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0 10:01: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

篇1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不同的地区购买产品,增加了需求的不确定性,而商品购买也对物流、产品生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EPC与RFID技g应运而生,让人们可以在物联网中查阅物流信息。

一、物联网与EPC/RFID技术的概述

物联网和EPC/RFID技术紧密结合。EPC/RFID技术必须以网络为基础,建立网络体系,它会利用网络现有的资源,并与世界各个地区建立连接,把各个点连在一其,变成一个大的实物互联网。在物联网中,包括数个组成部分,包括RFID电子标签、识别设备、Savant服务器等,识别设备对商品EPC码识别后,会变成一个指针,然后这个指针会在整个网络资源中找到其所属述的IP地址,得到商品的信息,再把信息交给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并按照顺序存放。因为每个商品的EPC码都是独一无二的,计算机需要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匹配,把信息放在服务器中,进行信息的交换。

二、物联网中EPC/RFID的条码技术

EPC/RFID条码技术的应用,会为每个商品贴上一个独有的条码,该条码可以让外部扫描人员指导包裹内商品的信息,是商品唯一的标识,为物流工作增加了便利。而原有的物流信息虽然也会采用条码扫描的技术,但传统的条码技术存在很多不足。EPC/RFID条码技术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传统条码技术提供的条码只是某类商品的统一条码,扫描人员扫描后,很难得到单品的信息,条码极易伪造[1]。但EPC的条码包含了单品的各项信息,不易模仿。并且,让条码的读取工作更加便捷,条码属于可视传播技术的一种,扫描仪必须对准条码,把全部条码扫上后,才可以进行识别,而EPC的条码采用是射频标签,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射频识别扫码,有时候也可以穿过包裹,完成扫码工作,提高了条码的识别率。其次,EPC条码可以长时间使用,它和纸型条码不同,条码表面光滑,在粉尘和油污环境中,也可以正常使用。同时,传统条码技术一旦进行更改,就要把已经贴上的条码撕下来,重新粘贴,但RFID是电子标签,如果需要更改,即可把条码扫描到电脑上,对条码内的信息重新编辑,然后保存即可,可以调整条码内部的结构。而为了保证物流的安全,人们可以对电子标签设置密码,有良好的的保密性。最后,条码技术主要用于自动结算设计,虽然它已经在其他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自身某些因素的限制,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物联网与EPC/RFID技术未来的应用方向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电子商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它可以让顾客以网络为平台,浏览任意一家商店所有的商品,增加了选择的机会。并且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的使用,可以让仓储实现自动化管理,对物流信息进行跟踪,控制整个供应链,自动分配产品,并做好产品的防伪工作[2]。在生产过程中,运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提高管理的水平,加大管理力度。其应用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零售业

现在,人们去超市购物后都会到收银台结账,而EPC/ RFID技术的应用,人们只需把自己的账户输入到超市的系统中,把需要的商品放到购物车中,超市会通过系统,自动计算商品的价格,在消费者的账户中扣除即可。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让人们把身上已经开封或在其他地方购买的物品带进超市,减少了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

3.2物流业

这一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多余的工作步骤,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物流工作的效率。物流人员对包裹进行分类时,可以通过扫码,把包裹放到指定的区域,加快了工作的速度。

3.3制造业

企业在生产或制造过程中,把各项生产过程变成电子标签,可以让生产信息自动输入到系统中,准确记录生产的各项数据以及最后的结果,对各个加工环境实时追踪,管理信息。

3.4有效防伪

RFID的电子标签可以有效避免商品信息被拷贝,减少了假冒产品的出现。

结语:物联网与EPC/RFID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也有一定得优势,因此,相关技术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应用现状,制定相应的战略,并根据这一战略,在不同的行业中尝试应用,得到各行业的支持,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的支持。

篇2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0-2375-02

Things Related Technology Based on Intelligent Traffic Control System

ZHANG wei

(Facul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014030, China)

Abstract: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currently the leading edge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ut things are a maj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opportunities for change, there will be areas of Things RFID, embedded and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used in Intelligent Traffic Control System , fuzzy control method is more efficient and stable traffic control.

Key words: intelligent traffic control; things; RFID; embedded; fuzzy control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交通流与道路上的车辆数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近2亿辆,经常发生交通堵塞,如何保证交通的畅通和安全已成为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管理的一个关键议题。目前我国面临的交通问题说明交通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应用的现实意义凸现出来。通过提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设计水平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增加交通安全;缓和交通拥挤,提高交通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物联网技术作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已得到各国的重视,其应用十分广泛,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各种高新技术的研究领域,自然也成为了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的重点。下面着重介绍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嵌入式技术等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设计。

1 物联网及其应用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标签阅读装置、条码与二维码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和其它基于物-物通信模式(M2M)的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智能网络。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么物联网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连接和交互。物联网被看作信息领域一次重大的发展和变革机遇,它将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等领域。2009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计划,进行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前瞻布局,我国也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

2 智能交通系统结构

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空间关系上可以把城市交通系统分划为“点、线、面”三个层面,即单交叉口、交通干线和区域网络三种控制;由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又把城市交通控制分为定时控制、感应控制、智能控制等。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方法用于解决交通问题的一套综合系统。人工智能理论的快速发展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智能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交通控制领域中很多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本系统利用视频识别(RFID)、嵌入式、模糊控制等物联网相关技术按照多智能体系统结构对交通系统进行设计。

多智能体系统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目标是将复杂的大系统构造成小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为便于管理,能够相互通信、相互协调。通过子系统的自治和相互协调可以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由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复杂性和实时性,比较适合应用多智能体系统结构进行智能控制。本文按照该结构设计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利用RFID技术进行车流量信息检测,利用嵌入式技术设计开发交通信号控制机,智能算法采用模糊控制。

在该交通系统结构图中,路段智能体能够实时更新单个路段的流量数据,并将交通流数据提供给相连接的路口用于信号配时;区域智能体通过分析区域交通流信息来协调路段之间交通流的动态平衡;位于交通控制中心的管理智能体统一协调各区域交通运行。

3 基于RFID的流量检测技术

RFID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在无接触的情况下实现信息识别和传递的技术。RFID系统作为一种无线系统,仅有两个基本器件,再结合EPC编码技术,使得每个射频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编码,非常适用于海量物品的检测、跟踪和控制。该技术易于操控,简单实用,并且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以及可识别高速运动的情况。现在,RFID技术已经在交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应用RFID技术的车流量检测系统是在交叉路通信号灯上游安装阅读器,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装有RFID标签的车辆进入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送出自身信息。接收天线接收到标签发送来的信息,由阅读器读取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得出车辆通行的频率,再将数据传给智能控制系统,智能系统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如何调整交通信号灯转换周期的决策。

4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信号控制器

为了满足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嵌入式技术应运而生,各种针对性的芯片不断出现,其中ARM公司的ARM系列芯片应用较为广泛。ARM是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缩写,它在工作温度、抗干扰、可靠性等方面都做了各种增强,并且只保留和嵌入式应用有关的功能。随着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各种小型智能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强,嵌入式技术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智能交通领域,交通现场环境对智能开发平台的软硬件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嵌入式技术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已经成为一种最优选择。嵌入硬件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现场数据的采集、传输、控制、处理等功能,并具能够进一步扩展。嵌入式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嵌入操作系统、系统初始化程序、设备驱动程序、应用程序4个模块。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模块进行信号控制,采用拥有200 MHZ的ARM920T内核的EP9315处理器,是高度集成的片上系统处理器,能够满通控制实时运算需求。该模块集成了多种通信接口,与流量数据检测设备及信号控制机的通信可以通过串口或者CAN口实现,由以太网接口完成与控制中心的通信。人机交互部分是工作人员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现场调试的重要组成,输入部分包括8×8键盘阵列,PS/2接口和触摸屏,输出部分包括LCD,VGA显示器,IDE和CF卡槽以及USB接口。JTAG及串口调试部分提供了系统开发调试时的接口,以实现程序下载、运行调试等功能。

5 交通信号模糊控制

对路段智能体而言,当单个交叉通需求较小时,信号周期T应短一些,但一般不能少于P×15s(P为相位数)以免某一相位的绿灯时间tgi小于15s使车辆来不及通过路口影响交通安全。当交通需求较大时,信号周期T则应长一些,但一般不能超过120s,否则某一方向的红灯时间将超过60s,驾驶员心理上不能忍受。当交通需求很小时,一般按最小周期运行。当交通需求很大时,只能按最大周期控制,此时车辆堵塞现象已不可避免。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包括:确定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即根据具体的系统确定其输入、输出变量;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即把输入、输出的精确量转化为对应语言变量的模糊集合;模糊推理决策算法的设计,即根据模糊控制规则进行模糊推理,并决策出输出模糊量;对输出模糊量进行解模糊判决,即通过各种解模糊方法完成由模糊量到精确量的转化,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交通需求通常用交叉口停车线前的排队长度即停车线前相隔一定距离(通常为80~100m)的两检测器之间的车辆数来表示。建立模糊表如表1和表2所示,根据日常控制经验可得如表3所示模糊控制规则表。表中L表示车辆排队长度,G表示绿灯时间。

6 结束语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是一个涉及面较广,需融合各种高新技术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RFID、嵌入式等物联网相关技术,提出了一套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多智能体城市交通控制方案。不仅为实现智能交通控制提供一种借鉴,同时为相关工程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尝试。未来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需要集合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必将显著提高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其博,刘杰,黎,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2] 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1-10.

[3] 卫小伟.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17):189-192.

[4] 崔莉,鞠海玲,苗勇,等.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42(1):163-174.

[5] 蔡教武,蔡延光.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灯控制系统[J].仪表技术,2010,(9):32-36.

[6] 张欢欢,金琳,黄平平,等. 基于RFID检测技术的交通信号灯实时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水运,2010,10(11):83-84.

[7] 时柏营,杨晓光,朱彤.信号交叉口本地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0,36(19):5-7.

篇3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72-3791(2012)02(a)-0015-02

物联网一般被认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利用射频识别装置(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进行采集,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系统能使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资源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来达到信息共享。

1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系统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系统应具有开放性,数据在需求范围内实现共享,实现不同用户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可以访问和操作需要的数据,数据量庞大,地域覆盖面广,数据录入和访问点分散,所以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系统采用了B/S(Browser/Server)工作模式。

由于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是服务不间断的,数据绝对安全的,方便的可扩充的,鉴于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系统的重要性、高可靠性,灵活性,将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拓展到客户端、Web服务器、EJ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四层体系结构。采用Weblogic作为web服务器和EJB服务器,利用多台Weblogic服务器的集群性能来达到系统的高可靠性。利用EJB技术的系统独立性来达到客户要求的灵活性。

Oracle数据库在关系模型中引入面向对象模型,能解决复杂对象和空间关系的合理表达,因此本数据库采用Oracle RAC(数据库集群)的方式进行构建,来组织和管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结构复杂的海量数据。

四层分布式模型如图1所示。

2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数据库设计的相关问题

2.1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数据库需求分析

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可以将物流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三大类,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服务活动所形成的企业物流。基于物联网的企业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大致分为基础信息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运输管理五大作业流程。

2.1.1 基础信息

信息管理员主要对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产品信息、供销商信息等进行维护,根据实际情况,将各项信息保存到各个表中。

2.1.2 库存

库存管理员需要管理仓库信息,将仓库信息保存到仓库信息表中。由仓库信息和产品信息得到库存信息,将产品的库存信息保存到库存信息表中。在出库操作中,根据订单明细中的需求量获得产品出库信息,再更新到库存信息中。入库操作中,在产品入库时,根据采购信息中的产品购买信息作为参照,将实际到货的信息入库到仓库中,更新库存信息。

2.1.3 采购

采购人员需要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管理,并将数据保存到供应商信息表中。在录入采购单时,参照供应商信息,采购明细的录入需要参照产品信息表中的产品信息和库存信息表中的产品的库存量等信息。最后,将采购的产品的信息更新到产品信息表中。

2.1.4 销售

销售人员将客户信息保存到客户信息表中。在录入订单时,参照客户信息,订单明细的录入需要参照库存信息表和产品信息表中的产品信息。销售完成时需要更新产品信息。

2.1.5 运输

调度人员需要对运输商进行管理,并将数据保存到运输信息表中。在录入运输信息时,需参照订单明细表中的客户信息。

2.2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数据库设计物理实现相关问题

2.2.1 数据存储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数据信息量大,种类多,数据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大,如果不进行空间分配,全部数据都会存储在Oracle默认的表空间SYSTEM里面,对某一项业务的备份和恢复需要全部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本数据库首先根据上述分析的作业流程把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离,创建出相应的基础信息、库存、采购、销售、运输五个表空间,这样对某一业务的备份和恢复可对应相应的表空间进行处理。

CREATE TABLESPACE

stock

――为库存表空间,storage为表空间的名称,其余四个的表空间与此类似

DATAFILED:\stock\stock 01,dbf'SIZE 200M,

‘E:\stock\stock 02,dbf’SIZE 200M

――为库存表空间指定数据文件存储位置和大小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AUTOALLOCATE,

―区的尺寸由Oracle自动分配

如果对某一时刻对库存进行盘点,禁止对库存相关数据进行操作,则可用AL-TER TABLESPACE stock READ ONLY对库存表空间只读设置,利用系统提供的DBA_DATA_FILES时刻监视各个表空间的使用情况,实现数据文件的手动配置,提高整个Oracle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2.2.2 用户

为了提高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除了在前台用高级语言进行权限控制,利用Oracle在后台创建一些与职责直接相关的用户,不仅能够进行登陆时密码的验证,同时能限制用户在某个表空间上的配额,默认的情况下,用户在任何表空间上都没有限额,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同一公司每一个作业流程都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区域,对于相关表空间配额必须严格控制和监测。

CREATE USER QHDStockEmp

―创建秦皇岛库存管理员用户

IDENTIFIED BY QHDStock

――秦皇岛库存管理员登陆密码

DEFAULT TABLESPACE stock

――默认使用表空间stock

QUOTA 80M ON stock

__秦皇岛库存管理员使用stock表空间的限额是80M

――其余如天津、唐山、石家庄等库存管理员可以使用剩余的stock表空间

2.2.3 角色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流程中对应的如信息管理员、库存管理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调度人员等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角色分别授予不同的用户,无论此用户是在整个物流企业的哪个分公司,只要职责相同,就拥有相同的角色,也就拥有相同的权限。

GRANT ROLE StockEmp

――创建仓库管理员角色

GRANT CREATE SESSION,CRE-ATE VIEW to StockEmp

――给仓库管理员角色授予相应的系统权限

GRANT SELECT,DELETE,ALTER,

UPDATE on StockTab to StockEmp

――给仓库管理员角色授予相应的对象权限

GRANT StockEmp to QHDStockEmp

――把仓库管理员角色给秦皇岛库存管理员用户

GRANT StockEmp to TSStockEmp

――把仓库管理员角色给唐山库存管理员用户

当唐山库存管理员用户想撤销对库存管理的权限时,只需要回收仓库管理员角色,既减少了授权工作,又方便的控制了角色的可用性。

REVOKE StockEmp FROM TSStockEmp

――把唐山库存管理员用户权限回收

2.2.4 支持实时的时空数据处理方法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系统中,不仅需要管理和使用物质资料的物质实体特点等非空间数据,同时需要管理和使用物质资料所处的位置、当前的形态等时空数据,否则系统就不能直观充分的描述现实物质资料,用户不能直观地观察物质资料的位置和形态,也能进行应用查询和综合分析。

本数据库利用Oracle自带的Oracle Spatial空间数据库管理工具将所有时空数据统一在Oracle数据管理环境中,减少了管理单独、分离的专用系统的成本、复杂性和开销。在MDSYS方案下,使用SDO_GEOMETRY类型,SDO_GEOMETRY表示一个几何对象,可以是点、线、面、多点、多线、多面或混合对象。

运输路径信息、仓库的地理位置、车辆的位置相关表结构设计过程中,只需要把关联空间信息的字段类型设置为MDSYS,SDO_GEOMETRY类型即可。

以运输信息表为例,创建过程如下。

CREATE TABLE transportationTab(

――创建运输信息表

vehicleld NUMBER PRIMARY KEY,

――车牌号码

vehicleLocation MDSYS,SDO_GEOMETRY,

――车辆当前位置,定义为空间数据类型

vehicleCity VARCHAR2(10),

――车辆所处的城市

temperature

NUMBER,

――车内温度

humidiW NUMBER,

――车内湿度

destination VARCHAR2(10)

――车辆最终达到城市

)

TABLESPACE transportation

―运输信息表存放在运输表空间中

3 结语

本课题研究的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数据库设计相关问题只针对于企业物流,但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业能发挥的最大公用是社会物流,以全社会为范畴,面向广大用户的超越一家一户的物流,把商品流通的所有物流活动通过物联网联系起来,必将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一、国际邮件口岸检验检疫面临的形势

国际邮件寄送数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交往中友好往来程度,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邮件中的各类物品形形,其中动植物及其产品占了相当一部分。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邮件办事处(以下简称苏州局邮件办)所管辖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等地区属于江苏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与国际交流也十分密切和频繁,入境邮件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仅2011年邮件办查验并通过苏州邮政速递渠道入境的邮包快件就有217637多件,检疫人员从中截获了蔬菜花卉种苗、活体昆虫、燕窝、大麻种子等各种违禁物,并从中检出多个批次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二、目前对入境邮包快件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苏州局邮件办自成立以来,截获了大量禁止进境的动植物产品及其他违禁物,如植物种苗、大麻种子、活体昆虫等,并做了相应的检疫处理,保护了农林业生产和公共安全。但是,由于快件本身具有的特性,也给邮检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主要有:

(一)监管形式有所变化。目前苏州局邮检办主要监管通过邮政渠道入境的国际邮件,今后随着联邦快递、UPS涉足国内业务、12家国内快递企业走向国际,有理由相信入境邮包快件无论在入境的渠道上,亦或是数量上都会大幅度增加。如何面对新的检验检疫形式,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继续做好把关和服务工作,这对苏州局邮检办未来开展工作时无法回避的课题。

(二)违规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数量增多,而且绝大多数动植物产品并无输出国家或地区签发的检疫证书,疫情风险很大。这些邮寄物往往批次多、种类繁杂、疫情复杂。仅2011年,苏州局邮件办就截获各类违规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690个批次,同比增长1545%;共截获有害生物108种185种次,同比分别增长350%和194%。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4种4种次,特别是从入境粮谷中检出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和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两种检疫性植物病毒,得到质检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且为此专门国家级警示通报。

(三)快件时限要求高。快件业务的主要特点就是“快”,这就要求检疫人员在短时间要对大批入境快件进行快速严防。然而,目前邮检口岸主要以人工筛查为主,效率较低,针对性较差,如果货主采取瞒报、谎报等手段进行干扰,就极有可能致使部分带有违禁物的邮件成为漏网之鱼,致使部分夹带违禁物的邮件未经检疫而直接进入我国,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三、新形势下入境邮包快件监管模式的设想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的邮检业务需要一种既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又不影响邮件正常运抵的模式。而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似乎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目前,大部分快递企业都能通过激光扫描器扫描快件面单条形码的方式将快件信息录入电脑,在内部系统中进行传递,并能让用户在电脑上查询快件到达的地点和时间,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物联网系统。

据此,笔者提出一个设想,在统一的组织与规划下,采取统一的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业务模式和流程,以及相对统一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平台、数据库平台和开发工具,建立以电子审核和电子报检为主要功能的运行机制,同时结合本系统CIQ2000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对快件检验检疫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在此设想下,新的邮检监管模式如下:

(一)在技术部门和邮局及各快件运营公司的配合下把检疫局邮件办的计算机网络与邮局以及各快件运营单位的公司计算机进行联网。

(二)邮局及各快件运营公司每天在邮件到达检疫现场之前,先将邮件信息(包括邮件号、发件人、收件人、货物名称、数量、货值等)信息通过网络即时发送到检疫机关的电子平台,进行电子报检。

(三)系统接收到信息之后,自动通过CIQ2000系统中的HS编码与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发现申报货物名称中含有应检物或违禁物的立刻加以标识。检疫人员每天查阅收到的电子报检信息,发现被标识出应检物或违禁物的立刻通过电话、电邮等方式通知邮局及各快件运营公司,要求将这些邮包快扣留不予投递,并第一时间送到检疫现场。

(四)检疫人员在检疫现场对需检疫的邮件进行现场检疫,检疫合格予以放行,不合格则依法进行进一步处理。

如果这个设想能够实现,则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是实现了以一头对多头的管理,加强了检验检疫监管的力度和广度。其次是增强了对邮包快件检疫的针对性,做到了有的放矢,减少漏检、误检。第三是提高了口岸把关效能,加快了邮寄物检疫的工作效率。第四是加快了验放速度,既维护了邮局以及其他快件运营单位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提高了为广大市民服务的能力。

篇5

2 黑龙江省适合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就业岗位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支持与物联网通信功能紧密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着力培育物联网服务业,重点支持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流通业、交通、电力、环保、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在传感器、核心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传感器网关及信息通信网、信息服务、智能控制等各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黑龙江省将针对智能农业、乳业、煤矿、林业、石油等龙江优势领域规划引导示范应用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物联网、森林防火应用物联网、乳品安全应用物联网等,以此为试点,探索应用领域不断向广度扩展的途径,以此为牵动,促进相应制造业的跟进发展。争取五年内,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物联网工程师,初步满足黑龙江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需求,力争五年内,在智能城市、智能生活、智能产业、智能环境监控、智能暖气供热等试点示范领域内实施示范应用工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业强国战略的关键首先在于农业的信息化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农业的各类专业人才在现代农业十二五当中的缺口1000万人以上。充分发挥黑龙江作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省和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的农业优势地位,发展农业物联网应用,打造龙江优质优价的绿色生态农业品牌。

发展黑龙江省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人才是关键,应具有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模块应用与网络技术、维护和销售、RFID相关设备的应用、操作管理和维护智能终端设备的应用、应用软件开发、维护和销售、智能农业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高技能职业人才。这为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3 黑龙江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置

3.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黑龙江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RFID 技术、嵌入式系统、无线和有线系统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简单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通信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岗位操作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系统集成技术员,能够从事石油和煤炭安全智能环境监测、绿色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对物联网的应用不断创新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3.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以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根据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物联网”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基础,包括了RFID、二维码、智能卡、传感器等等数据采集和感知技术;网络层是“物联网”互联互通关键,包括无线传感网络,WiFi自组网、远程控制、机器间通信(M2M)的移动通讯网络等通信技术;应用层是具体应用的系统集成技术,包括数据融合、数据挖掘、商业智能、GIS、工业监控、云计算平台、中间件等软件技术。依据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下面列出了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其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库应用、CAD工程制图、物联网技术概论、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微机组成与接口技术。核心课程: 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安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物联网软件、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组成。另外配合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包括RFID系统设计实践、基于Web的数据库设计实践、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践、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现),在第五学期的教学周内,根据社会需要学习适应性强、覆盖面宽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开设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利用IEEE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结合起来组建简单的物联网并实现相关应用,具体包括: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智能环境监测(比如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管理,智能家居的应用),完成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目前黑龙江从事物联网行业的专业人才极为稀缺。毕业生能够在信息、物流等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在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境保护、智能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暖气供热、石油和煤炭安全、公共安全、政府工作、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中的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物联网方向的职业高技能型人才,加快推进物联网在东北地区的应用与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将形成自己的“职业教育特色”,走集团化、专业基地化、基地产业化的办学理念,并结合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为立足于服务市场培养新型的、复合式高技能的物联网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物联网;无线射频;应用

1计算机物联网概述

以激光扫描、无线射频(RFID)、多源传感器技术为基础,利用无线传输数据链所构建的现代计算机物联网,构建起数据采集、声光电多元传输的信息框架,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快速采集与数据传输处理,有助于实现主体对实体目标的有效定位监管,提升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实体间的实时互联共通。计算机物联网的基础为互联网技术所构建的信息交互框架,实体如同人类一样利用射频识别、无线通讯等技术被赋予客观感受,实现实体与人间的交互,可实现产品的源头追溯、实时监管与快速定位,优化生产供应链条、提升货品流通领域的科技创新,被广泛应用于路况信息智能指挥、物流供应链管理、家庭电子器件智慧调控、互联网医疗远程服务等行业领域,从传统物品监管服务上实现了创新管理与系统一致性写作,实现了多源数据的共享利用,推动了国内工业制造、医疗服务与物流供应链领域的转型升级与行业革命。

2计算机物联网相关技术与数据分层

当前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其相关的核心技术为多源传感器技术、无线射频技术(RFID)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按照互联网网络协议分为5个数据层,其相关技术与数据框架具体细分如下:

(1)物联网相关技术:

①多源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框架中借助声光电等传感器接收设备,过滤与采集特定实体属性信号,实现物品实体的编码快速精细识别,实现智慧社会中的实体快速智能化多源感知;②无线射频(RFID),即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利用无线射频读写器扫描实体物品电子标签,获取物体相关的属性信息,快速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电子标签RFID识别;③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即利用计算机硬件、互联网传输网络、多类型传感装置等载体或设备,实现多元与多源数据的采集、传输与编辑处理,进而实现多源数据的综合有效管理,从而推动物联网数据的快速处理,提升办公审批效率、增加工业生产产值、改善民众传统生活水平。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即为多源信息快速处理,其关键环节在于计算机物联网的优化维护,其发展升级根本在于对传统数据算法和分析原理的技术创新。

(2)物联网数据框架体系:

按照网络框架协议,物联网系统可分为数据信息感知层、数据物理互联接入层、网络数据传输层、关键技术支撑层与应用接口框架层,通过构建物联网平台,实现实体电子标签属性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与识别,建立起物品识别、交互互联与技术服务相关的综合性框架网络。

3当前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建议

伴随科技的创新发展与国内关于物联网的资金投入,当前尽管已经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物联网体系发展框架,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关于计算机物联网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国内物联网建设方面的法规不健全。

由于物联网行业涉及计算机、互联网、数据识别共享等多方面平台,数据获取与处理较为复杂,相对存在一定的纠纷环节,当前国内关于互联网相关的法规较为欠缺,尤其传统的经济合同法或民法等法规,不完全适用于现代计算机物联网领域,成为行业发展的诟病与消极因素。

(2)物联网与公众安全性方面。

由于物联网建设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关于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相关规范不完善,缺乏通用数据格式,关于核心数据、云端SSAE标准制定与信息加密等环节相对薄弱,关于数据标准编码、数据整合监督、信息安全保障方面,任务依旧十分严峻。

(3)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有待提升。

计算机技术飞速革新,产品数据标准与规范面临快速变革,物联网建设方面尽管无线数据传输与GNSS定位技术目前相对较为成熟,但多源传感器识别与无线射频RFID技术仍处于粗放起步阶段,当前对该类研究的投入力度不足,关于物联网运行功效的评估体系与测试上,相对不够健全与完善。针对以上国内物联网发展中所存在与展现出的问题,应逐步健全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物流管理、运输监督与产品合作方面的秩序体系,制定物联网数据安全保障框架建设,探索物联网漏洞自检与修复功能,严格管理身份认证与监督机制,加强科研资金与技术资源投入,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与无线射频RFID电子标签识别技术等,初步探索出适合国内市场运作实际的编码规范,培育物联网构建、运营与监管专业人才,服务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物联网建设步伐。

4总结

伴随现代科技与信息处理技术的提升,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逐渐由空想理论模型演化为物品实体运营,依托无线射频RFID、多源传感器与计算机网络所构建的现代计算机物联网,尽管面临行业领域跨度广、产品行业标准尚未完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现实性问题,但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期对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认知,国内社会对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实体智能化监管方面的认知,必将不断提升与日益加强,今后加强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安全性建设、构建安全高效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存储框架,对推动新时期计算机物联网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航,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2011(01):81-85.

[2]周云,贾颜亮.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

篇7

1.1培养目标定位当前“物联网”市场短期内市场发展不完全,相关技术还未能普及到高职教育。我院掌握“物联网”技术的教师队伍还没有建成,当前成立“物联网”专业并不现实,只能在不改变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的原则上培养物联网应用类专业应致力于培养适应物联网生产、管理和应用类企业技术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既具有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产品设计生产等基础研发能力,又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各个智能应用领域的安装使用和调试维护的技术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1.2方法和途径的探索1)改革现有课程,建立符合“物联网”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根据高职教育者对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可在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以外,增加适用于“物联网”行业的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如:电工基础、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网技术、嵌入式系统、java编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对现有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实训内容或案例进行“物联网”方面知识的渗入,让学生有基本的“物联网”概念的认识。2)改革教学方法,将“物联网”的实用案例做为方法教授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播依赖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而教师在讲授各专业课程时,可通过对学生列举“物联网”实用案例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该专业课的同时,明白该专业课在“物联网”行业中的具体应用。3)改革专业课程实训内容,切实将“物联网”方面知识传输给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是巩固和验证专业课教授成果的重要内容。对实训内容进行改革,将“物联网”实用案例分解成每门专业课程各部分的实训内容,在学生完成专业基本知识掌握的同时,渗入“物联网”方面的岗位能力要求。

1.3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相关竞赛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相关竞赛,让学生在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应用。2012年6月我院在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条件下,挑选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对“物联网”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通过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参加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广东省选拔赛,两个团队分别获得广东省2等奖、广东省3等奖,一支队伍出线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全国3等奖。参加比赛的学生中有三位同学已经顺利毕业,并且分别工作在程序员、网络设计安装、系统测试的“物联网”相关联的岗位工作。由此可见,通过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方面的技能大赛,能够通过目地性培训使学生具备“物联网”行业人才应具备的岗位工作能力。

1.4深入“物联网”相关校企合作,提前给学生实际的“物联网”工作环境我院早在2010年就面向市场需求,与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签订了订单班协议,到2012年下半年,该订单班同学全部进入“基地”各工作岗位,在经过了半年的“智能家居”相关岗位的实习后,在2012年末,这批应届毕业生已经全部找到顶岗实习企业,从事“智能家居”等相关行业岗位实习。

篇8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各国逐渐转换轨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保持国家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物联网的出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积极的对其进行研究,由于物联网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强力支持,因此,要认真分析物联网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从而为物联网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物联网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物联网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政府管理方式,促进了政府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的创新,可以说加快物联网发展,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政府部门的行政成本,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还能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物联网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的普及,这就加大了社会公民参政议政的力度,不仅能改变政府决策存在的片面问题,还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促进了民主化决策的发展,为社会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提供了保障。同时物联网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物联网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社会公众建立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及资源整合,优化了公共服务方式,提高了政府行政质量,由此可见,将物联网应用在政府公共服务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政府公共服务中应用物联网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物联网是对当前现有的互联网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现人与互联网系统的高度互通,从而使得每个人的生物物品甚至是自己都处于被监控状态,物联网是通过对标签信息进行加密,从而实现安全保护,但当前的物联网加密方式过于单一,相关加密技术还不太成熟,同时在相关标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物联网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2 缺乏技术标准

物联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综合、全面的业务管理平台,从而对收集到的各类网络信息、物理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经过有机整合进行定向传输,但物联网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及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从而对物联网的应用造成一定影响。我国在物联网技术方面,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物联网的安全技术、隐私技术、物联网架构技术等技术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国际相关标准制定中,缺乏话语权。

三、物联网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物联网信息安全体系

为确保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物联网信息安全体系,首先要明确物联网监管体系的执法主体,有效地避免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象,执法主体要积极的和相关部门进行联动,从而对物联网安全体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控、引导、干预,确保物联网的稳定发展。其次,对于不同领域的信息网络,要采用多元化、差异化的力’式,对物联网进行特殊性保护,特别是对于核心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要加大人工管控力度,从而为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3.2 加强技术创新

首先要优化顶层设计,从而为物联网发展指明方向,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全局战略目标及战略规划出发,依据科学的顶层设计进行全面布局规划,并加大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而为物联网的正确发展提供保障。其次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鼓励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加大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最后要制定物联网通用标准,加大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合作,在协议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制定标准服务平台,整合国内自主研究力量,从而加大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在国际的推广。

3.3 加强物联网相关政策的支持

篇9

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后,同年11月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指出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就包括物联网关键技术。在此背景下,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及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扩大在物联网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2009年9月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学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成立。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了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全国众多高校积极申报,最终全国共有37所高校获准开设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

一、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析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对现实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网络传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决策,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无缝对接,达到对物理世界进行管控、决策的目的。物联网产业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为主的感知制造业,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传感器网络设备制造以及机器到机器(M2M)网络设备制造等为主的基础网络制造业和提供网络传输、信息处理以及运营服务等的应用服务业等。因此,物联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关键技术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主要负责物品的标识、信息感知采集,主要是由基本的感知器件完成,包括RFID、二维码、传感器、红外感应等。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

2.网络层关键技术

网络层负责物联网感知层感知信息的接入、融合、交换与传递,在物联网三层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实现数据交互、物物相连的关键。物联网最终将实现异质网络互联互通,因此通信技术将是网络层的核心技术,包括蓝牙、ZigBee、WiFi、GSM、CDMA、GPRS等相关技术。

3.应用层关键技术

应用层对经网络层传输过来的感知信息进行处理,主要由业务支撑平台、服务支撑平台、网络管理和信息处理平台等构成,共同完成信息的计算、分析、存储、挖掘等功能,供用户使用和决策。核心技术包括云计算、中间件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检索以及虚拟技术等。

二、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关系研究

1.正确处理好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关系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型、交叉型、跨学科的新型学科,涉及信息的感知、处理、传输、应用等关键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以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专业知识涉及通信、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安全等多个专业,目标在于培养掌握多学科基础知识和物联网相关理论、技术,适应物联网产业需要的应用、开发、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社会对于物联网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非常大,但各个行业需求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有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水利、智能安防、智能服务等各个领域。因此,各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定位清晰,不然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懂得多但是不精,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

2.正确处理好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其他相关专业教学体系的关系

现在许多高校将物联网工程专业挂靠在计算机学院、通信学院等相关院系,或在计算机学院或通信学院等相关院系基础上成立物联网学院,拟开设十几门冠以“物联网”技术的课程,脱离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的相关教学体系。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是有待商榷的。从物联网技术背景来看,通信、计算机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物联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自动控制、数学和物理公共学科、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多种学科紧密结合,在具体技术应用中的产物。因此要正确处好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

3.根据学校办学特色,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关系

国内高校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每所高校在相关的学科建设方面都有各自的强势学科、优质师资以及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教学特色。例如南京大学在计算机系统教学和体系结构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东南大学在RFID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具有优势;北京邮电大学在WSN应用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个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和专长的方向进行教学和研究,形成不同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特色。

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培养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要能够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设计、课程设置上紧跟物联网技术发展、企业需求、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沈苏彬,范曲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

[2]赵海霞.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

篇10

引言: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逐步的迈向现代化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化等方向之中,在实践当中,相关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准进一步的提升。在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一方面应当明确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原则和核心的原理,另外也应当加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逐步的对其中关键性的网络通讯技术、布线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进行研究,以更好的实现应用水准的增强,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居住氛围。

1.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原理和概念分析

明确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技术原则和技术的核心思想对于保证后期应用的效果和基本的质量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所以在实践当中还应当重点的加强对此方面内容的深入分析,以更好的实现相关技术的革新与向前发展。随着当前全球范围之内的科学技术水准不断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在呈现出不断改进的趋势,进而出现了一些智能化的相关概念,当前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再加上智能家居建设水准不断增强。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在今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和相关的发展也相当关键,在实践当中不仅应当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应当明确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的原则和核心的原理,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设计基本现状的研究,进而使得设计的水准可以得到稳步的增强,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居住氛围。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科学技术的稳步向前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要点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实际的原则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其在实践当中应用的思想环节。下文将针对物联网技术在家居当中的应用基本现状等进行分析,重点的对家庭控制中心、家庭娱乐中心以及数据中心的应用现状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的促进物联网技术向前发展和创新。

2.1家庭安防中心和数据中心

家庭数据中心,常见的诸如游戏资料、电影资料以及音乐数据等等,均可以通过物联网存储至服务器之中,进而可以帮助居住者可以随时的进行查看,另外,在一些关键的数据中心之中还包含有家庭环境当中的必需品,使得其可以很好的与家庭当中的设备相互连接,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连接和相互交互的工具,进而使得交互的效应和应用的价值大大增强,更加的进行资料和数据的整合,保证最佳的物联网连接状态,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很好的对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分享。

通过物联网技术设计,可以使得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运作更加稳定和可靠,并且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客观资料的调查,可以初步的确定得出最佳的初始运营方案,进而使得数值的检测以及对物联网技术的分析更加可靠,在实践当中应当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保证反馈的效益和质量,初步的修订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计划,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整改和创新。保证控制技术可以得到妥善的发展。

2.2家庭娱乐中心和控制中心

常用的家庭信息,如天气预报、咨询信息等可以通过连接入网的家庭终端设备及时了解到。娱乐的内容也是涵盖影视、音乐、游戏、通讯等众多应用,并且内容的来源需包含来自专业机构制作的、来自亲朋好友分享的、以及自己采集录制的三大部分,有的需付费,有的可分享,甚至还有的可以去收钱。通过物联网与外部的服务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与设备互动。总的来讲加强物联网技术的改革,意义重大。自从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飞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很好的突破了技术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后还应当加强相关物联网技术中关键性技术的分析,同时对应用的具体层面和应用过程当中应当掌握的重难点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以更好的促进相关事业迈向成熟的发展局面。

3.结束语

总的来讲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要点和基本思想原则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逐步的迈向现代化和居住环境的舒适化等方向之中,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物联网技术和其在实践当中的广泛应用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一般性的思想原则等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水准和效益的持续增强,为现代化的生活质量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葛东,张国海,胡国栋,孙立贤.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应用[J]. 价值工程. 2012(12)

[2] 陈明阳,宋文广. 物联网发展现状分析与新构想[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