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8 10:01: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力市场基本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作者简介:蒋云昊(1977-),男,江苏镇江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4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83-02
当前,世界各国的电力工业从电力技术到电力体制都进行着重大变革。[1]电力工业由于其特殊地位,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垄断模式。这在电力工业发展初期,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力技术的进步,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有了极大地提高,而传统的垄断经营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引入市场机制势在必行。电力市场的基本思想是:[2]对垂直一体化经营的电力系统,不同程度地放松或解除管制、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将发、输、配电部门独立商业化运营,将电能商品用电价来衡量,费用在市场参与者间公平、公正地分摊。
英国和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3]1988年,英国率先开始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将原来的国有电力公司分拆成若干区域配电公司、发电公司和输电公司,实行电力联营体模式,实现了电力行业的私有化,并在行业中引入竞争。随后美国也进行了电力改革,其改革核心是通过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电价的方式。日本则在原有的地区性垄断电力公司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逐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参考英国模式进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而阿根廷和智利则根据国情,采用了相适应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式。我国在1998年开始设立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试点,2002年正式开始了市场化改革。
作为电力行业的科技人才,面对电力市场化改革,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电力技术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掌握一些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4]为满足电力市场化改革对人才的需求,相关高等学校都逐步开设了“电力市场”课程。“电力市场”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叉学科,涵盖学科面广,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发展,逐步推进教学改革,满足电力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一、深化教学内容
“电力市场”本身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目前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还在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电力市场”课程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
1.使授课内容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
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要适当介绍相关理论的最新发展,使学生对学科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如,在讲授开放式电能市场时,考虑到双边交易模式是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可适当介绍博弈分析、阻塞费用分摊与管理等前沿问题。考虑到仿真分析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适当介绍目前基于Agent的电力市场仿真平台和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交互仿真平台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情况。通过对学科最新发展成果的介绍,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加强经济学基础部分的讲解
由于授课对象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选学过经济学课程,所以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适当充实内容,并通过实例加强学生对名词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可用实例加强对边际、边际价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经济学名词和规律的讲解。这样可以为学生扫除后续学习的障碍,避免学生产生对课程学习的畏惧心理。
3.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略复杂的数学推导
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为突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可给出复杂问题的数学模型、求解思路和结论,对复杂数学的推导可留做课后补充习题。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又有助于提高少数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
4.增加实际案例的讲授
教师搜集整理一些典型案例,做为补充内容补充进行讲授。如“吉林直购电试点”、“英格兰和威尔士电力改革”、“浙江电力短缺出现双轨电价”、“二滩水电站陷入困境”、“山东直供电的一次冒险”等。通过案例,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电力市场”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而且电力市场化改革还处于摸索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充分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必须发挥好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避免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法,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1.适当增加案例和讨论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好案例和讨论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能开阔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的能力。如在介绍开放式电能市场时,针对不同国家采用的双边交易和电力库两种模式的比较,展开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通过介绍加州电力市场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其根源。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集中交易管理方式蕴藏了巨大的市场风险,存在市场成员行使市场力导致市场出清价格飙升的可能。又如,通过“吉林直购电试点”的案例,对应课程所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直购电反映出目前电力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大用户直购电是批发竞争模式的雏形,原因在于管制的上网电价和用户电价具有不合理性,电网对发电企业、零售商和用户的开放是大势所趋。再如,通过“二滩水电站陷入困境”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二滩水电站陷入困境的原因。通过学生讨论最终使大家认识到,高度垄断的电力工业体制是二滩水电站电力、电量顺利进入市场的壁垒。案例和讨论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当布置习题和文献阅读报告
作为专业选修课,且所属学科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目前该课程配备习题的教材很少。为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参考国内外教材,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精选和编制习题供学生加以练习。“电力市场”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有大量的问题处于研究实践阶段,有关的文献资料也很丰富,可以适当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对某一专题撰写阅读报告,培养学生检索文献和通过文献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适当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强调课堂纪律的同时,不要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根据教学内容,多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勇于作答。鼓励学生在课堂提问或课后与教师交流疑问,只有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开动脑筋思考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授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阅读,课堂上师生互换角色,鼓励学生大胆教课,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地理解。
4.利用课程网络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利用网络的优势,建设和利用好网络课程平台,可以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作业、单元测试、答疑等在课程网络平台上,供学生随时查阅。利用好课程网络平台,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自由选择空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扩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师生互动性。学生可以在课程平台上提出问题和看法,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答疑,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和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果。
5.增加实践环节
可以利用在电厂实习基地和毕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电力行业最新的市场化改革推进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鼓励大家回校后针对问题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结论
本文从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出发,引出“电力市场”课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电力市场”是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而“电力市场”这门课程也必将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还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能反映电力市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授课主体的教师,要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学科的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学科素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更好的讲授好“电力市场”课程,培养电力市场化改革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Daniel S. Kirschen, Goran Strbac. Fundamentals of Power System Economics[M].England: John Wiley & Sons,Ltd,2004.
[2]杜松怀.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培训方案的设计通常是按照培训开发的程序,首先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的结果进行培训开发,设计出项目的培训方案。这种设计方式的培训效果首先是短暂而非持久的,大部分员工在经过培训后的几个月内就恢复到了培训前的状态。其次因为各个时期的培训项目各自独立设计,无法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科学的思路,随意性较大。论文就此问题探讨了从能力素质模型理论出发,提出一个基于岗位职责要求的系统的多层次递进的培训方案的设计思路,为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路径,为设计出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1.能力素质模型理论
关于岗位素质能力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一般认为它是一个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综合,它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相互融合共同作用、影响个体行为,其表现出的各种组合便构成了个体的能力素质结构。素质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1973年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提出“能力素质”概念之后,又构建了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理论,将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Competency)分五个层次: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自我概念(Self-Concept)、特质(Traits)、动机(Motives)。
素质能力这座“冰山”水面以上的“知识、技能”等的“应知、应会”部分,麦克利兰将其称为通用性素质(Threshold Competencies),水面以下的“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情感智力部分被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
素质是驱使人们产生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人特征的集合,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在动力(动机、价值观)等。知识技能等明显、突出并且容易衡量,但真正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机会的,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因素,它们难以捕捉,不宜测量[1~2]。
2.以供电企业市场开拓岗位为例,基于素质模型的岗位素质探讨
2.1岗位职责是工作绩效的集中体现
素质是驱使人们产生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人特征的集合,而工作绩效的体现一般反映在岗位职责的履职能力。因此,想要设计出某个岗位的培训方案,可以从该岗位的岗位职责要求出发。一般企业对于岗位职责的描述都已经比较规范, 可以从企业相关制度中方便地得到[3]。
如供电企业市场开拓岗位职责包括市场开拓、用电设备验收、业务拓展等;其内容包含该用电市场调研、新项目的实施与跟踪、业扩报装、供用电合同管理一次设备验收、电气设备的特性试验、电能计量装置验收、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试验、二次设备验收等。
2.2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探析
企业可以根据岗位职责要求,从岗位职责出发,层层抽丝剥茧,分析和提炼出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这里可以请培训方、培训需求方、相关企业专家和师资、人力资源专家等组成专家委员会讨论构造一个关于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框架,通常关于知识的需求可以分为完成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岗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三类,关于技能的需求也可以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相关技能三类[4]。
比如对于供电企业市场开拓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由承担培训的部门权威人员、人力资源专家、从事相关研究、教学以及培训工作的教师和专兼职培训师、供电局该岗位工作人员等组成的专家组反复论证,得到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如表1。
2.3岗位员工的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某个岗位员工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认知,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可以从其行为能力或行为习惯上体现出来。而岗位应该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或行为习惯可以从从事该岗位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出发,探讨这一类岗位在掌握了某一项或某几项甚至全部的知识和技能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后,一项一项分析提炼出来。
比如作为供电企业,对于从事这个市场开拓岗位的员工的行为规范有以下要求:首先是态度方面: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能够处理电力公文,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职业道德,熟悉企业文化,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并带好徒弟,传授技艺。其次是要具有的特定的行为能力,比如为了具备表1专业技能一中市场开拓中的用电市场调研技能,应具备的行为能力,提炼总结如下:了解电力需求侧管理;了解电力市场营销内容;掌握电力市场基本概念了解电力市场研究与分析相关知识;掌握电力需求侧管理内容相关知识;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相关知识和概念;掌握电力市场竞争对手分析、电力销售市场调研、潜在电力市场的开拓方法、广告与市场开拓、优质服务与市场开拓;掌握国外电力公司需求侧管理。同时作为要开发和巩固新客户的市场开拓岗位的员工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技巧和善于发现新机会的能力,注重团队合作。
至于人的性格和动机则多种多样,在企业管理中关于领导者的特性理论研究的较多,关于一般岗位人员的性格特征的理论研究不多。性格与动机和岗位的匹配,以及它们能否通过培训得到改善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通常在培训中比较常见的是对于性格和动机的测试与适应,或者建议适当的调整。某个岗位员工所需要的一系列的岗位行为习惯可以综合描述为某项性格特征。比如作为供电企业市场开拓岗位人员在进行市场开拓时,应该具备与岗位适宜的性格特征,比如耐心和坚持不懈的信念,当潜在的客户出现时,能够不厌其烦地回答其问题,主动地为客户提供他所需要的帮助,解除客户的疑虑,帮助其做出正确的选择。性格和动机丰富多样,是决定个人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但是难以观测到,需要借助很多手段进行测试和评估[5]。
3.基于素质模型的方案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对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分析后,确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细分岗位应具备的特定的行为能力,对于这些行为能力进行分解组合,形成一个一个的培训模块,这些培训模块再组合为一个层次化的培训方案。
比如基础知识-电工基础-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基本计算方法;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方法;掌握阻抗串、并联及混联电路的计算方法-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库仑定律-本模块介绍库仑定律。通过对定律的表述、解释和应用举例,掌握库仑定律。具体方案设计见表2。
表2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培训
因为显性的知识和能力的改变比较容易,因此通常培训者比较容易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课程可以按知识的相关性和同级性原则、按工作内容或过程展开的顺序确定培训课程排列的顺序、按课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为基本依据分配课时,调整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的架构和内容。
在市场开拓岗位的培训方案设计中,根据所需要知识,按其相关性和同级性原则分成一个个边界比较清晰的模块展开培训。知识类的培训通常比较具有系统性,较难分割。而技能类的培训通常可以较好的分割。
比如专业技能一中的电力市场调研与市场开拓,可以根据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分别展开.国外电力市场运作模式、供电服务策略、电力市场调研、电力市场分析、行业用电分析、电力竞争对手分析、市场开拓、优质服务与市场开拓、冲突解决方法等模块的培训,具体见表3。根据表3的内容可以再进行细分,设计出更小的细分模块的培训方案,如可以进一步细化设计冲突解决方法模块的培训方案,见表4。
表3 电力市场调研与市场开拓培训
表4 冲突解决方法培训
而对于态度、行为的培训,也可以通过明确和不断强化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等等来达到改善员工态度和行为,比如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方案见表5,其中外在形象规范、一般行为规范、具体行为规范可以再行细分,分别制定更具体的培训方案。比如一般行为规范培训方案见表6。
因为位于冰山之下的深层次因素对于员工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所以要提高工作成效,不仅要进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要改变员工的行为和态度,而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改变又取决于员工的动机和性格。对于岗位员工的性格特征或者行为动机展开的培训虽然难度很大,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这方面的培训,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4.总结
论文以岗位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理论为基础,以供电企业市场开拓岗位为例,梳理了岗位员工的培训方案体系开发的思路,提出了岗位培训方案应从岗位职责入手,分析该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再深入分析员工所需的行为能力、应具备的性格特征,背后的动机等,依次建立对应的各个层次的培训方案,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培训方案体系。该思路的提出为各个岗位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明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J 马尔托奇奥.战略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陈湘平、龚福民.企业文化如何引导、融入企业管理[J].冶金企业文化,2010,4.
目前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还相对模糊,同时其内容要按照差异化形式的构架来区分,因此其概念趋于多元化。其基本的构架与功能基本可分为下述几类:集总机制电力公司的横向解捆,换而言之把常规类型的电力工业分成能够公平竞争,而且可以有法人实体,具备竞争基点;集总机制的纵向解捆,换而言之即协作性的功能解捆,此机制为独立竞争的商业化模式,其重构了另一体系的竞争基点。各个基点间存在界限,通过这样的形式规避利益上所存在的问题。予以纵向解捆的企业,要实施传输容量的有效分配,在此基础上予以相应的管理,经相关辅助服务的交易及整合,若想确保系统的供需合理及稳定,那么就要一个独立的运行机制。
电力市场的基本模式
完全垄断。在发、输、配以及供电等方面全部为垄断。众所周知电力工业即纵向高度集成的机制,其通常出现于电力市场中。在规模经济已然能够得到效益的机制下,偏重于垄断经营。一些学者从指标与集中式电力市场项目的体系中分析出,通过垄断体系的规模效益要大于竞争所得的收益。
买电型。此体系下,电力部门发电厂和电网要予以划分,其内部设置单独的法人,市场要确保是唯一的买电媒介。相关发电企业互相竞争,不过不可以利用输电网直接把电卖给最终用户。其特性主要包括下述几点:第一,引入竞争体系可以由多种经济成分所构成,同时也可以涵盖所有制电厂。第二,电网运营管理体系变成电网运行的主要内容。第三,企业存在竞争与专营等运营机制。第四,电网间经电网运营管理体系予以市场交易。
批发竞争。批发竞争模式的特性主要为下述几方面:第一,发电企业引入竞争体系主要体现于发电厂建设及运营环节,所发的电能够出售给给配电企业。第二,输电网络向用户开放同时给出响应的输电服务。第三,配电企业具有选择的权利,不过配电网依然只对内部。第四,买卖双方一起肩负市场外在的风险。第五,调控更加重要。在此环节,交易更多的依附于发电商及售电企业的合同方式进行交易。此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过渡,针对拥有繁琐电力系统的前沿国家,在择取零售竞争模式前,通常会通过批发竞争的举措,在时机相对成熟的时候,再转型为零售竞争。
发达国家电力市场的运营体系
电力市场的运营机制存在多元化特性,在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电力联营体的运营模式和美国的电力市场运营机制。前者国家电网企业具备全部高压输电机制,在此基础上其电力市场以电力联合运营为侧重点,很多内容均由国家电网负责。下属系统则分别具备小份额的火力发电厂与核电场。区域的电力企业也呈私有化趋势。
Power exchange\营过程其实不仅存在于市场外,同时Power exchange具备独立的系统运行国际标准化组织去监督系统的稳定状态。国际标准化组织即为系统的最高级负责方,相关合同均上报国际标准化组织予以批准。若没有超负荷、拥挤与稳定性问题,则合同有效并执行。而且,系统的下属等服务亦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全权负责。
甲方直接与用户进行合同的签署,同时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审批内容,在此基础上亦可予以交易市场的竞价。搜集电厂与用户状态,信息同时给出电力电量交易合同服务。能够在相关电力企业间构建经济功率交互机制,而且也能够使单独发电企业竞争发电。Power exchange依附于差异化公司的报价,在完善全局的先决条件下予以贸易匹配。
国内电力市场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国内目前会出现参与方过多的问题,计算、协调以及管理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针对国内的特点,构建分层的电力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0-0045-01
新形势下电力体制不断在改革与深化,诸多电力企业对电力市场营销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电力市场营销观念及服务是影响电力市场营销工作质量的重点与关键。在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特点及实际状况,引导企业内部营销人员树立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的全新观念,使营销人员的思想理念紧跟时代潮流,顺应整个电力市场的营销趋势。
1 电力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①电力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电力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的特定内容,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电力企业经营发展中运用电力市场营销策略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生产、输送及营销等过程提供合理化引导,满足不同电力客户对产品的不同要求,并指导电力客户正确使用电力产品,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②电力市场营销的基本特点。在电力市场营销活动中,主要营销的产品是电力能源,在此过程中它能够有效解决电力能源生产与电力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我国国民经济部门及社会群众提供充分的电能需求。电力市场营销工作具有两个特性,第一是电力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在电力市场营销之前,首先要了解电力市场电力的供求状况,科学预测电力客户的需求,目前电力需求预测已经被列入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中,它是电力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预测电力市场实际需求,才能保证后期电力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二是电力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重要表现在电力市场营销过程中与一般商品的市场营销策略、服务策略、销售策略及促销策略等有所不同。
2 电力市场营销的新观念
电力市场营销水平及效果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提升电力企业综合水平的重要因素。那么要充分展现电力市场营销的效果,首先要让电力企业营销人员全面了解电力市场营销的工作内容,让其充分认识到电力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只有企业营销人员从根本上重视电力市场营销工作,才能确保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那么树立电力市场营销新观念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应引导营销人员树立竞争意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能源也随之不断涌现,这一现象给电力市场营销工作无形中增加很多的压力,加大了电力市场营销的难度,很多营销人员对此失去信心。营销人员是有效开展电力营销活动的关键,因此企业相关人员应全面引导营销人员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充分激发营销人员的战斗力,从而让营销人员积极投身于电力市场营销活动中。其次应引导营销人员树立优质服务意识,优质服务是提高电力市场营销水平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优质服务定期培训,开展一些优质服务评比活动等形式,强化电力市场营销意识,全面贯彻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从而为企业谋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3 电力市场营销优质服务的应用策略及效果
上文中已经提到优质服务对电力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那么要充分发挥优质服务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的效果及影响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①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营销水平。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电力市场营销工作开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对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人、事、物进行制度化管理,规范营销人员的工作行为,引导营销人员根据电力客户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在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中不仅要求所有营销人员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意识,同时还需要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对各个营销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对电力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阶段的营销工作进行管理,确保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有序开展。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优化电力市场营销组织,还可以提高电力企业整体电力市场营销水平。
②制定电力市场营销评价标准,强化电力市场营销监督力度。电力市场营销工作涉及范围较广,要做好电力企业各个环节的市场营销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电力企业应制定严格的电力市场营销评价标准,对每个电力市场营销人员的营销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及时指出营销人员在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与规范电力市场营销工作及工作人员的营销行为。另外还要加强对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监督力度,对各个环节的市场营销进行严格监督,严厉打击违反电力市场营销相关制度标准的行为,全面优化电力市场营销内部组织,提升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将营销任务进行合理分解,确保各个环节营销服务的优质性。不同电力市场产品其所采取的市场营销策略也有所区别,要保证电力企业整个电力市场营销工作质量,需要将电力企业内部所有营销任务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合理化分解,从各个小的营销任务入手,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降低电力市场营销的难度,另外对各个营销任务进行分解还可以降低市场营销管理难度,在很大意义上能够保证电力市场营销各个环节营销服务的优质性,而优质的服务往往能够带动电力市场营销活动的前面开展,两者有一定的连带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电力市场营销人员在营销工作中要正确把控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寻其中的平衡点,从而实现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 语
电力市场营销属于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及未来发展。电力企业应全面注重电力市场营销工作实施状况,引导营销人员树立正确的电力营销意识,并不断在营销实践中更新营销观念,同时还应该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电力营销策略,完善电力营销管理制度,从而使电力营销人员的营销行为更加规范,为电力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电力市场稳定性分析
(一)电力市场的概念分析
广义的电力市场是电力生产运输以及使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总称,狭义的电力市场是指电力买方和卖方通过竞价等方式,对电力产品进行的一种交易,也可以说是指竞争性的电力市场。电力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在电力市场进行交易,也需要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即市场通过价格竞争,使个人和企业、社会都实现利益最大化之间的平衡,这也是电力市场稳定性分析的意义所在。
(二)电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电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与普通的商品有所区别,电力市场的需求与需求量并不一样,是通过电力价格与购买数量的关系,来反应用户在不同的价格时,愿意购买和消费的电量。在传统的电力运营时期,电价的制订和监管通过政府部门来执行,将综合成本分摊给各个用户。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电力市场的需求有了一定的弹性,这弹性主要体现在价格上,那么需求弹性就是需求量与价格分别变化的比例,需求弹性越小,说明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越小。电力市场竞争最终导致需求与供给之间达成平衡,其主导因素是需求,但是生产费用如设备投资、人工等生产能力也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均衡合理的电价是引导电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保障。
(三)电力市场稳定性分析
电力市场的稳定,绝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由于电力系统的物理稳定性以及技术特性等特点,使得其市场行为与一般的商品有很大不同。例如,一般商品按最低报价,而电力产品却采用边际报价,这也说明电力市场稳定性的研究不能简单套用一般商品的理论。电力市场中,电能作为商品,它的生产和消耗在实际意义上的存储环节并不存在,无论是电厂、电网还是用户,都无法以电的形式,直接地规模化地进行储存。因此,发电与用电总功率需要保持平衡,如果达不到平衡,就会影响电力市场的稳定。电力市场的交易方式有长期合约、期货交易、现货交易等,恰当的交易规则对电力市场的稳定性意义重大。
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一)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从概念上来讲,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后,能够靠系统本身的控制设备,来恢复稳定的运行方式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系统同步运行的稳定性。二是系统频率的稳定性。三是系统电压的稳定性。只有在电力系统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系统向各种负荷提供电能的要求,因此说,电力系统的稳定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二)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和暂态稳定
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指一类功角的稳定,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的含义有不同的解读。例如,北美地区认为动态稳定是考虑发电机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励磁控制系统的小扰动稳定。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是指大扰动功角稳定,它的失稳通常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同步力矩,从而产生非振荡失稳现象,从时间来看,失稳发生在扰动后的三到五秒,如果是大型电力系统并且有明显的区间振荡模式,时间也会延长到发生扰动后的十到二十秒。
(三)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和频率稳定
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是指初始运行条件下,系统受到干扰后所能维持所有节点电压值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取决于电力系统维持负荷供给和负荷需求之间平衡关系的能力。电力系统电压不稳就会导致系统内部分节点的电压逐渐上升或者下降,由此系统发电机和其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失去原有的同步运转。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是指系统电量和负荷出现非常明显的不平衡现象时,系统维持频率稳定的能力。当发生严重扰动后,电力系统的电压、频率、潮流等都会发生很大幅度的变化,稳定研究的目的就是确定在最小负荷损失的前提下,达到系统区域的平衡状态。
三、电力市场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相互影响
(一)电力市场特有的辅助服务市场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辅助服务,是指发电企业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能力,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包括自动发电控制设备、旋转设备、非旋转设备、替代设备,无功及电压支持设备、恢复控制及黑启动程序等。这些电力供应设备的投资,对维持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工业技术的运用,将一部分负荷引导到负荷低谷时段,实现电力市场分时电价的实施。电商通过售电利润资本的逐渐积累,又可以研发和改造电力工业技术,从而降低发电成本。
(二)电力市场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稳定性是相互制约的
电力市场以电力系统为基础,电力系统以电力市场为模式,二者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方的稳定性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另一方稳定性的变化,甚至危及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具体表现为:第一,电网输电容量,受到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但是不会影响输电价格,由于电网技术形成的市场壁垒影响到可用发电容量,从而影响到电力市场的稳定。第二,电力市场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参与市场交易各方的利益,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创新。第三,发电设备和电网设备,由不同的电力市场参与方投资,存在进度不协调等问题。电网建设与电厂设备设施建设,周期都较长,长时间滞后的建设过程,与电网运行和用电市场快速变化形成干扰,当电力市场出现不安全不稳定,就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张勇单位为内蒙古华伊卓资热电有限公司;王圆媛单位为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
参考文献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供电企业作为垄断行业,其营销管理模式单一、陈旧,营销体制缺乏创新,使得其在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地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如果供电行业仍然不认清现状,不做出电力营销的战略改变,很有可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被淘汰。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找准方向,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管理体系。如推行灵活电价策略、树立良好的营销理念、加强用电市场的建设及电网的改造、加强品牌宣传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概论
1.1 电力营销的基本概念
电力营销是指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电力市场中,始终以电力用户的需求为核心,通过供用关系,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合格的电力产品,使电力用户得到满意的服务。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用电检查工作、电能计量管理、日常用电营业、业务扩充以及电费管理等。
1.2 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营销管理是供电企业的核心,它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而且在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良好的电力营销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企业在进行营销管理中会有很多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出现,这就需要企业因时制宜。并利用科学的营销体系,使企业的营销有条不紊的进行。
(2)良好的电力营销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其营销管理水平。供电企业如果能够拥有良好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合适自己生存发展的方向。从而帮助企业避免投资风险,进一步拓宽市场。
(3)良好的电力营销管理还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供电企业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电力企业的营销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其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是为供电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
2.1 设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力营销也逐渐走上了信息化的轨道。但实际上其电力营销信息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并且相关人员的操作技术以及责任心还有待加强。以此同时,由于用电流程环节较多,其复杂性相对较大,这与目前我国的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不符合。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信息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弥补企业营销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使得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2.2 市场营销管理观念淡薄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企业的成产经营需要围绕市场营销的需求来开展,需要服务并服从于是市场营销的需求。服务体系不健全、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不能很好地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供电服务质量差,这些都对电力的销售产生了阻碍作用,要想电力企业改变其在市场中的劣势地位,就需要供电企业将其工作重心向经营管理的方向进行转变,把市场需求作为企业的工作向导。
2.3 管理方法陈旧
由于供电企业供销一体化的模式使得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手段落后,以产定销,而不是按照电力用户的需求来组织生产以及供应。销售方法陈旧,对内缺乏必要的激励考核制度,而且电价的形成机制一成不变,这些陈旧的思想和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供电企业电力市场的开拓。
2.4 市场调查不合理
由于供电行业的市场垄断性,以至于企业忽略了市场调查的重要性。供电企业没有对市场行情以及用户信息做充分的调研,也就无法做好市场营销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供电企业对于市场调研的工作方法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而且调查率太低,所调查的数据不太真实、全面,这就阻碍了供电企业做出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
2.5 发展环境受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电力企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然而各种新的问题也相继出现,以至于阻碍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进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除了受自身条件的约束以外,还受国家政策的制约。
在我国,电力行业是国家垄断性行业,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但是就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将会日渐激励。如果电力企业不认清现实,及时调整其发展战略,那么其极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另外,由于目前我国的电价制度,电力企业很难依据当前市场的形式来调整电价,这就出现了电价与市场脱轨的现象。也就制约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2.6 营销管理研究深度不够
我国电力行业对于市场竞争普遍缺乏研究。依据我国目前的情形看来,人们对于煤气、天然气的消费水平已经远远高于电力的消费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电力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电力企业并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管理策略的制定抓不住重点,漏洞频出。
3 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的管理策略
3.1 推行灵活的电价策略
目前,我国供电企业仍然是以电网统一调度、垄断经营为基础,电价策略主要以成本、竞争还有需求为中心。为了拓宽电力营销,就应该把用户的需求当成供电企业的中心,避免随意加价。另外,我们还可以依据市场电价变化的规律,将市场分为价格敏感性市场、价格钢性市场以及价格弹性市场。并综合不同客户的使用及电力运行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方法,从而提高用户的用电积极性。
3.2 树立良好的营销理念
随着社会产业多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煤炭、燃油、燃气以及太阳能制品等与电力之间的竞争逐渐拉开序幕。电力企业只有依靠质量、价格、服务和信誉赢得市场。因此,一方面要尽快摆脱管理靠行政、效益靠政策、发展靠国家的陈旧观念。深刻认识到营销管理对于供电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以客户的需求为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尽可能考虑、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营销意识,建立精干的营销队伍。并改变坐等客户上门的传统营销方式,加强热情主动向客户营销电能机制的建立。
3.3 加强用电市场的建设以及电网改造
电力市场的载体是输电网和配电网,电能只有通过它们才能送到干家万户。如果电力企业拥有一个现代化、网络布局合理的电网,就可以真正地将电能“卖”出去,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供电电源点,并根据用电需要进行电网改造。
同时,电力企业还要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这是电力营销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另外,我们还必须加强电网的建设以及其运行维护,以便用户享用高质量的电能。加强用电市场的建设以及电网的改造才能更好地保证提供给用户更优质的服务。
3.4 加强品牌宣传
企业的品牌是一种文化,更是市场竞争中的资产。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另外,供电企业要想在服务市场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还必须把提高电力服务水平作为加强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并使其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做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能够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从而树立大营销的观点,促成供电企业与客户共同发展的新型、互利的供用电关系。同时,在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当下,我们还要把“环保、节能”作为宣传的重点,已达到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的目的。
3.5 加强内部管理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供电企业中潜在的资源浪费严重,导致企业管理成本较高。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力资源合配置,严格控制成本。同时,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我国国情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培养一支现代化的营销管理团队,促进企业的发展。
3.6 提高企业技术含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供电企业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在其营销管理中应该使用新概念、新技术,进一步加快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在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中,提高其自动化水平,运用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管理策略。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供电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紧随时代的步伐,摆脱陈旧的营销和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利用新的管理理念以及新的技术支撑,重新制定符合供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营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用电市场的建设,并且因时制宜,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中进行及时的调整。供电企业中时刻秉承服务于客户的工作理念,以客户的需求作为其营销工作的向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供电企业也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专业性,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树立竞争意识。只有做到这些供电企业才会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韩杨(1982-),男,四川成都人,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讲师。(四川 成都 611731)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672011ZYGX2011J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57-02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围绕电气工程领域的几个主要分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电气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有全景式的了解,对进一步深入电气工程学科类专业学习起到导航作用,并逐步培养对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崇尚与追求的专业精神以及创新意识。[1,2]
实践表明,学生总是习惯于知识的“定量”化灌输模式,而对于这样一门以“定性”介绍为主、没有公式讲解和详细专业理论分析的课程,最初还有些不适应。如何激发学生对电气专业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图书馆资料查询等手段,去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知识背景,是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思考和实践的课题。[3-5]笔者经过两三年的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后,在重点讲述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的基础上,把互动式教学方法成功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表明,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一、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探索改革教学模式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涵盖内容多,采用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效果不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教学安排按照如下顺序:教师理论讲解—多媒体PPT展示—视频演示—给学生布置课后调研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分组研讨、制作PPT—学生课堂专题演讲—同学问答互动、教师总结—教师提出整改意见—学生课后再次收集资料、完成研究报告。这种互动式方法培养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他们在PPT演讲、书面表达、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课程绪论
(1)主要内容: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简史、前景、理论基础和常用计算机程序,譬如EMTP、MATLAB、BPA、EMTDC、PSPICE等。应达要求:了解电气科学与工程的产生过程;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二级学科分布;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景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应用和作用。
(2)教学设计:围绕使学生对本课程的专业背景、主要应用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激发其对本专业的热爱这一目标来展开。在讲授过程中,补充智能电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2.电机电器及其控制技术
(1)主要内容:电机的作用及其发展简史;电机的分类与结构、应用领域、选用与运行控制;电机学的研究内容概要;电器的发展历史和分类。应达要求:了解电机的基本作用、发展简史、电器的发展历史;理解电机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领域;掌握电机的可逆原理;理解电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高压电器与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与作用;掌握电机分类方法和不同类别的电机特点。
(2)教学设计:介绍电机与电器学科的概况、发展简史,使学生对电机学等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电机的微机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FLASH制作的同步电机励磁过程和旋转磁场模拟动画来加强学生对电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电器部分,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电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高压电器部分,由于装置体积庞大,采用视频录相讲解的方法,拉近学生对高压电器的感性距离。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
(1)主要内容:电力系统发展简史;电力系统简介;发电厂、电网概述;电力市场简介;电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应达要求: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简史和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概况、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过程、各种类型的能源发电原理及其特点;了解电力市场的概念、电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解电力系统的功能与作用、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和运行过程。
(2)教学设计:主要讲授电力系统的概况、基本概念,内容涉及发、输、供、配、用几大部分,按发电部分、电网运行与调度、电力应用三个环节顺序介绍。教学过程中首先从系统的角度对电力系统进行介绍,使学生建立对电力系统整体功能及结构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个组成部分分别阐述。在讲述电力系统发展前沿技术的时候,本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主线,将智能电网的概念引入课堂。
4.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传动
(1)主要内容: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与发展简史;电力电子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内容、应用领域;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发展方向和电力传动概况。应达要求: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发展历史;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电力传动的主要应用领域;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和直流电机、交流电机传动的基本原理。
(2)教学设计: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历史、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电力电子技术是我院电气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半导体变流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电力电子技术的本质和重要意义;将实验室电力电子器件作为道具,在课堂上实物演示,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在讲述电力传动部分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确电力传动在工业中的应用概况;结合科研课题,将典型案例通过PPT向学生展示。
5.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1)主要内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发展简史及主要内容;高电压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应达要求:了解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作用;了解高电压的产生原理和试验设备;了解高电压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理解基本的高电压及绝缘试验操作。
(2)教学设计:介绍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其试验技术。本章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因此在教学时,采用了PPT讲授和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突出高电压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试验条件和环境等,达到让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的目的。
6.电工新技术
(1)主要内容:电工新技术发展趋势、超导电工技术、聚变电工技术、磁流体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燃料电池技术、飞轮储能技术和微机电系统。应达要求:了解电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超导电工技术、磁聚变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磁流体发电和推进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飞轮储能技术及应用和微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
(2)教学设计:主要以PPT讲授为主。对超导电工、聚变电工、可再生能源发电、燃料电池技术和微机电系统等前沿技术进行专题概述。
三、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互动式教学模式
1.注重课堂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介绍电气行业的应用情况和相关企业的产品和市场情况,譬如给学生介绍联合证卷行业深度分析“电力电子,我们可以看得更远”,重点介绍电力电子变频器、整流设备、无功补偿设备SVG、开关电源、直流输电装备等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介绍相关企业和上市公司产品和市场概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加强课堂互动,采用了PPT讲解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个专题介绍。譬如:核裂变之历史回顾、中广核集团介绍、日本核事故回顾、欧洲核聚变装置、中国托克马克聚变装置、日本新干线与中国高速铁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宣传片;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安装视频和三峡发电厂简介。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进行提问:裂变和聚变的区别是什么?日本核泄漏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避免核事故的方法有哪些?日本新干线和中国高铁的技术要点有哪些?汽轮机和水轮机的原理是什么等等。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凡是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上加2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后,教师进行总结评论。
3.推行专题报告,活跃课堂气氛
采用学生专题演讲方法,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3人一组,分工协作完成资料收集、PPT制作和课后研究报告撰写。学生报告题目有:智能电网概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介绍、电能存储技术的发展概况、地热发电的现状与技术要点、PLC的原理与应用、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趋势、柔性太阳能电池、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介、电力系统柔性输配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和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等等。学生报告后,其他学生提3~5个问题,报告者首先作答,教师随后总结,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对提问的同学,在平时成绩上加2分。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四、结束语
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发现,学生非常喜爱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感觉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充满活力,在知识获取和创新、演讲能力和书面表达方面都得到全面的锻炼,收获颇丰。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中找到了快乐,对电气工程专业提升了兴趣。教学实践表明,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电气工程概论课程的应用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刘晋,牛印锁,文俊.国内外“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6):64-65.
[2]杨鸿波,高晶敏,侯霞,等.“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9-100.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66-01
1 精益管理的基本理念
随着电力投资热潮的出现,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的管理,使工程的每个环节都可控,使各种影响因素都向着电力工程质量改进的方向发展,显得越来越迫切了。与此同时,各种现代管理学的先进理念也开始逐步融入到电力工程管理中去,并逐渐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缩写为LM)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思想。精益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将精益思想的价值观和哲学观植入企业管理的诸方面之中,也就是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推动企业管理逐步地消除不准确行为,从而逐渐消除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任何形式的浪费和不规范行为,并能持之以恒。在这一管理模式中,追求尽善尽美使其主要特征,它要求将企业运营中的不准确行为递降为零,从而使企业运营中的任何形式的浪费现象不再发生。最终,使企业准确地创造出它应创造的社会价值和客户价值。这一概念的要点就是我们要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视角全面考察企业的运营系统的战略、资源和流程。
2 电力工程建设贯彻精益管理思想的必要性
质量是电力工程建设的生命线。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电力工程的建设投资规模一般较大,建设工期长,涉及的工序多,从“三通一平”、线路基础开挖到最后的正式投产,电力工程的工序是极为繁琐的,而当中的任何一道工序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贯彻精益管理思想,将发生问题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值,就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具体来说,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电力生产的过程性特点与精益管理方法是完全一致的。电力生产的发电、供电、用电连续瞬间完成决定了电力生产过程性强的特点,只要某一部分出现故障,也许影响到整个电网,影响电力供应。而精益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管理思想,把过程作为要素,强调过程管理、过程控制。这一过程指产品开发设计的依据源自顾客,到产品是否满足顾客需求,这样一个全过程。
其次,供电企业是技术、管理密集型企业,需要通过精益管理方法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由于供电企业的技术密集型,带来了管理的复杂性,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管理管理体系。电力工程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就显得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如果运用精益管理方法,可使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再次,工程质量是电力工程的生命。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各种因素,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的产生。一旦产生质量缺陷,要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纠正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工程质量保持稳定。
3 运用精益管理思想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具体做法
精益管理的奠基人詹姆斯·沃麦克(James 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等在《精益思想》中提出了精益管理的五大原则,这包括顾客确定价值(Customer value)、识别价值流(Value stream mapping)、价值流动(Value flow)、拉动(Pulling)和尽善尽美(Perfection)。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可以被概括为消除一起不必要的浪费,实现价值最大化。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实践精益管理思想可以采用以下多种途径。
3.1 实现需求拉动和顾客识别价值
精益管理思想认为,要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浪费,就必须保证所有的投入都是根据顾客需求来购入的,也就是说,必须由顾客对价值进行确认,不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创造活动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反映在电力工程中,就意味着管理者必须充分考虑电力用户对电力工程的需求特征,在电力工程的前期策划、设计、采购过程中就把客户需要带入工作当中,在施工、运营过程中听取电力用户的意见和要求,通过电力客户进行工程价值评判。需求拉动和客户识别价值,就实现了精益管理的第一步。
3.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电力部门增强顾客满意度,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和电力技术的发展,都促使电力部门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从基本思想上来说,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方仔细分析客户需求,规范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提供客户满意的工程作品。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被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其次,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行为和职责;第三,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各类资源,并规定测量每项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最后,确定防止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消除产生这种原因的措施,同时,为保证持续性的质量控制,应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3.3 完善质量认证体系
认证是为确信产品或服务完全符合有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而进行的第三方机构的证明活动。产品质量认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采取第三方认证的做法,相对于其他方式,不受交易双方经济利益支配,这种认证已经逐步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惯例。对电力工程建设部门来说,申请权威机构对其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第三方认证,使用国际公认的合格标志,有利于其产品和服务得到业界的普遍承认,并在市场上获得客户的信任,这有利于扩大市场占有率,更广泛地参与市场竞争。
3.4 追求尽善尽美的工程质量
精益制造的目标是通过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尽善尽美”是永远达不到的,但持续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将造就一个永远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企业。电力工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设计、施工、采购、运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具备提升工程质量的空间,只有不断追求完美,才能真正实现精益管理。
参考文献
[1] 罗文兵,邓明君.论精益运营模式下成本管理框架的构建[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3).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
1、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含义
服务营销,一般指依靠服务质量来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以口碑的方式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这里所说的顾客是“潜在顾客”、“顾客”、“长期顾客”和“支持者”的统称。具体到服务营销实施而言,因服务的特性,服务营销的职能比传统营销职能要宽泛得多,服务营销必须涉及到三方面的整合,服务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服务营销要围绕树立关系营销理念、顾客满意理念、超值服务理念而努力。
(1)关系营销理念。关系营销,是企业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的营销目的营销行为的总称。
(2)顾客满意理念。顾客满意是指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要从满足顾客的需要出发,以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以满足顾客需要,使顾客满意成为企业的经营目的。
(3)超值服务理念。超值服务就是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向消费者提供超越其心理期待(期望值)的、超越常规的全方位服务。
2、服务营销特点
(1)服务营销具有如下特点:服务营销不局限于专业的销售人员,整个组织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业余营销者”,因为他们都有机会直接与直接顾客或内部顾客打交道。
(2)服务营销中每一个人都是企业提供服务的“窗口”,每一个人都应充分发挥主动性,争取使顾客在一个窗口里解决他们的问题。
(3)服务营销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大力推广,因为它不仅牵涉到部门配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服务意识的改变和提高,包括内部顾客的处理。
二、服务营销在电力行业的实际应用
1、电力行业服务营销的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供电企业已经完成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进而初步完成了向经营服务型的转变。我国电力服务营销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步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服务为中心”的营销机制。
(2)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营销组织,主要包括各地方供电企业成立了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目前全国供电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可分为“大客服”“小客服”两类。、“大客服”模式以山东电力集团所属客户服务中心为代表,把原有市场营销部和与客户相关的职能全部划入大概念的客户服务中心,形成营销服务“一口对外”的管理模式;在“小客服”模式中,市场营销部和客户服务中心保持独立,全国绝大多数供电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属于“小客服”模式。
(3)初步建立了一支比较训练有素的营销队伍,尤其是树立了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作风和形象。
2、电力行业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电力行业服务营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顾客的期望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没有完全树立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目前,由于我国的电力垄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虽然局部市场已经出现比较激烈的竞争,但供电市场总体上仍然处于市场垄断地位,这就造成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薄弱的现象不能彻底得到解决,重系统轻客户、重送电轻配电、重生产轻营销的问题依然很严重。
(2)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和顾客的需求。首先,由于我国现有的区域大电网都是由小电网多次联网形成的,其营销机构大都按原区块划分,各营销机构只负责本区域的用电、收费等业务,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这种电力“小营销”运营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病。其次,诸多供电企业营销部门不能和其他部门形成高效的协同作战能力。多年来供电企业强调了专业管理,忽视了整体协调,最突出的表现是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还只是少数职能部门的事情,而不是企业各个职能机构的共同任务。
(3)提供的电力服务不能完全满足顾客的需求。目前,绝大多数供电企业提供的服务存在单一性、粗糙性与趋同性的问题。服务的单一性,指服务的内容单一,如有些企业仍只重视传统的售电服务,忽视售后服务及发电与输电服务;服务的粗糙性,指服务不够深入、细致,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服务质量较差,难以使客户满意;服务的趋同性,指服务市场没有细分,采取无差异市场营销的服务策略,如向农电市场、工业用电市场、商业及服务行业用电市场只推出相同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同时,电力企业之间彼此盲目模仿对方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不能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营销优质服务,难以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对电力企业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4)营销团队还需要加强建设。有部分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敬业精神较差、缺乏专业技能,不能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有时会造成很恶劣的社会影响,破坏企业苦心树立的社会公众形象。
三、电力行业服务营销持续改进策略
1、加强供电企业整体服务营销体系的建设
供电企业要实现自己的战略转移和定位目标,必须要逐步准备和调整为以经营为核心,经营以服务营销为重心,形成全员服务营销、全方位服务营销,建立起整体服务营销或大服务营销观念。
符合整体服务营销的经营思想,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首先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一切为客户服务,这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宗旨。消费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生产与经营的目的。因为只有消费才能促进企业的生产,没有客户的不断消费;生产就失去意义,再生产就不可能进行。树立这种经营思想要从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做起,企业各项重大决策都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并且教育广大员工都要树立这一思想并付诸行动。
2、继续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企业的管理体制,是由一定的经营思想决定的,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企业树立符合整体服务营销观念的经营思想,必须改变以生产观念为核心的旧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符合以服务营销观念为核心的管理体制。要按服务营销观念的要求来设置企业的组织机构,这种组织机构设置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以营销机构部门为企业的核心部门,围绕这个部门,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形成服务营销活动的整体系统。
3、培育服务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信奉的价值观。供电企业要引入服务营销,就必须促使员工转变思想,把服务理念融入企业价值观,建立一种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保证客户服务体系有效运作、客户服务水平得以真正提高。
4、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加强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在于:首先,服务营销的实施者是供电企业的员工,培养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员工队伍,是服务营销得以持续改进的根本其次,提高服务效率要求管理层向窗口单位员工授权,员工素质越高,授权就越充分,相应地,服务效率也就越高。员工培训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培训的重点应包括:思想教育、技能培训、礼仪培训、心理培训等方面。
5、多层面、多渠道的需求侧管理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同时使社会、政府、电力企业、用电客户受益其为客户带来的利益表现在:第一,减少电费支出;第二,电网峰谷差减小,使得电力供应更加充足、可靠。一般认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主体主要是电力企业,所以,供电企业可以把需求侧管理纳入服务营销范围,成立专门的机构,为客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如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实行分时电价,并指导客户(工商业用电大户)合理用电。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电力行业从产品营销转入服务营销,供电企业越来越贴近客户,服务营销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直接面对电能消费市场的供电企业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加快从产品营销向服务营销转变,提高服务营销水平,是我国供电企业的当务之急。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068-02
1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由于各国存在不同的国情和社会问题,并未能对智能电网制定出相同的概念,因此各国对于智能电网各个方面的着力点和研发方向不尽相同。
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现状,相关技术人员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到要以特高压为基本骨架联合各地区进行协调发展,突出电网的智能性,在保障规模的情况之下,与时俱进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创造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全国各地电网不是孤立的,运用智能理念将其连接起来,增强地区之间的互动合作,一方面扩充了信息量,一方面能够实现安全发展以及经济运行高效合理。
从目前各国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以及实施情况来看,现在的智能电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主要是处理电力系统的信息,并且将通信技术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中获取有利的数据能够保障电网发展的持续性和安全性。这样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是可以满足各个地区对于信息和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让用户真正体验其中,成为电网能源的管理者。所以说,虽然各国因为国情针对智能电网提出不同的理念,但是这些理念提出的初衷以及理念背后蕴藏的深远含义是相似的。各国的起步不同,因此智能电网的发展快慢不同。在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各国针对智能电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实施经验。
2 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
电网有很大的广泛性,遍及地区满足各地对于联通的需求,通信系统与电网相同,在形成很大的信息联络网络的同时,对电网数据获取和保护以及最后的控制形成更好的支持。通信系统作为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能够迅速高效的传播,实现双向沟通,实时传播并且对于数据进行集合和及时处理。因此,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更是保障,通信系统所拥有的高效实时以及双向联通这些特征能使智能电网提高供电性能、有效运用资源、将信息和电力进行实时互动,长久以来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电网的价值并且高效安全的运营系统给予的保护增强了电力市场的经济效益提高其市场资产的占有率。
智能电网的自我监控需要依赖于通信系统,而在整个校正过程中,通过监控可以提供相关补偿和回馈,对于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避免严重事故的影响持续扩大。但是高效的通信系统为实现双向发展,所要运用的技术非常丰富,包括针对不同突发状况而设计的智能电子设备进行智能勘探和记录、对实时讯息的控制、电力系统需要的电子控制器对电力系统进行持久的保护以维护网络通信的畅通性,通过这些技术有效提高对于电网的驾驭和保护。
在整个技术运用过程中,需要着力注意的两个事项是:第一,通信系统应该拥有一个开放式的框架,这样能省时省力又有所效率,使得电网各部件各环节都能实现网络通信;第二,供电和提供设备的一方应该与受众指定长久稳定的标准规章,完成设备和系统之间或者相互交叉所需要的交流合作,能够得到信任和联通。以往传统的电网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因为整个发电的过程直至输送和配送都未能连接成一个高速可靠的双向网络系统,所以现今数字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应该着重于双向网络的建设,在突况发生时能高效协调资源避免或者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主网或高电压等级以及主要以高、中、低压配电网为主的电力通信配网和用户通信集合组成了智能电网。其中,主网或高电压等级主要是运用控制调节的调度中心以及独有的双向管理平台进行电力全国各地的高效稳健的输送,同时这也为实现电网的自动化发展这一过程,该过程非常简单,全程无人操纵,因此也能通过网络广泛的覆盖性满足N―M下的通信要求为下一代的网络通信奠定基础。另外,电力通信配网和用户通信是有一些电力通信系统和丰富的通信手段组成的,例如现在已经普及至每家每户的电表盒电器等等。
智能电网现今作为电力通信网络的主网架需要不断地结合国际最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创新,逐渐扩大容量,提高效率,推动电网的智能化和宽带化的快速发展。下一代光网络有点到点,集全IP进行统一控制管理,进行多点多面的网络传输,由此来提高智能电网的高速快捷的发展。光网络只是传输网络的一个代表,新时代的网络发展将传输和数据紧密结合,增强其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及应对能力,控制成本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传输网络的效率。
在技术层面上,网络安全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网络形式为网络运营提供保障,这就需要相关科技人员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在考察用户行为的时候能够结合业务流量进行统计得出有根据的结论。在交换层面,应该多引进一些新的传媒手段和传媒技术进行网络控制,比如说IMS就是一种新的手段,由此为客户终端的用户提供更多又安全高效的业务服务。
3 总 结
综上所述,现今不断提升的科技水平推动着“下一代网络”朝着更高层面发展使得通信网络也因此更加具备竞争实力,支撑和保障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是将电子通信的主要着力点转移至流量和业务的管理。
为了达到这样一种转移,各个实体需要签署相应的协议维持整个合作的标准和尺度,同时也只有基于具备统一性的网络才能有效的以业务带动网络发展。
现在新的网络手段和媒体技术都是基于电网建设这个基础领域,综合能力被有效地运用于各个领域,长久以往这样的综合发展必然能够带动整个电网企业走向繁荣,同时也拉动国家经济带来深远的社会效益,从而不断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 孙晶.智能电网及其通信技术[J].电力系统通信,2010,31(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