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3 09:45: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普遍的一种疾病,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①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24h之后肉眼可见的头部,四肢,虹膜发黄,在2~3d左右会达到峰值,两周时间即可退黄,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②病理性黄疸: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使得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的。然而红血球破坏过多,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对于头部脑部发育尚未成熟、本身具有先天疾病有遗传病史的或是早产儿来说,造成伤害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黄疸持续高值会使得脑部产生核黄疸,从而会影响脑部发育,胆红素脑病的病死率很高,并且也会伴随着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必须加以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1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黄疸一般会从患儿的头部开始,常见于虹膜,面颈部,手足部位。生理性黄疸患儿轻者呈色泽轻,浅花色,2~3d后消退,5~6d后肌肤颜色基本能够恢复正常颜色,重者黄疸患儿颜色会相对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有可能会黄染,黄疸时间在7d以上,个别早产儿可以持续到4w时间。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2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1家庭护理 妈妈出院回家后应当控制家里的光线,自然光为好,不能太暗,但也不能太过刺眼。如果在医院时患儿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蓝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使其结构变成不会对脑部造成伤害的结构。因为蓝光具有特定的波长,所以照射会对病情有缓解。由于自然光中具有任何波长的光,或多或少的会有些帮助,但是注意不要把直接患儿带到太阳光下进行直射,尽量避免紫外线对其造成的的不必要的伤害。然而若家中太暗的话会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与此同时应尽量给患儿补充水分,适当的水分有利于患儿自身黄疸的排出。看新生儿的小便排便情况是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会排出6~8次小便。另外应该尽早的排除胎便,一般新生儿的胎便会在出生后2~3d后全部排出,这样就能减少新生儿黄疸的程度,这也是小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肝脏处理好后的胆红素会由胆管至肠道后排泄,但是如果在胆道闭锁的情况下,胆红素就会堆积在肝脏内无法排出,大便的颜色就会越来越浅,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在大便变白的情况下,患儿变黄的更严重,应该保留大便即使送往医院,由医生检查后进行有效的治疗。增加母乳喂养,勤吸奶会刺激分泌乳激素,母乳喂养对孩子和妈妈都有好处,有益于身体健康。
2.2新生儿黄疸的抚触疗法 抚触疗法是通过对婴儿全身各部位的皮肤进行科学的、有序的、温和的按摩,将肌肤的刺激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增强母婴情感交流的一项护理技术。应该在新生儿每天淋浴和进食后进行全身的抚触训练,并加强腹部和背部的抚触频率和力度,这样也可以促进患儿体内的胎便和胆红素的排出,降低体内胆红素的水平,促进患儿肠胃蠕动,有利于黄疸情况的缓解。新生儿黄疸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胆红素产生过多及排泄异常有关。新生儿肠腔内胎便总量约100~200g,其胎粪中含有大量胆红素,若胎粪在肠腔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增加肠道对胆红素的再次吸收回至胎儿体内。正常新生儿一般会在出生后10~12h内排胎便,出生后3~4d开始排黄便。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引起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根据新生儿肝肠循环的生理特点,出生6~48h抚触的重点应该是在腹部。腹部抚触应是根据结肠、直肠的解剖特点,按结肠蠕动的方向给予机械动力作用。新生儿出生时初步具有视、听等功能,其中触觉是最原始的感觉器官,皮肤又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外感觉器官。因此抚触训练对于新生儿黄疸有缓解的作用。
2.3新生儿黄疸的蓝光照射护理 目前医疗水平来说,光照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照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的反应,使得未结合胆红素由脂溶性的变成水溶性,然后有胆道到肠道或尿道排出。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索血症普遍采用蓝光疗法。蓝光治疗的过程:①蓝光治疗前应该对光疗箱、开放式抢救台及蓝光灯管进行清洁、并且紫外线消毒,蓝光治疗室内应该配有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另外应该根据患儿的体质量、日龄及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箱温,保证患儿体温控制在36.0~37.4℃,体温过高时可暂时关闭蓝光或调节箱温。采用开放式抢救台光疗的患儿,应注意探头的固定,防止探头脱落反射性造成抢救台持续加热;②进行蓝光治疗时应用黑色眼罩来保护患儿眼睛,新生儿眼睛刚刚发育暂时不能够接受强光的照射,避免强光对眼部的损伤,另外由于长时间遮住了患儿的眼部,应密切观察其眼部有无炎症的发生,如果发现有炎症的发生应用以 0.9%生理盐水擦拭眼部。用尿布包裹住患儿会阴及,还要保证患儿全身皮肤都能够充分地暴露在蓝光下,每1~2h变换1次;③蓝光照射疗法过程中容易引起患儿排便次数的增多及排稀便,粪便及尿液产生的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会有很大的刺激,易引起新生儿臀炎。应在每次患儿排便后用湿巾清洁臀部,再用鞣酸软膏涂于臀部给予保护,另外还应该勤换尿片,保持臀部的干爽;④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黄疸的情况,肌肤颜色及大小便的颜色,每天每班护理人员都要准确的记录患儿大小便次数、出入液体量和生命体征等,观察患儿黄疸的程度,每日进行黄疸测定,及时与医生交流沟通;⑤患儿在出箱前,护理人员应该轻柔地摘取眼罩,保护好患儿的眼睛,不得有强光刺激患儿的眼睛,同时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是否有破损,与玻璃的擦伤以及有无皮疹的发生。给予患儿皮肤清洗擦拭,清洁后及时给患儿穿上衣服,避免着凉。护理人员还要继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变化、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师。
3 结束语
胎黄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孕母体内的湿热侵入到胎儿体内造成的,所以在妊娠期间,孕妇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合理搭配,少辛辣,生冷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调理好脾胃。若孕妇有肝炎史或者生育过有生理性黄疸的婴儿,就应该多多注意,做好产检,必要时可以辅以药物进行治疗,婴儿出生后进行实时观察,加强护理。如果父母双方的血型不合,特别是母亲的血型为O型,应该注意羊水检查,防止新生儿溶血的现象。另外新生儿注意保暖,也不能过热,防止生疹子,护理好皮肤,早起开奶。
1 临床表现 生理性黄疸表现为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巩膜黄染,4-6天后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病理性黄疸表现为黄疸可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持久不退,或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其他疾病表现,如核黄疸:黄疸明显加重,开始有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继而出现、尖叫、抽搐,若治疗不及时,部分患儿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也可出现智力障碍、脑瘫等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不容轻视,现就其护理总结如下: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和生命体征,可评估黄疸进展情况、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若有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2促进胎粪排泄
2.2.1尽早喂养,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排泄[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母乳不足可添加配方奶粉,增加摄入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减轻黄疸[2]。
2.2.2 使用肛表测量体温,即可准确测量体温,又能刺激和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2.2.3 增加新生儿游泳次数,通过游泳全身运动,可增加摄奶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
2.3 病室环境 适当通风,室温适宜,注意保暖,保持室内安静,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配备吸氧装置、急救车及急救药品、病室每日消毒一次。
2.4 用药护理 生理性黄疸患儿可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也可遵医嘱给予口服苯巴比妥那、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促进排便,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黄疸;病理性黄疸,除给予一般的退黄处理外,还应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及时纠正酸中毒,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快速 输入高渗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2.5 光疗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3]。蓝光治疗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蓝光治疗的意义。蓝光治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同时保护好会阴,按时哺喂,以防脱水。光疗结束后,除去眼罩,用消毒纱布覆盖眼睛3-5min,以适应光线,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
黄疸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1]。黄疸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巩膜、黏膜、皮肤发黄等,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病理性以及生理性,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而病理性黄疸患者必须接受有效的治疗[2]。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主要对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作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均已经确诊,随机将这100例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实验组患者平均日龄为(7.89±2.62)d,平均体重为(3.26±0.92)kg,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23.61±22.91)umol/L,男女比例为29/21。
对照组患者平均日龄为(7.91±2.63)d,平均体重为(3.27±0.86)kg,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24.01±22.81)umol/L,男女比例为30/20。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的基线资料(日龄、体重、血清胆红素、性别等)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黄疸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详情如下:
1.2.1治疗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患者治疗的环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治疗的病房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控制在55%~65%。将患者治疗的光疗箱放置在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温箱之间的距离应在90cm以上。为患者实施治疗前,要对光疗设备等进行检查,并定时更换湿化液,护理人员应将软棉布放置在箱内进行预热,箱内温度达到32~34℃时,可将患者放置在箱内进行治疗。
1.2.2治疗操作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患者前额正中的静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使用全棉不透光的眼罩遮盖住患者的眼部,并且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佩戴足套以及手套,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烦躁时身体乱动所造成的损伤。同时,护理人员可使用纸尿裤将患者的遮盖住,这样可以防止患者的受到损伤。护理人员定时(约2h)帮助患者更换一次,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红臀的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以45度的角度给予患者喂食,之后将患者的头部抬高,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出现吐奶的情况。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家属保持患者皮肤干净的重要性,患者在每次大小便后,患者家属应仔细清洗患者的污染处皮肤。
1.2.3心理护理 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是裸睡在平硬的玻璃板上,加上患者与其家属长时间的分离,使得患者缺乏安全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经常抚摸患者,并轻声与之交流,使得患者产生安全感,以此达到心理的满足。
1.3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这3个等级[3]。总满意度=十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并发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2.2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患者的肝脏功能没有完全发育,导致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的新生儿,使得患者的组织、巩膜、黏膜、皮肤等出现黄染的情况。同时,黄疸患者一般还会伴有大便颜色浅、呕吐、食欲差、贫血等症状[4],若患者不能接受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出现核黄疸等症状,这样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为蓝光照射,其具有简单易行、有效等优点,可以较好的缓解黄疸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达到为患者治疗的目的。但是蓝光照射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损伤、窒息呕吐等并发症[5],因此,在新生儿黄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本文中,给予新生儿黄疸患者优质的护理,即治疗环境护理、治疗操作护理、心理护理,使得患者可以在较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患者治疗的损伤,同时,还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爱,增加内心的安全感,以此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
参考文献:
[1]宇春英,邹冬梅,李建平,等.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42(22):3420-3421,3422.
[2]秦尚够,曾秋茹,高丹,等.新生儿产伤性肱骨骨折伴黄疸的预见性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2825-2827.
[3]胡建儿,施红霞.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1-4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低氧分压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造成了较多的红细胞,出生后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氧分压增高,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出生时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 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1],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2],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配方奶粉喂养以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3]。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4]。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5]。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使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6]。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苯巴比妥钠等,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含有双歧杆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7],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的方法[8]。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9]。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1]。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属信任,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使他们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2]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3]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4]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5]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6]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7]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8]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39-01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护理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就此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300例,在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0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6.9±2.3)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1例,占54.00%,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9例,占46.00%。足月新生儿有113例,占75.33%,早产儿有37例,占24.67%。观察组中有15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其年龄段在33周至41周之间,平均年龄为(37.8±2.1)周,其中男性新生儿患者有83例,占55.33%,女性新生儿患者有67例,占44.67%。足月新生儿有115例,占76.67%,早产儿有35例,占23.33%。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疾病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首先应保持其病房的清洁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疾病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且执行,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茵栀黄作为纯中药制剂,一定程度上具有解毒、清热以及退黄的功效,对于黄疸新生儿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茵栀黄应用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会出现呕吐恶心、皮疹以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对两组黄疸新生儿患者的黄疸指数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采用例数(n、%)、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取X2检验、t检验。P
2 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黄疸新生儿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后,其经皮黄疸指数改善情况较好,且指数正常时间较短,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早的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其疾病症状,同时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核黄疸症状[1]。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护理时,由于新生儿早期增加乳量的摄入能够有效的加速其排便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2]。而抚触护理能够通过患者的体表刺激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而光疗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尽早的适应新环境,并且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治疗[3]。
综上所述,在对黄疸新生儿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光疗护理、喂养护理、抚触护理以及药物茵栀黄应用等,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症状,是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如果早期观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进一步增强对新生儿黄疸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201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共收治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48例,女39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63例;窒息性缺氧新生儿1例;生理性黄疸64例,病理性黄疸23例。
1.2 结果 经过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8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取得良好疗效,痊愈出院,电话随访无不良后遗症发生。
2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2.1 生理性黄疸 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一般情况平稳,足月儿出生后2-3天;早产儿出生后3-5天出现皮肤黄染,4-6d达到高峰,大部分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进程较慢,程度较轻,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黄疸。
2.2 病理性黄疸 婴儿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程度重,颜色较深,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常伴有拒奶、发热、抽搐、嗜睡、呕吐腹泻,甚至大便发白等表现。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影响智力。
2.3 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是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以向病理性黄疸转化,甚至,胆红素低于正常值也可能出现核黄疸(胆红素脑病)。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每一位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3 护理干预
3.1 光照疗法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使用蓝光照射时,应用黑色眼罩保护婴儿双眼,以免造成婴儿视网膜受损;用尿布遮掩婴儿会阴和部位。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以及保暖;光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停止光疗,给予对症处理。
3.2 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 黄疸患儿多会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及食欲不振,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母亲树立信心,按照需要调整喂养方式,使患儿早接触、早吮吸,教会产妇正确喂养方法及技巧;使产妇保持稳定、舒畅情绪,保证睡眠,加强营养,促进乳汁分泌,适当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以满足新生儿营养需要;同时进一步促进患儿胃肠蠕动,从而有效增加排便次数,加快胆红素从胎粪中的排出,以减轻黄疽。
3.3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 早期应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促进胎粪排出,减少胆红素吸收,以减轻黄疸。①给患儿服用琼脂,通常每次450-500mg/kg,5小时服用1次,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进一步防止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效促进胆红素的结合及排泄。②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将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人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③新生儿抚触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增多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分泌,并使患儿的哺乳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而促进食物吸收和消化,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④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
3.4 健康教育 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为家长讲解黄疸的病因、临床症状、护理方法及预后,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了解婴儿黄疸的发生原因,如是母乳性黄疸,可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层次不同或阶段不同的喂养;如果患儿缺少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必须严禁食用蚕豆及其相关制品;对患儿衣物进行保管时,不能放樟脑丸;新生儿黄疸期婴儿的吸吮力欠佳,食欲稍差,应耐心喂养,帮助新妈妈掌握喂养的知识和技巧,保证婴儿的摄入量。教会家长抚触,向家长传授黄疸的相关知识。
4 小 结
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通常,新生儿的反应比较慢,但病情变化比较快,如果不能对其病情进行及时的观察,很可能会导致婴儿生命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必须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观察、评估,熟悉每个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以保证获得最佳疗效,有效的护理及早期干预对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22―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国内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40%~50%[1],本院2010-2012年10月,对108例新生儿黄疸进行家庭访视,对其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新生儿黄疸,男68例,女40例,生理性黄疸 60例,病理性黄疸48例。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第3周60例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48例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4例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例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 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相对较多,且其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破坏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旁路胆红素来源多,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 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出生后5~15天可达到成人水平;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 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母乳喂养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即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 病情观察
3.1精神状态观察 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 皮肤、巩膜色泽观察 注意观察皮肤、巩膜色泽变化,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
3.3喂养奶量观察 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 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早吮吸、早开奶可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肝肠循环[2]。
3.5生命体征观察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患儿哭声、吮吸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4.1蓝光疗法护理 蓝光照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疗效好且无严重副作用,得到广泛使用,它能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3]。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体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或遵医嘱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纠正酸中毒,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4.2 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 提早人工喂养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本文48例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7天后,黄疸下降,认为此母乳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4.3 健康宣教 讲解黄疸病因及临床表现,以了解病情的转归,取得家长的配合;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应讲解产前检查及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新生儿出生时溶血症的发生。对胆红素后遗症者,应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的指导,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母乳喂养可暂停1~4天或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1例婴儿家长未予重视,致使婴儿8周后黄疸才消退,影响婴儿预防接种,这应引起广大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红细胞酶缺陷者,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5 小结
通过总结108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有助于在日后的护理工作尽快找出原因,及时开展治疗,加强对广大家长的健康宣教,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病历资料
患儿,男,12天。因生后皮肤黄染12天,于2010年12月21日入我院。查体:T 36.7℃,P 130次/分,R 32次/分。神清,颈软,皮肤巩膜黄染明显,腹软,四肢肌张力高。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246.4μmol/L,直接胆红素10.5μmol/L,间接胆红素235.9μmol/L,谷丙转氨酶15U/L;血常规:白细胞7.33×10【sup】9【/sup】/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263×10【sup】9【/sup】/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17.2%。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持续蓝光照射12小时等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患儿于8天后康复出院。
护理要点
光疗前的准备:①心理护理:做好家属心理护理,因患儿是接受蓝光治疗,家属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烫伤、疗效、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②光疗箱的准备:检查灯管是否全亮,注意及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棉布铺于箱内,待箱内温度在30~32℃时才放患儿入内。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开始时间,灯管连续使用1000小时需要换新灯管。
光疗时的护理:
⑴光疗前新生儿的护理:光照前测量生命体征,记录哺乳及大小便情况,将患儿喂饱,清洁皮肤。严禁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应放于箱内,剪短指甲或保护性手套,防止抓伤皮肤,全身,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灯管与患儿正面皮肤距离为35~40cm,以提高疗效。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尿布面积要小,每隔2小时给患儿翻身1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
⑵光疗中新生儿的护理:用黑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如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光疗。光疗下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0~32℃,每4小时测体温1次,保持体温在36~37℃,>38℃做降温处理。喂养也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患儿黄疸期间常出现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喂奶后要保持侧卧防止误吸。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对于特别好动,哭闹,烦躁的患儿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我们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加强巡视,防止眼罩脱落或尿布松散,注意输液部位皮肤局部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⑶光疗后新生儿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及时给患儿穿好衣服,摘去眼罩时用消毒小毛巾覆盖眼部3~5分钟,以帮助眼睛适应光亮。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出院指导
①使家长了解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②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③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热、呕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消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1周或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临床应用舒适护理降低了新生儿光疗时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黄染的现象[1],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我科从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1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均采用蓝光照射相配合的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中,男108例,女52例,年龄为生后1 h~45 d,平均8 d,住院天数(3~9)d,平均6 d,其中ABO溶血症20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12例,新生儿败血症5例,红细胞G-6PD酶缺陷症6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3例,头皮巨大血肿2例,其余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缺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以及使用酶诱导剂(口服鲁米那+2.5%的可拉明),静脉滴注古拉定及血浆、白蛋白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1.2.2 蓝光照射治疗 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的;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 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239.4μmol/L(10~14 mg/dl)[2],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μmol/L(10 mg/dl)者;产前已经确诊Rh血型不和溶血病[3],出生后一旦出现黄疸的,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1.3 护理
1.3.1 光疗前护理
1.3.1.1 健康教育 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蓝光治疗的目的疗效、注意事项,以减轻家属心理负担,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说明尽早开奶和增加哺乳次数可增加肠蠕动,并减少胆红素的吸收[4],有利于患儿康复。
1.3.1.2 环境准备及检查设备 病室环境应清洁,通风良好,配备空调,将室温控制在24℃~26℃,湿度为55%~65%,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及时更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布铺于箱内,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待箱内温度升到并控制在30℃~32 ℃时才放患儿入内。
1.3.1.3 患儿护理 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脐部护理剪指甲,禁止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套上不透光纯棉布的眼罩及会阴罩(眼罩可用黑色纯棉布,会阴罩可用一次性纸尿裤)
1.3.2 光疗期间的护理
1.3.2.1 一般护理 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尿布越小越好,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随时观察患儿眼罩会阴遮盖物有无脱落,开始光疗时,由于不适应环境易哭闹,可适当用镇静剂。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应定时喂开水,一般在两顿奶之间喂一次。一切操作尽可能在机内进行,大小便或呕吐物污染玻璃面时应及时擦干净。
1.3.2.2 体温观察 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每小时测体温1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光疗时体温超过38.5℃,要暂停光疗[5]。成熟儿的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
1.3.2.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 ①每30 min 巡视一次,观察患儿面色、口唇、口周颜色、呼吸节律是否规律,有无气短、腹胀、大小便颜色、次数,观察腋下、颈下、耳后、腹股沟等皮肤是否完整、发红、有无破损,应及时擦汗液,保持皮肤干燥、清洁,观察有无臀红、尿布疹,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洁臀部,擦干,防止各处皮肤破损,引起感染,从而加重病情;② 密切观察黄疸程度进展及伴随症状,注意观察患儿神志变化,四肢有无颤抖、哭闹,如有上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防止发生胆红素中毒性脑病。
1.3.3 光疗后的护理 ①患儿出箱时,解除眼罩,检查眼睛有无感染,洗澡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穿衣。早产儿或硬肿症的患儿需入保暖箱;②观察光疗后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③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记录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2 结果
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患儿黄染明显减退,吃奶反应均好,生命体征正常,全部治愈出院。
3 护理体会
通过160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我们体会到蓝光箱仪器性能的完好、家属的配合、良好的环境是治疗成功的前提,护理人员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对患儿的精心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仪器的维护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崔焱.儿科护理.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128.
[2] 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93.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现将我院产科对13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将2005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顺序,单号为干预组(65例),双号为对照组(65例),出生体重2.5~4.0 kg,Apgar's评分≥8分,男婴69例,女婴61例,外观无畸形,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产伤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母亲年龄21~33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常规新生儿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介绍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干预组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喂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并增加游泳和抚触护理。游泳护理:新生儿出生4 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和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节在26~28 ℃,水温控制在37~39 ℃,每日1次,每次10~15 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 min,游泳后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早上6点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测定,取额部及胸部平均值并做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h(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 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 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 (mg/mL)(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干预组新生儿第2~6天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3 讨论
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素。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素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发生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