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9 14:37: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德育的地位,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成绩总体来说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教师通过自我学习统一培训等方式,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有较为充分的了解,教学实践中也能很好地发挥自身能力。但是,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德育教材不规范。教材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等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课程的教材存在着极不规范的问题。有些教材与小学生生活相脱节,脱离实际太远,教师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学生在学习中很难联系实际,对德育教育的体会不深,缺乏明确可感的对象,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其次,小学德育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教学目标不明晰的问题。德育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深层次感受和内心体会,然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表面进步,对于课程的教学评价也停留在较为浅显基础的层面上,很难触及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文化素质。德育教学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举例子打比方等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具体可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动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典型,从而触发学生内心的感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广泛存在着缺乏对学生“生成性目标”的自觉认知能力的挖掘,教学过程经常出现本末倒置,教师由此也会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再次,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性缺失。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小学德育课程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绝对支配的地位,教师对于德育课程的理解程度及专业性教学技能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然而,由于教师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学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感受德育教育的关键,教学活动经常流于形式,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教学成果。另外,德育教育不是课堂教育就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加以努力,因此学生的课余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往往对这一方面的认可程度不足,将学生活动仅仅作为学生自主参加的活动,教师不去参与其中进行相关指导,这种情况可能造成学生的课余活动对德育工作的效果不佳。
最后,小学德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具有强烈道德矛盾冲突事例的引入。由于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以及小学德育引导性的教育功能,当前我国的小学德育课程往往不注重引入更加复杂的更加价值的道德案例,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的案例大都是“对还是错”“好还是坏”的直接判断,只是将枯燥的生活理论加上了一个稍好的外壳。而往往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案例都是更加复杂也更加多元的,在“好与坏”“对与错”之外,往往还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个体原因、价值取向等综合因素,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这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学生陷入困惑时给出点睛之笔,让学生豁然开朗,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此外,小学德育教学中还广泛存在着教师对学生道德情感激发程度不足、忽视与学生心理需要的连接等问题。正是由于以上多种问题的综合影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才会始终停留在较为落后的阶段,在改革小学教育的时代浪潮中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要将德育教育当做硬骨头来啃,真正实现小学德育教育改革,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成果。
二、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及改进措施
1.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前文已述,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道德和正确价值取向有重要作用,小学生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对社会复杂问题的思考时需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支持,而德育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凸显出其重要意义的。德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与小学其它课程的交互影响中,小学教育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教育,更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多元化教育内容的实施舞台,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托,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对于提高小学文化课、音体美等课程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德育课程教学,学生培养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的热情。
2.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措施
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是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笔者在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教育实践,认为改进小学德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情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前文中提到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往往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太多的自我思考空间,小学德育教育中创设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点考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教育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为学生接受的道德情境,把学生从充分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由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爱国主义时,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具体可感的事例,如将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动中接受爱国主义的内涵。
(2)重视教师个人魅力。德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教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时影响德育教育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更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要有言传身教的深刻意识,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身体力行地向学生展示德育的魅力,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
此外,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水平还要进一步规范德育教材,创新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多元化,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从目前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小思想品德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教育,这使得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更为重要,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好的学习态度,本文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究分析,通过教学案例重点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谨以此为之后的教学给予参考依据。
一、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现阶段来说,农村地区很多外出打工人员正在逐步增多,而他们将子女留在农村接续接受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造成极大的困扰,部分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诱导导致其思想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对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他们的学习乃至生活都起到了极好的引导作用,而中小学正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理想萌芽的关键时期,而学生本身由于年龄的限制无法独立完成,这时就需要家长、教师的帮助,而家长外出则将重任落在学校教育上,对于教师而言是极大的教学挑战。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凝聚力,让他们能够具有良好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具有一定的团结精神,塑造良好的价值观,这些都是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来完成,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好的发挥其功能性。
二、优化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现实,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是特别明显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地实际情况差异性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以农村为例,很多家长选择外出务工,而他们的孩子则留在农村念书,这势必会给儿童的内心给予一定的落差,导致他们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缺乏正确的指引,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蛊惑诱导,这就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加强引导,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需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填补学生内心情感空缺。例如:教师在进行情感与态度教学时,需从正确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尊敬师长,爱护家人,针对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爱的需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贺卡或是明信片,将自己想和父母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其邮寄给学生家长,这样能够让学生与父母之间构建情感的桥梁,增进他们的情感,不会由于距离的间隔而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立足现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也是极为有利的一面,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善。
(二)创新教育观念,完善课前教学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照搬书上的教学内容,讲课形式都是以传授为主,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自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从教学全局掌控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师在进行家庭的爱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而言能够起到良好教育效果,缩短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让他们感知父母的爱。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还能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思想素质得到最大限度改善,最后促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及生活。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完善教学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不再具有吸引力,因而教师需要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这不仅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因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课件教学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课程教学的乐趣,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的播放,或是影片资料的截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内容,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最大限度被调动起来,而且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师教学的质量及效率,以更好的教学形态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及目标。
三、结语
总体来说,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展开教学活动,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简要阐述了中小学思想品德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并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以期获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然很“空”,特别是农村小学。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大多因为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身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知识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是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品德与社会教育有特点
品德与社会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等。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为三条轴线,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虽然,我们教学时有相应的教材,这些教材的设计也是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了儿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题材,然而,课本再优秀,也不能穷尽整个生活,很难顾及儿童的个性差异、环境差异。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活动内容必须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大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才能真正诠释课例中所蕴含着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把教材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切合点,有意识地选取学生的生活事例整合教材,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
二、从生活实际中取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20-01
一、个性教育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反思我们的教改历程,我们不能不对语文教学的取向重新进行评估、判断和认识,为什么于漪、魏书生等先进教法在一窝蜂地普及或推广之后难以见到满园春色的景象?刻鹄不成反类骛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原因就是追随者忽视了个性建设,在模仿中丧失了自身特点,同时也脱离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个性差异,那种不能透彻领会其先进教法之实质而亦步亦趋的“死学”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一切的美与成功都建立在个性之上”这一点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确立教育个性化理念,是打破僵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教育个性化,是指培养人的个性化,也就是要重视教育对发展完整的个性的作用。语文学科实施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观所要求的目标之一,我们的目标是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双要发展学生个性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这种平衡的教学观应该得到大力提倡,这是历史和时代的双重要求,也是我们不可推却的责任。
课本中大量富有个性的作家写出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必将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我们相当多的因学偏爱某种风格的文学作品实质上也是这种影响打下的烙印,这个烙印甚至可以影响其生活情趣的取向及个性的形成,所谓潜移默化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再有,语文教师本身的个性色彩,也更直观地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
二、发掘教材个性、展示教师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是语文个性教育的基本构架
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意味着独特性,积极有益的美好的个性特征是创造性的内在依据,在同等条件下,个性越鲜明,创造力就越强,因此,个性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素质教育不可偏废的必然内容之一。语文个性教育是指语文教育能够突显作者、教师、学生的个性并能有效培养受教育者个性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方法及艺术,甚至也包括教学结果及其评价。语文个性教育的主要环节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课文展示的作者的个性,需要足够的发掘;教师教学的个性,需要长久地锤炼;学生学习的个性,需要爱护地培育。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它们千姿百态各具神韵风采,同时也是作者的独特创造力的载体之一。
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富于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由于师出多门,相互各自生活于不同的历炼环境等不同,教师的思想认识、气质性格、知识结构,品质修养等必然不同,因而在教学中总会表现他自己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他对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的独特感受,认识和情感。有的巧于设疑;有的逻辑严密;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激情横溢。个性不同的教师,即使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条件相似,他们的教学也会各具不同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是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个性化教学应该教如其人,教师应追求把自己的良好品质,广博的知识展现于三尺讲台上。教师合乎教学现实的个性表现,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个性表现,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个性才能塑造个性,只有性格才能培养出性格,在教学中教师应追求自己的风格,充分显示自由创造力,潜心锤炼和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风格、节奏。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只能培养学生的被动人格;在机械复制的教育方式下,只能形成模式化标准化的人格;在分解主义教育方式下,只能培养出片面发展的人格。很难相信,个人一面、千口一词、规范化、公式化、雷同化的东西能培养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个性。
1.体育锻炼能培养高职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人体动作构成,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伴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和一定的生理及心理负荷。它要求参加者动员较大的意志努力,用于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障碍,并使之达到统一,来完成预定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意志品质就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和完善。
2.体育锻炼能促进高职学生情绪稳定、心理愉快,对高职学生的情绪健康有着独特的调节和积极作用。体育活动具有技术的高难性、造型的艺术性、配合的默契性、易于参加的实践性、强烈的竞争性和健美的观赏性,因此,使它具有娱乐功能,成为现代年轻人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反映在观赏性和实践性两方面,从观赏性方面来讲,现代体育运动向更高、更快、更强方向发展,使其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运动员能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把身体控制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使健、力、美高度统一,加上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使高职学生在观看体育比赛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由学习所带来的绷紧的神经、疲劳的脑力和紊乱的情绪得到了积极调节、恢复。从实践性方面讲,高职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自己喜爱和善长的运动项目,会在自身完成各项复杂练习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的斗智斗勇拼搏中得到美的和心理上的满足。
3.体育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适应。适应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加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而体育对此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本身就是有章可循、有约束的社会活动。运动员必须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在体育运动中,参加者都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这对培养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以及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大有好处,同时,也是产生和强化各种心理适应的较好机会。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之间发生着频繁而激烈的思想和行为上的交锋,会时刻考验运动员的思想品德,如对方犯规时,是不斤斤计较,还是以牙还牙;团队配合不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彼此报怨;裁判员误判时,是宽容豁达,还是怨天尤人;比赛胜利时,是谦虚谨慎,还是忘乎所以、骄傲自大。只有经过了这些考验,才能培养团队意识、大局观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素质。体育运动也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大家在一起不分身份平等参与,这种交往是不带任何个人隐私目的的交往,是胸怀坦荡、心情愉快的交往,没有思想负担,促进了人与人情感诚挚的交流,产生了一种亲密感,联络了感情,密切了与他人的关系,对培养个体适应集体的心理品质有着积极意义。
二、影响高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
1.学校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到位,在课程安排时时间量明显不足,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规定在校大、中、小学生每日必须保证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相比,相差太大。
2.高职学生不喜欢体育活动,课余时间安排上网、玩网络游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其次是找异性朋友。男生较女生在玩扑克、打游戏机、家教打工等方面取向明显,女生则在逛街购物、化妆打扮、聊天等方面取向明显高于男生。
3.学校运动场所不足、设备陈旧、体育教师师质力量不足已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的开展。
4.高职学生学习负担重无时间、经济条件差也无形中扼制了运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比重
1.高职院校要充分提高对学生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建议在高职院校教学安排中增加体育锻炼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内容讲授,体育锻炼系列宣传讲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所谓娱乐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以寻求放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的身体活动形式。在传统体育观指导下,以及受中考体育加试的刺激,现行的学校体育在某种程度上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上,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表现为教育目标狭窄,知识能力传授乏力,教材内容繁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组织单调枯燥,学生体育兴趣下降,严重抑制了学生活泼开朗、爱玩好动的天性和主体意识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挥。而娱乐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内容的趣味性,技术的简易性,参与的自由性,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需要。
1.传统体育观影响下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1.1长期以来受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影响,教学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难以在强控制、高压抑的关系中主动、热情地参与体育活动,同时也缺乏兴奋情绪。
1.2受传统体育观影响,教师只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不重视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情感体验,忽视从单纯竞技项目向与全民健身接轨的活动转变。表现为教育目标狭窄,知识能力传授乏力,教材内容繁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组织单调枯燥。
1.3有些内容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在反复地进行,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许多缺乏实用性,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丧失对体育的兴趣。
1.4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强化不够。学校体育是到学生未来体育生活化、终身化的关键,可以说学生脱离学校步入社会后体育运动的中断或继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期间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低或高上。
2.娱乐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娱乐体育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学校体育的短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抵抗疾病能力等体育基础,以及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意识等体育文化素养,长远目标是为终身体育能力奠定基础。娱乐体育的趣味性、多样性、易普及的特点将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2.2娱乐体育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对生活的热情,是培养学生学习期间对体育产生兴趣的最佳手段。它能够以其趣味性、创新性来吸引学生,满足他们的需求,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消除学生对竞技体育和应试体育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它所体现的满足学生需要的价值来自于在运动中获得友谊,在交往中达到愉快、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2.3娱乐体育能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根据各自的需要,在掌握一种或几种体育娱乐锻炼活动方法之后,自主地进行实践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开发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不可忽视的环节。
2.4娱乐体育能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通过娱乐体育,可使学生熟悉一些游戏娱乐的规则,掌握一些健身器械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康乐活动的动作技术要点。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是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的基础,也是实施终身体育的基本环节。
3.学校娱乐体育的内容与组织管理
3.1内容上要注重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全面性与民族性,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上要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在教师指导、启发下的学生“学为主”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3.2组织管理形式要朝着以个人活动为主、自主锻炼的方向发展,但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学,也绝对不是做做游戏或是组织一些简单的趣味比赛。除向参与者讲授运动技能外,还应向他们传授卫生学、营养学、心理学、社会交往、体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3.2.1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对于早操、体育课等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师起主导作用,这样不但对调节情感、愉快精神、提高学习效果都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日常锻炼的习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都有积极作用。
3.2.2以活动项目组织实施。对运动队训练和各种各样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兴趣小组等则主要以项目分类进行组织管理,如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武术协会、围棋协会、健美协会等。教师起辅导作用,学生选择参与,对于运动场地、设施的使用可采取适合学生消费水平的有偿服务的方式。教师可通过担任运动队的教练、俱乐部的技术指导、体育协会的指导教师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体力、精力和财力状况,自愿报名参加。
4.现阶段学校娱乐体育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体育场馆、器械等硬件设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娱乐体育的开展。虽然各高校都有比较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但是随着近几年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激增,新建的体育设施仍然满足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
4.2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影响学校娱乐体育的开展的重要因素。娱乐体育的开展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体育教师,一些学生喜爱的项目因为没有教师进行指导和组织,而不得不放弃。
4.3学校娱乐体育的组织形式有待完善。娱乐体育并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学,它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能力,有目的、有组织、自愿、自觉地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需要,在掌握一种或几种体育娱乐锻炼活动方法之后,自主地进行实践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开发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的一种体育锻炼活动形式。
5.结语
娱乐体育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学校娱乐体育的开展除了取决于体育场馆、器械等硬件设施外,还取决于所开展的内容和组织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有目的、有组织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休闲娱乐可在更大范围内依据学生选择作为学习项目,以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提高运动能力,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形成锻炼意识,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做准备。
参考文献:
[1]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J].体育与科学,2001,22(1):1-3.
[2]刘昕.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1,(6):60-62.
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就要在体育课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无论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无论是基本队形训练还是运动技能训练,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蕴含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经常参与到学生的学练活动中去,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老师重视自己、关心自己。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经验等问题,教师应该以诚心、热心、耐心来帮助学生,鼓励他们,不要轻易训斥、指责他们。教师要用爱心鼓励学生,用笑容和轻松自如的教学示范,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自觉参与到学练活动中来。
基于体育课堂的特征,参与运动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锻炼,发展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以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参与练习,做好指导和点拨,把知识化难为易,让学生懂得基本技能和技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这种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教师积极引导的态度,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67-02
教育的“产品”是学生,学生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且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有效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适应职教改革需要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改进学习行为、习惯和方式,使学习者想学、会学、乐学。
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并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注入式教育独霸课堂,它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将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成了配角,教师成了教学中心,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影响学生主体教学的主要因素
学生原因 首先,知识基础不扎实,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知识功底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氛围的形成。其次,学习习惯未养成,初中阶段形成的懒散思想致使学习无激情,无自觉性。再次,学习目标不明确,找不到努力方向,失去前进动力,学生学习无积极性。
教师原因 一是教学理念不新。园林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制定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展了“说课改、行课改、研课改”和“行动导向教案评比”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先进的教改理念引领课堂。二是知识储备不足。教师本身的阅历不深,未能及时吸收园林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很难在教学中驾驭课堂。三是学法指导不够,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多,对任务驱动、问题引导、抓优带差等教法未能合理运用,未能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育思想,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设施设备原因 课程标准还需进一步修订与完善,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缺乏超前性。专业实验室偏少,设备不全,实验课职业特点不明显。校内生产实训教学素材少、工位不多、技术含量不高,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实训需要。
创建学生主体学习环境的途径
(一)制定和完善课程标准
依据园林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我校提出“三重六抓四结合”,制定了适应教改需求的课程标准,并汇编成册。以园林CAD课程标准为例,“三重”即重树理念、重组内容、重构体系。在课标设计理念上,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强调应知理论和应会技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突出理实一体的课程建设理念。
在内容安排上,将《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植原则、方式和图案绘制等知识融入CAD设计,实现课程间的融合;同时,将《AutoCAD》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重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在课标体系上,改传统的章节结构为项目任务驱动,共分10个项目,每个项目包括基本知识、训练与应用、拓展与提高、教学实训、考评体系等环节,在具体任务上突出应知理论、应会技能和疑点注释等,充分体现能力培养。
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做到“六抓”,即抓应知理论、抓应会技能、抓实验训练、抓教学实训、抓综合技能和抓拓展提高等,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课标特色上体现“四个结合”,即《AutoCAD》与《园林规划设计》相结合,实验实训与岗位技能相结合,任务驱动与图例教学相结合,强化技能与理论够用相结合。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先后投入162.78万元建设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成了景观设计室、组织培养室、园林苗圃和校园绿地等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立足“四共、三面向”。在管理模式上采取了共谋、共建、共管、共享,与企业共同谋划和建设植物生理、营养分析、园林病虫等实验室;园林苗圃按教学和生产需要,兼顾育苗、栽培、施工与养护等技术环节,分区管理,方便教学;先后引种实习树种达300种以上,通过师生共同管理,实现校企共享资源。在功能定位上,基地建设面向学生能力发展、面向园林行业需求、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建成同行领先、省内一流的实训基地。
同时,积极引企入校,实现“三突破”。在现有11家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力争每年新增1~2个校外合作企业,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合作形式上求发展,采取订单培养、就业基地、实习场所等方式进行深度合作;在合作内容上求创新,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推广、课题研发等合作项目,互惠互利,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1、用实践操作唤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动手操作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如在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推导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并让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这个
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同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及表面积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0平方厘米,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高为1分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由于刚刚自己动手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因此很快可以求出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40÷2÷10=2(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为:3.14×2×2×10=125.6(立方厘米)。
2、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教学了行程问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现在两车同时从相距20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由于题中未说明行驶方向,所以两车出发2小时,两车相距的路程应是多少并无一个标准,因此,我组织两个学生在教室中按四种情况进行了演示:1、两个学生同时相向而行;2、两个同学同时相背而行;3、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快的同学在前;4、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慢的同学在前。因此我再启发学生,这道题应该如何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很快到,这道题应分以下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1)、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相遇后又拉开距离:(60+50)×2-200=20(千米)。
(2)、两车同时相背而行:(60+50)×2+200=420(千米)
(3)、两车同向而行,客车在前面货车在后面:60×2+200-50×2=220(千米)
(4)、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面客车在后面:50×2+200-60×2=180(千米)。
二、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物质之间一些相似性质从而推导出其它方面也类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1、运用比较辨别,启迪学生思维想象
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大于10的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
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面一道例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比较和思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又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 。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能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设计开放性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张教老师欲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尽可能少花钱,他考察了A、B、C三个商场,他想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三个商场都有,且标价都有是9980元,不过三个商场的优惠方法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A商场:全场九折。
B商场: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
C商场: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
张老师应该到哪个商场去购买电脑?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我启发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少花钱这一个特定的条件去进行分析与解答。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的结论:因为每台电脑的价格均为9980元,而去A商场是全场九折,因此张老师如果去A商场购电脑,那么张老师应该付:9980×90%=8982(元)。
因为B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张老师如果只买电脑,需付:9980-900=9080(元);张老师如果再买其它的物品凑满10000元,需付:10000-1000=9000(元)。
因为C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张老师在C商场购买电脑时,只要再多买20元物品,即凑满10000元,最多需付:10000×88%=8800(元)。
因此,张老师去C商场购电脑花钱最少。
2、培养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大门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让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一些问题提出具有独特的的、富有说服力的新观点和新境界,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门。
如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0厘米,箱中水面高10厘米。如果在长方体水箱中放进一个长和高都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那么水面将上升多少厘米?这道题大部分同学都只想到将以20×2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这一种情况,这时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候水面上升的高度即为:20×20×10÷(40×25)=4(厘米)。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即不是将20×20作为底面,而是以20×1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的这一种情况,同学们却忽略了。这时我向学生进行了演示:我将一块铁块按未曾全部浸没在水中的情况进行了演示,并启发学生除了将以20×2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这一种情况,还有没有其它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并进行了讨论,认识到还要考虑到另一种情况,即以20×10作为底面放入水中,因此很快得出结论,如果以20×10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这时候铁块没有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上升的高度应该为:
40×25×10÷(40×25-20×10)-10=2.5(厘米)。
或者用方程进行求解。设水面上升X厘米,则可得方程: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1、用实践操作唤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动手操作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
2、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教学了行程问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现在两车同时从相距20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由于题中未说明行驶方向,所以两车出发2小时,两车相距的路程应是多少并无一个标准,因此,我组织两个学生在教室中按四种情况进行了演示:1、两个学生同时相向而行;2、两个同学同时相背而行;3、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快的同学在前;4、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慢的同学在前。因此我再启发学生,这道题应该如何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很快到,这道题应分以下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1)、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相遇后又拉开距离:(60+50)×2-200=20(千米)。
(2)、两车同时相背而行:(60+50)×2+200=420(千米)
(3)、两车同向而行,客车在前面货车在后面:60×2+200-50×2=220(千米)
(4)、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面客车在后面:50×2+200-60×2=180(千米)。
二、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物质之间一些相似性质从而推导出其它方面也类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1、运用比较辨别,启迪学生思维想象
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大于10的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
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面一道例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比较和思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又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 。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能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设计开放性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张教老师欲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尽可能少花钱,他考察了A、B、C三个商场,他想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三个商场都有,且标价都有是9980元,不过三个商场的优惠方法各不相同,具体如下:
A商场:全场九折。
B商场: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
C商场: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
张老师应该到哪个商场去购买电脑?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我启发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少花钱这一个特定的条件去进行分析与解答。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的结论:
因为每台电脑的价格均为9980元,而去A商场是全场九折,因此张老师如果去A商场购电脑,那么张老师应该付:9980×90%=8982(元)。因为B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送100元,张老师如果只买电脑,需付:9980-900=9080(元);张老师如果再买其它的物品凑满10000元,需付:10000-1000=9000(元)。因为C商场是购物满1000元九折,满10000元八八折,张老师在C商场购买电脑时,只要再多买20元物品,即凑满10000元,最多需付:10000×88%=8800(元)。因此,张老师去C商场购电脑花钱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