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手术病人心理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7 10:44: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手术病人心理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篇1

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做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实验组则从病人入院、手术至出院各环节贯穿心理护理。

2·1入院帮助转换角色

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通过热情、耐心、周到的护理,使其尽快实现由社会角色到病人角色的转换。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获取病人的最大信任,为以后各阶段的心理护理打下良好基础。护理人员在此阶段应掌握病人的个性特点,使术中心理治疗能因人而异,恰当有效。

2·2术前端正手术认知

对于手术病人各种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绝对化和主观片面的观念和态度,通过医护人员的权威性解释,介绍介入手术仪器的安全可靠性,提供科学、必要的手术知识信息,并利用病人求治的愿望和潜力,指导建立起合理的认知态度,对手术有较为实际的看法和心理准备,确立适当预期。

2·3术中实施心理治疗

安排舒适的手术,于手术准备阶段带病人做深呼吸放松[2]治疗,使心情平静,心跳规则,呼吸平稳,肌肉、关节、韧带放松,利于股动脉穿刺。使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在手术室做进一步的解释、安慰、鼓励,以增强病人自信心,提高耐受力,能积极配合手术实施。术中造影、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等主要环节,依病人个性特点,因人施以言语、态度、行为的不同积极性暗示治疗。

2·4术后加强心理护理

术毕病人往往因手术成功产生松懈心理,因此,重视常规护理同时需加强心理护理。向病人强调术后严格卧床24h、穿刺患肢制动6~8h并保持伸直的必要性,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疼痛、发热等反应,使其对此有恰当的心理准备[3]。经常巡视病房,及时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尽量避免病人激动、烦躁,增强其康复信心。

2·5出院健康心理指导

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交待复查时间、体力活动情况、指导合理饮食,帮助病人将心理控制感倾向内控,以增加正性情感水平[4]。使病人充分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能主动接受并运用宣泄、放松、换位思考等心理调节方法,应对不良刺激,维护心理健康,巩固治疗效果。

3结果

3·1通过术中监测脉搏、呼吸、血压,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波动小,对照组则波动较大,两组生理指标的稳定性有很大不同。

3·2实验组无因心理因素导致手术不顺利,术后康复快;对照组术前1例因过度紧张、焦虑,于术日晨死亡;术中11例股动脉穿刺不顺利;2例憋气配合不良,5例因紧张致耐受力降低,手术欠满意,经统计学方法处理,两组手术顺利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0·54(P<0·01)。

3·3术后随访虽未做统计学分析,但显示实验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普遍存在生活态度乐观、自我评价比较恰当的良好心理状态。

4讨论

4·1心理护理应贯穿全程

病人从入院到手术至出院,其间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情绪常有波动,每阶段的心理各有特点;介入手术又存在接触放射线的问题、造影剂过敏的可能性危险,病人在局麻状态中,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手术进程顺利与否,随时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因此需要端正病人的认知和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心理治疗,避免一劳永逸或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及做法,使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相辅相成。共性化心理护理做到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对特殊病人则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每个阶段都对病人的积极配合、正确努力予以肯定、表扬,以鼓励病人进一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病人自身潜力。心理护理工作还要体现出双向性的特点,即护士在自觉为病人做心理护理时,通过启发、引导,调动病人有意识地将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主动向护士提出咨询,在护患互动中,取得护患双受益。

4·2康复期心理应对训练有助于疗效巩固

心理社会因素是许多病人身体康复成败的决定性因素[5]。介入手术不仅消耗了病人的体能,也使病人的心理应激变得脆弱,依赖性增强。因此,该阶段心理应对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强调病人在疾病治疗中的主动积极作用,将病人的心态由被动接受帮助引导为主动调适应对。帮助病人增强康复自信心,正视现实,消除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正确进行自我评价,指导病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奏,劳逸结合,改善全身状况,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调动自身免疫系统,巩固治疗效果。康复期心理应对训练、对病人术后康复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帮助,究竟作用多大,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

4·3对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要求

篇2

【中图分类号】R714.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190-01

手术刺激可通过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防御能力的紊乱直接影响到病人手术的质量和治疗效果[1]。医护人员应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消除不良刺激,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提高应急能力,顺利度过手术期。下面浅谈我个人手术中一些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2011.5月---2012.5月份我院手术病人750例。其中男性427例,女性323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60人么,高中以下290人

2 手术病人心理状况

2.1病人术前心理:一个人从正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来到医院看到医院各种各样病人,还有对人体生理解剖,麻醉手术方法及手术后处理缺乏了解产生捆惧感,病人在术前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害怕和担心,怕疼痛难忍,怕留后遗症,怕医院水平低下,怕腰麻醉使病人瘫痪,于是希望有一个技术高责任心强的医生做手术。手术护士最好在身边,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

2.2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心理:对手术室深严的环境,各种特殊的装置抢救监护仪等以及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就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因此对各种刺激较敏感

2.3手术结束后心理:身体不能自主活动,术后刀口流血或裂开,产生焦距不安的心情。手术是不同程度的损伤会体验到刀口疼痛,感到痛苦难熬,2-3天疼痛缓解之后担心预后情况等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接到手术通知单以后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做术前访视,应术前一日看望病人同病人沟通尽力解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病人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手术的安全性作出肯定使病人获得安全感,护士是在手术前后直接观察到病人各种情况及反应的,因此与病人接触过程中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文化状况要实施的手术仔细耐心说明,使病人对手术的实施及术后恢复抱有科学态度,让他们有充分心理准备,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手术。针对怕疼痛麻醉意外的心理给解释麻醉的作用性质,可做到没有疼痛的感觉。如:硬膜外麻醉或双阻滞麻醉我给病人解释这种麻醉是半身麻醉是清醒的。手术时有知觉无痛觉的,对手术担心心理向病人解释进行手术的医生护士的技术是熟练地,特别要讲我们已经做过同样手术都是成功的,强调病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极为负责。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可有针对性组织交流,并说明进入手术室后实施的各种护理操作使病人心理有数。如:静脉穿刺、导尿、上约束带、放置电刀铅板等。

3.2 术中心理护理:由于不同的麻醉,手术类型,年龄,性别,因而手术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各不相同,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清醒病人的心理变化要及时安慰病人,观察其面部表情及其发出的声响,并告诉病人手术中使用的电刀、吸引器、监护仪及手术器械发出的声音不要害怕。手术过程中搬动物品要轻稳,医护人员言谈要严谨,详细分析术中出现各种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措施。如:硬膜外麻醉或双阻滞麻醉时协助病人弯好腰背曲膝,使之充分显露麻醉穿刺点,并嘱咐保持好,安慰病人配合麻醉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如腹部手术出现牵拉不适引起恶心,呕吐时鼓励病人张口平稳深呼吸,稳定情绪有利手术顺利进行,如病人出汗及时给予汗,生盐理水润唇,按病人所需给予帮助使病人感到亲人在身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3.3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对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我们要做到及时告知手术效果,从麻醉中刚醒过来病人急切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各种信息医护人员应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并告诉他们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忍受几天刀口疼痛和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适当指导注意保护手术伤口,保持引流管道畅通,术后的卧位及进食的时间鼓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祝早日康复等。术后的访视也是很重要的环节,进一步沟通护患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患者早日康

小结:通过对手术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的探讨观察和有效地针对性的采取了应对措施通过术前访视心理疏导,术后随防等方法与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沟通增强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帮助手术病人实现了手术治疗的最佳目标。为我们护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 讨论:患者良好的心里是康复的一半。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不可分割的成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监床护理实践中医护人员用心理学知识充分用于工作中使之更有效的发挥其对病人心身健康产生积极地影响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篇3

急诊手术是指病情急、发病时间短、病情重、意外伤等而需紧急手术救治的病人,急诊患者对突然发生的疾病或意外创伤缺失心理准备,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给予解决会导致病情加重,加之急诊患者本身病情较重,及事情变化较快,患者突然面对如此境遇的转变,生理或者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应急反应[1-2],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故做好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进行的重要环节,对此,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1 不良心理问题分析

1.1 紧张恐惧

手术患者几乎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情绪,多来源于对本身疾病和手术知识的缺乏。健康人突然生病,且症状较重、剧烈疼痛,加之对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认为手术肯定病情严重,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再加上看到陌生的环境、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以及各种仪器发出的声响,更加重紧张恐惧的情绪。

1.2 忧虑烦躁

病人突然得病,又突然要做手术,这对清醒病人心理打击非常大,病人常担心手术能否顺利完成、手术是否痛苦、疼痛,能否恢复到以前的自己,病人渴望得到最好的治疗,可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的面孔,加之对病情不了解,有的病人还会担心手术费用等,而产生忧虑、烦躁心理[3]。

1.3 悲观绝望

超常的心理刺激可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异常心理[4]。由于大多数患者发病较急、病情严重,或者由于意外伤害导致骨折等,患者自我感觉极差,这是由于受到一些人的不良暗示,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加之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没有得到较好的疏导、安抚而产生。该类患者通常治疗、护理依从性差[5],抗拒抵触治疗、护理,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此种情况多发生于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在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根据患者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手术所需的常规用物,并根据病情准备抢救用物、床单位、仪器,并调节好适宜的室温。在物品准备的同时,由于大多数急诊手术患者病情重、手术时间紧急,没有时间及条件接受手术相关知识以及心理疏导,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6]。因此医护人员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同患者进行交谈,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用温和的表情、语言、微笑来安慰和鼓励患者。

2.2 营造严谨的手术氛围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务人员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间是手术的最佳场所,简单介绍手术方法、部位、、所使用的仪器,以减少环境和仪器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刺激。如确需使用约束带时,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约束带使用的性质[7],以取得患者配合,不可强制执行。手术室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不可在工作期间议论和手术无关的事,避免患者误解,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安然度过手术全过程。

2.3 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转入病房,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患者家属情绪波动较大时,指导患者家属在患者面前控制好情绪,不可痛哭流泪,不可在其面前流露出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家属需要与医务人员配合,稳定患者情绪。麻醉清醒后,关心、体贴患者,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告知其手术顺利,术后积极减轻患者疼痛,比如给其听音乐以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也可通过聊天等来缓解、分散患者不良情绪,经常用握住患者的手或轻拍其肩等身体语言来表达关心,理解、支持并以恰当的语言疏导患者,使其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动作熟练,避免多次穿刺,以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关,早日康复。

3 体会

急诊手术对患者本身是一种技术不良刺激,急诊手术的护理就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外,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心理知识,使患者在情绪稳定、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不仅能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还可以增强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因此,做好急诊手术病人心理护理,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纪淑香.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06-107.

[2] 李丽卿,林羽纶,许乐等.应急管理路径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52-554.

[3] 李娜.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6):2487-2488.

[4] 徐金粉,沈国娣.优质护理在重创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开展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59-61.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97-01

手术是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的有效方式,不过,很多病人对面手术具有很多不良情绪,恐惧、焦虑、忧虑等等的负面情绪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和质量。如果不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将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所以,在手术中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按照我院急诊病人手术的要求,采取了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护理效果,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的61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患者中,有8名为疝气伤患者,29名剖宫产、24名为急性阑尾炎患者。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将61例急诊手术患者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资料方面都有可比性。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还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和手术前后的心理情绪稳定情况。

1.2.2心理干预方法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和联系,向患者讲述手术的相关信息,鼓励提示患者要放松心情,避免出现负面情绪,提高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坦然的走进手术室,提升对医院和手术的信任感、安全感,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

1.2.3统计方法

将记录的监测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X±s),组间差异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的61例急诊手术患者,男性30例,女性31例,两组患者的各方面资料如下表所示。

2.2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情况

依据对手术病人术前和术中生命体征的观察和分析,手术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干预组患者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心率和呼吸等等的身体特征比较平稳,和手术之前的干预组患者以及手术后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之后发现,除了呼吸频率指标,其它指标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

干预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为t=2.307,P=0.025

干预组术前术中血氧饱和度t=-4.726,P=0.000

2.3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绪情况

干预组患者接受了心理干预后,患者术后情绪相对比较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加之手术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他们的身心都承受巨大的压力,在面临手术的时候,患者的心理容易出现波动,各种负面情绪出现,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当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各种仪器和手术护理人员,患者往往会显得更加的紧张和焦虑,这种负面情绪会使神经内分泌变化,患者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情况,使手术更加难以进行。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急诊手术病人这种心理特点,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3.1手术前

依照急诊手术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述手术的相关信息,使用自己掌握的护理知识,积极指导患者放松心情,使患者提高对手术的信心,给患者安慰和温暖。

3.2手术中

在每一个手术的操作进行之前,都主动和患者讲明操作的目的、方法,并告诉患者如何配合,在放置尿管、胃管等特殊的操作开始之前,要向病人阐述插管的目的和效用,让病人明确管道的重要性,做好心理准备。

3.3手术后

使用亲切的语言安慰和鼓励患者,告诉患者手术的效果,病人回房之后,要叮嘱病人好好休息,告诉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告知患者护理人员会经常前来探视,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急诊手术病人通常会有各种的不良心理和情绪,所以,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对急诊手术病人展开心理干预,进而使患者放松心情,从而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闭芬艳.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激及护理干预[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

[2]李军.急诊手术病人心理干预的护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篇5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其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患者安心地接受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很好地合作,使手术顺利完成。做好心理护理,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手术”对患者是一个严重的心理刺激。知道要手术,患者通常都比较紧张。主要原因包括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疼痛的恐惧,对医疗技术的怀疑,对手术成功与否的担心,这些都会使患者紧张,失眠,焦虑、血压升高,这就要我们做好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工作。向患者解释所患疾病的特点,手术的必要性,医疗技术的成熟,现代麻醉技术的成熟,跟据不同的手术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在手术过程中病人不会感觉疼痛。可以有知觉。从而帮病人减轻焦虑,去除不必要的顾虑,对自己和医生有信心,愉快地接受手术。

手术过程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对手术室环境的陌生,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态度,手术器械的碰撞声,对麻醉等一系列术前准备的不熟悉一样会引起患者的紧张。在进入手术室后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开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如建立静脉通路,麻醉置管,留置尿管,根据手术需要安置适当的。手术过程中会出现的那些不适。当患者对这些有一定的了解后,会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医护之间, 医患之间注意交流技巧。避免使用让患者产生紧张的字词。妥善处理血液、污物。对于暴露病人隐私的操作后及时给予遮挡。从患者的角度给予关怀。必要时指导患者深呼吸,帮助转移注意力,尽量让患者放松。让患者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对待手术。

二 术中的护理

术后及时随访病人。告诉患者手术很成功(患者会很放松)。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告诉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恢复的重要性。术后的及时随访可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她)的关心和负责,让患者从心理上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

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39-02

手术病人常常会受到手术这一应激源的影响,出现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内分泌失调、循环系统紊乱等症状,十分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所以,术前访视病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意义重大[1]。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使病患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1术前观察,掌握心理特点

1.1紧张不安心理

因缺乏对医学知识与手术原理的正确认知,多数病患会对手术存有恐惧心理。而系列检测、管道留置等术前准备工作,更容易令患者产生紧张感。面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干预,用病患能够理解的语言,向病患讲解简单的医学知识与手术原理。提醒病患手术过程中,应该怎样配合手术操作[2]。耐心解答病患提出的问题,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对术前的必要准备工作进行详细的介绍,尽量降低手术对病患心理的冲击,使病患以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态度接受手术治疗。

1.2焦急忧虑心理

因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病患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因此对治疗多抱消极思想,特别是肿瘤病人或术后有机体生理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期间,除了需要关注病患病情发展,还应注意病患心理变化[3]。察觉到病患存在负面情绪时,医护人员应对这一情况表示理解,同情患者的悲惨遭遇,给予对方真诚的关怀,带领患者走出阴霾。治疗期间,应主动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态度要亲和,谈话内容以赞美、激励为主,多提及治疗成功的病例,为病患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负面情绪,使病患愿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4]。

1.3恐惧孤独心理

因非工作人员、闲杂人等均不可进入手术室,所以病患在手术期间务必会与家属暂时分离。病患初到手术室,在没有家人陪伴,所处环境、周围人群都很陌生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恐惧孤独的感觉[5]。此时,医护人员应着装整洁、态度友善地走到病患身边,向病人表明自己是主管护士,介绍自己的职责与工作内容,缓解病患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与病患相互熟悉后,告知病患手术期间,自己会全程陪伴左右,强调术前准备工作十分成功,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十分有益。给予病患足够的安全感,消除病恐惧孤独心理,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手术。

1.4害怕疼痛心理

大部分病患对麻醉方式与麻醉效果所知甚少,因此会产生害怕疼痛的心理。对此,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关于麻醉操作的宣教工作,向病患详细解释麻醉的方式与药效,指导病患在麻醉过程中需如何配合才能将使麻醉效果发挥至最佳。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降低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少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的影响,为手术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石。

1.5自感羞耻心理

部分患者需接受男性泌尿生殖手术、会位手术这一类部位私隐、性质特殊的手术。因此难免会有顾虑、羞耻等不良情绪。面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应尽量安慰患者,解释手术部位适当的原因,向患者保证,手术期间,会尽量减少其身体暴露的面积与时长,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向患者介绍必要的医学常识,提醒患者切忌“讳病忌医”。帮助患者扭转不利于手术的羞耻观念,鼓励患者以健康、积极的态度,配合手术治疗。

1.6担忧社会支持不足心理

因部分病患治疗时间长,治疗开销大,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在手术前夕,患者会因家庭无力承担手术费用等社会支持问题忧心不已。这一时期,病患常常会对治疗抱有抵触心理,拒绝配合治疗,放弃治疗的意念十分强烈。对此,医护人员应对病患加以劝慰,疏解患者内心苦闷,鼓励家属给予病人充分的精神鼓励与经济支持,使患者重新振作,重新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2效果

经工作实践最终了解到:医护人员对病患实施术前访视,及时察觉病患心理变化,并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病人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能够提高病人对手术的配合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医患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促进医患关系友好发展十分有益。医患交流机会增多,病患及其家属所反馈的问题将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有效答复,提升了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讨论

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工作通常以辅助手术,配合操作为主,并未对病患个人心理变化给予过多关注。而对术前病患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传统护理模式转化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体现。术前心理护理工作主要指,医护人员根据手术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进行开导与劝慰,排解病人心理压力,消除病人对治疗的抵触心理。术前访视能够使病患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因此适合于临床推广饮用。同时,医护人员还需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加强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力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高术前心理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庆红.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焦虑心理与术前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2,19(2):37-38.

[2]张涛,张秋红,王丽华,等.颅咽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46.

[3]张帆,周密,孙玉聊,等.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

篇7

【中图分类号】R56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69-01

【青年病人的心里护理】

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处于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会感到震惊,他们开始不太相信医生的诊断,不承认自己有病,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体力下降时才会承认。由于青年人感情脆弱、心理活动错综复杂、易变化,所以护理人员应多学习和掌握心理护理知识,对这样的青年病人密切注视、预防可能发生的后果,要多给予心理支持,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青年病人的特点是情绪强烈而动荡,容易出现极端化,容易激动、兴奋,也容易沮丧、绝望。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主观感觉敏锐、情绪不稳的、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容易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当青年人得知患病,尤其是那些比较严重,可能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留下后遗症的疾病时,往往会紧张、焦虑、震怒,甚至迁怒于他人,出现反攻击行为。待到病情稍有好转,又容易盲目乐观,不再认真执行医嘱和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导致病情的反复。病程较长和有后遗症的患者,则易于情绪偏激、悲观失望,甚至失去理智,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走向极端,产生自杀念头,当青年人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时,不宜过多的安慰和劝解;因为此时患者的认知功能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处于低下状态,不能很好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且此时的病人他未必希望向他人倾诉或者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劝告。最好在可以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的可以独处的环境,使其自己冷静下来。护理人员可以在一旁给予非语言的支持,如安静的陪伴等,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再实施各种心理护理措施。

青年正是人生中最有生机的时期,青年人有多方面的需要和愿望,特别是青年早期,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求知、求职、婚姻和家庭都有美好的设想,而健康的体魄是实现这些愿望的基础,因此,当青年病人得知自己有严重疾病时,往往感到很大的震动,感到很难接受这一事实。大多数青年人会经历明显的“否认”阶段,不相信医生的判断、拒绝接受治疗。这种心理主要源于害怕疾病耽误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对恋爱、婚姻、生活和前途产生不利的影响,护理人员要理解青年人的这种心理,克服个人的偏见;即使病人用幼稚的防御机制,护理人员也能理解他,耐心的对待他,给予各种指导和帮助。青年人自主性和自尊心很强,重视自我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任何刺激都有可能对青年人的心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态度和语言,尊重青年人。同时青年人求知欲强,富于好奇心,利用青年人的这种特点,护理人员可以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自己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及时给予反馈意见,表扬和鼓励他们的成绩,提高其自尊心。这种自我护理的模式对于稳定青年人的情绪,促进其康复是非常有益的。青年人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往往比较敏感,希望自己的身体形象和面部形象符合现代的要求,因而伤残的青年人有特殊的含义。青年人可能因为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形象,而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合作。特别是一些女青年,可能为了保持理想的体型拒绝某些治疗。护理人员应当理解青年人的心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外科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而心理护理也是手术病人不可缺少的。无论手术大小,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害怕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必将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危险性,甚至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很重要。

术前的心理护理 术前一日探视病人时,必须详细阅读病历或询问病史,掌握其主要病情及心理特征。询问病人时护士的仪表应该是举止端庄,文雅大方,清洁整齐,体态合适,表情自然,和蔼可亲,有责任感。患者因术前的一系列检查、准备和各种管道的留置,因缺乏医疗知识,把手术和麻醉想象得很可怕,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此时,态度热情、诚恳地和患者交谈非常重要。如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要求,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安慰、解释和鼓励,认真解答患者想知道的问题,减轻其不稳定心理,使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术中的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与家人分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手术器械的碰撞声,监护仪器的翁鸣声,都会使他们本能地产生一种恐惧孤独感,此时患者迫切期待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帮助。因此,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我们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交谈,告诉患者手术中从头到尾将由我们负责和陪伴,我们时刻监测着他的生命体征,使患者放心,感到倍加亲切、温暖,也说明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是十分重视的,准备工作是充分的,因此可减少或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其安全感,协助麻醉师为患者取得舒适的。手术开始前,患者的主要恐惧是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害怕疼痛,可运用心理方法,调动患者的意志力,教会患者松驰法和心理暗示,控制消极心理因素。这样,可使患者处于松弛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降低,同时,可适当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与其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生理、心理处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最佳状态,对手术麻醉的效果也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应用药物所产生的某些症状,如头晕、嗜睡等,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某些牵拉痛,应及时向患者说明,使患者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在护理中动作要轻巧、利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手术中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时,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积极配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切不可惊慌失措,焦急不安。因患者的惊恐和忧虑更加不利 于纠正其生命体征。对患者术中的一些要求,如口渴想喝水,不能粗暴拒绝,应和蔼可亲,耐心解释此时不能喝水的原因。但对患者提出的某些合理要求,应及时给予帮助、解决,使其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爱护。

术后护理 送患者回病房时,应向患者说明麻醉后注意事项,并及时进行随访,和患者亲切交谈,掌握麻醉期和整个手术过程的心理状态,以对下一位患者的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通过心理护理,可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减少术中不良反应,使手术顺利进行。通过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沟通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促进自身知识的提高。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患者入院后,心理变化大,护理人员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外,还要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患者忧虑、烦躁入院后,由于疾病影响,自觉症状明显,对预后情况不了解,往往会产生忧虑及紧张;有些患者病情重,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疾病恶化,表现出烦躁情绪。部分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会对医护人员的态度生硬粗暴。恐惧、悲观患者对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由于症状重,生活质量下降,不能感受到病情的明显控制,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悲观。丧失信心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药物疗效差。在反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

心理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心,和谐的护患交往能激励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改善对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因此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自始至终对患者保持尊重、理解、同情、鼓励、关心和支持的态度,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治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经常和患者谈心,多关心体贴患者,使其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通过医护人员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使其乐于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掌握心理特点,加强沟通:心理护理目的性明确,由于年龄、身份、病种、病情的不同,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也各有差异,在心理护理中,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主要心理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住院患者中焦虑发生率较高,通常表现为紧张和忧虑的心境,易激惹,其严重程度与疾病本身性质有关。针对焦虑情绪的患者,应多给予疏导,鼓励患者发泄诉说,等患者情绪稳定、心情平静时,再帮助其分析病情及预后,提出当前如何配合治疗,启发和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生理需求与心理护理结合:幽静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可以增进有效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合理安排好患者的休息、睡眠、饮食、营养,加强基础护理,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心理上减轻对病痛的恐惧。

做好家属工作,协调社会支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家属、朋友、单位和社会的关心体贴和安抚,而家属因长期服待患者,也感到身心疲惫,甚至一些病情严重患者的家属有放弃治疗的想法,家属的言行会对患者心理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向家属作好解释工作,鼓励克服困难,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每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但应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更要在工作中经常深入病房,善于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深入分析、精心护理、不断探索,以适应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各类病人的康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减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作用。因此从整体看待病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重视对病人的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倾向。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愉快的心情、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放松、缓解、释放,从而起到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解释、安慰、劝导、暗示、保证等手段,并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护理。要完成这一目标,护理人员还必须注意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病人感到信任、亲情和温暖,增强治疗的信心,减少不必要的顾虑,振作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好常规的护理知识,而且要掌握好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知识。

篇8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比较紧张的刺激。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他们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术前心理咨询,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进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致惧怕。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病人,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在术前让病人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另外,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张惶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

2做好病人手术后心理护理

2.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胸腹部手术理应咳嗽排痰,他们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这时护士应当重复讲述术前训练的咳嗽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咳嗽排痰,并告诉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六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协助写信等。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篇9

手术病人除了承受病痛刺激外,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对麻醉医师和手术者的期望和信任等。若手术室护士能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护理极为有益。

术前访视

手术前1天到病房仔细阅读病历,与病人交谈时询问病史,掌握其主要病情,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及心理活动,鼓励病人树立对手术的信心,针对不同的心理进行适当的安慰、解释和鼓励。

(1)告知病人麻醉的配合、麻醉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同时,嘱咐病人不要紧张,术前充足休息有利于手术。通过各种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其配合好手术和麻醉。

(2)对于病人怕手术做不好的心理,我们应向其解释进行手术的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是熟练的,对病人是高度负责的,同时列举成功手术事例。

(3)对于接受破坏性手术的病人,如截肢、乳腺癌根治术等,我们术前访视要给病人讲清楚手术的重要性以及不做手术的危害性。告诉病人要勇敢面对现实,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病残的信心,使其感到生活的美好,做生活的强者。

术中的心理护理

(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各种特殊装置、抢救物品、监护仪器等,以及护士医生们忙碌的身影,会使他们本能地产生一种恐惧、孤独、紧张无助的心理。此时他们迫切期待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帮助,因此,我们从核对病人姓名、床号、手术名称等开始,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谈,告诉患者手术中从头到尾都有我们的负责和陪伴。进行各种操作前要告知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同时告诉患者,我们时刻监视着他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也说明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是很重视的,术前准备是很充分的。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安慰,使患者放心,备感亲切、温暖。由此可减少或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其安全感。

(2)手术病人一般都用约束带来约束手足,以防止术中发生不可意料的移动,以免影响手术进展。在使用约束带前主动地与病人交谈,以取得病人的合作。某些病人不舒服或有特殊要求不敢给医护人员说出来时,我们应尽量去关爱病人,保护病人。如冬天给病人盖好被子,插尿管时若病人疼痛,特别是前列腺肥大患者,可不急于插尿管,待麻醉起效后再插。静脉穿刺动作要轻、稳、准,力争一次穿刺成功。由于手术中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当遇到危急时,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抢救,切不可惊慌失措、焦急不安。对患者的一些要求,如口渴想喝水,不能粗暴拒绝,应和蔼可亲、耐心解释此时不能喝水的原因。但对患者提出的某些合理要求,应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使其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爱护。术中除了配合麻醉医师、手术者,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完成各种技术操作、治疗、急救等工作,在术中应少讲话,多做事,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特别是关于病人病情(肿瘤)、隐私、家庭问题应避而不谈,全麻或非全麻都一样。

术后护理

(1)送患者回病房时,对清醒患者应告之手术进展很顺利,一切正常等,让病人安心。应向患者说明麻醉后的注意事项,并及时进行随访,和患者亲切交谈,掌握麻醉期和整个手术的过程以及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2)第2天下午访视术后病人,向其说明术中你一直守护在他身边,手术成功,病人配合良好等。就病人现有的不适,也应给予问候和疏导。椎管内麻醉后病人有术后头痛、头晕者,应给予解释,嘱咐病人正确卧位的必要性。

(3)术后3~7天随访,了解患者的饮食、病情、伤口愈合等情况,并对手术室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

讨论

篇10

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心理承受能力及个人对疾病手术的认知功能损害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改善老年病人的认知功能,对手术的治疗及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外科老年手术病人399例,其中男231例,女168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69.3岁。文化程度:小学28例,初中220例,大专以上91例。住院时间14~50天,手术治愈393例,死亡6例,治愈率98.2%。筛选标准:昏迷患者、痴呆患者除外。

老年手术病人心理特点:恐惧,焦虑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增强、敏感性增强,抑郁、悲观、猜疑心理,孤独、无价值感。

护理

主动介绍:恐惧、焦虑心理较为普遍,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手术,认清有害和无害之间的相对性。老年病人表现尤为突出,护士要运用认知行为缓解老年病人的焦虑、全心全意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用亲切的语言,进行入院及相关知识宣教。使其有归属感。多讲些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措施及预后效果,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温馨环境: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安静无噪音,以及安全可靠。同时,要为病人营造一种充满人性,人情味的,尊重老年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

耐心倾听:与病人交谈时要耐心、注意倾听、真诚、理解并尊重他们。在谈论疾病时,要有技巧性、艺术性,同他们亲切沟通,通过表情、语言、行为帮助老年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疑减压:护士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心理安慰,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心理压力,合理安排病室,老病友的经验之谈很容易被接受,从而影响新病人的心理活动。要帮助病人得到更多的社会及家庭支持,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感情,减轻老年病人的心理负担,消除忧郁,怀疑心理。

理解支持:老年人的家庭式情节很重。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都会感到孤独,无价值感。因此要根据老年病人的文化素质、性格、生活习惯、社会背景、及兴趣爱好等,正确评估病人,合理安排病室。另外,要定期召开护患座谈会,建立相互参与型护患关系,让他们参与护理过程,有效发挥心理护理的指导作用,既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又消除了老年病人的孤独感和无价值感。

结果

通过对399例老年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使他们由拒绝、恐惧手术逐步过渡到能够主动,积极地接受手术,并在术后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