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0:14: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影视文学策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国际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学生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高职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当中要充分的认识到现阶段教学模式革新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掌握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当中也要多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1学生的学习问题
高职学校由于生源类型复杂,既有高中生又有中职生,学生的英语水平薄弱、基本功不扎实、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口语和听力训练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原本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也缺乏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不尽人意。
1.2教师的教学问题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锤炼,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英语知识点过于枯燥乏味,不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所以学生很容易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提升和拓展。再加之教师多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当中缺乏灵活性,学生在进行沟通过程中对于英语背后的文化认知能力较低,无法进行积极的提升和完善。
2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2.1对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重视跨文化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中要积极的灌输国内外的文化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较高语言沟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要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完善自身的逻辑思维意识,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也要在教学当中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并且将英语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当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2.2语言与文化融合是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将英语教学知识与学生的专课进行互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过程当中更好的了解自身的专业课,完善自身的学习思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交际法的持续推广,在英语教学当中强调社会交际作用和运用的重要功能。因此,教师要及时的创新教学理念,增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互融合的频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善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
3高职英语教学当中跨文化教学策略
3.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自我作为教学中心,利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不能够很好的启发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过于被动,不利于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提高教学素养,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拓展。教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3.2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由于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弱,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当中,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进行教学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职学生也应学会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知识巩固,促进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发展。
3.3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228-01
中学校园属于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像化学、生物等课程中大多数需要在实验室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校园安全中不可忽略的环节。如何提高和培养教师、学生正确的理解和预防化学安全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化学实验室因条件限制、通风效果、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的维修等都可能导致事故隐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除了改善实验室建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化学老师、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培养他们有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1 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见安全问题及预防
化学教师不仅要自己熟知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同时也要知道和教育学生遵守各项操作规定,并熟悉预防和应急常识。
(1)严格遵守操作规定,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如果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
(2)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对于不熟悉或是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试验中严格按剂量要求操作。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4)药品混入杂质引发的安全隐患。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5)确保实验室空气流通的畅通。如制氢气、乙烯、乙炔、二氧化硫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
(6)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选择安全性好、毒性低、不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化学实验。
2 化学实验中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理
2.1 割伤
在实验中学生会用到大量的玻璃仪器,由于疏忽操作会导致割伤,采用消毒棉棍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小心取出伤口中的残余玻璃碎屑,用蒸馏水洗净,然后将红药水涂上碘酒或其他消毒剂,或按紧伤口,并做简单的包扎。若伤口比较严重,出血较多时,可在伤口上部扎上止血带,用消毒纱布盖住伤口,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2 烫伤和烧伤
轻度的烫伤或烧伤,可用药棉棍浸90-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高锰酸钾溶液擦伤处至皮肤变为棕色,然后涂上烫伤药膏。较严重的烫伤或烧伤,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要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伤处,立即送医院治疗。
3 化学灼伤
发现化学烧伤后,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袜,随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15-20分钟。应于最短时间内进行冲洗,冲洗抢救如同救火,要争分夺秒,冲洗需要反复而彻底地进行。有条件时边冲洗边用pH试纸不断测定创面的酸碱度,一直冲洗到中性(PH=7)。
(1)干石灰或浓硫酸烧伤,不得先用水冲洗。因它们遇水反而放出大量的热,会加重伤势。可先用干布(纱布或棉布)擦试干净后,再用清水冲洗。
(2)如确定是酸碱类化学烧伤,慎用低浓度的弱酸、弱碱进行中和处理。酸性烧伤可用清水或2%的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溶液冲洗;碱性烧伤可用2%醋酸溶液或2%的硼酸溶液冲洗,冲洗后涂上油膏,并将伤口扎好。重者送医院诊治。
(3)溴灼烧,应立即用石油醚或苯洗去溴液。或先用水冲洗,在用碳酸氢钠溶液洗,然后再用甘油涂抹,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可对着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内注视片刻。
(4)氢氟酸烧伤,氢氟酸不但能腐蚀皮肤、组织和器官,还可腐蚀至骨骼。经常是麻痹1-2小时后才感到疼痛。万一被氢氟酸(包括氟化物,它们能水解成氢氟酸)烧伤,应立即用水冲洗几分钟,然后在伤口处敷以新解配制的20%MgO甘油悬浮液。
市场营销策划学是营销与策划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专业课程,这门学科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面对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时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如实践场所、实践条件缺乏,课时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讲授该门学科时大都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容易的感悟和理解。对于如何去利用和把控好案例教学法确实值得广大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
1传统的市场营销策划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只注重理论灌输,学生领悟差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策划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依托教材,为讲授理论而讲授理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理解时也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中,对于市场营销策划学中很多的策略,都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可能还抱有怀疑的态度,所以效果很差。而对于像高职类的学生来说主要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理论灌输,对于高职类的学生来说那就很是不太实用。1.2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讲授理论时,总是老师一个在满堂式的灌输在讲台上“不亦乐乎”。把学生忽略,学生只能在学习中被动拼命的记老师的讲授笔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长期以往在学习上就没有积极性自己也不会发现问题,而老师还认为学生学得不错。
2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策划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把理论讲授和案例教授结合使用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较多,对于接触企业的机会较少,对于在市场营销策划学中讲授的很多理论,并不能够理解,所以在讲授很多策划方法时应结合某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让学生首先在感性上就认识到市场营销策划学。比如在讲授为什么要学习市场营销策划学时,就可以举一个某企业在通过某项促销来提升自己的销售量,为什么该企业的销售量会提升呢?那是因为该企业做了某种促销活动,而这项促销活动企业又是怎么去做的呢?通过这样的一些形式的案例讲授,那么学生就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市场营销策划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就明确了。通过案例讲授也能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学生更加容易理解。2.2案例的分享在讲授案例时,通过案例讲授完之后,让同学们来就这个案例做充分的讨论分享,在讨论分享中来提高自己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讨论老师也可以知道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在案例讨论中学生也可以知道案例中的企业如何去做的,为什么这么去做?如果是自己去做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呢?例如,在讲授新产品上市策划时,讲到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产品,采取什么渠道,什么推广方式。我们就可以借助“脑白金”的案例进行介绍,史玉柱为什么做脑白金呢?是因为史玉柱进行很多调查发现:一是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提升;二是现有保健市场没有领导品牌很多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不知道要买什么。有市场需求又具备良好的外部竞争条件,所以决定推出脑白金产品。人们购买保健品的场所多为药店和超市,市场中因为没有领导品牌,所以进入市场不需要快速树立领导品牌形象,迅速占领消费者的头脑,因此高价格高促销是非常不错的市场推广手段。经过努力最终脑白金迅速在市场中树立了品牌形象,获取不错的销售业绩。通过这种方式去讲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新产品上市策划的做法了。也可以去讨论“脑白金”的市场操作手法是不是最佳。2.3设置不同案例来讲授所谓不同案例来讲授就是就某一种类似的产品,在采用不同策划时,结果产生的效果的不同,以此来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规律性。学生通过两个正反的案例的学习,对理论理解就不再是简单化,将来在工作中就不会纯套用理论,知道面对不同具体情况来运用理论。这样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会有更深的内涵理解。那么掌握的程度也就不同。2.4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实践中教师在讲授完之后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对于在课堂中讲授的案例,学生自己可以就课堂中讲授的案例中的自己想法具体去实践一下。形成一种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
3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策划学中应注意哪些
3.1案例的选择科学性在讲授案例时,对于要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很多老师并没有考虑太多,而应该更多的去想这个案例是否科学、是否恰当、否全面。因为如果案例选择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理论说服性的降低。那样就起了相反的作用了,学生也就对学习会失去兴趣。3.2应正确把握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的关系理论是分析问题的基础,而案例恰是对理论知识的印证。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首先要立足于将理论知识的内涵讲透彻,让学生弄清楚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如何应用。在此基础上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让理论知识更有支撑,更有说服力。既一味的讲理论,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只讲案例又会显得课堂很散乱,没有凝聚力。因此,应当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辅以恰当的案例分析,让课堂内容更充实饱满。3.3案例选择的少量性所谓案例选择的少量性就是在选案例时要尽可能的少,不要太多而应更多尽量考虑最好用一个案例说明一个知识点的所有问题。如果一节课的案例过多往往可能导致学生接受的信息太多,学生难以接受。一个案例贯穿也能说明理论的联系性,就更加有说服力。3.4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及时进行总结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讲解案例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当学生讨论的主题偏离方向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和纠正。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加以提示,启发学生的思路。在讨论或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加以总结,既是对学生积极参与的肯定,同时又让案例教学的过程更加完整。
总之,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必须综合来应用,充分让其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作者:洪俊国 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耀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5,(06).
[2]陆施予,何红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5,(02).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课堂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对各种英语知识的兴趣,英语教师面临的任务以及挑战越来越大,为了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英语教师开始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进行革新,在新课改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了一定提升。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投入逐渐增多,比如多媒体投入、教师的投入等,都为英语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不断提升。人文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措施,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二、初中英语人文化教育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英语教育是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英语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因此对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革,加强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形成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主的状态进行改变,使得学生可以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新的学习环境,对传统的实践能力观念进行改变。围绕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念的目的来发展,不能强制学生进行实践能力。
2、加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生活教学
生活教学是初中英语人文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进行情景设置时,应该要以日常生活为原型,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拟定的场景比较熟悉,从而可以加深对所学的英语知识的内容的理解程度。此外,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各种生活素材的累积。英语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加强各种素材的累积,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累积还不够,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素材的累积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以及解题效率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常常容易感受到没有素材可用,为了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使得学生可以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区委,就应该要对学生的教学素材进行丰富。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依靠通用的教材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通用的教材中很多学习的内容都比较枯燥,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发掘的东西可以用来当做教材,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英语教育,应该要加强对生活中各种教材的合理运用,促进学生对英语内容建立一种系统的知识框架,并且尽量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各种场景作为教学的背景,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对英语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阐述,从而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一、新世纪的英美文化教学
(一)演进中的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交际”,将语言视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则是“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输入、面对风险、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交互性语言以及交际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学同时涉及了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元素,师生通过语言交际和互动来完成课堂实践,传统的交互式教学理念只是要求一个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展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交互教学的课堂已经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等多维的模式。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即是交互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应该和老师之间有互动的过程,还必须投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与竞赛的环境当中去。英语教学课堂搭建了一个人与人对话,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更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动。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还能够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将语言学习有效性最大化。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必然联系
在二十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英语教育必须紧跟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针对生源的特点,结合办学的条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英语教育并不满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将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交流广贯穿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学主要指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从英美文化知识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知识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这类知识常被称为事实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交际文化则侧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行为,包括问候、致谢、道歉、称呼语等;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语、谦逊语、客套语、禁忌语等词语的运用。这种文化知识常被称为行为文化,是属于英语文化意识范围的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是决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顺利和成功的关键。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好这两类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需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
二、交互式英美文化课堂教学
既然西方文化的学习是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美文化概况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Swain就已经提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人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人,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更进一步的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并认为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补充盲点的欲望,从教材教法各环节着手营造输出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输入的内容用英语表达。根据这一理念,将一门单纯英美文化概况课变成一门融“阅读”与“口语”为一体的课程,是可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将阅读课程与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相结合,通过包括专有词汇、句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先关信息的学习,进行知识的“输入”,同时加以阅读技巧的训练,再通过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以提高口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借助“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概况”等相关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技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提提高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美国家及文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输入”,再通过口语活动的方式,又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即实现知识的“输出”,从而实现“读”与“说”两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变为自己的信息点,从而从容输出的过程。
转贴于 (二)交互式教学的读说策略
1、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英美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性输入的学习,阅读是必经的过程。各种相关的主题,包括国家历史背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学发展,以及体育活动,外交政策、节日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天罗地网,涉及到了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进行详尽地阅读,才能系统地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由内而外地理解其文化特质。因此,文化概况教学课堂的阅读训练势在必行,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略读方式,还让他们了解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对词汇尤其是专有名词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较为典型的短语和句型。倘若光读而不练,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充分地运用所阅读到的知识。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内容阅读与相关课外文化阅读材料,“以量促学,以量促质。”除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还应该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根据课本单元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讲授英国媒体报章单元时,可以适当地介绍报刊阅读的方法,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报刊。学习教育体制的同时,可以列出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横向和纵向就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学习文学单元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节选或文章,从而拓展文化阅读的点、面、线。师生共同面对阅读文本材料,并就文本材料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联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将收集课外文本材料的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让他们通过要点总结、概要写作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分享与反馈,自然而然地,从知识的输入活动转化为一种输出活动。
2、知识输出的训练方法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将所了解的文字内容装载进大脑,并用各种方式将它消化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英美文化的教学,除了阅读学训练之外,还必须有口语训练和写作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输出活动。
针对口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个人与团队两种方式的“对话”,“角色扮演”,“口头复述 ”,“主题演说”以及辩论、翻译、演讲、报告、讲解等多种灵活的口语活动,从而将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将阅读的输入活动与口语的输出活动合为一体。但除了依托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口语活动,还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功能,通过影视教学来加强这种文化环境与语言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播放适合教学单元环节的影视视频,既能营造语言氛围又能创造出原汁原味风土人情的文化环境,有效地增进学生对于英美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还能与学生就视频内容结合教学专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展开更多的口语练习。比如介绍英国皇室时可以通过影片《国王的演讲》、《女王》等视频片段,而学习政体党派单元时可以播放《铁娘子》、以及首相卡梅尔的演讲视频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小游戏来进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比如节日单元可以让学生们制作感恩节海报、制作复活节彩蛋甚至万圣节面具,然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销与介绍”,甚至进行表演;又或者让学生们制作国家地区地图,分述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文化特质等内容,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游戏策略来操练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抽签、抢答、选答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力,促进学生认知的进步与提升,增进学生刨新意识与潜能的发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不仅如此,在完成了所有的口语活动之后达到还可以让学生们将陈述过的主题书写报告或摘要、评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再一次梳理与实践应用。
三、结语
凡是有交际目的、交际需求、交际对象的语言应用都是最有效的语言学习,因此交互式的教学课堂能够令英美文化教与学事半功倍,而将一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转变为结合了语言技巧与功能结合的复合型课程,令教学课堂充满了灵活性与变通性,通过“读”的输入,“说”甚至是“写”的输出,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神经,将被动地吸收转化为主动的表达,再借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与影视视频,创造一个浸入式的文化空间,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活动和游戏策略,能够开展出更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从而形成一种“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词汇渗透。很多英语词汇来自于神话传说、语言等,介绍相关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兴趣,还能在了解文化的同时,加深对词语的印象。如动物类单词bird,不仅仅是指鸟,还和某些单词组成谚语,在言语中它有了更丰富多彩的含义。比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词谚语的意思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2.俗语蕴含。英语习语折射着英语语言民族在历史、宗教、神话、地理等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一些常用的习语负载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如果没有准确理解,就会出现交际尴尬的现象。最常用的关于天启帝习语rain cats and dogs, 来自北欧神话,狗(dog)象征“风”,猫(cat)象征“雨”,所以该习语指“狂风暴雨”。教师在教授天气这个话题时,适当第拓展一些天气的俗语,有助于对语篇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导入一些英语国家的俗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3.语篇挖掘。我校自主开发的小本教材,许多语篇设计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关于问路,英语里所有的街道横的叫街,竖的叫路,一律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问路时,人家只需说两条道路的交叉点,你就能较容易地找到地方。及时你不知道在哪个方向,记住道路编号,就能找到目的地。通过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最突出的文化特色、文化现象的渊源等,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环境熏陶,让英语文化视野“近”起来
1.教师资源。教师是语言的讲授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他们的语言、行为、习惯在无形中传递给了学生。要拓宽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教师的视野首先要开阔,并能起引领作用。当我们碰见孩子时,应主动说:Hello, how are you? What a nice day! 等;办理有学生不舒服时,主动上前询问:What’s wrong with you? I can get some medicine for you; 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I’m sorry to hear that. 这样, 学生进行英语思维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文化交际自然而然也就培养了。
2.教室情境。学习语言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要善于营造教室这样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班级黑板报适当增加一些英语警示语、名人名言、英语俗语、谚语,墙上贴一些英语国家的简报、英语影院信息,每月举行一次英语手抄报并张贴出优秀作品,还可以讲英语小故事、英语笑话,目的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互评互比、互帮互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校园风情。英语文化的熏陶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国家风土人情介绍,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文化氛围中。利用学校宣传栏或班级英语角,呈现英语谚语、英语格言,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地道的英语文化。
三、文化比较, 让英语文化视野“宽”起来
1.思维方式比较。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抽象和具体的差异,在语言表达方面就可以提现这个特点:中国人写信地址从大到小,而英语则是由小到大;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是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事前先说一些客套话;而西方人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使用文化交融的社会,要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2.生活方式比较。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在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就用餐工具来说,西方人的注释是面包和牛羊肉,他们喜欢把面包和半生不熟的肉大块大块地切来吃,所以,刀叉必不可少,而中国人喜欢吃熟食,使用筷子夹。在饮食上,西方人讲究营养,而中国人强调色、香、味俱全。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些差异进行中西比较,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关键词】
中国文化;文化缺失;文化渗透;跨文化教学
一、中国文化的定义
中国文化,不同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指华夏文化、汉文化,是以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文化为核心而发展的文化。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国家概念,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充分整合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中国的文化”,亦或者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宗教、教育、艺术、文学、历史、音乐、建筑、文字等,还包括当今中国社会的国情。本文要讨论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就是指这两方面。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
1.现状及影响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一些中青年学者,他们中英语较好的人,通常知悉西方文化,知道西方国家或民族的风俗、传统、节日、交往忌讳;知道如何欣赏和评论西方的艺术、历史、文学等文化。然而若谈到我们自身的中国文化,无论是传统的节日、风俗、民族文化,还是孔子与儒家思想,传统著作如四大名著、唐诗宋词,还是现代诸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概念,这些英语称得上“较好”的人士,却好像一无所知,就好似并没生活在中国文化圈一样。这种文化的单向吸收,或与自身文化的剥离,是当今英语教学中忽略对中国文化的渗透而导致的一个令人痛心的后果,也是我们要引起重视的地方。分析原因,都是因为我们长期单向地学习英文,并且在学习英文过程中,努力去了解他国文化传统,想要避免在交流中的误解的后果。诚然,学习外语必须学习其文化,但我们却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只单方面地吸收而忽略输出,导致了本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2.原因从教学政策的制定来看:(1)中国文化教学并未出现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之中,从大看小,自然无法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2)中国文化教学内容也并未编入大学英语各类教材和教辅资料中,考试也未曾涉及此内容。缺乏合适的教材,大部分教师自然无从下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1)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此方面没有提及和要求,教师难以引起重视。(2)教师素质的局限。跨文化教学对教师素质有较高要求,要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积累,要对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要对两种文化有比较和研究,还需有足够的英文能力进行表达和教学。这种高要求也是难以进行普遍的中国文化教学的原因,毕竟教学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从历史角度来看:(1)自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有很大的断层,也较为忽略对自身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师夷长技以制夷”等观念也加深了国人学习西方的观念。在这样的观念传承下,更加固了单向学习西方文化而忽略自身传统文化的思想。(2)传统英语学习观念的桎梏———传统英语学习只强调单方面地学习英语及其代表的西方文化,并未提及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还要学习本国文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1)文化知识并未被纳入教学大纲和考试范围,部分学生对其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想过要去学习它。(2)很多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难免会受母语思维定式的影响,难以表达清楚,被外国友人理解。(3)部分学生轻视本国文化,过度崇洋。有些学生盲目瞧不起中国文化和传统,偏执地认为西方的政治体系、文化观念等是先进的,因此拒绝学习传统文化,更别提进行用英文表达自身文化的学习了。(4)对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缺乏信心,排斥与外国人交流。(5)缺少有效的文化资源,想学习却不知从何下手。
三、对策
1.坚持跨文化教学的六原则教学部门应从政策的制定上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渗透。从而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从政策到教师再到学生,都要注意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应注意六个原则:①显性的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中心;②文化不应是一项单独的技能,而应该融入其他的语言技能;③文化教学应始于语言教学,和语言教学同步;④以培养在跨文化环境中适应性强的双语使用者为主要目标;⑤语言教授者应为学习者反思自身语言和文化提供机会,为其摆脱民族中心主义思想提供条件;⑥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化习得的复杂性,课堂文化教学应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持续学习。
2.策略(1)实施教师跨文化能力培训工程,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大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角色,在课堂上的身份应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因此,提高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是英语教学文化渗透教育的先导因素。(2)平衡语言与文化,突出导向功能。教师讲授民族的文化情况,不仅不是与教学无关的事,反而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懂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语言。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过度强调纯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等,教材应增补文化因素,指导教学。而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本国和其他语言国家文化来讲授语言,克服学生单纯学习语言、词汇和语法的不足,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步提高。(3)教材与新闻相结合,经典素材与新素材互相补充。教材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但有滞后性。新闻来源多样,有时效性、趣味性等特点,显示了语言的最新发展。两种材料相结合,既可以保证学生语言功底的扎实性,又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4)把跨文化测试变成常规,以完善跨文化评价体系。跨文化测试可以增强师生对跨文化学习的关注,促使师生进行学习。
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1)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要相互结合,不能顾此失彼。语言是跨文化教育的目的,跨文化教育是语言教育的手段。跨文化学习为学习语言提供了真实丰富的素材和环境,并促使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2)在教学中应采取“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国文化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在现在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授课者和课堂的操控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应让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弱势,从而引导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言文化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探索本民族文化和异国文化,了解和认同文化差异。(3)语言文化教学应“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从具体、直观及贴近生活的材料入手,进阶到抽象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由浅入深,加深对两种文化的对比和感受。(4)语言文化教学应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阐述两种文化交际规则、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揭示文化的异同点,追溯文化根源,研究排除文化负迁移的方法,尽量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5)要重视翻译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授课时系统地讲解一些翻译技巧,有助于学生在遇到不知如何表述的文化事物时,采取多种翻译方式,如音译、意译、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忽略了语言在实践中的作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时候,对西方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并不是很了解,导致在应用的时候,仍用和汉语相类似的思维去和他人交流,导致了沟通不畅。
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了英语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引入了大量文化意识层面的内容,来补充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匮乏,因此也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英语的文化意识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英语在心理上有恐惧心理,因为英语不是母语,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英国的文化、英国的社会形态、英国人的思考方式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导致他们觉得英语的用处不大,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的兴趣不高。这个时候笔者发现,可以通过加深对英语文化意识的了解,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式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两点入手,加深了学生对英语文化意识的了解。
1.英国文化中的价值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这种价值观是渗透在语言表达之中的,价值观的不同,人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推崇的思想和行为也就千差万别。例如在中国文化中推崇的谦虚中庸,而在英美文化之中推崇的是独立和创造,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这一点。
很多学生对于英语中的很多表达不理解,正是因为英语的思维模式和汉语不同,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在文化意识方面做出引导,告诉他们英国人为什么会这样构造句子,为什么用这样的比喻,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就能举一反三,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学生就能用英语的思维去思考所看到的句子,所读到的课文,做到从根本上理解英语,学好英语。
2.传统风俗
传统风俗是不同文化背景下,达成的一种社会共识,是文化意识的重要部分。传统习俗对人的方方面面起到了约束作用,在语言方面也不例外。在一种文化中,一个话题可能是被津津乐道的,而在另一种文化当中,可能是被视作不能做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才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的多样性,拿数字来说,在中国文化中,6,8是受大家喜欢的,而4因为不好的谐音使人们可能联想到死亡的事情,而在英语之中却不同,因为耶稣的第13个门徒出卖了耶稣,人们通常认为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掺杂文化内含的课文,例如有的阅读材料中提到,谁像耶稣的十三个门徒,因为学生对这些文化知识不了解,以至于他们无法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感觉说的云里雾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将英国的风俗贯穿在整个牛津版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够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
三、文化意识引导所要做的工作
1.加强文化意识的引导与灌输
在教学过程,这些文化意识不是通过短时间就能学习到的,不可能通过上几节课,讲几篇课文就能了解,它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而初中英语教学没那么多时间,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专门去培养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因此笔者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首先结合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在做教案的时候,每节课都增设一个文化意识引导板块,量不用太大,以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压力,这样既不耗费太多的时间,又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引导文化意识的效果。第二,定期让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因为在英语电影中,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很多文化意识层面的信息都蕴含在里面,是地地道道的英语家表达方式,这样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既锻炼了英语听力,又学习了英语的文化意识,同时还让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课内外学生自我提升文化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学习、无压力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在课堂中引入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编自导课文,还原课文中的背景,这样学生就会自发地发现其中的内涵,并且在内在交流之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理解课文的文化背景及其应用方式。在课外,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但具有很深文化背景的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这样学生在其中能体会到成就感,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这些资料的时候能够不知不觉地理解英语文化背景,自然而然地在以后的英语学习当中得心应手。
一、新世纪的英美文化教学
(一)演进中的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交际”,将语言视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则是“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输入、面对风险、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交互性语言以及交际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学同时涉及了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元素,师生通过语言交际和互动来完成课堂实践,传统的交互式教学理念只是要求一个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展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交互教学的课堂已经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等多维的模式。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即是交互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应该和老师之间有互动的过程,还必须投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与竞赛的环境当中去。英语教学课堂搭建了一个人与人对话,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更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动。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还能够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将语言学习有效性最大化。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必然联系
在二十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英语教育必须紧跟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针对生源的特点,结合办学的条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英语教育并不满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将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交流广贯穿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学主要指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从英美文化知识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知识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这类知识常被称为事实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交际文化则侧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行为,包括问候、致谢、道歉、称呼语等;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语、谦逊语、客套语、禁忌语等词语的运用。这种文化知识常被称为行为文化,是属于英语文化意识范围的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是决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顺利和成功的关键。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好这两类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需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
二、交互式英美文化课堂教学
既然西方文化的学习是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美文化概况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Swain就已经提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人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人,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更进一步的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并认为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补充盲点的欲望,从教材教法各环节着手营造输出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输入的内容用英语表达。根据这一理念,将一门单纯英美文化概况课变成一门融“阅读”与“口语”为一体的课程,是可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将阅读课程与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相结合,通过包括专有词汇、句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先关信息的学习,进行知识的“输入”,同时加以阅读技巧的训练,再通过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以提高口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借助“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概况”等相关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技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提提高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美国家及文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输入”,再通过口语活动的方式,又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即实现知识的“输出”,从而实现“读”与“说”两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变为自己的信息点,从而从容输出的过程。
(二)交互式教学的读说策略
1、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英美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性输入的学习,阅读是必经的过程。各种相关的主题,包括国家历史背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学发展,以及体育活动,外交政策、节日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天罗地网,涉及到了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进行详尽地阅读,才能系统地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由内而外地理解其文化特质。因此,文化概况教学课堂的阅读训练势在必行,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略读方式,还让他们了解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对词汇尤其是专有名词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较为典型的短语和句型。倘若光读而不练,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充分地运用所阅读到的知识。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内容阅读与相关课外文化阅读材料,“以量促学,以量促质。”除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还应该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根据课本单元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讲授英国媒体报章单元时,可以适当地介绍报刊阅读的方法,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报刊。学习教育体制的同时,可以列出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横向和纵向就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学习文学单元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节选或文章,从而拓展文化阅读的点、面、线。师生共同面对阅读文本材料,并就文本材料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联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将收集课外文本材料的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让他们通过要点总结、概要写作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分享与反馈,自然而然地,从知识的输入活动转化为一种输出活动。
2、知识输出的训练方法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将所了解的文字内容装载进大脑,并用各种方式将它消化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英美文化的教学,除了阅读学训练之外,还必须有口语训练和写作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输出活动。
一.时尚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表现形式
1.学习时尚
如今,大学生的学习染上了更多的功利色彩。在专业的选择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外语、法律、计算机、动画、财会等专业,而文、史、哲等则被冷落。在学习的内容上,则注重那些与就业有关的学习。当前,“考证”、“考级”、“考研”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一道风景。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往往希望通过各种证书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司法考试、口译等级考试、会计资格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是大学生们的普遍需求,与此相应,各种考试辅导班也成了大学生们频繁光顾的地方。同时,“考研”也成了当今大学生的主要选择,他们希望能通过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谋得一个好的前程。此外,托福、雅思、GRE等考试也成为了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大学生的学习目标。
2.消费时尚
人与动物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是有创造性的,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求是永无止境的,时尚消费是人的本能和心理的自然反应。时尚是个性,是创新,它总是以崭新的形态吸引着人们,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追求时尚的人,自然要通过消费不断地刷新自己的生活。当前,大学生的时尚消费主要体现为品牌消费、健身消费和个性消费。品牌消费主要指大学生在购买所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时追求品牌,尤其是追求那些自己的偶像所代言的品牌,以品牌作为衡量的标准。在运动方面,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打球、游泳、跑步等活动,出入健身房、练习瑜伽、学习跆拳道、开展自助游等也成为了大学生青睐的项目。此外,大学生们还热衷于个性十足的商品的消费,这些商品往往是手工制作或者独一无二的,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3.网络时尚
网络正以其自身的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互动交流方便等优势冲击着传统的信息查询和沟通交流方式。如今,网络也走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校园的网络时尚主要体现在网络学习、网络交流、网络消遣和网络消费等四方面。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搜索到大量的前沿信息,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同时,在网络中,人与人的沟通变得十分方便,实现了简便又便宜的视频、语音和文字沟通,促进了沟通和交流的展开。此外,网络消遣和网络消费更是令大学生们着迷,网络游戏、网络电影电视剧、网络社区等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放松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网上缴费、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等都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成为了备受大学生青睐的时尚。
3.语言时尚
语言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类似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大致相同的受教育程度、相仿的年龄群体,使大学生们面对共同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内容和风格趋同的语言。这些独特的语言成为了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时尚。例如,“老孔”是“假正经”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小强”表示“蟑螂”,“虾米”表示“什么”,等等。此外,在大学校园中,借助网络交流戏谑语也成为了一种时尚,例如,“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4.审美时尚
时尚是对原有事物审美的超越,从这一点来说时尚似乎是满足了人们在心理上对“美”的追求。事实上,在“另类”、“个性”和商家对无深度、无内容的事物的复制中,“美”被遮蔽了。如今,时尚文化对大学生审美情趣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审美形式个性化、审美情趣低俗化、审美内容感性化。例如,在张扬个性的口号下,五颜六色的头发在校园中出现了,长短不一的裙子在微风中飘扬,“日风”、“韩流”等不时展现在人流中,这些企图表现个性的审美形式,恰恰形成了审美的感性化和低俗化。大学生追求这样的时尚,势必会被追求感官享乐的思想所影响,将文化中本应具备的理性、沉思等降低为纯粹的感官刺激。
二.校园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1.校园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正面影响
首先,校园时尚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时尚是一种创新,具有创新性,彰显时兴性。时尚文化有意识地摆脱传统的思维、审美和价值模式的束缚,标新立异,张扬个性。校园时尚文化的形成正是大学生品味潮流、彰显自我和力争创新的结果。“每一次青年时尚的出现,都是一种创新,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可见,校园时尚文化的流行,是大学生张扬个性、彰显自我、标新立异的结果,可以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摆脱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
其次,校园时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时尚的传播和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时尚文化的特性和大学生的个性十分吻合,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时尚元素,时尚元素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使得时尚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同时,时尚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理念,那些新潮的时尚元素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校园文化的时尚情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其校园生活增添了斑斓的色彩。
第三,校园时尚文化的娱乐性缓解了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既有知识的系统化学习、专业技能的集中训练,又有爱情的挫折、人际关系的经营和就业竞争的激烈,这一切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心智不太成熟的大学生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此时,具有娱乐性的时尚文化就可以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学会减压以适应当前的状况,从而缓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和心理压力。
2.校园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
首先,校园时尚文化容易造成大学生思维和行为的怪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往往喜欢张扬自我和标新立异,使自己看上去与众不同,为此,大学生常常追求以新颖、奇特、
另类为特征的时尚,以吸引周围的师长和同学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怪异行为,如追求单纯的感官享乐和物质生活。久而久之,这些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做法,就会使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异化,与社会脱节。
其次,校园文化中时尚元素的加入容易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产生问题。时尚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为了促进时尚商品的消费,时尚文化总是通过各种华丽的包装和明星靓丽的形象刺激人们的感观,激发人们的欲望,从而将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灌输给大学生。而大学生的心智还不是特别成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都极其不稳定,这就使得大学生面对时尚来袭,往往还来不及思考和判断就盲目追随了,从而造成价值取向的扭曲。
第三,大学生对时尚的过分追求会导致非理性的行为。时尚往往与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联系在一起,在获取时尚满足时,一些大学生还会完全地忘记理性而沉迷于其中,从而丧志。此外,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前提下,大学生的时尚不仅体现在穿着打扮上,还体现在消费观念上,他们崇尚“分期付款”、“提前消费”等观念,导致其消费行为缺乏计划性和适度性,缺乏理性的规划和思考,从而更多地表现出冲动、攀比、超前等非理。
三.时尚文化环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校园时尚文化,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其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时尚文化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第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时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