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0:00: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传统教学的利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英语课程是各大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学生数量陡增、教学设备和教师资源相对有限等多方面因素,教师的授课方式守旧,评价机制单一,从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教学效果不佳。近些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解决了一些问题。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利弊
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通过课堂面对面地讲解、交流和板书来传授知识,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传统教学通常采用班级为单位授课,教师主讲,强调教师是教学的权威、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学生则是相对被动的接受者。
1.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利处
第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生的导师,对学生的专业素养、道德品质、人生观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二,教师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注重英语基本功的训练。传统的板书形式便于让学生记笔记,掌握重点和难点。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巩固薄弱环节,反复训练。第三,教师在课堂上丰富的体态语言、面部表情等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此外,一些优秀教师的独有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让他们的课堂声情并茂、引人入胜,这是其他教学方式或模式无法比拟的。
2.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弊处
第一,目前英语教学的模式大多沿用“复习――导入――讲解――巩固――作业”的程序,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相对单调,教学过程相对程式化。第二,传统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忽视学生的听力能力的培养,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只把听力当做分离的技能,而且训练有限。第三,传统模式中几乎一直以教师为主,将教师备课认真、讲课内容丰富、讲课有条理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而忽略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利弊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以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三种资源为基础,以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储存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网络大学英语教学的利处
首先,网络教学模式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展现了充分的灵活性、实时性、自主性的特点,同时实现个性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网络大学英语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网络教学中“学”成为主体,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第三,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这体现在学习内容和学生个体两个方面。相对传统教学来讲,网络教学可以更好地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方式、内容等,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在网络环境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和老师或同学之间自由交流,促使学生的自主思考。
2.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弊处
第一,网络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但同时会因为信息量过大,使学生缺少必要的思考时间,而且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第二,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已经使学生养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习惯,因此很多学生感觉自己处于无所适从的学习状态,导致学习准备不足和一些学习问题。第三,学生在网络学习的环境下抗干扰能力差,容易受到诱惑,缺省独立判断能力和自制力。此外,网络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网络管理尚未成熟、教师本身的计算机水平不高等问题。
三、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一些建议
网络技术确实给大学英语课堂带来巨大的变化,然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刻意地使用网络技术,英语课堂就会变成网络技术的展示课。因此,大学英语传统与网络教学的整合很有必要。
1.教学方法方面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要整合使用传统和网络教学方法,如翻译法、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交际法、自主探讨法、个别化教学法等,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教学信息量方面
教师要坚持传统印刷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资源、音频、视频教材等非纸质教学资源并存使用,做到优势互补,并且要控制好教材的使用和组织好教学资源。
3.教学评估方面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其要用形成性手段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这种评价影响其学习过程并且促进其学习。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整合,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与学生的成绩密切相关。同时对网络教学的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改善和完善也是必要的,如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通“交流”、“留言”等功能,让学生参与其中。
总之,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然存在必定有它的理由,而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手段,在将来必然会得到巨大发展。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效整合,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获得知识和技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关注、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它的普及推动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可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教育的第四大革命,基于计算机的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
一、网络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是由Henri Holec(1981)正式提出的。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自主学习源于人本主义,并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学者Little(1991)、Benson&Voller(1997)、Cotterall&Crabe(1999)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国对此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网络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形式多样,为学习活动创建了一个超级信息平台。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权与决策权,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对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提倡网络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主动接受和探究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在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过程当中的互动: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注重个人的整体发展,构建个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网络自主学习与翻译教学
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革新是全面的,它的应用对实践创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用网络教育促进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
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来,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完全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网络自主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扩大课程资源范围与资源共享,同时带来学生方式的革命:网络自主学习有利于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挥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习者运用各种资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和方法。
早在本世纪初,学者们就呼吁翻译教学要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翻译教育的信息化,以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人们对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辅助技术、语料库等在翻译教学的应用做了有益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翻译课程中广泛采用成为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翻译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电脑与网络已成为现代译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资源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翻译困难,从而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网络已成为译者不可或缺的帮手。
然而我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学与教方式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翻译教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要改变目前翻译教学的落后现状,就应在这一方面进行大力研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发展学生综合翻译能力、有效指导翻译自主学习,即通过网络及网络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充分利用与有效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三、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
(一)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利弊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之所以仍有许多学生愿意花钱去上新东方学校而不是在家里自主学习,之所以还有学生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就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情感因素的影响,Kmshen认为各种情感因素,如缺乏动机,自尊心不强、焦虑等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从而阻碍学习,教师可以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并使其进步,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注意交易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并将授课与育人相结合等等,这些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因素是机器所不具备的。 转贴于
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知识,给学生构建翻译体系的宏观构架,让学生了解翻译体系的脉络与相关实践知识,师生之间可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一定问题,但课堂课程的教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实践、运用机会少,纯理论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翻译课堂教学由于课时少,实践机会少等诸多不利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将成为提高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研究成为翻译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主要是为了顺应翻译学科发展的实际,顺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生对提高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的现实需求,在翻译教学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能支撑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网络辅助翻译课程集成了大量的翻译教学资源和设计了较丰富的翻译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自主开展翻译学习,实现因材施教。网络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记忆功能,避免重复的翻译工作,并通过网络的平行文本进行比照,弥补了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不足的缺陷,降低了汉译英的难度,消除了学生惯有的为难情绪,增加译文的地道性;还可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在传统的翻译练习模式下,很多学生是为老师作翻译,不认真阅读原文、译文粗制滥造,马虎了事:在网络学习下的翻译练习,练习译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网络上,扩大了读者群,学生潜意识中有把练习做得更好的冲动,因此,质量意识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处在虚拟的世界中,学生易出现焦躁、迷茫与失落等情绪,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能持之以恒地参加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帮助和指导,缺乏人际交流,学习者难以进行错误分析,也不利于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2-044-02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关注、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它的普及推动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可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教育的第四大革命,基于计算机的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
一、网络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是由Henri Holec(1981)正式提出的。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自主学习源于人本主义,并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学者Little(1991)、Benson&Voller(1997)、Cotterall&Crabe(1999)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国对此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网络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形式多样,为学习活动创建了一个超级信息平台。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与决策权,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对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提倡网络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主动接受和探究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在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过程当中的互动: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注重个人的整体发展,构建个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网络自主学习与翻译教学
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革新是全面的,它的应用对实践创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用网络教育促进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
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来,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完全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网络自主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扩大课程资源范围与资源共享,同时带来学生方式的革命:网络自主学习有利于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挥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习者运用各种资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和方法。
早在本世纪初,学者们就呼吁翻译教学要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翻译教育的信息化,以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人们对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辅助技术、语料库等在翻译教学的应用做了有益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翻译课程中广泛采用成为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翻译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电脑与网络已成为现代译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资源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翻译困难,从而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网络已成为译者不可或缺的帮手。
然而我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学与教方式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翻译教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要改变目前翻译教学的落后现状,就应在这一方面进行大力研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发展学生综合翻译能力、有效指导翻译自主学习,即通过网络及网络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充分利用与有效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三、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
(一)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利弊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之所以仍有许多学生愿意花钱去上新东方学校而不是在家里自主学习,之所以还有学生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就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情感因素的影响,Kmshen认为各种情感因素,如缺乏动机,自尊心不强、焦虑等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从而阻碍学习,教师可以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并使其进步,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注意交易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并将授课与育人相结合等等,这些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因素是机器所不具备的。
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知识,给学生构建翻译体系的宏观构架,让学生了解翻译体系的脉络与相关实践知识,师生之间可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一定问题,但课堂课程的教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实践、运用机会少,纯理论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翻译课堂教学由于课时少,实践机会少等诸多不利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将成为提高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研究成为翻译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主要是为了顺应翻译学科发展的实际,顺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生对提高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的现实需求,在翻译教学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能支撑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网络辅助翻译课程集成了大量的翻译教学资源和设计了较丰富的翻译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自主开展翻译学习,实现因材施教。网络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记忆功能,避免重复的翻译工作,并通过网络的平行文本进行比照,弥补了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不足的缺陷,降低了汉译英的难度,消除了学生惯有的为难情绪,增加译文的地道性;还可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在传统的翻译练习模式下,很多学生是为老师作翻译,不认真阅读原文、译文粗制滥造,马虎了事:在网络学习下的翻译练习,练习译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网络上,扩大了读者群,学生潜意识中有把练习做得更好的冲动,因此,质量意识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处在虚拟的世界中,学生易出现焦躁、迷茫与失落等情绪,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能持之以恒地参加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帮助和指导,缺乏人际交流,学习者难以进行错误分析,也不利于教书育人。
随着电脑使用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网络设施的日臻完善,多媒体在平常教学中的使用频率愈来愈高。多媒体应用于物理教学,无疑对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氛围,展示先进的时代气息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同时,我也发现,在现行的各级各类的评优课、展示课、公开课中,多媒体似乎已到了非用不可的地步。然而,任何一个新兴事物有其利也必有其弊,只有我们把握好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的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结合现在的学校硬件设施一般都很齐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普遍情况, 90%的课堂都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对多媒体使用现状的分析及资料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物理这门学科实验性强,抽象性强,应用性强,如何使物理问题形象化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尽管我们物理教师做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尽管我们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解;但有时因实验条件的限制、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无法观察清楚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无法理解抽象的物理问题。如果能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那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有哪些积极作用呢?
1、利用多媒体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在某些方面,用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表现物理学中“动”和 “变”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难理解、很抽象的概念,如力学中的功和能的概念,电磁学中的电场、磁场概念,热学中的布朗运动,光学中的干涉、衍射,原子物理中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等,单凭教师语言是不易讲清楚的,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利用物理课件辅助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模拟相应的内容,使抽象看不见的现象清楚的展现出来,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如振荡电流的产生很复杂又很抽象,若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电容器和自感线圈充放电过程中电荷、电流、磁场、电场的周期性变化,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帮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接受知识的目的。
2、利用多媒体弥补实验不足,增强实验演示效果
在我们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些仪器可见度小,演示实验效果差。如在学习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用表等的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时,虽然学校能保证学生手中都有这些仪器,但由于这些仪器刻度比较小,教师讲解示范起来非常吃力。教师可以将实验仪器拿到视频投影仪进行演示、测量、读数、分析,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作用,能让全班同学详细、全面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从而弥补了实验的不足,增强了实验演示效果。还有些实验只能在平面上做,可见度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观察掌握。如教学生怎样连接电路时,只能在平面上演示,可视度很低,如果将仪器放在投影机上连接,并将现象投到屏幕上,就能使全班同学都看清连接过程;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电路的连接,也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3、通过实际生活实例展示,能够引领学生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实际生活实例,模拟实际生活场景,可以给学生创设出逼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帮助其从生活走向物理。
4、应用多媒体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在信息时代应培养学生处理大量信息能力,因而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花大量时间板书,而采用多媒体显示文本的功能可快速显示板书内容,尤其在复习课教学中更显示多媒体的优点,将复习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并设置一定的动画效果播放,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就可以利用节省的时间讲更多相关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
二、传统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
这正是传统教学最大的优势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既要开发其智力,更要陶冶其情感。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直接面对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课时会经常有意地将自己对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讲解出来,让学生从中去学习、体会,从而在润物于无声之中对学生能力进行了培养。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认为,要真正体现学生的愿望与要求,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学生每天所具有的特殊形式,了解他们不同的需求,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不下大工夫是办不到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9-01
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对疾病的初步认识,从而感觉非常枯燥,没有积极性,提不起兴趣。老师教得很辛苦,但学生掌握的知识却很少。为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对2011级的大专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研究,以观察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本校2011级大专护理专业学生4个班级,每班62人。4个班的学生在平时成绩、性别、年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4个班级中2个对照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另2个实验班级采用案例教学法。任课老师为两人,每人分教一个实验班级和一个对照班级,故排除了老师因素对实验的影响。4个班均采用相同的教学进度和课时,期末考试采用相同的试卷。
1.3统计学处理
结果分析采用SPSS16.0作统计学处理。
2.结果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 ±s)
注:P
3.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鄄based teaching),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式的教学,案例都是来自于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效果很好。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世纪90年代之后[1]。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收,死记硬背。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得枯燥、乏味,完全为了应付考试,知识掌握的不牢。而采用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师生的融洽度。老师在一边指导,并系统地分析和讲解,还可随时解答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学得灵活,对知识领悟得透彻,记忆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有显著差别,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医学案例教学法能让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已经在以“准医生”的角色参与“实际的”病案讨论,他们的言行不仅是在学习,也是在模拟诊疗,他们的成功与失误不仅是简单的对错,而且是与误诊误治相关联,这有利于将医学生的事业责任心融入到早期的医学教育中[2]。
当然,在案例教学中,也有一些学生习惯了传统的讲授法,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病例分析中来,但随着这种教学方法的逐渐开展。同学们的参与度及积极性均大大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个疾病的特点,有选择性的开展案例教学,应考虑到教学课时数及进度的影响,合理安排。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安排一些案例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丽达,谢琳,李杨等.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114-115.
1引言
1.1问题提出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教学、商业、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逼真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虚拟的实验场景,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其人机互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高效率、高质量、演示清晰、成本低廉提供了技术保证。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然而,对于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单靠观察和实验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如关于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大气压强的知识,电、磁场方面的知识等。这些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中学物理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来进行的,老师一般是从概念的文本意义出发,首先讲述概念的内涵,然后讲述概念的适用范围,最后讲述概念和其他概念的区别以加强记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结果,对于知识、概念得来的过程太少或者没有涉及,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没有认清概念的实质,在学习和做题中没有感悟物理知识的实质。没有对物理知识的感悟和理解,使学生没有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就认为物理是很深奥的学科。而课堂上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教育仅仅是限于课本上的文字,将大量的时间用于难题的攻克,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表现形式多样等优点,对物理教学非常有帮助,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因而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如果在实际运用中不加注意,反而会对教学效果起副作用。所以,只有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与教师的教学艺术完美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已有研究成果
在进行文献查阅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当下有众多研究者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研究,但都停留在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弊端的理论探讨的情况。陈贵从创设情景、化抽象为形象以及信息容量等方面对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席和朝也对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分析。还有很多学者都对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上作了一定的探讨,并没有研究者通过实验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基于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对比研究来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以期对当今的物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1.3研究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如何切实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目的。要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改革,引人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很重要的途径。在此背景下,探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在物理教育中运用的优劣,可以为新课改过程中物理教学途径的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2研究方法和工具
2.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实验研究法,以及个别访谈法。首先通过搜集多媒体教学的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实验教学过程,比较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区别。另外笔者还随机选取了大约10名学生和4个物理科任教师做访谈研究。
2. 2研究工具
分别是《力的分解》和《波》这两章的单元考试题,以及自编访问问卷。
2. 3研究对象
笔者以自己实习的学校温江二中的高一和高二的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教授第二章的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2. 4研究程序
随机选取高一和高二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多媒体教学,另外一个班作为普通班,还是进行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实验班和普通班所接受的教学内容都是初次接触,在学习之前两个班的对所学章节的了解都处于完全不知道的情况,并且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物理学习能力都没有差异。即在实验前,两个班对即将学习的章节能力是几乎一致的。然后分别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和普通教学两种模式。在一个月的教授后,分别对高一和高二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单元测试。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教学方法的差异
结果得出,高一和高二实验班的平均成绩要明显高于普通班,而且实验班学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都比普通班高。具体情况如下:高一实验班平均分(80分)高于普通班(73分),实验班的最高分(95分)也比普通班(94分)高,但差异不大,实验班的最低分(60分)显著高于普通班(45分);高二实验班的平均分(79分)显著高于普通班(69分),实验班的最高分(91分)显著高于普通班(84分),实验班的最低分(55分)也高于普通班(45分)。
3. 2不同教学方法下的男女生的实验差异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的男女生的平均分差异比普通班的差异小;实验班和普通班女生平均分的差异大于男生平均分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高一实验班的男女生的差异(6分)显著低于普通班男女生的差异(13分);高二实验班的男女生的差异(7分)低于普通班的差异(10分);高一女生的差异(9分)显著大于男生的差异(2分);高二女生的差异(17分)显著高于男生的差异(10分)。
4讨论
4. 1不同教学方法的差异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高一年级还是高二年级,进行多媒体教学班级的学生的成绩得分要高于接受“黑板十粉笔”的传统教学的学生。经过对师生的访谈,笔者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访谈的高一吴同学说:“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片、生动形象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都有助于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高二的李同学也表示说:“多媒体教学能引起我们兴奋、愉悦的感受,同时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物理这门课,我们普遍认为它枯燥无味,除了公式就是定理定律。如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适量加人多媒体,势必会增强大家的学习兴趣。”
另外通过和科任教师交流,发现擅长多媒体教学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能节省课堂时间,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能节省不少时间。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剩余时间讲授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启发学生产生新观点。这在应用多媒体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擅长用多媒体教学的刘老师说:“多媒体教学能清晰、明了、更生动地表现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同时也更容易加深学生的记忆。我们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给学生讲授生僻的概念,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加深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例如,讲授《原子核物理)这一节内容时,完全可 以利用节余时间把一些背景知识,如放射线的发现、居里夫妇对物理学的贡献、中子的发现、电子的发现、原子核式结构、裂变反应以及核反应堆等知识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般来说,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课堂上,无论老师多么善于表达,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学生掌握得较扎实,教学效果会很好。川高二的于同学认为:“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总是很抽象,传统的教学下老师用粉笔和黑板以及语言讲述总是让我们感觉不清晰,不够形象,甚至老师不厌其烦地讲授,我们还是很难形象地理解。”
另外由于一些实验条件不易控制,如研究波的传播和力的分解、能量的转化等变化问题,利用多媒体,可以使问题更加直观、形象。又如,教师在对力的作用效果进行教学时,以羽毛球打在球拍上为例来体现这个道理,可是学生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形变的过程。然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给学生展示羽毛球撞在球拍上时被压扁后又恢复和球拍运动及发生形变的过程,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在实验里看不清的过程,既形象又生动,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教学上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得分高于传统教学班。
4. 2不同教学方法下男女生的差异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接受知识时是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渠道获得的,其中视觉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听觉其次。多媒体教学在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面都有极其明显的优势,所以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往往可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比较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女生在两种模式下的差异高于男生。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更多的是形象教学,女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男生强,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下更适用。而男生比较擅长抽象思维,所以,在传统教学情况下,男生的成绩普遍优于女生。同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实验班的男女生的差异小于普通班的差异。因为实验班采用多媒体教学,女生的形象思维被充分运用,可以更好地弥补形象思维的不足,使得女生和男生的差异缩小。然而普通班更多地适合抽象思维学习,所以,女生在物理学习上弱于男生,从而普通班的男女生差异较大。
4. 3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34-02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世界各国在文化、政治及贸易等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日益频繁,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世界语言,承载着国际间文化思想交流的任务和使命,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出国际型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是每一个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究的重大课题。
实践证明,沿用已久的传统英语教学法存在很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是实现培养国际型的应用型英语人才这一目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一 何谓传统英语教学法
传统英语教学法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用汉语教英语,以讲课文为主。学生在一堂课中很少开口讲英语。学习英语只靠死记硬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只用视觉器官来学习英语(阅读),不用或极少用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来学习英语。未能在脑子里建立起语言的声音信号,因此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却听不懂英语,不能开口说英语。即使到大学毕业,学到的仍是“聋哑”英语。
二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1.只注重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忽视了英语的表达功能
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对语言的表现形式进行讲解,基本遵循单词——课文——练习的顺序,形成“填鸭式”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效果。这样做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只能被动地学习,而缺乏主动地对语言功能的应用和实践练习,其后果必将是学习很多年英语,却仍然是听不懂、张不开嘴的尴尬局面。
2.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倡师道尊严;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讲授知识和理论;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灌输为主;在教学手段上强调阅读,以读带学。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机械枯燥的语言知识。因此,以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通常用母语的思维和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中国人比较缺乏隐私观念,认为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是亲密友好的体现。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西方人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因此,为了避免文化冲突,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应当让学生多了解目标语言国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英语教学之目的,还有助于学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3.只注重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分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学生个人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课堂活动缺乏应用性、交互性和趣味性,故很难达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4.只注重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语言的输出
随着中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互相交流和沟通的增多,中国传统的外语教法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虽然语言的输入固然重要,否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只注重输入而忽视输出的外语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茶壶煮饺子”,有知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得体,造成很多人学了很多年的“聋哑”英语。所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已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三 何谓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语言、运用语言、感受语言的真实价值,品味语言的实际意义,进而获得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四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1.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其实,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的过程很相似。语言学习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靠视觉感知、听觉辨别,进而进行语言的分析、理解、记忆和应用。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教师可以借助于图片、幻灯片和相关的视听材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然后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交际型的练习,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辩论抢答等方式把既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功能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现代的西方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以语言功能和技能为目标的重视语言输出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时刻考虑学生感受,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学生属于听觉灵敏型,有的属于视觉灵敏型,有的属于触觉灵敏型,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体优势,但是从综合意义上讲最好培养他们的三维立体感,即通过各种练习来平衡发展他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
2.学习目标具体化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对所授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归纳出适合教学对象的学习目标,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状态水平的学习任务。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提前布置给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如图书馆、网络)进行充分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鼓励和督促他们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任务。
3.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对他们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至关重要。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视学生个人发展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将英语学习活动置于自己的监控之下,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和鼓励。例如在每个单元后的对话训练环节中,以前通常是学生过分依赖老师或磁带,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笔者就在提供背景的基础上再给出几个关键词,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行设计编出情节完整的对话并表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了,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随着学生交际能力的增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样既可以逐渐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4.完善评价机制
任务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点评。教师可以和全班学生一起复习学习生活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句型。这样,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该专题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另外,在教师在点评时,应注意引进激励机制,可以恰当地表扬学生,特别是那些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不太积极的学生。在这种正面激励因素下,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任务的执行中,以达到更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利与弊,我们认识到传统英语教学法在信息的输入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那么作为英语教师急需探索出一条适合时代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任务型教学法的应运而生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它是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对话、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而且增强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相信,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和创新,不断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我们必将会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内容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动作难度较大与现代体育课教学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客观要求不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现行的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基本上以五步拳、初级长拳三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主。可是这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学的需要。
(二)内容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现行的武术教材中,以初级长拳三路为例,一个套路共有三十六个动作之多,除简单的比划动作之外,学生要做到“拳如流星”,“跟随手动”,“目随势注”等特点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导致大多数学生模仿动作难看不舒展等也是造成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加上大学的课时较短,一般按排一周一次课,总学时为一个学期。学生每上完一周课后,在也不进行练习,等下周再来上课时前面的内容有忘了,既不利于教学又耽搁时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培养不了学生课外自我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考评制度不合理,学生自我锻炼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民办高校武术课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判多为学期末的“技术考试”的形式为主,造成学生只是片面模仿技术动作的,而真正的自我锻炼意识较淡薄。
(四)学生第一次接触武术项目的盲目性。
对于大部分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对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清楚武术所包含的项目及其特点,在一次调查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以前接触过武术的项目,而另外一部分听过,见过,但自己从没有参加过。特别是我国的一些贫困的地区,条件的不足导致大多数人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些武术的比赛,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传统武术内容进入高校武术课教学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武术的健身功效。
习可健身。武术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实践证明习武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二)武术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观之可悦目。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能培养习武者坚持不懈,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勇敢无畏,坚韧不屈,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意志品德。
(三)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它独特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健身性等。而高校把武术作为教学内容,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发展,所以我国应大量在各中小学及大学普及和推广武术运动。现在,我国以河南为首的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相继都开展了规模大小不同的武术学校。它能为民间一些喜欢民族武术的人提供一定的条件,也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又一个平台。
(四)有利于中国传统武术向世界的推广。
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每年都吸引来至于不同国家的专家,留学生慕名来我国各大高校学习中国武术。故在普通高校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武术的教学,使他们通过对传统武术技能的学习和演练,能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
三、建议
(一)加强教师在传统武术方面的业务培训。
在我校的武术教学中,相当部分任课教师是非武术专业,教师本身对传统武术的理论和技能理解的不够深刻,这样会导致在课堂中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掌握地方传统拳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把学生吸引到我们的课堂上来。
(二)丰富教学方法,加长学习的时间。
我们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观摩课等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动作表象,激发对武术的兴趣,再次我们可以延长教学的时间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国家应加大投入。
我国现有的武术学校虽然为数不少,但做为我国传统优秀体育项目,我国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鼓励武术界的人士多开办一些这样的学校,多开展一些比赛。
(四)普及传统项目(武术)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7-74-03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in tumor surgery for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KANG Xiaoyun1 HAO Nan1 QIAO Lina1 GAO Rui2 LI Jieqiong1 LI Xiaomei1
LI Xiaomei2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2.Department of Nursing,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PBL teaching model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for a batter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mode in tumor surgery. Methods Between May 2013 and May 2014,a total of 96 nursing stud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n=48) or PBL teaching model(n=48).Theoretical knowledge,operative skill and questionnai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n theoretical knowledge,operative skill and questionnaire in PBL teaching mode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BL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group(P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odel;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Tumor surgery;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临床护理带教既是护理教学的关键过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环节,更是护生职业生涯的起始站[1]。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基于授课学习,存在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等缺点,是一种被动的教学方式[1]。随着医学教学的改革,PBL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教学[2-3],他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4]。
但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5]。因此,如何更好的培养护生是肿瘤外科临床护理的责任和义务。本研究通过对比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肿瘤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探求更加适合肿瘤外科临床护理的教学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护理实习生96人,均为女性,年龄(20.0±1.9)岁,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模式组(对照组)48人,PBL教学模式组(实验组)48人。两组学生年龄、入科前进行基础理论及基础操作考核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所有护生均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肿瘤外科临床护理教学要求为临床实习内容,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日常肿瘤外科护理工作和实践操作。护生在肿瘤外科实习六周,每次轮转6人,每位护生均由l位经验丰富、年资高的护师或主管护师作为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临床一对一带教。
表2 两组护生自我感觉问卷调查表比较(,分)
组别 自学能力 职业认同感 自信心 评判思维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 师生互动性 老师态度能力 带教方法 科室总体印象
实验组 4.05±0.52 3.15±0.71 4.22±0.26 3.48±0.61 3.64±0.89 4.53±0.42 4.75±0.34 4.85±0.12 4.39±04.9 4.39±0.63
对照组 1.58±0.34 0.89±1.52 2.11±0.92 1.23±1.32 2.54±0.58 2.03±0.18 2.19±0.73 2.89±1.36 1.85±1.47 2.11±0.88
[参考文献]
[1] 杨巧玲,蒋雨秀,粱丽君,等.“赏识式管理”应用于小儿外科护理教学[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36.
[2] 孙柳,王艳玲,肖倩,等.1991~2013年我国护理专业PBL教学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 (10):1055-1057.
[3] 郭红霞,姜永东.PBL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07,14(1):25-26.
[4] Luh SP,Yu MN,Lin YR,et al.A study on the personal traits and knowledge base of Taiwanese medical students follow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structions[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7,36(9):743-750.
[5] 涂艳阳,赵佐庆,马如梦,等.PBL教学法在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60-161.
[6] 朱道立.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注重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9,4(1):320-321.
[7] 武江涛.PBL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73-74.
[8] 郑蔚颖.PBL在中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619-1620.
[9] 陈姝妮,李洪艳,樊健.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本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11,32(5):75.
[10] 彭凌湘,李琦,马维红,等.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2):127-129,133.
[11] 郑雪艳,金奇.PBL教学法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3(12):112-113.
[12] 王军辉,李月娅,罗建平,等.基础生物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120-123.
[13] 龚仁喜,孟晓碧,秦刚年.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57-161,189.
[14] 杨玲,沈海龙.谈高校实验教学的综合创新性实验设计[J].教书育人,2010,24(2):46-47.
[15] 秦立国.基于CBS+PBL教学法在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31-133.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模式为理论+实验。理论课在教室里采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方式,以逐个知识点的讲授为主;实验课在实验室环境下人手一机练习。该模式的优势是节省教师资源、对实验设备的数量要求低。缺点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教师为中心、束缚学生的思维,最终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对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我中心在期末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1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3个问题是关于听课效果与时间的关系。将每次理论课的100分钟(2个学时)大致分为3段,将听课效果分为三种状态:状态一表示对老师讲的内容能够当堂理解、吸收、感觉不累;状态二表示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但是课后必须及时抽时间复习才可以真正做到消化吸收,感觉累;状态三表示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对于老师讲的新知识很难理解,感觉头晕脑胀。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前30分钟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记忆效果比较好,如图1所示;之后40%学生的理解、吸收效果开始降低,如图2所示;最后30分钟里约30%的学生处于单纯抄录、死记硬背的状态,理解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明显降低,如图3所示。
调查结果和授课教师的观察基本一致:在理论课的开始阶段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够引起充分的注意;而最后阶段老师多次强调的内容,实验时还是总出问题。
原因很简单: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相对比较枯燥,传统教学模式中又采用了知识点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学习兴趣,因此造成了学生越听思维越迟钝的现象。另外,实际教学中难免会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理论课和实验课不同步――理论课讲完后将近一周才能做相应的实验,这就更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将理论和实验融合在一起,全部在实验室进行。我们连续两年从一年级新生的28个班中抽取6个班级作为教学改革试点。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对实证(即某个实际问题,又名案例)的描述引入情景,引出分析、演绎、推断、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具体地讲,就是通过引入一个案例,将学生带入思考环境中,从而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新的知识点。通过新知识点基本功能的讲述,实现该案例的基本功能,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完善这个案例,从而引出新知识点的全部功能或各种用法,使得学生在主动思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而不是听老师讲解干巴巴的知识点。
在实验室环境下,我们边讲边练,通过实际动手编程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下面以第四章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实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提出一个实例――软件中的身份验证,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基本的功能包括:如何知道该用户输入的帐号是否正确,无论正确与否都给出相应的提示)。如何给用户提示,就是新知识点Msgbox。接下来讲述Msgbox过程的最基本语法(只有一个提示参数),然后让学生完成该功能(判断对错并给出对应的提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完善这个程序(用户输入错误时应当有所选择,是继续输入还是取消,如果选择了继续输入怎么办,如果选择了取消又怎么办),从而引出Msgbox的函数形式,以及按钮和图标参数,接下来让学生完成上述全部功能。
在上面的实例中,虽然用到了IF…Then的单分支和双分支结构,但是并没有专门去讲解,只需要拿来用即可。这样我们就把Msgbox和简单的IF语句介绍完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只需要补充一下IF语句的注意事项(例如单行和多行书写格式等),就可以利用商场打折或学生成绩分档等实例进行多分支的案例教学了。
期末,对采用“实验室环境+案例教学法”的197名同学进行同样的调查,结果如图4、图5、图6所示。通过统计发现学生对“实验室环境+案例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模式两者间的差异感觉是很明显的,详见表2。尽管每次课的时间长度为4个学时,是传统理论课的二倍,但是感觉非常吃力的学生比例明显下降。
期末考试中,采用同一试卷的情况下,结果采用“实验室环境+案例教学法”的班级比普通班级平均分高出5.6分。而且教师普遍反映采用“实验室环境+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和普通教学法学生相比,编程的思路明显清晰。需要说明的是,这六个班级是正常排课时被安排为两个班合班上课的班级,而非特殊挑选的班级,因此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可以代表普通学生的水平。而且授课教师同时采用传统模式和新模式对不同班级施教,因此也不存在教师水平的差异性。
总之,“实验室环境+案例教学法”将传统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听,以讲述知识点为主、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注入式知识教育”,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思考,以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为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式素质教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们采用“实验室环境+案例教学法”模式的一点经验和总结,由于实施时间较短,许多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希望更多的专家和同仁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