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培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6 09:48: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林业资源培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林业资源培育

篇1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自然环境得以改善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内容,所以我国相关部门近期在林业研究的投入上相对较多,对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很大的进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森林种植面积会扩大,培育的资源也会促进林业的稳健发展。此外,林业资源是树木资源与动物、微生物资源的集合,它是一个全面而综合的概念,使林业资源合理被利用会在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从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1管理与保护工作不到位

以我国林业的发展过程为例,虽然我国占有较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但存在严重的乱砍滥伐现象,而且将来的林地面积扩张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在现有的森林资源中,天然的次生林是占较大面积的,密度大的林地却少之又少,杂交林地也较少,森林的现有存量严重缺乏,因此,我国现阶段的木材是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样的情形应该叫做悲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剧,是对林业资源管理不善,资金投入不够的一种回应,况且,在设备技术上也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对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相对缺乏,稀有的物种越来越少。在林业的发展与培育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产权主体不明确的情况,这就是管理工作的失误造成的,加上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成分严重分支等情况,都对森林的发展造成影想。如果能够建立起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并把林业规定为集体财产,就会产生简单的产权与经济结构,不存在林业利用与效益分配的纠纷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个组织或者个人。因为个别国家的林业具有面积占有率小、分布较乱、质量低下、结构不完美等特点,导致本来就很稀缺的林业资源在管理与保护工作的疏忽问题上吃了很大的亏,最终使林业发展达到一个不可挽回的地步。

1.2对林业资源的培育缺乏健全的方案

当前很多国家所使用的资源培育计划都是通过封山技术进行培育的,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培育工作之前做不好基本的工作,例如对时间的选择上、对栽培手段与方式的选择上、对地面的清理工作上等等,这些工作是对杂草与各种灌木的清理,因为它们的存在会影响造林地质量。当然,在造林开始前与结束后还需要通过对地形的改变去增大太阳的投射度。如果没有进行土地的清理工作,将会使在地面上有老化植被的残留,影响太阳光对新植物的照射,导致在晴天地面的温度也不会上升,继而不能有效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不能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此外,各城镇的林业绿化在提高旅游经济、改善人们的空气质量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能更好的展现人民劳动的价值,也可以说是劳动者有了受社会保护的权利。虽然政府与相关部门提出了很多与林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但受到林业研究进程的迟缓,林业发展给社会发展与经济效益上的满足并不是一个乐观的情况,尤其是在我国的西部一些较落后的地区,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观念非常陈旧,很多林地无法形成一个较成熟的发展态势。

2.加快与改善林业发展的新思路

2.1积极推进科技造林

无论在哪方面科技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建造林地方面科技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想法,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去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建设,例如,在对病虫害的调节方面,可以使用科学的方法加快防护进程,使林业的利用水平得到加深。可以在各大林业地建设多功能的环境监管系统,使林地的变化在管理人员的掌握之中,从而使各植物能够有序健康的生长。此外,要加大力度投入技术核心建设,以提高林业的更新升级速度,通过最新的工艺与技术去实现有关林产品的改进,实现对生产能力的刷新并带来最好的林产品。同时,要重视对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改进建设队伍的研发能力,提高对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对林业现代化的建设。

2.2对林业资源的培育要因地制宜

我国的土地资源是很丰富的,各个地带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而且植物种类也繁多,在培育时要考虑树种与种植地之间的兼容性,以保证树种发挥应有的价值从而确保对造林质量的把握。此外,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选择合理的种植时间,以提高土壤的利用率,确保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展现最好的状态。为了达到林业资源得到大力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对操作人员的管理上就应该要求其能够分辨出各地区的不同特点,避免造成培育树种的浪费等情况的发生。

3.小结

要想建设一个稳定的林业发展基础,就要在林业的整个建造与经营活动中使有关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从整理林地开始、到对树种的培育、到对时间的考虑以及生长过程的抚育阶段与病虫害的治理。此外,要重视森林的防火,从“管理、保护、防治”三个方面进行着手,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培育,加快林业产业的建设步伐,使森林资源得到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二、当前区域培育资源的一些技术措施

1.为能及时供应林业产品市场,发展林业经济,我区资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1)植苗培育更新法。

(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叫炼山)。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三、造林方法

1.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2.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植苗造林法

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4.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

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5.选择造林最佳时间

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开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6.造林栽植方法

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7.营造混交林

篇3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87-01

一、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

林业资源过度砍伐引发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逐渐提高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进行树苗栽植,并颁布与之相关的林业资源保护条例。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增长势头良好,损耗量严重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是林业造林方法还有待于完善,很多树苗在栽培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造林方法的落后还导致了林业资源增长速度无法满足社会所需,因而我国林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更新造林方法,提高造林质量。

二、林业资源培育技术

林业资源培育技术的选择是否得当,与林木数量和质量有密切关系。就当下而言,常用的培育技术有植苗更新法,即由林木培育人员从种苗基地将树苗移栽至林区;封山育林法,即在山地中对树苗加以保护和培育,以期促进其稳定生长;人工促天然培育法,即有效融合天然培育和人工培育方法,对树苗进行全面培育;若结合当下形势以及培育效果而言,植苗更新法是培育林木资源的有效技术,培育效果最佳。

同时在种苗类型的选择和整地方法上,我们也应注重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因为整地环节利于改善土地性能,增强其保持水土的能力,显然对植树造林有所助益。具体而言,一方面要保证清理工作到位,即尽量将杂物清除干净,特别是在翻垦环节,此时割除、火烧、化学药剂等方法是常见的清理方法,建议首先进行人工或设备清理,然后以火烧或喷洒药品的方式消除杂物;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地形选择整体方法,若地形平坦,一般对土壤进行全面翻垦,若为局部整地,则以高垄、犁沟为主;若为山地带状地形,可采取反坡梯田、水平沟、水平阶等方式。

三、造林方法

1、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

2、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3、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圾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办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受分殖造林材料来源的限制。

四、 造林过程中一些技术要点

1、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

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合理选择造林最佳时间

传统的造林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春季雨水充沛,土壤疏松,太阳光照适中,树种的成活率相对较高。但是近年来,随着树种的培育,树种的性能得到了相对的提升,同时植树造林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我国的造林时间普遍有所提前。目前普遍在冬末春初时段进行造林。该时段的大风天气比较少,因此水分的挥发量也相对较低,因此,树苗在培育、移植的过程中水分损失少,成活率更高。但是对于北方部分寒冷地区,由于气温回升比较慢,切忌盲目提前造林时间。总之各地要根据实际的社会条件和夂蛱跫以及经济条件等合理选择造林的时间。

3、造林栽植方法

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4、抚育管理

造林后,对成活率不足85%的要进行补植。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施肥、松土、除杂、浇水、修剪、间伐等。前三年要除草,每年两次;一般每年至少施肥一次,根据不同树种选择不同肥料,可以穴施、沟施,然后覆土浇水;松土除杂可以每年进行一次;浇水要根据立地条件适当进行;修剪间伐可以兼顾,一般在林木郁闭之后进行,保持林间透光性,并剪除病枯枝。

5、营造混交林

目前我国的商品林总数较大,像是杉松等种植面积较广。众所周知,商品林重视的是利润,单一树种的种植使得土壤的地力得不到改善,而且适应不良环境的水平减弱,除此之外还容易引发病害。所以,在开展植树造林工程的时候要打造混交林。对于那些立地性能不是很好的区域,最好是栽种那些适应水平较高的树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将杨树柳树和杉树混合在一起是最为合理的,使云杉成林成材,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根系容易腐烂,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发育。其二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虫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脚种植15m~20m宽的防火隔离带,改善土壤地力,还可选择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树种。其三对于那些立地性能改变较大的区域,可以结合土的变化特点,采取块状模式进行混交,比如在山脚区域打造阔叶林,在其他的地方种植松杉,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在合适的区域种植合适的树木,还可以起到混交的意义。除此之外,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现象,在造林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树种,通过不断的试验我们发现,可以从周围的区域采种,这样可以发挥出远缘杂交特性。

五、结语

综上,在造林过程中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便森林资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篇4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51-01

随着我国经济化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我国的林业产业,并且拥有多样化的产业类型。由于人缺乏良好的保护森林产业意识,使自然的树木资源出现了锐减,以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严重问题。因此,林业产业的发展就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从森林资源的培育着手,充分的利用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我国林业产业的质量与发展水平有效的提高,促进林业产业能满足我国的需求,这成为林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提高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林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森林培育林业产业的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到以下几点分析,希望为我国的林木资源以后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我国林业产业的具体特征

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很平稳状态。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平稳状态的过程中不断地力求进步。使得林木产业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也不断的上升,林业产业的发展关乎国家与人民,使林业产品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比如,桌椅、板凳、衣柜、床、纸制品等都是相关的林木产品。我国的林业发展总体战略思想是,以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实施分类的经营基础,以市场为目标,科技为依托,调整结构为主线,信息化带

动产业,全面对林业产业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提升,以商品发展为主导促进林木产业的发展,以林产工业为主导促使林木资源的有效发展,以森林旅游业为主导促使森林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并提升林业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有效发展。让林业产业成为人们现实经济中一个具有巨大优势的重要产业,并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林业产业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及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1)森林资源培育所存在的问题

森林资源的培育是为了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从而更好的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打下基础。我国森林资源培育的问题关键在于科技含量低,和有关的政策需要加以完善。科技技术应用的关键需要森林的数量和质量有的所提高。所以提高资源科技含量是提高森林质量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的林业产业的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成果,但由于推广的力度不够,所以对于验收的成果就只能入档案库,成为生产力的成果很少,没有发挥其本身的作用。森林资源的培育为技术储备打下的基础远远不够,相关的科研工作基础起步比较晚,虽然中间有了一些显著的成果,由于林业建设的周期较长,对于应用的推广效果也并不显著。对于林业培育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林木培育资源的人才投入量少,这也致使了森林资源培育出现了问题的原因。对于资源培育政策中相关的操作本就不顺,从中补贴与补助的经济政策也少。正因为投入的少所以收到的回报与效益就少,森林培育资源的科技人才没有良好的积极性,致使森林的培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2)林业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林业产业的资源比较弱。致使森林资源严重的供给不足,由于这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困扰。林业产业的生产规模小,企业技术在创新上相对来讲也较弱,科技的转化成果也比较低,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就不高。森林的林木资源的总产量不足,其中传统林区的林木资源也经常出现林木枯蝎的现象,使我国的木材供给总数量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就产生了我国木材的供需状态日益尖锐的矛盾化,资源的缺乏成为了我国林木产业发展的严重阻碍。

三、我国林业产业资源的可续发展

随着我国的林木产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不可避免对于林木资源的缺少。对于此类的影响是不可以忽视的,就算暂时性的忽视了此类问题,最终相关于此类影响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不能只看当下的些许利益,也要为了我国林木产业的长期着想。加快林木繁荣的脚步和快速培育森林资源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目的,完善好我国林木产业的三大体系,突显出我国林木产业的四大地位,履行好林木产业的四大使命,以及发挥好林木产业的五大功能,构建出现代林木产业的基本框架,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牢固的基础,建设出文明的小康社会而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了能够保证我国林木产业的长久兴盛,需要规划出维护林木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在林木资源发展的过程中常出现对于林木供应不足的现象,这就是资源锐减造成的严重问题,由于林木发展使得森林的面积严重的下降,这种现象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林木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供应不足,进口量不断上升,对我国的竞争力造成了威胁。

四、促进我国林业产业长久发展的有效措施

开拓与发展我国的林木产业链,是为更好的维持林木产业以后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措施,全方面支持采用林木资源,以此类方式促进我国林木产业的经济发展。积极保护林木资源也是更好的发展森林旅游业,保证我国经济利益的良好措施,这样就可以稳定的维持生态系统和更有效的保护林木资源。适当的投资人工林木,这样可以保证我国林木资源的持续发展,及时的补充林木资源,使得以后不再出现林木枯竭的现象。还要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新技术,保证充分的利用林木资源,为我国林木产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做考虑。我国应制定明确的规定,禁止滥用林木资源的行为,促进我国林木资源有秩序的发展,保证自然的林木资源都能够被充分的利用。保证我国资源上持续不断的供给。在我国新的发展时期,林木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应当以生态文明,推动林业的发展为重点,以我国林业产业长期发展的主线为目标,严格要求节约林木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我国林地的生产力,巩固我国的传统林木产业,飞速发展同时兴盛产业,提升我国林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使我国林木产业有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的林木产业提供保障 。

结束语:如今,我国的林业产业已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想法上也有了一定的创新。为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新型的产业也在不断的被发掘。因此,我国的林业产业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意想不到的,而且在全球以至全世界的竞争实力也是不可估量的。为了林业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积极的投入到了国际的互作与交流中,以调整林业产业的战略结构和林业产业的全面升级为主线,以扩展在发展方面比较前卫的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产业体系的创新和政策方面的发展为动力,以强民富国为根本出发点,为了达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点突出林业产业的区域特色,加强森林资源方面的改进,提高林业产业的生产力。使我国的森林资源培育水平不断的提高,科技化的经营管理更有效的提高我国林木产业的质量。

篇5

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要把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和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培训工作的重心,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工作,使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提升,使员工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的岗位实际需求,确保员工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由于思想观念和培训方式的问题,造成培训工作效率低下,员工参与度低,事业单位的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面临的挑战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相比较来说,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事业单位相对来说竞争压力没有企业那么大、人员流动不算太频繁,员工对于单位的认知也比较深刻,技能比较熟练;但是相对的,弊端也相当明显:长期的重复作业导致员工对于新的知识和技能不重视,并且由于事业单位发展历史比较长久,培训工作多是将以前的原始资料作为培训依据,但是传统的培训模式、方案并不适用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因此培训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一)讲师培训能力的限制

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的讲师,讲师的专业度和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培训的效果。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出于成本考虑,聘请的培训人员素质低下,甚至有的事业单位直接让老员工进行培训工作。通过这种方式选择的讲师,在培训的时候采用的方法一般比较老旧,通常是类似于学生上课那样的灌输式培训,整个培训过程枯燥无味,受训者很难听得进去,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并且部分单位使用的培训教材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修正过了,严重落伍,授课时只能依靠讲师的空洞的理论讲述,讲师能不能表达清楚还不一定,更别提被培训人员能不能理解了。讲师的专业素质比较低,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被培训者没有学习兴趣,甚至是根本听不进去,培训课程形同虚设,效果非常不好。

(二)培训方案不科学

从目前事业单位的培训工作开展状况来看,培训内容空泛是通病。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有优势也有弱点,事业单位进行培训的时候,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但是目前许多单位进行的培训工作,方案制定既没有充分考虑员工需求,也不并关心培训成果,只是单纯的依靠以往的经验;调查工作很不规范,只通过几张表格或者进行个别谈话并不能保证培训方案的科学性,反而使得培训方案比较片面,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员工很容易出现反感和抵触的心理,对于培训过程敷衍了事。

(三)培训反馈机制不完善

许多事业单位片面的认为培训工作重点就是过程,忽视了后期反馈的作用,这样的培训形式不但会增加前期的宣传费用,培训结果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事业单位的培训成效不甚明显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重视反馈环节:发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反馈工作没有做好,就很难改善培训效果;很多被培训者对于培训理解有误,只单纯的把获取证书作为参加培训的唯一目的,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关心培训的内容和实质,参与积极性不高;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员工的接受度,反馈的信息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无法为以后培训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导致培训工作长期得不到改善和纠正。

二、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策略探讨

(一)转变培训观念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想实现这个培训目标就必须首先转变陈旧的培训观念,这也是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的基础。培训者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必须从培训人员入手,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培训人员的专业修养,最重要的是要使其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转变培训理念,重视培训工作。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培训是为了使员工的技能符合单位的战略发展要求,因此,做好战略布局相当重要;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能脱离单位而单独存在,因此培训工作离不开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事业单位的每个员工和管理人员对此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

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员培训来说,培训方案和计划关系到培训的成败,因此,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条件。优秀的培训方案不但能够满足目前的培训需求,对于单位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也十分有利。事业单位的人员培训是通过员工技能的不断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所以在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单位的未来发展战略,对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分门别类的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确保内容具有针对性;由于员工是被培训的对象,所以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要重视员工,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和职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促进员工的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和工作热情的提升。

(三)重视培训考核和激励

做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除了培训方案和计划的制定之外,还要注意做好对培训的评价,科学的评价培训成果有利于培训工作的改进;对于培训中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价环节为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避免重复犯错。

篇6

关键词 企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 培训 挑战 对策

企事业单位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创办的从事教育、文化、科技、卫生活动的社会服务性组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政府对知识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也因此成为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整体来看,我国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仍旧面临诸多挑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培训意识淡薄,培训机制不健全

培训意识淡薄,培训机制不健全,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人力资源引进和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管理层却缺少人力资源培训意识,认识不到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培训上投入较少,导致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难以深入开展。此外,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不健全也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问题。

(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讲师素质有待提高

受工作压力大、资金紧缺、培训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许多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难以贯彻执行。部分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单位领导对培训工作不重视,没有根据岗位需要、组织战略考虑、员工自身需求设定培训内容,而是选用之前的老化的培训方案,或长时期使用凭借经验设计出来的课程与教学方案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由于这些培训内容与员工工作实际相差甚远,对他们的工作根本没有任何帮助,所以,许多员工对单位人力资源培训都非常反感,培训效果也非常差。

(三)培训后期反馈不受重视

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最大的缺点就是,许多单位往往将重点放在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和培训过程上,对培训后期反馈、培训效果却不够重视。这种虎头蛇尾的工作形式,不但浪费了企业资金、物力、人力,还使得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浮于形式,影响了内部员工的学习热情,给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培训理念

树立以提升员工能力为目的的培训理念,提高企事业单位全体领导员工的培训仪式,是提高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效率的关键。鉴于此,企事业单位要做好人力资源培训宣传工作,以报班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使企业上下明白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以提高员工受训热情。其次,企事业单位领导要加大人力资源培训投入,完善培训设备,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鼓励学习的单位环境。

(二)完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为了保证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机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具体来说,企事业单位培训机制建设的重点有:完善培训实施机制,通过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了解新形势下新型员工的特点与需求,然后根据员工需求和单位实情,构建企业培训信息系统,夯实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培训决策机制,进一步明确单位培训的内容、类型、目的和流程,以提高培训效果;建立合理的培训执行机制和培训内容反馈机制,一方面及时了解培训效果,收集培训信息反馈,将合理化建议运用到培训中去。一方面根据培训反馈调整培训方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科学性;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将培训与员工考核、晋级、薪酬等直接挂钩,将培训结果融入到职位评定、干部选拔、岗位晋升中去,增强培训的联动效应。

(三)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要想解决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内容实效性差、针对性弱等问题,企事业单位首先要结合整体战略和长期计划对培训内容进行细致划分,结合岗位、部门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培训内容。另外,从员工的角度来讲,只有能适应他们当前发展又能满足他们长远发展的培训才是最成功的培训,为了提高人力资源培训的针对性,企事业单位还应听取员工意见、结合员工发展需求,制定适合员工职业发展需求的培训方案,选择满足他们长远发展需求的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确定和培训工作开展后,企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学员反应、学习标准实现情况、培训结果等,对发现培训内容存在的弊端、缺点,进而促进培训内容调整和完善。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培训开发内容与方式,注重培训开发过程的双向和互动性,一方面关注单位培训师的成长与开发,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培训师培养开发工作,提高单位培训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从社会培训机构聘请专业人员来单位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篇7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150-01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林业的不足备受关注,如何降低林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浙江省林地面积最广、森林蓄积量最大、林木种质资源最丰富、商品材采伐量最大的重点林区市。早在20世纪末,龙泉林业就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林业改革节,建立起了以培育保护森林资源为中心的林业发展体系,并在“以林富农”发展战略指导下,2013年,林业部门组织泗源笋竹专业合作社和天仙山笋竹专业合作社开展笋竹两用林标准化经营,使龙泉市林业标准化建设面积达到1.15万hm2,林业标准化程度达到53%。同时,2013年龙泉市新增5个省级森林村庄,有效提升了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在循环林业发展中,龙泉市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1 龙泉市循环林业发展模式

1.1 发展目标

循环林业,是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构建起来的林业发展模式,这种林业发展模式将林业种植、林业工业、林业服务业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实现林业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1]。循环林业的核心是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形成一个森林资源到林产品再到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体系。龙泉市循环林业的目标,是为了使林业生产过程及整个林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降低林木资源投入量,同时减少废气、废水、废物排放,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使林业产业与环境保护和谐一致。

1.2 构建3个产业间的内部自循环体系

林业产业内部实际上包括3个层次,分别为森林资源培育与采伐业、木材加工业、森林旅游业。龙泉市循环林业所构建的发展模式,包括了这3个产业,使这3个产业在林业产业内部能实现其自循环,第1个循环为森林培育系统和采运系统,第2个循环为林业工业系统,第3个循环为林业旅游系统。如林业旅游循环系统中,在林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着眼于系统内部林业旅游资源的修复与清洁,避免旅游循环系统内部出现污染和破坏;在林业工业循环系统中,着眼于各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各企业间的关联与协同性,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污染[2]。

1.3 构建3个产业间的联动循环发展体系

除了构建3个产业间的内部自循环体系外,林业培育与采伐、林业工业、林业旅游3个产业间也有很大的关联。龙泉市循环林业发展模式中,根据原材料、废弃物、副产品、能量流动等的特点,利用产业链构建起了3个产业间的联动循环发展体系。如在第一产业中的林业采伐所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包括树叶、树皮、树根等,利用其作为第二产业林业工业中的造纸、板材的原料,同时还与第三产业中的林业旅游联动作为工艺品原料。再如第二产业中造纸所产生的制浆黑液,其中含大量木素,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却可以配制成植物生长刺激剂,应用于第一产业中的林业培育体系。

1.4 构建林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循环发展体系

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关联,循环林业并不只是在林业产业内部进行资源、能源的循环,而是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龙泉市循环林业在这一方面,加强了林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例如林业采伐中所产生的剩余物,应用于食品、饲料、燃料加工中,木制剩余物用于加工木株、牙签等。再如将其他产业所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用于林业产业作为原料,如与皮革工业结合,对皮革工业废弃物进行物化处理获取胶原纤维,与植物纤维混合应用于造纸工业。再如对城市活系统中产生的废弃物进加工处理,应用于林业培育中作为肥料。

2 龙泉市循环林业发展模式现状

2.1 “以林富农”战略措施的产业结构调整

循环林业发展模式不是不对森林进行开发利用,而是在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的基础上所构建的林业发展模式。龙泉林业的重点工作将放在实施富民项目,建设林道1 200 km以上,培育2万hm2毛竹高效基地,新建油茶基地666.67 hm2,提升油茶基地1 333.33 hm2,新建666.67 hm2珍贵树种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珍贵树种基地。龙泉市确立了森林既是环境、又是景观、更是产业的思路,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林业发展原则。一方面,引绿靓城开展生态林、景观林共建,建立城市森林使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以“三沿”绿化美化和乡、村绿化示范村为重点建设森林生态圈[3]。同时,依托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和瓯江、龙渊森林公园、闽江及钱塘江三江发源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形成了以凤阳山为龙头,瓯江为纽带,披云山、岩樟溪、大窑古址和城区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线路。另一方面推行“以林富农”措施,推动林权制度改革和山林托管模式、“企业+利用+保护”良性循环发展,将青山变为“绿色银行”,在加快荒山绿化进程的同时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培育竹木产业、茶产业、森林畜牧产业、食用菌产业等森林产业,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提高林农收入。尤其是依托丰富的竹木资源所培育的竹木加工企业,已经形成产销一条龙、林工贸一体化的竹木产业开发新体系,成为龙泉市的主导产业。

2.2 推进良种基地建设优化森林资源培育采伐

龙泉市循环林业发展中,紧抓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规划和生产,加大了良种基地建设,包括杉木种子园、木荷种子园生产建设,以及红豆树、南方红豆杉、细叶青岗试范林建设,通过水肥管理、病虫防治、人工辅助授粉等,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资源培育能力。与此同时,狠抓科研,加强对杉木以及主要珍贵用材树种良种种苗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全面提高了森林资源培育能力[4]。建立起了浙江楠、紫楠、红豆杉、光皮桦、木荷、杉木良种、马尾松等的容器育苗基地以及珍贵树种大苗育苗基地,能为森林培育提供强大的育苗支撑。

2.3 全面布局产业联系提高资源利用

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龙泉市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循环林业发展体系。一方面,通过产业富民,实施竹产业提升工程作为富民主导产业,全面提高了竹产业总产值和人均收入,使竹产业成为龙泉市林农主要经济来源。另一方面以“省级公益林建设示范县”为标准,大力实施和发展生态公益林业工程,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完善生态保障系统,促进了森林资源培育与采伐系统的循环持续发展。将实施生态恢复项目,森林恢复面积6 666.67 hm2以上;实施林地保护项目,林业用地面积保持在26.53万hm2以上。第三方面,通过招商引资,不断促进龙泉市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联系,如兴林工业孵化基地的成功建设,使龙泉市林业“跳出林业发展林业”的设想成为现实。第四个方面,通过景观建设,以“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对废弃地、河道、边坡、山体、村落等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起了标志性景观生态风景林带,促进了林业旅游的发展。

3 结语

循环林业是未来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循环林业的发展还在探索阶段,有很多不足和不够全面的地方,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来说,循环林业是一种循环的林业生产体系,需要在林业培育与采伐、林业工业、林业旅游3个系统内部实现自循环,同时实现3个系统之间在林业内部的自循环,还要实现林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循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排放和环境污染,最终构建起一个物质、能量闭路高效循环使用的林业产业链,转变传统的林业增长方式与林产品消费方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5]。目前,我国循环林业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张金环,颜颖.新型林业发展模式――循环林业[J].广东林业科技,2010(3):82-87.

[2] 李淑玲,胡元林.试论循环林业的生态理念[J].林业勘查设计,2008(1):6.

篇8

林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生态平衡稳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发展行业。提高森林培育经营,是保证林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当前森林培育经营中存在经营理念落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到森林培育经营的稳定发展。导致森林资源逐渐出现数量短缺、质量下降的情况,这对国家经济发展、各生产行业发展以及生态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提高森林质量效益,加强森林培育经营的研究值得我们重视。

一、传统森林培育经营存在问题研究

1、森林培育经营理念落后

由于人们在对森林培育经营理念上存在着传统性的观念,忽视森林培育经营的重要性,只重于用不重于育,这使森林资源的使用量不断超出培育量,进而导致森林资源供应不足。还有很多地区虽然了解到了培育林木是解决资源供应需求的关键,但是由于对培育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认为只要种植了,林木有成活量就可以,至于培育经营管理细节问题并不重要,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与想法,严重影响到森林培育经营效率,森林培育经营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工作实践重视不够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森林培育经营水平对其影响非常大,也是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很多地区的政府以及相关管理单位,对森林培育经营方面的重视度并不高,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认为只要管理好林木生长环境、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就能够保证林木生长质量和产量的提升,借此对培育技术等方面比较忽视,导致培育技术落后,人工劳动量大、培育水平低、培育投资大、成活率低、林木生长质量低,经济效益差,最终导致林业面积增长,林木质量与产量却不增长,这对林业发展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经济损失。

3、森林培育经营制度不健全,缺乏经营监督机制

森林培育经营制度是做好森林培育经营的关键,但是很多的森林培育经营人员素质低、水平差,加上森林培育经营制度不健全,导致森林培育经营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另外,缺乏森林培育经营监督机制。做好森林培育经营监督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森林违法违规现象。但是缺乏相应的森林培育营监督机制,使得森林管理违法违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森林培育经营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提高森林质量效益,加强森林培育经营策略探析

1、加强森林培育经营理念的创新

森林培育经营极其复杂、科学,要想做好森林培育经营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在森林培育经营理念上进行创新,不断改变传统的森林培育经营旧思想旧观念,促进我国森林培育经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①森林培育经营部门应该转变观念,深化对于森林培育经营的认识,将森林培育经营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效益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以及进行相应的退耕还林工作。同时,森林培育经营部门还应该加大生态建设,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林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②强化森林培育经营部门的培育与经营管理重点。加强对于流域、城市边缘以及江河源头等森林覆盖较多地区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于森林培育经营的投资,甚至制定一定的封山育林制度,保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做好林木良种选育和收集保存工作

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林木种苗培育,而良种选育和收集保存是做好林木种苗培育工作的第一步,良种选育和收集保存直接关系到林木种苗培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林木种苗培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于良种选育和收集保存,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林木种苗培育工作人员还应该加强林木种苗资源的研究以及开发,努力培育优良林木良种。另一方面,林木种苗培育工作人员应该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林木种苗培育工作只有在林木良种基地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才可以开展,为此,林木种苗培育企业应该加大对于良种基地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对于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以及珍贵林的培育与开发,建立完善的林木种苗培育空间以及格局。

3、建立森林培育经营监督预警机制

森林培育经营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科学的工作,加强对于森林管理部门的监督对于提升森林管理部门森林培育经营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相应的森林管理部门监督机制,导致在实际的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存在盲目性、缺乏协调性的问题,导致培育与经营管理漏洞百出,进而影响整个森林管理部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此,森林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监督预警机制,提高对于森林管理部门管理的安全预警与监督。同时,森林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监督预警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监督预警队伍管理水平与能力,保证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工作协调高效运转。

4、建立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林业系统相关部门及领导应该加强对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完善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保证制度制定与实施相继进行。建立适宜的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些林业系统相关部门及领导对可持续发展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林业的发展主要为经济服务,因此只是抓林业的经济功能,目光短浅,造成林业开采过度,后续补给跟不上。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和健全林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积极的扶持措施,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开发,尤其是林业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更要给以重点支持。

结语: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

篇9

[关键词]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5-35-2

提高林木种苗整体质量,能够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专业角度来看,科学利用种苗培育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种苗质量,而且能够满足现代化市场对林木种苗的需求。然而,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培育到经营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需要改善的问题。因此,针对现有情况,对林木种苗培育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能够让培育技术得到良好运用并发挥其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林木种苗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为林业部门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我国林木种苗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气候环境影响严重

在种苗培育期间,如果受到气候和湿度的不良影响,就会出现因种苗产量减少而导致成本浪费的结果,这会降低种苗销售总量,从而影响林木种苗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2 培育技术不够专业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沿用先播种再扦插的种苗培育方式,这就使得专业培育中的基础培育、根蘖、嫁接等没有得到具体的应用,因此,以传统技术培育出的种苗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市场的需求。

1.3 种苗培育不够规范

目前,相关部门在种苗培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灌溉、施肥等管理方法比较完善。但是,我国现有的培育基地都是小规模的,这主要归因于资金方面的局限和专业技术水平的缺乏,使得我国种苗培育基地缺乏规范化。

1.4 生产结构不均衡

以我国的种苗基地整体结构来看,呈现出以下状态:裸根苗多,容器苗少;留床苗多,定植苗少;经济林苗少,其他苗多;城市绿化苗多,荒山造林苗少;城镇绿化苗少,通道绿化苗多;1~3 年生苗多,3 年以上苗少;小径阶苗多,大径阶少;小规格苗多,大规格苗少等[1]。

2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2.1 建立苗圃

当前,培育种苗的苗圃主要有以下2 种,一是固定苗圃。在固定苗圃培育种苗需要水和电等条件充足,并且严格管理浇水、施肥等。其中,种苗类别丰富,经营时期长。二是临时性苗圃。其中种苗具有规模小、类别单一的特点,经营时期短。

2.2 施肥

随着种苗的不断生长,会产生土层下沉的情况。也就是说,种苗的长成离不开土壤中矿物质资源的营养给予。因此,在土层下沉时,不能及时施加肥料提高营养含量,就会直接导致产量减少和质量下降。所以,林木生长所需的肥料,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并且按事先规划好的时间和频率进行施用,从而提高种苗的整体素质。

2.3 种苗培育

2.3.1 播种。种植前对种苗进行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保持种苗的抵抗能力,而且能够提高种苗产量。另外,为了促进种苗良好生长,需要对种苗进行消毒处理。

2.3.2 繁育。通常为了提高种苗产量,需要利用乔灌木树种作为载体进行种苗的培育,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种苗的亲本性能,还能够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2.3.3 移植。在操作过程中对于种苗的移植可分为2 种,一种是根部没有土的情况下进行的移植,另一种是移植的种苗根部需要带有旧土料。在正式移植期间,需要结合现实状况和种苗特点进行选择。

2.4 种苗出圃

在种苗的长成状态符合要求时,即可出圃,主要操作就是将种苗挖离出土床。通常出圃时间是春季小苗出芽之前和秋季霜期到来之前。在出圃期间,需要提前7 d为苗木施加水分,以保持土床湿度;还要尽量避免对苗身的接触,在此过程中还要保证操作地区比较宽敞,以确保苗木质量安全。

3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与时俱进,促进林木种苗规模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消费者市场对林木材料的需求在逐渐提高,那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林木需求,就必须经过林业部门大力宣传种苗培育技术的深远影响,并且不断研究种苗的经营策略。从专业的角度结合市场消费者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借鉴同行成功经验,在确保林木原有优势的条件下,运用先进专业的培育技术,全面提高种苗的质量和总产量。借助专业的经营技术,改善林木种苗的经营模式,从而提高林木社会效益,保持种苗最新经营策略的具体落实和稳定发展。在运用种苗培育技术期间,为了以最低成本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注重引进种苗类型的丰富性。同时,科学合理地调整林木资源结构,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林木种苗的优良性状,提高林木种苗的销售总量。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林木种苗的规模化,充分发挥林木种苗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尊重科学,加强林木种苗培育规范化

实现了林业种苗的规模化,还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合理运用科学专业知识,实现林木种苗培育规范化。这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化市场需求,而且可以提高林业部门和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科学专业知识的运用,优化林木种苗产业化状态,就会很好地实现经营规模化,更重要的是建立从生产到供应的经营链条,避免一些仿造因素的存在而影响社会效益,并保持种苗规模化经营链条的通畅,保证市场种苗质量的可靠性。

3.3 开拓创新,建立种苗发展新机制

在充分运用培育技术期间,必须要以现代化市场需求为基准,并且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对实际工作中各种特殊情况予以判断和解决。同时,借鉴多方成功经验,提高培育技术水平,扩大林木种苗的种植范围。这样不仅会提高种苗的质量,而且为林木种苗发展新机制提供了有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加强人们群众对林业种苗的认识,扩大林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从而为林业种苗营造良好的发展前景。

4 种苗培育经营趋于可持续发展

篇10

1.2我国竹材资源丰富南方的竹材资源丰富,竹林面积约占全世界的1/3左右,其储量很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木材的替代品。因此,在开发林业资源和林产品时要重视这一优势。

1.3森林资源总量少在社会经济中,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林产品需求量很大,加上人造板工业比较落后的局面,林产品加工的总体水平不高。这就更迫切的需要具有合理的森林资源。

2改善林业资源的措施

针对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短缺的问题,必须尽快改善森林资源短缺的局面,从而保证我国的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的良好发展。

2.1了解培育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为了发展林业产业,拓宽林业经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必须了解培育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目前,培育林业资源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种植培育法。这是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短缺现状下所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和栽植所需的森林资源种类。天然林资源保护法。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防止森林资源不必要的流失。封育结合培育法。对一些生产周期长,并比较珍贵的树种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培育措施。播种与移栽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快的营造经济林和用材林,是目前发展林业资源比较好的方法。

2.2发展中国式的林业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我国今后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道路,加大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业快速的发展,实施林权改革,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增大自然保护区的质量和数量,改善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合理造林,规范造林方法

造林是比较复杂的一项工程,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先要选择合适的造林土地,通过对土地进行整理,来改善林木的立地条件和土壤的物理性状、保持水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促进幼林的生长和发育。另外,还要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造林生产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3.1播种造林法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需要的土地上进行造林。此法由于不需要育苗,造林的效率高,适合于大面积的造林。但此法对造林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而且对幼林的抚育管理要求也较高。此法适合于种子颗粒大、易发芽、种源充足的树种。另外,还要有充足的水源。偏远地区更易于幼苗的生长。具体方法有:块状播种法、穴播法、条播法及撒播法等。撒播法又可分为人工撒播法及飞机撒播法2种。

3.2繁殖造林法繁殖造林法是指利用现有林业资源的树木的某一部分,繁殖新的树木。此方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干、枝、根等部位所具有的生根发芽的特性,进行直接造林。其特点是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技术简单、容易操作、林木成活率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具有母树的优良性状。

3.3移栽造林法移栽造林法是指将种子繁育的幼树苗进行移栽,选择适宜的林地,种植在所需要造林的区域。该造林法的特点是造林效率高,但移栽后的树苗需要加强管护。幼苗移植过程中会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因此要加强对树苗的管护。此法苗木成活率较高,造林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3.4合理选择造林树种造林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不能只考虑经济导向来改变树木的自然生长环境,要根据土质和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树苗,尽量少引进外来树种,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另外,还要适当的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对于加快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林分质量、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肥力、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及观赏性、提高抗病虫害能力、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5合理选择造林时间传统造林时间一般以春季为主,但黄河以南地区也适合冬季造林。冬季在树木休眠状态下移植,有利于树木成活。但在干旱和严寒的林区,造林还要以春季为主。

3.6挖穴栽植应注意的问题挖穴栽植进行造林时,应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地区的特点,确定挖穴的大小。挖穴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的直正,有利于苗木的根系向四周水平伸展,保证苗木吸收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