽培技术;⑧推广应用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技术。通过应用新技术,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施用与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投入,培肥地力,使土壤常种不衰;充分利用废弃物栽培微生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使用对人畜安全无害、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的新农药以及可光解固化的农用薄膜,减轻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地提高精确性,避免盲目性,节省材料,减少过剩所造成的浪费与污染;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的施用所造成的产品与环境污染;实现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体系,摆脱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农业生产环境。
3.6 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依据夏甸镇的具体情况,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模式选择上应选择集约型农业模式。集约型农业模式是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投入,持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集约化经营的资源节约型农业。集约化的目标是:开展多种经营,持续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的有效经验,持续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合理利用、开发和改善农业资源,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4结论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的一个强大支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适应人类生存而进行的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了夏甸镇在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这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制约,明晰了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锋.关于加快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287-290.
[2]宝华.在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6):1-5.
[3]张宁.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手段[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2):36-40.
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的消耗大、利用率低,农业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等问题,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土壤与肥料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的根本。但目前,土壤和肥料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土壤肥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土壤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各种农作物生长繁育的自然基地,土壤具有营养库、养分转化和循环、雨水涵养、生物支撑、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等重要作用。统计资料表明:人类消耗的约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源自土壤。从一定程度上讲,土壤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是人类宝贵的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农业生产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全面地、持续地和协调地供给植物以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的能力,是衡量土壤资源质量的重要指标,肥沃的土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土壤肥力,防治土壤退化的综合治理纳入发展农业与整个国家经济计划之中。
1.2 肥料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能增加农作物产量。土壤养分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基础,肥料则是土壤养分的主要物质来源。因此,肥料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表明,在提高单产方面,化肥对增产的贡献额为40%~60%;合理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如可提高蔬菜、瓜果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其他营养物质含量,提高棉花衣分、绒长等;合理施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使土壤养分含量持续增加,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等;合理施肥能减轻农业灾害,如合理施肥使作物茎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等抗逆能力大大提高。在未来农业中,肥料在提高产量与改善品质方面会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我国有限的耕地和众多的人口的农业发展现状,施用化肥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2 土壤肥料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不科学施肥和过度施肥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
一些地区由于过度的施肥,比如说氮磷,从而导致地表水产生富营养化的现象。没有腐熟的有机肥和含有铬、氟等有毒元素的化肥,很容易造成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再加上各种各样的金属片、玻璃碎片、塑料薄膜等很容易破坏土壤原来的结构,从而降低土壤的肥力。
2.2 土壤养分缺失,土壤的质量下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增加产量,人们开始大量的使用化肥,且使用方法不当,导致耕地的质量不断的下降。而且,人们逐渐忽略了有机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养分缺失。主要表现为土壤的基础肥力下降,土壤的物理状况下降,缓冲能力下降,土壤的各种各样的污染剧增。调查显示,我国有55%的耕地是缺磷的,55%~65%的耕地是缺钾的,这都成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巨大问题。
2.3 化学肥料与有机肥的施肥比例不均衡
在施肥比例不均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氮磷钾的施肥比例不均匀。钾肥的施肥比例相对于氮磷的施肥比例来说是比较低的。单质化肥、低浓度化肥的施用比例高,高浓度的化肥施用比例小。过多的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施用的比例较小,这也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3 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土壤肥料问题的建议
3.1 建立和健全耕地资源保护法
当前土地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导致耕地保护工作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进一步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明确耕地资源保护立法的价值,调整耕地保护法律关系,是保护耕地应用的重要措施。此外,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和破坏耕地,强化耕地利用管理,并建立基本农田建设保护区,加强耕地资源的研究等都是解决目前土壤有效利用问题的有效措施。
3.2 加强土壤肥料的监测与研究工作,提升土壤肥力
对土壤肥料的有效应用的准确监测,可以实现对土壤肥料应用情况的准确把握。土壤肥料的有效监测手段有国家肥料效益试验网络等,该网络能实时地掌握土壤内部氮钾磷的分布状况和对作物增产所产生的作用。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全国范围内资源的共享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
3.3 大力推广微生物肥料,提升土壤的肥力
一、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道路、农村住宅等建筑占用耕地现象日趋严重。据统计,1979-1987年九年间,我国共减少耕地350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40万公顷。同时,耕地质量也严重退化,主要是土壤盐渍化和肥力下降,全国盐碱地总面积超过3340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596。
二、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草场退化严重
近年来,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0多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多,沙漠化面积也成扩展的态势;在20世纪的50-70年代,每年为1560平方公里,至80年代为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更上升至每年2460平方公里,有四亿人口笼罩在荒漠化的阴影之中。由于过度使用地力、超载过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另外,由于盲目垦植,我国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达到0.5亿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产草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率30%-50%,优质牧草覆盖率下降15.496—32.6%。
三、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常规农业集约化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持续提高。目前,我国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已接近或超过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化肥年使用量已达4000万吨以上,按播种面积计算达400千克/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千克,公顷的安全上限。我国农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总用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约2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位,每年使用农药达3亿公顷次。其中包括一些高毒性、高残留品种,有机氯农药虽已停用十几年,但在许多食品中仍能检出。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一般不允许用于蔬菜、茶叶等食用作物,但由于其杀虫能力强,农民将其滥施于蔬菜造成中毒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截至20世纪末,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面积达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面积为130多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万吨;另外还有1200万吨粮食受污染而超标,二者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使用量大。长期使用农药造成病虫草害物种抗药性增强,导致农药投入量有增无减。30年来我国累计使用DDT约40多万吨,占国际总量的20%。1997年我国农药总产量达到41万吨,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25万吨左右,是世界上第二大农药生产与使用国,仅次于美国。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在农业和食品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农业和食品生产的高速增长,是靠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利益换取的,中国农业高速发展是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资源代价的,而且必将进一步从根本上制约农业和食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解决对策
1、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产品。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料。研究表明,污泥复合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和土壤培肥效果明显优于化肥,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日益突出的污泥资源化的出路问题。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污泥经无害化处置后,在正常施用量下,污染土壤的风险较小。可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和可降解塑料薄膜,有利于缓解土壤污染的恶化。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15-1
现今,我国农村经济正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地向前进着,以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为主,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中国的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些变化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存在农业资源浪费现象,土地流失严重
由于有些地区人类活动的无计划性、不科学性,过度的开垦农田。人为的破坏植被,自然环境严重遭到破坏,土地水土流失严重。还有些地区征用大量农村土地用于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毁坏大量农田。近年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使一部分耕地被搁置抛荒,造成土地资源被浪费。
1.2 农业经济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我国农业发展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还存在农业经济结构不太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农民不能准确的掌握市场的经济需求变化,经济作物的种植存在跟风现象,造成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均衡。
1.3 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人均占有的耕地较少
我国农村人口比较多,占总人口比重的80%左右,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劳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率比较低,它在农业增产的应用中所占的比重只有40%,这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发达,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有限,农民的文化程度有待于提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耕地的面积却不是最多的,能供人类生产的土地面积就更少了,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及全球人均的7%。用少量的土地来供养大量的人口,给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改变旧的理念,树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
要想完成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农业的转变,需要从改变旧的观念开始。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传统保守观念深入人心,这些观念严重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使农民改变这些落后的观念,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顺利的开展。要改变传统的农业资源无限的观念,认识到农业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还要充分的利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改变传统的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生育观念,积极的支持和落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农民逐步地接受新的生育观;改变传统粗放经营模式,树立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模式。根据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转变我国农业产业和经济增长方式。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当地的主导产业,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经营一体化,形成一个产业链条。树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内化科学的自然观,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
2.2 处理好农业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农业资源与人口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要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改变以往农业生产活动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现状,使农业资源与人口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活动的开展首先要保护和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合理的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之中,构建一个生态、循环的农业经济模式。
2.3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扩大科技在农业中的使用范围
政府要把农业经济的发展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的创新农业工具,研究开发新的粮食品种,提高农业的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将科技成果合理的运用到农业的发展中,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新的科技成果,不仅能够有效的利用已有资源,还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4 不断开创新的管理机制
合理科学的发展机制,不仅能够起到规范参与农业经营主体活动的作用,而且还能使农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认为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农业资源保护、更新和合理利用机制,确保农业资源能够满足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需求;二是建立全面控制环境的机制,优化农业的生态环境;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对土地的总体规划、总体利用,强化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
3 结语
我国农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全面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玉婕.探讨中国农业经济环境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1,(02).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20
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在对环境方面也带来了很大污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这一问题的重要应对方法。在山东的林业发展中,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科学实施,就能在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保障环境生态平衡。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就比较有利。
1 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问题分析
1.1 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1.1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优化改善有着积极作用,有利于生态的平衡发展。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愈来愈大的时代,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通过林业的种植就能对这一问题得以改善,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有机结合[1]。将林业资源进行扩大化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比较有利,对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等也有着积极作用。
1.1.2 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稳产以及增收的作用也比较突出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业的稳产增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在健康化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上得以充分重视,尤其是对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林业上进行加强和完善,就能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基础的产业发展也比较有利。
1.2 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
1.2.1 从我国山东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来看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使得林木的不合理密度有了进一步增大,在林木的生产环境上得到了改变,从而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带来相应影响[2]。加上单一化的树种就比较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上很难进行预测。
1.2.2 山东的林业发展中在山区林业方面还存在着相应问题
山东人民通过对森林来获取生活资料的思想比较深,从而就比较容易出现对森林的乱砍滥伐的现象,这对原有的自然植物的破坏就比较严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还有是山区建设的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在对一些新技术的掌握上存在很大难度,这些就会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相应影响。
2 山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提高
对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要进行加强,从而有效保护森林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生态文明的发展开始逐渐的崛起,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上也得到相应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也对林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只有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上进行有效提高,才能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2 为促进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就要能注重生态高效林业的优化发展
在生态高效林的发展中要建立在和环境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上,对林业产品的生产得以重视,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对新的造林技术的应用要能充分重视,选择树种的时候和当地的发展特色紧密结合,在布局上要科学合理的呈现,将立体式的开发能够得以充分重视,将生态林业和生态农业进行科学的结合。
2.3 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还要能充分重视林业的特殊地位,在资金的投入上能够稳定持续。森林有着公益性强以及可再生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生长周期上相对比较长,造成破坏之后就很难再恢复[3]。可持续策略的实施,要充分注重对阶段林地所有权以及经营权分离下的问题,对大范围集体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充分重视,对林业的特殊地位要能得以充分重视,对以往的林业不合理的问题要能充分重视。
2.4 为保障山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能充分注重相应的法规建设
这一措施的实施也是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措施。当地的政府要结合实际的发展,进行制定相应针对性政策,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实施[4]。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的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经济提高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山东林业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方法措施的科学实施,要能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加强,才能真正有利于实际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代,保障环境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比较重要,此次从理论上对实际的林业发展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吉芬.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
(22).
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在对环境方面也带来了很大污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这一问题的重要应对方法。在山东的林业发展中,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科学实施,就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保障环境生态平衡。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就比较有利。
1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问题分析
1.1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1.1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优化改善有着积极作用,有利于生态的平衡发展。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愈来愈大的时代,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通过林业的种植就能对这一问题得以改善,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有机结合[1]。将林业资源进行扩大化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比较有利,对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等也有着积极作用。
1.1.2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稳产以及增收的作用也比较突出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业的稳产增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在健康化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上得以充分重视,尤其是对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林业上进行加强和完善,就能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基础的产业发展也比较有利。
1.2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
1.2.1从我国山东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使得林木的不合理密度有了进一步增大,在林木的生产环境上得到了改变,从而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带来相应影响[2]。加上单一化的树种就比较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上很难进行预测。
1.2.2山东的林业发展中在山区林业方面还存在着相应问题山东人民通过对森林来获取生活资料的思想比较深,从而就比较容易出现对森林的乱砍滥伐的现象,这对原有的自然植物的破坏就比较严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还有是山区建设的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在对一些新技术的掌握上存在很大难度,这些就会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相应影响。
2山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提高
对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要进行加强,从而有效保护森林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生态文明的发展开始逐渐的崛起,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上也得到相应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也对林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只有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上进行有效提高,才能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2为促进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就要能注重生态高效林业的优化发展
在生态高效林的发展中要建立在和环境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上,对林业产品的生产得以重视,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对新的造林技术的应用要能充分重视,选择树种的时候和当地的发展特色紧密结合,在布局上要科学合理的呈现,将立体式的开发能够得以充分重视,将生态林业和生态农业进行科学的结合。
2.3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还要能充分重视林业的特殊地位,在资金的投入上能够稳定持续。森林有着公益性强以及可再生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生长周期上相对比较长,造成破坏之后就很难再恢复[3]。可持续策略的实施,要充分注重对阶段林地所有权以及经营权分离下的问题,对大范围集体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充分重视,对林业的特殊地位要能得以充分重视,对以往的林业不合理的问题要能充分重视。
2.4为保障山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能充分注重相应的法规建设
这一措施的实施也是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措施。当地的政府要结合实际的发展,进行制定相应针对性政策,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实施[4]。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的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经济提高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对山东林业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方法措施的科学实施,要能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加强,才能真正有利于实际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代,保障环境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比较重要,此次从理论上对实际的林业发展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刘健 单位:山东省蓬莱市林业局
参考文献:
[1]沈吉芬.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
0前言
一直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始终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农业经济也被视为我国的民生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坏境与自然资源都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与损耗,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则必须确保未来农业经济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只有选取科学可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可解决我国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难题,进而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科技能力非常低
由于长期的贫困生存环境的影响使得农民综合素质一直无法提高,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只有一少部分完成了高中学业,也就是半文盲、文盲比例达到半数以上。在农村教育中,九年义务教育执行并不是非常理想,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基础学业。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教育在农村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是原高中改制而来,缺乏专业性,教学缺乏吸引力。此外,由于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存在着动力不足,科研水平不高,农业科技研究人员缺乏农业服务方面的意识,农业投资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农村资金也呈现出外流的形式,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1.2缺乏现代化信息获取能力
时代的不断发展促使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这就使得人们对社会各行各业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稳定发展,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不断的丰富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将农作物进行有效的推广,在农业资源信息获取方面,则存在着滞后性,仍然采用原始销售方式,农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农作物发展空间非常的狭窄,农业经济发展缺乏整体发展的潜力以及发展的实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并不是非常理想。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
2.1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有效协调,提升人们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意识,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乡镇领导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强化生态环境方面的意识观念,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规章制度,不断的加大对生态环境发展的实际保护力度。乡镇管理工作部门需要号召农民加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认识,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以及其他的农业类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资源方面的保护工作,不断的加大实际保护力度,保证耕地不被随意的侵占和破坏,防治水土流失,为土地使用提供便利,为森林资源以及水资源等提供保护,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尽可能降低损耗,提高更高的经济收益。
2.2注重农业经济发展转型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农作物种类,引进多样化的经济作物,同等土地面积下,不断增加农业的产出性效益。在进行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选择科技含量高、高效益的农作物,提升农业的种植效率。需要不断的发掘农作物附加价值,借助深加工的方式来进行销售,提升经济效益。在进行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农业分配比例的合理性,还可以适当的加大在林牧业方面的比重,加快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发展布局的合理化。农业经济发展中,需要注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开辟,根据农村条件来实现农村资源的最大化发掘,为农村经济发展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型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市场调查的科学性,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入手,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及预测,扩大发展空间,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农村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集约化的发展形势,转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转变,树立市场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意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在农业资金、人力以及物理方面的投入,提升农民整体性收入,为农村发展尽可能保留劳动力,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方面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拓宽农民事业,转变传统农作物种植理论以及农作物发展理念,实现农作物在种植结构方面的合理化。乡镇企业管理工作部门需要加大扶持的力度,为农业种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加大在资金方面的投入,提升乡镇企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经济长效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网络布置,让农民能够利用网络来实现现代化学习,利用网络媒体来关注农业发展动态,对农业总体发展提供基础的判断。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网络信息拓宽农产品实际的推广力度,避免出现大收低收益的现象,尽可能减少在对外销售方面的运费,拓宽销售途径,提高整体收益。此外,还可以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来丰富农业信息,注重潜力农产品的发掘以及引进,降低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业收益。
2.4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即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以及农业本身的良好生态系统,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遵从整体大局观的循环再生理念,再通过一些类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合理地去调整农林牧副渔的生产结构,从而形成生态与经济的完美互补,促进人类与生存坏境的和谐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5发展集约型农业
中国属于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基于这一国情,我国学者提出继续集约型可持续农业的概念。集约型农业是把一定量的劳动力和成本,集中投入到有限的土地中,运用集约经营手段开展农业生产。集约型可持续农业主要表现为加大力度推行农田基础建设,发展灌溉,科学施肥,改造低产田,运用农业新技术,选取优良品种,实施机械化生产等。
2.6结合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巨大的联系,科学技术的运用同样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运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追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科学技术水平,利用科学知识与技能维持农业的产量。例如,科技的利用能够大大降低人力资源,提升生产的效率;同样,利用科学的计算能够帮助当地农民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科学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中央及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需要解决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提供保障。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正是处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地区经济以及科技等方卖弄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农业经济发展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就需要调动社会各方理想,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为了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城镇管理工作部门需要了解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民生态保护方面的意识,不断的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加大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投入,借助现代化信息,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联寿,李泉泽,贾志森,张素珍,智建奇.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01):93-96.
[2]李芒h.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57-7358.
关键词:土壤肥料;存在问题;重要作用;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生产占据重要的基础地位。粮食生产,是我国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而土壤肥料对粮食安全产生有直接影响,基于此,对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的相关措施。
1土壤肥料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土壤养分缺乏,质量下降
农户们在粮食或者蔬菜种植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农户们为了追求作物产量,对有机肥的用量不足或忽视的现象普遍存在,使用大量促生产肥料,如化肥等,而忽视了有机肥,造成并加剧了耕地质量的下降。随之下降的还有土壤基础肥力与土壤缓冲能力,据有关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显示,很多耕地处于缺磷及钾状态,还有部分耕地不同程度的缺硼、锰、锌。同时过量不合理化肥的使用,造成各类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1.2施肥比例与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对有机肥、化肥的使用比例不当,尤其是在氮、磷、钾等肥料的应用比例上不均衡,表现在对钾肥施用过少,而氮磷超标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大部分农户,过于追求作物产量的增加,往往施用较多的化肥,而忽视或较少使用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保持造成不利影响。
1.3化肥的利用率低
农作物的不同,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也不一样,如稻米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氮肥,而蔬菜生长则需大量的钾肥,同时在农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也会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各异。若违背农作物生长需肥规律,会使农作物无法吸收的微量元素,滞留在土壤里,造成微量元素的积淀,从而会改变土壤的结构。
2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2.1施用微生物肥料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在土壤肥料中,且在各农业试点区域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施用微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已成为今后土壤肥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如对有机磷细菌肥的施用,能够分解土壤的有机物质,可提升土壤的肥力;对菌根肥的施用,可有效增强农作物根部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对抗生素的施用,可以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以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2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有效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农作物种植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手段。针对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用肥不合理问题,如氮肥不合理的施用,会造成土壤营养成分失衡。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明确土壤中所缺成分,并及时对所缺少的肥料进行有效的补充,并通过平衡土壤的养分,对土壤的肥料性质结构进行有效改善。测土配方技术可以清楚了解到土壤中所缺少肥料的种类,并有针对性的给予补充,以达到满足作物生产需求,同时又可实现土壤肥料供需平衡的目的,大大改善与提高了肥料合理利用率。
3土壤肥料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1土壤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必要与基础条件,对农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土壤的重视,能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有关资料表明:人类所消耗的热量,以及蛋白质与纤维绝大部分都直接来源于土壤。也只有抓好以土壤资源为基础的粮食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吃饭与生存问题。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稳定社会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业经济是一种资本高度密集,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主要体现的是集约化思想,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种种因素影响,导致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日益尖锐。力求从技术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集约化生产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发展是解决这些矛盾、冲突的突破口,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经过体制改革,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在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的条件下,能够永续利用农业资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最终满足现代人类以及我们的千秋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生态环境、农业、农民、农村等多个领域,强调实现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类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都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确保农产品的稳定供给,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丰富社会产品,重新调整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投入。③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合理开放、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作物面积比例较大,主要用于蔬菜以及果树的种植,但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无法及时、准确的把握市场经济需求的瞬息万变,常常会存在跟风现象,导致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趋同,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滞后、脱节,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较为严重。
2.2农业经济增长缓慢
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大力发展工业以及城市建设为主,采用剥夺农民以及剪刀差的农业补偿方式及支持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大量的农业资金流入城市以及工业产生,农民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积累并投资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2.3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
我国农业发展规模较大,但缺乏科学、系统的规模化管理制度,种植较零散,导致农产品品种以及质量水平较低,同时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农产品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达到国际相应标准要求,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农民不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集中式进行规模化种植高质量农作物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4生态环境恶化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机械以及农业化学品位主,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严重浪费水资源,一方面导致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也对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②农膜、农药、化肥等会破坏土壤、大气以及水体的自然生态循环,其使用残留物也会造成严重污染。③过度使用化肥、地下水以及农业机械导致土地板结以及土地盐碱化问题较严重,可适用土地面积大大减少。④一些规模化经营的农产品加工厂的废弃物,家畜养殖场的粪便,农业生产消耗产生的废弃物,对农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都有较大的破坏力。⑤人类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农业资源,水土流失以及土壤沙漠化问题凸显;使用的农药等农业化学品会在农产品中残留一些有害物质,人们的安全饮食问题得不到保障。以上问题都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3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
3.1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与经济效益高度统一
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有效利用,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应不断改善、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
3.2综合利用资源,提高初级生产力
所谓初级生产也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农业经济发展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开发并利用,对可利用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增加可利用土地的面积。
3.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形成技术密集型农业
科学技术是任何一个产业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成果,突破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形成技术密集型农业,使资源、技术、农业以及社会都能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4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1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未来农业经济发展应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应不断学习并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先进的一些技术,并适当引进农业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积极引进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进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使农业科技不再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力落后的主要原因。
4.2建立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机制是确保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首先可以建立农业合作社,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以及生产机械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提高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率,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应实现农业产业化种植,引进高价值的经济作物进行统一种植,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4.3加强农业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护
①可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生产方式,避免农业灌溉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环节水资源紧缺问题,也选择可以使水资源不受污染的农业技术,避免造成水体污染。②应尽量减少农药、化肥以及农膜等污染,选择低污染或污染,同时有助于生态良性循环的“清洁”农业技术。③国家应加强对农业资源的控制以及宏观调控,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盲目追求农业经济收入的行为。同时加强草原退化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治理力度,积极实施退耕还林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④应在农村建立农产品的深层次加工,以及农副产品的回收再加工系统循环产业链,提倡循环再利用、多次重复利用的节约思想,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不断探索与实践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多矛盾和问题,我们应坚定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创新并发展农业科技,坚持生态保护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佳穗.农村法治问题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11(6).
[2]王亚辉.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析[J].现代农业,2011(10).
(一)有助于优化生态环境
人们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看国家的生态环境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的状态。现实是,人们的各种生产活动已然对现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要做到合理开发,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以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发展国家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农业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尤其要处理好农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为了实现农业经济长期发展,现阶段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合理科学地使用农业资源,增加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投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扶持力度有限
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扶持至关重要。比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都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政府为农民提供信贷服务,培养技术人员,但是由于农业管理的分散性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局限性,扶持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薄弱
从我国当前农业经济模式看,自“”后,农业耕种和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这种耕种方式不便于统筹管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结构分析需要精通经济学、农业科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高端人才,而以我國的农业经济现状,并没有可以借鉴的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并不顺利,需要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建设。
(三)生态农业推广难度大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自我学习能力较弱,通过专业人员培训无法做到覆盖面的高效拓展。并且,农村地区的信息设施不完善,农民很难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将其转换为生态农业的一手资料。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对农民的培训教育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个人能力水平影响着农业的生产水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其加强对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技术的学习。
(二)开展多元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农业发展中,多元化的生产模式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比较滞后,一些地方的优质资源没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农业种植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鼓励种植户进行多元化发展。要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大力发展养殖业,促进协调农林牧渔业的多元发展。
(三)加大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
在农机推广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农业部门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建立农机推广的相应政策和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农机推广过程中的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对农机推广的各种投入。各级农业部门也要积极加强农机推广项目的建设,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为农机推广提供更多保障。另一方面,在农机推广过程中,还要加强全程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管理,对农民使用农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及时解决,从而引导更多的农民学会科学使用机械,进行机械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