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1 20:32: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数学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

篇1

一、培养数学思想

所谓数学思维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由老师的讲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数学各种理论的认知从而形成的一种对待问题的看法。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旦形成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研究和创新。数学思维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熟记所有的公式和法则,而是对数学理论产生的一种科学的认知。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模式是固定的,那么培养灵活的思维重要性不言而喻。

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增加教学互动。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活动的全程几乎不会出现互动情况;所以需要从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积极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到老师的思维方式,并将这种方式逐渐转化成自己的方式。(2)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形成和知识熟练程度和思考习惯有关,所以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然后针对其缺点进行针对性引导。比如某些同学不能通过抓住题目重要的要点,经常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所以就该引导他们不断的去阅读题目,尽量理解每一句话表达的意思,确定全部理解之后再行做题。比如,在学习了“连加连减运算”之后,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让空洞的概念更加具体:今天上学校车到图书馆站时车上一共13人,上来了19人,在经过电影院站时又上来14人,现在车上一共多少人?这是个典型的连加应用题,通过这样的距离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连贯的图画,在以后遇到该类问题时,脑子里瞬间显现出这个模式,从而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

二、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新时期的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只有在这样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学习的美好,继而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随之全面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活动,估算教学不仅是教授给学生一种算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近似意识,然后通过估算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出一道题让孩子们进行估算,但是数学活动题目的选择必须合理,比如让同学A扮演购物者,学生B扮演售货员,A去超市买了一个文具盒、一盒彩笔、一个书包,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2元、23元和78元,估算一下小兔子给售货员100元够不够,这就需要孩子迅速进行估算,即10+20+70=100,那么明显3件物品的价格明显高于100元所以不够,通过亲身参与这样的数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的估算意识更加深刻。

三、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备课时明确需要灌输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升华状态,是一种无形的且包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之中,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将其挖掘出来,然后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传授,不同的学生对于数学思想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备课阶段就应该了解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数学思想,提升教学效果。

2.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相结合。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找寻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去搭建稳定和清晰的数学结构,并将这一数学结构应用到创设的数学活动之中。比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某班学生有45人,周末要去参加一个活动需要租汽车,大汽车每辆坐8人,小汽车每辆能坐6人,那么需要租几辆车?首先需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我们可以先全部一种车,比如说大汽车那么得出:45÷8=5……5(人),则5+1=6辆;然后如果只租小汽车需要租多少辆,可以将整个班级以6个人分成一个小组,然后直观的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应该需要7+1=8辆。通过数学思维的灌输和数学活动实践的应用,学生的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因而兴趣被激发学习的效率也会明显提升。

课堂的总结也非常的关键,总结是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同时对于难点和重点进行解疑答惑,除了总结知识和存在的问题以外还应该加强对数学思维的提炼,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学科的初级阶段,也是以后理科各个学科的基础,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发展,还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学校需要积极的相应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和开拓丰富教学方式。另外,需要加强教师素质建设,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或者引进新型的教育人才。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多进行数学活动实践,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将掌握的数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之中,实现新课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首先需要充足的课前准备。这些准备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收集教学资料等等。通过这些课前准备,教师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吸收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

二、课堂教授

1.问题引导。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授方面的策略,首先在于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这种引导主要是通过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只有深入地理解问题,才能较为全面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认识图形的角的时候,可以首先询问他们一个桌子有几个角,鼓励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解答。

2.理论联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还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最好是将问题具体化。例如,在讲解加法问题时,可以通过数手上的火柴棒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得出结果,从而加深他们对于理论的认识水平。

3.多媒体工具的运用。此外,小学数学教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的应用来进行。作为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多媒体具有“以静化动”的动态特征,以便解决数学教学内容中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例如,在对“圆”这个概念进行解释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的方式,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圆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对“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概念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课后评价

最后还可以通过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来检测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这种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要评价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最终通过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篇3

一、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高屋建瓴”

“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谁都明白,但这桶水到底要多大一桶水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小学数学四年级要教学的内容,大多数的教科书都是做这样的两个实验让学生体会,一个是用木条做一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拉不动”体会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另一个是用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拉得动”体会到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也是按照教科书的这种安排来进行教学的,而且大多数的教师也是这样理解的。但如果学生问你:“红领巾是三角形的,为什么那么容易变形呢?”或是问你:“课桌面是长方形的,为什么很稳定呢?”面对这两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呢?

那么我们要让小学生体会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到底是什么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地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几何学对三角形稳定性的定义是:当三角形三条边的“长短”固定后,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固定了。物理学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描述是:在同等条件下,用相同材料做成的三角形比其他的多边形稳固。同时,也正是因为三角形具有几何学意义的稳定性才使得它具有物理学意义的稳定性。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把这些都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理解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要注意两点:(1)不要单纯用“拉不拉得动”作为“稳定性”的标准,而应该用“拉过以后有没有改变形状”作为标准;(2)让学生亲手做木条多边形,首先让学生用三根木条(每个学生所得到的材料要一样)做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相互比较,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一旦确定,做出的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肯定相同,从而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接着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做四边形、五边形,让学生体会到其他的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通过这两点让学生区分“稳定性”和“稳固性”,体会到三角形稳定性的真正含义。

而怎样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那两个问题呢?我想主要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主要指的是“三边确定,三角形大小和形状也确定”这个几何学意义的稳定性,不能因为“红领巾柔软”就说三角形不稳定,不能因为“桌面牢固”就说长方形具有稳定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管理很关键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纵有满腹经纶,但往往在面对调皮学生时束手无策,面对乱哄哄的课堂气急败坏,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没法正常实施,让课堂教学教学变得低效,而且很有可能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教师和学生都饱受煎熬。而与此相反一种情况是: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利开展,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措施,短期内保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但从长期来看,无疑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让他们越来越讨厌数学,更严重的可能会禁锢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他们不敢标新立异,不敢越雷池半步。

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呢?有一本书我觉得写得很好、很透彻,那就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课堂管理的策略》。书中通过理论阐述,使教师了解课堂管理行为的含义,更新课堂管理的观念,同时着重介绍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力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更科学、更有效。

三、要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很多人理解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能总是单纯拿它和工厂生产的产品作比较,认为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越多实效性越强。其实不然,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绝不单指这一点,那还有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的发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在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延续学生对数学的喜欢,持续拉动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有助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结论。

篇4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故而进行数学教学创新,营造应用良好的数学教学课堂氛围是非常有必要。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喜欢数学,喜欢上数学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大胆进行数学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为小学数学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气氛。

二、创新良好的数学备课内容

教学备课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数学备课的创新。由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要进行讲授的数学内容深入了解,同时设计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教案,以及准备好数学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教材、教具和课件。也只有充分进行备课准备,教师方能有效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促使学生易于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篇5

1.教师思维固化。

大多数经验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师总是将教学设计与备课混为一谈。由于他们教学经验十分丰富,所以小学数学的知识他们已经熟记于心,而这也就使得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新教师而言的,而他们已经将教材熟记于心了,所以即便是不备课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2.缺乏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发现,目前只有大约26%的教师进行过教学设计的系统化学习。也就是说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知识是欠缺的,大多数数学教师都认为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没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一种叫法而已,只要按照以往的备课方式准备教学设计就可以了。

3.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内容丰富价值高的知识信息是优秀教学设计的基础,而这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设计最关键的因素。但是经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知R信息几乎全部来自于数学课本。总结和规划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很少将书本以外的知识及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早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对策

1.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其设计内容必须以现有的教材作为基础,随着现代数学教材科学性的不断增强,其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结合的也越来越紧密。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学设计开始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和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深入分析教材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在确定教学重点的同时,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现状、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内容的进一步优化;其次,必须深入分析教材中各个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好各个知识点的重新设计与组合,使知识点之间形成新的关系和联系,才能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高;最后,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重难点。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2.制订明确目标,贯穿各个层次。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和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订层次化的学习目标,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以学生的学习层次为基础制订学习目标,一般可以按照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本层次,这一层针对的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其学习目标主要是以教材为基础;第二层次,学习层次,这一层次主要针对的是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其主要是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对较高的学习目标;第三层次,高水平层次,这一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的设置要远远超出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

3.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16-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转变自身的角色,这也真正的体现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办法。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的方式不能够体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都不能得到提高。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亲身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数学学习方法要不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要勤于动手、动脑,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

二、活用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重大变革,这是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不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注重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真正的生活来源,数学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要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通过参与多样的数学活动来获取数学知识。如:笔者在教授数学第一册“9加几”时,教材给出两筐牛奶的实物图(一筐是9瓶牛奶,另一筐是4瓶牛奶),笔者让学生通过实物图动手算出“有几瓶牛奶”。通过提出的问题,学生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 是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 9+4=13 ;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 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 ,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 ,再用14减去1得13,即: 9+4=13……

教材只为教学提供承载知识的例子,教师可以因班级、因实际掌握基点、把握重点、突出难点,灵活有创造性的运用好教材。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表态性的素材。由于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教材编写人员受到篇幅的限制及所处地域的不同,因此教材不是仅有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好教材。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即是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篇7

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心理,从而降低了现今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率,而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材版本众多,教学难度增大

在现今的小学教育教学的教材市场上,小学数学教材版本多如牛毛,单从一个学校的角度来看,可能选用过多种教育教学版本,例如:人教版、北师大版等。经常一个教学班中,不仅学习了多种教学版本,同时可能在一个版本没有学透就又开始了另一个版本的教材的学习。同样,在小学阶段的活动较多,这样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更少,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数学质量无法全面提升。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制定一定的数学教材规定,形成统一的教育教学材料,保障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是主要问题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如今的英语教学,教师往往一味的追求英语成绩的好坏,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也不过是应付罢了。同时,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更是因为这样,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活跃度的营造,让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良好的学习。为更好的营造氛围,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首先,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良好的利用数学教学内容有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身的参与其中,更好的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学习。由此可知,现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极为重要的举措。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有实际运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见,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尽可能的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密切的将数学理论连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抽象出来,寻找真正的熟悉学习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中的《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可能性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同学们,你们猜扔硬币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多少?”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实践再得出结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在新课改中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改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的将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促进学生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共同探讨该知识点的认识以及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能有效的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能有效的构建共同交流的场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思考,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反思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82-01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教学中找寻生长点,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更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数学。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果没有全面、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法获取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花”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二、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实际”的道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落脚点就是运用,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运用、问题的解决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作用,从而培养学习的自觉性与应用意识。教学中同样要挖掘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因素,真正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仅仅在课堂上集中学习是不够的,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回归到学生自己真实的生活实际中活动,将数学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

三、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

反馈的信息,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师都很重要。正反馈信息可以使学生的正确认识和教师的好教法得到加强,负反馈信息可使学生的错误认识和教师的不适当的教法得到改正。

教师如果只重视讲授而忽视学生的反应,或重视课外批改作业而忽视课内作业的检查,就会使学生不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又不能及时改正计算中的错误,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由于教师不能当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当然,加强课上的信息反馈,也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作业都放在课内批改,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要妥善处理。

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同样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是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的集中反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主要通过解答应用题和自编应用题来培养。应用题是从客观现实生活和生产的数量关系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对应用题的分析解答,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情况,而且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要从数量观念出发去观察事物,把数与量逐步成为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定会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发展。

五、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篇9

所谓留白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法,指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的“空白”。艺术作品的“空白”常常呈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艺术美感。而这里所说的小学数学教学留白艺术乃是将留白手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展开大胆地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积极地“再创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本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给学生“留自”,给知识“留自”,给自已“留自”,达到教与学的交互融合,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

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留白的原则

1.小学数学教学留白的目的性。空白设置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它须服从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这就要求设置空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从实际出发适时进行。

2.小学数学教学留白的实际性。设置空白要切合实际难度,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维量,使小学生通过深思熟虑,“跳一跳”可以探到。过难的话,小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过易则不能激起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课堂空白的频次要适量,如果空白过多,小学生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3.小学数学教学留白的选择性。空白是教师语言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就是给小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燃起小学生探求的火花,牵引小学生对事物积极探素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设置空白常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最关注的,同时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者与小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素材。切忌不能盲目强调趣味性而把小学生引入歧途,也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小学生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三、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留白的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留白正是为小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一个挑战性和支持性的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留白中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教师的思维与方法不同产生留白的方式也就不同。

1.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留白。教师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公式等以成人化的描述硬塞给小学生,而要让小学生在自我的活动过程中去探究出结果。探究的经厉意味着小学生要面J}苦许多困惑、迷茫,也可能在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后依然结果不明,但过程是美丽的,是最具包蕴性的,是小学生生存、成长与成熟、创造所必经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明创造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不断实践和探索。所以留白于问题探究是给小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小学生能真正积极思考,敢说自己想说的话。思考就是想,就是进行周到、比较深刻的思维活动,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里,小学生也会通过奇思妙想,绽放一朵朵智慧的火花。

篇10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心情更轻松愉悦,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进行课堂教育时,效果也将更显著。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当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天性特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通过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情境创设的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数学知识都可以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构建和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情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实践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和乐趣,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学习钟表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孩子带闹钟到学校,对闹钟有一个基本认识,当对该章节知识进行基本讲解时,学生们能够基本掌握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读法,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2点30分18秒等具体时间,然后让每一个学生把闹钟调到教师所写的时间。同时,笔者还会询问孩子们每天早上起床的具体时间,然后让他们在下课之前都调好闹钟,方便第二天起床。因为闹钟等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也经常会用到的物品,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巩固知识点,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还是通过具象思维进行学习,而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征,掌握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加减法基本运算的时候,教师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明明有25元钱,去超市买笔和书本一共花了12元,明明还剩多少钱?当学生计算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是怎么计算的,有的学生用25元减去10元再减掉2元,有的学生则是用20元减掉12元再把剩下的5元加回来等。通过这个方法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学会从不同视角来分析、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更重视应试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能听老师一个人不断地讲解,然后做练习巩固知识点,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新课改的推进要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置,让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必须改变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创设一个小小的购物超市,可以先以自身举例,老师带了30元到超市购物:苹果3元一斤,一共买了2斤,铅笔5角一支,一共买了4支,另外还买了一本故事书,花了10元钱,那么我花了多少钱买东西,还剩多少钱?这个计算当中就涉及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方便,等到教师在讲解了“先进行乘除后进行加减”等基本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自行到小超市进行购物,然后计算自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同时,还要注意将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知识生成的具体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