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配实训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2 10:08: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子装配实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子装配实训

篇1

1 虚拟实训项目的教学设计

 

教学需求分析 好的教学软件需要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软件开发的设计中也要贯彻这种教育理念,既要提供充足的图文、动画、视频等演示资源来支持教的功能,又要有良好的界面导航及虚拟实训交互设计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中职《电子产品装配实训》课程主要以项目教学为主,通过10个典型的电子产品装配让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产品装配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虚拟实训教学软件中应具有4种功能:漫游功能,能够多角度观察虚拟实训器件及仪器设备,操作场景;演示功能,能够演示电子产品装配实训中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及错误操作结果;交互功能,能够利用键盘、鼠标对屏幕中的虚拟器件、仪器工具等进行理想的自主操作,该功能是虚拟实训软件的核心功能;考核功能,能够进行理论与虚拟实训操作的考核,验证学生学习水平,并给予反馈。

 

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通过上面的需求分析,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本文以直流稳压电源的虚拟组装项目为例,对软件功能模块加以说明。

 

实训指导模块,重点以文字说明形式帮助学生熟悉实训目的,进行实训指导,使学生能够了解实训过程及注意事项;知识链接模块,重点以图文、视频动画的形式,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元件器、电路图的识读等加以详细说明;装配演示模块,以二维、三维动画交互的形式,向学生演示相关操作,如元器件的检测、安装等,使学生熟悉操作程序,牢记错误操作导致的严重后果;虚拟装配模块,通过鼠标、键盘的组合,学生可以进行多角度观察,自主拾取器件、工具进行虚拟实训,并给出相应提示;实训考核模块,分为理论考核与虚拟操作考核两部分,理论考试采取随机抽题方式,由后台题库支持,可自主更新,实操考核借鉴游戏过关记分的方法,根据操作的正确与否,扣除相应的分值。

 

2 虚拟实训教学软件的实现

 

根据本虚拟实训软件模块的划分,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系统设计,一是登录和用户管理系统,二是虚拟实训系统。

 

登录及用户管理 登录及用户管理的实现,主要应用动态网页及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库中建立一张具有用户名、用户密码等字段的表,用于记录相关信息。当用户从前台网页登录时,将用户名、密码借助PHP动态网页技术提交至后台,验证用户信息正确后再将学习时间、学习成绩等信息返回前台显示。

 

虚拟实训系统的实现

 

1)基于Unity3D的虚拟教学软件实现流程。Unity3D是能够比较方便的创建诸如3D游戏、建筑可视化等内容综合开发工具,包含了图形、音频等方面的引擎支持,并以C#或者一种类似JavaScript的语言为脚本语言,来实现交互设计。Unity3D开发虚拟实训主要分为4个步骤:首先,创建仿真模型;其次,利用3DS max优化模型;再次,利用Unity3D对模型进行交互设计;最后调试,完善并。

 

2)虚拟元器件模型的建立。在电子产品装配虚拟实训中,主要涉及到电子元器件及印制电路板的模型创建。例如在直流稳压电源装配实训中需要准备的虚拟元器件有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还要有一块虚拟印制电路板。如果这些虚拟物件直接在3Ds MAX中创建相当麻烦,Proteus软件中预置了上千种元件的3d模型,我们可以利用其印制电路板设计模块,方便的生成印制板电路和元器件的3D模型。然后再导入3Ds Max中进行组合优化,最终得到虚拟实训所需虚拟元器件模型,再以FBX文件的形式导出备用。

 

3)漫游功能的实现。在Unity3D中我们可以利用鼠标、键盘事件对摄像机的视角进行控制来实现对元件和场景的漫游功能。例如,利用按住鼠标右键拖动实现视角的旋转,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将Unity3D中预置的Camera Scripts

 

下的MouseOrbit.js导入到工程中;其次,将MouseOrbit.js附加到Main Camera上,然后在其Inspector面板中对MouseOrbit.js组件的Target参数进行设置,本实训项目中选择印制电路板作为该参照物;最后,将鼠标右键触发事件添加到MouseOrbit.js代码中去,实现按下鼠标右键才触发视角旋转的功能。

 

4)装配演示功能的实现。在本项目的装配演示模块中,我们主要实现元器件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安装与分解。单击装配演示界面上的分解按钮时,各元器件从电路板上分解出来;单击组装演示按钮,系统将自动将各元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安装在电路板相应的位置,如图1所示。该功能的实现利用附加在Main Camera上的装配演示脚本来实现。具体方法如下:

 

①在脚本中Awake()函数里获取所有元件的名称及正确坐标,并记录在数组中。

 

②在脚本中OnGUI()函数里利用Button控件创建分解与组装演示按钮。当检测到分解按钮被按下时,将所有元器件的位置进行偏移,完成元器件位置分解操作;当检测到装配演示按钮被按下时,首先根据数组中存的元器件名获取元器件的当前坐标,若其与数组中所存的元件在电路板上的安装位置不同,则利用Vector3.MoveTowards方法将当前元器件移动到数组中所存的该元件的安装位置。移动完成后,进行下一个元件的安装演示,如图1所示。

 

5)虚拟装配功能的实现。本软件中单击手动组装操作按钮进入虚拟装配实训,这时可以通过键盘、鼠标对屏幕中的虚拟元器件、仪器工具等进行自主操作,组装到正确位置时,元器件会吸附到电路板上。当鼠标指向待安装的元器件时,会在电路板上正确的安装位置显示元器件虚影进行提示。该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是鼠标拖放和碰撞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①准备两套虚拟元器件,一套是辅助安装的元器件虚影。当按下手动组装按钮时,将电路板上的辅助安装元器件的renderer.enabled属性设置为false,并全部添加Box collider组件。然后分组显示将要安装的元器件。

 

②在Main Camera上附加Unity3D中预置的DragRigidbody.js脚本,为需要安装的元件添加Rigidbody和Mesh collider组件。

 

③在将要安装的元器件上附加手动组装脚本。编程思路是在Update()中获取当前鼠标拖动的元器件,然后利用OnTrggerEnter进行碰撞触发检测,若碰撞的是与之对应辅助元器件则将其在安装位置显示出来。

 

3 作品

 

在Unity3D中经过功能测试无误后,开发的作品最后能成web网页、可执行EXE文件等多种形式。在本实训教学软件中,为便于与其他教学资源整合,采用网页的形式。

 

4 结束语

 

篇2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状况与培训需求调查实际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68份,剔除13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55份。被调查对象分布在我国东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3所中职学校,覆盖面较广。能够代表我国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样本为随机发放,满足统计学方面的要求。下面是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1.师资状况分析

(1)样本中职师资学历分布。

被调查教师绝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以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为主力。

(2)中职教师年龄段分布。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体上随着年龄段的增加人数递减,有明显的年轻化的趋势,并且任课教师大都在40岁以下,这与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设置较晚是一致的。

(3)中职教师教龄以及电子商务教龄分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教龄在5年以上的约占总数的74%,教龄在10年以下的约占总数50%。并且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电子商务专业课教龄很短,专业课教龄在3年以下的占到总数的52.26%,而专业教龄在6年以上的只占不到总数的13%,这可能会对专业课教学经验有不利影响。

(4)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教师比例。

在被调查的155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只有10名毕业前所学专业为电子商务,约占总数的6.45%;计算机类专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为52名,约占总数的33.55%, 有高达66.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毕业于与电子商务无关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教师严重缺乏。

(5)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经历。

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5人中只有18人有过企业工作经历,而其中只有3人在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工作,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习经历。由此可见,大部分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缺乏了解。

2.学校专业基本信息

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受调查对象所在学校的师资状况等有关内容,以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状况。

问卷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校是在2000年之后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并且有近1/3的学校是最近五年(2005-2009)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中31-40年龄段的最多,20-30及40以上年龄段的教师略少。从职称等级来看,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而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电子商务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3.教师专业教学基本状况

(1)课堂教学内容。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课堂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与技术操作类内容为主,对其他电子商务内容讲授较少,如电子商务高级专门技术和电子商务设计等。

(2)实践教学内容。

就实践教学内容而言,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实训、网页设计、网络使用等基础操作性内容为主。同课堂教学内容一致,一些需要较高专业技能的内容则较少。这一方面可能与专业师资薄弱有关,另一方面或许也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些联系。

4.教学能力调查

从教师专业教学能力评测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专业任课教师基本满足以上10条要求,但是只有较少部分教师能够完全达到上述能力要求。

5.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从教学方法来看,最常采用的三个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许多老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用情况回答是基本能,少数老师回答不能。

6.专业师资培训现状

被调研的155教师中只有27人有过3次以上的培训经历,约占总人数的17.4%,其他被接受调查者大都只有很少次甚至没有接受任何正规的培训。而专业培训的内容以电子商务理论、电子商务实训以及职业教育理论为主,其次是专业教学法以及企业实习。

培训的形式有在职培训、假期培训与脱产培训,以前两种形式为主,脱产培训为最少。就培训的等级而言,国家级、省级培训较少,出国培训几乎没有,其他大多是其他类型的非正规培训。调研发现国家级培训时间最长为8周,而省级培训为4周,其他类型的培训时间更短,大都在一周以下。总体来说,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接受的培训较少,培训时间较短,正规的培训机会不多,并且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

7.专业师资培训培训需求

被调查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训需求如下:

(1)急需培训的课程类别。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实践、电子商务实务、电子商务设计和电子商务前沿是最需要培训的课程类别;大部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只对教学研究、电子商务管理、考察调研以及职教理论有较小的培训需求,其中又以职教理论培训需求为最小。这表明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更加注重操作性、实践性的课程,同时对于开展职教研究也有所侧重,而对于职教理论培训不太感兴趣。但并不说明职教理论不重要。

(2)急需培训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最需要培训的五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电子商务实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管理和Web2.0技术。而对于电子商务概念、电子商务设计、电子商务管理、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运营、网页设计和电子支付也有不少的培训需求。

(3)急需培训的职业教育基础知识与技能。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培训需求最多的职业教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为电子商务职业定位与培养需求、电子商务实践指导能力以及电子商务实践设计能力。对于把握课改动态能力、职教质量测评能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认识能力的培训需求为最少。其他职教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需求大体相当,均有要求。

(4)急需培训的专业教学方法与技能。

就急需培训的专业教学方法与技能来说,最急需的是课外实践活动指导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专业培养方案开发能力、课程设计和开发和课程教学方案设方面的培训。学生心理指导能力、学生就业指导能力等也有部分培训需求。而课程教学评价和专业研究能力方面的培训需求最少。

(5)急需培训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能力。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最需要培训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能力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方法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理论指导和职业技术教学研究论文撰写也需要加以培训。

问卷调查结论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我们基本上了解了目前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状况和培训需求的基本状况:

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大多都在40岁以下,绝大部分的专业教师电子商务专业课教龄很短,155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只有10名毕业前所学专业为电子商务,约占总数的6.45%;计算机类专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为52名,约占总数的33.55%,有高达66.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毕业于与电子商务无关的专业;155人中只有18人有过企业工作经历,而其中只有3人在电子商务相关的企业工作,绝大部分教师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习经历。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占绝大多数,而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电子商务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课堂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与技术操作类内容为主,对其他电子商务内容讲授较少,就实践教学内容而言,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实训、网页设计、网络使用等基础操作性内容为主。

篇3

关键词 供电企业 人力资源 培训 管理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现状

(一)人力资源部门定位太低,难以统筹管理整个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所处的整体环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部门的正确定位,导致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较低,难以结合企业总体战略和部门人力资源。再加上职权限制,人力资源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交涉沟通更加困难。企业高层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二)人力资源结构性问题较为明显,结构调整难度大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人力资源相关职位招聘大多以学历作为标准,而忽视了对技术的要求,一线技术工人稀缺;行政性质岗位过多,生产与技术岗位人员短缺,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方面多、难度大。

(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现在大多数电力企业使用的绩效评价多为员工自我评价与工作总结,很少有岗位目标体系和完成情况进行逐项评价,使得这样的绩效考核实际作用并不大。企业没有注重岗位分析的重要作用,考核工作时量化少,可参考价值不高。这样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健全,领导容易受到员工自身身份、资历、地位、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观性较大。员工考核流于形式,这样使得绩效考核的效果没有体现出来,从而也就导致难以准确根据考核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工作技能、端正工作态度的培训方案。人才的评估机制也不够健全。在实际评估工作中,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和相应措施,这些对工作都起不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思路与对策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1.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应该由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去,使得企业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的同时,考虑到为员工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发展和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2.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定位,运用质量管理理论确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框架。以逐项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归纳总结职能的方法,正确定位部门职能。然后进一步确立管理模块,以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通过岗位分析,明确职责,确立组织、部门、员工个人的岗位工作规程与规范、进行岗位发展的设计。进行科学的岗位分析与设计;制定合理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企业、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职责与范围;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制定有针对性地员工培训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方法,保证薪酬福利的公平性等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营造适合的制度环境,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应针对人的需求进行管理,立足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环境变化,探索新的企业行为方式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营造和确立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尊重、自主、创新、合作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其既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环境,又是制度建设中应积极倡导、遵循制度规范和管理行为准则。“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

2.结合电力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统一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实施战略。现阶段,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之间就形成了母公司、子公司等多重的垂直性关系。考虑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战略导向与策略导向、全局导向与个体导向的关系,在针对各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中实施战略导向和个体导向相结合企业战略。将企业文化、价值观等贯彻保持战略的统一性,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实施差异性的个性化战略。这样,充分尊重现实与差异,确保制度体系的可操作与效用,以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预期目标。

3.以质量管理理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持续改进、自我循环(PD CA)机制的运行体系。建立与实施的方法:确定顾客(员工与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建立企业的质量(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产品、服务)方针和质量(同前)目标;确定实现质量(同前)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对每个过程实现质量(同前)目标的有效性确定测量方法;应用测量方法,以确定每个过程的现行有效性;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寻找过程有效性和效率性的机会;确定并优先考虑那些能提供最佳结果的改进;为实施已确定的改进,对战略、过程和资源进行策划;实施改进计划;监控改进效果;对照预期效果,评价实际结果;评审改进活动,以确定适宜的跟踪措施。其次是按照体系下,系统化的工作程序、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过程控制方法,进行组织、岗位的工作分析,明确职责,确立组织、部门、员工个人的岗位工作规程与规范。

4.调整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员工的培训管理。可运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技术主要有三个:分析和评价技术、开发和干预技术、激励和控制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管理者对经营管理者、员工和招聘人员的特点的把握,比如他们的个人性格、能力、优缺点、工作绩效,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热点,如岗位配置、团队协作和企业文化等等,还有利于对组织进行诊断,进行岗位分析,掌握各岗位特点和要求,比如岗位的工作内容、对员工的工作要求。这对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调整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激励提供客观依据。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人才培训规划(有组织地培养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塑造指向发展和进步的个性、思维策略和经营策略的更新、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的改善等)、职业生涯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信息和升迁机会,建立或改善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的管理活动)、组织设计(为实现自己目标和发挥人力的潜能而对企业内部组织的结构、责权利关系、信息关系、决策关系等网络体制的设计)工作设计(对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环境和职责的规划)。帮助管理者实施以尊重人的价值、需求和尊严为核心理念的人本管理,通过有效员工绩效评定,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激发和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建设在企业战略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已经开始成为我国许多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建立并完善一个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电力企业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广大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要充分重视起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科学有效地展开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 董茜.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篇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91-02

技工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大计,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变革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速度的加快,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现在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总体上还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规范要求。其中一些电类专业技工院校毕业生苦于就业,企业却无人可聘,供需双方陷入困境,其症结仍在于学生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系统培养电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消除这一差距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技工院校在职业能力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观察技工院校学生在学习、社会实践中的典型行为,从企业实际需要的角度提出以学生参加“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希望能切实有效的解决上述现实问题。

1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与电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技工院校应面向市场,发挥优势,适应需求,服务企业,培养懂理论、会实践,具有核心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此,国家制定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即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能力。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剖析,归根到底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会处理众多的信息、形成创新思维、建立数感、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会与人交往和能适应竞争的环境、能生存。这给技工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另外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人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将越来越被重视,假冒伪劣将越来越无藏身之地,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会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电子技术是信息社会化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社会化的手段,因为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完善都需要电子技术的支持。技工院校学生“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开展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力、应变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1]。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对技工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引导作用,推动着课程改革与建设;对加快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引导技工院校关注电子行业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技工院校中开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比赛,起到了促进实践教学的广泛深入开展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响应,不少用人单位也对参加此项活动的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荣获奖项的不少同学被免试保送进高等学府及留校任教等。参加此项活动的许多学生都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2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效果明显

2.1 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实训场地建设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是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是全国和各省市电子专业技能竞赛的必赛项目。它融合了电子工艺、电子技术基础、protelDXP2004等课程内容,由于涉及内容广泛,对辅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是对技工院校电子类专业师资水平、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和学生综合适应用能力的一个系统检验,同时,对师资水平和实验室建没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更好地指导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工作[2]。

随着电子设计竞赛的不断进行和竞赛对实验内容、仪器设备、元器件等要求,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扩建了创新实验室,而且采取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方式。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的场地是能否适应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各种题目的要求,体现了各实训室的应变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谁使用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谁采用了先进的实验手段,谁就会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2.2 竞赛能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和课程体系调整,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3]

纵观各类竞赛题目可知,竞赛题目都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背景。竞赛内容涉及模电、数电、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和EDA软件应用以及综合的组装、调试和维修技能。竞赛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资料检索能力,撰写报告能力和工程设计制作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参加并完成竞赛,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关注行业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重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将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能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为模拟电子技术与应用一门课程。课程整合后,减少理论推导,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课程内容采用项目式,并接近实际工作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还可以采用竞赛题目为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

2.3 加大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力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4]

根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的相关要求,首先,在实训内容的开设上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础验证性实训;第二,电子产品装配性实训;第三,电子产品调试性实训。其中基础验证性实训是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性实训,验证一些典型的定理,培养正确记录与处理数据能力;电子产品装配性实训,电路由学生自行安装与测试,其内容要尽量覆盖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突出电子电路安装技能和工艺;电子产品调试性实训,突出电子电路调试技能和测量方法的训练,合理表达与报告实训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实训之后,基本上具备设计、调试和测量简单电路的能力。

2.4 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深化学生职业竞争力

举行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经常是企业赞助及提供平台。而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是技工教育发达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职教育值得借鉴的,技工院校要利用校企合作途径,建立技工教学与企业实际的对接机制,提高技工毕业生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的了解,注重对企业职业培训体系的借鉴与吸收,将其有机地嵌入到现行的学历教育体系中;努力把握职业资格证内涵,改善课程内容与结构,有效地将职业资格论证体系嵌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充分利用与企业共建的契机,积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努力挖掘行业标准,并将其合理地嵌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之中,让学院办学目标更加明确,专业建设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引强企进校,融校企于一体,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园环境,为技工毕业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真正的生产性氛围和与真实的企业文化熏陶[5]。

2.5 探索建立新型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的测量

对用工单位、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评价是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权威的评价。考试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作用。考试内容应结合用工单位和社会需求,加大理解性、应用性考题的比例;考题类型要以分析应用性、方案设计性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法应坚持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采用背诵式、口答式、辩论式等方式)和笔试相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特别要注意“电路综合设计考试”这一环节,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个电子小系统电路,三人一小组,并在规定的课余时间里由小组独立完成,教师可根据学生所设计的电子小系统电路,看小系统电路设计是否合理;看电路的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试题规定的要求;看是否有创新内容;看完成该电子小系统电路设计,所用时间的长短等来综合评定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从考试上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学生参加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改革实训中心建设和实践教学。并以此为载体,加大实训场地的建设力度,加大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为适应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技工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切实有效的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技工院校才可能出现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明华.开展电子设计竞赛对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4.

[2] 雷炜.开展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高校教学改革[J].凌阳科技大学计划网站电子杂志,2005(5).

篇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子企业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其中需求最多的是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工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现代电子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现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地推进,要实施课程改革,就要明确改革思路、找准改革方向、理顺改革主线。要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规划课程设置,研究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技工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是一个重点问题,应该深入研究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理清改革的思路,进行教学实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

一、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技工院校一般是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也是按照高中课程基本要求加上专业技能课而构成的教学体系。从学习层次上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实训课这三个层次,课程安排上采用按照专业体系和通用要求设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往往是只重视理论传授,不适合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是以技能为主,也不能很好地跟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脱不了上述的通病,还有自身的不足,归纳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按照学科体系安排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往往重视的是知识的严密性,严格地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编排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安排对于高校生也许没有问题,但这绝不适合技工院校的教育,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理论固然很好,但是对技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不了,也不需要掌握,他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这样的安排往往理论课比重过大,实验、校内、外实训环节不完善。

2.重设计、轻装配和维修。我们技工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大专院校课程的简化版,从大学课程简化而来的课程设置一般是重设计轻装配和维修。大多数课程开设是为设计服务的,电路原理讲得很深奥,但这些深奥的原理对技校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他们将来从事的大多是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工作,即使到设计单位,也是从事一些设计的辅助工作。所以掌握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对技工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往往被轻视。

3.重功能、轻工艺。在现有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是只重视电路功能,不重视工艺。这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观,在学校,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如何实现电路的功能,而在企业,我们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是被要求能够看懂工艺文件,并能按照工艺文件进行装配,我们的毕业生还被要求能够编写工艺文件,设计工艺流程,改进工艺方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教材的问题,有教学条件的问题,有教师的能力的问题,但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课程安排者主观上重功能、轻工艺。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设置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技工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用得上”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体系,删除陈旧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过远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几门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在课程内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具体的必学内容可以兼顾现成模块和框架模块教学的方法,工学结合,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技能掌握目标作为任务引领学习,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锻炼和技能训练。在设计技能实训任务时,应充分调研学生的基础技能掌握程度,注意从技能训练复杂程度上由浅到深,实训任务应是为整体技能目标而设计的任务,能够承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4.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实验、实训以及工学一体化教学为基础,结合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

2012年,新乡市技师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了较大力度的课程改革。在充分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了新的课程设置,这一方案已在2012级新生电子专业班级使用。现就新乡市技师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新教学方案的课程设置做如下说明:

1.采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这三个层次设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为专业主干课程,用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修课程是专业拓展部分,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化精研学习和兴趣发展。

2.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以课程的形式展开。但这里的课程并非原有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是原有的多门课程的整合,是有机地融合而非机械地叠加。例如模拟电子技术即是原有的模拟电子、电子测量、电子工艺和电子装配、电子CAD等课程的整合。

3.专业主干课程以基础理论、装配和维修并进的方式展开。在保证理论设计方面够用于技能实施的条件下,加强了装配和维修等课程,并开设了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装配技术和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等综合课程。

4.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技能,每学期都安排了不同种类的工种实训,分别有:电子基础训练、小型电子产品装配实训、电工照明电路安装实训、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实训、电动机控制实训、电视机维修实训、单片机实训、PLC实训、SMT实训等等。

5.考工与教学融合。把学生的等级工考核和考前培训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毕业时既拿到毕业证书又拿到等级工证书。把等级工考前培训纳入实训计划,第四学期考

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维修电工双证,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拓展考中级通讯维修工。

6.专业课程总体规划上不涉及具体产品。无论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还是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装配技术或电子产品维修技术都以基本技能学习为目标,具体电子产品的学习也是以类别区分。在这些课程的框架内让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地选择,比如家电里面就选择了彩色电视机的原理与维修,并定期组织学生走上社会义务维修,使学生具体的体会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向和兴趣。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法。虽然新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还是按照课程进行设置,但是在安排课程时已考虑到在所有专业课上要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所以已经对课程进行了有利于实施项目课程的统整,这使得专业课都可以进行项目教学,并在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进程和任务目标,采用分段式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每一阶段的技能学习都得到落实有效。教师上课时按照一个个项目编排教学内容,实施工学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课程设置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些思考,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一点经验,也有一定的反思;总之,技工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应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朝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面向就业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为祖国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一、前言

中职实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起点,通过对企业环境的模拟,锻炼学生独自工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社会的反应,一堂成功的实训课不仅要学会实训的工艺内容规范,更要学会在面对突发问题时所具备的关键能力。行为引导型教学所提倡的关键能力主要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在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含义

“行为引导”教学法在电子实训教学中具体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实训,以达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会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实训课堂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通过实训后,在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实训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动脑、动手,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同时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具体、综合性的全面理解,以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中职电子装配实训的现状

传统的“电子装配实训”教学中,采取的仍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电子装配实训”只是按实训教材的要求,对所列的步骤进行简单的验证的过程。目前许多的实训教材对整个培训的操作过程均做了详细说明,如仪器设备、线路连接、操作步骤、观察内容等。“电子装配实训”的时间安排均固定一周左右,其要求是完成一种电子产品的制作,下面以收音机的电子线路制作、安装、调试为例来说明现在的实际实训现象。实训目的是: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学会印刷电路版的制作过程,通过对收音机电子线路的安装、焊接和调试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训教材中对整个制作过程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列表,具体到收音机制作的线路图,甚至对所需设备、仪器、仪表的量程也做了具体的说明,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不用再去进行思考,只要按照步骤去做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

四、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符合实训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

1.突出“关键能力”的训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技术软件也不断涌现,简单的掌握几种装配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实训教学应该着重进行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行为引导”教学法突出“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的理念,在教学的同时,不在局限于对学生某一门技术或几种产品技术的掌握,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职业转换的能力,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时,要从专业技能,收集信息,了解社会,互助合作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训练。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行为引导”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人人可以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实训教学得到一定的提高,通过这种成就感的获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实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实训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鼓励,支持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表达出来,支持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方式,争取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才。

3.符合学生对教学的要求

许多现实情况是学生们认识到目前的实训方式所带来的弊端,他们希望在实训过程中可以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去对完成实训的要求,达到实训的目的。对于产品的性能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实训能够自己设计电路原理图直至调试出合格的产品,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行为引导教学法在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的设计合理化

“行为引导”教学法要求在设计电子产品组装实训任务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训的目的。首先,实训任务的设计应该适合实训学生的能力,使人人都有相对平等的机会进行实训;其次,任务的设计应该突出层次化,使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逐渐激发他们的兴趣;再次,任务的设计要与实际相结合,防止出现脱离实际的任务,真正的把实训当成学生与社会的交接口。

2.实训的流程规范化

“行为引导”教学法要求在进行实训任务时,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把实训课看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尽可能的去体验感受社会。防止出现松散的现象。如实训前的考勤,用“自我介绍”代替考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学生的关键能力。实训中我们还可以随时让学生谈谈体会,谈谈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处理一些问题时的想法等,来锻炼学生的关键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解说、示范,谈谈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需行,并在后面的实训中严格执行,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制定的品质。

3.任务的完成自主化

“行为引导”教学法要求在进行实训任务时,实训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或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实训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入手,通过创造良好的实训氛围,让学生自己去专研、探究,真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就感――进行新的发现”的循环之中。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也是对关键能力的培养之一。

4.任务完成的评价科学化

在实训结束后,指导教师的评价要始终以激励为主,以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点名表扬,并对其具体的优点进行说明,做到有理有据,绝非夸张。对表现好的后进生,教师更应该进行表扬,看到他们的进步。当然教师在点评过程中要始终做到轻松、活跃、人性化。

六、结论

总之,“行为引导”教学法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要想真正地把“行为引导”教学法用于电子实训中,就必须坚持:任务的设计合理化;实训的流程规范化;任务的完成自主化;任务完成的评价科学化。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我国的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中,电子产品装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如何让学生学好电子产品装配的基础知识,并了解其在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二、电子产品装配理论知识

1.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重点要掌握各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组成、分类、作用、电路符号及常用的字母表示符号、引脚判别和性能检测等。对不同的元件要求的内容和程度也不一样,电子装配中数量上用得较多的、常用的应该作详细的介绍,例如,电阻、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等。不常用的元器件,如晶振、陶瓷滤波器、可控硅、场效管、达林顿管、电声器件和显示器件、变容二极管等,对这些元器学生平时接触少,用的机会也少,但很多现代电子设备中用到了这些元件,对这些元件的作用、电路符号及性能特点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2.电子装配基础知识:电子装配中常用的工具及设备的作用;装配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元件及材料的认识和清点;用到的工具及设备;元件的筛选(外观检查及仪表测试):装配顺序:从小到大,从轻到重,先里后外,先水平后立式,上道工序不影响下道工序的安装;装配的工艺要求要让学生记背;手工焊接的步骤及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SMT安装技术,教材上只作了简要的阐述,但目前很多电子厂教采用了该技术,所以教学中要作专题讲解。导线与接线端子的焊接种类和常见的焊接缺陷:装配技术文件:能看懂原理图或工装图;万用表的使用步骤及方法;电子产品装配中的注意事项:防触电、防尘、防潮、防静电等;印制电路板的认识及使用注意事项.

三、电子产品装配基本技能

电子产品装配基本技能如下:电子产品装配中工具及仪表的熟练使用,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计数器、频率计等:手工焊接的训练;元器件的引脚成形:导线端头的搪锡处理;元器件的性能检测与判断:电子整机的防尘与屏蔽;导线的走向与捆扎;印制电路板的结构组成及使用;整机装配工艺与要求:电路板的清洗;元器件的拆除。

四、基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电子产品装配

1.开展以项目为主导的模块化教学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涉及内容广泛,如何将这些内容串接起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训练项目,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电子理论与实操整合进项目之中,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如:依据竞赛时的内容,实习时分为电子元件与仪器模块、电子产品装配训练模块、模块安装与测试、protel抄板模块、单片机装配模块、综合训练模块等, 在每个模块中,分若干项目展开,每个项目下有具体的实训目的,将理论及实训中的要求渗透进去。实习中,把握两条主线,一条是各实训模块, 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电路的元件识别、电路安装、电路检修、电路调试等知识,另一条是各实训模块下的知识要点,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纽带,掌握这些理论等知识就容易多了。这样进行实习教学时就按部就班,有的放矢,老师易教,学生易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实习效果也有大幅提高。

在具体专业装配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实现:以问题为纽带、化结果为过程、以综合为导向,以项目为主导的模块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过程。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需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多,要求竞赛选手临场发挥的能力特别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重要,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何而来呢?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探究性学习, 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五、电子产品装配在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电子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子产品装配技术的提高,具体技术发展如下。

1.过孔安装技术

(一)元器件的布局与排列。元器件布局、排列是按照电子产品电原理图,将各元器件、连接导线等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保证电子产品可靠稳定地工作。如果布局、排列不合理,产品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都将下降,也给装配和维修带来不便。

(1)元器件布局的原则。应保证电路性能指标的实现;应有利于布线,方便布线;应满足结构工艺的要求;应有利于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修。

(2)元器件排列的方法及要求。元器件的标志方向应按照图纸规定的要求,安装后能看清元件上的标志。若装配图上没有指明方向,则应使标记向外,易于辨认,并按照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读出。

安装元件的极性不得装错,安装前应套上相应的套管。安装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同一规格的元器件应尽量安装在同一高度上。安装顺序一般为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元器件在印刷板上的分布应尽量均匀,疏密一致,排列整齐美观。不允许斜排、立体交叉和重叠排列。元器件的引线直径与印刷焊盘孔径应有0.2~0.4mm 的合理间隙。一些特殊元器件的安装处理。MOS 集成电路的安装应在等电位工作台上进行,以免静电损坏器件。发热元件要与印刷板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允许贴面安装,较大元器件的安装应采取固定(绑扎、粘、支架固定等)措施。

2.表面安装技术

表面安装技术(STM)又称表面贴装技术、表面组装技术,是将电子元器件直接安装在印制电路板或其他基板导电表面的装接技术,主要问题有这几点。

(一)元器件有缺憾。表面安装元器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给使用带来不便。品种不齐全,价格高于普通器件也是发展中的问题。

(二)技术要求高。如元器件吸湿引起装配时元器件裂损,结构件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焊接开裂,组装密度大而产生散热问题复杂等。

(三)初始投资大。生产设备结构复杂,涉及技术面宽,费用昂贵。

3.微组装技术

微组装技术(MPT-microelectronics packaging technology,又作MAT)和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实现电子产品微小型化的两大支柱。微组装技术被称为第五代组装技术,它是基于微电子学、半导体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发展起来的当代最先进组装技术。它是以现代多种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精细组装技术,主要有以下基本内容。

(一)设计技术。微组装设计主要以微电子学及集成电路技术为依托,运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多层基板设计,电路结构及散热设计以及电性能模拟等。

(二)高密度多层基板制造技术。高密度多层基板有很多类型,从塑料、陶瓷到硅片,原膜及薄膜多层基板,混合多层及单层多次布线基板等,涉及陶成型、电子浆料、印刷、烧结、真空镀膜、化学镀膜、光刻等多种相关技术。

(三)芯片贴装及焊接技术。除表面贴装所用组装、焊接技术外还要用到丝焊、倒装焊、激光焊等特种连接技术。

(四)可靠性技术。主要包括在线测试、电性能分析、检测方法等技术,以及失效分析。

六、结语

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对电力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因此,在电工的后续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加强对电子产品装配的重视,严格学习体系,促进电工电子专业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飞、胡建 基于标准化的电子产品Top-Down设计技术研究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10(39)

篇8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当前发展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教育环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为了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提高技能教学效果,我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电子技能实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感受。

一、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教学的探索

作为从事电子理论和实训多年的教师,我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认为还是“项目教学法”效果比较好。为了使学生参加并胜利完成竞赛,要求在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将传统的电子线路、电子工艺、电子EDA等内容进行整合为一系列教学项目。这样减少理论推导,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课程内容全部采用项目式,接近实际工作任务,这样打破了原有的知识界限,将各部分理论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在各个项目中抽取不同的知识点加以组合,完成第一个项目就能搞清楚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过程,完成第二、三个项目,就能模仿性地装配出自己的产品。当所有项目都完成后,知识点也就全学完了。学生也已初步具备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充满挑战和趣味。即便只完成部分项目,不必学完电子技术的全部知识体系,学生也可以试着去制作各种电子产品了。“项目教学”通过做项目来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反过来又通过已有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它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把电子实训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和有趣,使学生能够快速入门,并且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成就。

(一)“项目教学”的要点:

1.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以内,

要由易到难、逐步递进。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

2.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制作起来简单方便、容易上手,使学生对项目及其结果有着较强的兴趣。

3.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充分考虑学校教学设备的现状,既可在万能实验板上制作,可在已有的实训台上完成。

(二)项目教学课题实例

1.项目教学:超级电容应用测试电路装配与调试。

2.项目要求:根据对超级电容应用测试电路的要求,利用所学电子技术应用理论知识,结合实训学习的电子装配和调试技能,完成超级电容应用测试电路的设计,制作及调试。综合项目,分解为6个子项目。

(1)在参考图的基础上完成超级电容应用测试电路电路的

设计。

(2)确定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

(3)绘制PCB图

(4)完成超级电容应用测试电路样品的装配并调试。

(5)根据样品的实际调试情况完善电路的设计。

(6)批量制作。(以小组为单位人均一件)

3.项目准备:

电子元器件若干

万用表1只/人

示波器2台

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直流稳压电源1台

电烙铁1只/人

4.项目实施:

(1)原理讲解:

由教师根据超级电容应用测试电路向学生讲解电路工作原理,为学生在此电路上设计报警电路提供基础。新知识的讲解只讲解重要内容,并尽可能采取演示示范的方式进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细节和技巧等内容由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和探索,并进行积累。

(2)示范项目:将事先制作好的超级电容应用测试器展示给学生,同时要求制作工艺。

(3)项目讲解:

分析项目的总体结构和子项目的划分情况;演示讲解必要的基础知识;对实训项目进行指导建议,并和学生互动共同完成示范子项目的设计调试过程。

(4)学生分组(以40班为例)

学生分为10组,每组4人,选出小组长。

(5)任务书下达:

教师直接与各小组长进行交流,下达任务书,告知各小组产品应达到的要求,如:设定目标充电电压并指示是否充满,设定放电电流(Id)大小等。对每个小组的要求尽量相同。

(6)小组设计:

各组长向小组成员传达老师下达的任务书,组员开始根据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每完成一子项目,报告老师检查,教师根据其完成的时间及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分。并给出修改意见。

(7)产品的交付:

每组完成样品并调试成功后,交教师检查,经教师认可后,该小组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人均完成一件超级电容应用测试电路的制作。

5.项目验收及评价:

(1)结合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并给出考核成绩。

(2)展示学生优秀设计方案和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项目教学的效果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法”,不但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声光控节能灯、无线电控制接收机的组装,用自己亲手制作的电子秤、数字温度仪进行演示,我看到了学生眼中闪烁着兴奋和喜悦的光芒。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完成,他们的技能日益提高、知识日益丰富、情绪日益高涨,“项目教学法”不仅使他们在市赛省赛中取得一个个荣誉,更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想学,这大概是电子实训采用“项目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3-01

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技能,但这里所指的技能不仅仅是指简单、重复的动作技能,它还包含着智力技能,智力技能是以复杂、灵活的创造性为主的。电子技能课不仅是培养学生动作技能的基石,它还是丰富学生智力技能的土壤。

电子技能课程的学习,要经常装配、检测和调试电路,而读图是做好这些的前提条件。其整个学习过程贯穿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过程,读图能力是各种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课本中的电路图、装配图传递出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成为学习电子技能的重要工具。借助电路图可以更好地掌握元器件的连接情况,进一步理解电路的原理。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活动更好进行的措施之一。

一、记住元器件符号,为读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路图由开关、电源、电子元器件符号和表示它们之问电气连接关系的导线组成。电源有交流和直流之分,元器件有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块等等,种类繁多,型号各异,各自有不同的符号。比如电容,就分为有极性电容和无极性电容,在电路图中用“+”来表示有极性电容的正极。各元器件的参数也不同,电阻有阻值大小、功率等因素不同,电容有电容量、耐压值不同等等,所以电路中各个元器件所起的作用不同。虽然学生在其他课程中也学习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在技能课中还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理解才行。

在电子技能教学中,结合实物和符号让学生认识,同时注意标称值,弄清楚参数,反复训练,采用老师监督和学生相互检查督促的形式,使学生记住各种元器件的符号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抽查和默写的方式来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练习画电路图,为读图迈出重要的一步

记住了各元器件的符号,还要能灵活运用,并且要清楚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情况。

1.让学生抄画电路图。教学中要求学生每次上课都带上练习本,把本次课要学习的电路图抄画下来,并仔细检查,注意质量。刚开始一些学生不能接受,认为这是没必要的。通过实践发现,这样为后面的装配和调试电路带来了方便,因为自己对元器件及连接情况都很清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都能自觉画图。

2.让学生设计电路图。在教学中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学生练习设计简单的电路图。比如采用l5个定值电阻让学生任意组合,画出电路图。然后采用老师检查、学生自查和小组内互查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别人的问题的同时,要督促自己也要注意不能出现类似的错误,比如导线上哪些地方该加点,哪些地方不能有点,因为有点表示电气相连。有了一定基础,再让学生设计稍微复杂一点的电路,比如选用二极管设计电路,使电路能实现一定的功能,如限压等。

通过练习画电路图,学生熟悉了元器件的符号,既练习了读图,又为读图能力的提高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三、学生自己动手画装配图,为强化读图提供平台

在电子技能课程学习的电路装配和技能鉴定考核中,教学中使用的电路板都是单孔万能板,这就要求有装配图。装配图是根据电路原理图画出来的,这就要求准确而迅速地读出原理图中的信息。如果记不住符号,就无法选择元器件;如果看不懂电路连接情况,那就无法画出装配图。

1.在纸上画出与万能板对应的一些小孔

让学生在专用的练习本上认真画出与万能板上对应的小孔,并严格规范各元器件的管脚之间的距离,并注意把元器件放在相应的位置。

2.仔细分析电路图,掌握电路工作原理

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单级低频放大器偏置电路中,它是采用电阻RB1和RB2分压固定基极电位VB,再利用发射极电阻RE获得发射极电流IE,反馈信号使基极电流lB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目的,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典型电路。学生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分析清楚了各元器件所起的作用,这样就便于画装配图。

3.教师示范,做到作图严格规范

在画装配图时,我要求学生使用作图工具,规范作图。在示范时,教师严格按要求操作,元器件也都用作图工具完成,表示电气连接的加黑点表示。

4.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积极性

在画装配图的时候,只要工作原理正确,在元器件的位置摆放上,我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比如流水灯工作原理电路,教学中让学生把五个发光二极管的位置摆放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有五角星的,有圆形的,有扇形的,有六边形的等等各种形状。在电路功能测试时,二极管发光以后,各种造型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5.画好装配图,对照原理图仔细检查

电路检查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步骤。画好了装配图,还要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齐全,元器件的连接是否正确,与原理图是否符合,元器件的极性是否正确等,如果都完全无误,那就表明有着正确的读图能力。检查时可采用学生互查的方式,尤其是读图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其他同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巩固读图

技能实训是电子技能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然也要根据原理图和装配图进行。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技能实训共有十几个操作步骤,有时让基极电阻短路,有时让三极管基极上偏置电阻开路,等项目。如果不能正确读图,那就不能完成这些实训项目,更不能完成技能实训表中要填的数据,也就失去了技能课的意义。

篇10

(一)对专业内涵的理解不够机电一体化的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计算机得到能够实现预期机械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若是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通过计算机指令和反馈来实现柔性化和智能控制。而不少专业教师却单一地认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就是学一点机械类课程,学一些电子类课程,如果加上一些控制类课程,简单拼凑就是机电一体化了。因为理解不够,所以对最后的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时量及训练强度不够,大量精力花在了使学生获取装配钳工或维修电工高级工证书上。但社会现实却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度,随着光学、通信技术等的进入,机电一体化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而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开启了机器人的新时代。这迫切需要我们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融入新技术、新技能。

(二)对关键核心课程的融合不够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开设机械类、电子类和控制类专业课程。技能实践课程也大致这样划分,在最后阶段,再开设综合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如果按专业方向划分,则制造技术方向开设CAD/CAM软件应用技术、机电设备机械安装与调试技术、机电设备装调工(装配钳工)训练与考级;控制技术方向开设电气制图及CAD技术、机电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技术、机电设备装调工(维修电工)训练与考级。以上所有课程基本上都是分机械和电子课程两条线展开的,对PLC和单片机的理解运用不到位,到最后真正能融合机电技术、体现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的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实践课只开3周,而装配钳工和维修电工课程分别开了11周。很明显,对前者这门综合性的核心实训课程重视不够,其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虽然分别掌握了机械类、电子类、控制类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但没有融合三类课程和技能,没有达到真正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

(三)对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强化不够对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专业能力是专业技术技能应用能力,而不是开发和设计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操作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能力,具体分析、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能力,能处理生产车间现场工艺技术问题,具有维护、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能力。而现在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就是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两个方向,就是取得装配钳工高级工或维修电工高级工证书。这些技术技能肯定不能让学生完全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技能。学校应当通过校内机电设备装配调试相关课程设计、专项实训,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技术技能应用能力,最后通过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并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的探索

(一)多元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三类课程:综合化课程(技术基础模块)、一体化课程(技术模块)、项目化课程(技术训练模块)。综合化课程模块是机电专业领域岗位群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技术理论和基础技能;一体化课程是机电专业相关技术领域中某种技术知识和技术应用方法有机整合的课程,如PLC编程及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等;项目化课程是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该类课程与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要求融通,突出熟练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钳工技术训练、机加工技术训练、机电设备装配调试技术训练等。而对上述三类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就形成了真正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理论课程、机电设备装调技术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调试实训课程等,这是最能体现专业特点和要求的课程,是机电技术的真正融合。

(二)开设综合化的核心实践课程目前,综合实训课程开设的情况是:制造技术方向开设装配钳工,控制技术方向开设维修电工。如果培养机电综合能力,就要把PLC编程及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加以强化,增加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开设光机电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较为前沿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