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5 10:18: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档案管理要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是档案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档案工作是一个基本的服务工作,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中央和县以上的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辖区内的档案。
二、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是众望所归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档案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档案工作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参与先进文化的建设,为人解惑,对创建和谐社会做了大量工作,排忧解难,大量的纠纷和矛盾,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缺陷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障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而全的管理模式,严重浪费。大多数申请单位规模比较小,文件,档案的形成量少,但麻雀虽小,各单位必须建立档案室,所以需要至少占用1间办公室,造成设备、人员的浪费,二是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档案室工作水平取决于单位领导重视档案的意识、档案工作质量。档案工作是一门专业,但绝大多数是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做,档案专业知识的缺乏,工作队伍不稳定,这些因素导致档案工作水平低。现代管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情况对现代化管理有很大的阻力。因此,基本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挤占了档案管理大多数时间,所以他们不能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水平。一部分没有价值的档案被划定为入馆的范围,因此,在接收档案时档案馆工作压力非常大。三是现代化管理进程缓慢。档案现代化管理应具备的“身份”和“互换性”,只有水平的基本统一,实现资源共享。分散管理,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实现资源共享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四是文件、档案社会化困难。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这将促进档案的利用率,不断增加的需求。档案管理难以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因此,不能满足高质量的快速的服务。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它不仅可以减少文件多向输入,能满足使用方便;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可以减少档案工作的压力;可以实现科学鉴定,档案文件的合理分布,并能保证档案质量管理活动,根据实际法律科学跟踪管理。档案管理模式的高效,紧凑的改革,节约原则。松散的“小而全”的机关档案室管理模式,快速转化了密集的、科学、社会、管理模式的规模,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建立档案工作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档案工作的生命力是使用,所以起点和档案工作的立足点必须是档案工作利用。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需要。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新的模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以适应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三、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为档案模式改革创造了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对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条件。通过各区域网络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提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的金融和其它方面支持。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是一个档案部门的新任务新时代的需求。文件的收集、识别、存储、检索、数字和发挥档案管理的全过程,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使档案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二是档案文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多年来,档案披着神秘外衣,普通市民可望不可及,日积月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档案管理模式改革,走到社会。在政府方面,公民了解历史的演变。三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这种以人为本理念的变化,重新塑造政府形象,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形成了社会与政府之间的真正互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宪法监督维护公民权利、知情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的精神,信息管理将成为政府部门的法律功能。在同一时间。所有的社会领域也将更加广泛的需求信息,他们希望政府规范和开放的信息集中,提供更权威的信息系统。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了解的信息需求,所有的有效途径,提供更集中的、标准化的、权威的、系统的和有效的信息社会。档案的主要部门作为政府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客观需要,面临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起到“信息中心”的优势,积极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四、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对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档案部门的主导作用,实现多通道,宽领域的整合资源,使档案工作更加有所作为。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从事这一工作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有一个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履行职责,起到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责任。
表面是国家档案资源整合,实质是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我国档案工作,采取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但我们也应看到,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它是一种新的东西。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之,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文明开放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主要的问题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行业都比较随性,使得有利用价值的科学技术档案得不到较好的保存,对科学技术档案的管理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自觉自律,培养良好的工作道德
有人说过:“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品德比知识和身体更为重要,纵使一个人拥有渊博的学识和强壮的体魄,但道德品行败坏,也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因为很少有效益产出,工作普遍不被重视,常被指为“良心活”,档案管理者也被戏称为“隐形人员”。档案工作的不良现状,造成很多管理者缺乏工作激情,时常敷衍了事。加强档案工作者道德修养,培育和谐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认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以“和”为贵,实现人与社会和自然三者能和睦相处,协调发展。这既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体现,也是伦理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就应以此道德规范标准作不懈的努力,加强修养,使档案工作者自觉树立工作责任感,规范个人行为。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廉洁自律、作风正派,确保档案的保密与安全,确保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服务性工作,从它的收集 直到提供档案信息为他人服务,都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关系。如果我们注意道德修养,努力做到温良恭俭让,就能形成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敬互爱互助,亲密和谐的关系,创造和保持内外和谐稳定的环境。这样,不仅能使档案工作做得更好,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也能使档案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提升自我认同感
职业价值观包括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即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应当怀有的工作态度,因为档案工作既有体现历史全貌的“伟大”,又需要管理者拥有“绿叶”、“桥梁”、“默默无闻”地奉献精神。承担档案工作后,很多人虽然勤恳工作,但对档案事业毫无热情,长期处于一个“守摊”的状态,因此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奉献精神,在平实的岗位上提升自我认同感,减缓或消除职业倦怠,保障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发展。
三、量体裁衣,用健全的制度为档案工作者护航
首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用环境的力量帮助档案人员规范工作行为,保证科学技术档案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档案管理者职责、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归档范围和归档期限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由主要领导牵头,由上而下贯彻落实。成立综合档案管理部门,聘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实现档案的系统化管理和资源整合,更好的发挥整体优势和为档案利用服务。第二,为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观念,让所有成员对档案工作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认识态度,让档案管理者在这种氛围中自觉学习、与大家共同进步。建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对内让档案管理者能及时与一线工作人员沟通,及时了解科技、业务动向,不断完善整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对外能与其他从业者互相交流工作经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倡档案管理者向专家型人才发展,主动提升自我修养,争取由被动“应战”,变主动“出击”。第三,特别要注重培养有超前意识和开拓型档案管理者。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只有积极应变图新,才有未来。目前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已开启文档一体化信息系统新篇章,主要是将档案形成过程和档案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档案形成过程和收集的完整。系统建设是一项需要运用科技、业务、信息、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并且需要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和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而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这就需要科学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识及管理和组织经验,了解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具有前瞻性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进行刻苦的学习和艰苦的修养,把提升素养融合到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中去;把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自觉地进行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磨炼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立足岗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华.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1):48.
林权档案可分为静态档案和动态档案。静态档案指林权登记申请表、受理表、公示表、宗地地形图等,这些档案被收集以后内容已固定,不再增加了。动态档案指综合档案中的文书档案、影像资料及林业要素市场中的林权流转资料、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信息等,这些档案随着时间推移还需不断更新。为了统一林权档案的标准。遂川县的林权登记申请表、受理表、公示表等表格均由县林改办统一印制分发至各乡镇场,外业勘界结束,各类表格填写完整,经县林改办验收合格后,再由档案管理员登记入库。综合档案由文书平时注意收集,每隔一定时间整理一次。林业要素市场内设各中心的档案由各中心收集整理,年终统一归档。
整 理
档案入库后需进行分类、整理。遂川县的林权档案主要分以下两类,一是宗地档案,内容包括林权登记申请表、林权登记公示表、受理林权登记申请登记表、责任山承包合同书,权源依据、宗地地形图(蓝图)、身份证复印件、各类证明:二是综合档案,内容包括省、市、县有关林权登记文件、方案,乡、村、组林改方案,县林改办文书资料,林改简报,林权登记台账,林权证发放登记表、林权登记申请表校对表及有关统计报表、计算机数据资料,影像、图片资料,林业要素市场各中心办档案。
宗地档案中的林权登记申请表、权源依据、身份证复印件、各类证明等材料统一存入以户为单位的林权档案袋中。林权登记公示表、受理林权登记申请登记表、责任山承包合同书以村或组为单位装入林权档案袋中。综合档案按照一般文书档案进行整理归档。
林权档案分类整理好后放置到档案密集架上。为便于管理,对档案密集架进行排序编号,制作乡镇村组卡片标贴在密集架上。一般情况下,一列密集架为一个乡(镇)的档案,一个档案箱为一个村的档案,其中专门存放宗地档案中分户装袋的林权登记申请表、权源依据、责任承包合同书。组与组之间的档案用贴有组别卡片的塑料垫板隔开。宗地档案中的林权登记公示表、林权登记受理申请登记表专门安排一列存放。综合档案根据其资料多少安排数列密集架,不同性质的资料如文书档案、音像资料、今后的林业要素市场资料等分别存放于一个档案箱。林权档案卡片内容为林权档案名称、数量、建档时间、建档人。同时,还根据各乡镇场及综合档案的排列顺序,制作林权档案分布查询图,张贴在档案室的醒目位置,方便查询。
保 管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完善设备设施。建立标准化档案管理机房,购置高性能的微机、专用打印机、扫描仪及移动数据备份存储设备;参照国家档案库房建设标准,建立了具备防火、防潮、防盗功能的林权档案室,配置了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直列式手动档案密集架。
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机构。遂川县成立了专门的林权档案管理机构,有专人负责林权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及档案室管理工作。同时制定了《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房值班制度》、《遂川县林权档案管理办法》、《遂川县林权档案库房管理办法》等,确保了计算机房及设备正常有序工作,保证了林权档案的安全、整洁,延长了档案使用寿命;制定了《林权档案管理员岗位职责》,明确林权档案管理员基本职责。
利 用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高校学生档案则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人事档案相当重要。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员工的人事管理相统一,才便于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如果人、档脱节,保管人事档案而不知当事人已调往何处,即“有档无人”,这样的无头档案,保管得再好也无意义。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档随人走”,在员工调走后的一周以内,必须将其人事档案转往新的管理部门[1]。
1.2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企业是人事档案记录了员工的各种档案与信息。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在进入人力资源工作的时候我们才能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最适合的人选。同时,这些人事档案的收集和集中,也体现了我国对人才和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视,同时使部门和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2]。
1.3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提升意见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做的技术化水平还是偏低,没有一套系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而且存在弄虚作假,使用不当等现象,对此我们应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提升保密工作,提升档案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升级,运用数字化的专业技术,提升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水平。对此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企业和部门应该对人才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人才的生活档案和技术档案进行一步步的记录,树立良好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其次,明确制度,加强技术支持和投入,使人事档案管理更加制度化,科技化。最后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念,融为己用,使得自身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得到进步,为人才选拔打下良好基础。
2.国内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2.1国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方法
在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一般分成两类,一类是是公立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一类是私立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他们分管着不同的部门,公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的管理范围是政府的公职人员、公务员等国家部门的职员,而私立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主要分管银行、公司等私人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在公立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方面,美国有着自己独特的途径。凡是在政府内的公职人员,都会经过考核,任命,培训,退休等步骤。而在美国的各个州也有他们自己不同的管理方案,这些方案都会汇总到一个叫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办公室的地方,对人才进行集中的选拔[3]。
而私人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则更加的复杂,私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企业化,私人化的。在这里,它包括了一个员工从入职到离职甚至是死亡的一切过程,这些档案中还包括员工的社保账号,身份账号还有银行的信用情况,这些档案与资料可以帮助经理对员工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考察,而且档案本身不会接触到他的所有者,保证了档案的公平公正。
在法国,这种情况又有所不同,法国的公务员制度是从上到下分级的档案记录制度,没有公共和私人之分,这套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系统记录了公务员甚至是员工从生到死的一切档案信息,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国家借鉴。
2.2国内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特点
古人云:“欲治国,必先治品性。”责任心养德,更能树德,它是一种理性的代表,是人最基本的道德观。档案工作是一项业务性管理性很强的工作。档案工作者的政治觉悟、道德素养、知识能力决定着档案工作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档案事业的发展。为此,档案工作者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服务思想,立足本职工作。二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一系列新的理论、思想和方针政策指导我们的思想和工作,做一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档案工作者,为改革和发展服务。三要根据档案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要求,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秉公守法、求实创新等思想观念,为做好档案工作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
2 严守纪律,培养良好职业道德
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根据社会道德结合档案专业特点,对档案工作者提出的日常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是职业道德在档案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2.1 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档案工作是一项不同于其它行业的服务性工作,是按规定和一定程序为单位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有些档案记录着国家的、单位的、商业的科研的一些机密,保密工作成了我们档案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保密习惯,以确保档案政治上的安全。正确处理好开放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开发利用。
2.2 淡泊名利,热心服务
档案工作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为工农业生产、科研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各项社会工作提供一定的条件。档案工作不同于其它的服务性工作,只能通过服务对象进一步创造服务,这就决定了服务效果是间接的和潜在的,没有直观的经济效益。这些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摒弃名利思想,甘做无名英雄,全方位提供服务,这是档案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2.3 态度严谨,作风扎实
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服务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细微、烦琐的工作。严谨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是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这种工作作风,体现在档案整理、管理、利用的各个环节,任何一点差误都会给其它档案管理环节和利用者带来许多困难,甚至造成难以查阅以至人力物力的浪费。
3 潜心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3.1 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
档案工作者必须系统地学习、掌握档案专业知识。档案业务理论来源于档案工作的实践,反过来档案工作的实践又迫切需要档案专业知识的指导。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要解决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但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需要较好的专业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中的新现象、新经验提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补充、发展、完善专业理论。
3.2 与时俱进,主动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
随着档案门类日益增多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档案管理方面的科学化,现代化设备也迅速增加,尤其是近几年兴起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这一新课题,这就必然要求档案工作者要熟悉和掌握现代技术知识。只有这样,具体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3.3 广采博取,努力学习科技档案相关知识
档案工作和其它专业工作一样,都不是孤立的,除了要求要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对于一些基础和相关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作为科技档案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农业科研知识,只有对农业科研规律、农业科研项目等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对农业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和使用做到有的放矢、准确
现阶段,国家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存在诸多有待改革和改进的地方,一是多头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分散性,隶属混乱,参加主管人事档案的部门有组织、人事、劳动、民政等,兼管人事档案的部门还有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二是管理体系上仍为传统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和学生档案三大类构成。三是管理模式上实行封闭式管理,从维护人事档案真实性、准确性、保密性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人事档案不对本人开放,多数公民难以接触到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益非常低。学校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信息源,在学校人才管理中有着它的特殊作用。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由于受国家人事档案管理的传统观念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其管理模式也相应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学校人事档案内容信息量少。
学校人事档案包括履历材料、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鉴定材料、考核材料、政审材料、入党入团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职务职称工资材料等十大类材料,内容信息量小、实用性较差,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才开发的要求。反映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较多,反映个人工资变动、职称评聘、党团组织的材料比较齐全,而反映个人的德才表现、政绩才能、管理能力的材料较少,能反映个人人才类型、技术专长、心理素质等个性特点的内容更微乎其微,因此人事档案在利用时,只能提供一些肤浅的人才情况,满足不了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实际要求。
二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分散化和非专业化。
体现在各个学校没有统一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各个学校还通常根据各管理部门职能的不同,将教师的有关材料分散在几个部门管理。例如,教务部门管理反映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奖惩情况的教学业务档案材料,科研部门管理反映教师教材开发、、教科研立项的科研档案材料,人事处管理反映教职工社会经历、政治面貌、奖惩、薪酬等情况的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的这种分散、非专业管理不仅易造成档案材料的损坏,而且造成人事管理体制的混乱,并且破坏了人事档案的完整性。
三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落后、手段陈旧。
目前很多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管理的重心还是实体管理,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而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一些人事档案室的电脑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事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由此导致很多人事统计工作只能靠手工完成,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四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投入不足。体现在人事档案保管的硬件条件不能完全符合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如档案库房多是普通办公用房,有的把档案库房安排在办公楼顶楼、底层或者地下室,档案长期受到高温潮湿的危害;库房门窗多为普通门窗,封闭不严,起不到防盗、防光及控制库房温湿度的作用,没有配置档案安全保管“八防”设施,与档案安全保管要求差距很大。人事档案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另外,人员配备不足,档案室很少设置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少数有专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也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兼职人员也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导致学校人事档案建设滞后,档案管理只能在低水平层面上进行。五是学校人事档案过度实行内向型、封闭式的模式。受国家人事档案管理政策限制,由于保密观念的束缚,学校很难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开发,更谈不上与其他单位实现人才信息的“互通有无”。
二、如何建立适应现代学校管理要求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我们应该从具有个性的人事档案材料入手,加大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努力提高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同时,要紧紧抓住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难点问题,改分散多头管理为集中统一管理,建设区域性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加快学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向本人有条件地开放,争取早日建立起适应现代学校管理要求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为人才开发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让人事档案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档案交接制度不严谨。每年,巨大的档案变动、更新、调取和维护工作确实是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档案的分类和存档并不困难,最容易出乱的环节就是档案交接时。现如今,大多数单位的档案交接制度不够严谨,导致许多档案在交接时出现错乱和丢失,这样的局面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因为档案一旦错乱和丢失就代表着档案管理工作失去了大半意义,而且档案的重新填写和弥补是很复杂和费时的,会严重耽误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关部门应着力加强档案交接制度的严谨性管理,在交接时,交接双方都应认真对待档案交接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交接任务。档案管理工作者更应该负起重要责任,告知调取和变动档案的人员相关规定,敬告擅自调取或是删改档案的严重后果和所应负起的法律责任,做到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时刻以单位利益为重,重视档案交接工作。
(二)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没有切实履行宣传档案重要性的义务。很多人由于缺乏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在面对档案工作时只是应付而已,甚至对本人的档案都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考虑到档案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等到真正需要档案时,才发现档案不完整或是没有及时更新,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工作需要和职位调度,给档案本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充分说明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够,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没有切实履行宣传档案重要性的义务。
(三)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现代化和信息化。这么多年来,档案管理工作依然是以纸质做为档案的重要载体,以手写的抄录为主要的记录方式。档案在填写时容易丢失,也容易弄脏弄乱。档案在收录时需要分类,分类时很容易把各类档案归在不相属的一类里,等到需要用时不能迅速的发现。档案的存储需要档案室,档案室不宜过湿,不然容易引起纸质的档案发霉或发潮,导致档案失真,档案室需要密闭,并且要防火防潮。由此可见,这种陈旧的档案管理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于档案的准确性也很难保证,容易丢失和遗漏,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很容易导致信息的丢失,造成严重的后果。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急需引进现代化和信息化较强的技术来应带这种局势,比如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思考
(一)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强化每一名档案管理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同时在硬件设施上完善档案管理设备,每个单位都应配备单独隐蔽的档案库房,库房内加装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等所必须的应用设备和管理配件。为加强档案信息化发展,应在档案管理程序中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比如建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与此同时,应提高每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其工作主动性,从根本上确保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从容面对庞大复杂的档案材料和一系列档案补充调取工作。
一、煤田地质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1.以往煤田地质技术资料档案的归档、保存及检索方式以手工为主,影响了地质测试技术资料档案的应用效率及测试技术资料的价值发挥,特别是建国初期及六十、七十年代的资料档案。手工整理其方式趋于落后,查阅起来效率低,且同一时段、同一资料只能有一人借阅,而且技术档案已易损毁或遗失。
2.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煤田地质测试技术档案能及时归档,从而促进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资源共享。在年终归档时,只需向其地质档案馆移交一份分类组卷清单,把数据通过网上按档案数据格式传输到地质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原件即可,从而使地质档案工作人员减少了档案数据录入工作。
3.煤田地质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大量的现代化档案信息,使广大煤田地质勘探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不出单位,就能与国内的专家进行项目合作,煤田地质测试项目技术数据查询、学术交流等。
二、煤田地质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特点
1.煤田地质档案信息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电子文件可利用互联网作为传载工具,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将地质测试技术资料存储起来。
(2)信息技术促进煤田地质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它能够真实反映原始资料的基本情况,录入进去的档案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即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也能很容易被发现,并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3)煤田地质档案资料的传输速度快,电子文件以二进制比特流的形式传输。在局域网上,数据传输的速率相当惊人。
(4)不受地域性的限制。这个特点使得办公室的概念成了一个虚拟的概念,这也是我们组建虚拟档案室的概念基础。
2.开放利用是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重要宗旨。只有积极利用煤田地质测试技术档案,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价值所在。煤田地质测试档案是国家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术、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的宣传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田地质资料档案文件。通过计算机扫描,转换成PDF或者其他的电子格式,存储在计算机中或被刻录成光盘。由于有了相当数量的电子文档,极大地方便了煤田地质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资料的计算机查询和档案的深度开发利用。地质档案馆不仅非常注重搜集当前形式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而且对历史文件也进行转换存储。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电子文件,对一些特殊的文件类型,该系统主要是将其成果文件管理起来。使用这些成果文件首先要将成果文件下载到本机用相应专业的解释软件执行打开这样就能够实现对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管理。
三、现代化煤田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
1.构建完善的煤田地质档案基础数据库,使煤田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满足煤碳资源事业发展的要求。
2.引进和合理开发煤田地质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逐步建立方便实用、更新和升级的煤田地质调查基础信息技术管理体系和机制,逐步建立煤碳资源动态监测体系,便于煤田地质调查评价信息的总结、分析、调查、促进煤田地质档案工作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监督。
3.合理完善煤田地质档案调查办公自动化为目标的档案信息系统。
四、对现代化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地质档案目录搜索信息资料库。积极推动地质档案工作的合理开展。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坚决落实《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按照信息化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收录要求,结合地质档案信息技术手段,尽快对地质档案进行资料收录,开发信息化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地质档案目录检索体系,实现地质档案的计算机远程管理系统。实施地质档案资料的合理应用。提高地质资料认知、资源勘查和地质勘探水平。提升地质档案装备水平。提高现有地质档案利用的效率,增强矿产资源勘查、收录技术和地质档案信息资料的研究开发能力,充分发挥地质档案资料在地质科技领域的作用。
行政规范性文件仅指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为执行法律、法规的需要依法定权限制定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包括行政机关自己制定的内部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是法律、法规、规章的延伸和具体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够具体的,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可作细化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可以根据本地具体实际,制定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文件。本文仅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颁布施行的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在制定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概况
据2010年3月对《法律图书馆》网站的不完全统计,自1957年7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实施《安徽省各级国家机关整理积存档案暂行办法》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颁布的与档案工作相关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大约有562个。详见表1论文
2对我国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分析
应该说,自1957年7月《安徽省各级国家机关整理积存档案暂行办法》公布实施以来的50多年间,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档案工作实践中颁布施行的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远远大于562个。这些规范性文件不但是推动我国档案事业法制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我国档案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工具和重要保障,为今后转型期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下面,从制定技术的角度,对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在制定根据、法律渊源与效力、名称、适用范围、颁布时间与实施时间的间隔、形式结构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根据分析
在我国,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是以“根据”为原则的。由于原网站改版或升级,造成《法律图书馆》网站与部分文件的链接错误,致使部分文件无法查阅到全文。562部(含首次颁布与修订本)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可以查阅到全文的有370部,其中,342部指明了制定依据,占92%;28部没有指明制定依据,占8%。详见表2。
档案规范性文件制定依据的比例高低排序分别是:省级人民政府(含副省级城市),省级档案局,省级档案局与其他厅、局、办联合,市级档案局,省级其他厅、局、办单独或联合,市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和省委办公厅(室)单独或联合,市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和市委办公厅(室)单独或联合,市级其他局、委、办单独或联合。
从总体情况看,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大部分注意到了对制定根据的表述,但仍然存在表述过于笼统的问题。
第一,同样内容的规范性文件,法律依据多少不一。如有关“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共有90部,其中,法律依据最多的有7部,最少的没有说明法律依据。第二,有些规范性文件只是笼统地说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等,没有说明具体依据哪一部或哪几部法律、法规。例如,2006年s月,《江苏省司法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等11部规范性文件就存在这种问题。
除了上述规范性文件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规范性文件在说明具体依据某部法律后,还加有“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表述。这里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指的是与档案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是与文件有关的法律、法规;是与公民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是与机关、团体、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刑法、民法,还是行政法,应该有进一步的明确表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实施多年之后,仍然出现此类问题,说明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起草、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时,还没有严格遵循《立法法》的规定和要求。
2.2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渊源与效力分析
从广义上来说,行政规范性文件是介于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执行行为之间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复适用、具有弱普遍约束力”的“准行政立法行为”,是规章以上行政法渊源重要而有益的补充。因此,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领域内的效力,总的来说,“应低于同类行政法规、规章而高于据其所作出的集体行政行为”。从法律效力来看,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都较低,不得同宪法、法律、上级和同级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相抵触。
由于经验与技术的欠缺,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在制定过程中,不仅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的问题,同样存在与本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其他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问题。一是制定主体不合法。不管是档案行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或是社会团体,谁都可以制定有关档案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某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关于加强本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的某些内容,明显与本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相悖。这些都是因制定主体不合法而造成的。二是越权现象较严重。与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有关的越权行为,既有上下级档案行政机关的纵向越权,亦有同级档案(或非档案)行政机关的横向越权,目前,以后者居多。三是与档案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不相符。有的档案部门为使本部门的史料编纂多出成果,而对应开放的档案迟迟不予开放。国家档案局与国家物价局对档案利用收费已有明文规定,而有的档案部门则借此机会自行制定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四是与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法定程序相违背。按照国家规定,制定某些专业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档案部门需要与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文。此类文件往往先有档案部门起草,专业主管部门会签,有时因时间关系,会签手续不全,也照发不误。这样,就造成主办、协办机关不明,各自职责不清,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自然会影响这些规范性文件的行政执法效力。五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文件制定主体在起草、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时常有很大的随意性,使用的名称也较混乱。有的只需发个“通知”、“意见”之类的文件也要冠之以《规定》、《办法》,甚至《条例》。一些市县档案规范性文件词不达意,时常出现错别字。由此可见,最具特色和最为具体的档案规范性文件更需要引起制定主体的高度重视和法制部门的严格把关。
2.3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分析
从形式上看,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中,265部用“办法”,139部用“通知”,56部用“规定”,2部用“条例”。在265部采用“办法”的法规中,又分“办法”、“暂行办法”和“管理办法”三种不同用法。从制定技术的角度来讲,“条例”作为法的形式,是对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或某一方面行政工作做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办法”和“通知”是规范性公文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它是领导机关或职能部门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相应措施,要求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法规性公文。“办法”作为一种立法形式,其功能是对某类社会关系或行政工作做出比较全面、系统与具体的规定。“规定”是落实某一法律、法规,具体规范某项工作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且内容细致,可操作性较强。一般来讲,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应采用“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采用“办法”。
2.4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范围分析
由于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种类不同,适用的范围也就不同。从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范围来看,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涉及内容最多的有:档案管理,档案事业,档案工作,城市建设档案,企业档案,城市地下管线档案,重大活动或重大事项档案,人物或名人档案,建设项目档案,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档案,征集档案,收集档案,查阅或利用档案,司法档案,技术档案,移交档案,等等。涉及内容较少的有:档案法,档案卷,信用档案,行政复议档案,移民档案,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档案整理,鉴定或销毁档案,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化,档案寄存,档案中介,档案抢救,行政执法档案,档案保证金,档案库,档案验收,档案登记,开放档案,档案综合管理以及众多其他专门档案和档案机构与档案人员,等等。从数量和内容来讲,当前急需的档案行政执法,档案行政复议,档案信息组织和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档案开放,档案鉴定与销毁,档案寄存,档案抢救,档案中介,政府信息公开和档案信息服务,档案资源整合,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等方面的规定明显偏少或空缺。一方面,说明相应的上位法缺位,另一方面,说明制定主体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这应是未来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重点规范的内容和领域。
2.5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颁布时间与实施时间间隔分析
从制定技术上讲,法律法规的颁布时间和实施时间应间隔一段距离,以便法规的宣传和推广。这样,既有利于档案政策和法规部门对法规的实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有利于社会成员的学习与消化,使法律法规实施后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颁布时间和实施时间的间隔来看,177部颁布时间和实施时间是同一天,占47.83%。167部相隔一段时间,占45.14%。其中,10天以内的10部,11~20天以内的16部,21~30天以内的30部,31~40天以内的24部,41~50天以内的28部,51~60天以内的13部,60天以上的13部。最长的相隔为79天,最短的只有4天,平均为35天。19部只有发(颁)布时间,没有开始实施的时间,占5.14%。在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中,有21部明确规定了失效时间,占5.7%。
我们认为,首次颁布的档案规范性文件,颁布与实施的时间间隔应当稍大一些,修订的档案规范性文件,颁布与实施的时间间隔应当稍小一些,甚至可以颁布与实施为同一时间。新(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应明确宣布自施行之日起,旧的和其他有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废止。
2.6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结构分析
370部档案规范性文件,有119部属于复杂结构,占32.2%。分为总则、附则、章等若干部分,各部分都有标题,条文也较多,要件数量多而且全面。其中,116部有总则、分则、附则等,有章、条、款之分,每一章都有标题;有3部没有附则。116部中,有58部设有罚则。116部中全文12章的1部,9章的1部,8章的11部,7章的23部,6章的49部,5章的27部,4章的4部,平均为6章。全文最多的是65条,最少是14条,平均为34条。
有213部介于简单结构与复杂结构之间。要件多于简单结构但少于复杂结构,没有章的设置,也没有各部分标题、附则等要件,只有条、款之分,条文较复杂结构少,其中最多的48条,最少的9条,平均为21条。有38部属于简单结构,只有款之分,条文较复杂结构少了许多。370部规范性文件均没有目这一层次。从字数看,最短的只有129个字,最长的有10482个字,平均为2815个字。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同一内容的规范性文件,其形式结构差异很大。如有关“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规范性文件有21部,其中1部有章,20部没有章;条文最多的为28条,最少的没有设条,直接用数字标明顺序;字数最多的为3051个字,最少的只有1484个字。由此看来,各地各部门制定的档案规范性文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有的放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逐步避免了地方档案法规普遍存在的照抄照搬现象。这是值得充分肯定和需要进一步保持和发扬的地方。
在370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中,有58部设有奖励或制裁的条款,占15.7%。
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法规、规章都具有法律约束效力,都可以作为行政行为的依据,效力最高的应该是行政法规,其次为规章。因为,根据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的相关规定,行政法规、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不得设定行政处罚。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同时参照规章,并没有包括行政规范性文件。据此,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今后制定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时,应当取消行政处罚,适当保留奖励条款。这样,既可以避免与法律抵触,又可以起到自身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兰青,高琼.行政规范性文件之我见[J].四川档案,2004(2)
[2]李新泉.制定地方城建档案规范性文件的若干问题[J].城建档案,1996(4).
[3]《法律图书馆》网站
[4]邱继伟.论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之行为属性[J].行政与法,2007(9).
【摘要】本文从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和管理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核心内容;管理措施
WATER records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s basic analysis
Gao Li-hui
(MWR IOC Zhangweinan Bureau from Pro WestLinxiHebei054900)
【Abstract】From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water conservancy archives management, the core content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ree aspects of the specific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Key words】WATER;File management;The core;Management measures
1. 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档案是水利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档案法规要求,做好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是工程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和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自已合法权益,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的需要。水利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工程验收的依据、是质量评定的依据、是工程建设质量查、改的依据和凭证。
1.1档案管理的依据和竣工验收
水利档案管理的依据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水办〔2008〕336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30号令);《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 2008);《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水监[2003]370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令第279号)。竣工验收主要是资料的验收:法人验收,政府验收,工程档案资料的验收﹙要求作专项验收﹚。工程档案要求真实、完整、准确、系统。真实是要求没有虚假的资料;完整是要求工程档案资料不能缺项,即所有应归档材料的类项必须齐全;准确是指档案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准确,其中包括文字、数字、图形都要准确,特别是竣工图要能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系统是指所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保持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相关的文件材料要尽量放在一起,特别要注意工程项目文件材料的成套性。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电子文件的归档反映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图片、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都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应做好这部分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关键是要及时整理,要将不同种类(照片或录像)的声像或电子材料分别立卷。
1.2水利工程档案的归档范围与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附件一)执行,工程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为50年以上,长期为15~50年、短期为15年以下,长期保存的档案实际保管期限不得超于工程项目的实际寿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应归文件材料应字迹清楚、图面整洁、签字手续完备,所有归档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和红墨水等易退色材料书写,档案整理应有科学的分类方案,案卷质量符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
1.3档案资料验收与移交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在组织水利工程验收时,须通知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作为验收委员会成员负责工程档案的验收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参建单位对所承担的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已达到规范要求后,写出自检报告,在申请工程验收时,一并报上。实行总承包的,应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实行分包的,应由各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移交,或由建设单位委托一个承包单位汇总后,再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实行监理制度的,应由监理部门负责审查合格后,再由各有关单位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审查与移交均应履行签字手续。移交与接收工程档案资料的时间,应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单位工程完工后,就应完成有关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随后即可进行档案资料移交与接收工作。
2.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从项目的提出、筹备、勘测、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产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总和,简称为工程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准备阶段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等。建设工程资料,是建设工程合法身份与合格质量的证明文件,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维修、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参建各方都负有收集、整理、签署、核查工程资料的责任。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必须重视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我们应当规范工程资料的管理,将工程资料视为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工程质量的组成部分。
2.1水利工程档案的核心内容。
(1)工程准备阶段资料:是指工程在立项、审批、征地、勘察、设计、招投标、开工审批及工程概预算等工程准备阶段形成的资料,由建设单位提供。
(2)施工资料:是指施工单位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形成。主要包括单位工程整体管理与验收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测量记录、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将施工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3)监理资料:是指监理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等监理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主要包括监理管理资料、监理工作记录、竣工验收资料和其它资料等。监理资料由监理单位负责完成,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将监理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4)竣工验收资料:是指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资料。包括工程验收总结、竣工验收记录、财务文件和声像、缩微、电子档案等。
2.2工程资料的管理职责。
(1)工程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工程合同和设计文件等规定。
(2)参建单位应将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3)工程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并按规定进行移交。资料组卷与资料份数应符合规定。
(4)工程资料应实行分级管理,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主管(技术)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工程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建设过程中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
(5)工程各参建单位应确保各自所形成的资料的真实、有效、完整和齐全。对工程资料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现象,应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3水保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对策。
(1)没有统一的水土保持档案分类标准和编码体系,档案资料调阅、调集或查询困难,档案信息利用率低,或大部分既有资料未归档、建档。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多头管理现象普遍存在,档案资料分布散乱。
(3)档案管理人员匮乏。
(4)未实行专业化管理,档案资料保管或存储的软、硬件条件差,档案资料破损现象严重。
(5)法制意识不强,档案管理工作未引起各地的重视,也无专项经费投入,制约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2.4规范水土保持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水土保持决策科学化、水土保持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以及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规范水土保持档案管理的对策应建立水土保持档案资料库,进行统一档案编码和密级标准,建立水土保持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法律意识,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档案管理制度,培养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土保持档案管理队伍。挖掘档案资料潜力,为水土保持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3. 总结
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必须纳入项目管理的程序中,资料员应参与生产过程,及时掌握施工管理信息,便于对资料的管理监控。工程资料的收集必须与实际施工进度同步。对所提供的资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结算工程款。按质量验收记录、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安全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和主要功能检查资料等划分,同类资料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根据实际条件,配备必要的存放资料的箱柜存放资料,并注意做到防火、防蛀、防霉。规定移交、归档。按时移交给公司、建设单位和城建档案部门。
参考文献
[1]梁静.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与发展J.湖南水利水电,2008,(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