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安全预防双重机制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7 11:15:28

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1

一、基本思路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通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识别分析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

组长:张杰

副组长:林元宏

组员:黄华

周孝富

牟顺意

陈德强

刘月娥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双重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负责对应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实施单位,根据总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督促工作进度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职责分工

联系电话

主持全面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18281351888

副组长

林元宏

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进度

18835124270

陈德强

负责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13990037422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记录,落实整改责任人,督促整改

13388336320

牟顺意

施工现场质量巡查监督,并如实记录

18708303909

周孝富

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并监督

18681319060

刘月娥

现场资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

2、开展全员培训。

对全体人员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风险评估阶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划分风险单元。

各施工班组根据本班组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调试,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识各类风险。

发动全体人员围绕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开展风险评估分级。

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采用LEC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风险管控阶段2020年9月开始

1、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明确各责任人管理职责。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2强化检查督促落实。

项目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变更风险管控。

凡是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等出现变化,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凡是组长机构发生变化,要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责任体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原因修订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各个环节。

4、开展公示教育。

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指导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施工安全风险公告栏,公示安全风险分布图,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施工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开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各单位针对每一风险装订符合实际的风险防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统一的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办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

项目部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培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负责人,完成期限。

篇2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安全生产领域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6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牛鼻子”来抓。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以下简称《意见》),全文14处提到“风险”,13处提到“隐患”,明确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两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一个《意见》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做了顶层设计,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则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个“牛鼻子”的“鼻钳”和“缰绳”。国家、省、市于2017年下发了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流程,并在思茅区2户企业开展试点建设工作。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试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积极进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迅速研究部署。思茅区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明确领导责任,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加强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联系试点企业,推动、指导、督促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同时,督促试点企业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组织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等相关内容,持续推进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

(二)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思茅区应急管理局在市局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业务培训和工作推进会议的基础上,加强对试点单位的督促指导,组织召开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试点建设工作要求,宣传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按照省应急管理厅的统一安排,配合好专业技术机构的现场培训指导工作,根据反馈意见督促企业按照《非煤矿山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试行)》,建立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全员培训,使员工真正树立起安全风险意识,掌握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注重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思茅区应急管理局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要抓手,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和排查治理重大隐患这两个关键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帮助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核问题,积极推动试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督促指导试点企业按计划、分阶段,有序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等工作。部分企业还根据建设情况购买了专业机构或专家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

(四)试点建设初见成果。通过组织专家授课、分片辅导和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思茅区两家试点企业已基本完成了策划准备、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管控等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后续的检查考核、改进提升等阶段正在有序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成效初显。其中,云南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普洱市思茅区大竹箐石灰岩矿在原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基础上,紧紧围绕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狠抓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对生产系统各单元全面辨识安全风险并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并严格落实,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五落实”要求进行治理和闭环管理,形成了《云南尖峰水泥有限公司普洱市思茅区大竹箐石灰岩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有效融合建设报告(成果资料)》,基本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融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在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试点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之间建设标准不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相关标准制定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二是部分非煤矿山企业特别是小型矿山企业,基础薄弱、技术人员匮乏、员工尤其是外包队伍员工整体素质较差,不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三是部分企业重大风险化解和管控不到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够深入,安全标准化创建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存在“两张皮”现象。

四、工作建议

下一步,将以这次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提出的“四个到位”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把调研成果巩固好、发挥好、运用好,努力转化为推进全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试点建设责任落到实处。各乡(镇)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作为政治责任,作为遏制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的核心任务。按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把建立和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各乡镇级及以上党政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二)加强体系建设,规范建立双重预防机制标准。各乡(镇)要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运用好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抓紧制定完善本地区标准规范,切实搞清楚如何评定重大风险、重大隐患,如何化解管控重大风险、治理重大隐患等重点问题。标准规范要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既要定性也要定量,不能仅凭经验、仅凭会商确定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经验成果,逐步实现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铺开。

篇3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为主线,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发展理念和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关于建设省级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建设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持续强化源头治理和安全准入,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实现城市安全发展。

二、工作目标

推进安全生产“双重”机制建设,精准实施“十大专项”治理工作,强化源头管控、过程管控、综合执法和应急管理,全面整治各类安全生产问题和隐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促进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事故总量持续下降、死亡人数总体减少、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推进城市安全领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重点及任务分工

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按照国家及省、市关于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明确时限、完善标准、夯实基础”等,促进“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深度融合,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力求“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都有新的提升。

1.明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进度,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在“扩面”上下功夫。各相关科室部门要明确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进度要求及相关奖惩措施,报局安监站备案。

2.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制度基础。一是要建立备案制度。企业完成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措施制定等工作后,要将风险清单(尤其是重大风险清单)、管控措施、隐患清单等相关信息通过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上传安全监管部门或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二是要加强质量考核。相关科室部门要建立“双重预防机制”质量核查的专家队伍(或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并向安全监管或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交《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核查报告》,并对结果和真实性负责。三要建立动态化管理制度。要督促企业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定期评估制度、定期更新制度、动态化管理制度。即凡是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设施发生变更,一律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凡是企业组织机构发生变化,一律要评估、改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措施,落实责任主体,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可查;凡是企业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进行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全链条修正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各个环节。

3.精准实施建筑施工脚手架、起重机械专项治理。加强脚手架、起重机械安装、使用、维护、拆卸全环节监管。把好脚手架、起重机械质量检测关,督促企业編制并严格落实专项施工方案。加快推进施工设备更新换代,提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减少高风险作业人数。

四、工作要求

篇4

化工厂在其生产环节易发生爆炸、火灾、中毒事故,一旦缺乏安全保障,极易影响化工厂运营秩序,而且还会造成更大的财产、生命损失,降低信誉度。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阶段,需制定科学的防控计划,充分运用双控预防模式,将生产风险保持在可控状态下,由此打造优良防范环境,为其高质量运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双控预防机制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必要性

1.1消除安全隐患

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主要以化工生产项目的安全性为根本,而在双控预防机制下,能够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所谓的双控预防机制,是隐患排查治理联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形成的双重保障机制。化工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若管理者能在日常巡查中切实找到安全隐患,并实施治理措施,可降低事故发生率。例如在对某起化工爆炸事故进行调查时,发现其爆炸原因在于压缩机螺纹小径与出口的尺寸存在1.538mm的偏差,造成螺纹突然脱落,从而造成油液外泄引起爆炸。据此,经过双控预防机制,管理者能及时发现螺纹尺寸问题,之后对其进行替换,继而消除爆炸隐患。

1.2维护生产秩序

双控预防机制的应用还能有效维护化工企业的生产秩序,使其免遭破产风险。结合山东省德州市某化工厂爆炸事故结果,其中在年氨醇16万吨、尿素25万吨生产项目中,在生产过程中因气体泄漏诱发爆炸事故,该事故共计造成九人死亡,一人重伤。一旦发生事故,将导致企业负责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再次投入到生产项目上,除了需要承担伤亡人员的抚恤金、医疗费等费用外,还需承担赔偿职责。而且对于直接责任人还将面临重大的失职处罚,最终在影响企业整体信誉度的前提下,也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秩序。此时,若能预先运用双控预防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有效性[1]。

1.3提高管理水平

双控预防机制既能准确辨别危险源,又能提出可行性预防措施,由此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基础上,还能减小事故风险。无论是螺纹尺寸不当还是气体泄漏,管理者都能对其进行预判,便于真正展现出管理职能,为化工企业的良性发展给予助力。基于此,双控预防机制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具备突出价值,值得推广。

2双控预防机制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优化措施

2.1实施管理岗位双检模式

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为了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率,还需要通过管理岗位双检模式的方法,强化管理效果。其中所指的双检模式包含细节检查与巡检两项内容。关于细节检查,它是按照闭环管理理念,对化工生产流程中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机械设备进行定点检查,这样才能及时找出安全隐患,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按照等级顺序提前处理高风险隐患。如在细节检查中可按照人力、周期、标准为依据开展检查工作。如对于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可对其岗位职责的匹配度、人员行为规范性进行检查。而周期检查是围绕化工设备的性检测周期、运行环境在固定时间里对其检查一次。至于标准检查,是判断机械设备的紧固度、精确性、连接性、密封性是否符合实践操作要求。一旦发现螺栓未拧紧、活塞杆老化、气体密封罐不严等问题,需立即对其予以修复,以此在根本上消除危险源。管理者在双检模式下还需对其细节检查流程进行细致说明。好比某企业在细节检查中,管理者专门针对临氢机组操作岗位上的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程度进行检查,若发现在其运行中存在压缩机噪声问题。而操作员未能及时理会,则代表该人员存在失职行为[2]。之后经过管理者的指导后,操作员对其噪声原因进行检查,若能够自行处理,则交由操作员修复。否则将进入专职定期细节检查环节,若维修工也不能解决则由精密维修人员检查,直到问题得以解决方可结束检查任务。至于巡查模式可依靠智能巡检平台,联合巡检人员、部门领导、管理中心成员共同在平台操作中判定风险源,之后可在信息共享中实施巡检,借此优化检查效果,巩固岗位职责。

2.2编制完善化应急预案

化工企业要想达成安全生产目标,还需要在管理阶段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以此保证管理者在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中能够具备突出的应急能力,最大化挽留企业损失,避免真正发生事故后,引起严重的后果。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加全面的处理事故问题,管理者还可从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职业病危害、供电故障、火灾处理等多个方面分别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突发事故后能够迅速进入到应急处理环节。此外,还可对每一项安全事故的风险等级进行科学划分,然后按照等级评估结果组建对应的管理小组,便于规避生产风险[3]。如某企业曾将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大型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小事故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风险等级,而且还将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中毒事故分从一级到三级分为三类。同时,该企业还专门成立了应急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以及信息沟通小组。该企业在接到操作员、管理者提供的风险预警信息外,需对其事故风险等级进行评估,之后对于小风险可通过启动警报、紧急公告等方式引起相关人员注意。若出现有毒气体大范围泄漏等问题,则进入到应急启动中,从应急通讯、应急组织调配、应急指挥等部分增加其安全性,若属于大型事故等级,还需寻求增援,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双控预防机制辅助下,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2.3设置统一化管理标准

为了进一步保障化工企业生产安全性,还需为其制定统一化管理标准,以此作为双控预防机制的实施依据。具体可从下述三种标准进行规范:第一,责任标准,在杜绝失职行为时,还需按照“专人专职”的管理方式,对操作员、管理员、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职责进行清晰化划分。如上述提到操作员具有定期检查操作设备运行状态的责任,一旦未能做好本职工作,可通过扣除奖金、剥夺其晋升机会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罚,反之可为表现优异者发放奖金。对于责任范围、奖规定都需要提出可靠的管理规定;第二,培训标准,由于部分管理者、操作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造成他们对双控预防机制的认知理解较少,此时可采用职业培训形式加深记忆。对于培训活动需从培训周期、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给出明确标准,这样才能调动参训人员积极性,提高企业风险评估精准度;第三,针对双控预防机制还可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若尚未达到绩效考核目标,可给予警告,或者在其不作为情况下实施调岗,防止形式化预防,加剧化工企业火灾、爆炸风险。正如某化工厂为了响应上级领导的双控预防机制的建立号召,专门研发了双控预防软件,其中包括“首页、随手拍、告警、我的”四个模块,且每个模块分别包含化工生产风险、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处理综合内容,借用此软件确实为该企业提出了便捷条件,而且还可通过软件信息掌握防范标准[4]。

2.4建立风险评估排查制度

双控预防机制是实现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的同步管理,以此最大范围控制化工生产风险,包括判断是否存在接触不良、密封不严等风险。同时,还可对风险区放置充足的消防设施,并提出详细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在排查还是评估过程中,都需要得到管理制度的约束,一方面,可从人力管理上提出规章制度,对其操作行为实施震慑,增加双控预防机制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可对化工设备的运行、购进、维修、保养进行全面管理,最终可提高防范水平。以某化工企业颁布的管理制度为例,其中涵盖了管理目的、管理依据、适用范围等条例。遵照“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等条例,以操作员、运输工具驾驶员、化学品保管员等人员为管理主体,促使企业员工各司其职。同时,该企业还专门提出“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借助媒体宣传技术,对双控预防机制下形成的各项措施步骤进行传播,继而打造全员参与环境。因此,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制度的编制很重要。

3结语

综上所述,双控预防的机制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具备突出的必要性,若能加强应用,有利于提升化工行业的发展质量。对此,应从管理岗位双检模式、完善化应急预案、统一化管理标准、风险评估排查制度等方面着手,促使化工生产中能够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基础,在提高管理水准之上,维护化工生产空间安全,满足新时代化工安全生产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生霞.双控预防机制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必要性探索[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12):19-20.

[2]陈雪峰,于龙,周欣.落实并创新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控机制”的方案研讨[J].建筑安全,2020,35(04):48-50.

篇5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安全管理水平较低。辖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经营者素质偏低、用工方式多变、员工流动性大,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照抄照搬、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不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不符合国家标准等,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安全技能培训不足,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和群体保护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区的安全生产监管仍旧是传统的现场检查、设备检查、资料查阅等方式,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监控缺位,尚未做到实时监控,无法实时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应付检查的心理,安全检查的预防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做到快速发现问题,无法实现八方联动、即时处置,达不到新时代安全生产“智慧安监”的要求。

(三)救援力量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由于近年来我区危险化学品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各危化企业警惕性降低,对事故的潜在性认识不够,事故防范意识差,应急救援方案及人、财、物储备不充分,危化企业均无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应对突出事件的抢险救援演练不够,应急处置救援力量不足。目前我区精通化学事故的危化专业救援专项队伍均尚未建立,多数专业的救援器材和基本药品未处于常备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危化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双重预防体系未能落到实处。全区危化企业已全面建成双重预防体系,但在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建而不用”现象,未能在日常监管中将双重预防体系实际运行。风险辨识、安全防范措施等存在“只上墙、不上心”,一线岗位员工没有达到“手指口述”、“五个清楚”的要求,距离落实安全生产“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下步安全监管主要措施

我区监管部门坚持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原则,狠抓企业双重预防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强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区危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

篇6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安全管理水平较低。辖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经营者素质偏低、用工方式多变、员工流动性大,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照抄照搬、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不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不符合国家标准等,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安全技能培训不足,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和群体保护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区的安全生产监管仍旧是传统的现场检查、设备检查、资料查阅等方式,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监控缺位,尚未做到实时监控,无法实时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应付检查的心理,安全检查的预防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做到快速发现问题,无法实现八方联动、即时处置,达不到新时代安全生产“智慧安监”的要求。

(三)救援力量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由于近年来我区危险化学品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各危化企业警惕性降低,对事故的潜在性认识不够,事故防范意识差,应急救援方案及人、财、物储备不充分,危化企业均无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应对突出事件的抢险救援演练不够,应急处置救援力量不足。目前我区精通化学事故的危化专业救援专项队伍均尚未建立,多数专业的救援器材和基本药品未处于常备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危化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双重预防体系未能落到实处。全区危化企业已全面建成双重预防体系,但在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建而不用”现象,未能在日常监管中将双重预防体系实际运行。风险辨识、安全防范措施等存在“只上墙、不上心”,一线岗位员工没有达到“手指口述”、“五个清楚”的要求,距离落实安全生产“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下步安全监管主要措施

我区监管部门坚持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原则,狠抓企业双重预防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强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区危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

篇7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几年已接连发生重庆万州“10.28”城市公交车坠江和贵州安顺“7.7”公交车坠湖事故,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凸显出城市公交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方面仍比较薄弱,有待强化[1]。为有效管控风险、加强隐患治理、降低责任事故,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城市公交安全运行,本文提出建立基于风险全过程管理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从定义、逻辑思路、相关理论基础、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核心要点等方面对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行阐述分析。

1体系定义,逻辑思路及相关理论支撑

1.1定义

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指以风险全过程管理为基础,对因风险管控措施失效而形成的各种隐患进行分级分类、编制排查项目清单、制定排查计划并组织实施、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隐患整改情况反馈、隐患整改情况的全过程,以及文件管理、评估修订、评审改进相关配套措施的总和。

1.2逻辑思路

风险全过程管理是指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和突发事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城市公交行业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充分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成果,进一步向后延伸风险管理的大链条,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全过程管理。这一理念下的风险管理,包含了从风险的产生、辨识、评价、控制、转化、消除的全过程。其中风险转化包含了多种风险形式的转化和演变,包括转化成隐患、诱发突发事件、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等。风险全过程管理的路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在风险全过程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也是其与传统意义上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本质不同。从承上的角度看,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更强调与风险管理阶段的衔接,强调排查对象是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排查,及时排查出隐患(风险的第一种转化形式),并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促使隐患得到整改,风险得以消除,见路径2(举例:在行车前发现车辆制动出现故障,及时报修消除隐患)。路径2中还包括另一种情况,即隐患已经发生到一定阶段,称为突发事件征兆,但是还未引发突发事件(举例:行车中车辆制动发生故障,及时发现后立即通过行车制动减速靠边停车,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从启下的角度看,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连接风险管理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的纽带。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的总纲及指导文件,而风险评估结果是应急预案编写的前提条件之一,常暴露的、危害后果严重的隐患及企业曾经发生的事故是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当存在的隐患未及时进行排查、治理,则有可能进一步形成突发事件(风险的第二种转化形式)。届时,如果应急预案已经提前预判了相关情况,并制定了有效的应急措施,则可能使突发事件得到顺利解决,不会进一步上升到事故,或者尽可能避免大事故、次生事故或者更严重后果,见路径3(举例:车辆在下坡过程中突然制动失效,驾驶员根据应急预案遇到类似情形时的相关要求,合理利用路边障碍物实现减速乘车,成功避免发生更为严重的人伤事故)。当风险未能成功的通过路径1-3减少或消除,则只能通过事故的形式爆发出来。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本质要求就是通过加强风险-隐患-突发事件-事故的全过程管理,抓住路径中的每一个关键控制点,实现风险的消除或软着陆。

1.3相关理论支撑

(1)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安全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传统的安全风险管理程序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管理对策选择、执行与评估四个阶段[2]。(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通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建立过程包括初始评估、策划、培训、实施、自评(检查)、改进与提高六个阶段[3]。(3)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是基于我国长期以来安全领域管理实践,在传统的风险管理的链条上,重点强化了隐患排查部分的内容,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管理思维。包括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部分内容[4]。(4)应急管理生命周期模型应急管理生命周期模型(MPRR)包括减缓、准备、响应、恢复四阶段。其中减缓阶段是预防突发事件的阶段,也是应急管理全过程的起点阶段,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和脆弱性诊断、隐患排查[5]。

2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1必要性分析

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可以从国家层面、部级层面,地方层面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双重预防机制的深入推广以及应急管理风险前端管控的需求。(1)国家层面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6],要求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2020年9月19日,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7]正式发布,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实施。相对于旧版本,修订版本更将强调了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关报告编制模板,标志着企业应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联系将更加紧密。2020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委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草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要求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还明确提出要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规范性及信息化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2)部级层面2018年8月,《平安交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8]明确指出:“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同年,《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9]《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10]正式实施,对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及其监督管理,隐患排查、整改及其监督管理做了规定,并明确要求在各细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中,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逐步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2020年1月,《2020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要点》[11]发布,其中第5点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深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推动重大隐患清零。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部对建立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的高度重视。(3)地方层面双重预防机制目前已经在山东、河北、河南等部分省份大力推广。各地市应急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推进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以山东省为例,原省安监局先是组织编制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通则、细则,后又遴选部分标杆企业,并指导编制了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企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2019年,应急管理厅又出台了《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指南》[12],明确了检查的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程序规则、处置措施,为全省双体系执法检查提供标准支撑。

2.2可行性分析

WPRM—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的可行性主要包含实践方面的可行性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1)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等相关理论实践取得初步成果自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13]提出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起,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已经在国内推行十年。2016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价管理办法》[14],对原考评员实施办法、考评机构实施办法和考评发证程序等内容统一进行了规范。2018年又推出了城市客运等各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细则,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在持续的政策推动下,多数规模以上城市公交企业都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达标。双重预防机制2016年由书记首次提出,之后在山东、河北、河南等试点省份深入推进。其中山东省起步较早,推广力度较大,截止2020年底,大部分省内规模以上城市公交企业已初步建立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成果,为进一步推广风险全过程管理理念准备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可以避免20世纪末安全管理体系引入中国初始阶段遇到的水土不服的尴尬。(2)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过风险辨识,企业往往会分析出多达成百上千个风险,同时这些风险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仅靠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也是堵漏洞式的缺陷患排查管理长期占据主流的原因。但现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能满足风险隐患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要求,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设备在公交安全上的应用,在提升公交本质安全的同时,也大大加强了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控能力。这一切都为风险的全过程管理准备了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

3核心要点

3.1将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控措施既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产出成果,也是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基础内容,是联系二者的纽带。风险管控措施分为工程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五大类。应针对具体风险所制定的管控措施,采取合理的隐患排查方法,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展开排查。当然,这并不是需要排查内容的唯一来源,事故数据、近期安全工作重点同样也是确定排查内容,制定排查计划的重要依据。

3.2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层级与风险管控层级的一致性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层级划分应是一致的。风险管控是根据风险大小和职责权限合理界定管控层级和岗位,是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公司、部室乃至个人岗位各个层级的全面落实。风险管控是划分责任,而隐患排查治理则是在相关管理责任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履行公司、部室、岗位各个层级管理责任的具体方法、计划、措施等。

3.3充分结合城市公交行业安全风险特点落实隐患排查治理

从人、物、环、管四个方面对城市公交行业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城市公交行业安全风险具有动态性、多变性、关联性等鲜明的行业特点。隐患是风险的转化形式之一,安全风险的特点决定了隐患的特点,也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安全风险时间与空间的动态性,要求城市公交驾驶员应具备一定的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及能力;安全风险的多变性导致隐患排查内容需要及时更新,要求城市公交企业应实现风险隐患的信息化管理并建立相关的内部沟通机制;安全与运营、能耗控制等业务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要求企业合理确定隐患排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方式与方法。

3.4将风险隐患信息作为应急预案体系修订的重要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工作,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是编制的前提条件。在完成风险评估报告时,应充分结合行业特点进行系统分析,树立底线思维,全面分析不同情境下的不同风险以及可能导致的隐患,从而为有效预判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创造条件。应急资源调查本质上也是一种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考量,通过应急资源调查,识别并补强其中的短板(隐患),可有效支撑应急预案各种应急处置措施的有效实施。

3.5建立动态全面的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及风险隐患追溯机制

应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建设安全生产智能装备、在线监测监控、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等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企业建设风险全过程信息化追溯体系。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库应实现风险的识别、记录、提示、及隐患的排查、记录、整改及综合信息分析处理功能,实现实时更新,在线分层级跟踪管理,全过程追溯。应建立风险隐患追溯机制,实现每一起事故(事件)、每一个隐患(问题)都能精准找到对应的源头风险。

篇8

关键词:检企共建职务犯罪

在新形势下,预防职务犯罪对处于转型升级发展中的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重要课题。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如何与检察机关有效联合,加强检企共建工作,成为企业从源头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有效遏制、减少、促进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廉洁经营,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水电十四局贵州双龙总包部与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检企共建”的成功案例,为有效破解预防职务犯罪与生产经营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检企共建背景和重要性

(一)开展“检企共建”的背景

2013年,贵州省提出构建“一核四区、内外双环、绿网融城”的空间发展格局,建设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西南航空客货运枢纽、特色临空产业基地、智慧型生态临空新区的构想。并于2017年正式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工区,成为“国字号”的开放创新平台。

2015年初,正处于高速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中国水电十四局有限公司把握机遇,快速反应,顺势勇为,作为贵州航空港经济区第一批参建央企,以“股权合作+产业基金”的PPP模式,承建经济区内龙水路、建设大道两条市政道路。该项目是中国水电十四局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PPP项目,也是经济区内第一个正式落地的PPP项目,对于中国水电十四局在贵州区域市场的开拓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PPP模式的探索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为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实现“管理科学、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的目标,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圆满履约,2016年11月,中国水电十四局贵州双龙总包部(以下简称“总包部”)与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检察院”)开展检企联动共建工作,这也是检企双方首次在PPP项目探索新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经验的试点。

(二)开展“检企共建”的重要性

第一,在形势任务上,是落实中央反腐败要求的有效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就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做出全面部署,特别是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我很以为然。”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检企共建”,既是检察机关全面履行职能、深入推进职务犯罪社会化大预防格局的需要,也是企业在法治经济社会环境下,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决反腐的有效平台和载体。

第二,在企业发展上,是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施工企业来说,近些年在工程建设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问题,不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团队的和谐稳定。开展“检企共建”有利于企业弥补自身资源不足、传统防控效果不佳等问题,依托检察院的专业优势,不断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水平,为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三,在项目管理上,是确保工程建设项目优质、安全、廉洁的需要。作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第一个以PPP模式承建的项目,工程项目资本密集、参建主体多元化、管理程序和环节复杂,处于“先行先试”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通过有效的“检企共建”,检察院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全程了解掌握项目建设情况,送法上门做好警示教育,指导帮助总包部完善、修补内控制度上的漏洞,依法过滤不必要的干扰,优化项目生产经营环境,有效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等,在保障项目安全廉洁、推进项目提质增效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在反腐机制建立上,有助于检企双方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在PPP模式下,在“检企共建”的推进过程中,检企双方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检察院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的新特点、新问题,及时分析并提出更具针对性、操作性、能够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对策建议和预防措施。同时,企业可以依托检察院丰富的资源和专业水平,學习其他企业在预防职务犯罪上的经验做法,共同开展PPP模式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探索,健全企业的内控防范长效机制。

检企共建的机制与落实

(一)认真策划部署,携手搭建“检企共建”平台

2016年9月,总包部提出与检察院建立“检企共建”工作机制的设想后,得到了检企双方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双方围绕积极探索PPP模式下工程建设领域新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经验等问题,对开展“检企共建”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和工作细节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接洽和研讨,奠定了“互动、互信、共识、共建”的工作基础。

2016年11月17日,检企双方在总包部成功举办“检企共建”启动暨“检企共建工作室”授牌仪式。建立互联互动、创新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发挥检察职能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探索PPP模式下新型职务犯罪预防等工作全面展开。

(二)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检企共建”工作有效开展

为确保“检企共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总包部与检察院共同研究制定了《“检企共建”实施方案》和《“检企共建”联系协调制度》,以“定期联系、共同谋划、联合监督”机制,为开展共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成立“检企共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由检察院、总包部“一把手”任组长,成员由检企双方有关领导及各自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检企共建”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组织制定、实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计划和措施,部署指导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全面开展,研究PPP模式下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

二是设立“检企共建”日常协调工作机构。挂牌成立了“南明区人民检察院驻中国水电十四局贵州双龙总包部‘检企共建工作室’”,作为现场办公常设机构。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络协调办公室,负责预防职务犯罪具体工作的开展,及时通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动态。

三是建立了日常联络工作机制。“检企共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特殊情况临时召开,总结分析、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络协调办公室,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实行“日常联络常态化、预防工作动态化”,及时处理、汇总、分析、报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

(三)强化责任落实,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总包部与检察院按照各自的职能与工作特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在信息通报、案件查办、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方面,建立起“教育、服务、侦防、打击、监督、预防”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检企双方以领导协调小组办公会和联络协调现场办公例会为依托,定期总结和部署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加强预防职务犯罪情况通报和信息交流,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延伸性。

建立警示教育机制。检察院坚持“德以劝善,法以诛恶”两手抓的原则,对工程建设领域常见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特点和规律进行剖析,向总包部提供相关宣教资料和影像,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进行警示教育,组织参观检察院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做到正面疏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把宣传教育贯穿在整个预防工作之中。

建立风险排查预警机制。检察院不定期收集、汇总、分析与总包部生产经营有关联的信息,深入现场就总包部廉洁风险防控等进行调查分析,协助总包部做好犯罪隐患等风险点排查工作,分析研究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动态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并指导总包部制订和完善预防对策和措施,消除诱发职务犯罪的隐患,坚决防止小问题演变成违法犯罪案件。

建立线索通报和案件查办机制。总包部在工作中发现有贪污、贿赂渎职等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时,及时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通报,并配合和支持检察院依法办案。检察院依法依纪依规办理案件,维护总包部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力求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有机统一。

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机制。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总包部与检察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全面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通知》,依托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推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通过健全招标投标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一处行贿,处处受制”的高压态势,促进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规范、健康运行,净化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环境。

建立监督协调和法律服务机制。本着“既要监督不留死角,也要服务到位不越位”的原则,针对总包部在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经营管理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依托工作室这根纽带,检察院及时协调各个业务部门提前介入,依法发挥检察院的优势资源,做好法律监督,提供综合、多元化的法律援助和服务,为工程建设化解矛盾、排除干扰、净化环境。

检企共建形式及其效果

(一)创新教育形式,警示教育更具威慑力

警示教育是源头预防腐败和干部廉洁从业的基础性工程。通过与检察院联合举办廉洁从业专题讲座、利用检察院独有的信息资源和实例剖析开展形势教育、到检察院教育基地开展现场警示教育、组织参观罪犯劳教场所等形式,让领导干部听有所思、看所有悟、做有所畏,让警示教育更贴近工作实际,更能发挥威慑作用,教育成果转化更加高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动态联动预警,预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效果性

通过检企双方有效的沟通联络和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总包部借助“企检共建”平台,可以就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方面发现的困惑,及时获得检察院提供的专业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与检察机关适时交流最前沿的反腐败经验和方法,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检察院的指导下,对教育、防治、惩处、监督等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分析和发现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可能诱发职务犯罪的因素,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帮助总包部完善监督制度建设、堵塞管理漏洞,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构筑严密的制度防线。

(三)深度互信融合,建立起完善的综合监督防范体系

总包部与检察院携手共建,是在相互尊重、充分沟通、互信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检企双方变“提防”为“合作”,保持良性互动。总包部定期向检察院通报工程建设情况,主动把检察院“迎进来”,“零距离”、面对面、全过程接受检察院的监督、指导,通过有效的互动机制,实现双方工作的深度融合,既可以用好政策,又不闯红线,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环节。通过检察院多元化、专业化的综合监督和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筑牢综合监督防线。

(四)严防市场入口,筑牢工程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防线

企检共建工作重点是围绕工程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展开。在“检企共建”工作中,检企双方立足实际,着眼防范,一是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作为严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安检仪”,优先为总包部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及延伸查询,严把工程建设施工队伍招投标的“市场准入关”;二是加强招投标过程监督,严把招投标过程“选择程序关”;三是盯紧大宗物资采购、工程变更、结算支付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严把“重点风险关”。通过多种形式的严防监督,防患于未然,规避、遏制和减少可能存在的权钱交易引发职务犯罪,筑牢工程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高压反腐防线。

(五)依法延伸服务,为工程建设筑起绿色屏障

“检企共建”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工程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共建过程中,检察院始终坚持“监督到位不越位,服务到位不添乱”的原则,既关注工程建设中的职务犯罪预防、线索和案件的查处,又在总包部工程建设如征地拆迁、队伍稳定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协调相应部门做好跟踪协调与服务,依法维护总包部合法权益,以法律的手段帮助总包部化解矛盾纠纷,过滤、排除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净化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环境,为工程建设筑起绿色屏障。

(六)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长效机制

总包部与检察院高度重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检察院多次深入现场,与总包部共同梳理内控制度,排查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在建设、完善预防机制和制度上下功夫,指导总包部新增、完善了十多项预防监督管理制度。同时,检企双方着眼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将“探索PPP模式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作为共同研究的课题,深入施工现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分析PPP模式下工程建设领域新型职务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提出防范对策,让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时时处在可防、可控,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筑牢严密的“防火墙”。

篇9

一、责任落实情况

1.**站严格执行《**局党组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制定并下发了《**站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和《**站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扫黑除恶等工作方案,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与下属部门签订责任书、责任状,按规定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监督考核物资站下属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2.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双控”机制建设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站主管领导的带领下,结合物资站工作实际,制订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文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闭合管理。

二、依法治理情况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一岗双责、监督检查、约谈、挂牌督办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消防安全工作方案,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2.制定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安全防范措施,督促隐患排查整改落实。

三、体制机制情况

1.**站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和管理机构,在下属各部门都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关制度,对所属各部门加强安全生产检查。

2.制定并组织实施**站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参加了市局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和考试,全年组织全体职工参加的消防安全培训2次,着力营造“讲安全、学安全、重安全”的深厚学习氛围,从思想上切实提高全体职工安全意识。

3.按照市局安委会要求配备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共储备铁锹1000把、铁镐1000把,编织袋10000条、路锥30个、防撞桶4个、道路标志牌10块,并在12月份,组织开展了消防应急救援演练,为抗灾应急随时做好准备。

4.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值班值守,今年3月至12月,我站在局老楼参加行政值班和防汛值班4次,合计排班共81班次,参加人员162人次。值班期间认真遵守值班纪律,实行领导带班、双人双岗值班制度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认真详细做好值班记录,未发生一起脱岗、漏岗的情况,圆满完成值班任务。

四、安全预防情况

1.在“双控”机制建设工作中,**站成立了“双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了主管领导牵头,安全科负责定期组织“危险源”的排查工作。编制了“双控”机制建设体系文件,制订了《**站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管控办法》,汇总了安全风险源4条,制作安全风险告知栏4块。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完善了对“双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设立了“双控”机制工作档案,对安全生产风险源台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记录等资料进行统一化管理,做到有迹可循、有据可查。

2.疫情防控时期,认真开展复工复产安全大检查。在**站领导班子带领下,针对特殊时期复工复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火灾、用电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改,以微信等形式向全体职工宣传防疫期间酒精、消毒液等各类消毒药剂的使用方法和防范措施,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在全国“两会”、国庆等重点时期,**站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并带队深入一线进行督导检查,向下属部门传达省、市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三队措施”,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4.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健全完善“一个台账、四个清单”,按市局安委会要求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制定了《交通运输三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隐患排查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方案》,下大力气防范重大风险,治理安全隐患。

五、安全基础情况

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全年组织全体职工参加的消防安全培训2次,着力营造“讲安全、学安全、重安全”的深厚学习氛围,从思想上切实提高全体职工安全意识。制定《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宣贯等活动,完成了《河北省安全生产杂志》的订阅任务。

六、综合治理情况

篇10

多因素造成重特大事故

徐绍川说,经过2016年以来的多方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牛鼻子”地位初步确立,“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源头管控制度建设、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保护生命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是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徐绍川介绍,重特大事故损失惨重、令人痛心。2016年,全国发生重特大事故总量同比虽然分别下降15.8%和25.7%,但煤矿、电力、水上交通、餐饮娱乐等重特大事故不降反升;今年以来,全国已发生重特大事故7起、死亡(被困)87人,同比增加1起、13人,影响也十分恶劣。当前,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事故容忍度越来越低。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累积叠加,防范重特大事故的难度很大。由于历史造成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较大差距,使我国传统行业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同时并存,有的甚至累积叠加,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难度很大。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城乡运行高速度、人才高密度、设备大型化和工艺复杂化等,使事故成因更加复杂,事故放大、耦合、衍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明显增加。部分企业心存侥幸、盲目乐观,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责任意识不强、摆位不高、措施不力。部分安监干部畏难情绪严重,对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决心不够大、认识不够深、工作不够实、办法不够多。

如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面对上述困难,要如何解决遏制住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的问题?徐绍川提出了几项工作思路。

首先,徐绍川在介绍“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这一防范原则之时,再次强调了风险与隐患的区别。他说,安全风险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隐患是风险管控失效后形成的缺陷和漏洞,隐患不及时治理将导致事故发生。要坚持风险优先原则,切实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从“人、机、环、管”4方面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并坚持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强化法人单位主体责任和企业员工主体地位,建立和执行好全员负责、全过程控制、自我修复、持续改进加强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

其次,各类单位都要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这是徐绍川着重指出的。他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改革意见》)强调,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必须在城乡所有范围内,必须在参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非法人组织中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要把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结合起来,避免“两张皮”,不搞“另起炉灶”。要推动建立自我完善持续运行机制,确保风险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常态化、动态化。

最后,徐绍川提出,要推动地方安委会构建“双重预防”监管机制。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安委会的作用。要科学评估区域安全风险,绘制区域安全风险和区域重大隐患分布图,并动态管理、持续更新。要严格落实区域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监管责任制,建立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监管执法制度,按照分级属地监管原则,明确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监管执法的责任主体。

源头管控是根本举措

徐绍川说,源头管控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治本之策、根本举措。

220起重特大事故原因分析(见图1)和大量事故教训告诉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设计、工艺设备设施、生产经营材料和人员安全素质与重特大事故直接相关,抓好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是降低和管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最根本、最长远的治本措施。因此,他提出了2项源头管控的重要举措。

第一,全面构建“五位一体”源头管控制度体系。一是要建立招商引资上项目和城乡规划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又无力有效管控的坚决实施“一票否决”。二是要完善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嗜胫贫龋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推动建立高危项目联合审批制度。三是要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安全准入标准,落实重要安全生产设备、设施、仪器仪表检测检验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落后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淘汰、限制名录管理制度。四是要建立特殊场所安全管控制度,建立大型群体性活动备案审批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预警制度,严格控制人流密度。推动实施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空间物理隔离制度,严格限制单位空间人数。五是要完善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准入制度,建立更加严格的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条件和准入要求,健全重大事故责任人员职业和行业禁入制度。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入职安全培训、警示教育、继续教育和安全素质考核制度,大力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安全技能。各地要协调推动把“五位一体”源头管控制度建设,纳入《改革意见实施方案》,纳入法规建设计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切实把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精准开展源头治理工作。一是要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整顿关闭,有效引导安全保障能力偏低的小矿小厂关闭退出或升级改造,着力开展城乡结合部安全综合整治,大力拆除违法违规的“三合一”场所。二是要强制淘汰安全保障能力低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要对淘汰目录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淘汰到位。三是要大力研发和推广安全生产适用技术材料,推动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大危险源实行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处理技术;大力整治和杜绝人员密集场所使用易燃高毒材料。四是要加快实施一批保护生命重点工程,抓紧组织辨识评估重大安全风险、排大隐患,制定以奖代补资金投入方案。五是要对重点岗位人员加大培训、考核和执法检查力度,严防带“病”上岗。六是要推动实施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仓储场所安全搬迁工程,推进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高危行业企业进区入园。

核心任务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徐绍川说,各地要把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核心任务来抓。第一,督促指导企业严格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帮助企业制定全员年度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定期报告、定期考核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深入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要为每一家企业明确一个安全生产执法主体,明确执法内容、步骤、方法和尺度;树立“下达执法文书只是执法工作起点、整改落实才是执法到位”的意识,确保执法内容全面规范、执法文书落实到位;加大执法信息公开力度,建立联合执法和执法曝光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加大联合惩戒力度。

第三,不断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是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源头性、根本性措施。要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严把高危行业企业人员安全素质准入关。定期开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安全培训,并确保劳务派遣工与本企业职工接受同等安全培训。要坚持按需施训原则,建立安全培训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加大监督问责力度。

5个热点问题解答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就工作中遇到的5个问题提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总工程师王浩水在总结发言时分别进行了解答。

第一,有与会代表针对这次会议提交的《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方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本方法》”)建议,是否可以制定《基本方法》的中小企I版本。王浩水建议,一方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司局根据行业情况,细化《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各省市要积极主动制定“本土化”的《基本方法》简化、提炼版,试点城市尤其要先行。

第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迟缓。王浩水说,信息化是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的必由之路,不能因为建立之初的不完善而停滞脚步。下一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在信息化顶层设计上,加大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