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本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6 10:49: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语文基本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语文基本知识

篇1

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就必须在教学和学习上加强提高。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从容面对这次严峻的考验。于漪老师说的好“语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语文教育发展的如何关键在语文教师自我发展得如何。”也就是说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决定教师的职业命运。我觉得,一个有进取心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

一、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于教育的作用,有人曾形象地这样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俄国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是学生阅读中的第德书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教师是人才的哺育者。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己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自由独立的人格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出于对领导、权威的信任和崇拜,出于对各种律令的尊重,出于自己想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甚或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热情,盲目的服从,思想独立与自由的空间在教参、权威、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面愈来愈小。这主要表现在:按照教参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上搞“一刀切”,试图用一个模子要求,把学生造成统一标准;遵照考纲要求,在教学任务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教,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任务的核心是“唯书”“唯知”,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雪化了只能是水”,不可能是春天;承袭老的教学传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入式教学独占课堂,单纯向学生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支粉笔,从黑板的左上角一直写到右上角;盲从新的教改模式,无论什么课型都利用多媒体去循循善诱,填唯一答案;强调学生行为互动,不管其是否心动、脑动……..这样的教师,这样的教学行为,培养的结果必定是:学生的主体人格被异化,个性发展被扭曲,主动精神被扼杀,创造精神被淹没……..这样的人才如何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何能承担起迅速并持续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任。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不难发现: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设计的原则“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为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原则注意“主体多元化”。可见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需要具备自由独立的人格。

三、深厚的文化素养

中学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这对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教好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高中语文新大纲则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又规定“在全部(高中)课文里文学作品可占60%”。同时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三、四册,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强调文学教学,是新大纲新教材的又一重大变化。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文章鉴赏能力。

总之,现代语文教师应以“博、大、精、深”作为自己素质提高的奋斗目标,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当前,许多在校教学、教研上卓有成就的语文教师被誉为‘杂家’”,也说明了一个语文教师应是既专亦博、博学多能的‘通才’。如今,各类全国性的语文课程教学赛课比赛最后一项就是教师才艺展示,如此看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只限于“三笔一话”,还要有自己的情趣爱好,更要才艺兼备。

参考文献:

篇2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问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篇3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间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语文知识竞赛是将语文基本知识和常识性内容组织知识竞答的比赛,是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学生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分组模式将语文知识竞赛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同时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检测。因此,应将定期组织知识竞赛的方式引入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实践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将“穷兵黩武”“买椟还珠”“为虎作伥”“羽扇纶巾”等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整理出题,以个人参赛方式进行高中语文基本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水平;教师也可以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唐宋家都指谁”“《史记》是第一部什么类型的史书”“四书指什么”等常识性知识整理归纳,组织高中语文常识知识竞赛。

篇4

一、比较文学理念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比较文学起源于国外,在经历了引进、介绍以及改造后在国内开始发展起来,并且呈现出日趋完善的趋势。目前在国内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其两大主要支柱,跨学科研究和阐发研究则是比较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两种研究方法。

目前对于比较文学的定义,较为典型的定义是:所谓比较文学,主要是基于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以及不同学科间的跨越式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其主要采用的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以及跨文明研究的方法,对跨越式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以及互补性等进行详细探究,通过发现文学规律及特性,促进世界文学加强了解和整合,最终全面推动世界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近来来,随着比较文学在国内的逐渐发展,将人文精神理念积极融入到比较文学中,进一步彰显人文素养,推动文学理念朝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样充分说明了比^文学的强劲发展势头以及新鲜的学术活力。

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在于通过文学教育手段,运用综合性和边缘性的学科整合,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以及审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重视对人类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在中学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了,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而这种教学理念正和比较文学中“兼容并包”和“和而不同”、“尊重生命”、“新人文精神”等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说,比较文学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二、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要素和教师的学历构成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是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其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导位置往往由教师所代替,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其学习能力还在进一步培养当中,所以这种替代也显得顺理成章。

以往研究当中大多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比较文学教学的重要作用,更多的关注点则放在了教材的编写以及教改方式方面,其实高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才应当是多加关注的地方。具体来说,比较文学的理念以及方法是需要教师通过备课、授课以及课外辅导来完成的,而对于学生的要求则是使其学会如何应用比较文学思维和视野来分析文本,提高自身思维,拓展视野。

(二)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囊括了备课、教授、课外指导以及作业批改等具体行为。首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

若是教授外文作品,应用比较文学的合理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重视作者以及译者介绍,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译文和原著之间的关系,可能这种教学只是浅尝辄止的尝试,但势必会增强学生对不同语言差异的理解,体会不同文化语境,懂得语言表达方式的区别。

长期以来,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选读课文直接当做外国文学作品来宣讲是有一定问题的。抛开翻译问题不谈,译文在中国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就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若是课文是来自和外国文学有关系的中国文学作品,则可以借助延续影响的思路来探寻课文的外国文学渊源及其在中国发生的变化,而课文同外国文学缺乏关联性,教师就需要通过平行研究的方式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具的作用以灵活直观的方式来讲解比较文学方法中的难点。这里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幻灯片以及视频资料等来展示异域文化特色,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文化差异。

一方面,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阐明课文所涉及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文学特色,使学生加深对外国文学作品背景的理解,以此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学及语言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讲授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然而就目前流行的比较文学教材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理论枯燥的问题。

因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具体的文献现象,以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有一个大致轮廓。然后在逐渐深入,讲解翻译研究等,重消化不重记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培养宽广的胸怀和广博的视野。

这对于学生尽管要求很高,但应当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具体讲解时,教师要善于联想和引申,善于引入他国文学文化为参照,这就要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再次,在课外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阅读比较文学书籍的习惯,以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为宜。

教师可以通过周期推荐文学读物的方式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譬如一周或者是半个月为一个周期,在周期内向学生推荐影响研究方面的理论及论文或是有关世界文化方面的书籍,让学生明白文化的多元性。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以减少阅读量,求质不求量,让学生知道基本的中西方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资源来主动探寻答案,解除内心的疑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最后,培养学生形成“世界主人”的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还应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逐步形成“世界主人”的意识。现阶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文化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地球村的观念逐步形成。

篇5

一、语文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如:我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点

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教学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语文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任务分层化。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思维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通过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都有所提高。

二、语文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

(一)体会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二)用好、用活、用实新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篇6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机、文化背景、语言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等均各不相同,尤其是高中生。由于高中生在情感方面、身心方面以及认知方面等方面发生失衡,导致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男生通常擅于抽象思维,而女生擅于形象思维,因此女生在语文科目上的表现较为优异。其次,喜欢阅读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因此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而记忆能力好的学生比较擅长做笔记,因此语文功底扎实。另外,有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对于高中生之间的差异性,授课教师应首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在高中语文中进行差异性教学的方法

1.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并进行有效处理属于高中语文差异性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期间,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以及拓展视野以外,还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需求等。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尊重文本,对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进行筛选整理。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的构成包含有多个部分,如语言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积累、阅读理解、诗词鉴赏、课后练习等,因而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对知识点进行分层,以学生学习情况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评价制度。另一方面,以学生的爱好、需求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学生的诉求,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另外,教师可对高中语文的课堂练习、课外练习等进行优化,在方便教学之余,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对差异性教学的方法进行科学设置。授课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弹性设计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下限,对于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同时,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问题,尽可能是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通过课堂教学获取满足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另外,在语文课堂练习上,授课教师还可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拓展练习、基础练习以及跟踪阅读等多种题型,从而在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之余,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高中生均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除了要进行一些类似讨论互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外,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同时对小组合作学习比重进行适当加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期间,尽可能采取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的方式,以分层方式推进教学。

篇7

二.在高中语文中进行差异性教学的方法

1.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并进行有效处理属于高中语文差异性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期间,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以及拓展视野以外,还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需求等。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尊重文本,对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进行筛选整理。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的构成包含有多个部分,如语言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积累、阅读理解、诗词鉴赏、课后练习等,因而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对知识点进行分层,以学生学习情况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评价制度。另一方面,以学生的爱好、需求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学生的诉求,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另外,教师可对高中语文的课堂练习、课外练习等进行优化,在方便教学之余,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对差异性教学的方法进行科学设置。授课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弹性设计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下限,对于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同时,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问题,尽可能是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通过课堂教学获取满足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另外,在语文课堂练习上,授课教师还可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拓展练习、基础练习以及跟踪阅读等多种题型,从而在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之余,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高中生均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除了要进行一些类似讨论互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外,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同时对小组合作学习比重进行适当加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期间,尽可能采取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的方式,以分层方式推进教学。

3.对高中语文可以用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及时、客观的评价,针对学生层次应用相应的评价指标,是确保学生在得到尊重的情况下,均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给予优生进行评价时,应选择高标准作为评价依据,鼓励优生不断跨越,对其语文基础进行深一步的推展。在给予中等生进行评价时,应委婉点出不足之处,并耐心、细心地指导学生不断进步。在给予学习困难生进行评价时,应多与学生交谈,寻找学生的进步点、亮点,通过及时的鼓励与表扬,给予学生信心,使其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当中。另外,在评价期间,教师还要遵循两个主要原则,一方面积极应用形成性评价,另一方面摒弃单一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进行整合。

篇8

引言

“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内容繁杂,不仅要求学生在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还要完成高考目标要求,致使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控很模糊,只是单纯地“机械式”在理解,忽略了修辞手法本真的韵味。本文根据《祝福》这篇文章,分析了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课文的中心思想,以表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但这并不止于高考考试大纲里面所囊括的内容,只有从实际需求去扩大相关方面的“修辞手法”和“修辞原理”的知识点,才可以能和课文联系上,具体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地位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高中生,其对语文的知识掌握范围是很广泛的,学习方法自然要求“灵活”①。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主要囊括三部分,分别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语言表达运用”。然而,早在1993年,李延扬就发表了文章《语文教学应走修辞教学之路》,其在文章中很明确地指出了“修辞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然而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并没有占到很高的比例,平时在考试中只出现一些修辞手法的辨认,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在于高中语文老师并没有认知到“修辞手法”是在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奠定基础,从而使得学生也忽略了对语文修辞手法的学习。

二、《祝福》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

第一,比喻。对于《祝福》这篇文章而言,“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情节发展”主要就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主要描写了祥林嫂的神态、言行举止以及旁人对她的态度。如文中有提到陈旧的玩物、死尸等等;第二,对比。在文中,从三个面去进行“对照”和“比较”并始终在贯穿全文,分别是鲁镇人对所知道祥林嫂遭遇的变化而展现的不同态度;祥林嫂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状态;祥林嫂在遭遇前后所表现出来的变化;第三,夸张。文中有鲁镇“乱成一团糟、还可以表示她一个活物”等等都很明显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突出祥林嫂的不幸遭遇;第四,反复。在《祝福》一文中,有一句祥林嫂,你放着,我来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极其地突出了祥林嫂的“紧张”和“担忧”,更是揭穿了祥林嫂这种层次人物命运的坎坷;第五,衬托。在文中开头,“阴沉的雪天”就足以来表示当时阴郁的气氛,烘托出了祥林嫂命运的不公;第六,排比。《祝福》中卫老婆子在叙述祥林嫂二嫁不愿意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第三人的口述,更能明显看出祥林嫂是有在反抗的,只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抗争依然改变不了什么。除了这六点以外,文中还运用了“借代、反语、飞白、移就”等等相关修辞手法,倘若,缺乏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认识,那么很难去读懂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更难领会文章的高超艺术。

三、高中语文对修辞教学的目标及内容要求

篇9

对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来说,素质教育的呼声在逐渐提高,素

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本位而非为了考试的回归思想,因此,怎样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要实现教育事业的务实发展,特别是对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的应用,其次最关键的就是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别,对学生进行区别教育。在组织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因此,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一、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具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最大化的调度,提高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同等的学习条件、同等的知识接受时间以及同等的速度、环境的影响下我们无法要求所有的学生掌握同样的知识体系,学生自身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能力的认知、知识体系等等又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对教学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调整,目的是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样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非常有必要,老师要将教学的过程面向每一位学生,同时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有一定的效果,这样才能够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分化学生能力,采取分层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具体的分层十分重要,在对学生进行划分层次之前,为了保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全班每个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的学习能力,以及实际的学习状态和性格差异还有自主探究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围绕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分为A层和B层,A层为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B层为认知能力较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各有所长,划分层次时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进行划分,而应综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多种因素分层。比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A层学生要求他们会阅读基本语文课文以及文体知识,再根据课后的练习题巩固认识能力。而对于B层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尽量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够更深一层体会文本的内涵。在教学中,只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自身条件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提高。

2.设计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

在高中语文分层教学中,首先应做好教学准备,能够预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针对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态度,然后教师应制订出完善的教学计划。实施分层教学法应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分为两步进行教学:第一步主要是针对A层学生进行设计:如:设计问题时,可以由低层向高层逐步深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如果积极回答问题,则还会受到表扬和鼓舞,另外,对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步主要是针对B层的学生,对于B层的学生在进行设计问题时,则应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然后引导刺激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还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能力。通过分层设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成功的学生自然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得到了鼓励和锻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堂学习的效率。

3.语文练习要采用分层教学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运用阶梯原理进行分层布置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只有通过布置的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根据A、B两个不同的学生层面,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对于A层学生,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题是必要的,只要通过稍加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巩固基础知识也通过训练加以提升。对于B层学生,在基础的层面上加以提高,可以适当地向高难度进行挑战,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其自学

能力。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52-01

新课程改革下高效课堂被形象地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它属于有效课堂的范畴,是相对于负效课堂、无效课堂、低效课堂、有效课堂而言的,也有人将其称为“理想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课堂是一种追求和目标。高效课堂有三层含义,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进一步解释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内容,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达到统一,并且课堂学习能达到较理想的结果。

“对话”理念教学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的,他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惟有对话,才使得教育始终充满激情,涌动创造。他因而大力提倡“对话式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在“实施建议”中对阅读教学作出重新解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就是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课堂“活”了,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的、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基于此,我课题组经过研究在“生本对话”理念指导下特提出如下策略。

1 合理设计阅读教学导学案

每篇高中语文阅读课文的导学案的栏目设置及说明详见如下整体框架:

(1)学习目标: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出发,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导学案的目标设定要有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学习重点:明确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3)学习难点:明确获得的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启示,以及作者情感的渗透途径。

(4)学法指导:课堂改革的重要目的在于由传统的教师“教授型”课堂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型”课堂,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但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的“设计、策划以及指导”地位,相反,教师的作用较传统的课堂更为重要,教师的角色转变主要体现在由“台前”转到“幕后”,由“演员”变为“导演”。 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情,设计出简明有力的方法指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促进和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5)情境导入:可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可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可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以问题呈现的方式,精心设置问题链。

(6)整体感知―― 掀起你的盖头来: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7)合作探究―― 通力闯关: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导学案设计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以要依据普通高中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置的问题以基础知识为主,精心设置梯度明显的问题链,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例如:人教版必修五中的《咬文嚼字》一课,我们在[整体感知]环节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速度全文,归纳总结作者的观点。

②“咬文嚼字”在这篇文中是什么意思。

③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 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8)知能整合―― 滴水石穿: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等进行总结归纳和拓展。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简单来说,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设计学案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教材之后,有一个对所学知识巩固甚至深化的过程,设置知能整合拓展延伸就是引导学生语文知识的正向迁移。

2 促进课内课外的深层探究

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两大支点作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强调:“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

(1)利用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从校本课程出发,最大程度地开掘学习者的语文学习潜力。在所有影响学习者语文课堂学习效益提高的因素中,既然非智力因素是最主要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下大力量研究、开掘、调遣非智力因素,使之充分服务于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的教与学。为此,我们倡导所有语文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运用新课改语文课本的现成的教育资源,对学习者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2)积极培植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可定期通过多种课外阅读交流方式,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激发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开发课外阅读延伸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从理论来讲,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渐进性原则――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形式灵活多样;螺旋式上升原则―― 前后钩连,铺垫迁移,生成提高;生成性原则―― 迁移所学,解决新学,前者为后者服务,后者是前者或所学的自然生成;灵活性原则―― 灵活地应用已经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结构,遵循、尊重但不恪守,大胆创新但不失科学原则,一切视具体学情而定。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个多重对话的过程,它还应该包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本对话等方面,篇幅所限本文仅一个方面论述,但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程序,以对话为基本走向,找准文本解读的契入点,寻求到对话与最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平衡点,无疑可最大限度的生成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3] 周成平.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