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8 09:59: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艺术教育与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班主任每天所面对的都是初中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的个人信息。这里的个人信息包含很多内容,例如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状况、家庭状况、性格特征等,还要对学生的家庭做以简单了解。通常学生的日常情况可以很容易通过观察了解到,但还有一些学生的隐藏情绪、生理或心理的变化等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与家长沟通等办法,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情绪很不稳定、通常很敏感、自尊心又强、所以在处理问题方面,初中班主任要做到讲究方式方法,掌握分寸。此外,班主任还要抓住初中学生的重点目标,围绕学习成绩来开展各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管理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初中教师要带头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用实际行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班级管理。例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法开展学习,或者成立互助队,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同学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学生间交流,增强整个班集体的学习兴趣。从宏观的角度看,班主任的作用就是连接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上传下达,保证学校的发展有条不紊。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与教育艺术
在管理初中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掌握如何管理初中学生的方法和诀窍,用心了解学生的近况,因材施教,在提高自己管理水平的同时,发掘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争取做到教育艺术与实践管理相结合。所谓教育艺术指的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完成有效地管理。
(一)管理艺术
1. 建立班级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要想对一个班级若干名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班级措施,通过落实制度做到班级管理的有条不紊。在制定班级制度的时候,不是由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充分融合班里每一个同学的意见,将班级管理制度定为日常遵守的准则,形成一种良好的班级风气,从而进一步利用这种好学守纪的班级氛围来进行其他多方面的管理。这样可以促进班级文明建设,使班级的规范化管理结合相应的文明制度,形成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2. 建立班级委员会。
管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界干预管理,一种是内部自我管理。班级委员会是一种内部自我管理,也是一种新兴的管理艺术,建立这种班级委员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班级委员可以由各科老师推荐出平时表现较突出、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来担任,也可以选举出管理能力较强,能够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同学来担任。由于他们了解初中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又对相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相对熟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班主任建设性的参考意见。通过班级每位同学的选举,综合各科教师的意见选定班长,由班长带领其他班干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将班级治理得更好。
3. 班主任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管理问题上不仅仅要全心全意,更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管理班级的同时,向同学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带动学生互帮互助,一起建立一个文明和谐的班集体,对所有同学都公平看待,不带有歧视或偏见的眼光,处理班级事物时应做到赏罚分明,与学生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在友好、尊重、开放、民主的环境下开展工作。
(二)教育艺术
1. 改善教学技能水平。
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不能仅停留在学习方面,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听从管理。教师要站在服务于学生的角度,做好连接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处处为学生考虑,打造更加和谐、文明、有特色的班集体。
2. 教育素养的提升。
(一)淡泊名利
与任课教师不同,初中班主任不止是教师,还是班级的管理者,因此,其工作不仅包含教学,还包含班级及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的工作比较杂,而且比较辛苦,在班主任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能过分重视个人利益,要从班级整体出发,为提升班集体的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而努力。在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要提升思想觉悟,就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样才能为班级管理和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
初中班主任也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升素质。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只包含教学思想,还包含崇高的思想觉悟,也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思想。在具体的工作中,班主任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知识,了解法律政策,进而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三)坚持整体发展
班主任管理工作对象就是学生,通过管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具备整体观念,坚持整体发展,从大局出发,建立完善的班干部体系,充分发挥班干部队伍的作用,保证所有学生健康成长。
(四)实行多元化智能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不断成熟的时期,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非常愿意表现自我,不过,当初中生遭受挫折时,承受能力还比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足,基于此,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多鼓励少批评,通过恰当的鼓励和引导,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树立自信心,进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与教育艺术提升的对策
(一)班级管理制度化
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为了收到预期效果,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制度作为保障,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在管理工作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强调学校的管理制度,而是应该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班级的管理制度,保证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在班级管理制度中,应该包含成文和不成文两种,成文的就是制度条例,不成文的是指班级文化、班风,通过制度化的管理,提升管理效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大力宣传积极思想,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干部是得力助手,同时,也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通过班干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有效性可以显著提升。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时,不能只以学习成绩作为选择标准,而是应该综合考虑,选择领导能力强、表现良好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从而有效地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另外,班主任在选拔学生干部时,还应做到让学生满意,并实施换届选举制,有效激发班干部的责任心,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
一、班主任管理与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比较烦琐,很多比较琐碎的事情需要处理。比如安全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只有保证学生的安全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这要求管理者做到细心和规范化,有条不紊地开展每项工作。而在具体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因为事务繁杂,精力有限,有时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2.管理思想落后,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
部分班主任管理思想落后,单纯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常常认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只是因为没有下功夫,严加管教甚至体罚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有些班主任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唯一责任,一味强调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德育、体育等课程,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使学生的情感钝化,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二、班主任管理与教育的艺术
1.注重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影响着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素质水平、学习成绩以及精神面貌。因此,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和谐互助的班风将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向上的班风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当生活中出现负面情绪时,学生就可以自行调整。比如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学生难免会情绪低落,甚至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影响整个学期的学习状态。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及时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找到失败的原因,勇于改正,奋发向前。和谐互助的班风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友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之间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以及一时难以化解的冲突。这时候,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引导学生用理解包容的心态去化解矛盾,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包容,珍惜同学间珍贵的友谊。
2.加强日常管理
班主任不仅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承担着教育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重任。因此,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比如及时纠正本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之风,及时检查教室以及室外环境区卫生,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讲卫生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首先,班主任应该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选举班干部,通过班干部及时了解其他学生的动态,同时也让班干部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其他任课教师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来培养学生专注、认真的学习态度,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再次,班主任也要做到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
3.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和道德规范,每个中国公民都应该在心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班主任,应该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并通过多媒体等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牢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讨论如何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教育学生爱校如爱家,见到教师、同学主动问好,热爱一切公物;教育学生诚信友善,不欺骗家长、不欺骗教师,以信誉赢得信赖,同时团结同学,互帮互助;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不好吃懒做、不贪图享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教育学生发愤图强,积极进取,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
4.重视安全教育
学生安全教育是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去伤害别人,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如何提高防范意识,让自己免受伤害,以及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个别学生可能有时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矛盾,甚至出现校园暴力现象。作为班主任应该教育学生知法懂法,用和平友好的方式解决双方矛盾,遇到困难可以请班主任帮助解决,切不可私下报复以致后悔终身。另外,也要教育学生当自己遇到不法伤害时一定要想办法自救,不可以硬碰硬,以及遇到自然灾害(如地震)时懂得如何逃生。
5.经常组织名著主题探讨班会
名著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班主任可以从指导阅读方面入手组织学生阅读名著,营造文明读书的班级氛围,让名著的营养滋养学生心灵。当前部分青少年学生缺少奋斗精神,名著中的故事是很好的教育源泉,可以沸腾学生的血液,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基于名著阅读对学生心灵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名著主题阅读探讨会。虽然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阅读完厚厚的长篇类名著,但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探讨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这样,已经阅读完整部名著的学生会积极发言,没有阅读完名著的学生则会产生继续阅读的想法,而名著的思想情感也会深刻地影响学生。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传递着坚强、执着的理念,即使前路坎坷不平,也打不垮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心灵受到触动,会为自己因为微不足道的挫折而抑郁不平的情形感到愧疚。又如,《简爱》传递的是再平凡的生命也具有价值的信念。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相貌不出众或成绩平庸而自卑,通过讨论《简爱》的故事,学生会有勇气和动力去开创辉煌的未来。名著主题探讨班会比起许多的说教更有感染力,能让学生通过探讨名著故事树立走出困境的勇气,激发内心的斗志,继而重拾自信,起航。
6.经常与家长沟通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主导者,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管理。新形势下,基础教育处在转型期,班主任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班主任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对事情有一定的判断力,但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并有一定的叛逆性,可见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尤为重要和艰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讲究方法,讲究教育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班主任管理与教育艺术,以期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才。
一、班主任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级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班级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管理水平。
(1)班级管理制度化。哈佛大学校训是:让制度看守班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日常管理离不开制度,需要制度来维护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班主任应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采取学生建议,制订符合实际的制度,为班级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通常制订的制度,有成文制度和非成文制度,成文规定就是常规管理制度,非成文规定则包括风气、氛围、习惯等。但班级管理中完全按照制度去做,容易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逆反心理较强,完全靠制度执行,会使学生与班主任产生对抗,师生都会身心疲惫。所以班级管理中不能忽视一些价值观的内容。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终极目标是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班主任常规管理应富有灵活性。
首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所以班主任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行民主管理,班级制度来自于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同时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审美兴趣等,并尊重学生。作为班主任,不能完全按照制度管理,不能为了保证制度的权威与不可侵犯而伤害到学生,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当然这不是说制度可有可无,不是说制度不重要,而是说班主任工作中应灵活把握,在执行制度时多一些技巧。例如,有一次自习课进行小测验,快放学前收卷,学生很是兴奋,有的交流感受、有的交流答案,还有的学生因为答案对上而高兴得手舞足蹈。我观察了几分钟后说:“我们班的个别学生非常富有表演天赋,我以后可以给你们提供相应的舞台让你们展示。但任何表演都有时间限制,请注意言行。”学生听后迅速安静下来。其次,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班主任要及时正确地给予引导,将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而认为这个学生就是坏孩子,不能因为一次错误就让学生抬不起头。但班主任也不能纵容学生的错误,因此,要让学生弄明白,犯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但改正错误更是他的职责。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对待问题的态度才是关键”。对班主任来说,学生出现了错误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班主任采取的方式和态度。班主任应对学生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能进行正确引导,公平维护制度。班规是参考学生意见定出来的,学生开始并不排斥,后来之所以会排斥就因为班规执行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讲究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也可以将自身纳入到班规管理中,这样以身作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纪律性。
(2)发挥班干作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并且班干部来于学生,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非常了解,班主任通过班干部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班主任应认真选拔班干部,组建班委会,让班委会自己管理自己的集体,达到学生自治管理、民主管理的目的。这既是一种锻炼,又是一种管理艺术。
(3)掌握管理方法。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掌握管理的方法与艺术。首先,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比较自尊。班主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用学生的眼光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给予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育契机,在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中,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其次,奖惩分明。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第三,让学生学会关爱,形成班级合力。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班主任在管理中必须渗入爱。爱是一种情感教育,形成学生心中的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渗透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班主任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只是一些浅显的东西,真正的爱应该是思想上的共鸣,给学生精神上的渗透,使学生受到爱的熏陶,学会关爱。第四,刚柔相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告诉我们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有“严”,还要有“宽”,做到刚柔相济。班级管理中运用宽容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宽容其实是另一种严格,当然要达到效果,必须注意宽容的分寸,灵活使用。
二、班主任要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管理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能力,达到教育与管理的融合,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1)具有较高的素质。班主任兼有教师和管理者的身份,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知识是财富,班主任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通常情况下学生对班主任知识能力的评价会影响到班主任的威信。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班主任在课堂上才能口若悬河,谈论古今,深入浅出,才能把道理讲得更为透彻,才能更具有趣味性,更富有感染力。
(2)较高的教学水平。班主任也是一位教师,教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纽带,教学水平越高,纽带就越结实,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近,教师就可能获得更高的威信,对学生影响就会越大。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致力于养成教育。首先,班主任要进行励志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时班主任讲的道理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还可能会引发学生反感。这时教师要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就要采取更好的策略。如帮学生制定奋斗路线图,包括目标、实施目标、克服困难等,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完成。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身边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恰当地为学生提供榜样,能用别人好的言行、好的行为影响他们,激励学生改变自身的不良言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找一些相似的个案,给学生讲述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其次,进行学习指导。班主任要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如增添能量法,要求班主任多用鼓励的语言为学生增添能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任何时候,班主任都应该尊重学生,不在公开场合数落学生的缺点,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或者采用鄙视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仇视心理,应耐心引导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障碍法,学生遇到了难题,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分析查找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目标分解法,可以把学习中的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这样易于学生完成,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繁琐而复杂的,班主任起着重要作用,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用心钻研管理与教育艺术,运用适当的方法,相信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萍,袁雪梅.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J].中国教育技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5-0158-04
艺术院校女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教育工作者只有把握这些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因材施管,为她们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策略,培养良好的智能和品行。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艺术院校女生的特点,《艺术院校女生教育管理研究》课题组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和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为样本,于2010年9月-10月,对中高年级女生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自我认知、审美观、价值观、婚恋观、择业观、压力因素等。总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32份,回收率89.23%。同时课题组还就需要了解的问题先后召开了一线资深管理老师座谈会、女生座谈会、男生座谈会和往届毕业女生访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多角度的了解调研以及多年教育管理实践的反思,我们对艺术院校女生这一引人注目群体的特点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比较客观、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一、艺术院校女生特点
(一)数量多,比率高,是校园中的主导群体
从性别分布来看,女生占去了艺术院校的大半壁江山,尤其是在表演艺术大类专业。这次我们调取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大学传媒与影视艺术学院3个学校(院)的数据,情形基本一样,女生比分别为74%、76.83%和58.44%。这一比率在不同的专业又有一定的差别,舞蹈表演、戏剧表演、服饰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女生比更高,一般在70%左右,舞蹈专业女生比更高达80%以上;美术、影视等综合类专业男女比率相对平衡,女生比一般在 55%左右。数量上的优势使得女生成为艺术院校中的主导和中坚力量,无论是在各级学生会还是社团组织,无论是在正规舞台演出还是课余文体活动中,最为活跃和显眼的都是女生。形成艺术院校女生多男生少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偏见:社会普遍认为男孩子学艺术难有大出息,而女孩子学点艺术即便没大出息,提高了艺术素养也是有着多方面益处的。
(二)形象气质出众,在人际交往、就业和职业发展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艺术院校在选材时本身就有一定的形象要求,加之艺术氛围的长期熏陶,即便长相平平的也慢慢会变得有“艺术气质”。对此,艺术院校女生自身也是非常认同的。调查中,认同值有82.76%。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17.24%的人投了反对票,认为她们中长相“普通的也有不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艺术院校也有一些对形象要求相对没那么严格的专业,如器乐、美术等,另一方面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伴生物。有意思的是,虽然艺术院校女生有普遍的形象优势,但这帮女孩子们对美的要求却高于现实,希望自己更漂亮。调查中,我们设了这么个问题:“你对自己的形象气质是否满意?”结果仅7.33%的人回答“很满意”,45.26%的人回答“比较满意”,两项相加为52.59%,与前面82.76%认同群体的数值有较大的差距;另外,还有40.09%的人对自己的形象气质表示“不很满意,希望自己更漂亮点就好”,更有7.33%的人表示“不满意,周围好看的美女太多了”。艺术院校女生在形象气质方面的优势使她们不但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自信满满,在就业和职场中也有着明显的优势。根据我们对毕业生的追踪了解,甚至原来在学校不很起眼的“丑小鸭”到了社会大舞台却由于有着艺术专长使她们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很多非艺术行业的用人单位之所以愿意用艺术院校的女生,就是觉得她们比一般院校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有灵气,职业迁延能力强。
(三)普遍拥有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强烈渴望不要被社会误读
说到艺术院校女生,外界首先会觉得她们漂亮时尚,但继而更会以为她们浅薄轻佻。其实,她们普遍有着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并强烈渴望不要被社会误读。对此,笔者在《艺术院校女生价值观调查与分析》(载《艺海》2011年第6期)一文中已作了详尽论证,包括内外兼修的审美观、自立自强的奋斗观、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你觉得学艺术的女孩子有哪些不易?希望学校和社会给予你们什么关怀?”大凡作了答的几乎毫无例外、首当其冲地回答说:“外界对艺术生评价不好,以偏概全;其实我们大都努力上进,也很不容易,学专业很辛苦,还要学文化;希望社会给予我们理解与尊重,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
(四)虚荣心较强,易受外界不良诱惑的侵扰
女孩子都有一定的虚荣心,漂亮的艺术院校女生更甚。这种虚荣心在她们身上主要表现在追求穿着打扮,爱赶时髦,互相攀比,一定的享乐主义和拜金意识等。调查中我们问到“你认为艺术院校同学间的攀比是否比一般学校厉害些?是否为此感到困扰?”统计结果有过半数(52.15%)的同学做了肯定回答,其中,回答“是,经常困扰”的占4.74%,回答“是,有时困扰”的占47.41%。也有47.84%的同学作了否定回答,其中,回答“否,很少困扰”的占31.03%,回答“否,没有困扰”的占16.81%。当问到内在涵养和外在形象更看重什么时,有10.78%的同学坦承“穿着打扮时髦,外表光鲜靓丽,回头率高”更让自己感到自信。女孩子如果虚荣心太重,加之艺术院校到各种社会场合和娱乐场所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多,实践时间又早,很多二年级开始就有实习演出机会,而这些场合鱼龙混杂,尚未涉世的她们这时要是碰上社会上一些不良之徒把触角伸向她们,对她们施以物质利诱,如果没有免疫力就会难以抵挡。
(五)抽烟、同性恋等现象值得关注和重视
调查中,我们设了这么个问题:“你周围的女孩子抽烟吗?”结果,有54.31%的回答:“很少”;24.14%的人回答“有相当大的比率,估计至少有20%-30%”;还有21.55%的人回答“很普遍,估计至少在一半左右”。问及女孩子抽烟的原因,有29.31%认为 “抽烟是一种范,时尚,酷”;43.1%的认为是“内心空虚无聊的表现“;8.19%的回答是“抽烟可以减肥”;19.4%的认为是“其他情况”。近年来,软性也侵扰到了校园,我们问“依据你的了解,同学当中有没有吸食、等软性现象的”,结果,49.57%的回答“没有,闻所未闻”;32.76%的回答“有,但极少”;17.67的回答说”有,但很少”。当问到“你周围是否有同性恋或有着同性恋倾向的人?”35.24%的人回答“有,而且看起来比一般学校要多”,52.59%的人回答“有,但非常少”,也有12.07%的同学回答“没有,反正我没见过”;问到“你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现象的”时,有20.26%表示“可以接受,和异一样,也是一种爱”,9.91%表示“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69.83%表示“可以理解,但自己不能接受”。产生上述现象除了艺术院校女生绝对数量多因而各类问题的绝对值也会相应增多的原因外,跟学艺术的孩子紧贴时尚前沿、较早接触社会等有一定关系。
二、艺术院校女生教育管理策略
(一)设立女生专门教育管理机构,开展女生专项教育活动
要成立女生教育管理委员会。管委会要根据本院(校)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女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案。要在学生会设立女生部并把它作为重要部门来建设,选派学工处能力强的女干事担任指导老师,选派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最好还是全面发展的女生担任女生部长、副部长,再由女生部长组阁,在各班、各女生宿舍遴选一批优秀女生担任女生委员,形成一个女生自治委员会,每月召开1-2次女生委员会议,及时掌握女生情况,倾听女生心声,反映和推动解决现实问题;建立同伴群体文化,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工作机制建设,推动形成由学工处、专业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女生宿舍管理员、女生委员、寝室长等组成的上下贯通、多位一体的女生教育管理网络。
要积极有效开展以“四自”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专项教育活动,积淀女生教育文化,培养她们“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专项教育活动可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文娱活动、媒介宣传等形式来开展,要根据她们的特点、疑惑及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她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性健康知识教育等,形成女性教育专题系列。要多开展诸如 “做个好女孩”、“干得好还是嫁得好”之类的征文比赛、主题班会、辩论赛等,还可以设立“校园女生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她们充分施展才华提供舞台。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介,加强优秀女性事迹的宣传,树立直观榜样,营造良好氛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编发《女生成长教育手册》,使之成为她们的床头小读物。
(二)在扬长上做文章,积极创设条件,最大化地发掘她们的特长,使之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和社会生活中有着独特优势
首先,重视和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她们的审美水平和情趣,使之“美上加美”,使她们从内心高度认同、行动上自觉追求 “真正的美是心灵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统一”。为此,学校可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服饰、化妆等方面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提高她们的审美水准。当然更要经常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从而使她们更加注重内在,不断加强性格品行修养,吸取知识养分,成为懂美会美、秀外慧中的女性。
其次,帮助她们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针对她们灵气、职业迁延能力强的优势,帮助她们及早、全面进行生涯规划,开设一些有助于专业、职业延展的辅修课程,如演讲与口才、公关礼仪、市场营销、文学鉴赏、计算机提高等。
最后,勉励她们学好、用好自己的专业特长。不论对今后走艺术职业化道路还是可能要转行就业的同学来说,学好“艺”都是至关重要的。对前者来说,“一身艺”是她们今后安身立命之本;对后者而言,需要教师引导、鼓励她们尽己所能去学专业,能学到什么份上就什么份上。当然,同时也要引导她们及早做好职业规划,储备相关知识和能力。
(三)在避短上想招数,对她们身上的不足之处予以充分的重视和针对性的引导
首先,加强人文教育,帮助她们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要经常强调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她们学习文化知识的紧迫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要卓有成效地推进艺术院校的文化课教学改革,使之贴合艺术院校学生实际;要刻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多融入人文教育因素,多开展诸如读书征文比赛之类的文史哲方面的文化及社团活动,增强艺术院校的人文氛围;要经常强调 “德艺双馨”的重要性,让她们充分认识到做人同等重要甚至一定意义上更加重要;要持久开展诸如“细节文明行为活动”的养成教育,使她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
其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要不懈地通过宣讲虚荣的危害、自信心训练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教育来帮助她们克服虚荣心理。同性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学校要把对“正确认识和对待同性恋”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它的存在有心理、行为及社会学的根源,现在国际上已普遍把一般的同性恋排除于心理疾病和心理变态的范畴之外;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要认真甄别诊断,正确区别素质性同性恋、可变化同性恋和同性恋倾向者,对前者应注意教育他们要有足够面对与主流性取向不合拍所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同时还要教育他们控制自己,避免发生与法律、道德相抵触的行为;对后二者力争通过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放弃同行为倾向,开发和建立异性恋行为倾向。此外,还要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教育引导和配合教育引导;还要遵循好保密原则,不让当事人轻易受伤。
再次,开展校园禁烟、禁毒宣传教育和防治。要积极开展校园禁烟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网络、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反复强调吸烟的危害尤其是对女孩子的危害,如影响健康、影响生育、容易消沉、被动吸毒等等,让学生望烟生畏,告诉学生所谓吸烟时尚、减肥、消解烦闷之说不过是无稽之谈;要在校园公共场所设立禁烟标志,倡导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管部门对女生吸烟可以设立些禁止性规定,学管人员要多下寝,了解学情,疏导问题,减少吸烟现象的发生。要将禁毒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和法制教育体系,通过各种校园媒介重点宣传种类、危害、预防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提高学生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利用6.26国际禁毒日等契机开展“拒绝,珍爱生命,建设健康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阅读禁毒书籍,参观禁毒展览,观看禁毒警示片,举办禁毒教育主题班会,参加禁毒实践活动,组织禁毒宣传漫画、小品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要重视与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及家长的配合和联系,积极开展警校、家校共管共育活动,构筑校园禁毒、防毒、拒毒全方位立体式防线。
(四)加强对重点点位的监管和防护措施
首先,加强重点地点――宿舍管理。总结多年经验,我们认为,查寝制度和生活辅导员入住宿舍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实行查寝制,学生不回寝住宿,一律要和班主任辅导员请假,一经发现无故夜不归宿行为,立即反馈给所在院系班级,并要求与家长联系核实,同时还会影响到对该院系班级的整体考核,对约束学生不合理行为如上通宵网、不适当交际等成效显著。生活辅导员入住宿舍制度是指由学工部门选派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生活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专门负责了解、督导学生在宿舍时段的学习、生活、思想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解决。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宿舍管理,预防和减少了学生违纪现象的发生。
其次,加强重点时段――节假双休和学生外出实习演出期间的管理。我们认为,在节假双休实行保卫部门和各级学管人员的轮值制度、宿管人员留岗制度、家长回条制度等对于预防放假留校学生出现偶发事件、掌握放假没留校但又没回家学生的思想生活状况都是得力的措施。要制定严格的学生实习演出规定,谨慎选择实习场所,选派有责任心的带队老师全程全天候管理,对学生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严厉禁止和杜绝任何有损学校声誉和学生身分的言行发生。
最后,加强重点人群――高危学生管理。高危学生包括租房居住走读生、经常请假外出女生、早恋失恋女生、形象不好的女生、举止突然异常的女生、人际关系失调的女生、家庭经济困难女生等。要严格控制走读范围,原则上不准女生在外租房居住;要建立高危学生管理台帐,高度关注,定期分析;针对问题女生,实行导师制和同伴结对子帮扶制,对她们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加强家校联系,通过电话、网络、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女生学习生活和身心状况,形成管理合力。
The Features of the Female Students in Art Academy and the Concerning Educating Strategies
LI Xue-rong
成人教育的学员,由于年龄差异大,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首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尊重和理解学员的基础上,从学习上、生活上关怀学员,真心实意地为学员着想,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让学员对班集体有归宿感。这样,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二)踏实肯干,切实为学生着想
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上传下达的作用,既要做好学校领导的有力助手,又要有效地将学生的想法传达给上级,真正能为学生办一些实事。因为成人教育学员的情况特珠,可能很多时候,学员会在晚上打电话向老师反应一些学习上的事情,这时班主任就要积极、热情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认真对待每一个学员的问题。另外,成人教育的学员,大多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要求成人教育工作的班主任能在班级的学习风气上下功夫。只有班主任高度重视,学员才会重视,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或精力去学习。因此,学风的好坏与班主任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建立正常的教学信息反馈途径
成人教学的学员,由于有很多人都是有工作的社会成员,因此,对学校的相关知识信息方面了解的机会很少,因此,班主任要建立起正常的教学信息反馈途径。首先,鼓励学员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在学习上直接与任课老师沟通,确保学员能正确、及时地领会授课老师的要求。另外,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员的课堂情况,并针对学员的问题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帮助学员解决问题,确保学员的学习效率。
(四)争取班干部紧密配合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成人教育的班主任工作中,也是一样。成人教育的班主任要学会争取班干部的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好的班干部能在学生和班主任之间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可以协助班主任做好全班同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能就班级活动中的一些工作做好组织工作,有效推动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是班级建设中有力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五)严格执行考试制度
在我国,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老师也能结合学习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指导,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是,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成人教育是非正规教育,因此,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对教学的要求也不高,因此,考试制度也就不会严格实行。班主任作为成人教育工作重要的管理者和织织者,必须严格考试制度,这样,学员才能真正地重视考试,在平时才会认真学习,认真对待考试。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每一个学期的考试前重申一下考试纪律,并对一些考试作弊的行为进行严格地处罚。这样,学员才会真正知道考试制度的重要性,并会认真对待考试。
(六)适当的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奖罚分明是做好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成人教育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也建议用这种方法。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在全面了解每一位学员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学员的优点,善于在班级建设的主流方向上发现榜样,树立标杆。这样,学员就知道什么方面是他们要努力学习的目标,并会朝着好的方面去提升自己。但是在奖励中,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可过早,否则,学员容易做出虎头蛇尾的事情;也不可过晚,晚了,起不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另外,对于一些在学习方面不求上进的学员,班主任除了要给予适度的帮助外,也要采取一些处罚,这样,也能很好地促进后进生的学习。当然,处罚也要把握度,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改善。
(七)建立一个班级的网络互动平台
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沟通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成人教育的学员由于其人员结构复杂,往往上完课大家就各奔东西。因此,建立一个班级的网络互动平台非常有利于信息的传达与学习上的交流,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会带来很大的便利。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心理与生理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个性心理有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因此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与行为,所以,身为初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增强和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唯有借助有效的交流方式,方能够走入初中生的心里,方能了解他们的想法。
一、运用表扬艺术,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在初中阶段,为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而表扬则是沟通里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表扬作为一种促进性的强化方法,可以使学生保持心情的良好,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但是需要教师引起重视的是,教师不要过多的对某一位同学进行表扬,如此容易导致其产生自大狂妄的心理,而起反作用。此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当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在表扬中充实自己、壮大自己。
此外,教师表扬初中生的时候,应该做到客观、真实,做到不夸张,也不忽视,做到实事求是、适度、及时。初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尤其是对于后进生而言,表扬对于他们而言显得更加的重要。因此在后进生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送上自己的关心话语及表扬,让他们在情感上有所依托,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运用沟通艺术,增强批评的实效性
以表扬为主的教学方法显然是积极的,但是教师也应避免走进“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的误区。我国当代教育家孙云晓曾经提到: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可见批评这一沟通方式在教育中也有着其不可磨灭的作用。但这里所说的批评是要讲究艺术性的,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中学生而言,这里的艺术性就显得更重要了。那么我们的教师应该怎样做呢?第一,不要直接地严厉的加以批评,否则会收到事与愿违的结果,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第二,批评要讲究策略,避免采用简单且粗暴的批评手段,可以由间接批评取代直接批评,这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能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
在初中生产生错误行为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文学典故与名人轶事进行说理,或者利用类似的批评现象,促使学生联想到自己的身上,从而进行对比,还可讲一些反映批评目的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反思。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利用书本的掩护,掏出手机来上网,老师在发现之后,不直接点名加以批评,使其脸面扫地,而是换一种喻意方式,对全体同学说道:“平时我很喜欢用手机上网来浏览我感兴趣的网页,可是如果我在为同学们上课的时候也不放弃这一爱好,请问我这一行为大家认为妥当否?”让同学们可以稍加发言,教师再加以观念的表达。接下来这位用手机上网的学生也会默默地收起手机,认真听课了。这就达到了应有的目的。
三、应用谈话艺术,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1、巧用“闲聊”艺术,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所谓的“闲聊”指的是老师灵巧地把交流的主题加以淡化,让学生在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进行交流沟通。在闲聊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营造轻松环境的原则。老师可选择学生“闲聊”正酣时,借机的加入他们的闲聊中,最好先默默倾听,摸清楚学生的聊天内容,做到尊重初中生的闲聊;第二,扮演普通聊天者身份的原则。在加入学生聊天行列时,老师应该作为一名普通聊天者,同时要注意借学生的“话”加以发挥,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有效的点拨和启示,让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达到“形闲而神不闲”;第三,教育性的原则。老师应该注意让闲聊的变为可以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的一种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达到师生间的一种情感沟通,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2、应用谈心艺术,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谈心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谈心和演讲不一样,演讲大多是一人在表达,谈心则是双方畅所欲言、各自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初中生不免要遇到各色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谈心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了。所谓的谈心并非是那种刻板、严肃谈,有时的无拘束性的聊天、聚会与娱乐中的笑谈,这些都是极富效果的谈心办法。当初中生觉得教师变得可爱、随和与亲切,与自己非常投机的时候,便会放下戒备之心,向你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疑惑,使教师了解到他们的一些看法与观点,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的融洽。
四、结语
总之,初中生正处在一个思想、心理和个性等成长的转型关键期,身为一名初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增强和学生间的沟通,以便及时掌握初中生的内心想法,有效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帮助初中生解决困难,树立信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更好的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蒋士会,欧阳修俊.课程与教师的关系考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2]贾小丽.教师与学生用心沟通[J].学周刊,2011(25).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01―07
一、产学研教育及其意义
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产学研合作教育肇始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1906年推行的世界上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据资料记载,赫尔曼・施奈德从自己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培养应用型人才只靠大学教学和实验室是不够的,他们应具备的能力和技能只有通过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才能获得。于是,他提出“学工交替”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并受到广泛关注。1921年,美国安提亚克学院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学习-工作-学习”――“学校-企业-学校”的方式来完成学业。他们认为这种合作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而且也能促进学生个性、身心、能力和人格和谐发展。这一做法首次将合作教育功能从单纯提高学生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能力提升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高度。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合作教育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而且把它与教育的整体目标和学习的全过程联系起来。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的《合作教育宣言》中正式将合作教育定义为“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形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并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培育创新人才的成功教育模式。196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为这种独特的培养教育模式奠定了发展的基石。此后,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北美、欧洲、澳洲以及日本等30多个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得到迅猛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明确规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有科学研究方面和企业实践方面的学习和任务;德国倡导大学教育的第,就是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英国大学则实行工读交替制,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到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部门工作一年或两年,这已经成了制度。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成立,标志着合作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潮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11月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圆桌会议报告》指出:“要想形成适应21世纪要求的学习,教育体制应不同于现在的模式。可能最重要的方面将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和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美国当代社会学家、教育家爱德华・希尔斯在《学术的秩序》中论述了面向社会实践的教学理念:大学必须“走出其象牙之墙”。它必须走进街道、车间和办公室。必须把街道和车间带进大学。必须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大学必须承认,学习不能仅仅在、甚至主要不是在图书馆、实验室、演讲厅和讨论班上完成”。必须对学生的“校外经历”赋予学分。“挡在挣钱与学习之间的墙”必须拆除。
我国的教育方针历来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合作教育。1991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会,也即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有130多所高校和20多个大型企业、科研单位组成,遍布全国20几个省市,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阶段。1997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由民间组织的试验,走上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阶段。并将“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更名为“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推行和加强,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是大学功能在现代社会日益拓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产学研合作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科研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整合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与获取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为主的生产、管理和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的基本原则是产学研合作、多向参与实施的工读结合方式,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从高校角度,它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实现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际技能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从企业角度,在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中,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选择企业合适的人才;从科研单位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联合,同时实现了文化艺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从社会层面,能够节约社会资源。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面向市场,面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现实。高等艺术管理专业教育不仅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内的实验室模拟,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具体思路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产学研结合教育对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来说,意味着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是内部强化教育的理论联系实际与外部紧扣社会发展步伐两个部分的有机结合。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的优势
(一)“艺术管理人才”的相关思考
艺术管理人才是艺术管理行为的发出者,即艺术的管理者。要搞清这一内涵,首先要明白的是“艺术管理”活动内涵及属性。“艺术管理”绝不是“艺术+管理”那样简单,“艺术管理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着错综复杂的管理体系”。对这个问题学者们做了多方的探讨和努力,在关于“艺术管理”的研究中,人们习惯了艺术种类维度,于是产生了诸如美术管理、音乐管理、设计管理、影视管理、舞台表演管理等。另一种通行的做法强调艺术管理的非盈利性与盈利性,非盈利性的被称为文化(艺术)事业管理;盈利性的被称为文化(艺术)产业管理。这两个维度虽然被人们普遍接受,但从学理上讲均非管理学的核心维度,前者从艺术门类角度切入,后者从艺术管理的社会价值属性出发,并没有反映出艺术管理本身质的规定性。
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成乔明博士的观点很有见地,他从管理学视角出发,将艺术管理划分为主体维、客体维和方法维三维。主体维即艺术管理的职业化管理者,包括个人,如艺术企业中高、中、基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组织,如政府、行会、中介和团体等。政府主导的艺术管理,称为艺术行政管理;行会主导的艺术管理,称为艺术行业管理;中介为主导的管理,可以称之为艺术中介管理。客体维是管理的对象,根据管理学研究体系,从客体维出发将艺术管理分为艺术人力资源管理、艺术财务管理、艺术品管理、艺术信息管理、艺术时间管理、艺术活动(艺术生产、传播、消费)管理等。方法维即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依据管理学学理,艺术管理从方法维分成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法律管理和教育管理四大种类。成博士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艺术管理活动的多维性、多层面性。基于成博士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
1.艺术管理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首先,艺术管理作为管理活动的一个分支,它必然有管理活动普遍具有的共性,无论是艺术家管理、艺术品管理、艺术财务管理、艺术信息管理、艺术时间管理、艺术品牌管理等等,必然以管理学的共性原理和基础理论为指导。第二,作为人类行为层面的艺术活动,其过程的各个阶段普遍需要管理的参与,艺术管理的普遍性决定它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人类艺术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需要管理的介入和参与,它与社会活动、家庭活动以及各种组织活动都是息息相关的。
(2)多样性。作为一个综合体系,艺术管理包含着错综复杂的管理层面。按管理目标分为艺术事业管理、艺术产业管理;按艺术种属分为美术管理(如博物馆管理、画廊管理等)、表演管理(如音乐管理、戏剧管理等)、文学管理(出版社管理、电子读物管理等)、影视管理(电影管理、广播电视管理等)、设计管理(设计组织管理、设计项目管理等);按管理主体分为艺术行政管理(法律、政策、文化宣传方面的管理等)、艺术行业管理(行业组织、地缘文化、艺术市场管理等)、艺术中介管理(艺术企业、艺术公益组织的管理等,含艺术团队管理:一种松散的艺术中介的管理);按管理手段分为艺术法律管理、艺术政策管理、艺术教育管理、艺术经济管理等;按管理客体分为艺术家管理(培养、使用、养护、发展等管理)、艺术品管理(生产、流通、消费、保管、展示等管理)、艺术财务管理(投资、筹资、金融发展、贸易等管理)、艺术信息管理(搜集、整理、宣传、使用等管理)、艺术时间管理(运用、应时、应景、国运、民生方面的管理等)、艺术品牌管理(构建、运营、维护、扩展等管理)等。艺术管理的林林总总,也带来了管理实践的细分性和复杂性。
(3)综合性。艺术管理的综合性表现为:在内容上,它需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综合系统地广泛参与。在方法上,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来实现管理活动目标。这一管理过程十分复杂,影响这一活动的因素综合多样。搞好艺术管理,需要多学科多因素的交叉融合。
(4)创新性。艺术管理是主体维运用其拥有和能够支配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各种文化艺术资源,对艺术管理对象进行一系列有组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2.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基本素质
“艺术管理人才”是艺术管理“主体维”中的“个人”,即具备管理人类“艺术”活动系统中人、财、物、时间、信息、品牌等各要素能力的人。是既需要理论积淀,又需要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
(1)个性的健康发展
创新人才成长的前提是个性的健康发展。大学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创新人才,就必须首先使他们成为一个具备自由精神的人、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而不是成为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没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创新人才就不可能诞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就是有个性、会独立思考的人。
(2)复合的知识结构
艺术管理活动需要文化艺术、经济管理等多领域知识的综合参与,具有交叉、互渗、边缘的属性,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必定是复合型的。知识的多少,决定了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视野的宽窄和事业格局的大小。文化艺术管理是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从业者往往需要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的知识储备和技能锻炼,“单一型”知识结构难以适应要求,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人文、社科、技术等各种知识的融合,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既具有精深的文化艺术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人文社科和现代科技知识,具有文化发展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现代的实用技能,以适应文化艺术管理岗位上的各种要求。除了有知识的广度外,还必须有知识的深度,博中有专长,成为文化艺术某一领域的专家,二者相辅相成。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术业有专攻,这样,既有复合型知识的基础支撑,又有专业化知识的精准把握。
(3)综合的能力结构
能力是知识融合与应用水平的体现,能力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使知识产生社会价值。对于艺术管理人才而言,理想的能力结构应该呈现为综合型。即将复合型的知识储备应用于艺术管理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使知识产生高附加值,实现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最大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能力主要来自情商和智商两方面,艺术策划、经营、管理等工作需要综合各种能力,比如独立工作的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鉴赏能力、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操作能力等等。作为艺术管理人才,其核心能力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艺术鉴赏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管理经营能力和学习能力。
(4)完善的人格结构
第一,政治人格,包括政治道德、品格、操守和政治技能。高素质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在政治层面上应具有高度热情和敏锐的政治观察能力,对国家前途和世界风云予以高度的关注并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把自己的事业、命运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中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自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政治修养,能够把握先进文化的政治方向。在思想境界上表现为信念坚定、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在政治品质上,体现为胸怀远大、果敢践行、责任意识强。在价值理念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意识。积极健康、富有魅力的政治人格会产生巨大的魅力、凝聚力、感召力和折服力,政治人格直接影响着管理力。
第二,经济人格。在文化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高素质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经济能力,即具有一定的经济知识,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方法,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能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有经济意识,善于开发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在文化市场上具有营销和资本运作等能力,以实现文化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第三,文化人格。当代社会是高度知识的社会,也是高度文化的社会。它要求文化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能力,能够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深邃的文化理解,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从而塑造自己理想的文化人格,即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并且,在当前文化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中,能抵制人格失范、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诱惑,避免文化的异化。坚守文化产品的高尚品质并将这一规则内化于自身心灵,形成完善的文化人格。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社会文化发展、艺术管理活动系统的性质以及艺术管理人才基本素质,决定了高等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坚持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核心,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动手能力的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文化艺术活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方法。但这一培养目标由于环境的局限性,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于实现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应用与技能型人才独具优势。学校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形成合作共同体,学校根据文化事业与文化艺术产业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与国家乃至世界文化发展融合在一起;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部门能为艺术管理专业教育提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资源,同时还可以参与高校的科研工作,双方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成为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从人才属性看,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成果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积淀,更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在未来错综复杂的艺术管理多重体系中能把他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运用于艺术管理实践之中,最终能使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艺术管理人才的构成要素中,需要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素质”。素质与知识、能力关系密切,三者相辅相成,人才素质对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具有决定作用。其中素质是更深层次的存在,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更加复杂,不仅与主体固有的品质有关,而且与其实践活动有关。一方面,实践活动对人的素质具有重塑功能;另一方面,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和一定的条件下个体的素质才能实现并价值外现,没有社会实践和一定的条件,个体的素质不能得以外现。艺术管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实践的千锤百炼,培养创新意识、坚持创新精神、掌握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如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由教育的环境、资源、条件、方式和过程等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优势表现在:
1.产学研合作教育构成优势互补的知识转化体系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普遍的优势,即规范、系统和高效。但它的短板在于人才培养的特殊条件――即知识到能力与素质的融合转换方面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艺术管理教育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本位,在艺术管理技术、技能的培养上,由于环境的局限性,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艺术管理教育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技术与技能方面具有优势。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获取和形成,是需要社会文化环境和产业实践的深度配合的。产学研合作正是通过工读结合和研读结合的途径,以岗位和研究项目为平台,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它的最大特点是构成优势互补的知识转化系统。
产学研合作的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将教育、科研、生产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体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解决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培养力量分散、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问题。产学研合作教育优化了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2.产学研合作教育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素养的总和,外在表现为人的社会能力和个性素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德国教育专家调查研究表明:人的社会能力、个性素质是未来最重要的通用知识。人的社会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心胸宽容度、责任感、思考和行为的逻辑缜密严谨性等等;个性素质则主要包括自觉性、条理性、独立性、意志力、自制力、情商水平以及求知欲、坦率度、批判性、反应力等个性化的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上述社会能力、个性素质的培养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力是知识融合与应用水平的体现,能力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使知识产生社会价值。对于艺术管理人才而言,理想的能力结构应该呈现为综合型。即将复合型的知识储备应用于艺术管理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使知识产生高附加值,实现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最大化。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优势还在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客体维”了,而是作为具有复合身份的能动的主体维而存在。这一转换对综合素质的形成,特别是交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毅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学研合作教育所带来的复合身份、多角度视野和思维方式的碰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放的、活跃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和文化企业的深度合作,使艺术管理人才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
我国文化教育高度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已有数百所高校、数千个企业和千余所科研单位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其中,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合作教育是一项广泛实践的重要内容,取得的明显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实践的效果不仅在体制上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在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促进了人才培养的转型。通过教学、生产、科研的有效合作不断创造出教育的各种有利条件,更使教育和教学的整个体系发生着质的变革,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3.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动机、目标冲动和意志品质等,具有主观能动性,决定对创新的主观投入强度。实践能力包括对知识、技术的应用及创造、具体方式与方法的运用等实际本领,具有客观实在的意义,决定创新的成效和价值水平。缺乏创新精神就不存在引发、持续创新行为与过程的必然性,不具备实践能力就不能引发创新活动和取得创新成果。创新精神是以知识为基础构成的高度形而上层面,是创新思维与深入实践的有机结合直至升华和内化才能形成的。而高校教育情境、教育资源方面,躬亲实践中这种亲身体验的条件局限性严重,所以高校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功能是有限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能脱离实践条件的支持,只有通过具有实在价值的训练过程并经过经验总结才能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策略、手段与方法,才能真正在理论指导下去运用、创造知识和技术并取得效果。囿于学校教育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转型,使学科教育与知识、技术创新的氛围、过程相结合,传授、继承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并得到相关条件的支持。企业、科研单位(特别是集中高新技术的)一旦与高校合作,那么培养创新能力就进入理想境界了。
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优势在于打破了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模式的束缚,紧密联系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社会实际,是真正的多方教育资源的优势整合与开放式办学,可以保证所设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技能训练等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广泛的物质条件和教学实践手段,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可以保证艺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形成。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产学研合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模式,是实践训练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策略。它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未来就业所需要的社会知识和技能,缩短理论知识向文化管理能力转化的过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全面塑造、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当前文化发展繁荣、现代教育和个人三者共同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实质是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这一基本特征的多样化体现。从教育观念上看,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符合“生态化教育观”的。生态化教育就是将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致力于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形成整体的动态平衡,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以实现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发展。生态化教育的核心是将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高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全时空育人,资源多元化,最终达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要求。在高校系统当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每个师生都参与探索和创造。在教学方式上,提倡教学相长、探索性学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顺应信息化社会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做事,使每个学生都善于学习、发现和创新,善于合作、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在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创新型艺术管理人才的具体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道路。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起新型人才实训与创新的实践体系,推动艺术管理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是当今高等艺术管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办学条件有所区别,合作教育模式也不尽相同。
(一)项目教学式
结合学校、教师申请或承揽到的真实科研课题或政府、企业的实际文化艺术项目,在学校老师和企事业专家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由学生自己负责,最后由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检验效果。学生通过完成真实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人员组织、调查研究、项目策划、项目实施以及解决和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积累了实践经验,从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最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要经历社会的检验。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过程,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导师工作室式
导师工作室――组建师生工作室或与文化企业联合,以教师科研项目或文化企业的具体业务为载体,教师与学生以双向选择方式形成团队,进入工作室或文化公司进行实习。建立校内外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走教学、科研、产业化开发一条龙道路,是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导师工作室这一形式脱胎于最早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的“作坊”,它是艺术家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单位,他们以这种形式从事艺术创作、组织艺术品生产和销售以及培养接班人,后来逐渐衍变为一种更加适合潜心创作和研究、将艺术创作与技艺传授有机结合的特色教育形式。时至今日,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工作室”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典范模式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十分鲜明的特色。
第一,工作室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情境教学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展主要有两个取向: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这一模式的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了从学校课堂到社会实践跨越式联通。以这种方式展开的工作室使受教育者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即提供了一个从边缘到中心的合理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专业能力的过程。
第二,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具备专业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第三,“工作室”作为教育平台,由来自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教育家、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与受教育者组成“双师型”教育团队,将文化项目的策划、管理、运营、成果推广与开展学术交流、职业素养、技能等教育培训有机融为一体,形成多功能复合结构,使产、学、研结合的多项度联合教育向立体纵深模式发展。
第四,工作室的情景氛围倡导的是自由开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多元互补、和谐发展的教育情景环境,有利于人才的个性发展以及独立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三)实训实践基地式
高等艺术管理教育应该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其目标是培养适应文化繁荣发展、具有从事文化艺术项目的策划、项目运营、项目管理等岗位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等专业人才。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是促进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关键。
第一,创造高校师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使教师掌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形成,推进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的躬亲体验中,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倾向,大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有利于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基地的实训过程,学生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训练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与学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性。老师教有所用,学生学以致用。
第三,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和建设有助于高校与文化企业的深层对接沟通,文化企业和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各自的特点,共同开发文化项目,完成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参加校外基地企业的实习可以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情况,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通过实习使双方增进了解、双向选择达到双赢。这种做法既缩短工作适应期,也使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学校和社会真正实现了零过渡。
(四)文化产业园式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正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近年来,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成为政府推动文化产业措施中最具代表性的路径选择,同时它也是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的孵化、培养的有效模式。特别是以高校为依托的创意产业园区,大都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从事文化产业行业培训、人才培养、产业研究的重要途径。它是以大学科研能力为发展动力,依据某一优势学科或学科群,通过创办文化艺术产业,融产学研于一体,促进文化艺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结合,形成良性循环的产、学、研转化中心,它是集创意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训基地为一体的创新成果转化中心。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人才培养由“消耗型”实训转化为“经营型”实训,文化管理人才的实训建设由原来单纯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学校可以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学生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依据产业园区的综合优势主动为社会、为文化企业承担一定的文化艺术项目。既可直接创造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可以减轻人才实践成本,促使实训基地的运转步入良性循环,使人才培养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张云.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意义与路径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04).
[2]汤阅弦,柯春媛.国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的建设[J].民营科技,2012(01).
[3]郭毅夫,匡令芝.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05).
[4]李贵敏.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4(12).
[5]张炼.关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04).
[6]余冠仕.产学研扩展为政产学研用结合[N].中国教育报,2011-03-05.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合作教育指的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研发企业、高等院所等多个环节、多种资源,组合利用,充分发挥每一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将理论传输与经验传输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展现出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科研理论的深加工能力,通过高效、合理的培养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而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也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而整个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的合作教学道路也能够为艺术管理事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担当的管理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而这一教育模式也为培养创新人才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不难发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培养艺术管理人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展现的优势日益突出,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容及其意义分析
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始于美国,1906年施奈德推行了世界上第一个产学研合作教育计划。在这一合作教育计划中,充分展现了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更是将知识理论与实践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而这一教育方式自实施以来,备受人们关注。在1946 年,美国职教育业协会通过的《合作教育宣言》中,更是明确将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式定义为“将知识理论学习同实际工作具体结合起来,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突出、更富有成效的教育理念”。经过不断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形式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高效合理培养人才的最佳方式。而且,自产学研教育方式提出和实施以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日益明显。就我国而言,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始终强调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而教育要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任何脱离实践的教育将会被世界发展所淘汰。而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就引入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至今,我国已经形成了固定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式。走产学研合作教育道路,不仅仅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实质上也是适应世界发展形势和社会需要的必然结果。不断推行和加强产学研教育合作方式,这也是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优质、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产学研合作教育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研发企业、高等院所等多个环节、多种资源,以及每一环节和过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把以知识理论学习教育与直接获取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在不断教育实践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质上是以培养复合、应用和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重视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采取课堂知识理论教学与社会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方针,全力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实践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的特点分析
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是艺术行为的管理者,整个艺术管理是一个综合、多元概念,实质上是一个内容复杂的综合管理体系。艺术管理具有普遍性、多样性、综合性、创新性等一系列基本特征。艺术管理是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因此也具备管理活动的普遍特性,无论是艺术管理的哪一项内容,都是以管理活动的共性和基础理论为指导的具体活动。其次,艺术管理活动要想顺利完成,在每一阶段都需要管理的参与,而且这一活动与社会实践、家庭活动、组织活动等息息相关。艺术管理作为一个综合体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目标上、管理手段上都包含诸多内容。整个管理活动复杂多样。艺术管理的综合性,在内容表现上,是指从社会生活中多个方面、多个领域广泛参与,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实现广泛参与,最终实现管理目标。艺术管理需要综合多种资源来丰富和发展,而艺术又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科学活动。
通过对艺术管理对象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管理活动实现最佳预期和目标。面对日益发展繁荣的文化市场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对于高等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教学形式要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要结合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检验理论,丰富经验,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对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来说,走产学研结合教育方式,将有效改革教学理念,实现人才的优质培养和良好塑造。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培养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的优势分析
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决定了在人才塑造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能力培养与知识理论培养紧密结合。而在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方法。在以往培养过程中,目标的培养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局限,因此整个课堂教学往往很难达到预定目的。而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能够在具体培养过程中修正发展路线,从而对实现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有极大推动作用。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检验,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和改革思维,最终丰富自身发展理论。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既需要加强对知识理论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对专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想要培养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就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重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突破思维等一系列方面的重视和培养。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高度重视人的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复合人才的根本和前提是具备独立意识和独立思维。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自身发展、打破经验束缚的人才,才能够实现艺术发展的更大突破和创造。复合人才就需要敢于实践和创新。其次,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复合、完善的知识结构,而知识结构的完善也要求管理人才充分具备文化艺术、文化经济、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整个知识结构要求具有交叉、互渗、融合的属性,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就要求人才知识结构的复杂与完善。当今形式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不断增加,对人才需求知识结构要求逐渐提高,从以往的单一型人才结构转变为复合型、全面型人才结构需求。通过不断培养,最终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
四、结语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能够把课堂知识理论与实践发展相结合,最终实现理论融入实践,并突破传统理论的发展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教学、多方面广泛参与,最终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能够培养大量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培养具有艺术管理知识、艺术活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标,从根本上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民办高校中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首先,许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只注重专业学习、道德等方面,而对于音乐艺术教育却不重视,认为这只是音乐专业生的任务,虽然艺术类学生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则处于一个边缘的状态。其次,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程度,而不同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程度本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学校会开设许多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音乐艺术教育价值的无法实现。最后,民办高校的资金链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无法花费一大笔的资金为非艺术类学生聘请一批既具有高音乐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又具有创新意识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专业教师来授课,造成师资力量的缺乏和薄弱,以至于民办高校中抓音乐艺术教育,就存在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无招”的现象。
2 加强民办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措施
2.1 丰富文体活动,拓宽艺术社团组织建设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建设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发现,一部分民办高校对于学校的一些大型文艺汇演、活动,整场演出活动就仅由学校主设的艺术团一手包办,其他院系学生根本就没有施展的机会,这样不仅使学校的活动失去了创新,更是严重打击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积极性。民办高校应鼓励学生创建音乐艺术方面的社团,如舞蹈团、合唱组、乐队组合等社团,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利用课余或节假日的时间开展一些兄弟院校、班级之间的音乐艺术比赛或联欢活动,以达到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目的。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只要节目足够创新、精彩,不管你是那一类学生都能到学校或学校以外的平台施展才华。
2.2 完善音乐艺术教学及活动场所设施
民办高校对音乐艺术教学和活动场所设施投入力度还不够,在民办高校工作这几年发现,音乐艺术专业学生有专用的舞动室、钢琴室可供练习,为保护相关设施、设备,管理部门不准非专业学生进入,非专业学生想开展活动和排练没有可供给的场所,并且经费支持有限,这样大大局限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民办高校应建设大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固定场所,并且给予一些师资指导和经费支持,以达到音乐艺术教育的成效。
2.3 开设音乐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
大学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民办高校很少开设音乐艺术类的公共选修课程,首先,可能是因为教学场所有限,再者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所导致。据笔者所知,民办高校其实有许多音乐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开设一到两门的音乐鉴赏、音乐常识、音乐史和简单舞蹈类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知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解决了师资上的困难,同时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并且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3 如何将音乐艺术教育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结合
3.1 音乐艺术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一种特有的产物,它是创造者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能诉说出人类情感的表现。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用语言无法表达自己情感的情况,如果用音乐来表达是不是会更好呢。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喜欢边听音乐边做事情。那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只要能有效运用音乐艺术教育功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带着思想去欣赏、去聆听,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并通过音乐艺术的陶冶教育,提升人的思想情操。
3.2 音乐艺术教育能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愈发严重,通过相关报道可以看出,他们缺乏受挫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学习倦怠,意志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信心,依赖性强,生活没有方向感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学生管理工作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心理教育时,运用音乐艺术教育能有效调解净化学生的心灵。音乐艺术以独特的音符、优美的旋律,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和紧张的心理,提升学生的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进而让学生以健康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总之,音乐艺术教育能缓解人的焦虑、忧郁、紧张等心理,改善人的情绪,对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作用。
3.3 音乐艺术教育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而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存在缺乏责任心、自私,想法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能顾好自己便可以。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音乐艺术教育丰富了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创新,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有效深入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有重要的帮助。而当前是一个讲究团结合作、交流沟通的社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音乐艺术教育在培养人际交往、团结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音乐艺术活动中的人员合作,让学生明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多创造音乐艺术团队活动机会,将音乐艺术教育这一独特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3.4 音乐艺术教育能增进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情感升华
众所周知,学生对教育管理者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隔阂与抵触,对待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是一样,对待自己的辅导员他们不可能像对待好朋友那样做到无话不谈,有些学生甚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不敢去请求辅导员的帮助,这就是大部分学生对老师存在的怪异心态。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艺术相关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去策划、组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其中,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团结协作完成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用心和关心。这样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大大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对于以后与学生的学习与相处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