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锻炼护理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3 09:45: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功能锻炼护理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功能锻炼护理措施

篇1

初发病时尽量保持患者的良肢位。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 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要求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将整个上肢放在一个软枕上,肩部外展50°,内旋15°,屈肘40~50°,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手握健身球或纱布卷。下肢为屈曲位,在膝下放置小枕,腿外侧放置砂袋,防治下肢外展或外旋,足部用足托板使足与床尾成直角,以防止足下垂和外翻。

2 防止患者肢体受压

在发病急性期最好采用健侧卧位。为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部静脉炎等并发症,要经常交换,每2 h翻身一次,在翻身时,应用健侧卧与平卧位交替的办法,尽量减少患侧卧位,预防患侧肢体过度受压。

3 给予患者肢体按摩

对肢体进行按摩,尤其是注意患侧上下肢的按摩,达到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目的,且预防褥疮和静脉炎,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进行按摩时,动作应轻柔而有节奏,使瘫痪肌放松,以减轻其痉挛性收缩。

4 床上被动运动

主要防止肌肉萎缩和足膝关节变形,采用关节活动被动运动的方法。被动运动时,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有近关节到远端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关节方向活动度,又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和急于求成,对肢体的小关节如腕、指、 踝关节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应按规定多做运动。

5 转移和平衡训练

发病次日即可在床上练习翻身,开始先作双髋向两侧摆动,然后带动躯干向左右移动,注意转动躯干时,健手应握住患手,随躯干配合头的转动同时翻转。病情稳定后,可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可用特制皮带栓系在床尾栏杆上,锻炼上肢伸肌及躯干肌肉的强度,之后进行坐位、立位的平衡训练,及步行、转身、上下楼的训练等。

篇2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26-02

乳腺癌是女性较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一般以40~60岁女性较为多见。其手术方法是以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为主,必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1],由于切除范围较广,如果术后不能及时有效、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肢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则会造成伤口出血、裂开、积液等,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而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2]。为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本科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开展循证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行乳腺癌根治及改良根治术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70岁。所有患者术中快速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癌。

1.2 患者分组

将112例患者按手术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40例,对实验组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禁忌在患肢进行输液、测血压等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肢体肿胀程度及术后20 d伤口积液、出血、裂开的发生率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1.3 循证护理

1.3.1 寻找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①患者手术当日,因疼痛、全身不适、心理上不接受及医生未限制患者握拳、屈指活动等,患肢不能很好制动。②术后第1天,患者极度疲倦、乏力,基本不能完成专业护士宣教的握拳、屈指及活动腕关节的锻炼。③术后第7天,在计划进行肩关节上举活动时遭到医生反对,因为此期锻炼可能造成皮下积液及意外出血。④患者术后第11天,指导患者进行肩部外展、后背拉绳锻炼时,许多患者出现伤口裂开,露出皮下组织,因不能重新缝合,且胸壁血供营养差,易造成经久不愈。⑤乳腺癌术后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每一个动作都是与疼痛抗衡,意志薄弱及家庭成员较宠爱患者,随时会停止锻炼或动作不到位,造成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较慢或不能很好恢复。

1.3.2 根据确定的问题全面收集证据

通过本院万方数据库、护理网站、教科书及相关护理期刊杂志等,根据关键词进行广泛检索,寻找国内外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方面的相关知识,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拟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1.3.3 制定计划

制定护理计划,动用最佳证据保证功能锻炼的有效实施[3]。

1.3.3.1 针对患者手术当日患肢不能很好制动这一问题,提出的措施是:与管床医生沟通,在患者术前宣教时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患肢制动的重要性,并给予示范,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即用枕头将患肢全部垫高,限制患肢活动的自由性。

1.3.3.2 对患者术后第一天由于乏力疲倦等原因不能很好接受专业护士宣教进行有效锻炼的问题,提出的措施是:取消患者患肢上臂的主动功能锻炼,改由专业护士及家属协助进行被动运动。

1.3.3.3 术后第7天功能锻炼:与医生共同评估患者,锻炼前确定患者伤口是否存在积液,积液的部位及肩关节活动时皮肤受牵拉的程度,决定患者是否进行上举活动,并在每次锻炼结束后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胸部切口皮瓣情况。

1.3.3.4 术后第11天的肩部外展、后背拉绳锻炼活动等,其运动幅度几乎是整个锻炼过程中最大的,接近正常手的功能,乳腺癌手术一般于术后第12~14天拆线,此时若机械执行锻炼计划,极易造成患者的伤口撕裂。为避免伤口裂开,采取的措施是:对每一个个体作详细评估,收集资料。如患者存在过胖或过瘦等因素,在伤口拆线3 d内不宜进行大幅度的外展锻炼。告知患者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锻炼过程中如出现胸部针刺样疼痛,应减缓锻炼。

1.3.3.5 针对上述第5个问题,提出的措施是:在制定锻炼计划时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使之成为患者功能锻炼的支持者及监督者。定期组织完全康复的患者进行献身说法,专业护士及时评估患者功能锻炼的进度及效果。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每周2次,并予以指导。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结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肢体肿胀及20 d伤口、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循证护理也满足了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充分体现了患者的愿望,使患者及家属自觉参与到护理计划的实施中;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证据,并就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应用性做出评价,最后选出最好证据,并将专家意见和患者个体情况相符合的核心思想:“依据最好的证据为患者实施最好的护理”[4]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打破了基于习惯轻视研究的传统,使护士必须学习,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机遇,提出挑战。

[参考文献]

[1]杨丽.52例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J].Chin JMedic Guide,2005,4(3):441.

[2]张立红.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4(1):95.

篇3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 对应用膝关节镜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和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50例膝关节镜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指导,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对膝关节镜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关节镜;围术期护理干预;功能锻炼;疗效

我院对部分膝关节镜的患者进行了围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共收住入院50例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这些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未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在19~73岁,平均年龄45.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18~73岁,平均46.2岁。两组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病史差异不大(P>0.05),符合研究条件。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护理措施:①保持病房内环境干净整洁,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定时通风。②在患者入院后,应持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恢复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状态,注意皮肤护理,及时翻身,避免出现压疮、感染等。③给予患者高蛋白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饮食[1]。

实验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①心理护理:患者术后清醒时往往产生一些不良的认知,变得消极,悲观绝望,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因此应对患者进行疾病基本知识的宣教,使患者了解到术后的运动、呼吸等异常情况均为暂时性的,只要配合治疗,处理得当,均可康复。可于术前对患者进行辅导,增加家人、朋友陪伴的时间,术后对患者进行鼓励,并告知患者一些康复病例,减轻其心理负担。②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等措施,避免患者发生外源性感染。③功能锻炼:通畅术后3~5d时,患者的红肿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可进行一些主动的康复训练,如简单的膝关节屈曲动作等,术后1w左右,患者可下床活动,避免患肢承重,先进行床边练习,在护理人员或家人的帮助下进行,严格避免摔倒;术后2~3w指导患者进行行走锻炼,逐步恢复患者的张力和负重功能。

1.3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字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实验组25例患者经过膝关节镜手术,以及围术期科学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全部康复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车祸等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在此过程中膝关节极易发生损伤[3],膝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对人的运动、行走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是外伤、疾病等容易累及的部位,一旦损伤处理不当,将对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产生严重的影响[4],关节镜手术的发展为减轻患者痛苦,恢复膝关节功能提供了方便,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措施和科学的功能锻炼也关系着患者能否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关节镜手术的发展为减轻患者痛苦,恢复膝关节功能提供了方便,该手术精细程度高,切口小,患者疼痛轻微,恢复速度较传统手术快。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措施和科学的功能锻炼也关系着患者能否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5],我院对部分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围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膝关节镜手术虽然切口较小,但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与此同时由于患者行动不便,对手术和术后恢复存在恐惧的心理,精神压力较大,因此应该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进行梳理,帮助患者度过这一艰难的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规律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及淋巴循环[6],通过关节的主动屈曲和伸展,可有效防止粘连,帮助重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部分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均于手术后成功出院,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在术后随访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满意度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总之,对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指导,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恢复期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争取早期恢复受损关节的功能,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葛栋云.膝关节镜围手术期功能锻炼 96 例护理体会[J].南通大学学报,2011,31(2):152-154.

[2 刘敏池,付志民,马颖,等.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12):1903-1902.

[3] 田晓娟,郜桂霞.膝关节镜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313-314.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77-02

Pilon骨折一般是指累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主要表现为胫骨远端关节面碎裂严重、松质骨压缩及干骺端粉碎性骨折[1]。在围术期内采取积极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并发症,促进pilon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Pilon骨折手术病人通过精心的序贯护理干预,获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1~10月间共收治Pilon骨折延期手术患者6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高处坠落伤18例,碰撞伤15例。依照Ruedi-Allgower分型[2],65例骨折患者包括Ⅱ型37例,Ⅲ型28例。依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行序贯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性别 男女平均年龄(岁) 骨折分型 ⅡⅢ 实验组36201636.8±6.02015 对照组29191035.7±5.81713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干预:两组均接受围术期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①开放性伤口护理②术前肢体的准备及护理③术后护理及临床观察:取合理卧位,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注意更换术后切口渗血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④术后关节功能锻炼及肢体康复训练:术后疼痛反应消失后,指导病人尽快行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的关节屈伸锻炼,3~4次/d;6~8周时,如X线复查显示初步骨痂形成,可应用CPM机(下肢连续被动活动器)辅助关节功能锻炼活动,注意控制活动幅度和病人耐受性,30min/次,2~3次/d,循序渐进、由小至大,直至可练习下地行走。

1.2.2 序贯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验组注意加强序贯护理干预措施,包括:

①术前心理疏导。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注意与病人的沟通、交谈,掌握其心理状态,在潜移默化中平复焦虑情绪,减少心理恐惧。

②无痛护理措施。应用临床无痛护理技术如无痛输液、注射、穿刺、换药等,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镇痛泵,减轻pilon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内的疼痛感。

③术后康复指导。嘱患者术后多食高钙、高锌、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坚持户外活动1h/d,适当补充维生素D、鱼肝油滴剂。定期随访或要求病人定期参加护理门诊,指导病人有计划地进行后期功能锻炼。

1.3 评价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负重锻炼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来院复查时发放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使用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上述护理,65例Pilon骨折手术患者均取得理想疗效,围术期内未发现护理并发症。从术后预后指标来看,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负重锻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X线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100%(36/36),明显高于对照组86.1%(25/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ilon骨折属于关节内复杂骨折,致伤原因多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所造成,由于头、胸、腹等严重复合伤,基础性疾病或延误送诊等因素的影响,多数pilon患者会采取延期手术方案进行治疗[3,4]。正确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各项准备以及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实验组病人采用序贯式护理方式,从临床预后指标比较来看,序贯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线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主要原因反映为3点:①加强疾病认知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清楚地了解到延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②连续性的功能锻炼指导和饮食护理。合理饮食,为骨折患者补充体内消耗,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科学、合理的主被动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患者静脉回流和关节功能恢复,尤其是Pilon骨折踝部肿胀明显,早期行膝、踝关节CPM(持续被动锻炼)利于腓肠肌运动,改善下肢动脉血流,预防深静脉血栓。③无痛护理。疼痛是临床观察的第五项生命体征,应用临床无痛护理技术如无痛输液、穿刺、镇痛泵等,可以更好地疏导患者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使其配合手术治疗和功能锻炼。这也是实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100%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序贯护理干预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是改善pilon骨折患者护理质量与临床预后的重要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华,程敏,姜为民.锁定加压钢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58-1959

篇5

结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骨折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功能锻炼,对骨折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护理措施,能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关键词:骨折功能锻炼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68-02

辩证护理在不同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骨折患者治疗的目的是促进骨折愈合,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功能,减少骨折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患者护理的全过程需用辩证的观点,将动与静相结合,功能锻炼与心理干预相结合,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骨折炎症扩散,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我科自2008年来完善功能锻炼系统护理措施,几年来对预防骨折患者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1心理护理

骨折多数是由意外造成,给患者心理造成很大打击,容易引起惊慌、忧郁、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2。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若康复效果不好,不但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还有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节,激发患者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锻炼的技巧。针对心理准备不足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给患者讲解骨折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患者信心。术后应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给患者介绍功能锻炼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让患者主动配合,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

2功能锻炼护理

2.1早期护理。术后2周内,局部反应较明显,会出现较大程度的肿胀。早期骨痂未形成,不应过度锻炼,劳逸结合,切勿操之过急。早期上肢功能锻炼要求患者抬高患肢,将患肢向心性肌肉按摩,对未固定的关节进行训练,有助于消除肿胀。

2.2中期护理。术后2至5周内,骨痂逐渐形成,骨折部位肿胀程度减轻,骨折端稳定。此时期应适当进行关节和功能位锻炼,根据患者骨折病情恢复具体情况制定锻炼方案,在不影响骨折固位稳定的下,可较大幅度活动。医护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活动。在活动关节的情况下,有意识得将肌肉紧绷,能使肌肉等长收缩。股四头肌的锻炼:仰卧,两换抬腿,伸直膝关节,足跟稍离地面,保持5s,放下。反复交换双腿进行锻炼,每天早晚一次,一次约5min。腓长肌的锻炼:按摩小腿部位,做双足背屈活动,每日2次,具有预防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的作用。不能自主锻炼的患者,可使用CPM康复机进行被动下肢锻炼,每天2次,每次约25min。当X线显示骨折端有骨痂大量形成时,可扩大活动范围增强活动力度。中期锻炼的目的是恢复肌肉力量,活动关节。

2.3后期护理。术后5周以后,骨折端的骨痂形成足够多,外固定物已去除,患肢会感觉很轻松,关节活动基本能恢复正常。此时期还需要进行肌肉和关节的全面锻炼,加快患肢功能恢复,活动以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最大限度。注意在锻炼时不能增加骨折端的旋转、剪切等不良作用力,锻炼的力度和部位不正确是导致关节痉缩和僵硬的常见原因。

2.4出院指导。骨折康复过程比较长,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详细指导,让患者在家进行康复锻炼。在家锻炼应循序渐进,锻炼的强度和时长应根据患者的承受力为限,避免锻炼不当引发再次骨折。上肢的锻炼以增强患者双手的握力进行锻炼,下肢锻炼以患者负重行走的能力进行锻炼。

3护理体会

骨科护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的过程中充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功能性锻炼。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态度,也是护士自身价值的自我体现。健康教育应涉及医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护理技巧等。整理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在进行辩证护理的过程中,将自己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以及健康信息有效地传输给患者,改变患者消极思想,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1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观察患者病情的主要途径之一。护士通过基础护理的桥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病情发展情况。医院应组织护士学习职业道德素质修养和医学伦理知识,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

3.2增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骨科护理工作环境艰苦、工作琐碎、人员接触复杂,需要护士用心工作,以南丁格尔为榜样,以病人为中心。将爱心、信心、责任心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热爱护理工作,具备为病患及护理事业做奉献的精神。

3.3提高护理操作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医疗器械被引入,旧的知识已不再能适应新的要求,需要护士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开展护士操作技能培训,让护士掌握先进医疗仪器的操作技巧,对患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6

预见性护理模式是超前意识的护理措施,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发展以及潜在的问题进行预判,能够对患者进行防患于未然的护理。相关研究指出,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4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5岁。骨折类型包括上下肢骨折、胸腰椎骨折、盆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骨折。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如患者需要给予手术治疗,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手术解释,对其大概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过程等,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疾病对其进行相应护理,制定相应的健康指导计划。观察组实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和指导功能锻炼,通过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发症主要包括便秘、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等。护理满意度采取患者主观评分的方式,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项。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为20%,对照组并发症为47.5%,两组间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两组间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临床骨科患者基本的特殊性,一般需要卧床很长时间,且有部分患者身体的部分机体功能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很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预见性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基本病情状况利用临床知识进行详细全面的综合评估,能够提前预知及时处理患者病情的突发状况也能有效避免和降低患者并发症,防患于未然。

3.1基础护理

患者一经入院护理人员就要及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观察,并按照观察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让患者保持正确,对其各项身体状况进行了解与评估,尤其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2)迅速为患者搭建起两条静脉通路,如果有必要则还可以实施置管深静脉或者切开深静脉(3)严格结合患者的骨折部位对其进行止血措施(4)时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任何意外情况,要及时实施抢救[2]。

3.2并发症护理

骨科患者多存有肢体功能障碍,活动能力受限,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骨科患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呼吸系统感染、压疮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对此,(1)呼吸道相关并发症预防护理:口腔是病原入侵的重要途径,每日一次检查患者的口腔,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期做患者口腔分泌物培养和分析,根据情况选用漱口液(2)皮肤护理:每日更换患者的被褥、枕头、床单,保证病床的平整、干燥和舒适,定期帮助患者更换姿势,对长时间受压皮肤进行放松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患者长时间卧床而产生的皮肤不适及压疮情况[3]。

3.3指导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3期(1)初期:术后1~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4]。

作者:王喜 单位: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参考文献]

[1]钱富敏.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9):1033-1034.

篇7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多为骨质疏松情况下稍微暴力作用所致。而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到股骨颈骨折相关手术进行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股骨颈骨折多采用关节置换术。本文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康复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5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2例,女33例,年龄59~72岁,平均67.2±5.7岁。其中头下型骨折24例,经颈骨折34例,基底部骨折7例。9例合并有糖尿病,17例合并有高血压。

护理措施如下。

做好术前准备:术前要了解患者合并相关慢性疾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对症处理,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度。如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降糖,降到手术允许范围,高血压患者实施控制血压,降低到手术许可范围内,嘱咐患者戒烟等。术前1天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会因为骨折情况而出现焦虑等情绪,在护理过程中要多注意老年人性格特点,帮助老年人消除孤独寂寞情绪,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让患者感觉到温暖,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让患者对置换术有较深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取得患者配合治疗。

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前教会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让患者了解术后功能锻炼对康复的重要意义,让患者指导功能锻炼是提高患肢肌力的重要方法。让患者掌握股四头肌、上肢的舒缩功能锻炼过程。

术后护理:①术后要对患者采取正确:让患者患肢平放于床上,双腿之间放置T型枕,保持外展30°中立位,避免内收和内旋,防止关节脱出,在对患者搬动或翻身时,要注意髋关节和患肢整个脱去,避免关节脱出。②术后预防并发症: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量早下床活动,嘱咐患者清醒后主动对下肢肌肉进行锻炼,可让患者穿戴高弹袜等。加强术后管理,特别是全麻患者术后可雾化吸入,利用患者痰液咳出。术后要监测血压血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③术后康复护理:术后1天,患者可主动对患肢股四头肌的肌力锻炼,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正确指导,并指导患者在锻炼期间正确的呼吸方法,自我调整呼吸运动,防治肺部坠积性肺炎发生。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踝关节和足趾活动,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情况可对患肢进行水平移动连续。术后1周,患者可站立练习,对髋关节进行伸展训练。进行骨盆左右摇摆锻炼,进行屈髋关节练习。术后2周左右进行扶拐或者负重练习等[1~3]。

结 果

本组65例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没有出现1例出现并发症。采用骨水泥固定患者可完全负重训练,非骨水泥固定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部分负重训练。多数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下床活动。本组均随访,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髋关节脱位。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

讨 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较为常见,多是骨折疏松发生后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同时多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上述往往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导致手术效果降低[4,5]。除了在给予有效的临床处理外,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述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充分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避免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对患者实施有效康复护理,如护理,可防止关节脱位,对患者进行相关肌肉舒缩训练,提供肌力,并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进行护理干预,保证康复锻炼在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6,7]。

本文结果显示,6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没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根据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行康复锻炼,术后随访,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说明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涪容,何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明[J].西南军医,2009,7(4):648-649.

2 邵培双,胡宝芹,金彩霞.改变侧卧位度数预防早期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7(4):21.

3 赵云鹤,朱延兵,王伟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12-14.

4 金紫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371-372.

篇8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胸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疗效可靠而安全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以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体力。

本文对29例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应用了心理支持,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护理措施,并做好出院指导,获满意疗效。科学合理的护理是胸腰椎骨折复位,患者重新正常生活的有力保证。

临床资料

29例患者中,男22例,女7例;年龄17~65岁。致伤原因:车祸外伤16例,坠落伤9例,其他病理性3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等检查诊确。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胸腰椎骨折患者多为意外事故,患者无思想准备,对于外伤后出现的症状和病情有可能截瘫,死亡的压力多出现恐惧、紧张、悲观、抑郁等心理变化,护士针对这些心理变化应加以宽慰,鼓励,注意保守谈,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并通过成功病例宣教增加患者的自信心。排除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工作。

一般护理:①术前准备:术前1天,清洁术野区皮肤、备血,准备好胸带或腹带;术前6小时禁水,12小时禁食;手术前30分钟留置尿管;做好术前三大常规、心、肺、肾功能及胸部X线或CT等检查;术前1天清洁灌肠。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如有患肢水肿及贫血应予纠正,必要时抽血备血。③帮助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及排痰等方法,以适应手术后病情需要,防止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及肺部并发症,吸烟习惯患者嘱停止吸烟并禁酒。

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及低流量氧气吸入,观察呼吸与SpO2;注意观察面色;术后麻醉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麻醉清醒后观察无咳嗽、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②进食与卧位: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恢复慢,消化功能弱,术后8小时后尽量鼓励患者床上活动;麻醉清醒后6小时进流质及半流质饮食;本组病例采用的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术后均留置硬膜外镇痛泵,镇痛2天,应注意保持通畅。③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安静,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让患者充分休息,加强晨晚间护理,护理时动作应轻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完整。④术口的观察及护理:保持术后术口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局部术口的变化,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及血块阻塞,保证通畅及时记录并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短时间内大量血性或有大量无色液引出时,提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或脑脊液漏,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⑤神经功能的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若功能改善,表示脊髓受压解除,若功能变差,有可能为脊髓水肿等,应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①褥疮预防:术后采取平卧位,前6小时每1~2小时护士可用手由身体两侧插入按摩患者骶尾部。6小时后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必须注重头、颈、躯干成一直线,防止扭曲脊柱,告知患者不要随意翻身。局部受压部位出现红肿时,用红花酒精或按摩受压部位,用爽身粉搽于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②预防泌尿系感染:大部分患者入院时及已有早期脊髓休克症状易发生尿潴留,给予留置尿管,留置导尿管期间,保持外清洁干燥,每日用新洁尔灭棉球清洁消毒尿道口2次。尿每周更换尿管1次,每天用0.9%生理盐水250ml冲洗膀胱1~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天在2500~3000ml,预防泌尿系感染及结石。持续引流尿液2周后定时开管,3~4小时1次。截瘫患者6周后,拔除尿管训练膀胱的排尿功能,建立反射膀胱功能形成,截瘫尿失禁者可用假性导尿。

功能康复锻炼:手术后24小时根据骨折稳定情况进行早期积极活动,如主动肌肉收缩活动关节、被动肌肉按摩和以及翻身等。因人而异,评估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并督促实施。功能锻炼应遵循早期、循序渐进及持之以恒的原则;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先鼓励做双下肢远端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加复位后脊柱稳定性,增强腰背肌肌力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如慢性腰痛的发生。直腿抬高训练,术后第2天进行,开始可被动抬高,再主动抬高,双下肢轮流进行,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收缩股四头肌,使膝和足跟抬离床面,抬高角度从0°开始,逐渐增大,到出院时应达到70°,锻炼次数逐渐增加,开始时可10~15次/日,以不感到疲劳为佳;下肢由远端到近端活动各关节,2次/日,每次20分钟左右。术后2个月坐起,继续锻炼上肢及胸背肌肉,以后逐步练习扶墙站立,最后扶双拐站立和行走。

指导出院

做好出院后药物服用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告之患者应持之以恒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再次外伤,避免劳累,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坚持卧硬板床,持续垫枕,定期来院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工作和生活;嘱患者终生行腰背肌锻炼。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10

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7月我科共收治35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35膝),男9例,女26例,其中骨性关节炎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年龄33~78岁,平均67岁。

一般护理干预措施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病程长,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又害怕手术失败将带来更大痛苦,都不同程度存在紧张、恐惧和矛盾心理,护理人员根据病人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介绍手术的最新进展,成功病例以及术后的康复过程,消除其恐惧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十分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

膝关节病变疼痛比较剧烈,正确指导患者摆放位置,合理使用镇痛药,术后疼痛严重时要正确使用镇痛药。

指导合理饮食,在保持清淡食品摄入的同时也应适量补充营养食品,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爽,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使患者舒适,并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及睡眠时间。

术前护理干预措施: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一般在患侧肢体上下20cm。手术前1天做血型鉴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全身清洁。手术前晚10时后禁食,12时后禁水。因患者置换术后3~5天内必须卧床,因此应训练在床上排便排尿,防止术后惧排或不习惯排便,出现尿潴留,便秘。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的锻炼。向患者讲清股四头肌锻炼的重要性,并教会正确方法。如果术前没有很好的锻炼,术后由于惧疼心理作用,患者不能抬起下肢,延误了伤肢康复的进程。

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测P、R、BP 1次/小时,平稳后改为1次/4小时。老年病人常合并其他心肺疾患,更应该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并观察意识状态。术后给予患肢抬高。应用软枕或特制软垫,将患肢抬高20cm,保持膝关节近伸直位,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术区用冰袋冷敷24小时,并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注意保持术区引流管通畅并观察伤口渗液以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多少。引流管要固定稳妥并低于伤口平面,防止脱管及逆行感染。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确保引流管通畅[1]。如引流量较多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进行处理。如渗血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温度、皮色、足趾活动情况,以防止由于包扎过紧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给与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加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并预防便秘。术后第1天开始协助病人行直腿抬高锻炼(股四肌锻炼)及踝关节背屈运动。股四头肌锻炼的正确方法:仰卧两腿伸直平放床上,嘱患者保持膝关节完全伸直,慢慢抬起下肢至床面交角45°左右,稍停数秒钟,再慢慢放下,反复进行5~10分钟,每2小时1次。指导病人行绳肌静态收缩锻炼,每次5秒钟,每10次1组。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消除肿胀,防止术后粘连引起关节僵硬。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锻炼股四头肌,即直腿抬高运动。经过术前的锻炼后可顺利地抬起下肢。患者掌握方法以后应有计划告知逐步增加活动量,防止股四头肌萎缩,获得可靠疗效。也可行患肢CPM机持续被动运动,CPM机是有规律的被动运动,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2]。训练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肢无不适为宜,并适当休息。起始角度为0°,终止角度为30°,每次30分钟,每天2次,频率由慢到快,以后每天逐渐增加10°左右,在1周内达到或接近90°,术后2周应达到120°。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患肢主动活动,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闭链式功能锻炼)和进一步加强直腿抬高训练,锻炼幅度及强度应与CPM机同步,以后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术后第5天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可下地站立,并逐渐延长时间。此时重心在健侧,患肢不能负重触地。因过早负重会加重膝关节内创反应,易形成慢性滑膜炎。如做双膝关节置换或合并有其他疾病者可延迟下地站立时间。同时进行弯腿练习,开始时可在床侧进行,患者坐于床边自然放松,患肢凭借重力慢慢垂到床下,基本上能达到70°,然后再用健肢放到患肢前方,帮助向后压患肢,即可增加屈膝角度,用力大小以能够忍受为度,如果能坚持几分钟效果会更好。或者在床上进行开链式功能锻炼。术后1周为防止患肢出现伸展滞缺,可做如下功能锻炼:将患肢足跟垫高10cm,把双手自然放于膝关节处,利用双手的重量对患膝关节进行下压,每次坚持10分钟以上,每隔2小时训练1次,使膝关节被动伸直,可由家属协助完成。术后3周可恢复患肢负重能力。病人可借助步行器做行步状态训练和下蹲姿势练习。训练病人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同时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创伤和骨折。在加强屈膝功能锻炼的同时,要注意伸膝功能的锻炼。

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多种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强直或屈曲挛缩等疾病的有效方法[3]。它给关节活动创造了条件,除了有高超的置换技术,术前术后护理也是关系手术成败的关键。护理干预措施给手术患者提供了优质合理的护理。通过应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膝关节活动良好,功能恢复正常,均能身心健康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康复护理模式;乳腺癌;影响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生率现已位居女性所患癌症中的首位⑴,且每年都呈递增的趋势,发病的年龄也渐趋年轻化。由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故实施系统、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大的意义。我院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了54例乳腺癌患者,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6.5岁。其中,左乳腺癌22例,右乳腺癌32例。将5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文化程度及治疗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54例患者经细胞学穿刺或者术中冰冻切片均确诊为单侧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入院时护理干预,术前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的模式,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功能训练方法。

1.3.1 入院时护理干预 按照常规的入院流程接待患者,仔细评估其病情、心理、家庭、社会支持等情况,并且向患者介绍责任护士,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⑵。生活上体贴关心患者,言语上尊重保护患者,为之后的护理干预打基础。

1.3.2 术前护理干预 由于乳腺癌的患者对癌症否认,对手术害怕,对预后恐惧及担忧术后胸部的形态发生改变,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详细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耐心地聆听患者的主诉,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向患者介绍有关乳腺癌的相关知识、治疗的进展和成活率等,请接受过此类手术而且已经痊愈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让患者了解重建的可能,以增强患者治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1.3.3 术后护理 ①帮助患者顺利地渡过心理调适期,告诉患者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有效的促进患肢的淋巴回流,促进创面的愈合,加速患肢的功能恢复,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功能锻炼。②加强对患者伤口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患侧的上肢皮肤出现青紫且伴有胸带松脱或者皮肤温度降低,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进行处理;指导患者如何妥善地固定负压吸引器;为了防止患者肢体发生肿胀,向患者介绍如何保护患者的上肢,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时使用两个垫枕以抬高患侧的上肢,下床活动时使用吊带托扶,如果需要他人搀扶则只能搀扶健侧;避免在患者的术侧上肢静脉穿刺。术后2—3d,患者可开始进行手指的主动与被动活动,然后逐渐发展到肘部和肩部,锻炼患者自己梳头、洗脸、进餐和手指爬墙的运动,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

1.3.4 功能锻炼 术后加强患肢功能训练非常重要⑶。告诉患者术后7d内不上举,10d内不外展。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适可而止的原则,加动作时不增加运动量,加量时不增加动作,但是不可停止训练。具体的功能锻炼方法:术后24d内指导患者做伸指和握拳的动作,活动腕关节,每天3—4次,每次5—10min;术后2—3d患者可做前臂的身躯运动和坐位屈肘、屈腕运动,每天3—4次,每次10下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术后4—6d指导患者练习患肢触摸同侧的耳廓和对侧的肩部,待患者可顺利的触摸到同侧耳廓时,进行梳头练习,先从患侧梳起然后逐渐向对侧,告诉患者使用患肢洗脸、进餐的积极意义;术后7—9d患者可进行抬高上肢的锻炼,一直到与肩平行,还可以进行爬墙的锻炼;术后10—14d可以根据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和体力逐渐的进行上肢抬举、外展、旋转等活动。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继续加强对患肢功能的锻炼,可以重复上述的动能练习,直到患肢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为止。

1.4 疗效评价指标

让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均进行功能锻炼演示,动作熟练并且达到预期目标的患者为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通过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的功能锻炼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讨论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手术切除后会出现胸部外形的改变,患者的思想负担重,担忧术后患肢的功能能否恢复良好,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固然重要,术后患肢的功能训练也必不可少。我院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患肢锻炼,充分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