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8 10:01: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注重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制订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及重要性

1.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后天的基础教育,可以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心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教材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觉地规范自身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严于律己,充分发挥自身榜样的力量,举止大方,这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品德的关键环节。很多学生正是由于家长言行举止没有顾忌,逐渐受到影响才养成了说脏话、打架等坏毛病。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由此可见,家长必须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优良的品质来熏陶孩子。

3.社会教育

社会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大课堂,电视、网络、新闻、报纸等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媒体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引导,多为学生着想,多去关爱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小养成感恩的心。

二、加强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1.开放式教学,渗透教育

教师应该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不能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这样会让学生很难理解,逐渐产生反感心理。教师应以理服人,以情服人,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讲解“怎样与性情淡漠、个性内向的孤立型的同学相处”的时候,由于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不要只注重表面现象,要学会使用谈心的方式,用热情去融化冰川,不能因为一点小缺点、小错误就彻底否定一个人,让学生能够时刻做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2.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对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因此,品德教育的基本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设定,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社会,发现美,发现爱。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问题,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例如在讲解“请你相信我”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情景剧,通过真实角色的代入,让学生明白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要做言而无信的人,使学生从根本上懂得失信于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表演完毕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谁是自己最信赖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然后向大家讲述自己信任他人的原因,并展开全班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懂得如何信任别人,以及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懂得待人诚信才是赢得别人信任的真理,为今后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如传统节日或是纪念日活动等等,要知道“实践是最好的教育”。学生身临其境,在活动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快乐的少先队员”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专门的活动,如学习关于革命的红歌,观看革命纪录片,让学生为大家讲解自己知道的关于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使学生了解红领巾的由来,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时刻提醒学生不能忘记国耻,无论何时也不能忘了革命先辈们的流血与牺牲。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身为少先队员的骄傲与自豪。

小学生品德教育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综合性课程。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必须高度关注,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多给予鼓励和关爱,同时要不断改进品德教育方法,为祖国培养更多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爱心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卫花岗.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3).

[2]金莉红.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3(10).

篇2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43-02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通过系统、专业的知识教学帮助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为他们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对于学生来讲足可见一斑。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以及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与社会》这一科目的学习持敷衍了事的态度,总认为:“思想品德课仅仅只是一门副科,并不是主要的学习科目,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导下,农村小学生普遍缺乏对于这一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试想,如此状态之下,又怎么能保证学习效率及质量呢?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教学处境。

一、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促进农村小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树立的重要阶段

小学生是初步建立人生理想的最适年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光靠自己来制定人生理想,需要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有一部分在提供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就培养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德育的发展。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和思考,帮助他们弄清是非,明晰道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的现实生活。因此,我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和反思者,在体验中明白道理,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

2.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集体凝聚力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就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团体的凝聚力得以增强,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摆脱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心里的阴影,受到年龄及环境因素的制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父母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更有甚者产生了厌恶、憎恨父母的错误想法。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几位学生亲自阅读了他们外出的父母写给他们的信件,之后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读完父母信件之后的感受与想法。如此一来,不但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思维,而且结合农村留守学生的特有心理特点,又促使他们深刻感悟与领略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而这显然正好是本节内容的思想主旨之所在,从而为学生实现对于这节内容的更好认识、理解与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

1.针对农村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要尽可能运用好这些自然资源,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通过开展走出校门、走进家乡的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从小就熟悉的家乡有了新的认识。黄黄的油菜花,沉甸甸的麦穗,弯弯的河水,都蕴含着情愫!有那么多令他们心动的地方。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可以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

2.既然农村儿童较早参与了家庭的生活生产劳动,那么,这就理应成为我们开展品德教育的良好资源。但农村家庭的家长,一般文化程度比较低,或者是外出打工者居多,这又是不利的一面。要开发这种资源,就必须在取得农村学生家长的配合上下功夫。利用假期对农村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浅显易懂的儿童健康心理、儿童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以取得他们实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上的支持。这样,许多把品德融入生活的教育活动,就能得以顺利开展,就能教出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农村品德课来。

3.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去调查了解自己从教地方开展活动的内容,结合新课程要求,筛选出能为教学所用的“精华”部分,确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内容。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接受良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他们正确认识养育自己的这个社会环境,养成良好的中华美德,为长大后迈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越感兴趣,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要做到不脱离课标,又不拘泥于教材。

三、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建议

1.农村小学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小学思想品德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增强教师对思想品德工作的认识,形成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对师生起到较强的激励作用,激发师生团结奋发的热情。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用正面的好人好事感染学生。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多给予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学校或班级要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同学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增强集体意识,例如,举办一些体育活动、益智类活动等。比赛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主动去结交朋友,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帮互助,增进友谊。

篇3

一、教师应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一些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体育老师的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思想的懈怠。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在体育教学中也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的意志品质。对一些体质较差的学生多给温暖和鼓励;经常进行师生谈心和交流,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三、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就应加强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以及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苦的意志品质锻炼,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将来学生步入社会后要比他们学习的文化课更加重要。体育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质,磨炼他们的意志,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健康的体魂,丰富的知识,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所以,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

(1)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将来成为建设的合格人才,才能激发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2)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首先,利用竞赛法。竞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其次,还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所谓游戏法就是指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学生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掌握和运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机智,灵敏和独立创造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纪律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3)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其它学科主要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因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如球类运动,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单杠、高低杠等项目,田径中的跨栏,撑杆跳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则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队列练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纪律性、坚韧性。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地选择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4)气候、环境、器材设备的优劣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在不利的条件下训练,能培养其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篇4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从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甚至因为和家长怄气动辄就跳楼自杀的极端个案分析,发现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一方面源于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应试教育理念对一些家长和老师的影响,给孩子们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形成的“唯我独尊”的潜在意识,使孩子们受不了一点委屈。同时,在众多老师和家长的观念中,对思想品德高尚小学生的鼓励仍然不够,而对考试成绩优异的孩子却报以各种各样表象和潜在的鼓励,甚至家长以金钱奖励孩子,使一些孩子越来越变得自私、冷漠、怯懦……在一些学校的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问题的严重性,相当多的小学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越大越自私”、“现在的学生越大越不愿做好事”、“现在的学生越大思想越混乱”、“现在的学生越大越难教”。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变得相当复杂,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及时予以纠正。对于一些学校学生品德得分不容乐观等现象,需要从学生自身原因探讨,更需要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据报道,在沿海开放地区,一些小学生比内地孩子受环境影响冲击时间较早,但由于身心发展水平所限,思想道德基础和认知能力有限,受到消极因素影响时,有可能产生错误理解,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所以,现阶段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强化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取哪种教育方法,都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要进行理论指导,纳入教学考核范围,作为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全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树立身边的榜样,把那些经常“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学生培养成骨干力量,让他们以实际行动把大家带动起来。对于“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各种优秀学生,作为思想道德楷模进行宣传,发挥身边模范作用。广泛联系社会团体,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老同志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思想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另外,还需要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小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使德育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德育老师要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尽可能做到每学期中间针对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况,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虽然这样做学校德育工作有些麻烦,但往往在繁琐过程中挽救思想品德即将落伍的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让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实时与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小学德育老师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需要与其他科任老师密切联系,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注重显型教育与隐型教育结合,不要变成单纯的说教,要把思想教育隐藏在愉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巧妙融合其中。德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中普遍出现的共同思想品德问题,通过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偷东西、看黄色书刊、沉溺于网络游戏等问题,一定要以个别谈话为主,了解其思想形成根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师要以自身魅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德育老师要以身作则,在言谈举止方面成为小学生的表率,从生活到学习,处处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仅能消除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而且能培养小学生爱老师、爱学校、爱祖国的健康心理。

篇5

一、高度重视农村小学品德课程的重要性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是在日常学习中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如针对学生做家务这一问题,学生们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同学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回家后,学生们要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这一问题就成功的解决了。这样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的建议下,去实践做家务这一活动,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们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农村实际生活,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一是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利用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想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品德教育,可以以激情为主,可以以讨论为主,也可以通过演课本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篇6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74-02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初中生往往逆反心理严重,甚至会出现厌学、逃学、自残等极端行为,因此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现进行探讨。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1]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既是当今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重要目标。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初中生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时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渴望独立,易冲动,但可塑性最强。在平时教育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一般都比较关注学生的生理成长状况,却忽略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使生理和心理教育没有达到和谐统一。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刻不容缓,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获得全面发展的需要。

笔者一直从事思想品德课的一线教育教学,接触许多初中学生,深切感受到不少学生成长中的迷茫和无所适从,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当弘扬思想品德学科的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用教师的健康人格影响学生。我国正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学科教学的“职责范围”,主动地有意识的进行渗透。[2]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思想品德教师自身应是一个有健康心理、良好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只有教师以高尚廉洁的人格从事自己的职业,才能真正言传身教、以德育德,塑造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用教师的健康人格影响学生的发展,以达到更好的育人目标。

2.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思想品德学科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理。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教科书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和认同,使其心理素质逐步提高。[3]

3.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导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创了许多新途径。教师可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小品表演、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体验其重要性。它要求教师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地说教,要注重实际地影响他们,注重引导。

4.将课堂渗透教育与课外心理辅导相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是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外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部分学生有问题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因而教师要用灵活的方式,如利用网络与学生沟通,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一些心理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与学生沟通应找对切入点,避免说教,鼓励学生打开心扉,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说出来。教师了解之后,应该努力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也应和家长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上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学生不仅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还能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锻炼了组织性、纪律性、自制力,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开展课外活动时,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参与,老师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加入学生的队伍里,既能密切师生关系,又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对老师也是有益的,体现“教学相长”。

总之,只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加以引导,就能使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品德科任老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与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儿童教育有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故事教学,故事教学相对来说范围是比较繁杂的,它涵盖了童话和神话故事等,这些故事都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对故事的赏阅是故事教学的主旨之一,也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文学形式之一。故事教学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性,促使我们要更好的把握故事教学的方式方法,让故事教学更加为人称道。

一、故事教学对幼儿能力的培养

(一)知识能力的强化

幼儿期间学习的知识是很深刻的,就像是印在了脑子里一样,在幼儿期间,硬性记忆越多,就对今后的学习越有好处。因此,我们要更加丰富小朋友在幼儿期间的知识储备量。在提高知识储备量的同时,故事教学也让小朋友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听取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会进行简单的思考,即使这样的思考是不具意义的,但却是能够锻炼小朋友的思考能力。尤其是小朋友们在听科幻故事或者是寓言故事的时候,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听取科幻一类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们好像被带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浓郁的故事氛围也让小朋友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更好的帮助小朋友们理解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表达能力的提升

幼儿时期正是语言的发展时期,他们会说的话不多,词语的使用量也不足,在表达内心想法时也很可能词不达意。所以,故事教育就成为了小朋友的首位语文老师。小朋友通过听故事,来学习故事中的说话方式,这比老师逐字逐句讲解语句更有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小朋友们说话更具表现力。

小朋友在记忆美妙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些刻画美妙故事的语句,这对丰富小朋友的词汇量是极其有利的。在进行故事教学时,孩子们不光是听故事,也要根据环境要求,复述所听到的故事,这对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连贯性表达都是有帮助的。所以,故事教学是有利于小朋友语言能力提升的。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来源,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维持小朋友们自主学习的载体。只要是有故事可以听,小朋友们就会性质盎然,会更加聚精会神的听取故事,精神的高度集中也会帮助小朋友提升创造力。

二、故事教学对幼儿品质的培养

(一)品德教育的培养

幼儿正值成长阶段,由于所能理解的知识有限,培养他们的能力与品质就成了一件难事。想要有良好的教育成果,就必须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恰好故事教学就能够准确的反应出现实生活,并利用鲜活的形象来映射所需反应的艺术形式。由于故事情境内的人物特点鲜明、环境渲染力强,所以在听故事的时候,幼儿绝大多数都能做到聚精会神。听故事期间,幼儿也会为故事里人物的凄惨遭遇流泪难过,为正直善良的小朋友欢呼呐喊。故事结束后,小朋友们也会有所改变,他们会更加关心身边的人、更爱干净等等。这些都是故事教育在幼儿心理地位的体现。

(二)想象力的培养

幼儿的内心是充满幻想的,他们有大人们比不了的单纯思想,而故事教学的虚拟性刚好可以让小朋友们的幻想得以发挥。在讲故事的时候,小朋友们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转动脑筋想解决的办法,教师应该在这个时候暂停故事的讲解,让小朋友们仔细思考,在思考过后进行提问,然后通过引导,让小朋友自己说出答案。

举例来说,有一个《狼和小羊》的故事就没有特定的结局,教师就让小朋友们独立思考,让小朋友们对结局自己发挥。很多小朋友再听完故事之后,就发挥想象,继续编写结局。有的小朋友说:“在小羊马上就要被大灰狼吃掉的时刻,附近的村民赶到了,用枪赶走了大灰狼,小羊就这样获救了。”还有小朋友说:“小羊在快被吃掉的时候,有一群动物都赶来营救小羊,吓跑了大灰狼。”也有小朋友说:“小羊在关键时刻抓起地上的尘土,扔向大灰狼,然后趁机逃走了。”

这些就是小朋友们的想象力,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要让小朋友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够让小朋友更好的进步。

(三)道德品质的培养

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是可以培养小朋友品质和情操的,小朋友可以在故事中明白道理,自我反思。

举例来说,有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的故事,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并且明白我们要学习小猫的懂礼貌。这就是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这也就证明好的故事光能够培养小朋友的道德,还能够陶冶小朋友的情操。教育时机的准确把握,是让小朋友在故事中养成良好品质的关键。

三、结语

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在学生兴趣培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小朋友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还能够让小朋友主动性的学习新知识。同时,故事教学也是小朋友们品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在故事教学中,小朋友会通过故事中人物做事方法,来判别这个人是否值得学习,如果人物值得学习,他们就会以此借鉴来改善自身的错误,虽然都是无意识性的改善,但却真正做到了道德品质的提升。

篇8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6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4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教师的讲解和提问,还是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都需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将信息进行传递。可以说,普通话说得是否标准和规范,与汉语拼音有着直接关系。 因为汉字代表文字,文字本身不能发出想要表示的声音,必须借助拼音来帮助认识生字。学好拼音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和保证。

一、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小学生识字

学生刚入学时,他们识字并不多,但是口头表达的语言词汇不少。这些词汇还不能成形,也就是不认识这些话的书面形式。只有懂得了拼音后,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速度才会加快,能够把口语和汉语拼音相结合,再了解字义,记住字形。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汉字的教学过程。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学生只有会拼音,有些不会写的字,才可以用其代替。可以说,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学生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写完整,认识更多的字词。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从低年级开始,一句一句地完成。通常小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有很多话会说不会写,这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但是这个困难可以用拼音来代替不会写的字。只有这种方法,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才可以得到顺利的进行。同时,小学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言语写下来,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的字不多,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学好更多的字。但是他们可以借助拼音,对不认识的字自己也能识别。因此,如果学好拼音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不管是在课内阅读还是在课外阅读,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利用拼音自己读课文,以了解文章的内容。早期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让学生感受自己熟读课文带来的喜悦,还可以巩固拼音来识字,掌握词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

汉语拼音不仅是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助手,还是学生学习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学生能在课堂上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认识词汇时,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在拼读音节时,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因此学生能够说出一口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可以说,学生要想说好普通话,拼音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语文课文前,首先应该安排汉语拼音的学习,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二、提高拼音教学的途径

(一)游戏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快乐地学习。通常可以使用儿歌和故事导入法。儿歌导入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比如说在教学g之前,可以通过朗诵“小哥哥,爱白鸽,唱支歌,哥和鸽,笑呵呵”。当教师向学生提问出现最多的音节时,学生就会对g有所掌握,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

另一种游戏导入的方法为故事引导法。这种形式更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吸引力。在教学拼音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读或者编说和教学活动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现如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表现为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正面教学、启发诱导的原则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制作拼音卡片和较色扮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且自发地学习拼音。

其次,教师还应该在具备专业且丰富的知识素养前提下,指导学生的拼音学习,只有教师亲身教学,切实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区分音节。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三)加强学校和领导对学生拼音教学的重视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会拼音,首先学校和领导要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起关键环节,选择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所选拔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和知识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有标准的普通话,这样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校还应该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拼音的比拼和普通话的比赛等,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写作和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及有效工具。汉语拼音的作用十分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学生阅读和学好普通话。因此,小学语文必须重视拼音教学,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中国科教创

新导刊,2010(18).

[2] 于明浩.小学语文习作拼音教学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篇9

1.培养兴趣,乐意学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闻乐见的事情;兴趣才是学生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和成功的密友。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预期效果。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学习汉语拼音前,我就给他们讲故事。学生们被故事内容深深吸引了,听得入了迷,这时候我告诉他们,只要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可以自己阅读有趣的拼音读物,了解许多没有看到过、听到过的事情,甚至可以去编故事、写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我还专门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就是把声母卡、韵母卡分别交给学生,哪几个能组成老师要求的音节,他们就是好朋友;我也常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版画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是一个苹果。此外,我还领着学生玩捉迷藏训练练拼、"开火车"识字比赛等趣味性活动。

在拼音教学中恰当地安排各种游戏,不但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2.巧编儿歌,轻松学

儿歌以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低年级学生的普遍喜爱。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汉语拼音教材中,字母教学都配有插图,以图中事物的形状、体态或提示字母的音,或提示字母的形,大多既提示音又提示形。在开始教汉语拼音时,我根据教材中的图,将每个字母都编成一句有趣的儿歌,便于学生记忆。如:开始我做示范,"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后来,我让学生联系情境图找出与字母相似之处。如在学p时,我问:"小朋友准备怎么记住p的样子呀?"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观察思考后,学着编了句儿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p、P、p"。我听后大加表扬。后来的汉语拼音学习,基本上是学生自己编儿歌记字母,我只是稍加指点。如"姐姐弟弟来摸瞎,两个门洞m,m,m","小猴子,嘴儿馋,ch了杏子ch李子,ch了李子ch柿子,ch了柿子闹肚子。""椰子树上椰子多,左i右e,ieieie","我爱北京天安门,左a右nan,an,an"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编儿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枯燥的字母学习就变得轻松有趣了。

3.尽情游戏,玩中学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玩,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这是教育家卡罗琳针对儿童的特点而提出的理念。低年级学生更是喜欢游戏。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学会拼音。我经常玩的游戏有变魔术:课前用绳子变魔术,变出学过的一些字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完新字母后,让学生自己用绳子玩变魔术的游戏,变出今天学过的字母;摘苹果:在教学字母时,我先用硬纸片做许多红苹果,在苹果后面粘上字母卡片,然后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把苹果挂在树上,让学生去摘苹果,把看到的字母读给大家听,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一起读,如果读错了就说"读错了,读错了,请你再去想一想"。

这个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字母的发音,而且还照顾了全体学生;猜口型:这个游戏对学生不易区分的声母、韵母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平舌与翘舌的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猜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摆好口型让学生猜,或者学生叫老师猜,也可以同学互相之间猜一猜。学生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不仅学得轻松,而且读得标准;击鼓传卡片:用准备好的小鼓一边敲一边传卡片,鼓停了传到谁谁就读出来。如果读错了,大家教他;读对了,大家跟着学。除此之外,诸如"快乐大转盘"、"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拼音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溶入到课堂中来。

4.融入生活,巩固学

篇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汉语拼音教学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教学内容,它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等能力密不可分。汉语拼音教学不仅可以辅助小学生进行识字和学习普通话,还可以在识字的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语言文字交流必须以拼音为载体,因此,学好汉语拼音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

儿童刚入学,识字的数量并不多,但口头语言的词汇量并不少。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入学前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像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但是学生口头掌握这些词汇并不成形,因为他们不认识这些词汇的书面形式――汉字。当学生学习了解汉语拼音后,识字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通过把汉语拼音与汉字字形联系起来,了解字义,记住字形,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汉字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工具性就显现出来了。

小学语文课堂在拼音教学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识字,并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与写作。儿童独立阅读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然而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面对纯汉字的书本读物他们既读不懂,也读不通,只能“望书兴叹”。在这种情况下,汉语拼音则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凭借汉语拼音,学生可以无障碍地阅读课内的书本知识和课外的诗歌、寓言等读物。广泛地涉猎书本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增长见闻,活跃思维。小学生的早期阅读对学生智力、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汉语拼音使学生的早期阅读成为现实。

此外,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帮助写作的功能。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提倡“拼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方法。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总是等到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后才开始写作。在这种作文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手法不熟练,作文水平很难达到课堂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能说不会写的问题,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识字量不足,对于识字量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拼音代替汉字,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及早解决词汇量与书写量不成正比的现象。

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它不断地陪伴学生学习与成长。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学好汉拼音的重要性,正确运用汉语拼音,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使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