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风险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11-10 10:56: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能源行业风险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新能源行业风险分析

篇1

一、新能源企业风险特征

(一)内部经营管理导致的财务风险

新能源企业的内部资源管理结构较为复杂,而一般的新能源企业特别是近年新成立的企业在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水平不够成熟,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资源如何配置,资金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方面难以把握准确。企业的经营者若只关注企业是否具有好的技术资源和业务资源,便认为企业的经营能够成功,而不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将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无法做到可持续的发展。做好经营管理不仅仅需要关注是否有优质的资源,还需要关注因管理问题导致的风险。新能源企业需要保持技术能力保持在行业前端,对于技术研发能力的投入将加大企业资金运营的压力,投入过低可能无法保证技术水平领先,投入过高将导致财务资金的风险,例如资金流的断裂导致的偿债能力风险,投资决策不当导致的资源配置失衡等,都难以使企业在未来保持健康运营的状态。

(二)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财务风险

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这十几年中,企业所受到的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红利巨大,也因此获得了较高的利益,但随着新能源企业逐年的增多,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资本规模都有明显的提升,竞争能力也有大幅的提高。新能源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多变,不论是市场竞争主体的变化,还是社会需求的变化,都有可能制约新能源企业的个体发展,若企业没有良好的风险应对机制,将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受到较大的冲击,造成经营效益的降低。例如从技术角度来看,虽然国外的科技创新能力仍超于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但随着我国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加强全球前沿科技水平的交流,国内科研能力也在慢慢进步,研发能力更加独立,而新能源企业这类技术密集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技术创新压力,而企业若在财务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或是现金流来应对技术创新压力,或是财务资源配置决策失误,将有可能导致企业在技术水平角逐中远落后于对手。

二、新能源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财务风险

一个企业在某一个阶段所具备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配置这些有限的资源来保证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需要思考的问题。资源的有效配置根据经营战略导向来确定,因此战略导向是否制定合理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而战略导向需要综合当下的行业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情况,对未来的趋势研究判断来制定,当对战略导向的研究与判断不够科学,不够精准,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不佳,影响当期的盈利能力。例如,若新能源企业在新的一年需要重点加强研发能力,但是如果过于注重科研技术的开发和高端科技人才的储备,将大量的资金投入放在了前期研发方面,有可能造成后期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生产和销售上,导致投入与产出失衡的情况,引起现金流短缺,从而导致后续的经营受到影响。

(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的财务风险

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不够容易导致财务风险隐患的存在。新能源企业由于涉及的成本管理以及业务类型较为复杂,涉及的流程环节较多,项目资金规模大,若资金流转过程中出现疏漏,容易造成大额的损失。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新能源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具有更高的风险管理意识,更加注重细节管理。但企业中的财务会计人员不管是在意识方面还是能力方面,大多偏向于关注与做好日常会计处理,如核算、费用报销、成本分摊等,风险控制意识较为淡薄。而财务的上级领导层面在平日里也不足够注重财务人员在风险控制意识方面的培养,合规知识的宣导也只是流于表面,未能够在深层次上使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提高。部分新能源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财务人员不够注重日常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基本上只在有具体风险控制要求时才会遵从,没有具体要求时就较为忽视这些方面,导致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

(三)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财务风险

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管理不够系统化,常常是需要加强某一方面的财务风险控制,便新增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整个风险控制制度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管理,这种情况主要是出现在规模不大的中小型新能源企业中。新能源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不健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内部组织结构方面,没有体现出企业对风险控制职能的重视,一般的新能源企业都没有专门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财务风险管理职能并入到财务部门,但财务部门也未设立相关的专岗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而是在财务部门的分工下各自负责一部分相关的风险控制工作,导致整体的风险控制工作还不够专业和系统。第二,预算管理方面,新能源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较为粗放,预算的分配未能做到精细,对预算的计划和控制不够科学严谨,容易出现预算制定得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将导致资金使用过剩或资金短缺错过最佳投资机会甚至出现债务危机等。第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大多数新能源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还未能达到完善、全面的水平,内部控制制度的覆盖面不够广,深度不够深,未能有一个清晰的层次和结构,导致各层级的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难以透彻。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上主要只针对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而对于其他方面的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这样容易导致风险转移到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的其他操作管理流程中,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提升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从上至下传导的过程,当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控制意识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立了,可以将相关的行动融入后期的企划执行动作中,将这些理念逐级传导下去。对于财务风险方面的管控,首先需要提高财务部门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开展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以及风险防范方面的培训,培训的内容要重点宣导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注重专业知识和员工个人能力素质的双重提升。另外,还可以加强与外部审计监管部门或是业内优秀的大型新能源企业的沟通,了解其他主体是如何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吸收先进经验。另外,还要培养财务人员熟悉企业涉及的业务板块,对业务相关的政策以及行业现状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密切关注外部政策环境以及行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充分研究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定期对内外部风险从产生的原因、构成的因素、对企业带来的冲击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与企业本身在这些方面的抗风险能力相比对,对于可能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及时调整相关的财务管理政策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

(二)完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

新能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涉及到公司从研发、生产、销售等整个运作流程,也涉及到了各个后勤部门的相关事务,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修订与完善需要企业上下的全员参与,本着让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全面、科学、有效的原则,从企业经营全局的角度,在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上进行调整与更新,将原有的体系未能涉及到的部分进一步地完善与扩充,强调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并且企业需要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作为企业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来开展,让企业的所有员工和管理者更加重视内部控制的管理,养成做任何事情都按照规矩和流程制度办事的优良习惯。新能源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受到企业性质的影响,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要不断吸收创新前沿的内部控制管理手段,废除过去不够科学不够系统的旧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在未来需要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地进行更新与调整,与行业前沿水平看齐,朝着更加科学有效的内控建设目标出发。

(三)构建全面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

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费用漏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收入。预算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制定每个会计年度到来时的预算计划,要保证预算计划制定的合理性,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当下年度总的资源投入产出进行评估。资源的投入包括了企业当年所有的研发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成本,其中需要特别注重对所要投资的项目进行多维度的评价,采用科学的投资决策模型以及综合评价指标来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并且进行敏感性测试,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对资源投入完成评估之后,合理地将财务资源分配至企业的每个业务流程中。在制定好了科学的预算管理计划后,需要对实施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以通过每个月的预算使用情况以及大项目报批的情况来回溯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资金使用行为或是超预算的行为,也可以根据统计情况结合业务部门自身的需求进行预算计划的后期调整。

(四)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做好风险过程管理,保证在风险控制手段实施的时候达到应有的效果,也要做到实时监控企业的经营动向。过程管理的手段主要是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会计信息、财务报告、经营指标等相关信息进行监控与计算,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的形式,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首先需要明确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明确企业在当下的经营水平和经营环境中需要注重哪些方面的财务风险点,然后根据潜在的风险点有侧重地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不仅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普遍的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些另外的财务指标,例如企业的应收款挂账较多可以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等指标进行重点监控。在确定了监控指标体系之后,定期收集相关的指标数据进行汇总,采用科学的财务预警模型工具来判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将这些潜在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提示,报送给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财务部门需要明确各类风险责任,不仅要明确责任部门,还需要明确到责任人,对于预警机制提示到的风险,可以督促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及时地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或将已经发生的问题进行弥补,将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裴玉.新能源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析和战略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9):14-18.