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0:55: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美术理论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它和绘画、工艺及欣赏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理论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理论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高中美术理论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美术理论(fine art theory)对于美术实践的科学总结。广义指美术史、美术基础理论和美术批评,学术界通常取狭义,即指美术基础理论。它以美术创作、欣赏、美术家和作品以及美术同社会、生活、自然的关系、美术理论自身为研究对象。美术原理如美术本质论、美术特征论、美术发生学、美术形态学、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和美术哲学等是美术理论研究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内容,另外总结、研究美术作品的材料、工具、制作技术和方法以及广义的美术理论自身亦是美术理论研究的任务。
近年来,中国美术界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艺术浪潮,从“85美术”到“波谱”“玩世”“泼皮”“艳俗”等。在这一波波的艺术浪潮中,有些艺术家由于相对欠缺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基奠,缺少对中西方艺术史和艺术背后的整体知识的系统了解,致使他们在这些艺术浪潮中虽不乏创作了固于本土而面向世界的时代力作,也有一些单纯模仿西方艺术样式的矫饰的作品。
一、从美术教育的本质看美术理论的重要
中国美术教育是在20世纪初先生的“以美育救国”的口号下发展、壮大的。“美育救国”在今天仍然具有发展国家,提高人们审美意识的时代紧迫感。因此,美术教育在今天作为大众化教育的生力军,其本质仍然是“美术文化和审美文化的教育”。面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对美的要求的日益高涨,美术学院作为有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教育机构,所培养的人才理应是适应社会,进而改造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具有独立审美自觉的人,而不应仅仅是单一的技能操作者;所培养的理应是服务于社会,也服务于自己的美术工作者、美术教育者和美术热爱者,而不仅仅是所谓的艺术大家。
在我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中,只有既重视专业理论又重视专业实践,使两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审美教育的途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这两者相对而言,专业理论是“虚”的教育,其重视的是精神素质的培养;而专业实践课则是“实”的教育,其重视的是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只是当这“一虚”“一实”相结合时,既重精神又重技能时,才是最有益于一个审美的人的发展。
二、加强美术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途径
1. 美术教师的理论学习的内容。
(1)一般教育学理论。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具备一般的教育学理论是最基本的素养之一。这类理论一般有:高等教育法规、教育学、教育系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教育工作者应该知道或使用的知识。也只有教育理论才会帮助教师正确理解社会教育的人文环境,尊重教育科学规律,与人为本,策划科研方向,成就教育目的。体会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教育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有利于防止纯艺术观阻碍美术教师社会化知识的拓展与利用。也只有研读教育理论,教师才能心知肚明,从教知道理,为师有方法。
(2)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艺术是人类认识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理论是艺术家走入美术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知识。它的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源于最基层的美术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为此美术教育理论对教学具有指引意义。而美术教育方法对教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这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美术教育学原理:美术教育的价值、美术教育的目的等;②美术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外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演变、发展等;③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目标的设定、美术教学技术、美术教学设计等;④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材、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等;⑤美术教学研究: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鉴赏教学研究、美术教育评价研究等;⑥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美术教育实习的理论意义与方法等。
(3)美术教学实践。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先导。通过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以及师范美术教育实习与在职期间美术教学实践,逐步形成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各种能力,例如美术教学组织能力、学生管理能力、课堂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很多能力都需要一定的经验才能得以提高。
陈美玉曾经说过:课堂活动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教师的信念、想法、知觉、判断、教学知识与能力,对学生能力与特质的了解、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观念更新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2. 美术教师的理论学习的途径。
(1)建立“4+2”的师资培养模式。即4年美术基本理论与技能的本科学习与2年教育教学的硕士学习相结合的6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新型的适应社会的美术教师,使师范美术教育与学校美术教育相并轨,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提高美术教学研究的能力。对教学的不断研究,将会提高美术教师多方面素养。因为在教学研究中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术教师就会自主补充自身各方面的知识、技能。
阿克塞尔·霍耐特,生于1949年,是德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曾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哲学教授,现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他提出的承认理论属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代表着该学派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和动向。与之前的批判理论家不同,霍耐特对人的社会性有更大的关注,将经验型和规范性结合起来,突破了批判理论研究的局限性。他的主要作品有《为承认而斗争: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权力批判:批判的社会理论反思各阶段》等。
一、霍耐特的承认理论简介
黑格尔首先将承认一词引入了哲学,他在《精神现象学》中将承认一词进行哲学化的处理,并延伸出自我意识学说。自我意识是一种主体存在,是一种互主体,只有当自我意识互相承认的时候,自我意识才能理性化。因此,不同的主体之间为了维持自己的存在必须相互承认,因此承认关系中要求主体间有互惠的关系存在。哈贝马斯进一步指出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是不可分割的过程,离开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互相承认,规范就不复存在。
霍耐特采用了黑格尔思想中的主体间以斗争为核心的发展方式,同时也继承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他认为实践中,主体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为了得到承认而进行斗争,社会上存在的冲突、纠纷以及对抗都属于斗争的表现。而主体为了得到承认,又不得不进行妥协,互相承认,在这种互惠主义的关系下,产生了独立平等的交往。霍耐特认为,有规范性的交往活动是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的大前提下的。而道德上产生的不公正体验都是因为社会主体认为自己应得到的社会认同没能够得到。在霍耐特的理论中,将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分成了三种形式,分别是爱、团结和法律。爱是个体在家庭主体之间得到的相互承认关系,团结是个体在一个组织内得到的相互承认关系,法律是存在于社会中,承担了爱与团结的中介,为社会个体寻求平等规范的承认形式。通过这些承认形式,一个人才能将自身看着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认同自己的存在。
二、霍耐特的承认理论的重要性
根据霍耐特的理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最根本的是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承认关系。建立平等的承认关系是促进人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教育交往本身就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而且教育交往可以促进个体获得承认,正确认识交往中的承认关系,因此将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交往中的承认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家庭之爱的延伸。教师在情感上对学生付出关爱,可以看做是父母对于子女的悉心教导。而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进行自我发展,就相当于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爱的承认关系,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潜移默化和情感交流中进行正确价值观和思想的教育工作。
其次,霍耐特的理论中的平等承认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开展的保障。教师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看做是独立平等的个体,才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将学生视为独立的精神整体来对话,并将自己的人格真实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在平等的承认关系中正视自身的存在,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之处在于它是对学生的思想和信仰进行的教育。根据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形成思想和信仰的根基在于学生取得周围社会个体对自身的承认,从而自己对自己产生正确的承认关系,从而能够认可和重视自我的价值。因此运用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学,是从根本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三、承认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重视情感交流和心理辅导,给予学生爱和承认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正错误的思想的过程就是给予学生正确的承认和用爱来教育学生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在日常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和教育,用引导的方式纠正学生的思想错误。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师生间和谐的承认关系中进行,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平等关系
建立平等的承认关系是霍耐特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树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来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要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运用丰富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通过说服的方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三)加强实践教学,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加强实践教学就是带领学生去积极获取社会的承认关系,感受社会承认的氛围,得到团结这一相互承认关系的确立。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评比,探访教育基地,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总结: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借鉴霍耐特承认理论中的优秀理念,认真思考现有教学模式上的缺陷和不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相处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教条主义的僵局,真正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艳,李和佳.和谐社会中爱的承认之维——以霍耐特承认理论为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在我国,中学班主任工作一直走在班主任工作的前列。关于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成果中大部分都是关于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21世纪班主任文库中,《中学卷》就有六卷。但是,仔细考察不难发现,以往的研究,从总体上说,一般的理论研究进行得较好,而针对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论研究却不多见,而且一直深受前苏联班主任教育理论的影响。从内容上看,许多研究成果局限在对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局部研究上,而对中学班主任工作在中学教育中全方位的研究犹嫌不足。我认为,对中学班主任的工作目前还缺少一个适当的方法论原则,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对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思考做一点这方面的探索。笔者曾经担任从高一到高三三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从一般的意义来讲,班主任是由学校委派到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教育者,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小系统,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和影响的控制者和协调者,是学校领导开展工作的骨干和助手。因此,班主任所担任的就不是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全方位的角色。它直接对当前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工作的内容涉及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又与学校领导、科任教师、学生团体、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组织发生诸多的联系。可以这样说,班主任工作的优劣,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特殊的系统工程,工作的对象是具体完整的人。这就给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须具有一般教师的素质外,还须加强政治思想品德、心智知识结构、工作态度作风、教育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修养,这是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因此,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观点,加强对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先进教育思想的学习,了解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现状以及国际宏观背景;熟知教育的基本规律、任务以及办学方向、发展战略等,不断提高政治水平,更新观念;要切实树立起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思想;树立起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班主任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其一,要掌握有关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熟知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其二,要有全面、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把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上。
中学班主任工作是班主任工作在中学教育中的具体化,中学班主任工作必须从中学教育的特殊性来进行研究。从中学教育的一般特点来看,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人(12~18岁),这一阶段又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是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对学生而言,他们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中学教育的成败就不是纯粹的教学问题,它包括了教育对象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及期望。
我国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目前普遍采用班级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及学校的各种教育内容都通过班级进行贯彻和实施。因此,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教学工作的直接和全面负责者,班主任工作的意义重大。
班主任所承担的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既有权力处理班级的有关事务,又有义务帮助班集体建设及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班级学生既是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对象,又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依靠力量,他们对班主任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希望班主任带领他们学习、活动和适应社会生活。班主任要尊重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一员。因此,班主任与班级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同一组织中的平等成员关系。
班主任工作除同班级学生发生关系外,在班主任工作范围内,还与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就目前中学管理体制来讲,班主任与班级的科任教师是平行的教师关系,但由于班主任所占据的特殊位置,使他成为班级教师集体的核心,起沟通纽带作用。学生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力,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是平等合作的关系,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他们相互支持和相互期望。此外,班主任还与共青团组织、社区、机关企事业等社会团体和组织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都建立在班级的教育工作基础上,是班主任工作需要借助的力量。
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对象和目的决定了它的具体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人(科任教师是以各门具体学科的知识点和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的传授为主要目标。这是班主任工作同科任教师在具体工作目标上的最大区别)。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个十分有参考价值的报告,它根据现实需要和下一个世纪的社会发展动向,从受教育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把教育的核心功能概括为四个方面,并将其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就是,教育的过程要实现让受教育者“学会知道(learning to know)”“学会去做(learning to do)”“学会与他人相处(learning to live with others)” “学会存在
转贴于
(learning to be)”。在这四个支柱中,后两个指明了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方向,这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在一个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各种社会事物迅速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更具开放性的特征。不能以合作的精神与他人相处,不能在开放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因此,生存和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中心问题,这也是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问题。由于中学教育对象和目标的特殊性,对中学班主任工作来说更为重要,同时,也规定了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
从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来看,班主任工作必须采取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指出:“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魂健康的公民。”这在实质上规定了班主任工作的总的指导原则。首先,班主任工作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这既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根本原则,也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离开了这个方向,我们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班主任工作也将落空。其次,它指明了班主任工作必须把素质教育作为工作中心。素质教育把人的全面发展当做教育目的,以教育面向完整的人和面向所有的人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人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各项素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这个中心,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教育名词,已是人人皆知。但对于素质教育真正意义的理解未必就达到共识,再加上传统教育操作中的惯性,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到素质教育的操作上来,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给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班主任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在进行工作时,既要关心优秀生,也要关心中间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内容,也是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必然。
从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过程来看,它又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班级的内部管理
班主任工作必须采取民主管理的方法。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要发扬民主作风,在决策和管理上要公开、公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给每一个学生以表现、创造和发展的机会,改变传统教育的强制性、片面性和生硬性。具体实施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有预期目标、有计划安排、有最终成果的班级活动、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学校管理性质的规定,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需要。班主任贯彻这条原则,才能密切师生关系,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和创造民主气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生活动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班主任工作必须采取“立体”式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工作的涉及面广,特别是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因素多,性质比较复杂,传统的只靠班主任单向式的教育方法,其教育效果很容易被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削减甚至抵消。所以,班主任必须采取“立体”式的管理方法,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各种教育力量、教育途径进行整合,形成教育合力。首先,提高家教水平。班主任要同学生家长配合,改变家长只注重文化素质,不注重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的错误观念,可通过家长会议,提出家长与学校配合教育学生的要求和建议,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具体问题和方法。其次,同社会团体相结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主题班会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拿到学生面前,让他们议论、评说,并加以引导,增强学生对社会不良影响的免疫力。
为了实现班主任的工作目标,班主任工作必须向科学化迈进,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这项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班级基本文件的建立。它主要包括班级的一般概况,各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实践能力以及身心面貌等方面的档案文件建设。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同班级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班级管理目标,这是班级管理的首要环节。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要反映班级的客观条件及学生的主观愿望。要制定好管理目标的内容、期限,保证班级管理目标的针对性和层次性。班级目标的制定能起到定向、激励和评价班级教育目标的作用,能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检查、调整及评价的客观依据。
三是通过家访和家长会议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家长与学校配合教育学生的要求和建议。在人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伴随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长期存在,是其教育
转贴于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从20世纪初发端,经过了渐兴、停止、恢复、发展等阶段的近百年的发展,今天已呈勃勃兴盛之势。但在这兴盛之中,却也呈现出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既阻碍着美术院校的发展和完善,又对一些美术从业者和学生的发展存在不利。
一、美术界人士对美术理论还应更加重视
近年来,中国美术界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艺术浪潮,从“85美术”到“波谱”“玩世”“泼皮”“艳俗”等。在这一波波的艺术浪潮中,有些艺术家由于相对欠缺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基奠,缺少对中西方艺术史和艺术背后的整体知识的系统了解,致使他们在这些艺术浪潮中虽不乏创作了固于本土而面向世界的时代力作,也有一些单纯模仿西方艺术样式的矫饰的作品。
叔本华曾说:“人类总免不了会犯同样的错误。”在今天的美术界,有些人仍视美术理论为美术创作的附庸。比如笔者的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朋友就曾不屑地认为“艺术家所需要的是灵感,是手上工夫,是情感的体验,而不是理论。”笔者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积淀又何来灵感?没有理论知识引导情感表达创作定会显得苍白无力。今天,有些青年艺术家都把自己一头扎进画布而不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并把这些视之为是对艺术的另一种“执著”。然而,笔者看来,他们中有些殊不知这份“执著”有令人扼腕的叹息。
有几次,笔者遇到几个某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自由画者,他们问:“谁是山人?”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年轻的男孩还问到:“是八个大山人吗?”笔者啼笑皆非。然而,当我们了解到有些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在我国,有些高等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其美术理论课所占的比重相对不高。一些绘画专业在有些学校在设置的专门的美术理论课课程上存在安排得不足。一些学校的美学概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被列入公共文化课范围内,总课时约占公共文化课的30%左右。
二、从西方学者的观点,谈美术理论的重要
西方本质主义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和格内尔认为,美术是人类文化和实践极其特殊的一面,人类的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因此,艾斯纳和格内尔认为,美术教育作为现代大众化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其最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包括下面四大部分,即: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在艾斯纳和格内尔的这份课程列表中,美术理论所占有的比例明显很大。由此可见,西方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理论素质的重视程度相对还是较高的。
美学是与人生价值问题相联系的。美术院校通过对美学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对美的本质、形态、类型等问题的了解的同时,增强对美的感悟、认识、鉴赏和判断能力。而美术批评是在美术欣赏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所作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对美术批评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清晰的思维能力和高层次的审美判断能力。而美术史的学习,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就更显得重要。学习任何专业的人,都应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位置、状况。俗话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美术院校学生通过对中西方美术史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和了解过去美术史的发展和现状,更在于他们可以去传承其中优异的部分,去开拓更加宽广的艺术局面。对于美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美术史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我国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去汲取养分、获取灵感。师古人、师传统,犹如师造化一样都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法。 转贴于 三、从美术教育的本质看美术理论的重要
中国美术教育是在20世纪初先生的“以美育救国”的口号下发展、壮大的。“美育救国”在今天仍然具有发展国家,提高人们审美意识的时代紧迫感。因此,美术教育在今天作为大众化教育的生力军,其本质仍然是“美术文化和审美文化的教育”。面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对美的要求的日益高涨,美术学院作为有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教育机构,所培养的人才理应是适应社会,进而改造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具有独立审美自觉的人,而不应仅仅是单一的技能操作者;所培养的理应是服务于社会,也服务于自己的美术工作者、美术教育者和美术热爱者,而不仅仅是所谓的艺术大家。
在我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中,只有既重视专业理论又重视专业实践,使两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合理的审美教育的途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这两者相对而言,专业理论是“虚”的教育,其重视的是精神素质的培养;而专业实践课则是“实”的教育,其重视的是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只是当这“一虚”“一实”相结合时,既重精神又重技能时,才是最有益于一个审美的人的发展。
结语
美术理论是重要的,无论是对于一个想要在实用美术领域中有所收获的人,还是一个想成为艺术大家的创作者来说都如此。 好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如一位当代西方哲人所说,在艺术领域,你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意识的多少与高低将决定着你的眼界有多高,也将决定着你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
参考文献
[1]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一、何为图示理论
认知心理语言学家们在对人类心理过程进行解释的时候的理论之一的图示理论。通过不断的变迁发展,图示理论的含义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图式就是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及贮存方式。人类作为社会人,在其一生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很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不是凌乱的存储在人类的大脑中的,都是围绕某一主题相联系形成的一些知识单元。这类单元就是图示,例如,我们看到某种植物的照片,就能迅速的想起植物的名字、生长环境要求等等与这个植物相关联的知识。这就充分证明,这个植物的外观表象特征和植物的名字、生长环境等是相互联系,存储在人类的大脑中的,这就是图式,其实就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而图式理论所研究的就是各类知识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表征出来。这些特点使得其理论有助于知识的运用。
二、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商务英语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但是兼顾了社会的技能性。商务英语的侧重点在于在商务环境中的英语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是侧重于跨文化的一个商务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适度的理解语言的输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因素将制约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图式理论的引入能够弥补这一空缺,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图式理论主要就是人们在对新事物进行认知理解的时候,会将新事物与脑海中的原有的概念、经历等与新的事物相重合,还会与其相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这些固有的图式都对新事物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固有形式相吻合的,受到外界的刺激后反复的刺激于人的一个感知器官,最后才能在大脑里面留下印记。这种印记就犹如一张张的图片被保留在人的记忆中,所有的图片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但是相互之间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图式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广泛的使用,使得我们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的教学
(一)从语言图式来看
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在教学阶段就要重视语言的教学。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所占比例非常的大,但是在商务阅读中语言的图示能够提高其阅读。语言的图示是其提升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熟练的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以及语法、句法等基础知识后,学生才能针对这些语言信息在自己的脑海里匹配其信息,根据阅读中的上下文的意义刺激大脑,搜索到大脑中的相关图式及结构图示,在较短的时间内精准的理解阅读篇章的意义。所以,教师需要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着手,丰富其的语言图式。增强词汇量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来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词汇有着非常多的意义,如情感意思、言外意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词汇,还要加强对学生对词汇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等。这些都属于词汇的拓展,同时还要注重商务英语专业词汇量的拓展。在阅读以前,提供其后面材料中会出现的专业词汇,在阅读后,再对其进行补充和扩展。不仅仅是需要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其定义解释清楚,还需要对其云朵模式等给学生讲解清楚。还有要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视句法的教学。有些句子较长并且难以理解,教师就需要对其进行讲述并分析,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句法结构的学习,也可以增强有些英语的语法知识,那么学生在语言这个方面的图式得到了丰富。
(二)从内容图式来看
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其知识点的背景的扩充,以达到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我们的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后,需要学生对其知识背景更多的理解,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背景,那么在其阅读理解的时候才能够更加轻松的找出相关的图式并将其联系起来,那么理解的速度自然就能够有所提升。在这以后,人们对后面需要叙述的内容就会不自然的产生一种预期。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准备状态。当其余预期的材料有一致性时,那么学生能够迅速的理解,反之如果不一致的话,学生在学习中会对材料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主题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围绕主题才能够针对性的准备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以及文化背景。并在教学的同时延展一定的重视面,如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宗教等等有关于商务英语的内容题材,进而充实学生的内容图式。如在商务谈判中应该注意的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三)从结构图示来看
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要重视结构图示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篇章知识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注意表层的语义、词汇、句子等之间的关联性,又要让学生注意到结构中深层次的语义。让学生学会从局部到整体,从上至下,从语句到语篇的学习全文,最终构建一个全文的语义图示。然后学生依据图式再进一步的理解词汇、语句、段落、篇章的含义。在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深挖学生大脑中的已有的图式结构,再把新的相关联信息不断的补充到原有的图式中,使其更加丰满。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个阅读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分析文章的结构、知识点,协助学生能够系统的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学会捕捉知识点间的关联性。综上所述,图式是人们认知的基础,图式理论就是利用图式知识在认知的过程中的实际的使用和提升。商务英语教学中引入图式理论进行指导教学,能够构建出新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整个商务英语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赵丽萍 单位: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申甜.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词块教学在商务英语口语中的实证研究.陕西教育:高教,2016.
班级是学生接触到的最早的类社会性群体组织,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样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文化载体。我们关注教育,就不能忽视对班级的研究。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太重视班级的管理工作。由于班主任一般是兼职的,由课程教师兼任,这样就导致班主任的精力有限,再加上没有意识到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班级管理的大部分工作放手给班干部做,监管不到位,导致班级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不同学者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不同,各有侧重点。本文认为班级管理是在班级规范、班级环境、班级行政三方面,有计划、有效率、有创意地管理一个班级的历程,妥善而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实现教育目标。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意义、内涵、功能等方面探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以期引起教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从“成员”来看。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互助系统,班级管理可以说是维系成员间的沟通平台,成员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互动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
2.从“过程”来看。班级管理是一种处理班级人、事、物的过程,是班级各元素间互动时所发展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与活动,是长期互动的表现。
3.从“方法”来看。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参考教学理论与策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和有创意的方式管理班级,并且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及修正班级管理的方式。
4.从“内容”来看。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所有行为,主要在于有效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类事物。
5.从“目的”来看。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协助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终达到班级目标及教育目标。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
1.班级规范层面。班级规范是指学生在教室内日常生活的一种规律,是学生应该知道且确实遵守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处理教室中人、物、事等的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习的环境,更是易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套规则。班级规范包括生活教育的辅导和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管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班级规范是依据学生平时应有的行为表现来制定的,并建立一套赏罚办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表现。
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规范习惯的养成需要奖惩交替运用,在鼓励多、惩罚少的原则下因势利导,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体会学生的感受,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为重要原则。
2.班级环境层面。班级环境以班级的物质环境和教室的布置为主。班级的物质环境指教室的坐落方向,通风、采光、课桌椅的摆设等。而教室的布置指布告栏的设计、作品展示、光荣榜及教室美化等。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生活空间,是教学的真实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态度的形成及学习成就的增进,都非常有益。
3.班级行政层面。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基础。班级的事物可说是繁琐而多元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协助处理繁杂的班级事物,积极做好班干部的组织与运作,将会增强班级管理的成效。
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班级事物,让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并且针对学生的个别表现,给予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参与班级事物的过程,不仅鼓励学生展示各自的潜能,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4.人际关系层面。班级管理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间和谐的关系,有助于班级间的良性互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如何学习与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处是教师的责任。在班级人际管理方面,教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都有一定程度的互动。
三、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
1.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良好的班级秩序,教师可以安心教学,学生可以快乐学习。在不安定及混乱的环境下,学生是很难进行有效学习的。所以,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可以说是班级管理最基本的功能。
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良好学习环境,不仅易于实现教学目标,更有陶冶情操之效。所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勤学乐学,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3.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班级中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以及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及自治的精神。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4.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陶冶者,所以,教师不仅是老师,更应该是人师。因此,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增加师生间接触与沟通的机会,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教师常接近学生,学生也乐于接近教师,增强学习的原动力。
5.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学生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依赖性,需要教师从旁点拨引导,才能发展为健全而成熟的个体。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积极地应用各种指导策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进而达到身心健康、自我实现的目标。
四、班级管理策略
依据班级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1.班级规范管理策略。班级规范管理策略包括班规的制定、不当行为的处理、荣誉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班级规范管理的成效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习与人格的发展,班级规范管理的目的除了维持学习环境的秩序,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外,更有促进学习,增进社会化,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民主精神、良好习惯、高尚理想的积极目的。
2.班级环境管理策略。班级环境可以说是无言的教育者,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一个优质的班级环境,不仅可以提供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更能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成长。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有三点:(1)兼顾教育性、整体性。依据教室的空间、教学的科目、进度、教材的性质及学生的兴趣,从布置材料、色系选择、静态和动态、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整体设计规划,营造舒适、美观、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2)兼顾安全性、实用性。布置内容要配合教学单元及时更换,布置要以易于更换、易维修为主,另外也要考虑到陈列物的安全性,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3)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师生共同布置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包容接纳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
3.班级行政管理策略。教师对于班级中的事物,必须以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妥善处理,并积极配合学校的行政工作,制定班级目标和计划,再依计划执行与考核。因此,班级行政管理策略包括班级目标的制定、班级管理计划与行事历的制定和执行、班级事物的处理、班级档案资料的建立和应用及班干部的选拔任用等。
4.人际关系管理策略。人际关系管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而且是从事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师生关系的优劣,除了影响教师的教学外,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助于学生进行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班级和学校的向心力。
班级管理的成效除了依赖于师生的努力与合作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是成功的关键,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互相配合,及时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教师应以主动积极、包容接纳的态度面对每位学生家长,同时及时请家长了解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种种作为,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校的重要活动等事项。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先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增进学生间的和谐相处;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营造愉悦的氛围,促进学生间的良好互动;良好的班级规范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营造友善的环境,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然而,部分法学院校忽视了明确办学理念对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轻视了办学理念对于法学教育各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从未针对本院校的历史传统、经验、现状以及法学教育发展的情况认真思考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办学理念以统筹全局指导法学教育,甚者只将办学理念当做口号一样,抄袭他人、拿来主义,最终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很多法学院校致力于教学改革本文由收集整理和创新,其实只是热衷于照搬其他国家、地区和院校的课程、教材、授课方式等细枝末节,却从没有考量过这些教育成果所反映出的办学理念。
也许,有人会说,办学理念是很抽象的东西,对具体的法学教育指导作用不大,或者认为,同一个国家、地区所采用的法律相同,那么该国家、地区的法学教育也应相同,有没有各自独特办学理念意义不大。其实,有这种想法还是说明没有对办学理念的决定性作用有足够的认识。本文即以澳门的法学教育为例论述明确办学理念对法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澳门法律的特点
澳门各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的情况与澳门的法律制度密切相关,欲了解法学教育的情况就要从澳门法律的特点入手。
“葡萄牙化”是澳门法律的主要特点。而“葡萄牙化澳门法的形成当然必须追溯到葡萄牙对澳门实施的非法统治”。葡萄牙人于1555--1557年踞居澳门期间,自发成立了内部自治组织议事会,管理葡人社群的各项事务。居澳葡人议事会成立后,依葡萄牙的法律和风俗习惯进行内部自治,维护葡人社群的利益,同时居澳葡人亦遵守中国法律。葡萄牙于1822年在已颁布的第一部宪法中单方面将澳门作为海外属地列入其领土范围,后欲仿效香港模式改变澳门的政治法律地位,但澳门亚马留总督的殖民行动遭到华人的强烈反对,居澳葡人也不予支持。虽然澳门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国际法上不属于“殖民地”,但是葡萄牙从1849—1976年间却对澳门实行事实上的“殖民统治”。这种事实上的“殖民统治”体现在澳门的法律及司法体系上即:澳门法律体系基本上是由葡萄牙的几部重要大法典组成的,即葡萄牙宪法典、民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商法典六大法典,其次,葡萄牙也专为澳门制定了一些法律,如1975年的《澳门保安部队组织法》,1991年的《澳门司法组织纲要》等,再次,澳门立法会也在其设立之后制定了越来越多的各种法律和法规,最后,澳门总督也通过法令、训令及批示等形式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所有这些法律构成了澳门现行法律的基本渊源;如同葡萄牙法没有经过任何的转化程序而被直接强制置入澳门一样,澳门司法体系中的关键——法律人才也是由葡萄牙政府从葡国输入的,葡国政府直接从葡国向澳门输入葡国法官、检察官及律师等;澳门只使用葡文作为官方语言,法律法令均以葡文创制,澳葡政府及其法院当然也都以葡文作为唯一工作语言。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在葡萄牙统治澳门期间,澳门的法律及司法被打上了深深的“葡萄牙化”的烙印。
澳门法律的另一显著特点是正在向“本地化”发展。“澳门法本地化”是1987《中葡联合声明》签署后提出“澳门过渡时期三化”问题之一,具体包括“‘司法制度的本地化’、‘法律条文的本地化’、‘法律语文的本地化’、‘司法官员的本地化’和‘法律在本地民间社会的普及化’等”。至今,“本地化”进程已取得一定成果,如组建了三级法院体系并且本地的终审法院享有终审权、中文被确定为官方语言、原有的适用于澳门的主要葡文法律文本被翻译成中文等;但是,“澳门法本地化”仍然面临许多困难、进展缓慢。
另外,澳门法律先天就与内地、香港及台湾的法律关系密切。首先,“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及澳门(当然也包括香港),都是中国人或以中国人为主的社会,故理论上讲,这几个地区的法律制度当然都应是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其次,澳门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及现代社会生产与生活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要受所处区域内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影响。毫无疑问,澳门与内地、香港、台湾现在和将来都必然会休戚相关,互相影响。法制方面尤其突出,就长久以来的事实看,香港法律实务对澳门法律实务的影响极为广泛。此外,在家庭、婚姻及继承等领域,澳门在相当时期里是以台湾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为参照。不过,自1979年中葡建交以后,尤其是《中葡联合声明》发表以来,澳门已转为以中国内地的法律为参照。
可见,澳门的法律因其主权和治权变动等原因,呈现出“葡萄牙化”、“本地化”及受内地等地区法律影响等特点。
二、澳门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澳门高校法学教育历史有两个重要的年份,分别是1988年和1999年。1988年以前。澳葡当局未在澳门设立专门的法律教育机构,人才培养主要依赖于葡萄牙等国的大学教育。1988年下半年,东亚大学(即澳门大学的前身)开设了法律课程,自此,澳门终于有了自己的法律人才培养机构。1999年大陆后,澳门法科院系增多,教育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澳门科技大学、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也开设了法律专业。总体看来,至今,虽只逾十年,但法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从澳门高校毕业的法学人才数目逐年递增,学历层次日益提高。
目前,澳门两所主要的培养法律人才的高校法学院——澳门大学(以下简称澳大)法学院和澳门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澳科大)法学院在学制、课程安排、专业设置、师资、培养目标、生源、授课语言、考试制度等各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不同者居多⑨。总得来说澳大法学院主要提供的是以澳门法律制度为主的课程,辅以少量中国法课程;澳科大主要提供的是以中国法律制度为主的课程,辅以部分澳门法课程。
(一)澳大法学院的概况
如前所述,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澳门长期在葡萄牙的管治之下。1974年之前历届葡国政府都将澳门视为其殖民地或海外省。葡国的法律基本上都适用于澳门,澳门的法官检察官都是由葡国委派的,律师也都是葡国人,因此,那时葡国政府并不感到有在澳门建立高等法律院校的必要。1974年葡国国内发生民主革命,此后的葡国政府对外采取非殖民地化政策。在澳门问题上,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暂时由葡国管治,即主权归中国,治权归澳门。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回归后50年内澳门原有的法律制度基本保持不变。为了培养澳门本地法律人才,使法律制度和运作机制平稳过渡,澳葡政府于1988年在澳门创建高等法学教育,即在当年被澳门政府收购的澳门东亚大学内设立法律课程——葡文教学的法学士课程。1991年澳门政府将东亚大学更名为澳门大学,原来的法律课程也改为澳门大学法学院。
澳大法学院葡文法学士课程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参照葡国大学法学院模式设立的。教员都是葡国人,教材采用葡国法学教科书和资料,主要是葡国科英布拉大学的教材,教学语言为葡文。学生包括懂葡语的华人居民、在澳门生活或工作的葡国人和葡裔居民以及少数来自非洲葡语国家和东帝汶的学生。
葡文法学士学制为5年。课程设置的科目都是必修课,无选修课。除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语言科目外,其余有25门法律科目。像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院校一样,非常重视民法的教学。民法细分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继承和亲属法各学年和学期科目。根据澳门社会的实际情况,葡文法学士课程学生还需修读中文和中国法。授课以教员讲授为主,在课堂上系统讲授法学理论和概念,分析条文和案例。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偏重考察学生用理论和法律条文解决问题的能力。澳大法学院葡文法学士课程文凭得到葡萄牙的承认,继而也得到欧盟的承认。
澳大葡文法学士的毕业生,特别是懂中葡双语的华人毕业生很多都已经成为了澳门各级法官和检察官、澳门公共行政机关的主管和领导以及法律顾问、华人律师等。从这个角度讲,澳大法学院为澳门主权与治权的平稳过渡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回应澳门社会的呼声,给华人居民开启高等法学教育大门,澳大法学院于1996年开设了中文法学士夜间课程,2000年又开设了中文法学士日间课程。澳门居民中华人占总人口的95%,而澳门的华人居民绝大多数都完全不懂葡语,中文法学士课程的开设,为不懂葡语的华人居民提供了学习澳门法律的机会,打破了只有懂葡语才能学习澳门法律的局面。中文法学士课程教学制度和课程设置以及授课内容基本上是与葡文法学士课程相同。基本教材是葡文法学士课程所用教材和讲义的中译本。即中文法学士仍提供的是以澳门法律制度为主的课程,这与葡文法学士相同,只是授课与学习语言为中文。
总之,澳门大学法学院的学士学位教育采用的是葡萄牙制,学制、课程安排、专业设置、考试制度等沿袭了葡国法学教育的传统,生源主要是澳门本地学生,培养目标是为澳门培养熟悉澳门法律的法律人才。
(二)澳科大法学院的概况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的成立较晚,澳科大法学院建院于2000年,但发展较快,建院十年已具备学士、硕士及博士授权资格。澳科大法学院的教育制度与澳大法学院明显不同:其学士学位课程的安排是参照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教学计划订制而成,法学专业课程中内地法律课程的比重较大,除此之外亦包括澳门法律、葡国法律及当今世界主要法治国家的法律和法学理论,授课方式、考试方式与内地各大高校近似,生源主要是内地学生及部分澳门本地学生,培养目标是于内地、澳门均可从业的法律人才。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澳门高校法学院专业教育的特点是差异性较大,即同一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两所大学的法学院在学制、课程安排、专业设置、师资、培养目标、生源、授课语言、考试制度等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罕见的情况。
2.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提升医院医疗整体质量的保障
医院工作进行的主题的医疗,医疗决定着医院能否良好发展和生存的基础。而“仁”与“术”决是整个医院医疗重中之重。量的高低。二则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是对医学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医务人员医德水平决定其能否更好发挥设备、技术作用的基础。若因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属于医德的建设,会使医院整个医疗水平下降,对医院的长期、健康、良好、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提升医院医疗整体质量的保障。
3.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状
3.1医院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忽视。医学信息化人才的道德、人生、价值观体现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信息化人才在从事医学工作时必须拥有医学伦理学知识。而我国现代医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医院必须对医学伦理学培养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3.2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忽视。由于,很多医务人员对于医学伦理学知识不够重视,认知程度低,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医学伦理学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并不能够有效发挥其重要性。
3.3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落后。信息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最基础要求,对心理学、伦理学、社会等人文化知识都是教育的范畴。但是现今在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依旧很落后,不能够与社会现实接轨,严重影响着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实施。
4.在息化人才培养中医学伦理学教育良好开展的策略
4.1医学伦理学教育准则的建立。加强吸收世界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先进水平,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准则。
4.2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的加强。医学院校不仅要重视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标准[2]。以问题、案例为核心,开展互动式、小组讨论式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只要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那么今后的工作中,学会及时运用医学伦理学知识来约束自身行为。
4.3良好人文环境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培养是培养良好人文环境的基础。人文环境由人文精神和文化相互结合下所创建的。在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中,人文素质必须要加强重视,可利用直观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h等方式,用实际中的案例去感染、教育信息人员,树立起医院良好的医疗形象,加大医院的影响力度,为医院创设道德和技术并存的人文形象。加强医院信息化人才团队的设立。
4.4医学伦理学教育多样化的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不仅要求其在内容上具有实际性、针对性,在规范标准上更要有层次。结合信息人员文化程度、岗位职责、自身身体和思想情况的不同,来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标准,确保医学伦理学在教育中,具有针对性以及广泛性。
4.5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管理和培训。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管理中不仅要重视和加强伦理文化的深入,更要对伦理学教育管理进行加强,利用多钟形式进行培训。不定时的更新学习信息资源,增进交流和学习。
长期以来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宣教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做好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我们通过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实例,来加强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护士们明确在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和应发辉的作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习、讨论、制定出各种疾病详细全面的宣教内容,要求每位护士做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住院期间的不通时期,根据患者的情况及需求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将宣教视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门。
2 明确患者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患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达到知、信、行。知,让患者知道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护理要点。信,护士要丰富的知识帮助,指导患者,让患者感到护士可信,并形成一种实行的信念。知识一旦变成信念,就只配着人的行动。行,利用护士的影响力指导患者,患者将护士交给的知识付诸于行动。患者教育的作用可以减低患者的焦虑状态,患者住院都有陌生紧张的心理,特别是需要手术的患者,护士应根据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教育,讲明各种检查治疗用药的谜底。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许多护理活动是需要护士与患者共同完成的,因此护理活动中护士与患者应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的护患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帮助患者去做,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很多患者患病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一旦病情稍好转就认为痊愈了,就不注意休息,不接受治疗,造成病情复发,甚至引起其它并发症。因此护士要针对疾病的特点,讲明按时接受治疗的重要性及各种注意事项,以避免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3 向患者讲解健康心理指导内容
心理疾病可以转化为躯体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病,向患者讲解健康心理内容,可以纠正不良的个性。根据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指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五个方面:环境适应能力强;社会交往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忍耐力;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3];具有一定的健康能力。心理健康与否,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情绪、世界观、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具有坚强、稳定、外相心理特征的人,不易患精神方面及其它方面的疾病,而敏感、脆弱、内向心理特征的人易患精神方面及其他方面的疾病,这对疾病的恢复、患者对治疗、护理能否积极配合以及能否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都是不利的。
4 合理采用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形式
护士首先要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情况,评估患者健康知识、问题。对其健康知识不足,进行有的放 的教育与指导。教育方法可采用语言教育、宣传科普知识、示范教育等,以求达到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洁、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语言教育较少受文化的影响,对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更适合语言教育。因此,护士要掌握交流技巧,随机进行教育,宣传材料科根据不同疾病特点编写、绘制一些宣传卡、手册、板报等,使患者随时接受教育,护士还可以向患者做演示,如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有效地咳嗽方法,以及某些特殊的锻炼等,并演示正确的姿势,要求患者训练2~3次/d和训练过程中出现不适感的处理与预防。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体护理活动之中。教育方法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在实施健康中要强化患者进行教育的意识,提高护士理论水平,对患者的教育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Sanquan Medical College,Xinxiang 453003,China;②Xinxiang Medical College,Xinxiang 453003,China)
摘要: 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感恩教育,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唤醒被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促使其采取感恩行动,以达到爱心社会为目的的素质教育。
Abstract: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deology of educatee is waked up and spurred to adopt thanksgiving behavior to achiev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关键词: 感恩教育 独立学院 影响
Key words: thanksgiving education;independent college;effect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265-01
0引言
伴随着物质文明不断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感恩心逐渐在淡化。对于“衔环结草”、“饮水思源”、“知恩不报非君子”,这些传统美德与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观点已经相距太远,他们觉得那些已经跟不上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对于促进构建和谐园,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感恩的内涵
何谓感恩?在基督教里感恩是信徒感谢主的慈爱与宽容,感谢耶稣所作的牺牲。在文学作品中,感恩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的深情叙说。
“感恩”一词,与西方的感恩节有密切联系,感恩在西方本义上是感谢上帝赐予人类赖以生存的面包和水,《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出来且回馈他人”,后来扩大为社会成员要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而忘却不快乐事,做人做事常怀一颗容与回报之心。
《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辞源》解释“感恩”为:感怀恩惠。感恩是个人所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是人对自然、社会、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衷地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原则,是礼仪之邦的重要识,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总之,感恩包括识恩、记恩、报恩、施恩四个环节,是人们对自然、 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地认可, 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2感恩教育在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
2.1 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特殊性由于独立学院与公办普通高校的生源不同,所以学生特点也不同,具体表现在:①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②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或过分自负;③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数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综合素质较高,这些特点使独立学院学生工作必须针对学生特点有对策、有方案、有步骤的进行。
2.2 感恩教育在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孩子心理上唯我独尊的优越性和骄纵感,现在我们面对的是80 后和 90 后的学生,这些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代人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娇生惯养者多,学校教育方面只重视学习成绩,不重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①忽视家中父母的养育之恩;②冷落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恩;③淡化国家、社会的关爱之恩。认为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受人恩惠不知知恩图报,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长此以往,从不会爱的付出,到感恩教育被边缘化的现状。
2.3 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2.3.1 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克服不恰当的个人主义,从现实生活中意识到自己是受恩惠的,以宽广的胸怀、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来面对人生,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学会知恩图报。
2.3.2 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感恩,就是要知道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奉献,主动为别人付出,知恩图报。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表现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2.3.3 有助于构建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马克思说:“恩情是联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感恩教育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融化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培养他们与人为乐、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最终推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
2.3.4 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的感恩思想,值得后世传承和弘扬。《战国策》里说:“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他,不可不忘也。”儒家将“感恩”列为做人最基本的修养,非常重视培养人的“感恩”美德。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开展感恩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