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0:14: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走新型林业复合经济发展道路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首先,生态工程建设要求林业走复合发展的道路。只有从生态环境建设大局考虑,才能统筹好养护与利用的关系,林业发展才能步入健康的发展之路。其次,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林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不断有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国家投资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这就有必要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最后,这是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再多的收入只要一平均,得出的数字就会少得可怜,因此,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无论做什么事,我们必须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这些都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二、林业养护与发展林业复合经济的关系
林业养护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林业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过去那种只知道开采和利用地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毁灭式的破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必须把林业养护作为主要手段,既要向林业要经济效益,又不能破坏林业的生态效益,养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对于这一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复合式林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林业的养护,林业经济要持续发展,林业产品是基础,对于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对产业链条的延伸是主要手段,而这些都要依靠林业养护来保证,没有良好的林业养护做前提,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如何养护
项目地点:辛安办事处元宝石流域治理
项目规模:总投资250万元
建设时间:2005年
项目承担单位:青岛开发区薛家岛苗圃
二、项目区概况
2005年度元宝石山小流域治理位于柳花泊办事处东洞门村的西部。项目区土地部分为丘岭地,土壤多为砂砾石,山岭地带土层较薄,山顶有一水库,面积为800平方米。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四季特点明显,平均气温12.5°C,年活动积温4647.6°C,平均日照数2500小时,无霜期211天,农耕期283至293天,年平均降水量750mm左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而春季较为干旱。由于夏季降雨集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该区域是青岛市黄岛区生态农业规划区,同时项目区又是重要的观光旅游区,项目区内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提高小区的整体水平,目前项目区内恶劣的地质条件,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只有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才能对全市及黄岛区农业生产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项目区内地形条件较差,若遇雨季,山顶水库的水冲刷而下,带走泥土,使原本贫脊的山地更加恶化,给山下的村民及农田带来损失,影响了区域内人民群众生活的进一步提高。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极大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合理的进行治理,发挥整体效益,才是改善全区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是通过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可以推动农业园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区高效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
四、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是办事处及各村对小流域治理非常重视,要求迫切,为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非常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项目实施后,可以蓄水保土,绿化美化环境,极大地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
综上所述,此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五、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005年计划总投资200万元,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治理区域内的道路、护坡、水渠、截流蓄水,进行水土保护的营造,通过流域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使生态观光园项目达到高效、示范、带动、辐射的效果,项目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一)工程措施
1、修建拦水坝一处,
2、修筑1000米生产便道1条,硬化砼路面。
3、修彻排水沟1000米,
4、灌溉渠1000米
5、砌石护坡500米,开挖运送土石方20000立方
6、平整部分土地用于育苗造林。
7、地下管网的铺设
(二)林业措施
在的山体上栽树造林70亩,栽植雪松、黑松、果树、茶树等苗木20万株,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集
(一)投资概算
依据有关部门核定的水利工程造价及所用物资当前的市场价格,结合项目区实际开发内容,总投资2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额19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60万元。
1、水利工程措施投资
(1)新建拦水坝一处投资45万元
(2)新建生产道路一条,铺设砼路面50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
(3)修彻排水沟1000米,投资5万元
(4)灌溉渠1000米,投资10万元
(5)砌石护坡及运送土石方,投资40万元
(6)平整育苗护坡梯田50亩,投资15万元
(7)地下管网铺设,投资5万
(8)修拦水坝一处,投资10万元
2、林业项目投资
苗木投资60万元
(二)资金筹集
整个项目共需投资250万元,申请青岛市立项扶持100万元,自筹150万元。
七、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初步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上取得以下成效:
1、生态效益显著,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同时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2、社会效益显著:一是项目的水利建设和道路建设,可大大缓解项目区内水资源供求矛盾,调节水源的分布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二是能发挥项目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区的小流域治理,三是通过流域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
二、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名称:*市*区*山小流域治理
项目地点:*办事处*流域治理
项目规模:总投资250万元
建设时间:20*年
项目承担单位:*开发区*岛苗圃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该区域是*市*区生态农业规划区,同时项目区又是重要的观光旅游区,项目区内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提高小区的整体水平,目前项目区内恶劣的地质条件,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只有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才能对全市及*区农业生产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项目区内地形条件较差,若遇雨季,山顶水库的水冲刷而下,带走泥土,使原本贫脊的山地更加恶化,给山下的村民及农田带来损失,影响了区域内人民群众生活的进一步提高。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极大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合理的进行治理,发挥整体效益,才是改善全区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是通过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可以推动农业园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区高效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
四、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是办事处及各村对小流域治理非常重视,要求迫切,为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非常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项目实施后,可以蓄水保土,绿化美化环境,极大地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
综上所述,此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五、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0*年计划总投资200万元,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治理区域内的道路、护坡、水渠、截流蓄水,进行水土保护的营造,通过流域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使生态观光园项目达到高效、示范、带动、辐射的效果,项目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一)工程措施
1、修建拦水坝一处,
2、修筑1000米生产便道1条,硬化砼路面。
3、修彻排水沟1000米,
4、灌溉渠1000米
5、砌石护坡500米,开挖运送土石方20000立方
6、平整部分土地用于育苗造林。
7、地下管网的铺设
(二)林业措施
在的山体上栽树造林70亩,栽植雪松、黑松、果树、茶树等苗木20万株,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集
(一)投资概算
依据有关部门核定的水利工程造价及所用物资当前的市场价格,结合项目区实际开发内容,总投资2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额19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60万元。
1、水利工程措施投资
(1)新建拦水坝一处投资45万元
(2)新建生产道路一条,铺设砼路面50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
(3)修彻排水沟1000米,投资5万元
(4)灌溉渠1000米,投资10万元
(5)砌石护坡及运送土石方,投资40万元
(6)平整育苗护坡梯田50亩,投资15万元
(7)地下管网铺设,投资5万
(8)修拦水坝一处,投资10万元
2、林业项目投资
苗木投资60万元
(二)资金筹集
整个项目共需投资250万元,申请*市立项扶持100万元,自筹150万元。
七、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初步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上取得以下成效:
1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必要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本质要求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有利于促使城市园林绿化实现本质功能,保证园林绿化的健康发展,实现现有绿地资源达到绿化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符合宜居城市的建设要求。
2 当前园林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园林绿地系统与城市规划脱节的问题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化工程也在逐步开展,而城市园林建设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在认识上很多人沉浸于面子工程的错误认识,没有真正认识其在生态环境平衡中的重要地位和根本作用,无视其自身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在认识上没有从城市发展的总体发展方向出发,目光短视,行为短期,急于出成绩,不尊重科学,违反生长规律,期盼一夜成林。另外,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对于绿化工程的监管控制不严格,导致了很多的行为存在利益驱动的情况,没有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园林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出现脱离现象。
2.2 园林建设是事业不是企业的问题
这是当前园林改革道路上的另一大问题。园林功能的发挥,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生态环境,有了足够的园林绿地面积,才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平衡,使居民获得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洁净的水面。这是我们园林工作者和各级城市建设单位首先应该明确的方针和目的,不能搞“以园养园”,“靠园致富”市场化运作。
2.3 园林树种的选择问题
不少城市或单位的技术力量尚不足以确定该城市的宜栽树种,而若干单位的领导同志对本单位的园林建设又急于求成。由于这些因素而形成树种选择的盲目性已经相当普遍。有些城市的园林单位虽然很清楚当地的适宜树种,但是对各单位盲目购买不适宜的树种却无法控制,也无权过问。总之,这个问题的形成,既有科学技术问题,又有市场管理问题,两者交叉在一起,使国家园林建设的资金和时间受到极大的损失。
3 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措施
3.1 要倡导节约理念,推动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
园林绿化规划建设要按照 “经济、适用、美观”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植物等要素,降低园林绿化建设费用;总结近年来我市的绿化养护管理经验,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探索绿化养护管理新模式,确保绿化养护水平稳步提升;要严格保护园林绿化建设成果,坚决依法查处侵占、毁坏绿地和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的违法行为。
3.2 要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
要通过科学配置园林植物,加大乔灌木地被种植量,增加城市绿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绿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要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在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屋顶绿化,并在城市道路分车带内增加乔灌木比例,减少草坪面积。
3.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有效整合城市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用地的需求;在建设中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客土使用,反对盲目改变地形地貌、造成土壤浪费的建设行为;要通过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改良土壤等措施,实现植物正常生长与土壤功效的提高。
3.4 加强科学规划设计
要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增加乔灌木地被种植量,努力增加单位绿地生物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绿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适当降低草坪比例,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的使用。对现有草坪面积过大的绿地,要合理补植乔灌木、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要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道路分车带和行道树的绿化建设,增加隔离带上乔木种植的比重,建设林荫道路。要推广立体绿化,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有条件的地区要推广屋顶绿化。
3.5 大力推广节水型绿化技术
在水资源匮乏地区,推广节水型绿化技术是必然选择。要加快研究和推广使用节水耐旱的植物;推广使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方式;积极推广使用中水;注重雨水拦蓄利用,探索建立集雨型绿地。
3.6 实施自然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S7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87—2
0 引言
绿化景观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貌和人文精神的外在体现,是生物学,景观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正确的把握绿化景观的建设可以促进校园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可以积极推动校园的建设,校园绿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对待不同学校应以实际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本文拟对校园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进行相应的探讨,给出合理化建议。
1 校园绿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校园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绿地是被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但校区内有大量的管线、较多的设施,绿地时常被分割的很零碎,给造景、种植和养护作业增加了难度。校园绿地经常会为了某种功能要求而进行改造。这种频繁的变动难有大树长成。因此,规划阶段就应该周全考虑今后使用功能,并留有变动的余地。特别要注意合理地组织道路系统,使种植与道路系统协调。同时,在设计道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人们日常行走的习惯,不要过于拘谨,使人们为寻求方便而“开辟新道路”,使美好的绿地遭到严重的损坏。
2 校园绿地的分类
2.1 校园绿地中的广场绿地
校园中的广场绿地通常集中在校园入口处或者大型教学楼前,有统领校园绿地全局的作用,其形式多种多样。如农大主楼前的广场绿地属于较密闭的绿地系统,其中富含大量的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又在楼前设置花坛、树池。使其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群落,并与道路系统紧密结合,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将绿色的信息延道路发散出去。而农大教学楼前广场绿地则属于开放式的绿地,十字形道路将广场分成四个大小相等的区域,采取了对称式的绿化布局,乔灌木较少,而多以草本植物见长,使得教学楼前一片生机盎然。但广场采用光滑的大理石做铺装值得商榷,明朝造园家计成认为“各式方圆,随宜铺砌”。既方圆的式样各有不同,须适宜环境铺砌[2]。光滑的大理石在雨雪过后较为湿滑,使行走不便,应根据北方的气候及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铺装,避免造成负面影响而使绿地的价值降低。
2.2 校园绿地中的道路绿地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3]。与之相结合的道路绿地在任何地方都是绿化的重点,同时也是养护的难点。好的道路系统绿地可以减低街道两边的空气污染、太阳辐射、减低噪音并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4]。但是道路绿地通常与城市中的各种管线处于一个地段而难以养护,甚至出现牺牲道路绿地为城市管线让路的情况。校园中的道路绿地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如农大北门通向二食堂的道路绿地就十分成功,利用地形的变化组织了高低错落的植物搭配,乔灌木使用合理,并与图书馆前的小型广场紧密结合达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又如农大实验楼与各寝室楼之间的道路系统,丰富的道路依据地势延伸至各个寝室楼中,道路周围绿化面积大、树种多,给人以良好的行走感觉。并且在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野生地被植物,产生了郊野的情趣。这时的养护工作应该是保留优良的野生地被植物,而消灭诸多恶性杂草。大树移植问题值得注意,该道路绿地系统在建设之初共移栽三棵大型松树,目前仅有一棵存活且长势不良,这为养护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校园绿化中对大树的移栽一定要谨慎行之。另外,在进行有边坡的道路绿化时,应根据目标植物群落与边坡坡比、边坡周围的植物现状和其动态发展规划来确定[5]。
2.3 校园绿地中的办公楼周边绿地
办公楼周边绿地通常是与道路绿地紧密衔接,有时也和广场绿地一脉延伸。因而在树种选择时应以色彩庄重、防噪音、抗污染强的树种为主,且不应该遮挡室内的采光。同时也可是在楼门前设置花坛及铺设草坪。花坛的布置应根据季节的变化种植不同的花卉,这在养护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花卉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尽量使工作者不会产生疲劳感,有愉快的精神状态为宜。养护管理方面主要注意枯枝落叶的及时清理及病虫害的防治,以免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
2.4 校园绿地中的寝室楼周边绿地
学生居住的寝室楼周边是容易被忽视的绿化区域,取而代之的是晾衣场等功能性设施,这几乎成为校园绿化的一大误区。作为学生休息的环境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本着寝室楼区旨在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的初衷,遵循植物造景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设计出不同景观效果的人工植物群落。在此基础上,配置必要的功能性活动设施。那么寝室楼区的园林化、生态化目标就可顺利实现。具有地方性的校区居住环境也由此指日可待[6]。同时,种植的方式也要考虑到养护作业的方便与低成本[7]。
2.5 校园绿地中的运动场周边绿地
一说到运动,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健康。而完整的健康概念,应是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的良好和完满状态[8]。学校中的运动场为师生提供了维护健康的场所。要使运动场真正发挥出健康的效益,其周边的绿化必不可少。在种植上,特别注意那些妨碍人们进行运动的植物,不宜栽植易引起过敏症状和种子飞扬的树种,如产絮的杨树、柳树等;不要种植有毒、有刺的花木,如刺槐等;不种植易生病虫害树种,以及有促癌作用的树种,如油桐等[9]。应大量种植抗风沙的树种,如家榆等;以及能够滞纳灰尘和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树种,如油松等。做到乔灌木高低错落的层次搭配。规划与养护时,既讲究运动的功效,又要追求健康运动空间景观简洁而美观的艺术效果,并与校园其他绿地结合,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2.6 校园绿地中的水生植物区及周边绿地
如果校园中有较大型水域,则水生植物就不能不考虑了。凡是生长在水中或湿土壤中的植物通称为水生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10]。与之相连的周边绿地中的地被植物和乔灌木则可以和水生植物区域组成局部的植物群落。农大就有三块较大的水域,如果能够加强投入和养护,则在收到良好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又为校园风景园林的建设开辟新道路。
对于校园中不同的地段,其绿化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引进“多维养护”的理念,并加以应用。
3 校园绿化的“多维养护”理念
绿化的多维理念即指时间对绿化空间所起的作用。它要把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不仅以三维空间为基础,而且考虑到随时间的进程,绿化发生的改变[11]。从建设阶段开始,时间因子就对设计效果产生影响,树木就处于变化状态中。校园的居住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希望绿地消长有序,保持园林恬静的氛围及树木整洁与合宜尺度。若任其生长,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建立校园绿化长效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4.1 明确管理定义,把握管理要点
校园绿化绿化管理涉及面广、量大。管理人员既要通晓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业务监督和指导能力;既要保证绿化生长良好,又要善于做校园人员工作,取得师生对绿化的支持,才能落实工作目标,取得管理主动权。绿地的养护工作,无论范围或程度,均与管理有区别。再借用英国风景园林师学会的定义:“绿化养护工作应负责有关土地、植被和硬质景观的日常管理,按规定的方式和要求,使其得到合理的配置和维护,并能持续地发展其效益[11]。目前的养护,可分为初级养护和专业养护两部分。专业养护,应委托专业队伍完成。事实证明,一支有连续性,掌握高技术、高级能的专业队伍,其养护管理才能得到可靠保证[12]。而初级养护则由普通工人补充完成。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保证养护的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在养护中定植的苗木应该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抽稀。调整抽稀就是扩大乔灌木间距,提供继续生长必需的地上和地下空间。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它的美化效果,是经过多年的自然发展而成的,将对绿地景观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任何新栽植树木都无法比拟的。
4.2 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
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任,充分加强监督、指导的职能作用,坚决杜绝以评比来代替管理单一模式。应当实施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这才有助于绿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建议应尽早设立养护的奖励制度。这样可以有效地使用资金,把绿化养护工作做到实处,而且有利于树立典范,提高专业队伍的积极性,鼓励养护中的高技术含量作业,扎扎实实地做好绿地养护工作。
4.3 应用多种植物材料,突出地域特色
校园的绿化经过几十年的实施、总结、应用筛选形成了适应的乔灌草配套的基调品种,特别是推广应用了一些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植物品种,如:樟子松、油松、暴马丁香、垂榆、核桃楸等,这些植物体量适宜,生态效益好,具备自我维护的功能。校园还保存了丰富的花灌木,如:锦带花、红瑞木、连翘、榆叶梅等。然而,随着校园绿化的迅速发展,这些品种被反复使用,绿地给人以雷同感。因此应继续扩大植物应用品种,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提倡自然地被。要做到“黄土不见天”,地被和草坪很重要。但单一品种的地被,特别是草坪,养护工作量大,费用高。所以在大规模校园绿地的林缘内、林下和非主要道路两侧绿地中,应提倡自然地被,即以铺设的草坪生长高度为标准,允许多品种共存,以降低养护成本。这也是实现低维护、经济和自我维持的途径之一[13]。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校园绿地特色与社会生活和历史环境息息相关,它蕴涵着人及社会的内在素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14]。因此,校园绿地系统应该融合其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结构、地貌特征、地带性植物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与历史、文化的凝聚,共同构成校园绿化的特色。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一个学校特有的文化资源。加强突出校园绿化的地域特色是我们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 结语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是校园绿化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校园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勿容置疑,同时,校园绿化在城市整体绿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校园绿化中运用植物多样性和突出地域特色对建设生态校园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增光.(日)高原荣重著.阎德潘译.城市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 刘乾先译注,园林说[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3] 梁永基,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5]?(日)山寺喜成,等著.罗晶,等译.恢复自然环境绿化工程概论—坡面绿化设计基础与模式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6] 徐德嘉.浅谈居住区的园林化问题[J].中国园林,2003,
(3):56.
[7] 江石萍,彭易兰.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03(3):29.
[8]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9] 孟祥彬,于滨.园林中的健康空间—城市健康运动公园[J].中国园林,2003,(12):50.
[10] Michael P. Masser, Water Garden, Southern Regional Aquaculture Center Publication No.435,March 1999.
[11] (英)Brian Clouston著,陈自新,许慈安译.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2] (德)A?Bernatzky著,陈自新,许慈安译.树木生态与养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3] 况平,关于城市草坪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1998,(1):22.
近些年以来,园林景观设计特别注重绿色生态效益的高度实现。由于自然生态环境为国内各个行业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长足贡献,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却是付出了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严重代价,自此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才能靠国民产业经济的拉动与之提升。不过,在当前强调发展绿色经济的大趋势下,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已经越发重视景观工程的绿色生态效益能否高度实现这一问题,所以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建设寻求可持续化发展的绿色施工途径则显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主要提出了现代园林工程施工通过景观与排水设施的结合方法,目的是为了通过园林工程的改造实现绿色施工,达到美化、绿色、节约、生态的目的。
一、园林工程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一)地形排水技术
园林工程系统复杂,需要结合不同的地貌形态予以设计出不同排水区域的排水设计方案,比如作业场地的地貌形态有沟、涧、坡道、及小道等。如果不改变原有的地貌形态,就要确保排水施工设计合理。一般而言,如果坡度处于5%最小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迳流方式排水。但是径流设计需要考虑流迳速度,目的是为了控制地表冲刷;如果处于沟坡会水线之上,对于景观设计应采取跌度式,以有效控制水流迳流速度;如果是园路或是沟边这种纵坡较高地段,也可以设置消力槛模具,通常护坡消力槛由一些砖石铺砌浇筑形成的;在设置时应安置在路测两端。
(二)明沟排水技术
明沟排水主要针对具体地段情况采用砖石或是砼料来设计出明沟。对于土明沟而言,其边坡的坡度要考虑土质情况进行断面设计,通常所采用的是梯形断面。如果运用的是三角形断面,它主要适用于一些苗圃、花丛、临时性明沟等,不过对于其边坡交角要控制在交角90°。此外,对于水沟下游纵坡而言,其应要比上游纵坡大于2%为宜。
(三)管道排水技术
首先要将管道在深埋地下指定位置处,并要具有一定坡度,设置必要排水沟。其次,园林景观工程多集中在公园等公众场所,所以管道结构主要应用明沟与树枝式抑或鱼骨式的管道组合形态予以综合布置;再者,如果排水要求确实很高,应能多设置一些支渠。
(四)园林植物配置优化
景观设计中强调排水设施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水资源。所以,在植被设置时一般会选用一些乔灌木为主,并且要结合复层植物群落进行设计,从而才能使其景观工程运营时具有高效生态效益。而至于为何要采用乔灌木植被,主要是其对水分吸收的需求性要比一些绿化草坪小得多,同时又比绿化草坪具有更多的生态效益,通常来说,50 平米生长良好的草坪产生的生态效益仅相当于10 平米左右的树木。而对于园林绿化的植被选种而言,应能结合所处区域的气候温度予以选用合适的植被,并要注重生态效益平衡,所以选用的树木植被多以乔、灌、草的综合应用复层结构方式。同时,为了节约水量,在具体规划阶段中,应能注重本土植物的应用,因为外来物种不仅要考虑成本问题,同时其对土质的适应性也有待考察。而对于本土植物而言,它在抵抗虫害、施肥、环保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要更为成熟,所以更具优势。
二、排水与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
依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要求,强调生态效益,应能一边要考虑居住区的绿地功能需求,一边还要注重景观美化效果,即兼顾美化与实用性的双重需求。如此一来,排水技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也必然要归为生态园林景观工程行列中,所以对于园林景观工程而言,能够兼顾设计出来的艺术效果与生态效益下的美化、功能需求等是最佳的景观园林作品。
(一)营造意境
对于景观园林意境营造必然要借助一些景观设计要素,比如对山水、植被、山石、道路等要素的综合设计等。为此,园林植物应能具有高度观赏价值,同时植被应能易于打理,具有旺盛生命力。而除了考虑植被具有观赏价值与旺盛生命力之外,还应能考虑植被的色彩搭配,进而才能体现出美化效果,使其跃然于人们视野前才具生机之美。比如,白花象征着温婉、柔和、宁静之意,搭配黄色的植被却又带有质朴之感;搭配红色又具有浓烈、欢快之意。而如果特意营造某种意境,则可以选出一些典型的花圃植被,比如兰花具有幽香的感觉,可以搭配白颜色的花朵,象征深谷幽兰,含笑具有着浓厚的香气,可以点缀搭配一些红色植被,给人以富有生机之感。但不论怎样搭配,都应能一方面要满足美化环境要求,一方面要兼顾绿色生态效益实现;同时对于空间布置而言,应能考虑植被之间的合理组合,采用行列式布局方式,以打破布局僵化的局面。
(二)植被结构搭配
一般而言,适用于上层栽植的植被乔木有:白蜡、元宝枫、杜仲、栗树等;如果考虑常绿植被设置在上层予以栽植,可以考虑华山松、雪松、白皮松、洒金柏、侧柏等松柏类常绿乔木。适用于中层栽植的植被则有连翘、红瑞木、麻叶锈线菊、天目琼花、金银木等;如果考虑的是全光照植被,可以考虑珍珠梅、太平花、铺地柏等;如果是置于空地栽植,可以考虑紫叶李、榆叶梅、牡丹花、紫薇、黄护等。至于下层栽植的植被,可以考虑金银花、铺地柏、常春藤、扶芳藤等。
(三)线行变化
由于景观工程多以公园、居住绿地区域等为主,所以绿地内表现出的直线条形态较多,比如一些道路形态、围墙及居民建筑等。因此,对于易于变动设计的植被设置也可以考虑曲折形态变化,可以应用植被空间划分所用的林缘线,或者是林冠线起伏变化等设计手法。比如,在灌木边缘栽植时,可以应用一些灌木较矮且枝叶茂盛的植被,比如通过金钟花、迎春、木瓜海棠、火棘等植被予以密栽,进而使其设计出一种曲折变化曲线形态。再如,如果考虑的是孤植球类栽植,可以在绿地边缘选出一些孤植球,用以突出绿地边缘曲折变化形态。当然设计时,可以应用林冠线起伏设计手法,采用一些铅笔柏、水杉、松柏等尖塔式植被。一方面,这种设计手法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善于应用地形变化来突出绿地边缘曲折变化,通过高矮差异不大的植被与林冠线起伏手法予以配合,突出视觉效果。
结 语:
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时,为了兼顾绿色生态效益下的美化、水能源节约等效果,应能一方面考虑植被的生态特性与地形植被栽植的设置,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才能在保证了能源节约的情况下,一能满足人们视野效果,二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绿色环境的精神需求,三能透过园林景观工程实现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化发展。
结 语:
参考文献:
[1]梅艳.浅析园林工程中排水设施与景观结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5).
[2]王定岛.旅游景区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
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0.1万亩,总资金26万元,已到位12.51万元。2016年新一轮退耕还林1500亩,总资金60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已完成1-6月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管护任务。将于12月前根据各乡镇进行自查报告进行补助资金的发放。
2、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我县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涉及全县16个乡镇,27个脱贫村,总面积203.2232万亩,每亩15.75万元,总资金3200.7654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目前已完成1-6月常年有效管护任务,计划于11月底根据各乡镇对全乡自查结果进行资金的发放。
3、生态护林(草)员
利用生态护林政策推动林业精准扶贫,今年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完成生态护林(草)员1374人的指标任务,护林员每人6822.11元/年,草管员没人5090.3元/人,总投资851万元,目前已发放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生态护林员工资4186304.06元。剩下两个季度工资待考核完成后会陆续发放。
4、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工程
实施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工程,完成植被恢复341.5826公顷、防风林建设65.7804公顷和改建苗圃基地5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7%。总投资3000万元,已使用资金60%。
5、道路绿化工程
我们国家的林业在经历了初期发展阶段和中期阶段后,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步入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林业生产与发展受国际社会关于林业转轨态势的影响,林业发展举步维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曾经对林业资源进行过掠夺式的开采,这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地破坏,也为林业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甚至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这些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迫使我们不得不冷静深入地思考,思考我们林业发展的未来道路以及怎样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理性的分析与科学的论证之后,我们明确只有选择走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复合式新道路,我们的林业才能实现长足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坚持走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复合式新道路是时展的必然,是党和政府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不二的选择。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走新型林业复合经济发展道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首先,生态工程建设要求林业走复合发展的道路。越是那些经济落后、位置偏远的地区,生态环境往往越恶劣,这是因为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开采,缺乏科学布局和规划导致的直接后果,只有从生态环境建设大局考虑,才能统筹好养护与利用的关系,林业发展才能步入健康的发展之路。其次,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林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不断有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国家投资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这就有必要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最后,这是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再多的收入只要一平均,得出的数字就会少得可怜,因此,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无论做什么事,我们必须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这些都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其次,从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只有选择高度重视林业养护与科学发展林业经济并重的道路,林业经济才能为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才能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新条件,但如何利用好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要利用好这样的机会,首先要对林业养护与发展复合式的林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林业养护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林业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过去那种只知道开采和利用地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毁灭式的破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必须把林业养护作为主要手段,既要向林业要经济效益,又不能破坏林业的生态效益,养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对于这一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复合式林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林业的养护,林业经济要持续发展,林业产品是基础,对于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对产业链条的延伸是主要手段,而这些都要依靠林业养护来保证,没有良好的林业养护做前提,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此外,更新观念,理性分析,科学认识有限的林业资源,从而确定一条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进而充分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道路。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林业资源更是如此。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森林可以实现自身繁殖、更新换代、自主发展的观念,相对于人口曾经稀少,人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低的时代来讲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在现代化经济异常活跃、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无污染、清洁、环保、绿色、宜居、和谐等概念应运而生,这自然提高人们对森林抑或林业发展的期望值。因此,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自然被高度重视起来。
做好林业养护工作,才能为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了把养护做好、做扎实、做深入,应该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科学调整林业结构。改变以往林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缺乏的状况,努力开拓林业新产品。通过科学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重点地培育经济性树种,通过对自然生长树种的选育、引种、驯化、嫁接等的加工利用,探索树种新的功用。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多树种综合配置的种植方式,改善各植物种群的互生关系,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在增加种植面积时,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避免盲目发展。二是注重林业生态效益。当前的林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林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因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相联,密不可分。首先,林业的生态效益是以经济为落脚点的,它通过经济效益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效益越高,速度越快,总量也就越多。其次,它属于一种劳动再生产,生态效益必须有约束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它必须保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绿色产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具体方式包括以林养林、林农结合等。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在目前我国我这项工作中还存在些许问题,首先第一点就是森林生态补偿概念不清晰的问题,在实际的效益补偿工作中,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的制度,导致补偿体系不完善,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与广大民众对生态补偿的概念没有清楚的认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含义或概念是体系形成的关键点,对概念没有统一的认知必然会导致森林生态效益机制的性质、目的、范围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1.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机制欠缺
在森林生态效益的市场中存在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将公共利益与私人相互结合。目前我国的生态效益市场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出现了部分生态效益市场交易的案例,其中主要是流域水文服务交易与碳汇贸易两方面。但是相关部门没有对其市场化的重点要素进行研究,例如市场的主体、市场的目标群体、市场的范围等。
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完善建议
2.1 明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概念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前提条件是需要相关部门对生态效益补偿的含义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还应当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范畴进行界定,用来解决以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范畴界定不清、模糊的问题。另一方面,森林生态效益问题中应当包括天然林的保护工作以及退耕还林工程还有重点生态公益林的基金制度。相关部门还需要为以后的工作制定目标以及指明奋斗方向。
2.2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多渠道融资
对于生态效益机制的完善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可以使相关部门加大参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调整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方式,增加与生态效益与生态保护相关的专项资金,在定向专项的申报条件中说明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内容。
其次是发展多种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加强社会大众对生态效益的了解,以及深林生态效益补偿会给人们生活带的改变;私人企业融资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道路,需要对私人企业进行鼓励,针对做出贡献的企业制定出相关优惠政策;还可以通过与国家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得到专家的指导与支持;通过建立相关基金的方式向外内外有关机构进行融资。通过各个渠道、多种方法进行融资。
生态税制度,从长远发展来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必须通过政府的干涉,增加森林生态效益税,来补偿生产森林生态效益所耗费的成本,维持生态产品的再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但是有关森林生态效益税的问题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没有明确的制度与相关说明,还需要有关单位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逐步完善。
2. 3 探索造血型生态补偿机制
造血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为了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展,为经济不发达但有在生效保护方面有所不足的地区提供一个平台与发展空间,为其提供一定的机会,使其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还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允许源头保护区与生态脆弱区招展引资和异地发展,并将这些地区生态建设发展中所缴纳的税费予以返还,对这些地区的生态效益工作提供经济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飞速发展。
2.4 增强群众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与参与意识
对森林生态的保护需要社会大众每一个人的支持,因此相关部门应当注重生态补偿的宣传,是群众都能认识到生态补偿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补偿政策,为群众树立生态补偿的意识,使每一个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生态保护的队伍中去。此外,对生态管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专业水平、效率。
2.5 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科学研究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是近年来刚出现的一个研究课题,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重要影响意义,生态补偿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两个特点,所以,国家相关机构需要根据生态补偿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补偿体系,使生态补偿走上一条正规化、法制化、科学化的道路,为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2.6 尽早出台生态补偿相关制度
1 动态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动态园林景观不同于静止的园林景观,静止的园林景观是以公园景观为代表的静态物体。但动态园林景观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具有相对性,道路两旁的景观静止不动,但道路上行使的车辆和人员却运动着,参考系的不同给与了运动者对于静态园林景观不一样的享受美感。
2 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2.1 动态美学
通过陀螺在静置和旋转不同状态下观看效果的对比试验,很好地诠释了有关动态美学的原理。影响动态美学呈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运动者的运动速率,既包括速度也包括方向2方面,这是由于速率直接关系到对于静态景观的视觉变化速度。因此,在进行动态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本路段的平均车速和实际行驶方向等问题。
2.2 安全导向
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不妨碍正常行驶的重要原则,要时刻考虑正确的安全导向,以人为本。道路两旁的园林景观可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司机的驾驶疲劳度等,创建舒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2.3 因地制宜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多利用本地的树种进行栽植。
3 动态园林景观设计趋势
3.1 植物选择多样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动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更为主要。因此,正确的植物树种选择很关键,要遵循多样化和时效化特点。众所周知,乔木的日常维护和种植都很简单,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对于中小型乔木来说,要少修剪、少移植、扬长避短地发挥其生理优势。植物选择多样化可发扬其茂盛的生长效果,又可降低远期的养护成本打造节约型社会。
3.2 设计与环境相适应,最大程度促进生态效益
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但要以美的显示为目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适应与融合当地自然环境。生态景观的设置,要选择多种植被来进行构建,要以此形成混合的植物空间结构。不同形状、不同花色、不同造型的树种都是进行全面美化的参与者,通过此起彼伏、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等方式来突出城市的生态与景观效益。
4 需要注意的设计误区
4.1 重视生态效益忽略经济效益
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充分发挥生态效益,但不意味着要不惜消耗巨大的经济效益。城市生态效益的发展要依靠植被等自然资源的完善,要充分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不要为了生态而毁坏生态。
4.2 美感不等同于生态
在设计领域普遍存在着美感胜于一切的观念,在于平面、产品的设计环节正确,但在实际的动态园林景观设计上却存在缺陷。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是为了给城市增添美感,但要建立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5 动态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5.1 景观分段
景观分段是为了更好地从宏观上对长距离的景观进行分界,按照实际的地理环境对景观进行段落式的划分。各个路段上的景观配置要遵循整体的设计主基调,虽然每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整体上要具有一定的景观连续性。
5.2 景观定位
5.2.1城市景观大道:城市景观大道的车速大致为
5.2.2城市快速道:城市快速道的车速大致为80km/h。在设计环节与上文提到的城市景观大道存在很大的差异,城市快速道的设计前提应该是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不是观赏性,植物配置强调大尺度的变化,使其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
5.2.3一般道路:道路在城市中处于次干道的地位,设计时速不高,除非特殊要求,观景要求一般不高,因此园林设计应满足安全与生态的要求。
6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