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6 09:48: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儿童绘画启蒙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以绘本为素材进行民族文化教学首先要对绘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挖掘其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价值,并适宜幼儿接受和理解,以此为契机有效开展活动。例如,《荷花镇的早市》的每一幅画面都充分地呈现出江南水乡的温暖、纯净,展现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幼儿对建在水上的房子充满了好奇,特别是绘本中娶亲与唱戏的画面更是充分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对这些画面的观察,感知图画中的热闹场景,感受水乡集市的特色文化。
二、采取有效策略,促进民族文化教学活动实施
对绘本进行深入的解析后,教师要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求能够使绘本在民族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1.动静结合,感受民族文化的意境
幼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幼儿年龄特征的充分体现。一些静态的、比较抽象的、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民族绘本可以采取动态的教学形式,将幼儿真正地带入民族文化的世界中来。
课例:绘本《元宵节的故事》讲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由来,以及一些流传下来的习俗,绘本中图文并茂地描绘了舞龙灯、踩高跷、猜灯谜等节日里热闹的场景,但仅凭幼儿的想象力或借一幅静态的画面,很难对这个传统的节日有深刻的感受,从而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在元宵节到来之际,在家长互动中带他们真正地到生活中去体验,去赏灯、猜灯谜、做元宵,幼儿倍感新奇与兴奋,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这种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活动形式不仅使幼儿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同时也使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绘本中所表达出的传统文化的意境,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2.声情演绎,理解民族文化的艺术
绘本中的语言生动、优美又富有童趣,教师在演绎之前要用心去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是娓娓道来、令人回味,还是轻松愉快、诙谐风趣。教师对绘本的演绎是对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这种真实的投入,是帮助幼儿有效接受、理解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
课例:《团圆》讲的是过年时发生的故事。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要过年了,爸爸从远方回家来,他为家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可是,很快爸爸就要离开了,短暂的团聚之后又是长长的离别,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温情而朴实的语言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当我们被各种缤纷的词汇环绕着,争先把最华丽的语言倾诉出来的时候,这一种发自内心的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最能打动人。故事中小女孩的情绪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在教学中抓住这根情感主线,把过年时与爸爸幸福的团聚和离别后想念与期盼的心情用内心情感的语言传递给幼儿,使幼儿深刻地理解年对中国人的深远意义。
3.创设空间,体验民族文化的乐趣
在进行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进行,使教学活动在幼儿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连贯的教学,让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使科学启蒙教育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果。
一、注重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创设高效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是引导幼儿对周围世界进行积极探索的活动,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重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设计出具有连贯性、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注重启蒙教育的科学性的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的积极互动中进行,使科学启蒙教育获得实效。
1.注重启蒙教育的连贯性。在进行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幼儿前一天参与的活动,在他们获得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计。通过连贯性的活动,幼儿能逐步理解活动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让幼儿认识颜色时,教师可以一周设计一个主题,让幼儿通过连贯性的教学活动认识颜色,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教学高效进行。
2.设计综合性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启蒙教育时,教师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全方面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修理机器”的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修理厂的情境,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既能获得生活中的经验,提高交流能力,还能把学习融入到活动中,让他们掌握滑轮和斜面等知识。在趣味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启蒙教育活动中,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教育活动高效进行。
3.设计开放性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幼儿的兴趣不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不同。在设计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具体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幼儿从自己的能力出发进行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时,教师给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彩纸,让他们自己决定剪出的图案。在剪纸过程中,幼儿可以重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不同的剪纸图案。由于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协助幼儿完成剪纸活动。在开放性的教育活动中,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进行大胆探索,积极互动,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在开展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活动的设计,还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他们进行交流,让幼儿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大朋友,积极的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启蒙教育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优化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1.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都有浓厚的绘画兴趣,他们喜欢把自己想象的事物通过画笔描绘出来。在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在幼儿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绘画知识的渗透,让他们掌握冷色、暖色等理论知识,并对他们的绘画进行指导,使他们掌握绘画技巧,不断提高绘画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可以采用多种绘画方式来进行。例如,让幼儿观看天空中的小鸟,让他们给不同的小鸟画出不同的家。幼儿在趣味性的绘画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画出各种各样的小鸟的家,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激发了他们的绘画热情。通过开展趣味的绘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画出的内容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更好的和幼儿交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的有效互动中高效进行。
2..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音乐是通过倾听来感受和体会的一项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结合音乐开展启蒙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倾听音乐掌握音乐节奏,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
3.通过音乐教学,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他们从音乐的节奏、力度、音色等方面进行欣赏,使幼儿的音乐能力不断提高。
4.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可以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例如,组织幼儿举办演唱会,让他们分别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打击乐器,并让幼儿用自制的乐器按照音乐的节拍进行打击。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促进了记忆力的发展,实现了高效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3.开展问题教学,发展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在好奇性的引导下他们能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在探索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活跃,他们能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有效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4.在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运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他们通过积极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让幼儿认识物体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布娃娃、汽车玩具、教具等物体,让他们探究物体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形状。
然后,让幼儿探究物体是怎么做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开展活动,使幼儿的思维能逐步深入,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得到很多奇思妙想的答案。在问题教学中,教师不要用唯一的答案来限制幼儿的思维,而是要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得出独具特色的答案,充分发挥幼儿思维的创造性。
4.结合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拓宽幼儿的视野。在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大自然中的资源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例如,春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公园中观察各种花的生长情况,在活动中向幼儿介绍各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和习性。
还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植物带到学校,每天进行观察、除草、浇水;夏天到了,教师可以带来幼儿到课外捕捉各类昆虫,让幼儿在喂养昆虫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使他们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并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收集到的叶子粘贴成一幅画;冬天到了,教师可以让幼儿认真观察冬天的情景,体会冬天的寒冷,在下雪时让幼儿堆雪人、打雪仗,同时向他们介绍水、雨、雪之间的转化,让幼儿掌握更多自然界的知识。
5.设计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实验操作。
例如,在让幼儿探索“磁铁能吸的东西”实验过程中,教师让给幼儿准备磁铁、钉子、纸片、塑料盒、剪刀等实验器材,让幼儿通过操作来探究磁铁能吸什么材质的物品。通过探索,幼儿能有效掌握磁铁能吸铁的道理。通过实验操作,幼儿在积极的探索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大胆探索的的能力,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实验活动中获得提高。
6.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热爱科技的兴趣。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时,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学校资源,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效运用社区资源,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激发幼儿广泛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市少年宫的科技馆,在那里,幼儿兴致勃勃地欣赏美丽的蝴蝶标本及地球、月亮、太阳、星星的运行演变;在天文台,幼儿不仅认识了土星、慧星,还了解了天文望远镜的神奇功用;在南航空馆,幼儿认识了战斗机、教练机、直升飞机等,还观看了航模表演,幼儿争先恐后地询问为什么飞机要有翅膀?为什么螺旋浆要转?为什么飞机不会掉下来?……,许多幼儿表示长大了要当一名飞行员,要当一名飞机设计师……。从而激发了幼儿发明创造,热爱科技活动的兴趣。通过充分的运用社区资源,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空间,使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通过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启发和引导,使幼儿充满兴趣的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能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吸取各种知识,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历史发展至今,无论是为了捕猎、逃避猛兽或是遇上海难和洪灾时得以自救,游泳都是一门重要的生存技能。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范围的扩大,与江河湖海等水域联系逐渐密切,掌握游泳这项求生技能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游泳除了是意外落水的求生手段外,还是男女老幼十分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健身美体和增强对温度的适应等锻炼价值。游泳作为一种日常的有效锻炼方式,规范的动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古语云“幼学如漆”,学游泳以儿童时候为最佳,在此阶段学会游泳可奠定一生的健康基础。因此,从小规范游泳动作十分重要,如何实施少儿游泳的启蒙教育成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
1游泳启蒙教育的概念及重要性
1.1游泳启蒙教育的概念
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非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人们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启蒙教育。《周易》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古代一般把启蒙的学塾称为蒙学,蒙学就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结合其他相关教育理论研究,将游泳启蒙教育定义为:让儿童发现、体验游泳的乐趣,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学习游泳相关的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水中练习为主要阵地,以发展孩子体能和增进孩子健康,培养游泳的兴趣,培养终身锻炼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即在儿童时期,运用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引导、启发、锻炼和传授的早期游泳教育。
1.2游泳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2.1游泳启蒙求生技能教育的重要性
与交通事故、心理问题一起,溺水一直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3大原因之一。中小学生甚至成人溺水事件屡见不鲜,据报道,2014年9月5日,商洛市商州区麻池河中心小学四年级的5名学生,中午到校后距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5人便相约去学校附近的河边游泳,其中10岁的小豪(化名)溺水。虽然追究此事的事后责任,大家认为河道挖砂者负有主要责任,学校管理上存在漏洞,家长在孩子的监管过程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从事前预防的角度考虑,由于小学生自身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兴趣使其冒险去游泳而忽视其潜在的危险。纵观学生各类溺水事故,大多发生在校外,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和学校教师管理的时段,但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溺死儿童不会游泳,因此,开展游泳启蒙教育,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是减少这类事故发生的一个必然而有效途径。
1.2.2游泳启蒙教育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经过游泳锻炼,儿童的肺活量可大大提高,这意味着人体血液中溶解氧能得到充分提供,有助于生长发育,由于游泳的体力消耗较大(人在水中走20min相当于陆地1h的行程),因此会刺激儿童的食欲,促进主动性汲入营养,无需大人劝导自己会吃得很香很多,同时提高睡眠的质量。游泳是一项均衡负载的全身运动,在游泳中人体最大的感受器官——皮肤(约5000个细胞)因接受水的刺激、按摩,对儿童而言,通过四肢自由地活动,奋力克服水阻水压,刺激其骨骼、关节、韧带、肌肉以及内脏器官的发育,促进儿童身高增长,身体全面生长发育。此外,将游泳这门适应自然、战胜自然的生存技能从小烙进小孩的身体中,让他有一个强壮而健康的身体去接受人生的挑战,这类人成年后在未来社会更有竞争力。
2游泳启蒙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2.1游泳启蒙教育现状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游泳启蒙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中小学没有开设游泳课程,游泳设施和专业师资力量的欠缺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存在。与学校教育相比,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游泳启蒙教育,游泳是中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项目,不少家长在体育项目学习问题上尊重子女的选择。另一方面,虽然游泳等体育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但游泳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运动风险和损伤等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与外语、绘画、舞蹈、书法、音乐等娱乐性项目相比,更难获得优异成绩,而大部分家长通过取得“一技之长”来获取未来社会中一个理想的职业,因此,一些相对容易出成绩的项目成为家长为子女选择学习的“热点”。社会环境对游泳启蒙教育缺乏动力,与一些高度商业化体育项目(篮球、足球等)相比,游泳项目的商业价值还有待提高。
2.2影响游泳启蒙教育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新闻媒体对学生溺水事故的报道很多,但对在中小学校普及游泳生存教育却鲜有宣传。许多学校和家长把关注点更多放在孩子学习和生活上,对于孩子们游泳启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儿童游泳启蒙教育主要来自3个方面,即家长、学校和社会。家长方面,大部分学生家长自身不会游泳,缺乏对子女游泳启蒙教育的能力,少量家长具备指导子女游泳的能力和想法,但由于该阶段的父母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活节奏导致工作压力较大,缺乏对子女游泳启蒙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学校方面,大部分中小学都有达标的田径场、篮球场和排球场,但拥有游泳池的学校比例较少,游泳设施和专业师资力量的欠缺,加上学校出于对游泳潜在的风险和责任的顾虑等原因,学校忽视游泳启蒙教育的开展。社会方面,暑期游泳培训是中小学生学习游泳的主要途径,随着国家对游泳场所和游泳教学的规范管理,社会游泳培训日益规范和专业,游泳教练员、救生员持证上岗的规定使游泳教学效果和安全性得到家长认可,一些重视游泳启蒙教育的家长利用放寒暑假时间锻炼身体,为下一学期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但是,因为社会游泳培训机构相对较少,社会游泳培训费用较高等因素,能够参加游泳培训的学生比例不高。
3推广游泳启蒙教育的建议
3.1媒体加大对游泳启蒙教育对于儿童成长重要性的宣传
游泳是奥运会田径项目后的第二大项目,从1896年第1届奥运会起,游泳就是奥运会的竞赛项目,由此可见,代表跑跳等陆上生存能力的田径项目和浮游等水中生存能力的游泳项目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在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阶段,因田径运动项目多、训练形式多样、对场地设备和器材要求不高、练习时不易受到性别、人数、时间和季节等条件限制而易于普及和推广,每年1~2次田径运动会成了学生体育竞技的平台。与田径运动相比,游泳项目普及较差,社会媒体应加强对游泳项目的宣传和比赛报道。学校和家长在平时应注重向孩子们提供生命意识和求生技能教育,特别是游泳启蒙教育,让孩子从小掌握规范的游泳技术动作,这使得孩子们遇到溺水危险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反应和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处理问题。加强游泳启蒙教育宣传,提醒孩子们关爱生命,重视游泳安全,教会他们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是预防溺水伤害事故的有效方式。
3.2加大投入,改善游泳启蒙教育的硬件设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实现资源共享
游泳池的建设能够给予游泳健身和嬉戏的孩子们更安全的环境,更易于监管,对于预防溺水伤害也有很大的帮助。教育部门应将游泳池建设作为中小学达标的硬件要求,促使有条件的学校建游泳池、馆。政府在游泳池的建设投资上应侧重于小学和中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措资金,加速修建更多的游泳场所。只有把要求落到具体行动上,才能够促使中小学校投资兴建游泳场所,推动中小学校游泳启蒙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推进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实施学校和社会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政策,向中小学生发放“资源共享卡”,逐步将社会单位的游泳场馆对外开放,持卡学生可在放学后或节假日,到附近场馆参加游泳活动。
3.3领导重视,政府主导
游泳启蒙项目的开展需要游泳场馆的建设和培训指导,游泳场地的建设需要较多资金投入,风险较大,社会和个人力量积极性不高。因此,政府要加大游泳场馆设施建设力度,为开展游泳启蒙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政府应预算专项资金,培训更多的合格游泳教练员、救生员;考虑游泳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政策扶持商业游泳培训场馆;对参加游泳启蒙项目的儿童进行免费培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这个项目,从而掌握游泳技能。
3.4家长配合参与
家长参与也是游泳启蒙项目成功的关键一环,家长态度和意识对儿童游泳启蒙教育的影响较大。家长应意识到儿童参加游泳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参加游泳培训。对于游离泳场地离家较远的,较小的学生需要家长陪同前往。正确掌握规范的游泳技能对初学者来说,除了教练的指导,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监督,当然,家长如果能够参与学习游泳,与子女共同学会游泳,这也有利于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标。
4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游泳启蒙教育逐渐被家长所重视,由于游泳启蒙教育的自身特点,需要考虑安全因素保障、收费和交通等问题,因此,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参与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从而实现游泳启蒙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沁,周立.我国体育启蒙教育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4).
一、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文学
1.幼儿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适宜他们接受能力、审美要求的这一类文学,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来说,幼儿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幼儿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启蒙教育意义
幼儿文学作品的教育性,除了在品质、思想、情操、道德的教育外,还有美感教育、知识教育等等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也同样包含在这个范围内。例如:栓栓小朋友说:“我想到月球上盖好多的围墙”,姥姥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可以把我尿湿的裤子晾起来呀”。因为栓栓上小班时经常尿裤子。所以天真的发问,表现出孩子对这种美好图景的倾心和向往。
二、幼儿文学在幼儿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1.幼儿文学能够让儿童体会到愉悦与正面的情绪
高尔基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有一次,我们中班上了一节综合活动课《我爱我家》,我问道:“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你们心里面是什么样的感觉?”艾博说:“是甜甜美美、特别高兴的感觉。”乐乐说:“是我想亲亲她的感觉。”听完后,我感觉这就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2.幼儿文学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方面作用巨大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节美术活动时,小石头小朋友的画让我大吃一惊:他的画平时完全不同。我急切地问道:“你能把你的画给我讲一讲吗?”他兴奋地看着我说:“我最喜欢坐在盆子里,让妈妈给我洗澡了。”原来他的妈妈不在奎屯工作,在乌鲁木齐上班,一个月才回来一两次,平时都是奶奶照顾他。所以每当妈妈回来后,都会给他洗澡,他觉得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和妈妈一起洗澡了。哦!我明白了,孩子因为在与妈妈一起洗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幸福和妈妈的爱,所以才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如此丰富而美丽的图画。
3.幼儿文学在幼儿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教小孩要从小教起”,“一开始就要教好”,人们在幼儿时期可塑性最强,也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幼儿文学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和教材。
4.幼儿文学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
幼儿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一样,蕴涵着情感的美、思想的美、语言的美,在幼儿审美的培养过程中,它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5.幼儿文学对幼儿是非观形成有巨大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给小朋友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很仔细,过一会开饭了,我给他们盛好饭小朋友高兴地吃起来,正在大家安静吃饭时,李×大声笑着说:“老师,闫×像你讲的大公鸡一样是漏嘴巴。”全班小朋友都看着他笑了起来。我走过去告诉闫×:“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呀,我们要从小节约粮食。但是小朋友做错了我们要给他机会改正,不能嘲笑他。”小朋友点点头。
三、幼儿文学的启蒙教学的策略
1.以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深化文学作品阅读
例如,对《拔萝卜》这一故事的讲解,我们就其内容和特色,开展了“拔萝卜表演区”“图书制作”等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相互友爱理解故事。又如,绘本《七色花》我们可以引出“各种颜色”“夏天到了”等活动。再如,在作品《拔萝卜》的活动中先让孩子们去欣赏、感受故事,在让孩子们去观察、认知、探究、绘画。最后让孩子们感受他们之间的友爱,体验情感。
2.为幼儿提供自由放松的环境
(1)在幼儿园创办书吧,以及各班的图书角都放一些幼儿文学读物。(2)创办创意区,让孩子自己欣赏交流。
3.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的形式并不是死板的。在平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平行阅读、集体阅读、开放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以及亲子阅读等方式。
四、幼儿文学启蒙教育中的误区
1.以成人的审美取代幼儿的审美主体地位
这个误区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出现以大人的审美要求为主来要求孩子,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成人为中心来灌输成人的思想。二是教师主观臆断去猜测幼儿的审美取向,并将这种审美方式强加给幼儿。
2.忽视幼儿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是成人从教育感化幼儿的方法,把审美教育当作德育和智育的辅助手段,比较注重幼儿阅读作品中真善这一方面的意义,但却往往忽略了幼儿创造美、欣赏美。二是偏重对作品进行科学性分析。应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里强调:“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由此可见,中外优秀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以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特质为儿童所喜爱。
参考文献:
当前常规的小学美术教学,没有“启蒙阶段”引导儿童画进入美术教学的设计,没有促进 “儿童画”发展的教学目标,没有保护与发展“儿童画”创造性表现才能的教学要求。近年来虽然表面上教材有些改进,但是总也没有脱离开沿袭“成人化”的“临摹模仿教学”的模式。错过了启蒙教育阶段,引导学童创造“儿童画语言”,发展“创造性表现才能”的教育机遇,放弃了引导“观察——思考——发现”发展认知功能的教育优势。由于长期习惯于临摹模仿,学生观察写生的能力低下,所有“创作性表现”的教学,都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困难课题。
同样具有“创造性”色彩的“语文写作教学”,直到今天也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看图作文”流行了三十余年,几乎成为当前的“改革”时尚。老师引导学生把平面的图画当作真实的、立体的、生活空间去观察;引导学生编造“虚假”的情节故事;引导学生“臆想”设计语言和对话;引导学生统一写作的模式。从课堂教学表面上看,教师热心的启发引导很有章法,学生积极的踊跃发言还很活跃,好像是激活了“写作教学”的一湾死水。可是“程式化”“模式化”和“说假话”的习惯影响,总是难免要危及到学生的未来。
以写作入门教学——欢乐的春节为例。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创作表现的“儿童画语言”,回忆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样游戏玩耍的。先请一位同学展示欣赏并讲述自己创作的“图画语言”,接着就让学生们默读欣赏自己创作的图画,让学生用无声的语言思考编拟自己要写的作文。
引导学生们“怎样说——就怎样写”。把美术课上自己创作的“图形形象语言”,通过语言表述导入写作创作。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这样学生就无障碍的写出了完全是自己看的、自己做的、自己想的、自己说的和自己创造性的运用“文字符号语言”表达出来的“作文”。
两节课,间隔两天。虽然衔接不够及时,但“写作入门教学”进行的还很顺利。其实“发展式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配合,在一年级入学时的美术启蒙教学,就已经开始:
刚入学的小学生尚不认字,语文课进行的“拼音”教学正好能够帮助“美术启蒙”教学,利用“拼音”做“画题”,引导小学生创作随意性的“抽象表现”的“儿童画”。给学生发表的机会,讲述自己的画,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在读自己的“画作”时,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画中的故事。
语文课进入识字教学后,“美术启蒙教学”又利用“组词”、“造句”,启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画题”,随意创作“主观写实表现”的“儿童画”。这时进行“语言”训练,学生读自己的画,能讲出更有情趣的故事情节。
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的“儿童画”,形象逐渐趋向客观,初现写实倾向,画面中的“形象语言”及情景故事逐渐丰满,这个阶段的儿童画,配合“语文写作入门”教学,就像上述实验课一样,能够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素材”。
儿童画——说话——作文的‘写作入门教学’,实验教学进展顺利,初步可以看出:
儿童诗歌是指适用于儿童听赏、吟诵和阅读的诗歌的总称。它与儿歌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儿歌通过比较简单、易懂,且较为直接的表现主题思想。儿童诗歌则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主题思想,内涵深刻、含蓄。在中国古代,儿童启蒙学阶段读诗是主要的内容,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唐诗三百首》等。近来年,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诵读诗歌也开始盛行。研究表明,诵读儿童诗歌有利于培养儿童思想情操,发展儿童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审美意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因此,对儿童诗歌的教育在传承千年古文化的同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通过调研发现,在儿童诗歌的教育教学中,很多的停留在对诗歌本身记忆和诵读水平。儿童虽然记忆住了诗词,但是不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那么这种教育方法根本无法有效的起到发展儿童能力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儿童诗歌的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活动中关键的问题之一。
针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来说,如果把传授儿童诗歌作为培养儿童的知识、能力、文化和学问是欠妥的。应把诗歌中本质的元素---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通过儿童诗歌的教育,重点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儿童诗歌的教学应体现综合艺术课程的形式
在早期,叶嘉莹就提出要通过一边游戏,一边唱歌的形式学习儿童诗歌,用一种简单、容易学、容易懂的唱歌游戏的方式来传授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教育应结合儿童这一个年龄阶段的本能需要和兴趣,不能因为儿童智力的开发而扼杀儿童的活泼的天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要将诗歌与生活、诗歌与情感、诗歌与文化、诗歌与科学相融合,体现出综合、愉悦、创造 、人文等特点,通过说、唱、跳、妆、演,让孩子们充分地理解诗歌的艺术内涵,脱离了死记硬背枯燥的学习方式,迎合了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同时,儿童诗歌教育游戏中,让他们自我探索,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环境,以丰富自己的情感和心灵,能从生活中享受到童诗的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对儿童诗歌教学的趣味性
在多媒体教育教学中,可以融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元素,把诗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把它转化成活动性、趣味性、直观性的呈现出来,通过动态的,新鲜的感觉吸引,克服了孩子们注意力时间短的问题,经过听觉、视觉的协作,将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咏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白鹅的录像、Flas,PPT幻灯片、音乐等元素,从听着歌曲《咏鹅》展开,到欣赏和听着歌曲表现各个动作,了解鹅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同时,也可组织孩子对鹅的动作进行模仿,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们深入到《咏鹅》的意境中。
三、将区域活动与儿童诗歌教学相结合
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不断的对语言运用中得到发展起来的,在儿童教育中,我们应将儿童诗歌的语言教学内容,通过区域活动,创设一个让孩子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且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增加“儿童诗歌诵读”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儿童诗歌中,三五一群,五四一伙的进行诗歌的自己欣赏、表演和绘画。在区域活动中,形成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通过多样的形式得到积极大胆的表现。
四、在儿童诗歌教学中融入角色扮演和绘画方式
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融入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可以角色扮演,绘画方式作为儿童诗歌教育的切入点。比如在古诗《回乡偶书》的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老爷爷、儿童来直观的体现诗歌的意境和背境。在《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绘出一幅的精美的图画,让孩子们欣赏十个数字的优美,十个数字的巧妙之处,来理解诗歌内涵。在《勤学》、《凉州词》、《相思》等儿童诗歌都可以融入这些元素。当然,这些教学方式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并应结合具体的诗歌采用更加简单、易操作的教学方式。
五、通过环境布置来营造儿童诗歌的教学氛围
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儿童在诗歌学习中表现机会。好的教学环境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创设“古诗与画”、“我为古诗配画”、“我来画古诗”等墙体装饰和环境布置,让儿童在诗歌的欣赏中,借助周边环境,直接进入诗歌的意境中。比如在诗歌《摇篮》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大树和泥土材料来构建摇篮的环境,利用大海、天空、泥土等材料来绘制摇篮的壁画;并结合教学挂图、底版和小卡片等材料,以画画、摆图的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在配上亲切的口吻将孩子带到诗歌的意境中。
六、在儿童诗歌的教育中应注重软环境的营造
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不但讲究教学的方法和方式,也应融入良好的教学软环境。重点应把握以下几个点,师生关系的融洽点也就是要营造师生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尊重,充满鼓励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幼儿之间合作点通过相互交换作品、相互沟通、相互模仿的方式,构建幼儿之间相互沟通协助的氛围。家园配合的默契点是通过“家长会”、“文学沙龙”和“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对儿童诗歌的教育中,让家长在家里面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教师素质的提升点是指要提高教师的文学底蕴和诗歌的教学能力,同时结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节诗歌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诗歌教育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展开,以内容、形式、方法丰富的载体,让幼儿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纯洁的阶段,接受到经典诗歌的教育,向他们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优点,培养儿童的文学、审美能力,发展儿童的情趣,使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参考文献:
[1]牛玲.关于儿童诗教学的探索和研究[J].语数外学习,2013,(6).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1
一、贴近幼儿的精神世界,声画一体培养孩子世界观
大班幼儿教学,作为教育者首先是做到“换位思考”,贴近幼儿的思维世界。小虎(化名)是家中独子,地处省内县级市,家中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小虎由爷爷奶奶抚养。老年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始终处于老传统模式中,认为幼儿园只是一个寄放孩子的地方,对于教育质量和孩子的以后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同时又由于年轻父母外出,留守儿童没有一个更新信息环境的接触,没有更悉心的照顾,行为上更为自由散漫。他们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往往只是在爷爷奶奶上找到投影,或者父母对其而言只是偶尔回来赠送礼品的熟悉陌生人,小城镇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因此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对于这类情况,小城镇中屡见不鲜,而幼儿时期的经历往往决定了孩子今后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这种严重缺乏父母之爱的留守儿童,幼儿教师应该多注重对孩子亲子关系的引导。无论是从声乐、图画,还是语言,老师应该从各种途径让孩子把心声表达出来,然后对其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般的幼儿教育都会有音乐和绘画,这是两种有趣而又直接的表达方式。对于不懂文字的儿童,通过绘画可以了解他生活环境,个人期望;通过音乐,可以感知其个人情感,培养情操。而一般的英文、学前文字,在此阶段应该为次要课程。幼儿时期应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由于设置过重的学习负担,势必影响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激情。
孩子个人性情的培养应属大班主要目标。鼓励孩子去感知身边的人、事、物,并且将其描述或记录下来。而绘画则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和记录方式。就如同小学生写日记,幼儿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记录每天所感所想。即便是孩子很草草的完成绘画任务,也可以通过每天绘画的不同来了解孩子每天心情的变化。而绘画能让孩子学会通过语言以外的方式去表达。而作为老师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感受。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中,从中去引导,让孩子多看看富有积极意义,色彩缤纷、活跃的图画,聆听欢快的音乐等,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与轻松。
二、鼓励培养孩子自信
大班幼儿由于没有太多社会体验,心灵脆弱,一旦受到指责和批评将会缺乏自信。而大班幼儿还未正式进入教育体制,提早的丧失信心,势必影响今后的学习。
对于孩子认真完成的作品要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鼓励。而相反,当孩子出现严重的自私与错误时,作为老师,首先不要在所有孩子面前进行批评,这样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问清情况,如果严重,可将孩子交由家长教育。同时平日对于优秀的学生的奖励也是对顽皮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孩子懂得,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态度将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而一般情况下,赞美一定要多于批评。
小龙(化名),家住小县城,父母到中年才得一子,家里父母长辈百依百顺,让小龙养成天不怕、地不怕任性妄为的状态。因为调皮更换了很多幼儿园,每次老师批评后,小龙就变本加厉的搞小破坏。最后在一家幼儿园大班却一改常态,变的很开心,且听话懂事。其秘诀就在于老师的表扬,小龙感觉自己被得到认可而感到高兴。让小龙在他人面前受到表扬,让小龙沾沾自喜,同时也听话了很多。
而对于批评,首先不可预设立场,要体会他这么做的原因。不可立刻将孩子归结到“坏孩子”的一列,这样不仅不能得到教育的结果,而且还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多数孩子的犯错其实只是一种引起他人注意的方式,可能由于缺乏关爱。
三、团队意识的培养减少幼儿纷争
在大班孩子中,绝大多数的冲突在于共同游戏中,主要源于自私心态形成。幼儿缺乏一定的团队意识,个人自私的情绪较多。而大班幼儿中,男孩由于先天和后天社会的角色设定,家长比较认同男孩比较生猛的特点,造成男孩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而女孩由于先天和后天社会对其淑女要求的规范,造成女幼儿比较温顺。因此,要多组织只有团队才能完成的活动,告诉每个幼儿,生活中一个人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很多情况下需要大家的帮助。
大班容易产生游戏冲突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目前幼儿教育中,只有大班幼儿才会有较多合作性游戏,因此,造成冲突的机会更多。但是并不能因为冲突的增多也减少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缺乏团队意识而产生的幼儿冲突,当下的教师多半以语言批评为主。造成此主要原因在于,现在大多小型幼儿园,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多半由于经费缺乏,而无法安排更多的老师,一个老师往往监管过多学生,造成无暇面面俱到。在团队意识的培养上,老师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精力。
四、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兴趣
科学启蒙教育的重点还在于激发幼儿对人事物的兴趣,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引导他们发问,即便他们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幼儿学会如何发问,就证明孩子在学习思考问题。现如今由于多媒体、互联网的运用,可以更多的展现活灵活现的科学知识给孩子,而动画影片等元素的运用无疑可有效的增加幼儿的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模式中激发幼儿对科学和生活的探索,这是作为教育者成功的标志。
一、追溯美术起源,领略美术线条美
东方美术起源,一般来说是与书写同步产生,所谓“书画同源”就是这个意思。最初的文字以象形文字为主,这便是书画同源的最直接证明,中国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开启了美术的先河。在儿童美术教育启蒙过程中,是否应该引入甲骨文基础知识的教育呢?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11课《字的创意设计》时,学生们就开始接触字的装饰与设计,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点出发,对汉字进行联想和变形,这就是最初的甲骨文。我在教学生这课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书刊、广告、包装上面精美的字体,让学生讨论字是如何变成这样富有装饰性的?并告诉学生甲骨文是汉语言文字的源头,是东方书法绘画艺术的源头,是东方文明的源头。请看屏幕《甲骨文的演变》,学生们看得可入迷了。还发出阵阵感叹,之后经过小组讨论、小组创作,每个学生都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字体,还有许多学生下课过来告诉我,设计这些字体是甲骨文给他们的创意。初步了解甲骨文知识,有助于儿童在启蒙教育中直接触摸到华夏文明的源头,是对小学生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 感悟自然韵味,体验美术和谐美
如果用线条来表现一座桥,作品就根本不是现实中的桥,更不可能是这座桥某一瞬间的形态,它是作者意念中的桥,是作者的意念投射到线条上的对桥的体验;而印象派画家则不同,大师莫奈在同一地点上百次地临摹同一座桥,由于强调的是自然光对桥的形体的影响,其每一幅都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它真实再现的是桥的某个历史瞬间。自然,本身就是自然的,自然就是和谐。我们知道自然光是由光谱组成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是从暖色调向冷色调有序过渡的。这就是和谐,所以自然光照射下的景物也是和谐的。有一些绘画作品经常让我们有不和谐的感觉,那是因为作者处理色调的偏差,不同温度的色彩杂错,少了必要的过渡。
那么在这一方向,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感受这一绘画领域的本质呢?那就是让学生接触自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树立以大自然为师的理念。在教学四年级《生长的植物》这课时,我就带着学生观察了校园中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规律、色彩变化,而后通过与植物面对面的写生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进行生活中处处有美的教育。
三、 品味透视学,提升绘画技能
透视学是绘画艺术中技能表现的支柱性原则,不遵循透视学原则的作品,往往被认为是失败的作品。那么透视学原理的教学,在小学生美术启蒙教育中应处于何种位置?有两种观点:
(1)越早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透视学技能,学生的绘画技能就越能得到提升。从理论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如果小学生过早地去追求透视上的现实主义,那么就失去了儿童的幼稚与天真。
儿童看世界与成人不同,也应该不同。
(2)儿童绘画的本质就是体现他的幼稚与天真,当儿童秉承成人的理性的技艺时,儿童画的特征就消失了,或者就不叫儿童绘画了。有一种说法:儿童的视角是多元的,他可以通过想象,或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力,以不同的视角透视他所要感知的事物。所以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常常看到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作品,这个作品不一定要非常像,有的甚至变形得厉害。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想表现什么?若能把想表现的物品用简单的前后关系安排在画面中,再配上心中的色彩,这作品就算是佳作了。通过一次次尝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色彩和画风都多元化了。
四、丰富游戏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能把课上得丰富多彩的老师往往都能抓住学生的心,在娱乐中参透教学。如象形文字辨识活动,教师可选择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学生在辨识过程中,可以自己创造象形文字。如三年级下册第十课《跳舞的点和线》,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音乐语言和美术语言的切换游戏,在课堂上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用线条表达音乐家的内心情感。学生随着音乐摆动,随着音乐拿起画笔,舞动出了一幅幅出乎意料的佳作,同时使教学也意外地生动有趣。
当然,游戏的方式还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教学《四季歌》时,教师让学生添加色彩,看谁对色彩的明暗度、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过渡把握得最好;也可以为画面穿上春的衣裳、夏的衣裳、秋的衣裳、冬的衣裳;还可以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领悟大自然的博大精深。
五、传承精品教育,弘扬文化传统
互联网时代由于大多数知识可以随时随地从“云端”获得,知识的储存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反之技术与管理的创新越来越重要。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竞争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从教育层面看也就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在传统的教育观的指引下,更多的国人正在走着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道路。比如,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用家长的话来说,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看法奠定了一种基调:竞争在所难免,所以要时时做好冲锋陷阵的准备,因此越早启蒙越好。然而,在这种压力导致的教育热潮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成果,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收效甚微,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启蒙教育开始
人的创造能力直接受到启蒙教育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中外启蒙教育的比较中得到印证。从现在流行的胎教、幼教,可以看出当今国人的教育意识真正贯彻到了从娃娃抓起。3、4岁的小孩,就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送去学这个培训班那个特长班,孩子和家长在重负之下都苦不堪言。反观西方的一些国家,在幼儿园甚至小学期间都不会给儿童太大的学习压力,孩子们基本上是玩过来的。以教育水平世界顶尖的德国为例,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读书、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都被禁止,这种规定还被写进了《基本法》。德国的小学生也没有什么功课负担,孩子们只需要上半天课。一般是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和体育等有关素质修养的课。德国教育界的普遍观点是: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只会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
幼儿的浑沌阶段其实是一个十分宝贵的阶段,过早开发利用,灌输给他以确定性、明晰性为主的知识,会使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干涸。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个3岁的小女孩学会了字母“O”,小女孩的妈妈因此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这位母亲认为幼儿园剪掉了女儿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最后陪审团的23位成员被她的辩护词感动,幼儿园败诉。而这位母亲的这段辩护词后来竟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其中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两项权利:①玩的权利;②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类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孩子的家长会觉得非常骄傲,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确实学到了东西,这是幼儿园教育成功的体现。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中外的幼儿教育理念不同也许是导致两者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如果认同了启蒙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时期,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阶段的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呢?《庄子・应帝王》讲了一个“被凿七窍而死”的故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发人深省,“浑沌”喻天然状态或人的自然天性,“凿七窍”喻人为,引申为以人为的方法束缚摧残人的自然天性,必然导致人的精神自由的丧失。我们总是惊叹于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把宇宙看成和他一样活跃可爱的生灵,他认识的世界是一个主客未分的整体,也就是一个浑沌的世界。浑沌这个词,在人类神话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有开天辟地的神话,开天之前,天和地就是浑沌如鸡蛋的一团。《圣经・创世纪》这样写道:“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浑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希腊关于天地起源的神话是这样的:“最初的宇宙一片浑沌,浑沌神名为卡俄斯。卡俄斯生了地母该亚。该亚又生了天神乌拉诺斯。”三大文明都认为创世之前是一个浑沌的状态,也就是说,浑沌中自有无限的创造力。这一点在儿童的游戏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儿童玩游戏时,完全进入他们自己创造的情境之中,他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儿童的游戏自有它的深意,事实上最高水平的科技、艺术就是最高水平的游戏而已。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写道:“儿童在游戏时意造空中楼阁,大概都现出这几个特点。他们的想象力还没有受经验和理智束缚死,还能去来无碍……念头一动,随便什么事物都变成他们的玩具,你给他们一个世界,他们立刻就可以造出许多变化离奇的世界来交还你。他们就是艺术家。一般艺术家都是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反观我国现在的启蒙教育现状,家长早早把还应当沉浸于游戏中、发展自己想象力的孩子送进课堂,把逻辑性的概念灌输给他们,这无异于扼杀儿童宝贵的想象力、创造力。这种在儿童阶段应该充分发展的能力,一旦扼杀,很难再找回来。西方国家的儿童教育看起来是非常闲散,这样正好保护了儿童最可贵的天性――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可见保持儿童的天性,不刻意去破坏这一浑沌状态,即保护好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是这个时期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式的应试教育的失败从另一个侧面反证了上述主张。世界公认中国的学生非常聪明,应试能力特别强,在各种国际大赛中频频拿奖,但是创新精神欠缺。外国的学生考试也许不一定拿高分,但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特别强。据新华网2010年8月5日报道,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美国专家评论,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大大缺乏。
3 应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共识,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既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看,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目标都是相一致的。如姜秀华认为素质教育内涵应包括九大方面,其中包括“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等内容。而史根东综合国内研究学者的观点,指出素质教育主张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作为首要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作为育人目标;强调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等等。这一系列的主张和举措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当代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知识、较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团队意识、卓越的实践能力、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应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并非无章可循。首先,要大力提倡质疑精神和鼓励追求自由、真理的思想。好的教育应该是可以解放一个人心灵、充分挖掘一个人潜力的教育。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是一个崭新的浑沌的个体,充满无限的可能性。随着教育、阅历的增加,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思维习惯。确实,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常识,但有时常识能成为束缚我们的教条,因此我们还要有能超出常规的眼光和想象力。所以提倡学生要具有质疑精神,反对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也就是提倡学生要有想象力、要有自由的思想。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认为,教育家就是解放者。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一书中,他说:“而教育则是解放,是扫除一切杂草、废品和企图损害作物嫩芽的害虫,是光和热的施放,是夜雨充满爱意的降临。”即是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活泼自由的思想,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其次,教育不可偏科。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需要建立起一个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世界,这一点有赖于我们的理性。在学科上来说,这是科学教育着重培养的素质。如果我们要有所创造,超越现实世界,去发现和现实世界不一样的东西,那就需要我们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让我们超越现实,遨游于另外一个自由的世界,这就有赖于人文学科的教育了,尤其是艺术的审美教育。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说道:“如果我们把感性规定的状态称为自然状态,把理性规定的状态称为逻辑的状态或道德的状态,那么,我们就必须把这种实在的和主动的可规定性的状态称为审美状态。”只有在审美状态中,人才是全面都能够得到和谐自由发展的完整的人。审美状态既不受自然的强制,也不受逻辑或道德的强制,却以这两种方式活动,因而这种状态可称为自由的心境,自由状态下的人才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现在普遍重视理科教育而轻视文科教育,学生受限于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这也是创新力落后的原因之一。最后,应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美国为例,该国历来都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教学做一体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边学习书本知识,边完成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有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发展的活跃气氛。”正是这些正确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一大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科技精英。反观中国,由于从小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毕业普遍被用人单位批评为“眼高手低”的人。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实践操作训练应贯穿于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始终。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发我们的深思。事实上,直到现在,中国也只有一个莫言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远远落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中国创新能力落后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教育,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科技和管理创新成为无源之水。面对这样的拷问,着力于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将创新教育贯穿素质教育的始终或许是一个不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业新.庄子[M].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2.10:72.
[2]朱光潜.谈美[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2:93.
[3]姜秀华.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新认识[J].教育探索,2002.12:30-
31.
[4]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J].教育科学研究,2000.1:17-19.
[5](德)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M].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3:5.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297-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她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写生教学是幼儿绘画启蒙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美术教育家尹东权老师说:“人的审美素养可以在幼儿时期通过美启蒙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让幼儿多画多写生。幼儿通过写生实践更加贴近了生活和自然,感受到世界的博大壮美,增加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幼儿写生画是照着实物作画,即让幼儿面对特定物体或场景,通过观察,以幼儿独特的理解能力和表现手法,自由地将事物表现在图纸上的过程。幼儿写生不同于成人的写生,它不受透视学的约束,只是让幼儿把自己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认识大胆地表现出来。
1.丰富幼儿对现实的真实感受
唐代有位画家,叫戴嵩,善画牛,经常深入观察、研究牛的各种神态动作、生活习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大画家,也在画牛上出了纰漏,他把相斗之牛的尾巴画得左右摇摆了,因此遭到一位宋朝牧童的嘲笑:“牛斗时,全身力气都使在角上了,尾巴是夹在屁股里的,这画上的牛,尾巴在左右摇晃,不是画错了吗!”这不仅说明儿童是善于观察的,而且启发我们: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要让儿童到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去,要以自然、社会为师,而不能尽摹仿前人的画稿,不能想当然,不然的话,就很难突破框框,有所创造。每位幼儿在开始写生创作时,都不会急于开始,他们往往会认真的观察实物的外形,分析主要部分和局部的特征,研究他们的连接关系后开始创作。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会继续观察,他们会不断的把自己的作品与实物向对照,观察的越是细致,写生的画面就会越深入,越生动。
2.增强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
没有经过写生训练的幼儿,空间知觉大都处于二维水平(即平面的),他们依赖表象作画。写生则按空间位置作画,将立体的客观物体过渡到平面,拓展了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通过写生,观察、领会和体验生物活动特有的各种模式,强烈地萌发创作动机,进一步推动了幼儿的审美联想和创造。以组织中班幼儿写生“卷心菜”为例,虽然幼儿写生画很粗糙、很不完整,甚至比列不正确、透视不合理,但他们也能抓住写生对象的许多特点,比如从有的角度看,卷心菜是一个圆形或一个半圆,有的卷心菜是层层叠叠包起来的,很多幼儿在卷心菜原有的形态上创作出了新的形态,还能绘制出具有简单情节的作品,画面充满着童趣和稚拙的美感。写生的过程是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与模仿作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幼儿在写生中,将自己的观察和思维概括地表现出来,其意义是深远的。
3.培养幼儿积极美好的情绪情感
带着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大自然的方方面面,感受到鸟语花香、河流草地、房屋建筑、人物活动等等,使幼儿更加贴近自然、热爱世界、热爱生活,使幼儿在学习、认识、表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变化无穷,增加对美的感受力,对物、对景和对人的亲切感。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清纯的,他们能够洞察事物的细微谈化并搏采精华,带着天真地想象全身心地去画,他们画出来的是美好生活的和谐音符。
4.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在写生时,面对新鲜的对象、面对优美的景物,能够舒缓紧张的心理,调节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是平时调皮的孩子也容易安静下来,因为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对象,表现好对象,谁不想自己画好一点!孩子们的写生作品各有不同,仔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就能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有的孩子专注力不够,而且很粗心,通过写生活动细致的观察,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做事专注、细心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平时很难安静,但是有趣的写生则能因其入胜,出于喜欢他总能安静专注的画上一会儿;有的孩子胆小,通过写生活动科学的指导与鼓励,则能使其大胆的表现,从而塑造幼儿大胆、自信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