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景观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9 09:58: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非遗文化景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非遗文化景观

篇1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2-0136-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时代”名词,已被人们所熟悉,尽管其学科所属类别目前尚无统一界定,但目前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普查,许多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保护名录。

为了使之得到更有效的保护,科学规范而又实用的管理手段是必要的。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并明确了保护方针和原则。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尚缺少大量的项目管理实际经验和专业管理人才,因此,其项目管理方法有待于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控制的过程,它包括范围的界定,范围的规划,范围的调整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生态环境以及其“活态”传承的特殊性,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有别于其他任何性质的项目管理,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应该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结合其生态环境及项目发展特点,遵循项目发展规律,运用系统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保护,使项目在一定条件限定下,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实现良好的传承。即对保护项目进行协调和评价,以达到项目管理的目标――“保护和传承”。

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殊属性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都是由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所决定的,所谓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为地理、气候等自然生态,文化环境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人类的任何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制约,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构成了文化的生态环境,而文化生态环境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产生的和传承的基本条件,是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区别的重要的因素。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发展历史形成了这个地区人们的生产习俗、生活风貌和等,由此也决定了该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必须结合其文化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使之达到我们保护目的。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最终目的是使这些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保持其“原生性”是保护这些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是不能以一组简单的目标值来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衍生出许多的时代元素,也就是说:是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如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以动作、姿态、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情感、思想的交流。早期只是一种简单的动作模仿,以后逐渐演变成内容丰富的各类肢体语言,不仅表达了各种情感,甚至包含着图腾崇拜以及对祖先、神灵的祭奠,发展至今,舞蹈已成为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特殊语言。无论是传统舞蹈还是现代舞蹈,都具有深厚的寓意,其语汇也十分丰富,因此,对它的管理必然不能以相对统一或常规的方式进行,而应该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生性,使其能按发展的自然规律得到有效和科学的管理。

二、文化生态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的特殊性

通常我们所谓的“项目”主要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具有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确定性、活动的整体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的特点。

所有项目都有一次性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项目与其他事情的区别,也就是说:项目在一定条件下一旦启动,就失去了重新进行的机会。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复制,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时间、地点,内部、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其项目管理手法和最终目的也不相同。项目必需有确定的时间性目标、成果性目标、约束性目标以及必须满足的要求和尽量满足的要求,一旦项目目标发生实质性变化,随之产生的将是一个新的项目。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相关联的,构成一个整体,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有别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任何项目,它的属性极为特殊,首先是具有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同时还具备“不可操作性”“不可改变性”以及目标的“不可确定性”。

“不可预测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前景或方向是不可预测的,由此决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无法量化出一个预期发展的目标值,并因此而主观地要求项目实现这个目标值。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是一个以单纯的数值即能概括的,它是借助一定的载体反映出的精神和思维方式,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文化积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大部分项目都会随着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改变是必然的,有可能会始终保持着原有的属性和形态,也有可能会改变其原生的形态逐渐以另一种形式展现,甚至有可能最终消亡,留下的只是传说,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可预测性”是区别于其他任何项目的主要属性。

“不可操作性”,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不可像对其他项目的管理那样进行人为的操作,只能是让之按照自身发展的轨迹自然传承,所谓管理只是最大限度地按照其生成的自然环境,遵循其文化生态环境,为其提供传承所需的空间、场所,鼓励传承人进行传习、传授,为项目的自然传承提供必要的条件。

“不可改变性”,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不可人为改变其传衍脉络和发展轨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着的以“人”为载体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这些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终究会变化,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意识形态最终会被现代意识所取代,这是必然的,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需要的是忠实地记录其发展情况,了解其发展轨迹,从中了解和认识项目的文化内涵,而不能主观地要求其改变思维方式,要求其按照所谓的预定方向发展。

“不可确定性”,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管理不能像其他任何项目一样事先确定一个预期目标,最终为达到这个目标制定出一系列的管理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特殊性是不为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使我们在制定管理方案时不能事先确定预期目标,或最终目标,只能是根据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时修订管理方式,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三、文化生态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的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要求对其项目的管理区别于其他任何管理。

第一,需对名录项目进行前期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同时进行类别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是借助文本或实物为载体,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传播的,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历史过程,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纵连古今各个历史阶段,横贯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记载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大量有知识价值的事实、数据、成果和理论。而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使之从无序到有序,并能最大限度地提供利用的这一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档案建立的过程,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工作的开端。

第二,对项目的组成部分及流传地域、资源状况、传承脉络、传承方式等进行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对项目有所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不同地域的项目所采取的保护方式不同,其管理方式亦不相同,就如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有以个体为主的,也有集体为主的,其传承方式有父子、师承等,流传的地域有的较为广泛,而有的则十分局限。如“苗族银饰制作技艺”,所有的苗族地区都流行,甚至有部分其他民族地区佩戴的银饰也是由苗族银饰工匠制作的,(现在,很多汉族地区也流行起来,有作为传统手工艺品收藏的,也有作为特殊爱好佩戴的,需求越来越广)。像一些民俗类或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类的流传区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是本地区本民族根据一定的历史渊源以及本地区民族的传说、迁徙、生产、生活等创造而来,有的民族因居住的地域环境不同其习俗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项目的管理必须按照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第三,记录和保存与项目相关的各项内容及活动情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极为重要的手段应该是真实的记录项目的整个演绎过程并尽可能完整的收集、保存与项目有关的资料。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很多项目会因此发生改变,有的甚至会消亡,如何让这些承载着民族发展的历史记忆不被遗忘,使民族文化得以流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真实地记录。记录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让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有“根”所寻,使今后的文化发展有“厚重”的历史作为支撑和依托。

第四,要建立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项目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传播,共享的一个集合体,这种集合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而系统里的数据则通过一定的介质来完成传播和共享。

第五,必须针对项目范畴和项目特点建立相应的项目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制定项目管理制度首先要根据项目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自然规律而制定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规范性原则,其次是要注重项目管理的层次性,各层次的管理制度包含管理哲学、管理艺术以及操作和执行等不同的管理要素。再就是要结合项目管理的实际制定具有适应性、有效性、创新性的项目管理制度,使项目能够相对稳定、规范、合理、科学达到管理目的。

四、文化生态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手段

科学和规范的项目管理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

1.确定相应的保护组织或机构。管理主体的确定是项目管理工作得以实施的保障。

2.制定项目保护计划。通过对项目的历史渊源、基本特征、流传地域、传衍脉络、主要价值及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一定规律,制定相应的中长期保护计划。

3.项目跟踪、调查。对项目进行跟踪、调查, 掌握项目的传承、传播情况。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区别于其他任何项目管理,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得到发挥和体现,更多的时候管理者是处于被动状态,对于项目的发展和变化,管理者或管理机构不能参与修正或给予方向的制定,只能遵循其发展规律,及时修订管理方法和目标。因此,跟踪、调查是必要的手段。

4.项目的质量管理。任何行业项目的管理都涉及到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又有一定的行业标准,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言,其质量管理则是不能具化和量化的,因此,在此所要求的质量管理只能是对于管理层或管理者的要求,即在不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常传承发展的情况下尽力确保项目管理上能达到组织所要求的目标。为此,同样要求管理项目必须遵守的书面步骤、报告、评估,以及对管理团队成员的专业测评。

5.项目的问题管理。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因此要建立跟踪流程,记录问题特征或表现形式,及时修订管理方式。

篇2

1、概念综述

纵观中华传统文化,包括生产技术与工具的发展、村落环境的改善、经济结构的演变、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乡村体制的社会结构形成、与民俗习惯的产生,农耕文明无一不是其进步与发展的源头。中华传统文化是在历史文明的发展中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总体来说,它其中蕴含着两种特性,即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物质是非物质的承载,物质世界会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转变或者消逝,但非物质文化是永恒的,它会随着承载的容器和时空的变化而转变,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时空性,也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密不可分是相互交融的共生关系。在农耕文明的发展本源的前提下,村落空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形式的承载,所以研究村落环境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 我们或S可以比较概括地来表述这一概念, 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这种文化遗产对于维系社区传统、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单独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它总是要通过相应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然而,我们更要关注的并非这一遗产的物质层面,而是隐含在物质层面之后的宝贵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传统。

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承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及发展的的公共空间和自然环境,以及其传承人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并且满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所必要的物质条件,为其发展需求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不可替代的影响因素。在农耕文明的发展本源的前提下,村落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形式的承载。

2、非物质文化遗产――灵泉村社火表演

灵泉村社火表演通常是在元宵节附近三天,古训十年表演一次,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次不断增长,社会和政府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度不断增强,现在多为3-4年表演一次。据灵泉村老村支书党先生说,社火表演相关的工作人员共计约500人,其中表演队伍就有将近300个工作人员。

社火表演阶段的形式分为游演形式和场地表演形式两种。其中游演形式是有其特定的规则的,大体原则是游演过程中必须经过全村的每家每户,意在让村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欣赏到表演,迎神报塞,祈求来年消灾辟邪,祥瑞福报。所以游演阶段是由表演队伍沿着村里的主要道路进行流动式表演。场地表演形式是指在每一个搭建好场景的表演舞台(床)进行静态的表演。

3、灵泉村社火表演在村落环境中的生存空间

灵泉村社火在村落环境中的生存空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宏观生存空间指的是社火的游演阶段是在村落空间中完成的,其中游演空间形式是有其特定的规则的,大体原则是游演过程中必须经过全村的每家每户,意在让村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欣赏到表演,迎神报塞,祈求来年消灾辟邪,祥瑞福报。所以游演阶段是由表演队伍沿着村里的主要道路进行流动式表演,此时的表演场地是动态型空间。

中观生存空间 指社火队各组成不分序列,即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综合性社火空间中的空间序列位置。空间序列如下:举旗手百面龙凤旗队锣鼓队秧歌队绕杆队背杆队花环队社火尾巴。

微观生存空间 指单个项目的空间序列。除了举旗手外,百面龙凤旗队、锣鼓队、秧歌队、绕杆队、背杆队、花环队都有其有文化内涵的空间序列形式。

4、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环境中的保护与传承

村落环境作为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应包含该遗产生存、发展以及传承的空间。依照此扩展定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村落环境中应表现在对其存在、发展、承与表现空间的保护。其特性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活态性 ,二是传统性 ,三是整体性。且以上三点是因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的存在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何开发利用是应以不破坏其文化空间所在的村落环境的特性为前提的。

传统村落是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是由自然环境和村落空间两个部分架构而成的。而其中的环境空间就是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对与社火表演来说,这些场所包括游演空间,公共集散空间和传习空间。在灵泉村村落环境中,巷道是脉络,公共空间是筋骨,建筑是支柱。

5、总结

灵泉村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容器。灵泉村社火是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再华丽的建筑其价值也要大打折扣。因此除了保护灵泉村传统村落与建筑遗产本体之外,还应着重保护灵泉村社火、以及其历史变迁、生活延续、生产劳动民俗活动中留下的一切有意义的印记。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41-109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32

篇3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理论工作者和语言教师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向语用功能和语言使用的研究,外语教育界日益认识到语言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文化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川。把语言的使用与文化分割开来是不可能的。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仁。文化问题比语言问题更加严重。文化的范畴很广,本文所指的文化背景是指目的语即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存在,而是与其身后蕴含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一些教师和学者如胡文仲早在1989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文化背景知识对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对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但近几年来,外语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多,尤其对大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方面探讨得还不够。在教学中笔者观察到,男生似乎比女生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力图通过调查进一步探讨男女生是否在学习目的语文化背景的观念和策略上存在问题和差异。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目的

这项研究是调查大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对学习背景知识的态度或观念以及为获取这方面知识而采取的一些策略,着重调查男生和女生在这两方面的差异。从自己的课堂观察和对部分英语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男生的知识面似乎比女生广,在做有关背景知识方面的听力和阅读材料时,男生对此类知识的敏感度似乎高于女生。所以,表面上看,大部分男生对阅读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有增无减,而女生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针对这一特点,本次调查正是希望通过问卷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寻求大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背景知识学习方面的障碍,探讨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调查对象

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浙江省丽水学院医学院护理大专和口腔大专06级两个班的学生,是目的抽样的结果。选择大二学生是因为学生通过一年的大专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大学英语学习观念。大部分学生能重视英语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提前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学习态度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一部分学生为自己在一年里获得的英语知识沾沾自喜,殊不知今后的学习难度可能会因为英语文化知识的缺乏而加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困惑阶段,迫切寻求新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是一份有关背景知识学习情况的问卷。间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家庭背景的了解,包括性别、居住地、父母亲职业等,要求如实填写。第二部分对背景知识学习观念的了解,如:1、学习英语背景知识对于成功学好英语很重要;2、对老师来说在课堂上有必要介绍讲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3、你喜欢了解说英语国家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情况;;4、你在课堂上愿意学习英语文化,尤其愿意学习世界各国文化;5、你希望老师能多提供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材料;6、你对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感兴趣;7、你对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很了解。共有7个条目,选项有1二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二不知道,4=基本同意,5=同意。第部分是对方法或策略的调查,如:1、我_参加与英语有关的活动;2、我_读原版英语作品或简写本;3、我—课后看英语杂志或报纸;;4、我看英语电影;5、我通过看中文报纸或电视了解时势。共有5个条目,选项有1=从不,2二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调查由英语课任教师完成。

(四)研究假设

根据笔者的初步观察,男女生在对背景知识的态度及策略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拟通过调查统计来验证这个假设。

(五)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由英语任课教师发给学生,发下问卷103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为103份。

二、结果

问卷回收,按男女生分类,然后进行统计检验。对两个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别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两组独立大样本进行t检验,研究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报告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观念和策略的独立样本t的检验值分别为0.534和0.149 , t的绝对值都小于1.%,而显著性的概率P大于0. OS,属于差异不显著,大专非英语专业男女生在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的观念和策略上无显著性差异。而且他们的平均值相差不大,但是标准差男生大于女生,说明要作检验。

本调查显示:大专非英语专业男女生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1)观念的每条目平均得分都高于策略的每条目平均得分,这说明学生的观念强于策略,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并且对文化背景感兴趣,而且认为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期待值普遍较高。2)男女生在学习英语背景知识方法上所得每条目的平均分差不多,得分都不高。这说明男女生在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方法或策略上都有待于加强。从中也可看出男女生所接受的外国文化教育差不多,表面上看,在接触到文化背景知识时,男生比女生更活跃,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女生更不善于表现自己,而男生的性格却比原来外向,男生的这种性格有利于语言学习,不断提高的成就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确实有一小部分男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较丰富,但从近年该校的学生成绩看,尤其是在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成绩上,男生的优势不是特别明显,过关率还是女生高,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在词汇量方面不如女生,有限的词汇量是阅读和听力的一大障碍,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加强男生的基础知识;由于平时学生都住校,属于封闭式管理,所以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因特网和电视等现代化的媒体很少触及,尽管有规模较大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但原版的英文书籍杂志等却较少,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量。平时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也不够,使学生不能利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来获得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无论在观念上还是策略上,男生的标准差值都大于女生,这说明男生间的差异程度要大于女生,男生的观念和努力程度相差较大,而女生普遍较努力。教师在教学中对男生的关注以及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把一部分男生的吸引力转移到英语文化背景上,可以此带动他们的语言学习。

篇4

    一、继续执行医疗经费由医疗机构定额管理的办法,合理确定定额指标和考核指标,认真落实奖罚措施。

    二、享受人员负担医疗费用标准

    1、符合公费医疗管理规定的医疗费用,享受人员个人负担低于下列标准的按下列标准执行:

    年度内门诊医疗费支出在3000元(含)以下的部分职工个人负担20%,3000元以上的部分职工个人负担10%;

    年度内住院医疗费支出在10000元(含)以下的部分职工个人负担10%,10000元以上的部分职工个人负担6%。急诊留观且收住院的病人,其住院前7日内的留观费用与住院医疗费合并计算。

    2、门诊放化疗的医疗费用,职工个人负担比例按照住院医疗费用负担比例执行,门诊血液透析、器官组织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的费用职工个人负担6%。

    3、退休人员个人负担比例为在职职工的50%。

    4、符合公费医疗管理规定的医疗费用,离休人员、在乡二等乙级(含)以上革命伤残军人,按照有关规定报销,个人不负担。

    三、器官移植、组织移植列入公费医疗报销范围的项目为:肾脏、角膜、皮肤、血管、骨、骨髓移植。其它器官移植、组织移植的医疗费用公费医疗不予报销。

篇5

无锡惠山祠堂群位于惠山、锡山之麓,大运河西侧,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京杭大运河经黄埠墩直达惠山浜,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于2012年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一、无锡惠山祠堂群的价值特征

(一)惠山祠堂原真性和完整性突出。祠堂群遗产保护范围40公顷、核心保护区15公顷,拥有3处国保单位(12个点)、7处省保单位、 6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118祠堂建筑的惠山祠堂群落形成始于唐,兴盛于明清,延续至民国,时间跨度长达1200余年。从祠堂的设立者看,惠山祠堂可分“官祠”和“私祠”(即钦定官设、民间立祠)两大类,官祠60处,私祠58处;从功能和用途方面看,可分为庙祠、宗祠、先贤祠、忠贤祠、专祠等11种祠堂类型。惠山祠堂涉及80多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中9人贵为宰相(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另有92人为高级官员,还有众多文化学术名人如宋理学先驱、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关学创始人张载,宋学集大成者朱熹等。惠山祠堂数量之众多、历史之悠久、类型之多样、风格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保存之完整,均堪称“中国之最”。惠山祠堂群的整体格局和山水架构具备遗产保护完整性和原真性的要求。

(二)惠山祠堂群主题价值鲜明突出。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含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众多世遗评审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无锡惠山祠堂群主题价值鲜明突出,其典型特征揭示出以忠孝为主的东方价值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结构核心――以祖先崇拜为信仰而形成的宗族观念及其社会组织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国同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传承至今提供了特殊的见证,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III)(即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无锡惠山祠堂群与中国传承千年的谱牒文化、祭祖传统相关联,展现出血缘社会中宗族、家族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方式,反映了祖先崇拜观念下东方人的信仰和精神寄托,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VI)(即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二、无锡惠山祠堂群申遗的困难问题

惠山祠堂群虽然主题价值鲜明,具备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但它是第三届《预备名单》的新增项目,相比于其他的项目,还存在基础工作薄弱、主题提升不够、知名度不高等制约因素。一是管理主体尚未明确。惠山祠堂群关系文化、规划、农林等多个部门,涉及北塘区、园管中心等多个方面。按照申遗工作要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遗产管理机构。但目前惠山祠堂群的资源还没有整合,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以致申遗职责不清,工作合力不够。二是基本文本还没编制。按照申遗要求,国家文物局将依据各地上报的遗产项目保护规划等12种申遗文本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联合国上报。《惠山文化景观保护条列》、《惠山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纲要》、《惠山文化景观保护规划》等规划和文本要求高、工程量大、所需时间长,目前还没有启动此项工作。三是申遗工作的认识有待统一。由于惠山祠堂群核心保护区修复建设投入大、负债重、后续投入乏力,目前,开发旅游、缓解债务压力与修复保护、确保申遗需要的矛盾突出。由此,各方面对什么时候申遗、怎样申遗议论较多,看法不一。四是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在完成核心区修复保护中,投入巨额资金,负债沉重,已无力启动功能配套区、风貌协调区建设;另外,在申遗工作中,估计还需要上千万元工作经费,亟待明确保障办法。此外,向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宣传还不够,群众知晓度不高,尚未形成全社会支持申遗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福建土楼、开平碉楼等申遗成功经验的启示

近来,笔者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考察了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土楼、浙江杭州西湖成功申遗的经验,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可以为我们的惠山祠堂群申遗工作提供诸多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亲自挂帅。主要领导重视与否,决定了申遗工作的力度与成效。广东碉楼与村落申遗之时,时任省领导张德江等亲自审阅碉楼申遗有关汇报材料并作出明确批示,江门市和开平市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主抓申遗工作。福建土楼申遗期间,文化部时任部长、福建省时任书记和省长等领导先后在永定、南靖土楼考察调研,深入申报县现场指导申遗工作。杭州西湖申遗几经挫折后,时任市委书记亲自担任申遗领导小组组长,调研申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痛下决心拆除西湖边上所有不符合申遗要求的建筑,恢复了西湖的本来面貌,经过艰苦努力,终获成功。

(二)明确主体,健全机构。各地在申遗中,都明确了申遗主体,并建立了专门机构。如福建省在“福建土楼”申遗中,为防止永定县与南靖县各自为政,省长办公会议专门作出决定,成立省级申遗领导小组,整合永定及南靖两县土楼资源,以“福建土楼”的名义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做好日常工作,永定与南靖县都成立了申遗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申遗冲刺阶段,又抽调几十名业务骨干充实申遗办,强化工作机构。杭州西湖申遗时,专门拿出60个编制和1亿元资金,组建申遗办公室。广东福州市在“三坊七巷”申遗中,专门成立了三坊七巷管委会,并给出26个参照公务员管理性质的人员编制,保证工作有人做,事情有人办。

(三)规划先行,科学申遗。各地申遗工作十分注重规划的引领作用。专门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和团队编制遗产项目保护规划。如开平市在碉楼申遗初期,专门聘请了香港大学龙炳颐等一批知名专家为顾问,并带领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大批学生深入开平调研,编制保护规划和申遗文本,明确申遗路径,引领申遗工作,在申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多元筹资,确保投入。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是许多地方成功申遗的重要经验。如福建土楼申遗时,永定县全年的财政收入仅几亿元人民币。县四套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决心“砸锅卖铁”也要确保申遗经费。短短几年,县财政先后投入2.6亿元,向上争取资金1500万元,向社会筹集资金500万元,并采取边修复边利用的办法,赢得1000万元资金,保证了申遗经费。广东开平碉楼申遗时,除了财政支出外,还动员部分海外侨胞捐款捐资捐房,从而为碉楼成功申遗提供了经费保证。

(五)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申遗规则要求:评估申遗项目时,要测评当地群众的知晓度和游客的满意度。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广东开平市专门组织编印了《开平碉楼与村落》乡土教材,对全市16万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进行课堂教育。同时编印了《开平碉楼与村落》宣传手册,发至全市干部群众学习了解。申遗办会同组织部、财政局,举办几十期培训班,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镇居民进行“申遗”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对参加申遗培训情况进行考勤,纳入年终考核,参加申遗培训班的村民给予每天50元的误工补助,有力提升了群众的知晓度和支持率。

四、无锡惠山祠堂群申遗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惠山申遗的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当今世界品牌金字塔尖上的顶级桂冠,具有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和无可估量的品牌价值。惠山申遗对于充分彰显无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提升无锡的世界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与撬动无锡的旅游产业,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建设“四个无锡”,造福百姓、惠及子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申遗工作的重大意义,站在历史和大局的高度,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申遗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申遗工作的知晓率,达成政府与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对申遗工作的共识,激发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支持与参与申遗工作的热情,形成申遗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领导,建立遗产地保护管理机构。调整健全申遗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惠山祠堂群管理委员会,明确惠山祠堂群遗产地常设管理机构,由一名市级领导担任主任,具体负责申遗的日常工作。并从市文化、规划、建设、财政、农委、园管等相关部门和北塘区抽调足够力量(或者学习杭州西湖申遗经验,专门拿出60个编制,招募骨干力量),长期集中办公,并明确任务,倒排时间,加快推进申遗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科学谋划,组织编制各类申遗规划文本。要采取定向议标采购方式,聘请一流专家和团队,开展对惠山祠堂群核心区祠堂建筑测绘等基础数据工作,研究提升主题价值和对比分析,编制中英文申报文本及申报影象片,并组织相关课题研究,及早拿出一流的全套申遗文本,确保提前进入申报行列。聘请业内顶级专家主持编制《无锡惠山祠堂群保护规划》、《无锡惠山祠堂群建筑测绘文本》、《无锡惠山祠堂建筑价值评估》。挖掘惠山祠堂历史内涵,提炼普世价值,准确阐释遗产对全人类文明的重大影响,编制中英文申报文本及申报影像片。

(四)健全法制,完善旅游设施及配套功能。组织制定并颁布《无锡惠山景区保护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制定《惠山景区业态展示策划》、《惠山景区旅游规划》等规划。对照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和要求,优化业态布局,完善旅游功能。大力整治环境景观,完善旅游管理设施,维护遗产地的生态完整性。

(五)夯实基础,完善各类资料文献及数据。建立“四有档案”,整理归纳祠堂群建筑、历史沿革、价值评估、保护现状、修缮记录等档案;设置保护标识系统,树立文物保护标志。整理完善惠山祠堂群及景区相关文献、资料、记录,整理编撰惠山祠堂宗谱目录建立祠堂宗谱资料库;加强核心保护区十大重点祠堂文化的静态展现和动态传承,提升展示水平;监测申报遗产保护情况的基本数据,跟踪并比对遗产状态变化,包括自然条件及面临的威胁和采取的保护措施。

(六)加大投入,完善申遗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申遗工作及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修复整治保护建设的投入力度。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申遗工作管委会可采取向上争取支持、银行贷款、土地置换、引进项目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保证后续工程尽快起动,确保申遗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季发《加拿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杨爱英著《浅谈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5年第9期。

篇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迄今仍不是很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以及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育龄妇女,发病率达到了5%~15%[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异常等,是造成患者盆腔疼痛、不能怀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43岁,平均年龄为(30.1±2.1)岁,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5.2±3.1)年;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21.2±3.2)岁,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5.8±4.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患有子宫肌瘤、严重心脑血管病以及过敏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患者在来月经后的第一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剂量为12.5mg,采用口服的方式,每日1次,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

1.2.2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进行治疗 米非司酮的使用方法和对照组一样,也是在月经开始的第一天服用,剂量也为12.5mg。等到患者的月经结束之后,给予患者化瘀温经汤,其温经汤主要由红花9g,肉桂6g、15g的阿胶,12g的益母草,9g的干姜,牡丹皮12g,太子参15g以及6g的肉桂等中药组成,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上和晚上两次服用。其治疗疗程和对照组一样也是3个月经周期。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或者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特征基本消失,则表明为治愈;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者基本消失,患者的盆腔包块较治疗前有所缩小,则表明治疗显效;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患者的盆腔包块没有增大,有些微的缩小,则表治疗有效;如果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的盆腔包块有增大的趋势,则表明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3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从组织学来说是一种良性的病变,但是它的生长行为和恶性肿瘤的生长行为比较相似[4],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非常的复杂,对其的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临床上多以药物和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患者在治疗之后容易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痛经、月经不调的范畴。中医认为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患者子宫生理出现紊乱,进而出现病理性变化,所以对其的治疗应该采取活血化瘀、滋阴补血。化瘀温经汤中的红花和牡丹皮具有益气活血,舒经活络的功效,而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功效,太子参比较温和,具有补气生津的作用,肉桂、阿胶等药物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这些药物一起合用,其效果更佳,共同达到益气补血、调理的功效[5]。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药物,可以使包块发生萎缩,加快患者体内异位膜的凋亡,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如果单纯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其长期疗效并不理想,在本次试验中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5%,而使用米非司酮联合温经汤治疗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为98.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有很多资料显示[6],米非司酮联合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异位囊肿的生长。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和文献中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异位囊肿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异位囊肿的生长,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景.化瘀温经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6):676-677.

[2]欧碧云.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12(5):704-705.

[3]陈瑾,黄守国,吴清萍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1,51(14):81-82.

篇7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和厦门,递交个人游申请的游客需向旅行社提供房产证、20万元新台币(约人民币5万元)以上存款或55万元新台币(约人民币12万元)以上年薪的财力证明。根据3个试点城市首发团游客分析,个人游游客以中青年为主,且大多选择“半自由行”,也就是先参团然后自由行,一是因入台证需委托旅行社办理,二是因为旅行社的个人游产品价格实惠,厦门市场上的个人游产品包括台北4日游、台北5日游、台北高雄6日游、高雄垦丁5日游等,价格基本在2700―4080元之间(不含税费)。台湾各县市也针对陆客赴台个人游推出优惠政策,如台中的“爱上台中123自由行”,旅客在台中呆上三天两夜,有机会获得住一天送一天的优惠,桃园则推出“688”专案,陆客可获价值688元的优惠。

国家旅游局日前特别提醒,无正当理由在台湾非法逾期停留,情节严重者安排遣返,相关费用逾期停留者自行负担。根据现行政策,个人游自入境次日起在台湾停留不超过15天。

中文自动取款机现身迪拜

为把中国游客吸引至迪拜,迪拜的企业纷纷出招,在阿联酋航空公司与阿提哈德航空公司取消燃油附加费降低机票价格的同时,RAK银行也宣布推出首批中文系统自动取款机,第一台就落户迪拜龙城,且在迪拜周边地区如沙迦、阿布扎比亦配置了19台。RAK银行还为中国游客提供24小时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一系列银行方案。

波音747变身水上公园

6月,在美国田纳西州麦克明维尔,Wings and Waves水上公园当天开张迎客。这个水上公园的特殊之处在于,公园内有四个游乐区是直接利用一架波音747飞机的内部空间制成的。

日本开放赴冲绳多次往返签证

自7月1日起,在赴冲绳旅游的中国游客中,日本政府为具备充足经济能力的个人及其家人发放多次往返签证。这是日本第一次引入旅游多次往返签证。此多次往返签证的有效期限是3年,期间可多次赴日,每次赴日可最长停留90日。日本旅游业界对此抱有疑问,有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政策存在‘盲点’”,中国游客只要第一次赴日时通过冲绳入境就可获得多次往返签证,此后则不再对入境地点做任何限制,中国游客很可能将冲绳作为一个通道,而不会花足够时间观光。

HRS推出中文版欧洲酒店预订

全球订房网 HRS预订平台日前推出中文版,方便中国游客,在首页搜索栏中填写目的地,并选择入住及离店的时间、需要的房间数量和酒店名称,就可直接预订。HRS的特色是尤其关注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地区)风格奇异的“新奇酒店”,例如土耳其的岩洞酒店、德国的监狱酒店、意大利的汽车工厂酒店等,故吸引了一批对“新奇酒店”情有独钟的旅行者。

12天深度游欧洲四国

6月15日,德国首都柏林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联手在厦门举办推广会,且打破传统的欧洲八国、十国游线路模式,推出中欧四国12日精品线路,靠拢所谓“深度游”。借助海南航空北京―布达佩斯和北京―柏林航线,该条线路进出境都是直飞航班。旅行社普遍认为,该产品的便捷会吸引相当可观的游客。目前厦门旅行市场上的中欧12日线路价格大约为17480元/人,在欧洲游览地大致为:布达佩斯、维也纳、布拉迪斯拉法、卡罗维发利、布拉格、德累斯顿、柏林。

空客透明客机可360度观景

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近期公布了一组超前的 “透明客机”设计概念图,称全新概念的客机在设想中有着智能机舱膜壁,在飞机平稳行驶的过程中,乘客们可以通过机舱两边以及机顶全透明的膜壁360度地观看天空中的景观;起飞降落时,则可通过按键控制,使透明膜壁被遮盖。 “空中客车”甚至称到2050年,这种新概念客机或成为全球主流客机。不过,那些患有“恐高症”和对飞行本身有恐惧感的人只怕无法享受这种透明式的观景体验。

南航首次直飞阿姆斯特丹

广州第一条直飞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航线于近日正式开通,该条线路是继广州―奥克兰之后,南航今年开通的第二条远程洲际航线。该航线航班由空客A330豪华宽体客机执飞,每周3班。加上目前在运营的每周7班广州-北京-阿姆斯特丹航班,南航从广州枢纽前往荷兰的运力将达到每周10班。

厦门包机直飞吴哥窟

福建游客若想前往柬埔寨吴哥窟,必须由广州或香港转机飞往柬埔寨金边,再转乘大巴360公里(约5―6小时)才能抵达。不过从7月20日起,厦门将首次开通直航中南半岛的厦门―暹粒市(吴哥窟)定期包机航线。该航线由通里萨航空公司执行,行程3小时。航线初期规划5天行程,报价3980元。厦门春辉国际旅行社取得直航包机权,将独家包机飞行一年,每5天一个航次。春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马志强表示,未来拟以柬埔寨为基地,延伸整个中南半岛及南亚的各个热门航线,如巴厘岛、马尔代夫、普吉岛、西贡、仰光等地,改变以往福建旅游市场东南亚旅游产品依赖广州口岸的格局。

500公里以下航线因高铁取消?

篇8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进步和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趋势,诸如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文化线路”或相关类型遗产也开始进入世界遗产申报的进程,相关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线路遗产究竟如何以适当的策略提交世界遗产申报,提高成功的概率,是日益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简要回顾“文化线路”保护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就文化线路作为特殊类型申报世界遗产的策略作了简要分析,在遗产认定、价值阐释、比较研究、真实性与完整性阐述、遗产构成的筛选与组合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Abstract

The nomination of Cultural Routes as World Heritage has increasingly been a focal issue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with the projects such as Silk Roads and the Grand Canal on the Tentative List of World Heritage.This essay analyzes the strategy of Cultural Routes projects nominated as UNESCO World Heritage by discussing the topic of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interpret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statement of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select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ites.

关键字

文化线路,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图分类号: I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文化线路是近年来出现在国际上的新遗产类型。1993年,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线路作为第一条文化线路类型的遗产登录世界遗产名录。从1994年起,经过近十年的探讨与发展,文化线路的概念于2005年正式以“遗产线路”的特殊类型进入《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1]的修订文本中。并在不久之后由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协会提出的《文化线路》[2]得到正式定义,标志着这一概念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成熟:

“无论是陆上、水上,或是其他类型都有实际的界限,并且也因其服务于一个特定而明确的目标而自身具有特殊的动态和历史的功能而呈现特点,都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必须来自并反映人们的互动行为,以及民众、国家、地区或大陆间在重要历史时期进行的多维、持续及互惠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交流;必须要在时空上促进受影响文化间的交流,使它们在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上都反映出来;必须要集中在一个与其存在有历史联系和有文化遗产关联的动态系统中。”[2]

由于文化线路项目通常具有跨地域、跨学科的特征,且构成遗产地的要素众多,因此,相比于单个或单组遗产,在主题方向、范畴和规模、要素组织筛选等方面呈现出复杂的多的可能性,为文化线路的价值评估、遗产认定、比较研究和最终划定保护范围都增加了难度。然而,对于这样复杂的遗产类型申报世界遗产,依然有规律可循。

基本工作流程:在准备申报文化线路之前,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工作流程完成对该文化线路基本认识。参考《文化线路》与《操作指南》的相关内容,其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这些步骤(图 1)。确定其时空范畴及交流内容,时空范围即对文化线路上的交流活动持续进行的起讫时间及覆盖空间的定义;交流内容则可能包括贸易、宗教、军事等活动内容。确定这些多维度交流内容的相互关系,分辨出哪些是线路形成的起因,哪些是由此产生的其他活动,并认定它们各自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范围。考察文化线路所产生的“跨文化的整体意义”,即在其穿越的时空范围内产生的文化间交流,是否产生了不同区域或文化之间的互惠关系,以及这些互惠结果对各文化区域的影响,这也是文化线路的核心价值所在。分析文化交流的动态性,指出文化线路产生的最初动力、维持线路上的交流活动的必要条件及其历史变迁、最初动力引起的其他交流活动、以及所有这些动态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及其影响。

图 1 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的工作流程

在形成基本认知后,结合与其他同类文化线路的比较研究,确定遗产项目的主题和价值要点,筛选适用的世界遗产价值标准。至此,才能有的放矢地认定遗产要素,并通过真实性、完整性的评估,来检验遗产要素对遗产价值的表达是否准确和充分。

遗产标准的价值阐释:由于文化线路往往以系列申报的形式进行,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系列申报中所有组成项目的遗产地都必须同时符合申报标准。[3]因此,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时,应关注在活动内容、遗产类型、物质形态、遗产价值贡献等不同层次的进行组合,侧重文化线路整体的价值阐释,并选取同时符合所有遗产地的遗产价值阐述申报标准。对于未能体现在所有构成遗产地的标准及其价值,也应当相应地做灵活调整,以达到系列申报的要求。

因此,在文化遗产的六条标准中,强调体现对人类艺术性、技术性等创造力的标准(i)[ 代表人类创造性天才的杰作。],和需要遗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挑战与应战互动关系、对遗产所在自然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标准(v)[是一种传统人类聚落、土地利用或海洋利用方式的杰出典范,代表一种或多种文化,或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尤其是当这种环境在不可逆的变化影响下变得十分脆弱的时候。],因为文化线路多元化构成的特点,都很难成为合适的标准。

而由于文化线路通常都能够更典型和更完整地阐释人类价值交换过程和成果,因此可以充分考虑侧重人类价值交流在艺术和技术发展阶段方面的物质体现的标准(ii)[ 反映了某一文化区域内、一定时间范围内,在建筑或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发展方面,重要的人类价值互换。],如建筑、技术、纪念性的艺术作品、城镇规划或景观等。文化线路有时可以理解为“动态的文化景观”,并与文化交流相关,因此也经常能够选取标准(iii)[反映仍然存在或已经消逝的某一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独特的、或至少非凡的见证。],如反映古代文明之的重要商品贸易,或跨越文化区域的等,突出强调遗产对文化传统或文明的见证作用。物质遗存较多且保存状况良好的文化线路,如圣地亚哥朝觐线路、格夫拉达·德·乌马瓦卡线路、印加之路等,可以通过标准(iv)[是一类建筑或技术全体或景观的杰出典范,展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阶段。]通过具体的建筑或技术类型来表达遗产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特征。最后,可适当考虑以标准(vi)[与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事件、生活传统、思想或信仰、艺术和文学作品有直接或有形的关联。]强调遗存与历史、文化、精神、情感等非物质要素方面的直接联系,但必须提供遗产与之有直接或物质关联的证明。

真实性与完整性:文化线路要作为“遗产线路”申遗时,需要阐述构成申报项目的遗产要素的筛选原则与方式,以说明遴选出的遗产要素能够真实、完整地地反映遗产项目的“突出普遍价值”。遗产要素之间的价值联系、遗产要素与文化线路的价值联系、以及遗产要素对整体项目的价值贡献都需要得到充分阐释。

在真实性方面,遗产要素与线路的关联性的真实性可以通过考古报告、文献资料等进行阐述,或通过能建立起关联性的相关非物质遗存来证明。在完整性方面,除了可从文化线路的意义与价值、遗产要素的构成、遗产地本体的保存状况阐释遗产地的完整性之外,还应该对文化线路的背景、内容、跨文化的整体意义、环境、动态性等方面,对是否充分具备反映这些特征的遗产要素进行阐释。

比较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从申报工作的前期阶段就开始应用。针对一般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要求“明确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或尚未登陆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中是否有与申报项目类似的”,和“解释申报的遗产项目在其国家的和全球语境中的重要意义”;对于系列申报,则应对系列申报中的选点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并不是与其他同类遗产在物质遗存保存程度的方面比较孰优孰劣,而是通过对文化线路的自身特色和特殊价值进行挖掘,参考ICOMOS的主题研究框架,合理定位遗产的时空-地域、主题和类型等特征,从中找到项目的“突出普遍价值”所在。

文化线路的比较研究需要从整体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比较研究可以在同一文化主题的线路之间——如宗教线路、贸易线路之间;或在同一文化区域、在时间跨度上——如同在亚洲地区的某个时期;或在同一形态类型之间进行比较,如铁路线路、沙漠路线、山区路线之间的比较。文化线路内部比较研究,则需要阐明构成线路的遗产地有明确的筛选标准与具体范围,且都经过足够的调查研究。尽可能全面地列出相关遗存,并阐述筛选遗产地构成的原则,并针对每个遗产逐一阐明比较研究的结论,强调遗产地对文化线路整体的突出普遍价值有不可替代和或缺的贡献,而所有构成遗产的要素之间也形成了相互关联的整体。

遗产要素筛选与组合:尽管一条可以被认定的文化线路一定有其突出的文化遗产价值,但并不是所有文化线路都有可能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也并不一定适合以文化线路的类型申报世界遗产。应该选择既能够符合文化线路标准,又能够达到世界遗产要求的项目作为“文化线路”类型申报,其他的文化线路项目可以改变遗产类型进行申报,或作为国家或地区级别的遗产项目进行保护。

当遗产项目确定以“文化线路”类型申报世界遗产时,还需要进一步决定纳入申报范围的遗产要素如何筛选与组合,以选择最佳的申报策略。在一条较为典型的文化线路中(图 3-A),通过调查统计和研究发现得到的全部相关遗产要素通常共同分布在文化线路沿线,与主干线的距离、规模、类型都不尽相同,相互之间又由于分属不同的文化区域再次分为若干个较为独立的区段。每个遗产要素本身承载的价值、对整体价值的贡献也有所不同。选取的时空范围越广阔,遗产地之间的差异性也越明显。由于世界遗产的构成要素必须共同符合至少一条标准的要求[1],因此选择过大的时空范围或者过多的遗产地也会增加申报的难度。根据现阶段对文化线路的定义和保护管理要求,可以通过时空定义、背景、内容、作为整体的跨文化意义、动态性、环境、形态,以及管理和研究情况等方面认定遗产是否能够作为文化线路进行申报。

图 3 文化线路遗产构成与申报策略分析图

因此,文化线路申遗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以下几种组合方式:即在最理想的条件下选取所有区段各类要素作为整体一次申报(图 3-B);选取最有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典型区段单独申报(图 3-C),这种方式也可能由于不同段落申报条件的成熟阶段不同,而形成不同批次的系列申报;选取其中主题线索最突出的某类遗产要素构成系列申报的方法(图 3-D)。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劣势,需要谨慎考虑和灵活选择。

无论以哪种方式进行申报,都需要在对文化线路遗产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整理和研究之后,才能够开始决策过程,以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决策过程中,则要考虑到同类遗产比较研究的结果,尽早避免可能与现有世界遗产项目重叠的策略。

最后,在能够适用多种组合策略进行申报的时候,申遗的动机与目的则将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既包括当地社区发展经济的要求,也包括当地民众对未来申遗成功以后生活方式的愿景等。而这些合理的动机与目的也都能够作为申遗文本进行阐述的理由,体现出公众参与的过程、当地社区的支持与意愿、以及国家及当地政府对申遗项目的推动是深思熟虑与具有远见的结果。

参考文献

篇9

五台山申遗成功,历经坎坷、终有所得;虽说是获得莫大荣誉,但也肩荷责任:五台山之 路,值得思索,值得借鉴。

亲历申遗成功后的五台山,我们感到,虽说申遗已功德圆满,但长路还刚刚起头。

申遗: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高峰毅

这是一个被载入世界史册的日子,也是山西五台山走向世界的一座里程碑。

公元2009年6月26日北京时间下午6时20分,当地时间6月26日中午12时2 0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乔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五台山符合世界遗产第(11)、(111)、(IⅥ、(V1)等4条标准,五台山正式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全球羡慕的目光中,在当地搬迁居民的泪花中,在台怀镇庆祝申遗成功的爆竹炸裂的脆响中,五台山又赢得了一顶冠冕。

五台山荟萃了元魏以来各个朝代的文物古迹,融会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民间宗教、儒教、道教和三晋文化的精华。这些寺庙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个具有“天人合一”理念的古建筑群。其精深的佛教文化,丰厚的历史遗产,造就了五台山佛教名山的地位,其有“中国佛教缩影”、“中国佛教建筑艺术宝库”、“中国宝塔艺术展览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中国佛教音乐奇葩”、“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等美誉,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五台山以其历史悠久而又璀璨的文化和精美绝伦的景观,得到了全球公认的“突出普遍价值”评判,也以归真返璞,正本清源的博击业绩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谦逊风度在向世界讲述着这山里、山外为之奋斗者们昨天、今天、明天的故事。

申遗之路漫漫

严格来说,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是2004年6月正式向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和全委会递交的申请,在省、市、县主要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底,五台山申遗文本正式递交世界遗产中心进行初审。

当时五台山的情况不容乐观:旅游过度开发使这里几乎没有了“佛国”应有的容貌,路上车挨车,景点人挤人,尤其是旅游旺季,燃烧的香烛和排放的汽车尾气让五台山大气污染指数骤升。台怀镇,五台山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却难觅寺庙的踪影,挡住寺庙的是大型广告牌、林立的饭店、宾馆、商铺。山外,围绕着五台山的几个采矿厂采矿的爆炸巨响使得佛门难以清静。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当时五台山核心区共有宾馆700多家,饭店1000多家,大小商铺不计其数,原先寺庙之间供僧尼自耕自食,清静修行的林地也成了商业场所。这些背后,因缘纷繁复杂,有些宾馆是省直单位所建,有些是事业性公益设施,这远远不是一个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所能解决的,想解决大问题,能用的只有“尚方宝剑”。

五台山申遗项目获得提名后,山西省政府于2006年8月成立了中遗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五台山申遗指挥部,历届组长分别由分管建设的副省长担任。为保护五台山的“佛国”氛围,加快“申遗”步伐,2006年10月,山西省政府开始对五台山核心景区进行大规模拆迁工程,使浓重的商业气息从五台山逐渐淡出,这次大规模的整治和修缮,让五台山的僧人们意识到文化遗产不光是庙宇,还有周边的人文景观和环境保护建设。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五台山景区风貌得到了极大改观。林立的小旅馆、小商铺不见了,商业气息越来越淡了,每天早上,游人可以清晰地听到寺院的钟声和僧人们诵早课的声音,五台山清净的佛国氛围又回来了。

从中国走向世界

2008年9月9日至12日,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委派,加拿大籍专家桑赛尔、日本籍专家杉尾伸太郎先生正式对(世界遗产名录>提名地五台山进行了实地考察,在与当地官员、商户、居民、僧民、消防人员和教师等进行了关于保护遗产方面的交流和座谈,深入地了解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对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情况后,对五台山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所取得成果表示满意。 如果说“清凉胜境”“佛教圣地”,是对国人对五台山自然境况和文化积淀的传统印象,那么入选世界遗产,则是放眼世界范围和在人类文明层面上,五台山获得的一种崭新的评价与认可。然而,一群纠结于发展和保护矛盾中的人们的观念蜕变和解放、一个封闭地区和世界接轨的热望和努力、一种人和自然文化遗存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也在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历程中展露无遗,举世瞩目。那些搬离核心保护区的当地居民,那些风尘仆仆上下奔走的官员,那些坚守寺庙潜心修行的出家僧众,都足以赢得我们的尊敬和世人的铭记,没有他们的奉献,五台山断难再现佛国的清静;没有他们的运筹,五台山如何吸引世界的目光;没有他们的呵护,五台山不免风华逊色。

五台山印象:朝圣回归

王 鹏

对五台山的向往,是一种成为持续近两千年的独特文化。人们担心商业和旅游的力量会将它变味。可喜的是,在申遗成功的今天。我们在五台山看到了朝圣气氛的回归。

在五台山进山口买上一张173元的进山门票(含5元保险),搭乘50元的景区内部环保车,半个小时后,五台山景区中心区台怀镇到了。那一幢幢各式各样的佛门大院浓墨重彩,被绿色的植被加以分隔,那醒目的红墙灰瓦,是前往五台山的游客们第一个难忘的记忆。尤其是在夕阳西下时,整个台怀镇被笼罩在难得的禅意里,像是超现实画家的一笔。

在台怀镇这片狭长的山谷里,矗立着形形的庙宇,它们有着宏伟的名字――菩萨顶、塔院寺、显通寺、殊像寺。巨大的白塔矗立在寺庙群之间,这是五台山的标志。事实上,五台山并不是一座山,它包括五座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分别称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台,和包围在五台之中庙宇最集中的台怀镇。五台山的自然环境景观与山间散落的北魏、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的佛教建筑一起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

进入五台山,明显燥热的空气凉爽了许多,清凉世界的果然不是虚名。夏日炎炎,人群正源源不断地涌来,台怀镇到处是人头攒动,祝贺五台山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人们既为拜佛而来,也为避暑而来,申遗成功后,人们又多了一个到五台山的理由。一位经常来此修行的居士说,十几年前这里讲山西话的人多,然后是讲河北、天津、北京话的,最近几年,来自全国乃至各地的客人又增加了。

信步走在台怀镇,感受着佛教文化的禅意。这里既有灰袍缁衣的汉地出家人,也有高鼻深目的喇嘛,青庙和黄庙、子孙庙和十方庙共存。由于佛教界认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文殊又是释迦牟尼的首席菩萨,为显密诸宗所崇奉,于是五台山就形成了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成为中国最早的汉藏佛教圣地而受到汉、藏、蒙、满等各民族佛教徒的尊崇。

从北京到五台山的火车凌晨两点到站,但这并不影响车厢里人满为患,贫富贵贱不同人种不同口音的人们从车站涌出,带着各式各样行李踏上朝圣或观光之旅。现在五台山与外界的交通状况已经大为改观,来自天津的邢先生是跟随儿子一起来还愿的,他说十多年前来过五台山,现在比以前漂亮多了,这地方可不是一两天能逛完的,过两年高速公路通了之后要常来,感受从喧嚣闹市到清净佛门的强烈反差。

排着长队的人群,有次序地登上免费的巴士,景区里来往穿梭的这种巴士,可以带你去指定的寺院与宾馆。台怀镇原先布满了乱搭乱建的宾馆饭店,如今,申遗使得这里的杂乱建筑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草地和一弯净水,叫做月亮湾。只要一到月亮湾,一种禅意的气味就扑面而来。

来这里的人都认为一两天是短短不够的。如果厌倦了世俗那种令人过分紧张的竞争空气,那种令人窒息的勾心斗角,或不满于自身内心的肮脏形态,五台山都是个绝佳的选择。五台山像是一个心灵的后花园,佛门缓慢的节奏,充满着清静无为的感官享受。寺院里五台山的僧人们的生活场面,游客许愿拜佛的场景,安静祥和,或许能使人放下心中难以承受的念想。青庙与黄庙,交错在山中。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到佛学知识,感受到佛文化的精妙,某些时刻,佛门更是世人的避风港、许愿地。

在台怀镇,香火最盛的不是拥有标志性白塔的显通寺,而是五爷庙。据说来五爷庙烧香拜佛求福十分灵验。一些富商巨贾更是手拿金佛住宿在五爷庙内――五爷庙通常是不能让外人居住的,以期第二天能第一个朝拜五爷。五爷庙供奉的并不是哪位佛祖菩萨,而是传说中龙王的第五个儿子,最早不知是哪些香客觉得敬拜五爷后做事非常顺利,于是口口相传,五爷庙前的香火就越来越旺了。从进入五爷庙的第一步,就感觉到香火的旺盛。青砖的地面磨得发亮,威严的大殿里满是拥挤的香客游客和虔诚的朝圣者。人多,对于客来说,就表示这里灵验无比。烧香许愿、拜佛求财、请佛还愿、唱戏、做法事……五爷庙里总是挤满了有求而来的人们,就连导游也要把这个地方当作必去的景点,劝大家上一炷香。

迈出五爷庙的大门,对面的梵仙山则是另一幅景象。梵仙山位于台怀镇南,距大白塔1公里左右。风光秀丽,号称“小南台”。夏秋之季,站在山脚仰望,只见漫山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林木茂密,姹紫嫣红,烂漫锦绣。寺庙就建立在山巅,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间。

梵仙山的主持果明禅师,出家已有十几年了,和四五个师兄弟一起在这座游人极少的庙里过着晨钟暮鼓的生活。梵仙山顶正对着台怀镇,在这里他看着五台山一天天,一年年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年之中,五台申遗的准备战是全五台僧人不可忽视的回忆。有些建筑被拆除了,有些建筑被修复起来,商业性的设施被安置在中心地带之外,游人被区间车引导,五台山渐渐恢复了清净佛国的模样。

农历二月八月,台怀镇上佛事活动众多,一番热闹景象。清晨,阳光照在台怀镇上,梵仙山间飘着些许白云,寺庙在其中若隐若现,山上山下,似乎是新旧两个世界的分隔。果明禅师说,估计进入世界遗产名录3到5年之后,梵仙山的香火也会逐步旺盛起来。

早晨六点,在台怀镇的中心区,那些由狭窄街道、住宅区以及风格各异的寺庙群构成的安静的世界。在著名的殊像寺前,一位僧人安静的站在那里,几个青年从山下上来敬香,阳光刚刚洒进山谷,整个寺庙群有一种静谧的诗意。抬头看去,慈眉善目的佛像,正在安静的看着给其上香的游客们,这是个庄严的场景。

不过,蜂拥至此的游客对此不感兴趣。来五台山烧香许愿、拜佛求财、请佛还愿才是他们的正事。五台山正在修复古老寺庙和山门,它们期待更多香客的到来。有人会说五台山请香拜佛做功德贵的要死,但是可能没人比信众更了解其中的含意。无论我们是否持有这种信仰,我们都没法对人心的向往说三道四。追求的是钱财、平安也好,清净解脱大自在也罢,也许只有心中有信仰与对未来充满着无限期望的人,才会真正了解这个清凉世界的真谛。

五台山印象:商人与景区共进出

王 鹏

面对正在到来的种种变革,五台山的商家都选择了服从和配合。很多人把生意兴隆的希望寄托在“申遗”成功上

五台山开发中,最受非议的是其旅游开发的过度商业化,在寺庙和农民都快速致富的进程中,传袭千年的文化传统却日渐剥蚀掉了。也许初次去五台山的人不会有什么惊讶,但是久去五台的人就不一样了。

五台商铺初印象

今天来到五台山的我们,格外留意了五台山的旅游商品市场。先是一家家的旅游工艺品,接着是土特产,然后是满挂的佛珠和女孩子喜欢的小饰品……这些摊位拥有统一的宽度,大约115米,一排排的摊位就这样一直延伸着,两排摊位间隔出了不到两米的走廊,在其中不断有其他顾客挤到了一处。

各个摊点的老板们或站或坐在这些堆满旅游商品的几平方米中,等待别人的询价和讨价还价。她们大多数是本地人,皮肤黑黑的,拥有一张你一看可知的“五台面孔”,说着五台土话,叫喊着“佛珠、山货……”。

一个来自五台县耿镇的中年妇女告诉我们,她五年前来到这里,因为她的一个同乡开设了这个摊位并赚了不少钱。于是,在数不清的小摊位构成的广场里,她置办了自己的一张太阳伞,主要经营佛珠和苔蘑,这是最具五台山特色的工艺品和土特产。

作为五台山的商贩,她对佛教文化用品介绍起来相当熟稔:手戴佛珠可保平安,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就能生诸种功德,佛珠都是中国人喜欢的吉利数字14、18、27、54、108、216……

“这边的生意不太好”

除了这些本地出产的佛珠与苔蘑,这些摊点更像是遍布在中国很多旅游景点的商品批发市场的翻版。老板大都是本地居民,而商品则来自各地,来自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中国过剩的生产力制造出的廉价商品被源源不断的运到此地,以各种价格出售。

为了迎接申遗,过去那些杂乱揽客的小商铺被拆除了,景区规划出一条明清街,专门出售旅游纪念品。河岸边的商店与宾馆都是仿古的明清建筑,佛教音乐充满着小街的每一个角落,街外是大片空旷的草地。我自己感觉置身浓厚的佛教气氛之中,尽管是商业场所,多了几分人间的香火气息,却总能在某一个瞬间感受到佛教圣地所蕴含的宁静魅力。

“这边的生意不太好。”智柱伟的诉说令我略感意外。智柱伟是这条街上的商户,今年37岁了,有一张憨厚的脸。1995年,他就从五台县到了台怀镇,先是开饭店,后来在明清街开了一个旅游商品批发店。如今他和妻子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

“这些年来,五台人都这样。”智柱伟是无数个这样五台人之一,眼看着家乡旅游业一步步发展,然后就加入到吃旅游饭的行业来。他并不算是最早进入经营的,在智柱伟进入台怀镇时,这种模式在五台县已持续了几年。五台县属于山区,气候寒冷,农业资源并不丰富。这些地处景区边缘的人,缺乏耕种的土地和其他资源,他们纷纷前来景区寻求生存与富足。在五台山经营有了些年头,虽然拆建对智柱伟的旅游纪念品生意暂时有影响,但是对于申遗之后的生意,他还是比较乐观:“毕竟人会越来越多嘛”。

“过渡期不阿訇受啊”

源源涌入台怀镇的游人,使得五台山一度成为“高山闹市”。在台怀街开家庭旅馆的张建国和我们一起回忆起台怀镇治理的过程。几年前,景区的过度商业化使得庙宇埋藏在商店宾馆之间,导致五台山的申遗难度加大,后来山西省政府组织拆迁,用数年的时间才把乱哄哄的集市变为现在的能看到绿草地,寺庙也都逐渐显现出来的样子。

关于拆迁,张建国和其他商户一样表示支持。不过,令张建国深感不安的是,过些时候五台山二期拆迁修建将会影响到他。“到时又是个麻烦事”。他说将来肯定会好的,“但是那个过渡期不好受啊!”而对于将来的打算,张建国则比较迷茫,“生活肯定有影响,我也不清楚。”

事实上,长期以来五台山有很多外地的经营户一直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以租赁门面的方式为海内外游客服务。面对正在到来的变革,五台山的商家都选择了服从和配合。拆迁拆建对商户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负面影响,很多人把改变这一局面的希望寄托在“申遗”成功上,现在五台山申遗成功了,商家们期待着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和生意。怎样合理地保护开发,合理的面对政府与百姓的利益平衡,已经摆在了申遗之后的五台山面前。这不仅是对于五台山,对于那些已经成为世遗,还有那些准备成为世遗的中国风景名胜来说,这都是一个长久面对的话题。

五台山印象:他来看最古老的中国

尹 琛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在五台山成为世界遗产的第_时刻走进它。”

遇到Nicolas的时候,他正在和朋友逛黛螺顶山下的集市。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Nicolas是第一次到中国来。在中国的半个月时间里,他先后去了北京、上海等最具中国现代化特点的地方。而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他选择了山西。

Nicolas的朋友推荐他把最长的旅行时间放在山西。

“而山西的最后一站,她推荐我来五台山。她说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最古老的中国。”

“我之前查阅了很多资料,主要是宣传图片。但是当我真正来到这里,才发现这里跟图片中的差别太大了。”

那么是好的还是差的差别呢?被问到这样的问题,Nicolas用蹩脚的英文笑着说:“当然是好的差别,这里太大了,每爬一座山都会累得喘不上气。”

Nicolas只是众多慕名前往五台山的外国游客之一。对他来说,比起要爬的让人喘气的高山,充满中国味道的寺庙和文化更让他惊奇。他笑着说这里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我知道五台山是一座与佛教有关的山,这里有很多寺庙。”

“我去过,那里有很多喇嘛;可是在五台山,我看到喇嘛和僧人一同修行,这让我感到很好奇。另外,这里的环境非常好,有时候我甚至疑惑我是不是在比利牛斯山脚下。”

“在这里我还看到真正的大白塔。它带给我的震撼远比图片要大的多。我认为它是我见到过的最美好的建筑之一,和我平日里了解到的寺庙很不一样。

事实上,文化与自然的和谐,正是五台山的独特魅力所在。五台山这次被列入的是世界遗产的“文化景观”。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指的就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它一般是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像五台山这样与宗教有关的纪念性建筑物就是典型。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在五台山成为世界遗产的第一时刻走进它。”说到五台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Nicolas把五台山比作埃及的金字塔那样的遗迹。“我一定会再来这里。我会把这里推荐给我的朋友,如果他们要来中国旅行的话,我会告诉他们一定不要错过五台山。”

对五台山而言,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无异于在联合国门前做了一幅巨幅广告,把五台山宣传到了世界各地。在五台山国际旅游月上,尽管比不上12年前申遗成功的平遥古城里如织的外国面孔,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少像NicoIas这样慕名而来的游客。应该说,参选世界遗产并成功入选是五台山这些年来做的最成功也是最有效的宣传。

在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未来,五台山作为世界遗产地,将吸引着更多的世界各国游客前来瞻仰。

篇10

(一)古镇的定义

在成都,人们只要一提起古镇游,可能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平乐、黄龙溪、洛带、街子古镇等几个著名的景点。它们都具有丰厚的文化遗存,年代久远的建筑、居民古朴的生活方式对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本文所定义的古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仍保有比较完整的古建筑、在一定的环境内仍保持着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街道、古城、古村镇。同时,它们还拥有独立的文化特征,文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的古群落。“

(二)古镇旅游的概念

在古镇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对古镇旅游作如下阐释:古镇旅游是指在古镇地区开展的,以古镇文化景观、古镇自然环境及传统习俗等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满足其休闲、娱乐、求知、康体和回归自然等多种需求的旅游活动。是从地域出发进行概念界定,也就是说,所有发生在古镇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娱乐等都属于古镇旅游范畴。

(三)古镇旅游的兴起

古镇旅游的兴起是近20年的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2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西递宏村古村落,从江浙的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平遥古城、西部云南丽江等古镇,无不成为游客追逐的对象。我国古镇旅游热除了古镇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空间格局与建筑特色以外,其传承较好的地方民俗与传统以及古镇本身的环境氛围,为现代人寻找祖先的生活方式、追忆儿时的梦境和逃避都市的喧哗提供了极好的场所。

二、古镇旅游的外部性分析

(一)外部性的经济学概念分析

外部性概念最早源于新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外部经济”概念。他认为外部经济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生产费用的减少。此后他的学生庇古(Acpigon)丰富和发展了外部性理论。其认为外部性是指不通过影响价格而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或经济利益,转移了自己行为的后果而没有由自己完全承担这种后果。然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当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一个人使他人遭受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而且这些强加在他人身上的成本或收益并没有通过当事人以货币的形式得以补偿时,外部性或溢出效应就产生了,即外部性是一个经济机构对他人福利施加的一种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外部性是指生产活动对他人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按照不同的后果,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和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两种。正外部性是指某一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主体的利益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并没有从货币上或在市场中得到报酬,其对应的是外部收益。负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和福利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并没有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给予补偿,其对应的是外部成本。这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古镇旅游的公共性

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从理论上来说,界定一种产品或服务是否为公共产品,要看其是否具备两个特征:非排他性(non一exeludability)和消费的非竞争性(non一rivalrousn)。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论其意愿如何都不能排除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若想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受益,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或极其困难的,或者排除的成本过于昂贵而缺乏可行性。所谓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物品在增加一个消费者时,边际成本为零,即在公共产品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将其多分配给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这并不意味着多提供一单位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也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多提供一单位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同其他产品一样是正的,因为公共产品的提供同样耗费了有限的资源。依据以上两个标准,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物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及私人产品。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物品是纯公共产品,两个都不具备的是私人产品,只具备一个的是准公共产品。应该指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上述两个特征的规定都不是绝对的,它们都有赖于技术条件和具体环境。在现实中,真正的纯公共产品是很少的,大多数物品都可以被看作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古镇旅游具有明显的公共性,但是同时还具有相对的私人性只是表现得不明显。

例如:公共物品(如古镇街道)的需求曲线不同于私人物品(如古镇旅游产品)的需求曲线。以古镇街道为例,并假定:i.在古镇街道消费时是可分的(如以空间面积为标准);ii.游客付款行为即数量都是自发的,以此推导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如前所述,对于古镇街道,在承载范围之内,每位游客的消费都是不排它的,因而每位游客对古镇街道的消费量是相同的,而其真实需求却因个人偏好和其他因素而异,这就意味着,虽然各位游客都可以得到等额的街道消费量(即空间面积),但由于各人实际要求的空间面积不同,对古街道消费的评价不尽相同,因而在同一消费数量的水平X2上,游客A和游客B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不同的,分别为Pa2,Pb2,两人愿意支付的总价格为:P2=Pa2+Pb2,依此类推,可得到A,B对古镇街道的总需求曲线。

(三)古镇旅游开发的外部性分析

古镇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和社会性使得古镇旅游具有典型的外部性效应。古镇旅游开发的外部性表现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个方面。在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外部经济性更具直接性、突显较早,是一种显性效应;而外部不经济则是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逐渐积聚的,具有隐性特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往往被外部经济性所覆盖,一旦表现出来,通常意味着不可逆转、难以修复。

1.古镇旅游开发的正外部性

其正外部经济性表现为:在古镇旅游的开发经营过程中,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加速旅游地的开放程度,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扩大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

例如,“西部客家第一镇”的洛带,从开放之初就打出客家文化的品牌,为经济利益更好的突出,兴建了一栋大型客家土楼,土楼完全是模仿福建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客家民居建筑,2008年就已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土楼群。土楼是不收门票,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土楼以客家博物馆为核心,内设有多个主题博物馆,包括非遗文化展销中心,四川古陶瓷、宗教绘画主题博览馆,现代工艺精品陈列馆等。在土楼一楼的非遗展销中心,游客能欣赏到包括羌族刺绣、贵州古裂蜡染、庆阳香包、东阳木雕、青神竹编、泥塑、蜀绣、绵竹年画等独特的非遗展示。游客还可参与现场蜡染DIY、现场绘制年画等精彩的手工艺体验活动。其中金花丝芙蓉熊猫坐盘和清式大叶紫檀嵌黄杨木书房家具在上个月还囊括了2项深圳(酒店)文博会金奖。

这些合理的旅游开发,不仅提高了洛带古镇的知名度,对当地的居民也带来极大的恩惠,他们的收入不断的增长,就业率也在不断提高,最重要的是,这个土楼和福建的土楼遥相呼应,共同展示的客家文化的精髓所在。

为了让古镇旅游有更好得可持续发展,平乐古镇也借助了音乐会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当地居民同时也有了更大的收益,参加音乐会的同时很多游客就此观赏古镇的风光景色了,因此也对古镇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收益。比如:之前在平乐千年古榕畔,“民谣在路上”平乐古镇音乐会在成都平乐古镇华丽上演。平乐古镇最大的榕树下、白沫江畔、乐善桥边的音乐广场,构成了民谣音乐天然舞台,民谣轻快、自然、纯粹的音乐品格,将把平乐未来的轮廓传达到新一代的心中。这也是旅游和音乐会的一次完美结合。

据悉,2012年平乐古镇政府诚邀大家为平乐古镇写首歌,如果你的原创作品被平乐古镇选为古镇代表曲目,还将制作成MTV,作为古镇形象代表用于各种宣传。平乐古镇的以音乐会的表演方式,开发了旅游相应的产品,这是以双赢的策略。

2.古镇旅游开发的负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性主要表现为过度开发和规划不当的开发所导致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资源遭到不可抗拒的破坏,旅游者个体对生态环境、传统文化造成持续不断的损害,游客到来的持续打扰,商业街的铺面价格高居不下,临街商铺比背街的商铺价格高出不少;再次,因为古镇旅游的发展日益更新,古镇居民的利益分配不均等,这些外部不经济带来的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旅游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1)过度开发和规划不当

成都周边众多的古镇中正真具有其明显特色的少之又少,在古镇保护过程中,科技水平不高,没有修缮保护的技术性问题,好多古镇都是采取同样的修缮方法和开发模式,导致了古镇原有的气质和灵气消失,成为在同样包装下的产品,没有独特性可言。在现代人看来古镇保护就是把古镇建筑修缮好,殊不知其环境是正真的古镇灵魂所在。例如,街子古镇有一条新修的街道,顺着街道的方向需要先穿过这条新街,才会到达有牌坊的老街口。新街修的很宽,两旁是仿古房屋商铺,中间是一条小溪。感觉是黄龙溪的模式,但是却没有黄龙溪做的用心、维护的好。所以看起来有点萧条之感。很多商铺也没有按很多古镇为了复古依旧用木板关门,而是修了金属卷帘门。街子古镇已没有江南的古镇有风韵。这一点是成都古镇通有的规划不当的问题,没有突出自身特色的问题。

(2)古镇文化逐渐趋于现代化

古镇从旅游资源方面来说,不仅仅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一个建筑群体,其古老还体现在很多精神的、人文的方面、传统的生活方式、古老的手工艺品、淳朴的民风等等正是外地游客最想接触和感受的,也正是这种与现代生活有着相当差异的“遥远而自然的氛围”。才使得旅游成为古镇开发的一个趋势。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成都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加强,成都周边古镇的开发和旅游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古镇居民同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古镇居民也日益“现代”了起来,地区特色文化的商品化、浅表化,可被替代概率大,可恢复原状机会小。既然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也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那么,如何保护和发扬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了。

(3)古镇居民的利益分配不均

成都地区的古镇大多数都有商业街,游客休闲活动场所。古镇商业街分为正街和背街两个方向,我们可以看出,正街的商机会远远大于背街,利益收入方面肯定也不言而喻了,商业街上还有许多流动的摊贩,它们的存在,也给商业街的商家们带来了不晓得威胁。由于古镇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各个古镇的商业街铺面价格持续增涨,周围的房价亦如此。

成都周边古镇资源丰富,除已列入的黄龙溪外,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市级的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文化之乡等,这其中有依山傍水,反映明清民居和生活风貌的古镇,如双流的黄龙溪。有反映少数民族特色和生活习俗;也有大型的名人故居和庄园,如大邑安仁刘氏庄园等。在成都市郊龙泉,还有被称作“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的洛带古镇。虽然每个古镇都能从历史、人文、建筑或民俗的角度挖掘出一些可供吸引游客的地方,但这些古镇从整体上来说缺少特色,不要说外地游客,就是四川游客本身都无法在讲到这些古镇时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远不像江南水乡古镇那样,有有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亲切而又实在,随时随地能让人涌起一种向往已久的感受。其次,在这众多的古镇当中,缺少一个可以支撑起成都周边古镇印象重任的“精品”点。没能给人以明确的印象。总体来说,成都周边古镇文化积淀深厚、数量众多,其历史特点比较明显,是古蜀文化的精髓所在,具备相当的可开发前途。但是在保护更新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古蜀文化的传承问题,发现特色和解决问题是当今社会对待古文化的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再次,古镇街道上的旅游产品都是大同小异。每个商家的价格还不一样,这旅游者很是迷惑。

三、古镇旅游开发的外部性问题及对策

(一)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是古镇旅游发展的保障

只有引入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才能拓宽古镇的融资和开发渠道。古镇旅游形象的成功塑造及古镇旅游的发展是政府、企业、公众、旅客等多个主体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要求各个主体职能分工明确。

(1)政府引导、基础设施投入。政府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从创意、规划、塑造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特别是在跨区域中协作和公益项目实施方面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政府是基础设施投入的主体。

(2)企业主导、项目设施投入。发挥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企业是相关项目设施投入的主体。在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中开展活动,特别是把古镇旅游形象的内涵体现在服务工作中。

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应通过整合各级政府、旅游要素、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商和经销商、媒体、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最大的营销效果。将古镇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包装,策划宣传,同时坚持大市场、大营销理念,综合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手段及现代化网络方式,打造古镇旅游知名品牌,进一步塑造古镇旅游形象,全面提升古镇旅游的知名度。

(二)提高丰富的旅游产品以及其质量

当今世界的旅游已不仅仅是游山玩水的阶段了,逐渐过渡到全方位的文化服务与综合开发,多层次的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新阶段。旅游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发展旅游业的灵魂。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应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项目、拓展旅游空间、提高旅游产品的“含金量”。如古镇给游客提供的旅游项目仅限于看古屋老房、逛古街、买到处可见的旅游产品,这样的古镇不具备竞争优势,长此以往,必将失去客源。此外,发展古镇旅游,不仅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内涵,还应对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重组。将其文化资源加以挖掘,赋予新的内容,才能令游客在游憩的同时找寻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家园。

(三)加强市场营销,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

只有引入科学的市场运作方式,才能拓宽古镇的融资和开发渠道。古镇旅游形象的成功塑造及古镇旅游的发展是政府、企业、公众、旅客等多个主体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

营销是将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一步,只有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才能使古镇旅游开发真正融入市场,也才能为古镇的保护积累大量的资金。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应通过整合各级政府、旅游要素、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商和经销商、媒体、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最大的营销效果。将古镇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包装,策划宣传,同时坚持大市场、大营销理念,综合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手段及现代化网络方式,打造古镇旅游知名品牌,进一步塑造古镇旅游形象,全面提升古镇旅游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加强区域联动、协同营销和强化内部营销,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古镇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古镇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