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习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8 12:24: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思想品德学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思想品德学习计划

篇1

1)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思想品德课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大量的概念和原理,不仅使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利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内涵丰富的影音资料、简洁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单纯课本文字内容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听课效率。

2)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实现品德内化。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许多理论概念显得抽象难懂。其实,再艰深的理论都来源于现实,再难懂的概念都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和总结。对此,信息技术正可以大显神通。

比如在教授“学会自我保护”一课时,笔者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简单地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当堂检测、反馈解析,而是用多媒体播放《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课件,从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讲起,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情境,深深触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然后,整堂课都围绕“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展开,或讨论,或总结。貌似空话的理论不仅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了,更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田。这样不仅完成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完成由“知”到“行”的过渡,实现品德的内化。

3)借助信息技术,突出学生主体性,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自主性学习有3方面突出特点。①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帮助者,而不是学习的控制者、包办者。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学生会主动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②学习的开放性。开放性一方面是指学生所学内容的开放性,它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去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从而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③学习的建构性。建构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主体性的真正体现。它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这样所学的知识不再是外在于自己的负担,而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借助信息技术,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更好地实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和建构性。它更强调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做到自主学习。

当然,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23-0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许多学校的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脑和学校硬件设置网络工程的实施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已蔚然成风。广大思想品德课老师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认识到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物质支撑,从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是摆在每个思想品德课老师面前的新课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粗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1.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把抽象、枯燥的数字、图形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使动画与视听相结合,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的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统教育知识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旧的教育模式下,只强调社会制约的一面,抹杀相对独立的一面;强调受动的一面,否认能动的一面;强调外因的一面,忽视内因的一面。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教育注入的结果,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在教育活动中,则是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严重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3.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增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载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民主式、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的主要模式

1. 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由于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象、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地呈现给学生,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能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持。

如在教科版九年级的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一课,通过常用的Powerpoint、Flash等技术,把一战、二战或两伊战争的场面展示出来,就更好地体现了战争给人类、对环境和资源、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能体会到“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可以说利用优美的课件甚至是以教学网页的形式把所展示的知识点栩栩如生的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直观和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

2. 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

篇3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中的概念、道理都是前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如果教师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就会使这些概念、道理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学生头脑中转瞬即逝,不会留下任何深刻印象。这就需要找到教学过程中的整合点,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生动化、形象化,不能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确定并解决教学整合点。

2.适时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以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这些仅靠传统的教学只能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而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内容”的调整组合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学生思路更开阔,为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极好的平台;网络中人机互动的学习方式,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所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已成为思品教学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导入新课时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给教学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农村学生阅历浅,生活空间有限,许多现象、事物都无法观察到,导致学习很被动。而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便可创设出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绪感染,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4.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及初中思品课的独特性使思品课在三维目标中不仅重知识点的掌握、落实,更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深化及学生态度上的接受,内心的触动和感悟及自觉提升情感内化为思想情感及自觉行动。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德育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语言说教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个个声情并茂、知情并重的教学情境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融入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成长,学会自己认识道理,形成内在的道德态度,获得道德上的自主感和成长感,让思品课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提升自我的精神殿堂。

5.多媒体技术运用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以升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难道这些人生来就是这样糊涂吗?那么他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引起学生思考。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

6.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人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效率才是最高的。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强,因此,如果仅用语言表达,那么是枯燥乏味的,也会使课堂变得很沉闷,利用信息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也是最重要的话题,我在宽松的环境中讲这个话题有利于学生学习。

7.备课环节运用信息技术

篇4

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生活方式,网络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多彩的网络精神财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网络,网络文化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深入分析并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才能正确利用网络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分析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途径

1.网络文化通过影响社会环境而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

网络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网络文化逐渐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知识和信息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而知识和信息也是网络文化的核心,并推动着网络文化的蓬勃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的繁荣使世界的产业格局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网络文化渗透到人们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不在追求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网络文化就是通过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并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网络文化通过影响校园文化而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

随着大学校园的网络普及,大学师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逐步形成了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高校传统的办学理念,现代高校更多的是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实行开放的校园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高校的学习环境,现代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学生不再受专业、课堂和学校的限制,自由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后,校园网络文化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学校内部搭建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学生的事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机理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作用机理来实现的。这些机理与网络文化之间相互联系,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

1.凝聚与向心心理

文化本身就具有凝聚的功能,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容易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并产生共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认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认同层次,区别在于文化的内在品质不同,特别是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最为深远。人们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信念和信仰,网络文化就是通过一定的信念和信仰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人们在广泛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网络文化的熏陶,融合多种不同层次的文化,达到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

2.渗透吸引机理

网络文化对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就是通过日常的行为方式参与并接受网络文化,而网络文化则通过人们参与进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网络文化与思想品德教育认为一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熏陶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道德观。

3.自主构建机理

自主构建就是受教育者能动、自主的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受外界干扰。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之中,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就是受到自主构建机理的影响和作用。人们在网络文化里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维加工,这是一种内化的过程,不受外在的强制力量。人们通过自主构建机理接受网络文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将外在的文化形态转化为自己的主观情感和认识,进而树立自己的思想道德观。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对策

1.确定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原则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网络信息者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为本,保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方向。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培养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净化网络环境,保证网络文化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行为,提高自身对网络空间的鉴别力,保护自己不受不良网络信息的毒害。学校更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提高自身网络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培养

在网络文化条件下,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培养,加大信息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鉴定能力,倡导大学生独立、自主的获得可靠信息,掌握驾驭网络信息的主动权。改变大学生传统的信息观念,让大学生认识到信息的强大功能和作用,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大学生遵纪守法。

3.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我国应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大学生不受有害信息的侵害,依法打击网络犯罪,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加大技术设备和资金投入,确保高校信息安全;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各负自责,及时沟通,让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陶金铭.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2005

篇5

当前,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智慧教育的呼声非常高。创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智慧的运用多样化技术,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学习。由于受到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相继出现了微课程和微视频等。在近期,国内各地高职院校以及中小学相关教育教学机构非常重视与大力宣传微视频课程大赛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性。

一、微视频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

(一)教学微视频的“心动”设计模型

以教育、心理及艺术等作为视角,依据影响课程教学视频的因素与ARCS动机模型的内容,建立课程教学微视频的“心动”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可以体现出教师、视频和知识内容、学生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比如说在设计知识内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需求及学习经验等。另外,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一定要运用艺术性的教学方式,技能及教学语言,再配以情感传递,利用视频得以展现。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内容的合理、科学设计及教师的艺术教学与视频呈现的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内容的科学设计及艺术教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学视频的设计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科学、合理的知识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其次,教师采用技术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知识内容的切需性,使学生拥有强大的自信心。再次,充分运用视频的媒介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为学生提供需求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内驱力。

(二)微视频课程教学样式的设计

样式不仅是求知和组织及分类信息的手段,还是一种思考与决策的方法,在运用模式与理论时,设计人员基本上都会感受到教学设计模式与理论的抽象性、宏观性,是一个可操作性相对较弱的实践环节,也就是教学设计人员无法熟练掌握实质,然而对于新手教师来讲难度就更大。另外,教学案例通常相对比较具体,和专业学科知识存在的关联度相对较高,因此不适合当作设计参考的支架。教学设计样式是一种立足于中观层面的新型设计方法,拥有非常强大的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其打破了具体实践的局限性,可以提供拥有广泛性的理论方式,具备整体性与简约型特点。而一个教学模式能够包含许多教学样式,而教学样式所承载的实践性知识可以实现抽象和具体的平衡,具备弹性化及结构化的特点。一个教学样式能够运用多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举例与验证,其中教学案例的描述就是教学实践,其以丰富的叙述方式向学生展示出许多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经典行为和思想及感情在内的故事,拥有真实性与典型性的特点。其中教学样式、教学案例及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二、微视频课程设计与实践运用

(一)微视频课程设计过程

近几年,项目组在进行微视频课程设计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同高职教师进行商讨,综合分析与总结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与内容。依据该研究总结出的微视频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方案,在设计该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分析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特点,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与组织,最后在完成每节微视频课程教学设计。

采用微视频的方式进行高职课程教学,这种方式较为新颖,也是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同样缺乏课本材料与课程教学的经验。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相关设计内容当中涉及到的教师与成员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设计内容进行反复修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课程性质与目的的有效。

(二)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实践

微视频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有效性,这样就需要项目成员和任课教师完成多次协作和沟通,设计的主要内容时任课教师怎样依据微视频课程设计的理念与要求完成内容设计,任课教师在演播室的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艺术教学方式。其次,微视频的制作,主要包含PPT制作和教学讲解时的演播室实录、视频的后期制作等,为了提升PPT设计内容的教学性和艺术美观性,对PPT讲稿完成了对此修改与调整。另外,为了提升微视频的视觉展现效果,在后期还要对实录微视频完成再次编辑。在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时,一定要多方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与协商合作。比如说,在知识点内容教学设计时,要和任课教师完成多次协商、沟通及交流。比如说刘老师团队的意见,第一,在理论内容设计方面缺少创意,而且视野也不够宽阔。第二,在每一类的创意背后都缺少深层道理,例如如何教会学生完成创意作品这样的问题。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将事情讲的明白。第三,PPT的内容相对少了一点,例如在PPT1中,可以对手工创意的欣赏作品进行展示,同时有点评的文字。另外,有些作品的选取需要教师依据设计的章节主体选择相关作品,使学生体会到先入为主的感觉。

三、结束语

碎片化学习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学习行为与学习认知方面,运用微视频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的无缝融合。微视频课程教学作为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在内涵与特点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篇6

二、生活化教学

1.生活化教学的定义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将生活中的通用经验与课堂知识点结合起来,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里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分析与运用。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学会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生活化后再教导给学生,这在一定意义上减轻了应试教育死记硬背带来的压力,教师在此过程中深入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学习,能自觉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日常体验中对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和实践,从而提升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有效的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深刻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较接近生活的课程,许多知识都能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而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的就是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对社会和国际的责任感。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运用生活化教学,会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这里的重视程度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部分家长,老师甚至学校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认为这一门课不如数学、英语等实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对生活教学法不够重视,甚至有些老师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这样的教学观念,或者在学习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停留于表面,难以运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不重视生活化教学,教师没有深入调查学生的实际需求,仅仅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被拉远了,自然无法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2.教学观念陈旧

虽然我国在进行教育改革,但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观念还未得到彻底的转变。具体体现在方面:第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中,教师长期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客观需求,不关注学生是否能接受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是向学生灌输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是落后的教学观,思想品德课是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有道德的接班人,但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却将考试成绩放在首要位置,这就忽视了教育感化的过程,而只重视结果,导致学生只学会理论知识,却不能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思想品德知识。

3.过分强调生活化教?W

事物具有两面性,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时不能走极端。有些教师发现在举贴近生活的例子时学生更感兴趣,就着重注意了这一方面,但没能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本上的知识来,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生活化教学应建立在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生活化教学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知识的手段和工具,有些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运用与实践时本末倒置了。

4.生活化素材不贴切

自从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教师在准备课程中,会搜集适合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的贴近生活的素材,但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并没有根据课堂内容进行筛选,而是借鉴他人的课件,这就导致了与教学目标的偏离。还有部分教师选取的素材令学生很感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哄堂大笑,引发了与课堂无关的讨论,并且很难再将纪律调整好,这都是因为教师没能在教材和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导致生活化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探讨完善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生活化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主动学习和研究优秀的与教材相结合的生活化案例,考试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培养其健全人格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能忽视生活化教学,不能让应试教育的重担一直压在孩子的肩膀上。

2.把握课堂教学尺寸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学生正处在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教师选取的生活化素材一定要贴合实际,并具备正确的教导作用,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将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起来,达到增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因此教师选择生活素材时切忌假大空,完全脱离生活实际,要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后,选择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材料,并在课堂讲授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但不能忽视课堂纪律,否则学生会无视教学内容,而和同学聊其他感兴趣的事。

3.教师要学会观察生活

篇7

不少学生进入初三以后依旧很迷茫,不知初中毕业后要做什么,不想学便不学,蹉跎岁月,荒废学业。没有目标,自然也就没有动力,目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明确目标是制订与落实计划的首要前提。迈入初三这个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面对升学与就业的严峻挑战,我们首先必须确定学年的总体目标,即:升入理想的高中;其次,我们还应该制定各学科、各阶段的一个个短时期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的制订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跳一跳,摘葡萄”,略高于现在的水平,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可以达到最合适。合适的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目标越清晰、明确,越能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

二、立足实际,使计划具有可行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在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时,我们每位同学计划的重点和要求应该是有差异的,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学习计划,才是切实可行并有意义的。在制订学习计划之前,我们必须认真回顾、总结自己以前的学习情况与基础,对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认真反思,弄清自己的“学情”,弄清楚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学科?哪些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学习上还有哪些遗漏和不足?真正做到“认清自我”;此外,学习计划制订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根据计划实施的效果反馈与对比,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学习计划。

三、统筹学科,使计划具有平衡性

走进初三,即将面临一年后的中考。中考是对初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等各门学科的一次综合性检测,各科都取得理想的成绩,才能在最后的中考中打好“漂亮一仗”。一般来说,做到“门门全优”是很困难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比较喜欢、学起来比较顺手的科目,也有些不大喜欢甚至“瘸腿”的科目。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能够统筹好优势科目和“瘸腿”科目的关系,优势学科应保持,同时树立“瘸腿就是短腿”的意识,制定“瘸腿”学科的“接长”措施,尽量保持学科平衡。特别是思想品德学科,在不少地区实行开卷考,但相当一部分同学却因为最后中考低分而影响了升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平时存在“思想品德开卷考,不再需要记忆和理解,只要考试时翻翻书、抄抄书就行了”的思想误区,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中考必考科目,虽然开卷考,但是试题注重能力的考查,凸显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运用且考试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功夫必须下在平时。

四、规划时间,使计划具有高效性

篇8

以党的xx大和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优争先为统领,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教职工中继续开展以塑党性,铸师魂,创造人民满意学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创新,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中心,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以规范教师从业行为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理念先进,素质一流的教师团队。

三、活动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师德建设观念。

1、学校把师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活动效率。

2、做到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集中学习与平时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每学期保证安排集中学习不少于八次主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3、注重师德建设工作的分层管理,抓两头带中间,确保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对于工作热情高,爱岗敬业、爱校胜家、爱生如子的教师要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对于性情急躁、工作尚缺乏经验的教师,经常过问、指导、提醒,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4、注重师德建设工作的过程性管理。

(二)加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1、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全面实质和根本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着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共谋学校的发展。学习十一届五中全会文件。

2、认真组织学习xx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准确理解《规范》的基本内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同时还学习我区法规科规定的法律文件。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习内容,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3、引导全体教师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活到老学到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教师除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进修深造,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4、认真开展读教育名篇,学习先进理念活动。

5、结合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在教师中认真开展好岗位争先活动,强化师德教育培养,要树立师德典型,大力宣传校内先进,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动和影响身边的人,大力弘扬正气,让师德优秀的教师扬眉吐气,是全体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大力培养我校重师德和强师德的浓厚氛围。评选XX年教师区先进,评选校区优秀党员。召开师德总结表彰大会。

6、开展问卷调查,根据教师的工作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写出学生的反馈意见。 7,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主要通过家长开放日要求家长对教师进行评价。写好反馈意见。

四、学习纪律

1、实行校长负责制。

2、认真学习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自觉遵守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考核小组名单

六,时间安排:

3月19日教学开放日

学习人大报告

4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5月;学习法规科规定的法律条文。

20xx师德师风学习计划书(二)教师为人师表,其道德品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下一代道德素养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使其成长为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为了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教师必须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否则,在学生面前是没有力量的。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正之风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为自觉的行动,用执著追求真理,敢于抵制歪风邪气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在课外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师德修养。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

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活到老,学到老。

篇9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事迹材料范文,仅供参考!

从接手高一(15)班开始,她就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了身正示范。在班级管理上,她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优秀的班风学风,为师生打造最舒心的教学环境。她的第一堂班会课就是“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文章”。她深知:思想品德是人精神、行为的基源。一个有雄才大略胸中甲兵的人,其思想品德必然是极其高尚的。每学期,她与各位班级干部多次组织班级同学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辩论、演讲、联欢,这些活动在同学中反应强烈,同学们各抒己见,极大多数同学都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来自思想的动力在班里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上游”的学习风气,且班级每一位学生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意识。

她所带的班级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关键是她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每学期,她通过请家长到校开讲座、请高三学生全国竞赛获奖者介绍学习经验、同学之间相互介绍学习经验等班会活动的开设,使同学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制定“问今天”、“每天十问”等学习计划,同学们能做到订好每天的学习计划,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并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会合理利用学习时间;通过定期推荐可读性文章,如“要学会自己打江山”、“聪明与否不重要,心理素质是关键”等活动,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并以事迹激励自她;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情况跟踪表”、建立“学生成绩流动档案”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她管理班级,把自主权让给学生,促进学生自她管理的养成。她在班上实行了值日班长制和班干部轮换制,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她管理能力。在这期间,值日班长和班干部轮换每一个月换一次,她就要做大量工作,协助班干部做好选拔、考查等工作。正是由于她认真踏实的工作管理,在她所担任班主任工作9年中,年年都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XX—XX年获得“张家港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XX年被评为“校十佳师德标兵”,XX年被评为“校十佳班主任”,所带的高三(15)班每学期都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

篇10

1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命运,做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

2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

2.1自主学习的特征表现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1],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一种现代化有效的学习方式。传统学习被动、机械、他主,学生过于依赖,降低了教育的作用。自主学习的特征表现有如下几点

2.1.1自主能动性

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其他形式的他主学习,其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这种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节学习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

2.1.2自立性

学习主体是相对独立的,会对自身学习具有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作为学生,可以尽可能摆脱对老师的依赖,依靠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不过自立性中的独立并不是绝对的,学生不会完全脱离老师的指导和教学。

2.1.3自我监控性

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能力及学习成果等等进行合理的审视、评价和调控,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自我调整,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2.2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危害

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中,学生往往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味依赖于教学者,特别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其具有的一定抽象性与待实践性,更会使学生进入单纯背文字的误区,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不仅如此,让学生因为背文字应付考试而让思想品德课成为一种负担,会使学生渐渐对其产生厌恶逃避的态度,不利于思想品德课的进行开展。

2.3思想品德教育中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具有“自立”“自为”“自律”等特征,自身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浓厚学习兴趣,能动地自愿自主学习。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改变传统接受性依赖性学习,帮助学生领悟到这门课的真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

3.1合理提问,互动式教学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避免课堂的生硬,更能缓解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2巧用心理学提问

作为教育者,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中心,这就要求老师要巧用心理学提问,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笔者最常用的就是生活中的“鸡尾酒效应”,我们经常会发现,在人声纷杂的联欢会上,如果某个角落里突然传来你的名字,会引起你的注意而警觉;或者,有时候你还能通过别人说话声知道某个熟人似乎也来到晚会了,你的耳朵总能过滤声音,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刚刚上课,学生们往往还没脱离下课的分散阶段,注意力并不集中,就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开始新的课程。一般有随机点名、举手回答、集体回答等回答形式,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思考和反省意识,更能体现出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性。

笔者记一次母亲节前夕与一个学生家长交流,得知近期其学生家长干活受伤,学生包揽了家里的绝大多数家务。就在第二天上的尊敬关爱父母这堂课伊始,特别对该同学进行针对提问,让大家知道其关爱父母的方式,并让其谈谈尊敬父母的看法,进而展开该课堂的教学。

3.3合理提问,互动教学

提问只是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进行滥用。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容易导致有的教学者整堂课一问到底,以为这就可以培养学生散发性思维,是个不错的方法。其实不然,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适得其反,学生更容易厌倦这门课,产生发反感的情绪,思想品德成了空谈,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对提问的频率进行合理地控制,而且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除了问题本身要贴合学生的兴趣,不同时候提出适宜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避免给学生留下嗦嗦的印象。

除此之外,问题本身不能太过宽泛,要细化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教导学生珍惜生命健康成长时,如果问题是“你怎么看待这节课的呢?”看起来很有深度可是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要是把问题改成“遇到困难烦恼,你是怎么调整自己心态的?”就显得更有方向性。这种互动教学也可以提升到小表演小游戏,比如分组让同学演习一次拒绝社会混混劝其吸毒的小节目,更可以加深对该课时的印象。

3.4反馈学生回答,体现问题价值

有的老师喜欢说大家多多讨论没有标准答案,但又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点评。这就没有真正体现问题本身的价值。“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学生主动学习思考,老师的责任就变成及时获取学生的回答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对好的答案让全班借鉴,出现的错误则对其引以为戒,肯定学生的回答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而否定时应该先不主动评价,让大家讨论,最后进行合理评价。这样反馈问题的机制既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强化,还能够更好体现问题的价值。

3.5进行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让学生联系实际去理解其内涵,才有真正的意义。在一次邻里相亲的教学中,笔者提前要求学生回家主动帮助邻居,第二天就邻居的表现和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不让教学只成为白纸黑字,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思想品德带来的乐趣,教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乐趣。

4结语

如今,中国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本文就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及其策略进行探析阐述,希望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发挥育人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