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10-27 10:55: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篇1

初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消除了学生的压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谈点体会.

一、影响物理教学效率的因素

1.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板书,让学生做好记录,再通过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给学生传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物理学科有许多难懂的知识,有些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深层次地理解,打击了学生的信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的理解粗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有可无.

2.情境教学观念不明确与案例选择不当.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有些教师开始认同情境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但是由于对情境教学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情境的创设偏离了情境教学的意图.情境教学注重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繁杂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简易,降低学生的认知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如果目标不明确,就很难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正确选取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因此,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可以将富有趣味性的一些小故事导入其中,因为初中生往往对于故事都充满好奇心.情境教学的选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基础划定一个适合的范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烦躁的心理情绪的改变,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玩乐设施跷跷板切入.对于这一设施,学生都很熟悉.同时,学生都很惊讶,原来自己小时候玩的设施包含了杠杆原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生活实例的同时,教师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的运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的策略

案例分析,就是对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讲述.对于案例的有效选择,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在教学课标规定的范畴之内细心筛选,从中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理解、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从而有利于案例的筛选.案例展示是案例分析教学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并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在案例中找到相关知识点,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与案例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黄永辉 单位:江苏南通市启东南苑中学

篇2

一、教学法课程的现实意义

“教学既是艺术,也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其掌握教学技术的能力。……专业化的教学技术是成熟教学艺术的基础,即将教学进至自然育化的程度”。[1]师范院校以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为最终目标,而培养一名能快速胜任教学工作的师范生却是其首要任务。历史教学法,作为一门研究历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帮助历史专业师范毕业生有效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历史学科基本内容的真谛,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最有效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科学知识,展示个人独有的教学风采,是其课程的根本任务。

定位于中学历史教育“历史教学法”课程,面对中学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热潮,更关注教学内容与中学教材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强化,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有用的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如历史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设计和使用直观教具能力等,以及分组学习的组织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信息技术的使用等与教学有效性有关的技术。使他们到中学后,能运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以宽厚的基础和前沿的目光,对课本知识和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展开卓有成效的教学。

笔者作为历史教学法的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集体反思增强教学效果,利用学生说课、试讲训练使学生快速了解中学历史的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历史教学法”教学目标。

二、示范教学法

贾振兰指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这是历史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2]。对于历史教学法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对中学新课程理念的运用。

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有目的地采用示范技能刺激学生的学习行为, 使他们通过模仿快速地掌握必要的技能[3]。示范教学建立在教师的充分备课上。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不仅要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的、准确的教学重难点,而且要对学生特点有所了解,使得采取的示范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通过模仿训练快速地加快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以下是我在课堂导入技巧教学的片段。

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同学们,能说说这句话的相关语句吗?

生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生2:婴儿学走起步难;头关不破二关难攻。

师:很好!“万事开头难”。确实,一件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许许多多可知的不可知的问题和困难横亘在我们面前,使得我们千头万绪。但我们也懂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师(层层深入,引入课题):请问,同学们你们上课伊始,难吗?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个“难”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堂导入技巧”使我们的课上得更易更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设计课堂导入,能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模仿快速地掌握课堂导入技艺。

同样,讲到“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把握和落实”时,教师可任选初中教材中的一课按要求编写教学目标,进而让学生以初中教材中的某课分组编写教学目标,然后讨论交流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编写的教学目标及讨论的焦点进行讲解,进一步分析教学大纲下的教学目的与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运用。示范教学法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探讨、交流与合作,凝聚集体的智慧,最终使得每位参与者都能够获得更加丰富而多元的思想和方法,再经过教师的适当点评深化或升华已有的方法和理念。

示范教学的示范性,不仅能引发学习动机,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示范教学的直观性,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能让学生感知到“鲜活”的历史;示范教学的导向性,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而且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示范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

历史教学法作为一门教育理论课[4],讲授时既要有理论基础,更要用大量的实际例证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做到科学理论与实际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教师不能陶醉于概念的详细解释,不能只是满足于回答学生“是什么”“用什么”的问题,更要指导学生开展“怎样用”“在哪里用”的实践应用[5]。案例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知识能力,精心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姜颖、杨继玲两位学者在《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论”课中的运用》一文中,对教学的案例选取及需注意的问题作了全面而详细的解说,就如何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呈现了4个实践教学案例,进而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时该注意的几大问题等。这篇文章给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提供了颇有参考价值的改革方法。我在教学中,也积极主张采用案例教学法,关键是,我使用的案例材料以初中历史教材为基础,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取教材中的某课进行案例分析、知识点讲解和课堂训练。另外,学生也是“案例材料”,每组或每个学生对案例的选择、分析、解说等也是其他人学习和借鉴的内容,取长补短。以下是“”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那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爆发的经过,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地点?以什么人为主?以什么形式?(板书经过)

生:5月4日,在北京,先锋是学生,以罢课为主。

师:是的,前面我们讲到为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最早接触新文化思想的是学生,学生很自然地成为最先奋起反抗的一个群体。但是作为学生,只有用罢课来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北洋政府是不能容忍这种大规模的抗议行动的,在这种暴力冲突中,学生被捕了。而北洋政府的这种行为更加激怒了群众,6月3号,在上海,以工人为主力的罢工潮流席卷全国;接着商人也罢市。这就是形成了“三罢”运动。但我们要明确,是一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并不是仅一天的闹剧,它分为前期和后期,掀起了国人爱国的热潮。尤为重要的是,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师:很快席卷全国。北洋政府面对这种压力,作出了妥协。同学们,此时,的结果会是什么呢?联系口号及学生的被捕认真思考。

生:释放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和约。

板书设计

4.经过:5月4日 北京 学生 罢课

三罢

6月3日 上海 工人 罢工

5.结果:释放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和约。

该课堂试讲,语言简单,通俗易懂;思路清晰,线索明确;用简易图表的方式,把握住了过程中的重点词语。在教学中,针对该学生的试讲,开展了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

案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但要求教师既要理解新课标的内涵、研读中学教材,又要熟悉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还要求学生掌握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熟悉中小学历史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说课、试讲训练,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四、集体反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互动性,是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之一,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又是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显著特点。再者,历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把教师所介绍的各种教学方法通过练习变为自己的技能[6]。

故在授课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课后开展讲课、听课训练,期末上交讲课教案和听课记录;课堂的试讲,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师生评课;制作课件,微格的说课,多观摩、多揣摩:他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他为什么这样讲?这节课的优点、问题是什么?对其长处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对其弱点和问题要加以警惕。通过学生的说课听课评课等互动活动,强化教师技能,逐渐形成集体反思的学习氛围。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批判地接受教师或同学的思想。“通过批判性教学,学生养成了创造的能动性,坚定了一个信念:未来是开放的、可塑的,正等着他们改变它[7]”。

五、教学之美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以及生命价值的实现[8]”。教师应通过课堂讲授的教育教学知识,让学生领略到教学的艺术之美;通过课堂讲授的教师职业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道德之美、精神之美;通过课堂教学的言谈举止,让学生学习到人格之美;通过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教学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0).

[2]贾振兰.历史教学要着重“学法”的培养[J].天中学刊,2000.6.

[3]周玉娟.中职旅游专业示范教学法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NO.07.

[4]朱煜.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法》课程的定位及改革思路[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3).

[5]刘立新.论高校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素养的标准[J] .教育与职业. 2010(15): 45-46.

篇3

一、反思性教学的界定与理性思考

(一)反思性教学的界定与意义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1989)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出现滑坡。”美国教育家玻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朱永新教授曾说过:案例+反思=名师。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课后反思正好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反思性教学的理性思考

我认为反思性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1.对反思性教学要有正确的理解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就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并能快速地把教师塑造成学者型教师。

2.需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教科研活动

通过不同层面的教科研活动,可以快速的积累经验,获取新的观点、理念,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教研能力,有利于快速、有效的反思,形成再反思。通常有以下三个层面:(1)教师个人的反思,是教师走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远离平庸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教师的自我对话;(2)同伴互助,即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成长;(3)专家的指导和引领,可以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先进的理念、思想方法,拓宽教师的视野。

我利用双周教研组活动中的备课、开课、听课、评课。课前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中观察,小范围结思;课后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然后将自己这节公开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

3.注重知识的积累

知识积累可以通过写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教学案例等方法,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过理性梳理自己零散的实践经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行为,并写出论文,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形成文章、论文,独特教学风格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升了对教材的认识、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才有可能进行更有效、更彻底的教学反思。

4.反思性教学要把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

个体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更新其固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包含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集体反思是指与同事一起观察教育实践(自己的或同事的),或与他们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合作―互动式的研究,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常常体现在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的研讨中。

如果说个体反思是一种静态的自我完善研讨(种子发育,发芽)的过程,那么集体反思就是在动态中暴露自己的优缺点、吸取集体智慧并不断完善的过程,相当于种子钻出地表后,只有能经受风雨、阳光、干旱历练的,才能生存,茁壮成长。因而,只要把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结合起来,就会大大提升反思性教学的实效。

二、反思性教学的案例研究法

教师的案例研究是教师对典型教育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的质量,取决于案例反思的深度。案例反思是教师对自己遇到过的教育事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检讨与思考,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论功底,因而案例研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案例的选择上必须具备的案例特征

1.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若遇到同样或类似的事件有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2.案例必须要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案例研究的程序

1.案例描述

记录教师本人的原始想法;用具体事实表达教育效果。

2.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问题即想法,当时和事后的想法,同事或同行的想法;做法,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效果如何。

3.案例归纳

即由某案例分析归纳出来的若干教育教学策略。

4.案例创新

即从“追溯研究”走向“试验研究”,由此产生另一个或多个相关新案例。

(三)案例研究的功能

通过案例研究、案例撰写、分析案例,对于自身教学的成长有诸多帮助。

1.为自己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2.可以促使自身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3.可以对自身行为促进反思,提升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4.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三、《东西半球划分及判断》的教学课例研究

(一)《东西半球划分及判断》教材介绍与分析

关于《东西半球划分及判断》的教学点,位于《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章节中,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这一教学课题中。教材的编排非常简单,教材中没有详细罗列相关知识点,而是要由教师来整理教材,给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点的概念、特点及经线、经度与半球之间的关系。

教师根据教材,由地球仪引出经线、经度的概念及特征。在解决经线、经度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经线、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及如何利用经度来做出对东西半球的判断。

利用经线、经度的相关知识,对东西半球作出判断是初中地理部分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这一知识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比较抽象又涉及空间知识,因而学生掌握起来的难度非常大,一直以来有关这部分知识的得分率一直非常的低。本人利用反思性教学,针对《东西半球划分及判断》的教学点,在一定程面上解决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

(二)第一次教学

1.第一教学设计与实践

首先是东西经度划分的教学。结合图示一,进行讲解。

(1)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2)由0度经线向东至180度,为东经区,由0度经线向西至180度为西区。(并结合图一进行讲解)

(3)自西向东的方向观察,可发现自西向东,东经区度数在递增,西经区度数在递减。由此规律,给予任意二条相邻经线的度数,就可判断,这两条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如:自西向东依次出现20°、25°,一般可判断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再来讲解如何利用经线、经度对任一点进行东西半球判断的教学。

结合图示二,进行讲解东西半球的划分:①分界线,由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②半球划分由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以西部分为东半球,另一部分为西半球。在讲解的同时作图、标注,如图二。

由以上方式、方法讲解这一知识,问学生听懂了没有,90%以上的学生都会说听懂。但随便出一道题目,如:“25°W,位于什么半球?”结果发现正确率只有50%左右,而且这50%正确率中还有相当大的运气成分在。这么低的正确率,促使我去反思原因:问题出在哪里?

2.第一次教学后的反思与改进

反思其原因,其一,90%以上的学生说听懂了,其实大多数说听懂仅仅是听懂,并非真懂了,并非真理解掌握。大多学生在听懂与真正知识的落实之间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其二,当时是听懂,而且会了,但一离开图示,就会出现无从下手,说穿了还是没掌握,没能落实到实处。其三,这一知识点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对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而言,在空间思维方面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因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较弱,致使掌握起来的难度加大。

发现以上问题之后,思考解决的途径。方法一,讲解时放慢速度,给予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方法二,图文结合,尽可能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的图示、视频,以降低难度,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方法三,加强练习来加以巩固。通过这样的教学操作,应该说有效,但效果不理想,像我们学校基本达到57%左右。因而考虑改进教学方案。

(三)第二次教学

1.改进

在以上的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观察发现,东西半球划分中,东半球具有以下特点,如图三。

(1)西经中除度数小于20度的经线在东半球外,其余西经区的经线都在西半球上。

(2)东经中除度数大于160度的经线在西半球外,其余东经区的经线都在东半球上。

(3)刚好位于西经20度与东经160度上的点,就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2.改进后教学

由于东西半球划分在东西经度上有以上特点,因而在第二次教学中,在第一种教学方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改进与教学补充,并着重强调有关东半球的以上三个特点。通过以上的调整,做题时,学生的准确率有很大的提高,基本达到了67%左右。但依然不能令人满意。

3.改进后反思

分析学生造成错误的主要因素,总结后概括为:上述的三个特征,一是没能记住,二是没有理解,做题时当然也就不会应用了;东西经不分,不会分;没有图示,不会做;有图示,落实不到准确点上。

在教学中,每每遇到这一问题,促使我去探究思考:有无更加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今年的九年级复习中,又遇到了这一老问题,在备课、画图示、观察图示与相关的数据时,发现一种针对这一问题,有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与规律。

(四)第三次教学

1.再改进

这一方案,是在第一、第二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图示与数据的基础上发现,东西半球判断中,东西半球划分与度数有以下规律,如图四。

(1)经度小于20度的点,不管东经、西经都位于东半球(某点

(2)经度大于160度的点,不管东西经都位于西半球(某点>160°)。根据这句话,只要提供的某点经度是大于160度的,就可采用这一观点来判断。如:西经171度,只要看到度数大于160度的,不管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因而,由于171度,大于160度,位于西半球。

(3)经度大于20度,小于160度上的点,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20°

(4)经度刚好等于20度的点,是西经20度的,刚好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是在东经20度的,就位于东半球(某点=20°)。这句话,是针对某点的经度刚好是20度,所采用判断方法。如:某点(20°E,30°N),判断出是东经20度,根据这一观点,这一点在东半球。又如:某点(20°W,70°S),读出是西经20度,根据这一观点,这一点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5)经度刚好是160度上的点,是西经160度的,就位于西半球,而是东经160度的,就刚好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某点=160°)。这句话,是针对某点的经度刚好是160度所采用的判断方法。如:某点(160°E,66°N),判断出是东经160度,根据这一观点,这一点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又如某点(160°W,70°S),读出是西经160度,根据这一观点,这一点在西半球上。

2.改进后再教学

由于发现东西半球划分与度数之间有以上规律。因而在教学上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时着重渗透东西半球划分与度数之间的以上规律,适当配合题目练习加以巩固。学生只要练习几次,就能掌握领会。从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练习及考试反馈,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率达到95%以上。做到了,只要提供任意一点经度位置,采用以上观点中的相应观点判断,就能准确快速地作出判断,某点是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还是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因而针对《东西半球划分与判断》教学点,这一教学方式无论在操作性、实用性,还是在实效性上都非常好。

思考之,针对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难度,降低学习难度,使难点让学生容易掌握,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方案,对于解决利用经度对东西半球的判断,目前只在九年级学生的复习阶段进行了行为研究,效果满意,但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的新生,在缺少地球空间知识认知状况下,采用这一方法效果如何以及有无影响到教材设计中,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在空间上对这一知识的认知有无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

四、研究后的反思与结论

(一)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

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研效果的有效途径。随着反思性教学的开展不断深入,积累不断增加,越加感触到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正如叶澜教授说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认真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教研活动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将反思性教学的理论运用于教研活动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与教研组的功能,极大地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因而,对于我来说,教学反思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了教学实践,而且是使自己的教研水平得到了提升,有利于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二)怎样进行教学性反思

我是这样一来做的。把自身的教学反思渗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中。在对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反馈、调控和重新建构中,再配与实践(行动)─反思─调整─再实践(行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效反思,也会出现无效反思。教学反思的有效无效在于教师自身对于所面临的问题的把握程度,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力及对学生认识学情的把握程度。同时,对于无效反思经过改进,不断的改进会成为行之有效的有效反思。

具体在课前、课中、课后中我是如何做的:

1.课前反思,要有前瞻性

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认知水平、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自觉地进行审视、预测和分析,查漏补缺。它能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

2.课中反思,有监控性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环节以及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应变,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中反思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得以高质、高效地进行。

3.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情况,反思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反思课堂整体状况,反思失误,记下闪光片段和困惑,写下执教反思体会。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

(三)行为跟进

反思性教学对于目前的我而言,仅仅是摸到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不断积累,不断完善才能窥到门道,提升实践。目前本人正在从以下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究。

1.行动研究

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畅通反馈渠道,不断地获取自己及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整合。教学反思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通过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上的差异,反思教学行为,从而提升自己。

2.案例分析

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文献案例,从他山之石中汲取精华。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特别是教学思想,通过交流反思,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07.

篇4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思想下,开展了大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等应运而生。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情境教学重在一个“情”字,主要是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所构建的知识于真实情境中运用、拓展,而生成新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情境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

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初中后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全称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教育的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主要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引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普高升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特别是2000年以来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下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具备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个体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道德品质的低下令人堪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无论专业实力,还是个人素质都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人文素质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迫于形势,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能急功近利,奉行“实用主义”教育观、人才观,对人的培养从属于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强调准职业人才的工具性、效用性,缺乏对人本主义的追求,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认知发展,近年来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因此,如何通过良好的情感教学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学就成为了当前中职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数学对一个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效用,如何能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情感教学的情景体检,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学方式、模式就成为了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二、研究意义:

情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未来的情感教育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链条,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才能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从提高职校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情境创设其实质就是推动情境教学更好地走入课堂,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适应新课改.改变数学难教,数学难学的现状。使数学教学更好地服务职校职业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文献综述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愫影响对信息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促进或组织工作以及,干涉决策、推理和问题的解决。同时认知加工对信息的评价、神经激活而诱导的产生。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在任职过程中起到协调、组织作用,工作效率高;而消极的情绪起到蒲怀、瓦解或是阻断的作用,工作效率低。愉悦的情绪体验能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并能积极引导他们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

西方学者有关的情感教学的一些论文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的,而且有的概念还是直接来源于宗教生活,如“精神关怀”等。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情感教学理论在科学性及实践价值。

情感教育的理念近年来颇受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地区都进行过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实践,其中较为成功的有英国的“夏山快乐教育”、“体谅教育”、美国的教师临床服务、荷兰的激励学校。而国内成功的情感教育实验有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实验、上海市“成功教育”的教育探索实验以及无锡师范附小等学校的“愉快教育”实验等。

我国的研究学者认为情感教学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这里、体制、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认为情感教学的倾向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的获得或是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情感教育是一个与其他教育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国内研究情感教学的论文选题基本围绕“怎样利用情感手段搞好学科教学或借助学科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展开,从以下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论文题目即可窥见一斑:“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情感教育对高考教学的催化作用”;“地理教学情感教育初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影响因素及意义”;“论中学历史课的情感教育”;“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等等。

硕博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占据了情感教育论文的主体,而且大部分论文侧重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将情感作为一种手段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曹涛涛在其毕业的硕士论文中,就结合其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数学学习情感目标;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去激励、感染学生,要充分挖掘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激活课堂教学、改善评价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绝大多数文章的作者缺乏对情感及情感教育理论的基本把握和重视,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和检验。报纸文章多为对当前情感匮乏状态的揭示和加强情感教育的呼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醒人们对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注意的作用,而对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问题涉及甚少。总体而言,当前的情感教育研究中,关于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所展开的探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显得相当不足。对于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含义、本质,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的目标、功能、内容、过程、方法与规律,以及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都需要从不同的视阈、角度,用不同的提问和言说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做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系统回答。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情感教育这一刚刚开拓的研究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的目标:本次论文详细阐述发挥教师情感作用,让数学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该策略在职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实施途径将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益处分析

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有助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间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价值所在

由于职中生学习基础多数较差,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2)不实行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弊端。

其一在于没有情感教学,数学的本身具有枯燥性、乏味性,这使得学生听听不喜欢听了,新旧知识的连接不好,学生不懂新的知识,就不乐于、不易于接受新知识信息。相当于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其二,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2、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

(1)教学应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给予特别关注.首先探讨了情感与态度对教学学习的意义,进而从教师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研究的价值和必备的品质以及数学与科学精神、世界观的形成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途径。

(2)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体验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通过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师可揭示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通过增强数学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用风趣、幽默、富有情趣的言语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数学课堂应提示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着的人物轶事,将数学知识与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

(3)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一切都要易而渐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对知识始终处于可望、可及、有收获、想进取的积极学习状态。

论文的框架结构:

提出研究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意义,查阅文献,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提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构思,通过举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数据,得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的益处分析及实施方案。

论文的提纲:

一情感教学的提出

1.1情感教学的历史渊源

1.2情感教学的价值

二职校数学情感教学的理论探讨

2.1情感教学的内涵

2.2数学情感教学的内涵

2.3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运用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

3.1、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尊重的原则

(三)激励的原则

(四)个性化原则

(五)爱的原则

3.2、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三)改进教学行为艺术,引导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四)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情感教育载体,数学课教育教学效果

四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4.1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目标

4.2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4.3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教学案例分析

研究地点、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论文完成的时间安排:

1、4周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存在的不足。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2、2周明确本研究命题的初步框架结构,

3、1周完成开题报告撰写

4、4周研究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得出的研究结论

论文新意预测或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及成果应用设想:

当前的情感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教学,对职业教育的情感教学研究较少,而职业学校因其教学的特殊性,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采取的策略应当与高中、大学的教学不一致,本研究希望能通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情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提供相关部门,特别是职业教育学校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文学姜红娟罗尔曼《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153页

2.胡淑飞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彭杰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策略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4.乔丽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2月

5.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