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保险资产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4 09:19: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太平保险资产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太平保险资产管理

篇1

首批产品总规模78.8亿元

早在挂牌之初,根据上海保交所的规划,到2020年建设成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保险交易市场组织,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风险和巨灾风险分散中心、保险产品交易中心、保险再保险定价中心、保险服务创新中心。

保险产品交易平台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上海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首批用户包括寿险公司、产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20余家。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在平台发行产品的产品管理人,首发了长江养老―太平洋寿险保单贷款资产支持计划、太平―上海建工都江堰市滨江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共两只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发行注册总规模78.8亿元,首期合计发行及登记规模16亿元。

其中,长江养老―太平洋寿险保单贷款资产支持计划,是以保单质押贷款为基础资产,通过循环购买而设立的资产证券化创新产品。注册规模50亿元,首期发行10亿元,期限一年。产品结构上分为优先A、优先B及次级三档。

太平―上海建工都江堰市滨江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总规模28.8亿元,期限5年,用于四川省重点项目配套工程都江堰市滨江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建设,投资计划评级AAA。该项债权投资计划首笔发行金额6亿元,当日通过保交所交易平成对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太平洋人寿、招商信诺人寿等4家金融机构的发行认购。招商银行认购金额为3亿元,占比居4家金融机构之首。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管理人。

两单均为业内“第一单”

为什么上海保交所的“第一枪”会选择这两只产品呢?

上海保交所董事长曾于Z此前曾表示:“保险在经营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资产,通过上海保交所的交易可以将沉淀的资产盘活,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这两只产品分别为业内第一单循环购买保单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业内第一单以PPP项目为底层资产的债权投资计划产品。

据悉,近年来,保单质押贷款规模逐年提高,截至2015年末,行业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保单贷款期限短、小额分散,同时以现金价值为质押非常安全。但该类业务的发展也带来了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难的新问题。目前市面上可实现大批量资产循环购买模式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可谓凤毛麟角。

何为循环购买的保单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上海大学经济学教授王时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循环购买就是保险公司在购买资产管理公司理财产品后,再有新的保险。‘烫平’先前资产管理产品收益带来的波动。因为循环购买,可以不断有新的收益,使收益平稳。”

“长江养老―太平洋寿险保单贷款资产支持计划”,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服务于保险主业,协助寿险公司为保单持有人的流动性需求提供资金支持,优化了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促进了保单衍生业务。

“太平―上海建工都江堰市滨江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债权投资计划”的落地是《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后保险机构投资PPP项目的首次尝试。

近年来,政府推动PPP项目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也为保险资金投资PPP创造了良好环境。2016年7月,保监会颁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保险机构可投资PPP项目。PPP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且收益稳定,符合保险资金风险偏好,能够有效化解部分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认为:“此项投资计划不仅是太平资产联合战略合作伙伴上海建工集团在PPP领域做出的重要探索和突破,有助于保险资金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实施和推进,也契合了保监会鼓励保险资金扩大投资范围的导向,为多元化社会资金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保交所要稳定运行至少要3到5年”

曾于瑾曾为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这让一些业内人士推测,上海保交所可能将保险资管产品的登记交易和流转作为初期的发力点。如今,一语中的。

2013年,保监会将解决保险资管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提上了议程,于当年筹建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下称“保险资管协会”),其功能便是建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上市交易的制度规则和细则、评价体系、公共机制等,推进保险资管产品上市交易,为保险资管机构打造一个注册、登记与交易的平台。根据其构想,未来将与外部交易所进行交易对接。

保险资管协会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目前已拥有273家会员单位,来自13个类别的会员单位覆盖了保险资金运用全流程。

保险资管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614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5680.21亿元。

篇2

七巨头集体出动

保险资金规模大、来源稳定、周期长,被认为是弥补保障房资金缺口的最佳选择之一。由太平洋资产牵头,集合了国寿、人保、华泰、泰康、平安、太平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合作的一个保障房项目已接近审批阶段。

据了解,此项目从去年开始筹备,名字暂定为蓝德计划(LAND)。这项计划是保险公司与北京市政府合作,以北京市的土地储备作为抵押,按基础设施债权投资的方式进行运作。

蓝德计划一期项目总额为百亿元左右,“资金量较大,由于担心一家保险公司运作有风险,因此,按照保监会要求,各家均摊。”有关人士表示,均摊后所剩余额由太平洋资产承担。

为此,7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目前,太平洋资产的项目计划已上交保监会等待审批,其他6家公司也在通过不同程序推进,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太平洋是主导,关键看它的批复,其他公司的计划应该是一样的。”

根据蓝德计划内容,各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把保险资金借贷给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由后者利用这些资金为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提供前期土地供应,包括拆迁、管线铺设和道路建设等准备。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士坦言,“从项目设立到初步定下方案,很费了一番周折。”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前期土地整理是带有政府公益性质的项目,因此,利润目标必然不同于商业地产投资。但是蓝德计划提出时,正值《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刚刚下发,作为第一个在不动产方面投资的计划,业界对其收益率寄予了很高期望,“大家认为起码要高于贷款利率。”上述人士坦言。

此次保险资金将进入保障房的一级土地开发,但不涉及二级市场。

“还款来源为土地出让后的收入,目前的计划暂定还本期限为7年。我们只提供土地前期整理费用,而不考虑其后的二级市场开发。”上述人士透露,“这次集合这么多家资产管理公司,确实也考虑到规模效应,一期是百亿元左右,之后做到多大规模就要看总的资金需求了。对保险资金来说钱不是太大的问题。”

保障房的契机

今年政府提出计划全国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需要资金大约在1.3万亿到1.4万亿元,巨额资金缺口能否解决成为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的关键。

今年初,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表示,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但是,由于保障房贷款资金规模比较大,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是银行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因此,保险资金遂被寄予厚望。去年9月保监会颁布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最高额度为上季度末总资产的10%。在年初召开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预计2010年全国保险总资产将达到5万亿元。按照10%的规模计算,近5000亿元保险资金将成为保障房的潜在资金池。

然而,由于险资投资不动产的细则及保障房建设的相关政策并不明确,如何保障保险资金的投资安全,仍是保险资金进行保障房投资,乃至不动产投资的最大问题。

“这是保险资金以债权方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尝试。”业内人士称,“股权投资确实比债权投入收益高,但是风险也比较大。保险资金还是追求比较平稳的收益。”

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超也表示,“更倾向于险资以债权的方式投资,因为对保险公司来说比较简单,而且有担保,资金的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与险资进入股权投资相似,《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保险资金可以股权、债权、物权等方式投资不动产。但由于资金运用的具体实施细则没有明确,渠道的放开还只是名义上和形式上的。因此,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股权、不动产、新兴产业等一些领域和项目的投资尚不能进行实质性运作。

3月9日,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就正式通过保监会备案。该计划将募集4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区建设的约5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但是,由于该项目具有先行先试的“特批”性质,险资具体参与保障房投资及管理的相关细则并没有出台,这让保险资金对于该领域的投资仍面临无据可依的“尴尬”。

险资压力沉重

保险巨头集体表态或行动的背后,是保险资金长期资产的配置压力。一家保险巨头相关人士向记者直言,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不动产投资,具有地方政府负责、指定土地划拨、规定利润空间、承诺回购等强制性要求;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是风险可控、长期稳定、担保可靠的投资品种,符合当前保险资金资产负债配置的需要。而债权投资计划与股票、债券类资产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相关性较小,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资产组合收益的稳定性,有助于降低保险资金运用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有效规避市场波动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风险。

篇3

接近该项目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此项目从去年开始筹备,名字暂定为蓝德计划(LAND)。这项计划是保险公司与北京市政府合作,以北京市的土地储备作为抵押,按基础设施债权投资的方式进行运作。”

蓝德计划一期项目总额为百亿元左右,“资金量较大,由于担心一家保险公司运作有风险,因此,按照保监会要求,各家均摊。”上述人士表示,均摊后所剩余额由太平洋资产承担。

为此,七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目前,太平洋资产的项目计划已上交保监会等待审批,其他六家公司也在通过不同程序推进,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是主导,关键看它的批复,其他公司的计划应该是一样的。”

今年政府提出计划全国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需要资金大约在1.3万亿到1.4万亿元,巨额资金缺口能否解决成为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的关键。

保险资金规模大、来源稳定、周期长,被认为是弥补保障房资金缺口的最佳选择之一。然而,由于险资投资不动产的细则及保障房建设的相关政策并不明确,如何保障保险资金的投资安全,仍是保险资金进行保障房投资,乃至不动产投资的最大问题。

参与一级土地开发

“这是保险资金以债权方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尝试。”接近该项目的人士称,“股权投资确实比债权投入收益高,但是风险也比较大。保险资金还是追求比较平稳的收益。”

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超也在“两会”期间表示,“更倾向于险资以债权的方式投资,因为对保险公司来说比较简单,而且有担保,资金的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根据蓝德计划内容,各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把保险资金借贷给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由后者利用这些资金为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提供前期土地供应,包括拆迁、管线铺设和道路建设等准备。

此次保险资金将进入保障房的一级土地开发,但不涉及二级市场。

“还款来源为土地出让后的收入,目前的计划暂定还本期限为七年。我们只提供土地前期整理费用,而不考虑其后的二级市场开发。”上述人士透露。

3月31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三部门联合的《北京市201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显示,2011年北京市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1330公顷,比去年增加6%。

另外,北京市安排了300公顷土地用于廉租房及公租房建设,比去年增加了五倍。而此前,北京市国土局曾表示,将在7月底之前,力争全面完成2011年新开工2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的用地供应。

要完成如此巨大的保障房土地供应计划,资金来源面临压力。摩根大通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近年来,地方政府20%-30%的收入来自土地出让金,这意味着,政府缺乏为保障性住房提供大量可按市价售予民营开发商土地的动力。

保险资金遂被寄予厚望。去年9月保监会颁布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最高额度为上季度末总资产的10%。在年初召开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预计2010年全国保险总资产将达到5万亿元。按照10%的规模计算,近5000亿元保险资金将成为保障房的潜在资金池。

“这次集合这么多家资产管理公司,确实也考虑到规模效应,一期是百亿元左右,之后做到多大规模就要看总的资金需求了。”上述人士表示,“对保险资金来说钱不是太大的问题。”

收益率不敌存款

“由于土地储备中心是一个事业单位,这正是此项目的创新之处,也是项目行事低调的原因。”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士坦言,“从项目设立到初步定下方案,很费了一番周折。”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前期土地整理是带有政府公益性质的项目,因此,利润目标必然不同于商业地产投资。但是蓝德计划提出时,正值《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刚刚下发,作为第一个在不动产方面投资的计划,业界对其收益率寄予了很高期望,“大家认为起码要高于贷款利率。”上述人士坦言。

接近项目的人士透露,最初蓝德计划进展并不顺利,利润率是一个重要的分歧。“由于每家都有一个投资收益的期望值,并不一致,而询价是分别进行,各家都不愿意先出先报,因为报低了怕不合算,报高了怕被淘汰。”

最终敲定的收益率比银行存款利率下浮11%,这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这个利率对保险公司来说利润空间很小,和它承担的风险并不相符。”有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以土地储备为抵押,未来出让土地的收入偿还借债,这其中隐含着不确定风险,用未来出让土地的收入还款并不符合现有相关规定。”

不过由于该项目具有一些信用增级的方式,以北京市土地储备作为担保,有政府的资信作为后盾,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而对于保险资金来说,赚取高额利润并不是目的,其追求资金的规模效应,讲求长期和稳定的收益来源。

投资保障性住房的债权投资计划投资期限较长,符合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期限长的资金特点,有助于实现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同时,债权投资计划与股票、债券类资产具有不同的属性,相关性较小,也有利于增强公司资产组合收益的稳定性。

“其实,如果你的保单成本加起来能够低于投资收益就可以赚钱,债权的好处就是签订的投资合同是既定的,未来收益是可见的。相当于固定利率的一个产品,和买债是一样的。”接近项目的人士称,“现在绝大部分的保险资金也是投资在固定收益率的资产上,这个至少比投资国债收益要高。目前国债的市场收益率为3%多点,而投资不动产可以达到5%以上,因此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还是有利润存在的。”

“虽然风险可控,但也不是一点没有。因为各地政府出台的办法当中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必须充分留有余地,顾虑到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杨超在“两会”期间曾表示,“投资回报率仍必须要高于国债及银行利率。”

但是最终下浮11%的利润率还是被各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所接受,“保险资金参与政府公益方面的投资,利润就不是主要的目标了。以商业利润来要求有些不现实。”上述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刚刚做的上海公租房项目,收益率也相较银行利率打了9折。”

对于该计划最终何时出台,知情人士表示这取决于保监会最后审批的情况,“各家分别把自己做的债权计划上报,尽管七家计划并无差异,但由于各家的决策程序和流程不一样,有的需要集团决策,有的就直接授权给资产管理公司决策,因此周期并不相同。”

据了解,目前就太平洋资产的计划已经上报保监会等待审批。

保障房契机

与险资进入股权投资相似,《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保险资金可以股权、债权、物权等方式投资不动产。

但由于资金运用的具体实施细则没有明确,渠道的放开还只是名义上和形式上的。因此,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股权、不动产、新兴产业等一些领域和项目的投资尚不能进行实质性运作。

今年“两会”期间,保障房资金来源的热议,给险资投资不动产带来了一丝希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全国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年度投资大概在1.3万亿元到1.4万亿元之间。

虽然自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不断累计下拨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2010年投入保障房建设资金为811亿元,但是仍难填补万亿元保障房资金的需求。此外,地方财政的有心无力,也让保障房建设目标实现成为疑问。

今年初,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表示,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但是,由于保障房贷款资金规模比较大,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是银行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一边是巨大的资金缺口,一边是5000亿元险资的跃跃欲试。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在“两会”期间表示,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不动产投资,具有地方政府负责、指定土地划拨、规定利润空间、承诺回购等强制性要求,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是风险可控、长期稳定、担保可靠的投资品种,符合当前保险资金资产负债配置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保险资金运用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有效规避市场波动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风险。

就在此前不久,中国人寿也已经和北京、重庆签约,拟投资建设两地的保障房项目。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两会”期间表示,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没有法律障碍,保监会已同意在上海试点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

3月9日,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就正式通过保监会备案。该计划将募集4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区建设的约5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篇4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吴小平26日透露,继中国人保、人寿之后,目前还有3家保险公司提出了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申请,保监会已批准其中2家筹建。

前不久,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和华泰财产保险公司相继拿到了筹建资产管理公司的牌照。由于事关公司保险资金运用大事,两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组建进展很快。据悉,华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于明年1月挂牌。另外,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和太平洋保险3家公司也上报了资产管理公司筹建申请,这3张牌照获批在望。

26日在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举办的“保险业资金运用研讨会”上,吴小平表示,中国保监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保险资金集中化、专业化运作机制的建设工作。今年4月底颁布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为保险资产管理队伍的壮大提供了法规保障,并将推动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及监管向更加专业化方向发展。

他透露,10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银行存款占48.9%,国债占23.4%,金融债券占10.9%,证券投资基金占7.1%,其他投资占9.7%。

金融时报-新华社

篇5

2011年9月,光大永明资管正式获得保监会批筹。同年获批的还有生命、合众、安邦等多家中小保险公司。这是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数年维持“9+1”格局被打破后,保监会批设的第三家资管公司。此前国内已成立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太平洋、中再、新华、泰康、华泰、太平、安邦、生命等11家内资保险资管公司以及外资背景的友邦保险资产管理中心。此外,合众资产管理公司预计在6月正式开业,有望成为第13家资产管理公司。

把握政策契机成立

据光大永明资管人士透露,目前,该公司管理的人民币及外币资产合计约为160亿元人民币,2011年投资收益率4.3%,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该公司“一正五副”共6位拟任高管已经悉数到位。

该公司拟任总经理华,原任安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2010年6月底加盟光大永明,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投资总监。华进入光大永明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2010年底前将投资部改建为投资管理中心,并向监管机构递交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申请。

分管投研的拟任副总经理余辉,同样于2010年加盟光大永明,任投资部副总经理,此前在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任高级经理。此外,光大永明原投资部总经理王燕,现拟任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分管风险控制。另一拟任副总经理胡德佳来自基金业,目前负责公司市场营销及第三方业务管理。

据称光大永明资管团队目前70%以上员工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部分员工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多名员工获得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格及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注册资格证书(FRM)。

2011年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年报中公布的投资收益均不佳。根据中国保监会数据显示,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保险行业总资产突破6万亿元,达到60138亿元,同比增长19.1%,但全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仅为3.6%。

对此,另一名光大永明战略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点上筹建资管公司主要还是因为政策时机,“资产管理公司时隔很久才重新开闸,有总比没有好。另外,债券投资计划还是有搞头的,而目前这个只能由资产管理公司来搞。

该人士称,保险资产可以进行更为宽泛的投资,也可以集聚资金规模效应。但保险公司如果没有资产管理公司,就需要进行委托,或者购买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无形中增加了一些成本,变相降低了收益。保险资金差零点几个点,收益差距就会很悬殊。

“但目前来看,我们和其他保险系的资管没有太大的区别。”该人士坦言,因为刚筹建,资金基本上还是主要来源于母公司,吸纳的社会资金并不多。投资方向上来说,毕竟掌握的是保险资金,从资金目标收益和资金久期上有别于其他主体,久期匹配要和产品设计相一致。

打造综合保险集团

“而目标收益上也会更趋向于保守,比如股权投资,目前只有平安和国寿两家保险系资管可以从事股权投资。但目前有的偏激进的产品,或者是资产导向的产品开发,对这方面会有所放松。”上述人士称。

光大永明总经理张玉宽曾向媒体表示,借助光大永明资管这一平台,光大集团可提供的融资工具将扩充至保险业特有工具,为客户提供涵盖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形成集各大类资金运用为一身的立体化的资产管理架构。光大集团依托子公司光大永明人寿逐步推进保险集团化经营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几年,光大永明投资收益率一直超过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各投连账户也表现抢眼。根据国金证券的2011年保险投连产品排名,光大永明投连稳健和光大永明投连指数的净值增长率在同类23支和7支产品中排名第一,光大永明投连平衡在同类18只产品中排名第五。

维系了多年的保险系资管“9+1”格局在中国保监会重启批设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后终于完成破局,伴随这中小险企的进入,保险系资管竞争将愈发白热化。1月6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在谈到保险业发展时指出,积极培育保险市场,支持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宽投资渠道。

篇6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太平”),1929年11月20日始创于上海,1956年移师海外,2001年重新进军中国内地市场。中国太平是四大国有金融保险集团之一,2012年列入中央管理,总部设在香港。

中国太平业务范围涵盖寿险、产险养老保险、再保险、再保险经纪及保险、电子商务、证券经纪、资产管理和不动产投资、养老产业投资等领域。

太平人寿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同时属于国务院下属的四家金融保险集团之一(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再保险,中国太平保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120-02

截至2009年末,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保险公司有3家,分别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628)、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318)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601)。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核心成员,2003年12月17和18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07年1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9年12月2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一、杜邦分析法简介

杜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经典方法。这种财务分析方法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造并首先应用,因而被称为杜邦系统(The Du Pond System)。杜邦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的乘积,并通过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使企业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净资产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给管理层提供了一张明晰的考察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是否最大化股东投资回报的路线图。随着财务分析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被越来越多的财务分析者所采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应用比较广泛、影响力较大的综合财务分析方法。

杜邦分析法的具体内容可以用图1表示。

从图1可以看出:(1)净资产收益率,也称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2)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是影响权益净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标。资产净利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资产净利率又取决于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销售净利率反映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3)权益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反映了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权益乘数就大,说明公司负债程度高,公司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反之,权益乘数就小,说明公司负债程度低,公司会有较少的杠杆利益,但相应所承担的风险也低。

二、保险公司杜邦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人寿无论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为规模最大,除所有者权益外全部指标均达到规模最小的中国太保的3倍以上,中国平安居于中间地位。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平安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为15.78%;中国人寿次之,为15.68%;中国太保最低,为9.88%。也就是说,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收益率要显著高于中国太保。为了更加清晰的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本文利用杜邦分析的方法将其扩展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个指标,结果发现,中国平安的销售净利率最高,为9.8%;中国人寿次之,为9.66%;中国太保最低,为7.16%。中国人寿的资产周转率最高,为0.28;中国太保次之,为0.26。中国平安最低,为0.16。中国平安的权益乘数最大,为10.2;中国人寿次之,为5.81;中国太保最低,为5.2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平安的资产周转率是三个保险公司中最低的,销售净利率同中国人寿相差无几,但是其净资产收益率却是最高的,原因就在于其权益乘数非常高,甚至快达到其他两家公司的两倍,也就是说,中国平安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主要高负债经营。中国人寿的净资产收益率同中国平安相差不大,但是其资产周转率却比中国平安显著偏高,其主要问题是权益乘数同中国平安相比太小,也就说没有享受到高负债所带来的高收益。中国太保的净资产收益率是最低的,但是其资产周转率却不低,主要是因为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较低。

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3家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本文继续深入分析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3个指标。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平安的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家公司,而中国太保的营业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均为最低,这也就是中国平安销售净利率最高、中国太保销售利润率最低的原因。

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平安的流动资产周转率、长期资产周转率最低,而中国人寿的流动资产周转率、长期资产周转率最高,这也就导致了中国人寿的资产周转率最高,而中国平安的资产周转率最低。

从表5可以看出,中国平安的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家公司,而中国太保的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均为最低,这也就是中国平安权益乘数最高、中国太保权益乘数最低的原因。

三、结论

本文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等三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杜邦分析法为分析工具,对其2009年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平安的盈利能力和负债水平均为最高,而资产管理水平最低;中国太保的盈利能力和负债水平均为最低,资产管理水平较中国人寿较差;中国人寿的资产管理水平最高,盈利能力和负债水平均处于中间。这些情况所共同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平安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中国人寿稍差,而中国太保显著偏低。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建议:中国平安需要加强资产管理,同时降低负债水平;中国人寿需要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中国太保需要提升其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水平,同时可以适当地提高负债水平,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险资运用管理办法”,可用于股权投资的保险资金,是指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及其他资金。随着我国保费收入和保险资产规模的增长,保险资金的运用额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截至2010年8月,我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达4.75万亿元,按照这一规模计算,可用于股权投资的保险资金约为2,375.00亿元。此外,“险资投资股权办法”也允许上一会计年度盈利,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运用资本金直接投资非保险类金融企业股权。同时,“险资投资股权办法”也对不同投资方式可运用的资金类型做出了规定。

“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企业股权。所谓直接投资,是指将保险公司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未上市企业股权;间接投资,是指保险公司投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下称“投资机构”)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下称“股权投资基金”)。由于“险资投资股权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参与直接股权投资必须达到“上一会计年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0%,并且上一会计年度盈利,净资产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的门槛,将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挡在了门外,预计部分大型保险公司将先行获得股权投资资格。

保险公司如果采取间接投资的方式,“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在可选择的股权投资基金方面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例如:基金管理机构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亿元,已完成退出项目不少于3个,以及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30.0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或认缴资金规模不低于5.00亿元。这意味着,在目前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情况下,险资若想以间接方式参与投资,可供选择的股权投资基金与投资机构将相对有限。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保险资金从事股权投资将以直接投资方式为主。

“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出台后,国内各保险公司纷纷就如何开展这一业务展开了讨论,也对负责股权投资管理的部门设置提出了各种设想,例如:另行设立直接股权投资部、投资公司、或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相关业务,类似平安保险等已搭建起综合金融平台的公司还可以通过旗下信托、证券公司间接参与。(见表)

篇9

保险资金运用模式应当与资产规模相适应

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市场联系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险业发挥资金融通功能,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保险业以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保险总资产达到9980.3亿元,保险资金运用总额9205.4亿元,部分保险公司的可投资资金规模,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不等。

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应该与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投资领域以及保险资金运作的特点相适应。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资源配置基本是按照保险业务的管理要求建立的。

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同属于风险管理业务,但是二者所面对的风险的性质完全不同,在管理模式上也具有不同要求。因此原有的管理模式及资源配置会严重削弱保险投资运作的效率和对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基本采用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这对于规模小、运作历史短、资金管理简单的保险公司来说,其模式具有合理性。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规模迅速扩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可投资资金规模,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不等。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形式只适合于小规模的、单一品种的投资活动,并不能适应保险资金规模的日益扩大、投资业务量和投资品种快速增长的需要。特别是今后还将可能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架构,很难为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及制度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宽。

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是保险资金运用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保险公司适应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说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长远发展的大计。

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需要,从市场研究、投资决策、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等诸方面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规范化管理和风险控制。首先,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有利于培育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根据保险资金的性质和偏好,对保险资金运用施行集约、统一和高效的管理,在某些投资领域的受益能力优于其它机构。通过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推动整个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有利于建立专业化的投资队伍。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保险资金的组织管理结构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投资队伍,为今后保险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第三,有利于提高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水平。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实现了保险资金运用集约、规范、高效的管理,为保险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规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使监管部门可以针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来确立更加合理的财务核算体系,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从而提高监管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借鉴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经验,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新水平

国外保险机构除了设立内部的投资部门,如证券部、国债部、不动产管理部等来进行管理以外,大都设有专门为资金运作服务的资产管理公司。它们接受母公司委托,独立从事资产管理工作。跻身2002年全球500强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就有80%以上采取这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运作保险资金。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监管处处长高艳介绍,在国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仅管理保险公司自身的资产,更重要的是管理其他第三方资产,来自其他第三方资产的比例超过50%。如英国保诚集团的保险资产430亿美元左右,但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为2400多亿美元。这种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属性已经弱化,而被视作一般投资性机构。将来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如有突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受托管理非保险性质的资金。

篇10

    由于企业年金市场潜藏的巨大发展空间,因此,太平人寿之前已相应成立了企业年金部,这是国内保险公司独有的。此外,太平人寿还借鉴先进的年金行政管理经验,自主开发了国内领先的企业年金行政管理系统,并受到保监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