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8 10:01: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机电设备一体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科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加深。在工业领域,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引入推进了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其对机械工业的产品、技术结构,生产方式,功能及管理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工业已经迈向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所谓的工业设备机电一体化是指引进电子信息技术完善设备的信息处理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和主功能等,将电子技术和工业设备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总称。机电一体化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电力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变换技术、接口技术、传感测控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整合在一起,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组织结构为目标,实现系统功能的可靠性、多功能、高质量、低能耗,使整个工业机电设备达到系统的最优化运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关键的历程,如下图所示:
总之,机电一体化是融合多门现代高科技的综合系统,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定会紧跟科技的发展潮流。
2 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控制趋势
2.1 智能化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智能的开发,同样,机电设备的一体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的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是21世纪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所谓的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是指在控制论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模拟人工智能、人机接口、自动编程、对话过程和加工过程等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取代一部分的人类脑力劳动,并对人类智能进行收集,以期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通过采购各种各样的数控设备,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开发,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的更高层次发展。
2.2 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将机电一体化和网络化进行融合入,成为了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的主要趋势之一。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监视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而对于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来说,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此外,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以及大量的家用电器总线的网络化,人们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足不出户的跟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是机电一体化的主要趋势之一。
2.3 绿色化
随着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化成为了工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传统的工业发展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是对资源、环境的掠夺换取的,然而,地球上的资源毕竟有限,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高消耗的发展之路不可能长时间持续下去,因此,工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化道路。改变高投入高输出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转而采取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道路,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控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4 光机电一体化
光机电一体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控制技术以及机械技术进行交叉和融合,是许多高新企业和高新设备的基础。光机电一体化包括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一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是集机械、光学、微电子、自动化控制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等特点;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体化产品得以实现的基础,只要采用这种先进的技术,就能够生产出高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激光技术、光能驱动和传感检测技术等,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2.5 系统化
系统化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更进一步的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总线结构;二是升级通信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系统化成为了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的重要趋势。
3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成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向着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现代工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1)第一阶段。机械一体化技术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起于上世纪的60年代,人们逐步的将电子技术应用到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机械产品性能得以提升。二战以后,机械产品和电子技术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机电技术的结合对战后经济恢复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期间的电子技术发展水平比较低,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还没有真正的结合,机电产品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2)机电一体化蓬勃发展的阶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第二阶段,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在此期间发展迅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在此期间,微型计算机以及集成电路发展的规模日益壮大,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有了物质基础。各国都加大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视程度,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渐增多。(3)机电一体化新时期的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和模块化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特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进步,通信技术以及光学技术逐渐进入机电一体化,有关机电一体化的研究逐渐增多,机电系统的分析、集成方法和建模设计逐渐增多。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光纤技术的影响下,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我国对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也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存在产品水平较低、科技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潜力不足以及高水平产品较少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增强技术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探析
经济的发展带动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机电一体化技术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是集电子、机械、控制、计算机技术以及光学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也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和微型化的方向发展。(1)智能化。智能化是技术的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在信息技术、模糊技术的帮助下,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逐渐发展。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再是层次结构较为简单的产品,技术产品需要向着有冗余度和复杂的双向联系发展,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大,提高该技术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中的应用力度。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要加大对运筹学、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动力学、模糊数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通过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提高机械的模拟能力,使生产机械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自主决策能力,整体上提升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虽然不能达到人脑的智能化程度,但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微处理器的高速和高性能还是可以实现的,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2)柔性化。柔性化是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控制和执行将会有更高程度的冗余度,系统之间能够按照任务的分配来实现独立的工作,增强自身的自律性。柔性化的典型特点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子系统可以产生附加信息,在完成总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要实现信息的产生和附加,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反应能力,减少故障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影响,整体上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水平。(3)网络化。计算机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工作的效率逐渐提高,生产领域、教育领域以及政治军事领域都进行着重大的变革。计算机网络实现了生产部门之间的连接,质量可靠、功能良好的机电产品会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起来。与此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网络化还会简化生产的流程,减轻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实现机电产品技术新的发展。(4)模块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具有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特点,但是产品不同系统之间的分工将会更加精细,机电产品的模块化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机电产品的模块化是系统而复杂的工作,研制人员需要对机械接口、环境接口、动力接口以及电器接口进行整体的研究和分类,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成为具有识别功能、视觉和图像处理功能的新型产品,实现电器产品的系列化和标准化。结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信息处理的精度和准度。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气、信息处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机电产品和技术会向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模块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扩大机电产品和技术的应用范围。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7-01
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必须要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一、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最重要的就是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逐渐具备积极的态度、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的设备安装与维修技能,同时也应该具备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学生在经过了专业的学习之后还应该具备非常强的读图能力,对简单的钳工操作应该能熟练的掌握,对于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工具也应该可以非常轻松的使用,如果需要小型的变压器,学生应该可以独立完成变压器的制作,如果电路终端,学生还应该具备非常好的电子线路焊接能力,对当前机电专业经常使用的PLC系统要完成调试,同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PLC系统,调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学生还应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
1、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当今“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要能找到相应的专业岗位,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即岗位设计及其应用技能的培养己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课题。实践证明:科学地选择支撑一个专业的技术,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教学规律的要求,达到培养目标。因而,寻求社会需求与专业支撑技术的最佳结合,是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建设一个专业的首要任务。根据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的内涵设计明确的岗位及人才培养规格是当前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知识能力构筑的切入点。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能力
当前,很多该专业的学生普遍都有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很多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已经使用了一体化教学的方式,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直接逃课的现象,为了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师生关系。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守“爱”和“严”这两个原则,教师千万不能因为让学生听话二对其进行百般呵护和放纵,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应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际经验来使学生真正从心里感觉教师真的很有能力,同时还要减少和学生之间思想上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接受教师,发展呈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只有学生真心的接受了一个教师,教师去批评他或者是教育他,他才可能更容易接受,学生很认可这个教师才能更好的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同时能更好的展现出实际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
3、改变课程设计方式,注重工学结合
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但是学生还是没有办法真正的爱上学习,所以改变课程设计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例如当前很多学生都对网络游戏非常的感兴趣,所以笔者在本文中也做出非常大胆的设想,如果能将课程做成游戏的形式就一定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更好的享受到乐趣。当然,建立的大型游戏首先它必须要和学生所学到的专业有非常大的关联性,同时它也需要和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也要有很好的作用。其次是在游戏中容量一定要十分的充足,这样才能包括该专业的,每个方面,将学习切实的融入游戏中。再次,玩的时间一定要够长。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课程设计还包括学生学完某门课程后,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面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针对性强,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考核。 例如:制图测绘选择一般复杂程度的组合体(常选齿轮泵),让学生测绘并绘制组合体的装配图和零件图,写出测绘说明书。使学生具备绘制普通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再例如,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可选择减速器为课题,进行设计。培养学生运用和检索有关设计手册及技术资料进行结构设计与工程计算的能力。其成绩可根据设计质量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或口试)进行考核。或者设备修理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了解设备修理前的技术状况,设备故障原因等分析,初步掌握故障分析、零件测绘、修理工艺编制、技术文件制订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4、加强专业实习训练,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需要安排一定的基本技能实习。基本技能实习安排在教学过程各个阶段进行,以培养学生各种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实践性强。基本技能实习一般在实习车间或工厂进行。通过钳工、机加工、焊接、机械拆装、电气装修、机械设备大修等实习,使学生具备修理及加工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实习完毕,必须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
其次,需要安排相应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时进行。一般选择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先进的工厂为实习场地。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工厂生产概况、生产过程、设备维修、设备管理、产品装配、企业生产组织和车间管理的情况,获得本专业较为全面的专业实践知识。实习结束,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根据实习报告和学生的表现等全面考核,实习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三、结语
总之,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机械与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并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载体,将理论授课、实训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将能够极大的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抓住一体化教学的根本[J].中国培训.2008(06)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故障检测
机电一体化在现阶段各行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和普及,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在机电一体化的整个构成体系中,机电一体化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主体所在,要保证整个设备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就需要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质量调试和监控,根据实际采用正确的安装技术和调试技术,对设备后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有事前防范和预测,形成长效可靠的设备运行安全监控机制。
1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分析
1.1安装方面
(1)警示灯的接线安装。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设备上的警示灯接线有5条。红色线为电源接线,较细的红色线是红色警示灯控制接线,绿色线是绿色警示灯控制接线,棕色则是公共接线。在实际安装中由于设备的循环使用使得接线线路被破坏,此时就需要对电源的正负极进行准确判定,具体的方法就是采用指针式万用表的欧姆档进行判定。首先对红绿色控制端的判定,采用两表笔重复测量这5根线中的任一两根,直至确定出电阻为零的两根接线为止,其次对公共端的判定,采用红表笔来连接剩下三根中的任意一根,黑表笔连接另外两根,直至确定两次检测所得电阻均为8千欧左右为止,红色笔所接线就是公共端;最后剩下的就是电源的正负极接线。
(2)警示灯输出端和变频器输出端是同一控制端子。在警示灯接线时,公共端引出线一般是处于悬空状态的,甚至在有些设备上直接被忽略掉。一旦警示灯的输出端和变频器输出端是同一个端子,就必须要连接公共端子,这是确保警示灯正常闪亮的重要措施。具体操作就是电源的正负极按照之前的接线方法,连接三菱PLC模块上的24V电源正负极或者是按钮模块上的24V电源正负极。
(3)电磁阀的接线安装。大多数情况下,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电磁阀所采用的电源是24V直流电压,其中红色线是正极,绿色线是负极,这是理论上的做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电磁阀的内部线圈是处于通电状态的,会产生相应的磁场,对阀芯产生驱使动作,这种驱使动作是不考虑正负极状态的。但是,存在的唯一不同就是一旦正负极接线错误,就会导致电磁阀指示灯不工作,对此解决是调整接线,正确连接。
(4)接线安全。安全问题是所有工程建设的前提,做好安全工作必不可少,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来说也是如此。首先,要对机电设备安装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机电设备安装中所采用的技术进行讲解,对技术应用中的要点予以明确,使其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其次,对现有的安全保障制度进行健全完善,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把消防设备合理安置在设备附近,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环境的安全性良好,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要事前消除,制定相应的防范机制。
1.2调试方面
机电一体化设备相对于其他普通设备来说,它是在没有经过复检实验就直接出厂使用的,这就决定了其不能实现总装,而且也不能进行负荷试验,最重要的是,虽然部分机电设备已经被使用过,但是,在进行长距离运输时需要进行拆卸和安装,这会导致其安装的最佳状态被改变,影响到下一次的性能发挥,对此在完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调试操作,确保设备安装的合理无误。
1.2.1调试流程。在具体施工中,所采用的机电设备大多数是二手的,也就是在之前已经被投入到使用中,在开始新的施工应用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拆卸和安装,这就很难保证第二次的安装是其性能最佳发挥的状态,这就需要对其安装进行相应的调试,采用科学的调试技术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讲,在开始调试之前,调试人员要先对设备的装配进行检查,确保合理,不存在渗漏,对于设备的调试主要是对其性能发挥是否正常等进行的,例如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经济性是否达标,此外,在进行现场调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也要做好现场指导和监督工作,可以对调试技术的应用进行规范化指导,对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及时指出,对于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处理,并将解决过程详细记录。表1、表2是某设备的调试标准值。
1.2.2编写设备调试报告。在编写报告时,务必要保证有理有据,编写人员在掌握了充足的现场资料和数据后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编写的思路和层次也很明晰,有所侧重点。对于设备调试中所记录的设备运行数据,包括经济性数据、稳定性状况以及操作可行性等进行记录,同时也要与标准相对于,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把真实的情况编写到报告中,对于不能即时解决的问题也要列入到报告中,不能忽略。
2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检测
2.1定时检测
机电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性能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如果不及时给予检测和维护就会影响到后期状态正常发挥,据此就需要检测人员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测,尤其是设备的关键部位。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还需要检测人员依据设备运行的实际状况和信号分期存在的问题,对运行故障产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判断,与此同时,还要对运行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作为后期检测的参考依据。
2.2正确采用检测方法
机电设备的应用范围扩大,也使得其故障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常见的检测方法有温度检测法、故障树分析法以及白诊断法等等。设备故障有警示信息时,在故障检测时就可以依据警示信息有针对性开展,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技术进行排查;如果没有警告信息时,不仅需要采用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而且还要采用专业化检测工具依据实践经验准确判断故障位置和故障影响程度,进而采用合理措施予以解决,将故障所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从而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equipment i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Daily life all have extremely extensive appli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thus to ensur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on construc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equipment with the main points of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ow to install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equipment; The installation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楼宇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智能建筑系统将智能型电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对各种设备的自动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因此必须加强建筑机电设备一体化安装工程的图纸设计、组织、合同、施工进度、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按时按质完成建筑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工程,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三大基本系统之一,是当今智能建筑的实施重点和难点。因此研究建筑设备自动化理论及其技术、并合理应用先进技术构建建筑设备化系统是正确实施智能建筑的基础。
从实施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来看,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主要表现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IT技术面向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因而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不仅涉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数据通信技术和现代自动控制技术,而且涉及建筑技术、建筑环境技术、建筑设备技术等诸多技术,是多学科技术的典型结合。
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原则
(一)树立创优意识、计划从严组织
优质工程要靠严密计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获得,因此在工程准备阶段就要高起点严要求,把每一个工程任务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心编制计划方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国家各项标准要求编制《建设项目质量目标计划表》。
(二)深化图纸设计管理
深化设计是在业主提供的扩初设计图、招标图纸或“施工图”及设计变更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绘制出能够正确指导工程施工的施工图。图纸设计是建筑施工前期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整个建筑施工唯一的参考和指导。建筑工程图纸设计工作主要是由建筑投标和招标两方面达成一致的产物,建筑施工者只是在按图纸执行指令。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来说,图纸设计管理主要是保证设计图纸的完整性,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数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内容的完整性。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要充分体现施工设计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三)组织管理
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组织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组织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着这个工程是否能按时保质完成。
为了更好地实施组织管理,我们应该建立适宜的、具有良好执行力的组织团队,并做好组织管理计划和责任分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洁、畅通的组织沟通渠道,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全面、真实地传输和反馈,同时应注意合理、及时地解决组织管理中的矛盾冲突和意见分歧,加强团队整体的理论水平,保证组织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落实。
(四)质量管理
建筑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控制与建筑工程质量、社会价值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质量控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施工前图纸设计质量的控制,应注意图纸设计的合理性和简洁性,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读懂图纸,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补充、完善图纸中的不足。
2、机电一体化安装设备的质量,是影响建筑机电一体化安装工程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评定。
3、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施工者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注意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不能随意变更作业方式和作业操作范围。
4、施工后期的调试阶段,应严格按照要求对设备、系统进行调试,不能精简步骤、跳跃式调试,并建立完善的调试记录。
(五)安全管理
安全是所有工作最重要的,建筑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工程也不例外。建筑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施工工程中如果安全管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财产、人身损失,其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建筑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做好施工操作者的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充分配置安全控制所需要的消防设备,并不定时的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更换;第三,施工管理者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安全防范,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将建筑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切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六)加强施工人员素质培训
在工程准备阶段,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和具体施工情况,及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应包括施工进程计划、质量要求、安全管理要求、技术规范要求等几大部分,做好人员的准备工作。
三、机电一体化安装过程中注意要点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工程中,安装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机械设备能否安全运行,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安全距离要牢记
安全距离是指带电体相间和对地的空间距离,它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操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并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执行。
2、按图施工要做到
施工图纸是安装工作的依据,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电路图或是接线图施工。如若对图纸有异议,必须向设计人员提出,经设计人员解释或出具设计书面更改图纸并签字后方能继续施工。严禁未经允许擅自更改图纸,盲目施工。
3、元件安装要规范
在安装各种不同规格和用途的元器件时,除应满足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外,尚须符合元件本身的技术要求,否则就不能保证其安全运行,例如:
①低压空气断路器喷弧距离的要求,相间隔弧的正确安装;
②电器元件应可靠固定,经常受到振动的元件,应采取防松措施。
③发热元件安装应考虑到对相邻元件的影响。
④母线或绝缘导线的连接应紧密接触。绝缘导线穿越金属板的孔要安装绝缘护圈,导线的端部应套上与电路图一致的线号,并且要分清线号的阅读方向。额定电压应与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相匹配。
⑤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系统完整有效,并有明显耐久的接地标志。
4、元件布置要整齐
元件的布置要合理,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即使电路设计完美,元件选择恰当,也不可能成为一件好的产品。
5、便于检修要考虑
机电设备投入运行后,需要定期小修或大修,不能因元件安装位置的不妥造成维修的困难,如:熔断器的安装应顾及更换熔芯时四周保持安全距离;动力配电箱上元器件,建议采用单面螺钉定位安装,以方便用户日后维护和更新。
6、施工结束要清洁
工程施工结束,应保证设备的清洁,清除与设备运行无关的一切杂物,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四、主要设备安装
(一)远程处理机的安装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可重构处理单元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一般而言,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为了日后的发展,RPU的接口要留出20%~30%为宜。
(二)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
在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布线时,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如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数据显示通道(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
五、调试统筹措施
1、调试计划统筹
各联合调试组以总控计划为依据,编制各自的月度进度计划,上报调试领导小组进行总体协调和审批后,提交给各联合调试组组织实施。调试过程中涉及施工临电、临水使用时,要详细说明负荷用量及时间,以便统一合理安排,均衡调试施工。
2、人员统筹
各联合调试组必须确保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试和负责本组内的人员调配。若调试工作需要其它机电系统调试组的参与配合,可向调试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并详细说明配合要求,由调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安排。
3、调试仪器、设备
各联合调试组调试用仪器、设备在调试前向调试领导小组提交清单备案。所有仪器、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计量管理规定,性能良好并在有效检定周期内。本调试组仪器清单见附页。
4、施工与技术协调
每周定期由调试领导小组组长召开协调会,汇报各自的调试进度及质量情况,及时解决调试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和存在困难。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各联合调试组对调试过程中发现的施工质量、设备、设计问题及时向项目总工程师反馈,由调试领导小组协调有关方面尽快处理。
六、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建筑机电设备一体化的安装与调试技术性能也日益完善。在工作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和掌握其性能,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积累经验,判断建筑机电设备在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故障处理,找出故障原因并加以分析,及时采取对策,以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2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煤矿设备管理策略
2.1更新管理理念,强化煤矿设备质量和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感安全生产和质量是现代煤矿生产和煤矿开采作业中的重要因素,要重视煤矿设备管理人员和煤矿生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思想认识水平,企业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作业技能培训,增强煤矿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感,鼓动全员参与到设备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中,这样既能够提升煤矿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质量意识,又可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从而避免煤矿设备产生安全隐患,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2.2加强煤矿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好故障预防、检修工作为了减少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企业加强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尤其加大对机电设备故障的事前预防检修和定期维修工作力度,要加强对设备的防潮、防尘与防腐措施,不断采用先进的在线故障检测技术和方法,通过对煤矿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预测和基于模型的故障预测、诊断与检修,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煤矿生产设备的损坏,减少设备故障现象的发生,减轻设备故障事后的检修人员劳动强度,节省设备检修成本,提高设备故障检修效率,保证煤矿生产的连续性和效率,推进现代煤矿企业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综合管理水平。
企业发展离不开生产,而机电一体化设备作为企业生产的基础,怎样安全运营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企业的生产车间,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工作环境极为复杂,由于生产需求,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运转,因此会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一些零部件造成一定的损耗,从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由于企业生产通常以流水线的方式作业,一旦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间断整合企业的正常生产,更严重的还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加强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对设备进行预防维护,确保相关部门能及时的预防和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保证设备能够正常的、平稳的运行,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1科学的管理
机电一体化设备,确保设备安全的有效措施
1)增强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在企业生产中,员工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并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员工之间的相互督促,确保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员工可以及时反映汇报,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的发生。
2)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机电一体化设备与传统设备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求的技术水平不同,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要求更高。而对于较为落后的机电设备,需要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因此,在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管理时,企业需要加大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投入,保证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能得到提高,促使生产过程更具人性化特点。
3)加强对设备安装前的管理。在前期选择机电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a.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测试,尤其是对机电性能的测试,选择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设备。b.需要切实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生产力计算出需要的数量,再选择所需数量,同时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需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督,避免所购设备存在质量问题。
4)保证电力供应。机电一体化设备不可能独立工作,需要诸多因素共同维持,所以设备的运行存在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容易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如:设备在生产运营中电缆线路是容易被损坏的部分,容易引起火灾,同时也会造成机电一体化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由此可见,电缆线路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有着很大影响。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企业需加强对供电保护系统进行管理,避免机电一体化设备配备的变压器直接接地的情况发生,确保正确安装电气使用电气设备,并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更换,杜绝设备电线乱接乱搭现象的发生。
2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进行预防维修的措施
2.1完善预防维护制度
机电一体化设备属于机械设备,易发生各种故障,因此离不开预防维修。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设备故障的预防和维修的管理制度,需要将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说明相结合,判断出设备定期检查的时间,从而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正常运作生产。完善的预防维护制度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维修有章可循,提高维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可以降低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所有检修人员都必须了解设备维修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都应该主动参与到设备的检修工作中,确保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安全的、稳定的运行。为避免工作人员缺乏自觉意识造成失误,还要安排监督人员对工作进行监督。在对设备的特殊位置进行检修时,必须安排专业人员检修,同时还应该由领导进行现场监督。在检修完毕后,监督人员还需要在现场继续观察设备的实际运转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检修保养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
2.2提高设备检修人员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提高设备检修人员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有必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加强检修和维护人员理论基础,还可以通过解析一些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的方式,提高检修和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在工作时能提高警惕,另一方面,对检修和维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加深技术人员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了解,提高维修的质量。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员工能及时、高效的排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保证设备运行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3严格遵守操作机电设备要求
机电一体化设备工作流程复杂,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操作和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前,需要操作员工充分了解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配电设备、变压器、电动机等),在操作时,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停止操作,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电源开关情况,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在故障彻底解决后方能投入使用。在设备停止运行后,操作人员有必要及时关闭电源,避免设备漏电或误闯产生触电事故。
2.4做好后期保养与维修工作
任何机械设备在使用后都存在磨损问题,机电一体化设备也一样,在长期工作磨损后,如果不及时采取保养措施,磨损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就会导致设备出现不同程度故障。所以,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工作很重要。在对设备进行保养时,为达到良好的保养目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设备选择不同的保护措施。同时还需定期对设备的零部件上油,从而降低设备在工作中的摩擦损伤。而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人员应将每次检查和维修的结果记录下来,只有充分掌握设备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好设备故障的预防措施,为设备持续正常使用奠定基础,进而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3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了自动化发展的优势,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机电一体化设备运行的环境十分复杂,为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一方面需要对设备安全管理中相关法律工作进行强化,另一方面,需要增强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机制,从而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水平、降低安全管理的发生。对于设备的检修与维护,离不开完善的预防维护制度,与高素质的检修和维护人员,员工操作机电设备得当,保养与维修工作做的好才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田殿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2):284-285.
[2]关一青.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的矿井设备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传播,2014(1):93,101.
机电一体化在现阶段各行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和普及,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在机电一体化的整个构成体系中,机电一体化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主体所在,要保证整个设备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就需要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质量调试和监控,根据实际采用正确的安装技术和调试技术,对设备后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有事前防范和预测,形成长效可靠的设备运行安全监控机制。
1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分析
1.1 安装方面
(1)警示灯的接线安装。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设备上的警示灯接线有5条。红色线为电源接线,较细的红色线是红色警示灯控制接线,绿色线是绿色警示灯控制接线,棕色则是公共接线。在实际安装中由于设备的循环使用使得接线线路被破坏,此时就需要对电源的正负极进行准确判定,具体的方法就是采用指针式万用表的欧姆档进行判定。首先对红绿色控制端的判定,采用两表笔重复测量这5根线中的任一两根,直至确定出电阻为零的两根接线为止,其次对公共端的判定,采用红表笔来连接剩下三根中的任意一根,黑表笔连接另外两根,直至确定两次检测所得电阻均为8千欧左右为止,红色笔所接线就是公共端;最后剩下的就是电源的正负极接线。(2)警示灯输出端和变频器输出端是同一控制端子。在警示灯接线时,公共端引出线一般是处于悬空状态的,甚至在有些设备上直接被忽略掉。一旦警示灯的输出端和变频器输出端是同一个端子,就必须要连接公共端子,这是确保警示灯正常闪亮的重要措施。具体操作就是电源的正负极按照之前的接线方法,连接三菱PLC模块上的24V电源正负极或者是按钮模块上的24V电源正负极。(3)电磁阀的接线安装。大多数情况下,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电磁阀所采用的电源是24V直流电压,其中红色线是正极,绿色线是负极,这是理论上的做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电磁阀的内部线圈是处于通电状态的,会产生相应的磁场,对阀芯产生驱使动作,这种驱使动作是不考虑正负极状态的。但是,存在的唯一不同就是一旦正负极接线错误,就会导致电磁阀指示灯不工作,对此解决是调整接线,正确连接。(4)接线安全。安全问题是所有工程建设的前提,做好安全工作必不可少,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来说也是如此。首先,要对机电设备安装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机电设备安装中所采用的技术进行讲解,对技术应用中的要点予以明确,使其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其次,对现有的安全保障制度进行健全完善,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把消防设备合理安置在设备附近,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环境的安全性良好,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要事前消除,制定相应的防范机制。
1.2 调试方面
机电一体化设备相对于其他普通设备来说,它是在没有经过复检实验就直接出厂使用的,这就决定了其不能实现总装,而且也不能进行负荷试验,最重要的是,虽然部分机电设备已经被使用过,但是,在进行长距离运输时需要进行拆卸和安装,这会导致其安装的最佳状态被改变,影响到下一次的性能发挥,对此在完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调试操作,确保设备安装的合理无误。
1.2.1 调试流程。在具体施工中,所采用的机电设备大多数是二手的,也就是在之前已经被投入到使用中,在开始新的施工应用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拆卸和安装,这就很难保证第二次的安装是其性能最佳发挥的状态,这就需要对其安装进行相应的调试,采用科学的调试技术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讲,在开始调试之前,调试人员要先对设备的装配进行检查,确保合理,不存在渗漏,对于设备的调试主要是对其性能发挥是否正常等进行的,例如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经济性是否达标,此外,在进行现场调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也要做好现场指导和监督工作,可以对调试技术的应用进行规范化指导,对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及时指出,对于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处理,并将解决过程详细记录。表1、表2是某设备的调试标准值。
1.2.2 编写设备调试报告。在编写报告时,务必要保证有理有据,编写人员在掌握了充足的现场资料和数据后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编写的思路和层次也很明晰,有所侧重点。对于设备调试中所记录的设备运行数据,包括经济性数据、稳定性状况以及操作可行性等进行记录,同时也要与标准相对于,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把真实的情况编写到报告中,对于不能即时解决的问题也要列入到报告中,不能忽略。
2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检测
2.1 定时检测
机电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性能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如果不及时给予检测和维护就会影响到后期状态正常发挥,据此就需要检测人员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测,尤其是设备的关键部位。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还需要检测人员依据设备运行的实际状况和信号分期存在的问题,对运行故障产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判断,与此同时,还要对运行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作为后期检测的参考依据。
2.2 正确采用检测方法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再重申不要带血的煤炭,强力推进本质安全型矿山建设,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化设备,达到发生故障时预知预报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伤害,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保证了员工的安全。
(二)增加经济效益和职工的收益
机电一体化设备虽然初期投资大,但是它的应用使设备故障大大降低,处理故障时间大大缩短,分析解决问题的程序大大简化,制定应急措施的能力大大加强。这样煤炭产量较之过去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同样使员工的劳动收入有所提高,改善了员工的生活质量。
二、基于机电一体化的煤矿设备管理
(一)煤矿的机电一体化模式
在煤矿生产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思想,可以将煤矿生产、安全建设以及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于生产、安全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全面建设数字化煤矿和信息化煤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机电一体化的影响下,煤矿企业应该及时抓住机遇,加大机械化建设的力度,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推动煤矿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机电一体化煤矿生产目标。
(二)管理措施
1.做好设备选型
在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选择时,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从质量、规格、性能、价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要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对其性价比进行对比分析,选择生产厂商信誉良好,同时成本相对低廉的机械设备;另一方面,可以从技术性能进行考虑,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设备,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对设备进行合理搭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不断更新煤矿行业陈旧的作业方式,提升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煤炭产品的质量,更可以带动国内煤矿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加快煤矿机械设备的国产化进程。通过对煤矿设备的合理选型,可以充分满足实际作业环境的需求,在保证煤矿生产正常进行的同时,降低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促进机械设备质量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改进设备性能
煤矿设备的安全性能对于设备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纵观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机械设备缺乏安全性。因此,在保证设备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设备的安全生产性能,尤其对于容易出现设备伤人的部位,更要重点关注,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要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加快对于新型机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而对于煤矿设备的生产厂商而言,同样应该加大设备革新力度,使得设备的性能在煤矿生产中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基础上,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强化安全管理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煤矿设备的管理工作在煤矿生产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的管理水平,需要从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强化管理措施:其一,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针对煤矿全体人员而言的,在管理中,要实施从上而下,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的全员管理,落实生产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利用绩效工资等方式,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生产责任相互连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要加强对于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其二,设备管理。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煤矿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每一台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或者待机状态,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把设备质量关,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在设备维护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问题,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换,要提前制定相应的计划,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其三,系统管理。要结合煤矿生产的特点,构建合理完善的设备管理运行系统,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矿山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领域的渗透,现代机械电子工程学开始在国内外的机械设备创新与优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煤炭开采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矿山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相融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矿山机械制造与技术革新的关键力量。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应用在提升机、掘进机、采煤机、输送机、以及支护设备等一系列重要矿井机械设备中,从实际效果来看,在线监控、自动报警、故障诊断等技术使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的稳定性明显提高,PLC控制系统与变频启动技术的应用为设备的节能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型液压支架及其电液控制系统的应用在大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作业精度,远程及无线遥控技术则使机械在危险环境中实现了无人状态下的采掘或输送作业。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渗透至煤矿生产,特别是矿山机械设备管理的方方面面。
2 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煤矿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
虽然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过程中,矿山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有所提升,但由于监控不到位而引发的各类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生产不断向着高产、高效、安全、低成本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新型设备的管理模式仍存在着一定的改进空间,主要表现在:企业重生产而轻管理,对落后的技术及相关设备的评价和淘汰更新制度不完善或未落实;设备的维修养护不力且缺乏计划性;设备统计信息的网络化、电子化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型号、种类繁多,新旧性能不一等问题对设备整体先进性与安全性的实现具有较大的限制作用。此外,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3 提高现代煤矿设备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3.1 设备的优选与持续改进
科学、合理地选择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机械设备无疑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复杂的工作环境与工艺要求决定了矿山生产必然要使用众多不同种类、不同型号机电设备。在每一类设备的优选环节,应通过对不同机械设备的综合性价比和质量分析为煤矿企业选择最为合适的生产设备,同时也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装备,在进一步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同全国范围内各个煤炭生产企业、专业院校、科研机构、设备生产厂家一道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及总结,促进、提高引进设备的合理搭配性,并加快其国产化的发展进程。引进先进、优质的煤矿机械生产设备可有效更新我国煤矿行业传统的滞后性作业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并显著减少由于机械设备质量问题而引起的生产事故。此外,还应在使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增加安全措施,改进设备性能。对过于陈旧或不适应现有作业条件的设备,应酌情淘汰,并及时以更加配套、适用的设备加以补充,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先进设备高效安全的功能和作用。
3.2 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
煤矿机电的实时安全管理属于动态性系统化运行范畴,其内容应具体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等方面。在人员管理层面,应首先确定并落实岗位职责,通过利益与责任的挂钩充分激发员工热情。在机电设备管理层面,为使每台设备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必须合理制定执行管理制度,严禁质量不达标的设备进入井内施工。各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定期的设备点检,履行设备检修预防制度。若在检查中发现一些设备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应提前完成计划制定,并将设备送至专业网点进行维修养护。在系统管理层面,则应依据煤矿生产特点合理构建3大设备管理运行系统,即配件供应系统、企业资产运营管理系统及设备维修养护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实时、完善控制确保其始终处于健康运行状态,进而令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创造出最佳生产服务效益。此外,应通过计算机系统收集并整理现有设备的性能参数、运行数据、维修记录等各种资料,为设备的技术改进和故障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3.3 机电设备管理人才的培养
作为机电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的关键因素,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也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为充分发挥工作人员在设备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应始终在生产中坚持管理与培训并重的原则,通过严谨、系统的教育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维修技术与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培养其在现场及时分析和准确处理安全事故、制定应急方案的综合能力。并营造出人人讲安全、管安全、抓安全的良好生产氛围,从而切实避免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现代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目前已经逐步融入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并在引领矿山机械设备的革新和完善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必须围绕这一新型作业模式,采取各项对策措施,建立健全严格、有序、科学、且人性化的综合管理机制,使设备管理水平与高质量、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相适应,以促进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孟, 吴富如. 浅谈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