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2 10:23: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国内经济走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引言
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国内外经济走势急速变化的形势下,我国石油市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石油市场供求关系所出现的各种变化。因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干扰,使得国内一些石油化工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需求骤减或者价格降低等,这也使得我国石油石化市场以及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不管是对于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今后战略决策还是生产经营管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石油石化行业的分析
因世界经济实际增长速度的放缓,特别是高油耗产业增长速度的放缓,使得国内在石油消费上,出现了一种增速回落现象。基于国内石油以及化学工业相关部门的研究与统计发现,相对于之前而言,近几年,由煤油、汽油以及柴油所构成的各种成品油,其增长速度,大约放缓了有0.3个百分点。从整体上来看,在2009年之前,石油消费的增长除了上述这些内容外,同时还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呈一种逐季放缓的趋势,且相对于表现消费的增长速度而言,石油的实际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二为国内GDP、多数高耗能产品的产量、工业增加值、多数运输指标的增长速度以及重工业增加值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呈回落趋势,相对于之前而言,石油实际消费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表现消费的增长速度与实际消费的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2008年我国石油表现消费呈库存的形式,且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严重。
三、国内经济走势分析
就目前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因全球金融危机还未见底,使得国内经济在运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也逐步增多,且经济下行风险也逐渐增多。然而随着国内各种宏观政策的实施与调控,即保增长、调结构以及扩内需,国内经济截至目前为止,一直保持着一种较快速度的增长。
第一,尽管有很多国家以及政府联手干预全球经济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下滑的干扰以及影响使得国际之间的竞争也变得尤为激烈,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的威胁也逐渐增大尽管贸易顺差仍旧持续增长但是其增长的速度却有所下降。
第二,消费增长速度的放缓且投资增长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纵观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石油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呈一种不相称的局面导致我国石油经济呈着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为传统老旧的思想,过于注重生产而忽略了市场;二为过于看重经济发展的短平快;三为政府的管制不够合理且行业的垄断,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历史数据信息与资料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消费增长与消费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显著的滞后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经济增长开始减慢之前,我国消费增长的速度必定会出现一种回落现象。若在扩大投资政策力度上较低,或者政府的投资增长速度不可有效弥补或者解决社会投资所存在的不足,则相应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速度也就可能会下降。
第三,因受到经济发展下行惯性以及宏观政策所具时滞性的影响,相对于之前而言,国内经济增长的速度在2009年呈下降趋势。而随着各项积极财政政策以及较为宽松且合理的货币政策的实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出现反弹,关于这种反弹是否能够持续下去,主要取决于消费增长速度以及社会投资是否能够续接,若可续接,则在今后几年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明显加快。
四、国内经济走势对于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一)石油供求关系的变化
在国内石油供求矛盾中,石油消费为主要内容,影响其增长速度的因素主要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石油消耗的实际变动水平,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因素。假设某年国内生产总值石油消耗水平未出现变化,则在下一年,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也会同步下降。
第一,石油消耗水平持续降低。这种降低最先表现在石化行业的放缓上,在国内众多石油消耗行业中,石油行业作为其中的一个,从国内化学工业机构的统计资料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国内石化行业的总产值增长幅度并不是很大,且大中城市中化工产品的价格也会持续降低,国内家电、房地产、纺织以及汽车等关于石化方面的产业,其增长速度的回落也较为显著。此外,在石油消费增长上也出现了相应的积极因素,即石油石化行业所涉及到的领域也逐步拓宽,国内对于炼油产品也越来越重视。鉴于此,为进一步促进石油石化行业今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国内外较为稀缺资源的收购,应予以大力支持,同时推动高端化学品、炼油以及农用化工等一系列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此带动石油石化的消费。
第二,供求关系的转变。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可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已经从买方市场逐渐转变成为了买方市场,且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经济下行以及增长速度减缓的影响下,行业格局也将会被重新调整。
(二)油价的变化
首先表现为明确国际油价相关因素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使得全球范围内石油的实际需求量也逐步下降,导致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国际石油市场投资力量被弱化。第二,石油需求降低,投机因素发生变化。
其次表现为国际石油价呈一种低位徘徊的趋势,通过国内外各机构预测结果以及信息资料来看,若全球经济仍旧保持之前这种发展趋势且国内所制定的这些救市措施达不到理想效果,则在未来,国际油价将会处于一种低价格的徘徊状态中。此外,基于中长期石油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当世界经济已摆脱困境且步入到复苏轨道以后,石油的需求就会快速地反弹,且因低油价所造成的各种问题也会再次加剧石油供需矛盾,最终使国际油价回至高位状态中。
就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来看,主要呈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尽管当前国内关于新成品油定价已制定了相应的机制且该机制也便于炼油盈利,然而事实上,炼油企业利润的增长也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加上国内外油价降下降都属于一种短暂性现象。在这种形势下,为推动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国内石油企业应加强成本的管控,减少投资的成本,抓住主要营运的业务,加强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储备建设,加大设备更新以及技术改造的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反应效率,继而更好地适应国际石油石化市场。
参考文献:
[1]门天琦,冯胜刚.服务转型发展 振兴古城经济――中石化山西大同石油分公司优质服务纪实[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0(12).
[2]金三林.2009年我国经济走势及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9(02).
[3]覃伟中,张彩丽,曲岩松等.2008年世界和中国石化工业综述[J].国际石油经济,2009(05).
[4]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1~5月份经济运行分析[J].河北化工,2010(07).
1.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在世界范围的涌动日益广泛,已不可逆转。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也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这种高度流动性。
2.高度的渗透性和高度的互补性。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等将迅速向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渗透,资本、知识、资源等也将在全球市场流动并趋向合理配置。这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本、知识、资源等上的互补,从而有助于全球化问题的缓解以及全球性行动的协调,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3.高度的集约性和高度的垄断性。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上。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几乎涉及世界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而且大约控制了世界上80%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70%的国际直接投资,60%的世界贸易。
4.高度的依赖性和高度的异步性。这主要体现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发达国家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可以有选择地输出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设备,甚至直接将物质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强化其对输出资本的控制,从而形成不对称的依赖性。
5.高度的风险性。这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管理的快速流动和思想、文化的渗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程度不一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政治安全等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的经济开放战略是成功的。可是鉴于全球化经济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风险与动荡,为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目标,中国政府采取如下几策略:
1.立足国本,面向世界:进一步树立全球意识,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努力地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努力推进建立公正、合理、持续发展国际经济新秩序。
2.营造经济发展良好的周边环境,加快实施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倡导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结构合理,基础稳健国民经济,并操持足够的即期支付能力。对内,即设计稳健的产业结构,清除经济泡沫,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外,即合理利用外资,控制债务规模,保持国际收支的长期平衡和足够的即期支付能力。倡导世界各国提高国际资金流动的透明度,建议各国货币当局彼此间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监管信息系统。
3.坚持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大力推进政治、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的,经济越是成熟,政府干预就应当适时收回,让市场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断加大制度建设方面调整和改革力度,促使政府的角度由直接引导改变为间接诱导型转化。不断完善政府主导机制的前提下,加速各种形式市场机制、制度工具的培育工作,特别是要健全各种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职能并规范其运行。加强民主监管机制,防止和克服出现官商不分和政治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公平。大力搞好经济建设,提高物质文明的程度,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的步伐,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循序渐进地扩大对外开放,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迅速发展自己的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争得更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要注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作用,规避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当前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年代,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远去,因此只有增加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大力培养科技人才,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吸收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发扬光大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布局日益集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日趋深入。信息产业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日益成为推动行业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4%,其中有11家企业比例已超过6%,海尔、华为等研发投均超过50亿元。九个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实现收入超过3万亿元,成为引领产业增长的重要地区,并发挥重要的带动示范效应。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别在通信、计算机、家电、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等专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合计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4以上。
3.产业优势逐渐突出:如能源消耗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化程度较高,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竞争优势突出。而从能源产品看,电力、原煤、燃料油、柴油占据前四位,分别占全行业能源消耗量的49%、15%、11%、10%。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人,比上年增长7000万人以上;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9.7台/百户,彩电拥有量超过151台/百户,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5%和5%。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电子政务投入占电信建设投入的比重为12%。企业电子商务不断推进,电子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销售额占营业额的比重达40%。
另外,电子产品价格不断下降,2007年,我国主要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为85.2,降幅较上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比全国CPI低19.6个百分点。其中微型计算机价格指数为85,笔记本价格指数80,液晶电视机价格指数78,CRT电视机价格指数为95,手机价格指数85,数码相机80,激光视盘机价格指数96.5,音响价格指数98.5。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下降平抑了物价上涨的趋势,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1.产业化链条不完善,没有低成本的配套能力。在研究、开发、产业化等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中,产业化既是创新的目的,又是整个创新链的归宿。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电子信息产业也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链形态,包括基础材料、电子元器件、核心部件、生产线以及规模产能配套条件等在内的完整形态。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上述各环节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动与合力,导致技术发明人、投资人和政府部门出现产业投资不到位、政策不落实、专利实施少、生产规模小的现象。特别是在专用设备、装备、材料、测试仪器仪表等基础环节薄弱,更是影响产业化持久发展的基础。
2.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过度依赖外资企业。我国信息产业在充分利用外资的同时,没有迅速提高自主核心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某些关键环节非常薄弱。尤其是微电子、光电子、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整机产品所需的关键集成电路和重要材料基本依赖进口。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商手中的后果之一,就是产业发展对外依存度高,对内带动不够,缺乏主动权。
3.投资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将影响投资的增长。目前,国家在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同时在土地供应上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工业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因此产业投资增速受此影响可能有所减缓。但是,如果能争取国家在投资上对信息产业予以倾斜,并引导地方将信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升级的突破口,调控措施对产业投资的冲击将有所弱化。
另一方面,加工生产的成本比较优势弱化,将进一步导致外资转移的扩大。目前,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调整,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加快、两税并轨正式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生效等,国内生产制造的成本逐步上升,原有比较优势有所弱化。2008年外资企业开始将部分投资外移转向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这种现象可能有扩大的趋向。相比而言,对外投资前景看好。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趋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4.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格局。从往年看,三资企业一直是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但2007年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三资企业。从规模看,三资企业仍占较大份额,比重达到78%,但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内资企业,其收入和增加值增速均为19%,分别比内资企业(24%、25%)低了5和6个百分点。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2%,税金增长23%,分别比三资企业(15%、8%)高了27和15个百分点。从出口看,内资企业增长35%,比三资企业(25%)高了10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38%,比三资企业(21%)高了17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增速仅为7%。从创新看,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6%,比三资企业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
5.技术升级带来的结构和市场变化十分突出。2007年信息技术转型对产业和市场结构影响特别明显。一方面,基础行业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整机更换效应尤为明显,高低端市场呈现不同的格局。由于结构升级,主要产品增幅同比均有所下降,但高端产品增长很快。
三、全球化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产业链分工和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跨国公司日益专注核心技术和业务,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趋深入。首先是制造环节代工化。以台湾地区企业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优势,不断介入整机制造领域,在产业发展中占据强势地位,甚至出现产品制造通吃的苗头,使产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调整变化。其次是非核心业务外包化。近年来,印度、爱尔兰经济取得快速发展,正是大力发展面向欧美跨国公司的信息服务外包业务所致。第三是业务外包的整合化。由于国内企业的业务相对单一,在产业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面临产业链的发展变化,亟需加强资源整合,才能适应更高层次的竞争。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从产业链条入手,避免产业化过程中的单点突进。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创新的终端是市场的回报,加强官、产、学、研、商的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的主要模式之一。在产业化的具体实施中,要加强上下游的产业配套与衔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将政府支持、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建立标准、组织生产和工程化建设以及市场拓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支持和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化发展。此外,在产业化的链式突破过程中,短期内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产业化,是不现实的,应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产业化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以提高自主创新产业化的起点。而且,要利用在集成创新中积累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快速内化到自主创新的体系中,为今后的技术跨越进行储备。
2.伴随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产品更新加快,部分产品售后服务(如平板电视机等)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的问题日益突出,基础产品标准不统一也对市场规范和环境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形势日益严峻,由于国内法制建设并未健全,导致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其三是代工业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许多无品牌但功能齐全的电子产品,对企业营销思路和行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另外,随着产业融合趋势加快,大型运营商和渠道商不断介入制造业,基于增值服务的产品定制步伐加快,渠道商开始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都使国内品牌企业面临与市场关系割裂的格局。
[3]刘雪.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中国原油期即将“破茧而出”[EB/OL]. ,2015-02-23.
现在的情形是:中国丝毫改变不了对国际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地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果再度出现上涨,中国CPI必然呈现巨大压力。另外,国内经济“断崖式疲弱”已经发生了,政府托住经济已成当务之急。所以,未来指望国内经济继续疲弱压低CPI的企图显然不切实际。
我的判断是:过去10年,中国物价走势主要因素不在国内,而未来将更不取决于国内因素。
比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唯一出现的一次经济过热——2003年至2007年,不是中国主动性经济活力所致,而是欧美公众在长时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在房地产金融创新的诱惑下,以空前胆量大规模透支消费引发的。他们的透支消费,变成了中国超常增长外需,从而导致中国经济过热——为满足出口需求,国内大量投资。
说这件事是想告诉大家,中国“入世”之后,中国政府对物价的实际控制能力已经被大幅削弱。尤其是在“中低端消费品加工厂”地位短时期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中国CPI将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严重干扰。这一点,中国的中央银行必须看清楚,否则货币政策就会出大错,就会出现物价管不住,却把经济推向深渊的“滞胀”境地。
现实让人担忧:中国进入“低价格时代”?根本不存在。因为,欧美债务已经积累到完全不可持续的状态了,大量投放货币,迫使债务货币化,早已变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背景之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怎么会呈现总体下跌走势?
无论国际社会如何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只会出现调整式的下跌,而不会发生趋势性的改变。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G20将专门研究粮食价格如何控制的问题,但价格会因此而下跌?市场告诉我们,没有。而且从现在的情况看,美国并不希望粮价下跌,奥巴马甚至专门拨付1.5亿美元财政资金,要求有关方面“趁着粮价还低,尽快购买粮食、猪肉等商品”。
奥巴马说“粮价还低”是什么含义?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肉、禽、蛋、奶等食品价格连续4周上涨。这势必对CPI走势构成影响。
现在的情形是:中国丝毫改变不了对国际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地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果再度出现上涨,中国CPI必然呈现巨大压力。另外,国内经济“断崖式疲弱”已经发生了,政府托住经济已成当务之急。所以,未来指望国内经济继续疲弱压低CPI的企图显然不切实际。
我的判断是:过去10年,中国物价走势主要因素不在国内,而未来将更不取决于国内因素。
比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唯一出现的一次经济过热——2003年至2007年,不是中国主动性经济活力所致,而是欧美公众在长时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在房地产金融创新的诱惑下,以空前胆量大规模透支消费引发的。他们的透支消费,变成了中国超常增长外需,从而导致中国经济过热——为满足出口需求,国内大量投资。
说这件事是想告诉大家,中国“入世”之后,中国政府对物价的实际控制能力已经被大幅削弱。尤其是在“中低端消费品加工厂”地位短时期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中国CPI将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严重干扰。这一点,中国的中央银行必须看清楚,否则货币政策就会出大错,就会出现物价管不住,却把经济推向深渊的“滞胀”境地。
现实让人担忧:中国进入“低价格时代”?根本不存在。因为,欧美债务已经积累到完全不可持续的状态了,大量投放货币,迫使债务货币化,早已变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此背景之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怎么会呈现总体下跌走势?
无论国际社会如何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只会出现调整式的下跌,而不会发生趋势性的改变。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G20将专门研究粮食价格如何控制的问题,但价格会因此而下跌?市场告诉我们,没有。而且从现在的情况看,美国并不希望粮价下跌,奥巴马甚至专门拨付1.5亿美元财政资金,要求有关方面“趁着粮价还低,尽快购买粮食、猪肉等商品”。
奥巴马说“粮价还低”是什么含义?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肉、禽、蛋、奶等食品价格连续4周上涨。这势必对CPI走势构成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离不开“联动、合作、共赢”的理念,这也是本届论坛中与会者所关注的重点。现将论坛上的精彩发言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近期,国内主流旅游研究机构和研究专家在预测我国旅游经济走势时认为,“2001年大起,2008年大落,2009年大-调,2010年大进”,“2009年将是旅游需求的恢复与振兴之年”。
本人认为面对我国旅游经济未来之走势,应该持审慎乐观之态度,谋长期应对之策略。当前市场呈现的诸多数据表明,中国旅游市场今后走势大致是今年继续下滑,未来两三年调整、转型,未来三、五年方有可能步入上升期。
世界旅游市场走势:继续5滑。未见谷底。更难测复苏
今后几年世界旅游经济走势取决于两个因素,人祸(全球经济危机)与天灾(全球甲流)。
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与1998年金融危机比较中,可以看出1998年的金融危机一是局部性,仅在亚洲,主要是东南亚;二是短暂性,1997~1999年。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世界旅游业迅速回暖,2000年世界入境游客增长率达7.4%。2008年由美国肇祸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是全球性,二是实体性(由虚拟的金融危机转为产业实体经济危机),三是持续性,2008年爆发,至今未见谷底。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是主导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的结构性危机,其调整、转型、升级,不是几个大国首脑开几次会能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期才能化解。
从2008年甲型H1N1流感与2003年SARS比较中,可以看出,2D03年的SARS一是短暂性,发生于该年初,止于该年7月,来得猛、退得快;二是局部性,主要爆发地在亚洲华人为主地区。此次甲型H1N1流感,一是全球性,二是渐发性,三是持续性。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甲型H1N1流感病例,7月13日为9.45万例。7月24增加到13.5万人,8月6日为17.7万人,可谓与日俱增。2009年6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将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从5级升为6级,同时,它继续建议暂不要限制旅行,不要关闭边界。可以想见,一旦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限制旅行、关闭边界,对世界旅游将是灾难性的打击。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4月份全球国际旅游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该机构调整了今年全年预期,预计2009年全球国际旅游幅度在6%至4%之间。12004至2007年间,国际旅游业曾以平均每年7%的速度增长,远高于4%的长期均值。因此,可以预见,国际旅游将进入一个较长的衰退期,尔后是一个缓慢的复苏期,然后才是振兴期。
今年我国旅游市场态势:“一降、一平、一增”
根据国家旅游局与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和农村司联合开展的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季度抽样调查结果,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保持增势,但人均旅游花费有所下降。国内旅游10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54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4979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2个百分点。可见,旅游人次虽同比增长,但旅游收入增幅低于人次增幅,2008年人均消费511元,今年上半年人均消费477.9元,人均消费下降6.5%,表明旅游经济效益下滑。
与此同时,入境旅游6206万人次,同比下降4.4%。其中外国人1021万人次。同比下降19.3%。今年上半年,全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82亿美元,同比下降12 3%。入境旅游人次及外汇收入同比下降幅度均比2008年高得多,2008年人均消费314.1元,今年上半年人均消费293.2元,人均消费6.7%下降,也表明旅游经济效益下滑。
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2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1%,较2008年同比增长的11.9%。减少近11个百分点。
本人预测,今年下半年国内旅游人次同比保持平稳增长,但环比增幅下降、人均消费下降,经济效益下滑,入境旅游继续、大幅下降;出境旅游同比持平,全年可能呈“一大降(入境)、~持平(出境)、一缓增(国内)”的态势。
中国旅游市场今后走势:2009年继续下滑,未来两三年调整、转型,未来三、五年方有可能步入上升期。
今后几年中国旅游经济走势取决于全球经济危机、甲流与我国经济形势。入境游主要取决于全球经济走势,但近来美国个人储蓄率有所上升,欧盟一些国家也出现类似征兆,表明发达国家对现行消费模式的调整,可能影响全球贸易规模扩大,更使入境市场萎缩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出境游主要取决于全球甲流与国内经济形势,因担心甲流而暂缓报名或取消出境游的不在少数。国内游主要取决于我国经济形势,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最近数据称,二季度城镇居民收入感受下降,当季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8.6%,比一季度大幅下降19.9个百分点,是199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
当前的我国经济困难(包括旅游经济),国际金融危机是外因,而内因在于30年延续的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出口、投资、国内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的经济结构与速度型、规模型、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即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困难也会到来,只是时间不是那么早、程度不是那么重。
目前,出口这匹“马”继续疲弱。投资这匹“马”主要靠政府投入而仍缺乏民资投入。人们津津乐道的“4万亿元”的投入是“兴奋剂”,而不是“强心针”,其中虽不乏有长效投资,但更多的是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的投资、少持续发展能力的短视投资,可能隐伏着更大的结构性风险。
国内消费这匹“马”依然乏力,根本原因是30年积累下来的“国富、民穷”、“少数人暴富、多数人康饱”的国民财富结构性失衡造成的。“金字塔”型的社会阶层结构向“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转型路艰道远,新一轮的改革将会遇到既得利益的杈贵群体的顽强抵制。民众消费能力不是用政府呼吁花钱、商家忙乎打折能“刺激”起来的。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本次会议详细描述了“新常态”下国内经济的总体特征,确定了宏观政策取向,并对2015年的经济工作做了新的部署。结合本次会议对2015年经济工作的调整和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本人对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以下预测。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预测
预计2015年实际GDP增速降至7.1%。2014年全年实际GDP增长了7.4%,预计2015年我国全年实际GDP将增长7.1个百分点,同比降低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相较2014年将减速2.7个百分点;进口增速由2014年的1.9%上升至2015年的5.1%,出口增长将从2014年6.1%上升为6.9%;
影响我国2015宏观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2014年房地产销售疲软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减速,给经济增长产生下行压力,进而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继续减速,并连带相关行业增长放缓;二是随着国际经济的慢慢复苏使我国对外贸易加快增长。伴随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投资等短期因素对经济的持续拉动,政府简政放权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都将带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投资热情。2015年GDP增速将继续放缓,我国也正在经历着经济增长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经济政策消化期。三是我们也将面临着不良资产的持续上升、杠杆率过高、制造业企业利润持续下滑等周期压力。因此我们推测,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受投资增速放缓影响,房地产相关行业增长速度也将有所放缓。
二、预计居民就业将保持稳定
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从高速增长趋于中高速增长,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正由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转型的过程,国家提倡打造一个全新的服务型社会。众所周知,服务业需要更大的劳动就业人员,也将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吸纳就业的人群数量将提高,体现了新时代的经济新常态。经济的新常态发展也会使城镇就业保持稳定,近五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减缓了2个百分点,但受益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转型,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42%上升到46%,增加了4个百分点,每年就业人员人数基本保持稳定。
我们预计,在当前各产业劳动密集程度和经济体制结构下,在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提高1个百分点,在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将与2014年持平。此外,我国未来几年的生育率与人口数据结构数据表明,未来几年内我国劳动人口平均年龄下降趋势保持不变。由此我们预测,在城镇化速度以及劳动密集型程度不变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保持7.1个百分点的增速意味着2015年的城镇失业率不会造成明显的恶化。
三、经济结构将继续改善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但随着经济政策的有力支持,市场资源配置的逐渐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整个市场经济结构将在多方面得到调整和改善,未来国内经济增长将可持续性的提高。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到,“为努力保持经济增长稳定,重点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职称作用。
从国内需求角度来看,影响实际GDP的因素有三方面,分别是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其中最终消费比重最大约占50.9%。同比2014年估计值平均提高在1到2个百分点,这表明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预计我国未来需求结构有望继续得到改善。
中央经济工作会对经济结构的有力政策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采取一些列有利政策力推减少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营改增等改革措施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市场活力,促进良性竞争。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发展,同时促进新兴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有助于优化市场结构。三是逐渐放缓商品房住宅开发和低端制造业的投资速度,但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产业、棚户区改造将继续给予大力的支持,大力发展民生领域和绿色产业投资,有助于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
四、物价走势预测
通过上半年CPI走势情况来看,未来2015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将会持续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居民消费指数涨幅2.0%,今年将同比持平。并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但受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不会导致通货紧缩。在目前经济转型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消费刺激商品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目前来看,2015年物价走势将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综观整体物价走势,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还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
一食品价格涨幅。2000年至2014年这四年中,我国食品价格也再不断的增长,食品价格的浮动平均增长为4.5%。2014年全年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4%,增速仅为3.1%。此前国内实行政府干预的农产品主要有玉米、大豆、棉花、小麦,大豆和棉花已经实行改价,而其他几个作为主粮,其改价后影响较大,短期内不会轻易启动。但从国家提倡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要求来看,我国农产品价格还会有些波动,而从加大供给面对价格的长期反应来看,我国农产品价格有增长的趋势。判断食品价格的涨幅也要根据天气状况、粮食收成、石油价格、国际食品价格的走势决定,因此预期15年我国的食品价格涨幅应该保持相对平稳。
二是产品缺口。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产品缺口的恶化和改善没有明显变化,对于PPI的影响也没有较大变化。
三是国际大宗物资商品价格。国际大宗物资商品的价格将影响国内物价的走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金融机构的最新预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受国际金融下行趋势,2015年我国进出口价格也将面临下滑,随着经济回暖,逐渐减少差距。
五、进出口预测
按照海关最新统计数据,出口贸易的名义值增长6.9%,经常项目顺差与GDP的比值为2.4%,增幅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中,国内进口额增长5.1%,比2014年增加3.2个百分点。
造成进出口变化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第一,市场容量和外部环境。由于发达经济国市场经济逐渐回暖,将改善我国进出口的外部环境,但新型经济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显现,也从另一方面抑制我国出口的发展。第二,投资增速对进出口的影响。虽然从数据来看我国投资增速有所下降,大宗物品价格趋势也有答复下降,但相较来说降幅较为平缓,名义进口增速也将趋于正常。
进出口的基准预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风险也是不可预估的,假设国外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我们的基准预期,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现阶段的出口现状;如果国外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我们远侧基准预测,带来的下行风险包括地缘政治等导致国际经济情况明显恶化、实际汇率升值等。
六、房地产行业的情景分析
固定产投资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固定资产投资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房地产业投资又被看作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制造业组成固定产投资,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全部固定产投资的20%。2013年以前的五年中,房地产增速平均保持在16以上;2014年,受房地产调控收紧和房地产下行压力影响,销售量持续下降导致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直接拉低了固定产增速,拖累了经济增长。
随着货币政策的松弛,城镇化基础建设、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城镇生活生产环境不断改善,将进一步降低房地产商的压力下降,提高房屋销售交易量,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仍对未来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面对未来中期乃至长期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第一企业要坚持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布局多元化、管理多元化、产品多元化,不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多元化来规避风险。第二是要坚持创新,只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够抓住机遇,抢占市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以来,投资者信心指数虽有小幅波动,但始终处于高位,投资者信心指数自去年6月份起已连续11个月处于乐观区间。子指数方面,国内经济基本面、国内经济政策指数较上月分别下降了6.3和5.3,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指数下降4.3;大盘乐观和大盘抗跌指数分别下降8.7和4.4,大盘反弹指数微升0.1,与上月基本持平,买入指数环比降幅较大,较上月下降10.1;股票估值指数本月微降0.1,值得注意的是,股票估值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小幅下降,在大盘强势震荡向上过程中,投资者对于股票估值水平越发谨慎。
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保持乐观,对国内经济政策有利于股市的信心依然较强报告显示,4月份国内经济基本面指数(DEFI)达到70.4,较3月份下降6.3。其中,有47.3%的投资者认为国内经济基本面对未来三个月的股市会产生有利影响,9.9%的投资者认为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54.8%的投资者认为国内经济政策对未来三个月的股市会产生有利影响,29.1%的投资者认为影响不大。
分析人士表示, 4月份改革政策红利继续释放,在流动性维持相对宽裕的背景下,融资余额、证券客户结算资金及新增开户数持续增长,反映出新一轮大规模增量资金积极入市。虽然A股市场未来有望进一步攀升,但也不能忽视一季度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数据偏弱对于市场未来走势的影响,市场阶段性调整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投资者应保持谨慎。
其次,欧洲推出欧版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中国、日本等经济大国货币政策有望逐步向宽松转向的预期,未来都有望刺激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
最后从历史看厄尔尼诺对大宗商品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今年发生厄尔尼诺的概率较大。从过往记录看,厄尔尼诺对镍影响较大,最有涨价潜力,这是因为厄尔尼诺通常会使全球最大镍产国印度尼西亚干旱,而印尼的采矿设备依赖水电。除了镍,看好的还有铜,因为厄尔尼诺期间全球最大铜产国智利和秘鲁会大量降雨,遭遇洪水的矿区会减产。部分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也将带动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伊拉克的紧张局势对石油和黄金也构成支持。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西部矿业、天赐材料、西部矿业、盛达矿业、中金岭南和新华龙。
中小板次新股天赐材料是国内个人护理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领先企业,同时具备新能源汽车和有色概念,又有高送转可能,由于盘子小,前期调整充分,有望第二波上涨,可重点关注。
西部矿业作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为主的大型多金属矿业公司,是我国第二大铅精矿生产商、第四大锌精矿生产商和第七大铜精矿生产商,对金属价格较为敏感,业绩弹性大。二级市场该股逐步盘出底部,温和放量,中线上涨趋势明确。
而中金岭南作为基本面最好的有色板块潜力股,是难得的国有大型铅锌银铜多金属公司,同时拥有海外资源整合平台,前期多加机构大幅拉升抢筹,虽然短期涨幅较大,中线看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可逢调整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