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9 09:34: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业企业信息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农业企业能够将互联网技术与会计有机结合起来,把原本由人工完成的数据收集、记账等功能进行替换,从而完成对整个企业财务数据的归纳、组合以及预测。作为会计电算化进展的必然突破,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优势有,它能够将企业各机构、运作过程中收入、成本、预算等各种资料以网络技术为载体进行统一操作,并通过对农业企业进行预测、分析、管理和控制实现财务管理的网络化。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给人们带来财务管理便捷化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便和安全隐患。笔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农业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特点做一些思考。
一、高度自动化
财务管理部门与企业内部的其他业务部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财务核算的基本数据一般由企业的其他业务部门提供,比如原材料的购买等数据信息由后勤采购部门提供,生产过程的基本数据由生产部门以及设备部门提供,有关固定资产的基本数据由管理设备的部门提供,销售业绩的基本数据由销售部门提供。处理财务信息应当通过填制各种凭证、登记账簿等相关过程。在以往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基本数据以及记账凭证必须由人工进行收集,然后将其输入原始凭证之中。这个过程所要花费的时间相当之长,也需要多个会计人员进行操作,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网络技术,把原本由人工完成的数据收集、记账等功能进行替换,从而完成对整个企业财务数据的归纳、组合以及预测,既极大地缩小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农业企业的成本,也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农业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管理预测能力很强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之内并获取充分的商业信息,能够将数据共享,资源共享,不仅如此,企业还能在第一时间内将信息进行反馈披露。由于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减小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大量时间,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因而,企业的会计核算将呈现出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方面发展的趋势。财务部门与企业的其他部门联系的更加紧密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预测能力,从而进行决策和控制功能。因此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将有利于农业企业主管部门的相关决策,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更全面的信息披露
在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中,财务信息使用者会让企业财务部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现状以及经营业绩的财务信息,不管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的,或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农业企业财务部门都应当对其披露。这些举措能够让公众对企业会计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认识。然而基于有限篇幅的限制,会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非数量化信息,更不能准确反映会计报表数字处理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与之截然相反的是,通过在线数据库的使用,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把企业会计及非会计信息予以包含在内,还可以通过网上报告的形式,对会计报表及附近的信息予以扩大容量。农业企业内外的信息需求者能够采用在线访问的形式及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计算机网络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为信息的供给者与需求者提供了一个桥梁。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运作过程中,需求者能够根据具体需求获得会计信息,也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的处理。
四、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步处理
在单个电脑工作的情形之下,农业企业会计部门通常来选择固定的某些电脑来做好某项工作,从而使得这些电脑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然而,随着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某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被分割为若干线程,每个线程由网络上不同的电脑共同来处理。比如,对于那些凭证录入耗费人力的公司来说,应该按照一致的格式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同时进行凭证录入,财务管理系统的网络版可以将其自动存进网络文件服务器。在多个电脑上进行录入,在一个服务器上进行储存,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及时录入凭证,而且还能确保进行统一储存数据,最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单个电脑所产生的数据冗余。
不管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有何种优势以及何种特点,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农业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最终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运作中,除了网络系统自身能否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取决于既懂计算机网络,又了解财会运作的高技术人才的加入。具体而言,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过硬的网络技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能力。由于很多财务人员队伍的专业知识欠缺、水平较低,还不能符合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运行的要求。所以说,加大对农业企业会计人员队伍的培养力度,提升其综合素质,是摆在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复合型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当今科技发展时代对企业会计提出的新要求,是企业追求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会对会计工作产生更大的便利与快捷,但也无形之中对相关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会计的信息化之中会计人员不仅要像之前一样掌握会计的专业知识,而且对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素养同样要严格要求。一旦综合素质偏低,就会在实际的操作之中对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的认知与处理,从而影响整体的工作进度。目前的大多数中国企业之中会计人员虽多,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了解明显不足,导致不能利用计算机熟练的处理会计中的统计运算,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缓慢,制约其发展。
1.2农业企业财务软件缺乏通用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的农业企业财务软件运用之中,并未做到独立性的针对个体设计。由于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不同的情况之下的记账方面是不同的,但是大部分农业企业财务软件都是直接购买过来使用的,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各个企业。而且后台的数据库易出现被篡改的情况,从而不能很好的反应真实的实际情况。农业企业的一些财务软件并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很多隐私的数据都暴露出来,容易被查询修改,不能做到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1.3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制度是一个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有力保障,只有拥有了严格的制度才能更好的进行发展。而因为农业是一项传统产业,有很大部分企业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的手工记账罢了,其实不然,会计信息化是对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但是多数农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再加上本身的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引入时间较短,所以一些基本制度并不完善,而企业领导对此认识本身就不充分,不愿意再花费人力物力进行改善,这也是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得不到完善的重要原因。
2加快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2.1加大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推动其经济发展。但也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技术提出了要求,计算机知识的熟练掌握会在工作上带来很多便捷。要积极对他们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先从计算机基础开始,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进行强化。因为财务方面的知识掌握的相对来说比较扎实,对于财务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培训,而着重点放在国家最新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制度上进行讲解。企业也应当对于不同的员工进行分类培训,比如对于新进员工、容易变动的职位员工、不易变动的职位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对财务人员也要进行会计信息化理论方面的知识培训,让他们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的真正含义。
2.2完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的制定及安全管理
要想使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能够快速平稳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关制度来支持。当遇到问题之时,依据制度来制约各种情况的发生,并做出合理的解决对策。首先要严格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制作相关的操作规定并严格实施,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流程,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真正做到信息化进程发展。另外要制定安全防护的规定,让计算机设备良好的运作,并且要设有专职人员进行防护,避免仪器损坏以及非法人员对信息数据的破坏。因为与以往的财务会计不同,会计信息化后整体的工作内容、性质都发生了改变,所以要根据具体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岗位职责制度,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真正的将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优点体现出来。
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是农业企业会计适应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改变了原有的信息处理方式,减少了很多信息整理的时间。在发展过程之中要做到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作数据的处理,另外还要健全相关制度去制约各项行为,保障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持续性发展。信息化已是经济发展进程之中的大趋势,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之中要创建适合的发展模式,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加快农业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一直是国家与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各级政府也一直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去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而农村中所存在的主要纠纷和矛盾,大多数表现在财务上,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普遍存在着账目混乱、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以及透明度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注重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会计的整体发展,而且促进农村会计的时代化进程,为农村的经济繁荣以及农民的安居乐业提供强而有力的活力源泉。以下内容将对如何促进农业企业会计的信息化做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注重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是加强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更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财会人员。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农业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充分结合农业会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工作情况,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培训与教育的机会,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邀请农业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前来指导以及推荐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外出深造等多种有效的途径,全方位地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得他们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农业会计信息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等,帮助他们更加从容、自如地应对财会工作中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其次,要注重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要让他们认识到在信息化所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下,更是要重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运用有效的奖惩手段进一步规范农业会计工作,以防、等不良问题的滋生;再者,要注重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会计工作业绩、计算机操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因素,并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和薪酬相互挂钩,从而引起他们对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开展高质量的会计工作。
二、制定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各项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促进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完善,更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具体来说,其一,操作环境涵盖两个方面:系统操作过程与系统维护过程,其中操作过程要借助于制定一套严格且完整的操作规范去实现,同时要明确财会人员的工作注意事项、操作程序以及自身职责,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文件;系统维护过程则要通过构建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加密、构建必要的防火墙系统、设置操作权限等形式,全方位地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为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顺利化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二,要结合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特点,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管理、档案管理、机房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机制、操作管理等制度,保证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转,以便充分地发挥出会计信息化的优势。与此同时,相关负责人还要注重与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鼓励他们根据平时的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从而为规章制度的制定凝聚更多的活力源泉。
三、完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平台
要想逐步实现农业会计的信息化,构建与推行完善的信息化运行平台是重要的条件。在完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平台方面,可以依靠国家正在建设和谐新农村、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的东风,借助于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所给予的政策与经济扶持,开发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农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独立模块,并开发出面向广大农村与农民群众的专业性会计信息化应用软件,尽可能地开发出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政务公开、财务监督以及资产运营决策等融为一体的计算机软件,为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提供有利的帮助;还有,要注重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经营成果、集体资金的使用情况、民生情况等实时地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展示出来,让农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增强农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深化财务公开,而且拉近了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会计事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农业企业会计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推动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良好途径与方式,在紧跟潮流的前提下让信息化在农业企业会计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作者:陈必海 单位:朔州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
坚强智能电网是“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能源互联网更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办公等)为基础,实现人、物、能源之间的全程互联和广泛互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有力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信息通信已深度渗透至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从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层面看,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覆盖率达到100%,公司月平均处理信息系统工单近900万个,平均日增数据记录达28万余条。220kV及以上变电站光纤覆盖率保持100%,110(66)kV及35kV变电站光纤覆盖率达到99%以上,基层(直管县供电企业、供电所、营业厅)通信覆盖率提升到100%。从县公司层面看,营销MIS、生产PMS、班组一体化等系统已基本覆盖至县级供电企业,企业信息化生产、管理和办公水平持续提升。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覆盖至县公司,县公司可以远程参加上级单位的各类重要相关会议,极大地缩短了国网—省—市—县各级单位的管理链条,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会议成本。
农电企业信息化人才差距分析
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信息通信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成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强基石。但与省级或地市级公司相比,农电企业对信息通信重视程度普遍不足。部分单位对信息通信的理解甚至仅停留在“修电脑”“装电话”的层面。农电企业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内外网混用、信息通信机房随意进入或操作、内网防护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公司整体信息安全造成较大风险。企业信息化人才短缺农电企业因为受到通信网络规模小、信息系统运维经验匮乏等客观条件限制,缺乏精通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专职从事信息通信专业的人员。信息通信人员一般采用兼职方式,对县公司常用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内网等系统多停留在“用”的层面,发生故障后排查处置能力较弱。同时,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快,但县公司人员接触新技术的机会较少,难以跟上信息通信发展步伐。企业信息化培训不足一是企业信息化培训时间不足。县供电企业各类培训中,关于信息通信内容的培训时间占比普遍小于10%。二是企业信息安全培训欠缺,信息安全已成为国网公司与生产安全并行的重要安全指标,但农电企业的各类培训中,涉及信息安全内容的培训较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对培训人员帮助效果不佳。三是企业信息化培训手段单一,信息通信相关培训仅是通过PPT讲解等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跟踪较少,难以形成有效的PDCA闭环提升。
目前,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市场环境、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经贸环境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人了一个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素质提高的新阶段。我国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盆、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迫切需要加快其信息化建设.完善其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其政务信息、商务信息和企业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增强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推进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功在于企业能否快速应变,能否对市场信息的准确、及时的反应。企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与冲击。一方面,产品、产业结构甚至企业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信息部门运用各种市场信息调查与评估手段,准确预测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来自强大对手的威胁,要求企业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能只停留在信息的浏览和简单收集,还要收集竞争的信息技术应用情报,如竞争对手使用的信息系统、性能、型号、数据库能力、网络通讯能力等。只有对竞争对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进行分析后才能做出战略决策。因此,推进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就是推进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增强其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发展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互联技术为推动的跨越时空界限的商业领域的革命。它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商务交易方式,以其高效、低成本、高收益、全球化等特点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电子商务作为新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手段、基础和保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企业就不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就不能在新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措施
1.选择适合企业的通用管理软件。目前市场上相对成熟的管理类软件大都是为大中型企业设计的,其系统模块的复杂度较高,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的产品。因此针对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管具有快速实施的特点产品。同时要考虑到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有限,因此他们在IT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上相对其他企业较慢,所以一方面要求针对他们的产品要在价格上更具合理性,同时在技术上要更着重考虑选择标准化的方向。无锡奔达密封件厂曾是一家镇办的养奶牛厂,亏损近百万。1994年,奔达与中国汽车工业三大集团之一的一汽挂上了钩,定点配套生产车用密封件。2003年年初,奔达开始在市场上寻求适合自己的ERP产品。他们选择了金蝶k/3ERP,开始逐步实现农村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在财务、销售、物料和生产四个环节开始运行ERP系统后,奔达实现了产品研发周期缩短.采购营销成本降低,整体竞争力提高的目标。现在它发展成为“一汽”集团的成员企业,是东风汽车、“一汽”无锡柴油机厂、扬州柴油机厂、柳发股份、云内动力、全椒集油机总厂、洋马农机大中型企业的配套定点厂,跻身于行业领先者之列。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8.2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8―64一02
一、农信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丘吉尔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文化之于企业的重要性,与其之于国家的重要性是一样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虽然难以下绝对结论:没有优秀企业文化做支撑的企业一定不能够成功,但纵观世界上成功的企业无不是以强大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注定不会长久,也更不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的著名品牌。当前。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意义。文化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拥有企业文化的主动权,农村信用社要文化,企业更需要文化建设。当前正在发展的农信社必须要打好企业文化建设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跨越发展。
1.有利于增强农信社的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是全体员工价值观念的共同体现。能够增强员工对信用社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使员工从农信社的整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运用相关的规范制度来约束、衡量自己的行为。再者。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就像粘合剂,把全体员工团结在一处,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农信社的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更好地促进农信社的快速发展。文化理念形成后可以让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勇于前进。从而形成文化首位的战略地位。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只有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才能从根本上带动企业的发展,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农信社在我国的地位特殊,我国农村地域宽广,分布范围广,因此我国农信社的员工分布广,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农信社必须要从根本上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提升企业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实现农信社的优化发展。
2.有利于农信社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他人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文化这一重要软环境的支撑。一个金融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强势企业文化作支撑,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将处于不利地位。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全面工程,涵盖了信用社运行的整个机制,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战略、价值观、制度、行为准则等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改善企业的软、硬件环境,从根本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3.有利于农信社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员工行为等方面向社会展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有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建设和推广。农信社以三农为服务对象,致力于为中国农村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以人为本企业文化观的建设,一切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金融服务,在大众当中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口碑,赢得社会的认可。
二、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农信社健康持续的发展必然与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对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状况的客观、整体把握有利于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方面的明确。整体来说,当前我国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需引起思考和重视。
1.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作为泊来品,企业文化引进我国、兴起并不断受到各界的重视也不过20余年,因此,企业文化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研究还是相对薄弱的。部分农信社领导认为企业文化建设难以直接产生巨大的效益,因而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到位导致对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思想上的不重视,大部分农信社员工提起企业文化,一问三不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与农信社不搭边,与自身也无联系,认为企业文化非常抽象。难以落实到实践中,可有可无。有的往往只是把信用社平常开展的一些活动当成是企业文化的体现,甚至认为企业文化直接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不管是哪种观点,都可以看出当前农信社对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导致企业文化在实践中应用缓慢,直接影响到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2.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文化定位不明确。农信社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缺少整体规划和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随意性大,存在着定位不清、目标模糊的问题。文化建设目标与农信社整体发展目标、经营管理目标联系不紧密,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农信社的平常业务互不相关,各自为政,更无从和信用社的其他经营管理活动,如战略、人力资源、营销等相配合。结果不仅使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不了实际作用,还造成对企业文化的误解,不利于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部分农信社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理念,轻实践”的现象。把文化建设单纯地等同于口号宣传、网点环境改善、员工服务行为规范等简单的形象变化,未能从农信社品牌建设、形象推广及企业精神、宗旨等出发,文化建设行为短期化。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难以明确,
3.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人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对原有优良传统的系统总结,最终体现于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细节中,员工是企业文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有些农信社在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忽视员工的参与度,员工只能是被动、消极地接受书面化的企业文化,甚至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敌对态度,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文化推广阻力,以至于企业文化建设最终不了了之。员工作为农信社最宝贵资源的观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三、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
1.加强宣传工作。一是加强对内宣传工作。农信社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宣传企业文化,推行和创建企业文化。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农信社各方面特别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使信用社全体成员能够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建设目标,自觉地、积极地配合文化建设的开展。H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文化活动、业务技术型文化活动、文体娱乐型活动、生活福利型活动等,寓企业文化教育理念于其中,在工作、生活、活动中推广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为农信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任何
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展示自我,展示自我的过程也就是宣传自我的过程,因此企业的宣传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关键的,没有宣传,再好的文化也得不到完美展现,文化得不到展现,文化就失去原本的作用。企业文化形成后还要合理宣传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完善和发展。
1.2特征 网络化。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广域网用户正在迅速增加。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得人们能以更便捷、先进的手段和低廉的价格获得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市场信息,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综合化。既有数据库、网络、计算机模型、知识库、多媒体、实时处理与控制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与生物、核、激光、遥感等现代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的结合,从而使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经营过程日益现代和高效;全程全网化。信息技术不断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已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并和整个社会融为一体。这种融合使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得以改善,使发达国家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优势得以更充分地发挥,极大地增强了发达国家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1.3发展趋势 集成化。目前,数据库、系统模拟、3S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但单项技术的应用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集成技术的要求。因此,多项技术的集成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技术应用全程化,多学科专家系统协同,多项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的发展趋势正在形成;专业化。即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某一种具体作物、农艺流程或经营环节等的日益专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应用软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能经济、高效地确保农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农业生产正从规模生产向专业化产品的规模生产转变,农业运营环节正从产业链式运营向经营环节的专业化运营转变;网络化。通过积极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创新,建设集众多农业信息子网和数据库于一体的全球农业信息网络,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不仅能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和市场问题,使得农业市场相关主体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并满足客户需求,也使农业自身获得应有的收益、成长和发展;多媒体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农业多媒体数据库和农业多媒体产品应运而生,因其具有形象逼真、易学易懂、易于操作等优点,已成为农业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农业数据库系统正向多元化、全球化、商品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复杂化。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和应用软件的实用性决定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生命力和开发推广价值。同时,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生物相关性、地域性、季节性特质,决定了农业信息技术开发的复杂性。因此,只有经过多部门多领域专家协同攻关,才能确保农业信息技术的科学性、有效性、适应性和实用性。这也是农业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归宿。
2.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共性成功经验
2.1均和本国的国情相适应,重视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主导和扶持 美国、澳大利亚等是国土面积辽阔的国家,均注重大型农机具的信息化,而日本、德国等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国家,则均注重小型农机具的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印度的“邮车网络”、信息亭的建设、为农民提供的低价易用的计算机等信息化举措,和其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支付能力息息相关。印度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和其民众英语水平相对较高不无密切关联。发达国家在各自的农业信息化实践中,均首先从政策上保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明确投资主体并确保基本投入。这是农业信息化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领导、组织、协调、经费支持等各个方面确保对农业信息化的强力支持,这是农业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关键。
2.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精确农业 德国在农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自动化控制、作物模拟模型、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遥感技术、精确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成功并应用后,正在努力将几项或多项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提高智能化,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澳大利亚初步实现了应用信息技术对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气象性和生物性灾害、农作物种植和产量的估测进行相当精确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报。一些大型农场在备耕拖拉机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导航自动无人驾驶,实现精确定位和实现精准农作,既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又使油耗降低15%以上。一些养牛场采用电子标签技术,在牛耳上安装电子标签,使牛的产地、养殖、加工、销售等信息都通过电子标签进行管理,便于对牛肉生产过程跟踪和出现疫情的控制。
2.3对市场信息的质量、时效性和信息安全非常重视 美、法、德等国对信息员的任职资格均有严格要求,同时对提供虚假农业信息的,均有相应的法律处罚规定,以确保信息的质量。同时,消费者对农业生产与食品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大,农业追踪系统就是适应这一需求产生并迅速发展的。在法国,已经设计出了跟踪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完备的系统。其中部分已处于商业化过程中,并且有农业追踪系统的专业网站。在德国、美国等国家,也对市场信息的时效性非常重视,以便让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做出正确决策。为确保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澳大利亚通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保护澳大利亚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改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安全文化;促进信息安全的研究和开发,分析信息安全威胁和弱点,提高信息安全能力;开发和实施国家电子认证体系架构,并覆盖到所有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使用。
2.4信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与信息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农业产业的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和农业产品的消费者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动态化特征,这在客观上需要提供不同服务内容,满足不同信息服务需求;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也必然要求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式。这已被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实践所证明。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者以及经营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经过多年发展,法国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目前主要有:国家农业部、农业商会、研究教学系统、各类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民间信息媒体、各种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社。法国信息服务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宣传方式上,有面向全社会直接而广泛的宣传,有面向订户的宣传,有面向本组织及其成员的宣传,有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宣传,有产学研一体化的宣传,有寓信息服务于经营的宣传(如财务税务事务所、经营管理事务所、农业保险公司等)。在传播媒介方面,包括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电话、传真、计算机及其网络,也有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传播媒介的。如农业商会既有刊物发行,也建有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在信息费用方面,官方的信息服务为财政支持,不收费。行业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的信息服务,属于其成员的自助、自我服务性质,一般只收取成本费。营利性机构的信息服务,通常是在生产者价格和社会平均利润的范围内收费。
3.国外农业信息化对中国的启示
3.1关于国家和政府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农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规划、立法、投资、监管等方面,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公益性投资、基础性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的生产和管理等领域和方面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应由政府部门来组织,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这样做,既能使国家在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大循环中受益,又惠及广大消费者。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法制建设,依法保证信息网络的高效畅通和涉农信息的真实、有效和安全,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并积极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3.2关于农业信息化主体的多元化和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需求多种多样,这在客观上需要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内容。通过国家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支持和内外环境建设与保障,吸引社会力量,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整合社会各类优势资源,聚力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共建共享共赢。针对具有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和私人产品等不同特性的信息产品,分别采用政府主导和投资、准市场机制、俱乐部形式和市场机制,以及与之匹配的丰富的、个性化的服务措施和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来实现。
引言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承担着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电力工程建设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大,任务紧迫,环境复杂,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对项目质量、工期、安全、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应当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和手段,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促进工程建设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进行。信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电力企业农村电网工程项目规模小,但数量大,施工过程繁杂,涉及多个业务部门,目标控制的难度大。如果管理上缺乏标准化的流程控制,势必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也迫在眉睫,管理信息化带来的运营规范化、业务流程化、标准化,可以加强内控,优化资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概述
国家电网公司紧紧围绕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小城镇建设等中心工作,以加快建设具有坚强、智能特征的结构合理、技术实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网为目标,进一步扩大电网改造面和供电覆盖面,着力解决县域电网薄弱问题,解决农村供电设施超载、过载、供电“卡脖子”“低电压”等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电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用电。
通过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国家电网公司将初步建成以110千伏(66千伏)和35千伏电压等级为骨干网架、10千伏及380伏以下网络协调发展的农村电网,农网供电可靠率将达到99.73%;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45%;农村电网综合线损率平均达到6.5%以下,更好地满足农村各类客户的用电需求。
农村电网电力工程通过管理系统可以对工程项目全过程信息实现有效的监控和调度。规范了项目管理流程和业务操作,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减少了风险。实现了业务数据的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保证了项目数据实时性、透明性、唯一性和准确性,为管理者提供了提供多层决策依据。
2 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
项目的建立基于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农村电网规范化、标准化、电子化和智能化管控,强化农网工程项目规划、招标、概预算、计划、合同、进度、竣工结算的全过程管控。具体有以下创新点:
(1)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促进了管理工作高效、快捷、实时、方便。(2)实现工程项目规划、招标、概预算、计划、合同、进度、竣工结算的全过程管理,实现有效的监控和调度(3)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和业务操作,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减少风险。(4)实现了业务数据的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保证了项目数据实时性、透明性、唯一性和准确性,为管理者提供了提供多层决策依据。(5)自动预结算,竣工资料的自动形成,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 项目建设重点内容
3.1 建立农村电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控
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中规划、计划、立项、设计、预算、物资、合同、进度、质量、验收、结算、资料归档等工程管控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工作全过程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
3.2 实现农村电网工程电子化、流程化管理
建立农村电网工程管控一体化电子流程,并形成开发性、可扩展的图形化流程配置平台,使得一体化流程和各环节子流程可灵活配置扩展。规范农村电网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和业务操作,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减少风险。
3.3 形成数据横向集成、业务纵向贯通交互体系
农村电网工程管理与现有多个信息平台发生业务联系,相关工程数据、人员、经费、工程进度、图纸资料、设备信息等数据可从项目信息平台中获取,项目以SOA框架为基础提供数据接口平台,符合SG186信息系统工程规范,构建了能够与已经建设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横向集成,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业务纵向贯通的智能交互体系。
3.4 多样化统计分析为各级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项目通过收集自身管理的农网工程全过程各环节数据、各信息平台相关数据以及使用者提供的其他录入数据,形成工程周报、开工情况报表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报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报表、工程投资进度汇总表等多种报表,各阶段时间查询、工程进度查询、全过程进度情况一览等统计数据,为各级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使用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农网工程管控支持,为工程管理辅助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全面、规范的数据支撑。
4 项目难点及解决思路
本项目的难点主要是对现有农村电网工程管理业务的全面理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合理、高效的解决方面。主要难点集中在业务分析,尤其是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提出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完成情况下的农网工程管控新局面和工程管控全过程电子流程的构建两方面。
4.1 农村电网工程管理业务全面理解和信息化建设
农网改造,是近年来我国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时尤其明显。国家电网公司紧紧围绕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小城镇建设等中心工作,进一步扩大电网改造面和供电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用电。随着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逐步开展,农村电网工程管理业务也有了新的调整,项目的良好建设应用离不开对业务的全面理解,我公司将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构架,充实业务梳理分析能力,将新形势下的农网工程管理业务吃透、摸准,并将业务管理内容信息化、坐实项目前期调研及需求分析,及时开会研讨业务方向及信息化建设内容,保障项目业务无偏差、信息管理合理、高效。
4.2 工程管控全过程电子流程平台的构建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农业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于2009年8月中下旬受韩国农林水产信息中心邀请,前往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韩国农林水产信息中心、首尔可乐洞农水产品批发市场和部分信息化村,考察了韩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韩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推进信息化村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等做法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一、韩国发展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做法
韩国的农业信息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韩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促进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即制定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和改造传统农业。一是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国家财力不断增强。韩国政府大幅度增加对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仅1986年一年就投资20亿美元用于通讯设施建设,占当年政府投资总额的7.7%。1989年信息通讯部制定并了通讯市场自由化的多项措施.鼓励私人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大大促进了通讯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网络)的建设。农村的信息主干网由政府投资建设:从主干网到中心局的管道由韩国三大民营电信企业投资:从中心局到用户的网络,由民营电信企业建设,政府给予经费补助。目前,韩国所有农村都用上了宽带网.并已实现了全国各地随处上网。二是制定优惠措施扶持农业信息化工作。为方便和鼓励农民上网.韩国制定了优惠措施,农民白天上网的费用比城市便宜30%,晚上比城市便宜51%。并且将农林水产信息网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政府还无偿帮助农民开办网站或主页.在网上销售自己种植的农产品。三是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韩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健全的农业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向所有愿意参加学习的农民提供免费培训。通过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开展演示教学,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四是加强农业信息公益性机构建设。韩国政府始终坚持农业信息化及农业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原则,政府主导.各级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了从中央、道、市郡、邑四级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中央一级的农林水产信息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院等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人员和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等各项费用均由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经费保障充足。
(二)高度震视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开发利用
韩国政府于1991年成立了农业观测委员会,开始了农业信息监测工作(图1)。
1999年农村经济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业观测信息中心.下设蔬菜、水果和果菜、畜牧和谷物、农业信息化四个观测组,目前监测品种已扩展至5大类、29个细类。农业观测信息中心定期预测信息,在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指导农业生产、引导农产品购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韩国农业信息监测程序严谨,共分为五个步骤。一是制定监测品种计划。每年年初制定各品种监测工作计划.观测中心内部审查后报农林水产食品部.经部长审批后组织实施。二是信息调查。既通过农林水产食品部、统计局等相关部门收集生产和市场信息,也采用对样本农户、消费者和运销商户电话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信息。除了采用e—mail、sms(手机短信息)、电话网络调查等传统方式外,已开始应用卫星监测对水稻生长及灾害情况的信息进行采集。三是信息分析。利用分析模型对农、畜产品进行分析预测,形成内容翔实、分析准确的报告。分析报告经中央专家咨询会议审定后.以地方专家咨询会议的方式充分征求地方专家、农协、经营者等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修改完善。四是分析报告。韩国农业信息监测分为短期监测、中期监测及长期监测。短期监测主要是预测展望农、畜产品供求价格,预测成果以月报或季报的形式:中期监测主要是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动向的预测,预测结果以季报形式:长期监测主要通过召开一年一度的农业展望大会,对国内外农业经济的发展动向作5~10年的中长期展望,于每年1月下旬。韩国农业信息分析预测成果定期通过政府网站、e-mail、sms、报纸、杂志、电视媒体等多种途径对外公开。五是监测应用评价。分析报告l个月后,针对市场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第二个年度工作计划。
农业观测委员会十分注重对外有关农产品播种面积、收成、消费、进出口、价格、库存等的监测结果,以抑制生产过剩、稳定农产品供求和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农业观测委员会还可直接向有关社会团体交涉,发出警示,引导和协调产销自律活动。10多年来,农业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仅2007年一年通过农业监测工作就增加了经济效益1lxl06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66.69韩元,2010),占当年农业生产总额的1.1%。
(三)信息化村庄建设成效显著
韩国政府于2001年由农林水产食品部、信息通信部、行政自治部等部门组成信息化村企划团。开始进行信息化村项目建设。自2002年5月首批确定2o多个信息化村示范点以来.信息化村建设在全国迅速推开,截至2008年已建设了358个信息化村。信息化村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速互联网环境建设,铺设光缆,建设安装主机设备的机房,实现宽带网人户。二是建立乡村信息中心,实现与地方行政信息网的连接。三是构建农户网络使用环境,为农户配置电脑。四是成立由村民代表、信息化指导人员、信息中心管理人员组成的运营委员会,负责运营、管理村级信息中心和建设电子商务体验网。五是开展人才培训,培养农业信息化骨干和管理人员。
韩国的信息化村建设在统筹城乡网络基础,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据统计,信息化村的电脑普及率已达67.3%,比建设前增加46.3%,互联网入网率增加了约60%。通过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大大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交易。2003年以来,通过信息化村庄网站(/economic/">经济实力,促进了城乡地区的均衡发展。
二、韩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对中国推进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如何结合中国国情与发展基础,加速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韩国农业信息化与中国相比,基础好、起步早、成效显著,有不少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对中国农业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保证
韩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农业信息服务作为重要的公益性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政府必须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给予引导和扶持,加强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水平。一是制定总体规划。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应由农业部门牵头,尽快制定中国农业信息化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整体设计和科学指导,突出重点,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国家对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份额.专项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实施村村通、光纤进村、信息村等基础工程,通过在农村试点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投人格局。是加强农民培训。将农业信息化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的培训内容。通过进行网络基本知识、电子商务交易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认识网络、熟悉网络,掌握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交易的本领.为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保证。四是加强农业信息化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结合乡镇机构、农技推广体系和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各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公益职能,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充分保障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扩大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综合效益。
(二)提高信息采集和开发利用水平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智能 农业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科学发展和时代进步,人们在生产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约束性、规模大、复杂性、非线性等特点,传统的人工智能在联想、感知、学习、理解及形象思维等方面遇到了严重困难,目前计算机计算速度和容量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使得智能模拟方法计算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由诸多模拟方法组成的计算智能技术,是一种借鉴自然现象和生物的原理和机理而开发具有适应环境的计算方法。农业信息化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其表现是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事业性工作。就我国而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纯行政式的农业信息体系被打破,多元化的农业信息系统体系逐渐建立。胡景涛同志关于“三农政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理论的提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受到重视,众多学者开始研究农业信息化问题,本文探讨了计算智能及其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应用。
2国内外农业信息化进展现状
2.1美国农业信息化进展
近年美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以政府为主体,形成国家、地区、州三级农业信息网,通过政府巨额投入、优惠和税收政策、政府担保等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强大的政府支撑体系,为信息化创造发展环境,推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政府直接增加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实施一系列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的计划,让农业公司,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场等都普遍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农业信息化得到普及。
2.2日本农业信息化进展
日本的农业信息化模式是日本的农业电子商务,建立了专门从事农业网上农产品商店和综合性网上超市,农产品电子交易所交易的市场,政府投资建设了农业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主要由市场销售信息服务系统和“日本农协“两个系统组成,在国内每个县设有分中心,尤其地方农协在信息通讯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农户可及时得到有关信息,并随时交换信息。凭借这两个系统工准确的市场信息,使农户对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每种农产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有比较准确和全面的了解,由此调整种植的产业结构。
2.3德国农业信息化进展
德国作为欧洲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龙头国家,其农业信息技术不断推广普及,在农业生产、科研、教学领域大多数操作通过计算智能来完成。政府一直坚持对农业信息化在资金方面和政策的支持。所以德国在应用计算智能在其遥感技术、精确农业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和农机管理自动化等方面都与美国有并驾齐驱之势。
2.4中国农业信息化进展
中国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实施了多项“金“字工程,其中在召开的国家农业信息化联席会议上提出的”金农“工程,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起到主导和推动作用。金农工程以农业部信息中心为中心,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97%的城市和80%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可以直接向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已发展到18万人,初步建立从上到下的农业信息化队伍,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组织体系。
近10年来,国内优秀科研人员在各种专家系统、作物系统、病虫害管理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和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中心利用计算智能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他们整合农业科学数据库,通过农业科学数据共享网站向全社会提供公益,利用计算智能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决策中提供农业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支撑和保障。
3 计算智能
3.1计算智能CI-仿生命的软计算
在自然界,从原始动物的本能,到人类高等智慧的无限创造力,都来源于生物神经网络(系统)即计算智能活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人类一直试图模仿神经网络的认知功能,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科学工作者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门德尔-摩根遗传学说的启示下,先后分别提出演化程序设计,演化策略(evolutionary strategy ‘ES’)、遗传算法的模仿生物进化规律的独特方法,用以解决复杂、优化的规划问题,是模仿自然界“物竞天择”的物种优化机制以达到优化的目的。
其中演化计算可以抽象表示为生态学仿生模型,用计算机来模拟时,组成生物群体的个体或种群或染色体,可以用符号或数值的编码串来表示,并赋予每一个编码串以一个按约束条件或优化目标算出的拟合度函数(fitness function)值;按“优胜略汰”的优生原则,通过繁殖/变异而选择、形成新一代群体,如此一代接一代的演化下去,总体上后代的拟合度函数平均值将逐渐逼近目标值,最后,从其中选出拟合度函数平均值将最逼近目标值的编码串作为解,显然可得出的解不止一个,上述模拟计算用以下计算公式表述:
A(EC):
P:=Po{ri∣i=1..n}
Evaluate{Φ(ρ) ∣ρ∈P}
While ∀ρ[Γ(ρ)- Φ(ρ)]> do
Until ∀ρparent(
Ρoffspring:= rep raduce{ρparent(s) ∣ρparent(s) ∈P.crossover/mutation.h}
Evaluate {Φ(ρoffspring)}
P:=P∪ρoffspring
For ∀ρj(ρj∈P)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