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0-31 10:14: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

篇1

1云贵川安装使用GPS和行驶记录仪的基本情况

1. 1云南省GPS的推广应用情况

2005年8月云南省交通厅决定在全省道路运输行业“两客一危”车辆上安装GPS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目前,全省在15 477辆营运车辆上安装使用了GPS动态汽车行驶记录仪,其中营运客车13 170辆,危险品运输车辆1 889辆,建成省、市(州)、企业三级GPS监控管理平台498个。同时,制定了《云南道路运输GPS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试行)》、《云南省道路运输GPS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办法(暂行)》、《云南道路运输GPS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意见》,还通过地方立法出台了《云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对安全使用实时动态行驶记录仪作了规定。行驶记录仪的安装在遏制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方面初显成效,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由2006年的10起下降到2007年的2起。

在2007年的审验工作中,云南省要求全省高快客车、旅游车和危险品运输车必须在年底前完成安装GPS,否则不予年度审验和换发新证。2008年年底前,全省9座以上的营运客车、重型载货汽车必须安装GPS,否则不准上路行驶。

1. 2贵州省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推广应用情况

2003年,贵州省政府下发《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和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对搞好道路如}安全工作,利用利技手段,推广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提出了要求,并专门下达文件部署了这项工作,具体规定了各种车辆安装时限,特别要求对超长途(800 km)行驶客车,必须在2004年安装完毕。对未按规定范围和时限内安装的车辆,公安部门一律不予年审。目前,全省已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车辆17228辆,占应安装车辆的90%以上,其中长途客运车辆已全部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贵州推广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工作对道路安全管理部门监督和制止长途客货运输车辆违法超速行驶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超速行驶发生的客货运车辆特大事故大为减少,2006年1 -11月份,贵州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比,少死亡姗余人,这当中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安装和推广对公安交警、运管部门和客运企业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掌握驾驶人员违法记录,及时处理、预防事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3四川省GPS动态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推广应用情况

为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2004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采取过硬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紧急通知》(川府办发电(2004)8号)文,提出把推广应用工作作为社会公共安全工程和“科技兴安”的重要工作,加大投人、加快建设,明确要求从事超长、高速公路、旅游以及200 km、核载人数35人以上的客运车辆及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安装使用GPS动态汽车行驶记录仪。在推广过程中,四川省交通厅和厅运管局制定了配套激励政策,一是对市、州运管处二级平台给予资金补助;二是对按要求安装使用GPS的车辆按每车500元给予补助;三是对安装带摄像功能的超长客运车辆再给予每车1 000元的补助。目前,全省已补助到位资金909. 3万元。目前,共投人资金7 500余万元,其中省交通厅补助资金1 000万元。

截至2007年底,全省有近1. 8万辆营运车辆、6 000辆出租车安装使用了GPS动态汽车行驶记录仪,其中营运客车1. 1万辆,危险品货运车辆5 000辆,其他货运车辆1 000辆,安装带摄像功能的客运车辆1 700辆,建立省、市(州)、企业(含客运站)三级GPS监控管理平台720个,40个一级客运站建立了GPS监控管理平台。近两年,四川省因车辆超速、超载和驾驶员疲劳驾驶所引发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由2004年的7起下降到2005年的2起、2006年的3起。

2云贵川三省推广应用GPS和行驶记录仪的经验

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法规、标准和文件要求,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三省都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制订实施方案,有力地推动了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应用工作。对于监控管理平台的运行,各地积极利用卫星等高科技设备进行GPS定位和数据的接收与传递,建立运输车辆、从业人员、企业信息管理数据库,对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或GPS的车辆实施了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总结各地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2. 1政府高度重视

目前,大部分省区市政府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把GPS,汽车行驶记录仪推广应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工作。同时明确规定了省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GPS,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并实行综合监督,推动此项工作有序开展。交通部门负责GPS、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及监控的源头管理。公安部门在此基础上进行过程监管。信息产业部门负责把好产品质量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人。

2. 2制定法规和政策,依法推动,积极引导

一是为使推广应用工作有法可依,各地区加快了对安装和使用GPS,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立法进程。依据《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制定下发了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对GPS,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安装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如2006年5月26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营运性质的客运车辆、重型货车和半挂牵引车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当安装和使用具有信息采集、存储、交换、监控功能的实时动态行驶记录仪。第五十五条第四款规定:“营运性质的客运车辆、重型货车和半挂牵引车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未安装和使用实时动态行驶记录仪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2 0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关经营许可、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地方法规的公布实施,对GPS,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安装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二是为鼓励加快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推广应用工作,一些省市制定了激励政策,引导运输企业安装使用GPS。如四川等地按照安装数量向企业下拨补贴经费。同时,交通部门将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作为运输企业运营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三是制定行业规范,加强技术指导。如云南省下发了《云南道路运输GPS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试行)》和《云南省道路运输GPS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

2. 3部门紧密配合,协调共同推动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公安、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协力实施推广应用工作。如贵州省成立了由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办公室,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了各职能部门作用。

2. 4大力宣传,引导企业自觉应用

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通过大力宜传安装GPS,汽车行驶记录仪对提高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的作用,引导企业自觉应用。一是由组织召开运输车辆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推广应用会,向运输企业和驾驶人员介绍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的作用,宣传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对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意义;二是树立企业典型,突出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的管理和预防事故的作用。通过大力的宣传,逐步实现了运输企业由“要我安装”到“我要安装”的转变。

3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但从整体来看,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的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1)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推广应用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虽然对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作了规定,但是,目前国家还缺少对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管理方面的配套管理法规,对未安装和安装后不能保持其技术状况的运输企业和车辆应该如何处罚,缺少法律依据。特别是GPS的安装,目前除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有法规依据必须安装外,其他车辆尚没有具体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安装GPS。

篇2

Abstract: to speed up the road transpor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to promote road transportation faster, bette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nly to catch foundation, the whole resources, promote application, a talent for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you can really promote road transpor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head,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oad transportation, play to its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illar industry status, to guarantee and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make its due contribution to the road transport.

Keywords: road transport; Information; Promote road transportation; Health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知道,我市“十二五”交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智能化运营系统的建立,提出了抓基础、整资源、促应用、出人才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并制定了推广实施方案,确立了建设区市县三级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实现异地违章处罚信息共享的目标。为此还制定了《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就要求我们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齐心协力,全面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为道路运输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目前我市道路运输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我市“十一五”期间,各级交通部门按照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了信息化组织机构,制定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规范了信息化建设、管理、维护、使用管理等办法,道路运输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首先,建立了标准体系。“十一五”期间,依托西部科技建设项目“省域道路运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制定了《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指标体系》《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编目编码》和《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分类与指标》《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编目编码规则》《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数据交换格式》《IC卡道路运输证应用技术规范》等行业与技术标准,为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推动区域和全国联网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次,建立了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网络。“十一五”期间,我市各地加大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力度,建成了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及业务管理系统、道路运政监督检查和移动稽查系统、道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汽车检测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交通规费征收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监控管理系统、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区内外和区域内联网,建立起一整套覆盖面广、精确度高的动态、实时数据库,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起全新的监管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满足了运输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了运输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营运车辆GPS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对客运班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监管,在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建立了服务网站,推进了运输企业信息化进程。市运输服务网站的建设,实现了网络办公,日常手工操作变成了电子办公,方便了道路运输经营者,也提高了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如汽车客运站、汽车维修企业、驾驶员培训学校、出租车公司实现了信息化,提高了运输企业的运营能力,促进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尽管如此,但也应该看到,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提高对道路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健全信息化管理和运行制,规范信息化条件下的的业务流程,实现区域内外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效益。

二、我市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要做的主要工作

如前所述,要实现以道路运输信息化推动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就必须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建设以运输企业的业务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以此为基础开发和推广应用系统,构建覆盖区域内外的交通信息基础网络,实现交通信息的传输、交换与共享。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设区域内统一标准的运输业户、营运车辆、营业性驾驶员数据库,实现与区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融入全国道路运输信息平台,为市县交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2、建成兼容全区的市县三级联网的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道路运输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方便广大经营业户,提高运政管理效率。

3、加快基于无线通信和远程数据库管理的移动稽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快速识别违法、违章、欠费车辆,提高路面执法高效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强化对运输市场的监管能力,并实现与公安、城管等其他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对运输业户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经营行为、安全状况、服务质量的考核和质量信誉的动态管理。

4、积极推广和使用GPS和行车记录仪,建立统一的监控平台,以约束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遏止疲劳驾驶和车辆超速等严重交通违章现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同时为车辆事故分析和鉴定提供原始数据。

5、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网站,实现“一卡通”“一网通”的服务模式和客运联网售票,为公众提供准确、实时的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开发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实时的货运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以满足货主在更大范围择优选择运力,同时也为车主配载,以及为中介服务机构更有效地提供运输服务创造条件。以网络为基础建立科学、公正的信用评价体系,解决营运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认证问题,保障货物安全。

6、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现代科技水平。加强运输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在自主培养的同时,可以引进既懂交通行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行业中要开展信息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信息化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以道路运输信息化推动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文强;;试论加快转变道路运输业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篇3

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道路运输信息化网络及公共服务信息系统、行业监管系统和基础保障系统,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

二、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基本架构

天津市道路运输行业综合运输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是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上,实现对整个行业全监督、应急管理和社会服务。包括:系统用户、应用展现、应用系统、应用支撑、基础支撑等层次组成。

(一)系统用户层

系统用户主要由业务管理部门、综合决策部门、社会公共用户、交通运输企业等组成。

这一层次是整个系统的需求部分,把信息化的需求放在首位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驱动力。设计紧紧围绕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公共服务和用户需求进行,合理确定项目实际功能结构、业务量、信息量、信息处理能力等。重点推进和实现信息化在运政管理、社会服务、安全应急和辅助决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是面向道路运输系统内外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窗口。包括市、区县两级运管机构安全监督、应急管理和服务指挥调度平台、道路运输信息服务系统(政务网站)、政务外网和内网门户、热线服务电话、交通广播等多种访问取道。还包括移动或固定等多种服务手段。

(三)应用系统层

应用系统层包括:协同式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管理系统、道路运输移动稽查管理系统、运输行为动态监管系统、危险品IC卡电子路单管理系统、客运车辆IC卡报班及进出站管理系统、营运车辆及从业人员身份认证系统、客运站场联网售票及视频监控系统、应急运输调度保障系统、区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子系统组成。

1.协同式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

系统是交通运输部及省、地市、县三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道路运输经营行为行使相关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的工具,是一种现代化新型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模式。主要包括行政许可、监管与服务等管理业务。系统管理功能包括:道路运输旅客运(班线、线路)、货运、危险品运输、机动车维修、运政道路稽查、客货运场站、从业人员等行业管理中的许可业务、日常管理业务及内部监督服务等业务管理职能。

2.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管理系统

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是指IC卡道路运输证及IC卡从业资格证,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是便携的营运车辆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电子档案。

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实现对车辆、从业人员管理手段的创新,充分发挥IC卡信息量大、安全保密性好、易于实现数据共享的特性,提升行业管理和公众服务能力,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能力,满足全国一体化道路运输管理的实际需要。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管理系统是以协同式道路运输业务管理系统为依托,实现无缝结合。

3.道路运输移动稽查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路通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通过对道路运政系统中心数据库基础信息资源的访问,实现道路运政稽查人员在稽查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取相关的政策法规、车辆、从业人员、企业等管理信息。在已经建成的运政系统集中式数据中心基础上,针对现场稽查工作对移动性、实时性以及对网络的要求,采用先进的车牌号码自动识别、电子标签识读(RFID)以及“3G上网卡+VPDN”通讯技术和一系列应用软件,为现场执法管理与内业执法管理提供完整、高效、便捷、灵活、安全的系统支撑。综合应用示意图如上。

4.运输行为动态监管系统

是依托交通运输部已开展建设的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动态服务平台,实现对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以下简称“两客一危”车辆)及重型载货汽车,开展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及动态跟踪和数据交换工作。重点实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危险品运输车辆全程监控、客运、货运车辆紧急调配和紧急物资运输管理等功能。

5.危险品货物运输IC卡电子路单管理系统

通过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运行状态、装载的危险货物类型数量、行驶路线以及驾驶员、押运员等信息的全程监控管理,实现了对危险品运输从车辆调度、装载、运输、卸货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安全隐患发生。

利用GPS技术、辅以地理信息技术(GIS)以及无线通信技术(GPRS)、IC卡、网络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建立起来的监控管理系统。准确及时掌握重点车辆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料管理、车辆监控、行业监管、应急处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

6.营运车辆及从业人员身份认证系统

基于全国车辆及从业人员数据库及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采用CA认证技术,通过“IC卡认证+网络认证”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运输从业人员、车辆资质认证服务,方便用户核对相关证件的真实性、合法性,并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委托运输业务,将有效的规范运输市场,维护正常的运输市场秩序。

7.客运站场联网售票及视频监控系统

联网售票系统将全市客运站的票务资源整合起来,利用网络、电话、代售点等多种方式,实现多种订票、购票方式,可极大地提高售票效率、解决购票难、旅客疏散难等问题。通过对出票情况信息的实时监控可防止超载超员情况的发生。

客运站场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实现对客运站场旅客进出站口、售票处、候车室、车辆检验、车辆进出站口等关键点位、进行视频信息的掌握。

8.应急运力调度与运输保障系统

应急运力调度与运输保障系统,是全力配合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做好政府指令性物资的应急运输与组织保障工作,统一调度,落实应急保障车辆,及时补充运力储备,科学制定运输指令,高效调配运输车辆斌监督落实,确保应急运输工作能及时、安全、顺利的完成。

9.区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平台总体定位是一个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它具有整合物流活动中所包含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并进行充分挖掘、加工和利用,成为开展物流管理服务的重要信息支撑。平台应能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GPS、GIS 等,加强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向各级各类不同用户,提供强大的物流信息服务,为行业监督管理、运输与物流管理、生产与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全面促进整个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四)应用支撑

应用支撑层在整个框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用系统层和信息资源之间,为实现信息共享、应用系统功能、业务协同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构建工程核心应用系统的基础。

(五)基础支撑层

篇4

中图分类号:TN9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The Application of GPS Navigation Systems in the Oilfiel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Guo Nan

(Tianjin Dagang Oilfield Transportation Co., Ltd.,Tianjin 300270,China)

Abstract: Oil field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 China,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oil fields, external contracting business more and more. Also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oad operating vehicles, the operating range has gradually expanded and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 and vehicle reasonable dispatch work, the effective com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s for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echnical support.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the GPS system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GPS systems in the oilfiel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Keywords: GPS system; Road transport; Management

GPS技术是一门新生的科学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国民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GPS技术也成为我国道路运输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GPS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定位和远程监控调度的效率与精准度,能够有效保障道路运输行业安全、有序和规范。

一、GPS在汽车导航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三维导航是GPS的首要功能,飞机、船舶、地面车辆以及步行者都可利用GPS导航接收器进行导航。汽车导航系统是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汽车导航系统由GPS导航、自律导航、微处理器、车速传感器、陀螺传感器、CD―ROM驱动器、LCD显示器组成。

GPS导航是由GPS接收机接收GPS卫星信号(三颗以上),求出该点的经纬度坐标、速度、时间等信息。为提高汽车导航定位精度,通常采用差分GPS技术。当汽车行驶到地下隧道、高层楼群、高速公路等遮掩物而与捕获不到GPS卫星信号时,系统可自动导入自律导航系统,此时由车速传感器检测出汽车的行进速度,通过微处理单元的数据处理,从速度和时间中直接算出前进的距离,陀螺传感器直接检测出前进的方向,陀螺仪还能自动存储各种数据,即使在更换轮胎暂时停车时,系统也可以重新设定。

由GPS卫星导航和自律导航所测到的汽车位置坐标数据、前进的方向都与实际行驶的路线轨迹存在一定误差,为修正这两者的误差,与地图上的路线统一,需采用地图匹配技术,加一个地图匹配电路,对汽车行驶的路线与电子地图上道路误差进行实时相关匹配作自动修正,此时地图匹配电路是通过微处理单元的整理程序进行快速处理,得到汽车在电子地图上的正确位置,以指示出正确行驶路线。CD-ROM用于存储道路数据等信息,LCD显示器用于显示导航的相关信息。

GPS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许多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一)车辆跟踪

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还可实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利用该功能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

(二)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

提供出行路线规划是汽车导航系统的一项重要辅助功能,它包括自动线路规划和人工线路设计。自动线路规划是由驾驶者确定起点和目的地,由计算机软件按要求自动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包括最快的路线、最简单的路线、通过高速公路路段次数最少的路线等的计算。人工线路设计是由驾驶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地设计起点、终点和途经点等,自动建立线路库。线路规划完毕后,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信息查询 ,为用户提供主要物标。如汽车运行中的道路标示等数据库,用户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同时,监测中心可以利用监测控制台对区域内的任意目标所在位置进行查询,车辆信息将以数字形式在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二、GPS系统应用于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原理

GPS系统应用于道路运输工作中能够发挥跟踪定位、轨迹回放、GPS报警(报告)、里程统计、短信通知、车辆远程控制、油耗检测、车辆调度等诸多功能。GPS系统主要是为道路运输管理监控系统服务的,其工作原理是GPS系统通过太空的卫星,对地面行驶被监控车辆进行定位,并将车辆的经纬度坐标、速度、时间、状态、监控图像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车载设备,再由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信道,将车辆相关的信息传送到主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的监控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完成对被监控车辆的定位、跟踪、调度等功能,并将监控目标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以实现道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

三、GPS系统应用于道路运输管理的优势

GPS系统能够对车辆,等交通工具进行实时定位是基于其强大的技术功能,GPS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连续性、多功能、操作简便等优势特点。GPS系统采用卫星技术、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GMS)以及电子地理信息技术(GIS),实现了即时定位动态跟踪。依据GPS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为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的终端提供准确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信息,实现卫星定位、轨迹回放、车载电话、信息、车辆查询、车辆调度、防盗报警等功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降低了道路运输成本,提高了道路输的安全性 。

四、GPS系统在油田道路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一)道路运输管理的内涵

是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代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使其管理职能的活动。而油田运用这一技术,将所有运输车辆都纳入到系统中进行全方位监督与跟踪。其目的使油田的车辆能够很好的完成运输业务。只有道路运输管理是安全的、才能有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不断加快油田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保障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二)GPS系统应用于道路运输管理的分析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中频发安全事故,营运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和旅游车辆所引发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随着油田业务不断扩大在全国各油田都承包业务,这些业务都是由汽车长途运送一些大型设备,以及特种车辆到外地油田作业施工。这样就对道路运输安全、服务质量的全程进行监管,GPS系统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导航作用。GPS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为移动车辆提供实时导航定位服务,车辆利用车载导航设备接收GPS数据,使车辆在行驶中的位置、方向、距离等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道路信息,以及提供最佳的行车路线,避免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另一方面,车辆还可以通过车载设备将GPS定位信息发送到调度指挥中心,把车辆的具置显示在主监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增强了道路运输管理对车辆的合理调度,GPS系统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监控作用。道路运输管理监控系统中的主要技术就是GPS。GPS系统能够有效的把车载设备、监控中心以及通信系统三个部分组合在一起。道路运输管理监控的流程是车载设备依据GPS定位数据,把车辆实施动态数据通过GSM,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利用GIS对数据进行分析,在电子地图显示车辆信息,监控中心根据数据情况对车辆进行监控。而且道路运输管理监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窗口显示多个辆车运行,能够进行统筹管理。利用GPS系统能有效的杜绝超速、违章、疲劳驾驶等危险情况出现。

(三)GPS系统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信息传输作用

GPS系统应用于道路运输管理中,能够提高运输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GPS系统强大的信息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及时、准确、详细的信息资源,以及实时性、大容量数据储存。例如,GPS系统的查询功能,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根据用户需要显示出所需去油田的位置、道路标示数据库,提供行车的路线、时间、里程等信息,而且查询的资料还有文字、语言和图像多样的显示形式。

(四)紧急援助

通过GPS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遇有险情或发生事故的车辆进行紧急援助。监控台的电子地图显示求助信息和报警目标,规划最优援助方案,并以报警声光提醒值班进行指挥中心可以监测区域内车辆运行状况,对被监控车辆进行合理调度。指挥中心也可随时与被跟踪目标通话,实行管理。

(五)车辆管理

油田所属各公司有上千部车辆,有的车辆在运行中有超速的现象,这样给交通运输带来不安全因素。利用GPS系统及时提醒超速车辆将速度降下来,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

综上所述GPS系统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为道路监管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GPS系统所具备的全天候、全过程、高精准的优势特点,有效降低了道路运输管理的成本,提高了运输管理工作的质量。大大提高了运输管理工作的效率,油田的运输运用这一技术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这一技术的运用,油田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步入快车道,我们油田运输行业,为快速安全的将所需物资和设备运到施工现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篇5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1]80号,以下简称《通知》)的指导意见精神,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建设作用在于切实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创新源头化管理与动态监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打破现各个部门管理脱节的被动局面,在公安交警、交通、安监、教育、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间需建立“三联”工作机制,形成对重点车辆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该系统建成后,可以接入交通运输部门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据法定职责,实施联合监管,加强对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的监督检查,强化企业对车辆的动态监管,实现三个“明显”的目标,即营运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率明显提高,营运车辆事故死亡人数明显减少,营运车辆超速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1.1动态监管实战应用

利用重点车车辆的卫星定位信息(目前采用GPS定位,今后可以采用北斗系统定位,既可双向信息管控,又可扩大北斗民用市场),结合视音频的实时传输和轨迹回查等手段,分析计算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和行驶路径,掌控车辆超载、超速、路线偏离、违法等行为,在第一时间进行预警提醒,真正实现对重点车辆的实时动态监控。从之前的静态事后管理,转变到了现在的动态事前管理,有效降低车辆的事故发生率,保障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1.2丰富和创新管理手段

为切实提升监管效率,依托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建立拦截查缉、提醒抄告、抽查整改和阶段性整治等落地管理制度,丰富延伸管理手段。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对重点车辆分类、分单位进行源头落地,将重点车辆的管理对象(企事业单位)落实到中队和责任民警,并将车辆电子化归属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系统自动收集重点车的相关违法信息,并生成整改通知书定期通告给各企事业单位,责令对相关驾驶人进行处理,并反馈落实整改情况。流程如图1所示。

1.3整合有效的管理资源

为实现信息共享和及时交互,系统接入了交通运管部门提供的长途客车GPS信息、企业提供的3G视频信息、警用地理信息和移动警务定位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及时交互。

1.4完善管理机制

在公安、交通、安监、教育、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间建立“三联”工作机制,形成对重点车辆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并通过“联系会议、联享资源、联动勤务”使管理资源得到充分共享,管理力量得到有效整合,管理成效得到逐步提升。

1.5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系统结合GPS警力定位系统、移动警务系统等,实现警员的单兵定位。分析收集过滤的交通信息,并以获取有效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决策指挥,通过移动警务定位就近调度警力实时处置,实现对各种交通突发事件的调度处理。

2技术特点

2.1总体架构

重点车辆监管系统的建设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进行设计,通过网络信息交换平台,采用WebService接口实现与运管处重点车数据的集成和交互。系统由交警大队平台与支队监管两级系统组成,支队为一级系统,大队为二级系统。支队动态监管系统侧重于全市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的大集成,提供全市重点车辆的信息汇总共享、指挥决策与统计查询;大队动态监管系统则主要提供重点车辆监管的应用和落地管理;大队和支队通过以PGIS为基础的GIS集成显示与控制,实现对下属辖区重点车辆的完整管理。支队监管系统与下属大队现有的重点车辆相关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并且为其他下属大队的重点车辆相关系统提供集成和共享接口。系统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2.2系统特点

高度集成将主要的三大数据信息:GIS地理信息、重点车辆GPS信息和民警移动警务定位信息高度集成,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流程配置,统一协同作战。可视化对所有管控目标可视化操作,所见即所得。扩展性具可良好的扩展性和接口开放性。简易交互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多维展现空间地理信息。

3效益分析

3.1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

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通过对所有重点车辆的动态监管,对不按交警部门指定的线路、时间、速度行驶的车辆,及时发出交通违法警告。采用智能分析的技术手段,从源头控制风险,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实现了智能化的交通管理。

3.2提高民警工作效率

通过GIS可视化集中控制,对于违法事件进行警力快速调度反应;通过集成化的预警功能,随时对重点车辆的违法信息进行分析和预警,变“延时响应”为“快速响应”,极大地减少了安全事件的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3从源头遏制交通事故

通过对重点车辆的超速、超载、路线偏离等违法行为的动态实时监控,实现对所属车辆和驾驶员的日常监督,可以约束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从而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3.4提升管理效能

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建立协调合作机制,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

3.5提供安全保障

充分运用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等监控手段,从“事后管理”变为“事前预警”,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为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篇6

宁夏天豹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由原宁夏汽车运输总公司于2002年整体改制设立。公司始建于1951年,历经几代人艰苦创业,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宁夏最大的专业道路客运企业。现拥有资产12亿元,从业人员3500余名,各类营运车辆1000余辆,全国道路旅客运输一级企业。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汽车的制造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 使汽车变得更安全,更舒适,更易操纵,其特点之一是在汽车上安装卫星导航应用设备GPS,我公司于2006年12月应用车载GPS监控系统,在车内安装定位终端、摄像头及液晶显示屏,并通过监控室电脑软件可以随时查看车辆位置及速度状况,并且通过实际运营路线对车辆进行必要的速度设置、实时语音、短信提示,最大限度的控制运营车辆的速度及超员情况,降低了油耗、轮胎磨损,减少了开支,保证司机及乘客安全。

一、GPS和行车记录仪推广应用情况

(一)创新安全管理手段。道路运输行业是属于资金技术密集,但管理方式与手段却相对落后的行业。我们作为长期从事道路客运的专业公司,一直在努力探索运输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理念提升和管理方法创新。将GPS系统的应用作为安全预控管理的重点和基本手段,是我们提升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手段的努力之一。专业运输企业导入GPS定位系统在当时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选择了国内最早拥有成型产品的公司为开发应用的合作伙伴,以紧密合作方式共同研究定位系统产品在公路客运行业的具体应用。在当时是国内最早将研究与应用GPS用于车辆管理的道路客运企业之一。

(二)基于实际,加大应用研发力度。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高速公路建设日新月异,客车制造业技术进步迅速,道路客运的车辆档次、运行距离、行驶速度大大提高。但传统的运输安全管理理念与安全管理手段滞后于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引发的安全管理要求,即全新的安全需求与现代管理手段缺乏的矛盾极为突出。我们导入GPS系统,成立了信息技术公司,投入资金500余万元,通过项目开发技术人员的努力,2006年项目成果达到具体实际应用的水平。在项目研究和应用中我们证明了GPS系统在为车辆运行调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对行车安全管理、车辆经营应用意义巨大。

(三)注重使用效果,完善管理手段。GPS系统和行车记录仪具有从源头上控制事故发生和事后追溯功能的功能,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我们目前已全部安装到位。同时辅助安装行车记录仪,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在应用中倾向于选择GPS定位系统所具有的预防型减少和控制事故发生的功能。经过06-09年的快速推进,GPS定位系统在区内客运班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大型集卡运输车辆上普遍得到应用,成为行车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严格管理和实时监控,使入网车辆行车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由此产生的行车事故减少、车辆运用效率提高和车辆油耗、材料损耗节约等方面的效果极为显著。

上述各项营运客车的车辆运用效率与消耗指标,与运输业同行的实际水平和生产厂出厂定额标准比较,具有较好的先进性。平均车日行程、车辆完好率、车辆工作率指标是企业管理能力与实力的生动体现。材料、燃料、轮胎、料等的使用效果,既是企业效益所在,更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安全业绩与企业经营成果的相互促进,是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较好结合。

典型应用案例

公司下属快客分公司宁A-08802号银川至西宁的尼奥普兰客运承包大巴,执行银川至西宁的客运班车任务,单程里程为742公里(全程高速),月平均往返15个单趟,月平均行驶里程为2.26万车公里。

自2006年安装GPS监控前后的情况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仅油料消耗一项,根据安装前后百车公里油耗比较,每月行驶2.26万公里,每月实际节约700公升的柴油,按当地油品市场6.70元每公升油价,每月就节约4694元,全年可节约56328元。是我们在推广GPS应用时非常生动具有说服力的教材。(见表4)

安装车辆的事故均发生在非高速路段中。各项事故指标明显低于未安装车辆,也大大低于国家的评价标准。

二、 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研发,建立监控系统。 为了加大推广应用GPS,成立“GPS卫星定位信息技术分公司”,是 “监控系统”的技术支撑,也是应用GPS系统的最大特点。分公司直接管理行使GPS监督控制职能独立运行的监控中心是一级监控平台;公司内入网车辆所在单位对本单位入网车辆建立各单位的监控二级平台;安技部统一负责监控系统的相关制度制订、系统升级需求确定和系统日常运行管理。以上四方的分工与合作构成服务中监控系统的运行体系。

(二)明确职能,提高监控质量。

一级平台主要承担着所有分支机构对行车安全管理中车辆行驶速度、持续运行时间等规定的遵守,通过对人的(驾驶员)、机(监控系统)直接对应管理的职能。落实监控人员及其工作职责,设定对入网车辆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与管理,通过监控及时发现系统本身和入网车辆的车载设备有否存在故障的判断,并及时与GPS服务中心或入网车辆单位按规定要求及时排除故障,保证GPS系统车车辆设备技术的良好发挥。概括不同的运输生产特点、重点节日、重大活动、气象特点,及时向所有入网车辆进行安全预防性的短信群发提示。

二级平台由入网车辆的所在单位负责设立。其主要工作是既要做好驾驶员的教育与管理和入网车辆车载设备的管理,又要根据管理的需要及时了解本单位入网运行车辆的实时车速、地理位置,对车辆动态随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双向互动的结果促进着“监控系统”运行质量提高。

(三)建章立制,加强培训教育。

几年来,我们着重抓好制度的完善和制度的执行力度,特别是监控人员监控工作责任制和对违法超速驾驶员的制度执行力度。做好监控工作制度规定的全过程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原始记录,完善监控过程的档案台帐,健全GPS监控管理工作责任的追溯性。

加强培训教育,利用了驾驶员安全活动等进行行车安全管理教育,对安装GPS车载设置的承租人、驾驶员进行现场培训,使他们熟悉并使用好该装置。

(四)不断创新,推进效能提升。根据GPS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社会对安全生产要求的提高和公司自身发展的安全需求,系统的管理监督制度从最初仅单一的对入网车辆车速限制,落实各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内容与管理职责,到目前一、二级平台互动监控管理。基本制度包涵了GPS系统管理对入网车辆的内部强制安装规定、安全信息预防提醒、行驶车速限速控制规定、GPS系统监控平台与车载设备的技术保障标准、分级责任制度、相关人员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具体的处罚规定、监控管理相关工作的档案台帐建立与记载追溯等。

三、推广应用GPS和行车记录仪的体会:

一是集约化规模经营公司的必然选择。应用实施所取得的效果证明了我们的努力具有控制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积极意义。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运输生产组织规模较小和专业化管理程度较低,是安全管理中科技成果应用和安全管理效能提高的最大障碍,也是专业运输领域各类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政府政策导向应突出提高道路运输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的程度,大型规模化专业经营公司所具有的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远低于全社会平均数的事故指数是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效果最好的说明。

二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理念。作为习惯于传统手段管理企业安全事务的专业运输企业,对GPS定位系统的应用经历了从不熟悉到比较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到积极主动的寻求和扩展系统的应用功能的过程。企业内部也从怀疑、观望、接受、肯定历经了思想统一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是我们传统客运企业在行车安全管理理念上的重大变化和飞跃,事先预控型动态安全管理模式以GPS定位系统应用为标志有了具体化的运作手段与载体。通过实践认为,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管理各项安全事务,是专业运输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取得突破和成功的主要方向之一。

三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要使GPS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在企业中普遍应用并真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产生实际意义效果,企业自身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安全价值追求,要使公司的安全管理需求、系统的运行环境、项目的技术支持、系统不断升级和完善等具有持续的推进力量。只有通过应用企业尝到安全管理成效的甜头并主动自觉在安全管理上加大工作力度时,GPS等相应系统和先进技术才能在安全管理上发挥更好更大的积极作用。

传统管理的运输企业在全面应用现代管理手段基础上,将会从管理体制、理念、运行管理方法等产生深刻的的变革,加快向现代运输企业的转变,真正使行车安全、企业效益、运输效率、旅客服务功能等各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

篇7

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的新疆,不仅是“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而且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及核心区。新疆周边同中亚区域8个国家接壤,与周边的中亚国家环境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亲,具有向西开放的独特优势。作为我国辐射中亚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交通、医疗科的战略高地,利用北斗导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新疆开展应用示范、合作与服务,不仅能够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特殊作用,更有利于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本文探讨了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发的社会与生产安全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系统在新疆区域社会与生产安全国产中的应用,为北斗导航系统进一步在西北地区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我国正在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始于20世纪80年代,建于90年代,成于21世纪。目前,三号乙运载火箭已成功将我国第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系我国第20颗北斗导航卫星。随着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覆盖面积的进一步提升,其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基础设施,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称定位服务,LBS是由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合在一起提供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数据),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实质上是一种概念较为宽泛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新型服务业务。

3现状概述

新疆交通运输行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移动的特点,对新疆安全生产与运输过程的监控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典型意义。新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里程已突破4 000 km,高速公路里程达2 728 km。近3年来,新疆机动车及驾驶人保有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7%和15%,新疆公路总里程突破16万km,城乡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0.37亿人次,全区经营性道路运输完成货运量达4.65亿t,并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至2015年,预计全区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600万辆。

新疆车辆动态监控中心目前运行的系统仅有车辆实时定位(更新频率约8 s/次)、简单报警(信号丢失,超速等)、轨迹存储与回放等较为简单的监控管理功能,需要进一步增强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及其增值服务的能力,提升卫星导航应用的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水平;另外新疆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手机信号差,使用卫星电话成本高,道桥建设、矿山开发、地质勘探、建筑施工等工程区域很多涉及无人区和无线通信盲区,而新疆的野外工程车均未安装卫星定位系统。近年来,新疆已有多起重大生产、运输事故发生在无线通信盲区,由于安全事故信息上报不够及时,难以及时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影响了应急救援工作,对安全生产过程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

3.1日常业务的需求

新疆安全生产与运输过程监督管理的主要日常业务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具体应用有车辆的日常管理(车辆和人员的基础信息);定位精度优于15 m、测速精度为1~2 m/s的车辆日常运行状态监控,包括:定车行程跟踪、分组查询、车辆显示状态控制等信息;定位精度优于15 m、测速精度为1~2 m/s的重点车辆运输全程监控,包括:“两客一危”运输车辆、普货载重货运车辆、应急运输保障车辆、野外工程车等运输车辆的重点运输过程日常全程监控与通讯调度;定位精度优于15 m、测速精度为1~2 m/s 的车辆监控中心的日常通信保障,包括:与全疆安全生产与运输过程车辆和人员进行语音和文字通信,包括发送文字信息、单向监听和双向通话;通信记录管理、事务管理(违章、事故、报警)等。

3.2典型业务的需求

新疆安全生产与运输过程监督管理的主要典型业务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具体应用有定位精度优于15 m、短报文80个汉字的突发事件实时;定位精度优于15 m、测速精度为1~2 m/s、短报文80个汉字的野外生产态势实时;定位精度优于15 m、测速精度为1~2 m/s的车辆遇险报警与监控管理;定位精度优于15 m、测速精度为1~2 m/s、短报文80个汉字的突发性野外生产事故快速定位与应急指挥等。

4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在安全生产与

运输过程中的应用4.1为重点业务管理部门提供位置管理服务

新疆安全生产与运输过程监督管理示范系统主要是面向各行业需重点监控各型车辆及其主管调度部门的基于位置综合信息服务,其目标是:通过管理控制中心,管理部门能够实时掌握下级管理部门及车辆的位置、速度、行驶状态等信息,通过多种通信手段能够实现调度、遇险报警和求救报警。

4.2为野外安全生产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北斗短报文功能和卫星网络,在新疆包括城市、农村、沙漠、戈壁和高原山区在内的广阔疆域实现全天候网络无缝覆盖获取车辆、人员的地理位置、运行方向、运行速度及各种状态信息,对持有终端设备的野外工作个人进行实时监控、调度、服务信息、受理各种类型的报警信息等,实时保持大后方对前方工作人员的监控指挥,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及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4.3针对重点车辆提供预警、救援信息服务

通过北斗终端可以内设若干区域,当接口目标靠近(或驶出)区域时,向监控中心发送预警或报警信息。当车辆行驶速度超过最高限速的时候,监控中心软件自动发出报警信息,提示中心值班员,并自动向超速的车辆发出超速警告短消息;当车辆运行状态发生异常时,如高等级公路突然停车、发动机温度过高、油量不足时,监控中心软件自动发出报警信息,提示中心值班员,并自动向车辆发出警告短消息。如状态为高等级公路突然停车,监控中心将自动接通司机手机进行询问。

4.4实现安全生产与运输业务的可扩展性

篇8

(一)大力开展“平安公路”创建活动。加强公路路政、养护巡查力度,全面排查公路安全隐患;组织开展重点路段灾害评估,切实提高抗灾能力;加大对各类危桥监控、改造和治理力度,确保桥梁使用安全;加快推进省道干线和农村公路安保工建设,对事故易发路段严格按照标准设置安全设施、警示标识等;进一步强化多部门协调联动,加大公路治超力度;开展“养护管理示范公路”创建活动;加强公路养护、应急基地一体化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省道干线路网保畅和路域综治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强化预防预警,及时路况信息,让人民群众走平安路、过平安桥。

(二)大力开展“平安车辆”创建活动。全面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监督检查,严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以“两客一危”车辆为重点,强化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验、检查和维护保养,鼓励车辆更新换代,提高运输车辆安全技术维持水平;继续开展客车“安全带-生命带”工程,严格落实乘客安全告知制度;深化旅游客运安全整治成果,积极开展普通客运安全专项整治;大力实施驾驶员素质提升工程,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充分利用动态监管等科技手段,严格落实客运、危化运输车船GPS监控管理,规范驾驶员驾驶行为,严禁、严控超员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进一步强化对客运车辆进出站安全检查,让人民群众走平安路、乘平安车。

(三)大力开展“平安车站”创建活动。认真落实道路安全“三关一监督”职责,严格执行和规范三级以上车站驻站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客运车辆客运站安全例检和门检规定,加强对客运站监督管理,提高对客运站监督的人控、技控水平,严禁、严控超载超员和带隐患客车出站,确保客车“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强化客运车辆进站安全检查,严禁违禁物品进入车站,加强客运站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保持应急设施完好。

(四)大力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施工、监理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达标工作,严格落实交通建设施工参与各方的安全责任。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桥梁和工程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行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全面实施工程风险预警预控预案管理。持续开展以“防坍塌、反三违”为重点的专项治理行动,加强重大安全隐患动态跟踪管理,全面推行“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公布评价结果,并与企业信用记录挂钩。逐步做到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场容场貌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化,杜绝较大以上责任事故,全力推进平安工程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局运输安全股负责全县交通运输系统“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检查督导和日常工作。各单位要相应成立创建活动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创建活动组织领导和目标责任,确保创建活动组织严密,强力落实。要加大创建活动人力、物力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开展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篇9

集约化发展目标: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培育有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道路客运企业和旅游包车客运企业。拥有100辆以上客车的班车客运企业占75%以上的市场份额;拥有50辆以上客车的旅游包车企业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

经营机制改造目标:市、县际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率保持在75%以上;农村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率保持在85%以上,镇村公交公司化经营率达100%;旅游包车客运公司化经营率提高到60%以上。实载率低于70%的班线不再新增运力,市、县际客运班车实载率控制在60%-80%,超过80%的及时增投运力。

运输组织目标:发展50公里以内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改造线路6—8条,市区到县城班线全部实现公交化运营;发展长途跨区域节点运输班线3—5条;开通衔接市内机场、铁路、公路枢纽站的道路客运班线;灵活组织提供商务快客、机场专线、校园专线等特色客运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目标:依托全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所有农村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实现网上实时动态监控;道路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全球定位系统装置(GPS)安装率达100%,省内市际客运班车全面使用IC卡报班,并逐步向城乡客运班线推广;依托全省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市电子政务平台,实现道路客运网上行政许可,实现网上调度指挥与监控、售票与结算以及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与决策等功能。

品牌战略目标:“快客”品牌班车质量和比重进一步提升,社会认知度进一步扩大,“快客”品牌班车和符合“快客”品牌服务标准的旅游包车数量占相应车辆总数的10%以上,分别达到150辆和30辆以上。

运输装备目标:所有营运车辆许可实行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必须达到国III以上排放标准要求。县际以上客运车辆中高级比率达80%,旅游包车车辆中高级比率100%;农村客运中发展适合农村市场的经济型客车,逐步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大流量、高速直达中短途公司化经营客运班线尝试使用特大型高级客车,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目标:全市除村外行政村的班车通达率达100%,全市50%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基本形成城市公交、县乡客运、镇村公交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城乡客运网络。

客运站场建设目标:建成新浦综合客运枢纽,建成东、、客运枢纽;对市区现有客运站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客运中心站、徐圩地区等级客运站,进一步完善客运站场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客运站、公交首末站、火车站紧密衔接,长短途运输、城市公交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围绕镇村公交发展,建设乡镇等级客运站和城乡客运一体化站亭,实现70%以上乡镇有等级客运站,行政村基本实现“一村一站(亭)”。

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目标:依托集约化经营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道路客运安全监管水平和重点时段、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充分发挥道路客运应急运输的兜底保障作用,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镇三级道路客运应急保障体系。

二、开展重点工作

(一)加快道路客运经营主体的整合改造

主要开展以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加快道路客运主体优化整合工作。以线路整合推动经营主体整合,对同一条班线多家经营主体的,通过采取收购、置换、重组等方式整合成一个经营主体,鼓励同一线路起讫点客运企业组建线路公司,整合线路统一经营,鼓励相互间影响较大的同向客运班线,经整合分工由同一经营主体经营,以此推进同一线路经营主体的整合,到2015年末,全市实现同一条客运班线由同一经营主体经营;按照城际客运、城乡客运、旅游包车客运三大经营领域分工要求,引导市域、县域范围内多家经营主体重组成立股份制经营主体,到2015年末,县域内经营县际以上客运班线的企业整合为一个经营主体,实现线路资源合理分工;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逐步将劣质旅游包车企业核销的运力指标向优质运输企业转移,市区经营旅游包车的企业不超过3家,县域经营旅游包车企业不超过2家,旅游包车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二)稳步推进道路客运经营机制的优化调整

一是推进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在市、县际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的基础上,结合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快县域内农村客运班线的公司化改造步伐,积极推进条件成熟的省际道路客运班线的公司化经营改造。二是推进旅游包车客运公司化改造。通过实施旅游包车客运经营权使用合同制度、完善旅游包车客运运力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等工作的开展,引导旅游包车客运企业,对在营运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实施公司化经营改造,逐步推进旅游包车客运车辆更新后的公司化经营。鼓励旅游包车客运企业通过收购、重组、整合,扩大市场份额。新增旅游包车客运运力优先向专业化、规模化、公司化经营的道路客运企业投放。新设立旅游包车客运企业必须全部实行公司化经营。三是规范承包经营行为。开展道路客运企业现行承包经营模式调查研究,统一规范承包经营的合同范本,明确客运企业与承包人权利与义务,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全面规范尚不具备公司化改造条件客运线路的承包经营行为。

(三)努力推进道路客运营运组织方式创新

充分发挥道路客运的比较优势,一是重点围绕机场、大学城、工业园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旅游风景区等客流集中区,开行客运直达班车,减少中转换乘环节。二是瞄准铁路、民航客运盲点,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积极开发铁路、民航客运不能到达或到达不便的客运班线。三是积极开发节点运输班线,对客流不足的超长班线,依托联网售票网络,实行跨区联合经营,分工协作,节点配载。四是鼓励市、县间客流量大的客运班线实行公交化运作,在城区增设停靠站点,加密发班密度,以大容量、低票价、高密度的运营组织方式满足区间旅客的出行需求。五是强化道路客运与铁路、机场等枢纽、港站相衔接的集疏运功能,完善道路旅客集疏运服务网络,促进道路客运与铁路、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等客运方式的有效对接。

引导道路客运企业审时度势,找准定位,要紧紧抓住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有利契机,积极参与城际、城乡客运以及镇村公交的改造与发展,扩大区域客运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支持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发挥农村客运站效用,增设中长途客运班车起讫地乡镇停靠、配客站,方便群众出行。

(四)加快道路客运业信息化、品牌化建设

充分借助现有全省联网售票网络平台,通过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优化联网售票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联网售票覆盖范围,将联网售票网点延伸至中心乡镇客运站,加快系统技术升级和功能扩展,为网上购票、手机订票、自助售票、银行、邮政局等代售点购票、出行信息查询等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运费网上结算、运输组织、数据统计等服务提供有力保障,为行业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安装使用汽车行驶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确保营运客车按期按标准安装使用GPS监控设备,并按要求实现联网联通。同时加大研发力度,充分运用GPS数据实现运营调度、市场监管、效率分析等管理功能,提升管理效能。

推动道路客运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改造,着力搭建包括班线客运、旅游包车客运在内的集网上业务审理、应急保障、运营调度、实时监控以及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与决策等功能为一体的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道路客运业的应用。积极推进客运班车IC卡进站报班、出站检查等功能,以科技手段提升道路客运信息化水平。

大力实施道路客运品牌战略,完善“快客”品牌班车管理、考核、奖励和退出机制,提升“快客”品牌班车内在质量,扩大社会认知度。完善相关标准,在旅游包车客运中开展“快客”品牌创建活动,强化品牌客运的示范引领作用,使企业竞争向服务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化,切实提升道路客运行业服务水平。

(五)积极开展道路客运业节能减排工作

加快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车型结构,积极鼓励采用高效低耗、节能环保车型。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新增营运客车必须达到国Ⅲ以上排放标准要求。加大节能环保车型的推广力度,在高速直达客运中鼓励使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客车,在农村支线客运中推广使用适合农村市场的经济型客车,在客源稳定、大流量、高速直达的中短途公司化班线中探索投放特大型客车,提高运输效率,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倡导和普及“绿色驾驶”的驾驶理念和环保理念,积极开展驾驶员节能技能竞赛和节能减排示范活动。

切实提高道路客运班车运营效率。严格执行实载率低于70%的班线原则上不再新增运力的规定。积极优化调整省、市际客运班线线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现有道路客运班车的公司化改造和集约化经营,切实提高班车运行效率。实载率较低的同方向中长途客运班线,应通过整合,借助联网售票系统实行跨区域联合经营,分工协作,节点网络化运输。积极探索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或高速公路进出口附近区域设置简易客运站等方式配载,实现“零距离”换乘,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客运班线平均实载率达到80%时,经营企业应当增加运力和班次。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借助现有道路客运网络和其他客运资源,大力拓展客运小件快运业务,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企业效益。

(六)完善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客运安全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安装使用汽车行驶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建立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按期按标准安装使用卫星定位监控设备,实现联网联通,确保设备装置的正常使用,并建立和完善监控系统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动态监控管理。道路客运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企业生产标准规范,构建安全生产内控机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道路客运企业要充分运用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加强对营运客车行驶速度、载员状况、续驾驶时间等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控,确保道路客运安全。

加快道路客运应急保障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形成基本覆盖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路况信息网络。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建立和健全应急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车队及应急运输征用补偿机制等,提高应对恶劣天气、节假日、重大事件及客流高峰下的快速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切实发挥道路客运机动灵活和兜底保障作用。

三、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

加大“快客”班车的品牌培育力度,对“快客”品牌班线的增班增车,在实载率达到增加运力条件的实行直接许可。在市场监管等方面,推行“快客”班车绿色通道制度。在周末、“黄金周”及院校开学放假等特殊时段组织开行至大学城、工业园区的临时直达班车时,优先考虑“快客”品牌班车参加营运,并简化行政许可操作办法。

对从事省、市际班线经营的专业道路客运企业,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按照企业公司化经营省、市际班车数的所占比例,允许其投放一定数量的机动运力,从事包车客运和节假日加班运输,提高优质道路客运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

继续加大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推进力度,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继续落实好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资金补助政策。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道路客运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加大对道路客运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研究制定营运车辆技改补助政策,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更新步伐。

(二)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

强化道路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结果的应用,凡上一年度质量信誉等级为B级或续两个年度考核为A级的道路客运企业,经整改仍不合格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按照规定吊销其相应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范围。不断完善道路客运经营权使用合同制度和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新增班线、旅游包车运力的原则上采取服务质量招投标方式。对经营期届满的线路和新增线路,探索捆绑集中许可经营,引导企业集约化发展。对违反经营权使用合同制度的班线和旅游车辆,到达取消经营权规定的坚决予以取消,引导道路客运企业整合,做强做优。

(三)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市场监督。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针对当前我市道路客运市场中非法营运、超范围经营、不规范经营等问题加大打击力度,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营造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氛围,更好地促进全市道路客运业的健康发展。

篇10

我镇今年的春运工作,按照“安全第一、保障有力、方便快捷、服务至上”的总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指挥调度,积极配合协作,努力实现客货运输顺畅有序,重点物资保障充足,让广大群众“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满意”,做到无非法营运和超载超限运输,无较大及较大以上以上事故发生,无乱设卡、乱涨价、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无旅客投诉的重大服务质量问题,圆满完成春运各项工作。

二、 时间安排

今年春运时间从2017年1月13日开始,至2月21日止,共40天。根据我镇实际,春运工作具体分为宣传准备、组织实施、工作总结三个阶段。

(一)宣传准备阶段(1月9日-1月12日)

1.召开镇春运工作动员会议,成立2017年春运工作领导小组(详见《关于调整xx镇春运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成员,明确分工,制定春运工作实施方案。

2.做好春运宣传发动和检查工作。(1)下发镇春运工作实施方案。(2)由镇春运办组织宣传车下乡宣传。结合宣传,对客运站的春运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各村(居)和各有关单位要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1月13日至2月21日)

1.进一步完善春运准备工作。

2.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面了解掌握春运期间综合情况,确保信息畅通。受理投诉电话,及时协调处理春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认真履职,狠抓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春运期间道路运输安全、畅通、有序。

4.加强对事故隐患路段、事故多发路段、道路施工路段、山区公路进行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及时整修、完善公路交通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遇雨雪、冰冻等天气,及时采取防滑措施。

5.加强巡逻检查,收集有关资料,掌握春运动态。

6.及时上报统计报表和宣传报道。

(三)总结评比阶段(2月21日-2月26日)

从2月21日开始,做好春运工作总结准备,2月25日前各村(居)及镇内各有关部门单位将总结材料报镇春运办。

三、 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落实职责,形成合力

镇内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科学发展”的理念,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春运任务。以镇春运办牵头,由交警中队、交管站、派出所、综治办、安监站、城建站、农业站等职能部门抽调专门力量组成春运秩序维护组,加强交通安全巡查,维护运输市场治安秩序,打击车辆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现象,治理“马路”市场,处理突发事件和各类问题,做好应急准备,建立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监管,做好防范

各村(居)委会,镇内部门单位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

1.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各村(居)委会,镇内相关部门要对事故高发区、桥梁涵洞、车站、运载工具、人员队伍等事故易发地段等进行一次排查和整治,切实排除隐患。

2.严格落实安全制度。镇内相关部门要加强车站等场所监管,汽车站要严格落实进出站检查制度、营运客车安全检测制度和“三品”查堵制度,坚决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等安全管理要求;加强对司乘人员和车辆的监控管理,把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员,落实到具体环节。

3.加强营运车辆安全生产动态监控。要严格落实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现运输企业按照有关标准安装和更新监控平台及车辆动态监控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严厉打击无牌无证、非法营运、超载超限等违法行为。

4.高度重视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运输管理。各相关部门、汽车站要进一步完善春运突发事件和重大险情的应急预案,特别是要针对恶劣天气完善安全防控措施,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物质器材准备。相关部门要针对运输企业负责人及驾乘人员开展一次安全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司乘人员对超载、超速、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危害性的认识。

(三)周密部署,保障需求

为做好客运量预测工作,在认真总结往年应急运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方案,保障运力。

1.优化运输方式。汽车站安排好清晨和夜间的公共客运服务,避免旅客滞留;在民工客流集中的地方,适时组织包车方便民工。

2.做好车流疏导。各村(居)委会要安排专门力量疏导本辖区内易堵车路段,防止出现车辆堵塞滞留;遇到恶劣天气影响车流通行时,春运办迅速组织力量上路执勤巡逻,及时疏导分流滞留的车辆和人员。

3.做好应急备灾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气象信息,随时应对各种突况;遇到突发事件和灾害险情,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处置,按规定上报。

4.保障经费。镇财政所对春运工作所需经费予以充分保证。

(四)改进作风,提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