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9 16:22: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知识管理的好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关于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的具体账务处理
(一)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于处置的股权,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其账面价值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其他相关金融资产。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够对原有子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有关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分两个步骤进行解读:
1.对所售的股权的账务处理。
对所出售的股权,个别报表应结转与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是以个别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以所持有的相应的子公司的股权比例,再乘以所出售的子公司的股权比例。
举例如下,黎明公司于2006年6月持有旭日公司80%股权,账面价值为8000万元,合并初始日旭日公司的净资产为9000万元,黎明公司于2012年3月30日将所持有的旭日公司50%股权出售给阳光公司,出售所得价款6000万元,丧失对旭日公司的控制权。
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8000÷80%×50%)。
个别报表确认投资收益1000万元(6000-5000)
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6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000
贷:投资收益 1000
2.对剩余股权的账务处理。
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其账面价值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后的剩余股
权能够对原有子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有关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首先,如果处置股权后对子公司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当对被投资
企业依然采用成本法核算,不作账务处理。
其次,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够对原有子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按有关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剩余股权部分,应当假设合并初始日对子公司就采用权益法核算,对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对原取得投资初始日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进子公司实现的净损益,应按剩余股权比例确认为留存收益;对处置当期年初至处置投资日子公司实现的净损益,应按剩余股权比例确认未分配利润;因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应按剩余股权比例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举例如下: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31日旭日公司共计亏损1000万元,2012年1-3月亏损300万元,合并初始日至出售日资本公积增加500万元。
处置股权后黎明公司持有旭日公司30%股权,按此股权比例按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
增加未分配利润-300(-1000×30%)
增加未分配利润 -90(-300×30%)
(说明:因1-3月旭日公司的净利润已经体现在合并报表中,故本年度追溯调整的净利润通过“未分配利润”反映,不影响当期损益)
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50(500×30%)
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240
贷:未分配利润 -300
贷:未分配利润 -9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0
(二)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如果在合并初始日存在相关商誉,还应当扣除商誉。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相关利得或损失的金额。
对上述解释分四个步骤解读,
1.计算在合并层面确认的总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6000+3600)-(9000-1000-300+500)×80%-800=2240
(注:上述公式中的800万为合并初始日形成的商誉(8000-9000×80%),计算投资收益时予以扣除)
在母公司报表中已确认1000万元的股权转让收益,在合并层面应确认1240万元(2240-1000)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1240
借:投资收益 1000
贷:投资收益 2240
2.对所出售部分的股权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进行追溯调整。
黎明公司持有旭日公司期间利润增加而相应增加的收益(权益)相对于处置股权部分的份额未考虑,购买日至处置股权日旭日公司实现净利润-13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500万元,由于在个别报表未体现,合并报表应予调整。
增加未分配利润-500(-1000×50%)
增加未分配利润-150(-300×50%)
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0(500×50%)
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400
贷:未分配利润 -500
贷:未分配利润 -15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8000-5000-240+1240-400=3600
而剩余30%股权的公允价值正是3600万元
3.调整综合收益的影响。
旭日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中与黎明公司持有股权(80%)相关的部分(500万元×80%=400万元),也应当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贷:投资收益 400
4.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在丧失对旭日公司控制权当期的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黎明公司还应当披露其处置后剩余的旭日公司30%股权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3600万元)、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相关利得金额1140万元(3600-8200×30%)
二、关于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的解释的主要变化、特点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本项解释的主要变化。
本项解释规定将所持有的全部股权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出售,用所持有的全部股权股权相对应的公允价值与子公司的净资产所占份额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
这是新的解释与原准则最大的区别之处,原准则仅确认出售部分的投资收益,新的解释不光确认所出售部分的投资收益,还同时对剩余股权视同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出售确认投资收益。
2.本项解释的特点。
对于剩余的股权,在个别报表层面,维持原先的历史成本基础,按照追溯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披露;而在合并层面剩余的股权是按照公允价值披露。这样将导致处置后剩余的同一项股权投资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上的计量基础不一致,个别报表上保持原帐面值基础,合并报表上则重新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并且该差异以后将一直存在直至股权被处置为止。这种处理方法体现了了有中国特色的合并报表层面趋同,而个别报表却部分趋同的特性。
3.本项解释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首先,本解释对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巨大。本解释施行后,对于一些投资
期限较长特别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企业,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远远低于其公允价值,这样给一些企业留下了较大的利润调整空间,处置投资时点的选择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很大。因而监管部门应加强各企业信息披露的力度,要求各企业采用适当的方法合理确定公允价值,在使用估值技术的情况下,特别关注估值技术的的依据和估值方法的合理性。
其次,按照新的解释账务处理后在合并报表中反映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公允价值,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按照原准则处理后的长期股权投资为按照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确认的投资成本,但是对于一些投资期限较长特别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企业,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远远不能反映其公允价值,即不能反映“预期会给企业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而采用新的解释帐务处理后更接近它的公允价值,更接近于资产、尤其是一项投资性质资产的真正内涵,更有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正价值。
再次,按照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原则,按照新的解释在合并报表中反映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和处理方法更接近于国际会计准则。
总之,本项准则的调整对企业的利润、资产的价值影响很大,也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研究其内涵,保证披露的公允价值的合理性;作为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审计和监管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二、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雇员关系及行为管理的联系
由于知识本身的无形性和人的知识载体性,所以当我们说知识资源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源时,我们也必然认为人力资源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最重要资源。关注知识对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作用,必然也关注人力资源对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作用;强调知识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必然强调组织人力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因此如何在知识管理的前提下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职能与知识管理相匹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知识管理对国内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是对相当多的企业而言,知识管理都成了纸上谈兵,其中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知识管理体系虽然建立,但是员工却并未按要求执行;二是员工认为知识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需要。笔者认为出现上述两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在知识管理背景下,缺乏对战略人自资源管理中有关雇员关系和行为的研究。
雇员关系和行为是属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模型中的一块,包括心理契约,组织身份和自决行为。其中心理契约是相对于经济契约而言的,指个人在加入企业的过程中签订的无法用契约形式加以规定的雇佣合同,具体包括价值认同,安全和归属感,晋升等方面。虽然心理契约只存在于员工的心中,但它的无形规定使得员工和企业保持良好稳定的关系,从而员工能够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雇员关系和行为不同于人力资本存量所强调的技能,知识和能力,而是强调人的自由意愿及认知和感情。只有让员工认同知识管理,并主动的对自己进行持续的知识管理,企业的知识管理才能够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利手段。
三、如何管理雇员关系和行为以实现知识管理目标
雇员关系和行为重在员工的认同感和主动性。如何让员工从“要我做”的心态转变到“我要做”的心态,就要始终坚持胡罗卜加大棒的原则,紧紧抓住员工的利益所在,用其最关心的利益关系来引导和激励员工。如模型所示,在企业文化的支撑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招聘,绩效,薪酬三大主要职能制约雇员关系和行为管理,最终影响知识管理能否成功。
1.建立团队考核体系。管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员工行为导向,就设定什么样的考核项目。因此要想改变员工的行为,首先要改变组织的考核项目。
著名学者马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传统的以个体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制度难以有效的促进组织学习和创新,应该设计以团队绩效为目标的考核系统,将团队绩效与员工创新精神放入个人绩效成果之中,鼓励员工知识共享,解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并通过员工间相互的评比,引导员工产生知识管理的行为。
2.抓住员工的心理契约,实施团队激励 。激励,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激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即通过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促使人们奋发向上,努力去实现目标。激励的对象正是员工的心理契约。组织期望和个体期望相一致的时候,心理契约将使经济契约更加有效。
为了让员工参与知识管理,我们采取了团队考核的机制,进一步的,也应该采取团队激励的机制。激励主要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类。对于销售人员,他们最关心的是收入,因此对他们应该运用更多的物质激励来促进其团队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团结。而对于研发人员来说除了物质激励以外,他们同样重视自我尊重和实现的需求,因此精神激励必不可少。在激励员工知识创新方面,不少企业还采用了股票期权和知识参与产权构成等手段,将企业关键人员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绑在一起,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分享知识所带来的好处。
3.招聘接受知识管理的员工。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要向面试者说明企业提倡的知识分享和知识创新的经营理念,通过有效的人事测评手段严格筛选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有四个特质:拥有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并且愿意不断地学习、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愿意在团队中工作、具有不断开发的潜力。满足上述四个特性的员工在进入企业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知识管理的宏观环境,积极与人合作,分享经验,有益于企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人力资源部门如果没有把好招聘这关,那么新招进的员工很可能无法适应和接受知识管理,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推行。
对知识的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管理实践的发展,知识管理逐渐从信息管理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管理领域,此时,知识管理已有了不同于信息管理的内含和外延,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管理。知识作为认知过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只有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创新,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主线进一步体现。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能力相互结合,进而增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切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就必然体现为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企业创新,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任何组织要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但决不能将知识管理简单等同于信息管理。二者的关系体现在: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知识管理也是网路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所谓知识管理是在企业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企业的知识成为企业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市场的变迁。
知识管理是技术,因为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依赖于知识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知识收集分类存储标记技术,知识搜索技术,以及辅助的交流沟通技术:即时通信,电子邮件,企业门户等等。我们在直观上感知的,能够把握的知识管理,其实就是这些技术和技术的产物。正是这些技术,将知识管理从理论变为了实践。
知识管理是管理,是说知识管理同以往的任何一种管理理论一样,发现了企业中的稀缺和关键的资源,并将它们管理起来,以求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利用这些资源。这个资源,就是企业拥有的知识。既然是管理,自然就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对知识这种资源的规划与组织、导向与激励、评估与控制,以及不断的创新、演进,就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哲学,是说知识管理同以往的管理理论的不同还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以往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看什么是企业,同知识管理的观点是不同的,如科学管理就把企业看成是一部自动化的机器,各种生产资料从一侧进入这部机器,另一侧则源源不断的涌出产品和服务,机械性和自动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知识管理看企业,是把它当作关于自身规律和顾客价值的知识的聚合体,如果不拥有这些知识,企业就不存在,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就被理解为企业寻找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在方法论上,就表现为围绕企业知识,进行组织的运作,各个层级的人员都依靠知识管理系统,发展业务、管理企业。
知识管理是文化,讲的是在组织中实践知识管理,就要培养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强调共享,强调协作。组织的文化就要围绕这些作强有力的导向,让每个人都了解怎么作是对,怎么作是错,一定要把做事的知识共享出来,每个需要的人都有机会学到它,寻找新的方法,创造新的知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围绕着知识管理,调整自己的行为、做事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管理导向的价值观。这就是知识管理是文化的涵义。
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漫长的经营策略,带给企业的好处为创造企业新竞争价值,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建立企业新文化。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运营的核心是培养组织的学习能力,实现企业内部个人知识资本的保值、增值,信息技术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能够为企业知识创新注入强大的动力,实现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
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的载体,从而
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自组织和对知识以及企业知识化进行管理和整合。
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实现企业自我价值的同时,注重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
企业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鼓励相互协作,培育知识共享的环境,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识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
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应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管理知识的能力处于企业战略的中心,拥有高超的驾驭知识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中知识管理大致尊循以下原则:
(1)知识积累、交流、共享,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共享才能使知识创造价值,知识交流是使知识体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
(2)知识在使用中管理。知识管理不仅体现在对已形成知识进行管理,更多地是体现在知识产生过程以及知识创新中的管理。
(3)自下而上的知识管理。企业的知识主要自下而上流动的,企业中直接与客户接触层面的知识管理水平决定了整个企业知识管理的成败。
(4)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和知识快速地流动起来,力求促进企业组织的活力。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在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加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知识获得和知识转换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企业加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实施知识管理可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认知,
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正确方向。
第二步;规划,
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套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类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业务流程等多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规划。
第三步:试点。
此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基础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从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重点是结合企业业务模式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并对知识梳理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知识管理具体策略和提升行为。
第四步:推广和支持。
在试点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
第五步:制度化。
制度化阶段既是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结束,又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新开端,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对知识的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人知识经济时代。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管理实践的发展,知识管理逐渐从信息管理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管理领域,此时,知识管理已有了不同于信息管理的内含和外延,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管理。知识作为认知过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只有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创新,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主线进一步体现。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能力相互结合,进而增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切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就必然体现为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
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企业创新,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任何组织要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但决不能将知识管理简单等同于信息管理。二者的关系体现在: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二)知识管理也是网路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
所谓知识管理是在企业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企业的知识成为企业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市场的变迁。
(三)知识管理是技术,因为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依赖于知识管理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知识收集分类存储标记技术,知识搜索技术,以及辅助的交流沟通技术:即时通信,电子邮件,企业门户,等等。我们在直观上感知的,能够把握的知识管理,其实就是这些技术和技术的产物。正是这些技术,将知识管理从理论变为了实践。
(四)知识管理是管理
知识管理同以往的任何一种管理理论一样,发现了企业中的稀缺和关键的资源,并将它们管理起来,以求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利用这些资源。这个资源,就是企业拥有的知识。既然是管理,自然就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对知识这种资源的规划与组织、导向与激励、评估与控制,以及不断的创新、演进,就是知识管理。
(五)知识管理是哲学
知识管理同以往的管理理论的不同还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以往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看什么是企业,同知识管理的观点是不同的,如科学管理就把企业看成是一部自动化的机器,各种生产资料从一侧进入这部机器,另一侧则源源不断的涌出产品和服务,机械性和自动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知识管理看企业,是把它当作关于自身规律和顾客价值的知识的聚合体,如果不拥有这些知识,企业就不存在,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就被理解为企业寻找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在方法论上,就表现为围绕企业知识,进行组织的运作,各个层级的人员都依靠知识管理系统,发展业务、管理企业。
(六)知识管理是文化
在组织中实践知识管理,就要培养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强调共享,强调协作。组织的文化就要围绕这些作强有力的导向,让每个人都了解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一定要把做事的知识共享出来,每个需要的人都有机会学到它,寻找新的方法,创造新的知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围绕着知识管理,调整自己的行为、做事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管理导向的价值观。这就是知识管理是文化的涵义。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漫长的经营策略,带给企业的好处为创造企业新竞争价值,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建立企业新文化。
(七)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
现代企业运营的核心是培养组织的学习能力,实现企业内部个人知识资本的保值、增值,信息技术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能够为企业知识创新注人强大的动力,实现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
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的载体,从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自组织和对知识以及企业知识化进行管理和整合。
(八)企业知识管理对员工的作用
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实现企业自我价值的同时,注重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
(九)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
企业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鼓励相互协作,培育知识共享的环境,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识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
三、结语
彼得·杜拉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中指:“在当今礼会中,知识是个人乃至整个经济的主要资源。土地、劳力和资金这些经济家所认为的传统生产要素,现在虽然没有式微,只不过变成第二顺位。只要有知识,这些要素皆可轻而易举取得。”简言之,未来世界的经济发展将取决于知识的累积和应用。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而人类社会的脚步也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如此,未来的经济活动将是以专业及服务为主的知识经济。知识是企业的主要经济资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其主要资产.企业要从现有知识中创造出新资源,就必须对知识加以管理。DCG(2002)调查显示,有九成以上的美国企业对其抱以正面评价,认为它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报告。美国大约有超过1/3的主要高科技公司,均已正式成立或计划成立知识管理系统。(TheKnowNetwork)>杂志2000年的调查显示,全球令人赞赏的知识密集型公司由于推行知识管理.业绩大部分都能持续成长,呈现m高盈利能力、高成长性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首先应考虑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方式,以累积、应用企业知识,增强企业实力。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当代企业如何管理内部的知识,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诞生于知识经济逐渐兴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共同构建企业商务智能,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而知识管理将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第三代信息化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它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知识管理在知识资产管理、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4个方面进行深化和突破。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对非连续的变化所致的重大变革之际,将资料、信息技术与整个组织流程、企业精神等加以整合的过程及成果,其中包含了全体员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二、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
知识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关注知识如何推动创新有助于帮助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资源7~(ResourceBasedView)认为.组织中不同资源的积累和转化,为组织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在相关研究中,把知识作为一种核心资源的提法已经得到普遍认可,Tang(1999)更提出知识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九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子。当知识能够自由流动时。其潜在的价值就会变得具体起来;若能适当运用既有知识,或提出新的想法,不仅能使生产力获得提升,更能激发创新。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在于:(1)竞争加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加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2)顾客导向:企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3)工作流动性增强:雇员的流动性加快,雇员倾向于提前退休,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管理其所获得的知识,企业有失去其知识基础的风险。(4)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在由于竞争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和由于模糊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动态的不确定环境下,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学习已成为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保证,组织成员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成为组织的核心技能,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成为企业重要的稀缺资产。(5)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经营要求企业具有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知识获取、知识创造与知识转换的能力。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和知识转换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企业加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三、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步骤
Davenpo~和Prusak认为知识创造是公司为了增加知识库存,所采取的特定行动与计划;认为其目的在于增加知识库 存。Nonaka提出5种适合组织创造知识的条件,分别是意图(Intention)、自主权(Autonomy)、波动/仓Ⅱ造性混沌(Fluctuation/Chaos)、重复(Redundan.cy)、必备的多样才能(RequisiteVariety)。创造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达文波特提到的收购、融合、适应以及知识网络等。收购提供了获得某个组织知识的方法.此种方法的好处不仅是获取知识,若是组织要扩充生产线、多角化经营这都是最方便、快速的方法;但是收购的方式依然可能造成知识的流失,或对组织造成影响。融合为组织特意建立复杂与冲突的环境,使组织在混乱、冲撞的情境之下创造出新的工作模式,并在此模式下产生新知识。适应是指组织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努力适应环境并追求进步,使得环境变化的威胁成为知识创造的媒介。知识网络为组织内非正式的群体构成,即由共同志趣的人员组成团体,并在频繁的对话中创造新知。
对于企业而言,整体产业内创造新知的手段。主要得依赖于融合、适应以及在行业内部建立知识网络等方式来实现,而收购往往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其实施的可能性较低。为了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其有效的方式是在行业内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提升其新知识的创造能力。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认知
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正确方向。主要工作包括:全面完整地认识知识管理,对企业中高层进行知识管理认知培训,特别是让企业高层认识知识管理;利用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等评价工具多方位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及通过调研分析企业管理的主要问题;评估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的长、短期效果,从而为是否推进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决策支持: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和推进方向等。
该阶段是企业接触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因此需要注意: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对知识管理采用何种实施方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特别注意不要忽略企业文化和管理现状;知识管理的推广需要企业流程、组织、绩效等管理机制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深入企业业务层,必须得到高层重视,并将知识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才能保证知识管理在企业中顺利推进:由于知识管理需要长期推进,需要对知识管理的效益进行准确量化评估,才能转化为长期发展的动力。
第二步:规划
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本环节是通过对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类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业务流程等多个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规划。在规划中,切记知识管理只是过程,而不能为了知识管理而进行知识管理。只有把知识管理充分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主要工作包括:从战略、业务流程及岗位来进行知识管理规划;企业管理现状与知识管理发展的真实性分析;制定知识管理相关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并对流程进行合理化改造;知识管理落地的需求分析及规划;在企业全面建立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规划阶段的难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与流程的结合:知识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及管理思想的转变:以知识管理思想为基础的业务流程的改造;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的建立;知识管理规划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实践形式。
第三步:试点
此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根据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主要工作内容: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业务体系。包括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不同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均不相同,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亦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和知识应用特点.拟订最合适、成本最低的知识管理方法,这称为知识管理模式分析(KMPA)。另外,考虑到一种业务体系下有多方面的知识,如何识别关键知识,并判断关键知识的现状,进而在KM模式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提升行为,这可以称为知识管理策略规划(KSP)。所以,此阶段的重点是结合企业业务模式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并对知识梳理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知识管理具体策略和提升行为。
本阶段是知识管理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施的阶段,根据对企业试点部门的知识管理现状、需求和提升计划的分析.应该考虑引入支撑知识管理落地的知识管理IT系统。根据前几个阶段的规划和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的IT落地方法.如带知识管理功能的办公协同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知识门户落地等。可以说,本阶段在知识管理系统实施中难度最大,需要建立强有力的项目保障团队,做好业务部门、咨询公司、系统开发商等多方面协调工作。其难点为:选择合适的部门进行试点;知识体系的建立及知识管理模式和策略分析:针对性地提升行动计划。
第四步:推广和支持
在试点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推广内容:知识管理试点部门的实践,在企业中其他部门的复制:知识管理全面融人企业业务流程和价值链;知识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全面运用;实现社区、学习型组织、头脑风暴等知识管理提升计划的全面运行,并将其制度化。难点为:对推广造成的混乱进行控制和对知识管理实施的把握:知识管理融人业务流程和日常工作;文化、管理、技术的协调发展;知识管理对战略目标的支持:对诸如思想观念转变等人为因素的控制以及利益再分配:建立知识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和绩效体系。
第五步:制度化
对于知识,专家和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解释。通常来说,人们认为知识是对问题进行认知、分析并最终解决的过程所得到的经验、办法、习惯等。研究信息论的专家认为,知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是一种人们用来增加自己认知准确性的信息加工方法,用于实现信息加工变换。
一、企业知识的范畴
企业中,按知识的性质可分为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事实知识与人际知识;按知识的形态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按知识所有权不同,还可分为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个人知识包括工作技巧、独门诀窍、生活经验、个人研究成果、世界观、价值观等等。企业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企业管理知识、环境知识、市场知识和产权知识等,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整合员工个人知识而形成的企业共有的公共知识。
企业性质不同、业务范围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划分的小类也不一样,但它都脱离不开这样的规律,即包括财务知识、预算知识、技术知识、安全操作知识、营销知识等这些显性知识,并以纸质的或者电子版的规程、规范、手册、方案、作业指导书、范本等方式存在或保存。而隐性知识往往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包括企业关系、人际关系等。
那么,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个人的、小团队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转变为企业共有的公共知识,并让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及时得到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行为能力,支撑其开展业务工作,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是我们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工作。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
知识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保持长久不衰的关键。企业是一个知识生产、利用的实体,企业的变革需要知识的创新,企业存量知识的差异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企业存量知识的多少、新旧、含金量,以及知识的运用程度、知识的结构和种类等,都决定了企业资源配置、以及抓住市场商机的能力。只有通过开展知识管理,改善企业的知识结构,提高企业员工的认知能力,才能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是将有用的知识适时分享给所需的人,便于其利用该知识拿出可靠的决策。知识管理的方法是既要对信息进行管理也要对人进行管理,其中将信息和人、信息处理和人的创新结合起来进行管理更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趋势,谁跟不上这个趋势,谁将被历史淘汰。
知识管理的关键和重点问题是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具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主体的知识,通过交流转化等方式,通过接受、分析、吸收等过程,最终成为其他主体自身拥有的知识的过程。
三、企业知识共享的要点
在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含义是:(1)员工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学习性,他们是企业的核心,企业的知识靠他们获取、掌握和应用。所以应提供渠道使员工得到教育培训,保证员工能够随时随处获取知识,补充知识。(2)当今社会人员流动性大,有些人工作单位更换频繁,作为企业,为了避免人员的流动造成知识的流失,造成差异化竞争力的下降,组织应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激励员工将自己的知识共享给企业,保护企业赖以生存的知识产权,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企业应提供知识共享平台,让员工随时随地能方便地畅所欲言地进行沟通、交流、讨论、请教和解答,分享成员间各自的知识,学习他人的知识。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体现在几个方面:
1.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员工间的知识共享。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是知识,这种无形资产不像其他有形资产使用后会“磨损”、“折旧”,相反,使用的人员越多知识的价值越大。员工自己发明原始创新从头学起的成本高代价大周期长,若从其他员工那里共享和学习知识得到指导帮助,花低廉的成本在短时间里可能就会出成果。知识管理成不成功关键是看知识共享充不充分。
一、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管理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定义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较有代表的是: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做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考。可见,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方面:其一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是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二是运用知识进行管理,知识是管理的主要手段,那么具体到一个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呢?简言之,就是要不断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鼓励创新,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加以推广,使知识含量高的资产不断增殖,并通过知识管理确保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率,获得不断提高。
二、我国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引进知识管理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竞争的全球化和不断加快的知识创新与产品创新使得知识的有效传播和利用成为一种商务需要;其次,过去企业管理所依赖的计划经济已经逐步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市场对基于知识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而这些产品和服务通常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中产生出来的;在企业外部,企业必须要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而且不仅要与商业伙伴,甚至还要与竞争者合作。在企业内部,企业的各个部门彼此之间需要比以往更多的协助。这一切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进行交流、协作、协调和知识共享。
引进知识管理是我国企业与世界经济管理接轨的需要。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得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适应性、创新能力和处理速度。面对激烈的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企业依靠垄断,依赖过去的环境生存和发展,是难以继续生存的,唯一的出路是加强学习,学习国外国际的先进经济、先进经验,同时总结自己的经验,中国已加入了WTO,中国企业既可享受全球资源配置带来的好处,但也面临管理、市场等严峻挑战。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推行知识管理新理念、新方法之路,对知识管理进行研讨、进行推动,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赶上世界企业管理革命的潮流。
三、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知识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和实践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我国实施知识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它是由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知识资本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大多数企业中,其管理者只关心其公司上市、股票涨跌、销售业绩、生产状况等许多近期效益,的确,这些都是他们所应关心的,但是对于知识资本,这种不可能用利润来衡量,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成效的财富,他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是被完全忽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人口众多,许多企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知识在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成品中的含量不是很高。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主要的方面,就是观念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脱节。开展知识管理,必然要和企业的经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运用知识管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这方面,我国企业单纯地搞知识管理,并没有将知识管理作为有针对性的改善企业经营的一个有效手段,使知识的投入与产出形成良性循环。
缺乏有利于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大多缺乏一种理念支持,不注重制度、条例的建立,偏重人际关系的协调,重关系、重情,而忽视企业“理(企业文化)”和“法(企业制度)”的建设,而企业知识的共享与创新需要有稳定的管理秩序保证,因为拥有知识就拥有某种权利,分享知识则意味将自己的位置置于风险之中,更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风险。
缺少专业化的知识管理者。在新经济时代,对企业家及其员工在知识和智力上的要求远远胜于其体力,但实际上在我国知识管理人才极为缺乏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却十分有限,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时候,缺少专业的知识管理者,即使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也大多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很多企业处理不好资历、职位、能力、智慧、贡献等要素在薪酬分配体系中的关系;凭能力上岗,凭贡献取酬的原则没有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对提高我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建议
树立新的观念,跟上时代潮流。面向知识经济的知识管理,首先要求观念不断更新,根据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现状和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变化,我国企业必须尽快树立以下新观念:重视知识资本、知识管理,将其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内;有效地学习,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立足全球竞争等等。
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指导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走向全球化、国际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的优势条件,扬长避短,形成具有特色的、有竞争能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要做到继承、借鉴和创新,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国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传统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最后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组织制度决定了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成败,决定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在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实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优化组织体制,建立以扁平化、弹性化、虚拟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组织机构,为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重视个人在企业中的价值,树立“人本主义”的发展观、管理观。对于知识创新的主体―人,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首先,尊重人的创造性,尊重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把知识创新作为企业真正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对象;再次,企业应实施人才战略,建立战略型人才观念:一是重视人才结构,包括专长结构、软硬结构、性格结构等;二是建立雄厚有效的人才储备;三是营造好人才成长,人才价值自我实现的环境,只有重视人才战略,才能使企业得到持久的发展。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人力资源制度。只有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他们才愿意贡献其知识,但光有信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物质刺激来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合理的薪酬结构,员工的薪酬和表现直接相关。实行配股制度,现在很多公司已经上市,公司的利益与股票的价值直接挂钩,所以如果给员工配以一定比例的股份,可以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高层人员从内部考核选拔。公司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考评各个员工的业绩成就,奖优罚劣,对于优秀的人才,可以考虑给予提拔,委以重任。企业不断提供各种培训机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当迅猛,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这一切都需要公司提供培训,只有培训,才能使员工有能力完成新时期的任务,也只有培训才可以留住优秀人才。
营造信任的文化氛围,为开展知识管理创造基本条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企业创造信任的文化氛围,充分信任每一位员工,使其觉得贡献自己的知识是自愿的,也是值得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组织管理者要思想开放,敢于向传统习惯提出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命令转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组织结构由以前的等级式变成扁平式,管理模式更加多元化、人性化、柔性化,管理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努力营造相互尊重、和谐、愉快、进取的氛围。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赵公民. 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5(6):25-28.
[2] 汤发良.宋旭琴. 知识管理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J]. 企业经济, 2002(8):36-39
[3] 刘定文. 知识管理助推中国企业[J]. 湖南经济, 2003(1):56-57.
[4] 王苑. 中国企业需要知识管理[J]. 汽车科技, 2002(6) :52-23.
[5] 李广斌. 浅谈中国企业的知识管理[J]. 攀登, 2004(1) :45-46.
一、密切注意和深入研究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早在三四年前,施乐公司就在公司内部实施知识管理,并一直在该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这得益于施乐公司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该公司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资金,在世界范围内探讨知识管理的作用。为此,施乐公司还启动了名为“知识创新”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与施乐公司的长期战略,即“提供新的知识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紧密相连。该项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对美国其他机构的60名知识管理工作者行进深度面访,了解他们对知识管理的认知程度,并列出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十个知识管理领域:
(1)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
(2)对加识共享责任的宣传;
(3)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
(4)将知识融人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
(5)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
(6)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
(7)建立专家网络;
(8)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
(9)理解和计量知识的价值;
(10)利用知识资产。
2.参加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等100名知识管理者组成的研究小组。他们大多是世界500家大公司中负责知识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该小组一年开展一两次研讨活动,以沟通各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进展情况,探讨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3.积极参与安永(Emst &Young’s)咨询公司组织的“知识管理”活动。这是一个多客户知识管理项目,有10至15家公司参与,并在剑桥商业中心的领导下建立了互助研究基金。到目前为止,这个小组开展的活动有会议、研究小组活动、工作研修等。其目的是建立一个知识管理实践方面的共同体。
4.支持三个由美国生产力和质量
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进行的基准测试研究项目。第一项研究是跟踪10家公司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并记录其应用的情况;第二项研究主要集中在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方面;第三项是欧洲公司知识管理的基准测试。
5.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Hass)商学院建立了知识管理教位。
二、设立知识主管
知识主管的主要任务是将公司的知识变成公司的效益,他的主要职责为:
1.了解公司的环境和公司本身,理解公司内的信息需求;
2.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知识共享的好处,并为公司的知识库做贡献;
3.监督保证知识库内容的质量、深度、风格,并与公司的发展一致,其中包括信息的更新等;
4.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
5.加强知识集成,产生新的知识,促进知识共享的过程。
由于知识涉及的范围大于信息,知识主管的作用已大大超出信息技术的范围,进而包括培训、技能、奖励、战略等。因此,企业在设立知识主管时应避免将知识管理视为信息管理的延伸,从而试图把信息主管错误地改为知识主管,因为这将在不知不觉中会把知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开发,而不是置于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上。
三、建立企业内部网络
施乐公司专门建立了名为“知识地平线”的内部网络。这个网络在1997年11月首次登亮相,“实况转播了施乐和永安公司联合举办的“知识超越”会议,有1500?/FONT>2000名职工访问了这个网络。将这个网络取名为“知识地平线”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产业刚刚兴起,社会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和行动刚刚开始。
“知识地平线”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内容:
1.工作空间:这是员工可以”分享文献和思想的虚拟空间,这部分内容是可以自我组织和自我维护的。
2.知识管理新闻:包括有关知识管理的新闻、事件、报告、演讲和各种活动通知。这项内容每周更新一次,在事情较多时更新更为频繁。施乐公司聘请两名信息监测人员从一千多种信息资源中抽取知识管理信息。
3.事件:存储有关知识管理的会议、研讨、演讲等信息。
4.知识的搜集:这个知识库保存知识管理研究资料、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案例,其中也包括施乐职员已经做的工作和有关施乐公司的文章。除此之外,还有有大量施乐的知识管理案例研究。
5.产品、技术和服务:该部分目前尚未开放。它将保存施乐公司及相关公司的知识产品、技术和服务信息。
6.相关网点:连接了与知识管理有关的15一20个站点,包括知识工作和知识管理站点、知识公司的站点等。
四、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库
施乐公司还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知识库,用来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知识库建立在企业的内部网络上,该系统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组软件构成,它能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及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网络权限控制功能。员工可以利用该系统阅读公报和查找历史事件,并彼此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该系统解决了公司内部知识共享问题。
知识库里的内容包括:
1.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
2.公司内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方法:
3.公司内各部门、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
4.公司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历史资料;
5.公司客户的所有信息;
6.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
7.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
五、直视对公司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施乐公司非常重视对公司内部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长保罗、阿尔菜尔(Pau1 A. Al1air)认为:“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人的工作实践及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为此,公司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将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存入知识库。这样可以方便知识主管及其他管理者对公司员工的管理。
2、让员工进行自我测评。施乐公司在内部信息系统上专开了一个网页,在网页上列出公司每个职位需要技能和评价方式、每个职员可匿名上网,利用该系统对自己的能力作出评价,系统会帮助你找出自己和职位上的差距,并告诉你如何提高或改变的方法,即每个员工可以实现自我测评;这一系统有利于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
3、将员工的建议存入知识库中。员工在工作中解决了一个难题或发现了处理某件事更好的方法后;可以把这个建议提交一个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对这些建议进行审核,并把最好的建议存人知识库中,在建议中注明建议者的姓名,以保证提交建议的质量及促进员工提交建议的积极性。所有的员工都可以从知识库系统中看到这个建议。
4、开创家庭式的办公环境。公司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了改善,员工工作空间的墙被涂成了浅粉色、紫色、黄色和绿色,全部的工作空间都是平等和开放的。施乐公司认为,这样有助于创造一个充满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员工之间进行公开、坦诚的交流。
六、改变传统的营销方法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施乐公司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如施乐首席科学家约翰·布朗(John Brown)所说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要能够敏捷地利用知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早在五六十年代,施乐公司就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办公设备的生产者,它生产的各种复印机名闻天下。后来。施乐公司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日本复印机的威胁,为了巩固自己在复印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施乐公司在80年代就最先建立起基准测试(benchmarking)制度,向其它行业的优秀公司学习,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进入90年代后,施乐公司又以战略性的眼光,不惜投入,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展示了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而采取的发展战略,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一、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早在三四年前,施乐公司就在公司内部实施知识管理,并一直在该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这得益于施乐公司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该公司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资金,在世界范围内探讨知识管理的作用。为此,施乐公司还启动了名为“知识创新”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与施乐公司的长期战略,即“提供新的知识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紧密相连。该项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对美国其他机构的60名知识管理工作者进行深度面访,了解他们对知识管理的认知程度,并列出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十个知识管理领域:
(1)对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的共享;
(2)对知识共享责任的宣传;
(3)积累和利用过去的经验;
(4)将知识融人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
(5)将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
(6)驱动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
(7)建立专家网络;
(8)建立和挖掘客户的知识库;
(9)理解和计量知识的价值;
(10)利用知识资产、
2.参加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等100名知识管理者组成的研究小组。他们大多是世界500家大公司中负责知识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该小组一年开展一两次研讨活动,以沟通行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进展情况,探讨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3.积极参与安永(Emst & Young’s)咨询公司组织的“知识管理”活动,这是一个多客户知识管理项目.有10至15家公司参与,并在剑桥商业中心的领导下建立了互助研究基金。到目前为止,这个小组开展的活动有会议、研究小组活动、工作研修等其目的是建立一个知识管理实践方面的共同体。
4.支持三个由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进行的基准测试研究项目。第一项研究是跟踪10家公司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并记录其应用的情况;第二项研究主要集中在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方面;第三项是欧洲公司知识管理的基准测试。
5: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Hass)商学院建立了知识管理教授职位。
二、设立知识主管
知识主管的主要任务是将公司的知识变成公司的效益,他的主要职责为:
1.了解公司的环境和公司本身,理解公司内的信息需求;
2.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知识共享的好处.并为公司的知识库做贡献;
3.监督保证知以库内容的质量、深度、风格.并与公司的发展一致,其中包括信息的更新等;
4.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
5.加强知识集成,产生新的知识,促进知识共享的过程。
由于知识涉及的范围大于信息.知识主管的作用已大大超出信息技术的范围,进而包括培训、技能、奖励、战略等。因此.企业在设立知识主管时应避免将知识管理视为信息管理的延伸,从而,试图把信息主管错误地改为知识主管,因为这将在不知不觉中会把知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开发,而不是置于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上。
三、建立企业内部网络
施乐公司专门建立了名为“知识地平线”的内部网络。这个网络在1997年11月首次登场亮相、“实况转播”了施乐和安永公司联合举办的“知识超越”会议.有1500-2000名职工访问了这个网络,将这个网络取名为“知识地平线”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产业刚刚兴起.社会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和行动刚刚开始。
“知识地平线”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内容:
1.工作空间:这是员工可以分享文献和思想的虚拟工作空间,这部分内容是可以自我组织和自我维护的。
2.知识管理新闻:包括有关知识管理的新闻、事件、报告、讲演和各种活动通知、这项内容每周更新一次,在事情较多时更新更为频繁。施乐公司聘请两名信息监测人员从一千多种信息源中抽取知识管理信息。
3.事件:储存有关知识管理的会议、研讨、讲演等信息。
4.知识的搜集:这个知识库保存知识管理研究资料;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案例,其中也包括施乐职员已经做的工作和有关施乐公司的文章。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施乐的知识管理案例研究。
5.产品、技术和服务:该部分目前尚未开放。它将保存施乐公司及相关公司的知识产品、技术和服务信息。
6.相关网点:连接了与知识管理有关的15—20个站点,包括知识工作和知识管理站点、知识公司的站点等。
四、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库
施乐公司还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知识库。用来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知识库建立在企业内部网络上,该系统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组软件构成,它能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及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网络权限控制功能。员工可以利用该系统阅读公报和查找历史事件,并彼此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该系统解决了公司内部知识共享问题,
知识库里的内容包括:
1.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
2.公司内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方法;
3.公司内各部门,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
4.公司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历史资料;
5.公司客户的所有信息;
6.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
7.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
五、重视对公司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施乐公司非常重视对公司内部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长保罗·阿尔莱尔(Paul A.Allair)认为:“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人的工作实践及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为此,公司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将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存入知识库。这样可以方便知识主管及其他管理者对公司员工的管理。
2.让员工进行自我测评。施乐公司在内部信息系统上专开了一个网页,在网页上列出公司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方式,每个职员可匿名上网,利用该系统对自己的能力作出评价,系统会帮助你找出自己和职位上的差距,并告诉你如何提高或改变的方法,即每个员工可以实现自我测评。这一系统有利于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
3.将员工的建议存入知识库中。员工在工作中解决了一个难题或发现了处理某件事更好的方法后,可以把这个建议提交一个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对这些建议进行审核,并把最好的建议存人知识库中,在建议中注明建议者的姓名,以保证提交建议的质量及促进员工提交建议的积极性。所有的员工都可以从知识库系统中看到这个建议。
4.开创家庭式的办公环境。公司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了改善,员工工作空间的墙被涂成了浅粉色、紫色、黄色和绿色,全部的工作空间都是平等和开放的。施乐公司认为,这样有助于创造一个充满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员工之间进行公开、坦诚的交流。
六、改变传统的营销方法
1 概述
培根(Francis Bacon)曾用一句话向世界表明: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影响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源泉从有形的物质形态向无形的知识形态转变。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产品生产模式正在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宏观、微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较突出:负债高、素质低、结构差、亏损多等,实施知识管理是应对之策,也是非常必要的。
浏览文献综述,出现许多为人熟知的管理学家,如: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保罗・斯特阿斯曼(Paul Strassmann)和彼得・森格(Peter Senge)。德鲁克和斯特阿斯曼强调了信息和隐含知识作为组织资源的不断增长的重要性;森格则重点放在“学习型组织”,即管理知识的文化因素。哈佛商学院的切瑞斯・阿奇瑞斯,克里斯托福・巴特莱特和多萝西・莱昂纳多・巴顿则考察了管理知识的多个侧面。由于企业知识的特性具有非完全明晰性、间接增值性、动态循环性和共享性,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侧重点不同。
中小企业引入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利用专门的技术和程序创造新知识、保护和使用已有知识;设计利于知识的发现和知识能量释放的项目;把知识作为资源管理的目的与知识管理的本质属性结合起来,使之渗透到公司的经营过程,并使之在其中得到体现。中小企业运用较广的知识管理领域有:共享知识和最佳业务经验;宣传知识共享责任;积累和利用已知的经验;知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把知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建立专家网络;建立和挖掘客户知识库;计量知识的价值;充分利用知识资产等。
知识管理的参与原则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各项事务;解释原则是管理者解释领导层决策,建立开放和信任的环境;澄清原则就是澄清新的规则,法规透明,权责利明确;知识资本化原则要求把知识作为企业资本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只有内部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行动,中小企业才能顺利推行知识管理。
2 中小企业微观层面探讨知识管理的应对之策
2.1 领导支持,全员参与
知识管理包括对中小企业各种信息和人员的管理,会涉及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并影响到一些特殊的政策和办事程序,因而获得领导层的支持非常重要。只有领导有强烈的知识管理意识,并大力支持,才能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指出:知识创新并不是对客观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而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
在一个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被认为是知识的管理者。记录他们的工作经验,将工作经验转换为知识,利用知识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将隐性知识转换为可编码的知识。知识管理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若没有果决而坚定的领导者来推动,没有每一位员工的参与,知识管理的计划无法成功。
提高内部管理层意识,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全员参与,是中小企业应对知识管理推行的对策之一。
2.2 转变组织结构
中小企业需要改善组织结构,由垂直型结构转变为水平型结构(扁平化),使之精良、并行、敏捷,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压缩时间成本,满足客户需求。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的管理模式使上下级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易于造成组织僵化,不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利用,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支持型组织结构如倒金字塔形,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员工处于组织的最顶层,可以方便的进行知识的交流传递与创新,而中层管理人员则作为支持人员为员工知识的共享、使用创造条件,在最底层的老板,主要为员工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服务,为知识管理制定基本政策。企业经营,把人发挥到极致是公司机会的第一成本,时间是第二成本,钱是第三成本,不成功的企业往往是搞反了顺序。这样才能有利于相互沟通和知识共享,有利于知识更新。
2.3 加强知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知识管理呼唤选拔CKO,组成项目团队,加快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这三方面是加强知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
传统管理模式中,资金、土地、劳动力是三大投入,在知识经济社会,人类的生产品由资源型变为知识型,自然因素在产品中所含要素相对减少,而且在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得,不仅靠技术、设备、资金,关键是靠那些能有效管理并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的有思想、高智慧的人们,其实人才资源才是最稀缺的资源,没有人才,中小企业就不能发展,就无以生存。
CKO是新型的信息管理者,属于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中小企业推行CKO的必要性是优化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要求,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CKO在中小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为了将公司的知识变成公司的效益,具体职责是:制定明确的知识管理程序,参与高层管理决策,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寻求企业竞争优势,强化企业竞争实力,俗语曰:一招鲜,吃遍天;了解企业的环境和企业内部知识流向以及信息需求制定信息政策与活动规划;建立和造就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文化环境;建设规划和宏观管理,统筹考虑软件和硬件及应用问题;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在企业内部宣传知识共享的价值观,负责公司知识库的建立;加强知识集成和新知识的创造指导组织知识创新的方向,自企业整体有系统的整合与发展知识,强化组织的核心技术能力;应用知识以提升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的绩效以及组织整体。
企业知识管理主体不仅仅是单独一个CKO,而是一个包括CKO、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和全体员工在内的多层次有机体。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对于知识管理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非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
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终身学习制度,重视在职培训,特别是对劳动力整个生命周期的培训,鼓励每位员工不断学习、接受培训。防止知识流失,树立知识管理风险观念。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从一个企业带到另一个企业容易造成知识流失,应建立约束和控制机制。
知识型企业家、CKO、知识型员工是人才库的主要组成人员。中小企业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知识型人才,设立专门知识管理机构,这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
2.4 培育共享知识的企业文化
知识管理落实的最大障碍往往是企业文化,要将传统管理模式的员工带领至高度互动的知识管理环境,对中小企业的挑战非常大,员工都很清楚知识就是力量,但要求员工无私的把知识分享给别人,就必须克服人性自私的一面,让企业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改变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创造集体互动的环境,以降低员工对知识分享之戒心,实为落实知识管理的第一步。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运营的效能,取决于知识工作者如何快速学习并且将学习转化为行动,那么中小企业是否能够创造知识管理的文化与学习环境,进而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针对知识的创造、储存、组织、分享等流程进行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培育共享文化:在一般中小企业中,只有让员工理解知识共享的价值,并切身体会到知识共享带来的好处,员工才会在价值观和行动上有所转变。企业应当建立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营造员工间相互学习的氛围,鼓励员工共享隐性知识。
2.5 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持。在知识社会,网络是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开发、生产、销售新产品时,将通过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佳合作伙伴,使供应商、销售商、生产商形成动态组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网络提供信息、高效的管理、网络化办公、电子商务、网络促销等,也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是计算机网络和知识库层、计算机服务层和应用软件层。信息技术部门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ERP、SCM、CRM);网站的建设和维护;Intranet、Extranet、Internet和电子商务等的技术支持。部分中小企业开始引进竞争情报系统(CI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ICAM)、知识管理系统(KMS)、电子商务等较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所采用的三大技术是:群件技术、Internet/Intranet、数据库和指示系统(Database & Pointer System)。
知识库内容包括:产品数据库、员工数据库和客户数据库。建立知识库,可以储存企业知识和信息,加快信息的流动,实现内部知识共享,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和条件。
此外,建立各种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持续创新机制,扩大宣传知识管理之效益。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创新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创新的前提是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创新的首要元素是知识创新。
建立激励机制:知识共享的管理模式,需要以人为本的内在激励机制。在激励方式上,将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企业激励有机结合,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强化激励手段对员工成长长期的正面效应。
3 结语
在中小企业推行知识管理,可以加强其品质提升,通过经常更新系统化知识,进而提升其竞争力。对员工实施培训,以加强工作人员的熟悉度,一元化顾客情报资料,并针对顾客的问题提出一致性的解决方案,提高企业效益。提高速度:推行知识管理可使企业减少问题的处理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企业知识可以通过知识库的累积而不断增长,因此对于相同问题可快速取得相关解决方案,大幅缩小处理时间并降低成本。提倡中小企业成为业界隐形冠军,具有跨界学习的能力,善于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再根据本行业特点进行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
总之,知识将是未来企业唯一主要的资源,凭借知识资产的企业才是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中小企业如果想在知识经济时代跟上潮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顺应时势的选择是知识管理,在微观层面上通过现代化的工具改变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使得员工去合作开发和共享知识资源,完成更艰难的任务,产生更好的效益,达到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甘利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2]曾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2月.
[3]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 实务 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5月.
[4]傅湘玲.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理论与案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