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5 10:18: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疗保健市场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电子、半导体还有相关配套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在医疗保健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atabeans的统计,全球医疗电子支出每年增长15%,医疗应用的半导体消耗量每年增加11%。至2012年医疗电子用半导体产值将接近50亿美元,其中家用和便携市场增长速度最快,年复合成长率高达16%。辅助复健、治疗装置、监视/传感器与遥测装置等,已经成为家用电子医疗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电子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当我们手中拥有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但是与医疗保健相关的电子产品却屈指可数,正如飞思卡尔半导体销售和市场高级副总裁Henri Richard所说:“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家里最先进的医疗器件就是体重秤。这种情况应当予以改变。”
新的需求、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各种不同的先进技术被融合在一起实现医疗电子的创新。飞思卡尔半导体长期致力于传感器技术、MCU技术、RF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这使其在当今复杂儿苛刻的医疗电子市场中,拥有先天优势。特别是医疗电子应用的MCU,不仅要求高集度和低功耗,而且还要承担起与各种技术、设备、接口互联互通的重任,应用在医疗电子的新型MCU器件被寄予厚望。
Kinetis K50微控制器为医疗电子测量和监测设定新标准
2011年3月份的K50微控制器系列为连续监测提供多种连接选项,并为便携式医疗设备、仪器仪表和工业测试和测量设备等应用领域的可靠模拟信号处理提供集成测量引擎。K50系列内置ARM Cortex M4内核,采用64引脚封装,提供128 KB闪存,10K数量的起批价仅为3.58美元。
凭借Kinetis组合的可扩展性、软件的易用性以及模块化的硬件开发工具,K50系列在设计上带来了超凡的自由度。K50系列(包括K50、K51、K52和K53四个子系列,共40个设备)可与Kinetis产品组合中的200多个其他微控制器兼容。而且,庞大的软件生态系统使开发者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IDE/软件编译器。
K50系列独有的集成测量引擎允许对外部模拟信号进行可靠处理,且不需要昂贵的额外部件,从而降低了开发费用。集成了运算放大器和跨导放大器,且有高速16位模数转换器来转换和捕获信号,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结果,这些使片上信号处理成为可能。
K50系列提供多个片上监控接口,包括以太网,集成的低功耗LCD控制器,电容式触摸传感模块,还支持众多的通信协议(usB、UART、SPI、I2C、I2S和或外部总线),为不断监测提供了多种连接选择。这种连接能力使工业和医疗应用能够不断监测、评估和控制系统变量。通过USB个人保健设备类和Continua连接库还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通信。
K50系列的增强的监测和测量能力对医疗市场特别重要,因为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地向便携式过渡。由于K50系列能够缩短开发时间,增加功能性一都以极低功率运行,这使医疗设计人员能够迅速适应市场趋势,并提供最终用户期望的便携式且可联网的设备。
目前,Kinetis K50系列已纳入飞思卡尔的产品长期供货计划,保证至少15年的稳定供应。
尽管医疗设备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但相比庞大的需求,现有医疗设备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分布也不均匀,如何共享、如何实现快速响应,相关的技术可行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状况也促使医疗设备向:系统更小、更经济、便携、可远程监控并保证性能指标这一方向发展。所以实现更小更经济的系统,同时保证系统的性能,是整个行业最终极的需求。
关思卡尔技术论坛
飞思卡尔技术论坛(FTF)旨在推动创新和协作,目前它已经成为嵌入式半导体行业开发商的年度大会。今年,飞思卡尔技术论坛中国站2011重返深圳,回到中国拥有众多高新科技企业的基地以及广大的工程技术精英的身边,并通过以下丰富环节令您率先一睹世界最新科技:
技术研讨会:探讨飞思卡尔及其合作伙伴的产品和技术,包括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电子,网络和支持技术五部分。
互动式技术展示:在FTF 2011中国的互动技术展区现场演示超过80个技术展台展示多种产品和技术。
培训和实践课程:长达100小时的最新技术培训和动手实践课程。
观众参与:由观众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参展商”。
2006年8月7日,飞利浦宣布将减持LG・Philips液晶制造业务(该公司系飞利浦与韩国LG公司合资,以下简称LPL)中2.9%的股权。此前,飞利浦拥有该合资公司32.9%的股权。据悉,这笔交易最晚将在明年7月前完成。2005年12月,飞利浦已从LPL中减持了5%的股权。
这是荷兰人远离IT业务的最新一步。此前,飞利浦总裁兼CEO柯慈雷已经剥离了旗下显示器业务(出售给台湾冠捷电子)和大部分半导体制造业务(作价64亿欧元出售给美荷两国金融机构构成的国际财团联合体)。
其实,自柯慈雷2001年上任飞利浦CEO后,就拉开了公司转型的序幕――疯狂收购了诸多企业的医疗设备业务。那么,他为什么毫不犹豫地将IT业务一一抛售?为什么又要不遗余力地进军医疗设备业务?如此大张旗鼓的业务买卖,能否把飞利浦推向又一个辉煌的时代?
柯慈雷奏响转型序曲
1985~1999年间,在历史上最大的技术浪潮中,飞利浦精彩的新产品和新概念不断涌现,期间培养起来的技术实力不但确立了他们在业界的技术强势地位,而且使其开始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但是,技术驱动型的成长方式后来却成为飞利浦继续发展的一大桎梏。
2000年后,飞利浦发展举步维艰,不断亏损。此时,柯慈雷临危受命,担任总裁。新上任的柯慈雷首要任务就是把飞利浦由一个技术驱动型公司转变成一个市场驱动型公司,因此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拉开了飞利浦转型的序幕。
国外媒体开始并不看好柯慈雷的改革之举,他们对此戏谑地说“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飞利浦转型故事的版本就像它生产的电动剃须刀品种一样多,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虽然说法稍有夸张,但也道出飞利浦屡次转型不成的境况。
飞利浦漫长的产品线和主业模糊的品牌形象都是摆在柯慈雷面前的事实,因此转型成了扭亏为盈的唯一出路。
2001年,飞利浦开始实施名为“迈向一个飞利浦”的计划,旨在简化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并提高效率。同时,飞利浦将众多生产部门精编为五个,分别为医疗系统、家庭小电器、消费电子、照明及半导体。2003年,飞利浦又把对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技术三大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到2004年9月,飞利浦引入了新的品牌承诺“sense and simplicity”(精于心,简于形),作为强化其市场营销、塑造品牌形象及向市场驱动型企业转变的又一重要推力。
一连串的动作为飞利浦的转型做好了铺垫,也使其在2003年下半年扭亏为盈,2005年全球运营利润达到17 .7亿欧元,比2004年增长10%。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柯慈雷时代是飞利浦有史以来变革最大的时代,同时也为公司战略转型打开了局面。
不当业绩波动型公司
行业观察家认为,只顾技术不顾市场变化而赢得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型企业既需要技术不断革新,也需要随着市场变化的脉络不断变革,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市场转型的巨浪所淹没。所以,飞利浦战略转型刻不容缓,甚至一些目前还在盈利的业务也被柯慈雷纳入剥离的清单。
8月4日,飞利浦宣布出售大部分半导体业务(仅保留该业务19.9%的股份)就一直处于赢利状态,2004年、2005年的税前利润分别达到5.58亿欧元和4.57亿欧元,但并未达到董事会要求的利润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年收入达到50亿欧元的条件。
据悉,全球芯片市场波动较大。2001年全球芯片业遭遇寒流,跌入了近20年来最深的低谷,此后的几年一直在谷底徘徊,直到2005年才有短暂的复苏迹象。但业内人士预测,该市场将继续落入波动期。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也认为,随着全球芯片市场增长速度的减缓,未来十年将有1/3以上的芯片厂商“出局”。 所以,飞利浦出售半导体部门恰逢其时。
出售半导体部门时柯慈雷公开表示,飞利浦将远离元器件和半导体等周期性行业所产生的收入波动,从而完成向更稳健、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业务转变。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飞利浦不断剥离IT业务。出售完显示器业务后,2005年将移动显示系统业务出售给台湾统宝,2006年伊始又将光头业务出售给华进。
飞利浦出售LPL中的液晶制造业务股权则是由于其业绩不佳、市场低迷所致。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Investment&Securities分析报告指出,今年第二季度LPL液晶面板的平均售价下降了16%至18%。对此,柯慈雷无奈地表示,由于日渐饱和、增速放缓和价格竞争激烈的电子市场使市场需求未达到预期。
电子行业的波动性导致全球电子名牌厂商在不断调整业务定位,从而摆脱由电子市场成本竞争激烈、技术更新过快以及价格下降迅猛的经营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整个电子产业发展波动较大,特别是上游芯片产业,一些不能承受市场风云变幻的公司逐渐退下来,最终只留下能承受得起较大市场波动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将一定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势力的企业,如英特尔、东芝等。
近年来,大型跨国企业纷纷从“费力不讨好”的行业中全身而退。如IBM卖掉PC业务、西门子接连卖掉手机及通信部门等。对利浦而言,其追求的目标很明显,那就是尽量避免市场风险,转向稳定且利润丰厚的行业,避免因某些业务的市场波动影响其市值。
Jupiter Research分析师指出,飞利浦等公司的的转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来临――国际IT巨头从垂直整合到集中优势资源,专注核心业务,已经成为竞争日趋剧烈的IT业的发展趋势,国际巨头纷纷分拆,是对做大做强的传统观念的颠覆。
业界普遍认为,在出售半导体、液晶制造和显示器等业务或部门后,飞利浦就可能彻底告别业绩周期性波动时代。
逐鹿医疗保健设备市场
飞利浦一边在剥离IT业务,另一方面加紧了向医疗保健市场进军的步伐。
在2002年到2003年间,飞利浦进行了约50亿欧元的系列并购,并购对象包括ATL超声、ADAC实验室、安捷伦科技医疗解决方案集团等。其直接的收获就是飞利浦医疗系统在全球医疗成像、监控、信息和服务市场上占据了领导地位,经营规模和范围跃上了新台阶。飞利浦2003年财务报告显示,其医疗系统部门表现抢眼,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4%。飞利浦医疗高级副总裁鲍思奇表示:“六年前飞利浦才涉足医疗保健业务,但我们有着很强的后发优势,这足以让飞利浦在这个行业上领军头衔。”
而在过去的12个月中,飞利浦在医疗市场就先后进行了8次总投资额为35亿欧元的收购,并由此带来了将近10亿欧元的新增收入,吸纳了超过5000名的新员工加入集团内部。
荷兰公司的收购战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飞利浦已成为与GE、西门子并列的国际三大医疗系统制造商之一。去年飞利浦在医疗系统的业务收入达76亿美元,占到集团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飞利浦医疗系统的销售额在总销售收入中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6%增长到2005年的20%。
现在,业界相信飞利浦对医疗系统业务充满了兴趣,但这种激情是否会一直燃烧下去,业内人士也表示质疑。Jupiter Research分析师指出:“医疗行业的潜力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会在这个行业展开新一轮角逐。”
同时,飞利浦在医疗系统咄咄逼人的猛进,其竞争对手也不甘示弱。2005年西门子经过高层调整之后,也宣布开始将业务重点向医疗系统转移。2005财年,西门子医疗系统取得了9.76亿欧元的利润,成为西门子12个业务部门中排名第二的支柱产业。尤其在中国市场上,GE和西门子对飞利浦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2005年这两个公司的医疗系统业务增长都胜利浦。
[2] 张莉.中国珍珠产业的问题、困境与出路[J].农业现代研究,2007(7):443-445.
[3] 余祥勇,梁飞龙等.南珠产业现状分析及其振兴措施[J]..海洋与渔业,2008(9):7-9.
[4] 符超,邓陈茂等.关于南珠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10):1-5.
[5] 李飞星.基于蛛网理论的中国南珠生产波动状况与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4)445-450.
[6] 李飞星,王锦霞.海水珍珠产业全球价值链治理的市场权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135-141.
从生病了才看医生的治疗,到预防疾病的预防,在电子科技的推波助澜之下,保健医学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每个家庭也会将家庭医疗与保健视为必要的投资,选购家用医疗电子设备就像选购电视与冰箱等家电般平常。因此,想象这样一个世界,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拥有一位私人教练,人们更加强壮和健康,全民健康的目标变得清晰可见。
这正是Core Performance公司的愿景,该公司主要生产一种独特的自动化训练系统,将最新英特尔技术与全世界最优秀的教练和体能专家的专业知识完美融合。CorePerformance利用新的英特尔处理器的速度、性能和智能来增强运动训练体验,以一种主动的方式令人们更加健康和匀称。
前奥运会选手和著名足球运动员Mia Hamm在拉斯维加斯2010年消费电子展上展示采用英特尔酷睿微架构的智能健身训练系统――CorePerformance CPro。
它根据身体特征和锻炼习惯等一系列数据制定出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您的力量如何?您的心率是多少?您是否保持稳定的节奏并完成指定练习?”自动训练器械将成为健身者的私人教练,管理日常锻炼并对锻炼结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
在健身者进行锻炼时,计算机会记录健身数据并动态调整训练计划。Zerden说:“你可以立即得到锻炼质量的反馈,因此知遘哪些锻炼起作用,哪些不起作用。就像一位私人教练,系统提供的反馈可以促使你更努力、更有效、更明智地锻炼,并最终变得更加健康。”
医药市场营销模式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竞争的变化及人们对市场营销理念理解的不断加深而处于不断变化与创新的过程中,了解目前医药市场营销新进展的主要领域与形式,合理运用医药市场营销发展的新模式,对医药企业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有重要意义。
一、DTC与DFC营销模式
DTC(Direct-To-Consumer)是指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它包括任何以终端消费者为目标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对医药市场而言,终端消费者可能是患者本人、患者的朋友或亲属,也可能是医疗服务人员或公众。
在我国,在DTC营销模式中,DTC广告是影响OTC(非处方药)市场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处方药自2002年12月起禁止在大众媒体上宣传。OTC药品可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广告,可以进行品牌宣传、培育品牌忠诚度,从而极大地刺激消费者对OTC药品的购买量。此外,消费者教育活动的普及增强了人们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消费者对轻微病症进行自我诊治的能力。同时,消费者对药品及其价格的高度关注必将引发OTC药品市场的价格竞争。
DFC(Direct-From-Consumer)是与DTC相对应的市场研究方式,是指企业直接向药品的最终用户收集信息的营销模式,企业通过DFC方式,了解患者偏好、需求、反应等心理和生理信息,及时得到患者的反馈和建议,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与患者建立更长久的关系。
这类DTC与DTC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实际上是一般商品的普通营销策略,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在药品营销特别是处方药营销中的应用。由于药品不能简单等同一般商品,它关系国民生命安全,因此营销方式也就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更强有力的控制,许多针对最终消费者的营销行为受到限制。所以在其他普通商品营销看来普通的DTC与DTC模式也就变的不普通。因此,本节讨论的DTC与DTC模式内容主要是国际上盛行的药品营销方式,希望对制药企业的药品营销有所裨益。
二、国外DTC与DFC营销产生与发展现状
美国的药品D TC营销应该是目前全球发展得最为成熟的。1983年,美国出现第一个DTC处方药广告, 1985年,FDA取消了禁止直接而向消费者作处方药广告的禁令。1997年8月,FDA宣布放松对药品广告促销的限制,颁布了《工业指南: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广播电视广告(草案)》,规定媒体广告应包括有关药品有效性、副作用、禁忌证等的简要说明,或者提供可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进入21世纪后,DTC营销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今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品牌药,无论销售额大小,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已成为其成功上市或品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策略之一,并且对DTC营销也加大了投入。其他欧洲和亚洲的药品消费市场,对药品营销的限制比美国更严格。由于近年来消费者自主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医疗支出不断上涨等压力,欧洲各国对DTC营销的态度也正在逐渐发生转变。在日本,目前其DTC营销也在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在新西兰,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处方药广告是被允许的。加拿大现在仍然禁止处方药的DTC广告,但由于其毗邻美国,通过电视、广播、杂志以及其它英文媒介,美国的DTC广告已跨越国界来到加拿大。目前,加拿大的一些政府官员也逐渐开始支持允许处方药作DTC广告。
三、DTC与DFC营销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1.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全球因特网的大规模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获得大量医疗保健及药品信息的途径,为DTC营销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发展载体。
2.消费者对医疗保健信息的需要。随着自我医疗保健意识和有效治疗意识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病理及治疗方法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得消费者参与自我健康决策的要求大大增强,消费者已经由过去有病才会去看病买药的“被动型”转变为无病亦要确保健康的“保健型”,DTC营销成为了针对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咨询服务工具,了解新药基本信息的途径;还可以自由选择各类医生及各种药品并主动参与自身的保健和治疗。另外,消费者已经开始对关注药品的零售价格感,DTC营销正好可以满意消费者的需求。
3.制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制药企业纷纷增加DTC药品广告的投入并把DTC药品广告作为抢滩医疗保健市场和扩大知名度的手段,确保产品现有生产份额,扩大本企业在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
4.各国政府态度的转变。医疗保健费用的持续攀升,对于各国政府来说正成为其沉重的负担。DTC广告为“买方”的购买决策提供信息;治疗药品的数量繁多,DTC营销竞争会给患者带来实惠,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信息选择和参与平台是必要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对DTC营销的态度逐渐有所松动。
四、DTC与DFC营销模式在药品营销中的应用
1.通过DTC广告让消费者提高对该产品认知度和忠诚度
DTC广告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其形式包括电视、广播、印刷品、电话、邮寄广告等,但广告的作用是教育,但关键是在广告中将产品的名称、生产企业、用途、用药风险等消费者所关注的信息反映出来,使消费者对该药品及生产企业产生一定认识,达到一定的认知度,努力与消费者建立感情联系。DTC广告一定要抓住消费者心理,突出产品的特点,制药公司增加药品的DTC广告投放,可以让消费者熟悉自己产品并且对该产品有个认知,树立企业形象,从而提高消费者读该产品的忠诚度。
2.通过DTC网站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医药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络直接面对消费者,为消费者提品信息及其经销动态,为群众提供医药咨询服务,同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医师和患者的反馈意见等。我国医药企业应当充分借鉴外企的经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搞好DTC网站建设。许多制药公司在网站上为消费者制作了高度互动、朋友式的网页,网页的内容包括常见病的全套教育材料、医疗服务人员的信息、自我诊断的方法等。患者在网上搜索到该网站,了解疾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Internet为制药公司提供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机会,一些DTC网站还具有广告的功能。此外,DTC营销组合还包括消费者教育、口碑营销等传播模式。
3.现场销售是终端促销的主要推广方式
现场销售是OTC药品在前期市场启动阶段的主要推广方式,OTC药品的销售大部分是在零售药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药店不仅是药品的购买场所,更是获得用药咨询的地方。所以,可以在药店进行现场咨询,通过宣传诱导,促进销售,为消费者提供相关的药品信息,使终端销售走向专业化、多元化。同时可利用海报、POP售点广告、挂旗等在药店内进行宣传和教育,并加强对药店店员的教育和药品的陈列理货工作。
4.知识营销提高市民的科学健康理念促进市场需求
知识营销指针对医药商品目标消费者的需要以及潜在消费者的需要,通过互动形式进行医药商品知识的传播,达到由品牌宣传和商品知识传播来促进销售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科普活动,举办社区居民设立健康课堂、科普讲座、建立健康卡、赠送科学书籍,与媒体合作举办科普知识竞赛,虽然这些活动不夹杂产品的促销,也不要求参加者购买产品,但通过提高市民的科学健康理念,拉动了市场需求。
5.运用DFC模式进行患者信息收集
DFC营销模式,弥补了传统医患关系下信息收集不足的缺陷,它可以同时满足患者、医生和企业的需求,从而实现医药市场“三方共赢”的局面[1]。按照DFC模式,企业可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收集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反馈给医生,这些直接来自患者的数据为医生提供了便捷、及时和有效的帮助,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费用,也减轻了疾病痛苦;另外,企业通过DFC模式,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偏好、需求、反应等心理和生理信息,就能更好地进行市场细分、选择与定位,与患者建立更长久的关系。
参考文献:
佩戴一个看上去很平常的小手环,就能测出脉搏、运动消耗量,这是可穿戴医疗最常见的模式。但科技带来的新潮产品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得多:日本研发出一款马桶,在使用过程中就能测出体温、尿常规指标等;一款名为Mimo的婴儿智能连体衣,能记录婴儿的睡姿、呼吸等数据;正在研发的“耳型血糖仪”,能让糖尿病患者无需采血即可测血糖:佩戴谷歌Glass智能眼镜,医生通过它或许便能对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实施精准手术……
这些产品都叫可穿戴医疗设备,它可以是衣服、手表、
眼镜、智能手机等一切能与我们身体贴近的东西,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测量身体的各项体征,如体温、脉搏、血糖、血压等,并将数据无线传输到云终端,供我们或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分析使用。
目前可穿戴医疗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人用得较多的手环类,监测的主要是脉搏、热能消耗、心率等:另一类更偏重医疗,比如有些床垫,睡在上面就能测出你的睡眠、呼吸等情况。
如果说未来人类将与机械设备整合在一起,那么健身追踪器(如手环、智能手机上的健身应用)将成为人类走向“半机械化”的第一步。而可穿戴技术成为传统医疗保健行业的“搅局者”,将主要带来两大变化: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远程医疗。
“纵观医疗设备的发展史,我们大概能理出这样一条脉络:从医院走向家庭,目前正在走向个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主任刘清君表示,可穿戴医疗设备将为个性化医疗时代的到来提供机遇。理想情况下,它能收集一套患者的长期数据,通过这套数据,能提示疾病风险,医生也能获得患者疾病变化、康复进展、药效评价等重要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还可能实现远程医疗。一项全球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医疗费用降低42%,看医生的时间间隔将延长71%。
眼下,可穿戴智能设备与健康管理的结合更受关注,且实现难度相对较小。在一些年轻人的微信朋友圈,每天晒运动成绩成为“必修课”。可穿戴设备能对日常跑步数据进行追踪,对健身者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而在不久的将来,对血压、血脂、血糖、睡眠状况监测的加入,给健康管理带来的正面影响更大。
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可穿戴医疗市场价值将从30亿~50亿美元发展到约500亿美元,相当于有10倍的发展空间。
人类对健康的永恒追求、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一方面给可穿戴医疗市场加热升温,另一方面,健康医疗行业的专业性以及对数据准确性的高要求,又成为可穿戴设备与医疗结合的障碍之一。不少人甚至为可穿戴医疗之热泼冷水。一种观点认为,可穿戴设备离真正的医疗健康还很远,很大程度上是个被炒作的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它吸引的仅是爱新鲜的年轻人,不过是一种时尚的玩意儿。可穿戴医疗火热的背后,面临着以下三大难题:
数据可靠性遇技术难题。如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可靠性,是可穿戴医疗设备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的设备主要通过传感器获取人体的相关信息,而可穿戴医疗设备传感技术整体有待提高,标准有待统一。拿最常用的计步器来说,一个人站着在厨房做饭,手臂的摆动也容易被计算成步数。类似的不准确可能直接影响产品性能。此外,可穿戴设备虽能提供便利,但监测信息有限,目前尚难代替医用级设备。还有业内专家指出,如何在保证数据可靠的基础上,把产品做得更小、更轻、更便捷,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健康管理尚未跟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陈伟伟教授表示,可穿戴医疗设备真正有价值的是其收集到的数据,
目前多为年轻人自我收集使用,缺乏系统管理和专业指导。国内虽有个别企业在做,但产品售价2000多元,普及性较差。智能设备市场研究人员王小硫也表示,从中医看病“望闻问切”的角度看,
目前大多数移动健康产品只做到了“切”的环节,少数做到了“问”的环节,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数据这个“大金矿”。
中老年人需求未被满足。从人群上看,中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按理说是对可穿戴医疗设备需求最大的人群。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设计时尚,主要面向年轻人。从市场角度讲,这种需求悖论的存在是正常的,毕竟年轻人更善于接受新事物,对科技产品的购买力更强,而中老年人对此类产品的接受度、使用技能、学习能力、购买力相对较弱。因此,让科技真正服务于健康医疗,仍需要想办法满足中老年人的需求。
此外,可穿戴医疗设备同质化严重,手环的“主角”地位需打破。隐私暴露风险也必须引起关注,如谷歌G1as s智能眼镜内置摄像头,被质疑可能侵犯他人隐私。
解决“成长的烦恼”
不可否认,可穿戴医疗设备正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但未来,它一定会火热发展并壮大。若干年后,很可能人人身上都携带可穿戴医疗设备。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
首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一直是大家很关心地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农村总体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一难题仍然没有被攻克。相对应的,具体反映到消费层面上,就表现为城市和农村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上仍存在巨大差异,消费市场的总体发展状况也仍处于“消费不旺,启而不动”的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已逐步向以买方为主导的市场转变,且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的出口疲软,投资受抑,这也就更突显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的重要性,而作为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自然更应得到重视。因此,本文选择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浙江省丽水市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消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相关原理,试图研究其消费的变化情况及背后的原因,希望能为当地的发展尽一份力。
(二)选题意义
(1)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能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
(2)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3)有利于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宏观消费状况
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角度来看,由2002年的3475.78元提高到2011年的7809元,净增4333.22元。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基本同步于收入增长,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02年的2498.35提高到2011年的5954元;而从恩格尔系数的角度来看,从1989―2011年,丽水地区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6.3个百分点,同期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则下降了23.6个百分点。
三、微观消费状况
以上是从宏观角度描述了丽水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趋势和现状,下述部分将从微观角度,量化分析丽水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数量关系,这对剖析消费问题和推动丽水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市场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与模型
研究消费问题,可用的模型很多,在该文中仅使用最为经典的凯恩斯消费模型,即“绝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C=a+bY,其中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a代表已知的常数。
(二)数据
本次研究选择了丽水市下属的莲都、青田、云和、庆元、景宁、龙泉、缙云、遂昌、松阳9个县(市)农户,共1800个样本农户,在2011年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运用eviews等方法和工具,得到结果如下表:
具体来看,若将食品、居住、交通及通讯、文教娱乐、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衣着、其他商品及服务这七大项的消费项目按边际消费倾向的数值,由大到小排列的话,则其顺序依次为食品:0.136;居住:0.124;交通及通讯:0.103;文教娱乐:0.074;医疗保健、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0.038;其他商品及服务:0.019.可见,食品和居住是丽水市农村居民消费的两桩头等大事,这应该与我国“民以食为天”、“安土重迁”等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近期房价猛涨有很大关系。紧随其后的是交通及通讯费用,这也与近期交通和通讯业蓬勃发展有关。而在满足上述基本生活需求后,我们可以看到,农民更愿意把钱花在文教娱乐(0.074)、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衣着(后三者均为0.038),用以改善生活质量、积累和提升人力资本,这表明丽水农村居民新增购买力的投向顺序向着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变,而且相对更注重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
总之,该地区农村居民整体的消费结构还是不是横。在实际消费中,生存性消费支出所占比例很大,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支出所占比例较小;在基本需求满足后,人们出于教育等文化方面的消费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四、结论与建议
(一)对策建议
(1)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正如最经典的凯恩斯消费模型,即“绝对收入假定”的消费函数所述,消费收入的函数,若要提高消费水平,自然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
(2)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建设,完善商品销售服务。要改变目前的小型商业网点,要注意的农村市场研究消费者的态度和农民消费行为的特殊性,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建议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吸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批发和零售市场。开拓农村市场一定要准确,维护好市场秩序,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信用消费制度。相比城市里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林立,各地地方银行纷纷建立的较好发展趋势,农村就几乎没有自己的较为完整的金融体系。为此,应大力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设,促进农村信用消费制度的稳步建立及完善。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远远落后的。例如,有些农村到现在还没能完全解决全村的水电供应问题,又谈何中高档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呢?试想,即使农民有足够的收入购买家用电器,倘若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而只是成为了一个光看却没法用的摆设,那么农民即使有钱也不会去消费该类商品,所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要重视对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遗留问题进行解决。
(5)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民固有的消费观念。提升整体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是促进消费结构与质量优化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搞好宣传教育,传播消费知识,引导消费潮流,通过典型示范,向农民展现现代人的生活观念,鼓励农民扩大消费,使农民能够适度消费,科学消费,引导农民改善消费结构,杜绝黑色消费(如赌博等活动),减少愚昧消费(迷信等活动),帮助农民提高消费品位和消费档次,增加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
(二)小结
总之,消费作为拉到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农村,它们的消费水平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当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收入提高了、农村消费市场繁荣了,才能切实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生活,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美]曼昆.宏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美]平狄克.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可穿戴医疗的前景很美,但其价值并未真正显现,已面世产品与用户的实际生活仍有距离。
不得不规划和管理的亚健康状态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身体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首部保健用品蓝皮书《中国保健品产业发展报告》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亚健康状态者所占总人口比例高达77%,即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7亿。人体处在亚健康状态,就极有可能患上各种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肾结石、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以说,亚健康就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前状态。
欧美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提出和普及“亚健康概念”,在这一点上,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的“亚健康”人群规模及严重程度,已不容我们乐观,特别是企业职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强脑力工作者,亚健康状态尤为严重和普遍。
幸运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重大疾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即使是癌症,如果及早发现,有效治疗的话也是可以被治愈。那么,如何规划和管理的亚健康状态呢?
幸运的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采用多种传感器的融合、创新的可穿戴设备,正在打破原来的状态。
例如:通过生物传感器监测到人体血压、血脂过高时,能警告用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运动传感器负责监督人体每天的锻炼情况;环境传感器负责监控人体周围的环境状况(如有无吸烟和环境污染等);最终,通过三类传感器的有效配合,很好地控制疾病。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节约费用和人力成本。
正因为可穿戴医疗能够让患者(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上百万的活跃、专注的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量的用户的临床数据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可穿戴智能医疗能够协助患者进行经过科学设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检查指标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带来费用和人力成本的节约。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住院时间的35%。
健康管理理念的兴起使可穿戴医疗有了广泛的需求基础。从苹果UP手环到谷歌眼镜,涵盖了健身、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有人甚至预言“可穿戴医疗革命”即将引爆。
医疗: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
从2013年起,五花八门的可穿戴设备开始出现,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穿戴心电马甲、可穿戴式血压计……这些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后最热门的移动产品。2014年5月,中国(北京)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举办了“可穿戴医疗设备与智慧健康”专场,其设立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展台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2014年5月,可穿戴设备领域出现了几件重大的事情,一是Google 1.3亿美元领投大数据医疗Flatiron Health,以及苹果招募医疗人才(苹果公司过去一年至少已经从生物医学领域挖走了6位一流专家。5月29日上午,英特尔也在Re/Code大会上推出了智能T恤产品。
这款T恤,是由英特尔之前收购的AIQ公司开发的。T恤搭载Edison芯片,采用可拆卸电池供电,方便用户清洗。同一天,三星也了一款名为Simband的可穿戴医疗平台。这款产品与现有的智能手表非常相似,采用正方形外壳和大号的彩色触摸屏,并且配备Wi-Fi和蓝牙模块,可监测心跳和含氧水平。
正因为有如此多种类的可穿戴设备投入市场,2014年也被称为“可穿戴科技之年”。也正因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有专家预测,可穿戴医疗设备将是引爆医疗健康领域的一场革命。因为它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也许就在2016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一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反馈的信息查看地球另一端某个病人的心电图,这就是正在发生的医疗技术革命”。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前心内科医生Eric Topol 在他的新书《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in medicine》中,将可穿戴医疗设备和移动医疗列为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破坏性创新技术。
市场研究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研究表明,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是健身和娱乐);Ahadome预测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至少占可穿戴设备的50%份额。可穿戴设备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微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电离子透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智能眼镜可以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唤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Google Glass可以全程直播外科手术等。
据IDC估计,到2020年无需人工操作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总数将超过300亿个,而能连接上网的各种“小玩意”则会多至2120亿个,其中有近2/5属于医疗领域。根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2012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4.2亿元,到2015年这一市场预计将达到12亿元,2017年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市值将超过80亿美元(约合480亿人民币),主要受益于医疗保健类产品的推动。
探索怎样的商业模式?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能够有效地协助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检测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医疗领域,一直都是各种新技术觊觎的重点市场,在中国医疗服务大概是2-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占GDP5%-6%的比例左右。美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则达到了2-3万亿美金,占到美国GDP比例的17%左右。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技术层面已经有了很多突破,可穿戴设备正在通过语音识别、眼球追踪、骨传导技术、低功耗和能源技术、裸眼3D技术、高速无线、人体芯片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始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智能手环、智能腕表、智能耳套、智能虹膜、智能腰带、智能鞋……各种具备检测体征、睡眠、坐姿、脑电波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也在市场上掀起热潮。目前,可穿戴设备已经被应用到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居家养老等方面。不过,大多数产品仍处于实验期或推广初期,且价格偏高,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如果以“互联网基因”来定义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当然目前价格偏高的价格还不能让大多数人接受。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硬件粘住客户,以及如何利用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医疗云端“大数据”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经过比较和总结可以发现,目前通过设备销售来完成价值转移的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公司开始通过服务模式的改进向用户、企业、科研机构、医院、医生甚至保险公司来收取费用。下表就列出了一些衍生的商业模式:
综合来看,寻找可以产生增值效益的商业模式对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尤为重要。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产业链由硬件、应用、运营服务、大数据等组成。医疗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方案商等都是移动医疗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虽然技术层面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可穿戴医疗作为未来移动互联新的入口,最大的潜力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通过硬件粘住客户,在于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医疗云端“大数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商业模式。
普及尚需时日
医疗穿戴设备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以后,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位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的特点为医疗穿戴设备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除了用于个人医疗保健和生活运动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外,用于医生护士临床治疗和监护的移动式可穿戴设备仪器,也在陆续应市。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6月末),中国投入医疗穿戴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达到420家左右,国际上则达到2000多家。但是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很多公司推出的可穿戴医疗产品销售状况并不乐观。比如浙江嘉兴统捷科技研发的针对中老年人的手机手表式健康检测远程跟踪监护器“腕宝”,因自身产品因素,通过网销及直销的模式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如三星智能手表的销售数据显示,其日销售量仅为800~900台,远低于预期,其中价格昂贵是主要因素。九安医疗为了提前布局前端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曾重磅推出的iHealth产品,但到目前为止这种产品对公司业绩贡献并不大。九安医疗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为4.07亿,同比增加14.46%,其净利润为亏损834万,同比下降219.52%。其主要是外销的iHealth产品账款坏账达到383万。
2、中国渐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公司极大得受益于市场规模的扩大;
海思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思科,代码002653)于12月27日刊登招股说明书,即将登陆A股市场。公司是一家以化药制剂及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的公司。
海思科成立以来,立足于市场导向下的处方药新产品创新仿制,专研市场需求量巨大、疗效显著的各种特效治疗药物,通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形成为3大类、5个品种主导产品,分别在在肠外营养药、特色抗感染用药以及肝胆疾病用药领域居于国内领导地位。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三年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近8亿元,为自治区2009年非公有制企业纳税百强第一名、2009年度纳税百强企业第二名,2010年度自治区纳税百强企业第一名。
定位清晰成长迅速
海思科坚持以新产品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过多年积累与实践,公司已建立120余人的研发团队,公司研发团队技术水平、团队人数在国内医药企业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坚持处方药新产品的创新仿制,一方面通过市场调研,遴选产品线及开发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药品研报信息收集系统,实时跟踪国内外的新药研发动态及相关专利信息。公司实施“以市场为导向,多系列多品种组合开发”的研发模式,有效控制了研发风险,提高了研发效率。自2000年以来,公司已累计成功开发新药22个(含已进行技术转让的产品),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由于上市产品多为首家创新仿制,公司在销售体系构建中处于强势地位。
这种以市场销售量巨大、医疗显著的处方药新产品创新仿制的研发方向,通过率先完成国际到期专利药或国内特色处方药的创新仿制取得了技术领先优势。仿制药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销售量,而且疗效显著的处方药新产品往往会有较高的毛利率,正是凭借这种研发及市场导向,公司快速在行业中积累了强大的资本和行业地位。统计数据显示,当首个非专利药进入市场时,其价格仅比专利药略低,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而当第二个非专利药上市时,平均价格仅为专利药的一半。因此,率先完成仿制并上市对于非专利药企业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医药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移动盐城公司与盐城当地卫生部门、三级医院合作,针对患者在诊前、就诊、住院、出院等环节开展了跨行业信息化应用合作。
这种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在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上,帮助医院打通内部信息系统信息流转和交互环节,为患者和家属带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整个系统包括了医患互动、预约挂号、住院全程跟踪、医院外定制服务等不同平台。
医患互动综合平台
该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的医患互动平台,通过电脑互联网、手机及平板客户端、手机短信、呼叫中心等多种技术手段,各个层次的患者可以很方便地接入互动平台,可以将自己的各类咨询信息提供给后台管理人员,同时患者之间也可以通过论坛交流病情。后台管理人员通过平台也可以进行资料整理,一般性的咨询问题可以直接进行答复,专业的问题派单到相应科室或者综合科室处理,科室答复反馈之后由后台管理人员审核确认输出答复意见。整个流程采取工单制,有效地保证了患者的服务反馈答复时限。
预约挂号平台
该平台可以为市民用户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市民可以通过呼叫中心电话、手机客户端、互联网Web网站、手机WAP等多种方式进行远程预约挂号,并通过手机账户、手机支付、银联卡、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方式支付费用;如预约门诊医生因故不能按期提供诊疗服务,可通过呼叫中心话务员人工服务和短信服务两种方式通知客户,并退还客户挂号费用;市民凭手机二维码短信或者数字验证序列号可在预约时段直接到自助设备进行挂号取号;门诊医生出具处方之后,市民可以凭手机二维码短信直接到自助设备通过手机支付、银联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支付费用,打印凭证之后直接到药房取药。
通过预约挂号平台将医院柜面操作前移,优化现场自助设备取号和缴费等环节,减少了客户在医院等待时间和提升就诊体验。
全程就诊手机平台
有了这个平台,市民凭手机二维码短信或者数字验证序列号在预约时段直接到自助设备进行挂号取号,自动进入排队机系统排队就诊,可以将患者处方、患者病历、用药须知、医生医嘱等信息通过短信、彩信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推送给患者。涉及到验血、B超、CT等仪器检查可以事先将检查地点和检查须知用短信的方式告知患者,直接引导患者进入检查窗口。患者一旦完成缴费,系统自动下单到药房,药房工作人员或者自动配药机立即开始配药,患者到药房时药物已经准备就绪。
住院全流程跟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