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数学的学习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11-09 16:22: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学的学习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学的学习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98-01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有哪些特点?它有什么相应的思想方法?它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和学习方法?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31

数学是一门充满着趣味性与思辨性的学科,学习数学不仅有助于开拓人的大脑,而且有益于人们日常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放眼四周,数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好数学,不仅是对人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数学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我们定要重视数学的学习。

数学的学习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把握。小学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但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却经常反映数学难学,排斥甚至是厌恶学习数学。一般来说,小学生对于数学应该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为什么会如此排斥学习数学呢?小学数学的学习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

(一)对数学的学习带有偏见性,畏惧学习数学

大家普遍认为学好数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多数人眼中甚至将数学当成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但由于数学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促使家长、教师提前为小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预防针,从教师到家长,无一不对小学生耳提面命,要求学生们对数学抱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小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背负了较高的学习压力,潜意识中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这就很难让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畏惧性的学习更是无益于学习进步的。

小学生对数学先入为主的负面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深入了解,也扼杀了小学生将学习数学当成一种兴趣的可能性。

(二)学习数学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热情,还要求学生细心并且有耐心。数学这门学科多涉及数学计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而,在数学计算时绝对是不能马虎的,需要反复的计算与验算。但是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计算错误,比如看错小数点位置、忘记进位等等。另外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需要经过大量、反复的练习学习,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学习耐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持之以恒,不会中途放弃,以免前功尽弃。但无论是细心还是耐心,都要求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保证学习效率。

小学生自学能力不高,需要数学教师进行引导式学习,学习数学时如果分神,就很难再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因此集中注意力对小学生而言,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三)解题时通常采用固定思维,学习不懂变通

数学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一成不变的学习模板,只有灵活通用的学习方法。数学课本上多罗列一些典型题型,学生不单单要知道这些题怎样解,还应该学会对这些题型进行变通解答。但是一般来说,小学生在面对同一题型的不同题境的数学题时,总会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这其实就是小学生在学习中不懂变通的表现。

数学是变化多端的,不仅是题型多,解题思路也是广泛的,也就是说往往一种题型可以有多种解题思路。但是小学生固守课本知识,对教师的讲解亦步亦趋,将课本上的例题当成解题的唯一方法,从而忽视了自身对数学习题其他可行性的探讨,这样不懂变通的学习是呆板的、无意义的学习。

由上可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等等。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不仅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期,更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期。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高度重视,教师与家长对其应该进行妥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势。那么,具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努力: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与家长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数学这门学科,尤其是家长不能对学生灌输消极的学习理念,使其畏惧数学的学习。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学等方式帮助小学生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奇特性,并且准备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主动学习。

家长与教师都是小学生学习的照明灯,照亮学生们学习的前进道路。家长与教师都应该扮演好积极引导的角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数学的恐惧性与不适应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勇气,敢于正面应对数学的学习难题。

(二)开展多样教学活动,聚集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容易分神是必然的,但是为了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就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小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不仅表现在他们容易分神,还表现在他们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即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小学生们的目光。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开展趣味竞猜的方式,让小学生们来竞猜答案是什么,或者采用口算比赛等方式,让小学生们比赛谁口算的速度又快又准等等。这样小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上,就会因为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而无暇东顾西盼,保证学习的注意力集中。

聚精会神的学习是高效的,三心二意的学习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正确的学习态度,集中的学习注意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严肃对待。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主动性

篇3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而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从小学到初中,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在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1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1.3 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1.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2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2.1 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34

兴趣是学习的必要前提,只要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时常保持着思维的活跃。浓厚的兴趣可以唤起学生智慧的潜力,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持续稳步的进行,敦促学生努力学习,从而数学成绩得到稳步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互,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换而言之就是“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学生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对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才能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高效,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

一、课堂W习的方法

课堂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第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倾听,特别是在教师讲到数学知识的难点、重点时,学生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专注进行听讲,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记下来。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对问题的回答,特别是遇到自己没有搞懂的问题,当别人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时,学生可以通过别人的回答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第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教师在讲课时除了发出声音之外,还伴随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学生要善于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从中获取教师所想要传达除了的相关讯息。例如,平时我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每逢讲到重点或者难点,我就会把相关的知识内容书写到黑板上,然后用手叩击黑板,借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每当我在讲课的时候叩击黑板,学生就会立刻集中注意力,这样使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够被学生牢牢的把握,并通过理解得到很好的掌握。同时,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播放幻灯片,对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将课本中的知识要点进行板书。在这个时候,也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并对有效的信息进行捕捉。

第三,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敢于提问。学生要将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同时也要将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记录,再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后,在课堂上和同学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将向教师请教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得学生能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第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保持思维的活跃。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认真的进行思考,积极主动的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保持其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使其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第五,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勤于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仅凭听和大脑记忆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将知识完全掌握的,学生要学会把教师讲授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记到课堂笔记之中,待课后能够通过课堂笔记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二、数学课堂学习需同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同时如果将这些生活中数学应用的实际案例引入数学教学之中,那么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数学课本中的抽象知识。

例如,我在向学生讲授“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知识中的“可能性”时,由于“可能性”这个概念过于抽象,仅凭板书口述是难以让学生对这一概念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来对教学进行辅助。教学前先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涉及了刮风、下雨、闪电雷鸣之类的自然现象,然后让学生将这些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联系,学生在这个时候就会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回答,如“刮风了可能会下雨”、“下雨了可能会闪电雷鸣”。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学生就对“可能性”一词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就达到了该部分知识的教学目的。

又如,在对“认识钟表”这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带一只大钟到教室中,然后把大钟拿给学生看,并问学生“大家知道几点钟了么?”这样就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提起了学生们对接下了要讲解的知识的兴趣。这样再对钟表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告诉学生时针、分针、秒针该如何去读数,教会学生如何去认时间,然后再把大钟拿出来,让学生读出大钟所显示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把单一的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并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经验,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之中完成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篇5

:同学们从初中进入初中,见到的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大家由陌生、新鲜、到熟悉,逐渐进入紧张的学习中。由于大家来读初中都有一个学习目标,希望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了达到目标,掌握学习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探讨,来掌握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一、克服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要克服以上问题,必须掌握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一般指的是: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结,课外学习,掌握课前、课堂、课后、作业常规。中学数学学习的课前常规:了解新旧知识联系,理解概念,掌握规则,看懂例题,适当练习。课堂常规:课前准备,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充分理解,掌握方法,抓住重点,做好笔记,注意交流,配合练习,听师总结。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复习内容,再做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计算正确,按时上交,重做错题,注重总结。

二、掌握数学特有的的方法

数学的特点一般指的是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要求学习数学首当其冲是学习抽象,而抽象离不开观察、概括、比较、分类、联想。例如通过观察桌面、水平面、黑板面等概括得出数学中平面的概念。因此数学学法要求掌握观察、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多观察和制作模型,并把实物和模型联系起来。

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的特点,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要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得到承认,而逻辑推理在数学中主要通过证明和计算来完成,所以数学学法也就是具体的证明和计算方法,而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是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因此数学学习方法须掌握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表现在数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大至宇宙,小至粒子,快至光速,无处不用数学。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建立数学模型,证明和计算,检验评估,因此数学学法必须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描述客观事物,并对之证明、计算、检验。

三、抓好数学学习中的“读、听、讲、写”四个环节

数学学习中要求会学,会学的基础当然是会读,“读”包括:①读课本,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是编写得最好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读课本包括课前、课堂、课后。课前读课本属于了解内容,发现疑问,课堂读课本则更能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课本达到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②读书刊,如《中学数理化》报刊,《数学通讯》等.它能使我们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价值,了解数学动态;数学学习中的读,需要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是听课,它是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包括:①听老师讲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的思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疑议,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挥,更要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预习读课本时发现和产生的疑难问题。②听同学发言,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篇6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32-02

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数学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初中数学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打好数学基础能够促进以后的数学学习,对学生以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那么,该如何更好的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呢?除了教师的教学外,学生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本文就学生如何更好的学好数学谈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1.引导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养成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通过预习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而课下的复习工作能够增强学生对课堂上所讲知识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从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很少能够做到课前预习,从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没有提前进行课前预习,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和思路,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外,还要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提前预习,使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后,能够更好的把握住教师的教学进度,跟上教师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在进行课下作业布置时,要给学生一定的复习任务,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练习题,或者让学生通过其他作业形式,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听课的技巧

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听课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听课,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从当前的教学来看,初中生在听课上存在很大问题,作为初中数学老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的听课,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听课,要学会听课堂中教师所讲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堂的学习要求,重点听教师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尤其是那些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教师在进行练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要重点听教师所讲的教学思路以及数学方法和思想,通过方法以及思路的掌握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记笔记。在初中课堂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合理的记笔记,他们大都照抄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而忽略了自身的思考。因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正确的记笔记,笔记并不是学生对教师板书的复制,而应该是自己在课堂中的所思所想,重点记那些自己所不理解的问题,以及涉及到的有关数学方法和思路。学生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听讲和理解,不能因为过度的重视笔记而放弃自身的思考,要正确把握听课以及记笔记两者的关系。

3.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

要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法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很多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会积极主动的思考,而问题意识以及主动积极的思考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要想改变学生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首先就是要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做起,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学生动脑的习惯;在具体的内容讲解过程中,适当的给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思考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合作的方式对数学问题及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能够加深对问题的印象,同时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更好的进行数学的深度学习。

4.提高练习质量

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练习。通过练习能够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起到一定的检验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向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向,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质量,并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题,同时要根据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练习题。此外,学生在练习后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通过练习题学到知识,做题只是掌握知识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教师的有效讲解以及学生的理解才是目的。只有通过教师对练习题的讲解,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住自己的学习情况,一方面通过练习题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前进的动力。

篇8

1、课前预习:上课前要做预习,课前预习能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

2、记笔记:指的是课堂笔记,每节课时间有限,老师一般讲的都是精华部分。

3、课后复习:通预习一样,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涉猎课外习题:多涉猎一些课外习题,学习它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一、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至交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二、创设民主教学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四、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所以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第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新课程改革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无论在知识储备还是个人能力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自主意识更为强烈。教师角色也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为微妙。因此互相的理解与尊重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语言亲切、面带微笑的教师肯定会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接受你,关系和谐了,你的要求学生执行起来就更到位了,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师生关系的和谐更容易营造一个既宽松又严谨、既舒适又紧张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才容易被打开,思维活跃了,效率自然提高了。

五、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篇10

先看看,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有什么不同?

从小学到,学习的方式需要不断地改变。小学的数学几乎都是用直观,看得见的真实问题,觉得对就好,不需要证明,过程也不会太长。

初中的数学引进较多的符号系统,开始出现一些生活中不易印证的内容,有少许的证明,也出现一些规则,需要用推理来解决问题。

到了初三升学数学离生活越来越远,逻辑的推论渐渐占有更重的分量,推论必须更精确,题目的变化更大,解题的过程变长,直观的想法已经不足以应付了。

一直到高中,大学那就变得更抽象了,几乎完全是逻辑的思维,直观只是辅助思考的工具。

应该配合学生心智的成长来教学,小学生无法用初中生的数学思考模式,初中生的数学也无法用小学生的方法学习。原本学生按部就班学习,依著教材逐渐改变学习方式,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可是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只是学生,还包括家长和老师,常常因此而扭曲了数学的学习,这现象很常见。

以前班里有个活泼的学生,喜欢数学也乐在数学,老师上课活泼而精采,有时天马行空,偶尔不知所云,却很有启发性,常使他东想西想。班上也有几位同学像他一样因而喜欢数学,这几个同学后来在数学成绩都不错,但是全班的数学成绩,却非常不理想。有的学生抱怨上课抓不到重点,有些家长反映老师的作业、考试太少。

初二换了一个数学名师,上课幽默又有权威,解题时条理而清楚,又有很多手段和技巧,将全班治得服服贴贴,全班的数学成绩也脱胎换骨般在全年级名列前矛。新老师一直到他们毕业,全班都很喜欢新老师,只是学生觉得新老师把数学变得不再有趣。

这是初中数学老师的使命:让全班学生考高分,将他们送进理想的高中。所以,很多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变成得高分却不了解数学的学生,这些学生上高中后,如果不能改变学习数学的态度,当然就学不好了。

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解题练习不够。这话有三分道理,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阶段,但是数学内容尚涵盖推理与论证,解题绝不是最重要的。运用正确方法,多做不同的题目,会加强解题的能力,但若方法错误,做再多题目也是枉然。中国有句老话:“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西方也有句:“哈巴狗环游世界一周,还是只哈巴狗。”问题不在做题经验多,而是经验是否能够累积成有用的知识。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首先想到的就是练习不够,于是,买一堆参考书、测验卷,逼孩子再多花一点时间,再多算一点数学。反正多做不会错,最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做,这也开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噩梦。

其实,大多数排斥或放弃数学的学生都经过了很多努力,只是因为方法不对,拚命算了之后仍旧考不好,一再受到挫折,直到有一天,他觉得自己永远都学不好数学了,或者觉得将时间用在其它科目上比较有效率,因此选择跟数学说再见。

部分老师也会陷入这种迷惑,没有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层次,也没有建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卖力地讲解与不断地考试,然后埋怨学生为什么总是记不住,最后徒留无奈的老师与无助的学生。

数学的重点是逻辑的推演,而不是机械式的运算,在真正理解数学后,只需要适量的运算即可。相反的,如果在没有充分理解以前,只是不断的运算,对数学学习非但没有帮助,反而可能阻碍了提升数学理解层次的机会,因为反复练习常使学生记熟做法而自以为已经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