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活动案例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4 10:47: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商业活动案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商业活动案例

篇1

一、我行在加强内部管理、防控风险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几年来,中心支行党委根据本行内控建设状况,结合本行的实际,按照上级行的相关要求,坚持案件预防与业务经营“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方针,从抓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制发各种规章制度、发现案件严肃处理等各环节入手,全面强化了内部管理,从源头上防范了风险,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安全形势和遵纪守法教育。通过和各行(部)、各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三防一保”责任书》、对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开展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整肃行风行纪活动等,因势利导,使员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从意识形态领域上重视和加强了内部管理。

二是通过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使安全防范有章可循。制定和细化了各种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涵盖了全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各个方面,并与经营目标挂钩考核,有效地推动、激发了员工落实各项案件防范制度的自觉性。

三是加大了对安防设施的投入力度和监督检查力度。近几年以来,我行投入了相当额度的资金,购置、更换了部分行、部的消防器材,增添了远程监控设备,组织开展了防火演练;今年三大节日期间,在家的行领导率保卫人员对营业部、贡嘎、扎囊、曲松、琼结、桑日、乃东等县支行等20个营业网点的领导带班、%26gt;__(不当用词)管理、值班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面达到了58%,对所辖各县支行电话查岗达39次,保卫部电话查岗90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违规人员进行了适当经济处罚。特别是“***”事件发生以来,行领导做到了每日午夜巡查城区及城郊网点,办公室、保卫部连续下发了几个关于做好维稳工作的文件,并要求全辖员工保持清醒头脑、保证通讯畅通、坚持做好“零报告”制度等,确保了敏感时期我行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全行经营安全。

根据去年审计办事处的《审计意见书》中提及的问题,中支办公室、农贷部、人力部、工会等部门加大了自律监管检查力度,确保了被查暴露问题的整改到位。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后,绝大多数行、部的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为下步工作的更加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二、我行在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行逐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相对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从而保障了业务经营持续健康发展。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执行不严、甚至个别员工公然违法违纪的现象。普遍表现为“执行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对规章制度的应付、被动、选择、应急式的执行,如部分规章制度被束之高阁,或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并起到应有的作用,如前两年的“**案”、“***案”即是例证;又如,个别行(部)的设备管理较差、保卫值班不按时、不按规定签字;柜员密码不定期更换;柜员授权不严格照章操作等等。还有的员工认为,制度是死的,执行制度是可以灵活的。导致了有些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其严肃性,给我行的安全经营留下了隐患。

其次,检查监督不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们有的部门对于自律监管没有很好地开展,有的是检查缺乏计划性、针对性;有的是上级布置,下级应付。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农行股改的原因,存在着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或是检查流于形式,使内控管理职能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次,历次检查、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不力、不到位也是导致隐患的重要原因。就历次检查、审计发现的问题而言,绝大多数属于屡查屡犯、屡禁不止,或是改了再犯,是一种顽症。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志未从思想上真正引起重视,对违章操作、缺乏责任心可能导致的问题及其严重后果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过多地强调了执行制度的灵活性,而忽视了执行制度应有的原则性,更加忽视了“原则”的“刚性”。而这方面,我们有的同志是吃了亏的,是有教训的。

以上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给我行的经营和发展造成更大的隐患。因此,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强化风险防控,是我们长期的课题。

三、加强领导,通过开展活动,

促使全行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再提高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推动我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工作目标是:使全行员工合规经营理念、遵章守纪和防控案件意识明显增强;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员工执行力明显增强;各级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控力明显提升;遏制各类案件发生,提高案件成功堵截率,力争全年不发生新的案件。

根据分行会议精神,结合本行的实际,行党委确定了下步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

一是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领导要带头,积极带领大家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通过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引导全行员工认真学习,不断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规范员工的从业行为,堵住引发案件的思想源头和行为源头,提高全员防范能力。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今年还没有进行自律监管的部门,要合理安排时间开展工作;检查时,要突出重要部位和重要环节,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要严肃处理。

三是加强对重要环节的风险防范。目前我行风险防范的重点依然是:信贷、财会、柜台业务及金库和枪支管理。涉及到这几项业务的部门要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对各环节的监控,充分发挥各岗位间的制约作用,营造保障安全的经营环境。

四是切实发挥“四项制度”在案件防范和治理工作中的作用,防范员工道德风险。按照《中国农业银行***分行干部员工交流轮岗管理暂行办法》(***发[***]**号)的规定要求,严密有序地组织轮岗工作;同时加强员工行为排查制度,对发现异常行为的,坚决调离岗位。

篇2

我国经营管理教育起步较晚,除了计划经济下的商业流通课程外,学生们基本以学习管理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为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一方面经营管理教育越来越热,另一方面经营管理的理论逐渐常识化,案例教学、实战性内容的份量越来越重,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感性色彩。于是案例教学成为国内各大院校经营管理教学的新形式。

现实案例教学的形式

其实,从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角度看,案例教学并非最佳选择,参与实践效果可能更好。但实践受诸多限制,首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制订实践内容,再联系愿意接受学员实践的合适企业,还得确定实践岗位、时间、地点等事项,这些与课堂教学很难协调,而且有些体验靠短时间内的实践也无法获得。况且,实践多半只能局限于特定企业的特定环节,难以有全过程或全景式的感受。

因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需要寻找实践之外的方法。于是,案例教学应运而生,特别是各式各样的案例经过总结提炼可以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相配合。那么,在无法实践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对实际商业活动的真实感觉,案例教学是否最好甚至唯一的选择呢?笔者认为拜现实为师,不但同样可以培养商业感觉,而且还有不少优势。所谓拜现实为师,即学习者为提高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认知水平,对现实社会各种商业现象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注意、观察、体验、思考。现代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存在众多值得关注的商业现实案例。关注现实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还可以切身体会,反省自己的购买消费过程,比较分析与自己类似或不同的消费人群的行为特点。有了相当的感性及理性认识的基础之后,还可以设想把自己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位置上,综合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现有市场地位、企业目标、所在产业前景、竞争情况、购买人群、社会环境因素等。

是否将现实看作一种特殊的案例,就不用继续探讨了呢?其实,如何归类并不重要,完全可以将案例的范围扩大,但这对现实与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之间的不同没有丝毫影响。

通过现实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性

通过关注现实的经营活动来培养学员的感性,具有如下特点:

(一)经济性

感受现实的具体的途径,不外乎观察(体验)身边的商业活动、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杂志、道听途说。这些方法多半没有花费,即使需要花钱也很有限。但是,不能因为经济上没有付出就轻视这种学习的方式。每一个商业现象或过程,都是有代价的,如果设身处地想象付出代价就是自身,感受就会截然不同。从付出代价的范围来看,可能是一个企业,还可能是一个行业甚至产业,可能是地区性的,也可能是全国甚至全球性的;付出代价的具体类型,可能是资金、物资、人力,也可能是难得的市场机会,还可能是时间、信誉、合作伙伴等;付出代价的时间,可能持续一个时期,也可能持续一个时代;付出代价的主体类型,可能是企业、消费者甚至整个社会;付出代价的程度,也可大可小;付出代价的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可能获得了经验教训,也可能一无所得。所有这些代价,对于学习经营管理的有心人却是宝贵财富。

(二)可行性

关注现实的商业,常常只需要自己多体验、多思考,不需要别人特意配合,其过程不但可行,而且真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现实的商业社会之中,吃、穿、住、用、行无不与商业有关。不仅如此,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各种媒体的财经、商业类报道比比皆是,足不出户即可知天下事。

(三)观赏性、趣味性

经营管理类的教学课堂上,即使有实践经验的学习者,其经验也往往局限于其从业所在的特定领域的特定环节,而且日复一日的工作常常磨灭了鲜活的感觉;对于没有商业实践经验的学习者,更是茫然毫无头绪。总而言之,需要想办法利用生动鲜活的东西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人们经常将商业活动称为商战,其实现实的商业活动就是正在进行中的商战。企业的表现形形,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值得去观察、研究。

(四)参与性

现实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所谓实际参与,主要指我们以各种真实身份观察体验商业现实,比如从消费者的角度体会自己面对不同产品、服务、广告、价格以及渠道时的感受和反应;而所谓虚拟参与,即把自己想象成现实商业中的特定角色,可以是世界知名生产企业的决策者正在揣摩目标顾客,也可以是消费者在评价一种新产品,还可以是零售企业的进货人员在根据销售情况确定进货单等。

(五)实证性

无论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都要根据以往的市场轨迹以及现在的市场状况,推测市场的未来发展,并据此作出决策。过一段时间以后,再与市场实际的发展结果对照,评价自己的预测、决策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预测与实际相符可以大大增强自信心,预测错了则分析失误的原因,修正自己的认识。

(六)时效性

现成案例的市场背景已成为过去,与现在的市场情况难免有差异。而现实的商业处在现在的市场背景下,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肯定更多地与现在有关,从现实中获得的感悟无疑更具有时效性。

(七)主动性

学习者在初期,必须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培养对商业现象及过程的兴趣。而且,一旦感知到有意义的东西,就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并作出判断。久而久之,建立对商业信号本能般的反应,让注意思考的过程由初期刻意以求变得自然而然、无处不在,锻炼出清楚的商业逻辑。

篇3

我国经营管理教育起步较晚,除了计划经济下的商业流通课程外,学生们基本以学习管理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为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一方面经营管理教育越来越热,另一方面经营管理的理论逐渐常识化,案例教学、实战性内容的份量越来越重,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感性色彩。于是案例教学成为国内各大院校经营管理教学的新形式。

现实案例教学的形式

其实,从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角度看,案例教学并非最佳选择,参与实践效果可能更好。但实践受诸多限制,首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制订实践内容,再联系愿意接受学员实践的合适企业,还得确定实践岗位、时间、地点等事项,这些与课堂教学很难协调,而且有些体验靠短时间内的实践也无法获得。况且,实践多半只能局限于特定企业的特定环节,难以有全过程或全景式的感受。

因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需要寻找实践之外的方法。于是,案例教学应运而生,特别是各式各样的案例经过总结提炼可以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相配合。那么,在无法实践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对实际商业活动的真实感觉,案例教学是否最好甚至唯一的选择呢?笔者认为拜现实为师,不但同样可以培养商业感觉,而且还有不少优势。所谓拜现实为师,即学习者为提高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认知水平,对现实社会各种商业现象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注意、观察、体验、思考。现代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存在众多值得关注的商业现实案例。关注现实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还可以切身体会,反省自己的购买消费过程,比较分析与自己类似或不同的消费人群的行为特点。有了相当的感性及理性认识的基础之后,还可以设想把自己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位置上,综合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现有市场地位、企业目标、所在产业前景、竞争情况、购买人群、社会环境因素等。

是否将现实看作一种特殊的案例,就不用继续探讨了呢?其实,如何归类并不重要,完全可以将案例的范围扩大,但这对现实与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之间的不同没有丝毫影响。

通过现实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性

通过关注现实的经营活动来培养学员的感性,具有如下特点:

(一)经济性

感受现实的具体的途径,不外乎观察(体验)身边的商业活动、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杂志、道听途说。这些方法多半没有花费,即使需要花钱也很有限。但是,不能因为经济上没有付出就轻视这种学习的方式。每一个商业现象或过程,都是有代价的,如果设身处地想象付出代价就是自身,感受就会截然不同。从付出代价的范围来看,可能是一个企业,还可能是一个行业甚至产业,可能是地区性的,也可能是全国甚至全球性的;付出代价的具体类型,可能是资金、物资、人力,也可能是难得的市场机会,还可能是时间、信誉、合作伙伴等;付出代价的时间,可能持续一个时期,也可能持续一个时代;付出代价的主体类型,可能是企业、消费者甚至整个社会;付出代价的程度,也可大可小;付出代价的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可能获得了经验教训,也可能一无所得。所有这些代价,对于学习经营管理的有心人却是宝贵财富。

(二)可行性

关注现实的商业,常常只需要自己多体验、多思考,不需要别人特意配合,其过程不但可行,而且真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现实的商业社会之中,吃、穿、住、用、行无不与商业有关。不仅如此,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各种媒体的财经、商业类报道比比皆是,足不出户即可知天下事。(三)观赏性、趣味性

经营管理类的教学课堂上,即使有实践经验的学习者,其经验也往往局限于其从业所在的特定领域的特定环节,而且日复一日的工作常常磨灭了鲜活的感觉;对于没有商业实践经验的学习者,更是茫然毫无头绪。总而言之,需要想办法利用生动鲜活的东西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人们经常将商业活动称为商战,其实现实的商业活动就是正在进行中的商战。企业的表现形形,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值得去观察、研究。

(四)参与性

现实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所谓实际参与,主要指我们以各种真实身份观察体验商业现实,比如从消费者的角度体会自己面对不同产品、服务、广告、价格以及渠道时的感受和反应;而所谓虚拟参与,即把自己想象成现实商业中的特定角色,可以是世界知名生产企业的决策者正在揣摩目标顾客,也可以是消费者在评价一种新产品,还可以是零售企业的进货人员在根据销售情况确定进货单等。

(五)实证性

无论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都要根据以往的市场轨迹以及现在的市场状况,推测市场的未来发展,并据此作出决策。过一段时间以后,再与市场实际的发展结果对照,评价自己的预测、决策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预测与实际相符可以大大增强自信心,预测错了则分析失误的原因,修正自己的认识。

(六)时效性

现成案例的市场背景已成为过去,与现在的市场情况难免有差异。而现实的商业处在现在的市场背景下,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肯定更多地与现在有关,从现实中获得的感悟无疑更具有时效性。

(七)主动性

学习者在初期,必须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培养对商业现象及过程的兴趣。而且,一旦感知到有意义的东西,就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并作出判断。久而久之,建立对商业信号本能般的反应,让注意思考的过程由初期刻意以求变得自然而然、无处不在,锻炼出清楚的商业逻辑。

篇4

中国的名人广告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著名的“伯乐相马”就是名人的促销行为。苏代是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为燕国到齐国游说时,给在齐威王面前说话很管用的淳于髡讲了伯乐相马的故事。他讲此故事的用意,尽管不在名人的商业广告价值上,却给中国广告史提供了一个非常形象、鲜活的成功案例。从所述来看,卖马人颇有商业头脑,十分了解“名人效应”的作用,仅仅花费“一朝之贾”,便请到了当时的相马专家伯乐,实现了卖掉马的商业目的。

卖马人给伯乐的“一朝之贾”,在现代叫“出场费”,这也开了中国名人参与商业行为拿“出场费”的先河。

汉代女名人也做“促销女”

汉代餐饮业已很繁荣,街头酒店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这时的酒店经营者颇有创意,在店前面垒起高台,即所谓的“垆”,然后把大酒坛子放置于上,还让一名漂亮的女子站在旁边,以吸引眼球。这样的女子,在现代叫“促销小姐”。当时名声远播的大才女卓文君,便曾当过“促销女”。

据《史记》记载,当年大才子司马相如,与当时17岁的卓文君私奔后,为了谋生,在四川临邛盘了一家酒舍,开了个小酒店。司马相如洗盘子,卓文君则站到店前的酒坛旁边揽生意,“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由此而来。这是古代女明星参与商业活动的经典案例,现代流行的女星为某一品牌的商品站台,无非是“文君当垆”的现代版。

东晋出现的“慈善广告”

古代名人参与商业活动,并不都是商业行为,有时是一种慈善活动。有“书圣”之誉的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便曾利用自己的名家身份,为一个卖扇老妇人做好事,免费为她卖的扇子题字。

据说有一天,王羲之散步到绍兴城里的一座石桥上,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篮竹扇,在桥头叫卖,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买。王羲之遂上前对老妇人说,如果在扇子上写上字,应该好卖些。

老妇人同意了,王羲之便在每只扇子上题写5个字。老妇人起初还有点不高兴,王羲之告诉她,你就说这字是王右军写的,每只要价“百钱”。老妇人依言说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唐宋流行的“商业软文”

唐宋时期,商业活动中利用名人效应现象更为突出。这一时期,请名人为商品作赋吟诗,成为一种潮流,酒、茶、食物等都曾通过名人效应得以推广。当时不少名人留下来的诗作,在今天看来都属于广告中的“商业软文”。著名诗人李白的《客中行》,就是专为兰陵出产的一种酒而写。

篇5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始应用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推动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兴专业。电子商务不仅是涉及计算机、网络、商贸、管理、安全与法律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对该专业有些课程进行实际操作而提高其学习、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在实验、实践环节的亲手操作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热情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科学的电子商务实验室是职业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原则

电子商务的教学实验只要是通过模拟电子商务活动过程和观察实际电子商务活动来重复电子商务知识,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体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作用,同时,电子商务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机会,不仅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活动规律,促使学生运用电子商务知识完成电子商务活动,更在于让学生发现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系统设计、技术选择、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发现现存模式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电子商务实验具有教学实验性和科学实验性的双重特性。电子商务实验的科学性在于提出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设计,它提供的是一个虚拟的商业平台。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验可以概括为针对着电子商务专业课而进行的知识再现、知识还原、知识综合、知识运用与知识创新,是电子商务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延伸。

三、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目标

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有实际的实践经验,能够直接感受电子商务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具体的把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最终达到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实用化、具体化。并且使他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理解所学的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继而达到融会贯通。

1.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商业化应用过程,并通过知识的运用深入理解电子商务原理和过程。

2.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培养发现商业机会的意识和能力。

3.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动手能力、独立策划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四、电子商务实验的体系

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可以划分为:模拟型实验部分、开发型实验部分、创业型实验部分。如图所示。

1.模拟型实验部分的设计

(1)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虚拟的商业活动之中,增加对商业活动的直接感受,教学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和模拟虚拟商业环境中的学习。

(2)设计要求。能够模拟现有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领域和类型;模拟现有电子商务应用的不同层次;模拟现有电子商务应用一般体系、结构、流程;能够满足教学的应用需要。

(3)实验作用。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商业化应用过程;直观理解电子商务原理和应用过程;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电子商务系统一般体系、结构、流程;操作过程管理(行为跟踪引擎)。

2.开发型实验部分的设计

(1)开发型实验部分是利用底层开发工具或开发环境针对发现新的现象、新的问题或某些有意义的商业计划或机会将其实施的过程。教学方式有:虚拟案例(需求)和实际项目开发教学。

(2)要求。能够自主创建电子商务教学实践环境:能够剖析电子商务流程各环节(认识、分析、规划、实施、管理);能够创新性构建系统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能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培养发现商业机会的意识和能力。

(3)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电子商务整体观念;锻炼学生独立实施、组织运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和制定可行的系统对策的能力;实现电子商务教学实验的多层次目标。

3.综合创业型实验部分

综合创业型实验部分的意义是在内部管理环境和外部商业环境中的商业项目实施教学,在这个层次的教学中,不但要求对电子商务项目的业务模式、经营模式、组织管理模式、技术模式、资本模式给出方案还要能够将其实施和运营。创业实验的工作流程包括创意、创意研讨、方案论证和动员总结。

电子商务体系结构图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要是大学生真正掌握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除了书本上的学习之外,还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校园商业活动来进行市场营销实训。

1 校园商业活动实训的现状

国家一直提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工学并举”,意思就是要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训是各大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而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需要设计好实训的相关课程,科学完善的实训培训体系,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

首先分析一下高职学校的性质,高职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高的市场灵敏、实践应用能力,创造性策划能力、以及灵活的社交能力,在制定实训课程时,应当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

第一,灵敏的市场触觉。学会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动机,灵活应变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

第二,灵活的社交能力。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市场、政府等支持,因此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市场营销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三,熟练的谈判能力。营销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卖出产品,熟练的谈判技巧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达成交易的目的。

2 实训课程设置过程中的问题

高职的市场营销课程主要是围绕上述能力进行设置,课堂成绩优异,但是实训课程却差强人意,无论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都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实训单位少。学校找不到实训单位,或者实训的时间特别短,根本达不到实训的效果,学校只能通过案例或电脑的方式进行模拟,无法达到实践的效果,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用提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了。

第二,实训的实践机会少。我们在向市场推销一种新产品时,每一环节都与市场密切相关,例如:市场的调研、广告的设计、谈判与推销等等,但是这些环节我们在学校根本无法实现。

第三,师资资源匮乏。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比较晚,很多老师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因此不知道如何科学设计实训课程,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老师有时也无法回答。

第四,实训体系的不规范。没有科学的实训体系,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

3 利用校园商业活动进行市场营销实训的可行性

3.1校园商业活动的特点以及形式

这样活动一般都会有学生参加并且与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例如:学生、学生自助创业、对学生活动的“赞助”企业校园行、兼职等。随着校园商业活动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却可能破坏校园气氛。对于市场营销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将书本的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在一起,但是我们也应当考虑到其负面影响,争取做到趋利避害,实现共赢。

3.2如何利用校园商业活动进行实训

3.2.1可以在校园中进行的商业活动

上述我们总结了校园商业活动的种类,下面我们来讨论下哪几种校园商业活动适合在学校开展。我们进行实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从一个最简单的活动开始,就是介绍我们的学校,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新生入学,他们不熟悉学校,在知道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在哪里买便宜,印象、因此我们推销的《校园行》有很大的商机,而且客户需求量大,锻炼了学生的市场观察能力、谈判能力、社交能力等。

3.2.2成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建立专业的实训小组,每组中必须配备一名专业老师来指导大家学习,在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后开始进行实训,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与企业合作,当然我们的实训必须和市场营销专业有关,在实训结束后,每位学生要交给老师一份完整流程的商品营销计划,这其中包括:市场调研、广告设计、谈判与推销、以及总结和反思。老师批阅完学生的作业以后,总结每位学生的能力缺陷,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训中,要有针对性的着重培养,提升学生专业技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2.3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

篇7

二、作品虚拟角色商品化权利被侵害的现状

(一)商业活动对作品虚拟角色的侵害

部分文学作品中虚拟角色的影响力较为广泛和突出,深受社会大众熟知和喜爱,社会大众对虚拟角色的认识程度较深。因此,部分商业主体逐步认识到虚拟角色的价值,在商业宣传活动中利用虚拟角色的影响来宣传自身的商品和服务。如果商业主体在商业活动中的宣传能够符合虚拟角色的既定意义,这种宣传属于正当使用尚可理解。但是,许多商业主体为了突出自身商业活动的差异化,推广自身的商品和服务,往往会歪曲作品中虚拟角色的人物形象,侵害原著的人物设定,侵害原作者的商品化权利。这种非正当使用虚拟角色的商业活动,势必会影响原著中虚拟角色的形象,损害原著中的人物价值,甚至导致公众对虚拟角色和著作权人进行消极评价。在商业活动中对作品虚拟角色进行侵害的案件比比皆是,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美国的“WaltDisneyProductionv.AirPirates”案。该案被告在进行商业活动时使用了原告漫画中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形象,并在商业活动中对米老鼠和唐老鸭天真烂漫的性格进行颠覆,向公众构造了一个沉迷于和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影响了社会公众对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既定认识。同时,该案中商业主体的商业活动严重损害了迪士尼公司关于动画形象的基本设定。最终,迪士尼公司对有关侵权主体进行起诉后,美国相关法院将商业主体的行为判定为侵权。

(二)影视作品对作品虚拟角色的侵害

影视作品属于对原著的第二次创作和改编。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相关主体在改编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影视作品创作时,需要著作权人的同意和授权。但是实践中,却包含了大量影视作品对作品虚拟角色进行侵害的案件。创作影视作品的侵权主体在没有征得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对原著人物进行改编。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是美国德克斯塔(DeCosta)案。该案中,演员维克托德克斯塔(VictorDeCosta)创作了一个虚拟角色“Paladin”,该角色不属于任何作品,仅用于狂欢节和牛仔竞技等公共场合的表演。但是美国CBS公司(ColumbiaBroadcastingSystem)在没有征得演员维克托德克斯塔(VictorDeCosta)同意的情况下,在其一档电视连续剧“HaveGunWillTravel”中,多次对虚拟角色“Paladin”的各项要素进行使用。电视连续剧“HaveGunWillTravel”中某一角色的姓名、外貌、特征以及出场场景等多种元素都与“Paladin”十分相同。最终,演员维克托德克斯塔对美国CBS公司提起诉讼,美国相关法院将美国CBS公司的行为判定为侵权。

(三)网络游戏对作品虚拟角色的侵害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的网络游戏也日渐增多。根据《伯尔尼公约》,网络游戏属于程序著作权的范畴,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在诸多的网络游戏中,尤其是具有故事情节的网络游戏,往往要赋予游戏人物以一定的名字。部分网络游戏公司为了使自己的游戏更具有吸引力,往往会将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字赋予给游戏人物,使其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进而提升游戏宣传效果。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四大名捕》小说作者温瑞安诉玩蟹公司网游“大掌门”案。该案中,玩蟹公司开发的“大掌门”网游中,大量使用了《四大名捕》这一小说中的人物名称,并对人物的形象予以改编。温瑞安在发现这一事实后,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海淀法院经审理后,认定该公司以开发网游的方式改编原著,侵害了原著中独创性人物的人物形象,侵害了原告对作品享有的改编权,遂判决被告消除影响、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80万元。在该案中,法院明确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认为网络游戏明显地侵害了原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原著作权人予以法律保护。

三、作品虚拟角色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途径

(一)细化著作权法具体条文,明确作品虚拟角色的立法规范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立法空白,尚无具体的条文对虚拟角色进行著作权保护。《著作权法》第十条以不完全列举的方式明确了作者享有复制、发行和出租等十二项财产权利,享有发表、署名等四项人身权利,并将该条第十七项“应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作为兜底的条款。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援引《著作权法》第十条中的相关规定对虚拟角色进行保护,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著作权人的相关性权益。但是由于在具体法规方面缺少切实可行的规范,难以对著作权人全方位进行保护,不利于惩治侵权人非法利用虚拟角色的行为。同时,对于究竟何为虚拟角色,以及虚拟角色是否具有商品化的权利和价值,法律也并未予以明确。笔者认为,在《著作权法》第十条中可增加虚拟角色商品化权利作为单独的一项权利,并与其他十二项财产权相并列,明确具备以下特征的虚拟角色都具有商品化的权利和价值:在社会中存在影响力的、具备鲜明特征的、在社会普通公众中具备明确形象的。同时,在《著作权法》中明确虚拟角色商品化权利是作者所有的权利,其他人未经作者授权不能擅自改变虚拟角色的形象,不能对虚拟角色进行不正当的使用。将虚拟角色商品化权利作为单独的一项权利,能够为法院适用著作权法的其他相关规定作出指引,助力于审判实践工作。

(二)完善立法,构建作品虚拟角色的保护程序

根据当前对虚拟角色的保护现实案例来看,各个法院对于虚拟角色的保护程度不一,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现实法律实践中缺乏相关保护虚拟角色的具体程序,许多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只能根据自己对《著作权法》的理解,按照基本原则和参照其他著作权侵权赔偿的标准进行审理。这就造成相同或类似的案件,法院所判决的结论是不同的。因没有统一的标准,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也甚为谨慎。笔者认为,未来在完善著作权法时,可以规定保护虚拟角色的程序性规范,以及在审理时应该参照的程序标准。立法机关可以制定不同参考标准,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虚拟角色侵权案件。比如,可以根据虚拟角色的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及侵权人使用的范围、时间、获利状况等综合因素确定赔偿标准。从立法上构建一套具有特色的保护程序,可以方便著作权人主张自己的权利,进而保障虚拟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的正确使用。

(三)施行作品虚拟角色的授权许可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内容,如许可使用权利的种类、范围等。作品许可使用的方式有:一般许可、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不同的许可模式对应的法律结果并不一样。一般许可下,作者通过合同的方式许可使用人使用,作者获得许可费;在法定许可下,使用人可以在法定情形下使用,不经过作者同意,但是依然要给付使用费;强制许可下,使用人未经作者同意即可以使用,也不需要使用费。因此根据上述三种许可模式,虚拟角色也可以进行类似方式的许可使用,进而实现虚拟角色的商业使用价值。通过明确作品中虚拟角色权利的使用规范,避免在商业活动中混用虚拟角色名称而造成的侵权现象。增加虚拟角色许可模式,施行作品虚拟角色的授权许可,能够实现对著作权人全方位的保护。在一般许可模式之下,使用人可以通过合同或者协议的方式,支付使用费获得使用权。在法定许可之下,使用人需要及时告知权利人,并及时支付费用。而在强制许可之下,虽然不需要经过权利人同意且毋需支付任何费用,但是使用人对虚拟角色的使用亦不能过多地改变原著中虚拟角色的基本定位,不能在社会原有共识上对虚拟角色造成消极或者负面的评价。

(四)构建精神损害赔偿机制,充分保障著作权人的精神利益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著作权不再是单纯的财产性权利,其可能包含着一定的精神性权利。例如,某作者历时十年出版的书籍,该书籍是作者十年精力和心血的凝结品,里面中的各个人物设置和故事情节都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此时,侵权人对该书籍的虚拟角色形象以及内容情节进行歪曲并加以利用,无疑会对作者造成精神损害。司法实践中,由于著作权领域缺乏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此时作者如果要寻求精神损害赔偿,只能依据一般的民法规定或者民法的一般原理起诉。如果根据一般的民法规定进行起诉,则需要达到严重后果的程度。文学创作中,许多虚拟角色往往寄托了作者的独特情感,此时即使没有达到严重后果,仍然会使作者的精神受到伤害。我国著作权领域精神损害机制的缺失,导致人民法院在相关案件中判定精神损害赔偿存在不确定性,显然不利于全方位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综上所述,有必要在虚拟角色保护领域构建精神损害赔偿机制,充分保障著作权人的精神利益,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首先,在立法层面应当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在虚拟角色保护领域的适用问题,从立法上肯定权利人能够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其次,明确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由于法人不享有人格权,因此,应当明确只有侵犯自然人所创作作品中的虚拟角色商品化权利时,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问题。再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提起条件、程序以及法律适用后果等。最后,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应当充分考量著作权人创作该文学作品所耗费的物力、人力和财力;考量侵权的情节以及侵权的内容;考量该文学作品以及作品中虚拟角色的知名度;考量侵权人侵权的影响范围等等。

(五)强化知识产权执法监督,规范作品虚拟角色的商业应用

篇8

一、工商管理学科亲验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1.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如果不具备教学的艺术性,那么课程结构将是僵化的,教学方法将是陈旧的,教学氛围也必然是枯燥的。只有提高工商管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才能促进学生参与到工商管理亲验教学活动中来,不断激发学生踊跃进行亲验的兴趣。首先,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强调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为学生设置多种互动的教学模块。其次,主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在符合学生心理和兴趣的前提下,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热情,并且注重让学生在亲验教学活动中得到成就感,从而满足工商管理教学的需要。

2.保持动态的亲验教学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传递的社会,各种商业案例层出不穷,新的商业经营和管理模式不断的创造着商业神话,新技术的更新意味着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只有让学生在动态的亲验式活动中,才能感受到来自时代前沿的冲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且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使工商管理教学由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步的拓展到各个领域。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在亲验活动中重视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的显著变化,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有更加敏锐的神经和头脑。其次,亲验教学的方式与手段上,不断的进行推陈出新,着力培养学生根据环境变化而改变策略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主动性。

二、工商管理学科亲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设定目标原则

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学科亲验教学的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商务能力,应当科学的设定亲验教学的目标。首先,保证亲验教学目标与工商管理教学内容相契合,围绕工商管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使亲验式教学在合理目标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应当保证亲验教学目标的合理化,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亲验活动难度适中,学生能在各种实际工商管理活动中,不断的获得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2.强化实践训练原则

亲验式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实的感受理论的作用,以及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直观感受,应当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纠正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更扎实的掌握知识。其次,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机会,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亲验活动中去,能在足够的练习中提高能力,不断满足学生提升能力的需要。

3.必要评价指导原则

在发挥出学生是亲验活动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出教师必要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亲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进行,这样不仅节约教学资源,而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亲验活动。首先,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主动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在亲验活动中的效率。其次,对学生的亲验活动进行必要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开展亲验活动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能根据学生的操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学延伸,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探究理论问题。第三,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有效避免负强化给学生带来的错误引导。

三、工商管理学科亲验式教学的主要策略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开展亲验式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成功进行亲验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当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不断解决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参与活动的意识。首先,为学生树立基本的工商管理理念和教会必要的工商管理原理方法,让学生在主观实践活动中不断升化自己的理性认识。其次,教师应当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力求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尊重学生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为学生传递出恰当的信息。第三,不断增强工商管理课程的探索性与合作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各种经典的商业活动案例,并且创新性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活动的策略

篇9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中学基础教育中被划分为“文科”的地理课,远离实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这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地理1的活动建议中有“根据本地条件,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的野外考察”、“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因此地理小实验也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有很高的价值。

地理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等多个环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地理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及结果,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想象和假设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可见,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地理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典型案例

1、案例一

实验名称: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实验目的:学习地球自转知识,说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实验器材:地球仪,红墨水、蓝墨水各一瓶。

实验步骤与方法:(1)将地球仪的北极点向上,当地球仪静止时,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墨水,观察红墨水的轨迹;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在同样地滴一滴蓝墨水,观察蓝墨水的轨迹;可以看出红墨水和蓝墨水的轨迹不同,并且,北半球上的蓝墨水轨迹在红墨水轨迹的右侧(沿墨水流向看);

(3)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4)再将地球仪的南极点向上,重复步骤1、2,但旋转方向与步骤2相反;

(5)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2、案例二

实验名称:模拟空气的热对流现象

实验目的:

(1)学习由于冷热不均而导致空气水平运动的地理知识;

(2)模拟热力环流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器材:燃气炉灶、锅、水、有小孔的80厘米的方板两块、香两只、火柴。

实验步骤与方法:

(1)将装满水的锅放在炉灶上,用两块方板挡在炉灶的两侧(方板上的孔与锅口保持一样的高度);

(2)点燃两支香,让香分别在方板的外侧靠近两个小孔,观察香的烟雾的运动方向;

(3)点燃炉灶,烧开锅中的水后,把两只点燃的香分别放在两方板外侧靠近小孔处,再观察两支香的烟雾的运动方向有何变化。

锅中的水烧开后,方板内的热空气做上升运动,板外的冷空气进来进来补充,将香的烟雾一起带进来,这就是空气的热力环流运动。可见冷热不均是产生大气流动的根本原因。

3、案例三

实验名称: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的调查

实验目的:

(1)学习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和商业活动等地理知识;

(2)培养搜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和学会分析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因素;

(3)激发学习人文地理的兴趣,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家乡地图、记录纸、笔、计算机等。

实验步骤与方法:

(1)学习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地理知识;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各组的任务;

(3)分组开展调查活动,做好记录:

(4)调查主要商场、超市、商业街或农贸市场的名称及其分布地点,填注在家乡平面图上,需要分析它们的布局与交通路线、居民区分布的关系;

(5)调查主要商场的经营项目、特色商品、商品产地、销售对象等内容,填写下表:

路段 商品名称 特色商品 商品产地 销售对象

对商家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进行简要评价,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三、实验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地理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影响学生选择接受教学信息的重要因素,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首要条件。地理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形象的特点尤其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实验现象使他们兴趣盎然,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做地理实验, 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 并获得成就感体验, 形成积极的情感, 进一步强化地理学习的动机, 形成地理学习的良性循环。

2. 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器具的制作和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 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生动的实验中获得了直接经验, 体验到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3. 转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能力。

篇10

引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人才的培养计划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具体的调整,更何况市场营销所面向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在教学的时候,更应该立足于经济社会所出现的新变化新形势,插入新的教学内容。微商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同时在市场上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是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快速的融入职场社会。本篇文章先分析了微商的概念,随后探讨了在市场营销教学当中融入微商思维的策略。

一、微商的相关概念

微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势,相对于传统的实体经济活动而言,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让人们随时随地的购物。一般而言,微商都是由个体所经营的,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通过电子手段完成交易的,而交易的平台主要是微信。但是并不是所有在微信上进行商业活动的都属于微商,早期的微商活动者主要是通过朋友圈进行销售的,但是随着微信使用人群的进一步增加,才开始呈现商业化发展,才形成了微商这个市场。

二、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当中培养微商思维的策略

(一)正确的认识微商

要想更好的在市场营销教学当中融入微商思维教学,教师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微商,要了解微商的整个发展历程,找到微商当中市场营销的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微商是在网络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而网络具备最大的一个特征,也就是虚拟化,所以在微商营销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个信任关系,当消费者信任商户之后才能够放心消费。同时,微商的发展规模之所以可以得到扩大,是在互联网强大的沟通共享功能支持之下所实现的,而这两种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微商将朋友圈和网络充分的结合在了一起,创新商业信息传播的渠道。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充分认识到了微商这种商业思维的时候,在对自身的市场营销教学活动进行具体的调整,结合当前的教材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的改革,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是需要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一方面,必须要根据高职生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了解高职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深入到微商的营销模式当中,让学生了解微商的一个运转情况,是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开销售工作的。

(二)做好教學案例的选择工作

在市场营销教学活动当中,要向学生形成微商思维,还是需要具体的教学活动作为载体,需要教师做好教学案例的选择工作,让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从而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比较典型的案例,选择学生生活当中耳熟能详的事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应该将案例和具体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能让案例来充实理论,并通过理论来阐述案例的可实施性。另外必须要选择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模拟实践,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市场营销教学当中,如何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极其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立足于微商发展的基础,利用微信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课堂转移到微信上,建立微信课堂,将学生放置在一个微信群当中,并在微信朋友圈当中实时的一些信息,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访问朋友圈的形式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既创新了学习的方式,又让学生了解到微信的基本运转,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而言,这种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四)强化校企合作环节

市场营销当中仅凭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而要想微商思维真正落实到实处,还是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加以辅助,而这些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实践当中将微商思维真正的运用起来,才可以发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校园内建立起一个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当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创业,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可以积极的和一些大型的网络平系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渠道,让学生了解当前市场的运行模式以及整体的社会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营销水平。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当中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培养项目,而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教学任务,针对这方面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将微商思维和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案例选择的科学性,建立更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营销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怀芳.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商业故事,2018(10).

[2]申燕妮.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4):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