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08:15: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通过前述两项调查发现,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创业意愿具有显著作用,然而学生在对创业教育功能的认识方面有所偏颇。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教育仅是针对于有创业动机的人,并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创业意识方面的作用。而从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调查可以发现,提升创业意识正是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对现行高校创业教育状况的调查发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大多侧重于创业技能、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教育,这些项目对于具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来说作用显著,但是对于创业意愿模糊的大学生来说效果较差,并且这部分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有明显的排斥情绪。
二、基于提升创业意愿的创业教育改进方案
(一)明确创业教育的作用
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明确创业教育的作用,即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并非是接受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而是对创业机会把握的一种锻炼。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明确,接受创业教育并非一定要毕业即创业,而是为未来发现创业机会。
(二)优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根据学生创业意愿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同创业意愿的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创业意愿较为薄弱的学生,课程设置应该着力培养其创业意识;对于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学生,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创业技能和发现创业内容上。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念
在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愿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得学生明白创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业基础、经济实力和创业技能,并非是接受创业教育后便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合理的观念培养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有必备的创业素质的同时能理性的观察市场环境,从而使其具备长久的创业意识和技能,使创业成为其长久具备的素质。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基础建设,有了基础的建设,才能有城市的发展。创业也是这样,它需要一个无形的“基础架构”,这个“基础架构”就是一个创业文化动力体系,这个动力体系能有效地帮助创业者走向成功。创业文化是成功创业的灵魂。创业文化最深层的要素是心理文化,也是创业者创业过程中蕴含的最深厚的底蕴。
一、不等不靠的自主创业理念
创业的冲动来自于强烈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实践的原动力。广大的创业者们正是在创业意识的驱动下,调动一切潜在的能力,焕发旺盛的生命活力,通过不懈地筹划和操劳,去开拓生存的发展空间,去展示生命价值的。
但是,创业意识并不是自然地产生的,创业意识来自于一种理念。理念体现为人的认识倾向和行为导向,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文化要素。有人曾问,浙江人创业奇迹的“根”究竟在哪里?我认为,这种根就在于“求人不如求己”的不等不靠、自觉创业、自主创业的理念。
熟悉硅谷的人都知道,硅谷有一批人,有人开玩笑叫它职业的创业者。他们中的许多人的创业过程,就是创立一个公司,然后卖掉或者上市,然后再创立一个公司,再上市或卖掉。有的人能在一生中搞出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公司。对这批创业者来说,创业既难又不难,关键的问题是你有没有那种主动出击的创业理念。自主创业的理念会激发出一股创业的激情,而创业的激情往往又是创业者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只要血液里有了这种激情,就有了创业的冲动,有了破解难题、渡过创业难关的智慧和勇气。浙江全民创业的成功所依赖的正是这种在不等不靠、自主创业理念激发下所产生的创业冲动与激情。
当然,要产生创业冲动与激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冲破“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心理障碍,还需要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正如心理学所指出的那样,人的自觉行为的产生,首先必须有一种需要意识,但仅仅有一般
的需要意识还不行。心理学告诉我们,由意识转变为行动,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动机激发。这种强烈的动机,就是一种压也压不住的欲望。浙江特别是温州人,为什么热衷于风风火火创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强烈的争当老板的心理欲望。众所周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区域经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出现了一批“老板省”、“老板市”和一批“打工省”、“打工市”。所谓老板省、老板市,就是到处都是老板,甚至家家户户都是老板。所谓打工省、打工市,即这些省或市全民创业的热潮没有掀起来,民营企业没有发展起来,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好涌向外地打
工。目前浙江就是老板省,浙江的许多市都是老板市。以慈溪市为例,一个100万人口的县级市,约有25000多家企业。如果一家企业两个老板(夫妻俩),由慈溪市共有50000个老板,老板数量占人口数量的5%。事实上,在浙江,几乎全省的人都在经商,都在办厂,很多村庄的人要么在家做买卖,要么出去闯世界。他们“宁为鸡首,不为牛尾”,人人都想当老板。正是这种想当老板的欲望,激发出他们创业的冲动,使得“办厂子”成为浙江人日常生活中想得最多、讲得最多的话题。在浙江人眼里,天下没有不赚钱的行当,关键在你想不想淘金,想不想创业。在改革开放之初,有点钱的当倒爷,开作坊,办工厂,没有钱的外出擦皮鞋,弹棉花,卖眼镜,挑糖担。抓住机会埋头原始积累,稍有实力后,就当起小老板。企业有了发展之后,就接着二次创业,争当大老板。在这种一个比着一个干的浓烈氛围下,闲的人心里慌,懒的人不自在,穷的人不开心。
从浙江人的创业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自主创业理念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先进的心理文化,也是创业的内部源动力,我们要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首先必须从依赖、等待、得过且过的闲适文化中走出来,确立一种崭新的自主创业理念。
二、自强不息的创业毅力
创业是艰辛的,创业者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失败,有挫折,有痛苦,然而所有成功的创业者是从不言败的,是永远不会在挫折面前低头的。
创业毅力体现为一种信念,它需要创业者能够用铁的意志把理想变成铁的事实。纵观中外古今史实,凡获得巨大成功的创业者,他们的性格是既有对事业、对财富的狂热追求,又有那么一股干一番事业的志向。如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原先是一个修鞋匠,300元起家办厂制造缝纫机,现在成为缝纫机
制造大王,销售额达15亿元,上缴利税155亿元,创汇额为6370万美元。当初,他拿着自己的产品要求参加“广交会”,遭到一片嘲笑,他就从下水道钻进去,被抓住后更是备受奚落。后来,他到深圳罗湖口岸,给一位香港
老太太500元,让她捎来一本香港电话本,然后逐个打电话联系代销商,逐步打开销路。他开始只是修皮鞋,后来造出了缝纫机。在他坚定的目标支持下,他把高新技术用在缝纫机上,他的产品销往日本、欧美等国,还雇用了200名外国人为他推销缝纫机。再如杭州的传化集团从一口水缸起家,用16年时间发展成集精细化工、日用化工、高科技农业和物流商贸四大核心产业的现代企业集团。还有如万向集团以“奋斗十年添个零”为目标实现日创利润每10年增长10倍。他们的成功,凭的就是这样一股对远大目标不懈的追求。
创业毅力还体现为一种韧劲,它需要创业者能够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对于
创业的艰辛,浙江民营经济“黑马”、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自作词的厂歌《我清楚》体现得最为生动:“人在旅途/谁知道前方有多少路/酸甜苦辣早已留在记忆深处/不低头不认输/擦干眼泪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浙江人经商致富靠的就是艰苦创业、不怕困难的韧劲拼搏精神。他们“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眼的钱”,浙江的第一代商人就是在“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一双空手下开始创业的,就是靠着吃苦节俭打拼出来的。改革开放以后,浙江人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人自为战、户自为战、村自为战,一些原本是修鞋打铁、缝衣摆摊的普通劳动者,成长为著名的企业家;一些原本是以小取胜、以量取胜、以薄利多销取胜的小商品和小市场,成了国内名牌、世界知名。打败日韩打火机厂家的温州大虎打火机厂厂长周大虎,1992年用爱人下岗买断金5000元,从家庭作坊干起,在租来的无窗户、无烟囱、无厕所、无洗澡间的小阁楼里苦干5年,成就了世界品牌,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占全球的80%。温州的老板们也大多从事第一线生产。为了创业的成功他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
总之,创业的成就都是与坚定的信念、惊人的胆略、艰辛的拼打分不开的。要创业就必须多吃苦,多流汗,多冒风险。只有像浙江人那样敢追求、敢冒险、肯吃苦,永不言败、永不满足、百折不挠,才能获得创业成功的喜悦。
三、冒险拼搏的无畏精神
黑格尔认为,人们往往需要生命的冒险和拼搏才能确立自我意识的真实性。创业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敢冒风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敢冒风险、勇于拼搏需要那种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不过是“从头再来”
的胆略。人们说市场如战场,足以说明市场竞争的激烈。纵观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们所走过的路,无不是一条坎坷崎岖的道路,无不是从反复的失败中奋起的曲折道路。温州人为了创业是付出全部身心、不惜倾家荡产。据有关调查了解,温州人赚了钱以后,就想找项目,只要这个项目有50%以上的把握,
他就会投资。他们有10万元,绝不会只用5万,留5万备急,他不仅把10万全投进去而且还借款。温州人在投资上的大胆“冲动”便是一种创业的胆略。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这种胆略,所以他们在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今我们学浙江,搞创业,就不能没有这种胆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47-03
当前,开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报告提出:“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要体现男女平等原则;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育培训课程。”[1]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需要积极探索性别化的创业教育,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创业教育的全过程。
一、高职院校女生创业意识的特点
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主观思维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2]。创业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时的冲动或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源自于人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要,即创业需要。创业信念是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的精神支柱,它使创业者的个性发展方向、社会义务感、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有机地溶合在一起,把创业目标视为奋斗目标。
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的创业问题,展现了许多不同于其他教育层次女大学生的特点。分析研究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正确地了解她们,引导她们扬长避短、成功就业,而且有助于弥补高职院校在女性创业教育、女性创业研究方面的不足,为相近层次的高等院校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从而推动女性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采取课堂问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萍乡市的三所高职院校三年级的30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率为95%,有效答卷为91%。现就女性创业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创业特点进行个小结。
(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中的积极因素
1.创业兴趣比较高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到“大学生创业”意愿这个问题,72%的女生表示自己感兴趣。仅8%的女生表示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多数女大学生有着创业的梦想和激情。但是在问到“你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有什么了解?”这个问题时,回答了解的只占3%,回答不太了解占57%,回答不了解的占了40%。说明她们对创业政策和创业管理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
2.创业动机更加务实
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为何选择创业”这一选项时,为了“实现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占38%,而为了改变命运,实现赚钱的高达62%,与此相比较的是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两个选项分别是48%和28%。通过数据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女生比其他院校女大学生更容易因为生计问题而去创业。在个别访谈中发现,高职院校女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城市贫困家庭,为了摆脱目前面临的就业困境,更容易化被动为主动,通过自主创业赚钱致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状况。
3.挫折忍受力较高
由于身为女性的角色,再加上高考分数低,上的是高职院校,使得地方高职院校的女生比其他普通高校的女生在就业中更加处于劣势地位。然而正是这些不利的因素,使得高职院校的女生学会了坚韧,学会了自尊、自爱和自强。比其他高校女生甚至比男生更能忍受生活的压力,挫折忍受力更高。
(二)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中的消极因素
1.缺乏创业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女生创业整体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据调查表明,68%的女生只会在合适的工作难于找到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去创业,如果有较好的单位可供就业,很少有女生考虑去自我创业。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总希望孩子有份稳定工作,找一位如意郎君,相夫教子,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而且自我创业是有风险的,因此对孩子创业不够支持,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意愿。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女生自身缺乏一种探究和主动学习的精神。部分高职院校的女生安于现状,不愿冒险;有些女生虽然学习刻苦,但是由于基础比较差,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死啃书本,完全是为了文凭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读书,没有培养起一种创业所需的创新精神,这是无法适应创业的竞争需要,因此她们对自我创业当然有种说不出的恐惧。
2.创业的自信心不足
尽管高职院校大多数女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一方面她们渴望尝试创业,快速发财,急功近利。但在如何评价自己的创业能力时,回答“很有信心”的只占5.3%,而回答信心不足的占了48%。表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和对自己的创业能力表现的不大自信。一方面原因是高职院校女生的自卑心态。由于高考的失败,使得她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在其他高校的女生面前自惭形秽,不敢竞争。另一方面原因是学校对女性创业教育环节薄弱,再加上社会上女性创业成功例子很少,使得他们对创业风险和困难看得过重,对自己的创业前景把握不定,信心不足。
3.创业教育的缺失
在对萍乡市的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没有一所学校成立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也没有一所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有的高职院校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才会涉及,比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或者是就业专题讲座中介绍一点有关创业的内容。对于专门为女生开设性别创业指导就更是微乎其微。因此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没有把创业教育提到就业的高度上来。一方面原因是领导不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另一方面是创业教育和创业性的教师缺乏。在所调查的3所高职院校中,有创业理论又有创业经验的指导教师是少之又少。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地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缺失。
4.创业体制和政策的不完善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者均为白手起家或初次创业,创业资源匮乏,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各方面支持,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给予相关的支持,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倾斜政策基本没有。另外由于传统性别歧视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各级政府出台的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融资问题的优惠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女生并没有获得很好的优惠,无法确实满足她们对创业贷款融资的需要,这些都成为制约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关键因素。
二、高职院校女生的创业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创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创业方式和创业结果。如上所述,由于受社会、家庭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创业盲目性、从众性和依赖性。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传授创业的技巧。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新型创业人才
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3]。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我国高职院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出现,因此不仅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缺乏清晰的认识,而且高职院校本身对自己教育目标和模式也模糊不清,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就业教育,致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上来,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和创业技能,使他们走上创业之路。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实施创业教育是依法执教的客观要求。
(二)改革课程整体设计,加强对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
与普通高校的主要区别在于,高职院校侧重于“专才”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自然成了学校课程设置的重点。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社会成员,也要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做事”,应该成为高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要把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拥有良好的创业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各种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争取在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以真实创业项目贯穿始终,以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更加真实的舞台。同时通过选聘熟悉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的企业家组成创业导师团队,对高职生开展“一对一”的创业咨询和跟踪指导服务,让企业家“手把手”地教学生创业, 从而增强高职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另外,为了加大对女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高职院校还可以与妇联和劳动部门组织开发一些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基地,给她们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帮助她们成功创业。
(三)为女生提供创业指导。
《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4]《职业教育法》中把职业指导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法律上确定下来。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对其就业创业观念、创业技能和创业心态进行培训,要为女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更适合的、专业性更强的指导,有助于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成长。对于那些已经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指导老师应该进行跟踪支持和指导服务,不仅要把她们“扶上马”,还要“送上一程”。同时,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女企业家进校园现身说法,用她们自己的创业经历,启发女大学生把握机遇,从基层做起来,从小事做起,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事业天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开展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而各高职院校教师都面临缺乏创业实践经历的尴尬。创业能力培养又偏偏注重创业实务,没有亲身经历,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使学生领悟创业的精髓和实质。这就导致大部分院校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教育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比如:实行教师企业脱产实践制度,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相关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并提高其职业能力;学校和政府部门还可以制定政策或制度来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创业,也会有更好的效果。另外,学校还可以采用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和创业工作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学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以强化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力量。
(五)要加强优惠政策宣传,帮助女大学生用好政策资源
对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帮助毕业生正确解读政策,用足好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的支持,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对于政策具体操作过程中,处于弱示地位的女大学生,高职院校要主动帮助她们争取政府政策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比如为了解决女大学生创业初期遇到的资金困难,学校可以帮助她们充分利用小额信贷政策;也可以为女大学生寻求由政府或者学校担保的贴息贷款……帮助女大学生用好政策资源。
三、结语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自我实现,有利于缓解她们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经济繁荣;即便没有创业的女大学生也既实现了自我的提升,又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广大高职院应主动克服目前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种种困难和瓶颈,强化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她们的创业品质、建设具备创业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女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并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吴贻谷.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9-30.
1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潮流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传统就业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和日益高涨的高等教育需求情形下,解决就业问题不能再单单依靠社会和政府的力量,社会和政府也无力解决所有受教育者的就业问题。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有效解决就业必须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如何发挥体育学院的优势,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当前我院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对我院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人才无缝对接意义重大,也必将开创我院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对我院经管系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是时代要求、社会所需,也是我院全体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2 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人们多将“创业”一词理解为创建新企业。但当前“创业”一词的外延已有很大的延伸,创业可以发生在各种企业和组织的各个发展阶段。我国创业教育进行了近十年,国内学者也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不难看出,不同的定义各有特点。基于本文所指向的创业活动实践主体——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大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对“创业”定义应该是相对宽泛意义上的,融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表述为“个人或团体,依据自己的想法(即创意)整合资源,开创事业并获得财富的过程。”
创业离不开创业教育。不管在哪一领域实施的创业教育,不管创业教育要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也不管它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系如何,都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综合能力。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得出更具广义性的创业教育定义:创业教育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因此,可以推出,高校创业教育是指高校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它是大学创新教育的深化。[1]
3 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为获取经管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第一手资料,笔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调查涉及经管系三个专业的本科学生,内容涉及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解;大学生创业意识、动机;大学生对目前我院创业教育实施现状的意见;大学生对我院创业教育的具体需求等,希望通过对经管系学生的调查,掌握一手资料,探悉我院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教育。共计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22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为85%,见表1。
3.1 经管系大学生校内外创业实践成果及立项
3.1.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校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组织的大学生活动,例如2010届学生刘畅、于美至参加了2008年12月13日—15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东亚区特奥发展论坛。学生在近2年的校内科创活动成绩突出,有15人次在系2011年首届大学生科技小论文竞赛、2010’西安体育学院首届大学生科创论坛大赛、2011年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奖。
3.1.2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建设中,尤为重视对学生实践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建基地等方式。2007年至今,该专业学生还多次参与校内外的科创类竞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另有7人次在2011年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奖,5人次在系2011年首届大学生科技小论文竞赛中获奖,有12人在系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其中07级经济班学生付蓉在2010年陕西省大学生在线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3.1.3 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体育市场营销方向)建设中,非常对学生实践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该专业学生还积极参与各种科创类竞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6人次在2010年学院首届大学生科创论坛大赛中获奖,有6人次在系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
以上创业实践活动主要由学院学生处、团委组织开展。2011年学院教务处推出2011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经管系立项6项。近几年陕西省和西安体育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经管系在校内外获得了许多立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3.2 西安体育学院经管系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前言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正向多元化发展,对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而中国梦提出——让每个人共享出彩机会,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新的亮点。将中国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创业训练中展示自我,实现多元化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竞争激烈,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具有市场开拓意识和雄才大略的创业者。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摆脱大学生安于现状的心态,养成新一代大学生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个性。
2.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变革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如果他们不能顺利地就业,就会反过来制约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不断进行变革,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创新型人才。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变革的必然选择。
3.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先,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前提。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使他们了解自主创业所需要的条件,包括自身素质和外部条件,使他们掌握自主创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青年人是最具活力、最具创业激情、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创造力、最能把握商机的群体,是创业的重点、创业的主体、创业的希望。通过创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梦”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我国与国外发相比起步较晚,提供给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平台较少,创业训练不多,创业意识缺乏。将中国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思想。“中国梦”强调的实干精神,也是创业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其专业优势,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创业教育为组织形式的实践群体。
四、对策建议
我国传统的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因此,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推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加快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个合理、有效,有发展潜力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大学生创业训练营造校园内的良性创业文化,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创业的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校刊、板报和橱窗等宣传创业成功案例,使创业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
2、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建立起一套较符合当前情况的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开展面向全校学生必修和选修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发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条件,通过课堂理论的学习从而在潜意识层面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
3、选拔或聘请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因此可以依托校企合作、校友会等资源聘请企业经理人为创业教育客座教师。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上课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接受教育,增加创业教育的可信度。
4、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熏陶和培养出良好的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5、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硬件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要进行理论教育,同时还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如提供办公场所和设施等,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保驾护航,可以借鉴股份制公司的做法,学校也可作为出资方给学生以物质和经济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以浙商文化为引领,构建一个全面的创业教育指导平台来辅助这些高校毕业生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体验平台,帮助他们自主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1.1 传承浙商文化,开辟大学生创业研究新视野
信息化时代,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浙商以敏锐、迅捷的创业实践造就了独特的浙商文化。对于浙商文化精神内核的挖掘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将是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的先决条件
1.2 把握经济转型的机遇,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对于我国这样的劳动力供给大国而言,通过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能力,推动大学生创业,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研究在正确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实际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等方面提供了对策和理论支持redlw.com。
1.3 整合创业资源,增进大学生创业互动
通过浙商文化的传播,结合与创业内容相关的视频和交互游戏,让大学生在趣味中体验创业,填补创业教育资源的空白,并且给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了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提前感受职业生涯,探索大学生创业的新经验以及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最终实现个入生涯发展目标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4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大学生创业的交流体验平台,让他们可以在线体验到创业过程的有趣和艰辛,并且了解到创业过程和学习到创业经验。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构建大学生创业体验平台,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redlw.com。
2 研究内容
在浙商文化引领下的大学生创业体验平台构建分为以下三个板块的内容。统,正确地在企业信息化上判断出企业真正的物流需要。
3 提高航空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建议
通过对航空物流人才必备专业知识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方案的最重要途径。航空物流人才的重要来源是大学毕业生,因此航空物流学科在高等院校中应加强建设,提高教学能力,这也是提高航空物流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应当遵循现代航空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航空物流专业和课程,以满足实际及社会化,建立和完善航空物流教育体系,针对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为了促进我校积极探索和构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提高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学校制定了《白城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方案》,白师院字﹝2012﹞130号,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该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配备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反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意义
1、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营造高校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会提高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种创业文化,激发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信心,有效地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也为推动学校育人模式的改革做出了贡献。
2、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大学生创业最根本的就是在创业之初就要充分认准和把握自己创业领域的市场饱和度、市场动向和社会环境,既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又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的使风险最小化。在创业项目的实训中,学生真实的体验如何创业,如何制定商业计划,如何组建团队,如何设定目标与执行,如何制定营销策略与销售产品,如何谈判,如何吸引投资,如何控制成本与获取利润等等。
3、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学生行业危机意识
在实施创业项目过程中要预测当前行业状况的走向和可能导致的危机,创业者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并对潜在的危机做出相应的预警才能够真正独立于竞争的大环境中不败。创业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思维高度,通过这种高度的思维,创业者可以通过各种以实际为基础的动向来变换自己的策略,并对区域同行业者经营动态的整合分析,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形成对自己一个较为合乎实际的优势规划,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原则
1、自主创新创业。
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要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管理项目、自主完成项目,学习创业者案例,从那些功败垂成或失败的创业者身上,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经验教训。
2、浓厚兴趣驱动
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业实践有浓厚兴趣,以兴趣驱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
3、创业实施过程
在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创业需要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高度与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才能够克服在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变故与风险,坚定地继续创业之路。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途径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模拟平台
实施创业计划、创业准备、创业实践三个过程。
1、设计创业计划提升实践能力
根据创业之星软件、ERP软件的商业背景环境与数据规则,完成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创业者首先对背景环境进行商业机会分析,组建经营团队,制订资金筹措计划,撰写公司名称,制订公司章程,并编写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我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热转印自制化艺术品,在进行市场调研基础上,制作出符合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特点的产品,满足青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年轻人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按需求者个性定制产品,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创意,产品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亲睐。
2、培养从业技能做好创业准备
学生通过创业项目的实训,对企业经营全过程一目了然,仿佛置身于企业经营活动现场。实训中会遇到企业实际经营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从中找到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辩论和求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反复优选,优胜劣汰,形成最佳方案和做出最佳经营决策。
3、经过创业测试感知职业领域
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创业者综合能力素质的测试,帮助创业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职业倾向、创业能力等,使创业者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更好的做好创业准备,为将来的创业行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了解职业领域,尝试在该领域遇到哪些问题,初次感悟职业,它涉及工商、法律、税务、财务、营销、环保、保险、管理等领域的知识。
(二)构建创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着教育、研发创新、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的功能。
1、创业教育功能
指导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加强创业课程建设,出版大学生创业教材等。评选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在地方高校推广。
2、研发创新功能
创业实践基地基地通过项目选择,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开展科技企业网上孵化服务及远程孵化服务,充分发挥孵化器的辐射作用。将创新项目带到基地进一步研究开发,使创新成果以最快捷的方式产业化,形成创新的知识流和技术流。
3、学生实训功能
首先,开展公益性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积极指导大学生确定创业项目,提高创业技能,并为他们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专业指导以及跟踪服务。其次,以项目为依托,指导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开展模拟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创业沙龙活动。
总之,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锻炼了创业者实践操作的能力,学校要加大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力度,为有梦想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其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适应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我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
在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创业教育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通过创业教育发挥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可以创造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将成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当然,创业教育并不是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也不完全意味着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而是将创业的种子播撒在大学生的思想里,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这样,当机会来临时,他们就会抓住机遇进行创业。
二、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1、开展创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把“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为科技发展提供一定的人才基础。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与社会供职不同,在创业的过程中,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在所难免,这就要求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意识以及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另外,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般都是根据个人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是兴趣爱好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创业,他们做的是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或是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个人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3、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就业形势变化需要,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使其掌握自主创业的方法和途径,造就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被动的就业观念为主动的创业思维,从而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目前社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从而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三、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1、创业意识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创业意识的创业行动也很难走向成功,因此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重点内容。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通过加强创业意识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起敢于独立开辟人生道路、自主创造人生价值的精神以及勤于实践、敢于竞争、不怕失败、坚忍不拔的品质。
2、创业知识教育
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它涉及心理学、法律、财务、营销、税务、管理等领域,因此,创业知识教育应渗透到各门课程中,使学生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形成和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掌握善于应用知识、拓宽知识视野的本领。
3、创业能力教育
创业能力是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是学生未来走向创业之路必备的关键性因素,它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活动而取得。创业意识要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要以创业能力为后盾,没有创业能力做后盾,创业意识必将被创业的艰难慢慢磨蚀。同时,创业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业活动的必要保障。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既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又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
4、创业心理品质教育
所谓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因为创业的过程始终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种种难题和障碍,只要有一个难题没有解决、一个障碍迈不过去,就有可能使创业者一蹶不振。因此,加强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事业追求的决心和信心,使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走向创业成功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以创造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学校教育不等于职前岗位培训,它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走向社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是一个“既成”和“未成”的结合体,具有未确定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一方面唤醒人的自由意识,使之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现成的存在物,而是一种必训通过自身创造性活动不断向未来开辟可能性并塑造自我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教育要引导个体去创造,从而迈向更高的“未成”,使人在永无止境的创造过程中不断提升,丰富“人”的内涵。因此,以创造教育激活创业意识对习惯了旧模式就业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他们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创业不只是社会精英分子的所为,也应成为大学生的勇敢追求。
2、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如同营造学习氛围一样重要,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应持续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我们要为大学生创业尽量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除了要有方便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政策和宽松的学籍管理环境外,还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创业计划大赛,邀请成功人士举办一些创业讲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欲望,学校可成立创业协会、模拟企业家协会等组织,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相关活动来营造和渲染创业氛围,并可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中要落实创业教育的要求
高校应大力开展针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提供选修课的数量,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应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完善、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起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计划及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体现时代性,要注重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欲望。教学方法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4、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一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能力;二是通过一定的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作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详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创业项目;三是通过校内的勤工助学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创业体验,为将来的创业做准备。
5、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应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生创业存在着许多未知因素,除了要有经济头脑和创业知识外,对资金来源或融资办法、市场动态与市场运作、政策与法规、风险意识与经验、企业行为与创业背景等在现实创业中规范与不规范的两方面都要做深入调研,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因此,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考察或短期服务于各种类型的小企业、小公司,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或充实自己的创业计划,从而积累创业实践经验。
新的历史时期呼唤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解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涵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培养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岩.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2(3).
[2] 蔡楷有.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青年探索,2002(4).
[3] 吕东伟.从深层次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j].新华文摘,2003(6).
【论文摘 要】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创业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教育,途径主要是转变教育观念,以创造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教育氛围;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其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适应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我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
在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创业教育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通过创业教育发挥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可以创造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将成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当然,创业教育并不是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也不完全意味着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而是将创业的种子播撒在大学生的思想里,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这样,当机会来临时,他们就会抓住机遇进行创业。
二、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1、开展创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把“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为科技发展提供一定的人才基础。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与社会供职不同,在创业的过程中,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在所难免,这就要求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意识以及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另外,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般都是根据个人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是兴趣爱好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创业,他们做的是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或是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个人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3、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就业形势变化需要,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使其掌握自主创业的方法和途径,造就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被动的就业观念为主动的创业思维,从而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目前社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从而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三、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1、创业意识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创业意识的创业行动也很难走向成功,因此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重点内容。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通过加强创业意识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起敢于独立开辟人生道路、自主创造人生价值的精神以及勤于实践、敢于竞争、不怕失败、坚忍不拔的品质。
2、创业知识教育
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它涉及心理学、法律、财务、营销、税务、管理等领域,因此,创业知识教育应渗透到各门课程中,使学生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形成和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掌握善于应用知识、拓宽知识视野的本领。
3、创业能力教育
创业能力是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是学生未来走向创业之路必备的关键性因素,它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活动而取得。创业意识要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要以创业能力为后盾,没有创业能力做后盾,创业意识必将被创业的艰难慢慢磨蚀。同时,创业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业活动的必要保障。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既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又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
转贴于
4、创业心理品质教育
所谓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因为创业的过程始终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种种难题和障碍,只要有一个难题没有解决、一个障碍迈不过去,就有可能使创业者一蹶不振。因此,加强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事业追求的决心和信心,使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走向创业成功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以创造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学校教育不等于职前岗位培训,它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走向社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是一个“既成”和“未成”的结合体,具有未确定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一方面唤醒人的自由意识,使之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现成的存在物,而是一种必训通过自身创造性活动不断向未来开辟可能性并塑造自我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教育要引导个体去创造,从而迈向更高的“未成”,使人在永无止境的创造过程中不断提升,丰富“人”的内涵。因此,以创造教育激活创业意识对习惯了旧模式就业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他们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创业不只是社会精英分子的所为,也应成为大学生的勇敢追求。
2、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如同营造学习氛围一样重要,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应持续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我们要为大学生创业尽量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除了要有方便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政策和宽松的学籍管理环境外,还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创业计划大赛,邀请成功人士举办一些创业讲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欲望,学校可成立创业协会、模拟企业家协会等组织,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相关活动来营造和渲染创业氛围,并可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中要落实创业教育的要求
高校应大力开展针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提供选修课的数量,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应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完善、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起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计划及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体现时代性,要注重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欲望。教学方法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4、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一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能力;二是通过一定的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作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详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创业项目;三是通过校内的勤工助学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创业体验,为将来的创业做准备。
5、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应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生创业存在着许多未知因素,除了要有经济头脑和创业知识外,对资金来源或融资办法、市场动态与市场运作、政策与法规、风险意识与经验、企业行为与创业背景等在现实创业中规范与不规范的两方面都要做深入调研,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因此,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考察或短期服务于各种类型的小企业、小公司,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或充实自己的创业计划,从而积累创业实践经验。
新的历史时期呼唤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解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涵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培养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岩.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2(3).
[2] 蔡楷有.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青年探索,2002(4).
[3] 吕东伟.从深层次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J].新华文摘,2003(6).
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加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不仅成为国家关切的大事,也成为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大事,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本文基于中医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旨在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功创业打开智慧之门。
1.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1 数量少,质量不高
中医药院校作为专业性很强的高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专业分类主要以中医药和非医学类,从往届毕业生创业的情况来看,医学类中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创业稍多,非医学类则以贸易、计算机等专业学生创业较多,但总体数量较少。而涉及到的创业行业也有少许依托自身专业特长而自主创业的实体,如推拿馆、药店等,为数也甚少,更多的是礼品店、网吧、饭店等,特色不鲜明,进入门槛较低,竞争程度激烈,总体质量不高。
1.2 创业意识不强
医学专业学生的传统思想还是想进医院,,愿意从事其他行业的相对较少,因此创业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更大。而计算机、贸易营销等等其他非医学类专业就业相对容易,创业的意愿也不强。
1.3 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大部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由于对创业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只是凭着一时的热情和冲劲,同时由于对创业困难估计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多数自主创业的实体生存时间不长,不能带来长期影响。
2.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2.1 有利因素
2.1.1 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从2006年至2010年,中央共出台10项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措施,涉及到大学生创业的行政事业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放宽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这无疑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极大地动力。
2.1.2 学校重视
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对此一直非常重视,在自主创业方面,也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安徽中医学院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并且对于每一个创业实体都亲自上门进行指导和关心,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点。还专门设立招生就业处,督促和指导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就业工作。并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强化就业指导课的作用。
2.1.3 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创业者作为创业的主体,既要有精神、行为、结果[1],因此需要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态和勇于实践的踏实作风。而大学生作为最活跃、最有激情和上进心的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具有冒险精神,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孜孜以求。这些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来说,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2.2 不利因素
2.2.1 创业的主动性不强
尽管大学生有着积极、上进、创新等优秀的特质,但是由于对创业的繁琐和困难,以及创业风险的忌讳,会产生对于创业的恐惧,因此也导致创业意愿的不强,主动性不够,有不少大学生创业者是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转移到创业上来的,带着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2.2.2 创业资金的缺乏
金钱资本作为大学生最为短缺的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像中医药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且家庭贫困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在本身学习、生活就已经困难的情况下,创业资金的筹措更是一大难题。
2.2.3 社会经验不足
学生在校园这样一个相对单纯、简单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各种能力的成长也多是在校园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参加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社会经验也相对表浅,当走出校门,自主创业,应付社会事务时,自然对外界的“干扰”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2.2.4 创业氛围不够
创业氛围的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一方面是在校创业学生的人数少,团队少,成功的案例也较少,缺乏典型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创业讲座组织的少,也没有专门的创业协会,创业活动的组织开展也就无从谈起。
2.2.5 创业宣传不到位
相关创业知识的宣传不够,如开公司办实体,大学生应该怎么去注册公司、如何利用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应该选择什么样合适的项目以及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2.2.6 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国家、地方出台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到位现象,还需进一步到位和完善,如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的申办程序等要求较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3.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5年,笔者所在的安徽中医学院第一次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就业指导课也逐步走上正轨,逐步被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当中。尽管如此,仅有五年的我校创业教育,还仍处在起步阶段,纵观其他中医药院校,情况也相似。
3.2 创业实践机会较少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的,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2]。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创业实践机会的获得,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更显可贵。但目前,有些中医药院校特别是中西部的中医药院校还尚无大学生创业示范点和创业实践基地,而大学生创业服务点的建设也尚待加强。
3.3 创业教育方式不够丰富
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方式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创业教育,多是理论教学,缺少针对性指导。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三是请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回校做创业报告。但目前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实践教育。
3.4 创业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多是辅导员在担任主讲教师,辅导员尽管对学生非常熟悉,对专业发展前景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这方面还是缺少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培训。
4.对于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4.1 重视认识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身兴趣和职业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人身价值;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风险意识、团队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型思想的发挥,为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人才储备;也有利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意义,从而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
4.2 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
大学生创业氛围营造的好坏和宣传的程度有着一定的联系,好的氛围能产生发散效应,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认识创业,参与创业。因此在宣传方面应该做到:一要重视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二要加强对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学生了解、领会政策并利用好政策为创业做好服务。三要宣传如公司注册、店面开业等的程序,让学生明了于心,减轻创业大学生创业的畏难情绪。
4.3 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无论是在大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更多的想法是毕业以后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在现在来说,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如何让创业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择业模式和成长理念,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创业能力成为其除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外的第三种能力,成为通向创业成功的有效“护照”。
4.3.1 创业培训应形式多样
作为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创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也一般,看问题容易乐观,缺乏市场意识,心理素质也较差,因此在创业培训的过程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多样化,一方面要学习与创业相关的商业、法律、社会知识等,另一方面可采取讲座、参观、考察、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培训,甚至有的还可采用跟踪是的辅导和扶植[3]。
4.3.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完善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立了创业学这门课程,而浙江大学更是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创业管理强化班,并率先开展了创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研究,创立了一种“多通道、阶梯式、复合型”的高层次管理类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的创业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办学单位,同时也是全亚洲第一个创业管理博士点[4]。由此给浙江大学带来的是培养了一大批高端创业人才,创办了几十家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企业,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而中医药院校中的创业教育多源自于就业指导课课程,且里面涉及创业的内容不多,而授课教师在讲课时,因自身欠缺创业的体验,提及创业的也较少。在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当务之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就尤显重要。
4.3.3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亟待建立
创业教育落实到根本,那就是要去执行,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稳定的执行平台,一方面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两一方面可集约校内的创收部门筹集一定的创业基金,建立创业基金会等组织机构,帮助和支持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5];或者拿出一定的校内资源,如相关校内政策的倾斜、学校门面房的支持、学校技术的支撑等设立一定数量的校内大学生创业示范点,通过征集创业计划书,对参与创业团队进行面试选拔的程序和方式,让更多想创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创业体验。
4.3.4 培养大学生创业的良好心态
“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是心态”[6],大学生毕业后急于实现个人价值,亟待社会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创业大学生的心态,急功近利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者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养成良好的创业心态,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坚持去做一件事情,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仍若东南西北风的豪气。还要让学生学会面对利益,要让学生知道团队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不要舍本求末,损人利已。
创业大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能合理应对创业风险,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果断出手[7]。
4.4 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辅导员群体的的教学任务,而更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教师的参与,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进创业管理类专业课教师,可入编到就业指导课教研室或者管理学教研室;其次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争取使得每位辅导员都能通过就业指导师资格认证或选送相关岗位人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在岗再学习;再就是聘任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还需要聘请一些与学生创业相关的机构,如工商局、税务局、教育部门等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以上四种方式,可确保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力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保证了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本人价值的实现、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中也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社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因此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这也是对党的这项重大举措和战略的有力落实。
参考文献
[1]金晓龙.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业经济,2010(6):122.
[2]郭晶晶.浅谈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58.
[3]李晋东.大学生创业培训刻不容缓[J].安庆科技,2004(4):24.
[4]金雄伟.大学生创业:如何让成功率更高[J].人民论坛,201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