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8 09:59: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1管理风险。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制支付、“收支两条线”等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和质检系统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在目前的财政改革形势下,建立完整、统一、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仍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当中,客观上造成管理制度上的不详备,在财务工作的某些环节、部分程序或相关措施上仍存在漏洞,造成管理上的风险。
1.2系统风险。从财务的管理职能来看,目前财务工作涉及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各项财务业务又与多个具体的业务相关联,涉及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交叉合作,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与各单位内部相关业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如:资金管理涉及科研经费管理、基建项目经费管理、接待费管理、出国费管理、交通费管理等,能否系统开展财务工作存在风险。
1.3环境风险。就财务业务本身而言,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因素,对财务风险程度起到一定影响。财务人员不足导致一人多岗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单位由于财务人员不足,不能完全按照会计基础规范要求形成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
1.4主观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严肃财经纪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管理负责人应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拍脑门”决策等主观决策习惯,降低财务决策风险。就个人而言,如果财务人员不注重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知识学习,不熟悉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缺乏工作责任心,则从事任何财务岗位都会有较高风险。这也是发生廉政风险的内因。
2. 防控财务岗位风险的建议
2.1完善财务和内部管理制度。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检验检疫事业的快速发展,建议财务部门对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经费报销审批制度、基建维修和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同时,建立健全财会工作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推动相关部门完善有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2.2强化财务稽核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财务稽核的财务监督作用,将单位财务稽核的重心放在提高依法理财、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上,使财务稽核由事后查处向事中控制、事前防范转移,实现了财务稽核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提高资金效率和降低风险提供有力保障。有条件的单位设立专职稽核员,会计人员较少的单位,由会计主管兼任稽核员。通过财务稽核,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及时加以纠正或制止,避免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2.3落实财务工作第一主体责任。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提高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法规的自觉性,支持财务部门依法行使职责。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单位负责人的定期培训及宣贯,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切实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一)资金方面的风险
资金的风险主要有:一是资金付出和收回的风险,款项的支付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批准,导致公司受损;而收回风险,由于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客户失信或者市场表现达不到预期,使得投出的资金遭遇坏账,如投资一块地,但是用地使用权无法批,这是企业最应该防范的风险。二是资金安全风险,如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预算不足,后续投资跟不上,导致资金链断裂;财务程序不严,导致资金被侵占、被私自挪作它用,带来的风险,等等。三是融资引起的风险。在融资上,由于银行贷款或者是私人贷款导致的高利息无法支付等。融资的风险有多种,有股票上市引起的股权风险,银行贷款无法通过审批,私人借贷的高利息无法支付,等等。
(二)会计工作的风险
这是一项主观意识带来的风险。一是会计报表失误风险。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相关资料不完善,实际工作不谨慎,高管或者财会人员没有基本职业素养,引起会计报表与实际情况严重偏离,导致管理层和投资者无法正确判断引起经营的风险。如今已经成为最值得警惕的风险。二是交税风险。当前,企业的税务工作受政府的政策影响很大,而且,由于政府的税务体系不完善,受地方政府和个人税务人员的主观改变大,导致容易在正常的交税工作中导致漏税,从而遭致不必要的行政处罚。三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当前,会计人员侵占资金,做假账成为财务风险的最大隐患。一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乏,或者受制于上级压力不能坚持原则,等等。
(三)成本控制的风险
会计部门除了基本的事后会计,还应该有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公司投资前和经营过程的监管控制。一是资产保护的风险,在评估、管理当中操作不当,导致资产贬值或者缺失引起的风险。二是预算控制风险,在预算之初不能正确地予以审核,导致预算过高,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导致实际支出远远大于预算。三是成本监督风险,有来自合同方面的,对于各个部门的合同没有合理评审,不能发现潜在风险;有其他部门的成本管理,财务部门在日常的监管中失位,导致总体成本失控。
二、开展财务内控活动
在识别企业内部风险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控制,对于施工类企业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内部控制。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指两大块的工作,一个预算管理和控制,一个是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是企业资金控制和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前提。要根据上一年度的业绩表现和本年度的业务计划,开展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预算,各部门根据计划制定好本门预算上报,管理层根据总体实际审核修改后根据配额在下达预算指标。要强调预算制定的监控,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成本控制方面,也要进行成本分析和效益评价,将潜在的分析进行合理评估。
(二)实施全面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主要靠建立相应的制度。一是日常资金支付、回收制度,要执行好严格的会计程序,实现会计和审批分离,防止资金风险。二是投融资决策制度,财务部门要运用专业财务知识,对投资收益、风险等进行预测分析,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三是内部审计制度。内审制度是内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内审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区分,人事。企业要保证其不受到任何来自其他部门的压力和干扰。内审人员要对财务和其他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保证程序合规,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财务有效措施。如一些项目经理不按程序办事,用施工工人工资用于个人消费时,要及时作出审计和处罚。
1、扩大规模、贷款办学产生的财务风险。1999年,国家开始大力倡导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并相应允许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发展。由于国家教育投资增长缓慢,高校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主要靠银行贷款来填补,即所谓举债兴教。部分高校在走扩张之路时,没有对其贷款项目和经济承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与规划,盲目、迅速增加贷款,扩大学校规模,导致负债总额太大,超出其经济承受的最大能力,势必导致学校年资金使用成本成几何倍数增加。这样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及利息的可能性,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财务运行,而且由贷款所产生的风险可能会贯穿于资金运营始终。
2、决策不力、投资失误产生的财务风险。为使高校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使用价值,高校的资金大量对外投资,获取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也有些高校的重大投资没有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或是不通过学校领导班子的集体研究决定,投资存在着盲目性、草率性和个人独断性。因此导致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是得不偿失,血本无归,给学校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3、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善产生的财务风险。高校的快速发展使管理薄弱的问题凸现出来,特别是随着高校资金流量增大、财务收支业务和管理任务倍增、财权下放等,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一些高校在财务上还处在重核算轻管理阶段,更谈不上内部控制。或是象征地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付诸于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成了一纸空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学校财务行为失控,完全凭财务控制人员的职业道德来进行自我限制。少数“不自觉”的人趁机钻“空子”,揩国家的油水,违规从事金融业务,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给学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学生欠费、现金流量短缺带来的财务风险。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高校中贫困生的增加,欠费生的人数也相应增加,还有部分学生故意恶意欠费,造成学生欠费现象日趋严重。学生欠费已不再是个别学校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现实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且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大批学生欠缴学费,高校的现金流量存在严重的短缺现象,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5、高等教育市场国际竞争带来的财务风险。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境外资本、民间资本介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必将使我国的教育处于冲突与融合、对峙与整合矛盾状态之中,高等教育国际间的竞争性将越来越突出。由于国外名牌、老牌大学具有办学资源优质、办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民办大学具有专业新颖、待遇优厚的优势,势必使国营的高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高校人才的大量流失、学生就业率低下的局面,国营的高校面临着兼并甚至倒闭的可能,这将给高校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防范和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中存在激烈的竞争,已经置身其中的高校进行财务活动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在市场竞争中,收益与风险同时存在,风险与收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对此,高校应遵循风险收益的均衡的原则,不能只顾追求收益,不考虑损失的可能。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对每项具体的财务活动全面分析其收益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保证财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2、广开财源,在财政拨款增幅不大的前提下,寻求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新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一是着力办好各个独立学院。学校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采取大胆放权,尽快使独立学院变大变强,有利于学校财力的壮大,实力的增强,特别是教职员工待遇的改善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加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会逐步走向全面收费,且费用不菲,这对增加学校事业性收入大有裨益。另外,加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学校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加速,可谓是一举多得。三是加快提升学校科研实力。高校是科研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夯实科研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应用,不仅会带来学校科研经费的大幅增加,提高科研经费在总经费中的比重,有效增强高校的发展后劲。四是利用各项政策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例如将学生宿舍楼的建设和后续管理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积极寻求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捐赠、技术入股企业、获取相应的利润弥补资金缺口等。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高校要引入专门的企业危机管理理论以及企业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部门不仅要具备做账功能,还要有财务评价和资金增值功能。目前,在高校面临财务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就应该考虑对负债资金规模进行适当的压缩和调整,不能一味地追求快发展、大发展而忽略高校的健康发展。要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对各种财务指标设置预警警戒,一旦财务指标达到或超过警戒线,财务人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然后利用各种方式化解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147-02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一直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同时其相关的财务决策也基本上是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决定的,特别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这样的情况更是不可避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发挥了主体作用,而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所以,一定要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掌握,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1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比较复杂多变
在中小企业中导致出现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就是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持续,中小企业中的资金供给也出现了一定的短缺现象,货币性资金出现持续贬值的情况,导致资金成本不断上升。比如,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提高致使成品油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进而也就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利润,也就无法达到预期效益。而随着利率的变动一定会出现相应的利率风险。财务管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多变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果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一定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因为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缺乏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因素,致使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缺少一定的适应能力,进而出现了相应的财务风险。
1.2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都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一味地强调做大做强,也就忽视了财务风险的存在,这种淡薄的风险意识也是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都是在追求投入产出最大化,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要做大一点就会违背这一准则。在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人员都是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却忽视了怎样做、怎样实现。此时存在着一条概念链条:先并购其他企业,增加了销售额与利润,相应的股价也会上涨,企业的价值随之提升,之后被并购。这一概念看似比较合理,但是却忽视了“价值的创造”。事实上,这一问题才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就是实现创造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定会存在着相应的财务风险,为了确保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相应的控制与防范。
1.3资本结构不合理
在财务风险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中,资本结构失调是最为直观的因素。其不合理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风险结构型与保守结构型。其中风险结构型指的就是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规模太大,比率较高,相应的负债率也就会比较大,进而致使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甚至导致财务危机。保守结构型指的就是中小企业不负债,或者是负债比率较小,一般是不会出现财务风险或者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也体现了资本管理的保守与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缺乏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
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体系,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中小企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根据企业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这样才可以确保内部财务监控体系的正常工作,进而取得相应的成效。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中,基本上均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财务监督工作也不够到位,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还将管理与监督的工作合在一起执行,进而也就缺乏了相应的执行力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缺乏一定的约束,非常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2控制与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2.1加强对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分析,增强风险意识
尽管财务管理宏观环境是存在于中小企业发展之外的,企业无法对其进行相应的干扰,但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也是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的。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一定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分析,及时了解其变化趋势,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财务管理的相关手段与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进而增强企业面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有效减少环境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直接取决于财务决策,在下达财务决策的时候,经常会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与经验性,这也就极大地增加了决策失误的概率。随着财务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一定要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机构,并且安排具有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各项基础工作进行认真的落实,促进财务管理体系的正常实施,避免环境变化导致财务管理体系不适应的情况发生,进而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科学的决策。在制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利用科学的方式制定决策方案,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促进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2.2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增强落实的自觉性
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基本上均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一定要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水平,也就是强调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会涉及各个方面,并且从规划指标到奖惩与盈亏,均需要一套可操作性强、完整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立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可以有效发挥制约企业的作用,加强相应的监督工作,增强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避免出现一些等不良现象。所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的作用,只有增强认识程度,才可以提高自觉性,加强相关制度的实施,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相应的控制与防范。
2.3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技能,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一定要确保会计人员全部都是持证上岗,对于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员工而言,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与考核,只有达到相应的标准之后才可以持证上岗。其次,针对从事会计领导工作的人员而言,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职务证书,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最后,一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仅要定期开展相应的工作技能培训,还要开展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提升工作人员相关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聘用、培训、教育等方面,一定要制定相应的方案,并且将其落到实处,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控制,避免出现相应的财务风险。
2.4对资本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本结构的研究,也就是找到一条促进资本结构良性循环的途径,进而确保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以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为基础,落实筹资结构、资产结构以及投资结构的结合,进而达到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对以下几点进行充分考虑:其一,负债比。在资金有余的情况下,一定要对短期投资进行合理的安排,加快资金的流动,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的情况,降低负债比。其二,收回投资,降低对外流失的股份,这样就可以降低效益的分流,还可以对权益比进行有效的降低,更好掌握控股权,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3结论
总而言之,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导致其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为了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定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控制与防范措施。中小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具有两面性,在给中小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与空间,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所以,在中小企业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重视,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德汉.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34).
[2]郝志华,丛爱玲.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北方经济,2012(14).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又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我国的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和吸收劳动力优势日趋明显,是技术创新的生命力,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益突出。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不善,尤其是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从而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
一、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很多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业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
2、中小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民营中小型企业大量存在没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定能力和个人的冒险情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另外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
3、管理者素质低,内部控制环境差
近年来,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中小企业一些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眼界的限制,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小型企业容易推行家长式管理,下属也往往按习惯办事,长期养成不讲制约、不讲监管、不讲授权的办事方式。比如有的小企业银行印鉴及支票还由一人掌管,认为办事方便。在这种管理氛围下推行内部控制的环境较差。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5、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诸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在经营权和所有权未曾分离的状况下,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还有待时日。很多公司或者没有内部控制机构,或者建立的内部控制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6、机构设置简单,管理权责不清
中小型企业因为规模小、资产少,着重眼前效益,为了节减开支,往往不设置内控机构,或者机构设置过于精简,一人多岗甚至兼职兼岗,所以实施内部控制的难度较大,内部控制的内涵也较窄。
二、通过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对策
1、明确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的或收到的效果。原有的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大都从法规要求和审计角度出发,考核企业所制定和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达到合法性、合规性、可靠性。我们在构建内部控制目标时,要帮助中小企业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经营效果和效率的实现,要通过制度化规范标准的构建,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加强行为理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优化控制环境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设计、执行和评价,它必然受到组织结构、职工的分权与责任表达、财务预算、组织牵制与制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环境是指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各种因素,包括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组织机构、人事政策和程序、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并特别强调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
3、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企业经营效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企业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企业一定要强化内控意识。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培养一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正直、忠诚的员工,不断加强员工的后续教育,对关键岗位定期轮岗、换岗,对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管理欠缺及舞弊行为。
4、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有了领导的重视,有了员工的诚信,就有了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但内部控制必须有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公司的控制活动必须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采购与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
5、着重关键环节的控制
第一,授权批准控制。批准控制是指在某项经济业务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批准控制系事前控制,可将一切不合法的经济业务控制在事发之前,具有预防作用。第二,
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应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具体包括恰当的岗位设置、必要的会计人员配备、科学设置的会计科目、严密的凭证制度、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定期的财产清查、真实的会计报表。
6、财务风险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指企业针对每个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与控制。主要包括:第一,筹资风险控制。企业的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本、偿还计划等都要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赢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因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第二,投资风险控制。无论是债权股权投资还是长短期投资,企业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预计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7、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减少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根据国外专家所做的调研,风险发生的原因有88%是由于认识的因素造成的。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要想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关键还是妻财务人员勤练内功,提高业务水平。首先,财务人员要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但要掌握财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而且要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现代数学、金融和网络技术知识。其次,能利用上述知识优势,实行多学科渗透,合理科学地测算、分析各种指标,具备捕捉、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青: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延伸[J],科技广场,2008(11)
[2]李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运行机制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一、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高校基建财务制度依据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因此高校基建会计根据财政部1995年颁发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进行核算和管理。2009年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将基建账纳入高校(大账),进一步规范基建财务核算,对高校基建财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
(二)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体制
一种是校长领导下由财务处全面负责,财务处下设基建财务科;另一种是基建、财务、审计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指挥部,挂靠基建办,接受校财务监督。
(三)当前高校基建财务现状
目前各高校的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学校基建财务核算也进入至关重要的资产清缴、交付使用阶段,但大部分高校的基建项目,由于资金来源性质不同、资金不到位等各种原因,只能停留在建筑安装投资成本,甚至是预付款成本。
二、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人为加大建设成本
项目合同是与承包单位总公司签订的,项目施工却是总公司下属项目部,工程款也是以项目部的收据要走;个别项目部为少向总公司缴管理费,与建设单位协商,采取甲供材料不计入工程结算值方式结算;项目迟迟不定案,不及时与施工单位对账,核对已付工程款和材料款占合同比重,项目定案前付款比例超出合同值或达到提报值的90%或95%还要付款,项目超付现象时有发生;建设单位管理费没有严格按工程总概算控制严重超支,招待费也没有按管理费总额的10%控制支出;很多项目已投入使用却迟迟不定案结算,贷款利息资本化时间随之延后;因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及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后期应计入日常维护费用的计入建设成本,导致建设成本加大。
(二)未对基建项目全过程实施控制
一个基建项目的确定往往以基建人员为主,编制项目建议书、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施工设计、竣工验收等环节,都是由基建人员完成。财务人员只管按合同规定付款、记账、算账、报账,对于违反项目决策程序、合同不合理变更、随意挪用基建资金等不合理现象财务监督实施不力。
(三)未对投入使用的竣工验收项目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
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是确定基建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大批基建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却没有相应的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或交付使用资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三十七条规定: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人员,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
(四)基建、审计、资产、财务等部门协调度不足
作为高校的内部管理机构,基建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工程施工管理,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工程跟踪审计和工程决算审计,资产部门主要对完工后形成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财务部门主要是付款、记账和竣工财务决算。由于专业分工细化、部门利益分散化造成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及时,信息不对称、各部门相互误解等。如项目没有资金预算就开工建设,资产转账不及时,竣工项目定案不及时等。
(五)基建财务人员能力单一
目前基建财务复合型人才匮乏,从基建会计核算情况来看,由于许多会计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基建会计、工程预决算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导致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不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成本,难以满足会计核算需要。
(六)缺乏对基建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
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新建、改扩建校区,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资金,国家拨款不足10%,大量投资为学校自筹,国有资产不能抵押,高校资金运作风险很大;基建项目概预算粗糙,为取得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批复,投资规模报小建大;项目变更缺乏论证,随意性大,“先斩后奏”,建设成本增加,财务监督失位;边建边改建完后再改变用途,资金不到位造成工期延误和浪费,导致建设项目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
三、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
基建财务人员首先要掌握基建项目审批程序、项目批准文件及合同。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履行招标合同,施工企业若将合同进行分解和转包,财务部门可拒绝付款。支付工程款收据或发票章必须与合同章相符。学校应制定变更项目预算审批权限,确实因设计变更需要追加预算,须经有关会议同意后,按实际发生数或费用预算定额确定变更后的预算增减额。项目完工后,财务部门应及时核对、审查工程款的支付情况,核对工程项目决算审定书中的甲供材料及设备是否按规定全额扣除,数量及金额是否正确等。
(二)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财务参与、监督、控制
实行基建项目全过程的控制,充分发挥基建财务管理职能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应当从制定项目建议书、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决策、勘测设计与概预算、招投标与合同签订、监理、采购、工程结算、竣工验收与决算等各个环节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并找准关键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三)成立专门小组,联合各外部单位,对投入使用的验收项目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
高校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学校财务处、审计处、基建处、资产处应成立专门小组,联合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时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第一,准备立项批复文件,项目可研报告及批复文件,发改委批复投资计划,项目施工设计资料(包括施工图、勘查设计图等),相关施工、采购、设计合同文件,竣工验收报告及工程决算报告书等资料;第二,开展自查,有无不应在基建项目中列支的各项费用,有无超概算超标准的各项支出,有无未经批准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内容或主要功能等情况;第三,归集整理项目各种档案资料,逐项清点核实施工现场和库存的材料物资;第四,梳理账务,清理各项债权债务;第五,合理分配待摊投资,正确计算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第六,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以审计报告为依据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并组织项目验收,交付使用新增固定资产。
(四)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
基建部门要及时通报项目进度、变更情况,以便财务合理安排资金、审计及时监督;财务部门要经常与基建、审计等部门进行沟通并经常通报项目款支付情况,避免超付;国资部门对已竣工验收项目要及时登记交付使用资产,对已使用但未办理财务决算的资产采用暂估价方式调整资产。
(五)配备专业会计人员,加强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加大对基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强基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基建财务人员不但能够熟练掌握基建项目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流程,而且还熟悉基建财务制度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工程概预算、工程招标、工程投资计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向广深型和多能型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的高层次的基建财务管理人员。
(六)建立对基建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
目前,高校领导未能充分认识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学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高校领导有责任去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供材采购管理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等),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落实教育部严禁高校进行风险性投资的规定,对大额资金调动和使用,应对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认真审查,建立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高校基建资金的监管,对高校基建资金往来、资金管理情况应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将基建资金安全管理作为评价财务管理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列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合理控制贷款规模,严格按照教育部与财政部规定的高校贷款的原则使用和管理贷款资金,以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控制的根本性措施。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源于内部控制的失控,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企业运营的有效性和运作效率,使得企业能够正确应对财务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企业要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结构;第三,根据划分的各个所属控制系统确定系统运行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最后,针对具体业务与事项实施相应的控制。
2.实行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是在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基础上做出的现金流量安排,以及对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所要控制的就是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财务目标)的偏离程度。财务预算是财务目标的细化,财务预算作为企业预算的一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定立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企业整体是一个责任中心,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都是各自独立的责任中心。这些责任中心被要求完成特定的职责(目标、任务),也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以便对该责任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向下层层分解细化、下达预算目标任务和赋予权力,将预算目标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然后实施预算的事前、事中控制,一旦发生偏差,及时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预算目标。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财务管理者应当对企业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一般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适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指标。根据以上指标定期计算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状态,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1.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例如,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时,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现实的基础上,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选择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得到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一般而言,股权性投资远大于债权性投资的风险。
金融企业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已由传统的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三产业升级,在当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中,金融行业成为了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金融行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来自其自身的、外部的不同风险,其中,对金融企业影响最为重要的就是其财务风险。金融企业在面临着发展的机遇的挑战的风险时,如何更好地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是需要金融企业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金融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不可预测或难以预测的原因,导致其不能实现经营目标,可能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其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的,在进行生产经营目标的制定、实施的过程中都可能面临着财务风险,如资金的筹集阶段、投资阶段等。造成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高
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对金融企业造成的影响,对于金融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往往没有及时更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或对审核和复核不认真,缺乏严格的流程和程序,也可能是在进行决策时没有综合考虑财务风险的影响。或者人为财务风险与自身不无关,因由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负责。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仅仅完成自身的工作,没有考虑到其自身工作是否与金融企业内控制度相协调、是否影响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
(二)金融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
金融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离不开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因此可能面临着信用风险。例如在进行借款给其他企业时,若对方不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可能造成金融企业资金链断裂、资金回流出现困难等情况,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市场波动造成财务风险
当前,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金融企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由于市场的波动可能会造成物价的变动、利率的变化及汇率的波动,进一步影响到金融企业股票、债券、期货等的稳定性,使得金融企业难以获得预期的利益。
二、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现状
(一)未能正确认识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
造成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其内部的管理不当、认识不足等,也包括外部的市场、政策等。当前,我国许多金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金融企业着重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注册资本,而忽视了其资产财务的管理,甚至有些公司对于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目标都不明确,导致企业战略制定缺乏长远性,财务管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二)缺乏明确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
我国许多金融企业都没有设立明确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财务风险防控目标也未能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很好地适应,也不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如我国部分金融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防控目标时,没有与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相结合,目标过于空泛,也没有结合财务风险防控目标制定财务风险管理预测系统、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系统。而部分金融企业将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隔离开来,使得财务风险防控目标与企业内部整体风险防控目标不一致,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防控。
(三)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制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管理。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但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与企业其他内部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应当将其割裂开来;部分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防控制度时,仅仅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没有将不同环节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金融企业也面临着信息不透明、信息失真等情况,导致财务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准确率的降低,造成企业其他部门工作量的增加。
(四)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防控重视力度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制度,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然而,许多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风险防控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部分金融企业财务开支较为混乱,还存在着浪费的现象,不同的费用名目众多,造成了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增加,影响了企业统一的内控系统。由于企业内控制度对财务风险防控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不同会计师核算出来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不利于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决策。
三、提高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对于造成金融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原因,金融企业应当有正确的认识,积极做好准备,应对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对于造成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金融企业应当着重关注,并使内部因素最小化。金融企业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对于管理者来说,积极把握国际金融市场及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学习最新的财务风险防控理念与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此同时,金融企业应当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风险培训,针对的对象不仅仅包括财务工作人员,还包括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视度。
(二)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
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制度,而是与其他的风险防控制度相联系、相结合的一个全面的风险防控制度。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中,应当将部分分散的信息、零散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追踪与管理,最终进行整合,为管理者制定相应的企业制度提供有效的信息。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首先需要明确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框架、风险防控政策及风险预警系统。此外,为了确保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得到有力的执行,需要结合相应的内部监督部门进行,如企业的审计监督部门。其次,改变传统的财务风险防控模式,实行横向与竖向将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控的综合力度和灵活性。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是一个贯穿于金融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机制度,不仅在制定时考虑制度自身的综合性,还需要考虑与其他风险防控制度的配合度,加强制度之间的配合,提高整体的效用。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中,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如何更好地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是金融企业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金融企业应当在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基础上,了解不同的风险预警模型,选择最为适合的,将企业整体风险防控纳入风险预警机制中,将财务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作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化的检验和评估,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我国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问责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审批过程繁琐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得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金融企业应当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控来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该制度的执行力。探索运行模式和结构的改革,使企业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企业组织架构的更新与再造,简化业务流程,通过不断地探索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金融企业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改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
四、结束语
为了全面提高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能力,需要金融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在革新自己的观念的前提下,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金融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此外,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准确的预测,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并通过内控制度为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制度的执行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晓婷 单位: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温永新.论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J].商业文化,2014
金融企业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已由传统的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三产业升级,在当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中,金融行业成为了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金融行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来自其自身的、外部的不同风险,其中,对金融企业影响最为重要的就是其财务风险。金融企业在面临着发展的机遇的挑战的风险时,如何更好地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是需要金融企业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金融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不可预测或难以预测的原因,导致其不能实现经营目标,可能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其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的,在进行生产经营目标的制定、实施的过程中都可能面临着财务风险,如资金的筹集阶段、投资阶段等。造成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高
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对金融企业造成的影响,对于金融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往往没有及时更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或对审核和复核不认真,缺乏严格的流程和程序,也可能是在进行决策时没有综合考虑财务风险的影响。或者人为财务风险与自身不无关,因由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负责。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仅仅完成自身的工作,没有考虑到其自身工作是否与金融企业内控制度相协调、是否影响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
(二)金融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
金融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离不开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因此可能面临着信用风险。例如在进行借款给其他企业时,若对方不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可能造成金融企业资金链断裂、资金回流出现困难等情况,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市场波动造成财务风险
当前,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金融企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由于市场的波动可能会造成物价的变动、利率的变化及汇率的波动,进一步影响到金融企业股票、债券、期货等的稳定性,使得金融企业难以获得预期的利益。
二、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现状
(一)未能正确认识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
造成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其内部的管理不当、认识不足等,也包括外部的市场、政策等。当前,我国许多金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金融企业着重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注册资本,而忽视了其资产财务的管理,甚至有些公司对于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目标都不明确,导致企业战略制定缺乏长远性,财务管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二)缺乏明确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
我国许多金融企业都没有设立明确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财务风险防控目标也未能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很好地适应,也不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如我国部分金融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防控目标时,没有与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相结合,目标过于空泛,也没有结合财务风险防控目标制定财务风险管理预测系统、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系统。而部分金融企业将财务风险与其他风险隔离开来,使得财务风险防控目标与企业内部整体风险防控目标不一致,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防控。
(三)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制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管理。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但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与企业其他内部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应当将其割裂开来;部分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防控制度时,仅仅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没有将不同环节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
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金融企业也面临着信息不透明、信息失真等情况,导致财务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准确率的降低,造成企业其他部门工作量的增加。
(四)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防控重视力度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制度,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然而,许多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风险防控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部分金融企业财务开支较为混乱,还存在着浪费的现象,不同的费用名目众多,造成了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增加,影响了企业统一的内控系统。由于企业内控制度对财务风险防控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不同会计师核算出来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不利于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决策。
三、提高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对于造成金融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原因,金融企业应当有正确的认识,积极做好准备,应对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对于造成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金融企业应当着重关注,并使内部因素最小化。
金融企业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对于管理者来说,积极把握国际金融市场及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学习最新的财务风险防控理念与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此同时,金融企业应当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风险培训,针对的对象不仅仅包括财务工作人员,还包括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视度。可实行风险落责机,如哪个环节出现
(二)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
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制度,而是与其他的风险防控制度相联系、相结合的一个全面的风险防控制度。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中,应当将部分分散的信息、零散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追踪与管理,最终进行整合,为管理者制定相应的企业制度提供有效的信息。
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制度,首先需要明确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框架、风险防控政策及风险预警系统。此外,为了确保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得到有力的执行,需要结合相应的内部监督部门进行,如企业的审计监督部门。
其次,改变传统的财务风险防控模式,实行横向与竖向将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控的综合力度和灵活性。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是一个贯穿于金融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机制度,不仅在制定时考虑制度自身的综合性,还需要考虑与其他风险防控制度的配合度,加强制度之间的配合,提高整体的效用。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制度中,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如何更好地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是金融企业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金融企业应当在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基础上,了解不同的风险预警模型,选择最为适合的,将企业整体风险防控纳入风险预警机制中,将财务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作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化的检验和评估,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我国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问责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审批过程繁琐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得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金融企业应当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控来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该制度的执行力。
探索运行模式和结构的改革,使企业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企业组织架构的更新与再造,简化业务流程,通过不断地探索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金融企业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改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
四、结束语
为了全面提高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能力,需要金融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在革新自己的观念的前提下,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金融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此外,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准确的预测,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并通过内控制度为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制度的执行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温永新.论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J].商业文化,2014
一、保险公司进行财务风险防控的重大意义
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整体运营和发展。而保险公司实行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其目的就是对公司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即将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保险公司有效实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不断提升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在保险公司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能够明确划分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不断规范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流程,在减轻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难度和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工作的效率。所以,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财务部门的实际状况,在保证财务相关工作和财务风险防控工作高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提升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准,在确保保险公司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收益。
(二)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保险公司在实行财务风险防控的工作中,应充分结合公司的真实状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科学且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与此同时,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也能对公司的相关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形成完整的防控工作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有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险公司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并确保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充分体现出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设想。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往往涉及面是比较广的,不仅仅只是有关保险的承保和理赔等业务,还包含一些投资和融资方面的业务。通过对其经营的业务进行分析和探讨,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业务都会涉及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在保险公司内部开展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从而确保公司的利润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与进步,有助于保险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意识不高当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高,没有足够重视保险理赔过程中的相关风险问题,也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公司的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中执行全方位的工作体系,没有对事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防范。由于保险公司没有提前制定出详细的事前预防风险计划,当财务风险一旦发生的时候,就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一些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在具体的理赔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普遍存在一些不应该赔付资金的情况,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保险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够清晰保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就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如若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发展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就可能和公司的发展轨迹不相符,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进步。当前,我国的保险公司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盲目跟随其他公司的战略目标。一些保险公司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盲目地扩大公司的发展规模,开展大规模的筹资工作,其结果就是公司的内部管理现状满足不了规模扩大后的需求,将公司的经营管理推入到极难的境地,大大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目前,我国多数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如下,第一,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没有意识在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使得公司的部分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第二,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执行得不是特别的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作用。从当前多数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来分析,缺乏相应的问责制度,相关管理人员的分工不是特别的明确和合理,不能充分发挥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强项,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相应的作用。
三、保险公司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