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7 10:44: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篇1

清代姚鼐曾言:“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矣。”[1]可见,为文者对于写作语言的重视程度从古有之,近代白话文运动发起后,由于语言日益多样化,语言承载的功能和意义愈加凸显,写作者们都在遣词造句上颇费心力。被称为“语言大师”的老舍更是剖白:“我们创造人物、故事,我们也创作言语。”[2]

身为满族人,老舍深受满族审美取向的影响,以对称性为美,体现在语言艺术上,便是“俗白”与“精致”的形成的对称与和谐。“俗白”与“精致”在语言范畴中本是矛盾的,字面理解,“俗白”即指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精致”则指语言经人雕琢修饰,旨义耐嚼含蓄。可在老舍的文学作品中,“精致”的美感正是来源于“俗白”的材料,二者的矛盾被充分调和,形成了对称性的语言逻辑,带来了丰富的审美感受。

由于成长年代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老北京的胡同和大杂院中的语言被种在老舍心里,从《老张的哲学》、《二马》到《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以及50年代后的《茶馆》、《正红旗下》形成了京味语言风格。老舍对语言的第一要求是通俗易懂,不管是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还是抒情表言都坚持以老百姓口中的“北京话”入文。

“北京话”又称“京片子”,表达干脆利落、直截了。北京话中的儿化音非常多,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广泛运用。例如“门脸儿”、“叫座儿”、“招儿”、“劲儿”等;介绍刘四时这样描述:“涂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写人生三件事时并未直接说成“做官、挣钱、娶亲”,而是“当官儿、挣俩钱儿、娶媳妇儿”;人物对话中的儿化音俯拾皆是,车夫在刘四的牌局上试探着问:“来铜子儿的?”这些儿化音亲切有趣,在烘托环境氛围、表达喜恶感情、突出人物身份方面大有助益。最重要的是,它们是老舍作品区别于他人的“京味”风格的标志之一。

老舍主张写小说要重视朴实口语的表现力,“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3]通过对北京口语的恰当使用,他将老北京的世俗人情直接铺陈开来。《茶馆》里刘麻子向庞太监“表白”说:“我要是敢骗您,您把我脑袋拧下来当夜壶。”《骆驼祥子》中的“妞子”、“老爷子”、“横打了鼻梁”等词汇都是常见的北京话,在形容某类车夫时说“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拉晚儿”、“嚼骨”、“杀进腰”等词在阅读之初毫无头绪,可它们都是地道的北京口语,结合小说语境理解后便深感其艺术效果之妙,若用规矩书面语表达,叙述与人物都会大为失色。

作家写作通常会使用很多技巧以求表达更为精准动人,修辞手法必不可少。鲁迅曾说过:“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4]虽然老舍坚持语言的“自然”,可他并不排斥修辞,用比喻、夸张、同语等手法,从结构到意象创造性融入了鲜明的“京味儿”,搭建了一个声色、动静、虚实相生的活的老北京。

老舍在《言语与风格》中说:“比喻能把印象扩大增深,两样东西的力量来揭发一件东西的形态或性质,使读者心中多了一些图像。”[5]《骆驼祥子》中比喻祥子辛劳受累时说:“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柳家大院》中老王的儿子被描述成:“脑袋还没石头顺溜呢,没见过这么死巴的人”。人物的表情、性格及状态都在喻体的生动展示下得到了加倍的凸显。夸张的表面呈现是“言过其实”,可老舍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朴实的情感白描赋予“虚假”某种“肯定”,在夸张中呈现出“别样的真实”。《正红旗下》描写大姐婆婆“是一位有比金刚石还坚硬的成见”的人,生气时“鸣炮一百零八响”,写北京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是狂暴地要把春天吹跑”。《柳家大院》里讽刺自诩“文明”的老王:“洋人要是跟他说过一句半句的话,他能把尾巴摆动三天三夜”。同语的标志是判断词“是”,形式为A是A,在故事中插入特定场合或者结合人物语气时却有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骆驼祥子》里孙侦探抢走祥子卖骆驼和拉车攒的钱时说:“算了吧!我不赶尽杀绝,朋友是朋友。”两个“朋友”将孙侦探贪婪可笑的嘴脸展露无遗。老舍还常常在同语前后添加修饰词或转换“是”的形式,以加强语气、表达言外之意。《四世同堂》中描述当时的北京:“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北平,北平人也已经不再是可以完全照着自己的意思活着的人”,表达了老舍对此的哀戚。

除了以上论述的三例,拟人、排比、借代、用典、飞白等修辞格也在作品中大量出现。修辞中所用之物常为老舍的眼见手取,在作家的匠心选择和巧妙搭配下,它们与语境相适应,时而生动俏皮,时而沉郁顿挫,在传情达意、状物记人、调整语言节奏方面的作用言之不尽。

老舍的文学语言中有着“顶平凡的话”,带着白话的“原味儿”,初读或许觉得庸常,可细读后却发现,它们已被“调动得生动有力”,[6]因为在老舍的文学语言又充满大量矛盾悖论,能指和所指的语境、语义冲突频现,常借此技巧营造出“以笑代愤”的氛围,文章自然有声有色,这正是老舍所说“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7]老舍对“京白”的大量运用增加了了作品语言的通俗性,可它们并不是肆意罗列,而是在老舍提炼加工下,变得平易而不粗俗,鲜活而不油滑,幽默而不戏谑。从小说、戏剧到散文,老舍对写作语言的执着未曾变过:坚持语言的原味,同时N词炼字挖掘出其与文学的重合面,互以凭靠打造出集平民视角和文艺风范和谐对称的语言艺术。

老舍是满人,虽然长期受北平文化的熏陶,可他从未脱离自己的民族出身和文化归属。满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创造的民族。除了在作品中坚持满足文化精神的追寻,老舍在语言艺术上,深受满族以对称性为美的审美观念的影响,创造了“俗白”与“精致”的语言对称之美,实现了大众化和文学性的审美诉求。

参考文献:

[1]钱仲联编.姚鼐文选[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第6页.

[2]老舍.老舍文集・十五卷 [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第257页.

[3]老舍.我怎样写小说[M].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第69页.

[4]鲁迅.鲁迅书信集[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第712页.

篇2

教学语言艺术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锤炼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美,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就教学语言的生成艺术,教学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教学语言艺术的分类和要求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教学语言的生成艺术

研究教学语言艺术必须遵循语言生成的规则。如何正确有魅力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确需狠下苦功。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表述动机,教师的表述动机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提高教书育人的责任心,这是教学语言表述动机的出发点。其次要有明晰的表述意图。这时的选词炼字连结着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是检验教学语言艺术高下的试金石。教师表述的意图和内容与学生听话的态度和特定的语言环境要相适应,教学语言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研究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要进行语言分析,而且与教学内容、学生心理、教学环境等密切相关。

二、教学语言艺术的审美特性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客观物质的社会存在,理应具有形象性。美学家认为“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中每一点、线、色、形、音、韵,都表现为内容意义、情感、价值。”因此,教学语言的形象美的根本意义在于内容的合目的性和形式的合规律性。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是客观物质社会存在的反映,是教师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物态化的产物。它要求教师对所授的专业知识应深入感受、理解、想象、体验,准确、鲜明、生动地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使学生沉浸在此情此景中来学习语言和知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审美体验。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要有形象美,而且要有科学美。语文教材内容是一个严密的优美的理论体系,是“无声之音,无形之像”,不仅具有真理的性质,而且具有审美的意义。教学语言应折射出人类追求真理的光芒,使学生体验到理智的满足和感情的愉悦。

三、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分类和要求

1.陈述性语言——洁净而流畅。教师在运用陈述性语言时,应力求洁净而流畅,象清澈的山泉流响,悦耳地流入学生心田。教师切忌口头禅,做到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语流畅达,语调柔和,并突出关键词语。如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称得上教学语言艺术大师。

2.阐释性语言——活泼而有味。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古今中外的佳作名篇,只有经过教师内化和阐释作用,才能化为学生的真知灼见和智能的力量。教师创造性的阐释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都是不可少的。例如对杜甫《登高》诗中诗句的阐释,“万里悲秋常作客”,写出诗人作客异乡苦,孤单苦,多病苦,年迈苦,苦情也很浓烈。

3.点拨性语言——明晰而富有层次感。教学艺术的妙处,是善于引导。明晰而点拨性的教学语言,往往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导入深层次的思考,为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而欢乐,为获取新知而流连忘返。点拨要点在要害处,且需层层深入。

4.对话性语言——亲切而发人深思。教学中师生亲切对话,既贴近生活,又“教学相长”,是一种美好的教学境界。德国教育家海纳特说过:“创造型教师的特别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学生发现他们的自我。”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学氛围,师生亲切对话,共同探求真理,是创造性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教师凭借声威和体力,用强迫的手段进行强制灌输,学生必定反感,从而影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5.概括性语言——精约而易记。精确、简约而又便于记忆,是概括性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总结课中,概括性的教学语言则用得更多。“拎得起”与“展得开”一样,都是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的。

篇3

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木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读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透的内涵。

艺术活动的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

(2)审美教育功能;

(3)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篇4

网络自制节目作为一种较新的节目形态,在业界暂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网络自制剧在前几年就有所讨论和定义。网络自制剧作为网络自制节目的形式之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笔者依据对网络自制剧的解读,对其定义为“由视频网站投资、组织剧本、拍摄,并

在各自视频网站,通过互联网播放的一类网络剧。”[1]借鉴此自制剧的定义,网络自制节目就是“网络视频网站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按照网络视频受众的年龄、喜好,选取节目内容、确定节目类型,单独或联合传媒公司、传统媒体制作和拍摄节目,最终只在其所属

的网站播出的一类网络节目。”一系列“限娱令”的颁布,使网络综艺界在“网生代”的拥护下迅速成长。《火星情报局》是首档用综艺手法检验全民新奇发现的网络综艺节目。节目主要由“局长”主持人汪涵、两位“副局长”以及“高级特工”即明星嘉宾和称为“初

级特工”的节目观众,围绕局长提案。明星嘉宾的“提案”即对日常生活的新奇发现或见解,得到认可的便可以纳入“火星律法”,得到“火星人”的遵从;当提案通过,现场的观众拍桌子示意,而电脑前的受众则通过手机发送号码“11111”,最终由局长宣布最终结

果和王牌高级特工的人选。整个节目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试图与受众达到无缝交流。在此基础上,主持人语言艺术的转变值得探究。

一、网络自制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一)主持人“把关”效果的隐匿化

业界普遍认可应天常利用“概念实体化”方式表述节目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是在大众传播活动的特定节目情境中,以真实的个人身份和交谈性言语交际行为,通过直接平等的交流方式主导、推动节目进程,体现节目意图的人。”[2]研究可以得出,传统电视节目主持

人既是节目的传播者,也充当着节目内容“把关人”的角色。网络平台具有公众参与性,视频网站更为一些自媒体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在《火星情报局》中,由明星嘉宾组成的“高级特工”因某个问题进行辩论,传统节目主持人会出现言语打断。但是,身为“局长

”的主持人汪涵,没有主动制止,反而任由高级特工和初级特工自我发挥,传统意义上的“把关”功能在这档节目中被主持人主动隐匿。但“把关人”角色没有弱化或者消失。在各位嘉宾发挥完特长、放完笑料后,汪涵会作为场上的把控者,提醒是什么样的“提案”引

起这样的讨论。因此,网络媒介平台的特殊属性使网络节目主持人不再是节目的主导者。网络节目中任何一位参与者只要愿意就可以具有“主持人角色”。

(二)言语结构“故事型”呈现

节目的所有内容呈现的提案内容基本上都是以日常生活为基点的,在佐证自己的提案和同为一个队伍的嘉宾的提案时,通常举例发生在自己或朋友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因此,每位发言的人都是类似于“讲故事”,在一期的高级特工马可的发言中,提到“每个人都拥有一

支属于夏天的歌曲”时,就讲到自己夏天的歌是《粉红色的回忆》,小时候的一次夏天,看到父母伴着这首歌一起跳舞,让他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认为这就是属于他的夏天的歌曲。当然发言内容的真假无法考证,但是这样的内容不仅“接地气”,还容易跟受众拉近

关系,深化电视文化作为大众文化中的一种的精髓。

二、网络自制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个性特征”

(一)超强的驾驭性

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主持人必须建立嘉宾与受众之间的有效联系。因此,需要主持人对节目节奏进行有效驾驭。网络节目与传统节目相比,更大程度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首先,网络节目特有的信息碎片化传播,使得受众即

时可以参与进来;其次,“弹幕”的出现让受众表达的观点得到共鸣,由点及面,当众多受众的观点一致,形成节目外的舆论场时,也就加强了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度。网络节目因其传播平台的特性,节目主持人的驾驭性不再局限于节目语境中,将舆论场由节目现场扩大

到网络受众,使嘉宾及受众展开积极交流,互相沟通思想,调动受众群体的参与度,是网络自制节目主持人超强驾驭性的体现。

(二)与众不同的互动能力

网络媒介特殊的即时互动,要求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在现场把握上要灵活、多变,紧密结合节目定位。网络主持人可以与受众互换角色,传统媒体主持人则不然。[3]首先,现场的副局长、高级特工以及初级特工都能成为主持人的搭档,共同主持节目。主持人甚至把节

目交给明星嘉宾或网络受众主持,自己充当观众与之交流。例如在6月3号节目中,当明星嘉宾一起“争执”、起哄时,主持人汪涵不上前调解,转而走向身边的初级特工进行采访交流。其次,节目结尾都有自媒体发表视频,说出个人提案,使自媒体与节目的互动更加

强化。这些都区别于传统的主持风格,不仅主持形态得到了丰富,也使主持人更加亲民。

(三)语言的形式多元化

传统媒体主持人话语权支配较为单一。主持人无论是在电视文本还是在节目进程中,都是节目话语的主导者和分配者,话语权最终决定了受众与主持人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网络自制节目呈现在公众参与性大、空间开放的平台,受众的话语权也相应扩大,可以说自媒体用

户的参与不仅可以同网络自制节目主持人进行零成本互动,即时同步交流,任何人在符合新媒体语言规范下,都能以虚拟的身份宣泄现实情绪,实现话语的返璞归真。在互动中,主持人就可以随时通过受众调整节目语言输出,达到节目目的的同时,完成节目受众对节目

的关注。话语权的扩大化,使网络节目主持人的主动权变大。不仅在节目内容的传播上没有“官方”的限制,在语言形式上更加多元化。主持人汪涵以湖南话、上海话、四川话相互穿插;以访谈的方式,与现场的任何一个人互相交流;也可以自行组成辩论队进行论辩。

这所有的语言形式都基于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

三、网络自制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新时代背景下,传媒数量不断增多,传统工具更新升级,势必促进主持人语言更具多样化。同时,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思维视角更多元化,主持人语言艺术需要打破传统方式,共享语言艺术信息资源,准确把握观众需求,不断进行语言艺术创新,强调语言艺术的交互性,呈现多元播音主

持的语言艺术。笔者从情感性、思想性、结构性概述网络自制节目《火星情报局》主持人汪涵语言艺术审美特质,用声音传递属于自己风格的语言艺术。

(一)情感性上,满足受众“窥伺欲”的语言艺术

节目主持人的情感表达要真实,“网生代”追捧的网络传播平台更要求主持人语言具有个性,语言上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即“窥伺欲”。在《火星情报局》中,主持人和嘉宾在言语表达中常以“故事型”呈现。身为主持人的汪涵和他的太太杨乐乐同是著名主持人,在讲

到情感问题时,首当其冲,矛头都会指向汪涵,随之会主动分享两人的一些点滴。不仅如此,还会主动爆料同是天天兄弟的钱枫、田源的一些囧经历和生活片段。这不仅可以拉近节目嘉宾与受众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利用明星的“粉丝”效应,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通过

这样的语言方式,更是提高了节目的关注度和节目的话题影响力。

(二)语言的艺术广阔性

语言艺术通常运用言语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语言符号同文字一样,受众通过想象才能在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传达中感受艺术形象。因此,播音主持的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即是语言艺术的局限,因为它使得其表现出的艺术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

相比的广阔性。在5月20日的节目中,当钱枫提到生活中尴尬的事情时,说到和一个女孩子开车出去玩,在车里没事用刷子不断刷金刚菩提,因为手部动作让人产生了误会,旁边的司机瞪大眼邪地看着他。汪涵听完说道:“我觉得这个不算尴尬,尴尬的是全场都听懂

了。”语言没有挑明的事情,可是每个人会根据某个表情、动作去联想到另一些事情,这就是语言艺术的广阔性。不会限制任何人思想的扩展,甚至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笑点和想象。

(三)结构性上,非语言符号与言语的完美融合

非语言符号一般指除语言之外具有传达思维,可以表达意义的符号,例如体态语、服装、表情、眼神等。广播兴盛的时候,有人一度认为语言符号是衡量播音员的标准。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量同言语相当,但是在信息的真实性上更能让人信服。在娱乐节目中,服饰

与言语的和谐可以营造不同的节目效果。此节目中主持人汪涵的穿衣风格有别于《天天向上》。虽说《火星情报局》属于娱乐脱口秀节目,但是身处于“一局之长”的位置,威严与娱乐兼顾,因此在服装方面都是以西服为主,身旁的两位副局长一般以轻礼服出现。既切

合了节目的定位,也增加了主持人自身的魅力与辨识度。通常,当主持人、嘉宾的面部表情处凝视状,表示关心、倾听,也是对其内容感兴趣;副局长同明星嘉宾争执、辩论时,刻意闪躲的目光则代表对话题的不感兴趣或拒绝。在节目中曾出现讲述亲身经历“鬼”的事

情,为了营造恐怖、悬疑的氛围,节目中所有人都是瞪大眼睛、蜷缩身体,甚至出现两人相互拥揽在一起的画面。这些都是为了使受众能够切身感受到节目所要呈现的氛围。

四、结语

身为一档网络自制的娱乐脱口秀节目,《火星情报局》立足娱乐,为网络受众制造笑料,让人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开心一笑。但是,一档关注度、话题度,甚至网友好感度都相当高的网络自制节目,主持人的功能及语言能力不能小觑。

参考文献:

[1]王雅松,李增泉.以《泡芙小姐》为例谈网络自制剧[J].神州,2012,36(8):27-28.

篇5

一、意境美的再现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价值,并且艺术成就也比较高。《红楼梦》属于一部具有典型的美学体验价值的作品,其中语言艺术美主要是体现在艺术美、感情美以及含蓄美、形象美等方面,尤其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效运用了模糊语言,充分将其艺术性再现。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然而由于受到民族文化以及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模糊性语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相关的翻译人员充分捕捉到模糊性中存在的美感以及意境,从而有效将模糊性体现出来。对于意境美来说,在文学作品中,其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其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和谐等审美特征,因此,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进行意境的传递。模糊性则是意境创造的本质特征,同时模糊性也是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进行意境的创造,将其中的模糊美有效展示出来。《红楼梦》中有很多诗词,并且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不断营造出丰富的意境以及朦胧的美感,以《葬花词》的前四句为例:“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霍克斯的翻译如下:

The blossoms fade and falling fill the air,of fragrance and bright hues bereft and bare?Floss drifts and flutters round the Maiden’s bower,or softly strikes against her curtained door.

杨宪益的翻译如下:

As blossoms fade and fly across the sky,who pities the faded red, the scent that has been?Softly the gossamer floats over spring pavilions,gently the willow fluff wafts to the embroidered screen.

在二者的翻译中,霍克斯采用了英文中较为常见的抑扬格,字数看起来也较为整齐,反复交替,让读者在阅读中很容易产生情感。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诗词平仄交替和抑扬顿挫的特点,能够充分将诗词中的音乐美展现出来。诗歌中除了节奏美,还有音韵美,诗的第一句中出现了两个“花”字和两个“飞”字,这种重叠的效果有效增强了情感表达,让读者进行联想,也体现了“花飞”的连续性以及缓慢性,霍克斯的翻译中充分再现了这一艺术情感。在杨宪益的翻译中,其中第一句“As blossoms fade and fly across the sky”中运用“fade”以及“fly”来构成英文独特的修辞手法,创设了一种情感氛围,并且“fade”以及“fly”也构成了尾韵,十分悦耳并且也具备音乐感,能够吸引读者进行阅读。

二、形象美的再现

模糊语言中存在较多的形象美,在模模糊糊之间,形象显得更加逼真,在朦朦胧胧之中,文字被逐渐赋予了鲜活生命。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主要由作家以及读者共同塑造,文学欣赏属于读者对作品的再次创造过程。作家运用模糊文学语言,能够将作品的信心传递给读者,以此来激发读者内心的情感体验。《红楼梦》中的语言具有形象美,尤其是对一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对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形象的描述都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站在翻译的角度来看,模糊语言具有较强的审美效果,主要是因为第二审美主体的审美想象以及审美创造将会得到挖掘,因此可以说模糊语言就是对审美客体简要地写以及艺术性地写。同时对第一审美主体审美享受进行探讨,将其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来呈现,详细地写。以此来充分激发读者的审美体验。

对艺术作品的创造主要是借助模糊语言来实现,其中对模糊语言的运用是作者进行情感以及意向表达的需要。运用模糊语言翻译作品将会对审美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模糊美对再现原文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方式。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能够运用语言艺术形式将模糊语的美学意蕴展示出来。

篇6

A、风格

B、境界

C、神韵

D、格调

2、《亚威农少女》是_________绘画的代表作品。()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3、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___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费德勒

4、《阿细跳月》是我国________的民族舞蹈。()

A、彝族

B、傣族

C、苗族

D、白族

5、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6、《等待戈多》是________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象征主义

D、荒诞派

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世纪20年代_______(国)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8、电视剧《围城》是根据__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9、《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_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

A、海明威

B、福克纳

C、杰克·伦敦

D、海勒

10、《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1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层次是______。()

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12、《命运交响曲》是______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13、《霓裳羽衣舞》是我国______代舞蹈作品。()

A、汉

B、唐

C、宋

D、元

14、《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________的代表作品。()

A、莫奈

B、凡高

C、高更

D、雷诺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16、形象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点。

17、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18、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根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________和、________。

19、中国戏曲的主要行当是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中国书法,最常见的书体有篆书、隶书、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21、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是、________时期的艺术家。

22、中国四大石窟包括敦煌石窟、________、________和麦积山石窟。

23、语言艺术(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25、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

26、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27、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30、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D A C D B D A D D C B A

二、境空题

15.艺术构思 艺术表现(或:艺术传达)

16.具象性 情感性 创造性

17.审美想像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18.空间艺术 时空艺术

19.旦 净 丑

20.楷书 行书 草书

21.文艺复兴

22.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23.间接性 广阔性 想像性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4.(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25、(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26.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7.(1)艺术家的修养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透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境界。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9.(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29.(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篇7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73-01

艺术和文学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文论史上的一个主题。在西方文论中“诗”的含义近似于中国文论中“狭义”的文学的涵义,而“诗”或“文学”又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神话的源头,“艺术”和“文学”是同一的。本文将通过对西方文论中艺术的形态分类进行梳理,来理清艺术和文学的关系。

一、“艺术”概念的历史变迁

“艺术”这个概念原来在古希腊是非常宽泛的,最初艺术和文学是同一的。在早期的神话中只讲到诗人们通常乞援的唯一一位缪斯:《伊利亚特》的起首“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这位女神在古代地府神教中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化身,而且体现着所有一般深入到存在的深邃奥秘之中的认识活动。亚里士多德见解的涵义就在于:“因此,如前所述,艺术是遵从真正理性的创作习惯。”

在希腊时代,“缪斯”艺术远未包括艺术的所有样式,其中既没有绘画也没有雕刻和建筑的席位。在那个时代已经是科学知识形式、而不是艺术创作形式的历史和天文学也包括在这类艺术中。人的活动形式的分类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精神活动和物质实践之间开始出现的差别而产生。但这种分工没有硬性规定。以前的手工艺、技术都被称为艺术,如雕塑、耕地、炒菜。但人们对艺术世界的疆界,缪斯艺术和应用艺术的同源关系认识愈来愈明确,对缪斯艺术同科学的区别和应用艺术同手工技艺的区别的认识也愈益清楚。艺术的结合和它们同手工技艺的分离更加显著。柏拉图将它们对立起来,因为手工技艺是对理式的和物体的神的原型的“模仿”而摹仿性的艺术则是对摹仿的摹仿。亚里士多德那里“艺术”这个术语本身具有极其宽泛的涵义,但他使用较狭窄的涵义,即审美涵义,他在艺术的范围内使诸如音乐和雕刻或者是建筑师和音乐家的活动接近起来。亚里士多德系统对比了各种缪斯艺术,如诗和音乐。

到中世纪的时候。艺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手工劳动的艺术即机械化艺术,艺人地位低。一类是动心智的艺术即自由的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风气出现了变更,开始把人世的快乐当做最重要的事。尤其是宗教改革后,发家致富不再是罪恶而成为侍奉上帝的表现。经济上富足的画家、雕塑家们不再甘心他们低下的社会地位认为他们从事的不是机械艺术也是自由艺术。为了挤进自由艺术的范围,他们重新想办法给建筑、雕塑等命名,最初被称为“七种艺术”。最后人们接受十八世纪巴多提出的“美的艺术”这个概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建筑、雕刻、绘画等凑合在一起的。起源是这些艺术家们为了把自己的社会地位提升到和其他知识分子平等的地位才把这些艺术放在一起的,而不是发现这些艺术有共同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一定是美的。

二、“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但“语言艺术”是比文学术语包含更广泛的一组艺术现象的概念。它表示通过语言实现的一切艺术创作形式。它分为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在口头文学的范围内,艺术作品不脱离于艺术演诵,而书面文学则分解了“第一性”创作和“第二性”创作的这种历史上原初的统一,导致了两类新型的语言艺术家的出现:一种获得作家的称号,另一种获得朗诵演员的称号。这两种语言艺术样式之间的区别,归根到它们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中。口头的文学是以情绪、精神状态、感情趋向和思想趋向的一致性联合人们团结人们。但有声语言只能作用于给定时间和给定地位能够集合在一起的有限听众。书面文学较之口头文学在无可比拟地大的程度上诉诸作为个性的人,要求他的所有的个性性质,而不仅仅是他的意识中把他变成某种社会集体的一部分的那些方面参与到知觉中来。书面文学的发展和它对口头文学的排斥,不仅仅是与这些外在的状况相联系:如文字的发明,书籍的出版,文化的传播,而且与这些深刻的社会过程相联系,在越来越广泛的文学艺术价值消费者的范围内个性性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艺术品和非艺术品德界限

篇8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的舞蹈文化都是按照各民族不同的审美习惯、审美经验和审美理想,按照民族认同的“美的规律”“美的法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而流传至今的世界的舞蹈艺术。而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都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千百年的继承、发展和积淀所创造出来的舞蹈文化的结晶。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也是许多原始民族的“文化焦点”,直到今天,许多民族还保留着自己的特色鲜明的舞蹈文化传统,甚至有的舞蹈文化还作为国家象征而得到推崇。因此可以说,不了解舞蹈文化,就不能说完全了解舞蹈这个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今天所言的历史是经过考证、经过修辞的文字的历史。舞蹈文化是一条奔腾的历史长河,是舞蹈审美的观照物,而舞蹈审美则是一簇燃烧的求索之火,透射着舞蹈文化的真谛。

一、肢体语言美

舞蹈是身体艺术的极致,舞蹈通过肢体动作将人物的感情、性格特征、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意境创造表达出来。“肢体动作”是舞蹈的“语言”。身体语言在自然表达中逐步丰富,身体因之获得了强大的表现力。一般来说,作为舞蹈艺术之物质媒介的舞蹈演员,都有着漂亮的容貌,婀娜的身姿。也就是说,构成舞蹈的美的物质媒体――人,本身就是美的。舞蹈动作作为人体的艺术表现,更有着特殊的、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艺术表现功能,有着一种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许多世界文学名著或其他一些语言作品被改编成舞蹈、舞剧,或是人们用舞蹈、舞剧来表现某一题材内容时,表演者用动作表情表现故事情境,常常会产生一种其他某些艺术难以达到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生活中任何一种素材,无论是静态的花草、树木、桌椅,或是动态的谈话、爬梯、等待,甚至是抽象概念的空间、速度、力量、平衡等,也尽可以用表情性动作、表意性动作、装饰性动作去表现,从而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世界各民族的舞蹈,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各自永恒而独特的魅力。芭蕾舞以“开、绷、直、立”为美,中国古典舞则以“拧、倾、圆、曲”为美,各民族民间的舞蹈的呈现,更是纷彩绚丽、千姿百态的美!

二、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善于用肢体动作抒发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人的精神面貌。强烈的抒情性是舞蹈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也是舞蹈表达强烈情感的直接形式。《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①德国艺术史家恩斯特・格罗塞说:“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可见舞蹈艺术是情感表达的极致。这种动态艺术所显示的生命之美,比静态的造型艺术和抽象的语言艺术及空灵的音乐艺术更有力度。任何一种情感的存在必然有其社会根源,情感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互相交汇的产物,也是个人社会交际在个人意识空间的映射,人们很容易通过情感产生共鸣。舞蹈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通过肢体语言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来深刻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舞蹈形象是人类情操的高度升华,它以鲜明的美感和强烈的抒情性深深感动着人们。舞蹈以情感为动力,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以外化的人的思想与情感作为美学特征。舞蹈家将客观生活的情感融合在肢体语言中,通过艺术表演将情感表达给观众以引起观众的共鸣。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所以,身体是艺术表现的最直接的媒介,身体艺术是最具直接感染力的艺术,而舞蹈是身体艺术的精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三、舞蹈艺术编排的独创性

舞蹈的独创性是舞蹈的生命源泉。创新意识对于舞蹈艺术而言,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之于生命。舞蹈文化包括舞蹈审美的发展,是以创新意识为根本动力的。创新是形成舞蹈审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纵观舞蹈发展的历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程式化、格律化的长期稳定,甚至是停滞状态下开始寻求新的创作观念,寻求全方位的探索,获得长足的进步的。而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高,当那些陈旧的主题和内容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时,就需要有一些“精品”应运而生。所谓“精品”正是要靠创造性的劳动来打造。纵观古今中外优秀的舞蹈作品,几乎都具有创新的艺术风格。今天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提高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舞蹈是包罗万象的艺术。鉴于舞蹈文化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在其传承中也一定给舞蹈艺术带来综合性的审美特征。舞蹈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魅力。同时,舞蹈又与其他各门类艺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舞台表演以“舞”为中心,而音乐、美术、戏剧、文学、武术等都可以成为舞蹈的辅助手段。舞蹈精彩绝伦、音乐动听感人、舞美神奇变幻、道具造型逼真、剧情扣人心弦、内涵丰富雅致,舞蹈也可以气势恢宏博大、多位一体,这正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品位,铸造了独特的舞台魅力。但是,舞蹈的综合性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在多位一体的交融中,如果出现配合不当,也很容易使整个作品受损,成为各种门类艺术的拼盘。只有避免这些问题,循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其他艺术门类中碰触灵感、汲取营养,但又不让其他因素在作品表现中喧宾夺主,让舞蹈和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姊妹艺术结合得丝丝入扣,才能将舞蹈艺术丰富的审美内容和特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舞蹈文化和舞蹈审美机制应该相互作用、相互交织,这样才能创造出美妙的作品,才能使观众闯入玄妙的、美的舞蹈世界。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2]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

[3]瓦尔特・索雷尔著.欧建平译.西方舞蹈文化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0.

篇9

 语言和语言的认知属性之间的关系,除了基本的物理属性和精神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传播属性等。从各种角度使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语言会导致不同的类别。

一、电影台词特征

(一)简洁明快

 电影与戏剧的台词不同,戏剧更加注重华而不实的语言艺术,修辞,更深奥难懂的性能;电影台词来源于生活,生活的点点滴滴能更微妙地表现出来,似乎更简单、简洁,更融入日常生活。电影台词通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俚语、成语和其他表现形式的线条,赋予它现代的电影艺术,用简单,易于理解意向的角色使观众尽快进入故事的可能情节中。

(二)节奏感强

在节奏感上,短语和简单的句子在英语台词中巧妙运用、自由组合,使语言有节奏感,语调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以取得适当的情节,创造一个令人兴奋的气氛,增强有效的语言艺术的吸引力。

(三)性格化的人物语言

电影台词是揭示人物内心和个性的最有力的工具。当一个人发言时,他的气质、修养、性格,甚至隐藏很深的心理活动会展露无遗。影片中的不同人物的个性有不同的解释,或可爱,或勇敢刚毅,或残忍狡猾,或非常孤独。

二、《魂断蓝桥》的台词特点

(一)运用话语的衔接手段

融合就是使用时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穿针引线地连接起一些孤立的句子,一些语言的话语会聚成一个结构化的整体。在能够理解的语言上,在口头上的心理感受,连贯性地出现。收敛特性的话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衔接,第二方面是衔接手段,第三方面是连贯性。

在使用话语时,常常使用融合手段,也就是使用一个语义的链接方法,把某一部分的台词和另一部分链接起来,这样,对另一部分是否理解就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后再把两部分之间的话语衔接起来。话语的连贯性,是指这种话语作为一个整体,以满足已知的信息。

吉祥的象征,在这部影片中的作用是线索的行为,可以说在整部电影中,人物贯穿吉祥的形象。吉祥的象征,每次出现时,将会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线条。

 首先出现在两个对话人第一次见面时,他们分离后说出了吉祥的象征。

“Here,take this please.”

“And your good luck?”

“I think it will give you lucky thing, and I hope it will.”

“It’s very kind of you.”

“I want to know if you’ll remember me?”

“I think so.and I will remember you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笔者认为,这些经典的对白和细腻的话语已经深留在男女主人公和观众的内心。然后就开始来形容电影中表达的“无尽的爱”。

 之后又出现第二个吉祥的象征,与两个词有关,是类似烛光之类的语言。

“Goodbye, dear Myra.”

“Goodbye, Roy.”

“Take care.”

“You too, take care.”

“Nothing can happen to me.And your charm will know that.”

“I pray it will.See you later.”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吉祥的象征,是马拉说出的一些关联的话语。在滑铁卢桥马拉回忆,在那里他们第一次见面,马拉站在桥梁上,想起过去的那些美好日子,这时她的心情是想爱而不敢爱,回想她自己现在的境况,她认为不能损害罗伊的家族。

“I never loved anyone else.I love you.Roy,that’s the truth.I never shall.”

当罗伊抵达桥时,只见地面上吉祥的象征的秋天的落叶。可以说,吉祥的象征爱和对话,一次又一次地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因此,故事也达到了,其中,曲折的情节更加感人。还有一些吉祥的象征,由此而引出了一串话语,爱的对话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衔接。提供了重要线索的完整性和对话的手段。

(二)画外音

讲述人(画外音),是指会话中使用的声音,那就是没有人或物体直接的声音图片的电影之外出现的声音,是从屏幕外传来的声音。这里主要用的是独白,独白是用语言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揭示内心世界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

1.背景开始:在电影《魂断蓝桥》中,发生的时间是二战开始之前,一名叫做罗伊的英国上校来到滑铁卢桥上,他回想着以前的情景,引起了万千思绪。这时,他获得了一段非常幸运的休息时间,看着桥上,他想起了自己的往事。正在这时,女主角马拉的声音响起:

“Here,take this please.”

“And your good luck?”

“I think it will give you lucky thing, and I hope it will.”

篇10

声乐艺术的审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审美特征是多方面的,审美认识、审美能力、审美感受,也不断与时俱进。每一位声乐表演者在表演中如何突出表演效果,让声乐情感更丰富,塑造的形象更丰满、更动人,并挖掘出声乐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奇妙的审美感受,这是每一个歌唱者积极探寻和研究的重点。

一、声乐艺术与审美的关系

我国古代儒家学派高度重视审美与艺术陶冶,在表演、聆听音乐艺术中追求审美与艺术的结合,从而实现儒家学派“礼乐”的美学宗旨。在正统雅乐的声乐实践过程中,戏曲艺术的美学精神,成为中国古典声乐艺术的典范。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以意境美为自己的最高境界,纵观我国的古代声乐艺术史,声乐传统审美在戏曲艺术成为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中的国粹。每个时代独特的审美文化,体现出这一时代的思维共性和审美时尚性。某一时期的声乐艺术抒发了当时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并拍手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生活风尚。因此,声乐艺术反映并构成当时的人民大众社会审美取向,当然同时,大众审美体系又反作用于声乐艺术,使声乐艺术在当时的社会中不断与时俱进,因此,在探索不同时期声乐艺术的文化时,根据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来看待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结合这一时期的具体社会时代背景、客观环境因素,来分析我国审美理念的积淀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声乐艺术发展特征,可以为我们建立起开放的、时代的、科学的声乐艺术审美评定体系。

二、声乐艺术的审美角度分析

声乐的审美是以乐表演艺术为中介,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思想和情感上共鸣,并达成共识的过程。它通过声乐艺术中的语言、音律、声腔和表演等方面来传播,它的审美角度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声乐艺术的语言审美

声乐艺术是一种音乐语言的传播和表达,通过声乐艺术来表情达意,将声乐艺术作为情感艺术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声乐艺术是一种声音化了的语言艺术,是一种全世界的语言,全人类的语言。在声乐审美过程中,文学语言转化为音乐语言,将语言和旋律完美地融合,达到真善美的审美需求。

(二)声腔的审美

声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需要通过声腔的音响效果传达。追求歌唱者如果能自如地控制音色,音量,就能使声乐的发声效果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并达到非常好的美感效果。音量和音色控制自如得当,强而不紧,轻而不松。例如:《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在声腔美学上的崇高和优美,给人以听觉上的豪迈,用声腔丰富的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一种英雄的气魄,借声腔的气韵与歌词格调保持一致,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三)声乐的情感审美

声乐是情感的艺术,因此情感审美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成功的歌唱都表达着歌唱者的心灵感受,倾注着歌唱者的爱憎情感,这也是引起听众共鸣的真正原因所在。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喔喔喔他们唱,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哼,……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衣裳笑意写在脸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喔喔喔他们唱……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在情感审美时真实,听众如往事历历在目,歌唱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听众相互对应,把悠悠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曾撩拨起无数人对故乡的思念,那种饱含着浓浓乡情、散发着淡淡的乡愁,这种充满真实的声乐情感,艺术感染力强,唤起广大听众的情感共鸣。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

(四)声乐的表演审美

在声乐作品的表演过程中,共包含了声乐技巧和表演效果两个方面,演唱者在表演时获得良好的演出效果,除了掌握声乐技巧外,其中对表演中的审美非常重要。《长相知》男女追求爱情场合中少女对唱的歌词。这种以对唱形式追求爱情的形式,在我国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早已成为一种古老的传统的表演方式,女主人公一连列举了自然界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来表达自己追求爱情的心愿,情真意切,将声乐技巧和表演效果相互糅合,通过表演的推动来完成情节的发展。因此,在声乐的审美中,表演审美体验是不可或缺的,歌词与旋律的情景交融,词曲音韵规律的节奏尽可能通过旋律更好的表演和烘托歌词的思想和情感。声乐表演不仅为欣赏者提供审美,并且培养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声乐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表演者的再创作,它区别于绘画等非表演性艺术门类,声乐通过表演者将声乐作品与听众联系起来,从而最终实现审美价值。那些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声乐作品都是通过精湛的声乐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赋予声乐艺术崇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声乐演唱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独唱、重唱、合唱三种。从听觉效果来看,声乐独唱的表演形式,常常是单旋律线条的展现,它的表现范围很广,而且是其他演唱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当然很多的声乐作品,其表演效果是通过重唱和合唱的演唱来表达效果,比如《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场面宏大,给人震撼的体验效果。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的宏大场面,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创作史上的一个经典,她用交响大合唱的形式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壮美山河,悠久的历史,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斗争精神;痛斥了入侵者的残暴;描述了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展现了人民群众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壮丽景象。当下的声乐演唱表演的因不同形式的组合来适应新时代审美群体的需求,很多的声乐合唱艺术由于自身的群众性、参与性等表演,突显出声乐审美有着与其他表演形式所不及的重要地位。此外,各种民间或官方组织的合唱比赛促进了大众合唱艺术的发展,很多民间合唱团也极大地鼓舞了群众对于声乐合唱的参与性,促进了民间合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他们的声乐表演完美体现了合唱艺术无与伦比的魅力。综上所述,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声乐的表现力极其丰富,声乐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不仅以语言、声腔、情感、表演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还培养和引导了欣赏者的审美能力提升,只有主客体审美意识不断的融合并衍化发展,最终萌生了美的意识与概念,但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家的审美能力。总之,声乐艺术的审美是一种综合和多维的审美,它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而广阔,情感不断深远而富于变化,在声乐艺术的审美研究上,必须把握声乐艺术审美的本质和规律,发现声乐艺术之间存在的深刻的内在联系,才能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声乐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真正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4.

[2]田丁.论声乐表演的艺术再创造[J].中国音乐,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