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相关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0 09:45: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济相关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经济相关知识

篇1

在长期教学中,我们把纸币发行过多作为导致通胀的直接原因。其实这种理解,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孤立的。按照世界上比较公认的通胀成因理论认为,发生通胀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第一,需求拉动型。这是由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第二,成本推动型。由于生产成本上升,从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扬。第三,结构型。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而经济的总需求并不过多。其过程是:某部门的压力使物价和工资水平上升——相关部门物价和工资水平上升——全面通胀。第四,混合型。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而引起的。可见,纸币发行太多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通胀,它必须通过刺激社会总需求来拉动物价水平上涨。也就是说,纸币发行过多只是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狭义的信用卡只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在银行指定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银行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广义的信用卡,包括银行、邮局、单位、企业发行的各种电子卡,甚至学校的“一卡通”也是一种信用卡。信用卡的使用范围正在扩大,这是电子货币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信用卡的使用减少了流通中的现金使用量,但并不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所以,信用卡发行量的多少与通胀是无关的。

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即供求关系),通胀(或通缩)率的差异,都是影响汇率变动(贬值和升值)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直接导致汇率下降;汇率下降,表明本币升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对本币的升值预期,导致更多的外汇流入;更多的外汇流入,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加剧外汇供求的失衡,加快本币的升值趋势;本币升值趋势的加快,引起更多的外汇的流入,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幅度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大超过流通中的需求量,就成为导致通胀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供求、价格、消费与通胀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动的直接因素,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最终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总的来说,生产供给缩小或消费需求扩大,尤其是两者兼而有之,往往会导致商品供不应求,从而价格上涨;相反,生产供给扩大或消费需求缩小,尤其是两者兼而有之,往往会导致商品供过于求,从而价格下降。虽然价格上涨不一定是通胀,但通胀必定表现为价格的上涨,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就是通胀。

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包括预期收入,下同)和物价总体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可支配收入越多,对未来预期越乐观,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人们可支配收入越少,对未来预期越悲观,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小。一般(因通胀、通缩初期有追涨不买跌心理)说来,通胀到一定程度,人们的购买力渐渐降低,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导致供过于求,又出现通缩;通缩到一定程度,则购买力渐渐提高,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导致供不应求,又出现通胀。所以,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使消费者对未来有一个较好的预期,同时要抑制通胀,保持供求的大体平衡和物价的基本稳定。

三、生产、企业与通胀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影响物价,而物价又关系到通胀。当生产发展,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时,物价就保持相对稳定;相反,生产不足,社会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时,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胀。所以,要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胀,发展生产是最根本的途径。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赢利与否及赢利多少,除了取决于经营战略、创新、科技、管理、诚信等以外,与是否存在通胀也息息相关。通胀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物价上涨,企业出售生产的产品价格就提高,但反过来企业组织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就会上升,生产成本就会相应增加。所以,通胀对具体企业的影响要具体分析,当企业出售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生产成本增加的幅度,则对该企业是有利的;相反则是不利的。对于企业而言,无论通胀与否,都必须尽力降低成本,在合法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四、银行、理财与通胀

银行利率是宏观调节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利率杠杆的运用,通常是政府、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总供给与总需求比例状况和物价指数,进行的逆向调节。一般来说,利率提高则银行储蓄增加,利率降低则银行储蓄减少。所以当通胀来临时,往往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存款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达到抑制通胀的目的。当然,利率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储蓄者实际收益的增加,当利息的增加幅度小于通胀幅度时,储蓄者只是名义收入增加,而实际收入则是减少的。所以,当通胀来临时,投资者要合理配置资产,力求投资收益跑赢通胀的损失,以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说,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则各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数量就越多,相应的银行能用于放贷的资金就减少,从而达到减少流通中的资金数量,实现抑制通胀的目的。国家存贷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我国在2010年多次提高准备金率的基础上,2011年又连续六次上调,大幅增加资金回笼,减少市场流通,对通胀起到了有力的抑制作用。

储蓄、股票、基金、债券和商业保险等理财渠道都能分流流通领域的资金进入投资领域,从而减缓或消除通胀。它们之所以都能分流流通领域的资金,主要是资金进入投资领域能够或者有可能跑赢通胀,获得比银行利息更多的收益。

五、收入分配与通胀

国民收入分配就中国而言,它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过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或集体、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原始收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的进一步分配。这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最终分配到积累和消费两个方面。国民收入的分配合理与否,对居民的消费有直接影响。如果积累过多,居民消费就相应减少,可能出现紧缩;相反,消费基金过多,相应的消费领域的资金就会增加,从而出现或加剧通胀。另外,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分配不够合理,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可能出现通缩;反之,分配比较公平合理,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可能出现或加剧通胀。

六、财政、税收与通胀

篇2

【中图分类号】G479 R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0-1173-04

流动儿童一般是指流动人口中14岁及以下的儿童。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逐年增加。人口结构也发生改变,流动方式由“短期滞留”向“长期居住”转变,流动儿童比例也随之不断增加。研究表明,流动儿童较户籍儿童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生长发育迟缓、乙肝感染、沙眼等与不良经济状况相关联的疾病方面;一些基本疾病控制、个人卫生知识和行为在流动儿童中普及并不理想。随着国家对流动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的关注和改善,需要更多了解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和健康相关影响因素。本文将在校小学生健康及相关知识行为状况进行横向对比,以更好地发现流动儿童的健康特点,为促进流动儿童和儿童整体健康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多阶段整群抽取北京市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2个区(海淀区、丰台区),每个区随机抽取以接受打工子弟为主的公办和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各1所,同时配以相近以接受户籍儿童为主的公办小学2所;在每所小学四一六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校和户籍类型,除去缺失值和样本量较小的就读于打工子弟小学的户籍儿童,分组为就读于公办户籍小学的户籍儿童650名(A组)、就读于公办户籍小学的流动儿童331名(B组)、就读于公办打工子弟小学的流动儿童332名(C组)、就读于民办打工子弟小学的流动儿童328名(D组)。其中A组男生占45.0%,女生占55.O%,平均年龄为(10.70±0.94)岁;B组男生占52.0%,女生占48.0%,平均年龄为(10.73±1.05)岁;C组男生占60.9%,女生占39.1%,平均年龄为(10.71±1.21)岁;D组男生占56.1%,女生占43.9%,平均年龄为(10.85~1.18)岁。

1.2 方法

1.2.1 健康体检根据《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技术规范》,由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妇幼保健院组织体检队列学校集中开展健康体检,主要指标有身高、体重、血压、视力、龋齿、沙眼和血红蛋白。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分性别和年龄计算。血压的判断根据1985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压调查组制定的以年龄血压参照值为参考标准的儿童青少年血压的筛查参考标准分性别和年龄计算。视力按照《全国中小学生健康监护技术规范》,采用GB 11533-89标准对数灯光视力箱进行检测。贫血的判断根据2001年WHO,UNICEF制定的《儿童青少年血红蛋白评价贫血的标准》计算。健康体检有效率为100%。

1.2.2 调查问卷 参考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编委会于2007年发行的《健康知识手册(小学生使用)》和类似研究自制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和家庭信息、一般健康情况和饮食情况等。被抽到的班级利用社会课或大课间时间,由班主任作答学生问卷,当场回收并对问卷进行核查;同时发放家长问卷由学生带回家,要求父亲或母亲填写父母长期不在家的,由每天照顾孩子的主要监护人填写,第二天班主任回收并核查。问卷纳入变量共同度在50%以上,累计贡献率70.11%,问卷效度良好。Cronbach α系数为0.91;经复测两次回答呈相关(r>0.5,P0.3,P

1.3 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 3.1软件对体检和问卷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小学生人口学特征比较 不同组别小学生超龄情况、非独生子女比例、父亲文化程度及母亲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不同组别小学生健康状况 D组小学生过去1个月腹泻、龋齿报告率最高,A组小学生血压偏高、视力不良报告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不同组别小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状况 由表3可见,D组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持有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同一健康相关问题,各组学生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行为持有率。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流动儿童超龄在学、性别比例偏高的情况超过段成荣等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概括和分析的全国流动儿童的相关特征(“超龄”上学比例为33.3%,男、女生比例为53.4,46.6)。申继亮等2006年对北京市的一项研究表明,68.4%的流动儿童家庭月收入集中在500~2 000元之间,而77.0%的城市儿童家庭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太原的调查中,流动人口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715.4元。本研究流动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增加,但4组间不均衡性仍较大。

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占全部流动人口的50.2%;未上过学者占4.4%,受教育程度为小学者占18.19%,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本研究流动儿童父母整体文化程度较之前研究有提高,与户籍儿童父母差距较大。4组小学生过去1个月感冒患病率差异不大,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腹泻情况较严重。高晓坚等对2003年广州市4个区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腹泻与感冒近2周患病率为11.09%。

此次调查4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均达到《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方案》到2010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但儿童超重、肥胖情况应引起重视。周凤梅等对2006年北京市通州区农民工子女小学学生的调查中,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51%,8.57%;肥胖率分别为7.54%,10.69%。刘玉茹等对2006年北京市房山区流动人口子女的调查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为9.52%,3.34%。

资料显示,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小学生恒牙患龋率为11.7%。本研究龋齿患病率流动儿童较户籍儿童高,整体较往年高。周凤梅等的调查中,2007年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视力低下率分别为24.03%,35.20%。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0.4%。本调查中流动儿童视力状况较户籍儿童好,但整体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

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和相关知识行为整体有提高,组间相比存在薄弱群体。4组小学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每天吃早餐、不偏食或挑食、正确的刷牙方法、早晚刷牙、用眼卫生视力保护等整体情况好于王潇怀等2006年在宁波市镇海区、郭利娜等2010年在北京市的相关调查。一般健康知识、饮食营养、口腔卫生和用眼卫生方面的知识知晓情况,流动儿童特别是民办子弟学校流动儿童较弱。“不喝生水”和“不随地吐痰”方面的行为公办小学户籍儿童有较高的持有率,公办、民办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相关行为持有率仍较低;在“刷牙方法”、“刷牙频率”、“眼保健操”和“不共用毛巾”方面,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的行为持有情况较其他3组差。

同一健康相关问题,4组小学生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行为持有率,特别是在健康饮食关于“少吃油腻食物”和“不挑食”,口腔卫生关于“刷牙方法”和“刷牙频率”,用眼卫生关于“阅读姿势”和“长时间用眼”等方面。本次调查健康知识中关于“青少年脉搏”等方面、饮食营养健康知识中关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等方面和用眼卫生健康知识中关于视力影响因素方面知晓率均较低。个人清洁卫生、关心食品安全和疾病传播方面的行为持有率4组小学生普遍不高。4组学生“每天吃早餐”的行为持有率均超85%,“不挑食”、“少喝碳酸饮料”、“少吃油腻食物”等健康饮食方面的行为持有率仍普遍较低。

综上所述,北京市在校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整体较之前研究有提高,民办子弟小学流动儿童是较薄弱的群体,在学校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上需要多关注他们。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应涉及儿童视力不良、超重、肥胖问题,增强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促进健康知识向行为形成的转化。

志谢 感谢海淀区中小学保健所和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对调查的体检支持。

4 参考文献

[1]段成荣,杨舸,张斐,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人口研究,2008,32(6):30-44.

[2]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28(1):53-59.

[3]罗晓明.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学生基本健康状况调查[J].医学文选,2005,24(6):890-891.

[4]刘玉茹,张琼,臧小风.北京市房山区流动人口子女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61.

[5]周凤梅,杨冬梅,常欣.北京市通州区农民工子女小学学生常见病患病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80.

[6]罗晨.苏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小学生与城市同龄段学生体质健康对比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26):127-128.

[7]郭利娜,余小鸣,安维维,等.北京市流动儿童健康知、信、行现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7):603-605。

[8]司徒炜敏,江军.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卫生习惯和卫生知识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1):117-121.

[9]王潇怀,朱银潮,顾素玲,等.宁波市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65-66.

[10]王纯,赵元吉,蓝怡.成都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08,33:410-411.

[11]季成叶.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12]申继亮,胡心怡,刘霞.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对其自尊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3-119.

[13]李伯华,宋月萍,齐嘉楠,等.中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报告[J].人口研究,2010,34(1):53-59.

[14]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和分析[J].人口研究,2007,31(2):30-40。

篇3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与以往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将增强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计己发展成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重要领域。一般认为,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在于它主要不是适应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而是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它丰富、发展了传统的会计职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资料,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显得越发向智力经济阶段发展;今天的世界竞争,也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从然资源的竞争,推向人才智力资源的竞争。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决策支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会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管理会计以其特定的方法着重进行着知识资源的研究,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提供财务信息系统所不能提供的更高层次的理论支持、方法支持和智力支持。因此,我认为管理会计已经不从原始意义上的“会计”去理解它了,它将形成一个独特的,不同于传统的,以财务信息为主体的新的信息系统。这将意味着管理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作用将随着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的深入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知识经济下管理对象的变化

在传统的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产品主要是由劳动或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来完成的。管理会计对象重点放在对现金流动的控制上,并把反映企业现金流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看作是最重要的会计报表。这种对现金流动的预测、控制与对策,具有很大的综合性,适应了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由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转向信息活动,产品也由劳动或资本密集型向信息技术密集型转变;管理对象也由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转向对信息技术资产和信息技术的管理,这将对传统的管理会计对象――表现实物资产的现金流动产生广泛的影响。首先,传统的生产经营中现金流入和流出是一种稀缺资源的价值量反映,它们的“配比”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出企业的盈利水平,因而以此为依据提供的信息不符合企业决策的需求。其次,以现金流动为对象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难免有失偏颇。因为现金流出与流入总是存在时间上的差距,从现金流出到收回,间隔的时间越长,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占用量就越大,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更不利于考评企业经济效益好坏优劣。最后,在速度、创新和知识高度竞争以及技术驱动的知识环境下,限制企业增长和战略成功的稀缺资源不是资本而是专业化的知识和专长,以及蕴藏在企业中的组织能力。因此,企业要获得竞争的优势,必须从资源分配、管理层次的设置、决策程序和部门间关系等多个方面对原有组织模式、管理策略进行构造,以适应知识条件下会计管理的需要。

三、知识经济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首先由于知识管理的采用,管理会计人员在标准成本的设计上能够同生产工人分享知识,得以采纳的建议,使得管理会计人员同实际生产人员进一步加强协作,在产品的生产阶段加强控制,一方面它使得生产人员的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另一方面它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订定更切合实际的成本标准,满足更具进取性的要求。同时在改进管理会计人员的思想方面,如对现今的作业成本法(ABC)的推广,知识的共享使得管理人员对各种作业成本库及成本动因有者更为清楚的认识,这对于作业成本法的采用和推广有着积极意义。其次传统管理会计忽视了人力成本效益原则,如管理中所需各种信息的取得成本常被忽略,然而事实上,各方面的信息都要经过各环节加工才能成为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因而决策者应将信息获取的人力成本代价考虑进去。同时在传统管理会计条件下,对于间接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不当,没有充分认识到在企业管理与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使成本信息失真。

四、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将进行一次大调整

在七十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主要属于规范研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概念,如多种成本概念的提出,边际理论、增量理论、差量分析等。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知识化、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集团创新的管理理念。这一崭新的管理理念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由于管理会计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战略模式等有效为密切的联系,使得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扎根于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这就意味着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的巨大变化,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将更多地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地归纳、总结、整理和推广,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这也要求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有机结合。

经济网络化促使管理会计本身采用的方法受到挑战。当前的管理会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如制造费用分配,一直以来,对制造费用主要是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而随着高新技术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因此,如果分配仍以工时为标准, 必然会使产品成本信息失真,企业据以做出短期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就可能出现较大的失误。另外 因特网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更为完美的信息支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因特网在迅速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一个新的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发展。

五、知识经济的知识化特征,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知识和智力的运用,因而,迎接知识经济,人才是关键。管理会计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发展,必须有一大批掌握丰富知识和先进科技的管理会计人才。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现代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会计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一种突破,它使得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从过去的仅负责收集、分析企业财务数据、向管理层提供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拓展到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对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向管理层提供全部信息的整体分析结论和决策建议。随着管理会计人员职能的扩展,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整体素质而言,新型管理会计人员不仅应熟悉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而且更要通晓经济领域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并具有战略的眼光、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抓住机遇,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是一种具有高智能、高创造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会计人才素质低和人才紧缺本身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也是过去制约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关键。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又对管理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是目前管理会计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锦洪.《新经济时代对管理会计的挑战及对策》《经济师》.2006年.第3期;

篇4

一、项目管理与我国的工程施工

(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施工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总体战略是在八十年代末,这是将国外目管理引进我国施工企业的开始。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论文百事通企业由固定建制式转向工程项目管理,这是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而以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它带来了企业体制、承包方式、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外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和巨大的进步。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建筑施工领域。因此,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把项目管理技术理作为施工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二)项目管理的基本涵义

众所周知,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期望目标。这里所说的资源即:人、材料、机械、资金、信息、科学技术和市场等。项目通常分为若干阶段,其包括:启动、规划(计划)、实施(执行和控制)、结尾。各阶段都有其实施特点,它们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用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对项目管理的这些组成部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三)项目管理在我国工程施工中的巨大作用

项目管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经营者也将其广泛地应用到了施工的具体环节中去。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的市政工程大中型项目的平均工作量强度大约达到每天10万元至50万元。这就是说,工期提前或滞后一天,意味着经济方面的重大得失。虽然,项目管理的效果有时往往是非显现性的,容易为人们所忽略,但这种效果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资料分析表明,同期、同环境、同结构形式,各工程项目每工日完成工作量差异率可达10%-50%。在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技术,可大大降低成本,不仅使施工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而且能使生产有序、稳定、协调地发展。实践中的成功实例主要有:鲁布格水电站引水系统施工、小浪底工程。应用项目管理技术,使施工指挥者有总体概念,目标明确,能定量分析问题,为正确决策创造了条件。

二、知识经济对项目管理的挑战及当前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一)知识经济对项目管理的要求

正如人们所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时代已经来临。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已愈来愈明显,知识推动已成为现实现象。而中国传统项目管理是传统估算,盲目施工,多退少补的模式,其既不能将项目概算、预算、决算等重要的控制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它又显得缺乏活力。

知识经济的挑战,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以高新技术来武装传统工艺,从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施工的工业化。其次,项目管理要全面转向信息化,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反馈”活动的重要性。美国管理专家西蒙说:“没有反馈就没有管理”,反馈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特征。再次,要善于运用知识化的资源来缓解工艺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泛运用等。最后,在项目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具体的经济指标相结合,达到项目管理最佳经济效益值。

总而言之,就是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这是知识经济时代项目管理活动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当前项目管理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当前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项目决策者缺乏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者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科学的决策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当前的项目管理现状说明,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实践中的“干了再说”,花钱买教练的情况不在少数。项目决策人应从总体的大局出发,善于倾听不见意见,通过归纳假设演绎得出自己的科学结论。据调查,不少企业的施工管理是粗放型的,投标时无可靠依据,施工中顺其自然。这使得企业在决策中无依据、具体施工管理活动中又无章法,企业的经营活动因而就不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其次,项目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整体视角和长远眼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的发展要依托于社会,以资源的过分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带来了经济的快速飞跃,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管理思想。甚至有的企业不惜以牺牲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代价来达到所谓的经济目的。例如淮河流域小型造纸厂污染淮河水质问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观点应该坚决杜绝。

再次,决策者对现代科技理解不深刻、利用不恰当。决策者利用现代科技,片面追求所谓现代化,如许多中小城市也片面追高层建筑越多越好就是一例,管理者应正确看待科技,使用科技,使科技真正地成为管理的臂膀,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车轮。

三、全面提高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

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对现阶段项目管理所带来的挑战,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宏观上,把握系统管理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首先,要用系统论的思想建立项目管理的系统模型。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将一个项目看作一个系统,按系统的等级特性可以将之分为六个阶段,即六个子系统,它们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段、竣工后物业管理阶段和残值回收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项目各阶段内部有自己的最小成本值。同时,考虑到各阶段在系统状态下会互相影响,如设计阶段的成果,即对施工阶段有影响,也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在系统的各个阶段中,它们是作为相互先后的工序,共同存在于一个系统中,所以可以对它们进行优化,进而求出最佳成本。

其次,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害后代人的需求,以破坏较少、代价较小的发展来达到最终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必须考虑到后一阶段的实施。实际上它是项目经济、环境和各阶段协调的三位一体的发展。

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现代化项目管理是当今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标志。我们知道,一个项目从它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就必须有全局的观念、综合考虑。在规划每一阶段计划的过程中,必须留有相应的灵活性,以便在该阶段实施过程中能有充分利用进一步获得的信息做出更细更有效的决策;另一方面,在本阶段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对下一个阶段实施的影响,达到最佳综合收益。

施工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需要不断地发掘和探讨。如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原则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可以使用较少的资源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如施工中减少材料的二次倒运、落地灰的回收、废弃砖石作铺路材料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必将给项目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并产生一种全新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

(二)从实施主体上,项目管理者要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的变化

大规模协同合作的集团行为是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活动提出的崭新要求。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当前科技总体发展趋势是综合化、加速化、社会化。其具体表现为科技的种类相互渗透,科技发展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在加速增长。科技内部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单兵独战转向需要大规模协同合作的集团行为。

项目决策者要尽快适应和学会三个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科技发展趋势,首先,项目决策人必须从专才向通才转变,这是科技综合发展的要求;第二,科技发展的加速化要求项目决策人要多掌握方法型知识,即从知识型学习走向智能型学习为重点;第三,科技发展社会化要求项目决策必须从纯粹科研转向社会型,利用科研与外部社会的相互影响,达到项目管理目标值的最佳实现。

为了适应这一转变的新要求,要提高项目决策人的素质,具体做法除了加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素质教育外,还要实行全员的终身岗位教育,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从实施手段上,要应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项目管理现代化

项目管理要重视科学技术,利用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通过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来保持技术优势,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

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并进行项目目标控制。进度、质量、投资三条主线对项目进行优化组合,科技先行提高决策水平。其次,要增加项目决策者的科技责任。一方面项目决策者要关注科技,但不能满足于纯枝术而要以科学人的基本素质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项目决策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杜绝“三拍”;同时,必须始终站在专业、科技应用的前沿,广泛应用、传播新科技,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另外,要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每一个项目都必须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管理中要创造有利于科技正面作用的社会环境,在物质方面给予支持,组织方面给予帮助,观念方面获得弘扬。

四、实践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实践来看,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因受企业内部环境以及项目部自身因素的影响,项目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从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建设工程的项目法施工对推进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特别是项目经营责任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的实行和完善,可以说是对工程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但是项目施工是施工组织的最小机构,它的健全与完善取决于项目部自身的发展。我认为实践中具体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的矛盾,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

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企业与项目在管理上的关系还没理顺,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主体对项目的约束体系,一方面是因项目管理重心下,企业的管理职能有所减弱,致使项目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有些项目经理大权独揽,随意指控,分配不均,根本不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难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肃性、规范性,也就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成为推进项目管理的必要环节。实行项目管理,目的是发挥项目短小精悍的优势,使企业从全面干预转向行使决策、监控、协调、指导、服务职能,保障项目经理顺利行使其职权,保证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推进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

(二)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

实行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懂业务、善管理,既能抓住重点,又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而实际上有很多项目经理业务水平低,一个项目经理承包施工多个工程,或者是高资质项目经理承包工程而由低资质项目经理施工。这样不利于工程的系统和整体把握,从宏观上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推行项目管理,是促进工程项目建设重要的一步,它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地搞好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项目管理就是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项目的优越性,发挥项目管理小而精、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项目经理合格与否是保证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第一是实行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制度,要经过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人尽其才;第二是实行项目经理答问制度,对任何工程的投标或承包施工,都应由评委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提出问题让项目经理回答,再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确定是否中标或承担施工;第三是加强对项目经理的跟踪管理,通过详细、全面的资料,全面反映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把外部压力变为内部动力,促进项目经理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项目内部管理

项目内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更是工程质量好坏的落脚点。加强项目管理首先是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加强项目管理,就是要坚持施权到位、管理到位、责任监督到位。其次是要求每个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编制项目管理大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分包监控体系和经济约束体系,把工程项目质量落到实处。新晨

五、总结

综上所述,应该看到项目管理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作用,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环境下工程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把握系统管理的思想,并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项目管理者要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的变化,应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项目管理现代化。实践中,一方面要处理好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的矛盾,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把加强项目内部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作为工程质量好坏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张宗伟.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J].管理科学,2004,(5):99-100.

[2]刘景江,王勇,许庆瑞.R&D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1):25-30.

篇5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中越来越离不开法律。而法律也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关键部分,如果企业日常管理中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就会受到严重阻碍。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法律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法律知识有助于企业实现规范的内部管理

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出现了新型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也不例外,但要适应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还需要电力企业建立起一套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这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监督机制和竞争机制,因此企业要不断改革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从而确保电力企业能够在新的制度下正常的运行。企业不但可以借助法律知识保障企业以及员工的合法权益,还可以运用法律来规范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行为。

2企业员工掌握法律知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

法律顾问在企业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可以帮助企业提出专业的法律建议,并且监督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过程,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在电力企业中法律顾问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是现实中法律顾问还不能够控制企业的工作的全过程[1]。因此电力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员工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法律知识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企业最常见的培训方式就是统一的大型培训,需要注意的是主管部门的法律知识培训,这样可以保障企业在进行业务决策时更加合法。企业当前最核心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完善企业的监督和竞争机制,因此要求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不断更新管理制度。企业员工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有助于他们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遵守公司法和劳动法,还可以通过法律来保障自身的权益。企业也能有效的完成各项业务操作,尽量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

3法律知识有助于电力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外部环境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一切活动进行的支撑基础,如果没有法律,市场就会出现混乱,甚至会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法律知识来解决,同时法律知识还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或者资源,有助于企业实现自我提升,并实现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国外的很多企业都会提前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然后运用法律来治理企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外汇风险,同时还给企业竖立了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法律是企业用来指导自身工作的重要工具,电力企业要不断加强对用户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督促企业进行合理用电。一旦有相关电力营业出现亏损或者负债运营的情况,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已签订的合同对其进行产权办理,这种抵押合同是合法的[2]。

4法律知识可以保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

法治经济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是我国最基础的民生产业之一,在经济市场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如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和法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些不同的方面也正是通过法律才联系在一起,比如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政府、政府和群众等等。所以面对着政府和群众的双重监督,电力企业更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法制管理,企业通过法律规范了自身的行为,才能更长久稳定的在经济市场中发展,从而也会得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企业的商业风险降低了,就很难出现欠款的现象。而且如果再遇到不及时缴纳电费的用户,电力企业就可以通过法律停止对该用户的通电,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5企业通过构建法律知识体系来加快经济发展

随着宣传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普及和推广,很多基层的供电企业都开始重视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尤其是法律知识。法制教育的不断推进,使电力企业的法制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进展。在企业建构起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不但加强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电力企业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的时候,要注意针对企业全体工作人员,从上到下紧抓建设,把法制教育宣传和科学发展观有效结合在一起。企业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具体的规范细化,并认真整理成一个科学、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进而可以对员工实行更加高效的培训。标准化的培训可以全面推进企业的法制建设,既有助于企业完成各项决策,还可以加快企业的经济发展[4]。法律风险管理战略是国家为电力企业制定的一项战略部署,考虑到电力企业受到资源配置以及管理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才给电力企业详细制订了这项计划[5]。这项重要的部署中主要包括预防企业法律风险额管理措施和企业应急法律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包括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设计和顾问等,工作需要专业的律师参与进来,以保障企业法律制度建设的专业性。一旦遇到重大的经济决策,必须要事先听取法律专家的建议,他们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来论证企业法律程序的规范与否,最后还会帮助企业制定一份书面的法律论证报告,企业以此为依据就可以有效避免法律程序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6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是我国的民生企业,它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建设。法律知识作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正确的运用法律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制定战略决策,运用率武器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从而保障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稳步前进。

作者:王文博 单位:国网临汾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于凤玲.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6):26.

[2]马莉.电力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的经济管理创新[J].企业导报,2013(03):61.

篇6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根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枝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协调发展,实体经济决定了虚拟经济应有的规模,并为其提供基础保障,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因此,虚拟经济不能脱离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实虚经济之间在总量和速度上要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如若偏离程度超出了经济本本身的承受能力,便会有诱发危机的可能。所以,要做到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得实虚经济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处于良性的匹配状态。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处理好三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既要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不能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正视虚拟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合理的发展虚拟经济,利用虚拟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的增长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要防范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诱发危机。

一、实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匹配关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商品经济社会货币收入货币收入首先要转化为利息,而利息催生了信用制度和借贷资本,这种资本即虚拟资本,而虚拟资本的运动产生了虚拟经济,因此可以认为虚拟经济起源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物质基础,虚拟经济则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支持。由于实虚经济的主客地位,导致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如作为虚拟经济某一表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据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行的。另外尽管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与实体经济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是这些衍生工具也是依托于股票等有价证券,因而也是要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虚拟经济发展也会相对迅速,相反如果宏观经济萧条,整体经济态势处于下滑趋势,那么虚拟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也会处于萎缩的局面,导致股价下跌,资本市场低迷。但是同时虚拟经济的高流动性,可是使得大量的闲置资金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聚集起来并流向有需要的地方,从而可以解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问题。另外虚拟经济的发展形式本身可以对实体经济的形式进行揭示并传递,从而可以提高经济的运作效率,而证券、基金等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可以创造出很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虚拟经济的发展慢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那么实体经济便不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支撑自身的继续发展,因此会导致实体经济供血不足。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虚拟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发展规模过度,也会导致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流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会因为资本供给不足而萎缩,同时,过量的资金流入虚拟经济领域将会导致资产价格膨胀,甚至是虚拟经济的泡沫化,从而形成二者之间的不匹配状态。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匹配,则可以优化资源在二者之间的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速资本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得实虚经济相互发展,并且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实虚经济危机产生的传导机制

由于虚拟经济是基于当事人心理预期的定价体系,这会使得虚拟经济在运行中具有正反馈的效应。当股票或者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或下跌,这时人们会产生相应的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心理预期,而由于正反馈效应的存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的程度会因此而得到加强并被放大,这就大大增加了虚拟经济本身的波动性,由此产生了高风险性,并使得虚拟经济的具有了高收益性,加之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所具有的杠杆效应,通过较少的保证金就可以完成多倍的交易,这为投机提供了可能,由于实虚经济中资金所产生的收益的不同,这会吸引大量的资金由实体经济流入虚拟经济,导致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发展相对滞后。随着资金大量流入后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膨胀,偏离实体经济太远,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泡沫,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匹配关系。但是泡沫经济不会长期保持下去,由于实虚经济之间的动态平衡机制,会使得当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旧的均衡便会被打破,实虚经济会重新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匹配状态,这时经济中的泡沫便会破灭,金融系统首当其冲,股票、债券等价格下跌,股市低迷,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进而信用缩减,企业资金供给不足,投资和消费乏力,引起经济增速减缓。而经济增长的衰退,又会使得企业的经营变得雪上加霜,偿还债务困难,银行坏账增加,信用风险加大,实力不强的银行面临破产,整个金融系统陷入瘫痪,资本的周转出现障碍,最终危及爆发。因此,虚拟经济不能脱离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实虚经济之间在总量和速度上要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如若偏离程度超出了经济本本身的承受能力,便会有诱发危机的可能。所以,要做到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得实虚经济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都处于良性的匹配状态。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处理好三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既要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不能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正视虚拟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既要合理的发展虚拟经济,利用虚拟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的增长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要防范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诱发危机。因此,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金融监管体系,既要让虚拟经济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为经济的增长添砖加瓦,又要防止金融工具的过度创新,放大风险。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第1期。

篇7

机关单位与其他企事业单位有所区别,它是为整个社会与整个国家而服务的,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必须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机关岗位,才能切实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所以要将“德字当先”作为机关单位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机关单位人才选拔过程当中,要将对“德”的考核作为评定一个人才实用价值的主要标准,以其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的责任心来窥其潜能。

2.重视人才选拔,及时发现人才。

要想以人才保障我国社会发展,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机关单位就必须要将人才选拔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要能够及时地发现人才,并留住人才。当前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已经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许多企业会不惜千金求得一个人才,所以真正的人才是非常抢手的,如果机关单位不能够将人才及时地挖掘出来,就会错失良才。在机关单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再以传统“论资排辈”的眼光来评价一个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审视方式是过时的、不科学的,可能会使人才流失。

3.拓宽渠道,大范围选拔人才。

机关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拔的时候,要将视野放宽,拓宽渠道,大范围地选拔人才,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机关单位人才选拔模式。比如,可以与高校联合选聘人才,通过校方提供人才的各项专业技能数据资料、思想道德素质材料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对人才进行最全面的分析与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尽早发现人才,避免人才流失。

二、机关单位人才的利用

机关单位发现了人才、留住了人才还没有达到最终目的,如何将人才潜能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利用人才,做到“以用为本”,使之切实服务于人民,推动社会发展,才是“人才强国”的根本目标。

1.完善机关单位用人的牵引机制。

现代科学的理论观点认为,使一个人能够对其自身的行为方式以及发展方向明确,并为某项事业目标的达成而努力奋斗,发挥出其才智,最重要的是通过牵引使其明白国家、社会对他的期望,让他能够感受到自身所在岗位,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是有相应作用的,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针对不同机关单位特征、岗位特征,为各类人才分别制定好个人发展规划。首先是要引导人才对其自身的特长、爱好、素质能力以及价值观点进行客观的认识,并以其主观意愿为主,加以辅导,制定出最符合其个人需要的事业发展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进行当前岗位选择,并制定未来的岗位发展计划,使其能够长远、安心地在机关单位内发展,并在工作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价值。第二,建立业绩、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机关单位近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发展计划进行阶段式、模块式划分,并让不同岗位的人才能够清楚认识到其自身应当承担起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应当采取的积极行动与端正态度,并对其实际的业绩与政绩情况进行考核,引导其发现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三,对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又能够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重视。

2.完善机关单位用人的约束机制。

要确保人才的个人发展目标与机关单位的发展目标以及社会的发展目标相协调,即在人才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能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贡献作用,且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又能使人才得到更好的个人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依附,不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人才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矛盾,便要进行及时的校正与约束,使机关单位人才在实现自身发展、达成自身目标的同时,切实地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比如,可以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经验借鉴,引入KPI指标,即关键绩效指标,使机关单位的发展任务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任务需求可以有效地传递到每一个人才身上,使机关领导以及基层干部都可以受到无依赖性的压力与职责传递,促使他们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力。

篇8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1-0179-02

我国建设事业的高度发展,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建造师和项目经理的要求逐步提升。从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承包以及具体施工角度来看,项目经理是项目建设的直接领导者,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性人物,也是工程能否顺利竣工的关键点之一。而项目中的建造师,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能担负起建造的责任,有专业性的技术能力,且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本文对建造师以及项目经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

1.项目工程中对建造师和项目经理的素质要求

1.1建造师具备超强的专业技能

建造师在工程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将建设目标利用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协调控制,Y合法律法规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等,使各方之间的利益进行均衡,建造师在期间要适时的将各项问题和矛盾进行协商与解决,使不同的项目目标达成一致,并使其能够构成一只力量强大的建设队伍。

1.2项目经理具备超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

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手段是项目工程对项目经理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u-。项目经理属于复合型人才,应具备技术能力与专业管理能力。如果项目经理在专业方面的基本知识不够扎实,技术水平落后,那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便不会快速、高效、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极有可能由于处理不当为工程带来一定的损失。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但可以将项目的工期适当缩短,还能确保好工程的质量,使成本有效的节约。因此,项目经理在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不但要注重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更要注重将自身的专业能力素养进行提升,以便工程得到良好的保障。

2.正确区分建造师与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关系

2.1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位置

项目经理属于岗位职业资质,在工程中担任不同方面的项目负责人,该项资质虽然没有考试,但应具备相关的上岗条件,例如:需要执业资格证书、一定的学历、工作经验、业绩等。项目经理这一职能是企业根据项目建设需要设置,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定与聘用的,属于工程建设中一次性的管理实施人员。多次事实证明,工程的顺利施工以及完工,与项目经理的指挥管理有着直接关系,项目经理是工程的直接管理者,是一项工程项目的灵魂,其关键性、地位与重要性不言而喻。

2.2建造师在工程建设中的位置

建造师属于从业的一项资格,在工程建设方面担负着与技术相关的工作,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全面的保障。在国际上,建造师的资格政策通常对非常大的责任、通用性极强、关乎到安全公共利益的技术工作实施市场准入,应具备非常高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因此,考取该项从业资格,需要参加我国建造师从业资格统一的考试,合格之后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注册,才可自行进行建造相关事宜,依法对法律责任进行承担。

2.3建造师与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关系

建造师与项目经理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定位,但从事的岗位职能皆是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对于建造师与项目经理之间的管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实施建造师从业资格制度是对项目经理进行改革的一项行政审核制度,并不是对项目经理的职位进行撤销。

(2)建造师从业资格是将项目经理的专业性进行提升,完善职能体系,提高职业素养的要求,更是对人才的加快培养,与世界进行接轨的重要策略,而非将项目经理职能进行解除。

(3)对于取得专业性证书的建造师,虽然在专业技能上的能力非常强,但如果管理能力存在不足,便不能担任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一定要具备专业能力强、管理能力出众等各项条件。

3.建造师和项目经理的相关制度建设解析

3.1完善建造师从业资格相关制度

目前,建造师从业资格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将建造师从事的主要职能进行明确与完善。建造师的主要责任应定位在承包方的专业技术从业准证,同建筑师、工程造价师等一样,将数量与工程建造方的等级进行挂钩,即拥有专业建造师的施工单位人数越多,其单位的施工等级也就越高。当然,这是一项需要时间逐渐进行总结打磨的过程,需用较长时间才能够完成。

3.2建造师的能力范围

篇9

一、前言

随着房地产产业对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增强了其产业对经济师的要求,经济师这个职业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中型房地产企业中,工程师、会计师等职位的设置较为普遍,而经济师的设置却相对较少。在一些房地产企业中,对工程会计等职位的开放程度较为普遍,唯独对经济师职位开放程度相对较少。从而反应出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也间接的说明了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房地产经济师的主要任务

进入新世纪,着重抓技术而放松管理,着重生产而轻视经济,这是房地产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严重的影响到地产企业的发展改革创新,妨碍发展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不利于提高房地产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目前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对房地产经纪师的设置问题做了相关的论述。它的职责主要就是在企业管理者的领导下,全面性的负责企业的经济方面的运营管理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经营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违反相关制度造成经济损失的经营事务行为给予有效的制止和纠正。为企业制定适合其本身运作的经营决策,通过组织市场调研对市场做出正确的预测,并且根据相关的资料制定出初步的运营方案。

2、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施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

3、协助企业的管理者制定企业长期的运营计划,并组织实施企业的长期运营计划。

4、研究企业以及下属子公司的运作状况,评价和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的利用状况,提出一系列的增产节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并在获得批准后组织实施。

5、负责策划企业举办的大型经济活动以及业务延伸。

6、负责企业项目的投资,提出所有可行性报告,进行经济风险评估,形式一定的经济监督权,杜绝一些无经济效益的投资活动和计划。

7、负责制定建设项目工程的承包方案,以及与工程预算相关的管理工作,制定项目工程的经营成本控制程序,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8、负责主持企业评审项目年度产业目标完成情况,在没有达到企业制定的指标时,指导有关单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完成各项经营生产。

二、房地产经济师的设置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企业也日益繁荣起来,但它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由于进入房地产企业的门槛比较低,再加上行业发展历史比较短暂,经纪机构之间各自为政,且缺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这一现象促使了房地产经纪师这个职业的诞生。

1、领导者没有认识到经济师的重要性

2、房地产企业内部组织一直不完善

很多的房地产机构人员较少,在机构中又会出现一个人兼职很多职位的状况发生,如:某人即是业务员又是会计,甚至是还兼管着出纳的工作。这样的不完整体系,造成了业务流程的混乱,不能及时有效的对一个项目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同时房地产经济师的设置问题与建议分析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重视。

3、从业人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房地产经济师必须要精通建筑,物业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经验,还要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满足这一条件的经济师并不多见,我国在早些年就开展了经济师资格考试制度,但能弄过经济师考试的人凤毛麟角,在两千零三千年,通过经济师资格认证的人数仅在四千。再加上较多的房地产企业大量的聘用房地产经纪人,极少的去招聘房地产经纪师,这造成了房地产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差的难题。

4、岗位分工不明确

管理工作特别强调的就是职责权限分明,但在开放经济师岗位的企业中,经济师职责不明确,权限失去平衡,有的经济师权限仅在几项业务上,有的是负责房产企业的经济工作,最终也会出现经济师有名无实的现象。

5、缺少利益对碰

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觉得经济师带给公司的利益不大,且分管的权限又有些尴尬,位置仅次于总经理,在进修,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又远远不如会计师和工程师,这也较大了挫伤了经济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房地产经济师的相关建议

1、房地产企业的领导层重视经济师设置

经济师不光要向企业提供变幻万千的市场动态,还要提供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管理的政策变动情况。同时还要通过实践去证明市场动态的准确度和实用性,这些都是非专业人士不能解决的问题。房地产企业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经济师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经济师不仅要向领导提供房地产市场的各种动态、政策变动情况、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等相关决策信息,同时还要通过实践去反复证明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与实用性,这是非专业人员通常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针对具体的相关工作,及时做好总体设想,认真部署,严格检查监督,并予以全面落实。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体系

充分的发挥经济师在企业内的功效,加强经济师与经济师之间的协调联系。所以时刻要充实经济师的力量,如:组织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培训,外出进行学术研究及探讨,使经济师时刻都能跟上企业经济发展的形式与脚步。

3、经济师的个人能力有待加强

经济师所担负的大部分工作通常是涉及面相对比较广,并且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复杂性工作。所以要充实经济师的力量,适当增加专业人员予以辅助,并定期给经济师予以培训、学习及外出从事学术交流及研讨的机会,使其能跟上企业经济形势的发展。

4、经济师的具体定位与科学性搭配分工

经济师发挥的是助手参谋的最用,它是房地产企业战略运营的住谋划着,同时又是决策的直接实施者,任务重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必须要进行一种科学性的搭配经济师和企业人员之间的运作情况。

5、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制度

房地产产业的前期开发项目,是经济师工作的重要对象,同时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方向也是由经济师协调策划的,所以激励制度能有效的调动经济师的积极性,做好多方位的准备,以确保经济项目的责任落实。

6、加强经济师对项目的管理。房地产前期开发项目,是经济师工作管理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每年工作扩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该项目的管理工作,同时房地产开发可变性大,这就要求经济师们做好多项、多方位的准备,建立起相应的项目库,如遇突况,也能够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地产产业逐渐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主要以经营、生产、分配为主,经济师在以上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应对提高对经济师的重视程度.

篇10

    传统媒体是市场营销最有利的工具。人们使用最频繁的四大传统媒体是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面对即将临近的 2 1世纪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科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把人类推向信息时代。信息量的急速膨胀 ,使得营销广告媒体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著名的媒体专家 Nicholas Negroponte认为 ,我们现在处在从模拟到数字媒体的转变中 ,而这种转变将会触发一场质的变革。新媒体 (即国际互联网媒体、联机媒体现在都被人们统称为新媒体 )集报刊、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身 ,汇全球各种媒体信息于一网 ,正在推动和掀起一场以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传播媒体革命 ,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从信息时代这个新视角出发 ,可以看到新媒体对市场营销的影响有弊也有利。

 1 .新媒体改变了市场营销的传播性质

新媒体的出现使企业可以利用新闻信息、企业信息和广告信息 ,但却不能自主地对用户灌输 ,企业组织也无法将大量过滤后的信息再“硬塞”给受众者。因为用户作为“网民”(netizens)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络上接收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对一些信息可以弃之不理 ,也可以自由加以修改 ,提供反馈意见 ,还可以自行制作自己的新闻和针锋相对的广告并输回于网上。因此 ,媒体从可控转向了不可控。在这场变革中 ,人们会在新媒体中自行寻找自己所需 ,并创造自己的媒体。

 2 .新媒体扩大了对商品品牌的宣传

在新媒体环境中 ,每一位品牌迷都可以成为某一商品品牌的宣传者 ,都可通过网络宣扬该品牌的好处 ,并影响其他消费者。现在各企业在做商品广告时 ,一般均采用聘用“大众代言人”(如受资助的体育、文艺明星或各类名人 )的媒体方式 ,这种变化使原来纵向的观念引导过程转变成为横向的观念传播过程 ,这样既增加了品牌的可信度 ,又给整个传播过程带来了一种凯恩乘数效应 (Keynesian multiplier effect) ,使得每个品牌“传播”周期都会给品牌带来更多的商誉。

 3 .新媒体开创了全球商务电子化

随着通信技术 ,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 ,时空的界限被逐渐打破 ,人类生活的地球越来越像“地球村”。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作为知识经济的一大特点 ,以商品、服务、技术和资本日益扩大的跨国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浪潮正汹涌而来。 1 999年 7月2 2日因特网协会年会报告说 ,世界上 2 50个国家中有2 40个提供因特网上网服务 ,约有一亿多人使用因特网 ,2 0 0 0年用户人数将达到 3~ 1 0亿人。当代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极大地改变了商业运行环境 ,在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同时 ,更把全球商业带进“电子商务”时代。 1 997年在电子商务的主渠道因特网上实现的全球贸易金额接近 2 50亿美元。有人估计 ,到 2 0 0 0年 ,电子商务将成为因特网应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成倍地增长 ,将高达 2 50 0亿美元。

一、信息网络时代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的新动向

面对上述新媒体对市场营销的深刻影响 ,尤其是在我国迎接加入 WTO的前夕 ,入关后企业营销将如何运作 ?企业如何融入世界经济贸易的大市场 ?在市场营销网络层的建设上 ,资金的投入、营销人员的素质培养与训练、自主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 ,都向我国企业提出了挑战。

国外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支持下 ,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日益深入 ,信息及经济域日益扩大 ,并形成了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加快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促进现代化进程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国外的企业界 ,Internet技术 (即全球互联网络 )在市场营销领域应用极为普及。建构在大量信息基础之上的营销机构 ,使得许多本来技术装备领先的企业如虎添翼。据美国 1 998年的一项研究调查发现 :已有上千家与旅游经营有关的企业使用 Internet网和世界广域网(www,World Wide Web) ,并将其作为有效的管理和营销工具。日本 NEC公司的销售部人员也因使用便携式计算机进行联络 ,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深有感触 :使用新的营销方式 ,减少了奔波 ,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也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地把握销售势态 ,快速做出决策。

进入 90年代 ,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这个历史潮流的象征。在这个大趋势下 ,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或信息社会、国家信息化 )计划 ,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国据因特网络信息中心统计 ,1 996年底因特网上用户有 1 0万 ,到 1 998年 6月 ,上网计算机为 54. 2万台 ,用户数达 1 1 7. 5万 ,网民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增加了 1 0倍 ,因特网在国内各个领域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贡献 ,不是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对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 ,而是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 ,加快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得到提高。政府规划并引导适合市场机制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建设 ,主要一是连接销售、金融机构、生产企业、物流和运输业的高性能流通信息网络 ;二是建设高质量的行业供求信息网络 ,并通过先进的网络系统使每一个生产和流通企业都能得到这些信息。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市场营销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从无到有 ,从传统的营销观念到现代的营销理念 ;从单项营销策略、谋划研究到营销战略决策的整合 ,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 :其一 ,目前我国经济信息网、深圳金网等都已开通 ,但网络研究人员仍很难找到与企业的接口 ,主要原因是企业使用极少 ,许多科研成果由于没有上网而被束之高阁 ;其二 ,信息网络在企业得不到实际应用部门的积极响应 ,利用率极低 ,致使网上信息容量得不到扩充 ;其三 ,现有信息不能发挥对企业的支持效应 ;其四 ,营销队伍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造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一 ,企业领导层和决策者的观念或信息技术素养不足 ,他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我

们与发达国家企业的距离在加大 ,不是由于我们产品的落后 ,而是由于我们市场营销手段落后及获取信息和反馈信息的渠道不畅。当务之急是必须唤起领导层和决策者的信息觉悟 ,增强其紧迫感 ,以积极推进信息新技术建设。

第二 ,企业的营销管理人才缺乏 ,素质不高。

企业缺乏现代的技术装备 ,市场营销人员缺乏现代的营销技能和手段 ,他们虽然具有吃苦精神和一定的推销经历 ,为企业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 ,但面对信息万变的市场就显得软弱无力了。因此 ,加强企业营销管理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应充实营销管理队伍中的技术力量 ,尤其是高级营销管理人员中的技术力量 ;另一方面应对现有营销管理人员加强技术培训 ,把“终身培训”列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第三 ,企业用于信息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企业中用于信息开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信息部门往往规模很小 ,投资很少 ,信息化成效不高。必须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落后的营销模式和手段 ,就必须逐步加大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这是企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三、利用高新技术 ,提高我国市场营销管理水平的对策

市场营销是顾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顾客通过市场营销来评价企业 ,市场营销对于企业的成功具有巨大的作用。现代新媒体对企业市场营销来说有弊有利 ,精明的市场营销人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 ,并在跨世纪之交研究和利用高新技术 ,扩大视野 ,分析环境 ,抓住机遇 ,开拓市场。

 (一 )加强企业市场营销的信息网络基础工作和设施建设

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落后的营销模式和手段 ,就必须让企业高层领导者提高信息意识 ,并以加强企业市场营销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加强营销机构、营销网络、营销队伍等基础建设。从近期看 ,配置各种设备 ,投资会明显增加 ,但从创造企业效率、效能和成本优势的长远利益来看 ,投资肯定会取得更大的回报。

 (二 )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 ,实现市场营销决策整合

面对全球经济、市场日趋国际化的竞争格局 ,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应尽快而有效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企业市场营销体系要不断发展完善 ,制定出适合新形势发展的营销战略。通过连锁经营、专卖经营、总经销、总等营销形式 ,形成功能完备的营销网络体系。新时代的营销必须是整合的、系统的管理 ,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 ,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 ,将企业的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个方面的策略进行最佳组合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和以市场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大、中企业要设立市场研究开发部门 ,发挥其决策支持、营销策划和市场信息中心的作用 ,促进企业营销总体战略的策划和实施。有效地组织是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 ,决策组织的整合化是有效组织的基本内容。企业应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 ,合理安排开发新产品 ,发挥协同作战的综合作用。这就要求市场营销要制定新产品为主的策略 ,加上强有力的电子媒体网络的推广组合 ,抢先导入市场 ,使企业更有效地开拓海外市场 ,不断寻找新的全球合作伙伴。

 (三 )建立现代高科技和高素质营销队伍

新时代需要具有现代营销素质的人才、现代的技术装备和现代的营销技能和手段。企业应不断地增强营销人员的信息意识 ,同时不断充实高层次的技术力量 ,并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 ,使每个营销人员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 ,在接收顾客信息的过程中 ,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给顾客最新的产品信息 ,并不断为顾客勾画新的蓝图 ,提高营销活动的效能。

 (四 )采用高新技术 ,实施信息网络营销

信息网络营销与传统有形市场有很多不同。交易的内容由信息流取代物流、货币流 :交易的场景由电子屏幕取代面对面交流 ;交易的基础设施由电脑、网络通讯技术取代了实际场景 ;在信息化的空间 ,消费者了解产品、购买和发货的方式也改变了。造成影响市场营销效果的因素增多 ,信息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三大重要“战略资源”。市场营销赖以生存的法宝是 :

 1、迅速获取市场信息 ,并迅速作出决策 ;

 2、善于适应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的变化 ,灵活地调整内部可控因素 ;

 3、将时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随时调整适销对路的营销计划。

因此 ,利用高新技术可以不断加大市场预测、市场研究与经济评估力度 ,不断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逐步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五 )利用信息反馈 ,实施动态的营销管理

高新技术的发展 ,使营销者获取各种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的渠道更便利和快捷。所以 ,企业可根据需要和可能 ,分析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 ,决定自己的产落后。品结构、性能和价格 ,自由选择广告宣传手段。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要从发出信号开始 ,在及时与主动上实施创新。从信息流动的观点看 ,顾客永远是信息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首先应根据顾客的需求信息 ,分析监测 ,及时把握市场趋势和需求特点 ,进行生产加工 ,厂家再将产品信息传播给顾客 ,获取顾客对产品是否满意的反馈信息 ,以有效实施动态的营销管理。

 (六 )依托信息网络不断获取竞争对手信息 ,确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

竞争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应树立明确的竞争观念 ,敢于和善于参与竞争 ,并争取在竞争中夺取胜利。过去 ,我们把品牌看作是商标 ,考虑的是知识产权问题 ;今后我们应把品牌看作是企业的知名度 ,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的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象征。因此 ,企业在竞争中要注意利用高新技术为自己定位。随着 IT的应用和普及 ,企业的市场决策功能 ,确切地说是营销功能越来越被推向竞争的最前沿 ,成为企业间角逐的热点。企业的竞争优势将集中体现在对市场的准确和快速的反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