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财务申报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3 10:30: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新企业财务申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新企业财务申报

篇1

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方法》和《管理工作指引》的文件要求,当前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需要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相互协作,提供有效的申报资料。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审核,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申报标准。企业技术部门应该向政府部门提供申请书,财务部门同时要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以及税务登记证等不同信息,有效整理不同的企业文件,规范企业申报流程。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研发部门组成人员整体花名册进行整体,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标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遵守一定的技术规范,确保提供的资料完整且准确,符合政府部门审核的需要。当前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的材料审核较为严谨,申报企业不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提高重视,确保申报资料完整且真实。财务部门应该结合省财政厅下发的文件,及时整理企业三个会计年度的费用情况,并且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企业领导的要求,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系,并且出具符合要求的审计报告,对于现阶段企业销售收入与研发费用进行明确。

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的关键作用

篇2

1.引言

世界正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将成为统领世界经济的主流的今天,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特征,符合时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企业类型。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特点,选择符合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的财务管理方式。

2.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方法落后

当前,我国高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然局限于运营资金管理为主的日常性和事务性的财务管理工作,其目标是保证企业的正常现金流动与相应的偿债能力,以减少财务风险,维持企业的正常资金运作为主。而对于企业筹资、投资、税务筹划及多元化经营、上市融资或引入风险投资等资本运作、企业资本结构的设计、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不太重视。这些现象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高新企业的经营理念往往受创始人的影响。另外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对于财务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资质要求,使整个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上出现偏差。

2.2 资金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升级换代快、产品附加值高的特征,决定了其市场的变化也远远大于普通企业。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应针对高新企业高风险和高收益特点,关注企业资金需求的时效性。当前,一些高新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尚有待提高,这主要体现在资金收支的配置方面。由于高新企业的新产品溢价都很高,但产品的开发周期又很长,如果将产品销售回笼的资金盲目投入长期性支出,则必然导致后续的产品研发出现资金缺口。

2.3 融资能力具有局限性

一方面,由于“融资冲动”高新企业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在企业可能并不需要过多资金时,融资会产生额外的财务费用。或者超过了举债能力,产生了偿债风险。另一方面,在具体融资过程中,由于高新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或者又属于专用设备,抵押价值不高,再加之其风险较大,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资金难度比较大,而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2.4 高风险没有相应的财务管理手段加以预警

由于高投入、高负债、高技术导致的投资、筹资、运营风险,在高新企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行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工业企业基础上的,以货币、实物等物质资本的筹集、运用为核心内容,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3.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3.1 提高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新企业财务的一些本质特征,如人力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非常重要,企业通常会维持比较高的科研投入,与传统企业相比企业风险比较大等。在此基础上,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来配置企业各项资源,构筑人才高地,实现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其次,要给予相关员工充分的财务授权,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去实现企业价值目标。

3.2 加强资金管理水平

首先,强化资金管理基础工作。主要是做好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各单位、部门坐支现金,导致资金管理失控,增强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其次,要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如引入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等模式,杜绝基层各部门自收自支,也有利于企业汇集资金,增强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再次,要做好资金预算。通过年度预算、月度预算、项目预算等多模式的预算组合,把企业、各部门资金收支的动态情况完全置于企业财务、资金部门或结算中心的监控之下,通过滚动预算,保证资金支出按计划、按审批授权和预算平衡制加以控制,要形成与高新企业研发活动特征相适应的资金配置机制。

3.3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应该衡量企业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对资金提供者的吸引力,并且考虑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量、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融资成本的影响,最后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融资渠道的特点进行融资。对于企业所有者而言,要充分权衡企业对企业资金需求与调控的关系,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如对科技型企业的履约贷款、对科技小巨人或科技培育小巨人的担保政策、对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企业的信用担保和银行贴息等政策,用足用好各项政策,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可适时考虑引进民间资金和天使风险投资资金。可以通过协议、章程的约定,对于战略投资者的权力与义务加以约束。

3.4 财务管理要在防范风险、增加价值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篇3

2012年9月,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试点园区范围由原来的仅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扩大至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高新区,即业界所称的新三板扩容。

新三板扩容,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涉足资本市场的机会,再加上各路券商的积极引导以及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武汉市的新三板项目越来越多。

新三板业务看似简单,较IPO业务的难度小很多,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也是一项小规模的战役,是对审计团队的整体考验。下面笔者结合“新三板”项目特点,谈谈“新三板”项目审计过程中的体会。

一、助力企业管理者树立启动“新三板”业务信心

申请在新三板挂牌的多为规模较小的企业,总资产小于1亿元,原始报表微利或不盈利,在某个细分行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这类企业的管理者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多有体外资金流转。针对这类现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三方中介的其中一方,在正式审计前,多数扮演的是券商领导下的一名队员,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制定最优的整合方案。在这个阶段,这类企业的管理者基本对即将涉足的资本市场一无所知,对中介的依赖度较高,但是正式启动新三板的信心又不足,内心存在想要继续观望的心理。为了打消企业管理者的顾虑,券商此时会将涉足资本市场后的益处,一一向管理者讲明,会计师再根据初步尽调的结果,匡算出企业想要规范动作,大概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既包括税收成本,也包括中介费用。当然,在当前的政策支持下,中介费用已不是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各项政策上的支持,基本已将这部分中介费用全部解决,企业的管理者权衡的不仅包括此次申报材料期间需付出多少的税收成本,更多的是考虑在未来的期间内,企业完全规范动作后,会较当前的运行模式多付出多少的成本,因这部分成本目前无法预计,故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想到此处就知难而退了。当然,从笔者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承接的众多的新三板业务来看,觉悟高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他们坚信,想要做大做强企业,总是要付出相应的成本,更何况这种成本,是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于是,管理者下定决心启动新三板业务,三方中介就要正式开始现场工作了。

二、引导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核算方法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新三板申报过程中相当重要的成员,前期的账务清理工作自然首当其冲。在正式审计前,会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过程中自然会发现企业种种核算不规范,这种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存货账小于实,实际库存与报表数据差异较大;

(二)多转营业成本,刻意压低产品毛利率,少缴企业所得税;

(三)虚列费用,少缴企业所得税;

(四)无成本核算过程,企业财务人员根据管理者的意志,乱转成本;

(五)其他不规范财务核算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会计师在现场工作中切忌将企业的财务人员指责的一无是处,而是应该多方了解,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内部审批流程、销售模式、采购模式等,然后根据企业的特点,引导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核算方法,当然,只能是引导,而不能代替企业的财务人员去制定财务核算方法,时刻牢记自己的“审计师”的身份。

企业的账务清理是一个艰难又相对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人员多数会有抵触情绪,为了尽量减少后期返工,会计师在企业账务清理的过程中,持续指导,给企业答疑解惑,而且,在此期间,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想要规范,但是又想要节省成本,因此,管理者会有意无意的跟券商、会计师“讨价还价”,想要尽量压低产品毛利率(此为部分高毛利行业的企业),进而减轻税务负担。在这种“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会计师既不能对管理者的诉求直接否定,又不能给企业过多的承诺,因为前期越多承诺,后期的风险就会越大,为了将新三板业务顺利开展下去,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收集足够的审计证据,力争企业能接受、我们能顺利通过内核、又能经得起外界检查。新三板审计较IPO审计时间跨度相对较短,从企业账务清理、企业完成股份制变更、申报材料到最后的成功挂牌,顺利的可在一个年度内完成,因此,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时间的把握,制定合适的审计策略,并适时完善审计计划。

三、指导企业股改完成后的财务工作及挂牌后的督导工作

篇4

内 涵

所谓中小企业集合债是由一个机构作为牵头人,几家企业一起联合申请发行债券,是企业债的一种,目的是降低单一企业因信用不足等面临的“融资门槛”。

优 势

首先,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进行债务融资可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使股东利益最大化;债务融资债权人不具备管理权和投票选举权,发行债券不会影响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日常经营管理。其次,融资成本低,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低于同期限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节约了企业财务成本,债券利息可在税前支付计入成本。再者,企业债券发行上市后,企业需要按规定定期披露信息,有利于企业规范运作,为持续融资积累信用资本。最后,为健全国家和地方融资体系提供新思路。逐步改变以大企业为发债主体的状况,在过渡阶段,中小企业打包发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先 例

篇5

[2]于雪霞.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要素与结构分析[J].现代管理科,2010,(5).

[3]szips.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EB/OL]./,2010-07-03/2011-06-25.

篇6

国家为了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财政部、科技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新的政策,出台了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并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于企业来说,凡是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可以从25%降低到15%,优惠了40%。同时取得这项国家级的资质认证,也给企业创造出相应的品牌效应,同时企业也容易得到各级政府资金的扶持,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不少企业都有意愿申请加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但是企业若想获得这项资格,必须关注几个问题,才有可能实现这种愿望。

一、企业一定要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最根本的是要有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撑作用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并且该项技术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列举的范围。因此,企业应着重结合自身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主动寻找属于上述领域的技术,持续地进行重点研发,形成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和前提。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相关的说明,企业可以通^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取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授权,或审定、审批,而且是在中国法律规定的有效保护期之内。同时申请企业应拥有该项知识产权。根据国家新颁布的政策,取消了通过协议约定非自主研发的“独占许可类”知识产权。由于有一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签署了独立许可协议,但是享受了优惠的减税政策的资格,这样就不符合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同时“独占许可”协议容易被企业滥用,相关监督部门监督核查工作的开展也比较困难。

二、建立高新研发管理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不只是企业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整个企业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研发工作涉及包括研发机构的设立、研发项目的立项、研发项目收支核算、研发设备管理、知识产权认定管理及高新企业申报等一系列活动。

企业负责人必须主抓,技术部门牵头成立高新技术研发工作领导小组,技术部门负责成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申报、研发项目立项、研发项目备案及高新企业申报;市场部负责合同评审和认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研发设备管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研发人工成本、工时消耗及项目人员名单;行政部门负责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或房租及水、电、燃料的消耗情况;财务部门负责高新产品服务收入、研发费用核算;技术部门和研发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预算申请、审核。

因此,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打好管理基础,企业上下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创造良好的基础。

三、会计核算要规范

有些企业没有单独设立“研发费用”专户,其所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零散在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当中;部分核算较好的企业虽然设有“研发费用”专户,但其研发费用的核算不完整,并未能按照具体研发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未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研发支出情况。

为了系统地建立研发费用核算体系,可考虑把“研发费用”科目设置为一级会计科目,二级会计科目按“费用化支出”科目和“资本化支出”科目核算,三级会计科目按照研发项目来设置、四级科目按“直接投入费用”、“人工费”、“折旧费”、“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装备调试费”、“试验费用”、“其他费用”等设置。企业应该根据研发项目的研究开发阶段,把研发项目划分成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将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并计入当前损益的“管理费用”科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当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够被确认为“无形资产”。

日常会计核算就把研发费用归集好,这样更容易取得税务部门的信任,而不需要采用辅助记账方式。

四、正确界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企业在核算收入时必须严格分别核算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与非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相关定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研究、开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产品(服务)收入和技术性收入的之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拥有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是经过认证的自主知识产权;②上述技术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列举的范围;③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收入应占企业同期总收入(减去不征税收入)的60%以上。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技术性收入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转让收入:企业使用技术创新成果而交易技术转让所获取的收入。

(2)技术服务收入:企业为社会提供相关项目设计、数据处理、测试、分析,以及技术资料咨询、市场评估,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人力物力所获取的收入。

(3)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企业接受社会其他单位的委托,为了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测试所获取的收入。

五、正确核算研发费用

高新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强度计量是有要求的,是按照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和(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占同期销售收入的比例来计量的: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应不低于5%;②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销售收入高于5000万而小于2亿元(含)的,比例应不低于4%;③对于那些最近的一个会计年度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比例应不低于3%。

研发费用核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人工费用

企业工资发放明细表、汇总表应明确研发人员所在部门,研发人员从事的研发项目。研发人员与非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加班费、奖金、“五险一金”等项目应分别核算。研发人员名单和“研发项目立项申请书”中的研发人员要一致。

由于企业研发人员可能既从事生产又从事研发活动,研发人员人工费应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分配到各个研发项目中去,比如按工时消耗量比例计算。

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依据员工档案,核实研发人员的学历、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研发项目人员及工资变动等情况,并及时地提供给财务部门,使得财务部门及时核算研发项目的人工费用。

(二)直接投入费用

企业研发用材料费时应在领料单上注明材料领用的研发人员姓名,领用用途应写明研发的项目名称。财务部门应根据研发部门提供的各个研发项目消耗的材料领用明细表,直接计入研发项目费用。如果研发用材料费与生产经营共用成本明确分开,则需要根据材料消耗定额比例等进行计算分配计入。

研发用燃料与动力费用要尽量单独计量,以区分研发和非研发费用。

(三)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企业应将研发用固定资产和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加以区分。最好将研发用固定资产集中到研发部门统一管理使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应该按需要分别归类到专门用于研发项目的固定资产和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共用的固定资产当中。财务部门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明细账,计算出研发项目应该计提的年折旧费用。专门用于研发项目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长期待摊费用与此相类似)可以直接计入研发项目成本当中。对于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以及长期待摊费用),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如机器使用工时比例计算分配计入各个研发项目费用,最终归集出用于研发项目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总额(包括长期待摊费用总额)。

(四)设计费用

研发部门为了开发制造出新的产品和新的工艺,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关于制造、工序、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费用,可直接计入研发项目费用。

(五)装备的调试与试验支出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模具和工具、研制生产制造机器、试验调试费等支出,可以直接归入研发成本。

(六)无形资产的摊销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除此之外,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还需要购入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等在内的无形资产,这类购买用于研发活动相关的无形资产所发生的费用,其摊销费可以直接计入研发费用成本。

(七)委托外部研发费用

当企业在某些高新领域方面专长不具备时,可委托境内外其他研究机构或个人,针对与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的而且研发活动成果归企业拥有的研究开发活动进行委托外部研发,双方签订明确具体研发范围、研发目的等内容的合同,遵循独立交易原则,由财务部门根据相应的合同条款,按实际发生额的80%直接计入研发项目费用。

篇7

1引言

国家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工作指引,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按照认定条件与程序组织与实施对持续进行研究开发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境内居民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实务中,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加强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至关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的初衷所在。

2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的重要性

2.1研发费用影响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后续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研发费用是高企认定的必要条件之一,被细化为研究开发费用占比、境内研究开发费用占比和其他费用占比等具体指标,只有同时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8个条件的方可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年的有效期内的每年5月底前需要填报研发费用、经营收入等数据,向认定机构报送企业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2.2研发费用影响企业计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规定的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范围与《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的研发费用范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研发费用范围不同,税前加计扣除口径对研发费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如果归集错误,将影响企业加计扣除基数的计算,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3研发费用影响企业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优惠

研发费用归集影响加计扣除,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高新技术企业在年度汇算时享受固定资产一次性税前扣除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后,只要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同时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的,可以选择适用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如果归集错误,只能适用减按15%税率征税,不利于企业节约税收成本。

2.4研发费用影响企业取得政府补助

各地先后出台研发费用财政补助办法,如根据宁夏《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财政后补助办法》,对已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在500万元范围内给予企业年度研发费用15%的研发费用后补助,对连续2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给予新增研发投入10%不超过500万的新增研发费用后补助。江苏省出台《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省级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事后发放研发奖励资金。可见,研发费用的归集不仅影响高企认定、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还影响政府补助金额的计算。

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存在的问题

3.1归集的研发费用过大

3.1.1会计科目设置合规但不合理企业根据《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设置会计科目,未考虑不同口径归集的研发费用具有一定差异性,未设置体现差异的明细科目,如通讯费、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福利费等,影响不同口径下研发费用的归集,进而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后续管理,也不便于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3.1.2各归集口径的研发费用均偏多部分企业财务人员不能准确核算研发费用,将生产成本、企业对产品的常规性升级、售后提供的技术支持、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对现有技术进行的简单改变、市场调查、常规控制、测试分析等活动发生的费用计入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上归集的研发费用过大。部分企业财务人员不知道高企认定和加计扣除归集的研发费用与会计核算归集的作用不同,未区分3个口径下研发费用的范围,导致加计扣除归集的研发费用比高企认定归集的研发费用大、高企认定归集的研发费用比会计核算归集的研发费用大。

3.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研发费用占比计算错误

3.2.1研究开发费用占比计算有误企业向认定机构提交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计算的研究开发费用占比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计算有误,中介机构未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取数,而是简单依据企业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取数,未考虑委托境外研发费用限额,也未考虑财务报表和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差异,企业采用修订后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纳税申报表营业利润金额不执行表内逻辑关系,按照利润表营业利润项目直接填报,研发费用、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取数错误最终造成研发费用占比、销售收入占比计算错误。3.2.2境内研究开发费用占比计算有误企业境内研究开发费用取数错误,导致计算错误。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既包括企业内部自主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实际支出的全部费用,又包括通过合同形式与其他单位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知识产权的合作研发发生的由本单位分担的费用,还包括委托境内其他机构或个人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所支出的费用。3.2.3其他费用占比计算有误除前文所述的研发费用归集不准确导致的计算错误外,还有对“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20%”理解错误,研究开发总费用未包括其他费用,进而造成的计算公式错误,影响其他费用占比的计算,最终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

3.3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忽略细节

3.3.1加计扣除基数偏大除未掌握会计核算与加计扣除口径差异造成的归集研发费用过大外,还有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忽略细节性规定造成的加计扣除基数偏大,如未对生产与研发共用料、工、费进行合理分摊;烟草娱乐、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负面清单行业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加计扣除;未确认应税收入的政府补助部分未冲减;研发形成的残次品、试制品、下脚料取得的特殊收入部分未冲减;研发产品或产品组成部分对外销售取得销售收入的未冲减对应的材料费用。上述情形均按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计算加计扣除基数,造成企业加计扣除基数偏大。3.3.2加计扣除基数偏小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受企业研发进度影响,误认为只有结题取得成果的研发费用方可加计扣除,当年未结题项目发生的研发费用在当年未进行加计扣除;受经营状况影响,误认为经营亏损企业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受企业已享受的其他税收优惠的影响,误认为企业享受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不可再加计扣除。因此,当年发生的研发费用未进行加计扣除,以上原因也会造成企业加计扣除基数偏小。

4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的完善对策

4.1准确归集高企认定的研发费用并计算各项指标

4.1.1准确归集高企认定的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人员人工费用时,对于无法达到全年在企业累计实际工作时间183天的人员应从职工总数中剔除,此部分科技人员的人员人工费用亦应剔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的折旧与长期待摊费用不仅有仪器设备的折旧费,还应包括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和研发设施的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4.1.2准确归集高企认定研发费用的各项指标计算研究开发费用占比时,研究开发费用金额包括内部研究开发投入、境内的外部研发费和可计入研发费用的境外的外部研发费,不能直接取数委托境外发生的研发费用作为境外的外部研发费,而是需要用实际发生的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与《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107041)第17+18+…+22+23+26行的合计数×40%÷(1-40%)进行比较,取较小值。销售收入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选取《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第1行次营业收入金额,即行次2主营业务收入与行次9其他业务收入合计数,不考虑营业外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金额。计算境内研究开发费用占比时,境内研究开发费用应按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口径计算,选取A107041表第16行次内部研究开发投入和第26行次境内的外部研发费用之和。计算其他费用占比时,其他费用应包含在研究开发总费用之中,假设某一项目的其他相关费用为X,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归集的高新研发费用金额之内部研究开发投入的第1项至第6项费用之和为Y,那么其他费用的限额X≤(X+Y)×20%,应采用计算公式X≤Y×20%/(1-20%)计算其他费用的限额,而不能直接用计算公式X=Y×20%计算。

4.2准确归集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4.2.1准确归集加计扣除的人员人工费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属于用人单位的外聘研发人员,由此产生的工资薪金、五险一金均可以作为人员人工费,不受支付方式的影响,不论用人单位直接支付还是通过派遣单位支付,均可计入加计扣除基数,但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服务费,不在可加计扣除的范围之内,此部分金额需从人员人工费中剔除。4.2.2准确归集加计扣除的直接投入费用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可加计扣除,但是企业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产品组成部分对外销售取得收入的,应冲减研发费用归集的对应的材料费用。投入材料归集计入研发费用年度和对外销售年度不同的,在销售当年剔除,不足冲减的,结转以后年度冲减。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与高企认定口径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同,加计扣除口径不包括建筑物,应取得税收分类编码为经营租赁、税率为13%或者征收率为3%或1%的增值税发票。如建筑类高新技术企业租入配备操作人员的建筑施工设备,取得税收分类编码为建筑服务、税率为9%或者征收率为3%或1%的增值税发票的,且无法在租赁费与人员人工费进行分配的,不符合加计扣除规定,此部分金额应从租赁费用中剔除。4.2.3准确归集加计扣除的折旧费用折旧费用仅指研发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与高企认定口径不同,既不包括建筑物折旧,也不包括研发设施的改建、改装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如果没有独立的研发部门,生产与研发共用生产线、仪器、设备的,应按机器工时、产成品占比等合理方法对实际发生的折旧费进行分配,分别归集计入研发费用和生产成本。4.2.4准确归集加计扣除的其他相关费用其他相关费用包括分析、评议、评估、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不包括通讯费。未列明的其他研发费用,即便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会计核算已归集、高企认定已归集,仍不能计入其他费用计算加计扣除基数,此处采用正列举方式严格限定其他费用的范围并且实施限额管理,计算其他相关费用限额时,其他相关费用包含在研发费用总额之中,假设其他相关费用的限额为X,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规定的第1项至第5项费用之和为Y,需要依据X≤(X+Y)×10%计算公式计算,即X≤Y×10%/(1-10%),而不能直接用X=Y×10%计算公式计算。4.2.5准确归集加计扣除的委托研发费用委托研发成果归受托方所有的,委托方只能据实扣除不能再加计扣除;委托方按独立交易原则确定委托费用,并且研究成果归委托方所有的,委托方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发生额的80%作为加计扣除基数,委托境外机构的研发费用按发生额的80%和符合条件的境内研发费用的三分之二孰低计算加计扣除基数。关联方交易的,受托方还需提供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5结语

综上所述,研发活动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企业研发,释放税收红利并给予财政支持。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和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优惠至关重要,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为研究对象,以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费用重要性为出发点,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存在的问题,提出准确归集高企认定和加计扣除对研发费用的具体对策,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准确归集不同口径的研发费用,依规计算研发费用指标申请高新计算企业认定,充分享受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裘志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管理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3):32-34.

【2】胡明卫.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关键点探索[J].会计师,2021(1):100-101.

【3】蔡江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探讨[J].财会学习,2020(36):174-175.

篇8

目前,坊子区已取得高新技术认定资格证书的企业共7个,其中2010年度经核实已享受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优惠政策的有富原增压器、帅克机械、共达电声等3户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良好,增势强劲,能够较大的拉动全区企业所得税的增长,成为税收增长的新亮点。

2 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对享受高新技术优惠政策企业的管理,以及开展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企业所得税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

2.1 高新技术企业的联合认定机制有所欠缺。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先按属地原则交市科技或经济主管部门,会同税务、财政部门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进行核实并形成统一意见,然后在向省认定办公室报送核实情况。而科技、经济、财政、税务等部门在初次审理阶段的工作中进行的联合认定太过于分散,没有深层次的挖掘企业的实际情况,没有形成一个拳头,缺乏一个清晰的执行标准尺度,一定程度上存在盲区,使认定前的初审程序流于形式。

2.2 研发费用归集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研发费用需满足一定比例,只有满足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因此,企业研发费用是否按规定归集,归集的准确与否,在高新企业财务核算中显得尤为重要。实地核查中发现有的企业财务核算中虽然对研发费用进行归集,也能提供研发费用明细,而且研发费用明细账做得很好,表面上看符合认定条件,但实际上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达不到标准,企业通过别的方法补全这块差额,从而使研发费用从面上看符合要求。

3 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问题成因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在关键的几大要素中存在着上述问题,分析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3.1 认定方式有瑕疵。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由省级科技、财政、税务部门组成认定管理机构,认定机构是根据企业申请材料,并将电子材料分发给专家,然后根据专家的评价意见和中介机构的专项审计报告,对申请企业提出认定意见。从认定方式上看,本地区的认定机构只对纸质材料进行了专家论证,然后进行验收、颁发证件,未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无法准确掌握其情况,而基层主管税务机关能够掌握具体企业情况却无法介入到认定环节。因此认定方式里应加入基层税务、财政等部门的核查材料并以之为重要参看资料,否则容易出现纳税风险。

3.2 企业对于事前申请较为看重,对于申请后的执行管理较为忽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严谨、复杂,企业为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能按照规定程序提交规范的申请材料,从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企业以为万事大吉,3年内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因此实际到税务机关备案时则对研发人员比例、研发费用核实、计算、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比例等核心问题,不能规范处理。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来说都是当地的重点税源企业,当地政府部门对其管理较为松散,给税务机关带来很大压力。

4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是国家重要的“转变优惠方式、提高税收质量”要求的重要政策之一。之前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局限于地域特色,大部分地区的税务机关没有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因此在优惠政策的认识上、做法上有不到位的现象,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用深用透。

篇9

区行政区域内注册并生产经营的法人企业。

二、申报时间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常年受理。

三、申报材料

符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

1.《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申请表》(见附件);

2.企业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

3.企业管理章程;

4.经审计的上年度企业财务报表;

5.企业工作场所证明复印件(企业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合同);

6.相关资质证书(例如: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IT服务管理ISO20000、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ISO质量体系、人力资源能力P-CMM以及其它认证证书);

7.企业上年度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收入以及离岸外包收入表,企业上年度销售/服务合同、合作开发合同、委托开发协议书等材料,其中离岸外包业务需提供银行结汇或外汇收入核销等外汇收入证明(需提供总额占企业当年总收入50%以上的票据)、在岸外包业务需提供销售或服务发票(需提供与外汇收入核销证明总额之和占企业当年总收入70%以上的票据);

8.企业员工花名册(注明员工学历结构、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人员情况),企业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缴费单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企业前5位高管简历;

9.其它佐证材料。如: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或研发能力佐证材料、企业或产品的获奖证书、知识产权证书、客户评价证明等。

四、申报要求

篇10

为了保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良好竞争力,创造企业社会价值,并且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除了要在市场经营方面作出努力,还要增强企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性。通过节约成本、新产品开发、降低企业税率等方式,提升企业经济效率。同时,通过改善企业研发费用中存在的不足,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预算的投入成本过高,在前期没有充分调研市场,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导致企业缺乏对预算的控制,使研发的投入资金远高于实际所需的资金,会使产品收益相对减少。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重视预算管理的工作,前期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项目预算编制。在项目研发时,需要全程对预算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方便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灵活地调整工作。其次,在一些高新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企业会根据市场的反响,设计一些与产品相关的衍生品,衍生品设计和制作费用都会划拨为研发经费,实际上衍生品并不应用于高新技术产品,因此不能划入研发经费,可以将其划入公司产品的制作费用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主要包含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以及研发所使用材料的消耗费用。其中人工劳务费用的核算工作,可以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与之进行有效整合,研发使用的材料消耗费用需要通过费用核算制度进行控制,避免研发资金的浪费。

(二)没有明确研发费用核算内容。首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研发过程中没有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整理,也没有对研发发费用的等级进行划分归类。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时,重大项目可以需要持续几年的时间,许多企业只将项目开发期间的支出作为项目研发预算,忽略了前期的开发研究成本,进而影响了整体核算内容,企业需要单独对这些研发项目的内容进行分离。最后,国家政策是支持并鼓励高新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但是有些高新企业没有将新的研发项目与其它已经稳定生产的项目进行财务上的分离,导致部分企业无法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研发项目缺乏客观决策。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产品技术研发时,对研发项目的决策缺乏客观判断,有些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只根据工作经验通过主观判断来作出重大决策,或者有些项目负责人,只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及企业的长久利益,不进行科学评价,使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

二、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费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研发费用要与向政府部门进行申报的资料一致,并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按照项目单独成立,建立起相应的研发费用核算制度。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在清缴费用时,向国家税务机关报送研发所涉及的费用明细。

(二)高新技术企业要按季度向相关园区管理部门,报送企业研发项目的数据,一定要与之前申报的项目保持一致。对于跨年度的研发项目,在进行研发费用核算时,要结合项目预算以及项目验收报告,平衡研发费用。

(三)高新技术企业中涉及知识产权的项目,是不能划分为项目研发经费的,属于无形资产。对于复杂的研发项目通过拆分,设置更加精细化的账目,但是需要列举合理的分摊依据。

(四)研发经费必须是用于项目开发所需的原材料等相关费用的支出、项目试验用品,以及无法列入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和设备的检修、维护费用也可以列入原材料相关费用的支出中,研发项目所用的建筑物则可以列入相关折旧费用。

(五)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研发项目的相关工作人员全年的工资薪金、五险一金,要加入项目研发经费中,同时还要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在职天数要在183天以上。

(六)项目研发产生的设计费用包括对产品进行的创意设计;高新企业用于项目研发使用的软件、专利以及非专利技术等费用的支出,需要列入无形资产科目中作为分摊依据;研发项目中需要委托其他机构和个人进行的活动,费用实际发生额的百分之八十,需要计入委托方的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便于日后划分、统计。

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的解决策略

(一)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加强部门沟通。高新技术企业关于研发费用的核算就是对企业在进行研发活动时产生的费用进行确认、计算、记录、报告。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产品研发的员工以及企业财务人员,在企业研发费用核算中,都有各自的分工财务部需要与进行项目研发的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及时了解研发过程中预算的使用情况,并且要保障资金的及时支出,以防耽误研发进度,财务人员还要帮助科研人员判断费用的使用是否合理,同时研发人员可以协助财务部门进行财务核算,企业内部要互通有无,提高研发费用核算的准确性。

(二)加强研发费用核算的独立性、合理性。在对研发费用进行核算时,财务人员需要将研发支出划分为费用型和资本型。企业是否能获取研发项目的批文,是判断研发费用支出是否为资本型的标准之一。为了提升企业研发费用核算水平,企业应当根据各个环节进行独立核算,这样能保障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还能够享受国家税务优惠活动,同时更好地对研发项目的管理,因此企业要重视各项目费用的单独核算。在进行财务核算时,成本类的科目可以设立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的核算,通过结转至资产的方式,对研发费用的核算进行分级设置,同时设立工作人员人工劳务费、材料使用费、折旧费与长期待摊费、设计费、无形资产摊销、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等费用设下级科目,便于之后的统计工作。财务人员要对每笔费用分项目核算,对于专属的研发费要单独进行核算,对于产生公共费用统计后再进行分摊,对于不同的费用科目需要提供不同的分摊依据。由于产品研发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相应的会计科目上会对应管理费、销售费、制造费,或者生产成本的费用,针对长期以来研发费用与生产经营费用常常混淆的情况,建议将上述费用产生的科目设置相应的费用明细,期末时,再将成本类下费用化支出的研发费用转入相应的科目,这样就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经营中各个阶段所产生给的研发费用,其中资本型的研发费用,在没有形成实际资产前都相当于在“建大楼”,需要进行投入。财务人员清晰地统计出研发项目具体的费用划分,可以满足不同科目统计的需求,从而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的精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