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网络媒体概论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6 10:14: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媒体概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络媒体概论

篇1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 高职英语 教学模式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到来,英语由一种使用广泛的语言变成无处不在的技术符号系统,由人际交往的话语工具变成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标准中的标准,由过去升学的敲门砖变成进入跨国公司、现代企业及其卫星企业就业的职业附加能力。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英语能力的培养。自从1999年大学生源扩招后,大学生人数增加,造成大学英语教师师资紧张。高职院校更是如此,所以学生往往实行大班授课,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一来,学生缺乏交流和练习的机会。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通过调研和总结,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薄弱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矛盾 

随着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英语教师普遍短缺,教学任务繁重,专业素质得不到提升的机会,新的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学习只能成为一种口号而无法兑现,所谓的教学改革都只是为了满足科研需要而不得不应付的时代产物。除了教师人数的短缺外,一线教师的基本功也有待提升,甚至有的教师将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大大降格,将其作为供学生改变乏味的教室满堂灌现象的“放映室”或“放音室”。 

另一方面,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的普遍素质较低,并且很多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缺乏学习的上进心。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的差距在逐渐加大,因为生源有普通高中、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等多种,而学校考虑到教室紧张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往往会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根本不会考虑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以应试为导向与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育目标的矛盾 

不能以偏概全否认高职英语教学采取的是以应试为导向的知识性教育,但是长期以来的ab级考试的过关率已成为很多高校衡量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姑且不去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普遍情况,只要看一下2007年7月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会明白,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是必须进行改革的。同样,高职英语教学如果过度重视证书过级考试必然会严重偏离《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制定的培养目标。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示使用业务英语的特色,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才是高职英语教学应该牢牢把握的主旋律。 

(三)以教师为中心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矛盾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主要精力花在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上,而不强调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口语练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死”的知识。这种现象在教改全面展开的今天依然大有市场。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该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记载和吸收,学习者是意义建构的主体,学习依靠人们已有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且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四)系统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的矛盾 

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进行有效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能沿袭普通本科或专科的英语教学模式,所以专门的高职高专类英语教材就是摆在教学改革面前的第一件事。尽管目前出现了不少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但通过仔细研读,我们发现,有部分教材依然为了迎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等而在模式上与普通本科英语教材相仿,还有一部分教材为了强调实用性,但是又过了头,失去了系统性原则的要求。 

二、网络多媒体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尝试 

美国教育专家moore说过,真正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再创造。网络多媒体环境相应地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正式实施阶段。2007年7月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

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作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显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最大可能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一)新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网络教学的优势是教学信息量大、传递信息速度快、交互便捷等,教师应会利用交互平台(专业开发的管理教学软件、bbs、e-mail、qq、msn、微博等)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利用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学习信息,布置学习任务,监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反馈指导学生。当然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总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 

(二)新模式下课内外学习结合的任务设计教学法 

多媒体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一巨大优势为采取任务设计教学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完成任务的方式采用课内外学习互补、自主学习与课堂交流互动的模式,学生非常自然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内容富有个性,不再限于传统的教材课本,也不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

   

(三)教学理念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的某些方面从根本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必须及时更新,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并将英语学习的信息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教学改革中的反思 

(一)对教师传统地位的挑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一直不曾动摇,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此,教师必须成功转换自己的角色,但不可流于角色淡化的危险。新的教学模式在听说、阅读、翻译和写作的教学上成效显著,但是在词汇和完形填空的测试方面相对传统教学则没有优势。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结合传统教学和新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新模式下学生的典型症状是学习的计划性不够,学习方法的运用不够,自我评估不够,易分散注意力,对信息的甄别和判断力缺乏。尽管通过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但是通过对比实验班和普通班发现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些现象或许只是现存的,但是作为教学,必须尽一切可能地将这些负面效应避免或消除,只有这样,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发挥其优势。 

(三)物力、财力的限制 

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软硬件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不能因为具有先进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就不顾实际条件地搞一刀切。毕竟,财力和物力决定着教学改革的命运,应该先搞试点,先搞示范,待时机成熟再推广开来。 

(四)情感交流问题 

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问题。由于知识的获得不再是靠教师课堂上的板书或者言传身教,而是依赖于网络的丰富资源,这给学生学习的评价、监控和管理都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当然,由于新技术的出现,这些问题在不断地得到改进和解决。 

在信息化时代,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信息素养,树立现代的英语教育意识,以建构主义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明白尽管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积极的作用,并且是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并不代表可以用多媒体网络取代一切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金成星,李新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64-68. 

篇2

第四版

(美)菲利普・帕特森

李・威尔金斯 著

李青藜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9.8元

由著名新闻学教授刘建明主编、六位新闻学博士共同执笔的《新闻学概论》,近期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目前众多新闻学基础研究著作中较为出彩的一部。它于大处着眼,细处着墨,呈现出一种“广而深”的研究视野和“新新闻”的研究取向。

研究视野即著者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阐释广度与深度,二者之中又以深度为要。传统基础新闻学研究多把落脚点放在新闻的本源、特征、价值等方面,《新闻学概论》则大大拓展了研究范围。正如此书前言所述:“新闻学实际是研究新闻媒介演变的法则、新闻的构成与报道手段,以及新闻媒介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基于这一认识,该书不仅涉及新闻传播法治、媒介经济等近年来新闻学的热门分支学科,也将研究触角伸及当代新闻媒介理念、全球化媒介与全球传播等业界紧密关注的话题。研读文章可以感受到:著者结合业界新事物、新现象,对传统新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再思考。

在媒介控制逐渐放开和商业化浪潮的双重影响下,媒体在社会责任与商业利润之间的抉择越发艰难。这种现象敦促人们思考:在当前中国传播语境中,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对我国新闻媒体仍是否具有指引和修正作用?本书给出的答案是:“传统的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以新闻的吸引力为标准,目的在于增加发行量、获取经济效益,难免弃媒介的社会责任于脑后。面对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我们有必要树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新闻价值观以修正西方传统新闻价值理论。”并且从“价值”的本义出发对“现代新闻价值”作了阐释:“现代新闻价值是指新闻在受众思想活动中产生的效益,它不仅来自于媒体的劳动,而且还来自新闻事件对受众的重要程度。”这种理论认识扎根于新闻传播的社会实践大环境,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说“全面”是一部新闻传播学基础教材的必要因素,那么“精深”则是该书价值的重要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学概论》的研究视野是“广而深”的。

篇3

关键词:网络媒体 国家形象营销 传播 作用

key word:Network media National vivid marketing Dissemination Function

作者简介:武丽丽,女,1981年11月15出生。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国家形象前所未有地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国家形象已经成为每个国家软实力竞争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的好坏不但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而且对这个国家中各个企业以及个人在国际商场上的形象具有重大影响。能否正确认识国家形象并充分运用国家形象的功能来实现国家形象的重大价值,对外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意义深远而广泛。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是重要的传播手段,它具有很多其他传播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如全时性、快捷性、交互性、大容量、便利性、无国界疆域性,网络媒体可以克服传统媒体的许多传送障碍,直接面向异域受众跨国传播,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速度,拓展了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此外,网络媒体可以建立外文版本,跨越语言障碍进行直接传播,网络媒体是一条向国外传播我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国家形象定位不够

在当今社会,国家形象虽然已广为宣传,但其要素比较复杂,这样就导致了某些网络媒体对国家形象的理解与定位不够明确,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历史的影响,在网络媒体的宣传中进车会政治先行,以偏概全的现象;第二,由于受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网络媒体往往对当今社会的某些负面、敏感问题报道不能进入如实报道,对社会中的突发性危机事件“视而不见”,导致其对整个国家的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报道严重失衡。第三,网络媒体对我国国家的历史形象与现实形象报道存在失衡的现象。现在网络上存在大量的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报道,虽然儒学、中餐等对国外受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作用,但是,网络媒体在报道中也应该积极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来自各个方面不利因素的挑战。

2、 我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内容贫乏

我国的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等重要领域的开拓性报道涉猎较少,大多数报道还只是停留在照抄照搬政府文件、领导讲话或传统媒体中大块文章的水平上。

3、 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

跟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因为存在管理的难度、技术控制的难度、编辑力量薄弱等方面的缺陷,从而导致其公信力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

二、有效发挥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作用的途径

1、 准确定位中国形象,明确网络媒体传播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网络媒体报道时应对国家形象做出正确的定位,首先网络媒体应通过向国外受众传播真实、全面的信息,塑造“和平崛起、和谐中国、发展中的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误解,从而有效反击“中国”。其次,网络媒体应该更明确地向国外受众宣传中国的战略意图,使他们认识到中国一直以来都坚持要做世界秩序的建设者与维护者,中国一直以来走的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目的是为未来寻求公平、平等的发展机会,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 网络媒体在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传播时应以政府为主导,倡导多元参与

随着网络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不断发展,传播主体也正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这样,每个传播主体为了争取自身的利益必然会产生冲突。如何有效避免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其化干戈为玉帛,从而有效发挥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作用,关键就是要明确政府在国家形象网络传播中的角色定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多元主体形成合作博弈模式,促进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互相配合的网络媒体国家形象传播的立体框架。

3、塑造网络媒体自身形象,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要像获得自己的受众,在传媒市场上取得一定的成功,在国际社会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关键就是要提高其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首先,网络媒体在传播我国国家形象时应尽量淡化重点新闻网站的官方色彩;其次,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公共宣传媒介,应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比如舆论引导责任,信息传播责任,培养教育责任等。

参考文献:

【1】赵启正,中国网络新闻事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新闻战线,2000,02,12

【2】刘继南,何辉等, 中国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5

篇4

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讲,网络媒体其实是把“双刃剑”,其传播优势为新闻业务带来大量矛盾。编辑只有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才能解决传播工具的优势所带来的矛盾,才能使网络新闻得到有序、可控、有效的传播。人民网、新华网、东方网、新浪网等的新闻报道能够在成千上万的网络媒体中脱颖而出,原因主要在于此。

一、海量即时与有效把关

和传统媒体一样,“把关人”是网络新闻编辑基本的角色定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条新闻在时效性、纵深性等方面做得再好,一旦失实,便毫无价值,乃至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进行真实性的把关是网络新闻编辑最基本的职责。

网络媒体需要海量的新闻加以支撑,网络新闻编辑也面对着海量的新闻。这些新闻的来源非常复杂,大量的来自传统媒体,有的来自隐性的众多网友;海量的新闻需要及时的传播,甚至需要追踪新闻事件的发展进行即时的传播,否则就可能被其他网络媒体抢占先机。与此同时,网络媒体进行的是全球化的传播。失信的新闻一旦发出就几乎是失控的,即便是立即删除了,也可能早已被其他网络媒体广泛地转载。可见,在海量、即时的前提下,网络新闻把关的压力之大。

目前,网络媒体已成为假新闻的泛滥之地。当重大新闻发生时,许多人最早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但他们往往还要到有传统媒体背景的权威网站去核实,或者等一些时间再到传统媒体上去核实。这充分体现了一些网络媒体在新闻失信上的严重性。①因此,海量即时的报道与充分有效的把关成为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最大矛盾。

二、海量即时与有效展示

网络媒体容量无限,即时的传播又使海量的新闻在迅速地增加。中国大型网络媒体的新闻日登载量大多超过2000条,最多的超过10000条。海量是网络媒体的一大优势,但没有得到有效展示的新闻,数量再多也没有多大的传播效果。海量新闻本来就对有效展示带来挑战,况且网络媒体在新闻的展示上存在着先天不足。

首先,网络媒体的高效页面不多。大多数普通网友使用的计算机屏幕是15到17英寸,屏幕分辨率的设置标准是800×600,一次只能浏览页面的头4英寸长范围内的信息,几乎无人能够一次性调阅一个典型页面的所有内容。②因此,高效的页面位置只是屏幕的第一屏。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是分层展示新闻的,高效的页面一般只是首页;其次,网络媒体在主要的页面上,主要通过标题列表的形式来展示新闻,大量的标题集中在一个页面上,网友很难立即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再次,文字仍是网络媒体表现新闻的主体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进行浏览比较耗费视力。一些上了年纪的网友,经常是将较长的新闻打印出来,恢复成“纸质新闻”后,再进行阅读。

在这么多不足的前提下,海量的新闻又不能都引起关注,有的新闻对网友来说就是“信息垃圾”;海量的新闻容易形成“信息沙漠”,网友要找到想看的新闻,可能要“沥尽狂沙”;海量容易导致“泥沙俱下”,一些信息对网友来说就是“信息毒药”……大型网络媒体的确需要海量的新闻,即便价值不大也可以作为备检资料,但对新闻传播的实效性的追求,又要求新闻必须适量。

那么,从海量新闻中选择哪些新闻进行突出展示?在24小时不间断的即时更新中,重点新闻在页面上应该有怎样的更新频率?一条新闻的标题如何做才能使其在“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每天多少新闻才是适量的……这都对网络新闻编辑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充分互动与有效引导

网络媒体大都有互动设置,包括论坛、留言板以及即时聊天功能等。借助这些互动设置,网友对新闻传播的参与度得到空前的提高,“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被重新分配,人们似乎得到了更多的民主,平民与王孙拥有平等的权力,能够在网上畅所欲言,施加自己的话语影响。”③这或许正是网络媒体的魅力所在。

网络互动是无限的,参与的网友数量在理论上可无限多,而且什么人都可以参加;网络互动是平等的,网友可以主动地拉出一条新闻发表评论,可以自己选题在论坛或聊天室中吸引网友进行讨论,而不必完全根据编辑的安排进行互动;网络互动是即时的,网友可以一边看新闻一边发表观点,尤其是网络新闻的直播和网友发表看法,在时空上可以互不干扰,网友可以在直播进行中、新闻发展中就将观点贴到网络媒体上。

网络媒体强大的互动功能为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线索的捕获、新闻事件的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源。但“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谁都可以随时把未必无害的信息在网络媒体上张贴。当然网友提供的信息不可能直接在新闻页面上体现,但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判断,而网友在网络上是隐性的,其提供信息的目的也非常复杂,网络新闻编辑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出准确判断。

难以核实的内容可以不释放到页面上,但多数内容在把关后是可以上页面的。这些内容的导向未必没有任何偏差,这就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如何对网友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这种引导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对网友贴文内容的把关。

四、滚动报道与深度报道

越快,新闻性就越强,作用和价值就越大。反之,速度慢了,新闻成为“旧闻”,就会贬值,就无人去阅读。因此,新闻学把坚持新闻的时间性,定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③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报道的这一基本要求,它可随着新闻发展,不断滚动推出最新消息,甚至推出大量的一句话新闻。这的确体现了新闻的时间性,但这不利于网友宏观掌握事件的全局,难以满足网友对新闻深度的追求。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速度与深度。

由于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源的机会相对平等,即便有一定的差异,一条新闻只要在一家网络媒体上出现,其他网络媒体在几分钟内就能跟进。因此,在重大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即时性上,深度报道往往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各大网络媒体目前高度重视即时新闻的盘整和新闻专题的制作,正是出于这一考虑。

好在网络媒体有“非线性”编辑的优势。编辑们“可以随意提取任何文本,可以把任何一段子文字文本、图画文本、声音文本和影像文本等编入任何主文档,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子文本的长度,可以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进行编辑部与新闻现场的沟通和编辑。”④也就是说,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之前、之后,对新闻的改动非常方便。

那么,在什么节点上要对滚动报道进行深度整合?什么情况下用单篇文章、小型专题或大型专题进行深度整合?深度整合的内容从哪里获取?这是每个网络新闻编辑随时要考虑的问题。

五、个性需求与大众传播

网络媒体的传播对象是高度个性化、自由化的,对于处于开放式竞争格局中的网络媒体,网友的选择有着高度的自由性,一旦不合他的口味,他会立即转向;具体到某条网络新闻,网友的阅读也是非强迫性的,他如果不点击,网络媒体的工作都等于白做。因此,网络媒体即便有非常明确的传播意图,也要适应网友的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传播,以求取得一定的传播效益。

宣传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受众的本我是趋向“享乐”与“刺激”的。美国著名的网络杂志站点《沙龙》(Salon)的一项调查发现,凡是标题中有“性”这个字眼的文章,阅读量比其他新闻高出2倍。⑤

但是网络媒体最重要的角色是大众传播媒介,必须进行大众化的传播,如果完全依照这种阅读量(网友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报道,网络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将无从谈起。网络媒体肯定不能一味迎合网友的个性化需求,但又不能无视网友的个性化需求。那么,在满足网友的多种个性化需求、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吸引网友的点击等三者之间,就需要进行有效取舍,其分寸的把握是很困难的。

六、新闻的地域性和传播的全球性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⑥地理上的接近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素质。一般情况下,同样一条新闻放在全国的范围来看、放在其他的地区来看,未必有多大新闻价值;放在全球的范围来看,甚至就不是新闻了;放在事实发生的当地,这条新闻可能就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就是说,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在不同地方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很多新闻的新闻价值还是有地域性的。网络媒体进行的是全球化的传播,网友的地域分布情况非常复杂,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强化地域性的新闻价值,还是应该强化普遍性的新闻价值,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七、信源共享与特色内容

目前,有关政策还没有明确网络媒体的采访权,但并不意味着网络媒体不需要原创新闻。网络媒体的海量性要求有大量的新闻加以支撑,任何一家新闻媒体的原创新闻都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网络媒体的绝大多数新闻必须从大量的传统媒体中获得。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上“千网一面”的现象必然形成。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如果没有所谓的原创独家报道,的确很难在内容上超越本来就雷同的同行。

就算是网络媒体拥有一定规模的采访队伍,每天有上百篇原创新闻,可把它们扔进数千条的新闻“大海”中,可能连个浪花都看不到。在这些原创新闻中,即便偶尔有几条独家新闻,把它们放到网上,几分钟后就会被其他网站转载――这种独家新闻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由此可见,新闻的转载是网络媒体的需求,新闻的原创也是网络媒体的需求,但这两个需求的本身就存在矛盾,这两个需求之间也存在矛盾。在内容方面,对现有的、二手的新闻资源进行重组、整合,本身就融入了网络新闻编辑的再创造,这种二次加工、深度开发也是一种原创。⑦因此,网络新闻编辑目前主要通过加强内容的整合和页面的配置,在信源共享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无论怎么做,要在趋同的大背景下做出特色,的确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八、形式多样与特色页面

网络媒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使网友浏览新闻可以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即便是单一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可以有变体的文字、滚动的文字、闪动的文字等多种形式。网络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段还可以组合运用,对同一条新闻、在同一个页面上,可以同时有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等多种表现手段的组合。

新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成为网络媒体引以为豪的优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网络媒体在页面设置上也出现了“千网一面”的情况:首先,新闻页面布局雷同。新闻页面大都分为三层,第一层展示各栏目要闻的标题,第二层展示具体栏目所有的标题,第三层是单篇文章的正文页面;新闻页面结构一般分三种,一种是页面左右两边为专题或功能性设置,中间较宽区域是一串新闻栏目;一种是页面左右两边为新闻栏目,中间是一串重要新闻的标题加摘要;一种是页面左边为功能性设置或新闻辅栏目,右边较宽的区域是两列新闻栏目;其次,新闻栏目设置的雷同。一般都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等,区别大多在于名称略有不同,还有一些地方性网站多了个地方新闻栏目。当然,这是大型综合性网络媒体不可避免的现象;再次,表现手段运用的雷同。应该说不同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络媒体,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由于目前网站和网友技术条件的限制,视频和音频在网络媒体中运用的不是很多,表现手法还是以文字为主。

这三方面形式上的“大同小异”,再加上因平等的转载机会而造成内容上的“大同小异”,常让网友觉得这个网站像新浪网,那个网站像东方网……仔细看一看,除了底色有差别以外,众多网络媒体的新闻页面几乎一样。当然,网络媒体的页面结构、栏目设置等不可能不重复。传统媒体都有地域的限制,重复了,问题不算太大。但网络是没有地域限制的,面对众多雷同的网络媒体,网友去一家就可以了。

九、传统体例与网络体例

网络媒体的新闻绝大多数来自传统媒体,传统新闻的体例和网络新闻的体例并不完全一致。如,报纸登载的新闻可以有引题、主题、副题,可以有虚有实,网络媒体登载的新闻大多只能有一行标题,而且以实题为主;报纸平面展示新闻比较直观,正文略长问题不大,而电脑屏幕浏览费力,长稿的确难以阅读到底;报纸针对的读者群比较固定,文风可以软也可以硬,网络媒体要吸引更多的网友,还要对新闻进行一定程度的软化。

事实证明,传统的新闻体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报纸版面上的一条新闻如果有引题、主题和副题,其冲击力远远超过网络媒体的一行标题。目前,各大网络媒体已不完全运用一行标题了,他们在要闻区也逐步借用了报纸的三段题的形式,如新华网和东方网首页的头条新闻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根据传统媒体制作标题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新闻事实或观点要进入标题,这也是制作网络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但如果主要的新闻事实或观点都进入了网络新闻的标题,网友看标题就知道了新闻内容,这条新闻完全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因此,标题的虚与实也是网络新闻编辑需要辩证把握的内容,他不能简单地根据传统媒体的要求去做。

此外,非新闻类的文体对新闻报道的辅助作用很大,但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板块中应用得不是很多。网络媒体可发挥多媒体、容量大的优势,较多地应用非新闻类文体。如在纪念英国王妃戴安娜的组合报道中。东方网把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作为报道的主体,再辅助以纪念性的诗歌、散文或歌曲(音频)――这种新闻文体和非新闻文体的简单组合,取得了单一新闻文体难以达到的效果,相关歌曲成为当天点击量最高的内容。

十、超链技术与迅捷浏览

网络媒体的优势源于技术的优势。网络新闻编辑对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主要体现在新闻的展示方法上,充分的技术应用使网友高度自由化的阅读成为现实,“网上冲浪”、“点击之间,阅遍天下”是网络媒体很有鼓动力的宣传语,尤其“超链接”技术的应用可使网友根据自己的喜好,逐步点击,找到更多自己关注的新闻。

但网络新闻编辑对网络技术的过度应用,也为网友的浏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一个链接众多单篇新闻的页面上,花样繁多的链接不仅会分散网友对重要新闻信息的注意力,影响网友对这个页面的整体把握,而且网友在点击链接后如同身陷“信息迷宫”,很可能找不到回来的路,因为这篇新闻在这张用超链接技术结成的内容大网中,可能是把握这张大网的网绳,更可能是一个小小的、不知在大网的哪个位置的网结。为了提高高效页面的利用率,强化一些专题、广告等,一些网络媒体还常在首页推出较多的弹出框和浮动标签等,让网友不胜其烦。

此外,传播技术越进步,媒体对技术的依赖就越大,网络媒体的传播技术是最先进的,它对技术的依赖也最大。经常有网络媒体被黑客攻击或感染病毒,导致网站暂时无法新闻或网友无法登陆该网站,甚至有的网站出现了致命性的瘫痪。2000年2月7日至9日,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黑客袭击事件,包括Yah oo在内的8家世界著名网站遭到黑客的猛烈攻击,网站瘫痪数小时。⑧一张报纸如果因技术问题不能编辑、印刷,可以找另一家报社,利用其有关设备就可以救急,而对网络媒体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只是相对的,盲目地、片面地说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只会为网络新闻的有效传播带来众多的障碍。一个合格的网络新闻编辑绝不是“粘贴匠”,海量的新闻,进行即时的报道、有效的把关、充分的互动、积极的引导,这本身就对网络新闻编辑提出了远远高于传统媒体编辑的要求。而如何辩证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是网络新闻工作对网络新闻编辑提出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这种要求本身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对编辑的要求。

(作者单位:上海东方新闻网站)

注释:

①徐世平主编:《网络新闻实用技巧》第16页,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

②金梦玉主编:《网络新闻实务》第159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③任晓雯:《网络时代的写作――探讨与展望》,《新闻大学》2003年夏季号

④明安香:《新闻运作方式的改观―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二》,《新闻战线》1999年第4期

⑤李希光主编:《网络记者》第198页,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版

篇5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224-1

0 前言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搜索引擎正日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被各企业比较认可的网站推广手段之一,也成为网络营销服务商最主要的服务项目。自2005年伊始,国内外在互联网市场发展最快的领域就是搜索。目前IBM的市值已被Google超越,而百度也成为股价最高的在纳斯达克的中国公司。此外新浪、搜狐也纷纷进入在短信、网游之后的又一个高赢利的搜索引擎市场。搜索引擎已经成为各公司共同关注的网络新兴产业,而目前搜索引擎在营销方面存在如下的问题:

1 搜索引擎营销问题

1.1 付费搜索广告影响了用户体验

堆积如山的关键词破坏用户的阅读和网站整体风格被改变,由于网站用户体验不佳,会造成网站原有的流量流失,网站流量不增加反而是会越来越少,这对于网站运营来说非常不合算。

1.2 付费搜索广告助长了恶意点击作为一种新的商业赢利模式,搜索引擎广告以其受众广泛、针对性强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商家的重视

搜索引擎是靠点击量关键词广告收费的,如果用户流量真实,就可以很好的反映广告效果的途径。但是,伴随着这种商业模式而诞生的“点击欺诈”问题也随之而来,恶意点击已成为商家的“心中之痛”。从用户、商家、搜索引擎三方比较来看, 商家成为恶意点击直接的受害者。恶意点击有几种可能的原因:第一是竞争者所为,为达到自己的广告排名上升的目的,同时也消耗完对手的预算费用;第二种情况是来自搜索引擎广告联盟网站,他们实施广告点击行为以获得每次点击广告的佣金;第三种原因则可能来自付费搜索服务商,由于搜索引擎付费搜索服务商给商的佣金与用户所投入的费用成正比,因此提高付费搜索广告被点击量。互联网的信息空间庞大,如果仅仅依靠技术手段去监管互联网用户的恶意点击行为是不现实的,因此更重要的是自身道德的建立。搜索引擎服务商应该明白失去了自己的客户,也将面临很大的威胁,同时广告客户也应遵行共同的行业规范。

1.3 付费搜索广告降低了搜索引擎的可信度

付费导致了恶意的点击行为,同时也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最终出现用户对于搜索引擎的可信度。由于搜索引擎网站推出的一种按点击付费的广告方式,网站主向搜索引擎服务商购买关键字,而搜索引擎服务商就根据付费金额把已经付过费的网站排到自然搜索结果的前面,付费越高,排名越靠前。比如,搜索鲜花时,则购买了该关键字的企业网站将排在搜索结果的前面,从而获得更多生意机会。

又如,有伪冒的医院抢注了“协和医院”关键字,以至于在搜索结果中排名在真正的协和医院之前,致使大量患者受骗,该广告仍然可以查到。出现这种状况造成使用者对搜索引擎产生怀疑,影响营销。

2 搜索引擎营销问题对策

2.1 加快立法,规范秩序

政府立法,完善互联网的法治体系,明确个人、网络媒体和政府在网络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行业的约束力与责任感,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2.2 行业自律

搜索引擎媒体需要组建一个有利于搜索引擎媒体发展,能够切实维护自身意义的行业组织,制订行业规范。一方面, 指导搜索引擎媒体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行;另一方面为网络立法作准备和补充。

2.3 网民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作为网络媒体的受益者、消费者、监督者的网民, 加强督促网络媒体的规范,提高辨别真假好坏的能力,促使服务商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管理,做人性化贴心服务。

2.4 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

在国外,搜索引擎商对广大消费者的监督表示欢迎,同时搜索引擎商必须接受法律与行业监督,主要表现在如下:一是严格区分搜索结果与付费广告;二是要求不能屏蔽搜索结果,保持搜索结果诚实,提供真实可靠的搜索体验。

3 搜索引擎营销的发展

3.1 新时期网络营销代表就是搜索引擎

据统计,82.2%的网民通过搜索引擎寻找自己需要的产品信息。消费行为调查显示,一般用户会点击搜索结果前50名的链接。

3.2 Email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Email作为网络营销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曾为网络营销带来了无数的商机。Email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一是e客户关系管理(e-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二是多媒体营销信息。三是分析用户特征。通过分析多个数据源使得企业能够分析用户特征、对之进行分类,从而优化与用户的互动。四是寻找新客户。帮助广告者发现它们已经存在的但不知道的客户群。

3.3 网络品牌营销发展趋势分析

网络为每一个企业提供了迅速发展品牌的机会,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也不论它们是否曾经拥有品牌影响力,这种机会是均等的。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广告、富媒体广告和病毒性营销等互联网媒体拓展企业品牌。网络广告以其绝对的优势被众多的专家学者们,公认为未来世界广告的发展趋势。富媒体广告的优势是创新性和互动性,它提高了广告点击率,节约广告位资源。

参考文献

[1]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喻国明.传播的“语法革命”解读Web2.0时代传播运营新规则[M].南方日报出版社.

篇6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90-01

一、数字媒体概念

20世纪所爆发的第五次信息革命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以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革命为特征,因此又称“数字媒体革命”、“新媒体革命”或“数字与信息化革命”。[1]而数字媒体革命就是指以数字信息传播技术为介质的媒体革命,数字媒体不是一个静止的事物,其形态本身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除了数字化以外,还包括网络化、移动化和融合化,过去相对独立的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数字媒体已经出现相互交叉的局面。

二、数字媒体的传播特点

数字媒体在传播形式上主要分为“网络媒体”形式和“手机媒体”传播形式,二者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无论是网络还是手机,其传播中具有的双向性、复合型、开放性和多级性特点,都是传统媒体无法与之比拟的。但由于网络和手机媒体采用的传播技术、终端不尽相同,所以二者在一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打破了出版周期、播出时段的限制,可以对突发事件即时、全过程跟踪。同时可以将网络信息长期存在网站的数据库中。传统媒体在信息接收时间上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广播、电视等,而网络媒体恰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取信息。所以,网络媒体不仅在传播过程中体现了全时性,而且在信息存储时也体现了全时性,信息的海量性大大满足了受众对新闻内容全面性的需要。网络传媒在获取时间、方式、广度和深度上都比传统媒体更加个性化、层次化。

手机媒体主要的传播形式包括短信、彩信和“应用”等,手机媒体携带方便,提高了传播情景私密性的特点。手机媒体较传统媒体还具备全球定位功能。手机媒体在传播内容和时间方面还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特点,手机使用者可以在不连续的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

三、传播中的数字形式美

由于传播主要分为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传播两种,所以两种媒体分别具有不同的传播形式。网络自诞生以来,产生过非常多的传播形式,有的传播形式转瞬即逝,有的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传播形式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Web网站传播形式被广泛应用于20世纪90年代,Web网站传播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组织或个人,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传播目标。[2]即时通讯工具在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中国最主要的两种即时通讯手段就是MSN和QQ。网络传播形式除了Web网站传播、即时通讯传播外,还包括网络社区传播、博客传播、搜索引擎传播、维基传播和微博传播等。

随着手机终端的不断发展,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传播形式逐渐丰富,一改最初只有语音通话的功能。目前,手机媒体的传播形式主要包括短信传播、WAP网站传播、手机广播电视、手机社区传播和“应用”传播。“应用”最早是由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种提供内容和服务的方式,简称APP,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手机操作系统采用。APP的出现简化了信息获取的路径,当用户打开相应的APP时就可以进入特定目标,使功能相对单一、层次减少、提高效率、强化专业化服务。

四、数字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数字媒体在全球范围内蚕食着传统媒体市场,从2003年起,每天读报杂志的人在持续下降,而上网等使用数字媒体的人数在逐渐攀升。数字媒体绚丽的表现力、良好的互动性、同步直播、互动报道等极大提升了传播效果,数字媒体在释放巨大资源的同时,也提升了信息传输效率。当然,传统媒体挑战与机遇并存,虽然数字媒体越来越博得用户的喜爱,但传统媒体的内容和编辑水准是数字媒体所达不到的,它的权威性也是数字媒体无法取代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会相互借鉴、相互吸引,最终变成一种更新的媒体。如今,已经有传统媒体与新技术相结合,主动介入数字媒体,如手机报和电子报等,传统媒体以精辟的言论对消息加以权威的分析,就能在内容上取胜,数字媒体的内容虽然海量,但不免夹杂很多垃圾信息,如果传统媒体能够将核心新闻和有价值的消息及时提供给大家,抢占内容上的优势,提高自身品质,相信市场会不断扩大的。

参考文献:

[1]林讯.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7.

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及系统分析法,对收集来的资料作出分析及统计。

二、研究内容

网络体育编辑主要是对网络上的体育信息进行筛选、加工,然后呈现在受众的面前,这与传统媒介编辑的职能没有太大的区分。但由于网络与传统媒介有着很大的分别,所以网络体育编辑又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1.选择优秀稿件。

网络上体育信息的海量性,使得受众在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时就需要网络编辑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选取优秀的稿件,让受众能第一时间找到最新、最热的新闻。

2.做好传播把关。

这里网络体育编辑最需要把好政治关,都说体育与政治无关,但是纵观世界,体育真正能脱离政治的微乎其微,而这种把关的难度比传统媒体要大得多。

3.引导发言。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体育信息,因此需要借助网络编辑引导受众的需求。网络编辑需要选择合适的新闻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并能影响和正确地引导舆论。

1.与受众频繁互动交流的特征。

网络编辑每天在整合稿件的同时,可以利用各种工具与受众进行一对一,及一对多的直接交流。这样网络编辑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受众的反馈,以此了解到受众的需求,进而能更好地选取稿件,这就体现了网络编辑高互动性的特征。

2.业务手段多样化的特征。

网络体育编辑进行业务工作时不像传统编辑那样的繁琐,是因为网络为他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进行采访时可以通过Email与受访人取得联系;邮寄稿件时可以用超文本结构链接网页;网络上多媒体方式也为网络编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角色多重化的特征。

业务的需要,使得网络编辑需要扮演各种不同身份的角色。这是因为编辑在适应网络媒体的各种特殊性时,不仅要会进行采访、新闻稿件的写作,同时还要会编辑各种版面,整合大众传播。

1.及时地对体育比赛及以外的信息进行更新。

网络媒体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地对世界体育信息进行传播,并且这也体现了网络媒体所具有的独有特征,所以就需要网络体育编辑对信息能够及时地更新来满足受众的需要。

2.阅读方式的跳跃性。

网络编辑可以通过图片、文本、视频等多种形式把各种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受众在阅读信息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到这则信息,同时受众的阅读方式也是跳跃的,不必像传统媒体那样使受众被动地去选择。

3.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与以往的传统编辑不同,网络编辑除了在编辑新闻时能很好地与受众进行互动,通过邮件、聊天软件等也能第一时间得到受众的反馈。

(四)网络体育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基本要求

1.对信息合理有效的处理。

对体育信息的筛选、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原创,这些流程都体现了网编的文字功底,熟悉写作及编辑知识。同时,这也是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2.对新闻有足够的敏感度以及深度的挖掘能力。

由于体育信息是固定实时的,所以需要网络体育编辑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挖掘出体育信息背后的东西。

3.做好“把关人”以及舆论导向。

这需要网络体育编辑除了在处理日常的体育信息时,还需要做好网络把关人,并将舆论向有利于团结的方向引导。

4.要有网络管理以及网络维护的能力。

一名合格的网编必须熟悉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例如熟悉Photoshop能对图片进行处理;利用Dreamweaver对网页进行编辑,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各种情况。

【参考文献】

[1]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篇8

从传统的角度讲,新闻线索获知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党政机关文件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2)通过记者现场耳闻目睹获取;(3)通过受众获取。这虽然只是获取新闻线索的几种方式,但都要求记者主动出击,考验记者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在网络时代,记者可以利用大量的网络媒体,在网上检索资料、筛选新闻线索,这就拓宽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

网络新闻的来源,一方面可通过网络自采。很多大型网站都有自己的报道团队,有自己的记者,网络记者会给网站提供原创的新闻资讯。可以预期的是,网络记者将成为新闻记者队伍中极受注目的一个群体。网络自采新闻追求独家和原创,这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可通过网络编辑。很多网站的重头新闻并不是出自网站原创,而是转载或者由网络编辑对其他媒体新闻进行搜集整理,然后在网站上。随着网络新闻专题容量更大,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将对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产生重大冲击。

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

新闻价值是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时新性”和“重要性”是两个最重要的要素。

1.时新性。在网络时代,及时性逐渐被实时性取代。网络新闻24小时不间断更新和,使得实时传播成为可能。而在网络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快速传播更成为各大网站吸引网友眼球的利器。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报道的这一基本要求,它可以随着新闻的发展,不断滚动推出最新消息,甚至推出大量的一句话新闻。以往新闻媒体的刊期限制、时段限制等,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已经弱化甚至消失。

2.重要性。传统媒体一般会依据自身媒体的定位来进行新闻的甄别和筛选,结合媒体的特点编发稿件,大部分内容是以国内外时政新闻、各行业新闻、重大活动等硬新闻为主。但网络媒体在新闻选择上对软新闻给予了高度重视,大量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使得整个新闻报道呈现出软化的趋势。在网络时代,当一个读者获得一条新闻后,他关心的可能不是新闻的内容,而是这条新闻会不会成为与别人聊天时的谈资,成为与人交流的探路石。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曾经指出:“从统计资料来看,除了大事,天大的事情,其实大家真正关注的还是社会性和娱乐性的新闻。如果拿总的访问量作一个百分比的话,可能一半以上都是娱乐新闻。”但是网络媒体在追求网友更高关注度的同时,如何避免新闻的低俗化,也是值得格外重视的。

传播方式的变化

1.传受关系的变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是一种线性的单向传播方式,而网络传播方式却是非线性的多向传播。网络传播中,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新闻,发表消息、言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对这些信息,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接受或不予理睬。传统新闻传播理论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相互之间处于不平衡状态,传播者占主导地位。虽然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以受众为中心”的理论主张,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媒体的传受关系。而在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是受众,又都可以成为传播者。

2.“把关人”力量的弱化。传统媒体的信息控制通过各个层级的“把关人”来完成,“把关人”在传统媒体中处于决定媒体内容的支配地位。网络时代,把关权分散,互联网“把关人”已泛滥成灾,像网民个人、网站编辑、论坛版主、知名博主等,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是“把关人”。人数的增多使以前处于垄断地位的“把关人”地位边缘化,而以前的边缘人成了新闻信息的“把关人”。面对这种现实,难怪有学者惊呼,一时间,好像传统媒体的后院被打开了无数个缺口,“把关”一说无从谈起了,“把关人”这一传统角色在逐渐弱化。

舆论导向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舆论的形成,一是来源于有目的的引导,二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传统媒体通常借“议程设置”功能,引导受众舆论的形成,即第一种情形。而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基于自己的物质利益和文化素养,借助自媒体,自发地、分散地表示出对某一问题的态度。持有类似态度的人逐渐增多,并相互传播,相互影响,凝聚成引人注目的社会舆论,即第二种情形。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特大暴雨。按官方的说法,这是61年一遇的暴雨,超出了北京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在众多网友质疑北京城市排水系统的同时,另一股展示“爱心和良知”的舆论也在悄然形成。如一则微博的发言:“一群招呼无法归家者留宿的爷们;一群搭载路人的好心朋友;一群挡在没了井盖的排水沟前的环卫工人;一对雨点中见真情的情侣;一群积极参与救援被大水困住的人;一个牺牲在救援前线的派出所长。向这些人致敬!你们才是城市的良心!加油北京!愿北京平安!逝者安息!”类似的微博被迅速转载,成为北京暴雨信息传播中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

新闻语言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开始逐渐引领语言风潮。网络流行语主要是指由某一个新闻事件在网络上传播后,经过网民的浓缩而产生的具有指代性的语言符号,如“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被就业”等这些网络流行语,从本质上反映了年轻人的心理特点。

2010年世界杯期间,“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有媒体考证,“给力”一词最早出现于2010年5月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上传网络的一段日本动画片。“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配音组的无心插柳,却得到了网民的热捧,其首次广泛应用发生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感到有些“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引发舆论强震。有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而“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也被评为2010年十大文化事件。这个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传播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的影响。

网络新闻传播加速了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进程,网络新闻的个性化、语言的生动化以及快速及时等特点,都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新闻给人们的印象。在这样一个网络新闻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这一新兴的新闻传播方式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融合与碰撞问题,也需要探讨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使之更好地为新闻传播服务。

参考文献:

①许静编:《传播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篇9

中图分类号:G2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52-02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已经逐渐向各个行业和领域普及和推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加快促进了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对于这一新兴行业来说,如果想实现长效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坚实的人才资源支持,因此加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网络新媒体概述

网络新媒体是在近几年快速诞生和发展的一种新兴行业,其基础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新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指的是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之后,依据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通过卫星、网络等渠道传播,并以手机、电脑等数字接受设备为终端的实现信息数据传播的一种媒体形态。作为技术发展的一种产物,网络媒体以自身的超时空传播、数字化技术以及超大信息负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极大促进了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1]。

通过对媒介进化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新媒体”这一媒体形态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逐渐发展和革新的多媒体技术和无线技术,当前的新媒体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即使是传统媒体也逐渐衍生出电子报纸、公共新闻视屏、数码杂志、手机报等各种新兴的形式。

二、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媒体产业正处于新整合和大分化的重要时期,飞速发展的新媒体行业,其产业增长规模和技术革新的快速性都极大提高了对行业内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和供给平台,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当前的供给现状。

(一)高校规模方面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报刊社以及广播电台都逐步建立自身的独立门户网站,这充分的引起了国内教育机构和媒体研究的广泛关注,各高等院校逐渐开始尝试网络媒体的专业教育。1995―2003年间,其整体的数量还是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中,而在这之后出现急剧的上升。相关调查统计结果表示,在1996年,我国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即华中科技大学开始招收网络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共22名本科生;而到了2005年,全国已经有110多所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并且到目前为止都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一方面社会上对专业的网络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具有较大的供需缺口;另一方面是,随着急剧增加的院校数量,培养出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教育市场也逐渐呈现出泛化的趋势。事实表明,教育市场的泛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市场具有负面的影响,导致整个市场环境逐渐恶化,降低人才的整体素质与质量,造成现实需求c所学技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形成虽然市场中还存在着较大的空缺,而人才却相对过剩的现象。

(二)高校新媒体专业办学模式方面

虽然从20世纪末我国就逐渐开始了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处于探究阶段。对于专业的院系设置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顾虑,在办学资源方面多是依据学校原本的媒体院系,实施挂靠的方式来办学。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采用逐渐增设的方式。首先采用试设的方式,如果可行的话,才会设立相关的系所和研究中心,比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都是采用这种途径来设立的;第二种途径是先设立相关的研究中心,然后开设相应的研究生研究方向,当发展到一定成熟状态的时候,再设立相应的专业,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设立的[2]。

(三)新媒体人才培养层次方面

就目前来说,高校中培养的网络新媒体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博士研究生所占的比重较小。另外,有些院校还通过专业挂靠的形式,注重对技术性专科人才的培养。这也就表示,在目前的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中,需要加强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媒体未来发展、新媒体产业运营、新媒体技术等领域中的技术创新型以及研究型的人才。

三、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

针对目前的新媒体专业设置的课程来说,开发规范程度不高,而且种类繁多、专业性不强,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相关专业教材的进一步开发,提高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可以通过举办新媒体论坛、研讨会等专业活动来实现成功办学经验的相关学习和交流,并广泛讨论和研究教学方式、核心课程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等各个领域中的有效创新,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课程的规范性。以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其网络传播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媒介经营管理、新闻出版理论与法规、世界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其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络经营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传播实务、网络传播概论、摄影造型技巧、摄影技术、图片编辑、摄影概论、新闻摄影、新闻评论、新闻编辑、新闻写作、新闻采访[3]。为了实现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在构建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综合能力塑造、新媒体专业课程、基础素养课程这三个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二)人才培养过程创新

对于新媒体人才培养来说,一般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即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再学习与研究过程以及实践教育过程。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指的是能够系统性完成本科教育或者是研究生教育,在这一阶段中最主要的是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创新点主要是对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并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新媒体教育中,也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媒体管理、软件技术以及网络等非专业性的课程。为了做好教育工作,还应该注重对教师资源的协调和调配,比如举办跨系研讨会等活动。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实习活动、创新竞技活动、协助科研活动、实验室教学等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新媒体专业的特征来举办相关的推介、成果展览、设计、竞技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加快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再学习与研究主要指的是在后期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的参加以及对前沿理论的自我研习,能够有效实现从业技能的提升、知识的更新。但是这一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可以当做是创新重点加强重视。

(三)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

对于新媒体行业来说,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具有较快的变化速度和较强的技术性,对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在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对实践创新方法的探究,以及实践平台的构建,以至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空间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重视。就目前的实践教学来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实践平台的缺失。如果将新媒体的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学术活动和实验实习课程的话,是难以全面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为了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践平台,应该实现内外部的共同构建。内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园竞技实践、课堂仿真教学、校办产业基地等,外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与科研培训机构合作、校际合作、校企实训基地合作等[4]。

(四)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

在会计行业中,由于财务管理技术和相关的会计准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知识技能更加符合变化需求,国家每年都会对从业人员进行资质年检和综合素质继续教育。c会计行业相似的新媒体,也是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当中,如果想让从业人员能够满足行业内不断变换的需求,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资质定期审查以及继续教育机制。就实际的情况来看,目前很多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都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

结语

新媒体行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下,加强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针对当前的人才供给现状,实现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比较迫切。如果想实现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先就需要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其次应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再次需要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最后是加强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这样就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促进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雅文,张语,冯湛,任庆军.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J].新闻大学,2013,(6):139-149.

篇10

前言:网络早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之物。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其时效性、互动性、全球性等都是传统媒介难以比拟的。尤其是互动性,这是与传统传播媒介最为不同之处。传统传播媒介比如报刊、电视等都是向观众传播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接收到观众的反馈。这种传播是单向的,而网络传播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网络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及时对信息做出反馈,还可以交流意见,交换思想,进而使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和认知程度更深。

1 网络平台的特点与作用

1.1 时效性

通过网络平台消息的速度几乎可以忽略,而传统平台则需要通过一系列流程来一步步的完成消息的传达。这一特点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作用尤为突出。新闻的制作是需要准备的,收集资料,准备采访等都是需要时间的,这就造成了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不够及时的情况。而通过网络平台,事件现场的图片和声音都可在第一时间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

1.2 大量性

网络是一个浩瀚的数据海洋,它的存储量是惊人的。【2】大大小小各种门户网站都是24小时不停歇的在消息,传统媒体的发稿量与网络媒体是没有可比性的。网络上的信息又是相互联通的,当你浏览一条新闻时,网络所呈现给你的不仅仅是新闻本身,还有基于巨大数据库的支持下新闻的相关信息、关键词、专题等内容,使新闻全方位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1.3 全球性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围是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所不能及的。互联网是全球性的,网络传播是无国界的。只要有网络,你就可以轻松的浏览外国网站。不同文化的交流也因网络而变得便利,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1.4 互动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是单向、没有互动性的,而网络媒体则可以做到与受众随时随地的互动,这是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各种聊天工具、交流论坛使得信息可以快速的蔓延。并且可以随时的扩充信息、完善信息。

1.5 多媒体性

网络运用数字技术,兼容了传统媒体的各种传播手段。声音、图片、文字、视屏使得信息更加的直观生动,观众在感官的体验上是全方位的。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被网络综合起来了,成为了一个整体概念。

因为网络媒体以上的特点,网络媒体的地位扶摇直上,影响力不容小觑。

2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军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在思想和政治方面也获得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相当于没有灵魂【3】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受的教育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树立军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其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或错误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使得人观念扭曲,人格有缺陷,更甚者可能会发展成一名危害社会分子。

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初高中的政治到大学的原理、思想与社会主义概论,这些无一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从友爱同学尊师敬长、初步认知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的成果到深刻的学习社会主义原理。在部队中,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军人在部队中会逐步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清正确的方向。

但是传统的教育是不够的,再好的教育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和吸收。没有正确的引导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

3 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上文已经详细的说明了网络平台的优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两者相结合呢?

3.1 做好网络宣传工作

现在各个部队几乎都有着自己的论坛和微博,这不仅仅是交流的平台,更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平台。官方可以通过论坛、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宣传工作,可以定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讲座、期刊要快速便捷的多,且更加直观。且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部队中的鲜活事例相结合,可以调动军人的积极性。

3.2 聆听基层的声音

单向的传输是不够的,还要给受众一个咨询解惑的平台。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聆听受众的声音,才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从而去改进、去完善。同样的,网络可以提供这个平台。传统的咨询室、咨询热线等方式虽然与此效果相同,但是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的接受咨询。通过网络,军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咨询。网络咨询室没有“上下班”,军人可以随时留言或者在线咨询。这大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受众在互动中能更好的去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益处。

3.3 组织讨论交流

针对官兵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网络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可以以思想交换思想,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使得思想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4 总结

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有正确的观念,能明辨是非黑白。网络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出现,正面积极的、反面消极的、健康向上的、不良的等等等等。对于一个思想成熟的人来说,他有能力去辨别,有意识有选择的去接收。而思想不成熟的,在信息的选择方面经验尚且不够。所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必要且大有利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